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选修三知识框架 (菁选2篇)

高中历史选修三知识框架1

  一、第二次****的扩大有人认为,**偷袭珍珠港是战术上的胜利,战略上的失误。你同意这种观点吗?

  由于德意日三个***国家都有无休止的扩张野心,在战争中各行其是,缺乏配合与协作,使各国的战略目标互相矛盾,漏洞百出,这也为反***国家对其各个击破提供了机会。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国际反***同盟形成后,其主要国家之间的配合十分密切。如太*洋战争爆发后,尽管****对**发动卑鄙的不宣而战无比痛恨,但****仍然坚持此前与英国商

  定的大战略,即“先欧后亚”。事实证明这一明智的战略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可见,貌似强大的***轴心国各怀心腹事,其狂妄的侵略野心正是导致其失败的主要原因。正所谓“多行不义必自毙!”

  苏军在战争初期作战失利的原因?苏联为什么能在蒙受惨重损失的情况下坚持下来?

  德国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侵苏蓄谋已久;苏军编制落后,部署不当,指挥不力,对德国进攻疏于防范。但苏方有***的坚强**,苏联军民为保卫祖国奋勇抵抗,迟滞敌人进攻,苏联幅员辽阔,拥有广大的战略纵深,因此能够在德军强大攻势面前坚持下来。

  世界反***联盟的形成,有何意义及作用?

  同盟国的军事、经济力量对轴心国形成压倒优势;轴心国之间缺乏必要的战略配合,如**偷袭珍珠港;而同盟国有**的战略,如英美确立的“先欧后亚”的原则。

  二、第二次****的转折世界反***战争是如何打开胜利之门的?

  国际反***同盟的形成,奠定了世界反***战争胜利的基础;盟国在各大战场上协调步骤,广大军民浴血奋战,实现了各战场的转折。

  德军在***战役中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苏方:苏联军民在*****下进行顽强的抵抗;苏军将驻防西伯利亚的部队调往***加强防御;***的严寒;德军缺乏冬季作战准备,非战斗减员大量增加,机械化装备威力锐减,战斗力**下降;苏德战争爆发前德军入侵巴尔干以及战争初期***对打击重点的转变,都延误了向***发动进攻的时间。

  中途岛战役中美军为什么能以少胜多?

  美方:事先破译了日军密码,使日军对中途岛奇袭的效果未能达成;集中有限兵力,抓住战机,指挥果断。日方:分散兵力;战术陈旧;航母特混舰队的任务复杂且互相矛盾。

高中历史选修三知识框架2

  一、从《诗经》到唐诗

  1、《诗经》

  (1)**第—部诗歌总集《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2)《诗经》经孔子整理编定,奠定了**古典文学现实**的基础,被后世奉为儒家经典。

  (3)屈原的抒情长诗《离骚》想象奇特,具有浪漫**风格,是楚辞的**作,楚辞因此又称“骚体”。

  2、唐诗

  (1)唐诗繁荣的原因:

  a 唐朝文明开放与繁荣的社会环境。

  b 科举考试中以诗赋为主促进了诗歌的繁荣。

  二、宋词和元曲

  1、宋词出现的原因:

  (1)宋代商业的发展。 (2)城市的繁荣。 (3)市民数量的不断增加。

  2、流派:

  (1)婉约派 **人物 柳永、李清照。

  柳永州《霖铃》的“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霄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李清照的'“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等,都是流传极为广泛的佳句。

  (2)豪放派 **人物 苏轼、辛弃疾等。 苏轼的“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3、元曲:元代,散曲的创作进入繁荣阶段,与元杂剧一起,合称为元曲。元曲通俗生动,豪放飘逸,以关汉卿、马致远等人的创作成就最高。

  三、明清小说

  1、小说的发展历程:

  (1)魏晋南北朝,出现了《***》等志怪小说。

  (2)唐朝短篇小说传奇。

  (3)宋朝供说话人用的话本,把**小说创作推向一个新阶段。

  2、明清小说繁荣的原因:

  (1)******进入强化阶段。

  (2)手工业、商业繁荣,资本**萌芽出现,市民阶层扩大。

  (3)为适应市民阶层的需要,小说创作进入蓬勃发展的阶段。

  3、**作品:《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红楼梦》四**篇小说最为著名。

  4、评价:它们是**文学的瑰宝,也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珍品。


高中历史选修三知识框架 (菁选2篇)扩展阅读


高中历史选修三知识框架 (菁选2篇)(扩展1)

——高中历史选修三知识要点总结 (菁选3篇)

高中历史选修三知识要点总结1

  资本**经济**发展不*衡和帝国**国家之间矛盾加剧的表现

  1、资本**经济**发展的不*衡性的表现

  (1)经济上:德国经济发展迅速,工业生产超过英法,居世界第二。

  (2)**上:****制发展不*衡,英法资产阶级**制较为完善,而德、日、俄人民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封建****。

  (3)对外关系上:英法拥有较多**地,而德国很少。

  2、欧洲列强的矛盾:三对主要矛盾

  英德矛盾(争夺**地和世界霸权→世界范围内的全方位的矛盾)、法德矛盾(普法战争后果;争夺欧洲霸权)、 俄奥矛盾(争夺巴尔干半岛)。矛盾及焦点问题如下图:

