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鼓与小鼓》音乐教案3篇
《大鼓与小鼓》音乐教案1
1、帮助幼儿感受歌曲的强弱变化,掌握× ×∣ ×× ×∣的节奏型。
2、引导幼儿学唱歌曲,体验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大鼓、小鼓各一面,鼓槌;图谱;乐曲《春天》、《春天在哪里》录音磁带。
2、事先排好律动,学会练声曲《春天真美丽》。
3、幼儿成半圆坐好,中间空出空隙。
4、钢琴伴奏,黑板、夹子、遮盖布等。
活动过程:
一、律动导入师:"春天来了,小动物们都出来唱歌跳舞了,我们也来唱歌跳舞吧。" (幼儿听《春天》的音乐做律动,并找个位置坐好。
二、练声《春天真美丽》。
师:"小朋友,春天美吗?我们一起来唱《春天真美丽》吧!"(教师弹琴,引导幼儿练声。)
三、学唱新歌。
1、教师有表情地范唱歌曲,帮助幼儿熟悉歌曲的旋律和歌词。
师:"春天真美丽,小朋友在春天里唱歌跳舞真快乐,大鼓小鼓也来唱歌了!我们一起来听一听,他们唱了些什么?"2、出示图谱,帮助幼儿理解图谱的含义。
3、引导幼儿边看图谱边演唱歌曲。
4、出示大鼓小鼓,帮助幼儿感受歌曲的强弱,引导幼儿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5、引导幼儿用动作来表现歌曲的强弱。
6、引导幼儿跟着鼓声来唱歌。
四、放音乐《春天在哪里》,引导幼儿到教室外面去寻找春天,结束活动。
师:"小朋友唱得真不错!现在老师就把大鼓和小鼓放在我们的音乐区,等一下,感兴趣的小朋友可以来这里一边敲鼓一边唱歌,好吗?""小朋友你们看,春天来了,美丽的花儿开放了,我们一起跟着音乐到外面去寻找春天吧!"
《大鼓与小鼓》音乐教案2
活动目标:
1.在熟悉旋律的基础上,练习随音乐合拍地做动作。
2.能听辨大鼓和小鼓的声音。
3.感受"xx"xx x"两种节奏,体验打击乐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按幼儿人数配置大鼓、小鼓各一半。
2.歌曲《大鼓小鼓》,播放器。
活动过程:
一.欣赏视频"大鼓小鼓"演奏,初步感知节奏。
二.出示大鼓和小鼓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大鼓和小鼓的外形,并倾听二者声音的强弱与节奏的变化。
引导语:
1、知道哪个是大鼓,哪个是小鼓,有什么不一样?
2、老师敲敲大鼓和小鼓,你们认真听听,哪个鼓声大,哪个鼓声小?大鼓和小鼓的节奏有什么不一样?(大鼓是"咚咚"小鼓"嗵嗵嗵")
三.听鼓声玩游戏:幼儿肢体探索游戏。
敲击大鼓和小鼓,引导幼儿听到大鼓和小鼓声音时做不同的反应动作,感受声音的大小和节奏的不同。
第一遍:听到大鼓的声音双手举起来,听到小鼓的声音双手抱肩膀。
第二遍:听到大鼓的声音按节奏拍手,听到小鼓的声音按节奏拍腿。
四.教师师范歌曲,引导幼儿感受并初步表现。
第一遍听唱歌曲:引导幼儿感受大鼓和小鼓的声音变化。
引导语:歌曲里的大鼓发出什么声音?小鼓发出什么声音?
第二遍听唱歌曲:引导幼儿感受大鼓和小鼓的节奏变化。
引导语:歌曲里大鼓跟小鼓的节奏有什么不一样?
第三遍听唱歌曲:引导幼儿用动作表现大鼓和小鼓的声音、节奏的变化。
当老师唱到大鼓"咚咚"的时候,幼儿按节奏拍手;当教师唱到小鼓"嗵嗵嗵"的时候,幼儿按节奏拍腿。
五.播放音乐,幼儿边唱边随乐演奏大鼓和小鼓。
幼儿分两组,各自探索大鼓和小鼓的演奏方法以演奏节奏。
播放音乐,教师带领幼儿边唱边演奏乐器。
六.小乐器累了,让我们轻轻的把他们送回家吧,活动结束。
《大鼓与小鼓》音乐教案3
活动目标:
1、感知乐曲中的强弱关系。
2、尝试够用多种方式表现出乐曲中的强和弱。
3、感受快乐的情绪。
活动准备:
1、认识鼓。
2、小军鼓5个
3、音乐图谱。
活动过程:
一、大胆猜想,认识礼物
1、神秘礼物师:孩子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件礼物,你们猜一猜这块红布盖着的是什么?谁想过来摸一摸?
2、揭开谜底请一个小朋友揭开红布,展示鼓,告诉幼儿:这是鼓。
二、尝试敲鼓,感受声音
1、感受鼓声请个别幼儿来前面试着敲一敲,感受鼓的声音。
2、敲出大声比比谁能敲的更大声,并**:“你是怎样敲出大鼓的声音的?”
师边总结边出示大鼓图片:用力敲,就能敲出大鼓的声音。
3、敲出小声出示小鼓图片,问:“谁能敲出小鼓的声音?”
幼儿尝试敲出小鼓的声音。
师总结:轻轻敲,就能敲出小鼓的声音。
三、师幼游戏,猜猜声音师:
咱们一起来玩一个猜猜游戏好吗?猜猜看我做的动作是在敲大鼓还是在敲小鼓?你是怎么知道的?
请幼儿猜猜看,并请个别幼儿及全体幼儿一起来模仿敲大鼓和敲小鼓的动作。
师总结:用力敲就能敲出大鼓的声音,轻轻敲就能敲出小鼓的声音,
四、欣赏歌曲
模拟声音请大家一起欣赏教师演唱《大鼓小鼓》的歌曲,感受歌曲中的强弱。
1、欣赏表演教师根据图谱表演《大鼓小鼓》,幼儿变看图谱边安静倾听。
2、再次感受教师再次表演将歌曲的强弱关系体现得更明显一些,让孩子们一下子就能够感受出来。
3、语言表达师:“我再表演一遍,请小朋友们注意听一听,说说大鼓和小鼓的声音有什么不一样?”“你来试着唱一唱大鼓的声音和小鼓的声音?”
