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数对表示位置教学反思 (菁选2篇)
用数对表示位置教学反思1
《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知识点不多,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是比较简单的,那么如何使教学的内容更丰富,在课堂上激发学生学习的需要,在导入环节,我出示了小军班级的座位图后,先向学生提出要求:
你能用以前所学过的知识告诉我小强的位置在哪里吗?你是怎么看的呢?学生在描述时出现了两种不同的说法:“第3列第2个”、“第2排第3个”。小强的位置没变,但同学们看的角度和方法不同,所以产生了不同的说法,从而使学生产生正确、简明描述小强位置的需要。学生在生活中已具备了确定列和行的经验,因此,便很顺利地得出竖排叫做列,从左往右数,横排叫做行,从前往后数,小强是在第3列第2行。知道了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规则后,再将所站位置的场景加以抽象,用圆圈表示实际场景中不同的位置,详细地标出每一列每一行,让学生在圆圈图中找出小强的位置,提高了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同时,向学生介绍表示位置还可以用更简明的表示方法——用数对确定位置。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学习用数对确定位置,并理解用数对表示物**置的方法,第一个数表示第几列,第二个数表示第几行。当学生学会从*面图上用数对确定位置后,我又引导学生回归到生活中,在教室里,找到自己的位置在第几列第几行。通过游戏的形式,使学生认识教室里的列和行,并学会描述自己的位置和好朋友的位置。本节课学生学的比较感兴趣,课堂效果较好。
用数对表示位置教学反思2
一般情况下,教师都是先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就情境图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可这节课,我做了一大胆的尝试:
让学生演示出了情境图,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第一课时刚刚上完,感觉难度不大,学生兴趣也很高,讲解了列、行的界定后,在班上找一找列、行,然后我说几个数对表示的位置,学生猜是哪个同学,学生更是兴趣高涨,紧接着就揭示数对的写法和表示意义,学生领会很好。
对于数对的读法有些疑问,是不是读××列、××行?还是就读数字加逗号?不过为了不引起异议还是让学生读××列、××行了。此外,我还设计了综合性较强的练习题,让学生动手在钉子板上按要求围成不同位置的三角形,并用数对表示各个三角形顶点的位置,然后引导学生比较*移前后表示顶点位置的数对,既巩固数对知识,又复习了*移的相关内容。这里的教学主要是为了中学的教学服务,特别是中学的函数、坐标等方面的内容都以此为基础,所以千万不能在这里让学生产生歧义。
用数对表示位置教学反思 (菁选2篇)扩展阅读
用数对表示位置教学反思 (菁选2篇)(扩展1)
——《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反思3篇
《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反思1
本节课内容是在学习了用前后、左右、上下等表示物**置和东西南北等八个方向及认识简单的路线图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是“方向与位置”内容的延续和发展。也是以后进一步学习相关知识的基础。这部分内容对学生认识自己的生活环境、发展空间观念具有重要的作用
“数对”这一数学知识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抽象,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注意了以下几点。
1、本节课的教学是先从认识观察者与被观察者开始的。认识观察者与被观察者是认识那是第一列的基础,也是学生经常发生混淆的地方。因此我在导入时设计了学生介绍第一排同学给我认识的环节。通过学生用方位词向我介绍同学,使学生产生认知的冲突,从而加强了观察角度的认识。事实证明,我这样的教学设计确实对学生认识列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2、本节课又通过让学生看军营情境图激起学生的好奇心,通过说出小强的位置,唤起了学生对已有的用“第几组第几个”或“第几排第几个”的知识来确定位置的经验,帮助学生找到新旧知识的连接点。然后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确定小强的位置,有的从左边数起,有的从右边数起,有的从前边数起,有的从后面数起,这样找出的位置不是唯一的,使学生认识到这样描述位置的方法不够准确。进而让学生将叙述的语句改准确,使学生认识到如果叙述准确了,又显得太罗嗦。有没有一种既准确又简明的方法呢?这样就使学生产生了学习新方法的内在需要,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新知的积极性。
3、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经历由实物图到方格图的抽象过程,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发展空间观念。在教学中我先给学生出示了实物图,然后通过电脑演示了有实物图到点子图的过程。最后我把点子图的各个点用横线和竖线连接起来,然后点子图的各个点逐渐缩小,直到缩到与横线和竖线的交叉点一样大为止。通过电脑的演示使学生亲身感知了由实物图到点子图再到方格图的变化过程,渗透了数形结合的思想。
4、在教学中我应用了小组讨论的方法。在解决本节课的重点难点的时候,我并没有直接告诉学生现成的答案,而是引导学生经历了一个探索问题的过程。通过学生小组内的谈论,学生找到了许多中简单表示第3列第2行方法。通过学生的讨论汇报,我适时引导从而使学生认识了数对表示方法的科学性、准确性和简洁性。
5、在整个教学设计中我始终坚持了“数学知识从实际中来、到实际中去”的思想。在导入部分我先从班级内的第一排学生开始,然后引导出了军训中的情景图,从而引起了新知识的探讨过程。最后我设计了寻找班级的数对以及猜一猜的文字游戏也是这一思想的体现。
通过实际的教学,我认为我在教学这节课的时候还存在着以下几点缺憾:
1、讲完课后总觉的有些面面俱到,没有突出重点。
2、在小组讨论的时候给学生的时间太少,学生**活动不够充分。在汇报讨论结果的时候又过于仓促,没有给学生留下自己评价和相互评价的时间。
3、过于依赖课件,在讲到十几分钟的时候,电脑突然死机使我有些措手不及,上课的思路有些乱了。在处理这个突发事件时,我处理的也有些不当。当时我还没有介绍点子图我不应该叫学生到点子图中找小强的位置。当时我在黑板上已经总结出了“第3列,第2行”,如果这个时候叫学生直接讨论“第3列,第2行”表示方法我想效果会更好,而且能为自己争取到更多的时间。
一节课已经结束了,但我的思考却没有终止,我不停地思考着我教学的每一个细节,考虑着我教学的得与失。我始终坚持着教数学的目的是发展学生的思维,而不是已记住一些知识为目的。知识的探索必须以实际生活为依赖,使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体会数学的价值。
《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反思2
《用数对确定位置》知识点不多,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是比较简单的,那么如何使教学的内容更丰富,在课堂上激发学生学习的需要,使学生产生探究的欲望,便成了我的主要思考方向。
学生在一年级已学习了用“第几”描述物体在某个方向上的位置,在二年级时学习了用类似“第几排第几个”的方式描述物体在*面上的位置,已经初步获得了用自然数表示位置的经验。因此,在导入环节,我出示了小军班级的座位图后,先向学生提出要求:你能用以前所学过的知识告诉我小军的位置在哪里吗?你是怎么看的呢?学生在描述时出现了两种不同的说法:“第4列第3个”、“第3排第4个”。小军的位置没变,但同学们看的角度和方法不同,所以产生了不同的说法,从而使学生产生正确、简明描述小军位置的需要。学生在生活中已具备了确定列和行的经验,因此,便很顺利地得出竖排叫做列,从左往右数,横排叫做行,从前往后数,小军是在第4列第3行。
知道了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规则后,再将座位的场景加以抽象,用圆圈表示实际场景中不同的座位,详细地标出每一列每一行,让学生在圆圈图中找出小军的位置,提高了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同时,向学生介绍表示位置还可以用更简明的表示方法——用数对确定位置。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学习用数对确定位置,并理解用数对表示物**置的方法,第一个数表示第几列,第二个数表示第几行。
当学生学会从*面图上用数对确定位置后,我又引导学生回归到生活中,在教室里,找到自己的位置在第几列第几行。通过游戏的形式,使学生认识教室里的列和行,并学会描述自己的位置和好朋友的位置。再通过对一组数对的观察,认识到同一列的第一个数字相同,同一行的第二个数字相同。(5,y)表示第5列的所有同学,(x,2)表示第二行的所有同学。当让学生用一个数对表示全班同学的位置时,学生出现了以下的数对:(x,y)、(y、y)、(x、x),通过举例,若y=8时,教室里没有(8,8)这个座位,使学生形象深刻地理解了只能用两不同的字母表示,才能表示全班同学的位置。
练习中,练习三的第2题,当学生完成数对后,我有目的地引导:“观察同列或同一行的两个数对,你有什么发现?”问题具有针对性后,学生都能从同列或同一行的数对去观察、思考,并发现规律。练习三的第3题,让学生讨论:“你发现花色地砖位置的规律了吗?”学生讨论地看似比较热烈,但指名回答时,学生却不敢发言了,在我的再三鼓动下,有几位同学***说出了他们的发现:一是同一列的第一个数字相同,同一行的第二个数字相同;二是数字中的奇偶数关系;三是花色地砖第3列1块,第5列2块,第7列3块,第9列2块,第11列1块,第2行1块,第3行2块,第4行3块,第5行2块,第6行1块。第3个发现也就是左右、上下都是对称的。
《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反思3
《用数对确定位置》这节课开始给我的感觉是比较简单的一个内容。可当静下心来细细琢磨教材时,才感觉到本不像我所料。这节课的重点不是满足让学生会用“数对”表示一个位置就可以了,而是让学生回顾科学家探究的历程,“数对”的产生过程才是本节课的关键所在。“数对”这个概念对五年级的小孩子来说是极为抽象而又陌生的,如何让他们既对其生成过程有所经历,又对其实质顺理成章轻松地接受。用心思考之后,我把本节课的设计理念定位为:既尊重教材,又超越教材;既自主探究,又适当讲授;既重视结果,又关注过程;既夯实基础,又培养能力;既关注课内,又适当延伸。
