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篇浅谈关于教育里的物理
10篇浅谈关于教育里的物理
多媒体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作用范文1
自从20XX年参加工作以来,我在多年的授课过程中经常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也曾多次帮助其他同事制作多媒体课件,学校配备了功能齐全的计算机网络教室和多媒体教室。在五年多的教学实践中,本人与多媒体教学结下了不解之缘,下面结合自己的切身实践,就多媒体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作用谈一下自己的体会。
一、多媒体教学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优势
众所周知,中学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然而,对于比较抽象的物理现象单靠观察和实验是很难达到理想效果的,如关于电磁场方面的知识、光、声波知识等。这些物理知识所涉及的物质都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如果将多媒体教学课件与物理教学研究整合起来,就可以非常形象的,非常逼真的解决这一系列常规教学手段所不能解决的问题。
(一)丰富的表现力:
多媒体课件具有丰富的表现力,不仅可以自然逼真地表现物理世界多姿多彩的运动规律,还可以对微观事物进行模拟,对抽象事物进行生动直观的表现等。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充分利用声音、动画、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可以将静态变为动态,变抽象为形象,充分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
(二)强大的吸引力:
利用多媒体课件,可以根据物理学科不同内容的特点,以其丰富的声音、图象、动画和视频等特点强烈地刺激学生的听觉和视觉,使他们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强烈兴趣和求知欲望,激发学生主动探索、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起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多媒体教学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取得的成功实践
(一)多媒体教学在物理课中的运用。
教师如果没有一个新颖、别致的导入方式,也很难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如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就看老师如何创造了。“一支粉笔一张嘴”的授课模式由于其枯燥、单调和乏味,已严重阻碍了教学效率地提高并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如果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一个新颖、别致、趣味盎然的教学导入情景,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多媒体教学在物理习题课中的运用。
物理习题课教学,存在着教与学两个方面。教,是教师的示范。如果提前将例题和演示的解题过程做成动画,用多媒体设备以动态形式展现给学生,效果之优劣,可见一斑。图在物理习题中是必不可少的,单纯的静态图示不能很好的将物理过程展示清楚,而多媒体动画这时就发挥了作用。
(三)多媒体教学可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教师口授,学生听讲。课堂上以老师为主,学生只充当被动接受的角色,调动学生的方式也很单一――提问式,这种教学方式有时很难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利用多媒体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和自信心。
三、多媒体应用于中学物理教学的功能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网络教学把集文字、图象、声音于一体的多媒体教材替代抽象、枯燥的物理课本。虚拟技术使看不见、模不着的微观世界和一些复杂的物理过程生动直观地显示在学生的眼前。
(二)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多媒体应用于中学物理教学,可以在接近真实的物理情境中,使学生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的学习参与者。
(三)促进物理教师专业化发展
信息技术为开展物理教学研究提供资源、技术、环境的支持,“虚拟教学”、“数字教育”、“远程培训”等新的学习模式不断进入教师的教学科研活动中,对于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和实践能力大有裨益。
(四)增强了对现代教育的认识。
信息社会使知识的创造、存储、学习和利用方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音像影视技术、计算机技术、现代通信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领域广泛应用,网络教学完全改变了“以课堂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育模式。