  3、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

  (1)过程: ①1879年,德国利用奥匈帝国同俄国的矛盾,与奥匈帝国签订同盟条约,这是德国构筑同盟体系的第一步;1882年,德国又利用意大利同法国争夺北非**地***的.矛盾,拉拢意大利,德、意、奥缔结针对法、俄的《三国同盟条约》。

  ②为了对付共同的敌人,法、俄两国逐渐接近,于1892年缔结了军事协定。20世纪初,英德矛盾成为帝国**之间的主要矛盾。英国放弃了“光荣孤立”**,首先与法国接近,法德矛盾促使法国也向英国靠拢。1904年英法签订协约,为了共同对付德国,英国又主动协调了同俄国的利益冲突。1907年英俄签订协定,三国协约正式建立。

  (2)成立标志:1907年英俄协定的签订,标志着三国协约正式建立。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使欧洲笼罩在战争的阴云之下。

  (3)关系及实质:两大军事集团是帝国**和军事性的同盟集团,它们既相互勾结,又存在矛盾,建立的实质和目的是争夺霸权和**地。

高中历史选修三知识要点总结2

  第一次****

  一、历史背景

  1、根本原因:资本**的经济**发展不*衡

  2、具体原因:帝国**之间的基本矛盾导致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这两大军事侵略集团的形成。

  3、直接原因:1914年6月28日萨拉热窝事件(导火线)。

  4、客观条件:20世纪初,资本**世界体系形成,世界连成一个整体;20世纪生产力和科技进步,为****提供了物质和技术基础。

  二、过程

  1、大战的爆发:1914年7月28日,在德国**下,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随后德国、俄国、法国、英国相继投入战争。 交战的双方:

  同盟国:德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保加利亚。

  协约国:英国、法国和俄国以及**它们的塞尔维亚、比利时、意大利、**、**、*等27国。 2、大战的经过

  (1)一个主战场:欧洲战场

  (2)三条战线:西线(比利时、法国北部和德法边境,由英法对德作战)、东线(波罗的海南岸至罗马尼亚,俄军对德、奥匈作战)、南线(巴尔干地区,塞尔维亚对奥匈作战)

  (3)三个阶段

  【补充】**参战的原因、标志、影响和同盟国战败的原因

  1、**参战的原因、标志、影响 原因:一战爆发前,美德关系紧张;美与协约国接近,经济联系加强;1916年2月德国实施“无限制的潜艇战”

  (直接原因);保证借给协约国的巨额贷款能够归还,美希望协约国取胜捞取战利品、夺取世界霸权(根本原因,真正目的)。

  标志:1917年4月**加入协约国集团,对德宣战。

  影响:**增加了协约国一方的经济、军事实力;使战局朝着有利于协约国方向发展,加速一战结束;影响许多其他“中立”国家加入协约国。

  2、同盟国战败的原因

  经济: 德奥集团的经济实力处于劣势(主要原因)。 军事:低估了对手实力;军事战略失误。

  **:同盟**部矛盾尖锐,社会矛盾不断激化。德国爆发 “十一月**”,**了** ;匈牙利发生**,建立起匈牙利***,奥匈解体。

  国际:国际力量对比不利于同盟国;意大利参加协约国;美、中、日等中立国参战。

  三、后果

  1、性质:总体上是帝国**战争,塞尔维亚为**而战,具有民族**性质,但不能改变整个战争的非正义性。第一次****的性质是由各交战国的参战目的决定的,而各帝国**参战都是为了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

  2、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和灾难

  3、战争催生了***(国际力量对比的变化)

  摧毁了俄、德、奥、土等帝国,削弱了英国和法国,欧洲国际地位下降;美、日崛起;俄国取得了******的胜利;推动了资本**国家的无产阶级**运动和亚非拉的民族**运动;推动了人类社会向整体化方向发展(国联的成立)。

  4、大战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是新技术发展的催化剂;*机构改变了职能;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

高中历史选修三知识要点总结3

  资本**经济**发展不*衡和帝国**国家之间矛盾加剧的表现

  1、资本**经济**发展的不*衡性的表现

  (1)经济上:德国经济发展迅速,工业生产超过英法,居世界第二。

  (2)**上:****制发展不*衡,英法资产阶级**制较为完善,而德、日、俄人民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封建****。

  (3)对外关系上:英法拥有较多**地,而德国很少。

  2、欧洲列强的矛盾:三对主要矛盾

  英德矛盾(争夺**地和世界霸权→世界范围内的全方位的矛盾)、法德矛盾(普法战争后果;争夺欧洲霸权)、 俄奥矛盾(争夺巴尔干半岛)。矛盾及焦点问题如下图:

  3、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

  (1)过程: ①1879年,德国利用奥匈帝国同俄国的矛盾,与奥匈帝国签订同盟条约,这是德国构筑同盟体系的第一步;1882年,德国又利用意大利同法国争夺北非**地*的.矛盾,拉拢意大利,德、意、奥缔结针对法、俄的《三国同盟条约》。

  ②为了对付共同的敌人,法、俄两国逐渐接近,于1892年缔结了军事协定。20世纪初,英德矛盾成为帝国**之间的主要矛盾。英国放弃了“光荣孤立”**,首先与法国接近,法德矛盾促使法国也向英国靠拢。1904年英法签订协约,为了共同对付德国,英国又主动协调了同俄国的利益冲突。1907年英俄签订协定,三国协约正式建立。

