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美德故事5篇
传统美德故事1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在勤奋读书方面表现得格外突出。不论就是善于**的***,还就是胸怀韬略的军事家;不论就是思维敏捷的思想家,还就是智慧超群的科学家,他们之所以在事业上不同凡响,都就是与他们从小的远大抱负分不开的。俗话说:“有志者立常志,无志者常立志”。
唐朝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读书。一天,乘老师不在屋,悄悄溜出门去玩儿。
他来到山下小河边,见一位老婆婆,在石头上磨一根铁杵。李白很纳闷,上前问:“老婆婆,您磨铁杵做什么?”
老婆婆说:“我在磨针。”李白吃惊地问:“哎呀!铁杵这么粗大,怎样能磨成针呢?”老婆婆笑呵呵地说:“只要天天磨铁杵总能越磨越细,还怕磨不成针吗?”
聪明的李白听后,想到自己,心中惭愧,转身跑回了书屋。从此,他牢记“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道理,发奋读书,最后成为有名的大诗人。
传统美德故事2
谦虚礼貌
*素称“礼仪之邦”。“礼”作为一种具体的行为来讲,就是指人们在待人接物时的礼貌举止,也就是此刻所说的礼貌。而礼貌的本质是表示对别人的尊重和友善,这种心理需求,是超越时代的,是永存的。然而,一个人如果只懂得礼貌的形式,却没有谦让之心,那么,他不会真正懂得礼貌,谦让也是谦虚、*等的表现,是礼貌的重要内涵。谦虚礼貌包含着我们的祖先对自然文化的骄傲和自豪,是*人之所以成为*人的根本特征之一。
七岁之师
春秋时期,孔子和他的学生们周游列国,宣传他们的**主张。
一天,他们驾车去晋国。一个孩子在路当中堆碎石瓦片玩,挡住了他们的去路。孔子说:“你不该在路当中玩,挡住我们的车!”。孩子指着地上说:“老人家,您看这是什么?”孔子一看,是用碎石瓦片摆的一座城。孩子又说:“您说,就应是城给车让路还是车给城让路呢?”孔子被问住了。孔子觉得这孩子很懂得礼貌,便问:“你叫什么?几岁啦?”孩子说:“我叫项橐,7岁!”孔子对学生们说:“项橐7岁懂礼,他能够做我的老师啊!”
传统美德故事3
爱国爱民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是明清之际爱国学者顾炎武的名言。
爱国**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会有不同的理解和实践,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爱国爱民的志士和民族英雄。只要我们光大和发扬这一优秀的民族传统,团结一致,众志成城,就会使我们的国家更加强盛,在世界民族之林中放出更加夺目的光彩。
林则徐禁烟
林则徐是清朝后期一位著名的民族英雄。他任湖广总督期间,由于清***,英国**把一种叫*的**,源源不断的偷运进*,毒害*百姓。
林则徐应对这一切,十分焦急。他多次向****,陈述*的危害。道光**理解了林则徐的推荐,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负责禁烟。
1839年3月,林则徐来到广州,禁烟运动迅速展开。6月3日,人们把缴获的*全部投进硝烟池。顷刻间,*全部销毁。林则徐为国家和民族做了一件大好事。虎门硝烟的壮举,给英国侵略者以沉重的打击,揭开了*人民反帝**的第一页。
传统美德故事4
尊师敬长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老师,就象燃烧的蜡烛,用知识之光照亮学生的心灵,直到生命的终结。——*尊师美德故事
作为新*的**不忘恩师的故事,更是给我们留下美谈,做出榜样。我们就应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写好历史的续篇,这样才无愧于辛勤培养我们的老师,无愧于我们的伟大时代。
*是*人民的*,却始终尊敬自己的老师。1959年,*回到了阔别32年的故乡——韶山,请韶山的老人们吃饭。*亲自把老师让在首席,向他敬酒,表达自己对老师的敬意。
*青年时代听过徐特立先生的课。当徐特立60寿辰时,他特意写信向徐老祝贺。信中说:“您是我20年前的先生,您此刻仍然是我的先生,将来必定还是我的先生。”
传统美德故事5
忠孝仁义礼智信
忠孝仁义礼智信”,就应从孔子时就提出来了,几千年了。“忠孝仁义礼智信”中,“忠孝”是最基本的。忠是立国之本;孝是立家之本。“忠孝”两字,支撑着这个国家、民族以至于整个家庭的“大厦”,就如“四根柱子”,屹立不动;否则,家国大厦将倾。“仁义礼智信”称之为“五常”,(三纲: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指仁、义、礼、智、信。)这是立身之本。此刻有必要学习发扬广大。
提倡“忠”,就是热爱祖国,忠于职守。忠的本义,是指人在祭祀时要持续肃穆恭敬的态度。之后,引申为人要忠于君主及国家等多种含义,一般特指为“忠君爱国”,正如孔子说,“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这方面,抗金名将岳飞被认为是“忠”的典范。此刻不需要“忠君”,但把忠君延伸为爱国,这是新时代的人最起码的要求。忠于职守,就是忠于你的单位、忠于你从事的工作。至少,你不能当一天和尚不撞一天钟,不能占着**不拉屎,更不能象*说的有些人那样,拿起筷子吃肉,放下筷子骂娘。
提倡“孝”,就是孝敬父母,尊老敬贤。孝字上半部是“老”字的一半,下半部是“子”字全形,上一代人与下一代人融为一体,儿子继承老子,子能承其亲,并能顺其意,所以,孔子把“善事父母”的人士,称之为“孝”者。“百善孝为先”,*的孝文化源远流长,在传统文化占有重要之地,不忠不孝之徒不能立于天地之间。最典型的当属“***孝”的故事。古人十分强调孝道,并且有绝对化的思想,如“父命难违”、“父叫子亡子必亡”等,这些是不可取的。但是,孝是维系社会的最小细胞家庭的基本纽带,如果子孙不孝,这个家庭就将乱套,这个国家就将乱套。所以,孔子提倡“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尤其是对待父母,关键是要真心爱敬,缺乏爱敬,不赡养父母,就跟养个猪养个狗没有什么区别了。孝道的另一引申义,就是要尊老敬贤,一个社会只有这样,老者有所养,贤者有所尊,这个社会就礼貌进步。一个不孝者,他能蒙人一时,却不能蒙混一世必须会被社会抛弃的。
提倡“仁”,就是以人为本,富有爱心。孔子说,仁就是“爱人”。“仁”体现人的高尚情怀,是仅次于德的、人类所特有的一种完美的情操。古代君主把推行仁政,作为孜孜以求的目标。仁的核心,就是要以人为本,一切从关怀人、爱护人、发展人的目标出发,使这个国家民族到达**的最佳状态,《礼记》说,“上下相亲谓之仁”,能够做到上下相亲,这个社会必须是很**的。仁的思想,还体此刻众生*等的状态,孔子的教育观是“有教无类”,社会*等才能体现爱心,如果对待别人,不是出于一种*等的理念,那么善良将成为怜悯,它就不是对人的一种终极关怀了。
提倡“义”,就是坚持正义,持续节操。义的本义是合乎道德的行为或道理,舍生取义证明为了重信义能够**生命。古代讲义气的典型人物,当属关羽第一。说到义字,就会想到朋友义气,“为朋友两肋插刀”,其实这是小义。我们要讲的是大义,一种高于自我的`善,一种超越自我的善。任何人,在关键时候不能做出危害国家、民族的事情;在敌人、困难面前,不能变节投敌。在社会上要坚持正义,敢于与丑恶**做**,不与****同流合污。当然,作为一个具体的、活生生的人,对待朋友要讲义气,不能出卖朋友,不能损害朋友,这是做人的基本要求,也是在社会上立足的基本素质。作为我们来说,就是用心维护公司的利益,不能阴奉阳违,当面一套背后一套,更不能做俗话说的吃里扒外的事情。
传统美德故事5篇扩展阅读
传统美德故事5篇(扩展1)
——**传统美德故事演讲稿5篇
**传统美德故事演讲稿1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唐山是一个文明的城市,我就出生在这里,成长在这里,唐山人以自己的勤劳、勇敢和智慧创建了一个独具特色的文明城市凤凰城。这里的每一个人都珍爱这里,为这里的文明做贡献,如果不信,我就给你讲讲我身边的故事吧!
五一那天,我和妈妈去南湖玩,在15路车上人很多,没有座位,这时一位阿姨抱着一个小孩上车,旁边坐着的一位小女孩忙***,走上前说:阿姨,请您坐到我的座位上吧,这位抱小孩的阿姨忙说;谢谢你,还是你坐吧。小女孩忙说:没关系,您抱着孩子挺累的`还是您坐吧,这位阿姨微笑着说:谢谢。像这样让座的事在车上随时都能看得见。
在南湖,有不少外地的游客,因为路不太熟悉,经常会找不到要去的地方,可在这里只要有人问路,热心好客的唐山人就会耐心细致的告诉你要去的路线,帮助遇到困难的人,微笑的脸庞和谢谢的声音成为南湖一道最美的风景线。
日月往来,物转星移,多少事如烟而过,多少人悄然而去,但文明自始至终一直流传下来,它成为我们唐山进步的标志。完善文明,并非一定要做什么大事,而是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养成文明的习惯,使文明贯穿我们的一举一动,一点一滴,让我们的文明美德传承下去,让文明美德伴我成长。
**传统美德故事演讲稿2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在当今社会中有许多的*人还牢记着**美德,所以至今还发生着许多感人的故事。现在有的小学生对此很重视,但是有的根本就不把它放在眼里。今天我就要针对这两种情况来谈谈我的看法。
在书的第一讲里明确指出要做个尊老爱幼的人,我们且不说尊老,来说说爱幼。“爱幼”顾名思义是爱护幼小的意思。我们身边有许多小朋友,可我们有没有爱护他们呢?我亲眼瞧见到了两个截然相反的事。
一个烟雨蒙蒙的下午,我们放学回家。因为这场突如其来的降雨使得大多数同学没带伞。一路上到处都是抱怨声,我暗自高兴,因为我带伞了。不一会儿一朵朵伞花绽放了出来,同学们都钻进了别人的伞底下,街上的人就寥寥无几了。我站在那儿等我的同学,飘飘洒洒的雨丝掀起了铺天盖地的珠帘,透过这细纱般的珠帘,我隐隐约约看见一个二年级的小同学正焦急的等待着家长,我靠近了一点,雨水顺着他那圆圆的小脸蛋淌了下来。雨骤然间下大了,正当我跑着想去帮他时,忽然一声稚嫩童音传过来:“哎呀,某某某,你怎么淋湿了!”我停住了脚步。一瞧,一位胖胖的小女孩握着把小花伞奔了过来,溅起的泥水弄脏了她的裤子她也全然不顾。“爸爸还没来么?喏,这把伞给你先打着吧!”她把伞送给小男孩后,转身奔跑着消失在雨幕中去。在她转身的一刹那,我看见她肩上的端端正正的“二道扛”,被雨水冲刷的格外耀眼。再看看我肩上的“三道扛”真是后悔当时没有一个箭步冲上前去。这短短的两句话,令我惊讶万分,她才二年级呀,还是一个被人爱护的小女孩儿,居然有如此高尚的美德,*时只有在书上看得到,未曾想过竟真有此事,真是难得。
看见这件事情,我的心里真像是有千言万语,如果说世界上作恶的人能真正懂得**美德里所讲的尊老爱幼,能想到做坏事给别人带来的后果,我想世界上的恶人也不会增加了。反过来,会发生更多令人感动的故事不是吗?
有子曰:“孝悌也者,其为任之本与!”希望这句话能让每一个人牢记于心,才可以做到扬孝悌美德,做尊老爱幼的人!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传统美德故事演讲稿3
《周易·大传》中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作为一个*人,让我们倍感自豪和骄傲的就是我们的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人定胜天、锐意进取、浩然正气、居安思危、爱国爱民等等,始终是我们民族脊梁们在不断变化着的社会**实践中面对各种矛盾和危机,逐步积累起来的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自觉意识。这种自觉意识以危机感为基础,寄托着以天下为己任的强烈的历史使命感,从而汇聚成**民族爱国**的长江与黄河,在世界的东方一路前行。同学们,作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承继传统美德弘扬民族精神,我们义不容辞。我从以下几个方面与同学讲讲。
一、爱国、气节
列宁说:“爱国**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只有知之深才能爱之切。孟子提出的“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可以说是集中地体现了**民族气节。古往今来,多少仁人志士为维护祖国的荣誉和民族的尊严,在爱国和气节方面为后人作出了榜样。诸如卓有见识的林则徐,血染吴淞口的陈化成,维新被杀的谭嗣同,***的孙中山,横眉冷对的鲁迅,**献身的张自忠,以及无数为国捐躯的*人都体现了这一民族爱国精神,他们是**民族之魂。浩然正气是**民族几千年来历久不衰执着追求的完美精神气质。南宋文天祥的述志诗《正气歌》以其浩然正气与南宋朝廷苟且偷安的“邪气”斗,与元**者的威胁利诱“邪气”斗,“留取丹心照汗青”。*者*“要为人间留正气”,大义凛然**在张作霖的屠刀下。诗人朱自清临终前虽贫病交加,也以其浩然正气**不领**粮……“祖国再穷,我也要为她奋斗,为她服务。”这是一切爱国科学家的心声。**科学家纷纷回归祖国,要为新*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钱学森面对**方面的关押、**、**,毫不动摇;华罗庚放弃在**被重金聘用的工作;李四光谢绝英国老师让他攻下博士学位再回国的劝告……以上种种爱国、气节的实例,渗透着**民族的优良传统,她是**民族的精神所在。然而在**历面对物质世界的**及权势的威迫,小则卖友求荣,大则**求贵也大有人在。这就要求我们时时刻刻都要以祖国和民族利益为重,爱国**不可丢,民族气节不可无。
二、奋发、立志
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要立于不败之地,必须要有奋发向上的精神,而立志又决定了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在前进道路上的努力方向。“斫梓染丝,功在初化”说明一个人的成长与其少年时代有密切联系,历少年大志者不乏其人。一代伟人*在前去广州***据地,途经长沙写下的《沁园春·长沙》,其中“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表现出*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壮志,并为之奋斗终身。十九岁的*所作《大江歌罢掉头东》也体现了他改造旧*的远大志向。可谓少年壮志凌云。
当个人、民族、国家处于逆境时更应奋发立志。司马迁曾总结:“……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违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这些是发愤立志的例子。“卧薪尝胆”的故事更显现了从逆境中走出来的可贵精神。迭经优患的**民族始终坚强地屹立于世界之林,“卧薪尝胆”的志向,****的信念,坚韧不拔的精神起了多大的激励作用啊!
