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殊《浣溪沙》原文及赏析3篇

晏殊《浣溪沙》原文及赏析1

  【原文】

  浣溪沙

  宋·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翻译】

  听一曲以新词谱成的歌,饮一杯酒。去年这时节的天气、旧亭台依然存在。但眼前的夕阳西下了,不知何时会再回来。

  无可奈何之中,春花正在凋落。而去年似曾见过的燕子,如今又飞回到旧巢来了。(自己不禁)在小花园中落花遍地的小径上惆怅地徘徊起来。

  【作者】

  晏殊(991-1055),字同叔,临川(今属江西)人。七岁能文,十四岁以神童召试,赐同进士出身。宋仁宗时官至同*章事兼枢密使,范仲淹、韩琦、欧阳修等名臣皆出其门下。卒谥元献。他一生富贵优游,所作多吟成于舞榭歌台、花前月下,而笔调闲婉,理致深蕴,音律谐适,词语雅丽,为当时词坛耆宿。有《珠玉词》。

  【赏析】

  古代高级士大夫的优雅的生活情趣跟现代人的生活相隔很远,要十分真切地理解它恐怕是很困难的。不过,在古诗词中我们对此尚能有所感受,虽然不必视之为效仿的对象,却可以从中体味到一种特殊的人生经验。晏殊的《浣溪沙》词便是一个恰好的例子。

  晏殊的一生可以算是特别顺达。他自幼就是有名的神童,14岁中进士,在仕途上不断升迁,历任要职,53岁时官居**(枢密使加同中书门下*章事)。晏殊不是一个进取心很强的人,而北宋前期政局也较为*稳,于是他就成为一位典型的“太***”。虽然在**上没有什么突出的建树,但在选贤任能方面很受人称道,范仲淹、韩琦、富弼、欧阳修、宋祁等名臣均曾受到他的赏识。同时晏殊又是一位渊博的学者和富于才华的词人,他的府第一度成为高雅之士汇聚的文艺沙龙。对古代读书人来说,这样的人生经历应该说是可以感到满足了吧。

  由于这种特殊的经历和温文尔雅的个性,晏殊的诗词形成一种明显的风格,就是在清淡雅致的面貌下蕴涵着富丽之气,温润圆融,雍容华贵。据记载,晏殊曾经讥刺有些人喜欢堆砌金玉锦绣字面以夸耀富贵,说那其实是“乞儿相”。他觉得自己所写的像“楼台侧畔杨花过,帘幕中间燕子飞”之类,才真正是富贵气象(吴处厚《青箱杂记》)。这里面的道理是可以体会的。

  《浣溪沙》词描写的就是那种高级士大夫的日常生活情形。“一曲新词酒一杯”,是说在家中宴饮,听歌女演唱。宋代高级士大夫家中多蓄养歌伎以供娱乐,晏殊也不例外。与常人不同之处,是他喜欢让歌女唱他自己写作的歌词,自我欣赏。“去年天气旧亭台”,说这个春暮时分,天气与去年相似,园中楼台亭阁,也是往年景象。生活是如此安闲*静,似乎一切都没有变化。――然而,真的一切都没有变化吗?“夕阳西下几时回?”又是一日将尽,太阳在黄昏中落下,尽管明天它还会从东方升起,但那不再是今天的太阳。时光不断流逝,生命也随着不断流逝。

  你如果明白“夕阳西下几时回”是一个什么样的**,也许会突然想起曹操《短歌行》中的名句:“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晏殊要说的正是这样一个古老的话题,只是曹操的诗句短促有力,所表达的情绪慷慨激昂,而晏殊的词却写得委婉而*静,他不愿意显示出激动和不安的心情。在这里“去年天气旧亭台”一句意味深长,它并不像有些人解释的那样是对往昔的缅怀,而是借不变的景象写出世界永不停息的变化,以永恒的尺度量出人生的有限。你想,一切犹如往日,可是往日到哪里去了?

  转入下阕,“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是晏殊深感自得而千古传诵的名句。其美妙之处可以从好几个层次来解析:从对偶技巧来说,两个单句本身都是浅显而接近口语的,并无特别雕琢之处,而形成对仗却工整而精巧;从所表现的内涵来说,它既写出了眼前的实景,又蕴含了耐人寻味的哲理。花总是要落去,时光的流逝无从阻止,生命必然走向衰残,这是无可奈何的;但尽管美景不再,“繁华有憔悴”,也并不意味着这之后只剩下虚空和荒芜,燕子依旧翩翩归来,呢喃作语,给人以另一番欣慰。理性的作用使词人不致一味沉溺在人世无常的空幻感中,而是同时也看到万物常新,为之欣然有喜。这种兼天然与工丽、写实与暗喻于一体的对句,最能显示汉语的魅力,十分难能可贵。

  终了,“小园香径独徘徊”,这是一个没有结束的动作,它把词人爱惜岁华、流连光景的情愫以缓慢的节奏延展**,形成悠长的余韵。

  在这首词中,没有描述任何特殊的事件,也没有抒发任何令人激动的情感,它表现的是日常生活中的“闲愁”。这种“闲愁”和强烈的哀愁不同,它不是由实在的原因所引发,无关生理的痛苦,也不牵连重大的现实利害关系,而只是一种无端而来的惆怅的伤感,带着轻柔而缥缈的气质。但它往往升起于心灵的深处,和生命的根本缺憾相关联,所以它又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古典诗词中的“闲愁”常常是很优美的,因为它在述说生命的缺憾时,更多地关注着世界的美好,令人对他们在世间所得到的有限时光有更多的`怜惜。

  当然,“闲愁”也是优越的生活境遇和**的心灵的产物。性情粗莽的人只有大喜大悲,不能从美丽的事物中品味人生的忧郁,而忧念饥寒的人首先要解脱现实的愁苦,哪里“闲”得起来?

  【晏殊的其他作品】

  玉描喜

  绿杨芳草长亭路,年少抛人容易去。

  楼头残梦五更钟,花底离情三月雨。

  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了亍缕。

  天压地角有时穷,只有相思无尽处。

  清*乐

  红蔓小字,说尽*生意。

  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

  斜阳独倚西楼,遥山恰对帘钩。

  人面不知何处?绿波依旧东藏。

  踏莎行

  碧海无波,瑶台有路,思量便合双飞去。

  当时轻别意中人,山长水远知何处处?

  绮席凝尘,香闺掩雾,红笺小字凭谁附?

  高楼目尽欲黄昏,梧桐叶上萧萧雨。

  采桑子

  红英一树春来早,独占菁时。

  我有心期。把酒攀条惜绛蕤。

  无端一夜狂风雨,暗落繁枝。

  蝶怨莺悲。满眼春愁说向谁。

  浣溪沙

  油壁香车不再逢,峡云无迹任西东。

  梨花院落融融月。柳絮毡塘淡淡风。

  几日寂寥伤酒后,一番萧索禁烟中。

  鱼书欲寄何由达,永远山长处处同。

晏殊《浣溪沙》原文及赏析2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注释 ①一曲新词酒一杯:此句化用白居易《长安道》

  意:“花枝缺入青楼开,艳歌一曲酒一杯”。一曲,一首。因为词是配合音乐唱的,故称“曲”。新词,刚填好的词,意指新歌。酒一杯,一杯酒。

  ②去年天气旧亭台:是说天气、亭台都和去年一样。此句化用五代郑谷《和知已秋日伤感》诗:“流水歌声共不回,去年天气旧池台。”晏词“亭台”一本作“池台”。去年天气,是说跟去年此日相同的天气。旧亭台,曾经到过的或熟悉的亭台楼阁。旧,旧时。

  ③夕阳:落日。

  ④西下:向**地*线落下。

  ⑤几时回:什么时候回来。

  ⑥无可奈何:不得已,没有办法。

  ⑦似曾相识:好像曾经认识。形容见过的事物再度出现。后用作成语,即出自晏殊此句。

  ⑧燕归来:燕子从南方飞回来。燕归来,春中常景,在有意无意之间。

  ⑨小园香径:花草芳香的小径,或指落花散香的小径。因落花满径,幽香四溢,故云香径。香径,带着幽香的园中小径。独:副词,用于谓语前,表示“独自”的意思。徘徊:来回走。

  译文 听着一曲诗词喝着一杯美酒。

  想起去年同样的季节还是这种楼台和亭子。

  天边西下的夕阳什么时候才又转回这里?

  花儿总要凋落是让人无可奈何的事。

  那翩翩归来的燕子好生眼熟的像旧时的相识。

  在弥漫花香的园中小路上,我独自地走来走去。

  赏析 这是晏殊词中最为脍炙人口的篇章。此词虽含伤春惜时之意,却实为感慨抒怀之情。词之上片绾合今昔,叠印时空,重在思昔;下片则巧借眼前景物,重在伤今。全词语言圆转流利,通俗晓畅,清丽自然,意蕴深沉,启人神智,耐人寻味。词中对宇宙人生的深思,给人以哲理性的启迪和美的艺术享受。

  起句“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写对酒听歌的现境。从复叠错综的句式、轻快流利的语调中可以体味出,词人面对现境时,开始是怀着轻松喜悦的感情,带着潇洒安闲的意态的,似乎主人公十分醉心于宴饮涵咏之乐。的确,作为安享尊荣而又崇文尚雅的“太***”,以歌侑酒,是作者习于问津、也乐于问津的娱情遣兴方式之一。但边听边饮,这现境却又不期然而然地触发对“去年”所历类似境界的追忆:也是和“今年”一样的暮春天气,面对的也是和眼前一样的楼台亭阁,一样的清歌美酒。然而,似乎一切依旧的表象下又分明感觉到有的东西已经起了难以逆转的变化,这便是悠悠流逝的岁月和与此相关的一系列人事。此句中正包蕴着一种景物依旧而人事全非的怀旧之感。在这种怀旧之感中又糅合着深婉的伤今之情。这样,作者纵然襟怀冲澹,又怎能没有些微的伤感呢?于是词人不由得从心底涌出这样的喟叹:“夕阳西下几时回?”夕阳西下,是眼前景。但词人由此触发的,却是对美好景物情事的流连,对时光流逝的怅惘,以及对美好事物重现的微茫的希望。这是即景兴感,但所感者实际上已不限于眼前的情事,而是扩展到整个人生,其中不仅有感性活动,而且包含着某种哲理性的沉思。夕阳西下,是无法阻止的,只能寄希望于它的东升再现,而时光的流逝、人事的变更,却再也无法重复。细味“几时回”三字,所折射出的似乎是一种企盼其返、却又情知难返的纡细心态。

  下片仍以融情于景的笔法申发前意。“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为天然奇偶句,此句工巧而浑成、流利而含蓄,声韵**,寓意深婉,用虚字构成工整的对仗、唱叹传神方面表现出词人的巧思深情,也是这首词出名的原因。但更值得玩味的倒是这一联所含的意蓄。花的凋落,春的消逝,时光的流逝,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虽然惋惜流连也无济于事,所以说“无可奈何”,这一句承上“夕阳西下”;然而这暮春天气中,所感受到的并不只是无可奈何的凋衰消逝,而是还有令人欣慰的重现,那翩翩归来的燕子不就像是去年曾此处安巢的旧时相识吗?这一句应上“几时回”。花落、燕归虽也是眼前景,但一经与“无可奈何”、“似曾相识”相联系,它们的内涵便变得非常广泛,意境非常深刻,带有美好事物的象征意味。惋惜与欣慰的交织中,蕴含着某种生活哲理: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无法阻止其消逝,但消逝的同时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现,生活不会因消逝而变得一片虚无。只不过这种重现毕竟不等于美好事物的原封不动地重现,它只是“似曾相识”罢了。渗透在句中的是一种混杂着眷恋和怅惆,既似冲澹又似深婉的人生怅触。唯其如此,此联作者既用于此词,又用于《示张寺丞王校勘》一诗。“小园香径独徘徊”,即是说他独自一人在花间踱来踱去,心情无法*静。这里伤春的感情胜于惜春的感情,含着淡淡的哀愁,情调是低沉的。

