锄禾日当午全诗原文赏析
锄禾日当午全诗原文赏析
锄禾日当午全诗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悯农》之二
锄禾日当午译文:
中午太阳正在头顶上,这么炎热的天气,农夫仍然拿着锄头在田里工作。流出的汗,滴滴落在稻田的泥土里。有谁知道我们碗中的白米饭,每一粒都是农夫辛辛苦苦工作所得来的!
锄禾日当午赏析
这首诗的内涵意义,也是超出了“悯农”题意的。如果说,前一首诗的主旨可以归结为对历史、社会提出强烈的叩问:
1.剥削者无厌的贪欲是怎样养成的?
2.劳动者的悲苦是怎样造成的?3.怎样才能杜绝、排除这野蛮现象的发生?那么,与之相配合照应的第二首,便作了相应的设想和解答。
先看上一联句:“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这里,首先把劳动生产者的艰辛,生动具体、真切感人地展现出来。作了这一有力的铺垫之后,紧接着以劝导的语气:“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恳切地教示人们:当你享受着、消费着物质(和精神)产品的时候,定要意识到一切成果和产品都是来之不易,是他人辛勤劳作所产生的。诗作这样描写表现,实际上又是启示人们,应该认真严肃地对待人生必然要面对且人人无法避开的`重大问题:怎样地进行“索取”?怎样地作出“奉献”?
因为,任何一个生活在世上的人总是要求着“一要生存,二要温饱,三要发展”。为了保证这些,任谁都要向社会索取足够的物质和精神的生活资料。可是,多种多样的生活资料,不是靠一己或一家之力能够创造生产出来的,必须靠他人的提供,靠社会、靠群体的奉献。古语有云:“一人之所需百工斯为备。”因此,一切正常的人,处事公正的人,明智的人,善良的人,必然是能竭尽一己之力,多多为社会集体作出“奉献”,做到“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同时,也适当地、合理地“索取”自己所需要的生活资料。
关于人生在世应当如何处理好“索取”和“奉献”,爱因斯坦就有过精当的名言。他说:“是社会供养人以粮食、衣服、住宅,劳动工具、语言、思维形式和大部分思想内容。”因此,“我每天上百次地提醒自己,我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都是依靠别人(包括生者和死者)的劳动,我必须尽力以同样的分量来报偿我所领受了的和至今还在领受着的东西”。我认为,这感人肺腑的话语,就可以作为李绅“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诗句的阐明和注释。爱因斯坦的话,李绅的诗句,共同道出了人与人之间可贵的互相“体谅”之情以及“报偿”之心。这“体谅”是指对社会上一切有价值的成果、产品的奉献者的勤劳、艰辛的体谅,设身处地、将心比心、推己及人。孟子说:“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他认为,善良的人,高尚的人就该具有这“四端”。我的理解,具有“仁、义、礼、智”这“四端”的人,也必然具有对人的“体谅”之情、“报偿”之心。首先,自己是一个忠实的劳动者,是为社会集体尽力作出“奉献”的人,从而对社会上每一个忠实地劳动着的人,都怀着关切、认同、理解、体谅、敬重之情。理想的社会必然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和谐社会。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