有志者事竟成。但这志唯有以天下百姓,以国家民族为出发点、为归属,才符合传统的民族精神,才能宏大高尚。奋发立志既要从大处着眼,更要从小处着手,从自我做起,一步一个脚印,在人生途中不断地砥砺操行,完成大志。这就要求我们胸怀鸿鹄之志,中流击水,奋发图强。
三、**、创新
**民族虽遭受过外族的入侵和列强的蹂躏,但她却是四大文明古国中能保持自己民族立于不败之地的伟大民族。原因很多,其中与**民族跟随时代潮流、勇于**创新的传统美德是分不开的。
被誉为“*十一世纪**家”的王安石,面对北宋中期以来积贫积弱的现状,大胆提出“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与*封建社会儒家**思想是何等的针锋相对。王安石这种反对守旧,勇于进取的思想及大胆变法、勇往直前的精神,使他**于时代,为后人推崇和尊敬。
**民族同时又是一个善于不断吸取其他民族、国家先进文化,勇于创新的一个民族。近代的林则徐从*反侵略战争和国际交往的需要出发,**翻译整理成《四洲志》,成为我国近代第一部比较系统的世界地理书籍。策划海防时也先着手****情况,这对打破长期以来*人对外部世界的封闭愚昧状态,为*人认识世界和学习**长技,迈出了坚实一步。直至*开创的新文化运动,学习**“**”和“科学”;*宣传介绍十月**和*****;*把****原理同***实践相结合,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之路,都体现了**民族**、创新的优良传统。历史告诉我们,要提高**民族的素质,既离不开生养、哺育我们的这块黄土地,也离不开及时吸取世界其他民族的先进文化。这就要求我们锐意进取,敢于和善于**创新。
四、勤学、好问
**民族文化遗产极为丰富,这与古人的勤学是分不开的。锥刺股是先秦纵横家苏秦好学的故事。苏秦为吸取广博知识,夜以继日发愤苦读,当困乏时,以锥子刺腿,用来振奋精神,坚持学习。杜甫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苏轼的“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都说明勤学的道理。
读书光好学还不够,还需善疑好问。孔子从小入太庙“每事问”。他主张“疑思问”,“不耻下问”。荀子把“不知则问”和“不能则学”相提并论。王充更是“智能之上,不学不行,不问不知”。他们都把学和问联在一起。不学不问怎能成为学问家,学贵在问,这样才能有所提高,有所超越。
由此看来,勤学好问对我们中学生来说是尤为重要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学习中多思考,大胆质疑,逐步形成勤学好问的良好品德。
五、勤俭、廉正
勤俭、廉正是**民族的传统美德。“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汉唐时期的文景之治、贞观之治的勤政、勤俭带来了国力的强盛、经济的繁荣,与前朝秦隋的穷奢极欲导致覆亡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古人云:“节俭朴素,人之美德;奢侈华丽,人之大恶”,表明**民族对勤俭与奢侈鲜明的善恶态度。
不为金钱或物质所惑,不为权势所动,终身保持廉洁、清正的节操,这就是廉正。明**保卫战中的于谦,“要留清白在人间”。他为人间留下了两种清白,其一是为民族为国家不计个人安危的“清白”之心;其二是*时严于操守,廉正不苟的“清白”之风。由于**保卫战有功,他受到赏赐还加官进爵,但都被他坚决推辞,后遭谗陷抄家时却是家徒四壁。于谦的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不仅赢得世人崇敬,于今天也深有启迪。从他身上可以看到**民族传统的勤俭、廉正美德得到升华。
作为优良的道德传统,勤俭和廉正在今天更要发扬光大。这就要求我们从一点一滴中学会勤俭,培养廉正的美德。
六、敬长、知礼
敬长也是**民族的传统美德。*曾说过:“我不主张儿子对自己行孝,可是我疼爱自己的老人,因为他抚养了我,教育了我,为我付出过很大的心血,疼爱自己的老人这是人之常情”。而今天敬长传统美德更应提倡和发扬,这是现代社会公民应有的风范。
**民族自古以来就有知书达礼的传统美德。“虚左以待”“程门立雪”“三顾茅庐”等等以礼相待的成语和典故,在历广为传诵,深刻反映了这一点。知礼,讲礼,对人彬彬有礼,体现了对他人的尊重,是保持人们正常关系的准则。知礼讲礼的**多以他人为重,以社会为重。能真诚待人也正是一个人高尚情操的表现。试问那些对长辈出言不逊,对朋友态度粗暴,公共场所横冲直撞的人,能体现出是一位有文化,有教养,懂礼貌,讲文明的人吗?当今社会,文明礼貌、文化素养对一个人一个民族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物质文明上去了,精神文明却衰退,与一个有“礼仪之邦”之称的民族,与一个进行现代化建设的民族相容吗?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教育,是提高**民族的思想境界和文化素质的关键所在。
一个国家必须要有自己的国魂,一个民族必须要有自己的精神,才能把全民族的智慧集中起来,形成无比强大的精神力量和物质财富。**民族几千年延续下来的爱国、气节,奋发、立志,**、创新,勤学、好问,勤俭、廉正,敬长、知礼等传统美德体现了**民族的国魂和精神。
同学们,承继传统美德弘扬民族精神,让我们为拥有一座美丽的精神家园而自豪,让我们的心灵永远在这里栖息、成长,让我们的生命焕发美德和精神的光彩,让我们每一个人都文明、高雅、有气度、有风范!
**传统美德故事演讲稿4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是明清之际爱国学者顾炎武的名言。
爱国**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会有不同的理解和实践,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爱国爱民的志士和民族英雄。只要我们光大和发扬这一优秀的民族传统,团结一致,众志成城,就会使我们的国家更加强盛,在世界民族之林中放出更加夺目的光彩——
林则徐禁烟
林则徐是清朝后期一位著名的民族英雄。他任湖广总督期间,由于清***,英国**把一种叫*的**,源源不断的偷运进*,毒害*百姓。
林则徐应对这一切,十分焦急。他多次向****,陈述*的危害。道光**理解了林则徐的推荐,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负责禁烟。
1839年3月,林则徐来到广州,禁烟运动迅速展开。6月3日,人们把缴获的*全部投进硝烟池。顷刻间,*全部销毁。林则徐为国家和民族做了一件大好事。虎门硝烟的壮举,给英国侵略者以沉重的打击,揭开了*人民反帝**的第一页。
**传统美德故事演讲稿5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讲文明,懂礼貌,说起来很简单,做起来可不那么容易,它要求我们注意自己的衣着打扮言谈举止。在我们班,就有那么几个不文明的同学。
排在头号的当数班上的”邋遢大王“。同学们叫她”邋遢大王“是有原因的,她不仅每天穿的衣服皱皱巴巴邋里邋遢,而且很少洗手,特别是老师上课时,她总是趴在地上或坐在窗台上,老师说她她也不听,屡教不改,根本没把老师放在眼里。因为她老这样,我们班几乎没人跟她玩。好几次,看她那副我行我素的样子,我都想:要是我是老师,我会先*息怒气,跟她好好谈谈,让她明白什么是文明行为,什么是不良行为,我还要送她一句话”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真希望她能像动画片《小邋遢》里唱的那样:”忽然有一天,小邋遢变了,邋遢大王她不邋遢,我们大家喜欢她。“那样的话,我们都愿意跟她做朋友。
另外,我们班有些同学爱讲粗话,动不动就爆*,习惯成自然后,几乎出口成脏,听的人觉得刺耳,而他们自己还察觉不到。我有段时间也受影响,跟着说脏话,还不以为然,老师和妈妈批评了我几次后,我渐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慢慢改了不少。希望我们一起改掉这个毛病,让我们班变得更文明。
西班牙作家松苏内吉说,文明是人类共处的金钥匙。让我们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争做文明人!
传统美德故事5篇(扩展2)
——**传统美德故事-初中生传统美德故事3篇
**传统美德故事-初中生传统美德故事1
文章介绍了曾子是孔子的学生。有一天他的妻子要到市场去卖布,为了使儿子不惹麻烦,所以她对儿子说:“儿子,你不跟我卖布,我回来后让你吃猪肉。”儿子一听有肉吃,就不闹着去了。妻子回来后,发现曾子正要杀猪,妻子很舍不得,便哭着求他不要杀猪。而曾子却坚定地说:“做人不可以言而无信,既然答应儿子要杀猪吃肉,就不应该后悔,我不希望自己的儿子长大后言而无信,所以我今天要为儿子做个榜样。”于是曾子把猪杀了。他的儿子长大后也是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读完这个故事,我深有体会。以前我经常说话不算数,答应别人的事也没有及时做到,为这事没少惹老师和父母生气。记得有一次,妈妈带我出去玩,我答应了回来后要写一篇日记的,可是我却没有写,一拖再拖,企图蒙混过关。现在想想多不应该呀,孔子曾经说过:“言必信,行必果。”一个人只有说到做到,才会赢得别人的信任,我决心改掉以前的坏毛病,做一个言而有信的人。
**传统美德故事-初中生传统美德故事2
不知那是什么时候,下着雨。大雨哗哗地下个不停,雨点儿不住地打着大地,仿佛那里天上有个大喷头,正在给大地淋浴。
我站在窗户前,看着窗外的景色,这时,大雨中隐隐约约的出来了一个人影,于是,我赶快戴上眼镜,又仔细地看了一眼,原来是一位老奶奶,她没有打雨伞也没有穿雨衣,也没有老伴抚着,只是一个人静静地走着。
这时,从远处跑过来一位小伙子,他穿着保安的衣服,外面还披着一件黄色的雨衣,他赶快扶着老奶奶,迅速地把雨衣脱了下来,披在了老奶奶的`身上。这里,我看到了老奶奶从口袋里取出一个手绢,擦了擦眼角,我想她一定是被感动了。
保安扶着老奶奶进了单元,过了不一会儿,他又披着那件黄色的雨衣出来了,我想他一定是去寻找另一个没有打雨伞也没有穿雨衣,也没有人扶着的老人去了。
过了一会儿,阳光透过云层,给雨丝披**一层金黄,好像天上的仙女把织布用的金线抛向人间。
传统美德故事5篇(扩展3)
——*传统美德故事3篇
*传统美德故事1
【朱熹间居】
诗曰:晦翁庄重,敬慎威仪,自少至老,须臾②未离。
南宋时,有个的大学者朱熹,字仲晦,别号晦翁。他的为人,很端庄稳重,在朝廷里讲话很正直,有一次,在巡视中看见许多饥民外逃,经**是州官盘剥百姓太厉害了。他六次写奏章向**报告。可是,前几次奏章都被小人给扣下了。**看后,便免去了州官的职务,叫朱熹去代替州官。朱熹上奏说:“这个人不光上面有人,下面的人更多,只好辞职回乡。”
他在*日家居的时候,每天天色还没有亮,就起来了,穿好衣裳相连的.制服,戴了幞头,着了方头鞋子,到家庙里和先圣神位前去跪拜,行了礼以后,退回到书房里,几案必定摆得很正,一切书籍器用,必定很整整齐齐的,有时候疲倦了休息,就闭着眼睛端端正正地坐着,休息完了起来,就整齐了脚步慢慢地走,他的威仪和容貌举止的法则,从少年时一直到老始终没有放弃。
【注释】①朱熹(xī):朱夫子。②臾:yú,须臾,一会儿。
*传统美德故事2
【包拯贡砚】
诗曰:宋有包拯,出知端州,制贡足数,一砚不留。
北宋有一个的清官叫包拯,字希仁,天圣年间进士,宋仁宗时任监察御史,后任龙图阁大学士,官至枢密副使。他在端州(今广东肇庆)做知州时,此地向来出产一种做砚台用的名贵石头。从前在那地方做官的人,都借着进贡**的名目,总要多取几十倍,拿去送给朝里面有**的人。而包拯叫砚工只要做到进贡的砚数够了。等到他离任的时候,也不曾拿一块砚石回去。
他做开封知府时,为官公正,执法严明。他处处以身作则,从不为自己谋私利。有一次,他的舅舅犯了罪,他照样**论处。此后他的亲戚朋友再没有人敢依仗他的权势为非作歹了。当时的百姓都非常尊敬、爱戴他,称他为“包青天”。
他*生没有私下的积蓄,曾经警诫子孙们说:“我的后代做官的,有犯了贪赃的人,这个人就不准回到自己家里来;死的时候,也不准葬在祖坟里,倘若不照着我的志向做,就不是我的子孙了。”嘉佑六年(公元1016年)他任枢密副使,转年去世,谥号“孝肃”。
【注释】①砚:yàn,砚台,写毛笔字研墨用的文具。
传统美德故事5篇(扩展4)
——**传统美德故事作文素材3篇
**传统美德故事作文素材1
“最美背影”交巡警张阳
在处理治安纠纷中帮涉案当事人挑担上坡的重庆交巡警张阳并不知道自己被网友拍了下来,他觉得这是自己履行职责的一件小事。而这件“小事”却让无数网友感动,认为这是**警民关系的“最美背影”。张阳的背影留给网友的是感动,留给某些执法者的是反思,留给社会的是以人为本和公*正义的执法理念。百姓需要更多像张阳这样的“美丽背影”。
**传统美德故事作文素材2
“光明守护者”吕清森
吕清森,吉林省桦甸市一名送电检修班工人。他穿林海,卧雪原,在东北长白山深处独行,巡护线路安全;他追太阳,寻雷电,首创“采光巡线法”等工作方法,发现供电隐患数千处,为国家节约维修开支数千万元;他寂寞坚守,苦中作乐,在这条吉林省内环境最**、巡护难度最大的输电线路上,一走就是31年,7万多公里,相当于绕地球赤道近2圈。这一切,只是为了守护“万家灯火的事业”。
**传统美德故事作文素材3
杨时,字中立,是剑南将乐人。小的时候非常聪颖,善于写文章。年纪稍大一点后,专心研究经史书籍。宋熙宁九年进士及第,当时,河南人程颢和弟弟程颐在熙宁、元丰年间讲授孔子和孟子的学术精要(即理学),河南洛阳这些地方的学者都去拜他们为师,杨时被调去做官他都没有去,在颍昌以拜师礼节拜程颢为师,师生相处得很好。杨时回家的时候,程颢目送他说:"我的学说将向南方传播了。"又过了四年程颢去世了,杨时听说以后,在卧室设了程颢的灵位哭祭,又用书信讣告同学的人。程颢死了以后,杨时又到洛阳拜见程颐,这时杨时大概四十岁了。一天杨时拜见程颐,程颐正在打瞌睡,杨时与同学游酢(音zuò)恭敬地站在一旁没有离开,等到程颐睡醒来时,门外的雪已经一尺多深了。杨时的德行和威望一日比一日高,四方之人士不远千里与之相交游,其号为龟山先生。
教育意义:
《程门立雪》的流传更让我们继承和发扬尊师爱师的传统美德。同时也给了我们一个启示:尊敬不仅仅停留在认识上,还要落实在行动中去爱老师感恩老师。
传统美德故事5篇(扩展5)
——**传统美德名言3篇
**传统美德名言1
1、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管子·牧民》
2、临患不忘国,忠也。――《左传·昭公**》
3、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4、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儒行》
5、捐躯赴**,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6、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7、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论语·里仁》
8、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秦伯》
9、志不强者智不达。――《墨子·修身》
10、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
11、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12、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13、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
14、不降其志,不辱其身。――《论语·微子》
15、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
16、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乾·象》
17、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第三十三章
18、不怨天,不尤人。――《论语·宪问》
19、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孟子·告子下》
20、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孟子·告子下》
21、修辞立其诚。――《周易·乾·文言》
22、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庄子·鱼父》
23、失信不立。――《左传·襄公二十二年》
24、轻诺必寡信。――《老子》
25、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
26、记己有耻。――《论语·子路》
27、无羞恶之心,非人也。――《孟子·公孙丑上》
28、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孟子·离娄上》
29、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孟子·尽心上》
30、知耻近乎勇。――《礼记·中庸》
31、见善则迁,有过则改。――《周易·益·象》
32、改过不吝。――《尚书·仲虺(huǐ)之诰》
33、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尚书·伊训》
34、人孰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宣公二年》
35、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卫灵公》
36、惟仁者能好人,能恶人。――《论语·里仁》
37、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八佾(yì)》
38、仁者寿。――《论语·雍也》
39、仁者无敌。――《孟子·梁惠王上》
40、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41、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周易·系辞上》
42、亲仁善邻,国之宝也。――《左传·隐公六年》
43、礼之用,和为贵。――《论语·学而》
44、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
45、君子和而不流。(流:盲从)――《礼记·中庸》
46、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诗经·小雅·蓼莪》
47、事父母,能竭其力。――《论语·学而》
48、父慈而教。――《左传·昭公****》
49、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孝经·天子》
50、孝在于质实,不在于饰貌。――桓宽《盐铁论·孝养》
传统美德故事5篇(扩展6)
——传统美德教育心得3篇
传统美德教育心得1
讲道德、有品行,这就是*人坚定理想信念、进一步增强**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的“正气”。*的肌体的细胞就是一个个*员组成,细胞健康,才有肌体的健康。要永葆我们*的***和纯洁性,我们*员必须从根本上做到知耻明礼、为民务实**。我们*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人民和**民族的先锋队。“两个先锋队”的性质,决定了我们*必须是具备高尚道德修养、有着远大理想的*员组成的**集团,绝不容许那些道德败坏、生活腐化、骄奢*逸、素质低下的乌合之众混入**。
讲道德品行是成就事业的基础。品德是最难下的定义,但它却是人生中最具影响而重要的东西。一个人的品德不应由他的特殊行动来衡量,而应由他的日常行为来衡量,良好的品德,能够营造扶正祛邪的浓厚氛围。弟子规一书中讲到:见人善、即思齐,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砺。意思是说:见别人做好事时要向他学习,要多做好事,多学习知识,当自己学的知识不如别人时,要奋发图强努力学习。做为一名*员**,一言一行,举足轻重;对于机关**来说,品行是一条底线,没有好的品行就没有做一名好**的资格。三国时期蜀汉开国**刘备有一句名言:“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意思是说,不要认为好事小不去做,不要认为坏事小而侥幸去做。因此我们要时刻注意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从点滴做起,严格要求自己,保持良好的心态,养成良好的生活、工作、学**惯,这对保持优良的*风、完成*交给的任务和开创*的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作为一名机关**,我们应在养成良好习惯,培养良好道德修养上下功夫。首先要常怀知恩感恩之心。知恩与感恩不仅是一种情感,也是一种生活态度和人生境界的体现。我们的成长进步,除了自己的努力之外,更重要的是**给予的培养、同志们给予的帮助和家庭给予的**。我们要感恩社会、感恩**,因为在工作中没有**提供的“舞台”,我们不会有施展自己才华的机会;我们还要感恩同志,感恩家人,正是有了他们的**和帮助,我们才会取得今天的成绩,大家在一起共事这是缘分,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互相尊重。其次,我们要养成终生学习的习惯。马顿曾经说过“惟有品德,可以开成功之门,收成功之果”。
品德的形成不在一朝一夕,要想取得事业的成功,就必须养成终生学习的良好习惯。当今世界新生事物层出不穷,知识更新的周期也越来越短,我们一定要端正学习态度,把学习摆在人生最重要的位置,要把学习作为为政之本,通过学习保持**上的清醒和坚定;要把学习作为品德之梯,通过学习修身养性,陶冶情操;要把学习作为才能之源,通过学习掌握新知识、新事物、新经验,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要把学习与实践结合起来,以学习指导实践,推进工作。
我作为一名卫生计生战线上的*员,要认真学习专业知识,积极参加委*组**开展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以习重要讲话为指导,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多为基层着想、多为老百姓办事,做一名有理想、有道德、有奉献、守纪律的好*员。
传统美德教育心得2
传统美德的内容可谓博大精深,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归纳起来,可以分为“修身”、“齐家”、“**”三个方面。