本节课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入手,让学生说开家长会是怎样告诉家长自己的.座位,使家长能够顺利找到座位,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产生了确定位置的必要性。接着通过座位图来学习“数对”,让学生用“数对”来描述座位图中人物的位置。再借助班级的实际座位,让学生用“数对”表示自己的位置,并通过一些小游戏进一步明确实际座位中的行和列。在明确了“数对”的概念后,抽象出方格图,让学生在方格图中确定位置。将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由于这节课是学校要求的*板运用的课,所以在练习阶段又采用了*板的拖拽功能进一步巩固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效果很好。
用数对表示位置教学反思 (菁选2篇)(扩展2)
——《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教学反思 (菁选3篇)
《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教学反思1
1、出示学习目标,使学生明确目标,明确责任,带着任务去学习,不仅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果,还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2、从学生感兴趣的生活实例入手,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在学生自主探究,讨论交流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总结,使学生对知识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
3、用坐标系表示地理位置时,一是要注意选择适当的位置为坐标原点,二是坐标轴的方向通常是以正北为纵轴的正方向和以正东为横轴的正方向,三是要注意标明比例尺和坐标轴上的单位长度。
4、教师要深入到小组中参与活动,倾听学生的交流,关注学生能否正确解决问题,能否主动与他人进行合作交流,以及学生运用语言描述问题,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5、以实际问题为载体,在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面直角坐标系在生活中的作用,感悟到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丰富学生数学活动经验,让学生学会探索,学会学习。
6、通过学生的合作交流,让学生在合作中获得知识体验。从中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中处处有生活,使学生能够在生活中自觉地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7、当堂练习,及时巩固所学的知识,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及时反馈,让学生**完成,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教学反思2
1、出示学习目标,使学生明确目标,明确责任,带着任务去学习,不仅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果,还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2、从学生感兴趣的生活实例入手,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在学生自主探究,讨论交流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总结,使学生对知识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
3、用坐标系表示地理位置时,一是要注意选择适当的位置为坐标原点,二是坐标轴的方向通常是以正北为纵轴的正方向和以正东为横轴的正方向,三是要注意标明比例尺和坐标轴上的单位长度。
4、教师要深入到小组中参与活动,倾听学生的交流,关注学生能否正确解决问题,能否主动与他人进行合作交流,以及学生运用语言描述问题,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5、以实际问题为载体,在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面直角坐标系在生活中的作用,感悟到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丰富学生数学活动经验,让学生学会探索,学会学习。
6、通过学生的合作交流,让学生在合作中获得知识体验。从中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中处处有生活,使学生能够在生活中自觉地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从七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考试成绩来看,本班优秀率有突破10人,算是达到预期目标,但及格率只达到43%多,与预期尚有一定的差距。总体上来看,仅管绝大多数学生学习很努力,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数学的方法和技巧,但基础知识的不扎实成为制约他们学习的瓶颈,造成班级发展不*衡,两极分化现象严重。
7、当堂练习,及时巩固所学的知识,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及时反馈,让学生**完成,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教学反思3
本次数学活动主要经历了“创境、设问、归纳、探究、拓展”等五个主要环节,是本人总结出来的课堂教学模式,根据本次数学活动的设计和活动过程的体现,谈点自己的认识。
一、是数学活动的过程是学生经历数学文化过程,是学生从自己的数学现实出发,经过自己的思考,探求,得出有关数学结论或解决问题方法的过程,开展本次活动是学生在已学习了用坐标表示*面上的点的基础上,体验用坐标来表现地理位置,感悟问题数学化。
二、是数学活动是学生自己建构数学知识活动。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学生与教材及教师产生互动效应,形成数学知识、技能和能力。在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环节中,通过实践,学生进一步弄懂了由于建立直角坐标系的位置不同,不同的坐标可以表示同一个点。相反,相同的坐标不一定表示同一个点的道理,通过图形传真的活动,学生进一步理解了数形转换,数形结合的思想。
三、几点不足:
1、本次活动虽形式多样,学生参与面大,内容深度、广度都达到预期的目的,只是都在室里活动,能否应考虑到把学生带出室外,把实际的地位位置,在坐标系中表示出来。这个要求显得更高一些。
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的辅导,要提高待转化生的成绩。
七年级开学第一课非常重要,既关系到新老师在同学们心中的形象,又直接影响他们今后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另外最先向他们指导初中数学的特点及要求,对以后的学习起到很好的铺垫作用。
2、极少数反应较慢的学生有点跟不上队。因为多是以小组开展活动,表现得不够积极主动;不愿意和别人交流的学生,在知识灵活应用上多少都存在一些这样那样的问题,客观条件的不足,导致老师顾不上一一辅导。
用数对表示位置教学反思 (菁选2篇)(扩展3)
——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反思 (菁选2篇)
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反思1
本节课开始给我的感觉是比较简单的一个内容,可当静下心来细细琢磨教材时,才感觉到本不像我所料。“数对”这个概念对五年级的孩子来说是极为抽象而又陌生的,如何让他们既对其生成过程有所经历,又对其实质顺理成章地轻松接受。用心思考之后,我把本节课的设计理念定位为:既尊重教材,又超越教材;既自主探究,又适当讲授;既重视结果,又关注过程;既夯实基础,又培养能力;既关注课内,又适当延伸。
基于以上分析,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用数对确定位置是基于学生已经学习了用第几排第几个描述位置的基础上进行的,我从孩子最熟悉的教室座位出发,唤起了学生用已有知识来确定位置的经验,帮助学生找到新旧知识的连接点。由于观察方位、角度的不同,学生对于刘珈吟同学位置的描述产生了多种方法引起争议,从而产生认知需求:如何才能正确、简明地描述位置呢?这样就使学生产生了学习新方法的内在需要,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新知的积极性。
2、在教学中我应用了小组讨论的方法。在解决本节课的重点难点的时候,我并没有直接告诉学生现成的答案,而是引导学生经历了一个探索问题的过程。通过小组谈论,学生找到了许多种简单表示第2列第3行的方法,然后让学生汇报交流,我适时引导从而使学生认识了数对表示方法的科学性、准确性和简洁性。
3、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经历由实物图到方格图的抽象过程,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发展空间观念。在教学中我先给学生出示了实物图,然后通过电脑演示了由实物图到方格图的变化过程,渗透了数形结合的思想。
4、在整个教学设计中我始终坚持了“数学知识从实际中来、到实际中去”的思想。在导入部分我从描述班级内刘伽吟同学的位置开始,从而引起新知识的探讨过程。最后我设计了报数对找位置以及猜一猜的文字游戏也是这一思想的体现。
通过实际的教学和周**等各位**的点评,我认为自己在教学这节课的时候还存在着以下几点缺憾:
1、备课时总想面面俱到,查阅大量资料,但由于缺少经验对教材的理解不够透彻,有时候不知如何取舍,导致今天的课堂上在教室里找位置时本意是模拟教材情境图才以教师为观察者的,但没有和孩子们强调其实在现实生活中,自己就是观察者。
2、在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时,我直接由实物图过渡到方格图,虽然利用多**有个过程的引导,但不如先由实物图到点子图,再把点子图的各个点用横线和竖线连接起来,然后点子图的各个点逐渐缩小,直到缩到与横线和竖线的交叉点一样大为止。我想有这样的演示再填表时效果会更好。