四、搞好多媒体教学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虽然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但它只是辅助教学的一种手段,使用不当则会适得其反,使课堂教学陷入形式化的误区。所以我们还要在实际教学中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多媒体课件制作宜精忌繁
优秀的课件“短小精悍”,在适当的时候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而纷繁复杂的课件只会使课堂成为“电影院”,学生过于欣赏老师的“电影”效果,而忽略实质教学内容。
(二)多媒体运用宜活用忌滥用
多媒体教学只是教学的一种手段,以优化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效率为目的,如果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就能起到良好的效果时,就不必非得用多媒体。也就是说,多媒体的运用要灵活处理。不要将多媒体的运用流于形式,切忌滥用。务必防止将物理课件做得惟妙惟肖,学生赞不绝口,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却为了迎合信息技术而忽略了教学重点和难点,这都是不可取的。
(三)多媒体应与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
把以多媒体和网络化为特色的信息技术应用于物理教学,并不是传统教学手段就可以束之高阁。各种教学手段均有它自身的优点和特长,都有一些功能是信息技术手段无法替代的。例如关于像万有引力定律这样的物理规律,课程教学中的理论推理过程如果使用传统板书更能展示探究的过程,更能启发学生的思维,体现物理的学科特色。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逐步改变着人们对教育目标、教学方式和教学观念的理解。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进步,将会有更多的新信息技术应用于基础教育领域。进入新世纪以来,许多地区都开展了信息技术与物理学科整合的课题研究工作,事实证明,信息技术已经打破了传统教育技术的应用界限,广泛提高了学习的参与性和主动性,促进了教学方式的重大变革,从而提高了教学效率。
实验在物理课堂中的应用范文2
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当今时代,只有大力推行素质教育,培训创新型人才才能为国家的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基础。素质教育有别于以往的应试教育,注重学生道德素养的提高,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可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中,现实中仍然存在重知识、轻方法;重结论、轻过程;重讲述、轻实验的陈旧教学模式。我认为实验是物理课的魅力所在,因此物理课堂应该以学生为主导,让学生多观察、多实验,通过手与脑的结合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并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更重要的是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观、世界观。
以下就实验在物理课堂中的应用谈一些粗浅看法。鉴于实验在物理课堂中的重要性,因此我所说的实验不局限于教材中安排的分组实验、演示实验和迷你实验室。实验教学可以在课堂上,也可以在课堂外;可以使用实验室配备的器材,也可以自备自制教具,甚至可以使用日常生活中的现有物品,经常用学生身边的物品做实验,如用铅笔做压强实验,用矿泉水瓶做液体压强与深度关系的实验,用吸盘式挂衣钩做大气压实验,用空玻璃瓶做物体的浮沉实验,用铅笔芯做滑动变阻器实验等。这些器材学生更熟悉,更有利于学生明白物理就在身边,物理与生活联系非常紧密,通过这些课本上没有的器材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总之,物理实验是丰富学生物理知识的重要手段。鉴于上述看法,我认为在物理课堂中可以用下面两种方法加强物理课堂教学。
一、实验导入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教学是这样,精彩的导入使学生如沐春风、如饮甘霖,从而充分激发学习兴趣。在这样强大内驱力的作用下,学习变成了一种享受,对于知识的掌握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这里提到的实验导入就是用一种比较艺术的方法,把一个简单的实验展现在新课之前。导入方式多种多样,大致归纳有以下一些:
(一)用意想不到的实验现象导入:利用学生意想不到的奇特现象唤起学生的注意,引起学生思考,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而导入新课。例如:在学习大气压强一课时,课前先准备一个盛满水的玻璃杯,然后用一张塑料卡片盖在杯口,再按住卡片把水杯倒过来。问“当把手移开后,会产生什么现象”?松手后学生惊讶不已,从而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实验配合故事导入: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充满着许多妙趣横生的故事和传说,如果在课堂教学中能选用一些故事片断,并做一些模拟演示,就会创设出非常活跃的学习情境。如教学大气压强一课时可以模拟马德堡半球实验导入:准备两个橡皮半球,用力将它们挤压合在一起,请两个力气大的同学上来,看他们能不能把两个半球拉开?他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都没有拉开,这是为什么?其实,早在十七世纪时,德国马德堡市长、科学家格里克就当众做了一个精彩的实验。他所用的铜质空心半球直径约20厘米,抽气以后两边共用了十六匹马才把两个半球拉开,并发出放炮一样的响声,这就是轰动世界的马德堡半球实验。我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就把它拉开(演示),谁知道我是怎样把它拉开的?――放气(学生笑了)。为什么抽气以后就拉不开呢?球的周围有什么?空气。显然是空气对球施加了压力。这些实验生动地告诉我们大气存在压强。