  此词之所以脍炙人口,广为传诵,其根本的原因于情中有思。

晏殊《浣溪沙》原文及赏析3

  【原文】

  浣溪沙

  宋·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翻译】

  听一曲以新词谱成的歌,饮一杯酒。去年这时节的天气、旧亭台依然存在。但眼前的夕阳西下了,不知何时会再回来。

  无可奈何之中,春花正在凋落。而去年似曾见过的燕子,如今又飞回到旧巢来了。(自己不禁)在小花园中落花遍地的小径上惆怅地徘徊起来。

  【作者】

  晏殊(991-1055),字同叔,临川(今属江西)人。七岁能文,十四岁以神童召试,赐同进士出身。宋仁宗时官至同*章事兼枢密使,范仲淹、韩琦、欧阳修等名臣皆出其门下。卒谥元献。他一生富贵优游,所作多吟成于舞榭歌台、花前月下,而笔调闲婉,理致深蕴,音律谐适,词语雅丽,为当时词坛耆宿。有《珠玉词》。

  【赏析】

  古代高级士大夫的优雅的生活情趣跟现代人的生活相隔很远,要十分真切地理解它恐怕是很困难的。不过,在古诗词中我们对此尚能有所感受,虽然不必视之为效仿的对象,却可以从中体味到一种特殊的人生经验。晏殊的《浣溪沙》词便是一个恰好的例子。

  晏殊的一生可以算是特别顺达。他自幼就是有名的神童,14岁中进士,在仕途上不断升迁,历任要职,53岁时官居**(枢密使加同中书门下*章事)。晏殊不是一个进取心很强的人,而北宋前期政局也较为*稳,于是他就成为一位典型的“太***”。虽然在**上没有什么突出的建树,但在选贤任能方面很受人称道,范仲淹、韩琦、富弼、欧阳修、宋祁等名臣均曾受到他的赏识。同时晏殊又是一位渊博的学者和富于才华的词人,他的府第一度成为高雅之士汇聚的文艺沙龙。对古代读书人来说,这样的人生经历应该说是可以感到满足了吧。

  由于这种特殊的经历和温文尔雅的个性,晏殊的诗词形成一种明显的风格,就是在清淡雅致的面貌下蕴涵着富丽之气,温润圆融,雍容华贵。据记载,晏殊曾经讥刺有些人喜欢堆砌金玉锦绣字面以夸耀富贵,说那其实是“乞儿相”。他觉得自己所写的像“楼台侧畔杨花过,帘幕中间燕子飞”之类,才真正是富贵气象(吴处厚《青箱杂记》)。这里面的道理是可以体会的。

  《浣溪沙》词描写的就是那种高级士大夫的日常生活情形。“一曲新词酒一杯”,是说在家中宴饮,听歌女演唱。宋代高级士大夫家中多蓄养歌伎以供娱乐,晏殊也不例外。与常人不同之处,是他喜欢让歌女唱他自己写作的歌词,自我欣赏。“去年天气旧亭台”,说这个春暮时分,天气与去年相似,园中楼台亭阁,也是往年景象。生活是如此安闲*静,似乎一切都没有变化。――然而,真的一切都没有变化吗?“夕阳西下几时回?”又是一日将尽,太阳在黄昏中落下,尽管明天它还会从东方升起,但那不再是今天的太阳。时光不断流逝,生命也随着不断流逝。

  你如果明白“夕阳西下几时回”是一个什么样的**,也许会突然想起曹操《短歌行》中的名句:“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晏殊要说的正是这样一个古老的话题,只是曹操的诗句短促有力,所表达的情绪慷慨激昂,而晏殊的词却写得委婉而*静,他不愿意显示出激动和不安的心情。在这里“去年天气旧亭台”一句意味深长,它并不像有些人解释的那样是对往昔的缅怀,而是借不变的景象写出世界永不停息的变化,以永恒的尺度量出人生的有限。你想,一切犹如往日,可是往日到哪里去了?

  转入下阕,“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是晏殊深感自得而千古传诵的名句。其美妙之处可以从好几个层次来解析:从对偶技巧来说,两个单句本身都是浅显而接近口语的,并无特别雕琢之处,而形成对仗却工整而精巧;从所表现的内涵来说,它既写出了眼前的实景,又蕴含了耐人寻味的哲理。花总是要落去,时光的流逝无从阻止,生命必然走向衰残,这是无可奈何的;但尽管美景不再,“繁华有憔悴”,也并不意味着这之后只剩下虚空和荒芜,燕子依旧翩翩归来,呢喃作语,给人以另一番欣慰。理性的作用使词人不致一味沉溺在人世无常的空幻感中,而是同时也看到万物常新,为之欣然有喜。这种兼天然与工丽、写实与暗喻于一体的对句,最能显示汉语的魅力,十分难能可贵。

  终了,“小园香径独徘徊”,这是一个没有结束的动作,它把词人爱惜岁华、流连光景的情愫以缓慢的节奏延展**,形成悠长的余韵。

  在这首词中,没有描述任何特殊的事件,也没有抒发任何令人激动的情感,它表现的是日常生活中的“闲愁”。这种“闲愁”和强烈的哀愁不同,它不是由实在的原因所引发,无关生理的痛苦,也不牵连重大的现实利害关系,而只是一种无端而来的惆怅的伤感,带着轻柔而缥缈的气质。但它往往升起于心灵的深处,和生命的根本缺憾相关联,所以它又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古典诗词中的“闲愁”常常是很优美的,因为它在述说生命的缺憾时,更多地关注着世界的美好,令人对他们在世间所得到的有限时光有更多的怜惜。

  当然,“闲愁”也是优越的生活境遇和**的心灵的产物。性情粗莽的人只有大喜大悲,不能从美丽的事物中品味人生的忧郁,而忧念饥寒的人首先要解脱现实的愁苦,哪里“闲”得起来?

  【晏殊的其他作品】

  玉描喜

  绿杨芳草长亭路,年少抛人容易去。

  楼头残梦五更钟,花底离情三月雨。

  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了亍缕。

  天压地角有时穷,只有相思无尽处。

  清*乐

  红蔓小字,说尽*生意。

  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

  斜阳独倚西楼,遥山恰对帘钩。

  人面不知何处?绿波依旧东藏。

  踏莎行

  碧海无波,瑶台有路,思量便合双飞去。

  当时轻别意中人,山长水远知何处处?

  绮席凝尘,香闺掩雾,红笺小字凭谁附?

  高楼目尽欲黄昏,梧桐叶上萧萧雨。

  采桑子

  红英一树春来早,独占菁时。

  我有心期。把酒攀条惜绛蕤。

  无端一夜狂风雨,暗落繁枝。

  蝶怨莺悲。满眼春愁说向谁。

  浣溪沙

  油壁香车不再逢,峡云无迹任西东。

  梨花院落融融月。柳絮毡塘淡淡风。

  几日寂寥伤酒后,一番萧索禁烟中。

  鱼书欲寄何由达,永远山长处处同。


晏殊《浣溪沙》原文及赏析3篇扩展阅读


晏殊《浣溪沙》原文及赏析3篇(扩展1)

——晏殊《浣溪沙》赏析5篇

晏殊《浣溪沙》赏析1

  《浣溪沙·一向年光有限》

  宋代:晏殊

  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闲离别易销魂,酒筵歌席莫辞频。

  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

  《浣溪沙·一向年光有限》译文

  人的生命将在有限的时间中结束,*常的离别也会让人觉得悲痛欲绝。不要因为常常离别而推迟酒宴,应当在有限的人生,对酒当歌,开怀畅饮。

  到了登临之时,放眼辽阔河山,突然思念远方的亲友;等到风雨吹落繁花之际,才发现春天易逝,不禁更生伤春愁情。不如在酒宴上,好好怜爱眼前的人。

  《浣溪沙·一向年光有限》注释

  一向:一晌,片刻,一会儿。

  年光:时光。

  有限身:有限的生命。

  等闲:*常,随便,无端。

  销魂:极度悲伤,极度快乐。

  莫辞频:频,频繁。不要因为次数多而推辞。

  怜:珍惜,怜爱。取:语助词。

  《浣溪沙·一向年光有限》赏析

  这是《珠玉词》中的别调。大晏的词作,用语明净,下字修洁,表现出闲雅蕴藉的风格;而在本词中,作者却一变故常,取景甚大,笔力极重,格调遒上。抒写伤春怀远的情怀,深刻沉着,**明快,而又能保持一种温婉的气象,使词意不显得凄厉哀伤,这是本词的一大特色。

  “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闲离别易消魂。”这首词开头两句是说,人生是短暂的,离别是寻常的也是最使人伤心的。

  首句劈空而来,语甚警炼。“一向”,即一晌,一会儿。片刻的时光啊,有限的生命!词人的哀怨是永恒的,那是无法抗拒的自然规律,谁不希望美好的年华能延续下去呢?惜春光之易逝,感盛年之不再,这虽是《珠玉集》中常有的慨叹,而在本词中强烈的直接呼喊出来,更有撼人心魄的效果。次句加厚一笔。“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可是,词中所写的,不是去国千里的生离,更不是沥泣抆血的死别,而只不过是寻常的离别而已!“等闲”二字,殊不等闲,具见词人之深于情。在短暂的人生中,别离是不止一次会遇到的,而每一回离别,都占去有限年光的一部分,这怎不令人“易销魂”呢?

  “酒筵歌席莫辞频。”上片末句是说,酒宴歌舞就不要推辞了吧。对此,词人唯有强自宽解,痛苦是无益的,不如对酒当歌,自遣情怀吧。“频”,谓宴会的频繁。叶梦得《避暑录话》载,晏殊“唯喜宾客,未尝一日不宴饮,每有佳客必留,留亦必以歌乐相佐”。“酒筵歌席”,即指这些日常的宴饮。这句写及时行乐,聊慰此有限之身。

  “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换头两语是说,若是登临之际,放眼辽阔的江山,徒然的怀念远别的亲友;就算是独处家中,看到风雨摧落了繁花,更令人感伤春光易逝。换头两语,忽作变征之声。气象宏阔,意境莽苍,以健笔写闲情,兼有刚柔之美,是不可多得的佳句。

  “不如怜取眼前人。”结句是说,不如在酒宴上,好好爱怜眼前的人。本词意谓去参加酒筵歌席,好好爱怜眼前的歌女。作为富贵**的晏殊,他不会让痛苦的怀思去折磨自己。也不会沉湎于歌酒之中不能自拔,他要“怜取眼前人”,也只是为了眼前的欢娱而已,这是作者对待生活的一贯态度。

  下片抒情。起首两句为空想之辞:到了登临之时,放眼望去尽是大好河山,不禁徒然思念起远方的友人;等到风雨吹落繁华之际,才发现春天易逝,不禁更生伤春愁情。这两句词意境开阔、辽远,表现出词人对时空不可逾越,消逝的事物不可复得的感慨。结句中,词人以“不如”一词转折,再次表达了自己及时享乐的思想:与其徒劳地思念远方的亲友,因风雨摇落的花朵而伤怀,不如实际一些,珍惜眼前朋友的情谊。这也是词人对待生活的一种态度。