一节课已经结束了,但我的思考却没有终止,我不停地思考着教学的每一个细节,考虑着我教学的得与失。我始终坚持着教数学的目的是发展学生的思维而不是记住一些知识,知识的探索必须以实际生活为依赖,使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体会数学的价值。
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反思2
这节课是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内容,这一单元主要是让学生能够理解什么是列和行,知道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规则;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会用数对表示*面上点的位置(限正整数)。而我这一节是第一课时,这一课时主要是要求学生能够用数对来表示所在位置。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会有语言文字描述自己在教室中的位置,在日常生活中积累了用类似“第几排第几个”的方式描述物**置的方法。数对的学习将为学生以后学习直角坐标系打下基础。“数对”这一数学知识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抽象。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注意了以下几点。
1、本节课的教学先让学生看情境图,说出小军的位置,唤起了学生对已有的用“第几组第几个”或“第几排第几个”的知识来确定位置的经验,帮助学生找到新旧知识的连接点。然后让学生根据“小军坐在第4组第3个”和“小军坐在第3排第4个”确定小军的位置,有的从左边数起,有的从右边数起,有的从前边数起,有的从后面数起,这样找出的位置不是唯一的,使学生认识到这样描述位置的方法不够准确。进而让学生将叙述的语句改准确,从而知道了要**说法。最后让学生说一说你在班级是第几列的小游戏,帮助学生们进一步认识列和行。接着我又要求学生用列和行说一说你在班级的位置和你同桌的位置,通过小游戏帮助学生们加深了对列和行的认识。
2、接着我又要求学生记录下几个同学的位置,这是学生们发现如果全部记录下来太长了,时间上也来不及。从而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有没有一种既准确又简明的方法呢?这样就使学生产生了学习新方法的内在需要,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新知的积极性。然后我要求学生自己想一想设计出一个你认为比较方便的方法,接着再要求学生写在黑板上。最后我在学生设计的基础上用数对表示位置的基本方法,使学生认识到数对中的第一个数表示“列”数,第二个数就表示“行”数以及这个数对的读法。
3、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提高了学生的能力。首先是结合学生在教室中的位置,通过做游戏,说位置,猜朋友等多种形式,使学生进一步巩固了对行、列和数对含义的认识。接着我又通过小游戏猜猜他是谁,使学生们进一步认识数对,并且明确了要想确定具体的位置必须要同时知道数对中的两个数字。我又安排了找座位的小游戏,让学生们找到自己的位置,其中我准备了一张(6,6)的卡片,然后让学生自己修改卡片,找到自己的位置,从而让学生进一步的认识数对,并且初步体会什么是一一对应。
尽管我努力想上好这一节课,但仍然有不足之处:
在第一环节中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把方队中小军的位置描述出来,学生书写速度较慢,浪费时间,在试讲的过程中也尝试过让学生口头表述,后面学生受前面发言学生影响,往往不愿意表达自己的描述方法,所以这一环节还需精加工改进。在处理找座位这一环节的时候,应该着重处理怎么修改就可以找到自己座位的这一环节,让学生能够体会一一对应的。而且在上课的时候总是说得过多,不能放开手让学生去讨论探索,而是把学生牢牢地扎在手中,让学生失去了自主学习的机会。
用数对表示位置教学反思 (菁选2篇)(扩展4)
——《用字母表示数》教学反思10篇
《用字母表示数》教学反思1
这节课是我们数学组的一次活动,四十分钟的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了知识还获得了数学上的体验,同时在课堂上的生成点、细微处也给我带了启发和考。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我现在诚恳地反思自己在这节课教学中的得与失。
这节课自己比较满意的有两点:其一是我的教学设计能立足于学生的学习需求,注重教学活动的趣味性。首先是通过生活中常见的字母入手,既调动了学生的好奇心,同时又是为揭示课题作了自然有效的铺垫。其次,根据学生天真好动的特点,数学百宝箱探秘环节博得了同学们的满心欢喜和积极参与,成功地营造了玩中学、学中玩的轻松学习氛围。最后在练习题的安排上我也是在依托教材的基础上又做了深入挖掘和再度创新,通过儿歌数青蛙、练兵营、走进名人屋等活动模块,让学生置于情境中愉快地应用新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其二是我做到巧妙、有效地开发、利用了课堂上现有的教学资源。潜移默化中学生感受到的是字母的应用范围广、作用大。探讨交流中学生体验的是做生活中的数学,学有用的数学,真的很快乐 。
但教学中也暴露出了很多不足,问题一,课堂讨论气氛不够热烈,学生参与学习的兴奋度不高。问题二是学生在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的环节略显吃力,虽说这对于学生来说有点抽象,但如果我能再细致到位的引导和启发,相信学生会有更为主动的思考。问题三,课前缺少充分必要的预设,使得教学环节不够紧凑,有拖的痕迹。
对于这节课中出现的问题既是生成的警示牌,同时更是我今后要努力完善的方向。
《用字母表示数》教学反思2
《用字母表示数》是学生学习代数知识的前奏,是小学生们由具体的数过渡到用字母表示数在认识数方面的一次质的飞跃。对于学生来说本课内容比较抽象与枯燥,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从生活中找含有字母的标志,让学生知道原来生活中处处有字母,时时用字母,让学生知道字母在不同的场合可以表示不同的意思,让学生逐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并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抽象思维能力得到提高,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讲完这节课,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2、情景创设的趣味性和有效性
本课开始,我从生活中找出了以上的这些的学生感兴趣字母标志,让学生说说这些字母分别表示什么意思?让学生知道原来生活中处处有字母,时时用字母,让学生知道字母在不同的场合可以表示不同的意思。让学生觉得这些字母真是太神奇了,它们有时候表示名称,有时候表示单位名称,有时候表示数。在这一环节中,原本比较枯燥的教学内容因为这样的情境创设变得十分生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被调动。
2、练习设计的层次性
课堂练习能及时反馈学生所掌握知识的情况,能反映一堂课的教学效果。通过摆三角形小棒这个小游戏,由简单的游戏慢慢入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自然引出了新的问题,如果随着摆的三角形的个数越来越多时该怎么表示呢?学生在摆三角形的过程式中同时也经历着寻找规律的过程,从而自然总结出相应的数量关系,再把相应的数量关系用字母表示出来,让学生体会到用字母表示的优越性。在这一环节中,原本比较枯燥的教学内容因此变得十分生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被充分调动。然后再由摆三角形过渡到摆正方形,再过渡到表示正方形的周长与面积,学生的思维经历了从具体到抽象,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
3、本节课的不足之处
(1)对于相同字母相乘,用“*方”表示,强调不够,在练习读时学生总是读成“爱二”。
(2)数字写在字母前面,1可以省略,学生在做练习时,1还是有许多同学没有省略。
(3)上课时由于备课不太充分的原因,有一些环节没有能够很好的衔接起来,过渡不自然。应加强语言表达能力的锻炼。
《用字母表示数》教学反思3
我**“用字母表示数”后,对于这节课有较深的体会。
1 、创设生活化的数学问题情境。
在问题情境中,我们充分挖掘了教材中呈现的主题图情境,注重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视角观察事物、思考问题。通过学生猜测水里可能藏着多少只青蛙来引入用字母表示数,初步体会可以用字母来表示很多数。
2 、关注过程,让学生获得亲身体验。
通过省略题中的一个已知条件,让学生发现问题,亲自感受应用题中数量之间的联系,想方设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规律。从而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并归纳出:解答应用题的步骤弄清题意,分析数量关系,列式计算,检验作答。
3 、调动儿童已有的生活学习经验,构建数学模型。
尽管学生没有进行过有关代数知识的学习,但孩子们已具备一定的用字母表示数的经验和用数量关系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熟悉和喜爱的活动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而理解既能用字母直接表示一个数,同时又能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另一个数,从而建立字母式子的模型。我们创设了“师生互动猜年龄”这个学生感兴趣的活动 , 让学生从最容易理解的加法数量关系开始,初步学会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的方法;接着又创设了摆小棒的情境,旨在促进学生体会用字母和含有字母式子表示数的意义及优越性。同时也使学生学会用字母和式子表示乘法数量关系,以及含有字母的乘法式子的简写。从而自然的促进学生由算术思维到代数思维的过渡。
4 、利用儿童生活学习的方式,促进数学理解。
童谣是儿童所熟悉并喜爱的游戏和表现形式。因此我们设计了数学模型的童谣呈现,让学生在编儿歌的过程中巩固用字母和式子表示的乘法数量关系。以数学的方式呈现生活,从数学的视角看生活,让数学与生活有机的结合在学生的课堂学习中。学生在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家人年龄以及自编儿歌的过程中,他们对知识的掌握由形象感知迈向抽象理解。、生成新的学习经验,用数学的方式认识生活。
