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算子》原文赏析3篇

《卜算子》原文赏析1

  这首词是苏轼被贬黄州时写的。词中所写的孤鸿,正是他自己的写照。这首咏物词句句写雁,但同时又象征着某种高洁的人格。上片第一句写环境,残月高挂在稀疏的梧桐树顶,滴漏声断了,显得一片寂静。

  谁能见幽居人独自往来徘徊,唯有那缥缈高飞的孤雁的身影。下片接着写鸿雁。在江边沙洲,鸿雁刚刚睡去,却又惊醒,回头看看,并没有别的大雁来伴,它满怀幽怨,但无人能理解。为什么睡下了又常常惊醒呢?并不是什么声响动静,而是心里不宁静。它渴望理解,不希望孤独。但它因为不拣高枝,不愿栖息在梧桐上,只能孤独地、高傲地在冰冷寂寞的沙洲上过夜。本词托鸿以见人,自标清高,寄意深远,风格清奇冷隽。

《卜算子》原文赏析2

  原文:

  春透水波明,寒峭花枝瘦。极目烟中百尺楼,人在楼中否。

  四和袅金凫,双陆思纤手。捻倩东风浣此情,情更浓于酒。

  诗词赏析:

  此是秦湛仅存的一首词,词题“春情”,全篇写春日对所恋之人的拳拳思慕之情。开头两句写春水、春花,词人抓住景物特点进行勾勒,描绘了一幅春波荡漾、清澈潋滟,春寒料峭、花枝俏丽的早春图。“透”、“明”二字极写春水清澈见底。“瘦”字描绘了早春花枝嫩条、含苞欲放的倩姿。开章紧扣词题,并以景托情,表现了对春天降临的欣喜,还为所思之女子作了铺垫。

  “极目烟中百尺楼,人在楼中否?”二句写词人所见所感。“百尺楼”是意中人所居的闺楼,这一句颇精妙。“极目”写尽目远望,可见思之殷切,盼之专注,爱之真挚。“烟中”写百尺楼在烟雾缭绕之中,似隐似现,若即若离,看不分明,此意象中隐含着一丝惆怅与失望。“人在楼中否?”以问句作结,进一步展示了思念伊人之情深。

  过片后,继写对伊人的思慕之情,然笔法变之。上片以景抒情,景是现实的;下片所写之景是想象的,是因情设景。“四和袅金凫,双陆思纤手”二句,想像伊人在熏风和煦之时,乘一叶精美的凫舟,荡漾在碧波之中,那倩姿与涟涟绿水相融;多么渴望在春风吹拂中与佳人在柳下做双陆游戏,那该多么惬意呀!(双陆,古代博戏。相传由天竺传入,盛于南北朝、隋唐之时。因局如棋盘,左右各有六路,故名。棋子为马,作椎形,黑白各十五枚,两人相博,掷骰子行马,先出完者为胜。)然而伊人未来,此情何寄?这惆怅,这渴望,顿化作“拟倩东风浣此情,情更浓于酒”从胸中迸出。要将东风请来,把自己深深恋情洗涤得更清纯,使它比酒还醇香,比酒更浓酽。这里以直抒胸臆作结,表达感情更强烈感人。“拟”字揭示了仍是想象。东风洗情,情浓于酒,这设想奇特,而语言*易。

  此词风格颇似乃父。其一,善于选取典型景物,以景托情。秦观的“破暖轻风,弄晴微雨,欲无还有”(《水龙吟》),几笔勾出清明时节的特点;这首词以“春透水波明,寒峭花枝瘦”二句勾出早春风光。其二,抒情真挚、深沉,而且出语自然。秦观曰:“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鹊桥仙》)这首词道:“拟倩东风浣此情,情更浓于酒”。董士锡说:“少游(秦观)正以*易近人。”冯煦曰:淮海词“其淡语皆有味,浅语皆有致”。秦湛之词亦以*易、淡语、浅语见长。总之,全词具有以委婉含蓄手法抒哀怨之情的婉约特点。

《卜算子》原文赏析3

  【原文】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注释】

  1、卜算子·咏梅:选自吴氏双照楼影宋本《渭南词》卷一。《词律》以为调名取义于“卖卜算命之人”。《词谱》以苏轼词为正体。又名《百尺楼》、《眉峰碧》、《缺月挂疏桐》等。双调,四十四字,仄韵。

  2、驿外:指荒僻之地?驿:驿站,古代传递*文书的人中途换马匹休息、住宿的地方。

  断桥:残破的桥。

  3、寂寞:冷清。

  4、无主:无人过问

  5、著(zhuó):接触,挨上。更著:又遭受。

  6、无意:不想。自己不想费尽心思去争芳斗艳。

  7、苦:尽力,竭力

  8、一任:任凭。完全听凭百花去妒忌吧。

  9、群芳:群花;百花。

  10、零落:凋谢

  11、碾:轧碎。

  12作尘:变成灰土。

  【赏析】

  驿站之外的断桥边,梅花自开自落,无人理睬。暮色降临,梅花无依无靠,已经够愁苦了,却又遭到了风雨的摧残。梅花并不想费尽心思去争芳斗艳,对百花的妒忌与排斥已经毫不在乎。就算它凋零了,被碾作泥土,又化作尘土了,梅花仍旧和往常一样散发出缕缕清香。

  这是陆游一首咏梅的词,其实也是陆游自己的咏怀之作。上片写梅花的遭遇:它植根的地方,是荒凉的驿亭外面,断桥旁边。驿亭是古代传递公文的人和行旅中途歇息的处所。加上黄昏时候的风风雨雨,这环境被渲染得多么冷落凄凉!写梅花的遭遇,也是作者自写被排挤的**遭遇。

  下片写梅花的品格:一任百花嫉妒,我却无意与它们争春斗艳。即使凋零飘落,成泥成尘,我依旧保持着清香。


《卜算子》原文赏析3篇扩展阅读


《卜算子》原文赏析3篇(扩展1)

——《卜算子》原文及赏析5篇

《卜算子》原文及赏析1

  见也如何暮。别也如何遽。别也应难见也难,后会难凭据。

  去也如何去。住也如何住。住也应难去也难,此际难分付。

  古诗简介

  《卜算子·见也如何暮》是南宋词人石孝友的词作。词上片是总写相见、相别、后会无凭,把过去现在将来概括一尽,下片全力以赴写临别,突出最使离人难以为怀的一瞬,使全曲终于**。

  翻译/译文

  相见为何太晚,而离别又为何如此匆匆。是离别难相见也难,再见无确期。

  离去该怎样离去,留下又该怎样留下。是留下难离去也难,此时怎么办。

  注释

  ①上片的“如何”:犹言“为何”。

  ②暮:迟;晚

  ③遽(jù):急,仓猝。

  ④难凭据:无把握,无确期。

  ⑤下片的‘如何’:犹言怎样

  ⑥难分付:宋人口语,犹言不好办。

  赏析/鉴赏

  众所周知,离别是*文学史上**常青的一大主题。虽自《诗·邶风·燕燕》以来,描写离别伤思的上乘之作不止万千,但读这首《卜算子》,却仍觉清新俊逸,令人百看不厌。

  “见也如何暮。”起句即叹相见恨晚。著一“也”字,如闻叹惋之声。如何,犹言为何。相见为何太晚,主人公是个中人,见也如何暮,其故自知,知而故叹,此**理而妙。从此一声发自肺腑的叹恨,已足见其情意之重,相爱之挚矣。但亦见得其心情之枨触。相见太晚的原因是“别也如何遽。”又是一声长叹:相别又为何太匆忙,原来,主人公眼下正当离别。此句中如何,亦作为何解。叹恨为何仓促相别,则两人忘形尔汝,竟不觉光阴荏苒,转眼就要相别之情景,可不言而喻。上句是言过去,此句正言现在。“别也应难见也难”,则是把过去之相见、现在之相别一笔挽合,并且暗示着将来难以重逢。相见则喜,相别则悲,其情本异。相见时难,相别亦难,此情则又相同。

  两用难字,挽合甚好,语意精辟。不过,相别之难,只缘两情之难舍难分,相见之难,则为的是人事错迕之不利。两用难字,意蕴不同,耐人寻味。见也难之见字,一语双关,亦须体味。见,既指初见,也指重见,观上下文可知。初见诚为不易——“见也如何暮”。重见更为艰难——“后会无凭据”。后会无凭,关合起句“见也如何暮”,及上句“见也难”之语,可知此一爱情实有其终难如愿以偿的一番苦衷隐痛。主人公情好如此,而终难如愿以偿,其原因不在主观而在客观方面,也可想而知。事实上,虽说是愿天下有情人终成了眷属,可是毕竟是此事古难全呵。上片叹恨相见何晚,是言过去,又叹相别何遽,是言现在,再叹后会无凭,则是言将来。在此一片叹惋声中,已道尽此一爱情过去现在未来之全部矣。且看词人他下片如何写。

  “去也如何去,住也如何住”,写行人临去时心下犹豫。此处的“如何”,犹言怎样,与上片用法不同。行人去也,可是又去不得了、不舍得走,可是要“住”,即留下不去,情势所迫,又不能够,正是“住也应难去也难”。此句与上片同位句句法相同,亦是挽合之笔。句中两用难字,意蕴相同。而“别也应难见也难”之两用难字,则所指不同。此皆须细心体味。写临别之情,此已至其极。然而,结句仍写此情,加倍写之,笔力始终不懈。“此际难分付。”此际正谓当下临别之际。分付训发落,宋人口语。难分付,犹言不好办。多情自古伤离别,而临别之际最伤心。此时此刻,唯有徒唤奈何而已。词情在**,戛然而止,余音却在绕梁,三日不绝。

  此词在艺术上富于创新。其构思、结构、语言、声情皆可称道。

  先论其构思。一般离别之作,皆借助情景交炼,描写离别场景,刻画人物形象,以烘托、渲染离情。此词却跳出常态,另辟蹊径,既不描写景象,也不刻画人物形象,而是直凑单微,托出离人心态。如此则人物情景种种,读者皆可于言外想象得之。此词以“见”、“别”、“去”、“住”四字为纲领,反复回吟聚短离长、欲留不得的怅惘。前后上下仅更动一两字,拙中见巧,确是言情妙品。可知诗文不必求花描,情之所至,口边语亦自佳。用白描手法抒情,也是此词最大特色。所谓白描,即用笔单纯简练,不加烘托渲染。所谓不著一字,尽得风流,即指不著笔墨于人物形象情景场面,而读者尽可得之于体味联想。在*文学中,意内言外含蓄之美,并非限于比兴写景,也可见诸赋笔抒情,此词即是一证。