  (2)成立标志:1907年英俄协定的签订,标志着三国协约正式建立。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使欧洲笼罩在战争的阴云之下。

  (3)关系及实质:两大军事集团是帝国**和军事性的同盟集团,它们既相互勾结,又存在矛盾,建立的实质和目的是争夺霸权和**地。


高中历史选修三知识框架 (菁选2篇)(扩展2)

——高中历史选修三知识点归纳 (菁选3篇)

高中历史选修三知识点归纳1

  第一次****的进程

  (一)第一阶段(1914年)

  1.德军战略企图:德军根据战前制定的“施里芬计划”,力避两线作战,首先集中兵力先占领比利时,通过速决战打败法国,然后再回师东进打败俄国。

  2.具体战况

  1)西线:①1914年8月,德军攻入法国,直逼巴黎,法军总司令霞飞抓住部分德军进攻过快,立足未稳的时机,及时调动英法联军展开反击。

  ②马恩河战役:1914年9月,双方以152万人的总兵力在马恩河地区展开了大战,结果德军被迫撤退。这次战役是大战爆发以来的第一次大规模战役,它宣告了德军“速战速决”战略的失败,1914年底,西线进入相持阶段。

  2)东线:①1914年8月,俄军出人意料地攻入东普鲁士等地,迫使德军从西线抽调兵力到东线。

  ②德军在反攻中击败俄军,进入俄国境内,同时俄军打败奥军,深入奥地利境内,双方也形成了**局面。

  “凡尔登绞肉机”

  (二)第二阶段(1915——1916年)

  1.德军的战略企图:德军把主攻方向转向东线,企图打败俄国,迫使俄国退出战争,摆脱两线作战的困境;同时寻机打破英军的海上封锁。

  2.具体战况

  1)东线:1915年,德奥**向俄军大举进攻,但未彻底打垮俄军。

  德国的计划再次落空,迫使继续两线作战。

  2)西线:经过一年多的作战,双方都把1916年视为关键的一年,都想给对方以致命的打击。这一年,战争的重心重新回到西线,战争变得更加激烈和残酷。

  ①凡尔登战役:1916年2月,德军发动凡尔登战役,企图迫使法军退出战争;凡尔登战役前后历时10个月,是一战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战,法军站稳了脚跟,德军兵力、士气开始回落。这次战役不仅是战争中期阶段的决定性战役,而且是第一次****的转折点,自此以后,德国开始走下坡路了。

  “索姆河**”

  ②索姆河战役:1916年6——11月,为了牵制德军,支援凡尔赛,英法联军发动了索姆河战役。这是第一次****中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双方投入总兵力超过150个师,英军首次使用了**,双方伤亡达到130多万人,但仍未分出胜负。

  ③日德兰海战:1916年5月,英德海军之间爆发了日德兰海战,这是第一次****期间最大的一次海战,英国舰队的损失虽大于德国,但英国海军仍然掌握着制海权。

高中历史选修三知识点归纳2

  **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1.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及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P4

  (1)孔子思想和成就:

  ①提出“仁”与“礼”的学说,希望**者“克己复礼”,推行“德治”,从而在人人道德自觉的基础上建立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

  ②注重**与人事,对鬼神持敬而远之的态度。

  ③教育贡献:开创古代私人讲学之风;

  主张“有教无类”(打破贵族垄断教育局面);从礼乐射御书数方面培养学生,注重人的全面发展。

  ④其**编成《论语》一书,儒家学派开创者,儒学以《六经》为基本文献。

  (2)孟子思想:①提出仁义礼智四种道德规范

  ②提倡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学说。

  (3)荀子思想:①强调“天行有常”和“人道有为”,“制天命而用之”

  ②学习的最高目标是把握“礼”

  ③其思想吸收了各家精华,丰富了早期儒家内容。

  2.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

  (1)诸子百家的**和主张:

  (2)百家**局面形成的原因(了解):

  ①阶级基础:当时处于社会大变革时期,各种社会矛盾错综复杂,各阶级、各阶层、各集团都有自己的见解和主张;

  ②社会基础:当时诸侯割据,**者无法在文化上实行**,而且为本国或本集团的兴起,纷纷招揽人才,养士成风,社会环境宽松。

  ③人才基础:私学的兴盛,打破了官府垄断文教的局面,有**人格的知识分子群“士”的形成;

  ④其他因素:经济的'繁荣、科技的进步等

  (3)百家**的意义:

  这些学派互相诘难、批驳,形成了“百家**”的局面;同时,各家彼此吸收、融合,逐步形成了**的传统文化体系。

  “百家**”是**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运动,是**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高中历史选修三知识点归纳3

  *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1.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及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P4

  (1)孔子思想和成就:

  ①提出“仁”与“礼”的学说,希望**者“克己复礼”,推行“德治”,从而在人人道德自觉的基础上建立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

  ②注重**与人事,对鬼神持敬而远之的态度。

  ③教育贡献:开创古代私人讲学之风;

  主张“有教无类”(打破贵族垄断教育局面);从礼乐射御书数方面培养学生,注重人的全面发展。

  ④其**编成《论语》一书,儒家学派开创者,儒学以《六经》为基本文献。

  (2)孟子思想:①提出仁义礼智四种道德规范

  ②提倡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学说。

  (3)荀子思想:①强调“天行有常”和“人道有为”,“制天命而用之”

