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智游戏《猜一猜》教学设计
益智游戏《猜一猜》教学设计1
1、专心阅读图画,能仔细观察图画、发现谜底。
2、欣赏诗歌,喜欢模仿录音并跟读诗歌。
3、认读字词:它、摇、见、就,复习认读:树、花、水、云。
活动准备:
1、大字卡、大范例。
2、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今天,我们猜一个谜语,看谁爱动脑筋,下面我们一起听这个谜语。(教师朗读《猜一猜》)。
2、小朋友猜谜底是什么呢?那你为什么猜是××呢?
3、小朋友猜的对不对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幅图就知道了。
二、欣赏诗歌《猜一猜》
1、出示大范例,引导幼儿阅读画面,**:
图上有些什么?
树和花都怎么了?你从哪里看出树在摇?他们为什么这样?
水上为什么会起波浪?(帮助幼儿理解水波比喻成皱眉。)
云为什么能在天上飘动?
2、刚才小朋友猜的对不对呢?小朋友真聪明,下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收诗歌,回家后在把诗歌说给爸爸妈妈猜一猜。放录音,集体欣赏诗歌《猜一猜》,教师注意幼儿的坐姿。
3、**:
(1)诗歌的名字叫什么?
(2)(出示字卡“树”)什么见到它就摇头?(出示字卡“摇”)
(3)(出示字卡“花”)什么见到它就弯腰?(出示字卡“见”)
(4)(出示字卡“水”)什么见到它就皱眉?(出示字卡“它”)
(5)(出示字卡“云”)什么见到它就跑?(出示字卡“就”)
三、欣赏诗歌
1、发书,请幼儿翻书到16课。
2、交代欣赏常规,播放录音,幼儿欣赏诗歌。
3、交代跟读常规幼儿跟读诗歌,教师巡回指导,检查幼儿的坐姿和划指情况。
四、幼儿模仿录音朗读诗歌。
五、认字游戏:做做、说说
1、看字做动作。教师任意出示一张字卡,幼儿根据猜一猜的内容做动作。
2、看字说句子。请幼儿选择一张字卡,说句子或讲述一件事。
益智游戏《猜一猜》教学设计扩展阅读
益智游戏《猜一猜》教学设计(扩展1)
——《猜数游戏》教学设计5篇
《猜数游戏》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操作等学习活动,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2、能正确计算得数是6和7的加法以及相应的减法;感知并了解加减法之间的相互联系。
3、在游戏活动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积极交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有序思考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并发展他们的数感。
4、在运算过程中养成仔细、认真的学**惯。
5、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掌握“6”和“7”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有序思维的能力。
教具准备:6个棋子或糖果、口算卡片
学具准备:学具盒或7个糖。
教学过程
(一)创境激趣,导入新课
1、师生玩手指游戏。
2、同桌玩游戏。
3、师谈话导入新课并板书课题:猜数游戏
二、适度引导,自主探索
活动一:通过猜数游戏,学习6的加法
1、老师变,学生猜。
师:(突然举起手)看,老师给大家带来什么?
生:糖
师:左手有几个?右手呢?一共有几个?谁来说一个算式? 老师顺便把算式写在黑板上。(随机出数字)
生1:2+4=6 生2:4+2=6 (师板书)
师:看,老师再变!(一只手1个,一只手5个)谁能说一个加法算式?
生1:1+5=6
生2:5+1=6 (师板书)
师:小朋友都很聪明,能列出两个不同的加法算式,老师的戏法也躲不过你们的眼睛,还可以怎么变?请小朋友拿出准备好的糖来变一变,并把算式读出来。
2、一生**进行变戏法活动,其余学生说算式。
3、全班交流算式,师生共同整理并发现规律。(四人小组展开讨论)
4、师小结。
5、手指游戏,巩固6的加法。
(1)师生玩
(2)同桌玩
(3)请两个学生**玩。
活动二:通过猜数游戏,学习6的减法
1、师:还想不想再玩一次?(随机出数字)
老师这儿有6颗红枣(两手一捂,打开一只手,露出2颗)这边捂住几颗,谁来猜呢? 生:4颗
师:你是怎么猜到的?你能列一个减法算式吗?
生:总共6颗,露出2颗,6-2=4 (师板书)
2、学生同桌玩
师:你们想玩玩这个游戏吗?请拿出课前准备的6颗糖,同桌一个小朋友捂,另一个小朋友猜,并记录算式。 (教师参与学生活动)
师:哪个小朋友愿意把你的减法算式和大家交流交流?
(引导学生说出所有可能得到的算式:6-4=2,6-2=4,6-5=1,6-6=0,6-0=6,6-1=5。)
3、师生共同整理算式,并小结。
活动三:通过学生自己摆一摆,学习7的加减法。
1、师生课间操。
2、学生动手摆,掌握7的加法。
(1)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好的7颗糖,摆摆看:几加几等于7?
(2)(根据生回答老师有序地板书算式)
3、学生动手摆,掌握7的减法。
(根据生回答老师有序地板书算式)
4、小结。
三、巩固提高
(一)1、听《小老鼠背土豆》的故事
2、让学生续编故事,并列算式。
3、师小结并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二)、练一练
抢答(卡片)
四、数学游戏
同桌两人玩6和7的数字组成游戏。
五、课堂总结
《猜数游戏》教学设计2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猜数游戏》
教学目标:
1.在猜数游戏的活动中,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得数是6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能根据数学信息列出加减法的算式,并能正确计算得数是6的加法以及相应的减法。
3.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同时发展数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正确计算得数是6的加法以及相应的减法。
难点: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策略:游戏导入,合作交流,培养兴趣。
教学准备:幻灯片、棋子、磁铁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在上课之前呢,我们来玩一玩凑数游戏,这个游戏呢是凑五游戏,也就是说老师说出一个数,你们要出另一个数可以和老师的数加起来等于5的。好开始!
师:我出2,生:我出3,
2、同桌互猜
看来同学们的反映可真快,已经掌握了5的加减法了!
二、新授6的加减法
(一)想一想,手中有多少个棋子?
1、老师再和大家玩一个游戏好不好?我们一起玩一个猜数游戏(板书课题:猜数游戏)
在玩这个游戏之前呢,老师要先跟大家讲一下游戏要求(幻灯片展示)
好,现在听懂老师的要求了吗?那我们开始吧
2、老师的左手有几个棋子?生:4个,右手呢?生:2个。
对了,现在老师要把两只手的棋子合在一起,你们猜一猜,现在老师手里一共有多少颗棋子?生:6颗棋子
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3、同学们都说得非常好,我们可以用数学算式来表示也就是
4+2=6 2+4=6(板书)
(二)猜一猜,手中有多少个棋子?
1、还想不想再玩一次?我们还用这6个棋子
2、老师的两只手里都有棋子,如果告诉你一只手里有几个,你能猜出另一只手里有几个吗?
老师的左手有3个棋子,那你们能不能猜出老师的右手有几颗棋子呢?为什么?
生:老师的右手有3颗棋子,因为一共有6个棋子,老师左手有3个,右手一定有3个。
3、能把你的想法用数学算式表示出来吗? 6-3=3(板书)
4、接下来,我们用画一画的方法,来表示计算过程:
(1)请同学们拿出学习单,在学习单上用自己喜欢的图形来表示6-3=3。画完之后再与同桌交流一下你是怎么画的。
(2)学生**展示。
5、从刚才我们的学习中,同学们知道我们今天学习的是几的加减法吗?
生:6的加减法。(板书)
(三)分一分,填一填
1、 师:那我们做完了游戏,现在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个表格,6可以分成什么和什么呢?
2+4=6也就是说6可以分成2和4,3+3=6也就是说可以把6分成3和3。那6还可以怎么分呢?请同学们拿出你们的圆片来摆一摆6还可以怎么分?
2、学生动手操作完成表格并请学生**汇报。
3、玩凑6游戏。
(四)说一说
1、那我们学习了6的加减法了,它还可以表示我们生活中的很多问题,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出示课件)
2、2+4=6这个算是可以表示生活中什么问题呢?谁能将这幅图的图意说一说?(出示34页苹果)
3、这幅图又出现了哪些数学信息和数学问题呢?(出示34页小猫)
三、练习巩固
看来同学们都掌握了6的加减法的计算,下面老师要考考你们,看看谁能够闯关成功!
(一)练一练第1题(巩固新知)
看一看,谁看明白了?
1、说清图意。2、学生根据图**完成。3、反馈。
(二)口算(开火车)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通过猜数游戏学得了什么知识呢?
生:6的加减法
把你们这节课的收获和你的好朋友说一说,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分享好吗?
五、布置作业
书本p35练一练2、3、5、6
板书设计
猜数游戏(6的加减法)
2+4=6 6-3=3
4+2=6
《猜数游戏》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在生动活泼的情境和游戏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和主动探索的精神。
2.通过观察和操作等学习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能解决简单的问题,并正确计算得数是六、七的加减法。
3.培养观察、语言表达、动手和初步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分析〗
本课时教材通过设计一个“猜数游戏”,使学生学会六、七的加减法。让学生在游戏中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在玩中学,在乐中学,培养合作的意识和主动探索的精神,在活动中积累经验,发展数感,培养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想一想”让学生自己编一个小老鼠偷土豆的故事,再利用这个故事提出数学问题并列出算式。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蚌埠市实验学校是一所全市闻名的学校,环境优美,师资力量雄厚。学校的管理理念新,办学模式新,师资队伍观念新,教育**经验新,并且现代化的教学设施一应俱全。目前,学校正在争创省特色示范学校。
学生来自于蚌埠市中、东、西、郊四区,学生学习刻苦,在课堂上能够认真听讲,积极发言,思维活跃,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还努力学习其他诸如舞蹈、绘画、乐器、手工等特长本领,真正地做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学生家庭环境较好,父母的**也较高,能够帮助孩子复习功课,指导作业,使学生有一个很好的学习环境。教师对学生关心爱护,不论是优秀生还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都一视同仁,“一个都不放弃”的教育理念深深印在老师的脑海里。这些都为学生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
师:小朋友,今天智慧老人要带我们去数学乐园里玩,学习新的数学知识。你们愿意去吗?
生:愿意。
师:(老师模仿智慧老人的语气说出问题)你知道我们的手有什么用吗?
生:知道。可以写字;可以画画;可以刷牙;可以洗脸……
师:小朋友们说得真好,其实我们的手不仅有这些用途,而且还能做数学游戏呢,你们想用手和老师做游戏吗?
生:想。
(找几名学生上讲台和老师一起做游戏。)
师:举起你的右手。我出“4”(打出四的手势)。
生:我出“1”(打出一的手势)。
师:请下面的小朋友用这两个数字说一个加法算式和一个减法算式。
生:(齐答)4+1=5;4-1=3。
师:下面请同桌的小朋友互相玩一玩,看哪组合作得最好。
(二)**游戏
1.活动一:猜数游戏。
师:刚才我们一起玩了一个小游戏,复习了前面我们学习的5以内的加减法,小朋友玩得都很开心。下面我们还有个游戏,大家想不想玩?
