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生物下册重点知识点总结

初一生物下册重点知识点总结

  自然界存在着多种多样的生物,初中的学生通过学习生物知识,能进一步了解大自然的生物,丰富自己的知识面。下面是百分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一生物必备的知识,希望对大家有用!

  初一生物下册重点知识点总结1

  人体的营养

  1、食物中的营养成分主要包括:水、无机盐、糖类、脂肪、蛋白质和维生素六大类。

  其中糖类、脂肪、蛋白质能提供能量,它们被称为“三大产热营养素”,提供能量最多的是脂肪;贮能的是脂肪;主要的能源物质是糖类。构成细胞的主要物质是水、基本物质是蛋白质。无机盐是调节人体某些组织、器官新陈代谢的重要物质,蛋白质是人体生长发育、组织更新和修复的重要原料。

  2、检测蛋白质用双缩尿试剂,呈现紫色反应;检测维生素C用吲哚酚试剂,呈现褪色反应。

  3、糖的主要来源是谷类和薯类,蛋白质的主要来源是瘦肉、鱼、奶、蛋和豆类,脂肪的主要来源是肉类、花生、芝麻和植物油。植物性食物不含维生素A,但含胡萝卜素,在体内可转化为维生素A,动物性食物含维生素A。

  4、夜盲症—--缺维生素A;坏血病—--缺维生素C;脚气病—--缺维生素B1;口角炎、皮炎—--缺维生素B2;佝偻病—--缺维生素D和钙。

  6、人消化系统包括消化管、消化腺两部分。消化管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等消化器官。最大的消化腺是肝脏。不含消化酶的消化液是胆汁,作用是把食物的大块脂肪变成微小颗粒,从而增加了脂肪颗粒的接触面积,有利于脂肪的消化。肠液和胰液消化液含最多种类酶。消化管的功能是:容纳、磨碎、搅拌和运输食物。

  7、消化:食物的营养成分在消化管内被水解成可吸收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

  吸收:指食物中的水、无机盐、维生素,以及食物经过消化后形成的小分子物质,如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等,通过消化管的黏膜上皮细胞进入血液的过程。

  8、需要经消化才能吸收的物质有淀粉、蛋白质、脂肪,各自的起始消化部位在口腔、胃、小肠。经消化后能被吸收的物质有葡萄糖、甘油、脂肪酸、氨基酸。淀粉遇碘会变蓝。不用消化可直接吸收的物质有:水、无机盐、维生素。

  淀粉在口腔内初步分解为麦芽糖,在小肠内最终分解为葡萄糖。蛋白质在胃内初步分解,在小肠内最终分解为氨基酸。脂肪在小肠内先通过胆汁的乳化作用,最终消化为甘油和脂肪酸。

  9、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是小肠,小肠适于消化、吸收的结构特点:1)消化道中最长一段,环行皱襞、小肠绒毛可增大消化和吸收的面积2)绒毛壁、毛细血管壁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3)含消化液肠液、胰液、胆汁,可消化糖类、蛋白质、脂肪。

  消化腺:唾液、腺胃、腺肠腺、胰腺、肝脏;

  消化液:唾液、胃液、肠液、胰液、胆汁;

  消化液排出入的器官口腔胃小肠

  消化液所含的消化酶唾液淀粉酶蛋白酶消化糖类、蛋白质、脂肪的酶不含消化酶。

  10、消化管的各部分的吸收功能:

  口腔、咽、食管:无吸收养分的功能 ;

  胃:部分水和酒精;

  小肠:绝大部分的营养物质;

  大肠:少量的水、无机盐和部分的维生素。

  11、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都属于营养失调,造成营养失调的主要原因是不良的饮食习惯和不合理的饮食结构。

  12、青少年应多吃含蛋白质和钙丰富的食物。

  初一生物下册重点知识点总结2

  生物和生物圈

  1、生物学时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2、生物具有区别于非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绿色植物从外界吸收水、无机盐、和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自造自身所需要的葡萄糖、淀粉等有机物

  (2)生物能进行呼吸 鲸鱼喷水

  (3)生物能排除体内产生的废物 人可以通过出汗、呼出气体和排尿将废物排出体外;植物落叶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葵花朵朵向太阳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机器人、钟乳石、珊瑚都是非生物;珊瑚虫是生物。

  3、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调查要有明确的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选取一部分调查作为样本,调查常用的方法是抽样调查;收集和分析资料是科学探究的常用的方法之一。可以去图书馆查阅书刊报纸、拜访有关人士、上网搜索;资料的形式包括文字、图片、图标、音像资料。

  4、按照形态结构特点将生物归为植物、动物和其他生物;按生活环境将生物分为陆生生物和水生生物;按用途可分为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5、生物都生存在生物圈中。生物圈范围: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以海平面为准向上10千米向下10千米,约20千米左右的圈层。水圈几乎到处都有生物,但大多数生物生活在水面下150米以内的水层中。岩石圈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但人类的活动可以达到生物圈的各个圈层。