  ②学习的最高目标是把握“礼”

  ③其思想吸收了各家精华,丰富了早期儒家内容。

  2.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

  (1)诸子百家的**和主张:

  (2)百家**局面形成的原因(了解):

  ①阶级基础:当时处于社会大变革时期,各种社会矛盾错综复杂,各阶级、各阶层、各集团都有自己的见解和主张;

  ②社会基础:当时诸侯割据,**者无法在文化上实行**,而且为本国或本集团的兴起,纷纷招揽人才,养士成风,社会环境宽松。

  ③人才基础:私学的兴盛,打破了官府垄断文教的局面,有**人格的知识分子群“士”的形成;

  ④其他因素:经济的'繁荣、科技的进步等

  (3)百家**的意义:

  这些学派互相诘难、批驳,形成了“百家**”的局面;同时,各家彼此吸收、融合,逐步形成了*的传统文化体系。

  “百家**”是*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运动,是*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高中历史选修三知识框架 (菁选2篇)(扩展3)

——高中历史必修三单元知识框架 (菁选2篇)

高中历史必修三单元知识框架1

  一、**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诸子百家的主要**人物:道家学派的老子和庄子;儒家学派的孔子、孟子和荀子;墨家学派的墨子;法家学派的韩非子等。

  孔子观点:思想的核心是仁;**者要“以德治民”,教育上主张“有教无类”。

  孟子观点:把孔子的“仁”发展成为更加系统的“仁政”思想;进一步提出“民贵君轻”;主张“性本善”。

  荀子观点:主张**者施政用“仁义”和“王道”,提出“君舟民水”;主张“性本恶”。与孔孟相比,增加了法治的内容

  汉代儒学成为**思想:

  西汉,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主张:“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三纲五常”

  为了推广儒学,汉武帝在长安兴办太学。此后,儒学思想成为历代**者推崇的**思想,也逐渐成为**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宋明理学:

  南宋:朱熹,他是宋朝理学的集大成者,观点:天理是作为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强调“存天理,灭人欲”。其著述《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

  “离经叛道”的李贽,自称“异端”,挑战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地位。他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萌芽时期的要求。

  明末清初的三大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共同观点:反对君主****,重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批判继承传统儒学,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

  黄宗羲认为君主**是“天下之大害”;顾炎武提出“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他还主张“经世致用”,著有《天下郡国利病书》;王夫之的唯物思想,启示了近代人们的思维方法。

  二、**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搜索

  智者学派:普罗泰格拉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

  苏格拉底:认为“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提出“美德即知识”,而教育可以使人认识自己已有的美德。

  文艺复兴的核心是人文**,要求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其实质是: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运动。

  文艺复兴开始于意大利,首先在文学艺术领域表现出来。文艺复兴“文学三杰”:薄伽丘,短篇小说集《十日谈》;但丁,长诗《神曲》;彼特拉克,**作《歌集》,被誉为“人文**之父”。

  德意志的马丁·**发表“九十五条论纲”,拉开宗教**的序幕。主要思想:①只要有虔诚的信仰,灵魂就可以得救;②每个基督徒都有直接阅读和解释《**》的**。影响:人文**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启蒙运动的核心是“理性”。

  法国:(**)伏尔泰——君主立宪、天赋**、法律面前人人*等。

  孟德斯鸠——三权分立、法律不能违背人的理性,奠定了资产阶级有关国家和法的理论基础。

  卢梭——天赋**、人***、社会契约、人类不*等的根源是财产的私有。

  启蒙运动在法国达到高峰,之后,又传播到其他国家。

  启蒙思想的进步意义:①是资产阶级反封建的第二次思想**运动,冲击了欧洲的封建****;②法国爆发了大**,建立了资产阶级**;③鼓舞了**地和半**地人民争取民族**的**。

高中历史必修三单元知识框架2

  一、*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诸子百家的主要**人物:道家学派的老子和庄子;儒家学派的孔子、孟子和荀子;墨家学派的墨子;法家学派的韩非子等。

  孔子观点:思想的核心是仁;**者要“以德治民”,教育上主张“有教无类”。

  孟子观点:把孔子的“仁”发展成为更加系统的“仁政”思想;进一步提出“民贵君轻”;主张“性本善”。

  荀子观点:主张**者施政用“仁义”和“王道”,提出“君舟民水”;主张“性本恶”。与孔孟相比,增加了法治的内容

  汉代儒学成为**思想:

  西汉,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主张:“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三纲五常”

  为了推广儒学,汉武帝在长安兴办太学。此后,儒学思想成为历代**者推崇的**思想,也逐渐成为*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宋明理学:

  南宋:朱熹,他是宋朝理学的集大成者,观点:天理是作为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强调“存天理,灭人欲”。其著述《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

  “离经叛道”的李贽,自称“异端”,挑战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地位。他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萌芽时期的要求。

  明末清初的三大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共同观点:反对君主****,重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批判继承传统儒学,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

  黄宗羲认为君主**是“天下之大害”;顾炎武提出“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他还主张“经世致用”,著有《天下郡国利病书》;王夫之的唯物思想,启示了近代人们的思维方法。

  二、**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搜索

  智者学派:普罗泰格拉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

  苏格拉底:认为“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提出“美德即知识”,而教育可以使人认识自己已有的美德。