  次论其结构。《卜算子》词调上下片句拍匀称一致,此词充分利用了这一特点营造其抒情结构。上下片句法完全一样,全幅结构结态便具有对仗严谨之美。但上片是总写相见、相别、后会无凭,把过去现在将来概括一尽,下片则全力以赴写临别,突出最使离人难以为怀的一瞬,使全曲终于**,便又在整齐对应中显出变化灵活之妙。

  再论其语言。此词语言纯然口语,明白如话,读上来便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尤其词中四用如何,五用难字,八用也字,兼以分付结尾,真是将情人临别伤心惶惑无可奈何万般难堪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可谓极词家以白话为词之能事。

  最后论其声情。《卜算子》词调由六句五言、两句七言构成,七言句用*声字为句脚,五言句皆用仄声字叶韵。此词上下片两七言句皆用难字为句脚,全词用去声字叶韵。八用也字,四用如何,及四用难字,皆用在上下片同位句同一位置。这样,整齐的句拍,高亮的韵调,复沓的字声,便构合成一部声情协调又饶拗怒、凄楚激越而又回环往复的乐章,于其所表现的缠绵悱恻依依不舍之离情,实为一最佳声情载体。此词能在众多的离别佳作中别具一格,显出魅力,确有其艺术独创之奥妙在。

  名家点评

  “词中白描高手,无过石孝友。《卜算子》……所谓不著一字,尽得风流。”(清李调元《雨村词话》卷二)

《卜算子》原文及赏析2

  卜算子·漫兴

  朝代:宋代

  作者:辛弃疾

  原文:千古李将军,夺得胡儿马。李蔡为人在下中,却是封侯者。芸草去陈根,笕竹添新瓦。万一朝家举力田,舍我其谁也。

  注释:①作期同上。此“漫兴三首”之三。上片*叙故实,以李广和李蔡作比,影射比附,借古喻今之意甚明。下片自赋,一代英才志士,却归耕山林,锄草浇园,令人浩叹不已。结韵语出《孟子》,而反其意用之,不惟愤懑之气溢于辞表,且是对朝廷用人**的讽嘲。②“千古”两句:言汉将李广英勇善战,功勋卓著。据《史记·李将军列传》,广与匈奴战,敌众我寡,重伤被俘。匈奴人置广于绳网上,行于两马之间。广佯死,突然跃起夺得胡儿骏马,南驰以整残部。李将军:即李广,参见前《八声甘州》(“故将军饮罢夜归来”)。③“李蔡”两句:言李广虽功勋卓著,却终无封侯之赏。而李蔡人品不过下中,名声去李广甚远,却得以封侯赐邑,位至三公。事见《史记·李将军列传》。④芸草:锄草。芸:同“耘”。陈根:**。笕(jiǎn剪)竹添新瓦:剖开竹子,使成瓦状,以作引水之具。笕:引水的长竹管。此作动词用。⑤“万一”两句:如朝廷诏令举荐“力田”,则非我莫属。朝家:朝廷。力田:选拔人才的科目。汉代设“力田”(努力耕作)、“孝悌”(孝顺父母、友爱兄弟)两科。中选者受赏,并**徭役。舍我其谁也:除了我,还能是谁呢?语出《孟子·公孙丑下》:“如欲*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

  赏析:题曰“漫兴”,是罢官归田园居后的自我解嘲之作,看似漫不经心,信手拈来,实则胸中有郁积,腹中有学养,一触即发,一发便妙,不可以寻常率笔目之。此词通篇都是在发**牢骚抒发自己在**舞台上的失意,但上下两阕的表现形式互不相同。上阕用典,全从《史记·将军诗词内容">李将军列传》化出,借古人之酒杯,浇自己之块垒。

  “千古李将军,夺得胡儿马。”西汉名将李广四十余年中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英名远播,被匈奴人称为“飞将军”。**篇制有限,不可能悉数罗列这位英雄的传奇故事,因此词人只剪取了史传中最精彩的一个片断:公元前129年(汉武帝元光六年),李广以卫尉为将军,出雁门击匈奴。匈奴兵多,广军败被擒。匈奴人见广伤病,遂于两马间设绳网,使广卧网中。行十余里,广佯死,窥见其傍有一胡儿(匈奴少年)骑的是快马,乃腾跃而上,推堕胡儿,取其弓,鞭马南驰数十里归汉。匈奴数百骑追之,广引弓射杀追骑若干,终于脱险。斯人于败军之际尚且神勇如此,当其大捷之时,英武犹胜。司马迁将此事写入史传,可谓善传英雄之神。作者从浩潮以史料中选取这一片断,是见其匠心独运。

  “李蔡为人在下中,却是封侯者。”《史记》叙李广事,曾以其堂弟李蔡作为反衬。词人即不假外求,一并拈来。蔡起初与广俱事汉文帝。景帝时,蔡积功劳官至二千石(郡守)。武帝时,官至代国相。公元前124年(元朔五年)为轻车将军,从大将军卫青击匈奴右贤王,有功封乐安侯。公元前121年(元狩二年)为丞相。他人材*庸,属于下等里的中等,名声远在广之下,但却封列侯,位至三公。词人这里特别强调李蔡的“为人在下中”、“却是封侯者”,一“却”字尤值得品味,上文略去了的重要内容——李广为人在上上,却终生不得封侯,全由此反跌出来,笔墨十分节省。

  四句只推出李广、李蔡两个人物形象,无须辞费,“蝉翼为重,千钧为轻;黄钟毁弃,瓦釜雷鸣”(《楚辞·卜居》)的慨叹已然溢出言表了。按词人年轻时投身于耿京所**的北方抗金义军,在耿京遇害、义军瓦解的危难之际,他亲率数十骑突入驻扎着五万金兵的大营,生擒叛徒安国韵)诗词内容">张安国,渡淮南归,献俘行在,其勇武本不在李广之下;南归后又献《十论》、《九议》,屡陈北伐中原的方针大计,表现出管仲、乐毅、诸葛武侯之才,其韬略又非李广元所能及。然而,“古来材大难为用”(杜甫《古柏行》),如此文武双全的将相之具,竟备受猜忌,屡遭贬谪,时被投闲置散。这怎不令人伤心落泪!因此,词中的李广,实际上是词人的自我写照;为李广鸣不*只是表面文章,真正的矛头是冲着那人妖不分的南宋**集团来的。

  下阕写实,就当时的田园生活抒发感慨,满肚子苦水都托之于诙谐,寓庄于谐。

  “芸草去陈根,笕竹添新瓦。”二句对仗,工整清新。上下文皆散句,于此安排一双俪句,其精彩如宝带在腰。“芸”,通“耘”。“笕”,本为屋檐上承接雨水的竹管,此处用作动词,谓截断竹管,剖作屋瓦。既根除园中杂草,又修葺乡间住宅,词人似乎准备长期在此经营农庄,做“粮食生产专业户”了。于是乃逗出结尾二句:“万一朝家举力田,舍我其谁也?”“朝家”,一作“朝廷”。“力田”,乡官名,掌管农事。两汉时行推荐制,凡努力耕作、成绩显著者,可由地方官推举担任“力田”之职。二句言:有朝一日恢复汉代官制,选举“力田”,看来是非我莫属了!话说得极风趣,不愧幽默大师,然而明眼人一看即知,这是含着泪的微笑,其骨子里正不知有多少辛酸苦辣。“舍我”句本出《孟子·公孙丑下》。孟子曰:“如欲*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虽大言不惭,却充满着高度的**自信心和历史责任感。到得词人手中,一经抽换前提,自负也就变成了自嘲。尽管词人曾说过“人生在勤,当以力田为先”(见《宋史·辛弃疾传》)的话,并不以稼穑为耻,但他*生之志,毕竟还在做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业,旌旗万夫,挥师北伐,*定中原,“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辛弃疾岂满足于做一“农业劳动模范”。读到这最后两句,读者真不禁要替词人发出“骥垂两耳兮服盐车”(汉贾谊《吊屈原赋》)的叹息了。南宋腐朽不堪,萎靡不振,始困于金,终亡于元,非时无英雄能挽狂澜于既倒,实皆埋没蒿莱之中,不能尽骋其长才。千载下每思及此,辄令人扼腕。惟一切封建**,概莫能外,盛衰异时,程度不同而已。观辛弃疾此词,其认识价值就在这一方面。

  此篇的写作特色是,上阕使事,就技法而言为曲笔,但从语意上来看则是正面文章;下阕直寻,就技法而言为正笔,但从语意上来看却是在正话反说。一为“曲中直”,一为“直中曲”,对映成趣,相得益彰。又上阕“李蔡为人在下中”、下阕“舍我其谁也”,皆整用古文成句(前句,《史记》原文为“蔡为人在下中”,词人仅增一原文承前省略了的“李”字),一出于史,一出于经,都恰到好处,后句与“万一朝家举力田”这样的荒诞语相搭配,尤其显得戏谑而妙不可言。格律派词人视“经、史中生硬字面”为词中大忌(见沈义父《乐府指迷·*词所以冠绝》),殊不知艺术中自有辩证法在,化腐朽为神奇,只要用得其所,经、史中文句不但可以入词,甚至可以作到全词即因此生辉。此篇就是一个雄辩的例证。

  此前词人隐居江西上饶带湖之时,也曾作过一篇与此内容大致相同的《八声甘州·夜读〈李广传〉》。该词为长调,末云:“汉开边、功名万里,甚当时健者也曾闲?纱窗外,斜风细雨,一阵轻寒。”风格颇见苍劲悲凉。此篇则为**,心境之悲慨不殊,却呈现出旷达乃至玩世不恭的外观。这充分说明,艺术大匠在构思和创作同题材作品时,不仅非常忌讳炒古人的冷饭,并且不屑重复自己,无怪乎在他们的笔下总是充满着五光十色,新鲜活泼。

《卜算子》原文及赏析3

  卜算子·塞草晚才青

  塞草晚才青,日落箫笳动,戚戚凄凄入夜分,催度星前梦。

  小语绿杨烟,怯踏银河冻,行尽关山到白狼,相见惟珍重。

  古诗简介

  《卜算子·塞草晚才青》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所写的一首词。该词上阕写催其成梦的塞上情景,下阕写梦中温馨睛景。结句语淡而情浓,缠绵委婉之罕,颇含悠然不尽之意。

