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谣》教学设计

第1篇:《神州谣》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州、涌”等15个生字,会写“州、湾”等9个字,会写“神州、中华”等10个词语,积累“华夏儿女、炎黄子孙”等8个词语。

2.朗读课文,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

3.能在语言环境中初步感受“奔、涌”等词语的表达效果。

教学重点:

1.正确识字、写字。

2.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

教学难点:

能在语言环境中初步感受“奔、涌”等词语的表达效果。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看图导入,出示课题

1.(出示*地图)同学们,这是什么?

对,这是我们的祖国——中华*共和国,简称“*”,*是一个文明古国,自古以来,有过许多名称,如中华、中原、华夏、神州等。

2.今天我们来上一节识字课《神州谣》。(板书课题,指名读、齐读)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过渡:《神州谣》是一首赞美中华的歌谣,歌谣里唱着什么?请打开书29页,自由朗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1.同座互相检查生字认读情况,读对了夸夸他,读错了帮帮他。

2.检查生字读音。

3.去掉拼音读,师随机指读。

4.读词语。

出示“华夏儿女、炎黄子孙、神州大地、巍巍中华、民族团结、世界大同、奋发图强、繁荣昌盛”八个词,自由读,指名读。

5.自由再读文。

6.指名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7.全班齐读。

三、品读课文,亲近神州大地

(一)学习第一节

1.自由朗读第一节,边读边想:你知道了什么?

2.*为什么叫“神州”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州”字的演变。

“州”字是象形字,中间的三点是指河流或水中间的小块陆地。传说大禹治水将*分为九个区域,称为“九州”。我们祖国风光秀丽,物产丰富,*安居乐业,像人间仙境,所以称为“神州”。

3.文中还有一个字与“州”字很像,你们找到了吗?

出示“川”字,大家能猜猜“川”的意思吗?

原来,“川”指的是大*大河。

4.指名读第一行“我神州,称中华,”

5.读了第一节,你还知道了什么?

6.你知道祖国的哪些名川大山?想一想,和同桌说一说。

7.指名回答,指导朗读第一节。

8.齐读。

(二)学习第二节

1.课文写了祖国的哪些山川呢?自由读第二节,找一找,用横线画出来。

2.读词“黄河、长*、长城、珠峰”。

3.再读读,看看这些山川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4.品读“黄河奔”。

(1)出示地形图,标出黄河。介绍:这条“几”字形的河流就是黄河,她起源于青藏高原,自西向东,流经9个省,最后流入渤海,全长5464公里,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2)指名读“黄河奔”,“奔”字让你感受到了什么?

(3)一个“奔”字,写出了黄河的气势,写出了黄河勇往直前的精神。齐读“黄河奔”。

5.品读“涌、长、耸”。

自由读第二节,从“涌、长、耸”中你又感受到什么?

看视频:长*涌,长城长,珠峰耸

(2)你感受到了什么?

(3)指导读“长*涌”,长城长,珠峰耸。

6.(出示图片)通过朗读和理解,同学们感受了黄河奔腾不息、长*汹涌澎湃、长城蜿蜒绵长、珠峰高耸入云,这正是——师引读第二节。

7.播放祖国名川大山的视频。能一个字来说说你对“黄山、庐山、漓*”的感受吗?同桌讨论。完成拓展练习。

8.课文每句三个字,朗朗上口,像三字经一样,真好听,让我们齐读第一、二节。

9.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知道了神州大地山川壮丽,风景如画,下节课我们再继续学习课文。

四、指导书写,趣记生字要点

1.出示“州、湾、岛、峡”,读一读。

汉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人一定要写好汉字,先看看这几个字的结构。(“州”是独体字,“岛”是半包围结构,“湾”和“峡”是左右结构。)

2.说一说写这几个字时要注意什么。

3.教师范写“州”和“湾”,学生书空。

4.学生练写,师巡视指导。

5.展示书写作品,师生评价。

6.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读了课文,认了生字、写了生字,下节课我们再继续学习!