“修身”,是指通过修养使个人具备美德。儒家经典《大学**》中说:“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修身的目的是为了齐家、**,修身的标准是个人达到较高的.美德素养。
个人美德主要包括:志向高远,诚实守信,刚正不阿,自强不息,重德贵义,律己修身等。
“齐家”,是指家庭应具备的美德。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家和万事兴”。
家庭美德主要包括:尊老爱幼,男女*等,夫妻和睦,兄友弟恭,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等。
“**”,是指处世应具备的美德。**,用今天的话说,就是为人处世之道。处世美德包括职业美德、公共美德等,主要内容有:精忠报国,勤政爱民,秉公执法,见义勇为,助人为乐,讲求公正,礼貌谦让,公*交易,尊师重教,勤劳敬业,救一部**五千年文明史,正是一部浩气长存正气磅礴的绚丽诗史,在这个历史长河中,不断有正气人物,正气故事出现。在我们宏伟壮阔的*特色****事业建设中,英雄人物、英雄事迹也是层出不穷的,在他们的身上真正体现着**民族的美德和社会公德,也张扬着浩然的民族正气和民族精神,这些是我们对青少年学生进行公民道德和民族精神教育的生动教材。因此,我们要善于运用历史上的正气人物、正气故事来教育青少年学生。特别是要善于运用我们**战争年代和****建设时代培养起来的如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两弹一星”精神、雷锋精神、抗洪精神、抗非典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来教育青少年学生。这些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培养出来的符合时代特征的民族精神,我们应该将其归纳整理,写入教材,对青少年学生进行长期不懈的教育,只有不断弘扬和培育符合时代特征的民族精神,并用它来哺育下一代,我们的民族振兴才会***。
加强对青少年学生成长和发展规律的研究,结合青少年的学习、社会参与、休闲娱乐、课外活动等多层次需求,提供具体有形的服务,通过各种生动活泼的教育方式,帮助学生树立自主心、宽容心、诚信之心以及理解、同情、正义、责任、参与、奉献、仁爱、尚义、敬业等公共精神和公共美德。同时,还要注意从小培美学生勇于担当责任的意识,友爱互助的团结意识和坚毅自信的强势人格。要教育青少年学生善于面对困难和危难,在困难和危难面前,要不仅不怕,还要能从内心激发一种力量去战胜困难和危难。这就不仅要培养青少年学生的浩然之气,还要培养其处变不惊,知难而上的坚强品格。传统是以前时代留下的一种文化,一个时代确凿无疑的观念有时候是下一个时代的难题。
在这个世界上,你可以超脱习俗和限制,但不能无视它们走得太远。*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从实质上看,就是**民族的民族精神。关于*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论者有诸多看法。*传统文化长期发展的思想基础,可以叫做*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文化的基本精神是文化发展过程中的精微的内在动力,即是指导民族文化不断前进的基本思想。*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就是**民族在精神形态上的基本特点。因此,(1)钢健有为;(2)和与中;(3)崇德利用;(4)天人协调。"这些就是*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之所在。"*的民族精神基本凝结于《周易大传》的两句名言之中,这就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是*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中庸"观念,虽然在过去广泛流传,但是实际上不能起推动文化发展的作用。所以,"不能把'中庸'看做*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还表现为以德育代替宗教的优良传统。*传统文化之根本精神为融和与**"。有的学者认为,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基础的、以家族为本位的、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等级伦理纲常,是贯穿于*古代的社会生产活动和生产力、社会生产关系、社会**、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这五个层面的主要线索、本质和核心,"这就是*古代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的民族精神大致上可以概括为四个相互联系的方面:(1)理性精神。集中表现为:具有悠久的无神论传统,充分肯定人与自然的**和个体与社会的**,主张个体的感情、欲望的满足与社会的理性要求相一致。总的来看,否定对超自然的上帝、救世主的宗教崇拜和彼岸世界的存在,强烈主张人与自然、个体与社会的****,反对两者的**对抗,这就是*民族的理性精神的根本。(2)**精神。这首先表现为人民反抗剥削阶级**的精神。同时,在反对外来民族**的**中,**阶级中某些阶层、集团和人物,也积极参加这种**。说明在***阶级思想文化传统中,同样有着"酷***"的积极方面。(3)求实精神。先秦儒家主张"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知人论世,反对生而知之;法家反对"前识",注重"参验",强调实行,推崇事功;道家主张"知人"、"自知"、"析万物之理"。这些都是求实精神的表。(4)应变精神。*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可以概括为"尊祖宗、重人伦、崇道德、尚礼仪。此外,*传统文化还具有发展的观点、自强不息和好学不倦的精神。
*传统文化的精神是人文**。这种人文**表现为:不把人从人际关系中孤立出来,也不把人同自然对立起来;不追求纯自然的知识体系;在价值论上是反功利**的;致意于做人。*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给我们民族和国家增添了光辉,也设置了障碍;它向世界传播了智慧之光,也造成了中外沟通的种种隔膜;它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也是一个不小的文化包袱。
传统美德故事5篇(扩展7)
——**传统美德的格言
**传统美德的格言
**传统美德的格言1
《周易大传》中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作为一个*人,让我们倍感自豪和骄傲的就是我们的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人定胜天、锐意进取、浩然正气、居安思危、爱国爱民等等,始终是我们民族脊梁们在不断变化着的社会**实践中面对各种矛盾和危机,逐步积累起来的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自觉意识。这种自觉意识以危机感为基础,寄托着以天下为己任的强烈的历史使命感,从而汇聚成**民族爱国**的长江与黄河,在世界的东方。最近,我们班全体同学共同阅读并背诵**传统美德格言,这些格言是从《论语》、《史记》、《后汉书》等著名书籍上摘选的,读完后,使我受益匪浅。
**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是**民族经过五千年的文明发展,历代流传下来的。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感触最深的一句话是:“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长百岁”。这句话是出自石成金的《传**。俗谚牧民》,意思就是:人从小就要培养远大的志向,心中如果没有理想,即使活一百岁也是白活。可见理想、志向在人的一生当中是多么的重要啊!我们要有一个远大的理想和抱负,长大才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不会一辈子碌碌无为。我们现在处于青少年时期,*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对青少年学生的人格修养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传统是现代的根基,青少年、大学生,我们首先要掌握先进的文化知识和技能,加强传统文化与传统美德的学习,努力完善自身的人格,做对社会有用的人。
**传统美德的格言2
爱国篇:
1.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 ——《管子?牧民》
2.临患不忘国,忠也。——《左传?昭公**》
3.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4.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儒行》
5.捐躯赴**,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6.烈士之爱国也如家。——葛洪《抱朴子.外篇.广譬》烈士:有抱负.有作为的人。
7.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8.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病起书怀》
9.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10.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11.精忠报国。——《宋史?岳飞列传》
12.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麦孟华《论*之存亡决定于今日》
明志篇:
13.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14.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论语?里仁》
15.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秦伯》
16.志不强者智不达。——《墨子?修身》
17.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
18.志当存高远。——诸葛亮《诫外生书》
19.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
20.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耿弇列传》
21.志小则易足,易足则无由进。——张载《经学理窟?学大原下》
22.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晁错论》
23.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长百岁。——石成金《传**?俗谚牧民》
持节篇 :
24.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25.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26.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论语?卫灵公》
27.不降其志,不辱其身。——《论语?微子》
28.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
29.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尽心上》
30.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报任安书》
31.不为穷变节,不为贱易志。——桓宽《盐铁论?地广》
32.宁可玉碎,不能瓦全。——《北齐书?元景安列传》
33.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李世民《赐萧瑀》
34.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
35.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文天祥《正气歌》
36.名节重泰山,利欲轻鸿毛。——于谦《无题》
37.粉身碎骨浑不怕,留得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
38.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郑燮(xiè)《题画?竹石》
自强篇 :
39.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乾?象》
40.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第三十三章
41.不怨天,不尤人。——《论语?宪问》
42.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孟子?告子下》
43.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孟子?告子下》
44.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45.以修身自强,则名配尧禹。——《荀子?修身》
46.能胜强敌者,先自胜者也。——《商君书?画策》
47.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48.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刘禹锡《酬乐天咏老见示》
49.眼前多少难甘事,自古男儿当自强。——李咸用《送人》
50.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乌江》
51.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朱熹《答巩仲至》
**传统美德的格言3
1、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老子》
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
3、知耻近乎勇。——《礼记·中庸》
4、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礼记-中庸》
5、仁者无敌。——《孟子·梁惠王上》
6、志小则易足,易足则无由进。——张载《经学理窟-学大原下》
7、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
8、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9、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苏轼
10、惟仁者能好人,能恶人。——《论语·里仁》
11、志不强者智不达。——《墨子·修身》
12、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
13、君子义以为质,得义则重,失义则轻,由义为荣,背义为辱。——陆九渊《与郭邦逸》
14、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墨子-修身》
15、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第三十三章
16、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17、富贵不能*,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孟子-腾公天下》
18、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古辞《长歌行》
19、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孟子·离娄上》
20、志当存高远。——诸葛亮《诫外生书》
21、爱之不以道,适所以害之也。——《资治通鉴》
2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23、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
2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则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25、躬自厚而薄责于人。——《论语-卫灵公》
26、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孟子·告子下》
27、见利思义。——《论语·宪问》
28、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资治通鉴》
29、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30、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儒行》
31、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曹植《赠白马王彪》
32、和以处众,宽以接下,恕以待人,君子人也。——林逋《省心录》
33、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屈原《卜居》
34、贫而无谄,富而无骄。——《论语-学而》
35、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36、慈鸦尚还哺,羔羊犹跪足。人不孝其亲,不如禽与兽。——《劝孝歌》
37、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诗经·小雅·蓼莪》
38、记己有耻。——《论语·子路》
39、捐躯赴**,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40、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管子·牧民》
41、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
42、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荀子-劝学》
43、知耻近乎勇。——《礼记-中庸》
44、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八佾(yì)》
45、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告子上》
46、乐人之乐,人亦乐其乐;忧人之忧,人亦忧其忧。——白居易
47、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以言,深于矛戟。 ——《荀子·**》
48、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管子》
49、独柯不成树,独树不成林。——北朝乐府民歌
50、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51、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52、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
53、轻诺必寡信。——《老子》
54、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尚书·伊训》
55、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
56、父慈而教。——《左传·昭公****》
57、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卫灵公》
58、亲仁善邻,国之宝也。——《左传·隐公六年》
59、不降其志,不辱其身。——《论语·微子》
60、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庄子·鱼父》
61、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李白
62、夫人必知礼然后恭敬,恭敬然后尊让。——《管子-五辅》
63、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孝经·天子》
64、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
65、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下》
66、志不强者智不达。——《墨子-修身》
67、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旧唐书·魏征列传》
68、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韩非子-喻老》
69、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转》
70、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李商隐《咏史》
71、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黄鹤楼》
7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7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74、义之法在正我,不在正人。——董仲舒《春秋繁露·仁义法》