  文艺复兴的核心是人文**,要求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其实质是: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运动。

  文艺复兴开始于意大利,首先在文学艺术领域表现出来。文艺复兴“文学三杰”:薄伽丘,短篇小说集《十日谈》;但丁,长诗《神曲》;彼特拉克,**作《歌集》,被誉为“人文**之父”。

  德意志的马丁·**发表“九十五条论纲”,拉开宗教**的序幕。主要思想:①只要有虔诚的信仰,灵魂就可以得救;②每个基督徒都有直接阅读和解释《**》的**。影响:人文**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启蒙运动的核心是“理性”。

  法国:(**)伏尔泰——君主立宪、天赋**、法律面前人人*等。

  孟德斯鸠——三权分立、法律不能违背人的理性,奠定了资产阶级有关国家和法的理论基础。

  卢梭——天赋**、人民*、社会契约、人类不*等的根源是财产的私有。

  启蒙运动在法国达到高峰,之后,又传播到其他国家。

  启蒙思想的进步意义:①是资产阶级反封建的第二次思想**运动,冲击了欧洲的封建****;②法国爆发了大**,建立了资产阶级**;③鼓舞了**地和半**地人民争取民族**的**。


高中历史选修三知识框架 (菁选2篇)(扩展4)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框架3篇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框架1

  启蒙运动

  一、理性时代的到来

  1、原因:

  (1)文艺复兴运动的推动。

  (2)自然科学取得重大进展。

  (3)资本**的发展,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摆脱封建****和教会**的愿望日益强烈。

  2、**人物: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等一大批启蒙思想家。

  3、思想主张:

  (1)启蒙思想家们不满足于对人性的尊重,要求获得人本身的**,进一步发展了人文**。

  (2)他们否定一切外在权威,认为判断是非的唯一标准只有人自己的“理性”。 “理性”是启蒙运动的核心。

  4、影响:

  启蒙思想家们呼唤用理性的阳光驱散现实的黑暗,努力构建一个**和科学的美好时代。他们以生动的文笔,通过戏剧、小说等形式,猛烈抨击天主教会的权威和迷信,反对**和愚昧,提倡科学、**和*,促进了思想的**。

  二、法国的启蒙思想家

  1、伏尔泰,法国启蒙运动的**。

  2、思想主张:

  (1)猛烈抨击天主教会,称教皇为“两足禽兽”,号召人民粉碎教会这个****。

  (2)他反对君主**,倡导君主立宪制;

  (3)他提倡“天赋**”,认为人生来就是*等和**的。

  (4)他相信法律应以人性为出发点,在法律面前人人*等。

  3、孟德斯鸠:

  (1)反对君主**,提出了“三权分立”学说。

  (2)影响:孟德斯鸠学说否定了封建****的合理性,奠定了资产阶级有关国家和法的理论基础。他的**作是《论法的精神》。

  4、卢梭:

  (1)著有《社会契约论》一书,阐述了“天赋**”和“人民*”思想。

  (2)他认为国家的*属于人民,**者的**来自他同人民签订的契约,如果他违反了民意,人民就有权**他。

  (3)卢梭还认为人类不*等的根源是财产的私有。

  三、启蒙运动的扩展

  1、康德:德意志著名的哲学家,著有《纯粹理性批判》等著作,对启蒙运动作了经典的总结。

  2、评价:启蒙运动是一次空前的思想**运动,它进一步**了人们的思想,冲击着欧洲的封建****,传播了**和*等思想。启蒙运动的影响远远超出了欧洲范围,极大地鼓舞了**地和半**地人民争取民族**的**。启蒙思想成为人们追求**的精神武器,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框架2

  新*初期的外交

  一、新*初期的外交

  1、背景:

  (1)国际:美苏两大阵营的冷战**。世界民族**运动的高涨。

  (2)**:*巩固、经济恢复、建设等。

  注意:两大阵营的对立是当时国际关系最突出的特点。

  2、原则:**自主和*外交。

  3、方针:

  (1)另起炉灶:

  内容:不承认到新建立。意义:改变了半**地半封建的地位,体现出**自主的原则。

  (2)一边倒:

  内容是站在****阵营,意义有利于捍卫**成果、国家*等。

  (3)打扫屋子再请客:先**,再建立。

  4、外交活动:

  (1)中苏友好交往史实:

  (2)意义:对于加强和巩固中苏两国的友谊和合作,保障新*的国防安全与维护世界和*具有重要意义。

  二、外交思想的成熟(和*共处五项原则)

  1、背景:

  (1)50年代,国际紧张局势趋于缓和。史实?

  (2)**建设的需要。那些需要?

  2、提出:

  (1)首次提出:1953年,标志?