五、师幼合作,表现声音
1、师幼合作请孩子们和老师一起合作表演,教师唱前半段歌词,幼儿接后半段强弱明显的鼓声。如:教师:大鼓大鼓,幼儿:咚咚;教师:小鼓小鼓,幼儿:通通通……
2、家幼合作请家长和幼儿一起合作表演,家长唱前半句,幼儿表现鼓声,也可互换。
3、全班表演全班一起表现歌曲,要明显的展现强弱。
六、创编动作,替代声音
教师启发幼儿利用各种方式模拟歌曲中的强弱,比如拍手、敲打桌子、跺脚等,引导幼儿用声音的强弱来表现歌曲中的大鼓和小鼓,并注意启发幼儿在选择表现方式的时候注意声音的强弱。教师鼓励幼儿与大家分享自己的表现方式。
七、集体表演,对比声音
把家长和幼儿分组,分成演唱组、演奏组、肢体动作表演组,一起合奏,达到活动**。
《大鼓与小鼓》音乐教案3篇扩展阅读
《大鼓与小鼓》音乐教案3篇(扩展1)
——中班音乐教案:大鼓与小鼓3篇
中班音乐教案:大鼓与小鼓1
活动目标:
1.区分音的强弱。
2.学会唱《大鼓与小鼓》这首歌。
重点:
辨别区分声音的强弱。
难点:
会正确表现声音的强弱。
活动准备:
大鼓、小鼓。
活动过程:
1.用身体动作表现强与弱。如:拍手和点手心,拍手心和拍手背,拍腿和拍肩等。
2.认识强弱记号。
教师准备两幅图片,上面画有f和p,告诉小朋友f表示强,p表示弱,并用动作表示出来。
3.学习歌曲《大鼓与小鼓》
(1)小朋友敲击大鼓、小鼓,进一步感知音量的变化。
(2)欣赏并学唱《大鼓与小鼓》,小朋友用声音的大小来表示大鼓、小鼓的强弱变化。
4.用节奏乐器演奏,注意声音的强弱并表现出来。
活动延伸:
1.在活动室里放置强弱记号f、p。
2.表演唱《大鼓与小鼓》。
评量:
能用动作、音量表现声音的强弱。
分析:
此次活动通过身体的动作来感知强弱,通过学唱歌曲辨别强弱,使小朋友在游戏中学会了区分声音的.强弱,从而发展了小朋友的音乐感知能力。
中班音乐教案:大鼓与小鼓2
一、活动目标:
1.区分音的强弱。
2.学会唱《大鼓与小鼓》这首歌。
二、活动重点:
辨别区分声音的强弱。
三、活动难点:
会正确表现声音的强弱。
四、活动准备:
大鼓、小鼓。
五、活动过程:
1.用身体动作表现强与弱。
如:拍手和点手心,拍手心和拍手背,拍腿和拍肩等。
2.认识强弱记号。
教师准备两幅图片,上面画有f和p,告诉小朋友f表示强,p表示弱,并用动作表示出来。
3.学习歌曲《大鼓与小鼓》
(1)小朋友敲击大鼓、小鼓,进一步感知音量的变化。
(2)欣赏并学唱《大鼓与小鼓》,小朋友用声音的大小来表示大鼓、小鼓的强弱变化。
4.用节奏乐器演奏
注意声音的强弱并表现出来。
六、活动延伸:
1.在活动室里放置强弱记号f、p。
2.表演唱《大鼓与小鼓》。
评量:能用动作、音量表现声音的强弱。
分析:此次活动通过身体的动作来感知强弱,通过学唱歌曲辨别强弱,使小朋友在游戏中学会了区分声音的强弱,从而发展了小朋友的音乐感知能力。
《大鼓与小鼓》音乐教案3篇(扩展2)
——大鼓和小鼓教案3篇
大鼓和小鼓教案1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对声音的'感受力。
2、使学生逐步建立起对声音的联想,并能积极参与声音的探索。
3、认识乐器:大鼓、小鼓、琵琶、二胡等。
教学重难点:
1、感受并模仿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声音。
2、感受人声和乐器的不同音色。
3、对声音的联想。(学生虽然对生活中声音有一定的感受,但没有从声音引起联想的经验。)
教学过程:
一、**纪律
1、学生听音乐进教室(学生随音乐拍手,做小燕子等动作)。
2、师生问好!
二、声音的联想
1、师:请同学们来猜一个谜:左一片,右一片,住在同两边,相互难见面(耳朵)
2、大家*时在生活中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请把你们听到的声音来模仿给老师听一听:
教师提示学生模仿
雷声“隆隆”
风声“呜……”
小狗“汪、汪”
小猫“喵、喵”
生活中自己创造的声音
撕纸声……“嘶”……
相同瓶装不等量水的声音?启发学生注意“观察”倾听“生活中的各种声音,并模仿。
使学生逐步建立起对声音的联想,培养学生对声音的感受力。
三、进入课题
1、出示挂图(1)大家看,图中的小动物们正在表演呢!真热闹呀!它们手中都拿着什么乐器?(学生说出各自动物手中拿的(打击)乐器,教师给予订正)
2、大家想听一听这些乐器的声音吗?想不想看到真实的乐器?
(1)教师出示部分乐器:大鼓、小鼓、锣、镲、三角铁等
(2)请学生上前动手敲响乐器,亲自体验乐器声音。
(3)教师演示两种打击乐:用小鼓拍打一段节奏;用三角铁为歌曲《小星星》伴奏。? 学生能认识部分打击乐器并感受其声。?
四、深入课题
1、师,不同的乐器发出的声音不同,不同的鼓声敲打出的声音也不一样。
(1)教师敲打大鼓两声,学生模仿“咚、咚“(强调是两声,并重音)
(2)教师敲打小鼓三声,学生模仿“嗵、嗵、嗵”(强调三声)
2、引出课题;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歌曲,就是----《大鼓和小鼓》
3、节奏地朗读歌词
擂起了大鼓,咚咚
敲起了小鼓,嗵嗵嗵,
擂起了大鼓,敲起了小鼓,
咚咚,嗵?嗵?嗵。
4、教师范唱
5、学唱歌曲。
(1)学唱歌曲
(2)律动处理(引导学生用手脚来表现大鼓、小鼓声)
“咚咚”跺二下脚
“嗵嗵嗵”拍三下手
(3)练唱歌曲
A、教师唱“擂起了大鼓”
学生唱“咚咚”
B、分组上述进行。
(4)请几位学生上前表演,并发放奖品
(5)分别请两组学生上前敲大鼓、小鼓、全班齐唱。学唱《大鼓和小鼓》并能感受出两者之间不同音色。
能够配合歌曲用身体做动作。
五、扩展课题
1、出示挂图②
(师):这里还有一群小动物也在表演,它们想与前面小动物们比赛呢!它们手中都拿着些什么乐器呀?
(学生在教师的提示下分别说出各种乐器名称)
2、请学生上前体验乐器声音
3、老师分别演示几样乐器音乐或放录音?认识几样吹奏乐器和弹(拉)乐器
使学生感受音乐的整体性?
六、课后总结
同学们,看来,我们的耳朵不仅听到了大自然的风声、雨声、动物声和生活中的各种声音,还有美妙的乐器声。以后,请大家学会“观察”、“倾听”我们周围的声音世界。?
大鼓和小鼓教案2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对声音的感受力。
2、使学生逐步建立起对声音的联想,并能积极参与声音的探索。
3、认识乐器:大鼓、小鼓、琵琶、二胡等。
教学重难点:
1、感受并模仿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声音。
2、感受人声和乐器的不同音色。
3、对声音的联想。(学生虽然对生活中声音有一定的感受,但没有从声音引起联想的经验。)
教学过程:
一、**纪律
1、学生听音乐进教室(学生随音乐拍手,做小燕子等动作)。
2、师生问好!
二、声音的联想
1、师:请同学们来猜一个谜:左一片,右一片,住在同两边,相互难见面(耳朵)
2、大家*时在生活中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请把你们听到的'声音来模仿给老师听一听:
教师提示学生模仿
雷声“隆隆”
风声“呜……”
小狗“汪、汪”
小猫“喵、喵”
生活中自己创造的声音
撕纸声……“嘶”……
相同瓶装不等量水的声音?启发学生注意“观察”倾听“生活中的各种声音,并模仿。
使学生逐步建立起对声音的联想,培养学生对声音的感受力。
三、进入课题
1、出示挂图(1)大家看,图中的小动物们正在表演呢!真热闹呀!它们手中都拿着什么乐器?(学生说出各自动物手中拿的(打击)乐器,教师给予订正)
2、大家想听一听这些乐器的声音吗?想不想看到真实的乐器?