75、以爱己之心爱人,则尽仁。——张载《正蒙·中正》
76、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朱熹《四书章句集注·<论语集注>卷一》
77、失信不立。——《左传·襄公二十二年》
78、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79、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孟子-告天下》
80、仁者寿。——《论语·雍也》
81、业精于勤,荒于嬉。——韩愈《进学解》
82、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孟子·离娄上》
8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梁惠王上》
84、义以生利,利以丰民。——《国语·晋语》
85、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己之短。——《吕氏春秋-用众》
86、临患不忘国,忠也。——《左传·昭公**》
87、鞠躬尽力,死而后已。——诸葛亮《后出师表》
88、百闻不如一见。——《后汉书》
89、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光《报任安书》
90、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乾-象》
91、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增广贤文》
92、人之有德与我也,不可忘也;吾之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战国策-魏策》
93、乐以天下,忧以天下。——《孟子-梁惠王下》
94、临难毋苟免。——《礼记·曲礼上》
95、义者,心之养也;利者,体之养也。——董仲舒《春秋繁露·身之养重于义》
96、见善则迁,见过则改。《周易》
97、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98、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99、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王守仁《改过》
100、凡人之所以贵于禽兽者,以有礼也。
101、修辞立其诚。——《周易·乾·文言》
102、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乾·象》
103、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增广贤文》
104、过而不能知,是不智也;知而不能改,是不勇也。——李觏《易论第九》
105、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孟子·尽心上》
106、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107、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孟子·尽心上》
108、夫妇和而后家道成。——《幼学琼林·夫妇》
109、千人同心,则得千人力;万人异心,则无一人之用。——《淮南子·兵略训》
110、兄弟敦和睦,朋友笃诚信。——陈子昂《座右铭》
111、人必先自爱也,然后人爱诸;人必先自敬也,然后人敬诸。——扬雄《法言-君子》
112、无羞恶之心,非人也。——《孟子·公孙丑上》
113、为善则预,为恶则去。——颜之推
114、义,志以天下为芬。——《墨子·经说上》
115、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学而》
116、单者易折,众则难摧。——崔鸿《三十国春秋·西秦录》
117、言者无罪,闻者足戒。——白居易《与元九书》
118、孝在于质实,不在于饰貌。——桓宽《盐铁论·孝养》
119、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
120、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志》
121、源洁则流清,行端则影直。——王勃《上刘右相书》
122、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论语·学而》
123、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破也,而不可夺赤。——《吕氏春秋》
124、礼之用,和为贵。——《论语·学而》
125、不怨天,不尤人。——《论语·宪问》
126、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未觉池塘寸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朱熹《劝学》
127、秦恶闻其过而亡,汉好谋能听而兴。——薛瑄《读书录》卷十
128、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庄子·山木》
129、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130、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131、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后汉书·宋弘列传》
132、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左传》
133、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134、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孟子》
135、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凋也。——《论语》
136、闻过则喜,知过不讳,改过不惮。——陆九渊《与傅全美》
137、改身之过,迁(发扬)身之善,谓之"修身"。——颜元《颜习斋先生言行录》
138、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
139、人告之以有过,则喜。——《孟子-公孙丑上》
140、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司马光
141、民,吾同胞;物,吾与也。——张载《正蒙·乾称》
142、才以用而日生,思以引而不竭。——王夫之《周易外传》
143、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秦伯》
144、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荀子·**》
145、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隐公**》
146、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渊,不知地之厚也。——《荀子-劝学》
147、宽则得众。——《论语·阳货》
148、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149、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
150、改过不吝。——《尚书·仲虺(huǐ)之诰》
151、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
152、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153、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154、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155、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后汉书》
156、不蔽人之善,不言人之恶。——《战国策·魏策》
157、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孟子·梁惠王下》
158、事父母,能竭其力。——《论语·学而》
159、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增广贤文》
**传统美德的格言4
1、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的33章
2、知足不辱,知止不殆。——《老子》第44章:知道满足就不会受到屈辱,知道适可而止就不会有危险。
3、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第58章
4、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第64章
5、圣人择可言而后言,择可行而后行。——《管子·形势解》
6、三思而后行。——《论语·公冶长》
7、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论语·子路》如果贪求小利,就不能成就大事。(后句)
8、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卫灵公》
9、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
10、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韩非子·喻老》
11、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战国策·楚策》
12、差若毫厘,谬以千里。——《礼记·经解》
13、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礼记·中庸》:凡事如果能预先充分准备就会成功,否则就会失败。
14、惟有道者能备患于未形也。——《管子·牧民》:只有有远见的人才能够在祸患没有形成的时候就预防它。
15、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左传·襄公十一年》
16、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战国策·赵策》
17、前车覆,后车诫。——《汉书·贾谊传》
18、傲不可长,欲不可纵,志不可满,乐不可极。——《礼记·曲礼上》:骄傲不可滋长,欲望不可以放纵,不能让自己志得意满,不应该使自己乐到极端。
19、善不可谓小而无益,不善不可谓小而无伤。——贾谊《新书·审微》
20、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史记·高祖本纪》
21、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志·蜀书·先住传》
22、乐不可极,极乐成哀;欲不可纵,纵欲成灾。——吴兢《贞观政要·刑法》
23、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传统美德的格言5
今天,我在家里看《**传统美德格言》,其中一篇“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吸引了我,因为这首诗小时候爸爸教过,我就津津有味地读了起来。格言的大意是:谁说小草的心意,能够报答得了春天的阳光呢?这两句诗既表现了母爱的温暖与伟大,又表达了子女对母亲的无限感激之情。
想想我们现在,大部分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对孩子都很呵护,宠爱得不得了,真是要星星不敢给月亮。但是许多孩子却把太多的关心与关爱当成了一种理所当然,一些孩子往往目中无人、自私、霸道,不知道关心父母和别人。
和许多孩子一样,我在家里是很受长辈们疼爱的:我要什么,他们就给什么,没有的马上去买;我想去哪里玩,他们就带我去哪里玩;我要吃什么,他们就给我吃什么。总之,他们是非常疼爱我的,数不清他们对我的好、对我的爱。可是我却不懂得珍惜,经常发脾气,嫌这个不好,哪个不满意,对他们不仅没有感激之心,而且还认为本身就应该这样。
记得有一次,外婆辛辛苦苦地煮好饺子,满怀希望的招呼我吃,我却不想吃,反而对外婆大声嚷嚷:“我不要吃水饺,你给我煮饭。”“好,好,我马上去煮。”外婆连忙答道。妈妈在旁边沉着脸,一言不发,好像要打我的样子,我似乎感觉到了什么,这才心不甘情不愿的吃饺子。
想想好羞愧啊!不过,随着年龄的增长,在父母、老师的教育下,我慢慢懂事了,逐渐懂得要尊重他人、关心父母、孝敬长辈。
我把《**传统美德格言》里的“重亲情,礼为先。”的文章都读了一遍,它教育我们学会感激,从小要心存一份真与善,爱每一位善良的人们,为他们一点一滴的付出,用我们微薄的力量去感激他们。正如我们以前学过的一篇课文《老师的手》最后一句话所说的:要感谢他人对自己的付出。无论这种付出是多么的微小。
在这里,我想对爸爸、妈妈说:我爱你们!感谢你们对我无微不至的付出,我会珍惜你们给我这美好的一切!
**传统美德源远流长,具有不朽的历史地位,是**文化的瑰宝。**美德集中体现在儒学伦理道德上。儒学是经典,美德是国粹,抛弃它社会就**,弘扬它社会就稳定发展。因此,弘扬儒学文化,承传**美德,从某种意义上讲是我们当前构建**社会的需要。对于弘扬我们民族的优秀文化,应该有一种紧迫感。国家对此十分重视,我们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这个神圣的使命自然由我们新一代去发扬光大。
读了《**传统美德校园诗教读本》这本书后,使我收益匪浅,深深得认识到了人生观、价值观、以及我们责任的重要性。读本中的《三字经》细细品味,其味无穷。“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让我对先人博大精深的文化遗产有了更为直观的认识,对作者广博的学识、高深的概括能力和宏观把握能力肃然起敬,为古代教育者独特的教育方法深深折服。《三字经》中有一节“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的传诵名句。就是说战国时,孟子的母亲曾三次搬家,是为了使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孟子逃学,孟母就割断织机的布来教育孩子做学问不要中途而废。是啊!我们的学习就像织布,靠的是一丝一线长期的积累呀!只有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才能获得渊博的知识,才能成才,不可半途而废。逃学就如同断机,线断了,布就织不成了,常常逃学,必然学无所成。孟子的成材离不开伟大的母亲。
想想我们的父母又何尝不是这样呢?他们既当父母又当老师,辛辛苦苦养育我们、培养我们,使我们懂得做人要有爱心;做事要有责任感;学习要勇于创新。读了孟母的故事,想想我的母亲,她也是非常操心的。每天上学前总给我添上几句“用心学习啊”“要多向老师问问题”“做事情要积极”等的话,但我却嫌她唠叨,总会不耐烦地敷衍妈妈。妈妈问我几句学**的东西,我就觉得烦。还常常为了一点芝麻绿豆的小事,跟父母赌气,甚至向父母发脾气,却丝毫没有考虑过父母的感受,真是太不应该了。父母对我们问长问短,唠叨,那是因为她尽到了一位母亲的责任,她应当照看好我们的责任。看,现在又有多少人想得到父母的关爱,而又得不到呀,我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啊!所以我们从小就应该要树立起一颗强烈的责任心,不辜负父母、老师、祖国的期望。
读诗诵经。老师把这些仁爱思想透渗到了教学中,让我们从优秀传统文化中吸取精神营养。使我们在校园内感受到了仁爱教育的浓浓氛围。学校举办的“八荣八耻”活动,给了我们深刻的体会和了解,知道了该以什么为荣,什么为耻。校园里书声朗朗;同学们互帮互助,团结友爱,师生之间的.尊敬和关心。
只要我们人人要肩负起弘扬**传统美德的责任,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点点滴滴做起,我们会把**民族的爱国精神和传统文化永远继承发扬下去。
**传统美德的格言6
《**传统美德格言》一书,告诉了我许多人生道路上的道理,教会了我怎样做人。特别是《增广贤文》中的一句话:“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让我深有感触。
面对时间的奔流不息,古往今来,珍惜并善于利用时间的人是大有人在。古代大书法家颜真卿把“五更鸡鸣”之时,当作“男儿读书之时”;鲁迅先生则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用在学**”。他能成为一位伟大的文学家,有个重要的秘决,就是珍惜时间。鲁迅少时家道中落,父亲重病卧床,他不仅经常上当铺跑药店,还得帮助母亲做家务,为避免影响学业,他几乎每天都在挤时间,后来回忆此事,他说:“时间就是性命。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是无异于谋财害命。”他一生多病,工作条件和生活环境都不好,所以在他的眼中,时间就如同生命。
我的同学在学习中,利用课余时间通读了四大名著。问他有何经验,他说:“我是把玩耍、上厕所的时间都挤出来看书的。”
时间老人无时无刻不悄悄从人们身边溜过,谁也没有力量阻止他悄然逝去的步伐。就像一首诗所写的“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但是,事实告诉我们,只要我们愿意,时间是可以支配的。就像鲁迅先生说的一样:“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相反,那些终日无所事事、随随便便浪费时间的人,时间老人留给他的只能是“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时间是最公正的,时间就是生命,我们一定要爱惜时间。
**传统美德的格言7
91、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周易·系辞上》
92、亲仁善邻,国之宝也。——《左传·隐公六年》
93、礼之用,和为贵。——《论语·学而》
94、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 君子与人**相处,却有自己的主见;小人容易苟同别人,却不能与人和*共处。
95、君子和而不流。(流:盲从)——《礼记·中庸》
96、和以处众,宽以接下,恕以待人,君子人也。——林逋《省心录》
97、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论语·学而》
98、君子**之美,不**之恶。——《论语·颜渊》
99、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庄子·山木》
重 义
100、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隐公**》
101、义以生利,利以丰民。——《国语·晋语》
102、临难毋苟免。——《礼记·曲礼上》:在灾难与危险面前,不要苟且偷生而失去做人的气节。
103、义之法在正我,不在正人。——董仲舒《春秋繁露·仁义法》
104、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告子上》
105、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荀子·**》
106、义者,心之养也;利者,体之养也。——董仲舒《春秋繁露·身之养重于义》
107、君子义以为质,得义则重,失义则轻, 由义为荣,背义为辱。——陆九渊《与郭邦逸》
108、义以生利,利以丰民。——《国语·晋语》
109、见利思义。——《论语·宪问》
110、见得思义。——《论语·季氏》
111、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孟子·尽心上》
勇 气
112、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论语·宪问》
113、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论语·宪问》
114、义之所在,不倾于权,不顾其利。——《荀子·**》
115、知而好问者圣,勇而好问者胜。——《文字·自然》
116、视死如归。——《管子·小匡》
117、不入虎穴,不得虎子。——《后汉书·班超列传》
118、小勇,血气所为;大勇,义理所发。—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孟子集注>卷二》
119、初生之犊不惧虎。——罗贯中《三国演义》
120、率义之为勇。——《左传·哀公十六年》
121、见义不为,无勇也。——《论语·为政》
好 学
122、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
12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124、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述而》
125、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进学解》:德行由于深思而有所成就,因随声附和而毁掉。
126、圣人无常师。——韩愈《师说》
127、学贵得师,亦贵得友。——唐甄《潜书·讲学》
128、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礼记·中庸》
129、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130、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
131、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其短。——《吕氏春秋·用众》
132、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133、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古辞《长歌行》
134、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杂诗八【 - 少儿综合素质训练】
以下是整理的《**传统美德格言警句》,希望大家喜欢!