5 、生成新的学习经验,用数学的方式认识生活。
通过经历一系列的数学活动,数学模型逐步构建。这时我们设计了拓展练习,让孩子在具体情境中体会含有字母的式子的意思,从只有一个字母的式子到含有两个字母的式子,从只有一步的简单数量关系到两、三步的数量关系,孩子们的认知在逐步走向深入。
《用字母表示数》教学反思4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算术知识(如整数、小数的四则运算及其应用),已初步接触了一点代数知识(如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用图形表示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用字母表示数对于小学生来说,这是学习代数初步知识的起步。从具体事物的个数抽象出数是认识上的一个飞跃,现在由具体的、确定的数过渡到用字母表示抽象的、可变的数,更是认识上的一个飞跃。可以说,学习代数就是从学习用字母表示数开始的。
成功之处:
1、关注由具体到一般的抽象概括过程。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原有的认知基础,学生在前面已学习过用字母表示一些特定数的题目,学过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和计量单位,既要充分发挥具体事例对于抽象概括的支撑作用,又要及时引导学生超脱实例的具体性,实现必要的抽象概括。
2、感受用字母表示数的优越性。在教学中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让学生感受字母代数的优点。比如通过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特别是用字母表示乘法分配律,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符号语言比文字语言更为简洁明了,积累这样的体验和认识,对于提高学习兴趣和理解所学知识都有很大的帮助。
不足之处:
1、含有字母式子的简写出现不省略乘号的现象,没有按要求去写。
如:axd=a·d ax7xc=a 7c
2、对于用字母表示的意义与加法混淆。如:a+2=2a x+6=6x
再教设计:
1、加强练习含有字母式子的简写。
2、加强对2a和a2 意义的区别和练习。
3、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地加以赞许,恰当地予以表扬,让学生的自信得到满足,进而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兴趣。
《用字母表示数》教学反思5
在新课标的新理念下,数学教学要尽可能地让学生去做一做从中探索规律和发现规律,通过小组讨论达到学习经验共享,培养合作意识、培养交流的能力、提高表达能力。如在《用字母表示数》一课,通过用牙签棒搭正方形游戏引入来创设学习的情境,学生分小组按要求搭正方形,然后讨论回答:
1、按图搭正方形
2、找出正方形的个数与牙签根数之间的关系
3、写出n个正方形需用的牙签根数(用含n的式子表示)
4、展示成果,组间交流总结给出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讨论发现、交流、评议,教师鼓励、**、启导,但不能占用太多时间。
面对他们的研究,突出用字母表示数的简明性、一般性,对比用文字、用画图让学生体会其优越性,并指出在学习完本章书后你们就会明你们所得出的式子4+3(n-1)、2n+(n+1)、4n-(n-1)都可以化简成为1+3n,从而为今后的学习埋下伏笔。这种开放的课堂,可以让学生在有意义的活动中亲身参与、**探索、合作交流,并逐步构建自己的数学知识、发展自己的数学能力和创新意识。再如,在第四章的学习中,通过学生对图标的收集与交流、制作长方体、正方体纸盒,然后展开去展现它们丰富多样的展开图,再交流总结;第五章中的游戏实验式的教学等等,无不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新理念。
第二,教师应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者、引导者、合作者与共同研究者,要让学生演好主角的角色就必须为学生设计好适合学生演绎的剧本。因些,本人认真钻研教材,为集体备课和学习材料的设计做好充分的准备。由于本学期教的是新教材,所以本人特别注意新旧教材的对比,把握新教材的新要求、新动向,同时,还注意不同版本新教材之间在新知识的引入、内容及练习的编排上的区别与联系,力求使学习材料的设计更接近学生最近的发展区,而练习的编排按梯度分层。教学内容我们强调抓住主干,如对第二章“有理数的运算”,我们级科组经过反复的研讨,抓住了“训练学生各种运算技能”这一主干,对全章的教材进行了整合,效果比课本的做法更好,事实证明学生对加减的算法掌握得较好。但美中不足的是对**数的定义过于淡化,未突出引入负数的作用或必要性,特别没有利用温度计等实例突出低于0的数用负数表示且负得越多数值越小,这是导致后面有理数大小比较学生出错较多的一个很主要的原因。
第三、尊重个体差异,面向全体学生“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是新课标努力提倡的目标,这就要求教师要及时了解和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承认差异,要尊重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差别,不挖苦、不讥讽,相反在问题情境的设置、教学过程的展开、练习的安排中,都要尽可能让全体学生能主动参与,使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有所为和有所不为或有能者有大作为,小能者有小作为的练习。
第四、在课堂教学上突出了精讲巧练,做到堂上批改辅导和及时的反馈。但由于人数较多,新学生的数学层次参差,有针对性的辅导还不完善。另学生学习的参与度还可以提高,体现在小组讨论、新知识的举例交流等合作学习,今后还可适当增加。七年级的学生学习方法较单一,可加强学法的指导。
第五、改变单纯以成绩高低评价学生的学习状况的传统评价**,逐步实施多样化的评价**与形式:既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与掌握,又关注学生情感与态度的形成与发展;既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又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与发展。
《用字母表示数》教学反思6
教学预设首先要对教学资料以及学生的认知状况进行思考,而这种思考决定着教学策略的选取。
“字母表示数”是一个十分丰富而又“难产”的概念,远非我们想象的那样简单。人类从用符号表示“特定的数”,发展到有意识地、系统地用字母表示数,经历了1200多年。如果说个体的成长往往会以某种形式重复人类发展的历程,那么学生对字母表示数的理解或多或少也要经历类似的跌跌撞撞的过程,才能在比较抽象的水*上构成对新的数学对象“一般的数”与它的符号表示的认识。因此,教学从下面三个维度层层推进:
一是让学生亲历用字母表示数的抽象概括的过程;
二是让学生理解内含字母的式子既表示结果,也表示关系;
三是用代数语言表示数学关系,让学生体会数学的`符号化思想。
固然,抽象概括的过程与代数语言的认识有难度,但从教学的状况来看,学生还是较容易理解的,只是**含字母的式子既表示结果,又表示关系的理解很困难。带着这样的困惑,我对学生进行了几次问卷**,结果发现,学生不能自觉将字母作为数学对象,更不能将字母视为广义的数,认为已知的只是字母,列成的式子不是结果,无法解决问题,有的同学则忽略字母的存在。显然,这是学生在认识上的断层,是从算术思想到代数思想的转变需要经历的一次飞跃。好的数学情境不仅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够为学生的学习带给思考的*台,激活学生的思维,有效地帮忙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因此,借助先进的教学**,利用神奇的魔盒,结合问题的引导,有效地帮忙学生架设认知的桥梁。
根据学生使用字母水*的不同,教学预设分为三个层次:学生曾接触过的用字母表示特定的数;用字母表示变化的数;用字母表示一些数学关系。从教学的实际效果看来,教学策略的选取还是比较恰当的,达成了教学预期效果。
1、创设情境,注重感悟。教学时,注意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境,从开始的字母标志,到练习中的快乐广场、行走路线等等,现实性很强;注意联系新旧知识创设情境,从神奇的魔盒,到儿歌“数青蛙”,激发学生探索新知的愿望。学生在情境的引导下,主动实现对数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2、关注生成,着眼发展。教学的交往互动,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的共同活动,是一个动态的、复杂的过程,具有许多的不确定性。课堂中,学生在亲历用字母表示数的抽象过程后,产生的想法是多样的;应对魔盒中的“a+10”,学生的认识是不同的;“5a”与情境的联系也是多样的。这些都需要教师遵循学生发展的需要,发挥教学机智,灵活调整教学活动。
3、优化语言,多样评价。正如比利时学者德朗舍尔说:“在我们的教学形式中,教师的口头语言行为表示了他所做的全部事情和他要学生做的全部事情。”这节课,我十分重视教学语言的优化,使自己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励者。激励的评价语言,给学生以努力的方向,在教学中,有个别学生不能自觉使用内含字母的乘法简写形式。我以为:一要给足学生自学与交流的时间,进行适时地小结,增加简写的训练;二要理解学生,包容学生。这种省略乘号的写法以前没有接触,虽然透过“用字母表示数”的第一课时的学习,明白如何简写,明白这种写法的简洁,但仍觉得不习惯,因此不能自觉运用,相信随着学习时间的推移,学生会十分乐意选取简写,也会熟练、自觉地进行表达和运算。
《用字母表示数》教学反思7
上一周讲了一节《用字母表示数》,在备课时我特地选用了小学数学教育上的一节课,在上课之前,总以为自己设计得已经很完美,但在上课时却出现了不少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在复习各种运算定律时,我在上课之前已经把四年级学习的各种运算定律复习牢固,本以为学生在自学时,大概几分钟就能完成,因为课本上只有一句重难点:在含有字母的。式子里,字母之间的乘号可以省略不写,或者记 “。”,只要学生把运算定律中的乘号记作“。”。结果学生有的把加号省略了,有的不知道要记作“。”,还有的学生在加了括号后,就不知道该怎么做了。跟自己的设想大相出入。
学习完用字母表示数的简写后,本以为把数值代入字母公式是非常简单的问题,结果发现学生还是错得一沓糊涂,甚至不知道该怎么计算。当时,讲完后,心里在想:“为什么自己要选知识点这么多,又这么碎的课呢?