(三)用实际问题导入:课堂中创设一种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境,往往能取到很好的学习效果。例如:在教学简单机械一章,讲授新课之前,请学生帮我完成一件工作。谁能仅用自己的双手把钉在一起的两块木板扳开?(请一个力气大的同学上台,但怎么也扳不开)。看来仅凭我们的气力是难以完成这一工作的。类似这样的工作很多,好在人类可以利用自己的智慧,创造出一定的工具解决这些难题。谁能利用一把大的螺丝起子把这两块木板分开?(请一位瘦小女同学上台,轻而易举就把木板撬开了)。这个学生使用的是一种最简单的机械,它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能轻而易举地把木板分开?它有哪些应用?下面是我们要讨论的内容。
以上是我对用实验导入新课的粗浅认识,方法简单,便于操作,但是对于提高课堂效率却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做中学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多媒体进入课堂,给予教师极大的助力,同时也带来一些弊端。课堂教学中部分教师用多媒体的模拟实验代替实际操作,让学生看现象,不重视让学生看实物、做实验。放弃利用实验的直观教学方法,这一做法与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的目标是背道而驰的,违背多媒体教学的初衷。
做了才能理解,做了才能学会。课堂里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一边学习一边实验,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有利于学生掌握学习和研究物理的方法。同时教师也在“做中学”中获得成长,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尽可能地实现“做中学”。
总之,实验是物理学科的魅力所在,加强实验在课堂中的应用,把物理课堂变成学习、求知和实践的乐园,是中学物理教学的重点,是提高物理教学质量的必由之路。
多媒体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范文3
根据物理新课程标准的新理念,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给学生建立起“艺术化”的“物理教学模型”,实现创新性教学。基于此,教师以多媒体技术为载体,构建高效课堂,把能力还给学生,相信学生,大胆放手。
1 多媒体在物理教学中应用价值
物理学科的特点是来源于实践,所以,多媒体技术的有效运用,加深了对物理相关理论的理解。
1.1 化抽象为形象,提高学生物理思维能力
物理是一门实验性,抽象性,应用性较强的学科,教师适时制作课件、巧妙运用多媒体教学,帮助学生建立起清晰的物理情境,从而化抽象为形象,在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达到了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了教学质量的教学效果。
1.2 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内容抽象是物理课程的特点之一,基于此,运用多媒体教学则可以较好地把把抽象的物理知识转化成具体可感的生活实例,将抽象的课本知识与真实可感的生活实际有机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产生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1.3 模拟实验操作,突破教学重难点
物理课程中的关于力学的功和能,电磁学中的电场、磁场,光学中的干涉、衍射等实验极复杂又抽象,很难在传统的教学环境下完成,因此通过多媒体分别把静态和动态的实验过程展现给学生,实现了教学重难点的有效突破,有利于教学效益和质量的提升。
2 传统物理教学现状
2.1 重灌输,轻培养
在传统物理教学中,如何获得高分成为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的唯一动因,学生由此而成为纯粹知识的载体或解题机器,在此过程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问题自然被无情地抛弃,在课堂上,课本上的知识点教师不是大胆放手,相信学生,发动学生,使学生通过自学课本自己掌握知识,而是面面俱到,唯恐有所遗漏。
2.2 重积累,轻探究
在传统物理教学的课堂上,仅仅以所谓“节约时间”和“提高效率”的理由,教师教学就采用一味讲解、分类、积累的方法,只注重自然科学重要规律的把握,而往往却忽略了从整体上和本质上探究自然科学规律的内在联系,但就学生长远发展来看,这恰恰是“浪费时间”和“降低效率”。
2.3 重知识,轻实践