板书设计

1、神州谣

神州大地,巍巍中华

第2篇:神州谣优秀教学设计

《识字1神州谣》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州、涌”等15个生字。

2.朗读课文。在语言环境中初步感受“奔、涌、长、耸”等词语的表述效果。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上学的第一天,老师就告诉大家,我们是----------。我们知道,我们的祖国还有一个名字(神州),今天继续我们来学习《神州谣》。

二、初读课文,复习生字

1、教师:让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

2、同座互相检查认读课后生字。

3、教师检查生字读音情况,突出重点。

分组认读生字:(1)涌、荣、耸、浓;(2)奋——峰;州——耸;浓——陆。

(4)开火车认读词语。

三、再读课文,感受特点

1、教师:自由读一读课文,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2、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每句话都有3个字,读起来很有气势;朗朗上口。

3、教师总结:同学们真会发现!学习这篇课文,我们要读出自己的感受。

四、朗读课文,随文理解字义

1、朗读第一小节。

(1)学生自由朗读第一小节,边读边想:你知道了什么?

(2)学生交流,教师点拨:“神州”和“中华”都指的*。(板书:我神州山川美)

(3)齐读第一小节。

2、朗读第二小节。

(1)指名读第二小节,思考:写了哪些壮美的山川?用横线画出。

用三角画出各自的特点。

(2)学生交流,教师范读。说一说:从“奔、涌、长、耸”几个字中,感受到了什么?

(3)出示课件,直观感受,教师简要解说:黄河、长*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奔流不息,气势磅礴;长城像一条巨龙在群山之间蜿蜒盘旋;珠穆朗玛峰是世界的最高峰。神州大地,多么壮美!

(4)男女生对读第二小节。

3、朗读第三小节。

(1)指名读课文。

(2)出示地图,让学生指认*、海峡、大陆的地理位置。

(3)看图理解“隔”的意思,用“隔”组词。

4、朗读第四小节。

(1)全班朗读。(板书:各民族情意浓)

(2)我们有多少个民族?我们是哪个民族?

(3)联系生活,结合图片理解“繁荣”:一栋栋高楼拔地而起;一条条铁路四通八达......

三、朗读全文,读出自己的感受。

1、教师范读,引导学生发现停顿时间长短的秘密。

2、学生练习朗读,教师随机点拨。

四、课堂检测。

课后:读一读?记一记

五、课后作业。

1、课文中提到的山川美景,试着在*地图上找找它们的位置。

2、学完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想?和同学说一说。

第3篇:《神州谣》教学反思范文

昨天上午讲了《神州谣》,反思如下:

1、讲到“州”时,我问学生:“看到这个字,你想到了之前的哪个字?”学生如我预测的,回答了“川”,接着我让学生观察它们的区别,学生答到“多了三个点”。我给孩子说了川是河流的意思,让学生推测州的意思。学生猜不出来,我就用粉笔在黑板上画了州从*骨文到金文,再到小篆的字形,学生就猜河上的“点”是什么,学生猜“小船,小鱼,”我说不会动的,学生猜“亭子,房子,山”就是猜不到小岛上。我在反思,是我引导的方式有问题,还是本应该直接给孩子说出来“州”原义是河流上的小岛呢?

2、经过上次重建课讲《*叔叔,你在哪里》的反思,这节课上我进行了改变,学生没有提出那么多需要讲授的字了,十几个字只提了三个字“繁、隔、耸”,别的同学说的方法最多的是组词、读拼音、加一加、换偏旁等,说方法时其他学生的兴趣也不高。我在想,“新基础”二年级识字总体任务是这样阐述的:在类结构学习中扩大识字量,在学习实践中用活汉字,在了解汉字文华中欣赏汉字。本节课“州”的讲解我认为是在了解汉字文化。但怎么用活汉字?是不是要从汉字本身的含义说起呢?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学生会认字,但不会组词。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是不是应该先给孩子一个字组多个词,然后要求学生在读词中记住这个字呢?

3、本节课我让学生圈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和字。之前只是布置完任务后就等着孩子提问,今天我花费时间下去兜,发现学生划的最多的是“繁荣”,其次是“神州”。所以“兜”完后,我没让学生举手质疑,而是直接讲了这两个词。其他的像“海峡”,“大陆”,极个别学生划出来了,我没有再深讲。可是在读词语理解意思时,还是有学生提出来了。这该怎么处理呢?这两个环节可以合并一起吗?

接着,我再读186页到190页二年级识字教学任务,读到第190页“学习生字不知停留在学生对字形的口头分析上,要减少口头分析时间,增加学生为记忆字形而动笔书写的机会”。这针对的是一类字还是二类字呢?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