  本词是《珠玉词》的**作。词中所写的并非一时,所感的也非一事,而是反映了作者人生观的一个侧面:悲年光之有限,感世事之无常;慨叹空间和时间的距离难以逾越,慨叹对消逝的美好事物的追寻总是徒劳,在山河风雨中寄予着对人生的哲理的探索。词人幡然感悟,认识到要立足现实,牢牢的抓住眼前的一切。这里所表现的思想,颇类似近代风靡了法国以致欧美的存在**。本来词意是颇为颓靡的,但词人却把这种感情表现得很旷达、爽朗,可见其胸襟与识度。

  《浣溪沙·一向年光有限》作者介绍

  晏殊【yàn shū】(991—1055)字同叔,著名词人、诗人、散文家,北宋抚州府临川城人(今江**贤县文港镇沙河人,位于香楠峰下,其父为抚州府手力节级),是当时的抚州籍第一个**。晏殊与其第七子晏几道(1037—1110),在当时北宋词坛上,被称为“大晏”和“小晏”。

晏殊《浣溪沙》赏析2

  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浣溪沙晏殊赏析

  此词虽含伤春惜时之意,却实为感慨抒怀之情。

  词之上片绾合今昔,叠印时空,重在思昔;下片则巧借眼前景物,着重写今日的感伤。全词语言圆转流利,通俗晓畅,清丽自然,意蕴深沉,启人神智,耐人寻味。词中对宇宙人生的深思,给人以哲理性的启迪和美的艺术享受。

  起句“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写对酒听歌的现境。从复叠错综的句式、轻快流利的语调中可以体味出,词人在面对现境时,开始是怀着轻松喜悦的感情,带着潇洒安闲的意态的。但边听边饮,这现境却又不期然而然地触发对“去年”所历类似境界的追忆:也是和今年一样的暮春天气,面对的也是和眼前一样的楼台亭阁,一样的清歌美酒。然而,在似乎一切依旧的表象下又分明感觉到有的东西 已经起了难以逆转的变化,这便是悠悠流逝的岁月和与此相关的一系列人事。于是词人不由得从心底涌出这样的喟叹:“夕阳西下几时回?”夕阳西下,是眼前景。但词人由此触发的,却是对美好景物情事的流连,对时光流逝的怅惘,以及对美好事物重现的微茫的希望。这是即景兴感,但所感者实际上已不限于眼前的情事,而是扩展到整个人生,其中不仅有感性活动,而且包含着某种哲理性的沉思。夕阳西下,是无法阻止的,只能寄希望于它的东升再现,而时光的流逝、人事的变更,却再也无法重复。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一联工巧而浑成、流利而含蓄,在用虚字构成工整的对仗、唱叹传神方面表现出词人的巧思深情,也是这首词出名的原因。但更值得玩味的倒是这一联所含的意蓄。

  花的凋落,春的消逝,时光的流逝,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虽然惋惜流连也无济于事,所以说“无可奈何”,这一句承上“夕阳西下”;然而在这暮春天气中,所感受到的并不只是无可奈何的凋衰消逝,而是还有令人欣慰的重现,那翩翩归来的燕子不就象是去年曾在此处安巢的旧时相识吗?这一句应上“几时回”。花落、燕归虽也是眼前景,但一经与“无可奈

  何”、“似曾相识”相联系,它们的内涵便变得非常广泛,带有美好事物的象征意味。在惋惜与欣慰的交织中,蕴含着某种生活哲理: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无法阻止其消逝,但在消逝的同时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现,生活不会因消逝而变得一片虚无。只不过这种重现毕竟不等于美好事物的原封不动地重现,它只是“似曾相识”罢了。

  此词之所以脍炙人口,广为传诵,其根本的原因在于情中有思。词中似乎于无意间描写司空见惯的现象,却有哲理的意味,启迪人们从更高层次思索宇宙人生问题。词中涉及到时间永恒而人生有限这样深广的意念,却表现得十分含蓄。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浣溪沙晏殊赏析,这首词既写了湖光山色之美,又表达了作者沉浸在自然风光中的忘返流连的感情 ,流露出一种闲适、潇洒的超脱情怀。

晏殊《浣溪沙》赏析3

  原文: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⑺。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字词解释:

  ⑴浣溪沙:唐玄宗时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沙,一作“纱”。

  ⑵一曲新词酒一杯:此句化用白居易《长安道》诗意:“花枝缺入青楼开,艳歌一曲酒一杯”。一曲,一首。因为词是配合音乐唱的,故称“曲”。新词,刚填好的词,意指新歌。酒一杯,一杯酒。

  ⑶去年天气旧亭台:是说天气、亭台都和去年一样。此句化用五代郑谷《和知己秋日伤怀》诗:“流水歌声共不回,去年天气旧池台。”晏词“亭台”一本作“池台”。去年天气,跟去年此日相同的天气。旧亭台,曾经到过的或熟悉的亭台楼阁。旧,旧时。

  ⑷夕阳:落日。西下:向**地*线落下。几时回:什么时候回来。

  ⑸无可奈何:不得已,没有办法。

  ⑹似曾相识:好像曾经认识。形容见过的事物再度出现。后用作成语,即出自晏殊此句。燕归来:燕子从南方飞回来。燕归来,春中常景,在有意无意之间。

  ⑺小园香径:花草芳香的小径,或指落花散香的小径。因落花满径,幽香四溢,故云香径。香径,带着幽香的园中小径。独:副词,用于谓语前,表示“独自”的意思。徘徊:来回走。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翻译:

  听一支新曲喝一杯美酒,还是去年的天气旧日的亭台,西落的夕阳何时再回来?

  那花儿落去我也无可奈何,那归来的燕子似曾相识,在小园的花径上独自徘徊。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阅读答案:

  试题:

  (1)这首词多处用到对比的写法,这样写有何表达作用?试作简要分析。

  (2)“夕阳西下几时回”一句寓情于景,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

  答案:

  (1)词上片“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两句构成“新”与“旧”的对比,下片“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两句构成“来”与“去”对比。表达作用:旧的`亭台和新的词的对比,突出了物是人非的惆怅情怀;“去”的是落花,“来”的是燕子,两者对比,增加了对时光流逝的惋惜之情。

  (2)抒发了词人惜春伤时的惆怅和寂寞,叹惜年华将逝的情思。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创作背景:无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赏析:

  此词虽含伤春惜时之意,却实为感慨抒怀之情。

  词之上片绾合今昔,叠印时空,重在思昔;下片则巧借眼前景物,着重写今日的感伤。全词语言圆转流利,通俗晓畅,清丽自然,意蕴深沉,启人神智,耐人寻味。词中对宇宙人生的深思,给人以哲理性的启迪和美的艺术享受。

  起句“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写对酒听歌的现境。从复叠错综的句式、轻快流利的语调中可以体味出,词人在面对现境时,开始是怀着轻松喜悦的感情,带着潇洒安闲的意态的。但边听边饮,这现境却又不期然而然地触发对“去年”所历类似境界的追忆:也是和今年一样的暮春天气,面对的也是和眼前一样的楼台亭阁,一样的清歌美酒。然而,在似乎一切依旧的表象下又分明感觉到有的东西 已经起了难以逆转的变化,这便是悠悠流逝的岁月和与此相关的一系列人事。于是词人不由得从心底涌出这样的喟叹:“夕阳西下几时回?”夕阳西下,是眼前景。但词人由此触发的,却是对美好景物情事的流连,对时光流逝的怅惘,以及对美好事物重现的微茫的希望。这是即景兴感,但所感者实际上已不限于眼前的情事,而是扩展到整个人生,其中不仅有感性活动,而且包含着某种哲理性的沉思。夕阳西下,是无法阻止的,只能寄希望于它的东升再现,而时光的流逝、人事的变更,却再也无法重复。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一联工巧而浑成、流利而含蓄,在用虚字构成工整的对仗、唱叹传神方面表现出词人的巧思深情,也是这首词出名的原因。但更值得玩味的倒是这一联所含的意蓄。

  花的凋落,春的消逝,时光的流逝,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虽然惋惜流连也无济于事,所以说“无可奈何”,这一句承上“夕阳西下”;然而在这暮春天气中,所感受到的并不只是无可奈何的凋衰消逝,而是还有令人欣慰的重现,那翩翩归来的燕子不就象是去年曾在此处安巢的旧时相识吗?这一句应上“几时回”。花落、燕归虽也是眼前景,但一经与“无可奈 何”、“似曾相识”相联系,它们的内涵便变得非常广泛,带有美好事物的象征意味。在惋惜与欣慰的交织中,蕴含着某种生活哲理: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无法阻止其消逝,但在消逝的同时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现,生活不会因消逝而变得一片虚无。只不过这种重现毕竟不等于美好事物的原封不动地重现,它只是“似曾相识”罢了。

  此词之所以脍炙人口,广为传诵,其根本的原因在于情中有思。词中似乎于无意间描写司空见惯的现象,却有哲理的意味,启迪人们从更高层次思索宇宙人生问题。词中涉及到时间永恒而人生有限这样深广的意念,却表现得十分含蓄。

  个人资料:

  晏殊(991年—1055年),字同叔,抚州临川人。北宋著名文学家、***。

  生于宋太宗淳化二年(991),十四岁以神童入试,赐进士出身,命为秘书省正字,官至右谏议大夫、集贤殿学士、同*章事兼枢密使、礼部刑部尚书、观文殿大学士知永兴军、兵部尚书,1055年病逝于京中,封临淄公,谥号元献,世称晏元献。

  晏殊以词著于文坛,尤擅**,风格含蓄婉丽,与其子晏几道,被称为“大晏”和“小晏”,又与欧阳修并称“晏欧”;亦工诗善文,原有集,已散佚。存世有《珠玉词》、《晏元献遗文》、《类要》残本。

晏殊《浣溪沙》赏析4

  朝代:宋代 作者: 晏殊

  玉碗冰寒滴露华。粉融香雪透轻纱。晚来妆面胜荷花。

  鬓亸欲迎眉际月,酒红初上脸边霞。一场春梦日西斜。

  译文

  作一首词曲喝着一杯美酒。

  想起去年同样的季节还是这种楼台和亭子。

  天边西下的夕阳什么时候才又转回这里?