实验教学的目的就是要求学生的学习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既能够以理论指导实践,又能够用实践来检验理论,二者不可偏废,但是在教学实践之中,教师只要求学生听懂、看懂,教条地死记住就可以了,老师的“满堂灌”必然导致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差。
3 多媒体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对策
在物理教学和学习过程中使用多媒体技术,能够大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实现物理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3.1 联系实际,启发思维
利用多媒体构建情景,对引入课题、理解物理基本概念和规律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再设计多媒体课件时,应该贴近实际生活,尽可能为学生展示图片、音像实物等,使学生得到真实的体验,在讲解日食、月食形成一课时,如果只通过课本平面图给学生讲解,效果一般,多媒体此时大有用处。教师可用Flash软件把太阳、地球、月亮三者按天体中的坐标位置放好,使三者按实际情况运转起来,这样什么地方怎样形成什么现象就很直观了,教学效果非常好,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应善于利用课件创设问题情景,启发学生创造性思维,使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思考,提高其学生自觉成为课堂学习主体的内在积极性与主动性。
3.2 自主探究,培养能力
在探究式学习过程中,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去获取知识,知识与能力的获得是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亲身体验的结果,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就是领悟科学道理,探究内在规律与联系,培养观察、思考、制作、提出假设、动手实验、构建模型、合作交流的能力,进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最终达成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提升。例如,在学习《电》这一章的 “电路”时,教师就应该引导学生通过计算机,模拟装置自己设定电路的安装与调试。通过这种教学,不仅引导和培养了学生动脑的习惯,而且给学生提供了拓宽思维的环境。
3.3 交流合作,勇于实践
有别于传统的应试教育忽略“两头”,学生个性受到压抑,能力得不到正常发挥的弊端,“人――机”交互式多媒体教学模式,则使各种方式的交流合作成为学生的习惯与必要的品质。
在物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行为习惯、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差异将班级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小组可在小范围内开展对教师预设课题的讨论式教学,组内的学生各抒己见、质疑、探究创新,在此基础上,教师让学生上网自己寻找感兴趣的或自己不懂的内容,再邀请其他同学一起讨论,最终得到答案。
物理是从千变万化的物质运动中“抽象”出来的一门科学,要让学生学好它,教师不仅要讲好抽象的理论知识,更要充分运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来展示抽象的物理知识,以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大学物理多媒体教学的利弊范文4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计算机图形图像技术的发展,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已经是一种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多媒体技术融合了图像、声音和文字,化抽象为形象,以图文并茂、声像俱佳等表现形式,将各种现象、知识与原理通过软件的设计以视频的方式更直观地表现出来,能够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也节省了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的板书时间,以便于更好地讲解重点难点。这种教学模式无疑是一种进步,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如果多媒体技术使用不当也会给物理教学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在大学物理教学中应该更好的把多媒体技术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结合起来,发挥各自的优势,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1 多媒体物理教学的优点
1.1 更形象、直观的知识展示
多媒体教学集图像、声音和文字于一体,形式直观、新颖,更有利于学生对抽象知识的理解,容易形成形象、直观的认识,能够给学生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大家都知道,物理学是一个实验的科学,教学中涉及到的物理现象,物理过程,特别是一些微观领域,比如热学中的分子热运动、布朗运动、扩散现象等,很多是不能只是用言语表达清楚,即使能够表达清楚,也不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多媒体课件可以模拟各种物理实验和现象,利用直观的、形象的画面来呈现所学内容,使学生在视觉上接受更多的信息,学习主动性会有所提高。