  6、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7、宇航员乘坐宇宙飞船必需携带的维持生命活动的物质有淡水、营养物质(食物)、空气(氧气)。

  8、生物的生存依赖于一定的环境(鱼离不开水)。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分为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阳光、温度、水、空气等。

  9、探究的一般过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

  10、对照试验: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试验中光是变量,其它条件是定量)

  11、“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中描述的是气温对植物的影响。

  12、生物在生存发展中不断适应环境,同时也影响和改变着环境。(适应:骆驼适应炎热缺水的环境;骆驼刺适应干旱环境;海豹适应寒冷的环境;旗形树是对大风环境的适应)(改变:植物的防风固沙,蚯蚓提高土壤肥力)

  13、在一定的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就是生态系统。

  植物—生产者

  生物部分 动物—消费者

  生态系 细菌、真菌—分解者

  统组成

  非生物部分——阳光、空气和水等

  14、在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

  15、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

  食物链以生产者为起点,终点为消费者,且是不被其他动物捕食的“最高级”动物。

  营养级越高,生物数量越少,有毒物质沿食物链积累越多(富集)。

  初一生物下册重点知识点总结3

  一、细胞的生活

  1、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2、细胞中的物质分为两大类

  有机物:如糖类、脂类、蛋白质、核酸,这些都是大分子;

  无机物:如水、无机物、氧等,这些都是分子比较小

  3、细胞内的能量转换器:线粒体(动植物)和叶绿体(植物)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产生氧。 线粒体:进行呼吸作用,是细胞内的“动力工厂”、“发动机”。

  4、细胞的生活是物质、能量和信息变化的统一

  二、细胞怎样构成生物体

  1、动(植)物体发育从受精卵开始,经过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组织、器官,系统(动物和人才有,植物没有)进而形成动(植)物体。

  2、几个基本概念

  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一个或一种细胞通过分裂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差异性的变化,这个过程叫做细胞分化。

  由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形成的细胞群叫做组织。

  动物和人的四种基本组织: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结缔组织、神经组织。

  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的行使一定功能的结构,形成器官。

  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构成系统。

  3、动物和人的基本结构层次(小到大)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和人体

  4、植物体结构层次(从微观到宏观)

  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5、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营养器官:根、茎、叶;

  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

  植物的组织:分生组织、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机械组织等

  6、单细胞生物:草履虫(P、68)

  初一生物下册重点知识点总结4

  1、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2、生物的特征:动物吃食物,植物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鲸呼气时产生雾状水柱,植物通过气孔吸收氧气,排出二氧化碳:(生物能进行呼吸);人出汗、呼出气体和排尿,植物落叶:(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动物追猎物,含差草叶片合拢:(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植物产生种子,动物产卵、产崽:(生物能生长和繁殖);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3、有时因为调查的范围很大,不可能逐个调查,就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

  4、按照(形态结构)特点,将生物归为(植物、动物)和其他生物三大类;也可以按照(生活环境)将生物划分为(陆生生物和水生生物)等;还可以按照用(用途)将生物分为作物、家禽、家畜宠物等。

  5、地球上(适合生物生存的地方)其实只是它表面的一薄层,科学家把这一薄层叫做(生物圈)。

  6、如果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的深处。这个厚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7、大气圈是由(多种气体)组成的,如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

  8、水圈包括地球上(全部的海洋和江河湖泊)。

  9、(岩石圈)是地球表层的固体部分。它的表面大多覆盖着土壤,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

  10、动物植物等所有生物生存所需要的基本条件是一样的,它们都需要(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还有(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动物需要的营养物质是(食物),植物需要的营养物质是(无机盐)。

  11、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光、温度、水、空气等)非生物因素,另一类是生物因素,生物因素是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如(草、细菌等)都可能是生物因素。

  12、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探究的一般过程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13、做完实验后,要把小动物(放回适合它们生存的`自然环境中)。

  14、在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探究实验中,使这两种环境中除(光照)外,湿度、温度等其他条件都相同。也就是说,只有光照是不同的,光照就是这个实验中的(变量)。

  15、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例如: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中,设计(阴暗)、(明亮)两种环境,其他条件都相同,就是对照实验。

  16、生物与生物之间,最常见的是(捕食)关系,如七星瓢虫捕食蚜虫。还有(竞争)关系,如稻田里的水稻和杂草;(合作)关系如蚂蚁、蜜蜂等昆虫组成的大家庭。

  17、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物与环境(相互依存,相互影响)。

  18、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如:骆驼尿液少,体温升到46°C时才出汗;沙漠中的植物大多根系发达,叶片退化成刺等。生物对环境的(影响)如:蚯蚓改良土壤,植物保持水土等。