生:想。
师:老师这有6颗黑色棋子(两手一捂,打开一只手,露出3颗)。这边捂住几颗,谁来猜猜呢?[
生:3颗。
师:你是怎样猜到的?
生:因为刚才露出3颗,再加3颗才是6颗。
师:大家已经知道了总共有6颗,看到的有3颗,可以用个什么算式求出捂住的颗数呢?
生:用6-3=3。
师:你们想玩吗?同桌互相玩,拿出6个圆片,左边的小朋友捂,右边的小朋友猜,记录算式。
师:哪个小朋友愿意把你的减法算式和大家交流交流?
(引导学生说出所有可能得到的算式:6-4=2,6-2=4,6-5=1,6-6=0,6-0=6,6-1=5。)
师:你能把这些算式按照一定的顺序排队吗?
(请一名学生**来整理排列。学生可能是按照减数的大小来排列,也可能是按照得数的大小来排列,有的是从小到大排,有的是从大到小排。)
师:你是怎样排列的?
师小结:我们把算式按照一定的顺序都排列整齐了。在数学王国里存在着许多规律,生活中也存在着许多规律,只要细心留意观察就能够发现。
2.活动二:摆一摆。
师:(贴出6个智慧果)黑板上有几个智慧果,再添上1个是几个?怎样列式?
生:6+1=7,有7个智慧果。
师:请小朋友拿出你的学具盒中的小圆片。先摆2个,再摆5个,一共有几个?怎样列式?
生:5+2=7,2+5=7。
师:还可以怎样摆?小朋友自己动手,边摆边记算式,看谁列的加法算式最多。
教师巡视,个别辅导学生操作,学生做完后集体反馈,并进行排队整理。
(三)实际应用
1.想一想,说一说。
师:小朋友,你们看,来了一只小老鼠。(屏幕上出现1只小老鼠在偷土豆的场景,画外音:嘿,收获真不小,我背回来了7个土豆。)
师:糟了,小老鼠的袋子怎么了?
生:袋子破了!(电脑演示:4个土豆从袋子里漏了出来。)
师:根据你看到的情境提个数学问题。
生:袋子里有7个土豆,丢了4个,袋子里还有几个?
(引导学生列出算式:7-4=3。)
(让学生大胆想像编故事,学生根据不同的情况会列出不同的算式,让学生说说每道算式的含义,只要合理就要给予肯定。)
2.练一练。
(1)第1题。
师:这是一道连线题。先看左边的图,图上有六堆好吃的桃子,你看一看哪两堆桃子的数量加起来是方框里的数字7,就请你用线把它们连起来。比比哪个小朋友连得又快又正确。
(学生连好后找个别学生说出连的结果。)
师:再看右边的图,有谁能够说出这幅图是要我们做什么呢?
生:图上有五堆菠萝,哪两堆菠萝的数量加起来是6就用线连起来。
师:小朋友说得真好。请你们自己**完成右边的这幅图。
(学生连好后集体反馈。)
(2)第2题。
师:小朋友自己看图,你能说出题目的意思吗?
生:能。这道题是让我们看图列出一个加法算式和一个减法算式。
师:你能解决这道题吗?
生:能。
(在学生**看图、完成题目的基础上**交流。本题答案不唯一,只要学生能作出合理解释,就应给予肯定和鼓励。)
(3)第3题。
师:现在这里有12道计算题在等着我们,就像12个非常厉害的敌人挡在我们的面前,小朋友,你能够打败它们吗?
生:能。
师:那么现在就请你们拿起武器――铅笔,用你们的智慧把它们一个一个地打败。现在开始。
(做完后学生集体反馈,要注意学生的正确率和速度。)
(四)总结
师:这节课你学得愉快吗?你都有哪些收获?这些知识能够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哪些问题呢?
〖教学反思〗
这节课主要利用了做游戏和讲故事的方式让学生学习得数是6,7的加减法,学生在一种活泼、开放的氛围中轻松地学习,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达到了设计这一课时的教学目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在对所要学习的知识产生了兴趣之后,才能够产生学习的动力。在课一开始,我模仿智慧老人创设情境引入游戏,学生都觉得非常有趣,气氛相当热烈,这样学生的***就可以集中起来,进行下面的游戏。又在最后的“练一练”的第三题中,我用了一个比喻,把计算题比喻成敌人,把铅笔比喻成武器,通过一些生动的语言使学生产生了很浓厚的兴趣,这样就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我还体会到不仅要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还要设法保持住他们的学习兴趣,不能只停留在表面,而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这样才能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也说出了不少我在备课时没有想到的答案,发挥出了他们丰富的想象力,而且还能够给予合理的解释,对于这样的学生,我也及时地给予了肯定和鼓励。这一点也充分地说明了国家新课程**的必要性,旧的灌输式的死板的教学理念是对学生的一种制约和束缚,如今的学生想像力丰富,思维敏捷,看问题总有自己的独特的视角,如果我们一味地追求**的答案,那只会把学生丰富的想像力扼杀掉。本课时的题目就有两道题都是开放性的,答案不唯一,只要学生能够做出合理的说明,就应肯定并且鼓励学生作出不同的答案。只有这样才能充分放手给学生,做到真正意义上的以学生为主体,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放飞思维的舞台。当然,任何事情都不是完美的,一节课也总有它的不足之处,对于这节课的内容比较多,有游戏、有故事、有习题,所以在处理各部分时间的问题上就把握得不是很好,有的部分用的时间应该再长一些,而有的就应该短一些,所以在处理课堂用时方面还要多花心思,仔细斟酌。总体来说,这节课还是比较成功的。
《猜数游戏》教学设计4
教学内容:新世纪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科书32页“猜数游戏”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得数是6、7的加减法,让学生经历由具体情境抽象出得数是6、7的加减法的过程,能够正确地计算得数是6、7的加减法。
2、通过游戏等方式,使学生在具体的观察与动手操作活动中学会得数是“6”和“7”的加减法,发展学生的数感。
3、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直观的参与到讨论得数是6、7的加减法活动中来,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掌握“6”、“7”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有序思维的能力。
教具准备:磁扣 磁板 挂图。
一、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能说说你们喜欢做什么游戏吗?今天教师也要和你们一起来做游戏,你们欢迎我吗?那我们今天就来做一个猜数游戏。(板书课题:猜数游戏)
师:对于能够积极参加游戏并遵守游戏规则的同学老师将会奖励他一枚笑脸,谁得到的笑脸最多,谁就是今天游戏的获胜者。
师:游戏规则是这样的:1、能认真听老师提出的要求。2、能倾听小朋友们的发言。3、回答问题声音响亮,说话完整。听清楚游戏规则了吗?好,下面我们先来做一个单手猜数的游戏。
二、猜数游戏
1、数数
师:请同学们数出我在黑板上贴了多少枚棋子?(师贴,生数)
师:好,现在我从中拿出一部分,谁来猜猜我手中有多少枚棋子?
(学生或许猜多了或者是少了,教师给予相应的“多了”或“少了”的提示)
师:他猜的对不对呢,请同学们一起来数数。(师在黑板上贴出来)
2、拆分“2”与“4”
师:现在老师把这6枚棋子分成2堆,注意观察,老师左边摆了几枚棋子,右边摆了几枚,一共是多少枚棋子呢?谁能完整的说一说?
生:左边摆了2枚,右边摆了4枚,一共摆了6枚。
师:根据这个你能列出2个加法算式吗?
生:2+4=6 4+2=6 (板书2+4=6 4+2=6 )
师:那么如果老师把这6枚棋子贴在黑板上2枚,谁知道我手中握着几枚?
生:4枚。
师:你怎么肯定是4枚?
生:因为一共是6枚,减掉黑板上的2枚,所以手中就有4枚了。
师:你能列出减法算式吗?
生:6—2=4 (板书6—2=4)
师:如果我在黑板上贴了4枚,谁知道我手中又有多少枚呢?
生:2枚
师:你怎么知道是2枚呢?用减法算式表示呢?
生:6—4=2 (板书6—4=2)
3、学生带领做游戏
师:刚才同学们猜的有理有据,所以都猜对了,那么还是这6枚棋子谁愿意当小老师领大家来做这个游戏呢?
师:你向大家说你是怎么摆的,一共摆了多少个?
师:谁能根据他摆的棋子列出两个加法和两个减法算式呢?
生答师板书
4、全体动手操作
师:刚才老师用这6枚棋子摆出一种方法,又找了一名同学也来摆出了一种方法,并且都列出了相应的加法和减法算式。你们也想亲自来摆一摆吗?好,那就拿出你们手中的学具,边摆边想,看看这6枚棋子还能摆出哪几种方法,并把相应的加法和减法算式记录下来。
生动手操作,师根据学生的汇报相应的板书。
5、小结:
刚才我们把6枚棋子分成两堆,摆出了四种不同的方法,除了左右摆一样多的情况下可以列出一加一减两个算式,其余每种分法都可以列出四种算式。
三、老鼠偷土豆
1、编故事
师:看到同学们表现的这么出色,老师决定给大家讲个小故事作为奖励。有一天,一只老鼠太饿了,就到处找吃的,正巧他经过一片土豆地,看到满地的土豆他高兴极了,于是他找来了一个大袋子装了7个土豆就往家跑,不料袋子是个漏的,土豆“啪啪”掉出来2个。
2、根据故事列算式
师:那么听了这个数学故事,你们能根据掉出来的土豆和袋子中的土豆列出两个加法算式和两个减法算式吗?
生:5+2=7 2+5=7 7—5=2 7—2=5
(板书: 5+2=7 2+5=7 7—5=2 7—2=5)
师:同学们继续发挥想象,接下来有可能又会怎么样呢?
生:又掉下去一个。
师:你还能列出四个算式吗?
师:如果继续跑下去,结果会怎么样?
生:可能到家时就都掉没了。
师:是啊,那你还能列出四个算式吗?
师:对于小老鼠这种偷盗行为你们有什么看法呢?
师:是啊,我们不能学习好吃懒做,不劳而获,应该靠自己的劳动去获取,去创造,应该自食其力才是。
四、巩固练习
师:刚才我们通过做游戏,听故事获得了这么多知识,接下来老师要给大家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看看谁能灵活的运用今天学习的知识解决更多的问题。
1、完成教科书上的33页第一题,让学生明确图意再去做。
2、夺红旗口算比赛
五、卡片游戏
师:刚才看到同学们口算速度这么快,那你们想不想再来做一个数字游戏,好,先把你们手中的数字卡片依次摆开放在桌子上,我出一个数字,你们就要很快的找出你手中的数字卡片能与我说的数字组合成6的,然后高高的举起来并读出来,看谁的速度最快。
师:同学们知道怎么做游戏了吧?现在你们想不想和同桌小朋友两个人来玩?但是要求和刚才的不同,你们同桌两人手中数字合在一起是7,听懂要求了吗?开始。
六、总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呢?