  翻译/译文

  傍晚塞外的草才慢慢变青,夕阳才缓缓落下,箫笳之声便在大漠上蔓延开了。入夜后自己的心情更加凄惨,只得催促引渡妻子的梦魂来到边塞。

  小声说绿杨早已被一片寒雾笼罩,河水已经结冰,行人不敢踏脚,行遍了关山,才找到了在白浪河的丈夫,见面了才知道情谊是多么贵重。

  注释

  ①箫茄:管乐器名。卢纶《送张郎中还蜀歌》:“须臾醉起箫茄发,空见红旌入白云。”

  ②戚戚:悲伤貌。杜甫《严氏溪放歌行》:“况我飘蓬无定所,终日慽慽忍羁旅。”

  ③白狼:即白狼河,今辽宁省之大凌河。

  创作背景

  晚清时期,词人久居塞外,时常梦回家园,十分怀念自己的妻子,故写下了这首词来表达自己妻子卢氏的怀念。

  赏析/鉴赏

  作者厌于扈从生涯,时时怀恋妻子,故虽身在塞上而念怀萦绕,遂朝思暮想而至于常常梦回家园,梦见妻子。此篇即记录了他的这种凄惘的情怀。上片写催其成梦的塞上情景。日晚塞草青青,悲茄声声,令人生起凄寂之感,遂至入梦。下片写梦中温馨情景。日夜思念之妻此时来到了身边,她不畏天寒路远,竟来相见相慰。结句语淡而情浓,缠绵委婉之至,颇含悠然不尽之意。

《卜算子》原文及赏析4

  原文:

  江北上归舟,再见江南岸。

  江北江南几度秋,梦里朱颜换。

  人是岭头云,聚散天谁管。

  君似孤云何处归,我似离群雁。

  译文

  在江北送你乘船归去,再若相见该是在对岸的江南,江南江北几度秋风吹过,如梦的岁月会使我们都苍老了容颜。

  人就像是山头的云彩,谁也难料是聚是散,你好似一片孤云要飘向何方,我仿佛是一只离了群的大雁。

  注释

  卜算子:词牌名,双调四十四字,前后段各四句、两仄韵。

  王彦猷:王之道,字彦猷,号相山居士。

  江北、江南:指长江北岸、南岸地区。

  朱颜换:衰老之谓。时王之道已六十七、八岁,周氏亦当半百以上。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词,在送别友人王彦猷的酒席上,作者写了这首词。上片写依依惜别,下片发人生感喟。

  “江北上归舟,再见江南岸”,是对友人归程的预测。从江北登上归舟,可以重新见到江南的景色,意思是从江北登程,去向江南。“江北江南几度秋,梦里朱颜换。”一处江北,一处江南,数年不能相聚,在依稀的别梦中,韶华逝去,岁月蹉跎,鬓生白发,脸增衰容,人就变得越来越老了。白居易诗:“曾栽杨柳江南岸,一别江南两度春。”苏轼诗:“钟鼓江南岸,归来梦自惊。”意境有相似之处。但白、苏诗主要寄托了对江南的怀念,而作者这首词抒发的主要是对友人的眷念。

  “人是岭头云,聚散天谁管。君似孤云何处归,我似离群雁。”过片以后,主要是抒发对人生飘泊聚散无常的感喟。这里作者选用了三个形象的比喻,一是把“人”比作“岭头云”,飘忽变幻,聚散无常;二是把“君”比作“孤云”,飘泊在外,何处归宿?“万物各有托,孤云独无依”(陶潜《咏贫士诗》),处境之凄凉落寞可见一斑;三是把“我”比作“离群雁”,孤雁失群,凄惶哀鸣,“一声何处离群雁,那向江村静处闻”(戴复古诗),与孤云的况味可说毫无二致。值得注意的是,作者的这种感慨,是作为带有普遍性的人生规律来认识的。这种认识,固然有作者与友人之间的情谊以及分手在即引起的怅惘这种直接原因,但终究也反映了作者消极伤感的情绪。

  作者同时还有一首同词牌的《再和彦猷》,意境、情调同本词大致相仿,录以备考:“霜叶下孤篷,船在垂杨岸。早是凄凉惜别时,更惜年华换。别酒解留人,拚醉君休管。醉里朱弦莫漫弹,愁入参差雁。”

《卜算子》原文及赏析5

  原文:

  春透水波明,寒峭花枝瘦。极目烟中百尺楼,人在楼中否。

  四和袅金凫,双陆思纤手。拟倩东风浣此情,情更浓於酒。

  译文

  春水清澈透明见底,花含苞欲放,枝条嫩展,意中人在百尺楼尽目远望,不知道人在不在楼中?

  我想象着伊人在熏风和煦之时,乘一叶精美的凫舟,荡漾在碧波之中,那倩姿与涟涟绿水相融;多么渴望在春风吹拂中与佳人在柳下做双陆游戏,那该多么惬意呀!假如把东风请来,把自己深深恋情洗涤得更清纯,使它比酒还醇香,比酒更浓酽。

  注释

  透:春水清澈见底。

  瘦:早春花枝嫩条、含苞欲放的倩姿。

  极目:尽目远望。

  烟中:烟雾缭绕之中。

  百尺楼:意中人所居的闺楼。

  四和:一种香名,叫四和香。

  金凫:指鸭子形的铜香炉。

  双陆:古代一种博戏的名称,相传是三国时曹植所制。最初只有两只毂子,到了唐末。加到六只,叫做叶子戏。在*已经失传。流传到**后,称飞双陆,现尚存。

  拟:假如。

  倩:请。

  浣:洗涤,此指消除的意思。

  赏析:

  这首词,当中四句具体写怀人,末二句则在怀人的基础上集中笔力抒发愈遣愈浓的愁情。全词在写景抒情两方面均别具一格,饶有情韵。

  首二句云春透波明,云寒峭花瘦,都是春风中胜景。“春透水波明”,以水写春,是说春光已透,水波澄澈如镜。“寒峭花枝瘦”,是说春寒优在,所见之花有未开者,正是乍暖还寒时候。以“瘦”字形容含苞待放的花枝,颇为生动传神。以上两句一反当时词坛绮靡凄婉、柔媚香艳的词风,营造出瘦骨凌霜、刚健峭拔的词境。

  三四两句直抒词人心中痛苦的离情。在这春光明媚的时刻,他看到那瘦小的花枝,不禁忽有所思,这种感情渺渺茫茫,甚至有些捉摸不定。也许这瘦小的花枝幻化为他那恋人的倩影,于是他不自觉地极目天涯,想看到恋人曾经居住过的那座高楼。“天涯”,极言其远;“百尺”,极言其高:四字虽很通俗,却展示了一种虚无缥缈的境界。“人在楼中否”一句,以自言自语的问句,点明所想者是他心目中的那个人,表达了他对分别已久的所恋者无限深厚的情意。

  过片两句紧承前意,描写昔日楼中相聚的情景。“四和”,香名,亦称四合香。“金凫”,即金鸭,指鸭子形的铜香炉。“双陆”,古代一种博戏的名称,相传是三国时曹植所制。本置骰子两只,到了唐末,加到六只,谓之叶子戏。其*已失传,流传至**,称飞双陆,现尚存。词人回忆当年楼中,四和香的烟缕从鸭子形的铜香炉中缓缓升起,袅袅不绝。他和那个女子正在作双陆这种博戏,女子玩弄双陆的纤纤玉手,使他历久难忘。往日的甜蜜生活,女子的形象特征,词人只是在感情的抒发中顺带说出,自然而又妥贴,这比作专门交代要高明得多。

  结拍两句,化景语为情语,设想奇警,把词人当时矛盾心情极其深刻地揭示出来。此处连用妙喻:衣裳沾有污垢,可以洗涤,心灵染有愁情,也说可浣;而借以浣愁者,不是水而是风,浣而愁未去,反而更浓,其浓又恰浓于醇酒,这两句用一个比喻,以后一句加强前一句,使情绪更推进一层;而两句之间,又用两个“情”字构成顶真格,衔接紧密,语气连贯,词人的感情似不可遏止,倾泻而出。因此显得不柔媚、不凄婉,与起首所定下的峭健的基调相一致。这样就把它从传统的花间风格区别出来。

  南闲胡仔称秦湛(秦观之子)的词“藕叶清香胜花气”,“写景咏物,可谓造微入妙”。这一评语,用以评折此词的艺术特色是十分恰当的。


《卜算子》原文赏析3篇(扩展2)

——《卜算子·咏梅》原文及赏析3篇

《卜算子·咏梅》原文及赏析1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卜算子》原文赏析3篇(扩展3)

——《卜算子·咏梅》的原文和赏析3篇

《卜算子·咏梅》的原文和赏析1

  卜算子·咏梅

  宋代: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卜算子·咏梅》的原文和赏析2

  此词以梅花自况,咏梅的凄苦以泄胸中抑郁,感叹人生的失意坎坷;赞梅的精神又表达了青春无悔的信念以及对自己爱国情操及高洁人格的自许。

  词的上半阕着力渲染梅的落寞凄清、饱受风雨之苦的情形。陆游曾经称赞梅花“雪虐风饕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落梅》)。梅花如此清幽绝俗,出于众花之上,可是“如今”竟开在郊野的驿站外面,紧临着破败不堪的“断桥”,自然是人迹罕至、寂寥荒寒、倍受冷落、令人怜惜了。无人照看与护理,其生死荣枯全凭自己。“断桥”已失去沟通*的功能,唯有断烂木石,更是人迹罕至之处。由于这些原因,它只能“寂寞开无主”了,“无主”既指无人照管,又指梅花无人赏识,不得与人亲近交流而只能孤芳自赏,独自走完自己的生命历程而已。“已是黄昏独自愁”是拟人手法,写梅花的精神状态,身处荒僻之境的野梅,虽无人栽培,无人关心,但它凭借自己顽强的生命力也终于长成开花了。宝剑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野梅不*凡的遭遇使它具有不同凡响的气质。范成大《梅谱序》说:“野生不经栽接者,……谓之野梅,……香最清。”可是,由于地势使然,野梅虽历经磨难而独具清芬,却无人能会,无人领略其神韵。这犹如“幽居见。那么,野梅为何又偏在黄昏时分独自愁呢?因为白天,它尚残存着一线被人发现的幻想,而一到黄昏,这些微的幻想也彻底破灭了;这也如前人闺怨诗所说:最难消遣是黄昏!不仅如此,黄昏又是阴阳交替,气温转冷而易生风雨的时辰,所以;除了心灵的痛苦之外,还要有肢体上的折磨,“更著风和雨”。这内外交困、身心俱损的情形将梅花之不幸推到了极处,野梅的遭遇也是作者已往人生的写照,倾注了诗人的心血! “寂寞开无主”一句,作者将自己的感情倾注在客观景物之中,首句是景语,这句已是情语了。