爱 国
1、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2、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病起书怀》
3、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4、临患不忘国,忠也。——《左传·昭公**》
5、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6、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7、精忠报国。——《宋史·岳飞列传》
8、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儒行》
9、捐躯赴**,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10、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11、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 ——《管子·牧民》
明 志
12、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晁错论》
13、志当存高远。——诸葛亮《诫外生书》
14、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长百岁。——石成金《传**·俗谚牧民》
15、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16、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论语·里仁》
17、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
18、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耿弇列传》
19、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20、志小则易足,易足则无由进。——张载《经学理窟·学大原下》
21、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秦伯》
22、志不强者智不达。——《墨子·修身》
23、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
持 节
24、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25、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文天祥《正气歌》
26、不为穷变节,不为贱易志。——桓宽《盐铁论·地广》
27、宁可玉碎,不能瓦全。——《北齐书·元景安列传》
28、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李世民《赐萧瑀》
29、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
30、名节重泰山,利欲轻鸿毛。——于谦《无题》
31、粉身碎骨浑不怕,留得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
32、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33、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郑燮(xiè)《题画·竹石》
34、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论语·卫灵公》
35、不降其志,不辱其身。——《论语·微子》
36、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
37、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尽心上》
38、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报任安书》
自 强
39、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朱熹《答巩仲至》
40、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乌江》
41、眼前多少难甘事,自古男儿当自强。——李咸用《送人》
42、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乾·象》
43、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第三十三章
44、不怨天,不尤人。——《论语·宪问》
45、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孟子·告子下》
46、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孟子子·告子下》
47、能胜强敌者,先自胜者也。——《商君书·画策》
48、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49、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刘禹锡《酬乐天咏老见示》
50、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51、以修身自强,则名配尧禹。——《荀子·修身》
诚 信
52、失信不立。——《左传·襄公二十二年》
53、轻诺必寡信。——《老子》
54、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
55、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学而》
56、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
57、一诺千金。——《史记·季布栾布列传》
58、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论语·为政》
59、民无信不立。——《论语·颜渊》
60、修辞立其诚。——《周易·乾·文言》
61、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庄子·鱼父》
改 过
62、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旧唐书·魏征列传》
63、言者无罪,闻者足戒。——白居易《与元九书》
64、过而不能知,是不智也;知而不能改,是不勇也。——李觏《易论第九》
65、闻过则喜,知过不讳,改过不惮。——陆九渊《与傅全美》
66、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朱熹《四书章句集注·<论语集注>卷一》
67、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王守仁《改过》
68、秦恶闻其过而亡,汉好谋能听而兴。——薛瑄《读书录》
69、改身之过,迁(发扬)身之善,谓之“修身”。——颜元《颜习斋先生言行录》
70、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增广贤文》
71、人孰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宣公二年》
72、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卫灵公》:有了错误而不改正,这便真叫错误了。
仁 厚
73、仁者无敌。——《孟子·梁惠王上》
7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75、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以言,深于矛戟。 ——《荀子·**》
76、不蔽人之善,不言人之恶。——《战国策·魏策》
77、爱之不以道,适所以害之也。——《资治通鉴》卷九十六 爱他的方式如果不正确,恰恰是害了他。
78、以爱己之心爱人,则尽仁。——张载《正蒙·中正》
79、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梁惠王上》
80、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孟子·公孙丑上》君子最高得德行就是同别人一道行善。
81、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
82、民,吾同胞;物,吾与也。——张载《正蒙·乾称》
83、惟仁者能好人,能恶人。——《论语·里仁》只有仁者才知道怎么爱人,怎么恨人。
84、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八佾(yì)》
85、仁者寿。——《论语·雍也》
86、宽则得众。——《论语·阳货》
贵 和
87、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 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孟子·梁惠王下》
88、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下》
89、千人同心,则得千人力;万人异心,则无一人之用。——《淮南子·兵略训》
90、单者易折,众则难摧。——崔鸿《三十国春秋·西秦首》之一
135、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满江红·写怀》
136、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朱熹《劝学》
137、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文嘉《明日歌》
138、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139、笃信好学,守死善道。——《论语·泰伯》
140、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论语·卫灵公》
141、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论语·子张》:广博地学习以坚定自己的意志,恳切的**并且联系实际进行思考。
142、博学而详说之,将以反说约也。——《孟子·离娄下》
143、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孟子·尽心下》
144、学至乎没而后止。——《荀子·劝学》:学习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才算中止。
145、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
勤 俭
146、君子以俭德辟难。——《周易·否》
147、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尚书·大禹谟》
148、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李商隐《咏史》
149、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150、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司马光《训俭示康》
151、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资治通鉴》卷二百三十四
152、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宋史·范纯仁列传》
153、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朱柏庐《**格言》
154、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左传·庄公***年》
155、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左传·宣公十二年》
156、俭节则昌,*佚则亡。——《墨子·辞过》
157、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李绅《悯农》
**传统美德的格言8
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2、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
3、君子和而不流。(流:盲从)――《礼记中庸》
4、君子以俭德辟难。《周易否》
5、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礼记大学》
6、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诗经小雅蓼莪》
7、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墨子修身》
8、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战国策楚策》
9、修辞立其诚。――《周易乾文言》
10、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论语卫灵公》
11、记己有耻。《论语子路》
1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传统美德的格言9
爱国
1、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管子·牧民》
2、临患不忘国,忠也。――《左传·昭公**》
3、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4、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儒行》
5、捐躯赴**,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明志
6、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7、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论语·里仁》
8、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秦伯》
9、志不强者智不达。――《墨子·修身》
10、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
持节
11、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12、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13、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
14、不降其志,不辱其身。――《论语·微子》
15、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
自强
16、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乾·象》
17、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第三十三章
18、不怨天,不尤人。――《论语·宪问》
19、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孟子·告子下》
20、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孟子·告子下》
诚信
21、修辞立其诚。――《周易·乾·文言》
22、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庄子·鱼父》
23、失信不立。――《左传·襄公二十二年》
24、轻诺必寡信。――《老子》
25、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
知耻
26、记己有耻。――《论语·子路》
27、无羞恶之心,非人也。――《孟子·公孙丑上》
28、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孟子·离娄上》
29、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孟子·尽心上》
30、知耻近乎勇。――《礼记·中庸》
改过
31、见善则迁(学习),有过则改。――《周易·益·象》
32、改过不吝。――《尚书·仲虺(huǐ)之诰》
33、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尚书·伊训》
34、人孰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宣公二年》
35、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卫灵公》
厚仁
36、惟仁者能好人,能恶人。――《论语·里仁》
37、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八佾(yì)》
38、仁者寿。――《论语·雍也》
39、仁者无敌。――《孟子·梁惠王上》
40、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贵和
41、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周易·系辞上》
42、亲仁善邻,国之宝也。――《左传·隐公六年》
43、礼之用,和为贵。――《论语·学而》
44、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
45、君子和而不流。(流:盲从)――《礼记·中庸》
敦亲
46、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诗经·小雅·蓼莪》
47、事父母,能竭其力。――《论语·学而》
48、父慈而教。――《左传·昭公****》
49、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孝经·天子》
50、孝在于质实,不在于饰貌。――桓宽《盐铁论·孝养》
重义
51、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隐公**》
52、义以生利,利以丰民。――《国语·晋语》
53、见利思义。――《论语·宪问》
54、见得思义。――《论语·季氏》
55、义,志以天下为芬。――《墨子·经说上》
尚勇
56、视死如归。――《管子·小匡》
57、率义之为勇。――《左传·哀公十六年》
58、见义不为,无勇也。――《论语·为政》
59、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论语·宪问》
60、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论语·宪问》
好学
6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
6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63、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述而》
64、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65、笃信好学,守死善道。――《论语·泰伯》
审势
66、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的33章
67、知足不辱,知止不殆。――《老子》
68、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第58章
69、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70、圣人择可言而后言,择可行而后行。――《管子·形势解》
求新
71、终日乾乾,与时偕行。――《周易·乾·文言》
72、日新之谓盛德。――《周易·系辞上》
73、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周易·系辞下》
74、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礼记·大学》
75、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担心)――《宋史·王安石列传》
勤俭
76、君子以俭德辟难。――《周易·否》
77、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尚书·大禹谟》
78、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左传·庄公***年》
79、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左传·宣公十二年》
80、俭节则昌,*佚则亡。――《墨子·辞过》
奉公
81、以公灭私,民其允怀。――《尚书·周官》
82、大义灭亲。――《左传·隐公四年》
83、公家之利,知无不为,忠也。――《左传·僖公九年》
84、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
85、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孟子·滕文公上》
务实
86、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87、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论语·宪问》
88、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墨子·修身》
89、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荀子·修身》
90、善言古者必有节于今,善言天者必有证于人。――《荀子·性恶》
**传统美德的格言10
一、爱 国
1.捐躯赴**,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2.临患不忘国,忠也。——《左传》
3.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4.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 ——《管子》
5. 烈士之爱国也如家。——葛洪《抱朴子》烈士:有抱负.有作为的人。
6.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7.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8.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病起书怀》
9.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麦孟华《论*之存亡决定于今日》
10.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11.精忠报国。——《宋史·岳飞列传》
12.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
二、明 志
13.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秦伯》
14.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论语·里仁》
15.志当存高远。——诸葛亮《诫外生书》
16.志不强者智不达。——《墨子·修身》
17.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
18.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长百岁。——石成金《传**·》
19.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
20.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耿弇列传》
21.志小则易足,易足则无由进。——张载
22.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23.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晁错论》
三、持 节
24.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报任安书》
25.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26.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27.不降其志,不辱其身。——《论语·微子》
28.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29.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尽心上》
30.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论语·卫灵公》
31.不为穷变节,不为贱易志。——桓宽《盐铁论》
32.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郑燮(xiè)《题画·竹石》
33.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李世民《赐萧瑀》
34.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
35.宁可玉碎,不能瓦全。——《北齐书》
36.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文天祥《正气歌》
37.粉身碎骨浑不怕,留得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
38.名节重泰山,利欲轻鸿毛。——于谦《无题》
四、自 强
39.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乾·象》
40.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第三十三章
41.不怨天,不尤人。——《论语·宪问》
42.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朱熹《答巩仲至》
43.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孟子·告子下》
44.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45.以修身自强,则名配尧禹。——《荀子·修身》
46.能胜强敌者,先自胜者也。——《商君书·画策》
47.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孟子·告子下》
48.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刘禹锡《酬乐天咏老见示》
49.眼前多少难甘事,自古男儿当自强。——李咸用《送人》
50.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51.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乌江》
五、诚 信
52. 一诺千金。——《史记》
53.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庄子·鱼父》
54.修辞立其诚。——《周易·乾·文言》言语应该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
55.轻诺必寡信。——《老子》第63章 轻易向别人承诺的人一定很少讲信用。
56.失信不立。——《左传》
57.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学而》
58.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
59.民无信不立。——《论语·颜渊》
60.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论语·为政》可:可以立身处世。
61.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果:果断
六、知 耻
62.五刑不如一耻。——吕坤《**语·治道》
63.无羞恶之心,非人也。——《孟子·公孙丑上》
64.记己有耻。——《论语·子路》用羞耻之心来约束自己的行为。
65.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孟子·尽心上》:不知羞耻的那种羞耻,才真的是不知羞耻啊!
