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晏子谏齐景公》原文及翻译

原文:

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公披狐白之裘,坐于堂侧阶。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闻命矣。”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者。令所睹于涂者,无问其乡;所睹于里者,无问其家;循国计数,无言其名。士既事者兼月,疾者兼岁。孔子闻之曰:“晏子能明其所欲,景公能行其所善也。”

翻译:

齐景公在位的时候,下雪下了几天不放晴。景公披着白*的狐皮大衣,坐在朝堂一旁台阶上。晏子进去朝见,站立了一会儿,景公说:“奇怪啊!雪下了几天,但是天气不冷。”晏子回答说:“天气不冷吗?”景公笑了。晏子说:“我听说古代贤德的国君,自己饱却知道别人的饥饿,自己温暖却知道别人的寒冷,自己安逸却知道别人的劳苦。现在君王不知道了。”景公说:“说得好!我明白你的教育了。”于是命人发放皮衣、发放粮食,给那些挨饿受冻的人。命令:在路上见到的,不必问他们是哪乡的;在里巷见到的,不必问他们是哪家的;巡视全国统计数字,不必记他们的姓名。已有职业的人发给两个月的粮食,病困的人发给两年的粮食。孔子听到后说:“晏子能阐明他的愿望,景公能实行他认识到的德政。”

注释:

1、景公:名杵臼,庄公的异母弟。(春秋时期齐国的国君齐景公)

2、雨雪三日而不霁:多日下雪但是不转晴。雨(yù):名词作动词,下,落,降。三:此为虚词,表多次。而:表转折,但是、然而。霁:雨后或雪后转晴。

3、公被狐白之裘(qiú):齐景公穿着白毛的狐皮大衣。狐白之裘:用狐皮最好的部分,即狐腿下白*毛皮缝制的皮衣,非常珍贵。裘:皮衣被(pi)同“披”。

4、陛:殿堂的台阶。

5、晏子:字平仲,春秋时期齐国大夫,齐景公时任国相。

6、有间:一会儿。

7、逸:安逸,舒适。

8、劳:劳苦。

9、闻命:齐景公自谦的话,意为听您的话。闻:听命;辞命。

10、粟:谷子,旧时泛指谷类,此指救济粮。

11、饥寒:指饥饿寒冷的人。

12、涂:通假为“途”,路上。

13、里:指里巷。

14、循:巡,巡视。

15、兼月:两个月。兼:两倍的。

16、兼岁:两年。

17、明:阐明。

18、欲:欲念,愿望。

19、行:实行。

20、善:好的

21、乃:于是。

22、既事者:已有职业的人。

23、谏:进谏。

24、对:对答,回答。

25、与:给。

26、见:朝见。

27、所欲:愿望。

28、侧:边上。

29、堂:朝堂

30、霁:雨雪停止,天放晴。

第2篇:文言文《晏子谏齐景公》原文及翻译

原文:

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公披狐白之裘,坐于堂侧阶。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闻命矣。”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者。令所睹于涂者,无问其乡;所睹于里者,无问其家;循国计数,无言其名。士既事者兼月,疾者兼岁。孔子闻之曰:“晏子能明其所欲,景公能行其所善也。”

翻译:

齐景公在位的时候,下雪下了几天不放晴。景公披着白*的狐皮大衣,坐在朝堂一旁台阶上。晏子进去朝见,站立了一会儿,景公说:“奇怪啊!雪下了几天,但是天气不冷。”晏子回答说:“天气不冷吗?”景公笑了。晏子说:“我听说古代贤德的国君,自己饱却知道别人的饥饿,自己温暖却知道别人的寒冷,自己安逸却知道别人的劳苦。现在君王不知道了。”景公说:“说得好!我明白你的教育了。”于是命人发放皮衣、发放粮食,给那些挨饿受冻的人。命令:在路上见到的,不必问他们是哪乡的;在里巷见到的,不必问他们是哪家的;巡视全国统计数字,不必记他们的姓名。已有职业的人发给两个月的粮食,病困的人发给两年的粮食。孔子听到后说:“晏子能阐明他的愿望,景公能实行他认识到的德政。”

注释:

1、景公:名杵臼,庄公的异母弟。(春秋时期齐国的国君齐景公)

2、雨雪三日而不霁:多日下雪但是不转晴。雨(yù):名词作动词,下,落,降。三:此为虚词,表多次。而:表转折,但是、然而。霁:雨后或雪后转晴。

3、公被狐白之裘(qiú):齐景公穿着白毛的狐皮大衣。狐白之裘:用狐皮最好的部分,即狐腿下白*毛皮缝制的皮衣,非常珍贵。裘:皮衣被(pi)同“披”。

4、陛:殿堂的台阶。

5、晏子:字平仲,春秋时期齐国大夫,齐景公时任国相。

6、有间:一会儿。

7、逸:安逸,舒适。

8、劳:劳苦。

9、闻命:齐景公自谦的话,意为听您的话。闻:听命;辞命。

10、粟:谷子,旧时泛指谷类,此指救济粮。

11、饥寒:指饥饿寒冷的人。

12、涂:通假为“途”,路上。

13、里:指里巷。

14、循:巡,巡视。

15、兼月:两个月。兼:两倍的。

16、兼岁:两年。

17、明:阐明。

18、欲:欲念,愿望。

19、行:实行。

20、善:好的

21、乃:于是。

22、既事者:已有职业的人。

23、谏:进谏。

24、对:对答,回答。

25、与:给。

26、见:朝见。

27、所欲:愿望。

28、侧:边上。

29、堂:朝堂

30、霁:雨雪停止,天放晴。

第3篇:晏子谏齐景公原文及翻译

导语:文言文翻译是一种*练习,它既能考查文言文基础知识的运用,又能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和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下面由小编为您整理出的晏子谏齐景公原文及翻译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晏子谏齐景公》原文及翻译