反思自己的课堂,想想自己并不是由于选课的问题,而是有点忽略了学情,只想着自己应该怎么把学生放在了主体地位,自己应该怎么做,而忽略了学生的已知基础。现在真正体会到了为什么要有课前**问卷这一说。
总结,本节课值得改进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1、每节新授课前要**好学生的基础,因为只有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
2、不要过于相信学生,要把学生可能会出现的每一种情况都要想到备到。
3、要灵活机动地对待学生在课堂中出现的生成,把它转化课堂中的有利资源。
4、每一节课,要抓住一点进行突破,长期以往,便能形成一种习惯。
《用字母表示数》教学反思8
这节课是学习代数知识的重要内容,是小学生由具体的数过渡到用字母表示数,在认识上的一次飞跃。开始学习用字母表示数有一定的抽象性,对五年级学生来说较难。教学中我注重让学生经历用字母表示数的过程,立足于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认知水*,采用多样性的教学方式,让学生逐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一、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这节课我谈话导入,填有规律的表格,由符号表示数过渡到字母表示数,学生体会到用字母表示数在生活中和数学中有广泛的应用,让学生谈谈生活中常见的字母表示数:如汽车牌号码、扑克牌等等。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让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用字母表示数过程。
通过例1、例2的教学,学生举例小明年龄,知道年龄差距,会求出爸爸年龄,举一个求一个,举一个求一个,发现两人的年龄变化但年龄差不变,这时提出问题:如何间接表示出两人的年龄呢?有学生想到用字母表示,用a表示小明年龄,a+30表示爸爸年龄,一个算式就可以看了,也能看出两人的年龄关系。整个过程的循序渐进,使学生真正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及目的,即用字母表示数简洁明了,一个算式就表示最本质的东西。
三、用字母表示数更简明、更深入
用字母表示数是由数到式的一个过渡,是从特殊的数到一般的抽象的含字母的代数式的过渡,是数学上的一个大的转折点。我在教学过程中首先使学生明确“式”也具有数的一些性质,以及字母表示数的意义,这样做可以使问题的阐述更简明、更深入,同时,前面学过的数与代数的知识,也得到了巩固、加强和提高。
四、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
数学思想是小学知识的灵魂。我们在用字母表示师生年龄中,让学生感受对应思想;在“同一个数量可以用不同的字母表示,同一字母在不同的环境中可以表示不同的数”环节中,渗透辩证思想;在年龄的变与不变中感受函数思想,体现用字母表示数的价值,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打好基础。
《用字母表示数》教学反思9
上一周讲了一节《用字母表示数》,在备课时我特地选用了小学数学教育上的一节课,在上课之前,总以为自己设计得已经很完美,但在上课时却出现了不少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在复习各种运算定律时,我在上课之前已经把四年级学习的各种运算定律复习牢固,本以为学生在自学时,大概几分钟就能完成,因为课本上只有一句重难点:在含有字母的式子里,字母之间的乘号可以省略不写,或者记“。”,只要学生把运算定律中的乘号记作“。”。结果学生有的把加号省略了,有的不知道要记作“。”,还有的学生在加了括号后,就不知道该怎么做了。跟自己的设想大相出入。
学习完用字母表示数的简写后,本以为把数值代入字母公式是非常简单的问题,结果发现学生还是错得一沓糊涂,甚至不知道该怎么计算。当时,讲完后,心里在想:“为什么自己要选知识点这么多,又这么碎的课呢?
反思自己的课堂,想想自己并不是由于选课的问题,而是有点忽略了学情,只想着自己应该怎么把学生放在了主体地位,自己应该怎么做,而忽略了学生的已知基础。现在真正体会到了为什么要有课前**问卷这一说。
总结,本节课值得改进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1、每节新授课前要**好学生的基础,因为只有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
2、不要过于相信学生,要把学生可能会出现的每一种情况都要想到备到。
3、要灵活机动地对待学生在课堂中出现的生成,把它转化课堂中的有利资源。
4、每一节课,要抓住一点进行突破,长期以往,便能形成一种习惯。
《用字母表示数》教学反思10
一、有机地整合学习素材,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苏霍姆林斯基曾言:源于生活的教育是最无痕的教育。新课程也认为,课程不是孤立的,而是生活世界的有机构成;课程不能把学生与生活割裂**,而应使学生与生活有机融合,“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将教学活动置身于真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为他们提供观察、操作、实践探索的机会。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因此,开始我并没有直接出示本课的教学内容,而是以学生喜闻乐见的特殊标志引入,从而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的求知欲,同时,也为后面的学习设下了良好的铺垫。
二、适时地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数学教学并不是要让学生掌握多少的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让他们体验一些数学思想和方法,因而,在我的课堂中总是力求充满数学的思考。本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经历和体验用字母表示数的过程,感受符号化思想,发展抽象和概括能力。
如:教师让学生根据摆出的三角形个数用式子表示小棒的根数,然后使得学生在认知的冲突中产生用字母表示数的需要,这里就蕴涵着一种抽象的思维过程。再如:当学生由运算定律而联想到可以用字母表示无穷无尽的三角形的个数时,教师不失时机的进行了数学方法的渗透“利用以往学过的知识来解决面临的新问题是一种极好的学习数学的方法。”“你们能否从数学的角度思考一下,为什么要用字母表示这些事物的名称呢?”“数学最大的魅力就在于它的简洁美”……
在本课中我抓住了每一个细微之处,给学生以数学思想和方法的熏陶,力求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三、自主地建构知识,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课标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创设了一个个生动而有意义的情景,让学生始终将自己处于“探索者”“研究者”以及“发现者”的位置,从而真正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
如:“你能根据不断增加的三角形的个数,用式子表示出所需要的小棒的根数吗?”教师明知道那是写不完的,但不急于点破,而是说“那就把你们能写的都写出来吧”,等学生写的不耐烦而产生新的认知需求时,教师才一语点醒梦中人“太烦?这可不是数学的风格啊!
你们就没有办法让这写不完的算式简单化?”,在这里教师没有刻意的牵引,也没有主观的给予,而是学生真正的内在需求。
用数对表示位置教学反思 (菁选2篇)(扩展5)
——《用坐标表示*移》教学反思3篇
《用坐标表示*移》教学反思1
《用坐标表示*移》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七年级数学(下)第七章第二节坐标方法的简单应用第二小节的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在第五章《相交线与*行线》中已经学习了图形的*移(从形的角度理解*移),在本章学*面直角坐标系的基础知识后,本节课学习用坐标来表示*移(即从数的角度刻画*移)。这节课不仅探究了*移所引起坐标变化的规律,也探究了坐标变化引起位置变化的规律。主要是引导学生运用分类思想,依次经过点和图形的*移的观察、画图、猜想、归纳、比较、分析等活动,最终探究出点的坐标变化与点*移的关系,图形各个点的坐标变化与图形*移的关系。
我的设计意图是:首先创设一个问题情境,如果某个小鸭在坐标系内的位置是(2,—3),它向右游了4单位,则它的坐标变成了多少?如果它向下游4个单位长度,它的坐标又是多少呢?让学生通过在坐标系内画图找出答案,同时总结出变化规律。通过学生动手画图到寻找规律,由易到难,让学生自己动手体验,从而对这一知识点有较深的印象,同时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为学生学习例题提供必要的前奏。接着出示例题,让学生自己动手体验,当点变成三角形后,点的坐标变化与图形*移存在什么关系,让学生通过画出的图形解答此问题,从而突破学生学习的难点。
通过学习,绝大多数学生掌握了*面内点的坐标*移的规律及图形上各个点的坐标变化与图形*移的关系;大部分学生掌握了图形*移的规律,能解决与*移有关的问题。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设计为:情境-问题-探究-反思(归纳)-提高,这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理念下,数学课堂教学方式的根本转变。教学中我遇到了这样的问题:我预设让学生先总结点的*移规律,再由点的*移规律到图形的*移规律。但学生对点的*移规律很容易理解,而对图形的整体*移困难很大。比如:将一个图形先左右*移,再将这个图形上下*移。很多学生都是第一次*移正确,而第二次*移是将*移后的图形进行*移,指导多次都无法纠正过来。
不足之处:少数基础差的学生连简单问题都回答不上;教学过程中,我讲的较多,给学生探究的机会少,课堂上让学生展示的时间少,练的也较少。整个教学显得前松后紧,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完成达标测试,导致达标测试未完成;课堂中学生由于基础差,配合不默契,导致课堂气氛不活跃,教学效果一般。
今后将针对存在的问题,以问题为导向,以探究为主线,优化课堂教学设计。
《用坐标表示*移》教学反思2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通过思考、分析、发现、再思考,再分析进而总结,就会获得新的知识。创设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通过在直角坐标下坐标的*移与点的坐标变化规律的探索,亲身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不但改变了学生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而且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良好的学**惯。
整个教学过程中,无论是从情境中引入,还是对新知的探究及拓广,始终体现了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建构主人教学理论认为:学*是与一定的问题情境相联系的。本课从新知的引入到新知的拓广都是以问题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这样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也为学生主动建构新知提供了保证。
本课通过对*面直角坐标系下图形的*移与坐标变化的规律探索,使学生更深入体会到*面坐标系的作用,也体现了数学活动充满创造与探索的魅力。
用数对表示位置教学反思 (菁选2篇)(扩展6)
——小学数学用字母表示数教学反思 (菁选3篇)
小学数学用字母表示数教学反思1
这节课是小学数学中代数知识的起始课,教学30多年来,每到教学这部分知识,教师教的辛苦,学生学的糊涂,作业错题连篇;怎样突破这一教学难点呢?我想应当从孩子棘手的地方作为切入点,打开他们思维的大门,让他们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是否就能够降低学习难度了呢?于是,我从三方面入手:1、为什么要用字母表示数?2、怎样用字母表示数?3、这个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围绕这三点设计教学效果不错。
一.让学生质疑问难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期望感到自我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所以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精心设计知识的呈现形式,营造良好的研究氛围,让学生置身于一种探索问题的情境中,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和实践本事,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为此,我没有利用青岛版教材的情境图,而是利用学生熟悉的情景,开学了,每人需要2个本,3个人需要几个本?4个人呢?10个人呢?100个人呢?照此算下去,什么时候能算完呢?这时学生提出问题了,能否用一个简单的式子来代替呢?有的孩子提出用三角符号,有的孩子说用字母,这样自然就产生了用字母来代替数,学生也就顺其自然的明白了在算很多同样的东西时,无法用算式表示完的时候,就产生了用字母来表示。那里的字母能够表示哪些数呢?用字母来表示有什么好处呢?经过刚才一系列的探讨学生自然就心领神会了。
二.释疑解难
学生明白了为什么用字母表示数,可是如何准确的用式子表示数,又是学生学习中的一个难题。比如:商店有水果300千克,卖出了4筐,每筐20千克,还剩下多少千克?让孩子们解答带有数字的问题不是难点,可是如果改为:商店有水果300千克,卖出了4筐,每筐a千克,还剩下多少千克?孩子就不知所措了;为此,设计了几组比较练习题,帮忙孩子突破这一难点:
1(1)商店有水果300千克,卖出了4筐,每筐20千克,还剩下多少千克?