  上阕集中写了梅花的困难处境,它也的确还有“愁”。从艺术手法说,写愁时作者没有用诗人、词人们那套惯用的比喻手法,把愁写得像这像那,而是用环境、时光和自然现象来烘托。况周颐说:“词有淡远取神,只描取景物,而神致自在言外,此为高手。”(《蕙风词话》)就是说,词人描写这么多“景物”,是为了获得梅花的“神致”;“深于言情者,正在善于写景”(田同之《西圃词说》)。上阕四句可说是“情景双绘”。让读者从一系列景物中感受到作者的特定环境下的心绪──愁,也让读者逐渐踏入作者的心境。

  下半阕写梅花的灵魂及生死观。梅花生在世上,无意于炫耀自己的花容月貌,也不肯媚俗与招蜂引蝶,所以在时间上躲得远远的,既不与争奇斗妍的百花争夺春色,也不与菊花分享秋光,而是孤独地在冰天雪地里开放。但是这样仍摆脱不了百花的嫉妒,可能会被认为“自命清高”、“别有用心”甚至是“出洋相”……。正像梅花“无意苦争春”一样,对他物的侮辱、误解也一概不予理睬,而是“一任群芳妒”,听之任之: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同时,不论外界**如何,我以不变应万变,只求灵魂的升华与纯洁,即使花落了,化成泥土了,轧成尘埃了,我的品格就像我的香气一样永驻人间。这精神不正是诗人回首往事不知悔、奋勇向前不动摇的人格宣言吗!“群芳”在这里代指“主和派”小人。这两句表现出陆游标格孤高,决不与争宠邀媚、阿谀逢迎之徒为伍的品格和不畏谗毁、坚贞自守的崚嶒傲骨。最后几句,把梅花的“独标高格”,再推进一层:“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前句承上阕的寂寞无主、黄梅花昏日落、风雨交侵等凄惨境遇。这句七个字四次顿挫:“零落”,不堪雨骤风狂的.摧残,梅花纷纷凋落了,这是一层。落花委地,与泥水混杂,不辨何者是花,何者是泥了,这是第二层。从“碾”字,显示出摧残者的无情,被摧残者承受的压力之大,这是第三层。结果呢,梅花被摧残、被践踏而化作灰尘了。这是第四层。看,梅花的命运有多么悲惨,简直令人不忍卒读。但作者的目的决不是单为写梅花的悲惨遭遇,引起人们的同情;从写作手法说,仍是铺垫,是蓄势,是为了把下句的词意推上最高峰。虽说梅花凋落了,被践踏成泥土了,被碾成尘灰了,请看,“只有香如故”,它那“别有韵”的香味,却永远如故,一丝一毫也改变不了。

  末句具有扛鼎之力,它振起全篇,把前面梅花的不幸处境,风雨侵凌,凋残零落,成泥作尘的凄凉、衰飒、悲戚,一股脑儿抛到九霄云外去了。“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作者从民族国家的利益出发,做出生命的表白。悲忧中透出一种坚贞的自信。词人借梅言志,曲折地写出险恶仕途中坚持高沽志行。不媚俗.不屈邪.*绝俗,忠贞不渝的情怀与抱负。这首咏梅词.通篇来见“梅”字.却处处传出“梅”的神韵.且作者以梅自喻。比必寄托。物我融一。对梅的赞咏中,显示词人身处逆境而矢志不渝的崇高品格。

  纵观全词,诗人以物喻人,托物言志,巧借饱受摧残、花粉犹香的梅花,比喻自己虽终生坎坷,绝不媚俗的忠贞,这也正像他在一首咏梅诗中所写的“过时自合飘零去,耻向东君更气怜”。陆游以他饱满的爱国热情,谱写了一曲曲爱国**诗篇,激励了并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真可谓“双鬓多年作雪,寸心至死如丹”。


《卜算子》原文赏析3篇(扩展4)

——《卜算子·咏梅》原文及译文3篇

《卜算子·咏梅》原文及译文1

  卜算子·咏梅

  宋代: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译文

  驿站之外的断桥边,梅花孤单寂寞地绽开了花,无人过问。暮色降临,梅花无依无靠,已经够愁苦了,却又遭到了风雨的摧残。

  梅花并不想费尽心思去争艳斗宠,对百花的妒忌与排斥毫不在乎。即使凋零了,被碾作泥土,又化作尘土了,梅花依然和往常一样散发出缕缕清香。

  注释

  ①卜(bǔ)算子·咏梅:选自吴氏双照楼影宋本《渭南词》卷二。“卜算子”是词牌名。又名《百尺楼》《眉峰碧》《楚天遥》《缺月挂疏桐》等。万树《词律》卷三《卜算子》:“**云:‘骆义鸟(骆宾王)诗用数名,人谓为“卜算子”,故牌名取之。’按山谷词,‘似扶著卖卜算’,盖取义以今卖卜算命之人也。”

  ②驿(yì)外:指荒僻、冷清之地。驿:驿站,供驿马或官吏中途休息的专用建筑。

  ③断桥:残破的桥。一说“断”通“簖”,簖桥乃是古时在为拦河捕鱼蟹而设簖之处所建之桥。

  ④寂寞:孤单冷清。

  ⑤无主:自生自灭,无人照管和玩赏。

  ⑥更:副词,又,再。著(zhuó):同“着”,遭受,承受。更著:又遭到。

  ⑦无意:不想,没有心思。自己不想费尽心思去争芳斗艳。

  ⑧苦:尽力,竭力。

  ⑨争春:与百花争奇斗艳。此指**。

  ⑩一任:全任,完全听凭;一:副词,全,完全,没有例外。任:动词,任凭。

  群芳:群花、百花。百花,这里借指诗人**──苟且偷安的主和派。

  妒(dù):嫉妒。

  零落:凋谢,陨落。

  碾(niǎn):轧烂,压碎。

  作尘:化作灰土。

  香如故:香气依旧存在。

《卜算子·咏梅》原文及译文2

  原文阅读: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翻译译文或注释:

  驿亭之外,靠近断桥的旁边,孤单寂寞地绽开了花,却无人作主。每当日色西沉的时候,总要在内心泛起孤独的烦愁,特别是刮风下雨。

  不想费尽心思去争芳斗春,一意听凭百花去嫉妒。零落凋残变成泥又碾为灰尘,只有芳香依然如故。

《卜算子·咏梅》原文及译文3

  原文:

  卜算子·咏梅

  [近现代]*

  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译文

  品读了陆游的《卜算子·咏梅》,反用其原本的寓意而写了这首词。

  风雨将春天送走了,飞雪又把春光迎来。正是悬崖结下百丈冰柱的时节,但仍然有花枝俏丽竞放。

  俏丽但不掠春光之美,只是把春天的消息来报告。等到满山遍野开满鲜花之时,梅花却在花丛中欢笑。

  注释

  冰:形容极度寒冷。

  丛中笑:百花盛开时,感到欣慰和高兴。

  犹:还,仍然。

  俏:俊俏,美好的样子;(此处既能表现梅花的俏丽,又能表现**者面对困难坚强不屈的美好情操。)

  烂漫:颜色鲜明而美丽。(文中指花全部盛开的样子)

  赏析:

  上阕主要写梅花傲寒开放的俏丽身姿。起始二句叙季节的变换,既*直自然,又蕴含哲理。第一句才说“春归”,第二句就说“春到”。春归是梅花在风雨中所送,春到是梅花在飞雪中所迎。很显然,这里的“迎春”、“送春”者,不是“风雨”、“飞雪”,而是梅和梅花。在风雨中送走春天时,梅花虽已凋谢但在飞雪中迎来春天时,梅花却正吐艳。这两句对仗工整,拟人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及其**下的*人民坚强不屈的**英雄**、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大无畏的战斗精神。“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承“飞雪”写出,极力渲染梅花开放时的冰雪环境,这是一种衬托的手法,在“百丈冰”的时节梅花开放是十分难能可贵的。这样一来,“犹有花枝俏”一句就格外醒目。梅花不仅在如此严寒的环境中开放,而且开放得还特别俏丽。作者以冰雪衬托风骨铮铮的梅花,以梅花的品质、梅花的形象象征**人。作者笔下的梅花形象是全新的,不仅是诗人眼中梅花的形象,也是诗人自己以及**人的形象。

  下阕是对无私无欲的梅花的礼赞。首句承“俏”字写出。俏丽的梅花开放于寒冬之时,它是春天的信使,预报春天就要到来,当春天真正到来时她已经飘零了。这就是梅花乐于奉献的性格,所以作者说梅花是“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俏”字浓缩了千种生机,万般气,是这首词的诗眼,是新时代梅花精神风貌的外现。“俏”字也是上下阕之间过渡的桥梁,使整首词的境界浑然天成。“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从中”两句,描写春天降临繁花似锦的时候,梅花那种舒心高兴的样子。写出了花不仅有俏丽的身姿,而且有崇高的精神境界。“笑”字写出了新时代梅花谦逊脱俗的品质,豁达大度的精神风采极大地升华了词的艺术境界。新时代的梅花形象象征了*人**在前,享受在后的崇高美德和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