  花儿总要凋落是让人无可奈何的事。

  那翩翩归来的燕子好像旧时的相识。

  在弥漫花香的园中小路上,我独自地走来走去。

  注释

  一曲新词酒一杯:此句化用白居易《长安道》诗意:“花枝缺入青楼开,艳歌一曲酒一杯”。一曲,一首。因为词是配合音乐唱的,故称“曲”。新词,刚填好的词,意指新歌。酒一杯,一杯酒。

  去年天气旧亭台:是说天气、亭台都和去年一样。此句化用五代郑谷《和知已秋日伤感》诗:“流水歌声共不回,去年天气旧池台。”晏词“亭台”一本作“池台”。去年天气,是说跟去年此日相同的天气。旧亭台,曾经到过的或熟悉的亭台楼阁。旧,旧时。

  夕阳:落日。

  西下:向**地*线落下。

  几时回:什么时候回来。

  无可奈何:不得已,没有办法。

  似曾相识:好像曾经认识。形容见过的事物再度出现。后用作成语,即出自晏殊此句。

  燕归来:燕子从南方飞回来。燕归来,春中常景,在有意无意之间。

  小园香径:花草芳香的小径,或指落花散香的小径。因落花满径,幽香四溢,故云香径。香径,带着幽香的园中小径。

  独:副词,用于谓语前,表示“独自”的意思。徘徊:来回走。

  赏析

  这是晏殊词中最为脍炙人口的篇章。词的上片通过对眼前景物的咏叹,将怀旧之感、伤今之情与惜时之意交织、融合在一起。“一曲新词酒一杯”,所展示的是“对酒当歌”的情景,似乎主人公十分醉心于宴饮涵咏之乐。的确,作为安享尊荣而又崇文尚雅的“太***”,以歌侑酒,是作者习于问津、也乐于问津的娱情遣兴方式之一。然而在作者的记忆中,最难忘怀的却是去年的那次歌宴。“去年天气”句,点出眼前的阳春烟景既与去年无异,而作者置身的亭台也恰好是昔日饮酒听歌的场所。故地重临,怀旧自不可免。此句中正包蕴着一种景物依旧而人事全非的怀旧之感。在这种怀旧之感中又糅合着深婉的伤今之情。这样,作者纵然襟怀冲澹,又怎能没有些微的伤感呢?“夕阳西下”句,不仅是惋惜时光的匆匆流逝,同时也是慨叹昔日与伊人同乐的'情景已一去不返。细味“几时回”三字,所折射出的似乎是一种企盼其返、却又情知难返的纡细心态。下片仍以融情于景的笔法申发前意。“无可奈何”二句,属对工切,声韵**,寓意深婉,一向称为名对。唯其如此,作者既用于此词,又用于《示张寺丞王校勘》一诗。上句对春光的流逝示惋惜之情,下句对巢燕的归来兴怀旧之感。人间生死,同花开花落一样,不由自主,所以说“无何奈何”。旧地重游,前尘影事,若幻若真,所以说“似曾相识”。渗透在句中的是一种混杂着眷恋和怅惆,既似冲澹又似深婉的人生怅触。因此,此词不但以词境胜,还兼以理致胜。后来苏轼的词,就大畅此风了。

晏殊《浣溪沙》赏析5

  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闲离别易销魂。

  [译文] 片刻的时光,有限的生命。在这短暂的一生中,别离是不只一次会遇到的,而每一回离别,都占去有限年光的一部分。

  [出自] 晏殊 《浣溪沙》

  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闲离别易销魂。酒筵歌席莫辞频。

  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 不如怜取眼前人。

  注释:

  一向;一晌,片刻之间。

  有限身:短暂未久的人生。

  等闲:**常常。

  销魂:魂魄飞散,形容人极度的悲痛或欢乐。

  怜取:怜爱。取:语助词

  眼前人:指眼前轻歌曼舞的女子。怜取眼前人:元稹《会真记》载崔莺莺诗:“还将旧来意,怜取眼前人。”

  翻译:

  片刻的时光,有限的生命,宛若江水东流,一去不返,深感悲伤。于是,频繁的聚会,借酒消愁,对酒当歌,及时行乐,聊慰此有限之身。

  若是登临之际,放眼辽阔河山,突然怀思远别的亲友;就算是独处家中,看到风雨吹落了繁花,更令人感伤春光易逝。不如在酒宴上,好好爱怜眼前的人。

  【译文】

  年华易逝,人生是多么的短暂,一次*常的离别也会引起极度的悲伤和愁苦,还是及时行乐欢歌筵饮吧,不要嫌歌舞酒宴太多太频而推辞。 登高望远,放眼辽阔的河山,便怀思远别的亲友;看到风雨摧落繁花,更是伤感春光易逝。空念远亲和落花伤春都是徒劳无益,还不如去怜爱眼前这轻歌曼舞的美人吧。

  【译文二】

  易逝的时光有限的人生,*常的离别也让人断肠伤心。饮宴歌舞莫要嫌它频繁。

  放眼山河徒然怀念远方亲友,看见风雨中落花纷纷更让人伤春。不如赶紧怜爱眼前的亲人。

  赏析:

  这是晏殊的一首离愁别绪的的词作。本词笔力厚重,格调遒劲。虽是抒写伤春念远的情怀,但词意并不凄厉哀伤,因而使得颇为颓靡的主题也显得豁达、明快。

  词的上片直抒胸臆,慨叹人生苦短,光阴易逝。“一向年光有限身”一句, 横空劈世,扑面而来。“一向”即一晌,一会儿之意,时光是多么的短暂啊,人的生命将要在有限的时光中结束,确实令人哀惋、叹惜,但是这是人人都无法抗拒的自然规律,谁不希望美好的年华能一直延续,生生不息呢?在晏殊的词作中,惜春光之易逝,感盛年之不再,是他常有的慨叹,而在本词中,他能直接地大声呼喊出来,因而使作品达到了撼人心魄的效果。

  “等闲离别易销魂”,紧承上句而来,句意更进一折,愁意又添一层。词中所写的离别,既不是生离,更不是死别,只不过是寻常的离别而已!但“等闲”二字,决不等闲。“销魂”即“痛心疾首”之意,与“等闲”配搭,相得益彰。在短暂的人生之中,别离是不只一次会遇到的,并且每一次离别,都会占去有限年光的一部分,又怎能不叫人痛惜?词人只能自宽自我安慰:“酒筵歌席莫辞频”,痛苦是徒劳无益的,还不如趁这有限的人生,对酒当歌,尽情开怀畅饮。词的上片虽词句短小,但各主其意,又层层相因,环环相扣。

  下片紧承上片之意,结构上也与上片一脉相承。“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是词人的设想之辞,因思念远方之人,于是词人想象若是登高远眺,极目远望,终会因相隔千山万水,也只是徒然地怀思远别的亲友,更何况眼前又遇风雨摧残繁花的凄凉景象,自然心中不免生出无限伤悲。既如此,“不如怜取眼前人” ,这就是词人解决生命短暂、时光永恒矛盾的最好方法,与“酒筵歌席莫辞频”相应,表达了一种人生无奈、自寻解脱的主张。

  作为富贵**的晏殊,他不会让痛苦的怀思去折磨自己,也不会沉湎于歌酒之中而不能自拔,因为空目念远已是无益,与其追忆那已远去的,不可挽回的旧日恋歌,不如好好珍惜、把握眼前的一切,接受身边拥有的幸福。纵观下片,词人于无可奈何中,以一种旷达明快的襟怀来面对眼前的现实,使上下两片融合无间,词意境界更加高远。


晏殊《浣溪沙》原文及赏析3篇(扩展2)

——晏殊浣溪沙原文赏析 (菁选3篇)

晏殊浣溪沙原文赏析1

  朝代:宋代 作者: 晏殊

  玉碗冰寒滴露华。粉融香雪透轻纱。晚来妆面胜荷花。

  鬓亸欲迎眉际月,酒红初上脸边霞。一场春梦日西斜。

  译文

  作一首词曲喝着一杯美酒。

  想起去年同样的季节还是这种楼台和亭子。

  天边西下的夕阳什么时候才又转回这里?

  花儿总要凋落是让人无可奈何的事。

  那翩翩归来的燕子好像旧时的相识。

  在弥漫花香的园中小路上,我独自地走来走去。

  注释

  一曲新词酒一杯:此句化用白居易《长安道》诗意:“花枝缺入青楼开,艳歌一曲酒一杯”。一曲,一首。因为词是配合音乐唱的,故称“曲”。新词,刚填好的词,意指新歌。酒一杯,一杯酒。

  去年天气旧亭台:是说天气、亭台都和去年一样。此句化用五代郑谷《和知已秋日伤感》诗:“流水歌声共不回,去年天气旧池台。”晏词“亭台”一本作“池台”。去年天气,是说跟去年此日相同的天气。旧亭台,曾经到过的或熟悉的亭台楼阁。旧,旧时。

  夕阳:落日。

  西下:向**地*线落下。

  几时回:什么时候回来。

  无可奈何:不得已,没有办法。

  似曾相识:好像曾经认识。形容见过的事物再度出现。后用作成语,即出自晏殊此句。

  燕归来:燕子从南方飞回来。燕归来,春中常景,在有意无意之间。

  小园香径:花草芳香的小径,或指落花散香的小径。因落花满径,幽香四溢,故云香径。香径,带着幽香的园中小径。

  独:副词,用于谓语前,表示“独自”的意思。徘徊:来回走。

  赏析

  这是晏殊词中最为脍炙人口的篇章。词的上片通过对眼前景物的咏叹,将怀旧之感、伤今之情与惜时之意交织、融合在一起。“一曲新词酒一杯”,所展示的是“对酒当歌”的情景,似乎主人公十分醉心于宴饮涵咏之乐。的确,作为安享尊荣而又崇文尚雅的“太***”,以歌侑酒,是作者习于问津、也乐于问津的娱情遣兴方式之一。然而在作者的记忆中,最难忘怀的却是去年的那次歌宴。“去年天气”句,点出眼前的阳春烟景既与去年无异,而作者置身的亭台也恰好是昔日饮酒听歌的场所。故地重临,怀旧自不可免。此句中正包蕴着一种景物依旧而人事全非的怀旧之感。在这种怀旧之感中又糅合着深婉的伤今之情。这样,作者纵然襟怀冲澹,又怎能没有些微的伤感呢?“夕阳西下”句,不仅是惋惜时光的匆匆流逝,同时也是慨叹昔日与伊人同乐的情景已一去不返。细味“几时回”三字,所折射出的似乎是一种企盼其返、却又情知难返的纡细心态。下片仍以融情于景的笔法申发前意。“无可奈何”二句,属对工切,声韵**,寓意深婉,一向称为名对。唯其如此,作者既用于此词,又用于《示张寺丞王校勘》一诗。上句对春光的流逝示惋惜之情,下句对巢燕的归来兴怀旧之感。人间生死,同花开花落一样,不由自主,所以说“无何奈何”。旧地重游,前尘影事,若幻若真,所以说“似曾相识”。渗透在句中的是一种混杂着眷恋和怅惆,既似冲澹又似深婉的人生怅触。因此,此词不但以词境胜,还兼以理致胜。后来苏轼的词,就大畅此风了。

晏殊浣溪沙原文赏析2

  原文: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赏析:

  词的大意是:填一曲新词听丽人演唱,倒一杯美酒仔细品尝,只觉得非常惬意而宠辱皆忘。时令气候依旧,亭台池榭依旧,都与去年没有什么两样。夕阳已经西下,什么时候才能回转再现光芒?