  19、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20、(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它们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因而叫做(消费者);(细菌)和(真菌)能将(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除了有生物外,还有(非生物部分),如(阳光)、(空气)和(水)等。

  21、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

  22、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彼此交错连接,形成了(食物网)。

  23、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24、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虽然在不断地变化着,但是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

  25、当人类排放的有毒物质进入生态系统,有毒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叫做(生物富集)。会危害生态系统中的许多生物,最终威胁人类自身。食物链中营养级别(越高)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积累越多。

  初一生物下册重点知识点总结5

  1、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场、肛门)和消化腺(唾液腺、胃腺、肠腺、胰腺和肝脏)组成。其中,肝脏是最大的消化腺,肝脏分泌胆汁,胆汁也是一种消化液,但是胆汁中没有消化食物的酶。

  2、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是小肠。小肠5-6米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大大增加了吸收营养物质的面积。

  3、平衡膳食宝塔:从下往上有谷类、蔬菜、水果类、肉类、奶及奶制品、油脂类。提倡城乡居民每天均衡吃这五类食物,避免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为了保持身体健康,必须保证每日三餐按时进餐;早、中、晚餐的能量应当分别占30%、40%、30%。

  4、在我国将产自良好生态环境的、无污染、安全和优质的食品叫绿色食品。绿色食品的标志在40页。

  初一生物下册重点知识点总结6

  第一节流动的组织──血液

  循环途径:体循环是血液从左心室出发回到右心房,肺循环是血液从右心室出发回到左心房。

  血液在心脏处的流动方向:静脉→心房→心室→动脉

  第二节血流的管道──血管

  德国利用细菌造血管

  德国耶纳大学的科学家研究出一种利用细菌制造血管的方法,并已经用这种血管在动物实验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据德国《南德意志报》最近报道,耶纳大学的科学家发现了一种特殊的醋酸杆菌,它具有制造纤维素的本领。科学家将这种细菌放入双层玻璃管的夹层中,并注入营养液。几天后管壁上便生成了一种富有弹性的乳白色纤雏物质。

  第三节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区别:心室位于心脏的下面,心房位于心脏的上面。心室一般与动脉相连,心房一般与静脉相连。心室壁要比心房壁厚。血液循环路线的起点是心室,终点是心房。

  第四节输血与血型

  1、ABO血型分为、、、四种类型。不同血型相遇,可能会黏结在一起,发生凝集。

  2、大量输血是应以输入血为原则,AB血型的人,除可输入O型血外,还可以输入少量的型或型血。

  3、成年人的血量大致相当于本人体重的。

  初一生物下册重点知识点总结7

  六类营养物质: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和维生素。

  水:约占体重60%-70%

  无机盐:钙——儿童缺钙易患佝偻病(鸡胸、X形或O形腿),中老年人,易患骨质疏松症。

  牛奶

  磷——厌食、贫血、肌无力、骨痛

  铁——缺铁性贫血(乏力、头晕)

  动物肝脏、菠菜

  碘——地方性甲状腺肿、儿童的智力和体格发育出现障碍

  海带、紫菜、碘盐

  锌——生长发育不良、味沉发生障碍

  维生素A——皮肤干燥,夜盲症,干眼症

  鱼肝油、动物肝脏

  维生素B1——神经炎,脚气病,消化不良,食欲不振

  维生素C——坏血病,抵抗力下降、牙龈出血

  桔子

  维生素D——佝偻病、骨质疏松症

  初一生物下册重点知识点总结8

  1、消化道由上到下依次是:

  (1)口腔——牙齿的咀嚼磨碎食物,舌的搅拌使食物和唾液混合

  (2)咽和食道——食物的通道,没有消化作用。

  (3)胃——通过蠕动,使食物和胃液混合,并初步消化

  (4)小肠——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小肠的起始部位为十二指肠)

  (5)大肠——使食物残渣推向肛门(大肠的起始部位为盲肠)

  (6)肛门

  2、消化腺

  (1)唾液腺——分泌唾液,唾液淀粉酶能初步消化淀粉(淀粉、麦芽糖)

  (2)胃腺——分泌胃液,能初步消化蛋白质

  (3)肠腺——分泌肠液,能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

  (4)胰腺——分泌胰液,能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

  (5)肝脏——分泌胆汁,不含消化酶,能乳化脂肪。

  初一生物下册重点知识点总结9

  一、呼吸系统的组成:呼吸道和肺

  1、呼吸道——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

  呼吸道—是气体进出的通道。呼吸道中的支架能保持气体通畅,其中的黏膜和

  毛细血管对吸入空气,有清洁、湿润、温暖的作用。

  2、肺——是主要的呼吸器官(或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

  肺泡是气体交换的主要部位。

  二、肺泡的特点(适应气体交换):

  肺泡数目多,含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