(2)把上题的“每筐20千克”改为“每筐a千克”
2、(1)一辆汽车,上午行了2小时,每小时行80千米,午时行了200千米,这一天一共行了多少千米?
(2)把上题的“每小时行80千米”改为“每小时行b千米”
由于有每组第一题的例子,学生解答第二题时难度自然就降低了,然后让孩子比较两个式子讲解他们的意思,从而明白了,他们的道理是一样,只是第二题用字母来表示了,由此突破了这一教学难点。
三、练习巩固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一节课没有让学生静悄悄地完成作业的时间,我就很怀疑这节课的实效性。”所以在日常性的数学课堂中,每节课确确实实要留有让学生**作业的时间。检测自我对这节课的掌握情景,检测教师的教学情景,都是很有必要的。为此,每节课后我都备有相应的巩固练习小卷,检测自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学生共同查找原因,改善教学,共同提高!
总之,设计一节课,如果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学生的现有水*研究,你设计的教案贴合他们的认知水*,将会出现:教师教的简便,学生学得愉快,教学效果优秀的良好局面!
小学数学用字母表示数教学反思2
《用字母表示数》是学习代数知识的重要资料,是小学生们由具体的数过渡到用字母表示数,在认识上的一次飞跃。对我们四年级孩子来说,本课资料较为抽象与枯燥,教学有必须难度。所以,在设计过程中应以建构**为理论依据构建信息环境下“主体参与”教学模式,立足于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认知水*,采用多样性的教学方式,让学生逐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并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抽象思维本事得到提高,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讲完这节课,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卖木雕的少年》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讲的是一位非洲少年对*人民的友谊。“我”到非洲旅行时,想买一个非洲木雕做纪念,又担心路途遥远,木雕沉重,只好放弃了这个打算。为了不让“我”带着遗憾离开非洲,卖木雕的少年等待在宾馆前,送给我一个方便携带的木雕小象墩,从中能够看到少年的完美心灵。
1、实现情景创设的趣味性和有效性
本课开始,我从学生感兴趣的儿歌入手,一只青蛙一站嘴,两只眼睛四条腿……让学生从儿歌中捕捉信息,再进行编儿歌的过程,充分调动进取性的同时也自然引出了新的问题,如果有很多只青蛙该怎样表示。学生在编儿歌的同时也在经历着寻找规律的过程,从而自然总结出相应的数量关系,再把数量关系从用文字描述上升到用字母表示,体会用字母表示的优越性。在这一环节中,原本比较枯燥的教学资料因为这样的情境创设变得十分生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被调动。更重要的是,在编写儿歌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经历了从具体到抽象,从简单到复杂,从特殊到一般的过程。在玩游戏的同时,学到了许多数学知识。让教学情境直接为教学目标、教学资料服务。
2、练习设计的层次性
课堂练习是学生对学习资料的重复接触或重复反应,课堂练习能及时反馈不一样层次学生所掌握知识的情景,能反映一堂课的教学效果,又能对学生的学习起到巩固、发展、深化知识的作用,同时又起到一种激励效应,经过课堂练习使三个层次的学生都有所获,有所悟,并体验到成功和欢乐。在上完编儿歌这一环节之后,没有急着出示更高层次的问题,而是设置了摆三角形小棒这一环节,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基本练习中巩固新知,教师更能够丛中检查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情景,促使知识的内化,以到达第一层次教学目标的落实。接下来的环节:“魔术盒”问题,就将显形的规律变化隐藏起来,要求学生要完全经过原始数据和结果中去寻找过滤,思维要求更高的同时也考察了学生对于知识掌握的程度和运用知识的本事。第三层次则是经过一些综合练习,对新知识掌握的程度和灵活运用知识的本事。
3、本节课的不足之处
1)关于用字母表示数的特定和变化的优越性不必深究,如果简单而过,那么省下来的时间能够进行很多练习。
2)教师讲得多,学生说的少。
3)练习设计中通常对第一、第二层次的练习关注较多,如何把握第三层次的练习——即综合运用这一部分,以更好的体现教学目标。
不足之处有待于以后教学中不断提高改善。
小学数学用字母表示数教学反思3
教学片段:
师:看完这个知识窗,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生:我知道了是维达最先发明用字母表示数的?
师:你认真看了知识窗的内容,其他同学有什么补充?
生:老师,维达为什么要用字母表示数呢?
听到这位学生的这个问题,我真是从内心中觉得非常失败,因为我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就把“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当成了第一个教学目标,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作用就是要让学生了解用字母表示数具有简洁性和概括性。
所谓简洁性,就是用字母表示数具有简洁、概括的特性。我们为什么要用字母表示数?我们为什么要让学生学习用字母表示数?因为用字母表示数具有其他方式不具有的优越性———简洁。在不同的`教材版本中,都揭示了这个用字母表示数的用用。如人教版教材《用字母表示数》中摆小棒的例题:摆1 个三角形要用1×3=3 根小棒,摆2 个三角形要用2×3=6 根小棒,摆3 个三角形要用3×3=9 根小棒……这样无限地摆下去,用以前学过的数学知识,永远也说不完,能不能想一个办法,用一句话来简单概括上述摆小棒的根数呢?用字母表示就可以解决这样的难题,即表示为a×3。
京版教材《用字母表示数》中的例题:数青蛙儿歌: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两只青蛙两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无论怎么表达都无法穷尽世界上所有青蛙、嘴、眼睛及腿的数量,但通过一个简单的字母就可以用一句话解决上面的难题:a 只青蛙就有a 张嘴,2a 只眼睛4a 条腿。这就是用字母表示的优势,能简单明了概括所有与此相关的情况。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如果能感受到用字母表示数的魅力,相信他一定会树立起学习数学的信心。可惜,在课程实践中我没有弄明白为什么要学习用字母表示数,仅仅把它当作一项教学任务来完成,教师自己体会不到其中的奥妙,更谈不上引领学生体验其中学习的快乐。
看来通过我这节课《用字母表示数》的学习,学生并没有真正感受到用字母表示数具有概括性和简洁性,也就是说我在制定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作用这个环节中出现了问题。
回顾自己的教学片段:
(黑板上出现了左右两列数,通过猜数游戏翻出左右相对应的每组数,在通过左边的数和与它相对应的右边的数的关系,让学生举例子说一说还有哪组数也具有这样的关系,生举了很多例子)
师:你能想个办法表示出任意左边的数和与其相对应的右边的数吗?
(生**思考)
生:左边的数是a,右边的数是a+10
师:你能说一说a可以表示哪些数吗?a+10又表示哪些数?
生:a可以表示23 a+10表示33
生: 45 55.......
师:我们刚才举得例子都是整数的,还有其他的数吗?
生: 23.6 33.6
生: 105.7 106.7....
师:这些都是小数的例子。还有不同的例子吗?
生: 1/4 1/4 +10
师:这些都是分数,那你们能说一说用字母都可以表示哪些数吗?
生:整数、分数、小数,任意一个数。
师:为什么要用字母来表示左右两边的数而不用刚才我们举例子说的哪些数来表示呢?
生:因为用字母来表示可以表示很多的数。
师:没错,用字母来表示数既简洁又具有概括性。
最近也听了几位老师将的《用字母表示数》这节课,我特意认真倾听和分析到别的老师在讲这个环节时是如何处理这个问题的,***一位老师的教学环节特别让我佩服。
教学片段2:
师:(出示a+b=b+a)这是我们以前学过的什么知识呢?
生:加法交换律、
师:你能说一说什么是加法交换律吗?
生:加法交换律就是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出示定义:加法交换律就是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师:谁能举例子说说?
生:3+4=4+3(学生举了很多例子)
师:这个加法交换律为什么不写成3+4=4+3,而非要用字母表示呢?
生:3+4=4+3只能表示其中的一种情况,而用字母表示可以有很多情况
师:你能再举例子说一说a+b=b+a能表示哪些情况吗?
生:5+7=7+5 1000+20=20+1000.......
生:3.4+7.2=7.2+3.5.....
师:那你们能说一说用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比用具体的数来表示有什么好处?
生:用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可以表示很多种情况,而用具体的数来表示只能表示其中的一种情况。
师:你说的意思老师用一次词语来表示就是“概括”,用字母来表示可以概括很多种情况。
出示:加法交换律就是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a+b=b+a
师:请你比较这两种表示加法交换律的方法,你更喜欢哪个?为什么?