(1)教师出示部分乐器:大鼓、小鼓、锣、镲、三角铁等
(2)请学生上前动手敲响乐器,亲自体验乐器声音。
(3)教师演示两种打击乐:用小鼓拍打一段节奏;用三角铁为歌曲《小星星》伴奏。? 学生能认识部分打击乐器并感受其声。?
四、深入课题
1、师,不同的乐器发出的声音不同,不同的鼓声敲打出的声音也不一样。
(1)教师敲打大鼓两声,学生模仿“咚、咚“(强调是两声,并重音)
(2)教师敲打小鼓三声,学生模仿“嗵、嗵、嗵”(强调三声)
2、引出课题;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歌曲,就是----《大鼓和小鼓》
3、节奏地朗读歌词
擂起了大鼓,咚咚
敲起了小鼓,嗵嗵嗵,
擂起了大鼓,敲起了小鼓,
咚咚,嗵?嗵?嗵。
4、教师范唱
5、学唱歌曲。
(1)学唱歌曲
(2)律动处理(引导学生用手脚来表现大鼓、小鼓声)
“咚咚”跺二下脚
“嗵嗵嗵”拍三下手
(3)练唱歌曲
A、教师唱“擂起了大鼓”
学生唱“咚咚”
B、分组上述进行。
(4)请几位学生上前表演,并发放奖品
(5)分别请两组学生上前敲大鼓、小鼓、全班齐唱。学唱《大鼓和小鼓》并能感受出两者之间不同音色。
能够配合歌曲用身体做动作。
五、扩展课题
1、出示挂图②
(师):这里还有一群小动物也在表演,它们想与前面小动物们比赛呢!它们手中都拿着些什么乐器呀?
(学生在教师的提示下分别说出各种乐器名称)
2、请学生上前体验乐器声音
3、老师分别演示几样乐器音乐或放录音?认识几样吹奏乐器和弹(拉)乐器
使学生感受音乐的整体性?
六、课后总结
同学们,看来,我们的耳朵不仅听到了大自然的风声、雨声、动物声和生活中的各种声音,还有美妙的乐器声。以后,请大家学会“观察”、“倾听”我们周围的声音世界。?
大鼓和小鼓教案3
大鼓和小鼓小班打击乐教案
活动名称:大鼓小鼓(小班打击乐)
活动目标:
1、在做做玩玩中感受声音,体验探索声音大小的乐趣。
2、通过身体乐器巩固歌曲《大鼓和小鼓》的音乐节奏,并用乐器演奏歌曲。
活动准备:
1.进场音乐《快乐拍拍拍》
2.音乐《大鼓小鼓》
3.图片:大鼓和小鼓
4.塑料小瓶。豆子4筐
5.铃鼓
活动过程:
一、进场音乐《快乐拍拍拍》,带领幼儿用小手拍拍,初步感知节奏Tata,titita
二、自制沙锤,感知声音的大小。
1.出示大鼓和小鼓的图片,让幼儿观察鼓的大小,并用身体乐器感受大鼓小鼓不同的声响。
2.自制乐器沙锤,用乐器来表示声音。
师:你们看,这是什么?(教师出示一个小瓶),你能让她发出声音吗?
师:教师出示豆子。(今天老师还为小朋友们准备了许多的豆子,那豆子和小瓶子在一起能发出声音吗?(幼儿**探索自制沙锤)
并用手里的沙锤探索大鼓和小鼓的声音。(力气大发出大声和力气小发出小声)
三、歌曲《大鼓和小鼓》
1.倾听音乐,带入歌曲《大鼓小鼓》,尝试用自制乐器进行两种节奏型伴奏tata(tongtong) titita(dongdongdong )
2.带入乐器(铃鼓)表演
今天小乐器也来到了我们身边,让我们和小乐器一起来给大鼓和小鼓伴奏吧!
3.乐器分组表演(一组敲鼓,一组摇铃)
四、小乐器累了,让我们轻轻地把它们送回家吧,活动结束
《大鼓与小鼓》音乐教案3篇(扩展3)
——大鼓小鼓小班教案 (菁选5篇)
大鼓小鼓小班教案1
活动目标:
1、体验探索声音大小的乐趣,乐于表达自己的经验和感受。
2、在为歌曲伴奏中,感受声音的大小。
活动准备:
大鼓小鼓图片各一张、“大”、“小”字卡各一张、大小不同的声音、口香糖瓶子人手一个、大筐子两个(里面装有黄豆)、碗两个(分别装有软糖、硬糖)、大瓶子两个(分别装有软糖、硬糖)
活动过程:
一、听听生活中几种大小不同的声音
1、出示大鼓小鼓图片,师范唱,感知大鼓小鼓声音大小的不同。
2、感知几种生活中声音大小的不同。
二、探索让瓶子发出大声小声,为大鼓小鼓伴奏
1、探索让空瓶子发出大声小声。
2、尝试往瓶子里装豆子,体验力度的不同发出的声音大小也不同。
3、教师演示,引导幼儿发现装豆的多少也影响瓶子发的声响。
三、通过尝一尝区别糖果软硬的不同,探索软糖硬糖装在瓶中发出的声音大小不同。
1、猜一猜两个装有软糖硬糖的瓶子,哪个像大鼓,哪个像小鼓。
2、幼儿嚼一嚼两种糖,感知两种糖在嘴中的声音。
3、师小结。
大鼓小鼓小班教案2
活动目标:
1、帮助幼儿感受歌曲的强弱变化,掌握××∣×××∣的节奏型。
2、引导幼儿学唱歌曲,体验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大鼓、小鼓各一面,鼓槌;图谱;乐曲《春天》、《春天在哪里》录音磁带。
2、事先排好律动,学会练声曲《春天真美丽》。
3、幼儿成半圆坐好,中间空出空隙。
4、钢琴伴奏,黑板、夹子、遮盖布等。
活动过程:
一、律动导入师:"春天来了,小动物们都出来唱歌跳舞了,我们也来唱歌跳舞吧。"(幼儿听《春天》的音乐做律动,并找个位置坐好。
二、练声《春天真美丽》。
师:"小朋友,春天美吗?我们一起来唱《春天真美丽》吧!"(教师弹琴,引导幼儿练声。)
三、学唱新歌。
1、教师有表情地范唱歌曲,帮助幼儿熟悉歌曲的旋律和歌词。
师:"春天真美丽,小朋友在春天里唱歌跳舞真快乐,大鼓小鼓也来唱歌了!我们一起来听一听,他们唱了些什么?"2、出示图谱,帮助幼儿理解图谱的含义。
3、引导幼儿边看图谱边演唱歌曲。
4、出示大鼓小鼓,帮助幼儿感受歌曲的强弱,引导幼儿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5、引导幼儿用动作来表现歌曲的强弱。
6、引导幼儿跟着鼓声来唱歌。
四、放音乐《春天在哪里》,引导幼儿到教室外面去寻找春天,结束活动。
师:"小朋友唱得真不错!现在老师就把大鼓和小鼓放在我们的音乐区,等一下,感兴趣的小朋友可以来这里一边敲鼓一边唱歌,好吗?""小朋友你们看,春天来了,美丽的花儿开放了,我们一起跟着音乐到外面去寻找春天吧!"