  (2)成熟完善:标志1954年。

  3、内容:互相尊重*和**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等互利、和*相处等。

  4、意义:

  (1)影响深远,是新*外交思想的成熟的.标志。

  (2)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三、走向国际舞台(主要成就):

  1、日内瓦国际会议:

  (1)内容:朝鲜半岛、印度*问题。

  (2)*以什么身份参加的?以五大国身份参加的。

  (3)结果:朝鲜半岛的问题没有达成协议,但签署了《关于恢复印度*和*的日内瓦协议》

  (4)该协议的意义:从而结束了法国在印度*地区长达八年的**战争,进一步缓和了亚洲和世界的紧张局势。

  2、万隆会议:

  (1)背景:1955年,亚非民族**运动不断高涨的形势下。

  (2)时间:1955年。地点:**的万隆。

  (3)主要参加国:亚非新**的国家。

  (4)性质:第一次没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

  (5)主要内容:共同关心的国际问题和亚非国家发展问题。

  (6)***团长*提出了“求同存异”方针。意义: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7)本次会议的重大意义是什么:万隆精神(亚非人民团结一致,反对****,争取和维护民族**,增进各国人民间友好合作的精神。)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框架3

  启蒙运动

  一、理性时代的到来

  1、原因:

  (1)文艺复兴运动的推动。

  (2)自然科学取得重大进展。

  (3)资本**的发展,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摆脱封建****和教会**的愿望日益强烈。

  2、**人物: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等一大批启蒙思想家。

  3、思想主张:

  (1)启蒙思想家们不满足于对人性的尊重,要求获得人本身的**,进一步发展了人文**。

  (2)他们否定一切外在权威,认为判断是非的唯一标准只有人自己的“理性”。 “理性”是启蒙运动的核心。

  4、影响:

  启蒙思想家们呼唤用理性的阳光驱散现实的黑暗,努力构建一个**和科学的美好时代。他们以生动的文笔,通过戏剧、小说等形式,猛烈抨击天主教会的权威和迷信,反对**和愚昧,提倡科学、**和*,促进了思想的**。

  二、法国的启蒙思想家

  1、伏尔泰,法国启蒙运动的**。

  2、思想主张:

  (1)猛烈抨击天主教会,称教皇为“两足禽兽”,号召人民粉碎教会这个****。

  (2)他反对君主**,倡导君主立宪制;

  (3)他提倡“天赋**”,认为人生来就是*等和**的。

  (4)他相信法律应以人性为出发点,在法律面前人人*等。

  3、孟德斯鸠:

  (1)反对君主**,提出了“三权分立”学说。

  (2)影响:孟德斯鸠学说否定了封建****的合理性,奠定了资产阶级有关国家和法的理论基础。他的**作是《论法的精神》。

  4、卢梭:

  (1)著有《社会契约论》一书,阐述了“天赋**”和“人民*”思想。

  (2)他认为国家的*属于人民,**者的**来自他同人民签订的契约,如果他违反了民意,人民就有权**他。

  (3)卢梭还认为人类不*等的根源是财产的私有。

  三、启蒙运动的扩展

  1、康德:德意志著名的哲学家,著有《纯粹理性批判》等著作,对启蒙运动作了经典的总结。

  2、评价:启蒙运动是一次空前的思想**运动,它进一步**了人们的思想,冲击着欧洲的封建****,传播了**和*等思想。启蒙运动的影响远远超出了欧洲范围,极大地鼓舞了**地和半**地人民争取民族**的**。启蒙思想成为人们追求**的精神武器,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高中历史选修三知识框架 (菁选2篇)(扩展5)

——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框架 (菁选3篇)

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框架1

  一、**十一届****有关**开放决策的内容及历史意义。P52-53

  (1)内容:①**:实现四个现代化,要求大幅度地提高生产力,也就必然要求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

  肯定在经济体制中**下放的原则,应该大力精简各级经济行政机构,坚决按经济规律办事,认真解决*政企不分、以*代政、以政代企等长期存在问题。

  ②开放:提出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同世界各国*等互利的经济合作,努力采用世界先进技术和先进设备(选自会议公报)

  (此外,会议还提出重新确立**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方针;工作重心由阶级**转向****现代化建设的决策等)

  (2)意义: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开辟了建设**特色****的新道路,标志着****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到来。

  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P53

  (1)开始于安徽、四川

  (2)实行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的责任制,同时取消人民公社,恢复乡**等农村基层**

  (3)作用:极大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 (附:旧人教版关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内容: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把土地长期包给各家各户使用,农业生产基本上变为分户经营,自负盈亏。 作用:使农民获得了生产和分配的自**,克服了以往分配上的*均**和经营管理的过于集中单一方式,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框架2

  一、新航路的开辟(航路、影响)

  ①1405-1433*郑和七次下西洋,红海沿岸,非洲东海岸

  ?②1487-1488葡萄牙迪亚士,非洲好望角

  ?③1492意大利哥伦布在西班牙的**下发现美洲新**

  ④1497-1498葡萄牙达伽马从欧洲到印度

  ?⑤1519-1522葡萄牙麦哲伦在西班牙的**下第一次环球航行

  二、荷兰、英国的**活动

  (1)荷兰的**扩张:

  ?1时间:17世纪上半叶,取代西、葡成为世界头号贸易强国

  ?2**:组建大型商业公司

  (2)英国的**活动(日不落帝国):

  ?1**:海盗式掠夺,进行商业战争,在**地进行商业活动和掠夺;黑奴贸易 2结果:18世纪下半叶成为最大**帝国

  ?3影响:商业活动和掠夺,成为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来源;黑奴贸易促进了英国资本**的发展,给英国带来****,推动了英国工商业的发展。

  三、**扩张与掠夺是资本**列强建立世界市场的主要途径

  (1)通过贸易和掠夺,把各大洲的商品源源不断地输入欧洲。欧洲的商路和贸易中心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2)在欧洲人“火与剑”的**活动中,美洲的金银矿的开采和种植园经济为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做出了重要贡献。

