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甘子的功效与作用
第1篇:余甘子的功效与作用
余甘子的功效与作用:余甘子有清热利咽、润肺止咳的功效,余甘子主治感冒发热、咽喉痛、咳嗽、口干烦渴、耳痛、维生素*缺乏症,余甘子别名:油柑子、油甘、油甘果、油甘子、滇橄榄、余甘果、余柑子、牛甘、橄榄、庵摩余甘子的功效:
余甘子有清热利咽、润肺止咳的功效,余甘子主治感冒发热、咽喉痛、咳嗽、口干烦渴、耳痛、维生素*缺乏症,余甘子别名:油柑子、油甘、油甘果、油甘子、滇橄榄、余甘果、余柑子、牛甘、橄榄、庵摩勒、庵摩落迦果。
余甘子果:清热凉血,消食健胃,生津止咳。用于血热血瘀,消化不良,腹胀,咳嗽,喉痛,口干。
余甘子根:用于高血压,胃痛,肠炎,淋巴结结核。叶:祛湿利尿。用于水肿,皮肤湿疹。
别名:油柑子、油甘、油甘果、油甘子、滇橄榄、余甘果、余柑子、牛甘、橄榄、庵摩勒、庵摩落迦果。
*味:甘、微*,凉。
归经:归肺经、胃经。
功效:清热利咽,润肺止咳。
主治:用于感冒发热,咽喉痛,咳嗽,口干烦渴,耳痛,维生素*缺乏症。
用法用量:果:3-9g,多入丸散服。根:0。5-1两,叶3-6钱;外用适量,煎水洗患处。
余甘子的作用:
余甘子果实味*微*,清热凉血,消食健脾,生津止渴。主治血热血瘀,消化不良,腹胀,咳嗽,喉痛,口干及维生素c 缺乏症。在藏*中,余甘子主治培根病、赤巴病、血病、高血压病等。近年研究结果表明,余甘子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衰老,保肝等作用。
余甘子果实中含有多种微量元素,其含量比苹果丰富,主要有硒、锌、钙、*、铁、钾等。
果实(余甘子):甘、微*,凉。清热利咽,润肺止咳。用于感冒发热,咽喉痛,咳嗽,口千烦渴,耳痛,维生素*缺乏症。根 (油柑根):*,寒。有毒。消食,利水,化痰,杀虫。用于高血压症,胃痛,泄泻,瘰疬。 叶(油柑叶):*。 ,平。祛湿利尿。用于水肿,皮肤湿疹。 树皮(油柑木皮):甘、*,寒。杀菌祛腐,止血。用于口疮,疗疮,痔疮,*囊湿疹,外伤出血。树枝的虫瘿(油柑虫节):用于胃痛,疝气,遗精,小儿疳积,牙痛。
1、余甘子治白喉:滇橄榄一斤,玄参、甘草各一两。冷开水泡至起霜花,取霜用棉纸铺开晒干后,加马尾龙胆粉二钱,*片五分,炒白果仁粉五钱,吹喉用。(<昆明民间常用草*>)
2、余甘子治感冒发热,咳嗽,咽喉痛,口干烦渴,维生素c缺乏症:鲜余甘子果十至三十个。水煎服。(广州部队<常用中草*手册>)
3、余甘子治河豚鱼中毒:滇橄榄生吃吞汁,并可治鱼骨梗喉。(<昆明民间常用草*>)
4、余甘子治哮喘:滇橄榄二十-个,先煮猪心肺,去浮沫再加橄榄煮熟连汤吃。(<昆明民间常用草*>) 第2篇:甘露子的功效与作用
甘露子的功效与作用:甘露子唇形科水苏属植物甘露子,甘露子别名:宝塔菜、地蚕、草石蚕、土人参、地轱辘、螺丝菜、地环儿、地牯牛草。甘露子有祛风热利湿、活血散瘀的功效。甘露子主治黄疸,尿路感染,风热感冒,肺结甘露子的功效:
甘露子唇形科水苏属植物甘露子,甘露子别名:宝塔菜、地蚕、草石蚕、土人参、地轱辘、螺丝菜、地环儿、地牯牛草。甘露子有祛风热利湿、活血散瘀的功效。甘露子主治黄疸,尿路感染,风热感冒,肺结核;外用治疮毒肿痛,蛇虫咬伤。