大鼓小鼓小班教案3
活动名称:
大鼓小鼓(小班打击乐)
活动目标:
1、在做做玩玩中感受声音,体验探索声音大小的乐趣。
2、通过身体乐器巩固歌曲《大鼓和小鼓》的音乐节奏,并用乐器演奏歌曲。
活动准备:
1.进场音乐《快乐拍拍拍》
2.音乐《大鼓小鼓》
3.图片:大鼓和小鼓
4.塑料小瓶。豆子4筐
5.铃鼓
活动过程:
一、进场音乐《快乐拍拍拍》,带领幼儿用小手拍拍,初步感知节奏Tata,titita
二、自制沙锤,感知声音的大小。
1.出示大鼓和小鼓的图片,让幼儿观察鼓的大小,并用身体乐器感受大鼓小鼓不同的声响。
2.自制乐器沙锤,用乐器来表示声音。
师:你们看,这是什么?(教师出示一个小瓶),你能让她发出声音吗?
师:教师出示豆子。(今天老师还为小朋友们准备了许多的豆子,那豆子和小瓶子在一起能发出声音吗?(幼儿**探索自制沙锤)
并用手里的沙锤探索大鼓和小鼓的声音。(力气大发出大声和力气小发出小声)
三、歌曲《大鼓和小鼓》
1.倾听音乐,带入歌曲《大鼓小鼓》,尝试用自制乐器进行两种节奏型伴奏tata(tongtong)titita(dongdongdong)
2.带入乐器(铃鼓)表演
今天小乐器也来到了我们身边,让我们和小乐器一起来给大鼓和小鼓伴奏吧!
3.乐器分组表演(一组敲鼓,一组摇铃)
四、小乐器累了,让我们轻轻地把它们送回家吧,活动结束
大鼓小鼓小班教案4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让学生产生对鼓的兴趣与喜爱,有进一步探索学习的求知愿望。
(2)让学生初步感知声音的高低与强弱。
教学重点:
感受大鼓与小鼓的声音及强弱力度特点。
教学难点:
创编简单的节奏鼓点。
教具:
钢琴、录音机、vcd机、投影仪、挂图、鼓种类若干。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趣:学生听民乐合奏《丰收锣鼓》音乐片断愉快进教室。
二、话说鼓:
(1)谜语:圆圆一只大木桶,
上下是皮肚里空,
娃娃见了爱打它,
一打就说咚咚咚。(学生猜—乐器)(鼓)
师:今天老师要带小朋友们去参观鼓的世界。
(2)趣说“鼓”字。(图片)
●同学们,你见过“鼓”字吗?它是我国古代文字(甲骨文)里的“鼓”字,离现在至少有三千多年了。
●传说最早的鼓是用泥土蒙及做成的鼓槌是用草扎成的,鼓下有脚、鼓上还插着羽毛呢?
●“鼓”是象形文字,左半边的“士”,中间“日”是鼓身,下面“一”是鼓脚,上面“八”是插着的羽毛。
●右半边的“及”就像一个人的执槌去鼓。
●小朋友们再仔细看看,“鼓”字多像一个在敲鼓呀!
●鼓是我国最古老的乐器,一定是先有人敲鼓,才能造个出个“”字来,现代鼓也是从古代鼓演变过来的。
**:请问你在什么时候,什么场合下,看见鼓,听到鼓声的?
生:过年、过节、开庆祝会、少先队鼓号队……
师:鼓即是乐器又是道具,人类从大自然的风雨雷电声中得到启示并创造了鼓,鼓的种类很多,具说能叫出名字来的就有上百种。
(3)鼓的种类名称:(实物及挂图)
生:铃鼓、手鼓、腰鼓、长鼓、堂鼓、花鼓、战鼓、八角鼓、爵士鼓、架子鼓、定音鼓……
(4)击鼓方法:
设问:在一个鼓上,你们能敲击出多少种不同的声音和节奏?
生:在鼓上尝试并感受不同的部位,不同的敲击法,及不同的声音效果和节奏。
师:用不同的速度和力度敲击大鼓与小鼓,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声音的强弱高低与音色。
三、学唱歌曲《大鼓和小鼓》
(1)听赏歌曲范唱,感受歌曲其情绪。
(2)学唱歌曲,并模仿打鼓的姿势。
(3)感受大鼓与小鼓的强弱力度特点。
(4)学生随音乐伴奏用不同的速度演唱歌曲。
(5)学生分两组,一组演唱,一组模拟大鼓与小鼓声音击鼓伴奏。
四、展开:
(1)鼓的功用:军事、音乐、舞蹈、戏剧、娱乐等,戏剧中的唱、念、做、打都离不开鼓点。
(2)成语故事。
传说成语“一鼓作气”,由来于春秋时期,齐国、鲁国两国的长勺之战。当时齐国强大,弱小的鲁国处于危难之中,鲁国的普通*民曹刿挺身而出,指挥作战。古时作战,听鼓声进兵。战斗开始,齐军擂鼓两次,士气减弱,而鲁军此时斗志旺盛,第三次击鼓进军追击,一鼓作气,终于以弱胜强打赢了齐国。被*同志称为“*战史中弱军战强军的有名战例”。
(3)鼓—在音乐中的作用。
欣赏《春节序曲》音乐片断。
学生说说鼓的作用;喜庆、热闹……。
(4)鼓—运用于舞蹈之中。
欣赏朝族舞蹈《长鼓舞》片断。
学生谈谈鼓的作用:蹈具、舞姿美……。
(5)鼓—在京剧中的运用。
欣赏京剧《智取威虎山》选段《迎来春色换人间》前奏。
学生听听谈感受:急促、兴奋……
五、生活实践
将学生分成两大组,选出队长,举行击鼓擂台赛。
(1)舞狮队:学生两手互攀肩成一巨龙,一学生舞绣球逗狮,一学生用快、慢不同速度击鼓点。
(2)龙舟队:学生模拟赛龙舟场在,作划龙舟状,一组学生击敲鼓点,互相协调配合。
(3)学生说一说对鼓的认识和感受。
生:(喜欢鼓、想敲鼓、知道了许多种鼓,鼓的作用等)
师:要求小朋友们回家用圆形的饼干盒、月饼盒模拟鼓敲击鼓点,感受会更深。
小结:
鼓象征着我们的团队精神,鼓声鼓舞人心,鼓舞斗志,给人勇气和力量、愿**民族的鼓文化源源流长!望小朋友们踏着雄壮的鼓点健康成长!
大鼓小鼓小班教案5
活动内容
歌曲:《大鼓小鼓》
活动目标:
1、让学生在音乐声中产生一中快乐感,一种身临其境的共鸣,流畅地演唱歌曲《大鼓小鼓》。
2、通过教学提高幼儿对音乐的欣赏力。
活动准备:
大鼓、小鼓。
活动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大家一起学习了歌曲《欢乐舞》,下面,让我们一起再来欣赏这首曲子好吗?