66. 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朱熹《朱子语类》倦十三
67.人必其自爱也,而后人爱诸;人必其自敬也,而后人敬诸。——杨雄《法言·君子》
68.士皆知有耻,则国家永无耻矣。——龚自珍《明良论二》
69.知耻近乎勇。——《礼记·中庸》
70.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孟子·离娄上》人一定是先有自取其辱的行为,别人才会侮辱他。
七、改 过
71.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增广贤文》
72.改过不吝。——《尚书·》
73.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尚书》
74.人孰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75.见善则迁(学习),有过则改。——《周易》
76.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旧唐书》
77.言者无罪,闻者足戒。——白居易
78.过而不能知,是不智也;知而不能改,是不勇也。——李觏》
79.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卫灵公》:有了错误而不改正,这便真叫错误了。
80.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朱熹
81.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王守仁《改过》
82.闻过则喜,知过不讳,改过不惮。——陆九渊》
83.改身之过,迁(发扬)身之善,谓之“修身”。——颜元
84.秦恶闻其过而亡,汉好谋能听而兴。——薛瑄《读书录》卷十
**传统美德的格言11
1.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周易·系辞上》
2.亲仁善邻,国之宝也。——《左传·隐公六年》
3.礼之用,和为贵。——《论语·学而》
4.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君子与人**相处,却有自己的主见;小人容易苟同别人,却不能与人和*共处。
5.君子和而不流。(流:盲从)——《礼记·中庸》
6.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孟子·梁惠王下》
7.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下》
8.千人同心,则得千人力;万人异心,则无一人之用。——《淮南子·兵略训》
9.单者易折,众则难摧。——崔鸿《三十国春秋·西秦录》
10.和以处众,宽以接下,恕以待人,君子人也。——林逋《省心录》
1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论语·学而》
12.君子**之美,不**之恶。——《论语·颜渊》
13.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纯洁的友谊不带任何功利色彩,就像水一样清澈透明。)——《庄子·山木》
**传统美德的格言12
1、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学而》
2、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孟子·尽心上》
3、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孟子》
4、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5、事父母,能竭其力。——《论语·学而》
6、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屈原《卜居》
7、宽则得众。——《论语·阳货》
8、将出牵衣送,未归倚阁望。——黄遵宪
9、过而不能知,是不智也;知而不能改,是不勇也。——李覯《易论第九》
10、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孟子·离娄上》
11、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庄子·山木》
12、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13、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孟子
14、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
15、义以生利,利以丰民。——《国语·晋语》
16、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报答,也是对人类劳动的尊重。——佚名
17、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
18、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管子》
19、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20、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论语为政第二》
21、挟泰山以超北海,此不能也,非不为也;为老人折枝,是不为也,非不能也。——庄子
22、捐躯赴**,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23、知耻近乎勇。——《礼记·中庸》
24、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八佾(yì)》
25、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论语里仁第四》
26、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27、临难毋苟免。——《礼记·曲礼上》
28、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孟郊
29、夫妇和而后家道成。——《幼学琼林·夫妇》
30、父慈而教。——《左传·昭公****》
31、孝在于质实,不在于饰貌。——桓宽《盐铁论·孝养》
32、夫人必知礼然后恭敬,恭敬然后尊让。——《管子-五辅》
33、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孟子·梁惠王下》
34、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朱熹《四书章句集注·<论语集注>卷一》
35、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管子·牧民》
36、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秦伯》
37、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告子上》
38、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孟子·告子下》
39、你不同情跌倒在地的老人,在你摔跤时也没有人来扶助。——佚名
40、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41、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4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43、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
44、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祖孙两人,更相为命。——李密
45、义者,心之养也;利者,体之养也。——董仲舒《春秋繁露·身之养重于义》
46、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旧唐书·魏征列传》
47、闻过则喜,知过不讳,改过不惮。——陆九渊《与傅全美》
48、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孟子·离娄上》
49、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荀子·**》
50、修辞立其诚。——《周易·乾·文言》
51、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52、单者易折,众则难摧。——崔鸿《三十国春秋·西秦录》
53、对老年人的尊敬是自然和正常的,尊敬不仅表现于口头上,而且应体现于实际中。——戴维德克尔
54、以爱己之心爱人,则尽仁。——张载《正蒙·中正》
55、仁者无敌。——《孟子·梁惠王上》
56、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
57、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礼记-中庸》
58、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
59、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
60、要知亲恩,看你儿郎;要求子顺,先孝爹娘。——《四言》
61、轻诺必寡信。——《老子》
62、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下》
6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则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64、见善则迁,见过则改。《周易》
65、失信不立。——《左传·襄公二十二年》
66、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论语·学而》
67、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转》
68、老来受尊敬,是人类精神最美好的一种**。——司汤达
69、临患不忘国,忠也。——《左传·昭公**》
70、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己之短。——《吕氏春秋-用众》
71、志不强者智不达。——《墨子·修身》
72、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李白
73、义之法在正我,不在正人。——董仲舒《春秋繁露·仁义法》
74、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增广贤文》
75、人告之以有过,则喜。——《孟子-公孙丑上》
76、无羞恶之心,非人也。——《孟子·公孙丑上》
77、义,志以天下为芬。——《墨子·经说上》
78、礼之用,和为贵。——《论语·学而》
79、乐人之乐,人亦乐其乐;忧人之忧,人亦忧其忧。——白居易
80、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尚书·伊训》
81、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隐公**》
82、幸有三,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礼记》
83、子孝父心宽。——陈元靓
84、和以处众,宽以接下,恕以待人,君子人也。——林逋《省心录》
85、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86、老年时像青年一样高高兴兴吧!青年,好比百灵鸟,有它的晨歌;老年,好比夜莺,应该有他的夜曲。——康德
87、言者无罪,闻者足戒。——白居易《与元九书》
88、百善孝为先。——*古代名言
89、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孟子·尽心上》
90、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孔子
91、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老子》
92、人必先自爱也,然后人爱诸;人必先自敬也,然后人敬诸。——扬雄《法言-君子》
93、源洁则流清,行端则影直。——王勃《上刘右相书》
94、不怨天,不尤人。——《论语·宪问》
95、人之有德与我也,不可忘也;吾之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战国策-魏策》
96、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乾·象》
97、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98、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第三十三章
99、惟仁者能好人,能恶人。——《论语·里仁》
100、记己有耻。——《论语·子路》
101、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以言,深于矛戟。——《荀子·**》
102、仁者寿。——《论语·雍也》
103、见利思义。——《论语·宪问》
104、兄弟敦和睦,朋友笃诚信。——陈子昂《座右铭》
105、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
106、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
107、独柯不成树,独树不成林。——北朝乐府民歌
**传统美德的格言13
1.记己有耻。——《论语·子路》
注释:用羞耻之心来约束自己的行为。
2.无羞恶之心,非人也。——《孟子·公孙丑上》
3.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孟子·离娄上》
注释:人一定是先有自取其辱的行为,别人才会侮辱他。
4.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孟子·尽心上》
注释:不知羞耻的那种羞耻,才真的是不知羞耻啊!
5.知耻近乎勇。——《礼记·中庸》
6.人必其自爱也,而后人爱诸;人必其自敬也,而后人敬诸。——杨雄《法言·君子》
7.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朱熹《朱子语类》倦十三
8.五刑不如一耻。——吕坤《**语·治道》
9.士皆知有耻,则国家永无耻矣。——龚自珍《明良论二》
**传统美德的格言14
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论语·里仁》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秦伯》
志不强者智不达。——《墨子·修身》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
志当存高远。——诸葛亮《诫外生书》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
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耿弇列传》
志小则易足,易足则无由进。——张载《经学理窟·学大原下》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晁错论》
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长百岁。——石成金《传**·俗谚牧民》
**传统美德的格言15
1.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孟子·离娄上》
2.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诗经·小雅·蓼莪》
3.事父母,能竭其力。——《论语·学而》
4.父慈而教。——《左传·昭公****》
5.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孝经·天子》
6.孝在于质实,不在于饰貌。——桓宽《盐铁论·孝养》
7.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8.夫妇和而后家道成。——《幼学琼林·夫妇》
9.兄弟敦和睦,朋友笃诚信。——陈子昂《座右铭》
10.父不慈则子不孝。——颜之推《颜氏家训·**》
11.贫溅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后汉书·宋弘列传》
传统美德故事5篇(扩展8)
——**传统美德的格言
**传统美德的格言
**传统美德的格言1
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2、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
3、君子和而不流。(流:盲从)――《礼记中庸》
4、君子以俭德辟难。《周易否》
5、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礼记大学》
6、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诗经小雅蓼莪》
7、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墨子修身》
8、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战国策楚策》
9、修辞立其诚。――《周易乾文言》
10、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论语卫灵公》
11、记己有耻。《论语子路》
1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传统美德的格言2
1、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的33章
2、知足不辱,知止不殆。——《老子》第44章:知道满足就不会受到屈辱,知道适可而止就不会有危险。
3、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第58章
4、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第64章
5、圣人择可言而后言,择可行而后行。——《管子·形势解》
6、三思而后行。——《论语·公冶长》
7、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论语·子路》如果贪求小利,就不能成就大事。(后句)
8、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卫灵公》
9、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
10、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韩非子·喻老》
11、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战国策·楚策》
12、差若毫厘,谬以千里。——《礼记·经解》
13、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礼记·中庸》:凡事如果能预先充分准备就会成功,否则就会失败。
14、惟有道者能备患于未形也。——《管子·牧民》:只有有远见的人才能够在祸患没有形成的时候就预防它。
15、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左传·襄公十一年》
16、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战国策·赵策》
17、前车覆,后车诫。——《汉书·贾谊传》
18、傲不可长,欲不可纵,志不可满,乐不可极。——《礼记·曲礼上》:骄傲不可滋长,欲望不可以放纵,不能让自己志得意满,不应该使自己乐到极端。
19、善不可谓小而无益,不善不可谓小而无伤。——贾谊《新书·审微》
20、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史记·高祖本纪》
21、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志·蜀书·先住传》
22、乐不可极,极乐成哀;欲不可纵,纵欲成灾。——吴兢《贞观政要·刑法》
23、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传统美德的格言3
《周易大传》中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作为一个*人,让我们倍感自豪和骄傲的就是我们的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人定胜天、锐意进取、浩然正气、居安思危、爱国爱民等等,始终是我们民族脊梁们在不断变化着的社会**实践中面对各种矛盾和危机,逐步积累起来的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自觉意识。这种自觉意识以危机感为基础,寄托着以天下为己任的强烈的历史使命感,从而汇聚成**民族爱国**的长江与黄河,在世界的东方。最近,我们班全体同学共同阅读并背诵**传统美德格言,这些格言是从《论语》、《史记》、《后汉书》等著名书籍上摘选的,读完后,使我受益匪浅。
**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是**民族经过五千年的文明发展,历代流传下来的。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感触最深的一句话是:“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长百岁”。这句话是出自石成金的《传**。俗谚牧民》,意思就是:人从小就要培养远大的志向,心中如果没有理想,即使活一百岁也是白活。可见理想、志向在人的一生当中是多么的重要啊!我们要有一个远大的理想和抱负,长大才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不会一辈子碌碌无为。我们现在处于青少年时期,*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对青少年学生的人格修养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传统是现代的根基,青少年、大学生,我们首先要掌握先进的文化知识和技能,加强传统文化与传统美德的学习,努力完善自身的人格,做对社会有用的人。
**传统美德的格言4
1.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增广贤文》
2.修辞立其诚。——《周易乾文言》言语应该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
3.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庄子鱼父》
4.失信不立。——《左传襄公二十二年》
5.轻诺必寡信。——《老子》第3章 轻易向别人承诺的人一定很少讲信用。
6.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
7.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学而》
8.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论语为政》可:可以立身处世。
9.民无信不立。——《论语颜渊》
10.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果:果断
11.一诺千金。——《史记季布栾布列传》
12.记己有耻。——《论语子路》用羞耻之心来约束自己的行为。
13.无羞恶之心,非人也。——《孟子公孙丑上》
14.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孟子离娄上》人一定是先有自取其辱的行为,别人才会侮辱他。
15.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孟子尽心上》:不知羞耻的那种羞耻,才真的是不知羞耻啊!
16.知耻近乎勇。——《礼记中庸》
17.人必其自爱也,而后人爱诸;人必其自敬也,而后人敬诸。——杨雄《法言君子》
18.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朱熹《朱子语类》倦十三
19.五刑不如一耻。——吕坤《**语治道》
20.士皆知有耻,则国家永无耻矣。——龚自珍《明良论二》
21.见善则迁(学习),有过则改。——《周易益象》
22.改过不吝。——《尚书仲虺(huǐ)之诰》
23.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尚书伊训》
24.人孰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宣公二年》
25.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卫灵公》:有了错误而不改正,这便真叫错误了。
26.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旧唐书魏征列传》
27.言者无罪,闻者足戒。——白居易《与元九书》
28.过而不能知,是不智也;知而不能改,是不勇也。——李觏《易论第九》
29.闻过则喜,知过不讳,改过不惮。——陆九渊《与傅全美》
30.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朱熹《四书章句集注<论语集注>卷一》
**传统美德的格言5
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论语·里仁》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秦伯》
志不强者智不达。——《墨子·修身》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
志当存高远。——诸葛亮《诫外生书》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
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耿弇列传》
志小则易足,易足则无由进。——张载《经学理窟·学大原下》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晁错论》
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长百岁。——石成金《传**·俗谚牧民》
**传统美德的格言6
1、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学而》
2、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孟子·尽心上》
3、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孟子》
4、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5、事父母,能竭其力。——《论语·学而》
6、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屈原《卜居》
7、宽则得众。——《论语·阳货》
8、将出牵衣送,未归倚阁望。——黄遵宪
9、过而不能知,是不智也;知而不能改,是不勇也。——李覯《易论第九》
10、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孟子·离娄上》
11、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庄子·山木》
12、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13、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孟子
14、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
15、义以生利,利以丰民。——《国语·晋语》
16、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报答,也是对人类劳动的尊重。——佚名
17、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
18、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管子》
19、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20、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论语为政第二》
21、挟泰山以超北海,此不能也,非不为也;为老人折枝,是不为也,非不能也。——庄子
22、捐躯赴**,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23、知耻近乎勇。——《礼记·中庸》
24、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八佾(yì)》
25、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论语里仁第四》
26、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27、临难毋苟免。——《礼记·曲礼上》
28、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孟郊
29、夫妇和而后家道成。——《幼学琼林·夫妇》
30、父慈而教。——《左传·昭公****》
31、孝在于质实,不在于饰貌。——桓宽《盐铁论·孝养》
32、夫人必知礼然后恭敬,恭敬然后尊让。——《管子-五辅》
33、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孟子·梁惠王下》
34、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朱熹《四书章句集注·<论语集注>卷一》
35、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管子·牧民》
36、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秦伯》
37、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告子上》
38、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孟子·告子下》
39、你不同情跌倒在地的老人,在你摔跤时也没有人来扶助。——佚名
40、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41、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4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43、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
44、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祖孙两人,更相为命。——李密
45、义者,心之养也;利者,体之养也。——董仲舒《春秋繁露·身之养重于义》
46、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旧唐书·魏征列传》
47、闻过则喜,知过不讳,改过不惮。——陆九渊《与傅全美》
48、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孟子·离娄上》
49、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荀子·**》
50、修辞立其诚。——《周易·乾·文言》
51、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52、单者易折,众则难摧。——崔鸿《三十国春秋·西秦录》
53、对老年人的尊敬是自然和正常的,尊敬不仅表现于口头上,而且应体现于实际中。——戴维德克尔
54、以爱己之心爱人,则尽仁。——张载《正蒙·中正》
55、仁者无敌。——《孟子·梁惠王上》
56、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
57、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礼记-中庸》
58、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
59、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
60、要知亲恩,看你儿郎;要求子顺,先孝爹娘。——《四言》
61、轻诺必寡信。——《老子》
62、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下》
6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则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64、见善则迁,见过则改。《周易》
65、失信不立。——《左传·襄公二十二年》
66、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论语·学而》