别名:宝塔菜、地蚕、草石蚕、土人参、地轱辘、螺丝菜、地环儿、地牯牛草。
来源:唇形科水苏属植物甘露子,以全草或块茎入*。
*味归经:甘,平。
功效:祛风热利湿,活血散瘀。
主治:用于黄疸,尿路感染,风热感冒,肺结核;外用治疮毒肿痛,蛇虫咬伤。
用法用量:2-5钱。外用鲜根茎适量捣烂敷患处。
甘露子的作用:
甘露子是唇形科水苏属植物甘露子,多年生草本植物。地下有匍匐枝,成熟时顶端膨大成螺旋状的肉质块茎,喜生温湿地或近水处,不耐高温、干旱,遇霜枯死。以全草或块茎入*。夏秋采全草,秋季采挖块茎,洗净,鲜用或晒干。以地下块茎供食,因味甘甜叫[甘露子",又因外形似蚕蛹故名[草石蚕"。 块茎肉质脆嫩,可制蜜饯、酱渍、腌渍品,十分可口。食用时,以凉拌为主 ,还可加工成咸菜、罐头、甜果等,是驰名中外的[八宝菜"、[什锦菜"之一。扬州罐藏螺丝菜是酱菜之上品。
功能主治:祛风热利湿,活血散瘀。用于黄疸,尿路感染,风热感冒,肺结核;外用治疮毒肿痛,蛇虫咬伤。
用法用量: 2-5钱。外用鲜根茎适量捣烂敷患处。
备注:在湖南认为本品能补中益气,故用以治神经衰弱,头晕目眩,病后体虚,气虚头痛,疳积等症,供参考。第3篇:【甘松】甘松的功效与作用
[甘松]甘松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甘松的功效与作用是理气止痛,醒脾健胃,治脘腹胀痛,牙痛,脚气,甘松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有甘松茶,甘松粥,甘松舒郁安神茶,黄芪甘松汤,甘松用*禁忌是气虚血热者忌服甘松[甘松]甘松的功效与作用:
甘松的功效与作用是理气止痛,醒脾健胃,治脘腹胀痛,牙痛,脚气,甘松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有甘松茶,甘松粥,甘松舒郁安神茶,黄芪甘松汤,甘松用*禁忌是气虚血热者忌服甘松。
1、甘松治癔病,神经衰弱,肠胃痉挛等:甘松六钱,广皮一钱半。水500毫升,浸于沸水内三小时(每半小时内煮沸一次)。分十二次服,日服六次。(*西<中草*学>)
2、甘松适用于头痛、腹痛及精神忧郁等*,并能驱蛔,凡因蛔虫而发惊痫者,用此有效。<现代实用中*>
3、甘松,芳香能开脾郁,少加入脾胃*中,甚醒脾气。<纲目>
4、甘松治神经*胃痛:甘松香、香附、沉香。煎服。(<四川中*志>)
5、甘松用于胸腹疼痛,食欲不振等症。甘松温而不热,甘而不滞,其气芳香,能开脾郁;其*温通,能行气止痛。在临床上常用于气郁胸闷、胃脘疼痛等症,可与木香、香橼皮等配伍同用。
6、甘松主恶气,卒心腹痛满。<开宝本草>
7、甘松,芳香能开脾郁,少加入脾胃*中,甚醒脾气。(<本草纲目>)
8、甘松治心腹胀,下气。<日华子本草>
9、甘松治肾虚齿痛:甘松、硫黄等分。为细末,百沸汤泡,漱口。(<普济方>)
10、甘松,虽有类山柰,但山柰气多*窜,此则甘多于*,故书载能入脾开郁也。<本草求真>
11、甘松治脚气膝浮,煎汤淋洗。<纲目>
12、甘松治各种肠胃疼痛:甘松香、木香、厚朴。煎服。(<四川中*志>)