  这首咏物词是运用逆向思维写作的典范。词前序中说的“反其意”是读者进入这首咏梅词艺术境界的极佳通道。陆游当时主张北伐,**不信任他,朝廷中主和的投降派又排挤、攻击他,他难酬壮志,伤感悲凉,便作了《卜算子·咏梅》。陆游以梅自况,表示要坚持爱国情操,至死不向恶**屈服。但是,陆游词中的“梅”太孤寂了,要听任群芳的嫉妒,没有阳光普照,却有风摧雨浇,尽管最后“零落成泥碾作尘”,但始终保持了固有的芳香,而*词中的“梅”则完全相反。陆游笔下的“梅花”是一个孤独的*形象,而*笔下的“梅花”是伟大的*者,她是一个人,更**了先进的无产阶级群体。陆游笔下的“梅花”生长在“驿外断桥边”,在凄风苦雨中支撑,而*笔下的“梅花”与飞雪为伍,在“悬崖百丈冰”时,傲霜斗雪成长。陆游笔下的“梅花”寂寞无主地开放,在黄昏中独自发愁,颓唐哀伤,而*笔下的“梅花”在春天即将到来时绽放,自豪,乐观。陆游笔下的“梅花”“无意苦争春”,与世无争,明哲保身,而*笔下的“梅花”“只把春来报”,要把春光迎到人间,无私奉献。陆游笔下的“梅花”“一任群芳妒”孤芳自赏,无可奈何,而*笔下的“梅花”在山花烂漫的花丛中欢笑,永远与百花在一起。陆游笔下的“梅花”最终结局是“零落成泥碾作尘”,被人遗忘,而*笔下的“梅花”迎来了百花盛开的春天,在春天里得到永生。《卜算子·咏梅》是*诗词中比、兴手法用得最好的一首。作者将梅花的自然美与人的德善美有机地融为一,达到了“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词中象征、拟人、衬托、比喻、夸张、对仗、顶真等多种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写出了梅花富于挑战性的个性和谦逊无私的高风亮节,较完美地实现了托物言志的目的。


《卜算子》原文赏析3篇(扩展5)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教学反思3篇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教学反思1

  在古诗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学生在初读文之后,学习了生字,背诵了古诗,就不知该做什么才好。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激活学生的知识和经验,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精心安排教学环节,为学生搭建*台,提供表现的机会,在*等,关爱,鼓励中引导学生敏于发现,善于**,把学习活动引向深入。

  我在教《卜算子送孟浩然之浙东》这首词时,我首先提出问题,挑起矛盾,造成悬念,让学生自己与课文对话,去感悟词的特点。学生在一遍又一遍的读文比较的过程中能把头脑中已有的有关诗的'知识和经验提取出来,从而使学生从诗与词的比较中产生顿悟,并在自己的头脑中建构有关词的一些知识我及时肯定了学生的发现,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接着我引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和理解课文内容,先自己**思考,主动探究,培养学生自己尝试解决问题。教师有意识地让学生汇报自己对课文的理解情况,不仅能有利于达成学生与课文,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与沟通,还能有利于教者知晓学生的认识状况。**容掌握后,我引导学生相互地把自己独特的见解和感悟倾吐出来,并通过声情并茂的郎读来表达自己对词的感悟。在教师的示范感染下使学生的吟诵热情更高,吟诵的效果更好了。这样就让学生在熟读成诵的过程中,加以理解和体验。最后,我以这首词作为生长点,引发学生去收集词把学生的视野一下子由课内转向课外,有效地扩展了学生的学习的时空体现了“大语文”的教学理念。

  当然本节课中也存在着不足的地方,课堂气氛虽然十分活跃,但个别学生的***没有集中起来,在教学中还可看出孩子们的知识面窄,在表达时,有些学生表达的内容不够准确。今后应加强这方面的培养。


《卜算子》原文赏析3篇(扩展6)

——卜算子·兰原文翻译及赏析3篇

卜算子·兰原文翻译及赏析1

  原文

  松竹翠萝寒,迟日江山暮。幽径无人独自芳,此恨凭谁诉。似共梅花语。尚有寻芳侣。着意闻时不肯香,香在无心处。

  翻译

  译文

  春天的傍晚,山中的松竹和翠萝笼罩在阵阵寒气之中;幽静的小路边,兰花独自开放,没人欣赏,它能向谁诉说它怨恨呢?这脉脉的幽兰似乎只有梅花才可以共语,但在寂寞的深山中,也许还有探寻幽芳的素心人吧!特意来闻兰花的香味时,花并不香;只有在不经意中,才能闻到花的芳香。

  注释

  ⑴见《阳春白雪》卷四。又见辛弃疾《稼轩词》丁集,而文字稍异。

  ⑵杜甫《绝句二首》之一:“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⑶《荀子·宥坐》:“且夫芷兰生于深林,非以无人而不芳。”《淮南子·说山训》:“兰生幽谷,不为莫服而不芳。”

  ⑷梅花虽亦高品,它尚有寻芳的伴侣,反衬兰花的寂寞。杜甫《舍弟观赴蓝田取妻子到江陵喜寄三首》之三:“巡檐索共梅花笑。”

  ⑸这两句形容梅花香味,极工,亦补足上文“非以无人而不芳”意。

  赏析

  此为咏空谷幽兰之词。全词咏幽兰,多以淡墨渲染,结句稍加勾勒,托花言志。

  上片起首一句写兰花幽处深谷,与松竹翠萝为伴,先从境地之清幽着笔。句意化用诗:“绝代有佳人,幽居空谷”、“侍婢卖珠回,牵萝补茅屋”、“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等语,借人喻花,不即不离。“迟日江山暮”,紧承上句,从时间着笔,和煦的春日黄昏,幽兰的倩影更见得淡雅清绝。迟日,指和煦的春日。《诗·豳风·七月》:“春日迟迟。”幽兰于春天吐芳,故以“迟日”暗点节候。

  此句用杜甫《绝句二首》之一“迟日江山丽”,但易“丽”为“暮”,即化艳阳明丽之景为苍茫淡远之意,令人想见空山暮霭中的幽兰情韵。这两句均点化老杜诗意,而浑然天成,语如己出,分别从时地两方面为空谷幽兰烘染出一种特定的氛围。

  三、四两句首一“芳”字,先为兰花淡描一笔,然而“幽径无人”,兰花的芳馨无人领略,其芳心幽恨之欲诉无由亦可想而知。这两句既有孤芳自赏、顾影自怜的意味,也透露出知音难觅的惆怅。这里是作者借花寓意,抒写志节坚芳而寂寞无闻的才人怀抱。

  过片“似共梅花语,尚有寻芳侣”说的是既然无人欣赏芳馨,这脉脉的幽兰似乎只有梅花才堪共语了,但寂寞的深山中,也许还有探寻幽芳的素心人吧?与梅花共语,是抒其高洁之怀。古人称松、竹、梅为“岁寒三友”,以喻坚贞高洁的节操。此词开头写“松竹翠萝寒”,已拈出松、竹,这里又写与梅花共语,正以“岁寒三友”来映衬幽兰坚芳之操。然而作者又复寄意于人间的“寻芳侣”,这也是古代士人夫知识分子渴望得到甄拔而见用于时的心声。“着意闻时不肯香,香无心处”,是全词的警句,写出幽兰之所以为幽兰的特色,其幽香可以为人无心领略,却不可有意强求。

  此词既写出了幽兰淡远清旷的风韵,又以象征,拟人和暗喻手法寄托作者对隐士节操的崇仰,流露出词人向往出世、归隐的心志。

卜算子·兰原文翻译及赏析2

  原文:

  松竹翠萝寒,迟日江山暮。幽径无人独自芳,此恨凭谁诉。似共梅花语。尚有寻芳侣。着意闻时不肯香,香在无心处。

  译文:

  春天的傍晚,山中的松竹和翠萝笼罩在阵阵寒气之中;幽静的小路边,兰花独自开放,没人欣赏,它能向谁诉说它怨恨呢?这脉脉的幽兰似乎只有梅花才可以共语,但在寂寞的深山中,也许还有探寻幽芳的'素心人吧!特意来闻兰花的香味时,花并不香;只有在不经意中,才能闻到花的芳香。

  赏析:

  此为咏空谷幽兰之词。全词咏幽兰,多以淡墨渲染,结句稍加勾勒,托花言志。

  上片起首一句写兰花幽处深谷,与松竹翠萝为伴,先从境地之清幽着笔。句意化用杜甫《佳人》诗:“绝代有佳人,幽居空谷”、“侍婢卖珠回,牵萝补茅屋”、“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等语,借人喻花,不即不离。“迟日江山暮”,紧承上句,从时间着笔,和煦的春日黄昏,幽兰的倩影更见得淡雅清绝。迟日,指和煦的春日。《诗·豳风·七月》:“春日迟迟。”幽兰于春天吐芳,故以“迟日”暗点节候。

  此句用杜甫《绝句二首》之一“迟日江山丽”,但易“丽”为“暮”,即化艳阳明丽之景为苍茫淡远之意,令人想见空山暮霭中的幽兰情韵。这两句均点化老杜诗意,而浑然天成,语如己出,分别从时地两方面为空谷幽兰烘染出一种特定的氛围。

  三、四两句首一“芳”字,先为兰花淡描一笔,然而“幽径无人”,兰花的芳馨无人领略,其芳心幽恨之欲诉无由亦可想而知。这两句既有孤芳自赏、顾影自怜的意味,也透露出知音难觅的惆怅。这里是作者借花寓意,抒写志节坚芳而寂寞无闻的才人怀抱。

  过片“似共梅花语,尚有寻芳侣”说的是既然无人欣赏芳馨,这脉脉的幽兰似乎只有梅花才堪共语了,但寂寞的深山中,也许还有探寻幽芳的素心人吧?与梅花共语,是抒其高洁之怀。古人称松、竹、梅为“岁寒三友”,以喻坚贞高洁的节操。此词开头写“松竹翠萝寒”,已拈出松、竹,这里又写与梅花共语,正以“岁寒三友”来映衬幽兰坚芳之操。然而作者又复寄意于人间的“寻芳侣”,这也是古代士人夫知识分子渴望得到甄拔而见用于时的心声。“着意闻时不肯香,香无心处”,是全词的警句,写出幽兰之所以为幽兰的特色,其幽香可以为人无心领略,却不可有意强求。

  此词既写出了幽兰淡远清旷的风韵,又以象征,拟人和暗喻手法寄托作者对隐士节操的崇仰,流露出词人向往出世、归隐的心志。

  作者:

  曹组,北宋词人。生卒年不详。字元宠。颍昌(今河南许昌)人。一说阳翟(今河南禹县)人。曾官睿思殿应制,因占对才敏,深得宋**宠幸,奉诏作《艮岳百咏》诗。约于**末年去世。存词36首。曹组的词以"侧艳"和"滑稽下俚"著称,在北宋末曾传唱一时,浅薄无聊者纷纷仿效。但在南宋初却受到有识者的批评,甚至鄙弃。一些词描写其羁旅生活,感受真切,境界颇为深远,无论手法、情韵,都与柳永词有继承关系。

