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即事》耿湋唐诗鉴赏
第1篇:《春日即事》耿湋唐诗鉴赏
春日即事(其二)
耿湋
数亩东皋宅,
青春独屏居。
家贫僮仆慢,
官罢友朋疏。
强饮沽来酒,
羞看读破书。
闲花更满地,
惆怅复何如?
耿湋诗鉴赏
耿湋宝应二年(763)举进士,不久任周至(今陕西周至)尉,四年任满后,罢居在家,这是大历二年(767)前后的事。《春日即事》这首诗,大约就写于此时。
一、二两句开门见山,写他此时过着隐士般的田园生活。屏居指不与人们交往。“数亩”句说他居住在郊外,种着几亩薄田,日子过得很清贫。唐初著名的隐士王绩自号“东皋子”,这里有自比之意。不同的是,古代的隐士如陶潜、王绩等人都是乐于隐居的,心境恬淡和平,耿湋却满腹牢骚。“青春独屏居”这句话显然透露出了他心里的烦闷:这样的年华,这样的时节,正是应该有所作为的时候,应该饱尝生活乐趣的时候,而自己却不得不独自被排斥在这种生活之外,这该是多么不平!这句诗也为全诗定下了基调。下面两联,即从不同方面来叙说屏居生活的状况。
“家贫僮仆慢,官罢友朋疏”,这是从人的关系方面说的。慢,怠慢,不恭敬之意。由于失去了官俸,仅靠几亩薄田生活,家境困窘,连僮仆都怠慢自己,不那么听使唤了。因为没有了权势,连朋友都渐渐疏远自己,不那么来往了。前人评这两句诗说:
“浅言偏深世情。”(《唐音*签》卷七)也许正因为它以通俗的语言说穿了世故人情,当时就已经传诵人口了。
“强饮沽来酒,羞看读破书”,这是从贫居生活方面说的。有钱人自有山珍海味,呼朋引友,盛设佳宴,甚至以丝竹歌舞助兴,饮酒自然是一大乐事。但他的酒是沽来的,借以浇愁的,所谓借酒浇愁愁上愁,勉强饮之,又何乐之有?饮酒以外,读书是当时仕人的另一大乐事,隐士更不例外。陶渊明说:“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
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这是何等陶醉!耿湋则不同。他是“羞看读破书”。由于家贫,诗人藏书甚少,仅有的书也已翻来覆去读破,所以羞于再看。
“闲花更满地,惆怅复何如?”处处不如意,事事不称心,偏偏又看到落花满地,平添一段伤春的惆怅,韶光易逝,时不我待,这样的惆怅,又怎不叫人伤怀呢?这种心境大概也代表了一部分隐居者的心态吧。
前人的隐居田园诗往往着重表现这种生活闲逸恬静的一面,耿湋的这首诗可谓大异其趣。
第2篇:《春日即事(其二)》耿湋唐诗鉴赏
春日即事(其二)
耿湋
数亩东皋宅,
青春独屏居。
家贫僮仆慢,
官罢友朋疏。
强饮沽来酒,
羞看读破书。
闲花更满地,
惆怅复何如?