《猜数游戏》教学设计5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猜数游戏》
教学目标:
1.在猜数游戏的活动中,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得数是6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能根据数学信息列出加减法的算式,并能正确计算得数是6的加法以及相应的减法。
3.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同时发展数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正确计算得数是6的加法以及相应的减法。
难点: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策略:游戏导入,合作交流,培养兴趣。
教学准备:幻灯片、棋子、磁铁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在上课之前呢,我们来玩一玩凑数游戏,这个游戏呢是凑五游戏,也就是说老师说出一个数,你们要出另一个数可以和老师的数加起来等于5的。好开始!
师:我出2,生:我出3,
2、同桌互猜
看来同学们的反映可真快,已经掌握了5的加减法了!
二、新授6的加减法
(一)想一想,手中有多少个棋子?
1、老师再和大家玩一个游戏好不好?我们一起玩一个猜数游戏(板书课题:猜数游戏)
在玩这个游戏之前呢,老师要先跟大家讲一下游戏要求(幻灯片展示)
好,现在听懂老师的要求了吗?那我们开始吧
2、老师的左手有几个棋子?生:4个,右手呢?生:2个。
对了,现在老师要把两只手的棋子合在一起,你们猜一猜,现在老师手里一共有多少颗棋子?生:6颗棋子
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3、同学们都说得非常好,我们可以用数学算式来表示也就是
4+2=6 2+4=6(板书)
(二)猜一猜,手中有多少个棋子?
1、还想不想再玩一次?我们还用这6个棋子
2、老师的两只手里都有棋子,如果告诉你一只手里有几个,你能猜出另一只手里有几个吗?
老师的左手有3个棋子,那你们能不能猜出老师的右手有几颗棋子呢?为什么?
生:老师的右手有3颗棋子,因为一共有6个棋子,老师左手有3个,右手一定有3个。
3、能把你的想法用数学算式表示出来吗? 6-3=3(板书)
4、接下来,我们用画一画的方法,来表示计算过程:
(1)请同学们拿出学习单,在学习单上用自己喜欢的图形来表示6-3=3。画完之后再与同桌交流一下你是怎么画的。
(2)学生**展示。
5、从刚才我们的学习中,同学们知道我们今天学习的是几的加减法吗?
生:6的加减法。(板书)
(三)分一分,填一填
1、 师:那我们做完了游戏,现在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个表格,6可以分成什么和什么呢?
2+4=6也就是说6可以分成2和4,3+3=6也就是说可以把6分成3和3。那6还可以怎么分呢?请同学们拿出你们的圆片来摆一摆6还可以怎么分?
2、学生动手操作完成表格并请学生**汇报。
3、玩凑6游戏。
(四)说一说
1、那我们学习了6的加减法了,它还可以表示我们生活中的很多问题,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出示课件)
2、2+4=6这个算是可以表示生活中什么问题呢?谁能将这幅图的图意说一说?(出示34页苹果)
3、这幅图又出现了哪些数学信息和数学问题呢?(出示34页小猫)
三、练习巩固
看来同学们都掌握了6的加减法的计算,下面老师要考考你们,看看谁能够闯关成功!
(一)练一练第1题(巩固新知)
看一看,谁看明白了?
1、说清图意。2、学生根据图**完成。3、反馈。
(二)口算(开火车)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通过猜数游戏学得了什么知识呢?
生:6的加减法
把你们这节课的收获和你的`好朋友说一说,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分享好吗?
五、布置作业
书本p35练一练2、3、5、6
板书设计
猜数游戏(6的加减法)
2+4=6 6-3=3
4+2=6
益智游戏《猜一猜》教学设计(扩展2)
——《猜一猜》教学设计3篇
《猜一猜》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经历可能性的试验过程,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列出简单实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感受到数学实验的意义与作用。
2.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描述,学会和同伴交换意见,发展合作交流意识。
3.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获取数据、并利用数据进行猜测与推理的能力。
〖教材分析〗
“猜一猜”是在学生了解事件可能发生或一定发生,及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小的知识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使学生进一步知道事件发生有几种可能的结果,体会可能性结果是有大小的。教材中提供了转转盘、抛纸杯、摸球3个实验活动,其中猜测转转盘的结果目的是使学生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抛纸杯实验进一步研究简单事件发生的几种可能的结果,以及结果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摸球实验是由摸出一个球来罗列事件发生的所有可能结果,进一步探讨复杂的、摸出2个球的所有可能结果,以及不同结果的可能性大小。教材中提供的实验活动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将猜测与实验相结合,通过具体的活动来体验随机事件中所蕴涵的规律,突出实验在研究随机现象中的作用。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我校作为省内名校,参加新课程实验已有6个年头。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研究过事件发生的随机性与确定性问题,进行过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摸球实验、转转盘实验,学生已经具有一些研究可能性问题的经验。在这种情况下,进一步深入研究可能性问题,罗列出事件发生的所有可能结果,是比较容易的;但对于教材中提供的摸出2个球的试验,确定结果发生的可能性大小,比较有难度,需要结合具体的实验过程来体验。
〖课堂实录〗
(一)导入
师:我们一起来做一个猜一猜的游戏好不好?
(依次出示教材中提供的转盘图片。)
1.猜一猜:如果转动转盘,指针停在哪种颜色的可能性大?
2.说一说:猜测的理由是什么?
(利用猜一猜的活动,为学生提供挖掘已有的可能性的知识储备的条件。)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进一步来研究事件发生的可能性问题。
(二)新课
1.活动一:抛纸杯
(1)猜一猜
师:1个纸杯扔到空中,落地后可能出现怎样的情况?
(杯口着地、杯底着地、杯身着地。)
师:哪一种情况出现的可能性大呢?
(随意猜测。)
(2)试一试
每人抛10次,把结果记录在下面的`表格里。
杯口着地 杯底着地 杯身着地
(小组4人把抛的结果统计在一起,算一算每一种结果分别是多少次,全班汇报每个小组的试验结果,并说一说根据试验数据你知道了什么。)
(1个杯子抛到空中落地后有三种可能,杯身着地的可能性大。)
2.活动二:摸球
(1)猜一猜
2个白球1个黄球,任意摸一个球,有几种结果?(2种:白、黄)摸到什么颜色球的可能性大?摸到什么颜色球的可能性小?理由是什么?
2个白球1个黄球3个红球,任意摸一个球,有几种结果?(3种:白、黄、红)摸到什么颜色球的可能性大?摸到什么颜色球的可能性小?理由呢?
2个白球2个黄球,任意摸2个球,可能出现哪几种结果?(3种:黄黄、白白、黄白)摸到哪一种结果的可能性大?
(学生随意猜测,意见不**,发生分歧。)
师:我们一起来实际摸一摸,看看谁猜得对。
(2)试一试
4人一组进行摸球试验,每人摸5次,每次摸2个,把结果记录在下面的表格里。
黄黄 白白 黄白
全班汇报,把所有数据加在一起,看一看哪种结果出现的次数多。
由此你得到了什么结论?
(摸到黄白的可能性大。)
(三)作业
猜测抛出一枚图钉,可能出现的结果,在家长**下试验。
〖教学反思〗
学生在研究可能性的问题时,对猜测与试验十分感兴趣。教学时,充分抓住学生的思维兴奋点,运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对一些事件发生的结果以及可能性的大小进行猜测,在试验中进行体验与判断。在对抛纸杯试验的结果进行记录与统计时,学生遇到一些问题:怎样记录使每次试验的结果更清晰明了?怎样统计全班数据更简单迅速?这时教师引导学生想办法,最后达成共识的是小组汇总、大组汇总、全班汇总的办法,试验的效率得到很大提高。这样学生共同参与搜集数据、整理数据的过程,丰富试验的活动经验。
比较复杂的摸球试验——从装有2个白球和2个黄球的盒子里,摸出2个球。学生对试验结果的罗列比较轻松,但对于哪一种结果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无法根据已有经验来判断,需要通过大量的数据进行判断,突出试验对于研究可能性问题的必要性。而每小组一套试验工具,需要大家共同参与合作,合作过程中提出具体的操作要求,为试验的顺利进行提供有利保证。
〖案例点评〗
1.在游戏活动中感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试验的过程也是进行数学游戏的过程,游戏中学生的思维最活跃,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紧紧地抓住生活问题与数学问题的结合点,为学生提供猜测与试验的机会,突出试验数据作为猜测的依据,将学生对可能性问题的思考引向深入。
2.让学生经历大胆猜测——实验验证——推理交流的过程
在研究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问题时,学生通过生活经验就能得出正确结论,而对于复杂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缺乏依据的大胆猜测无法得出正确结论,只有通过大量的试验得到试验数据,并将数据作为推理的依据,通过对推理的结论进行分析,才能得出产生这样结论的原因。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丰富研究数学问题的经验,培养探究意识,也让学生经历搜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过程,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感受到统计对决策的作用。
《猜一猜》教学设计2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统计与可能性”第73—74页的内容。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了解事件可能发生或一定发生、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小的知识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使学生进一步知道事件发生有几种可能的结果,体会可能性结果是有大小的。教材中提供了转转盘、抛图钉和摸球3个实验活动,其中猜测转转盘的结果目的是使学生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抛图钉实验进一步研究简单事件发生的几种可能的结果,以及结果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摸球实验是由摸出一个球来列举出事件发生的所有可能结果,以及不同结果的可能性大小,然后进一步探讨复杂的摸出2个球的所有可能结果。教材中提供的实验活动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将猜测与实验相结合,通过具体的活动来体验随机事件中所蕴涵的规律,突出实验在研究随机现象中的作用。
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聪明活泼、勤奋好学,学习热情和积极性高。学生喜欢游戏活动,并积累了一定的活动经验,进行过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摸球实验、转转盘实验,学生已经具有一些研究可能性问题的经验。在这种情况下,进一步深入研究可能性问题,罗列出事件发生的所有可能结果,是比较容易的。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经历提出问题、收集和处理数据、作出决策和预测的过程,掌握统计与概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经历可能性试验的具体试验,感受事情发生的不确定性,从中体验某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能列举出事情可能发生的所有结果。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摸球”、“抛图钉”、“摸球”等活动的观察、猜想、实验、证明,经历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使学生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和运用数学进行思考的能力。感受到动手试验是获得科学结论的一种有效方法,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获取数据、并利用数据进行猜测与推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猜想、实验、操作活动中,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体验数学活动充满探索与创造,感受数学的严谨性、科学性,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积极思考的习惯。学会和同伴交换意见,发展合作交流意识。
教学重点:
进一步体会有的事情发生的可能性大些,有的事情发生的可能性小些。
教学难点:
能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并能根据数据知道事情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教学用具:
转盘、记录表、图钉、红球、白球、黄球、纸盒。
教学流程:
一、故事导入,复习旧知
宋国有个农夫正在田里翻土。突然,他看见有一只野兔一头撞在田边的树墩子上,便倒在那儿一动也不动了。农民走过去一看:兔子死了。农民高兴极了,他一点力气没花,就白捡了一只又肥又大的野兔。从此,他再也不肯出力气种地了,天天到田里捡兔子。同学们想想这个农民还能捡到兔子吗?