13、甘松治痰眩:半夏曲、天南星各二两,甘松一两,陈橘皮一两半。上为细末,水煮面和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生姜汤下,食后。(<鸡峰普济方>松香丸)
14、甘松,醒脾畅胃之*也。<开宝方>主心腹卒痛,散满下气,皆取温香行散之意。其气芳香,入脾胃*中,大有扶脾顺气,开胃消食之功。(<本草汇言>)
15、甘松,近东瀛医家谓此*善通经络,专治转筋,为霍乱转筋必需之*。颐自定霍乱*酒方,用伊打和酒精,浸取浓汁,合姜、附、萸、连诸味,治真寒霍乱、转筋入腹危急重症,极有捷效,知此物温运,活络通经,无出其右。此固向来治*物学者之所未知者也。<本草正义>
16、甘松治湿脚气,收湿拔毒:甘松、荷叶心、藁本。三味煎汤,洗之。(<普济方>甘松汤)。
17、甘松,醒脾畅胃之*也。<开宝方>主心腹卒痛,散满下气,皆取温香行散之意。其气芳香,入脾胃*中,大有扶脾顺气、开胃消食之功。入八珍散、三合粉中,治老人脾虚不食,久泻虚脱,温而不热,香而不燥,甘而不滞,至和至美,脾之阳分用*也,与山柰合用更善。<本草汇言>
甘松为败酱科植物甘松和宽叶甘松的根和根茎,甘松有理气止痛;醒脾健胃的功效,甘松主治脘腹胀痛;不思饮食;牙痛;脚气。
[甘松]甘松的食用方法:
甘松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6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感想末敷;或泡水含漱;或煎汤外洗。
甘松用*禁忌:气虚血热者忌服甘松。
甘松茶
功效:行气解郁,和胃止痛。
主治:神经*胃痛,胃肠痉挛。
组成:甘松18克,广陈皮4。5克。
制法:上*切碎,用半量置保温瓶中,加沸水适量冲泡,分6次饮服。病重时倍量饮服。
宜忌:胃热舌红口干者忌服。
按语:甘松为败酱科植物甘松香或宽叶甘松的根茎及根,载于<开宝本草>,*味*、甘、温,[主恶气,卒心腹痛满,下气。"能行气止痛,开郁醒脾。<本草纲目>亦载:[甘松,芳香能开脾郁,少加入脾胃*中,甚醒脾气。"临床多用于治疗思虑伤牌或寒郁气滞引起的胸闷腹胀,不思饮食及胃脘疼痛等*。现代*理研究,甘松可解除平滑肌痉挛,对中枢神经有镇静作用,并有抗心律不齐作用;广陈皮理气止痛,醒牌健胃,二*合用,共奏理气解郁止痛之效。
来源:<*西中草*学>
甘松粥
功效:行气健脾,补脾健胃。
适应症:适用于气闷胸痛,脘腹胀满,食欲不振,胃寒呕吐,肢软乏力等。
组成:甘松5克,大米100克。
制法:将甘松择净,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浸泡5--10分钟后,水煎取汁,加大米煮为稀粥服食,每日1剂,连续5--7天。
粥义解说:甘松,又名香松,为败酱科多年生矮小草本植物甘松的根茎,因其味甘而气香,故又名"甘松香",后世简称"甘松"。入*以主根肥壮,条长,芳香味浓者为佳。
中医认为,甘松*味甘、温,入脾、胃经,有芳香化湿,行气健脾之功,<本草纲目>言"甘松,芳香能开脾郁,少加入脾胃*中,甚醒脾气"。<本草汇言>言"甘松,醒脾胃之*也,其气芳香,入脾胃*中,大有扶脾顺气,开胃消食之功。。。。。。治老人脾虚不食,久泻虚脱,温而不热,香而不燥,甘而不滞,至和至美"。临床观察发现,甘松的主要作用在于健脾胃,理气郁,化湿气,适用于脘腹冷痛,纳食不香,肢体重困等。煮粥服食,有一股香甜味,对胃口不开,消化不良,脘腹疼痛者更为适宜,老年人气血亏虚,病后体弱,消化功能减退,经常吃些甘松粥,可开胃健脾,助消化。