  无可奈何啊,百花总是要凋零;那似曾相识的春燕,又归画檐。美丽的事物总是无法挽留,即使再现也与先前决非一样,只不过是似曾相识而已。想到这些怎不令人感伤,于是“我”独自在充满花香的幽径里徘徊彷徨,思量追忆。

  这是晏殊一首脍炙人口的**。抒写的是伤春、好景不常的愁怀,又暗寓相思离别之情。它的语言圆转流利,明白如话,意蕴却极宽广,能给人一种哲理性的启迪。

  上片的起首,“一曲新词酒一杯”,以赋笔起,**叙来,以淡墨点染,写对酒听歌的现境。次句“去年天气旧亭台”暗点题,“去年天气”、“旧”,时间概念;“亭台”,空间概念,一起合成物是人非的“怀旧”境界,情深似海,凄婉动人。从复叠错综的句式、轻快流利的语调中可以体味出,词人在面对现境时,开始是怀着轻松喜悦的心情,带着潇洒安闲的意态的。但边听边饮,这现境却又不期然地触发出对“去年”所经历的类似情形的回忆:也是和今年一样的暮春天气,面对的也是和眼前一样的楼台亭阁,一样的清歌美酒。然而,在似乎一切依旧的表象下又分明感觉到有的东西已经起了难以逆转的变化,这便是悠悠流逝的岁月和与此相关的一系列人事。于是词人不由得从心底涌出这样的感叹:“夕阳西下几时回”,以比兴之笔再渲染怀旧深悲。“夕阳无限好”,暗喻去年的赏心乐事;“西下”喻都成过去;“几时回”,作“何时可再回”解。从夕阳西下这眼前景起,词人由此触发的,却是对美好景物情事的流连,对时光流逝的怅惘,以及对美好事物重现的希冀。这是即景兴感,但所感的实际上已不限于眼前的情事,而是扩展到整个人生,其中不仅有理念活动,而且包含着某种哲理性的沉思。夕阳西下,虽然是无限好,但毕竟是要消逝的,只能寄希望于它的东升再现,而时光的流逝、人事的变更,却再也无法重复。整个上片,实际上和刘希夷《代悲白头翁》“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的意蕴大体相同,不过表达方式要委婉含蓄得多。

  下片转换境界,词人已从亭台到庭院。“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这是词人在小园徘徊时所见,触景生情的妙笔。这首词的出名,和这一联工巧而浑成、流利而含蓄的对句很有关系,在用虚字构成工整的对仗、唱叹传神方面表现出词人的巧思深情。难怪杨慎在《词品》中说:“‘无可奈何’二语,天然奇偶”。但更值得咀嚼的倒是这一联所含的意蕴。花的凋零,春的消逝,时光的流逝,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虽然惋惜留念也无济于事,所以说“无可奈何”。人生的好景不常也正如花开花落,所不同的是自然的变化是按规律循环,而人的生命却只有一次。这一句承上“夕阳西下”。然而在这暮春季节,所感受到的并不只是无可奈何的凋零消逝,还有令人欣慰的重现,那翩翩归来的燕子不就像是去年曾在此处安家的旧时相识吗?去年飞走的燕子,今年又回来了,而人生的聚散,却不能如候鸟那样去来有信。这一句应上“几时回”。花落、燕归虽也是眼前景,但一经与“无可奈何”、“似曾相识”相联,它们的内涵便变得非常广泛,带有象征美好事物的意味。在惋惜与欣慰的交织中,蕴涵着某种生活哲理: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无法阻止其消逝,但在消逝的同时仍然有美好的事物的再现,生活不会因消逝而变得一片虚无。只不过这种重现毕竟不等于美好事物的原封不动地重现,它只是“似曾相识”罢了。因此,在有所欣慰的同时又不觉感到一丝惆怅。如果说,上片着重抒写了对不变表象下所包含的变化的感慨,那么下片这一联则进一步抒写了消逝中的重现、重现中的变化,以及词人对这种现象的感受与思索。“小园香径独徘徊”,“徘徊”,是动词,却还含有“时间”概念,不仅表现词人的行动,还寓有词人怀旧、低徊欲绝的悲凉心境。这一句是在惋惜、欣慰、怅惘之余独自的沉思:在小园落英缤纷的小径上,词人独自徘徊着、沉思着,好像是对所见所感所思来一番深沉的反省与思索,对上述现象的底蕴求得一个答案。这是上文的余波。

  全词只写景,题旨是“怀旧”,然无一语及之,所谓善言情者不尽情。词人将怀旧之情,通过景物升华到哲理高度,对人生的执着,对时光的眷念,却蕴涵在字里行间,含蓄隽永,成为千古绝唱。此词可能是晏殊的晚笔,令词的造诣,已到炉火纯青的境地,对五代令词的创作方法,有新的开拓。

晏殊浣溪沙原文赏析3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宋代: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鉴赏

  这是晏殊词中最为脍炙人口的篇章。此词虽含伤春惜时之意,却实为感慨抒怀之情。词之上片绾合今昔,叠印时空,重在思昔;下片则巧借眼前景物,重在伤今。全词语言圆转流利,通俗晓畅,清丽自然,意蕴深沉,启人神智,耐人寻味。词中对宇宙人生的深思,给人以哲理性的启迪和美的艺术享受。

  起句“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写对酒听歌的现境。从复叠错综的句式、轻快流利的语调中可以体味出,晏殊面对现境时,开始是怀着轻松喜悦的感情,带着潇洒安闲的意态的,似乎主人公十分醉心于宴饮涵咏之乐。的确,作为安享尊荣而又崇文尚雅的“太***”,以歌侑酒,是晏殊习于问津、也乐于问津的娱情遣兴方式之一。但边听边饮,这现境却又不期然而然地触发对“去年”所历类似境界的追忆:也是和“今年”一样的暮春天气,面对的也是和眼前一样的楼台亭阁,一样的清歌美酒。然而,似乎一切依旧的表象下又分明感觉到有的东西已经起了难以逆转的变化,这便是悠悠流逝的岁月和与此相关的一系列人事。此句中正包蕴着一种景物依旧而人事全非的怀旧之感。在这种怀旧之感中又糅合着深婉的伤今之情。这样,晏殊纵然襟怀冲澹,又怎能没有些微的伤感呢?于是晏殊不由得从心底涌出这样的喟叹:“夕阳西下几时回?”夕阳西下,是眼前景。但晏殊由此触发的,却是对美好景物情事的流连,对时光流逝的怅惘,以及对美好事物重现的微茫的希望。这是即景兴感,但所感者实际上已不限于眼前的情事,而是扩展到整个人生,其中不仅有感性活动,而且包含着某种哲理性的沉思。夕阳西下,是无法阻止的,只能寄希望于它的东升再现,而时光的流逝、人事的变更,却再也无法重复。细味“几时回”三字,所折射出的似乎是一种企盼其返、却又情知难返的纡细心态。

  下片仍以融情于景的笔法申发前意。“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为天然奇偶句,此句工巧而浑成、流利而含蓄,声韵**,寓意深婉,缠绵哀感,用虚字构成工整的对仗、唱叹传神方面表现出晏殊的巧思深情,宛如天成,也是这首词出名的原因。但更值得玩味的倒是这一联所含的意蓄。花的凋落,春的消逝,时光的流逝,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虽然惋惜流连也无济于事,所以说“无可奈何”,这一句承上“夕阳西下”;然而这暮春天气中,所感受到的并不只是无可奈何的凋衰消逝,而是还有令人欣慰的重现,那翩翩归来的燕子不就像是去年曾此处安巢的旧时相识吗?这一句应上“几时回”。花落、燕归虽也是眼前景,但一经与“无可奈何”、“似曾相识”相联系,它们的内涵便变得非常广泛,意境非常深刻,带有美好事物的象征意味。惋惜与欣慰的交织中,蕴含着某种生活哲理: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无法阻止其消逝,但消逝的同时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现,生活不会因消逝而变得一片虚无。只不过这种重现毕竟不等于美好事物的原封不动地重现,它只是“似曾相识”罢了。渗透在句中的是一种混杂着眷恋和怅惆,既似冲澹又似深婉的人生怅触。唯其如此,此联晏殊既用于此词,又用于《示张寺丞王校勘》一诗。“小园香径独徘徊”,即是说他独自一人在花间踱来踱去,心情无法*静。这里伤春的感情胜于惜春的感情,含着淡淡的哀愁,情调是低沉的。

  此词之所以脍炙人口,广为传诵,其根本的原因于情中有思。

  词中似乎于无意间描写司空见惯的现象,却有哲理的意味,启迪人们从更高层次思索宇宙人生问题。词中涉及到时间永恒而人生有限这样深广的意念,却表现得十分含蓄。

  浣溪沙·一向年光有限身

  宋代:晏殊

  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闲离别易销魂,酒筵歌席莫辞频。

  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

  赏析

  该词是宴会上即兴之作。下片首两句虽然仍是念远伤春,但气度较大,从放眼河山到风雨惜别,引出眼前人,并与上片别宴离歌前后呼应。

  词中所写的并非一时所感,也非一事,而是反映了晏殊人生观的一个侧面:悲年光之有限,感世事之无常;慨叹空间和时间的距离难以逾越,慨叹对已逝美好事物的追寻总是徒劳,在山河风雨中寄寓着对人生哲理的探索。晏殊幡然感悟,认识到要立足现实,牢牢地抓住眼前的一切。

  “ 一向年光有限身。”,劈空而来,语甚警炼。惜春光之易逝,感盛年之不再,有撼人心魄的.效果。紧接“等闲”句,加厚一笔。词中所写的,不是生离,更不是死别,而只不过是寻常的离别而已。“等闲”二字,殊不等闲,具见晏殊之深于情。在短暂的人生中,别离是不只一次会遇到的,而每一回离别,都占去有限年光的一部分,晏殊唯有强自宽解:“ 酒筵歌席莫辞频”。痛苦是无益的,不如对酒当歌, 自遣情怀吧。这句写及时行乐,聊慰此有限之身。

  上片起调不做任何铺垫,直言年华有限,稍纵即逝,以精炼的语言表达富有深度的哲理,让人不觉为之一振。紧接着,晏殊将离别看成是*常事,可见人的一生离别之多,因而“易销魂”,但晏殊转而又写“酒筵歌席莫辞频”,表达人生短暂,莫为离别伤神,应当及时行乐的思想。

  过片二语,气象宏阔,意境莽苍,以健笔写闲情,兼有刚柔之美。两句是设想之辞。若是登临之际,放眼辽阔的河山,徒然地怀思远别的亲友;就算是独处家中,看到风雨摧落了繁花,更令人感伤春光易逝。语本李峤《汾阴行》:“山川满目泪沾衣,富贵荣华能几时?”晏殊不欲刻意去伤春伤别,故要想办法从痛苦中解脱出来。

  “不如怜取眼前人。”意谓去参加酒筵歌席,好好爱怜眼前的歌女。作为富贵**的晏殊,他不会让痛苦的怀思去折磨自己,也不会沉湎于歌酒之中而不能自拔,他要“怜取眼前人”,也只是为了眼前的欢娱而已,这是晏殊对待生活的一贯态度。

  下片抒情。起首两句为空想之辞:到了登临之时,放眼望去尽是大好河山,不禁徒然思念起远方的友人;等到风雨吹落繁华之际,才发现春天易逝,不禁更生伤春愁情。这两句词意境开阔、辽远,表现出晏殊对时空不可逾越,消逝的事物不可复得的感慨。结句中,晏殊以“不如”一词转折,再次表达了自己及时享乐的思想:与其徒劳地思念远方的亲友,因风雨摇落的花朵而伤怀,不如实际一些,珍惜眼前朋友的情谊。这也是晏殊对待生活的一种态度。

  这首词又是《珠玉词》中的别调。大晏的词作,用语明净,下字修洁,表现出闲雅蕴藉的风格;而在本词中,晏殊却一变故常,取景甚大,笔力极重,格调遒上。抒写伤春念远的情怀,深刻沉着,**明快,而又能保持一种温婉的气象,使词意不显得凄厉哀伤。

  浣溪沙·玉碗冰寒滴露华

  宋代:晏殊

  玉碗冰寒滴露华,粉融香雪透轻纱。晚来妆面胜荷花。

  鬓亸欲迎眉际月,酒红初上脸边霞。一场春梦日西斜。

  赏析

  这首《浣溪沙》描绘的是一幅浓艳有余的仕女午睡图,写夏日黄昏丽人昼梦方醒、晚妆初罢、酒脸微醺的情状。全词婉转有致,犹如一幅别具韵味、浓墨重彩的油画。

  上片首句写室内特定的景物—玉碗中盛着莹洁的寒冰,碗边凝聚的水珠若露华欲滴。古时富贵人家,严冬时把冰块收藏在地窖中,夏天取用,以消暑气。一“寒”字正反衬出室中的热。接着,晏殊笔触写到室中人的身上:粉汗微融,轻薄的纱衣,芬芳洁白的肌体;晚来浓妆的娇面,胜似丰艳的荷花,犹如一幅美人油画,将仕女的美展现的淋漓尽致。第二、三句设喻。用意用语均似“花间”派。“粉融”,意谓脂粉与汗水相互融和的唯美之状,不点出“汗”字,正是晏殊高明之处。“香雪”借喻女子肌肤的芳洁,虽亦古诗词中常用之语,但在本词中却有特殊的意义,它跟“冰寒”句配合,在盛夏中得清凉之意。以“玉”、“冰”、“粉”、“雪”之白,衬托“妆面”之红,写夏日黄昏女子妆罢的情景,真如一幅优美的彩照。过片写她那下垂的鬓发,已靠近眉间额上的月形妆饰;微红的酒晕,又如红霞飞上脸边。