刚才同学们猜测时用到上学期学过的有关可能性的知识,我们知道,生活中有的事情可能发生,有的事情不可能发生。今天我们就来猜一猜有关可能性的问题。(板书课题)
二、实验操作、探究新知
1、活动一:转盘游戏
(1)仔细看第一个转盘,看清楚了吗?转!猜一猜让转盘停止转动后,指针可能会指向哪种颜色?谁来猜?
(2)如果继续玩下去,指向哪种颜色的可能性大?为什么?
(3)好玩吗?那我们再来玩一玩第二个转盘。转!转动转盘然后让转盘停止后指针可能会指向哪几种颜色?为什么?这次呢?
(4)你真聪明,用以前学过的知识解决了今天的问题。下面有个更难的你们还想不想玩?这个转盘分了几种颜色?大家先想一想,猜一猜转盘停止转动后指针可能指向哪种颜色?为什么?转动转盘验证学生猜测。
(5)猜对的请举手。你们真厉害!我刚才听到你们都猜的蓝色,你为什么这样猜呢?
(6)想不想也玩一玩。猜这次可能向哪种颜色? 再来玩一玩,好不好?你来猜。
你为什么两次都猜粉色呢?那黄色面积怎样?可能性就会……
(7)可能性的大小与什么有关呢?(面积)
(设计意图:让学生根据多次转动转盘的结果,判断指针停在哪种颜色的可能性的大,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
2、活动二:抛图钉
(1)、老师手里有一样东西,你们的桌子上也有,猜一猜是什么?(图钉)如果老师向上抛落到桌面上,可能出现什么情况?
(2)出现哪一种情况的可能性大呢?猜一猜。
(3)、想不想知道你们猜的对不对,那我们该怎么办?(亲自抛一抛)下面我们就以小组为单位来做抛图钉实验。
出示活动要求:
A、先**活动,每张桌子上有10枚图钉,每人抛5次,把抛的结果记录在抛图钉表格中。
B、抛完以后,小组长汇总,把你们小组出现每种情况的次数进行合计。
C、组长统计完以后,观察组长记录的表格,看看你会有什么发现。
D、在活动过程中,注意安全及小伙伴之间的合作,仔细观察,认真操作,认真记录。
“抛图钉”数据统计表
序 号
学 生 A
学 生 B
学 生 C
学 生 D
合计(次)
(4)刚才我们用数据统计了图钉落地情况,同学们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与大家交流一下。
(5)发现可能性的大小与什么有关?(质量)
(设计意图:通过实践学生罗列出实验的结果,感受到事情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3、活动三:摸球游戏
(1)我们来做个游戏。我这有2个盒子,第一个盒子里放了1个白球,2个黄球。第二个盒子里放了1个白球,2个黄球,3个红球。不管你到哪个盒子里摸,只能摸一次,摸到白球就有粘贴。你想到哪个盒子里摸?先把你的想法在小组里说一说。
(2)你想到哪个盒子里摸?为什么?(请若干名同学到前面来摸。)
(3)如果在第一个盒子里任意摸一个球,可能会出现几种结果?摸到什么球的可能性大?为什么?
(4)你们都想到第一个盒子里摸,谁愿意到第二个盒子里摸?猜一猜他摸到的可能是什么?
摸到什么球的可能性最大?为什么?摸到什么球的可能性最小?
(5)可能性的大小还与什么有关?(数量)
(6)在一个盒子里面有2个白球,2个黄球,任意摸两个,可能出现哪几种结果?摸到哪一种结果的可能性大?能摸到黑球吗?为什么?(学生猜测,摸球验证)
(设计意图:让学生能列出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
三、联系实际,走进生活
可能性与我们生活联系也非常紧密,看“你知道吗”,让学生读一读,讨论一下:明天要带伞吗?为什么?
四、应用拓展,总结全课
(1)商场抽奖听过吗?那个中奖的可能性大不大?比在这摸的可能性大还是小?那你想跟周围摸奖的人说些什么呢?你真是一个有智慧的人,会用数学的头脑分析生活中的现象。
(2)在生活中的很多地方都存在可能性的知识,我们可以用可能性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的问题,希望同学们做一个生活中的有心人,学习中的有心人,不但从课本中学到知识,而且能从生活中获得更多的知识。
板书设计:
猜一猜
面积大小
可能性的大小与 质量大小 有关
数量多少
《猜一猜》教学设计3
一、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和7个会认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课文中讲的自然现象。培养学生初步抓住特点认识事物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了解课文中的自然现象,培养学生初步抓住特点认识事物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中的自然现象,培养学生初步抓住特点认识事物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这有一个谜语,想不想猜一猜?
一种花真奇怪,到了冬天开起来。
每年不留花种子,年年花开飘世界。
学生猜出的谜底是(雪花)。
过渡:老师看你们对猜谜语挺感兴趣,谁能告诉老师猜谜语有什么好处?等学生说完后,老师接着说:“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9课,猜一猜。”
板书课题:9猜一猜
同学们比一比谁最会动脑筋,最聪明,最先能猜到谜语的谜底,而且能摸到猜谜语的规律,今后能猜出更多的谜语。请同学们打开书89页这是一个谜语,想不想读一读。
(二)借助拼音,读好课文。
1、借助拼音读谜语,边读边画出生字和会认的字。画出的生字和会认字多读几遍。
2、自己借助拼音读谜语,注意读准字音。
3、同桌小伙伴互读,听听是不是把字音读准确了。
4、抽读生字和会认字的卡片。
(三)理解句子,猜出谜语。
1、教师范读,学生听听老师是怎么读的?
2、自己练习朗读,指名读。
3、理解句子,猜出谜语。
1)再读课文,找出谁见它怎么样?把“谁”用“—”线画出来。
教师板书:云儿
小树
禾苗
花儿
2)云儿见它怎样?小树见它怎样?禾苗见它怎样?花儿见它怎样?
教师板书:让路
招手
弯腰
点头
3)看图,读课文,联系生活实际想想它是谁?猜出谜底。谜底是风。
4)让学生把“它”换成“风”读一读。
5)看图说一说:风来了,云儿,小树,禾苗,花儿会有什么变化?启发学生想象:云儿、小树、禾苗、花儿被风吹时的样子。
4、指导学生看板书练习背诵。
1)自己试背2)同桌互背3)齐背4)指名背诵
(四)扩展竟猜谜语活动,比比谁猜的谜底多。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会6个生字,认识1种笔画和3个偏旁。
2、正确规范地书写本课生字。
二、教学重点:
学会6个生字,并能正确、规范地书写本课的生字。
三、教学难点:
正确书写“头和点”字。
四、教学过程:
(一)学习生字的音
1、自己读读本课的生字,读不准的借助拼音读一读。
2、同桌同学互相读一读,相互正音。
3、抽读生字卡片。
4、做送信游戏巩固生字的音。
(二)分析生字的字形结构,了解字义。
1、认识新笔画“横钩”和3种偏旁“二字头”、“四点”底、“宝盖儿”。
2、自学本课生字,分析字形,通过组词了解意思。
3、以小组为单位讲座交流。
4、请小老师讲一讲。
云:上下结构,上面是二字头,下面是撇折点,也可以用熟字换一部分的方法记,用“去”字去掉“土”字,换成“二字头”就是“云”字。组词:白云乌云。
它:上下结构,上面是宝盖,下面是撇、竖弯钩。组词:它的,它们。
手:独体字,可以用数笔画的方法记忆字形,笔顺是(),还可以用熟字换一笔的方法记忆,“毛”字的“竖弯钩”换成竖钩,就是“手”字,组词:左手,右手,手中。
点:上中下结构,上边一竖一小横,中间一个“口”,下面四点底()。组词:点头,指点、标点。
(三)正确地书写生字。
1、学生先认真观察田字格生字整体及每一笔在田格中的位置,然后描红,教师巡视学生书写的生字笔顺是否正确。
2、学生仔细观察生字重点笔画的位置,自己试着每个字**写一遍。(写在书上),教师巡视了解学生书写的困难。
3、学生提出书写有困难的字。
4、教师重点指导以下两个字。
头:第一笔点写在上半格中间竖中线左边一点;第二笔点写在第一笔下面偏左边一些,第三笔横写在横中线上;第四笔撇起笔在上半格竖中线右边,撇尖与横起笔对齐;第五笔是点,点的收笔处与撇尖高低差不多。
点:第一笔竖写在竖中线上。第二笔横在竖的中间起笔写,不要太长。田字格的中心点要在“口”字**。下面四点底的四点都是点,要摆开,第一笔点向左方向点出去,中间两笔相同,分别写在竖中线两边,第四笔点稍用力,点得稍大一点,稍向右一点。
5、学生照教师范字进行书写,教师行间巡视个别辅导,同时纠正学生的写姿和执笔方法。
6、同桌同学相互评改!
7、在实物投影上展示优秀作业进步作业。
(四)集体背诵全文。
益智游戏《猜一猜》教学设计(扩展3)
——猜数游戏教学设计3篇
猜数游戏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科书32页“猜数游戏”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得数是6、7的加减法,让学生经历由具体情境抽象出得数是6、7的加减法的过程,能够正确地计算得数是6、7的加减法。
2、通过游戏等方式,使学生在具体的观察与动手操作活动中学会得数是“6”和“7”的加减法,发展学生的数感。
3、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直观的参与到讨论得数是6、7的加减法活动中来,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掌握“6”、“7”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有序思维的能力。
教具准备:磁扣 磁板 挂图
一、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能说说你们喜欢做什么游戏吗?今天教师也要和你们一起来做游戏,你们欢迎我吗?那我们今天就来做一个猜数游戏。(板书课题:猜数游戏)
师:对于能够积极参加游戏并遵守游戏规则的同学老师将会奖励他一枚笑脸,谁得到的笑脸最多,谁就是今天游戏的获胜者。
师:游戏规则是这样的:
1、能认真听老师提出的要求。
2、能倾听小朋友们的发言。
3、回答问题声音响亮,说话完整。听清楚游戏规则了吗?好,下面我们先来做一个单手猜数的游戏。
二、猜数游戏
1、数数
师:请同学们数出我在黑板上贴了多少枚棋子?(师贴,生数)
师:好,现在我从中拿出一部分,谁来猜猜我手中有多少枚棋子?
(学生或许猜多了或者是少了,教师给予相应的“多了”或“少了”的提示)
师:他猜的对不对呢,请同学们一起来数数。(师在黑板上贴出来)
2、拆分“2”与“4”
师:现在老师把这6枚棋子分成2堆,注意观察,老师左边摆了几枚棋子,右边摆了几枚,一共是多少枚棋子呢?谁能完整的说一说?
生:左边摆了2枚,右边摆了4枚,一共摆了6枚。
师:根据这个你能列出2个加法算式吗?
生:2+4=6 4+2=6 (板书2+4=6 4+2=6 )
师:那么如果老师把这6枚棋子贴在黑板上2枚,谁知道我手中握着几枚?
生:4枚。
师:你怎么肯定是4枚?
生:因为一共是6枚,减掉黑板上的2枚,所以手中就有4枚了。
师:你能列出减法算式吗?
生:6-2=4 (板书6-2=4)
师:如果我在黑板上贴了4枚,谁知道我手中又有多少枚呢?