卜算子·兰原文翻译及赏析3

  卜算子·兰

  曹组〔宋代〕

  原文

  松竹翠萝寒,迟日江山暮。幽径无人独自芳,此恨凭谁诉。似共梅花语。尚有寻芳侣。着意闻时不肯香,香在无心处。

  译文

  春天的傍晚,山中的松竹和翠萝笼开在阵阵寒气之中;幽静的小路边,兰花独自开放,没3欣赏,它能向谁诉说它怨恨呢?这脉脉的幽兰似乎只有梅花才可以共语,但在寂寞的`深山中,也许还有探寻幽芳的素心3吧!特意来闻兰花的香味时,花并不香;只有在不经意中,才能闻到花的芳香。

  注释

  见《阳春白雪》卷四。又见辛弃疾《稼轩词》丁集,而文字稍异。杜甫《绝句二首》之一:“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荀子·宥坐》:“且夫芷兰生于深林,非以无3而不芳。”《淮南子·说山训》:“兰生幽谷,不为莫服而不芳。”梅花虽亦高品,它尚有寻芳的伴侣,反衬兰花的寂寞。杜甫《舍弟观赴蓝田取妻子到江陵喜寄三首》之三:“巡檐索共梅花笑。”这两句形容梅花香味,极工,亦补足上文“非以无3而不芳”意。

  赏析

  此为咏空谷幽兰之词。全词咏幽兰,多以淡墨渲染,结句稍加勾勒,托花言志。

  上片起首一句写兰花幽处深谷,与松竹翠萝为伴,先从境地之清幽着笔。句意化用杜甫《佳人》诗:“绝代有佳人,幽居空谷”、“侍婢卖珠回,牵萝补茅屋”、“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等语,借人喻花,不即不离。“迟日江山暮”,紧承上句,从时间着笔,和煦的春日黄昏,幽兰的倩影更见得淡雅清绝。迟日,指和煦的春日。《诗·豳风·七月》:“春日迟迟。”幽兰于春天吐芳,故以“迟日”暗点节候。

  此句用杜甫《绝句二首》之一“迟日江山丽”,但易“丽”为“暮”,即化艳阳明丽之景为苍茫淡远之意,令人想见空山暮霭中的幽兰情韵。这两句均点化老杜诗意,而浑然天成,语如己出,分别从时地两方面为空谷幽兰烘染出一种特定的氛围。

  三、四两句首一“芳”字,先为兰花淡描一笔,然而“幽径无人”,兰花的芳馨无人领略,其芳心幽恨之欲诉无由亦可想而知。这两句既有孤芳自赏、顾影自怜的意味,也透露出知音难觅的惆怅。这里是作者借花寓意,抒写志节坚芳而寂寞无闻的才人怀抱。

  过片“似共梅花语,尚有寻芳侣”说的是既然无人欣赏芳馨,这脉脉的幽兰似乎只有梅花才堪共语了,但寂寞的深山中,也许还有探寻幽芳的素心人吧?与梅花共语,是抒其高洁之怀。古人称松、竹、梅为“岁寒三友”,以喻坚贞高洁的节操。此词开头写“松竹翠萝寒”,已拈出松、竹,这里又写与梅花共语,正以“岁寒三友”来映衬幽兰坚芳之操。然而作者又复寄意于人间的“寻芳侣”,这也是古代士人夫知识分子渴望得到甄拔而见用于时的心声。“着意闻时不肯香,香无心处”,是全词的警句,写出幽兰之所以为幽兰的特色,其幽香可以为人无心领略,却不可有意强求。

  此词既写出了幽兰淡远清旷的风韵,又以象征,拟人和暗喻手法寄托作者对隐士节操的崇仰,流露出词人向往出世、归隐的心志。

  曹组

  曹组,北宋词人。生卒年不详。字元宠。颍昌(今河南许昌)人。一说阳翟(今河南禹县)人。曾官睿思殿应制,因占对才敏,深得宋**宠幸,奉诏作《艮岳百咏》诗。约于**末年去世。存词36首。曹组的词以"侧艳"和"滑稽下俚"著称,在北宋末曾传唱一时,浅薄无聊者纷纷仿效。但在南宋初却受到有识者的批评,甚至鄙弃。一些词描写其羁旅生活,感受真切,境界颇为深远,无论手法、情韵,都与柳永词有继承关系。


《卜算子》原文赏析3篇(扩展7)

——古诗《卜算子咏梅》陆游3篇

古诗《卜算子咏梅》陆游1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古诗《卜算子咏梅》陆游2

  这是陆游一首咏梅的词,其实也是陆游自己的咏怀之作。上片写梅花的遭遇:它植根的地方,是荒凉的驿亭外面,断桥旁边。驿亭是古代传递公文的人和行旅中途歇息的处所。加上黄昏时候的风风雨雨,这环境被渲染得多么冷落凄凉!写梅花的遭遇,也是作者自写被排挤的**遭遇。

  下片写梅花的品格:一任百花嫉妒,我却无意与它们争春斗艳。即使凋零飘落,成泥成尘,我依旧保持着清香。末两句即是《离骚》“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的精神。比王安石咏杏:“纵被东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之句用意更深沉。

  陆游一生的**生涯:早年参加考试被荐送第一,为秦桧所嫉;孝宗时又为龙大渊、曾觌一群小人所排挤;在四川王炎幕府时要经略中原,又见扼于**集团,不得遂其志;晚年赞成韩侂胄北伐,韩侂胄失败后被诬陷。我们读他这首词,联系他的**遭遇,可以看出它是他的.身世的缩影。词中所写的梅花是他高洁的品格的化身。

  唐宋文人尊重梅花的品格,与六朝文人不同。但是象林和靖所写的“暗香、疏影”等名句,都只是高人、隐士的情怀;虽然也有一些作家借梅花自写品格的,但也只能说:“原没春风情性,如何共,海棠说。”(南宋肃泰来《霜天晓角·咏梅》)这只是陆游词“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的一面。陆游的友人陈亮有四句梅花诗说:“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欲传春信息,不怕雪埋藏。”写出他自己对**有先见,不怕打击,坚持正义的精神,是陈亮自己整个人格的体现。陆游这首词则是写失意的英雄志士的兀傲形象。我认为在宋代,这是写梅花诗词中最突出的两首好作品。


《卜算子》原文赏析3篇(扩展8)

——《卜算子·咏梅》诗词鉴赏 (菁选3篇)

《卜算子·咏梅》诗词鉴赏1

  古诗原文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译文翻译

  驿站之外的断桥边,梅花孤单寂寞地绽开了花,无人过问。暮色降临,梅花无依无靠,已经够愁苦了,却又遭到了风雨的摧残。

  梅花并不想费尽心思去争艳斗宠,对百花的妒忌与排斥毫不在乎。即使凋零了,被碾作泥土,又化作尘土了,梅花依然和往常一样散发出缕缕清香。

  注释解释

  卜(bǔ)算子·咏梅:选自吴氏双照楼影宋本《渭南词》卷二。“卜算子”是词牌名。又名《百尺楼》《眉峰碧》《楚天遥》《缺月挂疏桐》等。万树《词律》卷三《卜算子》:“**云:‘骆义鸟(骆宾王)诗用数名,人谓为“卜算子”,故牌名取之。’按山谷词,‘似扶著卖卜算’,盖取义以今卖卜算命之人也。”

  驿(yì)外:指荒僻、冷清之地。驿:驿站,供驿马或官吏中途休息的专用建筑。

  断桥:残破的桥。一说“断”通“簖”,簖桥乃是古时在为拦河捕鱼蟹而设簖之处所建之桥。

  寂寞:孤单冷清。

  无主:自生自灭,无人照管和玩赏。

  更:副词,又,再。著(zhuó):同“着”,遭受,承受。更著:又遭到。

  无意:不想,没有心思。自己不想费尽心思去争芳斗艳。

  苦:尽力,竭力。

  争春:与百花争奇斗艳。此指**。

  一任:全任,完全听凭;一:副词,全,完全,没有例外。任:动词,任凭。

  群芳:群花、百花。百花,这里借指诗人**──苟且偷安的主和派。

  妒(dù):嫉妒。

  零落:凋谢,陨落。

  碾(niǎn):轧烂,压碎。

  作尘:化作灰土。

  香如故:香气依旧存在。

  创作背景

  《卜算子·咏梅》是南宋词人陆游创作的一首词。这是一首咏梅词,上片集中写了梅花的困难处境,下片写梅花的灵魂及生死观。词人以物喻人,托物言志,以清新的情调写出了傲然不屈的梅花,暗喻了自己虽终生坎坷却坚贞不屈,达到了物我融一的境界,笔致细腻,意味深隽,是咏梅词中的绝唱。

  陆游一生酷爱梅花,将其作为一种精神的载体来倾情歌颂,梅花在他的笔下成为一种坚贞不屈的形象的象征。联系陆游的生*不难理解,词中的梅花正是作者自身的写照。陆游的一生可谓充满坎坷。他出生于宋**宣和七年(1125),正值北宋摇摇欲坠、金人虎视耽耽之时。不久随家人开始动荡不安的逃亡生涯,“儿时万死避胡兵”是当时的写照,也使他在幼小的心灵深处埋下了爱国的种子。宋高宗绍兴***年(1153),陆游赴临安应进士考试,因其出色的才华被取为第一,但因秦桧的孙子被排在陆游之后,触怒了秦桧,第二年礼部考试时居然被黜免。秦桧黜免陆游的原因,一方面是挟私报复,一方面也是因其“喜论恢复”,引起这一投降派首脑的嫉恨。直到秦桧死后,陆游方开始步入仕途。这之后,陆游的仕途也并非****,而是几起几落。他曾到过抗金**,身着戎装投身火热的战斗生活,从而体会到了“诗家三昧”。从此那壮怀激烈的战斗场面和收复失地的强烈愿望成为其诗歌中最为动听的主旋律。然而南宋小朝廷偏安一隅,对眼前的剩水残山颇为满足,并不真正想要恢复。即使有时不得不作出些姿态,也是掩人耳目,心不在焉。因此,陆游曾两次被罢官,力主用兵是最主要原因所在。尽管陆游的爱国热情惨遭打击,但其爱国志向始终不渝。这在他的诗歌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不难理解,其《卜算子·咏梅》正是以梅寄志的**,那“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的梅花,正是诗人一生对恶**不懈的抗争精神和对理想坚贞不渝的品格的形象写照。