选自《晏子春秋》

原文:

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公披狐白之裘,坐于堂侧阶。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闻命矣。”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者。令所睹于涂者,无问其乡;所睹于里者,无问其家;循国计数,无言其名。士既事者兼月,疾者兼岁。孔子闻之曰:“晏子能明其所欲,景公能行其所善也。”

翻译:

齐景公在位的时候,下雪下了几天不放晴。景公披着白*的狐皮大衣,坐在朝堂一旁台阶上。晏子进去朝见,站立了一会儿,景公说:“奇怪啊!雪下了几天,但是天气不冷。”晏子回答说:“天气不冷吗?”景公笑了。晏子说:“我听说古代贤德的国君,自己饱却知道别人的饥饿,自己温暖却知道别人的寒冷,自己安逸却知道别人的劳苦。现在君王不知道了。”景公说:“说得好!我明白你的教育了。”于是命人发放皮衣、发放粮食,给那些挨饿受冻的人。命令:在路上见到的,不必问他们是哪乡的;在里巷见到的,不必问他们是哪家的;巡视全国统计数字,不必记他们的姓名。已有职业的人发给两个月的粮食,病困的人发给两年的粮食。孔子听到后说:“晏子能阐明他的愿望,景公能实行他认识到的德政。”

注释:

1、景公:名杵臼,庄公的异母弟。(春秋时期齐国的国君齐景公)

2、雨雪三日而不霁:多日下雪但是不转晴。雨(yù):名词作动词,下,落,降。三:此为虚词,表多次。而:表转折,但是、然而。霁:雨后或雪后转晴。

3、公被狐白之裘(qiú):齐景公穿着白毛的狐皮大衣。狐白之裘:用狐皮最好的部分,即狐腿下白*毛皮缝制的皮衣,非常珍贵。裘:皮衣被(pi)同“披”。

4、陛:殿堂的台阶。

5、晏子:字平仲,春秋时期齐国大夫,齐景公时任国相。

6、有间:一会儿。

7、逸:安逸,舒适。

8、劳:劳苦。

9、闻命:齐景公自谦的话,意为听您的话。闻:听命;辞命。

10、粟:谷子,旧时泛指谷类,此指救济粮。

11、饥寒:指饥饿寒冷的人。

12、涂:通假为“途”,路上。

13、里:指里巷。

14、循:巡,巡视。

15、兼月:两个月。兼:两倍的。

16、兼岁:两年。

17、明:阐明。

18、欲:欲念,愿望。

19、行:实行。

20、善:好的

21、乃:于是。

22、既事者:已有职业的人。

23、谏:进谏。

24、对:对答,回答。

25、与:给。

26、见:朝见。

27、所欲:愿望。

28、侧:边上。

29、堂:朝堂

30、霁:雨雪停止,天放晴。

【延伸阅读】文言文翻译技巧

句子翻译是文言文考查的重点,翻译时要落实到字词和句式上。文言文翻译有两种形式:一是直译,即用现代汉语对原文进行机械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一是意译,即不采取实词虚词字字都落实的办法,仅是根据文章的意思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的意思。但无论是采取直译还是意译都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认真领会原文,把词放入句中去理解,把句放入篇中去理解,不要望文生义。比如《桃花源记》中“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中的“绝境”就不能望文生义地理解为现代汉语的“没有出路的境地”。因为从全文看,那里是“世外桃源”,不存在生活无着落的问题,因此,“绝境”应是“与世隔绝的地方”。

(二)翻译时要落实好关键词语。如翻译《狼》中的“其一犬坐于前”,关键是弄清“犬”在句中是名词作状语,翻译成“像*一样”,才能正确翻译出这个句子。关键词语落实了,句子翻译就比较顺利。

(三)文言中省略句较多,翻译时应注意补充。如“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译为“第一次击鼓,士气振作;第二次(击鼓),士气就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气就泄尽了。”这里的“再”“三”后应补译上“鼓”(击鼓)。

(四)一般用直译,如直译不便表达意思时,则用意译。如“明察秋毫”,直译为“能看清楚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这样翻译无法表意,应意译为“能看清楚很细小的问题”。

(五)有些词可以略去不译。在文言文中,有的助词只起表达语气的作用,有时可以不译;有的助词只是表示停顿,也无需译;有的字在句中没有意义,只是为凑足音节,可略去不译;有的字只是起某种连接作用,也可不译。如“夫战,勇气也”,此处的“夫”是发语词,翻译时应删去;又如“久之,目似瞑”,此处的“之”是音节助词,用在表示时间的词之后凑足音节,无需译。

(六)凡属地名、人名、官名、年号、帝号以及古今意义相同的词,都可照抄不译。如“侍中、侍郎郭攸之、费?、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出师表》),“侍中”“侍郎”是官名,“郭攸之”“费?”“董允”是人名,“等”古今意义相同,因此,都可照抄不译。

(七)文言文中有些句子的语序和现代汉语不同,翻译时应调整语序,使之与现代汉语的表达顺序相同。如介宾短语后置句、宾语前置句、主谓倒装句、定语后置句等。如“屠惧,投以骨”(《狼》),应译为“屠户害怕了,把骨头扔给狼(啃)”。

另外,还应注意的是,译文要保持原文的语气,是陈述的应译成陈述语气,是感叹的应译成感叹语气,是疑问的应译成疑问语气。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