  下片一、二两句写女子微醉的情态,艳而不俗,细而不纤。古时女子的面饰,有以黄粉涂额成圆形为月,因位置在两眉之间,故词称“眉际月”。李商隐《蝶》诗之三“八字宫眉捧额黄”,似即指此。“欲迎”、“初上”,形容绝妙。不独刻画之工,且见晏殊欣赏之情。“月”与“霞”,语意双关,既是隐喻女子的眉和脸,也是黄昏时的实景。可以想象这位美艳的姑娘,晚妆初过,穿着件单薄的纱衣,盈盈伫立,独倚暮霞,悄迎新月。末句“一场春梦日西斜”,方始点明,原来上边五句所写的,都是昼眠梦醒后的情景。女子睡起,粉融香汗,重理明妆。“春梦”,谓刚才好梦的短暂。慵困无聊,闲愁闲恨,全词之意,至此全出。末句倒装,“日西斜”三字,与上片“晚来”接应。

  此词纯用白描的手法叙述,选取了闺房中的一个情景,将美人的举止、姿容、睡态和醒时模样刻画得极为生动逼真,极具生活气息,让人可知可感。词格浓艳,颇见“花间”遗风。

  浣溪沙·小阁重帘有燕过

  宋代:晏殊

  小阁重帘有燕过。晚花红片落庭莎。曲阑干影入凉波。

  一霎好风生翠幕,几回疏雨滴圆荷。酒醒人散得愁多。

  赏析

  吴处厚《青箱杂记》卷五记载:“晏元献公虽起田里,而文章富贵,出于天然。尝览李庆孙《富贵曲》云:‘轴装曲谱金书字,树记花名玉篆牌’。公曰:‘此乃乞儿相,未尝谙富贵者。’故公每吟咏富贵,不言金玉锦绣,而唯说其气象。若‘楼台侧畔杨花过,帘幕中间燕子飞’,‘梨花院落溶溶月,杨柳池塘淡淡风’之类是也。故公自以此句语人曰:‘穷儿家有这景致也无?’”这段话颇能道出晏殊富贵词的独特风格。这首词前五句描写景物重在神情,不求形迹,细节刻画,取其精神密契,不在于锦绣字面的堆砌,而在于色泽与气氛上的渲染,故能把环境写得博大高华,充满富贵气象。词中所表达的思想既不是伤春女子的幽愁,又不是羁旅思乡游子的离愁,更不是感时悯乱的深愁,而是富贵者叹息时光易逝,盛筵不再,美景难留的淡淡闲愁。

  劈头“小阁重帘有燕过”点出环境与时令。此句看似*淡,实乃传神一笔,有破空而来之势。这匆匆一过的穿帘燕子,莫非是远方使者,给帘内入传递了春将归去的消息。像在*静的水面投下一枚小石,立刻泛起层层波澜。一下子打破了小阁周围宁静的空气,起着沟通重帘内外的作用。阁中人目随燕影,看到“晚花红片落庭莎”。原来时已暮春,庭院满地落红。“晚”,一指傍晚,朝花夕谢,形容落花的时间,一指晚春,花事凋零,形容落花的节令。春末多雨,更兼庭中少行迹,满庭莎草已是一派浓绿。“红片”与“庭莎”,绿肥红瘦,相映成趣。“曲栏干影入凉波”,庭院中池边的曲曲栏干,倒影于池塘碧波之中。“凉波”的“凉”既是时已入暮,池水生凉的真实写照,又是个中人此时此地心境凄凉的折光反射。

  以上三句写的是帘外景物,从视觉所及落笔。“重帘”、“过燕”、“晚花”、“庭莎”、“曲栏”、“凉波”诸意象所组成的画面,其色泽或明或暗,或浓或淡,或动或静,使整个庭院呈现出一片凄清冷落。虽然主人公尚未露面,但他的处境、心曲,已跃然纸**。片两句由帘外转入帘内,从听觉着墨,写阁中人的感受。“一霎”、“几回”乃互文。虽说是“好风”、“疏雨”,小阁里的人却听得分明,感得真切,可见环境是何等的静,人是多么孤独。

  上句“翠”、“生”二字,一为冷色,一为动态,这种化虚为实的描写,把周围的景物写活了,给人以质感。好风入槛,翠幕生寒,孤身独处,情何以堪。下句“圆荷”即荷叶。疏雨滴在嫩绿的荷叶上,声音本是极细极微,但偏偏阁中人却听得清清楚楚。帘外之凄清冷落如彼,帘内之空虚寂静如此,这一切本是足以生愁了,何况又值“酒醒人散”之后。末句以情语作结,总束全词,兴起感情波澜,似神龙掉尾,极有跌宕之致。

  结句抒发的亦是富贵闲愁。前人评晏殊词圆融*静,多富贵气象。晏殊自云:“余每吟咏富贵,不言金玉锦绣,而悦其气象。”此词可见一斑。


晏殊《浣溪沙》原文及赏析3篇(扩展3)

——浣溪沙晏殊赏析原文 (菁选3篇)

浣溪沙晏殊赏析原文1

  宋代: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鉴赏

  这是晏殊词中最为脍炙人口的篇章。此词虽含伤春惜时之意,却实为感慨抒怀之情。词之上片绾合今昔,叠印时空,重在思昔;下片则巧借眼前景物,重在伤今。全词语言圆转流利,通俗晓畅,清丽自然,意蕴深沉,启人神智,耐人寻味。词中对宇宙人生的深思,给人以哲理性的启迪和美的艺术享受。

  起句“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写对酒听歌的现境。从复叠错综的句式、轻快流利的语调中可以体味出,晏殊面对现境时,开始是怀着轻松喜悦的感情,带着潇洒安闲的意态的,似乎主人公十分醉心于宴饮涵咏之乐。的确,作为安享尊荣而又崇文尚雅的“太***”,以歌侑酒,是晏殊习于问津、也乐于问津的娱情遣兴方式之一。但边听边饮,这现境却又不期然而然地触发对“去年”所历类似境界的追忆:也是和“今年”一样的暮春天气,面对的也是和眼前一样的楼台亭阁,一样的清歌美酒。然而,似乎一切依旧的表象下又分明感觉到有的东西已经起了难以逆转的变化,这便是悠悠流逝的岁月和与此相关的一系列人事。此句中正包蕴着一种景物依旧而人事全非的怀旧之感。在这种怀旧之感中又糅合着深婉的伤今之情。这样,晏殊纵然襟怀冲澹,又怎能没有些微的伤感呢?于是晏殊不由得从心底涌出这样的喟叹:“夕阳西下几时回?”夕阳西下,是眼前景。但晏殊由此触发的,却是对美好景物情事的流连,对时光流逝的怅惘,以及对美好事物重现的微茫的希望。这是即景兴感,但所感者实际上已不限于眼前的情事,而是扩展到整个人生,其中不仅有感性活动,而且包含着某种哲理性的沉思。夕阳西下,是无法阻止的,只能寄希望于它的东升再现,而时光的流逝、人事的变更,却再也无法重复。细味“几时回”三字,所折射出的似乎是一种企盼其返、却又情知难返的纡细心态。

  下片仍以融情于景的笔法申发前意。“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为天然奇偶句,此句工巧而浑成、流利而含蓄,声韵**,寓意深婉,缠绵哀感,用虚字构成工整的对仗、唱叹传神方面表现出晏殊的巧思深情,宛如天成,也是这首词出名的原因。但更值得玩味的倒是这一联所含的意蓄。花的凋落,春的消逝,时光的流逝,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虽然惋惜流连也无济于事,所以说“无可奈何”,这一句承上“夕阳西下”;然而这暮春天气中,所感受到的并不只是无可奈何的凋衰消逝,而是还有令人欣慰的重现,那翩翩归来的燕子不就像是去年曾此处安巢的旧时相识吗?这一句应上“几时回”。花落、燕归虽也是眼前景,但一经与“无可奈何”、“似曾相识”相联系,它们的内涵便变得非常广泛,意境非常深刻,带有美好事物的象征意味。惋惜与欣慰的交织中,蕴含着某种生活哲理: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无法阻止其消逝,但消逝的同时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现,生活不会因消逝而变得一片虚无。只不过这种重现毕竟不等于美好事物的原封不动地重现,它只是“似曾相识”罢了。渗透在句中的是一种混杂着眷恋和怅惆,既似冲澹又似深婉的人生怅触。唯其如此,此联晏殊既用于此词,又用于《示张寺丞王校勘》一诗。“小园香径独徘徊”,即是说他独自一人在花间踱来踱去,心情无法*静。这里伤春的感情胜于惜春的感情,含着淡淡的哀愁,情调是低沉的。

  此词之所以脍炙人口,广为传诵,其根本的原因于情中有思。

  词中似乎于无意间描写司空见惯的现象,却有哲理的意味,启迪人们从更高层次思索宇宙人生问题。词中涉及到时间永恒而人生有限这样深广的意念,却表现得十分含蓄。

浣溪沙晏殊赏析原文2

  宋代:晏殊

  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闲离别易销魂,酒筵歌席莫辞频。

  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

  赏析

  该词是宴会上即兴之作。下片首两句虽然仍是念远伤春,但气度较大,从放眼河山到风雨惜别,引出眼前人,并与上片别宴离歌前后呼应。

  词中所写的并非一时所感,也非一事,而是反映了晏殊人生观的一个侧面:悲年光之有限,感世事之无常;慨叹空间和时间的距离难以逾越,慨叹对已逝美好事物的追寻总是徒劳,在山河风雨中寄寓着对人生哲理的探索。晏殊幡然感悟,认识到要立足现实,牢牢地抓住眼前的一切。

  “ 一向年光有限身。”,劈空而来,语甚警炼。惜春光之易逝,感盛年之不再,有撼人心魄的效果。紧接“等闲”句,加厚一笔。词中所写的,不是生离,更不是死别,而只不过是寻常的离别而已。“等闲”二字,殊不等闲,具见晏殊之深于情。在短暂的人生中,别离是不只一次会遇到的,而每一回离别,都占去有限年光的一部分,晏殊唯有强自宽解:“ 酒筵歌席莫辞频”。痛苦是无益的.,不如对酒当歌, 自遣情怀吧。这句写及时行乐,聊慰此有限之身。

  上片起调不做任何铺垫,直言年华有限,稍纵即逝,以精炼的语言表达富有深度的哲理,让人不觉为之一振。紧接着,晏殊将离别看成是*常事,可见人的一生离别之多,因而“易销魂”,但晏殊转而又写“酒筵歌席莫辞频”,表达人生短暂,莫为离别伤神,应当及时行乐的思想。

  过片二语,气象宏阔,意境莽苍,以健笔写闲情,兼有刚柔之美。两句是设想之辞。若是登临之际,放眼辽阔的河山,徒然地怀思远别的亲友;就算是独处家中,看到风雨摧落了繁花,更令人感伤春光易逝。语本李峤《汾阴行》:“山川满目泪沾衣,富贵荣华能几时?”晏殊不欲刻意去伤春伤别,故要想办法从痛苦中解脱出来。

  “不如怜取眼前人。”意谓去参加酒筵歌席,好好爱怜眼前的歌女。作为富贵**的晏殊,他不会让痛苦的怀思去折磨自己,也不会沉湎于歌酒之中而不能自拔,他要“怜取眼前人”,也只是为了眼前的欢娱而已,这是晏殊对待生活的一贯态度。