生:2枚
师:你怎么知道是2枚呢?用减法算式表示呢?
生:6-4=2 (板书6-4=2)
3、学生带领做游戏
师:刚才同学们猜的有理有据,所以都猜对了,那么还是这6枚棋子谁愿意当小老师领大家来做这个游戏呢?
师:你向大家说你是怎么摆的,一共摆了多少个?
师:谁能根据他摆的棋子列出两个加法和两个减法算式呢?
生答师板书
4、全体动手操作
师:刚才老师用这6枚棋子摆出一种方法,又找了一名同学也来摆出了一种方法,并且都列出了相应的加法和减法算式。你们也想亲自来摆一摆吗?好,那就拿出你们手中的学具,边摆边想,看看这6枚棋子还能摆出哪几种方法,并把相应的加法和减法算式记录下来。
生动手操作,师根据学生的汇报相应的板书。
5、小结:
刚才我们把6枚棋子分成两堆,摆出了四种不同的方法,除了左右摆一样多的情况下可以列出一加一减两个算式,其余每种分法都可以列出四种算式。
猜数游戏教学设计2
一、说教材
本课内容在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34—35页上,主要内容有“猜数游戏”;“想一想”、“练一练”;6的加减法。
本课时教材我通过设计一个“猜数游戏”和“摆数活动”,使学生学会六的加减法。让学生在游戏中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在玩中学,在乐中学,培养合作的意识和主动探索的精神,在实践操作活动中积累经验,发展数感,培养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1、在生动活泼的情境和游戏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想象思维,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主动探索的精神。
2、通过观察和操作等学习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正确熟练地掌握六的加减法计算。
3、培养观察、语言表达、动手和初步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学会6的加减法,突破方法是引导学生在游戏中,通过合作与交流使学生掌握所有的算式。
教学难点是:提高学生计算的熟练程度,突破方法是**多种形式的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6的计算。
二、说教法与学法
学生的经验和活动是他们学习数学的基础。本节课的教学本人根据数学新课标的基本理念,精心设计学生的数学活动,充分利用了学具和多**教学**,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让学生在实际中运用所学知识,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整节课以游戏、活动为主线,把教学内容清晰有趣地串了起来,设计了新颖的情景教学和动画故事,尽可能的激发学生的求知。教学过程紧扣教材,层层递进,环环相扣,教师能根据学生的实际适时的引导,使整节课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有效的学习就是激励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本课教学中,本人就注意实践操作与游戏活动有机地结合,让学生在玩、操作、交流中思考,在思考中探索,获取新知。
三、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我主要设计了五个环节:复习导入、猜数游戏、摆数活动、实际应用、摆数活动、课堂作业。
(一)首先是复习导入
在上新课前本人用小猴荡秋千的手指游戏复习了有关5的加减法算式,为学习6的加减法做好了铺垫,接着以猜谜形式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了学生良好的学习氛围。
(二)接着进行本节课的主要内容——猜数游戏
在猜谜导入的情景下,学生学习情绪高涨,因而教师自然的引入6的猜数游戏活动,这一活动是学生十分喜欢的,每个人都有积极参与的信心。在猜数游戏时,老师先拿出课前准备好的教具——磁铁6块,用双手演示,让学生通过猜数引出得数是6的加法,接着老师改变猜数形式,用单手猜数再引出相应的减法,从而使学生在玩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学会了6的加减法。并使学生充分地感知加减法之间的相互联系。
(三)实际应用
为了巩固新学知识,本人在摆数游戏结束后,适时的安排了实际应用练习题。首先本人
结合课本设计了一个苹果的情景图,通过老师演示过程,学生观察思考,自己按图和算式编故事,列出6的加减法算式。这一活动拓展了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接着又出示了练习题,进一步熟悉了6的加减法之间的联系,使所学知识得到强化。
(四)摆数活动
学习了6的猜数游戏后,学生兴趣高涨,跃跃欲试,老师便顺势引导,让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学具——6个圆片,**同桌合作练习6的加减法,通过摆数活动,进行实践操作,主动探究,得出6的所有加减法算式,这样做给每个学生留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展示自己,使每个学生都在活动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快乐。
(五)课堂作业
最后进行课堂作业,提高学生计算加减法算式的能力和速度。
猜数游戏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在游戏活动中,帮助学生掌握有关“6”和“7”的加减法。
2、在游戏活动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积极交流、积极思考,并培养学生有序思维的能力。
3、在游戏活动中,使学生不断积累经验,发展他们的数感。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
猜数“2”或“4”
1、教师:小朋友你们喜欢玩游戏吗?今天老师就和小朋友一起玩一个猜数游戏好不好?(教师出示一个圆片,让学生看看它的大小)猜一猜老师的左手有几个这样的圆片?
学生猜数,并说出简单的理由。在学生猜数的同时,教师进行追问:有可能吗?你敢肯定吗?------
2.、教师:你们想不想知道老师的手里到底有几个圆片呢??看看老师的左手有几个?(教师把左手的4个圆片贴在黑板上)右手哪?(教师把右手的2个圆片贴在黑板上)有谁猜对了?
你怎么知道一共有6个圆片呀?
老师的左手有4个圆片,右手有2个圆片,合起来一共有6个。
你能用数学算式表示吗?
2+4=6 4+2=6
二、探究新知识。
还想不想再玩一次?我们还用这6个圆片,(教师把这六个圆片摘下,重新握在手里)老师的两只手里都有圆片,如果告诉你一只手里有几个,你能猜出另一只手里有几个吗?(教师按照学生的意愿出示一只手中的圆片的数量2或4)谁能猜出我的另一只手中有几个?
你猜对了吗?你怎么那么肯定你猜对了?
一共有6个圆片,老师左手有2个,右手一定有4个。
能把你的想法用数学算式表示出来吗?
学生有可能用加法,教师要用标记表示出来,学生也有可能用减法。
2+4=6 4+2=6 6-2=4 6-4=2
这回谁猜对了?你们猜得有理有据,所以都猜对了,快为你们的胜利鼓鼓掌吧!
猜数“3”
1.我们还用这6个小圆片,换个玩法好不好?(教师用手捂住3个)猜猜老师用手捂住了几个?
2.你能用数学算式表示吗?
3+3=6 6-3=3
猜数“1”和“5”
1.还是这6个圆片,谁愿意当小老师带大家玩一玩,(教师悄悄地引导请上来的学生捂住1个)猜一猜他捂**几个?
1+5=6 5+1=6 6-1=5 6-5=1
2.你们是不是都很想玩猜数游戏?那老师请小朋友来捂圆片,你们来猜一猜他捂住了几个?引出学习7的加减法。
三、学生互动
1、让学生数出7个圆片,放在屏幕上。
2、游戏规则:一个同学捂,其他同学猜,并说出算式。学生有的捂1个、3个、7个等等,得出7的加减法。
0+7=7 7+0=7 7-0=7 7-7=0
1+6=7 6+1=7 7-1=6 7-6=1
2+5=7 5+2=7 7-2=5 7-5=2
3+4=7 4+3=7 7-3=4 7-4=3
3、小结。
我们一起玩了猜数游戏,玩得高兴不高兴?我们今天又结识了许多算式朋友!这些朋友可以帮助我们做许多事,信不信?
四、巩固新知识
1、开火车。
3+4= 7-4= 7-3= 7-5= 1+6= 2+5=
6-3= 7-1= 7-7= 4+2= 3+3= 1+5=
2、 打开书,p33页 第1题 连一连
让学生自己先看,找学生说说是什么意思
把加起来和是7的数连起来。
(学生在连一连的时候,可能是把两个数相连,有可能是把三个数相连,只要加起来和是7就是正确。
3、做看图题。
让 学生讲讲图的意思。**完成。
3、 进行订正。
五、师生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们上的开心吗?你们都学会了吗?
益智游戏《猜一猜》教学设计(扩展4)
——你做我猜游戏作文5篇
你做我猜游戏作文1
快乐的童年里有许多快乐的`事情,更有许多让我开心的游戏。有的人喜欢玩老鹰捉小鸡,有的人喜欢玩吹泡泡,还有的人喜欢跳皮筋。我最喜欢玩“你猜我做”这个游戏。
今天,老师神神秘秘地走进教室,手里拿了一叠纸,我们大家都很奇怪地看着老师,老师说:“今天我们来做个游戏,名字是你猜我做。”老师话音刚落,同学们就欢呼雀跃起来,有的一蹦三尺高,有的迫不及待的想开始游戏,我的心里早已乐开了花盼着游戏开始。
游戏开始了,老师先讲了游戏规则。我们开始游戏了,第一组需要有个同学走上讲台表演,另一个同学在讲台下看表演猜答案。老师给讲台上的同学看了一眼纸上的答案,讲台上的同学就开始根据答案表演,只见他反手眺望,抬起一条腿,时不时还用手挠耳朵,台下的同学一看就猜出来是猴子。大家为他鼓掌叫好。“好,下两位同学准备”老师讲。不一会就轮到我了。我是表演组,刚上讲台时,我特别紧张,生怕表演的不到位,台下的同学猜不出来,给我们组丢分。老师给我看了一眼纸上的答案,是游泳。我连忙张开手臂,向前游着走,台下的同学看到表演后再思考,我心想:是不是我动作没表演到位,千万别猜不出来,接着我又倒着表演了一遍倒着游。我急得像热锅上的**。我又趴在讲台上表演了蛙泳。台下同学说:“是游泳吗?”我开心地说:“对了”紧张的情绪瞬间瓦解,脸上露出了胜利的笑容。
游戏在紧张和欢呼声结束,时间过得真快,大家还沉浸在游戏中。通过这次游戏大家收获满满,学会了配合,学会了表演,还学到了不少的词语。小朋友们,看到我们玩的游戏,你们喜欢“你猜我做”这个游戏吗?
你做我猜游戏作文2
今天早上,我在暑假补习班做了一个非常有趣的课堂游戏你猜我做。首先老师跟我们讲解了游戏的规则:全班分成两队,老师出示一个词语,只给第一个人看,第一人看以后动作演示给第二人看,第二人再演示表演给第三人看,依次继续,由最后一个同学猜出这个词语。能正确猜出答案的一队获胜,获胜队伍每人奖励100辰币。
游戏开始了,我们推荐了一个同学作为前锋,我作为辅助手,只见前锋做了一个让人发笑的动作,将食指和拇指结成一个圈,其它的手指伸直,我以为他的意思是词语是三个字,后来他又摆了一个盘子的形状,我不明白他是什么意思,只好照着他的动作传下去,到了最后一个人,他也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一头的雾水。后来老师公布了答案是拌面,这答案真是让人出乎意料。这一局我们输了。
第二句开始了,这次我由我做前锋,老师给我看了纸条,纸条上写的是切菜两个字,我生怕这次又输给对方,还好这个动作对我来说比较简单,我伸出食指和中指,意思有是两个字。之后我右手掌心朝上*放着,左手五指并拢,垂直于右手掌心,接着上下移动,动作时缓时快。第二个同学是懂非懂的点点头,将动作传递下去,到最后一个同学时,他看完动作说出了切菜,我欣喜若狂,像鸽子一样不停的点头。这局我们赢了。
又玩了几个回合后,我们两队以二比二打成*手。虽然没有输赢。但是这节课我们上得很开心,老师通过这个游戏,让我们学会了如何描写动作。如果再给我们一次机会,我们一定全力以赴,打败对方!