1、复习演唱歌曲《欢乐舞》。(要求学生声情并茂的演唱)
师:同学们的表现真好,都能有表情的演唱歌曲,老师可真高兴。下面,老师请同学们看一组图片,我要看那位小同学观察事物最仔细,老师就把一个小礼物送给他。
2、欣赏鼓的图片
师:谁认识这是什么?请问你在什么时候,什么场合下,看见鼓,听到鼓声的?
生:过年、过节、开庆祝会。
师:人类从大自然的风雨雷电声中得到启示并创造了鼓,鼓的种类很多,我们来欣赏一些图片大鼓、铃鼓、大军鼓、小军鼓(每显示一张图片,教师作介绍)
二、学唱歌曲
1、歌曲导入:鼓是最古老的乐器,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有一首歌曲唱得就是大鼓和小鼓的响声,你们想听吗?(想)。
(1)生听歌曲《大鼓小鼓》。
(2)师**:这首歌曲中有哪些乐器?
(3)生:鼓(哪两种鼓?)大鼓和小鼓
显示课题:课件显示大鼓小鼓的图片。
2、认识力度记号
(1)师:歌曲中大鼓的声音是怎样的?(咚咚)小鼓呢?(嗵嗵嗵)今天,老师也拿了两只鼓,大鼓和小鼓,谁愿意来敲一敲?听一听,大鼓发出的声音和小鼓发出的声音在力度上,哪个强?哪个弱?
生敲,答:大鼓发出的声音强,小鼓发出的声音弱。
(2)师:在音乐中强的记号用“f”来表示;弱的记号用“p”来表示
(3)带领学生读一读。
(4)师:如果用拍手、拍肩、拍腿、跺脚,用哪两种拍法更能对比表示出大鼓的声音(强)和小鼓的声音(弱)?
生:跺脚表示大鼓的声音;拍手表示小鼓的声音。
师:我们来按节奏拍一拍xxxxx
咚咚嗵嗵嗵
3、师教学生朗读歌词(1)师读到“咚咚”,学生跺脚xx;师读到“嗵嗵嗵”,学生拍手xxx
4、师范唱。
师:注意听歌词中“大声是大鼓,小声是小鼓”,老师是怎样唱的?
师唱,生回答问题。
5、学唱歌词:师教唱三至五遍
6、学唱歌谱:采用听唱法,划拍视唱。(二遍)
7、演唱形式:结合律动(跺脚、拍手)
8、齐唱
三、师生互动
1、分男女生
2、一组唱大鼓,一组唱小鼓。
3、师生接唱
4、生敲大鼓、小鼓伴奏演唱
5、歌表演《大鼓小鼓》。
(1)、同桌相互练习歌表演。
(2)、评选优胜表演者。(奖励小红星标志)
四、拓展。
1.两个小朋友对唱。(一个唱大鼓的声音,一个唱小鼓的声音)
2.回家把这首歌唱给家人听。
《大鼓与小鼓》音乐教案3篇(扩展4)
——《蜗牛与黄鹂鸟》大班音乐教案3篇
《蜗牛与黄鹂鸟》大班音乐教案1
活动目标
能选择合适的乐器为歌曲伴奏。
感受歌曲中活泼、诙谐的性质,会用身体动作表现歌曲的节奏。
在进行表演时,能和同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表演。
使幼儿懂得歌曲的诙谐幽默之处。
活动重难点:
能用身体动作表现歌曲的节奏。
会选择合适的打击乐为乐器伴奏。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尝试过用打击乐器给歌曲伴奏物质准备歌曲《蜗牛与黄鹂鸟》的音乐、蜗牛与黄鹂鸟各一个、节奏图谱一张、铃铛和木鱼幼儿人手一个
活动过程:
导入:
一、通过故事,引出课题。
(出示蜗牛与黄鹂鸟)对,有一天,小蜗牛背着重重的壳来到了一颗葡萄树下,这时候一只黄鹂鸟高高兴兴地也飞过来了停在了葡萄树上,但是这时候发生了一件事情,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呢,接下来我们来听一听音乐就知道了!
基本环节:
二、聆听歌曲使幼儿第一次感受歌曲的节奏。
一、(出示图片)
1、小蜗牛也想爬到哪里去呢?它有又是怎样爬的呢?
师:同时引导幼儿唱一唱、学一学蜗牛的动作师:这时候黄鹂鸟是怎样做的,有对它说了些什么呢?
幼:阿黄阿黄鹂儿不要笑,等我爬上它就成熟了同时引导幼儿唱一唱
三、看图谱用动作表现出歌曲的节奏
1、“其实蜗牛与黄鹂鸟也给我们准备了很多动作,咦,躲到哪里去了呢?”
2、(出示图谱)图谱上面画了些什么呢,请你找一找幼:有拍手、搭肩、跺脚
师:原来蜗牛和黄鹂鸟想让小朋友也来学一学它们的动作。
3、引导幼儿学会看图谱做动作,教师边示范做动作。
4、接下来我们听着音乐一起来学一学蜗牛和黄鹂鸟吧!(全体幼儿一起跟着音乐做动作)
5、幼儿互相合作打节奏(面对面拍手)结束:
四、打击乐合奏
教学反思:
我运用多**设计看动画讲故事比赛来引入歌曲。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表现自我、展现自我的机会,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每个学生都能够积极的投入,同学们个个跃跃欲试,急不可待地想来讲一讲。学生的情绪都被调动起来了,同学们很是兴奋。于是,我就马上抓住这一积极的情趣导入,开始了新课教学。这一过程看似简单,但却充分地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他们主动地发表见解,表达自己的感知结果,促进了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发展。
《蜗牛与黄鹂鸟》大班音乐教案2
活动目标:
1、幼儿理解歌曲意义。
2、能在集体游戏中享受音乐的快乐。
3、激发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重难点:
1、幼儿在集体游戏中享受音乐的快乐。
2、激发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flas***|,音乐
活动过程:导入:
——小朋友扮演蜗牛请幼儿猜是谁?
——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样好玩的,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播放fials***
**:
——你看到画面上有些什么?
——有几只动物?
——他们在做什么?
其实呀,他们在唱歌,我们一起去听听他们唱了些什么吧。(放音乐)
——蜗牛在干什么?
——黄鹂鸟对它说了什么?
——蜗牛又是怎样回答的?
再次聆听音乐
进行重难学习
玩游戏:拍腿拍手,葡萄树。拍腿拍手,刚发芽。拍腿拍手,重重的壳呀。拍腿拍手,往上
爬......