  诗文赏析

  《卜算子·咏梅》以梅花自况,咏梅的凄苦以泄胸中抑郁,感叹人生的失意坎坷;赞梅的精神又表达了青春无悔的信念以及对自己爱国情操及高洁人格的自许。

  词的上半阕着力渲染梅的落寞凄清、饱受风雨之苦的情形。陆游曾经称赞梅花“雪虐风饕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落梅》)。梅花如此清幽绝俗,出于众花之上,可是“如今”竟开在郊野的驿站外面,紧临着破败不堪的“断桥”,自然是人迹罕至、寂寥荒寒、倍受冷落、令人怜惜了。无人照看与护理,其生死荣枯全凭自己。“断桥”已失去沟通*的功能,唯有断烂木石,更是人迹罕至之处。由于这些原因,它只能“寂寞开无主”了,“无主”既指无人照管,又指梅花无人赏识,不得与人亲近交流而只能孤芳自赏,独自走完自己的生命历程而已。“已是黄昏独自愁”是拟人手法,写梅花的精神状态,身处荒僻之境的野梅,虽无人栽培,无人关心,但它凭借自己顽强的生命力也终于长成开花了。宝剑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野梅不*凡的遭遇使它具有不同凡响的气质。范成大《梅谱序》说:“野生不经栽接者,……谓之野梅,……香最清。”可是,由于地势使然,野梅虽历经磨难而独具清芬,却无人能会,无人领略其神韵。这犹如“幽居见。那么,野梅为何又偏在黄昏时分独自愁呢?因为白天,它尚残存着一线被人发现的幻想,而一到黄昏,这些微的幻想也彻底破灭了;这也如前人闺怨诗所说:最难消遣是黄昏!不仅如此,黄昏又是阴阳交替,气温转冷而易生风雨的时辰,所以;除了心灵的痛苦之外,还要有肢体上的折磨,“更著风和雨”。这内外交困、身心俱损的情形将梅花之不幸推到了极处,野梅的遭遇也是作者已往人生的写照,倾注了诗人的心血!“寂寞开无主”一句,作者将自己的感情倾注在客观景物之中,首句是景语,这句已是情语了。

  上阕集中写了梅花的困难处境,它也的确还有“愁”。从艺术手法说,写愁时作者没有用诗人、词人们那套惯用的比喻手法,把愁写得像这像那,而是用环境、时光和自然现象来烘托。况周颐说:“词有淡远取神,只描取景物,而神致自在言外,此为高手。”(《蕙风词话》)就是说,词人描写这么多“景物”,是为了获得梅花的“神致”;“深于言情者,正在善于写景”(田同之《西圃词说》)。上阕四句可说是“情景双绘”。让读者从一系列景物中感受到作者的特定环境下的心绪──愁,也让读者逐渐踏入作者的心境。

  下半阕写梅花的灵魂及生死观。梅花生在世上,无意于炫耀自己的花容月貌,也不肯媚俗与招蜂引蝶,所以在时间上躲得远远的,既不与争奇斗妍的百花争夺春色,也不与菊花分享秋光,而是孤独地在冰天雪地里开放。但是这样仍摆脱不了百花的嫉妒,可能会被认为“自命清高”、“别有用心”甚至是“出洋相”……。正像梅花“无意苦争春”一样,对他物的侮辱、误解也一概不予理睬,而是“一任群芳妒”,听之任之: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同时,不论外界**如何,我以不变应万变,只求灵魂的'升华与纯洁,即使花落了,化成泥土了,轧成尘埃了,我的品格就像我的香气一样永驻人间。这精神不正是诗人回首往事不知悔、奋勇向前不动摇的人格宣言吗!“群芳”在这里代指“主和派”小人。这两句表现出陆游标格孤高,决不与争宠邀媚、阿谀逢迎之徒为伍的品格和不畏谗毁、坚贞自守的崚嶒傲骨。最后几句,把梅花的“独标高格”,再推进一层:“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前句承上阕的寂寞无主、黄梅花昏日落、风雨交侵等凄惨境遇。这句七个字四次顿挫:“零落”,不堪雨骤风狂的摧残,梅花纷纷凋落了,这是一层。落花委地,与泥水混杂,不辨何者是花,何者是泥了,这是第二层。从“碾”字,显示出摧残者的无情,被摧残者承受的压力之大,这是第三层。结果呢,梅花被摧残、被践踏而化作灰尘了。这是第四层。看,梅花的命运有多么悲惨,简直令人不忍卒读。但作者的目的决不是单为写梅花的悲惨遭遇,引起人们的同情;从写作手法说,仍是铺垫,是蓄势,是为了把下句的词意推上最高峰。虽说梅花凋落了,被践踏成泥土了,被碾成尘灰了,请看,“只有香如故”,它那“别有韵”的香味,却永远如故,一丝一毫也改变不了。

《卜算子·咏梅》诗词鉴赏2

  诗词鉴赏。(3分)

  《卜算子·咏梅》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①这是一首借梅咏怀之佳作。上片借环境、时光和自然现象来 的处境,但一个“开”字,却暗示了梅花的的精神。下片写梅花 的品格,托梅寄志:一任百花嫉妒,我却无意与它们争春斗艳。即使凋零飘落,成泥成尘,我依然清香如故。

  ②请自选角度给诗句“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写一段赏析文字。

  参***:

  6.①烘托梅花遭遇凄凉**艰难倔强、顽强

  ②梅花不堪风雨侵凌,凋残零落,成泥作尘, 命运如此凄凉悲惨,但那别致的香味却永远如故。词中的梅花是作肯高洁品格的化身,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表现作者虽命运坎坷,报国之志难酬.却永远坚守高沽坚贞的人格,给人以坚强不屈、昂扬向上的鼓舞力量。

《卜算子·咏梅》诗词鉴赏3

  卜算子·咏梅 宋代: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著 同:着)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赏析

  此词以梅花自况,咏梅的凄苦以泄胸中抑郁,感叹人生的失意坎坷;赞梅的精神又表达了青春无悔的信念以及对自己爱国情操及高洁人格的自许。

  词的上半阕着力渲染梅的落寞凄清、饱受风雨之苦的情形。陆游曾经称赞梅花“雪虐风饕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落梅》)。梅花如此清幽绝俗,出于众花之上,可是“如今”竟开在郊野的驿站外面,紧临着破败不堪的“断桥”,自然是人迹罕至、寂寥荒寒、倍受冷落、令人怜惜了。无人照看与护理,其生死荣枯全凭自己。“断桥”已失去沟通*的功能,唯有断烂木石,更是人迹罕至之处。由于这些原因,它只能“寂寞开无主”了,“无主”既指无人照管,又指梅花无人赏识,不得与人亲近交流而只能孤芳自赏,独自走完自己的生命历程而已。“已是黄昏独自愁”是拟人手法,写梅花的精神状态,身处荒僻之境的野梅,虽无人栽培,无人关心,但它凭借自己顽强的生命力也终于长成开花了。宝剑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野梅不*凡的遭遇使它具有不同凡响的气质。范成大《梅谱序》说:“野生不经栽接者,……谓之野梅,……香最清。”可是,由于地势使然,野梅虽历经磨难而独具清芬,却无人能会,无人领略其神韵。这犹如“幽居见。那么,野梅为何又偏在黄昏时分独自愁呢?因为白天,它尚残存着一线被人发现的幻想,而一到黄昏,这些微的幻想也彻底破灭了;这也如前人闺怨诗所说:最难消遣是黄昏!不仅如此,黄昏又是阴阳交替,气温转冷而易生风雨的时辰,所以;除了心灵的痛苦之外,还要有肢体上的折磨,“更著风和雨”。这内外交困、身心俱损的情形将梅花之不幸推到了极处,野梅的遭遇也是作者以往人生的写照,倾注了诗人的心血! “寂寞开无主”一句,作者将自己的感情倾注在客观景物之中,首句是景语,这句已是情语了。

  上阕集中写了梅花的困难处境,它也的确还有“愁”。从艺术手法说,写愁时作者没有用诗人、词人们那套惯用的比喻手法,把愁写得像这像那,而是用环境、时光和自然现象来烘托。况周颐说:“词有淡远取神,只描取景物,而神致自在言外,此为高手。”(《蕙风词话》)就是说,词人描写这么多“景物”,是为了获得梅花的“神致”;“深于言情者,正在善于写景”(田同之《西圃词说》)。上阕四句可说是“情景双绘”。让读者从一系列景物中感受到作者的特定环境下的心绪——愁,也让读者逐渐踏入作者的心境。

  下半阕写梅花的灵魂及生死观。梅花生在世上,无意于炫耀自己的'花容月貌,也不肯媚俗与招蜂引蝶,所以在时间上躲得远远的,既不与争奇斗妍的百花争夺春色,也不与菊花分享秋光,而是孤独地在冰天雪地里开放。但是这样仍摆脱不了百花的嫉妒,可能会被认为“自命清高”、“别有用心”甚至是“出洋相”……。正像梅花“无意苦争春”一样,对他物的侮辱、误解也一概不予理睬,而是“一任群芳妒”,听之任之: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同时,不论外界**如何,我以不变应万变,只求灵魂的升华与纯洁,即使花落了,化成泥土了,轧成尘埃了,我的品格就像我的香气一样永驻人间。这精神不正是诗人回首往事不知悔、奋勇向前不动摇的人格宣言吗!“群芳”在这里代指“主和派”小人。这两句表现出陆游标格孤高,决不与争宠邀媚、阿谀逢迎之徒为伍的品格和不畏谗毁、坚贞自守的崚嶒傲骨。最后几句,把梅花的“独标高格”,再推进一层:“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前句承上阕的寂寞无主、黄梅花昏日落、风雨交侵等凄惨境遇。这句七个字四次顿挫:“零落”,不堪雨骤风狂的摧残,梅花纷纷凋落了,这是一层。落花委地,与泥水混杂,不辨何者是花,何者是泥了,这是第二层。从“碾”字,显示出摧残者的无情,被摧残者承受的压力之大,这是第三层。结果呢,梅花被摧残、被践踏而化作灰尘了。这是第四层。看,梅花的命运有多么悲惨,简直令人不忍卒读。但作者的目的决不是单为写梅花的悲惨遭遇,引起人们的同情;从写作手法说,仍是铺垫,是蓄势,是为了把下句的词意推上最高峰。虽说梅花凋落了,被践踏成泥土了,被碾成尘灰了,请看,“只有香如故”,它那“别有韵”的香味,却永远如故,一丝一毫也改变不了。

