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逾淮为枳文言文翻译
第1篇:橘逾淮为枳文言文翻译
《橘逾淮为枳》主要描写了晏子,即晏婴面对楚国君臣对他和齐国的侮辱所进行的争锋相对的斗争,表现了晏子冷静,从容不迫,临危不惧,机智善辩的品质和不畏强权,不惧大国的浩然正气。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橘逾淮为枳文言文翻译,喜欢的过来一起分享吧。
原文:
晏子将至楚,楚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注释
(1)选自《晏子春秋内篇杂下》。晏子,春秋时期齐国*家。枳(zhǐ),也叫枸橘。
(2)使:出使。
(3)习辞:善于辞令,很会说话。
(4)方来:将要来。
(5)何以也:用什么办法呢?
(6)为:于,在。
(7)何坐:宾语前置,即“坐何”,犯了什么罪。坐,犯……罪。
(8)酒酣:喝酒喝得正高兴时。
(9)诣(yì):谒见,拜访。
(10)曷:同“何”,什么。
(11)固:本来。
(12)避席:离开座位。
(13)其实:它们的果实。其,指橘树和枳。实,果实。
(14)所以然者何:这样的原因是什么呢?然,这样,如此。何,什么。所以,缘故,原因。
(15)得无:莫非。
(16)圣人非所与熙也:圣人是不可以随便戏弄的。熙,同“嬉”,戏弄。
(17)反取病焉:反而自讨没趣了。病,辱
(18)盗:偷盗。
(19)徒:只是,仅仅。
(20)闻:听说。
(21)善:善于,擅长。
(22)赐:赏赐。
(23)楚王赐晏子酒:楚王赐晏子一壶酒。
(24)谓曰:对说。
(25)缚:捆绑。
(26)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得无耶?固定格式。译为:或莫非
(27)辱:羞辱。
(28)逾:超过,越过。
(29)为:成为,变成。
(30)左右:身边的人,近臣。
(31)过:经过。
(32)行:行走。
(33)者:的原因。
(34)为(何“为”者也?):做,干。
(35)于(今民生长“于”齐不盗):是。
(36)取:招致。
【译文】
晏子将要出使楚国,楚王听说这消息以后,对身边的人说:“晏婴是齐国善于辞令的人,现在他要来,我想羞辱他,该用什么办法?”身边的人回答说:“等他到来的时候,请让我捆绑一个人在您面前经过,您就说:‘这人是干什么的?’我回答说:‘是齐国人。’您问:‘犯了什么罪?’我回答说:‘犯了偷盗罪。’”晏子到了楚国,楚王赐给晏子酒喝,喝酒喝得正畅快的时候,两个官吏捆着一个人来到楚王跟前,楚王说:“捆着的人是干什么的?”官吏回答说:“是齐国人,犯了偷盗的罪。”楚王看着晏子说:“齐国人本来就善于偷盗吗?”晏子离开座位严肃地回答说:“我听说过,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南就是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北就变成枳树,只是叶子相似,它们的果实味道不一样。为什么会这样呢?是因为水土不一样。现在人生长在齐国不偷盗,进入楚国就偷盗,该不会是楚国的水土使人变得善于偷盗吧!”楚王笑着说:“圣人是不能跟他开玩笑的。我反而遭到羞辱了。”
第2篇:《橘逾淮为枳》扩写作文
从前,楚国和齐国的关系很不好,他们都想要打败对方。
于是有一天,齐王派了齐国最聪明、最会说话的晏子出使楚国,想要更加了解楚国。楚王听说晏子要来,有喜有忧,喜的是:晏子是齐国最聪明的人,如果我们能让他在我们楚国丢脸的话,不就可以让齐国丢脸,给他们一个“下马威”吗,这样他们的气势就会降低很多;忧的是:万一我们被他羞辱了的话,那旁人岂不是要笑话我们,这以后,我们还有什么理由去攻打齐国。
所以,楚王要想办法侮辱晏子,可他想的办法都被自己一一否决了。
楚王绞尽脑汁也想不出什么好办法。于是他就把大臣们召集起来,并问他们,晏子是齐国派来的一个很会说话的人,但是我们要侮辱他,你们想一想有什么办法。
大臣们议论纷纷。
议论过后,突然有一个人想出了一个办法:“等到晏子来的时候,我随便找一个人,然后让两个差吏绑着他从您面前走过,然后您问他是什么人,我就说是齐国人。您问他犯了什么罪,我说犯了盗窃罪。”
晏子到了,楚王赐给晏子一壶酒。喝的正高兴的时候,两个差吏绑着一个人拜访楚王,楚王说:“帮着的人是谁?”差吏回答说:“齐国人,犯了盗窃罪。”
楚王得意而又故装镇定的说:“齐国人都善于偷盗吗?”
晏子镇定自若地离开座位回答说:“我听说,橘子生在淮南称为橘子,生在淮北称为枳子,叶子很相似,但他们的味道不同。这样的原因是什么呢?是两地的水土不同吧。现在的老百姓生在齐国不偷盗,到了楚国却偷盗,莫非是楚国的水土使人善盗咯?”
楚王非常尴尬,看了看晏子,自嘲的说:“圣人是不可以随便戏弄的,我反而自讨没趣了。”
第3篇:《橘逾淮为枳》教学反思
这堂课的教学思路源于余映潮老师的“板块式”教学法,四个环节:讲一个故事——做一次研究——想一对问题——听一次讲座,很明显,分别要完成:整体感知——字词落实——内容析读——拓展积累,因此这堂课最大的优点是思路清晰,层次明显。但因为是初次这种教学设计方法,不足之处也相当多。
正如王校长指出的,首先,板书很差,当然这是因为自己的字从小写得就不好,后来也没怎么练过,就入职前练了一段时间,效果也不明显,有必要现在开始好好练了,毕竟这是优秀语文老师的基本素养。
其次,板块与板块之间缺乏衔接。当“做一次研究”完成之后,直接说“我们进入下一个环节:想一对问题”。这确实很突兀,不自然,如果有一段总结之前的内容,又能开启下面的活动的过渡*语句,就不会存在这个问题了。这一点,经常被我忽略,今后该是一个需重视的问题了。
再者,“做一个研究”,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这一点固然很好,但在学生交流研究成果的时候,如果把他们的文字投影,让大家看到,而不是用学生的*来认*自己预设的媒体,那效果会好得多。因为自己预设的内容和学生的生成不可能完全一致,这就导致我在呈现预设的时候没有和学生的成果协调起来。
此外,导入也可以更好一些。出示人名,学生可能不熟悉,如果用“完璧归赵”的成语来导入,那不但能达到先前的效果,还能帮助学生积累,有助于他们今后的考试。
还有许多细节方面的不足,比如复述故事的时候不一定要“起因+经过+结果”,也可以是“谁+干什么”,这种更简练的概括模式也要教给学生。还有“重要字词”不应该和“一词多义”、“通假”、“古今异义”等分开,事实是“一词多义”等本身就涵盖了“重要字词”,因此今后总结重要字词的时候只要从归纳的那几方面的文言现象来做就可以了。
以上是从这节课中看出的一些问题,今后若都能改善,教学效果当更上一层楼。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