耿湋宝应二年(763)举进士,不久任周至(今陕西周至)尉,四年任满后,罢居在家,这是大历二年(767)前后的事。《春日即事》这首诗,大约就写于此时。
一、二两句开门见山,写他此时过着隐士般的田园生活。屏居指不与人们交往。“数亩”句说他居住在郊外,种着几亩薄田,日子过得很清贫。唐初著名的隐士王绩自号“东皋子”,这里有自比之意。不同的是,古代的隐士如陶潜、王绩等人都是乐于隐居的,心境恬淡和平,耿湋却满腹牢骚。“青春独屏居”这句话显然透露出了他心里的烦闷:这样的年华,这样的时节,正是应该有所作为的时候,应该饱尝生活乐趣的时候,而自己却不得不独自被排斥在这种生活之外,这该是多么不平!这句诗也为全诗定下了基调。下面两联,即从不同方面来叙说屏居生活的状况。
“家贫僮仆慢,官罢友朋疏”,这是从人的关系方面说的。慢,怠慢,不恭敬之意。由于失去了官俸,仅靠几亩薄田生活,家境困窘,连僮仆都怠慢自己,不那么听使唤了。因为没有了权势,连朋友都渐渐疏远自己,不那么来往了。前人评这两句诗说:
“浅言偏深世情。”(《唐音*签》卷七)也许正因为它以通俗的语言说穿了世故人情,当时就已经传诵人口了。
“强饮沽来酒,羞看读破书”,这是从贫居生活方面说的。有钱人自有山珍海味,呼朋引友,盛设佳宴,甚至以丝竹歌舞助兴,饮酒自然是一大乐事。但他的酒是沽来的,借以浇愁的,所谓借酒浇愁愁上愁,勉强饮之,又何乐之有?饮酒以外,读书是当时仕人的另一大乐事,隐士更不例外。陶渊明说:“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
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这是何等陶醉!耿湋则不同。他是“羞看读破书”。由于家贫,诗人藏书甚少,仅有的书也已翻来覆去读破,所以羞于再看。
“闲花更满地,惆怅复何如?”处处不如意,事事不称心,偏偏又看到落花满地,平添一段伤春的惆怅,韶光易逝,时不我待,这样的惆怅,又怎不叫人伤怀呢?这种心境大概也代表了一部分隐居者的心态吧。
前人的隐居田园诗往往着重表现这种生活闲逸恬静的一面,耿湋的这首诗可谓大异其趣。
第3篇:《宋中》耿湋唐诗鉴赏
宋中
耿湋
日暮黄云合,
年深白骨稀。
旧村乔木在,
秋草远人归。
废井莓苔厚,
荒田路径微。
唯余近山*,
相对似依依。
耿湋诗鉴赏
公元八世纪中叶,宋中的治所雎阳曾发生过一场感天地、泣鬼神的战斗——睢阳保卫战,唐朝中兴名臣张巡、许远,在此地与安史叛*进行了殊死的搏斗,立下了不世之功。由于兵燹,乱后的宋中特别荒凉,耿湋此诗正描写了这荒凉景象。
“日暮黄云合,年深白骨稀。”首句点出时间,渲染日暮时分,黄云四合的惨淡景象,为全诗奠定悲剧的基调。次句将视线转向战争遗留下的痕迹,说年深日久而白骨稀少,可见当年白骨累累。从时间上看,上句写“日暮”,为当天情事,下句写“年深”,将时间拉得很长;从空间上看,上句写“黄云合”,是仰观,下句见“白骨稀”,为俯视,时空错综极尽其妙。
“旧村乔木在,秋草远人归。”颌联自述于秋天回到宋中,诗中用“旧村”、“远人归”等词语,可知耿湋曾在这里居住过。此联着重写“旧村”的“乔木”和“秋草”仍在,命意与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相同,司马光评老杜这两句诗云:“‘国破山河在’,明无余物矣,‘城春草木深’,明无人迹矣。”(《杜诗详注》引)这也可移过来评“旧村”一联。旧村仅余乔木、秋草,表明既无人*、又无屋舍,一片废墟而已,以疏淡之笔写荒废之景,尤为动人。
“废井莓苔厚,荒田路径微。”颔联是大笔略写,此联则进一步用工笔描绘村内、村边荒凉景象。水井已经废弃,井边和井中结了厚厚一层绿苔,说明早已无人使用;田园既已荒芜,田间小路又因长满杂草和年久失修,变得模糊不清,可见久已无人耕作。这一联用“废井”、“荒田”两个最有代表*的意象,极写旧村的荒废、凄清。如果说颔联是淡笔虚写,此联就是浓墨、实写。这两联加上首联对大环境的总括*描写,一幅“山村劫后图”已经勾画完毕。
末两句,诗人转入感慨:“唯余近山*,相对似依依。”眼前已是满目疮痍,只剩下附近的山峦,与我相对无言,似有无限深情。这两句表现出诗人对青山不改,人事全非的无可奈何的万般愁怀。
韦亲历安史之乱,又曾在宋中寄居。而对睢
阳一带乱后的荒寒,其感触自然不比寻常。清人说“耿湋诗善传荒寂之景”,此诗即为明*。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