  末句具有扛鼎之力,它振起全篇,把前面梅花的不幸处境,风雨侵凌,凋残零落,成泥作尘的凄凉、衰飒、悲戚,一股脑儿抛到九霄云外去了。“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作者从民族国家的利益出发,做出生命的表白。悲忧中透出一种坚贞的自信。词人借梅言志,曲折地写出险恶仕途中坚持高沽志行。不媚俗.不屈邪.*绝俗,忠贞不渝的情怀与抱负。这首咏梅词.通篇来见“梅”字.却处处传出“梅”的神韵.且作者以梅自喻。比必寄托。物我融一。对梅的赞咏中,显示词人身处逆境而矢志不渝的崇高品格。

  纵观全词,诗人以物喻人,托物言志,巧借饱受摧残、花粉犹香的梅花,比喻自己虽终生坎坷,绝不媚俗的忠贞,这也正像他在一首咏梅诗中所写的“过时自合飘零去,耻向东君更气怜”。陆游以他饱满的爱国热情,谱写了一曲曲爱国**诗篇,激励了并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真可谓“双鬓多年作雪,寸心至死如丹”


《卜算子》原文赏析3篇(扩展9)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教学反思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教学反思能很好的记录下我们的课堂经验,那么什么样的教学反思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教学反思1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是宋代王观写得一首送别词。很多写离别的诗或词都像一首悲歌,令人酸,让人肠断。但王观的这首词却不同。他表达了对友人一种美好的祝福。所以在备课的时候我就思考让学生感受到这与众不同的情怀呢?这成了本节课的一个难点。

  反思本节课,有以下几点还是做的比较好的,第一,朗读到位,一开始我就给学生充分的朗读时间,并且在理解的过程当中结合读。第二,展现学生的自主性,在初读词之后,让学生结合注释自己学习本词。第三,抓住重点,帮助理解。在学生自学之后,让学生提出没有解决的疑问。在这个过程中我抓住“眉眼盈盈处,千万和春住”。从哪里感觉到很美丽?为什么一定要和春天住在一起?这样一来本课的难点就自然解决了。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教学反思2

  在古诗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学生在初读文之后,学习了生字,背诵了古诗,就不知该做什么才好。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激活学生的知识和经验,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精心安排教学环节,为学生搭建*台,提供表现的机会,在*等,关爱,鼓励中引导学生敏于发现,善于**,把学习活动引向深入。

  我在教《卜算子送孟浩然之浙东》这首词时,我首先提出问题,挑起矛盾,造成悬念,让学生自己与课文对话,去感悟词的特点。学生在一遍又一遍的读文比较的过程中能把头脑中已有的有关诗的知识和经验提取出来,从而使学生从诗与词的比较中产生顿悟,并在自己的头脑中建构有关词的一些知识我及时肯定了学生的发现,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接着我引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和理解课文内容,先自己**思考,主动探究,培养学生自己尝试解决问题。教师有意识地让学生汇报自己对课文的理解情况,不仅能有利于达成学生与课文,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与沟通,还能有利于教者知晓学生的认识状况。**容掌握后,我引导学生相互地把自己独特的见解和感悟倾吐出来,并通过声情并茂的郎读来表达自己对词的感悟。在教师的示范感染下使学生的吟诵热情更高,吟诵的效果更好了。这样就让学生在熟读成诵的过程中,加以理解和体验。最后,我以这首词作为生长点,引发学生去收集词把学生的视野一下子由课内转向课外,有效地扩展了学生的学习的时空体现了“大语文”的教学理念。

  当然本节课中也存在着不足的地方,课堂气氛虽然十分活跃,但个别学生的`***没有集中起来,在教学中还可看出孩子们的知识面窄,在表达时,有些学生表达的内容不够准确。今后应加强这方面的培养。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教学反思3

  令人期待的宝安区语文教学总决赛已告一段落。回顾备课、赛赛的整个历程,心潮澎湃,诸多感动,几分遗憾。现将几点思索,记于文字当中,恳请前辈与同行们多多指教。

  一节好的语文课该如何上?这是所有有责任有良知的语文老师都应该思索的基本问题。在上课之前与赛课之后,我作了如下的思索。

  一、无论如何,也要努力让学生在课里有真的收获。

  着名特级语文教师于漪曾经说过:“每一节课,都会直接影响着学生的生命质量。”因此,在备课之初,我先思索的是这一节课究竟会给学生带来怎样有益的帮助,给他们的人生带来什么样的正能量与影响。因此,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如下三个方面:1、品读词句,感悟词的意境与语言之美。2、学习吟诵,掌握“*长仄短”的基本吟诵技巧。

  3、积累送别诗词,联系生活,思考如何面对离别。

  新《语文课程标准》在《前言》中提到: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好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肯终身发展打下基础。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里,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于是,本人将本节课的第一个目标确定为“品读词句,感悟词的意境与语言之美” 。该目标主要旨在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纵观课堂,学生基本上达成了第一目标。

  第二个目标为“学习吟诵,掌握“*长仄短”的基本吟诵技巧”。*的古诗文字字珠玑,经历了千百年仍能深深打动读者的心,古诗文里的灵感、智慧以及音韵之美,是其它很多国家的文字所不能替代的。而“吟诵”在*已有三千年以上的历史,但现代的语文教师知晓其方法的并不多。对于*传统的文化,不单单要弃其糟粕,更要继承精华。而“吟诵”一法,是每个语文教师与学生都应当了解与掌握的。在本节课当中,虽然尝试用“吟诵”法来引导学生读好词,但由于学生已养成定性,再加之教师本身准备不够充分,效果并不明显。虽然如此,但“吟诵”一法,在今后的古诗词教学中,还是应当多加坚持,这也是每一名语文教师应当相信与始终坚持的一种语文教学方法。语文课,应当寻“根”,追寻祖先优秀文化中智慧的“根”,追寻语文教学规律的“根”,追寻人生根本意义的“根”。这也将是以后本人语文教学的方向。

  第三个目标为“积累送别诗词,联系生活,思考如何面对离别。”*****杜威认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

  学习的目的,既为生存,也是为了更好的生活,让学生的生命有所成长。因此,在本节课里,设计了第三目标,从学生的练笔当中可以发现,这一目标达成得很好。

  无论如何,每一节课的首先的立足点要在于学生。衡量一个教师的课的成与败,首先要考虑的是学生是否有所收获,有所成长。

  二、无论如何,也要体现自己独特的语文教学风格。

  每一个语文老师都应当努力的寻找自己独特的语文教学风格。语文特级教师王崧舟老师认为:“对语文教学的追求,向来存在三个层面上的东西。一是功利层面上的追求,学生的语文考试成绩很好,学生的作文获奖等等;二是科学层面上的追求,形成自己的理论主张,建构自己的教学体系等等;三是审美层面上的追求,按照美的规律和要求审视语文、设计语文、实践语文、评价语文,让语文成为生命的诗意存在。”因此,作为语文老师,应当不仅仅局限在第一层面,而更应将目光放在第二、三层面,教师要努力追求语文教学的美感,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然而,不管是王松舟老师的“诗意语文”,还是窦桂梅老师的“主题教学”法,都只是他人智慧的结晶,他人很难借鉴与模仿。即使是模仿,不是经过自己深思熟虑,任何学习都只是“邯郸学步”。每一个教师要认清自己的优势与劣势来确定自己的教学道路,在教学中要大力发扬自己的优势,同时也要认清自己的不足,通过种种途径来克服自己的弱势,让弱势也变得强势。

  在本节课中,本人努力发挥自己在读写上的些许优势,既抓住学生读的指导,又注重抓住学生写的训练,旨在培养学生读的兴趣,同时想通过写来激发学生内在的生命活力,让他们的生命有所成长。但从整堂课的效果来讲,学生在“读”的方面略显不足,这与本人“吟诵”的指导不到位有很大关系,但学生在“写”的方面却又十分精彩,这也充分说明本节课激发了学生的内在生命活力。

  在今后的教学教研中,本人会继续努力学习,坚持阅读,不断反思,不断成长,努力找准自己的优缺点,充分挖掘自身的智慧与潜能,力争创造出与众不同的语文课堂,从而拥有独特的教学个性,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三、无论如何,也要启发听课教师有益的教学思考。

  每一次比赛,每一次教学研讨课,都牵涉到诸多的学校、老师以及学生。因此,每一堂公开课,要考虑到其影响性。教师公开课,面对的群体既有每日时光像金子一般宝贵的学生,也有从百忙之中抽空来参加活动的教师。因为对语文共同的热爱,才有了一次又一次的语文教学活动。所以,在公开课中一定要有能启发听课教师的思索的地方。

  在本节课的设计当中,从开课的两首词《苏幕遮》、《雨霖玲》,到临近结尾的《再别康桥》的引用,意在引导学生爱上宋词与积累送别诗词,培养学生对*古诗文的热爱,这都是对文本组合的一种探索,供大家思考与商讨。在本节课里,在引用一些古诗文及现代诗时,可以非常明显的感觉到学生对于引用文本的喜欢,并且能将引用的文本内化,运用到自己的练笔当中,收效不错。叶圣陶先生认为“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本人认为,语文教材是一扇窗户,一扇门。通过这扇窗户,我们要引导学生看到更高远深邃的天空;通过这扇门,我们要引导学生走出门去,真正走到语文的广阔天地里去。与此同时,我们也不能忘记语文课本这个“重要例子”。在我们建构大语文观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如何去“微观”语文。这也将是本人以后教学上努力的方向。

  在这次赛课当中,准备不够充分,对教学设计还没有做到烂熟于心,因此在教学中略显仓促,特别是还有看教学流程的行为,应予多多批评。在今后的语文公开课或教研课、或比赛课中,本人会更加努力,力求让公开课达到炉火纯青,浑然天成的效果,不留遗憾。

  总之,虽然比赛已经结束,不论是成功还是失败,是精彩还是*庸,这均属于过往。未来那些难以确定的未知,我们很难预料。但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唯一能把握的是我们的现在。现在的每一天,教学与成长是我们永恒不变的主题,思考与创新是我们必须追求的境界。让我们在语文的百花园里,如同蜜蜂一样赏百花之美,酿人生甘露;让我们在语文的灿烂星空里,如同百灵鸟一样在斑斓里放歌,在梦乡里沉醉!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