你做我猜游戏作文3
只见曹屹挺着大肚子走上讲台,如同一个腰缠万贯,大腹便便的暴发户。
他看了看老师手中的纸条,准备撸起袖子大干一起。
他**自己的双腿,两只手与肩齐*,胡乱的舞起来。如同一团发了疯似的海草,把同学们看得呆若木鸡,直挺挺的坐在座位上。
他看同学们在一直**,就换了一种方式。他收回双腿,收起一副眯眯眼的样子,他的眼神变得严厉,假装拿着铲子,在讲台上卖力的挖了起来。我们仿佛能看见他身上的细胞满血复活,血液在快速流淌,脸胀得通红。挖好后还假装把铲子丢到一边,拍了拍身上的灰尘,然后又不知从哪找来一把枪,激烈的打了起来。在这一刻,他仿佛把他埋藏许久的心情,彻底发泄出来,打的可卖力了!
同学们看了好一会儿,有的在座位上窃窃私语,突然有一位同学一拍桌子,蹦了起来,喊了一声:“地道战!”
曹屹听到了,立马也不装了,也一拍桌子叫了一声:“答对了!”俩人的眼神中,流露出异常的激动,真是相见恨晚啊!
你做我猜游戏作文4
“你做我猜”的游戏开始了!教室里热闹非凡同学们时不时就哄堂大笑。
游戏进行一半时施天艺自告奋勇的**来演。
施天艺**看林老师手中的成语不觉得愣了一会儿她来到讲台中间她瞪圆了眼睛浓浓的眉毛不由自主的向下斜了下来鼻孔睁得**的看起来挺滑稽的。原来她笑的嘴巴不由得向下弯了下来好像在生气让同学们很惊讶。一个个“勃然大怒”“愤愤不*”等词语从同学们的嘴巴蹦出来都快把房顶震塌了。施天艺连忙摇摇头重复做刚才那样的动作还用食指和大拇指弄成一个圆形放在眼前。眼睛瞪得像一颗葡萄似的变了眉心皱起来眼睛也变成了一条缝嘴巴张大咬牙切齿让人感到凶狠让人不觉打起了寒战来。同学个个激动的站了起来恨不得跑到老师面前看答案教室热闹喧哗正在同学们百思不得其解时许洛逍说:“怒目圆睁!林老师举起了大拇指正是这个。
游戏结束了但我们心里却藏着喜悦。
你做我猜游戏作文5
今天下午,我们在翰林写作的课堂上玩了一个有趣的“你做我猜”游戏。
你知道游戏的规则吗?让我来告诉你吧!游戏的规则是:两人一组,一个人面对着大屏幕用语言描述或者做动作,另一个人背对着大屏幕,通过同伴的描述猜出屏幕上的卡通人物是谁,每组计时两分钟,哪一组猜对的人物多,哪一组获胜。
游戏开始了,我和秦海璐是搭档,我们是第二组上场的。轮到我俩时,我们便信心满满地走**讲台。当大屏幕上出现唐老鸭时,可把我难住了,急得我直跺脚,心里像揣了只小兔子似的****的,手心也随着紧张的心情直冒汗,我怎么想也想不出来该怎样去描述这个唐老鸭。就在这时,时间到了,台下的同学哄堂大笑起来。游戏一轮一轮地进行着,大家都玩得很开心。
比赛结束了,获胜的同学喜出望外,而输了的同学却像泄了气的皮球一样无精打采。
通过今天的游戏,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在生活中要善于观察,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
益智游戏《猜一猜》教学设计(扩展5)
——《猜数游戏》教学反思3篇
《猜数游戏》教学反思1
本单元教材围绕以下几个知识点展开:会用字母表示数、常用的运算规律、公式和简单的数量关系;根据简单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会解简单的方程,会利用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本课的教学内容是通过猜数游戏等活动,探索用等式性质解“ax+b=c”这样较复杂的方程。让学生初步接触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和思路,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用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方程的意义,同时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能力。
在单元前3个课时中,学生初步感知了用字母表示数,并学习了用“加减、乘除等式性质”解类似“ax=b”和“x+a=b”的简单方程。通过猜数游戏活动,让学生在自主找出等量关系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对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有新的了解:设未知数。并自主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进而发现方程并非已学的简单方程。在教师引导下,先运用加减等式性质求出“ax=c”,再运用乘除等式性质求出未知数。对学生而言,重要的'是找到2种等式性质的综合运用方法。
整堂课目标设定合理,基本完成了教学目标。学生能运用2种等式性质解“ax+b=c”这样较复杂的方程,能在教师的示范下简化解方程的步骤,基本建立起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的概念。
1、在对教材的把握上,应该由教师给予的知识性问题,如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和简化解方程的过程,是由教师直接教给学生的,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时自己又对单元教材进行了系列化的研究,有助于对教材的进一步理解。
2、同时,课中给学生提供了主动探索的时间、空间。比如,在探索如何解教复杂的方程时,在“2X”的处理上给予了足够的观察思考的空间,拓展了学生研究角的空间。这里揭示出隐藏在数学教材背后的数学概念,有助于学生对以后知识的自然沟通。
3、在处理“2X”的问题时,通过学生观察课件,去感悟“2X”作为一个未知数,同时又是一个加数的双重身份,实现了学生运用两种等式性质解方程的一个蜕变。这也是新基础教育数学教学中所一直倡导的。
这节课还有一些值得反思的地方。1、在让学生用两种等式性质解方程时,对“几X”在等式中的角色强调过多,分散了学生的***。如果淡化角色的强调,学生更能接受。2、缺少对学生回答的一种判断、强化、比较、组合。对课堂中学生所产生的一些资源捕捉能力不够。3、教师问题的提出不清楚,影响学生的思维。主要表现在教师把的太牢,问题提得太小,太细,使学生的思维空间变的很小,学生思维空间小了,思维的差异性呈现不够,资源生成也变得很少。其中也表现出我的数学语言的准确性还不够。教师是凭借语言传递信息来进行教学活动的,所以要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就必须提高信息载体——语言的功率。提高数学教师自身的语言修养,使用标准的数学语言就显得尤为重要。
《猜数游戏》教学反思2
《猜数游戏》是北师大版数学教材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加与减(一)”的内容。本课的教学是在学生已经初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会计算1~5的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的。其重点在于探究并掌握有关6的加减法的计算;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能根据提供的具体情境,提出并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加减法的问题。
回顾前期的学情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其实学生在幼儿园时对6的加减法已有了初步的认识,如果再照本宣科的进行教学一定会让大部分孩子提不起兴趣,有炒冷饭的无聊感觉。同时学生间的知识储备差距又会让一些孩子在课堂上有一种“我算的好慢、其他同学比我强”的挫败感。基于以上分析,我认为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一定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已有经验。我们教师要转变自身的角色,主要为学生提供知识形成过程的情境和机会,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猜测、验证等多种学习方式获得对6的加减法的全面认识。让学生成为数学活动的主角,在合作、交流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初步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一、游戏贯穿全课,巧妙设置悬念。
一年级的学生爱玩好动,“游戏”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数学课中的游戏,可以调节学生的精神状态,满足儿童的天性,有利于知识的掌握,也使课堂教学张弛有度。
教学伊始我就抓住孩子的年龄特点,先进行语言交流,一句“今天我和同学们来玩一个游戏好吗?”把全班学生的***凝聚在一起。整节课的设计可以说是游戏串,从师生合作的“手指游戏”到学生操作完成的“摆智慧果”以及本课重头戏的“猜数游戏”,牢牢抓住了学生的学习兴奋点,将他们的***完全吸引到课堂上来。可以说孩子们在今天的课堂上就是充分地“玩”。
当然这个“玩”并不是随意的、简单的,它背后却是另有深意。如:在玩猜数游戏的过程里,我先告诉学生我一共有几颗棋子,然后两手一捂,打开一只手,露出棋子,让学生猜另一只手有几颗棋子,这样反复进行几次,学生就在“猜”中逐步掌握了数的分解和组成。猜出数量只是完成了一个目标,我还要求孩子们用适当的算式来表示这个猜的过程,学生在思考中进一步巩固了对加、减法意义的理解,同时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可谓一石三鸟。这种潜移默化的数学知识的习得比重复的训练与单纯的讲授效率更高,学生也能够在一个更加愉悦轻松的课堂氛围中学习。
二、关注学生的数学思考,让学生经历数学化的过程。
小学生学习数学是一个思考的过程。“思考”是学生学习数学认知过程的本质特点,是数学学习的本质特征。没有思考就没有真正的数学学习。有效的学习就是激励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本课教学中,我们就在“玩”上下功夫,特别注意了把思考贯穿“玩”的全过程,将“玩”与思考有机地结合,让学生在玩、操作、交流中思考,在思考中探索,获取新知。如:“摆智慧果”这个游戏,表面看是摆学具凑数,实质上是让学生边操作边感知6的组成。而且我们还给学生的这次“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边摆学具边记录算式。引导学生经历了一个从直观形象逐步抽象概括,最终建模的过程。这个过程符合一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照顾到了学生的学前积累差异,为那些在学前还没有完全掌握6的加法计算的孩子提供了学习的时间与空间;为已经有了学习经验的孩子则创建了再探究的*台,可以说学生在课堂上各取所需,提高了教学效率。
三、重“技能”掌握,更重“思维”提升。
这节课的教学既有操作这种显性的“玩”,也思维有隐性的“玩”。如教学设计中增加的整理算式这个环节就是一场思维游戏。这个活动就是学生数学思维拓展的隐性的“玩”,这个活动对学生运算能力的培养大有裨益,这个活动还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形式美。
我认为对学生而言学习新知之后如果仅仅只进行单纯的计算练习,那只是对技能技巧的训练,没有最大化地达成教学利益。如果让孩子们把在操作活动中获得的相关算式进行整理,这对他们来说是一个新挑战,能再次激发他们参与教学的热情。同时也体现出数学学习实践性、探索性的特征。