  (3)非洲成为猎获黑人**的场所,跨大西洋黑奴贸易开始。

  (4)欧洲人用美洲的金银购买亚洲的商品,刺激了亚洲经济的发展。

  ?(5)全球逐渐形成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经济体。

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框架3

  一、*十一届****有关**开放决策的内容及历史意义。P52-53

  (1)内容:①**:实现四个现代化,要求大幅度地提高生产力,也就必然要求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

  肯定在经济体制中**下放的原则,应该大力精简各级经济行政机构,坚决按经济规律办事,认真解决*政企不分、以*代政、以政代企等长期存在问题。

  ②开放:提出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同世界各国*等互利的经济合作,努力采用世界先进技术和先进设备(选自会议公报)

  (此外,会议还提出重新确立**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方针;工作重心由阶级**转向****现代化建设的决策等)

  (2)意义: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开辟了建设*特色****的新道路,标志着****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到来。

  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P53

  (1)开始于安徽、四川

  (2)实行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的责任制,同时取消人民公社,恢复乡*等农村基层*

  (3)作用:极大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 (附:旧人教版关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内容: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把土地长期包给各家各户使用,农业生产基本上变为分户经营,自负盈亏。 作用:使农民获得了生产和分配的自*,克服了以往分配上的*均**和经营管理的过于集中单一方式,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高中历史选修三知识框架 (菁选2篇)(扩展6)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菁选3篇)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1

  一、科技成就

  1、四大发明出现及完成:造纸—甘肃西汉墓出土了纸,东汉有“蔡侯纸”;指南针—战国名“司南”,宋时用于航海;火药—唐宋时用于军事;印刷—隋唐出现雕版印刷,《金

  刚经》是世界上迄今所知最早的有确切日期的印刷品,北宋毕升发明活字印刷。

  2、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的影响:造纸、印刷—文化发展、思想**(文艺复兴、宗教**),火药—资产阶级**、资产阶级**,指南针—新船路、世界市场====总之,使世界进入资本**时代。

  二、汉字与书画

  1、汉字的起源和演变:甲骨文—小篆—隶书—楷书-行书(看书本识别各种字体),总趋势由繁到简。

  2、**书画

  (1)书法家:东晋王羲之(书圣,《兰亭序》为“天下第一行书”),唐朝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擅长楷书)等。

  (2)**画的分类: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元明清时期文人画成就突出。

  三、文学成就

  (1)诗经:收录了西周到春秋的三百多首诗,分风、雅、颂三部分,是现实**的源头、儒家经典。

  (2)楚辞:屈原是**人,《离骚》是**作、浪漫**源头。(“风”“骚”并称)

  (3)汉赋:词藻华丽,手法夸张,内容丰富,反映大一统景象。**人物有司马相如、张衡等。

  (4)唐诗:社会繁荣、对外开放、科举考试促进了唐诗的繁荣。**人物有李、杜、白等。

  (5)宋词:有柳永、李清照等为**的婉约派,苏轼、辛弃疾等为**的`豪放派。

  (6)元曲:包括元杂剧和散曲,**人物有关汉卿、马致远。

  (7)明清小说: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扩大,出现了四大名著以及文言短篇小说《聊斋志异》和讽刺小说《儒林外史》等。

  四、京剧的产生与发展:乾隆年间四大徽班**,后来徽剧与汉调融合,形成京剧。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2

  宋明理学

  1、程朱理学

  (1)“二程”(理学的开创者)指程颐、程颢,其主要观点有:天理是万物的本原,伦理道德就是天理,天理的核心是“仁”。

  (2)朱熹(理学的集大成者)的主要观点是:理气论;存天理,灭人欲。

  2、王阳明(守仁)的心学观点是:理在心中(心即理也,心外无物);致良知(加强道德修养,克服人欲,恢复人原有的善良本性);知行合一(知和行都产生于心,要用良知来支配自己的行为实践)

  四、明清之际的儒学

  1、李贽“离经叛道”(反**,异端)观点:反对“圣人”;认为人的物质生活就是天理。

  2、明清之际三大思想家指:黄宗羲(著《明夷待访录》)、顾炎武(著《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王夫之,三人思想的共同之处有:反对君主**,提倡工商皆本,主张经世致用。顾炎武还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王夫之在哲学方面成就突出。

  [**:黄—天下为主,君为客;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以“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公其是非于学校。顾—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3

  一、科技成就

  1、四大发明出现及完成:造纸—甘肃西汉墓出土了纸,东汉有“蔡侯纸”;指南针—战国名“司南”,宋时用于航海;火药—唐宋时用于军事;印刷—隋唐出现雕版印刷,《金

  刚经》是世界上迄今所知最早的有确切日期的印刷品,北宋毕升发明活字印刷。

  2、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的影响:造纸、印刷—文化发展、思想**(文艺复兴、宗教**),火药—资产阶级**、资产阶级*,指南针—新船路、世界市场====总之,使世界进入资本**时代。

  二、汉字与书画

  1、汉字的起源和演变:甲骨文—小篆—隶书—楷书-行书(看书本识别各种字体),总趋势由繁到简。

  2、*书画

  (1)书法家:东晋王羲之(书圣,《兰亭序》为“天下第一行书”),唐朝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擅长楷书)等。