  下片抒情。起首两句为空想之辞:到了登临之时,放眼望去尽是大好河山,不禁徒然思念起远方的友人;等到风雨吹落繁华之际,才发现春天易逝,不禁更生伤春愁情。这两句词意境开阔、辽远,表现出晏殊对时空不可逾越,消逝的事物不可复得的感慨。结句中,晏殊以“不如”一词转折,再次表达了自己及时享乐的思想:与其徒劳地思念远方的亲友,因风雨摇落的花朵而伤怀,不如实际一些,珍惜眼前朋友的情谊。这也是晏殊对待生活的一种态度。

  这首词又是《珠玉词》中的别调。大晏的词作,用语明净,下字修洁,表现出闲雅蕴藉的风格;而在本词中,晏殊却一变故常,取景甚大,笔力极重,格调遒上。抒写伤春念远的情怀,深刻沉着,**明快,而又能保持一种温婉的气象,使词意不显得凄厉哀伤。

浣溪沙晏殊赏析原文3

  宋代:晏殊

  玉碗冰寒滴露华,粉融香雪透轻纱。晚来妆面胜荷花。

  鬓亸欲迎眉际月,酒红初上脸边霞。一场春梦日西斜。

  赏析

  这首《浣溪沙》描绘的是一幅浓艳有余的仕女午睡图,写夏日黄昏丽人昼梦方醒、晚妆初罢、酒脸微醺的情状。全词婉转有致,犹如一幅别具韵味、浓墨重彩的油画。

  上片首句写室内特定的景物—玉碗中盛着莹洁的寒冰,碗边凝聚的水珠若露华欲滴。古时富贵人家,严冬时把冰块收藏在地窖中,夏天取用,以消暑气。一“寒”字正反衬出室中的热。接着,晏殊笔触写到室中人的身上:粉汗微融,轻薄的纱衣,芬芳洁白的肌体;晚来浓妆的娇面,胜似丰艳的荷花,犹如一幅美人油画,将仕女的美展现的淋漓尽致。第二、三句设喻。用意用语均似“花间”派。“粉融”,意谓脂粉与汗水相互融和的唯美之状,不点出“汗”字,正是晏殊高明之处。“香雪”借喻女子肌肤的芳洁,虽亦古诗词中常用之语,但在本词中却有特殊的意义,它跟“冰寒”句配合,在盛夏中得清凉之意。以“玉”、“冰”、“粉”、“雪”之白,衬托“妆面”之红,写夏日黄昏女子妆罢的情景,真如一幅优美的彩照。过片写她那下垂的鬓发,已靠近眉间额上的月形妆饰;微红的酒晕,又如红霞飞上脸边。

  下片一、二两句写女子微醉的情态,艳而不俗,细而不纤。古时女子的面饰,有以黄粉涂额成圆形为月,因位置在两眉之间,故词称“眉际月”。李商隐《蝶》诗之三“八字宫眉捧额黄”,似即指此。“欲迎”、“初上”,形容绝妙。不独刻画之工,且见晏殊欣赏之情。“月”与“霞”,语意双关,既是隐喻女子的眉和脸,也是黄昏时的实景。可以想象这位美艳的姑娘,晚妆初过,穿着件单薄的纱衣,盈盈伫立,独倚暮霞,悄迎新月。末句“一场春梦日西斜”,方始点明,原来上边五句所写的,都是昼眠梦醒后的情景。女子睡起,粉融香汗,重理明妆。“春梦”,谓刚才好梦的短暂。慵困无聊,闲愁闲恨,全词之意,至此全出。末句倒装,“日西斜”三字,与上片“晚来”接应。

  此词纯用白描的手法叙述,选取了闺房中的一个情景,将美人的举止、姿容、睡态和醒时模样刻画得极为生动逼真,极具生活气息,让人可知可感。词格浓艳,颇见“花间”遗风。


晏殊《浣溪沙》原文及赏析3篇(扩展4)

——晏殊的《浣溪沙》诗文相关介绍 (菁选3篇)

晏殊的《浣溪沙》诗文相关介绍1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晏殊的《浣溪沙》诗文相关介绍2

  这是晏殊词中最为脍炙人口的篇章。词的上片通过对眼前景物的咏叹,将怀旧之感、伤今之情与惜时之意交织、融合在一起。“一曲新词酒一杯”,所展示的是“对酒当歌”的情景,似乎主人公十分醉心于宴饮涵咏之乐。的确,作为安享尊荣而又崇文尚雅的“太***”,以歌侑酒,是作者习于问津、也乐于问津的娱情遣兴方式之一。然而在作者的记忆中,最难忘怀的却是去年的那次歌宴。“去年天气”句,点出眼前的阳春烟景既与去年无异,而作者置身的亭台也恰好是昔日饮酒听歌的场所。故地重临,怀旧自不可免。此句中正包蕴着一种景物依旧而人事全非的怀旧之感。在这种怀旧之感中又糅合着深婉的伤今之情。这样,作者纵然襟怀冲澹,又怎能没有些微的伤感呢?“夕阳西下”句,不仅是惋惜时光的匆匆流逝,同时也是慨叹昔日与伊人同乐的情景已一去不返。细味“几时回”三字,所折射出的似乎是一种企盼其返、却又情知难返的纡细心态。下片仍以融情于景的笔法申发前意。

  “无可奈何”二句,属对工切,声韵**,寓意深婉,一向称为名对。唯其如此,作者既用于此词,又用于《示张寺丞王校勘》一诗。上句对春光的流逝示惋惜之情,下句对巢燕的归来兴怀旧之感。人间生死,同花开花落一样,不由自主,所以说“无何奈何”。旧地重游,前尘影事,若幻若真,所以说“似曾相识”。渗透在句中的是一种混杂着眷恋和怅惆,既似冲澹又似深婉的人生怅触。因此,此词不但以词境胜,还兼以理致胜。后来苏轼的词,就大畅此风了。

晏殊的《浣溪沙》诗文相关介绍3

  《浣溪沙》,唐玄宗时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沙,一作“纱”。有杂言、齐言二体。唐、五代人词中,见于敦煌曲子词者,均为杂言;见于《花间》、《尊前》两集者,多为齐言,亦有杂言。至北宋,杂言称为《摊破浣溪沙》(破七字为十字,成为七言、三言两句);齐言仍称《浣溪沙》(或称《减字浣溪沙》)。

  这首词描绘了怎样的内容情境呢?春季(落花、归燕)、黄昏(夕阳),园亭,饮酒听歌。

  上片:写把酒听歌的情境,淡淡写来,却蕴含着时间永恒而人生短暂的深长叹惋。 “一曲新词酒一杯”“词”不止“一曲”,“酒”也不止“一杯”,就在我们把酒听歌时,时光已从我们身边悄然逝去。如朱自清的《匆匆》所写,在我们洗脸时,时间悄悄从我们的指缝间溜走。抒情主人公痛感生命于不知不觉间消失。“去年天气旧亭台” 天气依旧,亭台如故,潜台词却是:物是人非,人生几何?(从“不变”的角度来写)“夕阳西下几时回?”从人们视而不见的“变”的角度承上作补笔。字面上,它写的是“夕阳”**常新,去而复“回”;但在“几时回”的设问中,已有今日之“夕阳”已非昨日之“夕阳”之意。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有句名言:“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夕阳纵然美好,但毕竟要“西下”,就如人生,一去便永无回归之日。词人以有限的生命来体察无穷的宇宙,因而使此词具有厚重的哲理意味。

  下片:通过最有特征的`具体事物和生活细节来深化上片的意境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无可奈何、似曾相识是主观感受,花落去、燕归来时客观规律,虚词对仗。明·卓人月《词统》:“实处易工,虚处难工。对法之妙无两。”刘熙载《艺概》称此二句是“触着”,即所谓“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二十引《复斋漫录》:晏殊,大明寺见蜀人王琪壁上题诗,邀至府中,酒后游园,晏称去年暮春到此,吟“无可奈何花落去”,至今未得对句。王琪见庭燕剪柳穿花,应声道“似曾相识燕归来”。既伤落花,又喜燕归,在变化之中又含有某种不变的意味,给人心灵上以某种安慰。“花落去”与“燕归来”每交替一次,便过了一年,而人生正是在这无穷的交替之中逐渐衰老直至**。历史便在这种新旧交替之中默默向前延伸。面对这一现实,作者止不住要在铺满落花的小径上徘徊沉思了。“小园香径独徘徊”词人没有对上片的问题作出正面回答,而是通过“落花”和“归燕”的意象构筑了一个宏阔的艺术空间,表现宇宙时空的无穷无尽,从而让读者跟随作者一起去徘徊思考。余韵悠长。


晏殊《浣溪沙》原文及赏析3篇(扩展5)

——读晏殊浣溪沙有感 (菁选2篇)

读晏殊浣溪沙有感1

  此词虽含伤春惜时之意,却实为感慨抒怀之情。 词之上片绾合今昔,叠印时空,重思昔;下片则巧借景物,着重写今日的感伤。全词语言圆转流利,通俗晓畅,清丽,意蕴深沉,启人神智,耐人寻味。词中对宇宙人生的深思,给人以哲理性的启迪和美的艺术享受。 起句“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写对酒听歌的现境。从复叠错综的句式、轻快流利的语调中可以体味出,词人现境时,开始是怀着喜悦的感情,潇洒安闲的意态的。但边听边饮,这现境却又不期然而然地触发对“去年”所历类似境界的追忆:和今年的暮春天气,的和的楼台亭阁,的清歌美酒。然而,依旧的表象下又分明到东西起了难以逆转的,这流逝的岁月和与此的一系列人事。词人不由得从心底涌出的喟叹:“夕阳西下几时回?”夕阳西下,是景。但词人触发的,却是对美好景物情事的留恋,对时光流逝的怅惘,对美好事物重现的微茫的希望。即景兴感,但所感者上已不限于的情事,扩展到人生,有感性活动,包含着某种哲理性的沉思。夕阳西下,是阻止的,寄希望于它的东升再现,而时光的流逝、人事的变更,却再也重复。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一联工巧而浑成、流利而含蓄,用虚字构成工整的对仗、唱叹传神出词人的巧思深情,这首词出名的原因。但更玩味的倒是联所含的意蓄。 花的凋落,春的消逝,时光的流逝,抗拒的规律,惋惜流连也无济于事,说“无可奈何”,句承上“夕阳西下”;然而这暮春天气中,所感受到的无可奈何的凋衰消逝,令人欣慰的重现,那翩翩归来的燕子不是去年曾此处安巢的旧时相识吗?句应上“几时回”。花落、燕归虽景,但一经与“无可奈何”、“似曾相识”相,的内涵便非常,意境非常,带有美好事物的象征意味。惋惜与欣慰的交织中,蕴含着某种生活哲理: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阻止其消逝,但消逝的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现,生活因消逝而虚无。只不过重现毕竟不等于美好事物的原封不动地重现,它“似曾相识”罢了。