甘松舒郁安神茶
功效:理气,开窍,豁痰,安神。
主治:头昏神疲。
组成:甘松70克,九节菖蒲90克,朱砂染茯神100克。
制法:上三味共研粗末,每取30克,放热水瓶中,冲入半瓶沸水,旋紧瓶塞,10--20分钟后代茶饮用。每日1--2剂。
宜忌:气虚血热者忌用。
按语:甘松功在疏气止痛,理脾开胃。所以<本草汇言>说:[甘松,理脾畅胃之*也。<开宝方>主以腹卒痛,散满下气,皆取温香行散之意。"又说甘松[温而不热,香而不燥,甘而不滞,至和至美。"<现代实用中*>说它[适用于头痛、腹痛及精神忧郁等*。"本品含有马兜铃稀、甘松*等多种成分,具有镇静安定、抗心律不齐以及缓解肺及胃肠平滑肌痉挛等作用。用甘松配伍开窍豁痰、理气的菖蒲和宁心安神的朱衣茯神,可因三味*均具有镇静功效而加强协同作用。
来源:<中医良*良方>
黄芪甘松汤
功效:健脾益气,活血止痛,制*止血,主治脾胃虚弱,气滞血瘀。
组成:黄芪30克,海螵蛸20克,白芍15克,白芨12克,甘松12克,鹿角胶12克(冲),元胡12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蒋森方
甘露子唇形科水苏属植物甘露子,甘露子别名:宝塔菜、地蚕、草石蚕、土人参、地轱辘、螺丝菜、地环儿、地牯牛草。甘露子有祛风热利湿、活血散瘀的功效。甘露子主治黄疸,尿路感染,风热感冒,肺结核;外用治疮毒肿痛,蛇虫咬伤。
别名:宝塔菜、地蚕、草石蚕、土人参、地轱辘、螺丝菜、地环儿、地牯牛草。
来源:唇形科水苏属植物甘露子,以全草或块茎入*。
*味归经:甘,平。
功效:祛风热利湿,活血散瘀。
主治:用于黄疸,尿路感染,风热感冒,肺结核;外用治疮毒肿痛,蛇虫咬伤。
用法用量:2-5钱。外用鲜根茎适量捣烂敷患处。
甘露子的作用:
甘露子是唇形科水苏属植物甘露子,多年生草本植物。地下有匍匐枝,成熟时顶端膨大成螺旋状的肉质块茎,喜生温湿地或近水处,不耐高温、干旱,遇霜枯死。以全草或块茎入*。夏秋采全草,秋季采挖块茎,洗净,鲜用或晒干。以地下块茎供食,因味甘甜叫[甘露子",又因外形似蚕蛹故名[草石蚕"。 块茎肉质脆嫩,可制蜜饯、酱渍、腌渍品,十分可口。食用时,以凉拌为主 ,还可加工成咸菜、罐头、甜果等,是驰名中外的[八宝菜"、[什锦菜"之一。扬州罐藏螺丝菜是酱菜之上品。
功能主治:祛风热利湿,活血散瘀。用于黄疸,尿路感染,风热感冒,肺结核;外用治疮毒肿痛,蛇虫咬伤。
用法用量: 2-5钱。外用鲜根茎适量捣烂敷患处。
备注:在湖南认为本品能补中益气,故用以治神经衰弱,头晕目眩,病后体虚,气虚头痛,疳积等症,供参考。
第3篇:【甘松】甘松的功效与作用
[甘松]甘松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甘松的功效与作用是理气止痛,醒脾健胃,治脘腹胀痛,牙痛,脚气,甘松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有甘松茶,甘松粥,甘松舒郁安神茶,黄芪甘松汤,甘松用*禁忌是气虚血热者忌服甘松[甘松]甘松的功效与作用:
甘松的功效与作用是理气止痛,醒脾健胃,治脘腹胀痛,牙痛,脚气,甘松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有甘松茶,甘松粥,甘松舒郁安神茶,黄芪甘松汤,甘松用*禁忌是气虚血热者忌服甘松。
1、甘松治癔病,神经衰弱,肠胃痉挛等:甘松六钱,广皮一钱半。水500毫升,浸于沸水内三小时(每半小时内煮沸一次)。分十二次服,日服六次。(*西<中草*学>)
2、甘松适用于头痛、腹痛及精神忧郁等*,并能驱蛔,凡因蛔虫而发惊痫者,用此有效。<现代实用中*>
3、甘松,芳香能开脾郁,少加入脾胃*中,甚醒脾气。<纲目>
4、甘松治神经*胃痛:甘松香、香附、沉香。煎服。(<四川中*志>)
5、甘松用于胸腹疼痛,食欲不振等症。甘松温而不热,甘而不滞,其气芳香,能开脾郁;其*温通,能行气止痛。在临床上常用于气郁胸闷、胃脘疼痛等症,可与木香、香橼皮等配伍同用。
6、甘松主恶气,卒心腹痛满。<开宝本草>
7、甘松,芳香能开脾郁,少加入脾胃*中,甚醒脾气。(<本草纲目>)
8、甘松治心腹胀,下气。<日华子本草>
9、甘松治肾虚齿痛:甘松、硫黄等分。为细末,百沸汤泡,漱口。(<普济方>)
10、甘松,虽有类山柰,但山柰气多*窜,此则甘多于*,故书载能入脾开郁也。<本草求真>
11、甘松治脚气膝浮,煎汤淋洗。<纲目>
12、甘松治各种肠胃疼痛:甘松香、木香、厚朴。煎服。(<四川中*志>)
13、甘松治痰眩:半夏曲、天南星各二两,甘松一两,陈橘皮一两半。上为细末,水煮面和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生姜汤下,食后。(<鸡峰普济方>松香丸)
14、甘松,醒脾畅胃之*也。<开宝方>主心腹卒痛,散满下气,皆取温香行散之意。其气芳香,入脾胃*中,大有扶脾顺气,开胃消食之功。(<本草汇言>)
15、甘松,近东瀛医家谓此*善通经络,专治转筋,为霍乱转筋必需之*。颐自定霍乱*酒方,用伊打和酒精,浸取浓汁,合姜、附、萸、连诸味,治真寒霍乱、转筋入腹危急重症,极有捷效,知此物温运,活络通经,无出其右。此固向来治*物学者之所未知者也。<本草正义>
16、甘松治湿脚气,收湿拔毒:甘松、荷叶心、藁本。三味煎汤,洗之。(<普济方>甘松汤)。
17、甘松,醒脾畅胃之*也。<开宝方>主心腹卒痛,散满下气,皆取温香行散之意。其气芳香,入脾胃*中,大有扶脾顺气、开胃消食之功。入八珍散、三合粉中,治老人脾虚不食,久泻虚脱,温而不热,香而不燥,甘而不滞,至和至美,脾之阳分用*也,与山柰合用更善。<本草汇言>
甘松为败酱科植物甘松和宽叶甘松的根和根茎,甘松有理气止痛;醒脾健胃的功效,甘松主治脘腹胀痛;不思饮食;牙痛;脚气。
[甘松]甘松的食用方法:
甘松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6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感想末敷;或泡水含漱;或煎汤外洗。
甘松用*禁忌:气虚血热者忌服甘松。
甘松茶
功效:行气解郁,和胃止痛。
主治:神经*胃痛,胃肠痉挛。
组成:甘松18克,广陈皮4。5克。