67、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转》
68、老来受尊敬,是人类精神最美好的一种**。——司汤达
69、临患不忘国,忠也。——《左传·昭公**》
70、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己之短。——《吕氏春秋-用众》
71、志不强者智不达。——《墨子·修身》
72、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李白
73、义之法在正我,不在正人。——董仲舒《春秋繁露·仁义法》
74、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增广贤文》
75、人告之以有过,则喜。——《孟子-公孙丑上》
76、无羞恶之心,非人也。——《孟子·公孙丑上》
77、义,志以天下为芬。——《墨子·经说上》
78、礼之用,和为贵。——《论语·学而》
79、乐人之乐,人亦乐其乐;忧人之忧,人亦忧其忧。——白居易
80、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尚书·伊训》
81、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隐公**》
82、幸有三,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礼记》
83、子孝父心宽。——陈元靓
84、和以处众,宽以接下,恕以待人,君子人也。——林逋《省心录》
85、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86、老年时像青年一样高高兴兴吧!青年,好比百灵鸟,有它的晨歌;老年,好比夜莺,应该有他的夜曲。——康德
87、言者无罪,闻者足戒。——白居易《与元九书》
88、百善孝为先。——*古代名言
89、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孟子·尽心上》
90、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孔子
91、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老子》
92、人必先自爱也,然后人爱诸;人必先自敬也,然后人敬诸。——扬雄《法言-君子》
93、源洁则流清,行端则影直。——王勃《上刘右相书》
94、不怨天,不尤人。——《论语·宪问》
95、人之有德与我也,不可忘也;吾之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战国策-魏策》
96、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乾·象》
97、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98、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第三十三章
99、惟仁者能好人,能恶人。——《论语·里仁》
100、记己有耻。——《论语·子路》
101、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以言,深于矛戟。——《荀子·**》
102、仁者寿。——《论语·雍也》
103、见利思义。——《论语·宪问》
104、兄弟敦和睦,朋友笃诚信。——陈子昂《座右铭》
105、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
106、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
107、独柯不成树,独树不成林。——北朝乐府民歌
**传统美德的格言7
爱国篇:
1.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 ——《管子?牧民》
2.临患不忘国,忠也。——《左传?昭公**》
3.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4.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儒行》
5.捐躯赴**,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6.烈士之爱国也如家。——葛洪《抱朴子.外篇.广譬》烈士:有抱负.有作为的人。
7.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8.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病起书怀》
9.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10.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11.精忠报国。——《宋史?岳飞列传》
12.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麦孟华《论*之存亡决定于今日》
明志篇:
13.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14.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论语?里仁》
15.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秦伯》
16.志不强者智不达。——《墨子?修身》
17.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
18.志当存高远。——诸葛亮《诫外生书》
19.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
20.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耿弇列传》
21.志小则易足,易足则无由进。——张载《经学理窟?学大原下》
22.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晁错论》
23.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长百岁。——石成金《传**?俗谚牧民》
持节篇 :
24.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25.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26.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论语?卫灵公》
27.不降其志,不辱其身。——《论语?微子》
28.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
29.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尽心上》
30.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报任安书》
31.不为穷变节,不为贱易志。——桓宽《盐铁论?地广》
32.宁可玉碎,不能瓦全。——《北齐书?元景安列传》
33.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李世民《赐萧瑀》
34.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
35.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文天祥《正气歌》
36.名节重泰山,利欲轻鸿毛。——于谦《无题》
37.粉身碎骨浑不怕,留得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
38.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郑燮(xiè)《题画?竹石》
自强篇 :
39.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乾?象》
40.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第三十三章
41.不怨天,不尤人。——《论语?宪问》
42.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孟子?告子下》
43.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孟子?告子下》
44.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45.以修身自强,则名配尧禹。——《荀子?修身》
46.能胜强敌者,先自胜者也。——《商君书?画策》
47.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48.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刘禹锡《酬乐天咏老见示》
49.眼前多少难甘事,自古男儿当自强。——李咸用《送人》
50.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乌江》
51.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朱熹《答巩仲至》
**传统美德的格言8
《**传统美德格言》一书,告诉了我许多人生道路上的道理,教会了我怎样做人。特别是《增广贤文》中的一句话:“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让我深有感触。
面对时间的奔流不息,古往今来,珍惜并善于利用时间的人是大有人在。古代大书法家颜真卿把“五更鸡鸣”之时,当作“男儿读书之时”;鲁迅先生则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用在学**”。他能成为一位伟大的文学家,有个重要的秘决,就是珍惜时间。鲁迅少时家道中落,父亲重病卧床,他不仅经常上当铺跑药店,还得帮助母亲做家务,为避免影响学业,他几乎每天都在挤时间,后来回忆此事,他说:“时间就是性命。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是无异于谋财害命。”他一生多病,工作条件和生活环境都不好,所以在他的眼中,时间就如同生命。
我的同学在学习中,利用课余时间通读了四大名著。问他有何经验,他说:“我是把玩耍、上厕所的时间都挤出来看书的。”
时间老人无时无刻不悄悄从人们身边溜过,谁也没有力量阻止他悄然逝去的步伐。就像一首诗所写的“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但是,事实告诉我们,只要我们愿意,时间是可以支配的。就像鲁迅先生说的一样:“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相反,那些终日无所事事、随随便便浪费时间的人,时间老人留给他的只能是“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时间是最公正的,时间就是生命,我们一定要爱惜时间。
**传统美德的格言9
君子以俭德辟难。——《周易·否》
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尚书·大禹谟》
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左传·庄公***年》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左传·宣公十二年》
俭节则昌,*佚则亡。——《墨子·辞过》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李绅《悯农》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李商隐《咏史》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司马光《训俭示康》
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资治通鉴》卷二百三十四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宋史·范纯仁列传》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朱柏庐《**格言》
**传统美德的格言10
爱国
1、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管子·牧民》
2、临患不忘国,忠也。――《左传·昭公**》
3、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4、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儒行》
5、捐躯赴**,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明志
6、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7、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论语·里仁》
8、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秦伯》
9、志不强者智不达。――《墨子·修身》
10、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
持节
11、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12、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13、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
14、不降其志,不辱其身。――《论语·微子》
15、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
自强
16、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乾·象》
17、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第三十三章
18、不怨天,不尤人。――《论语·宪问》
19、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孟子·告子下》
20、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孟子·告子下》
诚信
21、修辞立其诚。――《周易·乾·文言》
22、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庄子·鱼父》
23、失信不立。――《左传·襄公二十二年》
24、轻诺必寡信。――《老子》
25、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
知耻
26、记己有耻。――《论语·子路》
27、无羞恶之心,非人也。――《孟子·公孙丑上》
28、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孟子·离娄上》
29、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孟子·尽心上》
30、知耻近乎勇。――《礼记·中庸》
改过
31、见善则迁(学习),有过则改。――《周易·益·象》
32、改过不吝。――《尚书·仲虺(huǐ)之诰》
33、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尚书·伊训》
34、人孰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宣公二年》
35、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卫灵公》
厚仁
36、惟仁者能好人,能恶人。――《论语·里仁》
37、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八佾(yì)》
38、仁者寿。――《论语·雍也》
39、仁者无敌。――《孟子·梁惠王上》
40、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贵和
41、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周易·系辞上》
42、亲仁善邻,国之宝也。――《左传·隐公六年》
43、礼之用,和为贵。――《论语·学而》
44、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
45、君子和而不流。(流:盲从)――《礼记·中庸》
敦亲
46、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诗经·小雅·蓼莪》
47、事父母,能竭其力。――《论语·学而》
48、父慈而教。――《左传·昭公****》
49、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孝经·天子》
50、孝在于质实,不在于饰貌。――桓宽《盐铁论·孝养》
重义
51、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隐公**》
52、义以生利,利以丰民。――《国语·晋语》
53、见利思义。――《论语·宪问》
54、见得思义。――《论语·季氏》
55、义,志以天下为芬。――《墨子·经说上》
尚勇
56、视死如归。――《管子·小匡》
57、率义之为勇。――《左传·哀公十六年》
58、见义不为,无勇也。――《论语·为政》
59、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论语·宪问》
60、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论语·宪问》
好学
6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
6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63、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述而》
64、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65、笃信好学,守死善道。――《论语·泰伯》
审势
66、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的33章
67、知足不辱,知止不殆。――《老子》
68、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第58章
69、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70、圣人择可言而后言,择可行而后行。――《管子·形势解》
求新
71、终日乾乾,与时偕行。――《周易·乾·文言》
72、日新之谓盛德。――《周易·系辞上》
73、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周易·系辞下》
74、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礼记·大学》
75、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担心)――《宋史·王安石列传》
勤俭
76、君子以俭德辟难。――《周易·否》
77、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尚书·大禹谟》
78、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左传·庄公***年》
79、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左传·宣公十二年》
80、俭节则昌,*佚则亡。――《墨子·辞过》
奉公
81、以公灭私,民其允怀。――《尚书·周官》
82、大义灭亲。――《左传·隐公四年》
83、公家之利,知无不为,忠也。――《左传·僖公九年》
84、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
85、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孟子·滕文公上》
务实
86、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87、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论语·宪问》
88、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墨子·修身》
89、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荀子·修身》
90、善言古者必有节于今,善言天者必有证于人。――《荀子·性恶》
**传统美德的格言11
一个高尚的人,如果有一个像他自己一样的儿子,其乐一定不亚于他自己生命的延续。——斯梯尔
父母的美德是一笔巨大的财富。——贺拉斯
母爱乃世界上最伟大的**。——阿瑟·米
母亲,我祝福您,因为您知道怎样把您的儿子培养成一个真正的人。他将在人生的战斗中获得胜利。——阿斯杜里亚斯
谁拒绝父母对自己的训导,谁就首先失去了做人的机会。——哈吉·阿布巴卡·伊
孝子之养也,乐其心,不违其志。——《礼记》
孝有三:大尊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礼记》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论语》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惟其疾之忧。”——《论语·为政》
父母之所爱亦爱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孔子
长幼有序。——孟子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孟子
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孟子
惟孝顺父母,可以解忧。——孟子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孟子
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守,孰为大?守身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闻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未闻也。孰不为事?事亲,事之本也;孰不为守?守身,守之本也。——孟子
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孟子
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孟子
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孟子
世俗所谓不孝者五,惰其四支,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奕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孟子
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孟子
贤不肖不可以不相分,若命之不可易,若美恶之不可移。——《吕氏春秋》
孝子不谀其亲,忠臣不谄其君,臣子之盛也。——庄子
事其亲者,不择地而安之,孝之至也。——庄子
礼者,断长续短,损有余,益不足,达爱敬之文,而滋成行义之美也。——荀子
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孝莫大于严父。——《孝经·圣至章》
父母者,人之本也。——司马迁
事亲以敬,美过三牲。——挚虞
父子不信,则家道不睦。——武则天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
内睦者,家道昌。——林逋
丑恶的海怪也比不上忘恩的儿女那样可怕。——(英国)莎士比亚
仁爱和打人都先自家中开始。——鲍蒙特和弗莱彻
慈善行及至亲,但不应仅此为止。——富勒
作为一个人,对父母要尊敬,对子女要慈爱,对穷亲戚要慷慨,对一切人要有礼貌。——(**)罗素
对孩子来说,父母的慈善的价值在于它比任何别的情感都更加可靠和值得信赖。——罗素
家庭的基础无疑是父母对其新生儿女具有特殊的情感。——罗素
还有什么比父母心中蕴藏着的情感更为神圣的呢?父母的心,是最仁慈的法官,是最贴心的朋友,是爱的太阳,它的光焰照耀、温暖着凝聚在我们心灵深处的意向!——***
智慧之子使父亲欢乐,愚昧之子使母亲蒙羞。——所罗门
尊重他人的`、有责任感的孩子,产生于爱和管教适当结合的家庭中。——詹姆斯·多伯森
慈孝之心,人皆有之。——苏辙
**立,幼勿坐,**坐,命乃坐。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进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李毓秀
凡为父母的,莫不爱其子。——陈宏谋
侍于亲长,声容易肃,勿因琐事,大声呼叱。——周秉清
**问,对勿欺;**令,行勿迟;**赐,不敢辞。——周秉清
重资财,薄父母,不**子。——朱柏庐
失去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老舍
母亲是没有什么东西可以代替的。——巴金
老年人犹如历史和戏剧,可供我们生活的参考。——(古罗马)西塞罗
开始吧,孩子,开始用微笑去认识你的母亲吧!——(古罗马)维吉尔
亲善产生幸福,文明带来**。——(法)雨果
一个人如果使自己的母亲伤心,无论他的地位多么显赫,无论他多么有名,他都是一个卑劣的人。——(意大利)亚米契斯
年老受尊敬是出现在人类社会里的第一种**。——(法)拉法格
我们体贴老人,要像对待孩子一样。——(德)歌德
在子女面前,父母要善于隐藏他们的一切快乐、烦恼和恐惧。——(英)培根
母亲,是唯一能使死神屈服的力量。——(前苏联)高尔基
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高尔基
一个老年人的**,等于倾倒了一座博物馆。——高尔基
老人受尊敬,是人类精神最美好的一种**。——(法)司汤达
老年,好比夜莺,应有他的夜曲。——(德)康德
所有杰出的非凡人物都有出色的母亲,到了晚年都十分尊敬自己的母亲,把他们当作最好的朋友。——(英)狄更斯
在孩子的嘴上和心中,母亲就是上帝。——(英)萨克雷
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永远需要报答最美好的人,这就是母亲。——(前苏联)奥斯特洛夫斯基
**传统美德的格言12
一、爱 国
1.捐躯赴**,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2.临患不忘国,忠也。——《左传》
3.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4.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 ——《管子》
5. 烈士之爱国也如家。——葛洪《抱朴子》烈士:有抱负.有作为的人。
6.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7.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8.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病起书怀》
9.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麦孟华《论*之存亡决定于今日》
10.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11.精忠报国。——《宋史·岳飞列传》
12.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
二、明 志
13.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秦伯》
14.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论语·里仁》
15.志当存高远。——诸葛亮《诫外生书》
16.志不强者智不达。——《墨子·修身》
17.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
18.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长百岁。——石成金《传**·》
19.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
20.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耿弇列传》
21.志小则易足,易足则无由进。——张载
22.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23.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晁错论》
三、持 节
24.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报任安书》
25.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26.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27.不降其志,不辱其身。——《论语·微子》
28.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29.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尽心上》
30.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论语·卫灵公》
31.不为穷变节,不为贱易志。——桓宽《盐铁论》
32.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郑燮(xiè)《题画·竹石》
33.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李世民《赐萧瑀》
34.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
35.宁可玉碎,不能瓦全。——《北齐书》
36.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文天祥《正气歌》
37.粉身碎骨浑不怕,留得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
38.名节重泰山,利欲轻鸿毛。——于谦《无题》
四、自 强
39.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乾·象》
40.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第三十三章
41.不怨天,不尤人。——《论语·宪问》
42.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朱熹《答巩仲至》
43.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孟子·告子下》
44.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45.以修身自强,则名配尧禹。——《荀子·修身》
46.能胜强敌者,先自胜者也。——《商君书·画策》
47.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孟子·告子下》
48.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刘禹锡《酬乐天咏老见示》
49.眼前多少难甘事,自古男儿当自强。——李咸用《送人》
50.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51.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乌江》
五、诚 信
52. 一诺千金。——《史记》
53.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庄子·鱼父》
54.修辞立其诚。——《周易·乾·文言》言语应该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
55.轻诺必寡信。——《老子》第63章 轻易向别人承诺的人一定很少讲信用。
56.失信不立。——《左传》
57.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学而》
58.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
59.民无信不立。——《论语·颜渊》
60.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论语·为政》可:可以立身处世。
61.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果:果断
六、知 耻
62.五刑不如一耻。——吕坤《**语·治道》
63.无羞恶之心,非人也。——《孟子·公孙丑上》
64.记己有耻。——《论语·子路》用羞耻之心来约束自己的行为。
65.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孟子·尽心上》:不知羞耻的那种羞耻,才真的是不知羞耻啊!