双人游戏:
两个小朋友为伴,合作游戏。
集体游戏:
全体同方向,协作游戏。
师生对唱游戏(放音乐)
教师与幼儿分角色游戏。
幼儿尝试自己创编动作,边唱边做(放音乐)
师生共同表演歌曲,分享合作游戏的快乐(放音乐)
——双人游戏
——集体游戏——和老师一起游戏。
活动反思:
次此活动幼儿兴趣还是较浓,都很积极的参与活动,集体游戏是也体现了团结的精神。但教师在动画选材上没有没有考虑周全歌曲旋律太快。重难点不明显,教师在设计教案方面还很欠缺。
《蜗牛与黄鹂鸟》大班音乐教案3
设计意图
运用故事还原策略在游戏中,利用三段情景性故事再现音乐,帮助幼儿区分角色及各自的动作,同时增加了一些蜗牛和黄鹂鸟的动作,如:蜗牛怎样爬上葡萄树的;黄鹂鸟“赶”的动作;黄鹂鸟四个拍点啄蜗牛至最后一个拍点和蜗牛晕倒的场景设计,使整个音乐游戏更具互动性和趣味性。在这个音乐活动中,更强调倾听音乐,使幼儿在倾听的过程中对故事情景有一定的感受,同时利用有效**,帮助幼儿解决在同一个音乐中两个动物同时表演的难题。在感受音乐中快乐地游戏,在游戏中不断深入地理解音乐,这样才能让孩子真正融入到音乐中,喜欢音乐、享受音乐。
活动目标
1.感受音乐段落与故事情节的匹配,尝试用身体动作体验和表现故事情节。
2.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玩音乐游戏。
3.体验游戏中蜗牛“爬”与黄鹂鸟“赶”等有趣逗乐情绪。
活动重难点
重点:在游戏中体验蜗牛“爬”与黄鹂鸟“赶”等有趣逗乐情绪
难点:感受音乐段落与故事情节的匹配
活动准备
剪切过的音乐,蜗牛、黄鹂鸟胸饰,第一课时故事与动作的铺垫
活动过程
一、扮演角色,快乐引题
合着音乐学蜗牛进场(第一段音乐)
师:“小朋友,今天我们来做小蜗牛,背着重重的壳,合着音乐的节奏,开心的出发吧。”
二、基于故事的动作还原,在音乐中体验做蜗牛与黄鹂鸟的快乐
师:蜗牛是怎么爬的?怎么躲的?(请个别幼儿学习)
师:黄鹂鸟是怎么飞出去玩的?怎么赶蜗牛的?(请个别幼儿学习)
三、游戏:在动作还原的基础上扮演角色,快乐游戏
(一)引出游戏
蜗牛与黄鹂鸟的故事很有趣,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玩玩这个有趣的游戏,在这个音乐故事中黄鹂鸟飞出去玩了几次?(3次)回来“赶”了蜗牛几次?(3次)让我们来听听。
(二)分段欣赏,理清角色动作
1.播放第一段音乐,老师与配班老师随着音乐表演,幼儿欣赏观察。
师:第一次爬出来了,它是听到什么声音躲到壳里的?黄鹂鸟赶蜗牛时啄了几下?(播放蜗牛躲,黄鹂鸟啄的音乐)
师:你们觉得要爬到黄鹂鸟的身边吃葡萄而不被它发现,应该要怎么爬?(重点学习蜗牛爬和缩回壳里的俏皮动作以及黄鹂鸟啄的动作)
2.播放第二段音乐,老师与配班老师随着音乐表演,幼儿欣赏观察。
师:我们再来听一听蜗牛第二次爬上去的时候,又发生了什么事情?(原来第二段音乐和第一段音乐是一模一样的。)
3.播放第三段音乐,老师与配班老师随着音乐表演,幼儿欣赏观察。
师:最后我们来听一听第三次蜗牛继续爬出来了,会发生什么事情呢?在这段音乐中蜗牛做的事情有变化吗?黄鹂鸟又会怎么做呢?
师:黄鹂鸟还在干什么?(玩)等黄鹂鸟醒来发现葡萄被蜗牛吃了很生气,发出了很响的声音,把蜗牛啄了下去,啄了几次,蜗牛才掉到地上,什么时候晕倒在地上呢?(黄鹂鸟发出“哼”的声音以后)
(三)选择角色,快乐游戏
1.现在我们已经把蜗牛与黄鹂鸟的游戏都学会了,你们想来玩一玩吗?(幼儿自主选择角色,教师带领幼儿玩)
2.全体幼儿游戏一次,教师参与其中做黄鹂鸟,配班教师退场。
3.幼儿交换角色再次游戏一次,教师完全退出。
四、活动延伸
《蜗牛与黄鹂鸟》还有一首好听的歌,我们回去听听歌里的《蜗牛与黄鹂鸟》是怎样的?
反思:活动中由于有部分孩子没有接触过第一课时,所以导致后面的动作就无法进行,这是我课前准备的不够充分,在第一段音乐中,我应该让孩子们区分蜗牛与黄鹂鸟动作的区别,特别是在游戏中蜗牛躲,黄鹂鸟啄的音乐中着重让孩子们找我音乐与动作的匹配。还有第二段音乐其实可以省略,因为第二段与第一段是一样的,没有必要再听一遍,问孩子有什么区别,直接可以省略,然后重点在第一段让孩子明白动作与音乐的匹配,同时让孩子明白,什么音乐应该做什么动作。第三段音乐,我应该让孩子们倾听跟第一段有什么区别,让孩子们观察蜗牛动作的变化,同时重点让孩子们倾听最后黄鹂鸟生气与蜗牛晕倒的音乐,把握住重点动作。由于前面的环节没有落实到位,导致后面孩子们自主选择角色时动作的混乱,但我当时没有完全的指出并及时的进行引导,以至于后面两遍随音乐游戏时,还是存在前面的问题。本次活动孩子的游戏兴趣还是很高的,表现也很积极,主要我在关键**中的语言**,还有主干问题的**还需要好好的思量,主要还是第一课时没有铺垫好,还有与配班老师在动作上没有衔接好,特别是黄鹂鸟在飞的`时候,也是一个四四拍的节奏,应该有节奏的起伏,而不是没有目的的随意乱飞,课前还需要对教材的分析的更加透彻些。
《大鼓与小鼓》音乐教案3篇(扩展5)
——大班音乐活动《快快起床》教案与反思3篇
大班音乐活动《快快起床》教案与反思1
针对本次活动,和前一次相比,不同的孩子有着不同的经验,所以导致了该活动对于这一部分的孩子来说挑战点不够,幼儿比较轻松的完成了老师的预设。这是本次活动中最大的问题。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以及回顾整个活动过程,现做如下反思:
一、亮点:
1、环节紧凑,思路清晰,教师**目的明确。
2、活动设计能够考虑情景性、趣味性。
3、结合主题背景及幼儿年龄特点,活动有价值、有挑战。
二、不足:
1、师幼互动中教师的回应策略有待加强。
(1)教师对幼儿经验把握不足,随机指导能力不强,当幼儿轻松的完成预设后,没有当场做出有效的调整。
(2)教师语言引导未能多留一点空间给孩子探索。
(3)教师的回应语言需要进一步生动、亲切、精练、积极、规范。
2、活动中教师缺乏对音乐本身的处理及指导
具体体现在教师考虑到以变换不同形式吸引幼儿学唱的兴趣,而没有考虑到对音乐本身快慢、强弱的处理同样也会引发幼儿学唱兴趣,同时也会提升幼儿对歌曲的表现能力。
三、调整:
1、若幼儿无二声部轮唱经验,本次活动环节设计不需调整。若幼儿二声部轮唱经验丰富,需要提升活动挑战点,可以幼儿自主探索三声部或多声部轮唱。
2、在变换形式的练习学唱过程中,解决对音乐由弱渐强的处理及指导。
3、不断学习调整师幼互动中教师的回应策略,争取做到生动、亲切、精练、积极、规范。
大班音乐活动《快快起床》教案与反思2
活动目的
1、倾听音乐,感知行走三拍后会出现闹铃的规律。
2、能比较清楚地用相应乐器表现音乐中闹钟行走的声音和闹铃铃声。
3、在呼唤宝宝起床的游戏中感受音乐歌曲带来的积极情绪。
4、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及肢体的表现能力。
5、让幼儿感受歌曲欢快的节奏。
重难点
重点:感知行走三拍后会出现闹铃的规律,并感受音乐歌曲带来的积极情绪。
难点:能用相应乐器表现音乐中闹钟行走的声音和闹铃的声音。
队形及乐器的摆放
队形:幼儿成半圆形坐在老师周围。
乐器:将所用乐器摆放在小椅子下方。
活动准备
道具:DVD机、音乐光碟(《1、两只老虎》《2、滴答滴答》《3、咕咕钟和闹钟》《4、快快起床》《5、咕咕钟和闹钟、快快起床》音乐)、闹钟图片、图片(小兔、小熊、小猫)、大黑板、粉笔。
乐器:串铃、响板。
活动过程
一、听音乐进活动室,播放(《1两只老虎》伴奏)
来,孩子们伸出你的手,(到老师这来),我们跟着音乐跳支快乐的`舞吧。
二、出示闹钟图片,引导幼儿模仿闹钟走
1、出示闹钟图片,引出活动
嗯,给你们看样东西,这是什么?(小闹钟),小闹钟走路的时候是什么样的?