此外,从学生的角度看,有不明白的地方或者笔记没有记清楚的时候,可以复制老师的课件,反复理解,也可以要求老师重点讲解,容易有的放矢。课件的内容,多会比教材更进步,穿插一些图表、链接、Flash等方式,尽可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启发思维,使问题更容易理解。
1.2 更多的信息量和更高的效率
大学物理以物理学为基础,概念性、逻辑性和系统性极强。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在公式的板书、图形的手绘、例题的现场书写等方面,会花费大量的课堂教学时间。多媒体教学的课件都是事先精心准备的,重要的文字说明、示意图、动画、视频、例题等写进教学课件里,通过合理编排,清晰地呈现教学内容。克服了传统教学模式下课堂上老师忙板书,学生忙记笔记的弊端,教师可以有更多的时间讲授知识,对简单的可以带过,重点需要讲解的多花点时间,也能增加课程进度,给学生传授更多的知识。
2 多媒体物理教学的弊端
多媒体教学的优点大家有目共睹,但是事物都有两面性,由于对多媒体教学在认识或操作上的不足,多媒体教学在实际的课堂运用中也暴露出一些弊端。
(1)多媒体教学具有高密度、快节奏等特点,但是过多的教学课件,一旦利用不当。会让教师变成“高密度、大容量、快节奏”教学节奏的追逐着,而忽视了物理固有的学科特点。众所周知,人的思维对知识的理解掌握有个过程,如果一味追求高速度,那可能很多知识没有掌握好,没有深刻的印象,或者很快就忘了。这样的教学效果,只会适得其反,事与愿违。
(2)其次,现有的多媒体教学很多还没有和网络技术相结合,有时候只是书本知识放到屏幕上而已。如果课件不够有水准的话,多媒体教学只是节省板书时间,并不能达到应有的效果。况且,现今是信息社会、网络时代,书本知识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学习需要,多媒体教学可以与网络技术相结合的优点在目前在我国还没有被很好地开发出来。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在课上课下遇到不清楚的问题时,全班同学都可以上网搜索查询,这样极大的扩大了知识面,也增加了学生的参与程度,培养学生探索知识,查询资料的能力以及严谨求实的精神。
(3)再次,多媒体教学容易滋生教师和学生的惰性。由于多媒体课件使得课堂过程变得更为可控,教师的任务相对减少,学生也比较容易依赖这种更省力的方式,甚至连笔记都懒得记。
3 完善多媒体教学的措施
3.1 将多媒体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相结合
多媒体教学只是一种手段,为了更好地教学,必须将其与传统教学模式相结合,视课程的特点与需要选择合适的方式,或者二者兼而有之,不能为了应用而应用,不顾实际,一味追求新潮,摒弃老的教学模式。
3.2 将多媒体教学与网络技术相结合
学校应该积极提供条件,保证多媒体教室的网络设施通畅,以便教师在课堂上随时能打开网络链接或者查找资料。国外目前的多媒体教学都已经实现网络化,我国的还很不成熟。
3.3 注重学生的参与并突出教学重点
在多媒体课件的讲解过程中,教师应该多注重学生的反应,适当的时候降低速度,增加提问等过程,给学生参与、思考的时间。而且在课件的制作上,应该与教材联系密切,重点突出。
4 结语
我们必须要认识到,在大学物理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教学模式的优势有传统教学模式无法比拟的一面,但是在教学中完全依赖于多媒体教学也是行不通的,为了能在教学中取得良好的效果,切实做到将传统教学和多媒体教学结合起来,发挥二者在教学中的长处,取长补短。
物理教学中关键事件优化教学行为的研究范文5
教师教学行为是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新课改要求教师成为课程的研究者、实施者和创造者,倡导教师终身学习,让教师实现由经验型教师向研究型教师的转变。基于对教学关键事件的研究,笔者认为:利用并根据具体情况创造“教学关键事件”,把依附在教师教学中的疑难问题揭示出来,使教师认识到自己教学中的不足,对这些不足进行反思,多角度寻求解决方案,从而打破教学常规,促进专业反思,并寻找优化教师教学行为的有效途径,帮助教师实现自我超越。本文就关键事件的涵义、研究意义和特征,借鉴特里普分析关键事件的方法,选取两个比较典型的物理教学事件进行分析,揭示影响物理教学活动有效进行的因素,寻求解决途径,从而优化教师教学行为。
一、关键事件在基础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1.关键事件及其研究意义。在教育教学领域,关键事件指教师专业生活中的特殊或重大影响教学效果的经历。教学事件作为教师专业生活经历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得到学者的特别关注。Richard & Farell 认为,“关键事件是教学过程中发生的意想不到或突如其来的事件,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都能触发教师对教学某些方面的洞识。教师对关键事件进行记载和分析,可以从中汲取经验教训,改善教学实践。”Tripp 认为,“任何普通事件都可以成为关键事件,关键在于教师对事件所做的‘阐释’。教学中各种事件经常发生,某些事件之所以被看成关键事件,取决于教师主体对事件意义的价值判断,而判断的基础则是主体对事件意义某些侧面的发掘和重视程度,事件经过分析才变得‘关键’。”所以,教学中的关键事件不仅仅指那些在教学过程中能够被教师一眼识破、扰乱正常课堂秩序的事件,更多的是具有更深层次意义的事件,需要教师具有专业的敏感性和洞察力,挖掘出它们的潜在意义,指导教师教学的开展。