66. 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朱熹《朱子语类》倦十三
67.人必其自爱也,而后人爱诸;人必其自敬也,而后人敬诸。——杨雄《法言·君子》
68.士皆知有耻,则国家永无耻矣。——龚自珍《明良论二》
69.知耻近乎勇。——《礼记·中庸》
70.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孟子·离娄上》人一定是先有自取其辱的行为,别人才会侮辱他。
七、改 过
71.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增广贤文》
72.改过不吝。——《尚书·》
73.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尚书》
74.人孰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75.见善则迁(学习),有过则改。——《周易》
76.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旧唐书》
77.言者无罪,闻者足戒。——白居易
78.过而不能知,是不智也;知而不能改,是不勇也。——李觏》
79.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卫灵公》:有了错误而不改正,这便真叫错误了。
80.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朱熹
81.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王守仁《改过》
82.闻过则喜,知过不讳,改过不惮。——陆九渊》
83.改身之过,迁(发扬)身之善,谓之“修身”。——颜元
84.秦恶闻其过而亡,汉好谋能听而兴。——薛瑄《读书录》卷十
**传统美德的格言13
91、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周易·系辞上》
92、亲仁善邻,国之宝也。——《左传·隐公六年》
93、礼之用,和为贵。——《论语·学而》
94、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 君子与人**相处,却有自己的主见;小人容易苟同别人,却不能与人和*共处。
95、君子和而不流。(流:盲从)——《礼记·中庸》
96、和以处众,宽以接下,恕以待人,君子人也。——林逋《省心录》
97、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论语·学而》
98、君子**之美,不**之恶。——《论语·颜渊》
99、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庄子·山木》
重 义
100、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隐公**》
101、义以生利,利以丰民。——《国语·晋语》
102、临难毋苟免。——《礼记·曲礼上》:在灾难与危险面前,不要苟且偷生而失去做人的气节。
103、义之法在正我,不在正人。——董仲舒《春秋繁露·仁义法》
104、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告子上》
105、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荀子·**》
106、义者,心之养也;利者,体之养也。——董仲舒《春秋繁露·身之养重于义》
107、君子义以为质,得义则重,失义则轻, 由义为荣,背义为辱。——陆九渊《与郭邦逸》
108、义以生利,利以丰民。——《国语·晋语》
109、见利思义。——《论语·宪问》
110、见得思义。——《论语·季氏》
111、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孟子·尽心上》
勇 气
112、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论语·宪问》
113、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论语·宪问》
114、义之所在,不倾于权,不顾其利。——《荀子·**》
115、知而好问者圣,勇而好问者胜。——《文字·自然》
116、视死如归。——《管子·小匡》
117、不入虎穴,不得虎子。——《后汉书·班超列传》
118、小勇,血气所为;大勇,义理所发。—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孟子集注>卷二》
119、初生之犊不惧虎。——罗贯中《三国演义》
120、率义之为勇。——《左传·哀公十六年》
121、见义不为,无勇也。——《论语·为政》
好 学
122、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
12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124、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述而》
125、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进学解》:德行由于深思而有所成就,因随声附和而毁掉。
126、圣人无常师。——韩愈《师说》
127、学贵得师,亦贵得友。——唐甄《潜书·讲学》
128、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礼记·中庸》
129、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130、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
131、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其短。——《吕氏春秋·用众》
132、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133、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古辞《长歌行》
134、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杂诗八【 - 少儿综合素质训练】
以下是整理的《**传统美德格言警句》,希望大家喜欢!
爱 国
1、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2、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病起书怀》
3、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4、临患不忘国,忠也。——《左传·昭公**》
5、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6、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7、精忠报国。——《宋史·岳飞列传》
8、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儒行》
9、捐躯赴**,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10、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11、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 ——《管子·牧民》
明 志
12、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晁错论》
13、志当存高远。——诸葛亮《诫外生书》
14、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长百岁。——石成金《传**·俗谚牧民》
15、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16、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论语·里仁》
17、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
18、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耿弇列传》
19、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20、志小则易足,易足则无由进。——张载《经学理窟·学大原下》
21、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秦伯》
22、志不强者智不达。——《墨子·修身》
23、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
持 节
24、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25、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文天祥《正气歌》
26、不为穷变节,不为贱易志。——桓宽《盐铁论·地广》
27、宁可玉碎,不能瓦全。——《北齐书·元景安列传》
28、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李世民《赐萧瑀》
29、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
30、名节重泰山,利欲轻鸿毛。——于谦《无题》
31、粉身碎骨浑不怕,留得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
32、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33、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郑燮(xiè)《题画·竹石》
34、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论语·卫灵公》
35、不降其志,不辱其身。——《论语·微子》
36、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
37、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尽心上》
38、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报任安书》
自 强
39、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朱熹《答巩仲至》
40、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乌江》
41、眼前多少难甘事,自古男儿当自强。——李咸用《送人》
42、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乾·象》
43、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第三十三章
44、不怨天,不尤人。——《论语·宪问》
45、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孟子·告子下》
46、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孟子子·告子下》
47、能胜强敌者,先自胜者也。——《商君书·画策》
48、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49、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刘禹锡《酬乐天咏老见示》
50、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51、以修身自强,则名配尧禹。——《荀子·修身》
诚 信
52、失信不立。——《左传·襄公二十二年》
53、轻诺必寡信。——《老子》
54、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
55、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学而》
56、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
57、一诺千金。——《史记·季布栾布列传》
58、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论语·为政》
59、民无信不立。——《论语·颜渊》
60、修辞立其诚。——《周易·乾·文言》
61、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庄子·鱼父》
改 过
62、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旧唐书·魏征列传》
63、言者无罪,闻者足戒。——白居易《与元九书》
64、过而不能知,是不智也;知而不能改,是不勇也。——李觏《易论第九》
65、闻过则喜,知过不讳,改过不惮。——陆九渊《与傅全美》
66、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朱熹《四书章句集注·<论语集注>卷一》
67、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王守仁《改过》
68、秦恶闻其过而亡,汉好谋能听而兴。——薛瑄《读书录》
69、改身之过,迁(发扬)身之善,谓之“修身”。——颜元《颜习斋先生言行录》
70、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增广贤文》
71、人孰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宣公二年》
72、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卫灵公》:有了错误而不改正,这便真叫错误了。
仁 厚
73、仁者无敌。——《孟子·梁惠王上》
7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75、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以言,深于矛戟。 ——《荀子·**》
76、不蔽人之善,不言人之恶。——《战国策·魏策》
77、爱之不以道,适所以害之也。——《资治通鉴》卷九十六 爱他的方式如果不正确,恰恰是害了他。
78、以爱己之心爱人,则尽仁。——张载《正蒙·中正》
79、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梁惠王上》
80、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孟子·公孙丑上》君子最高得德行就是同别人一道行善。
81、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
82、民,吾同胞;物,吾与也。——张载《正蒙·乾称》
83、惟仁者能好人,能恶人。——《论语·里仁》只有仁者才知道怎么爱人,怎么恨人。
84、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八佾(yì)》
85、仁者寿。——《论语·雍也》
86、宽则得众。——《论语·阳货》
贵 和
87、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 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孟子·梁惠王下》
88、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下》
89、千人同心,则得千人力;万人异心,则无一人之用。——《淮南子·兵略训》
90、单者易折,众则难摧。——崔鸿《三十国春秋·西秦首》之一
135、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满江红·写怀》
136、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朱熹《劝学》
137、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文嘉《明日歌》
138、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139、笃信好学,守死善道。——《论语·泰伯》
140、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论语·卫灵公》
141、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论语·子张》:广博地学习以坚定自己的意志,恳切的**并且联系实际进行思考。
142、博学而详说之,将以反说约也。——《孟子·离娄下》
143、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孟子·尽心下》
144、学至乎没而后止。——《荀子·劝学》:学习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才算中止。
145、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
勤 俭
146、君子以俭德辟难。——《周易·否》
147、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尚书·大禹谟》
148、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李商隐《咏史》
149、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150、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司马光《训俭示康》
151、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资治通鉴》卷二百三十四
152、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宋史·范纯仁列传》
153、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朱柏庐《**格言》
154、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左传·庄公***年》
155、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左传·宣公十二年》
156、俭节则昌,*佚则亡。——《墨子·辞过》
157、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李绅《悯农》
**传统美德的格言14
今天,我在家里看《**传统美德格言》,其中一篇“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吸引了我,因为这首诗小时候爸爸教过,我就津津有味地读了起来。格言的大意是:谁说小草的心意,能够报答得了春天的阳光呢?这两句诗既表现了母爱的温暖与伟大,又表达了子女对母亲的无限感激之情。
想想我们现在,大部分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对孩子都很呵护,宠爱得不得了,真是要星星不敢给月亮。但是许多孩子却把太多的关心与关爱当成了一种理所当然,一些孩子往往目中无人、自私、霸道,不知道关心父母和别人。
和许多孩子一样,我在家里是很受长辈们疼爱的:我要什么,他们就给什么,没有的马上去买;我想去哪里玩,他们就带我去哪里玩;我要吃什么,他们就给我吃什么。总之,他们是非常疼爱我的,数不清他们对我的好、对我的爱。可是我却不懂得珍惜,经常发脾气,嫌这个不好,哪个不满意,对他们不仅没有感激之心,而且还认为本身就应该这样。
记得有一次,外婆辛辛苦苦地煮好饺子,满怀希望的招呼我吃,我却不想吃,反而对外婆大声嚷嚷:“我不要吃水饺,你给我煮饭。”“好,好,我马上去煮。”外婆连忙答道。妈妈在旁边沉着脸,一言不发,好像要打我的样子,我似乎感觉到了什么,这才心不甘情不愿的吃饺子。
想想好羞愧啊!不过,随着年龄的增长,在父母、老师的教育下,我慢慢懂事了,逐渐懂得要尊重他人、关心父母、孝敬长辈。
我把《**传统美德格言》里的“重亲情,礼为先。”的文章都读了一遍,它教育我们学会感激,从小要心存一份真与善,爱每一位善良的人们,为他们一点一滴的付出,用我们微薄的力量去感激他们。正如我们以前学过的一篇课文《老师的手》最后一句话所说的:要感谢他人对自己的付出。无论这种付出是多么的微小。
在这里,我想对爸爸、妈妈说:我爱你们!感谢你们对我无微不至的付出,我会珍惜你们给我这美好的一切!
**传统美德源远流长,具有不朽的历史地位,是**文化的瑰宝。**美德集中体现在儒学伦理道德上。儒学是经典,美德是国粹,抛弃它社会就**,弘扬它社会就稳定发展。因此,弘扬儒学文化,承传**美德,从某种意义上讲是我们当前构建**社会的需要。对于弘扬我们民族的优秀文化,应该有一种紧迫感。国家对此十分重视,我们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这个神圣的使命自然由我们新一代去发扬光大。
读了《**传统美德校园诗教读本》这本书后,使我收益匪浅,深深得认识到了人生观、价值观、以及我们责任的重要性。读本中的《三字经》细细品味,其味无穷。“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让我对先人博大精深的文化遗产有了更为直观的认识,对作者广博的学识、高深的概括能力和宏观把握能力肃然起敬,为古代教育者独特的教育方法深深折服。《三字经》中有一节“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的传诵名句。就是说战国时,孟子的母亲曾三次搬家,是为了使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孟子逃学,孟母就割断织机的布来教育孩子做学问不要中途而废。是啊!我们的学习就像织布,靠的是一丝一线长期的积累呀!只有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才能获得渊博的知识,才能成才,不可半途而废。逃学就如同断机,线断了,布就织不成了,常常逃学,必然学无所成。孟子的成材离不开伟大的母亲。
想想我们的父母又何尝不是这样呢?他们既当父母又当老师,辛辛苦苦养育我们、培养我们,使我们懂得做人要有爱心;做事要有责任感;学习要勇于创新。读了孟母的故事,想想我的母亲,她也是非常操心的。每天上学前总给我添上几句“用心学习啊”“要多向老师问问题”“做事情要积极”等的话,但我却嫌她唠叨,总会不耐烦地敷衍妈妈。妈妈问我几句学**的东西,我就觉得烦。还常常为了一点芝麻绿豆的小事,跟父母赌气,甚至向父母发脾气,却丝毫没有考虑过父母的感受,真是太不应该了。父母对我们问长问短,唠叨,那是因为她尽到了一位母亲的责任,她应当照看好我们的责任。看,现在又有多少人想得到父母的关爱,而又得不到呀,我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啊!所以我们从小就应该要树立起一颗强烈的责任心,不辜负父母、老师、祖国的期望。
读诗诵经。老师把这些仁爱思想透渗到了教学中,让我们从优秀传统文化中吸取精神营养。使我们在校园内感受到了仁爱教育的浓浓氛围。学校举办的“八荣八耻”活动,给了我们深刻的体会和了解,知道了该以什么为荣,什么为耻。校园里书声朗朗;同学们互帮互助,团结友爱,师生之间的尊敬和关心。
只要我们人人要肩负起弘扬**传统美德的责任,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点点滴滴做起,我们会把**民族的爱国精神和传统文化永远继承发扬下去。
**传统美德的格言15
145、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
146、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147、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述而》
148、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149、笃信好学,守死善道。——《论语·泰伯》
150、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论语·卫灵公》
151、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论语·子张》:广博地学习以坚定自己的意志,恳切的**并且联系实际进行思考。
152、博学而详说之,将以反说约也。——《孟子·离娄下》
153、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孟子·尽心下》
154、学至乎没而后止。——《荀子·劝学》:学习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才算中止。
155、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
156、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中庸》
157、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158、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
159、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其短。——《吕氏春秋·用众》
160、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161、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进学解》:德行由于深思而有所成就,因随声附和而毁掉。
162、圣人无常师。——韩愈《师说》
163、学贵得师,亦贵得友。——唐甄《潜书·讲学》
164、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古辞《长歌行》
165、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杂诗八首》之一
166、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满江红·写怀》
167、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朱熹《劝学》
168、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文嘉《明日歌》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