制法:上*切碎,用半量置保温瓶中,加沸水适量冲泡,分6次饮服。病重时倍量饮服。
宜忌:胃热舌红口干者忌服。
按语:甘松为败酱科植物甘松香或宽叶甘松的根茎及根,载于<开宝本草>,*味*、甘、温,[主恶气,卒心腹痛满,下气。"能行气止痛,开郁醒脾。<本草纲目>亦载:[甘松,芳香能开脾郁,少加入脾胃*中,甚醒脾气。"临床多用于治疗思虑伤牌或寒郁气滞引起的胸闷腹胀,不思饮食及胃脘疼痛等*。现代*理研究,甘松可解除平滑肌痉挛,对中枢神经有镇静作用,并有抗心律不齐作用;广陈皮理气止痛,醒牌健胃,二*合用,共奏理气解郁止痛之效。
来源:<*西中草*学>
甘松粥
功效:行气健脾,补脾健胃。
适应症:适用于气闷胸痛,脘腹胀满,食欲不振,胃寒呕吐,肢软乏力等。
组成:甘松5克,大米100克。
制法:将甘松择净,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浸泡5--10分钟后,水煎取汁,加大米煮为稀粥服食,每日1剂,连续5--7天。
粥义解说:甘松,又名香松,为败酱科多年生矮小草本植物甘松的根茎,因其味甘而气香,故又名"甘松香",后世简称"甘松"。入*以主根肥壮,条长,芳香味浓者为佳。
中医认为,甘松*味甘、温,入脾、胃经,有芳香化湿,行气健脾之功,<本草纲目>言"甘松,芳香能开脾郁,少加入脾胃*中,甚醒脾气"。<本草汇言>言"甘松,醒脾胃之*也,其气芳香,入脾胃*中,大有扶脾顺气,开胃消食之功。。。。。。治老人脾虚不食,久泻虚脱,温而不热,香而不燥,甘而不滞,至和至美"。临床观察发现,甘松的主要作用在于健脾胃,理气郁,化湿气,适用于脘腹冷痛,纳食不香,肢体重困等。煮粥服食,有一股香甜味,对胃口不开,消化不良,脘腹疼痛者更为适宜,老年人气血亏虚,病后体弱,消化功能减退,经常吃些甘松粥,可开胃健脾,助消化。
甘松舒郁安神茶
功效:理气,开窍,豁痰,安神。
主治:头昏神疲。
组成:甘松70克,九节菖蒲90克,朱砂染茯神100克。
制法:上三味共研粗末,每取30克,放热水瓶中,冲入半瓶沸水,旋紧瓶塞,10--20分钟后代茶饮用。每日1--2剂。
宜忌:气虚血热者忌用。
按语:甘松功在疏气止痛,理脾开胃。所以<本草汇言>说:[甘松,理脾畅胃之*也。<开宝方>主以腹卒痛,散满下气,皆取温香行散之意。"又说甘松[温而不热,香而不燥,甘而不滞,至和至美。"<现代实用中*>说它[适用于头痛、腹痛及精神忧郁等*。"本品含有马兜铃稀、甘松*等多种成分,具有镇静安定、抗心律不齐以及缓解肺及胃肠平滑肌痉挛等作用。用甘松配伍开窍豁痰、理气的菖蒲和宁心安神的朱衣茯神,可因三味*均具有镇静功效而加强协同作用。
来源:<中医良*良方>
黄芪甘松汤
功效:健脾益气,活血止痛,制*止血,主治脾胃虚弱,气滞血瘀。
组成:黄芪30克,海螵蛸20克,白芍15克,白芨12克,甘松12克,鹿角胶12克(冲),元胡12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蒋森方
甘松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6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感想末敷;或泡水含漱;或煎汤外洗。