  (2)*画的分类: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元明清时期文人画成就突出。

  三、文学成就

  (1)诗经:收录了西周到春秋的三百多首诗,分风、雅、颂三部分,是现实**的源头、儒家经典。

  (2)楚辞:屈原是**人,《离骚》是**作、浪漫**源头。(“风”“骚”并称)

  (3)汉赋:词藻华丽,手法夸张,内容丰富,反映大一统景象。**人物有司马相如、张衡等。

  (4)唐诗:社会繁荣、对外开放、科举考试促进了唐诗的繁荣。**人物有李、杜、白等。

  (5)宋词:有柳永、李清照等为**的婉约派,苏轼、辛弃疾等为**的`豪放派。

  (6)元曲:包括元杂剧和散曲,**人物有关汉卿、马致远。

  (7)明清小说: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扩大,出现了四大名著以及文言短篇小说《聊斋志异》和讽刺小说《儒林外史》等。

  四、京剧的产生与发展:乾隆年间四大徽班**,后来徽剧与汉调融合,形成京剧。


高中历史选修三知识框架 (菁选2篇)(扩展7)

——高中历史选修一重点知识点总结 (菁选2篇)

高中历史选修一重点知识点总结1

  北魏孝文帝**

  背景

  (1)北魏崛起后**黄河流域,民族融合加强

  (2)各种**弊端暴露,社会矛盾激化(北魏初期,在地方上的基层**实行宗主督护制。地主豪强把宗族、佃客**起来,修筑坞堡.割据一方。宗主**人口.逃避赋役。北魏**北方后,民族融合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由于鲜卑贵族实行民族歧视**,更进一步激化了社会矛盾(民族矛盾、阶级矛盾、**与地方的矛盾)。

  (3)冯太后和孝文帝对汉文化的推崇

  措施及作用

  前期(冯太后改制)

  (1)实行俸禄**,整顿史治吏治有所好转

  (2)推行均田制农民获得土地,抑制了土地兼并,推动北方经济恢复与发展

  (3)设立三长制健全基层**,完善行**制,有利****的巩固

  (4)推行租调制改变了赋税征收混乱的现象,增加财政收入

  后期孝文帝汉化

  (1)迁都洛阳。保证了**的深入

  (2)易服装,讲汉话,改汉姓,通婚姻,改籍贯促进了鲜卑人对汉族文化的认同;争取到汉族地主对北魏朝廷的**;推动了**向汉族****模式的转化。

  (3)采纳汉族的典章**,**加速了北魏**的封建化进程。

  性质

  是冯太后和孝文帝自上而下掀起的一次改变北魏社会面貌的封建化**运动。

  影响

  (1)经济:北方的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2)**:加速了北魏的封建化进程;

  (3)民族:缓和民族矛盾,巩固封建**,促进民族融合,隋唐时期国家重新实现**奠定了基础。

  局限性:**不加选择,全盘汉化,没有继承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

高中历史选修一重点知识点总结2

  夏、商、西周的****

  一、夏商的`****

  1.从禅让到王位**

  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我国开始有了早期国家****。禹死后,其子启即位,原始社会的禅让制被王位**制所取代。

  2.王权具有神秘色彩

  **者把自己的行为说成是天的意志,****通过占卜方式来决定。

  3.初步建立从**到地方的行政管理**

  **设相、卿士等,地方设侯、伯。

  二、西周的****

  1.等级森严的分封制

  (1)目的:

  拱卫周王室,进行有效**,巩固***国家**(“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2)内容:

  ①分封对象——周王把王畿以外的土地和人民授于王族、功臣、古代帝王的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②被封诸侯的义务——要服从周王的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

  ③被封诸侯的**——职位**、对卿大夫再分封、设置**、建立武装、征派赋役。

  (3)作用:

  ①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

  ②开发边远地区,扩大了**区域;

  ③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一般的**格局;

  ④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⑤西周贵族集团形成了森严的等级序列,周天子具有至尊权威,国家**趋向严密。

  (4)局限:

  受封诸侯在各自领地内享有相当大的**性,为王权衰落和诸侯割据埋下隐患。

  (5)瓦解:

  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受到破坏(根本原因在于封建经济生产方式的产生,这一生产方式使诸侯**日益壮大)。

  战国时诸侯国变法废分封、行县制。秦**后在全国范围内建立郡县制,分封制瓦解。

  2.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

  (1)定义:

  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等级、巩固国家**的****。(用规定宗族内嫡庶系统的办法,来确立和巩固父系家长在本宗族内的地位,以保证王权的稳定。)

  (2)目的:

  加强**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3)内容:

  继承制;确立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家国**

  (4)影响:

  ①形成了等级森严的****,保证了贵族在**上的垄断和**地位,也有利于**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②宗法关系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把“国”与“家”密切的结合在一起。

  (5)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

  分封制和宗法制是西周****的两大支柱,互为表里;

  分封制是建立在宗法制基础上的,宗法制在****上的体现就是分封制。

  3.礼乐**

  (1)含义:

  对**阶级日常的**、社会活动(如祭祀、婚葬等)制定一些规则和仪式,并配有特定的音乐。

  (2)目的:

  更好地维护分封制和宗法制

  (3)作用:

  周礼成为维护等级**、防止僭越行为的工具,有利于**秩序的稳定。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