生:我喜欢第二种用字母表示的方法,如果用文字写很长的话就不好写了,而用字母来表示就好写了,很简洁,很容易记住。
在对比中反思:
布鲁纳指出:“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线。”上面两个教学片断中,学生的感悟与体验的区别就在于是否让课堂成为学生“做数学”的天地。很明显,片段2的教学是真正在让学生探究用字母表示数的作用,让学生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好处就是具有简洁性和概括性。
1.深入研究教材体系和学生认知规律,准确把握教学活动的目标,这是展开教学活动过程的前提。我们知道,教材内容的编排根据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识规律,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用字母表示数”是代数的基础,从最初的意义上说,“表示数”就是“**数”的意思。本段教学内容中,教材通过对已经学过的运算定律的不同表示方式(用语言和用字母表示)的比较,使学生感悟到用字母表示比用语言表示更具有概括性,也便于记忆,便于应用。而上述课例中的教学活动并没有达到这样的目的,虽然也有字母表示的形式,但学生并没有真正理解用字母表示数所蕴含的“简明易记”。
2.课程设计应由“给予知识”转向“引起活动”,应将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看成是学生的“再创造”的过程。学习是通过学生的主动行为而发生的。必须克服以教师的思维代替学生的思维、教师的串讲串问牵着学生走的现象。要着力培养学生的数学眼光———以数学的视角去观察、以数学的思维去探索、以数学的方式去应用。要像片断二中的教师那样,踏踏实实地耕耘数学课堂,给学生一双明亮的数学眼睛,让学生会举一反三,学会思考。
通过对这两节课的比较, 我们可以看出在新的教育理念下, 搞好课堂教学应做好以下几点:
a) 必须依据学生的实际,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发生、发展以及应用过程。
b) 教师要引导好学生进行数学活动, 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 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潜能, 引导学生积极从事自主探索, 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活动。
c) 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 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让学生畅所欲言、谈自己的收获与感想。
用数对表示位置教学反思 (菁选2篇)(扩展7)
——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教学反思 (菁选3篇)
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教学反思1
《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是在学生认识了东、西、南、北以及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八个方向,会用相关的方位词描述简单的行走路线,并会用数对表示具体情景中物体的位置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它对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认识生活中周围的环境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节课我的教学流程如下:
一、借用情境,引发探究热情。
一上课我就出示主题图,并告诉学生,这是暑假里某少儿军训训练营进行野外军事演习的场景。如果你是指挥部的**,站在指挥部里看**阵地,你能说出**阵地的具**置吗?借用军事演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发他们的探究热情。
二、旧知为“媒”,引发认知冲突。
因为学生以前已经认识了八个方位,初步有了描述物**置的认知经验,所以异口同声:“**阵地在指挥部的西北方向。”“为了让大家看得更清楚,我把实际场景图换成简洁的几何图。”我边说边画几何图。现在**阵地就在指挥部的西北方向。如果你是指挥部**,随便向西北方向走,就一定能走到**阵地吗?我边说边随手从指挥部出发画了一条指向西北方向的射线。学生纷纷摇头。看来只知道**阵地在西北方向,这个范围太大了,找到**阵地不太容易。如果再把**阵地所在的方向说得详细些,就容易找到了。那怎样才能把**阵地的方向说得详细些呢?因学生预习过,有同学提出给出角度,用量角器量出角度,这时星星之火一燎原,其他学生思维的火花全部燃起来了,纷纷提示用量角器量出**阵地的夹角。看到时机成熟我给学生画出了角度,告诉学生**阵地在指挥部的北偏西50度方向上,并让学生尝试说这个方向还可以怎么描述。(西偏北40度方向),引导学生对比,如果就现在的角度说**阵地在北偏西50度简单,还是说西偏北40度方向简单。使学生明白,北偏西50度有度数,这样描述不用求度数相对较简单。这时我又问道,知道**阵地在指挥部的西偏北50度方向,走多远才能找到**阵地?学生恍然大悟,纷纷提到还要知道走的距离,才能准确地找到**阵地的位置。假设**阵地距离指挥部10千米,现在你能确定**阵地的位置吗?(**阵地在指挥部的西偏北50度方向,距离指挥部10千米处。)从而使学生明白要想确定物体所在的准确位置,必须知道方向和距离两个要素。
三、动手操作,感悟方法。
当学生学会用方向和距离两个因素确定物体的位置后,告诉他们蓝方阵地在指挥部的东偏北45度方向,距离指挥部20千米处。让学生尝试在练习本上用量角器画一画夹角找一找位置。虽然刚开始学生来回摆量角器,不知如何去量,不知道量角器的中心点与谁重合,不知道0刻度线与谁重合,但学生认知过程中的困惑在课堂教学中很有价值,因为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有了认知冲突才会在老师的引导下逐渐明确测量角度的方法。这里引导学生认识比例尺,即图上距离是1厘米或1个单位长度,表示实际距离是多少,并告诉学生比例尺在确定物**置时的重要作用。在新知的学习过程中,让学生自已动手操作,参与合作交流,一方面能提高学生探究新知的能力,同时让学生进一步领悟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置的方法。
四、巩固方法,实践运用。
当学生掌握了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置的方法后,出示了一副学生熟悉的图形---以学校为观测点,来确定学校周围建筑物位置的图形。让学生用方向和距离来确定周围建筑物的具**置,从而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应用价值。
特别是最后一道习题,给出方向和距离,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在*面图内找物体的位置,进一步加强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拓宽了课堂学习的空间。
本节课的不足:学生动手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培养,操作量角器特别慢,还有同学用量角器量读数误差较大,导致画出的物体的位置与物体的实际位置不相符,还有少数同学在描述物体的方向时说得不太准。
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教学反思2
《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是在学生认识了东、西、南、北以及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八个方向,会用相关的方位词描述简单的行走路线,并会用数对表示具体情景中物体的位置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它对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认识生活中周围的环境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节课我的教学流程如下:
一、借用情境,引发探究热情。
一上课我就出示主题图,并告诉学生,这是暑假里某少儿军训训练营进行野外军事演习的场景。如果你是指挥部的**,站在指挥部里看**阵地,你能说出**阵地的具**置吗?借用军事演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发他们的探究热情。
二、旧知为“媒”,引发认知冲突。
因为学生以前已经认识了八个方位,初步有了描述物**置的认知经验,所以异口同声:“**阵地在指挥部的西北方向。”“为了让大家看得更清楚,我把实际场景图换成简洁的几何图。”我边说边画几何图。现在**阵地就在指挥部的西北方向。如果你是指挥部**,随便向西北方向走,就一定能走到**阵地吗?我边说边随手从指挥部出发画了一条指向西北方向的射线。学生纷纷摇头。看来只知道**阵地在西北方向,这个范围太大了,找到**阵地不太容易。如果再把**阵地所在的方向说得详细些,就容易找到了。那怎样才能把**阵地的方向说得详细些呢?因学生预习过,有同学提出给出角度,用量角器量出角度,这时星星之火一燎原,其他学生思维的火花全部燃起来了,纷纷提示用量角器量出**阵地的夹角。看到时机成熟我给学生画出了角度,告诉学生**阵地在指挥部的北偏西50度方向上,并让学生尝试说这个方向还可以怎么描述。(西偏北40度方向),引导学生对比,如果就现在的角度说**阵地在北偏西50度简单,还是说西偏北40度方向简单。
使学生明白,北偏西50度有度数,这样描述不用求度数相对较简单。这时我又问道,知道**阵地在指挥部的西偏北50度方向,走多远才能找到**阵地?学生恍然大悟,纷纷提到还要知道走的距离,才能准确地找到**阵地的位置。假设**阵地距离指挥部10千米,现在你能确定**阵地的位置吗?(**阵地在指挥部的西偏北50度方向,距离指挥部10千米处。)从而使学生明白要想确定物体所在的准确位置,必须知道方向和距离两个要素。
三、动手操作,感悟方法。
当学生学会用方向和距离两个因素确定物体的位置后,告诉他们蓝方阵地在指挥部的东偏北45度方向,距离指挥部20千米处。让学生尝试在练习本上用量角器画一画夹角找一找位置。虽然刚开始学生来回摆量角器,不知如何去量,不知道量角器的中心点与谁重合,不知道0刻度线与谁重合,但学生认知过程中的困惑在课堂教学中很有价值,因为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有了认知冲突才会在老师的引导下逐渐明确测量角度的方法。这里引导学生认识比例尺,即图上距离是1厘米或1个单位长度,表示实际距离是多少,并告诉学生比例尺在确定物**置时的`重要作用。在新知的学习过程中,让学生自已动手操作,参与合作交流,一方面能提高学生探究新知的能力,同时让学生进一步领悟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置的方法。