教学关键事件散布于教师课堂教学的每一环节中,对课堂教学中关键事件的.研究,探寻处理方法,能培养教师教学实践中的问题意识,提高其专业敏感性,促进教师养成良好的反思习惯,优化教师教学行为。同时,以课堂关键事件为中心开展教研活动和教师培训提高了其实效性。基于教学关键事件的教育研究,是一种崭新的教育模式,从新的研究视角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2.关键事件在物理教学中的特征。首先,教学关键事件是在课堂教学中真实发生的,能够引起教师的注意,它可能是教师教学中遇到的困惑,也可能是教学中发生的、能够提高教学质量的某种教育思想的普通事件,所以它集典型性和普适性于一身。其次,物理教学中的关键事件具有情境依赖性。教育关键事件的发生依赖于特定的情境,其形成过程和产生的影响都不受主观意志控制。它难以在确定的时间、地点,以确定的方式出现,由于这种以课堂为现场、以教学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的研究是在真实的教育情境中进行的,因而充满着变化和不确定性,它要求教师机敏地感知、辨别与顿悟当下的教育情境。再次,如何对教学中的关键事件进行“释义”来自于教师的主观经验和感受,所以它具有一定的主观性。最后 ,关键事件具有创生性。对物理教学中关键事件的感知和分析可以发展教师的专业判断力,启发教师进行创造性的思维,开拓分析问题的新思路和解决问题的新视角,提升教师专业发展。
二、物理教学中的关键事件案例分析
特里普提出分析关键事件应该从以下四方面进行:描述现象,即事件是什么;揭示本质,事件为什么关键;改进实践,即如何有效处理该事件;批判总结,分析为什么要这样处理,它能产生什么效果。借鉴特里普创设的关键事件的方法,我们对物理教学中的关键事件优化教师教学行为的研究也应从上述四个方面进行。
关键事件一:教师如何处理教学中的突发事件之物理实验的失败
这是一节八年级下册物理课程中《大气压强》的新课,这节课的重点是通过大量实验让学生对大气压强有个感性认识。在新课教学前,教师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实验器材:一个广口瓶和一个剥好壳的鸡蛋、镊子、棉花和火柴,她用镊子夹起棉花,迅速点燃将其放入广口瓶中,待棉花燃尽把鸡蛋放在瓶口,让学生猜想可能出现的实验现象。然而,一分钟后,鸡蛋完好地放在广口瓶中。教师立刻夹起更大一块棉花点燃放入瓶中,待其燃尽后将鸡蛋放在瓶口,这次鸡蛋还是没有被吸入瓶中,这时明显可以看出教师有点紧张了,她又迅速重新拿起棉花重复之前的实验,可第三次实验还是以失败告终。这时教师自言自语到:鸡蛋怎么不能吸入瓶中呢?然后匆匆解释实验的结果本应该是鸡蛋被“吸入”瓶中的,接着就进行新课教学。
这是一个初任教师教学时会经常遇到的问题。此实验对学生理解大气压强很重要,由于实验的失败,学生对大气压强这一概念产生了更多的疑惑,使正常课堂教学遇到了阻力。为了不影响正常教学,该教师搁置了实验,匆匆解释实验现象后就开始新课教学。鉴于这种“窘境”,我们应该如何处理呢?笔者对几位有经验的物理教师进行访谈,现将观点简单汇总如下:
1.实验失败是时有发生的,我们在第一次实验失败后应该镇定,适当地拖延一点儿实验的时间,给自己思考的余地。
2.应该快速分析一下失败原因,调整装置进行实验。
3.几次实验都失败后应该向学生承认失败,并带领学生分析实验失败的原因。
4.课前应该做好两手准备,多准备点儿实验器材供使用。
5.为了不影响正常教学,可以将实验搁置,待下课后与学生一起分析实验失败的原因,改进实验装置,下次上课时补做实验。 不同的教师对这种突发情况会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一般有经验的教师采取的措施收效较好。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很多物理概念和规律都是通过实验来获得的,导致实验失败的因素很多,课堂演示实验的失败是物理教师经常遇到的一个问题,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以及由它所延伸出来的更广泛的意义都需要教师的深入地分析与总结,所得到的经验对教师教学方法的选择很重要。
关键事件二:教师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方法
郑老师根据学生物理情境题总是做不好的情况,在课堂上加强这种题型的训练。在讲题中,他很认真地带领学生解读情境材料,课中学生积极思考,积极发言,顺利地找到问题对应的知识点和解题原理,然后开始解题并能够快速答对,教学进行得很顺利,教学效率也很高,一堂课五道习题顺利解决。可是一到考试,学生又不会做物理情境题了,错误百出。
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的要求,物理情境题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重要内容。学生不会做物理情境题,教师要抓住这一不足对学生进行大量训练,学生本应掌握这种题型,可为什么一到考试还是答不对题呢?这个事件的关键点在哪?经过对该事件进一步分析,发现问题的关键在于郑老师一直带领学生读题导致学生不会答题。郑老师没有意识到是他包办了学生审题的经验,而没有让学生自己去感受这一过程,导致做不好情境题。实践表明,教师应该对文本少一些解读,放手让学生去体验读题的过程,读懂文字,找出问题,解决问题。经过这样的训练,学生的学习能力才能得到真正的提高。
综上所述,对关键事件的诊断和分析是优化教师教学行为的重要途径之一。教师通过创设关键事件,对教学事件做出专业诊断和分析,提升教师的教育理论知识,培养应对突发情况的批判性判断力,达到优化教师的教学行为的效果。笔者期待,物理教学关键事件能为物理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找到新的突破口,为优化物理教师教学行为提供了良好契机。