  此词之脍炙人口,广为传诵,其的原因于情思。词中于无意间描写司空见惯的,却有哲理的意味,启迪从更高层次思索宇宙人生。词中涉及到永恒而人生有限深广的意念,却得含蓄。

读晏殊浣溪沙有感2

  岁月如歌,凡事如尘,匆匆而逝,恍如梦中·····人生匆匆而过,有喜有悲,苦乐相随,—红颜易老,韶华难留。虽不说大风大浪,但经历的事多了,在我们这个“少年不识愁滋味”的似水年华的阶段,对人生的感叹亦算是常有的事。余读晏殊的'浣溪沙,不禁感同身受,或不与“大家”同,但只求述**感,排解心绪。若不与赞,只当茶余饭后贻笑大方之味料罢了。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人最大的理想莫过于追求快乐,没有人愿意去自讨苦吃的。正如晏殊一般闲情雅致,自娱自乐,填一首词,斟一壶酒,快乐何其多!但是在快乐的过程中,若一件熟悉的物,一件相识的事,侵入眼帘,一个多愁善感的词人还能继续怡然自得吗?看到“去年”的相识的“旧亭台”,触景生情,不禁放下觥筹,拉来将要西下的夕阳,问问它到底什么时候能再回来来光顾他这惆怅的人。紧接着词人以“无可奈何花落去,时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之句叹道:可惜啊,无可奈何花都如同我此刻的心情,已经凋萎,昔日的芙蓉花,今天已成断肠草,你应该再也不会回来了。只看到去年的野燕在空邈的天空中低飞。只剩下我在这遗弃的花园中莞尔不语,独自徘徊······徘徊······

  花美如靥,能绽放几时?春绚易魇,却又有几度春秋?曾经绝美的笑言,只化作岩陨坠入了未知的旷野。寥寥一生,独自悲戚。这亘古的咏叹调只为晏殊所奏出凄冽,让我的灵魂也湮没于无尽的黑夜。在此般感伤的夜里,空对银屏,木然的敲出一字一句,季春的云雾遮掩了夜里的最后一丝光亮。周遭的静谧,更映衬了内心的仓皇。

  所有的一切都无法再转圆,那一段流年,只能放逐在悲欢的尘世间。看着去年的亭台,我只能轻轻问道:“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寂寞沧桑,时光依旧,只是我们却不再是从前。我一直在想,我们,究竟是输给了时间,还是败给了苍天。以往的时光,如今看来却像一根生硬的刺,它硬生生的插在了柔软的心房,让人痛不欲生,却又不忍拔下。

  一段时光的仓皇,一指流沙的无道,一番岁月的波折,悲欢离合,就让它永远沉淀。美好的事物自然会凋残,“花落去”已是事物原本的规律。感春惜时,你又何所得?独自徘徊就徘徊,只怪红颜易老,韶华难留。

  追求简单,却又有多少尽如人意,伤感与婉约也并非词人之意,心中未曾*息过,“似曾相识的燕”总是无情的打扰,多情的晏殊又怎能不自讨苦吃,放下觥筹?

  一只归燕,感伤了一曲浣溪沙,一曲浣溪沙却又惆怅了一个人。我不知道词人是否在感春惜时,但我却知道此人正在惜时感春······

  笔于失眠夜,与失眠曲(浣溪沙)共眠。


晏殊《浣溪沙》原文及赏析3篇(扩展6)

——浣溪沙·水满池塘花满原文翻译及赏析

浣溪沙·水满池塘花满原文翻译及赏析1

  原文:

  浣溪沙·水满池塘花满枝

  宋代:赵令畴

  水满池塘花满枝,乱香深里语黄鹂。东风轻软弄帘帏。

  日正长时春梦短,燕交飞处柳烟低。玉窗红子斗棋时。

  译文:

  水满池塘花满枝,乱香深里语黄鹂。东风轻软弄帘帏。

  春水溢满了池塘,花儿在枝头绽放。那香气袭人的百花丛中,黄鹂鸣声婉转。东风轻轻软软的撩动着帘帏。

  日正长时春梦短,燕交飞处柳烟低。玉窗红子斗棋时。

  春天白昼渐长,可惜春梦太短。醒来后只见烟雾迷蒙的杨柳低处,燕子双双飞舞,令人无限羡慕。百无聊赖,只好在窗前以红子斗棋,独自游戏。

  注释:

  水满池塘花满枝,乱香深里语黄鹂。东风轻软弄帘帏(wéi)。

  浣溪沙:词牌名,本唐教坊曲名,又名“浣**”、“小庭花”等,双调,正体为四十二字,上片三句三*韵,下片三句两*韵。乱香深里:香气袭人的百花丛中。乱香,即花丛。语:指黄鹂的啼叫声。黄鹂:也称“黄莺”、“黄鸟”,鸣声婉转。弄帘帏:吹拂着窗帘和帏幕。弄,拂弄,吹拂。帘帏,帘帐,帐子。

  日正长时春梦短,燕交飞处柳烟低。玉窗红子斗(dòu)棋时。

  交飞:双飞。柳烟低:形容柳叶低垂的轻柔之态。柳烟,柳树枝叶茂密似笼烟雾,故称。玉窗:装饰华丽的窗子。红子:指***棋子。斗棋:下棋游戏。

  赏析:

  此词上片从视觉、嗅觉、听觉以及触觉等角度写春天对闺中少妇的感官刺激,下片由上片生发,写闺中少妇沉浸于相思之中的情态。全词虽只有六句而每一句都**形成一组景致,六个画面完美、**地组合成特殊的意境,通过景物抒写闺怨,写景饱满酣畅,言情深隐蕴藉,词浅意深、语短情长的艺术魅力尽显。

  此词上片点染环境,依次写闺中人所见、所闻、所感,层层进逼,对景观的感受自远及近,人渐渐地被渲染出来。开头的“水满池塘花满枝”一句从视觉角度写盛春景色。接连用两个“满”字来表现水与花,是从唐代严维“柳塘春水漫,花坞夕阳迟”名联化出,十分贴切地展现楼外春光满眼。“乱香深里语黄鹂”把颜色之鲜艳转化为气味之传播,在听觉感受上增设嗅觉一层,显得春天更为生动。在语意上与前一句既有衔接,又另成一境。其中“乱香”承接前句“花满枝”,一个“乱”字,写出百花争艳的春日胜景。“语黄鹂”中“语”字是将黄鹂的鸣叫想象成低语的表现,饶具情思,黄鹂软声细语的啁啾之态因而更加突出。

  “东风轻软弄帘帏”一句从触觉角度写春色,将繁茂的春景与“帘帏”中人联系起来,一个“弄”字,几许撩人,“帘帏”二字则点示出人的存在。从池塘到花丛,再到院中帘帏,景物之间虽无脉络可循,却形成一幅整体的画面。此句写春风翻动帘幕,虽未写人,而人物情思已隐隐显露。帘外春光灿烂,人却在帘幕深处,是情慵意懒,没有出游赏春的心思,还是满心愁绪,怕孤身一人见春伤怀。对此句中并未直言,因而给人留下了想象的空间,显得笔致轻巧。

  “日正长时春梦短,燕交飞处柳烟低”两句写日长之时,主人公百无聊赖,于是用午睡打发时光,偏偏好梦易醒,醒过来之后,梦中的美好消逝无踪,不觉间归燕交飞,烟柳迷茫,日又西沦,前句直露,后句微婉,有错落之致。其中“燕交飞”饱含情致,既是对“春梦”氛围的烘托,更暗示了“春梦”的内容,透出“双燕复双燕,双飞令人羡”的潜在意向,见燕子双飞,更突显闺中少妇的孤独;而柳又引出离愁别绪。其中“交”字将燕子引颈相戏的亲昵模样描写得十分贴切。接下来“玉窗红子斗棋时”一句以事结题,本旨拍合,味淡而永,流露出无可奈何中的'奈何,无所用心中的用心。“玉窗”、“红子”构成一幅色泽鲜明、温润美好的图画,仿佛可以看见主人公斜倚玉窗,纤纤素手捏起鲜艳红润的棋子,懒懒下棋的模样。

  全词没有花费笔墨讲述主人公的心情,情感的表达亦不见痕迹,只通过景物勾勒情思,但全词处处含情,主人公的困懒和孤寂蕴涵于浅淡的文字中,韵味深长。


晏殊《浣溪沙》原文及赏析3篇(扩展7)

——玉楼春宋晏殊全文、赏析

玉楼春宋晏殊全文、赏析1

  [宋]晏殊

  绿杨芳草长亭路,年少抛人容易去。

  楼头残梦五更钟,花底离愁三月雨。

  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

  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注释:

  【1】玉楼春:词牌名。亦称“木兰花”“春晓曲”“西湖曲”“惜春容”“归朝欢令”等。双调五十六字,前后阕格式相同,各三仄韵,一韵到底。

  【2】长亭路:送别的路。长亭,古代驿路上建有供行人休息的亭子。

  【3】年少抛人:人被年少所抛弃,言人由年少变为年老。

  【4】残梦:未做完的梦。

  【5】三月雨:"五更钟、三月雨",都是指思念人的时候。

  【6】一寸:指愁肠。

  【7】还:已经。

  【8】千万缕:千丝万缕,比喻离恨无穷。

  作品赏析:

  此词抒写人生离别相思之苦,寄托了作者从有感于人生短促、聚散无常以及盛筵之后的落寞等心情生发出来的感慨。整首词感情真挚,情调凄切,抒情析理,绰约多姿,有着迷人的艺术魅力。作者在抒发人生感慨时成功地使用了夸张手法,更增添了词的艺术感染力。

  上片首句写景,时间是绿柳依依的春天,地点在古道长亭,这是旅客小休之所,也是两人分别之处。

  “年少”句叙述临行之际,闺女空自泪眼相看,无语凝咽,而“年少”的他却轻易地弃之而去。年少,是指思妇的“所欢”,也即“恋人”,据赵与时《宾退录》记载,“晏叔原见蒲传正曰:‘先君*日小词虽多,未尝作妇人语也。’传正曰:‘绿杨芳草长亭路,年少抛人容易去,岂非妇人语乎?’叔原曰:“公谓年少为所欢乎,因公言,遂解得乐天诗两句:欲留所欢待富贵,富贵不来所欢去。’传正笔而悟。余按全篇云云,盖真谓所欢者,与乐天‘欲留年少待富贵,富贵不来年少去’之句不同,叔原之言失之。”

  这是晏几道为其父此词“年少”语所作的无谓辩解。实际上,本词写思妇闺怨,用的的确是“妇人语”。“楼头”两句,把思妇的思念之意生动地描绘出来,从相反方面说明“抛人去”者的薄情。白昼逝去,黑夜降临,她转辗反侧,很久之后才悠悠进入睡乡,但很快就被五更钟声惊破了残梦,使她重又陷入无边的失望;窗外,飘洒着春雨,那些花瓣像是承受不住,带着离愁纷纷落下。“残梦”和“落花”在这里都是用来曲折地抒发怀人之情,语言工致匀称。陈廷焯《白雨斋词话》称其“婉转缠绵,深情一往,丽而有则,耐人寻味”。

  下片用反语,先以无情与多情作对比,继而以具体比喻从反面来说明。“无情”两句,用反语以加强语意。先说无情则无烦恼,因此多情还不如无情,从而反托出“多情自古伤离别”的深衷;“一寸”指心,柳丝缕缕,拂水飘绵,最识离怀别苦。两句意思是说,无情怎似多情之苦,那一寸芳心,化成了千丝万缕,蕴含着千愁万恨。词意来自李煜“一片芳心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蝶恋花》)。

  末两句含意深婉。天涯地角,是天地之尽头,故云“有穷时”。然而,别离之后的相思之情,却是无穷无尽的,正所谓“只有相思无尽处”。这里通过比较来体现出因“多情”而受到的精神折磨,感情真切而含蓄,对于那个薄幸年少,却毫无埋怨之语。《蓼园词选》赞曰:“末二句总见多情之苦耳。妙在意思忠厚,无怨怼口角。”

  本词写闺怨,颇具婉转流利之致,词中不事藻饰,没有典故,除首两句为叙述,其余几句不论是用比喻,还是用反语,用夸张,都是通过白描**反映思妇的心理活动,亦即难以言宣的相思之情,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