四、巩固方法,实践运用。
当学生掌握了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置的方法后,出示了一副学生熟悉的图形———以学校为观测点,来确定学校周围建筑物位置的图形。让学生用方向和距离来确定周围建筑物的具**置,从而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应用价值。
特别是最后一道习题,给出方向和距离,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在*面图内找物体的位置,进一步加强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拓宽了课堂学习的空间。
本节课的不足:学生动手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培养,操作量角器特别慢,还有同学用量角器量读数误差较大,导致画出的物体的位置与物体的实际位置不相符,还有少数同学在描述物体的方向时说得不太准。
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教学反思3
学生已经学了用数对表示具体情景中物体的位置,也已经认识了东、南、西、北以及东南、东北、西南、西北等方向,以及有关角的知识,这些都是学生学习本节课的基础,本节课主要教学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这堂课,我是使用网络资源和多**课件来辅助教学的,这一堂40分钟的课,教学内容很多,而教学目标也有点高,但是课后学生的反馈是不错的,目标能够基本达成。
一开始,我用威海地图呈现了学生的家的立体图和*面图,又单独通过描述一个学生的住处来讲解知识,这既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兴趣,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又为学生自主掌握新的方法提供了较大的空间。
本节课的难点是测量角度,用角度描述方向。我用展台展示了学生的操作方法,这同时也就扩大了课堂的容量。然后一步步通过具体活动,认识观测点、方向与距离对确定位置的作用,能用条理清晰地语言描述某一点的具**置,最后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练习时层层递进让学生多说,最后搜集了一些与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相关的图片让学生欣赏。
本节课主要采用了课前游戏、自主探究、巩固提高的教学模式,逐步总结出确定位置的三要素:观测点、方向角度、距离。从学生对活动的参与效果上来说,从开始探究,到巩固提高,一直采用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实际问题,目的是使学生始终保持***和学习兴趣。
经过反思,也找了一些不足,本节课中我侧重于让学生自主探究或师生之间的互动,欠缺的是生生之间的交流碰撞;第二,在量角度的时候处理的不好,可能学生对以前的知识掌握的不是很牢固,所以在之前有必要让学生练习一下,在交流测量角度时,再继续放手让学生说说,今后的工作中会加以改进。
用数对表示位置教学反思 (菁选2篇)(扩展8)
——用字母表示数的教学反思 (菁选3篇)
用字母表示数的教学反思1
今天讲了简易方程的第一节《用字母表示数》备课时,例1,只有三个重点:
(1)让学生了解可以用字母表示任意一个数,还可以用含有字母的算式也表示一个数。
(2)让学生了解每个字母在情境中所**的每个数的取值范围。
(3)能够把字母带入具体数值。
在讲述的时候让学生了解小红的年龄,然后让大家猜爸爸的年龄,孩子们觉得缺条件,这样引进重要条件爸爸比小红大30岁,让孩子们一一列出当小红从一岁开始的年龄从而对应爸爸的年龄,然后问学生:“你能用自己的方法表示出爸爸任何一年的年龄吗?"给了孩子充足的时间可是学生们提前预习了本单元要将简易方程因此引进了X,问他们为什么要用X,结果说不出理由,我想是家长提前灌输的结果,抑制了孩子们的思维,不去自己去想办法,利用知道的结果。结果一节课讲下来,竟然还有的学生不懂为什么要用A+30表示爸爸的年龄,还不是很理解,也是由于这的知识有点抽象,孩子们难接受。所以发挥学生们的想象真的很重要。
用字母表示数的教学反思2
《用字母表示数》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是学生学习代数的入门知识。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用字母表示运算律,对简单实际问题中的基本数量关系也已经比较熟悉,这些是学生学习本课知识的重要基础。难点在于学生的认知还停留在由具体的数和运算符号组成的式子上,对于含有字母的式子很陌生,而用字母表示数、数量关系,是数学表达抽象化、符号化的过程。课前我仔细地研读了教材、教参,觉得这节课内容看似简单,实则比较抽象。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拟定了本节课的基本思路:
(一)情境导入。上课初,猜微信红包,揭示字母表示数的范围,直接点题,我们今天就从数学的角度研究字母。让学生在简单快乐的活动中体会到用字母表示数的价值和概括性。
(二)例题的教学。例1是师生合作完成,先让学生自主学习,小组交流。在全班展示汇报过程中采用扶一扶的方法,让学生说一说摆10个三角形,100个,1000个……三角形,发现用具体的数来说是说不完的,使学生自然地萌生出用字母来表示数的需要,并渗透归纳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通过讨论,明确了字母可以表示变化的数,还可以表示数量关系;例2让学生自学课本**完成,小组交流合作学习,符合学生的认知水*。例3含有字母正方形周长、面积的计算公式以及简写方法,属于“陈述性知识”,而五年级孩子已经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所以我采用完全让学生自学,然后在“判断”这一环节中加强理解与认识,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反思中,深化对字母表示数的方法的理解。
练习题的设计中,我将习题通过判断,数青蛙,生活中问题,创编练习。将书中的习题改变了,体现了练习的层次性。增加了根据提供的条件,你能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说说学校学生人数关系吗?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进一步体会数学源于生活。
我觉得本节课我还存有一些不足之处:
1.在课中,我对学生的信息反馈收集不到位。学生中反馈的信息没有迅速纳入下一进程的`教学活动中去,没有能听取各类学生的意见。
2.课堂学习小组合作指向性要明确,有难点处再合作不要多。
3.教师在教学中要多研究教材,研究学生,*时要养成对学生自学方法的适当指导。*时的课堂,语言要锤炼,教态要自然,要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回答问题的习惯,多给学生**展示的机会,大家辩论的机会,这些是*时的基本功。上好课,需要多学习磨练试教。每节课要有自己哪怕一个环节的小亮点。
用字母表示数的教学反思3
这节课是学生初次接触用字母表示数,重点是让学生通过实践与学习,体会到用字母表示数的简洁与便利,感受符号化思想,本节课的内容看似简单,但它是由具体的数和运算符号组成的式子过渡到含有字母的式子,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一个转折点,学生不易理解和掌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扑克牌的游戏,让学生比大小,使课堂气氛变得轻松活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认识到用字母也可以表示具体的数字,引入本节课的知识“用字母表示数”。教学的程序也是由简单到复杂,便于学生对知识逐层掌握。在教学含有字母的乘法式子的书写时,由于是直接告诉学生书写要求,要强调数字要写在字母的前面。
本节课存在的问题:
1、板书比较乱,应备课时在这方面在多下功夫;
2、课前引入比较仓促,应再具体点;
3、式子与等式不一样,式子没有等号,等式有等号。
4、在教学过程中应以学生为主,让学生多自己说,多练习。
用数对表示位置教学反思 (菁选2篇)(扩展9)
——数高楼教学反思 (菁选2篇)
数高楼教学反思1
数高楼这首歌曲幼儿已经学会很久并玩过多次游戏,每次在进行游戏时,幼儿的兴趣都很高,所以我经常在课间和孩子一起玩。但在搭高楼时,幼儿必须双手高举搭成高楼,而且要求手臂伸直,由于时间一长,手就会发酸很累,所以好多小朋友都放下小手,不愿搭高楼,这样一来,做弟弟、妹妹的就没法在高楼里钻来钻去,体验不到有高楼的感觉。圈上的小朋友也开始松动,有点乱了。今天上午课间玩时我又看到这种情形,于是我引导幼儿想个好办法—既有高楼,又能使小手不累。
好多小朋友都讲出了自己的办法,最后根据几个小朋友的建议:轮流举手搭高楼。也就是一对一对间隔着轮流搭,没有轮到时的幼儿也必须放下手来拉着,可以做低一点的高楼,这样一来,幼儿的松动感没有了,手也不酸不累了,而且高楼也有高低的层次感了,幼儿的兴趣更高了。在这期间,我没有利用权威来压幼儿,而是让幼儿自己想办法去解决困难,既开阔了幼儿的思路,又增强了幼儿解决困难的能力,提高了幼儿的自信。
数高楼教学反思2
《数高楼》,歌曲节奏欢快,歌词朗朗上口,歌曲有唱和念白两部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为了避免音乐课教学中单一传受知识、枯燥无味的教唱等,在学习过程中充分采用激励性学习方法,使教学环环相扣,紧凑而不散乱,整个教学过程显得较为科学合理,使学生能积极主动的通过观察发现、感受到生活的美,并觉得学习也是一种乐趣。
我首先利用图片的形式让孩子在头脑中形成对高楼的鲜明印象,因为在音乐学习过程中所唤起的音乐表象越丰富,越具体,越准确,那么他对音乐的理解和体验也就越深刻。然后再围绕歌词内容**,便于孩子熟悉记忆数高楼整首歌词,重点放在数高楼的节奏上,一层二层楼也是吸引幼儿主动学习的积极因素,为了让孩子们边唱边体验节奏的变化,我提出了:念白时用手来表示变化,想通过手部的节奏动作烘托气氛,一开始,幼儿显的有些手忙脚乱,但是几遍下来,他们能能非常准确的表现节奏了。
由于歌曲旋律的欢快跳跃,歌词内容适宜表演,孩子们情不自禁的随着音乐舞动起来了,为了让他们体验乐曲表现高楼的'乐趣,我请孩子们**创编,利用游戏的形式激发幼儿创编和表现的动力,然后我再根据孩子们的创编动作组合起来,大家一起游戏。瞧孩子们的学习主动性更高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