三、关键事件在基础物理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反思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学生的发展,教师的教学行为对教学效果会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优化教学行为是时代赋予教师的崇高使命,教师完善自身教学行为义不容辞。但时代对教师行为的要求与教师的现行教学行为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实践证明,创设教学中的关键事件是优化教师教学行为的有效途径,在此,笔者就教师自身开展教学关键事件研究提出几点意见,希望能够给广大一线教师提供一些帮助。
1.在新课教学前积极进行预设,精心备课,精炼学科知识内容。对课堂的预设可以反映教师对教材的把握程度,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知晓学生的知识经验,并能够清晰地判断如何帮助学生,适时调整并设计弹性化教案,精炼学科知识内容提高教师的感知专业知识的能力,让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游刃有余。
2.阅读有关教育教学的书籍,理论联系实践。物理课堂中发生的事件在某种意义上反映出一定的教育问题,通过定期阅读教育书籍,可以使教师更好地诊断教学中的问题,并从中获得一些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
3.课后积极反思,对教学中的关键事件进行分类总结,作好记录并制成关键事件档案,使之成为开展教研活动和教师培训的宝贵资源。
4.与同伴一起分析教学关键事件,引发头脑风暴,收获教育智慧,共同提高课堂上处理随机事件的能力,使之成为有利于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事件。
5.教师应该不断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定期研究大学专业教材,能够在自己学科中高屋建瓴。专业知识是教师发展专业能力的基础,一个教师的专业知识部分决定了其教学效果,所以教师应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教学,多途径提高自身专业素养,从而产生优化教师教学行为的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材料物理专业应用型人才生产实习模式的改革与探索范文6
贵州大学(以下简称“我校”)材料物理专业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能力为主标”的人才培养改革思路,逐步建立起以岗位能力为本位、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生产实习作为其中的一个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通常安排在第六学期期末进行。通过生产实习,学生可以较深入地了解和熟悉与本专业相关的某些产品的生产工艺过程,巩固和加深学生对已学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认识,使学生获得初步的生产管理经验和操作技能,提高他们在生产实践中调查研究、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同时还可使学生较早地接触生产实际、加强劳动观念。因此,生产实习教学质量的高低,既影响到对学生实践能力和素质教育的培养,又影响到高校人才的培养质量。本文主要针对我校材料物理专业生产实习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总结了改进生产实习质量和效果的措施。
一、生产实习现状及存在问题
1.学生的实习热情不高。由于目前大部分企业自动化程度较高,许多精密设备不允许学生操作,学生只能采取被动地看和听,而且由于实习基地的紧缺,常出现学生在同一个生产现场“扎堆”的情况,大部分学生在生产现场的实习只是流于形式,不能真正深入了解实际生产过程和生产内容,学生的积极性难以调动,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2.实习经费紧张。近年来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消费水平也随之提高,实习过程中交通费、住宿费、实习单位收取的实习费等都不同程度地增加。而学校下拨的实习经费却未随之增长,仍然是多年前的水平,造成实习经费严重不足,实习时间只能缩减,大大影响了实习的效果。实习经费不足已经成为影响和制约生产实习质量的主要瓶颈。
3.企业接收学生的积极性不高。随着高校的扩招,学生人数逐年剧增,我校材料物理专业学生已从最初的二十几人增加到目前的四十多人,这必然给集中性的生产实习工作带来诸多的不便。经济效益好的企业担心大量未经过岗前培训、没有操作技能的学生进入生产现场实习,影响其正常的生产秩序,降低生产效率;而经济效益不好的企业,则由于生产任务不足,学生很难看到产品的生产过程,更不可能有动手操作的机会。同时,企业还担心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安全问题,特别是在一些高温、高压等恶劣工作岗位上。因此,目前大部分企业都不愿意安排高校的生产实习,使得学校缺乏稳定且有针对性的实习基地。
4.指导教师水平有待提高。与实习经费不足一样,随着高校招生规模扩大,师生比例严重失衡,教师指导的学生人数成倍增加,不可避免会出现力不从心的现象;另外,实践经验丰富的教授等高职称人员由于科研任务繁重,没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来指导生产实习,因此,生产实习的带队老师常常是一些缺乏实践经验的青年教师,不能较好地胜任生产实习的现场指导工作。