实践证明这个活动还是非常有效的,学生把算式按照一定的顺序整理排列,有的按得数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规律整理、有的则按加数(或减数)的大小规律整理。学生在课堂上经历了两次整理活动,从第一次加法算式整理时的犹豫不确定,到整理减法算式时的坚决而自信;从第一次的疑惑到第二次的笃定;从第一次的寥寥数人举手到第二次的抢着发言。可以说孩子们在回顾梳理知识的同时,发现了6的加减法“秘密”,既为后续学习加法表、减法表做了铺垫,同时也让学生在这次的实践活动中体会到生活中也存在着许多规律,只要细心留意观察就能够发现。最大限度地拓宽了学生的思维,使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
任何事情都不是完美的,一节课也总有它的不足之处,对于这节课来说内容比较多,有大量的学生游戏活动时间,所以在处理练习的时间问题上就把握得不是很好。课堂上对学生交流汇报环节的**应该做好预设,准备的再细致一些就更好了。
《猜数游戏》教学反思3
《猜数游戏》是北师大版数学教材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加与减(一)”的内容。本课的教学是在学生已经初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会计算1~5的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的。其重点在于探究并掌握有关6的加减法的计算;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能根据提供的具体情境,提出并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加减法的问题。
回顾前期的学情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其实学生在幼儿园时对6的加减法已有了初步的认识,如果再照本宣科的进行教学一定会让大部分孩子提不起兴趣,有炒冷饭的无聊感觉。同时学生间的知识储备差距又会让一些孩子在课堂上有一种“我算的好慢、其他同学比我强”的挫败感。基于以上分析,我认为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一定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已有经验。我们教师要转变自身的角色,主要为学生提供知识形成过程的情境和机会,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猜测、验证等多种学习方式获得对6的加减法的全面认识。让学生成为数学活动的主角,在合作、交流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初步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一、游戏贯穿全课,巧妙设置悬念。
一年级的学生爱玩好动,“游戏”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数学课中的游戏,可以调节学生的精神状态,满足儿童的天性,有利于知识的掌握,也使课堂教学张弛有度。
教学伊始我就抓住孩子的年龄特点,先进行语言交流,一句“今天我和同学们来玩一个游戏好吗?”把全班学生的***凝聚在一起。整节课的设计可以说是游戏串,从师生合作的“手指游戏”到学生操作完成的“摆智慧果”以及本课重头戏的“猜数游戏”,牢牢抓住了学生的学习兴奋点,将他们的***完全吸引到课堂上来。可以说孩子们在今天的课堂上就是充分地“玩”。
当然这个“玩”并不是随意的、简单的,它背后却是另有深意。如:在玩猜数游戏的过程里,我先告诉学生我一共有几颗棋子,然后两手一捂,打开一只手,露出棋子,让学生猜另一只手有几颗棋子,这样反复进行几次,学生就在“猜”中逐步掌握了数的分解和组成。猜出数量只是完成了一个目标,我还要求孩子们用适当的算式来表示这个猜的过程,学生在思考中进一步巩固了对加、减法意义的理解,同时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可谓一石三鸟。这种潜移默化的数学知识的习得比重复的训练与单纯的讲授效率更高,学生也能够在一个更加愉悦轻松的课堂氛围中学习。
二、关注学生的数学思考,让学生经历数学化的过程。
小学生学习数学是一个思考的过程。“思考”是学生学习数学认知过程的本质特点,是数学学习的本质特征。没有思考就没有真正的数学学习。有效的学习就是激励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本课教学中,我们就在“玩”上下功夫,特别注意了把思考贯穿“玩”的全过程,将“玩”与思考有机地结合,让学生在玩、操作、交流中思考,在思考中探索,获取新知。如:“摆智慧果”这个游戏,表面看是摆学具凑数,实质上是让学生边操作边感知6的组成。而且我们还给学生的这次“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边摆学具边记录算式。引导学生经历了一个从直观形象逐步抽象概括,最终建模的过程。这个过程符合一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照顾到了学生的学前积累差异,为那些在学前还没有完全掌握6的加法计算的孩子提供了学习的时间与空间;为已经有了学习经验的孩子则创建了再探究的*台,可以说学生在课堂上各取所需,提高了教学效率。
三、重“技能”掌握,更重“思维”提升。
这节课的教学既有操作这种显性的“玩”,也思维有隐性的“玩”。如教学设计中增加的整理算式这个环节就是一场思维游戏。这个活动就是学生数学思维拓展的隐性的“玩”,这个活动对学生运算能力的培养大有裨益,这个活动还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形式美。
我认为对学生而言学习新知之后如果仅仅只进行单纯的计算练习,那只是对技能技巧的训练,没有最大化地达成教学利益。如果让孩子们把在操作活动中获得的相关算式进行整理,这对他们来说是一个新挑战,能再次激发他们参与教学的热情。同时也体现出数学学习实践性、探索性的特征。
实践证明这个活动还是非常有效的,学生把算式按照一定的顺序整理排列,有的按得数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规律整理、有的则按加数(或减数)的大小规律整理。学生在课堂上经历了两次整理活动,从第一次加法算式整理时的犹豫不确定,到整理减法算式时的坚决而自信;从第一次的疑惑到第二次的'笃定;从第一次的寥寥数人举手到第二次的抢着发言。可以说孩子们在回顾梳理知识的同时,发现了6的加减法“秘密”,既为后续学习加法表、减法表做了铺垫,同时也让学生在这次的实践活动中体会到生活中也存在着许多规律,只要细心留意观察就能够发现。最大限度地拓宽了学生的思维,使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
任何事情都不是完美的,一节课也总有它的不足之处,对于这节课来说内容比较多,有大量的学生游戏活动时间,所以在处理练习的时间问题上就把握得不是很好。课堂上对学生交流汇报环节的**应该做好预设,准备的再细致一些就更好了。
益智游戏《猜一猜》教学设计(扩展6)
——你画我猜游戏作文3篇
你画我猜游戏作文1
今天我们来玩游戏了,教室里像有一群叽叽喳喳的小鸟。游戏规则是,每两人一组,每一组选一个人来画,一个人来猜。
同学们听了,有一些兴高采烈,有一些却惊恐万状。老师先选了一组来体验一下,第一次画的是一条眼镜蛇。第二次画的人画了“拔河”的场面。只有升**的场面,甚至还有“围巾”。实在是意味无穷啊!
到了第三组,画的人画了一个手机,又画了牙膏。第四组画了一只手套,第五组则画了小鱼和火车。最后一组则是画了铅笔和小熊。
老师说:“我们请一位同学来画画,让所有人来猜。”老师先请了……最后老师邀请了我,时间不多了。老师给我看了很多,可我不会画。最后老师给我出了一题:“*!”我机智地画了一只公鸡,同学们都一头雾水。时间飞快,下课了,老师和我才公布了答案。
你画我猜游戏作文2
三四月间的贵阳,天气总是如此的舒适。窗外的阳光照射在高耸入云的大楼上,而窗内的我们正在上着一堂生动有趣的课程,叫做“你画我猜”。
首先老师宣布了游戏规则:一个人**,根据老师给出的卡片内容画画,其他人在台下根据画画内容猜答案,谁先猜出答案就获胜,还可以为小组加分。
游戏开始了!
第一位**的同学是王思奇,她先画了一个老虎的头,又画了一条蛇的尾巴。王思奇同学刚画完,*宇同学就迫不及待地说:“虎头蛇尾!”老师问王思奇同学说:“对不对啊?”王思奇点头说:“是对的!”
第二位**的同学是叶沁灵,她画了一条歪歪斜斜的小蛇在黑板上,接着又画了四条小短腿。我看了一眼,就急忙举手,可是我正举着手的时候,李卓衡就已经说出了:“画蛇添足!”叶沁灵点头:“回答正确!”
第三位同学黄雅琦画了两排牙齿,就自信地说:“哎呀,我画完了。”我们都很惊讶,看着那两排波浪式的锯齿,陷入了沉思。我心想:这应该不是牙齿,看着很像一座座大山。**体是什么呢?猜了半天,黄雅琦才公布答案,原来是咬牙切齿啊!
今天真有趣!我和同学们都感到意犹未尽。这次游戏让我暗下决心:一定要多多的积累成语,才能拥有丰富的词汇量,再玩这类游戏时才会稳操胜券。
你画我猜游戏作文3
今天太阳直射过来,微风迎面吹来,吹得人好凉爽,心情也很舒畅。更爽的是老师说我们玩游戏吧!耶!
第一次是我和桑辰宇,而我这个“猪队友”拖了桑辰宇的后腿。“今非昔比”这个词实在是太难表演了。何况我这个脑子能猜出来吗?桑辰宇就差给我跪了,最后张茜妍写了个我们刚学过的词语,桑辰宇说完后,我立刻想了起来,终于答对了。
现在开始我表演,张浩哲猜。我本以为张浩哲是个很厉害的人,一下子就能猜出来,结果呢!哎!我觉得我的演技够夸张的了。而张浩哲就一直如圆规一般杵在那笑,我觉得笑声已经把他那个充满智慧的大脑给锁死了,一直就在那笑我的夸张只是为了让他更好猜,谁知反而成了张浩哲的笑点。我都快疯了。结果他还是笑个不停,我都怀疑他被"笑花"秦鲁航给传染了。我的每个细胞都在跳跃,为答案疯狂,但他还是什么也想不起来,说不出来。
桑辰宇说我是他的猪队友,我想说张浩哲才是我的猪队友,看来人生中的猪队友还不少。
益智游戏《猜一猜》教学设计(扩展7)
——看动作猜成语游戏作文3篇
看动作猜成语游戏作文1
“猝不及防!”“推三阻四!”“行尸走肉!”……听,这是哪的声音?哦,原来是我们班在举行成语猜猜猜的游戏呢!
你瞧,第一个**表演的石乐成同学,他身穿黑色的衬衫,黑色的短裤和黑色的运动鞋,**的脑袋上,带着一副黑边方眼镜,十分酷!石乐成站在了教室前面的最右边,顾老师大声说道:“开始!”石乐成便做出非常害怕的表情,一边手乱舞乱飞,一边扯着嗓子叫道:“救……救命呀!救命!”他一会儿看看后面,一会拼命地向前跑去。我看着他的.表演,心想:这是落荒而逃吗?旁边的同学都捧腹大笑起来。我们班典型的捣乱分子刘晟威,在那里不停地瞎猜。
只见石乐成跑着跑着,突然,脚下一绊,“啪!”的一声,摔在了地板上。他又紧张地朝后面看了看,好似后面有一只凶神恶煞的***,正追赶着他。石乐成又一脸惊恐地在地上爬了一小段,才从地上站了起来。我一边举手,一边嘴里大声喊道:“落荒而逃,是落荒而逃!”石乐成看着我点了点头。我猜对了!
接下来,刘晟威自告奋勇地跳上讲台,要来表演。我心中很是期待,因为刘晟威可是咱们班的捣蛋分子,表演一定很有趣。只见他深吸了一口气,垂下头来,手随意地摇晃,脚底软弱无力,活像酒喝多了的人。他走了几步,便结束了表演。大家立刻七嘴八舌地说:“是**行走!”可刘晟威摇了摇头,这也不是成语啊。这时,吴好灵光一闪:“行尸走肉!”对啦,大家都把热烈的掌声送给她。
一眨眼就下课了,我依依不舍地离开了教室。这节课真有趣,我希望下次课快点到来。
看动作猜成语游戏作文2
“猝不及防!”“推三阻四!”“行尸走肉!”……听,这是哪的'声音?哦,原来是我们作文班在举行成语猜猜猜的游戏呢!