2、引导幼儿用身体的动作模仿闹钟走
谁能用身体的动作来模仿一下?(嘀答嘀答)
3、教师引导幼儿随音乐用身体动作表现闹钟走,播放(《2嘀答嘀答》)
我们跟着音乐一起来试试看,***吧。(多种走的方式)。
三、听辩“闹铃”、“闹钟”声,播放《3咕咕钟和闹钟》音乐第一遍,听音乐,举手。
1、引导幼儿说出小闹铃铃铃铃的声音
小闹钟除了会嘀答嘀答地走,它还能帮助我们干什么?
2、听音乐,举手(铃铃铃的声音)
我这里也有铃铃铃的声音,待会你听到铃铃铃的声音就把小手举起来,好吗?
四、进行节奏练习
1、播放《3咕咕钟和闹钟》,老师画节奏。
2、看图谱,幼儿找出闹铃声
**:我有没有把叮铃铃铃的声音画下来?找一找哪里是叮铃铃铃的声音?这个像什么?那么这个小圆圈**什么呀?小闹钟在干什么?(滴答滴答小闹钟在走)小闹钟走了几下小闹铃就出来了?(三下)
3、听音乐,幼儿做练习播放《3咕咕钟和闹钟》
1)幼儿看图谱拍手尝试
2)老师指图谱,听音乐做练习(幼儿拍手、举手)
3)老师带幼儿拍拍手,举手。
五、打击乐演奏。
1、认识乐器:串铃、响板
2、随音乐《3咕咕钟和闹钟》演奏
真棒,我们跟着音乐来试试看。
3、小闹铃和小闹钟互换角色、位置。播放《3咕咕钟和闹钟》
六、音乐游戏《快快起床》
1、出示盖被子小动物图片,引出音乐游戏《快快起床》
1)请幼儿把乐器放在椅子下
2)师清唱快快起床一遍
3)播放《4快快起床》音乐,教师和幼儿一起表演唱。
可能是我一个人声音太小了,小动物好像还没醒。请你们帮帮忙,请你们跟我一起唱好吗?
2、幼儿拿乐器表演,播放《4快快起床》
刚刚快起床快起床,唱得真好听,我看小熊马上就要起床了,拿上你们的小乐器,我们再来叫小熊起床好吗?
3、播放《4快快起床》打击乐器,教师小结。
你们真棒,小熊也起床了,小熊说谢们,我以后再也不赖床了,要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小朋友也要养成早睡早起身体好的好习惯哟!
4、播放《5咕咕钟和闹钟、快快起床》,幼儿随音乐游戏
小猫还没起床呢,小闹钟想过来帮忙了,你听它又发出声音了喏!(***吧!)
七、听音乐出教室结束播放《5咕咕钟和闹钟、快快起床》
还有一些小动物在睡觉呢?我们去叫醒他们吧,走,我们到外面去。
大班音乐活动《快快起床》教案与反思3
活动名称
快快起床
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尝试多声部轮唱。
2、体验歌曲所蕴涵的积极情绪。
活动准备
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一、田鼠弟弟没起床。
1、田鼠弟弟晚上睡的晚,早上起不来。我们怎样帮助他呢?
2、我们来学唱一首《快起床》的歌。学会以后唱给田鼠弟弟听,让他快快起床。
二、弟弟,起床吧。
1、教师完整演唱一遍,幼儿轻声跟唱。
2、这首歌里唱了些什么?用什么样的歌词来劝小弟弟起床?
3、教师朗诵歌词,让幼儿清楚理解歌词。然后,教师范唱,幼儿跟唱。
4、“钟儿已经敲响”这一句要唱清楚。这样,田鼠弟弟就会知道应该赶快起床了。
5、带领幼儿重点学唱“钟儿已经敲响”这一句。
6、我们把学会的歌一起演唱给小弟弟听。幼儿完整演唱。
三、快快起床。
1、田鼠弟弟起床磨磨蹭蹭的。我们来学习轮唱,用轮唱的方法让田鼠弟弟别磨蹭快起床。
2、教师介绍轮唱的方法:一个声部先开始,另一个声部晚一句开始。结束的时候,先唱的那个声部把最后一句重复一遍。
3、幼儿尝试轮唱。
4、轮唱的时候,好象大海的波浪,一浪过去,一浪又过来,就像是很多人在一遍又一遍的接着催田鼠弟弟。我们一起轮唱一遍。
5、学会这首歌,我们就可以唱着这手歌去催别人起床了。
《大鼓与小鼓》音乐教案3篇(扩展6)
——大鞋与小鞋音乐教案3篇
大鞋与小鞋音乐教案1
活动目标:
1.感受、理解大鞋与小鞋两种不同的音乐形象。
2.在学唱歌的过程中萌发关爱家人的情感。
活动准备:
大号的男皮鞋、娃娃的小鞋若干双、歌曲音乐磁带、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1.感受大鞋与小鞋:
(1)幼儿脚穿大鞋走路,说说穿大鞋的感受,听听走路时发出的声音并模仿大鞋发出的声音。
(2)幼儿脚穿小鞋走路,说说穿小鞋的感受,听听走路时发出的声音并模仿小鞋发出的声音。
2.初步感受歌曲内容:
(1)教师播放歌曲两遍
“这是一=首关于爸爸的大皮鞋与娃娃小皮鞋的歌,你能听出歌曲里唱的.是什么?”