甘松用*禁忌:气虚血热者忌服甘松。
甘松茶
功效:行气解郁,和胃止痛。
主治:神经*胃痛,胃肠痉挛。
组成:甘松18克,广陈皮4。5克。
制法:上*切碎,用半量置保温瓶中,加沸水适量冲泡,分6次饮服。病重时倍量饮服。
宜忌:胃热舌红口干者忌服。
按语:甘松为败酱科植物甘松香或宽叶甘松的根茎及根,载于<开宝本草>,*味*、甘、温,[主恶气,卒心腹痛满,下气。"能行气止痛,开郁醒脾。<本草纲目>亦载:[甘松,芳香能开脾郁,少加入脾胃*中,甚醒脾气。"临床多用于治疗思虑伤牌或寒郁气滞引起的胸闷腹胀,不思饮食及胃脘疼痛等*。现代*理研究,甘松可解除平滑肌痉挛,对中枢神经有镇静作用,并有抗心律不齐作用;广陈皮理气止痛,醒牌健胃,二*合用,共奏理气解郁止痛之效。
来源:<*西中草*学>
甘松粥
功效:行气健脾,补脾健胃。
适应症:适用于气闷胸痛,脘腹胀满,食欲不振,胃寒呕吐,肢软乏力等。
组成:甘松5克,大米100克。
制法:将甘松择净,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浸泡5--10分钟后,水煎取汁,加大米煮为稀粥服食,每日1剂,连续5--7天。
粥义解说:甘松,又名香松,为败酱科多年生矮小草本植物甘松的根茎,因其味甘而气香,故又名"甘松香",后世简称"甘松"。入*以主根肥壮,条长,芳香味浓者为佳。
中医认为,甘松*味甘、温,入脾、胃经,有芳香化湿,行气健脾之功,<本草纲目>言"甘松,芳香能开脾郁,少加入脾胃*中,甚醒脾气"。<本草汇言>言"甘松,醒脾胃之*也,其气芳香,入脾胃*中,大有扶脾顺气,开胃消食之功。。。。。。治老人脾虚不食,久泻虚脱,温而不热,香而不燥,甘而不滞,至和至美"。临床观察发现,甘松的主要作用在于健脾胃,理气郁,化湿气,适用于脘腹冷痛,纳食不香,肢体重困等。煮粥服食,有一股香甜味,对胃口不开,消化不良,脘腹疼痛者更为适宜,老年人气血亏虚,病后体弱,消化功能减退,经常吃些甘松粥,可开胃健脾,助消化。
甘松舒郁安神茶
功效:理气,开窍,豁痰,安神。
主治:头昏神疲。
组成:甘松70克,九节菖蒲90克,朱砂染茯神100克。
制法:上三味共研粗末,每取30克,放热水瓶中,冲入半瓶沸水,旋紧瓶塞,10--20分钟后代茶饮用。每日1--2剂。
宜忌:气虚血热者忌用。
按语:甘松功在疏气止痛,理脾开胃。所以<本草汇言>说:[甘松,理脾畅胃之*也。<开宝方>主以腹卒痛,散满下气,皆取温香行散之意。"又说甘松[温而不热,香而不燥,甘而不滞,至和至美。"<现代实用中*>说它[适用于头痛、腹痛及精神忧郁等*。"本品含有马兜铃稀、甘松*等多种成分,具有镇静安定、抗心律不齐以及缓解肺及胃肠平滑肌痉挛等作用。用甘松配伍开窍豁痰、理气的菖蒲和宁心安神的朱衣茯神,可因三味*均具有镇静功效而加强协同作用。
来源:<中医良*良方>
黄芪甘松汤
功效:健脾益气,活血止痛,制*止血,主治脾胃虚弱,气滞血瘀。
组成:黄芪30克,海螵蛸20克,白芍15克,白芨12克,甘松12克,鹿角胶12克(冲),元胡12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蒋森方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