你瞧,第一个**表演的石乐成同学,他身穿黑色的衬衫,黑色的短裤和黑色的运动鞋,**的脑袋上,带着一副黑边方眼镜,十分酷!石乐成站在了教室前面的最右边,顾老师大声说道:“开始!”石乐成便做出非常害怕的表情,一边手乱舞乱飞,一边扯着嗓子叫道:“救……救命呀!救命!”他一会儿看看后面,一会拼命地向前跑去。我看着他的表演,心想:这是落荒而逃吗?旁边的同学都捧腹大笑起来。我们班典型的捣乱分子刘晟威,在那里不停地瞎猜。
只见石乐成跑着跑着,突然,脚下一绊,“啪!”的一声,摔在了地板上。他又紧张地朝后面看了看,好似后面有一只凶神恶煞的***,正追赶着他。石乐成又一脸惊恐地在地上爬了一小段,才从地上站了起来。我一边举手,一边嘴里大声喊道:“落荒而逃,是落荒而逃!”石乐成看着我点了点头。我猜对了!
接下来,刘晟威自告奋勇地跳上讲台,要来表演。我心中很是期待,因为刘晟威可是咱们班的捣蛋分子,表演一定很有趣。只见他深吸了一口气,垂下头来,手随意地摇晃,脚底软弱无力,活像酒喝多了的人。他走了几步,便结束了表演。大家立刻七嘴八舌地说:“是**行走!”可刘晟威摇了摇头,这也不是成语啊。这时,吴好灵光一闪:“行尸走肉!”对啦,大家都把热烈的掌声送给她。
一眨眼就下课了,我依依不舍地离开了教室。这节作文课真有趣,我希望下次作文课快点到来。
看动作猜成语游戏作文3
上课后,老师说:“我们这节课来做一场游戏!”同学们都好奇地问老师:“是什么游戏啊!”老师没有吭声,用手点了一下大屏幕,我们抬头一看,屏幕上出现了几个字:看动作猜成语同学们顿时吹呼起来!
老师说:“谁想上来玩?”同学们一听都举起了手。他们争先恐后地喊着:“我我我!”一个比一个声音大。然后老师第一个就叫了我前面那个女生姚迪菲。她紧张的往讲台走去,只见她把衣服拽了拽,老师让她把纸条一抽,她就开始做动作了。她倒过来倒过去,我们一下子就猜了出来了,异口同声地喊道:“东倒西歪!”她点了点头就下了讲台。
老师说:“下一个谁上来?”我迫不及待地举起手来,心想:老师会不会叫我啊!果然老师叫了我。我一上去老师让我抽了一张纸条,我就抽了一个,打开一看:蹑手蹑脚,这不就是手轻脚重地走路吗?于是我轻轻的.走过来走过去,底下的同学们一下子就想了出来。他们抢着说:“蹑手蹑脚!蹑手蹑脚!”我点了点头,看来,我还是很有表演天赋嘛!过了一会儿,老师说:“我来采访一下你们这节课有什么感受。”前面第一排的李优优说:“我感到很开心。”大家听了一致赞同。
我觉得这节课好开心啊!
益智游戏《猜一猜》教学设计(扩展8)
——猜一猜教学设计 (菁选3篇)
猜一猜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初步感知推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一些简单的推理方法。
2、通过观察、猜想、验证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3、让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推理,学习简单的推理方法。
教学难点:学会简单的推理方法。
教学准备:挂图、人物图片、游乐项目价格表、盒子和***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上课铃声响过,还有一男一女两名学生没有回来。(教师事先安排好的)
师:上课了,还有两名同学没有回来,他们是谁?(学生回答)我们来猜猜他们谁先回来,谁后回来怎么样?
学生积极踊跃地猜测,可能会有以下想法:
男生先回来;女生先回来;不敢猜……
师:你为什么说他(她)先回来?
学生阐述自己的观点。
师:我看到他们回来了。先回来的是男生,大家再猜猜先回来的是谁,后回来的是谁?
学生积极的发表自己的观点,而且学生这时的回答非常的肯定。
师小结:同学们可真聪明!我们接着来玩猜一猜的游戏好吗?(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师:谁愿意到前面来玩猜一猜的游戏?(指名参加)老师这里有三本书,分别是数学书、语文书和写字书,我把书分别交给这三名同学,请大家通过他们说的话猜一猜他们手中拿的是什么书?
生1:我拿的是语文书。
生2:我拿的不是数学书。
生3:我拿的不知道是什么书。
学生**思考,汇报。教师指名说明自己判断的理由,并引导学生互相评价。
师:同学们可真聪明。我发现现在的小朋友都这么聪明。前两天,我遇到了小刚、小芳、小红和小强四个好朋友,他们四个人住在同一栋四层的楼房里。(出示挂图)
师:我问他们,你们都住在那一层啊?他们小声商量了一会儿说:“刘老
师,*时总是您出题考我们,今天我也出题考考您。
出示:小刚住在小芳的楼上;小红住在小芳的楼下;小刚住在小强的楼下。(如果在教师说的过程中有学生插话,教师要给学生发表意见的机会)
师:大家想一想这四个小朋友各住在哪一层?
引导学生主动的用人物卡片在小组内摆一摆,帮助思考。指名让学生板演说明,引导学生之间相互点评,并让学生体会有序的思考过程。
三、解决问题
师:小东、*和小芳一起去游乐园,他们约好每人花20元钱,各自选
择游乐项目。出示游乐项目价格表及注意事项:小东最喜欢玩过山车,*最喜欢玩激流勇进,小芳不敢玩过山车。
师:他们可以玩哪几项呢?大家能帮他们选择一下吗?
学生在小组内探讨、研究,先完成小东的选择。
指名汇报并说明理由,再**完成*和小芳的选择。
四、参与推理的过程
师:同学们这节课表现的非常好,我这里的盒子里有一样好吃的东西,想
知道是什么吗?(学生们很好奇)你们可以从形状、颜色等方面向我提出一个问题,我只回答“是”或“不是”。谁猜对了,我就把这个好吃的送给他。
生1:是圆的吗?(是)
生2:是绿色的吗?(不是)
生3:是水果吗?(也是蔬菜)
生4:是***吗?
师:你真聪明!你是怎么想出来的?
生:因为***是圆的,红颜色,既是蔬菜又能当水果吃。所以我猜是***。
五、小结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猜一猜教学设计2
一、教学目标:
让学生通过实验,知道事情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合作能力,增强学生的科学意识。
二、教学重点:
让学生经历可能性的实验过程,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三、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
四、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主动参与课堂教学之中,我采用了谜语导入。这种导入适合三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点。同时营造了轻松、**的学习氛围。
(二)合作探究
教师引导学生由猜谜进入到转动转盘,让学生通过猜一猜,再转一转的方法。参与实验的全过程,同时感受到可能性是有大小的。对于转盘来讲,哪种颜色的面积越大,那么指针停在这种颜色的可能性越大。
接下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抛图钉的实验,这是本节课的重要环节,因为是用图钉做实验,所以要强调注意安全,然后每个学生都亲自参与抛图钉,小组内做好记录,最后全班汇报,得出结论。总之,让学生通过实验、汇报等一系列的活动感受到事情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合作能力。
(三)实践应用。
通过抛图钉,学生已经知道了事情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接下来的摸球游戏进一步证明这个结论:1、当箱子里有1白2黄球时,任意摸一个球有两种结果,摸到黄球的可能性大,摸到白球的可能性小。2、当箱子里有1白2黄3红球时,任意摸一个球,可能出现三种结果,摸到红球的可能性大,摸到白球的可能性小。
通过着两个游戏,学生已经完全掌握了事情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然后进行讨论:当箱子里有二个白球,二个黄球时,可能出现哪些结果,此时不需要实验,学生经过讨论就能说出结果。为了培养学生的能力,我在这题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延伸,在箱子里又放进了二个红球。现在已经有二白、二黄、二红,任意摸出两个球,可能出现哪些结果。学生经过讨论会说出所有的结果。
接下来,为了让学生更直观的了解可能性的问题,我用了一个让学生抽奖的例子,通过实例使学生感受到其实中奖的机率是很小的。能够中大奖的机率就更小了。
(四)全课结束
《猜一猜》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第一册课文《猜一猜》是一篇韵文,节奏鲜明,读起来琅琅上口。学生都比较喜欢朗读。可在让学生试背诵这篇韵文时,有个别学生总易把“弯腰”和“点头”搞混淆,变成“禾苗见它点头,花儿见它弯腰”。这不由得使我检查起自己的教学思路来:首先我在指导学生朗读时,特别注意强调读得准确,并在读中初步理解“让路、招手、弯腰、点头”的意思,再借助图边读边想象云散开了、小树摇摆、禾苗弯腰、花儿摆动的样子,从中体会到只有风才能使他们这样,进而猜出谜底是“风”。然后在老师的指导下读正确、读流利、读出节奏,并在熟读的基础上练习背诵。这样的教学思路应该符合儿童的认知心理和教学规律,因为大部分学生都能正确地背诵下来。可这个学生的易背错,说明他还没有真正弄清楚弯腰和点头的含义,也说明我在教学中忽视了对词语的深层次的理解。
于是,我先让学生做动作理解弯腰和点头的意思,然后在黑板上画了一朵花和一棵禾苗,让学生比较一下:禾苗和花谁更适合用弯腰,谁更适合用点头,为什么?这一问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纷纷议论开了,有的说:“肯定是禾苗见它弯腰,花儿见它点头。因为课文中就是这么写的。”有的说:“光按书上的来说,谁都会说,得说说由。”有的说:“禾苗的身体是长长的,它最明显的地方就是腰长,所以风吹来时,它就弯腰。”有的说:“花儿的头跟其他部分比是最重的,所以当风吹来时,花儿的头就动起来,好象在点头。”通过同学的互相启发,那位易背错的同学在边做动作边背诵课文时,再也没背错。在教学中加入一个这样的小插曲,表面上我是在帮助这个学生弄清楚弯腰、点头在文中的意思,其实是让那些对词语仍一知半解的或囫囵吞枣的部分学生真正弄明白这些词语的意思,实际上也唤醒了其他学生对品味词语意思的认识。
通过这件事,使我想到在*时的教学中,我们的学生不知有多少在背诵课文时是一知半解,不知有多少在背诵时是囫囵吞枣,而又不知有多少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读懂课文的背诵。这可能也是我们教师所容易忽视的:课文,应该在理解中背诵。
猜一猜教学设计3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欢快的旋律,理解歌曲风趣的.内容。
2、能唱准歌曲中的附点音符和切分音。
活动准备:歌曲录音磁带
活动过程:
1、复习歌曲,引出新歌:今天我们又要请你们听一首歌曲,请你们来猜一猜,这首歌里是什么花?
(1)欣赏歌曲旋律。
(2)听赏歌曲。:“你们猜一猜出来了吗?这是什么花?”
2、学唱歌曲,唱准歌曲中的附点音符和切分音:
(1)理解歌曲内容:“为什么你认为这是伞花?”(教师分句演唱)
(2)教师有节奏地念歌词。
(3)幼儿学习有节奏地念歌词。
(4)欣赏教师有表情地演唱歌曲:“这首歌听上去怎么样?”
(5)幼儿学唱歌曲:重点唱出歌曲中的附点音符和切分音。
(6)师生共同边唱边表演。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