(2)幼儿听赏,按小组议论回答,了解歌曲的内容。
(3)教师介绍歌曲的名字,演唱歌曲若干遍,幼儿跟唱。
3.感受、理解两种不同的音乐形象。
(1)听音乐,找出反映两种不同的音乐形象的乐句。
(2)学习演唱两种不同的音乐形象的乐句。
(3)集体完整学唱歌曲。
大鞋与小鞋音乐教案2
设计意图:
在孩子们家里的鞋架上排列着各式各样的鞋子,孩子们特别喜欢去穿穿爸爸的大拖鞋、妈**高跟鞋、弟弟的老虎鞋,穿大鞋和小鞋是孩子们在生活中很喜欢做的一件事,我抓住孩子的这一兴趣点,挖掘其蕴涵的教育因素,设计了本次音乐活动。歌曲《大鞋和小鞋》歌词结构工整、旋律活泼轻快、节奏富有对比,通过歌曲的学习能感受节奏的不同、强弱的变化,能体验音乐活动所带来的乐趣。
活动目标:
1、借助小图谱记忆歌词,学唱歌曲。
2、在老师的引导下,表现歌曲中大鞋和小鞋不同的音乐性质。
3、体验歌唱活动带来的愉悦。
活动准备:
1、幼儿穿过大鞋和小鞋。
2、图谱。
活动过程:
一、听音乐进教室。
“亲爱的小朋友们,你脚上穿的鞋子舒服吗?今天天气真不错,我们一起听着音乐出去走走吧!”随音乐有节奏地踮步走、踏步走进活动室。
二、引导幼儿观察,了解大鞋和小鞋的不同特征。
1、(出示大鞋和小鞋的图片)咦,这是什么?这两双鞋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2、你穿过这么大的鞋吗?大鞋怎么样?你穿过这么小的鞋吗?小鞋怎么样?(又大又重和又小又轻)3、(出示节奏谱)这儿有两张节奏谱,请小朋友先自己拍一拍再一起拍一拍。(大鞋缓慢,用四分音符的节奏表现;小鞋轻快,用八分音符的节奏表现。)两张节奏谱有什么不一样?哪张送给大鞋?哪张送给小鞋呢?
4、是呀,大鞋又大又重,用慢的节奏表现;小鞋又小又轻,用快的节奏表现。我们也来穿穿又大又重的大鞋和又小又轻的小鞋吧!(做做动作,感受沉重缓慢和小巧轻快)三、引导幼儿听音乐,启发幼儿学**鞋和小鞋所发声音的不同。
1、教师清唱,幼儿欣赏歌曲。
过渡:老师把大鞋和小鞋编成了一首歌,请小朋友仔细听一听,我在歌里唱了些什么?
**:①你听到了什么?(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小图谱)②我穿着爸爸的鞋像什么?走起路来发出了什么声音?
③我穿着娃娃的鞋像什么?走起路来会发出什么声音?
2、 幼儿再次欣赏歌曲。
过渡:我们再来听一听,想一想这些小图片应该怎么摆放?
请一幼儿上来摆一摆,并一起说一说、唱一唱,验证对错。
四、幼儿学唱歌曲,能唱出歌曲的不同性质。
1、现在让我们一起看着图谱来唱一唱这首歌曲吧。真好听!声音再整齐一点会更好听!
2、唱得真好!这一次我们把大鞋又大又重、小鞋又小又轻的感觉唱出来,你们能行吗?
五、多种形式演唱歌曲。
1、我们来合作演唱好吗?
①请男孩子唱大鞋,女孩子唱小鞋,大鞋要唱得怎么样?(沉重缓慢)小鞋要唱得怎么样?(轻快跳跃)②交换一下,请注意你们的声音哦!
2、表演歌曲。你喜欢这首歌曲吗?为什么呢?那我们一起来表演这首好听又有趣的歌曲吧!
教后反思:
本次教研活动顺利的结束了,下面我从活动的过程、活动的效果这几个方面进行反思。
《大鞋和小鞋》是一首经典的老歌,大鞋和小鞋是幼儿在生活中常常穿着玩的,歌曲中的两段的节奏富有对比性,大鞋和小鞋不仅外形具有对比性,而且所发出的声音也富有对比性。大鞋沉重缓慢,用四分节奏表现;小鞋小巧轻快,用八分节奏表现,我把这一音乐元素作为了活动的重难点,活动中,我还把重难点并重前置,突出了学习的重点,也巩固了学习的效果。如果把歌曲中的两种声音的练习放到第二环节来,让幼儿说说、唱唱,那么后面学习歌曲就更容易了。
环节的设计流畅、紧扣,过渡自然,通过引导幼儿交流想法、做做动作形成了一个动静交替的课堂,制作的图片精致漂亮,有效地帮助幼儿理解、记忆歌词,为学习歌曲降低了难度。在请幼儿摆放图片出现错误时,教师可以唱一唱帮助验证,让幼儿自主地发现摆放的错误,在请幼儿来纠正,并带幼儿多读两遍歌词,为后面的演唱做充足的铺垫。在幼儿演唱歌曲的过程中,采用了多种形式的演唱方式,激发了幼儿演唱歌曲的兴趣,也巩固了学习的效果,体验了合作的`快乐。
大鞋与小鞋音乐教案3
活动内容:大鞋与小鞋
活动目标:
1.感受、理解大鞋与小鞋两种不同的音乐形象。
2.在学唱歌的过程中萌发关爱家人的情感。
活动准备:
大号的男皮鞋、娃娃的小鞋若干双、歌曲音乐磁带、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1.感受大鞋与小鞋:
(1)幼儿脚穿大鞋走路,说说穿大鞋的感受,听听走路时发出的声音并模仿大鞋发出的声音。
(2)幼儿脚穿小鞋走路,说说穿小鞋的感受,听听走路时发出的声音并模仿小鞋发出的声音。
2.初步感受歌曲内容:
(1)教师播放歌曲两遍
“这是一=首关于爸爸的大皮鞋与娃娃小皮鞋的歌,你能听出歌曲里唱的是什么?”
(2)幼儿听赏,按小组议论回答,了解歌曲的内容。
(3)教师介绍歌曲的名字,演唱歌曲若干遍,幼儿跟唱。
3.感受、理解两种不同的音乐形象。
(1)听音乐,找出反映两种不同的音乐形象的乐句。
(2)学习演唱两种不同的音乐形象的乐句。
(3)集体完整学唱歌曲。
《大鼓与小鼓》音乐教案3篇(扩展7)
——小老鼠与大象小班音乐游戏教案
小老鼠与大象小班音乐游戏教案1
活动目标:
1、感受音乐*稳的旋律和节奏,能听准、拍打4拍子的重拍节拍,会听着音乐的变化做游戏。
2、大胆创编大象打喷嚏、小老鼠摔倒的动态,表现小老鼠的机灵淘气和大象笨重诙谐的形象。
3、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乐意与同伴共同体验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1) 小老鼠、大象手偶各一个
2) 小老鼠、大象头饰若干
3) 录音机、录音带
活动过程:
1、随乐曲的旋律扮演小老鼠进场。
2、欣赏乐曲,感受、拍打4/4的重拍。
3、欣赏《小老鼠与大象》故事。
4、引导幼儿按音乐故事的情节,学习和创编小老鼠和大象的动作。
⑴ 通过儿歌的引导,创编大象睡觉的动作和小老鼠走路的动作。
⑵大胆创编大象大喷嚏和小老鼠摔倒的动作,;表现小老鼠的机灵淘气和大象笨重诙谐的形象。
⑶幼儿分角色扮演小老鼠与大象,提醒幼儿有表情地表演。
5、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玩“老鼠和大象”的游戏,交换角色再玩一次。
活动反思:
每个孩子都喜欢敲敲打打,在刚开始了解各种打击乐的时候,孩子们就表现的很认真,因为他们对声音有天生的**性,然后故事的演示更加激起了孩子的兴趣,想自己能试试。第一遍老师讲故事个别幼儿配乐演奏时,孩子们能够积极配合,慢慢进入角色。等第二次表演时有的.幼儿已经能够自己边说故事情节边配乐,可以说孩子们都乐在其中,积极参入,体现了幼儿的主体性。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