以上这些不仅是我校材料物理专业生产实习中存在的问题,也是大多数工科院校生产实习所面临的普遍问题,若不能及时解决或克服这些问题,将会严重影响生产实习的质量和效果。对此我校材料物理专业经过几年的研究和探索,采取了一系列有效可行的措施。
二、改进生产实习质量和效果的措施
1.明确实习目标,制定实习方案。贵州大学已于20XX年启动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该项目以培养工程一线的栋梁、输送工程领域精英的后备人才为立足点,培养知识面宽、应变能力强、综合素质高、擅长技术开发和应用的高级专门人才。因此,生产实习作为一个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应该与课堂教学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两者必须相辅相成。我校材料物理专业在充分认识到生产实习重要性的基础上,紧密结合本专业培养方案和教学科研平台,确定了以先进功能材料为主要的培养方向(重点是电子功能材料和金属功能材料两个方面),制定出实习大纲,明确了实习目的和任务要求,编制了详细的实习指导书。为了避免学生刚进入实习单位时的束手无策,我们在进入实习单位前两周,将实习大纲和实习指导书等相关材料发给学生,首先要求学生了解实习的目的、内容、计划和实习基地的基本情况;其次,要求学生充分利用网络和校内图书馆资源,查阅实习单位相关设备的技术资料,做好实习前的准备工作。同时,安排具有较强生产实践经验的专业教师对学生进行实习动员,以讲座形式向学生介绍各种电子器件的生产工艺流程及检测方法,并强化安全意识。
2.建立稳定的生产实习教学基地。长期的实习教学实践,使我们体会到频繁更换实习地点和单位会严重影响生产实习的持续、有效开展,稳定的实习基地是保证实习效果的必要条件。针对当前大部分企业不愿接收生产实习、实习基地少的特点,我校材料物理专业依托自身的科研和信息优势,积极加强与一些专业性强、技术设备齐全、任务饱满、管理体制完善、对实践教学工作支持、与本专业教师有着长期稳定科研合作的大中型企业,建立稳定的实习教学基地,如中国振华电子集团(?八三基地)、贵州力源液压股份有限公司、贵州飞舸电子有限公司、贵州光谷海泰激光技术有限公司等企业。近年来,针对实习经费紧张的状况,我们把中国振华电子集团作为主要的实习单位,该集团下属有红云电子有限公司、永光电子有限公司、宇光电子有限公司、新云电子器件有限公司、云科电子有限公司等多个分公司,企业分布集中,便于学生进行集中实习。我们将学生分组安排在各分公司的车间实习,主要观摩半导体、避雷器、蜂鸣器、真空灭弧室、真空断路器、高低压开关成套设备等产品的生产工艺流程,并分组进行实地生产操作。这种多头的实习模式不仅扩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也使他们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打下良好基础。实习前四个月各指导教师就开始落实各实习单位,实地考察各实习地点,将实习计划、安排等情况与企业相关部门进行及时的沟通和协商,提出针对性强的实习方案,严格保证了生产实习的顺利开展。 3.加强实习指导教师队伍建设。生产实习的现场性特点很强,不仅要求指导教师应具有系统完备的专业理论知识,还应熟悉与本专业相关产品的生产实际情况,能解决实际的生产问题。对此我校材料物理专业始终把加强实习指导教师队伍建设作为重中之重的大事来抓。采用“以老带新”的方式,指派与实习单位有着长期科研合作的、具有丰富生产实践经验的、长期担任企业技术顾问且对企业生产流程十分熟悉的老教师作为主带队老师,并辅以责任心强的青年教师,从而确保了实习期间对学生的现场指导以及学生的纪律安全,形成了一支以“教授―副教授―讲师”相结合的高水平实习教师梯队,同时,也使得青年教师的生产实践经验逐渐得到提高,为生产实习教学的规范、良性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4.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学生作为生产实习的参与者,能够从实习中获取技能的多少主要取决于自身参与积极性的高低。在生产教学环节中,我们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特长、动手能力等将学生综合搭配后分成多个小组,再分配到各个生产环节,使得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把每个小组的实习任务圆满地完成,并定期进行岗位轮换,建立以教师为指导、小组长负责的联动机制。在现场指导教师根据生产实际情况采用随机提问的方式,使学生带着问题在实践中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鼓励学生对生产提出合理化建议,从而激发学生实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自身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习效果大大增强。中国振华电子集团中多数企业目前生产的产品中既有军品,也有民品,学生们在实习过程中发现,他们生产出来的产品用途很广,小到打火机中的一个部件,大到输变电塔上的避雷器等,尤其当他们知道有一些看似不起眼的产品被应用在我国自主研发的航天、航空器件上,而且它们的性能将影响整个飞行器的安全运行时,大家心里都不自觉地萌发出无比的自豪感,对自己所学专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也使自己对贵州省的本土企业有了重新的认识,许多学生在实习结束后就已经打算将来应聘到实习单位工作,为家乡的生产建设贡献一份力。到目前为止,我校材料物理专业已有近20余名学生到曾经的实习单位工作。另外我们还发现生产实习除了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还能增强他们的劳动光荣感。我校距实习单位较远,学生们每天都在实习老师的带领下,早出晚归地往返于学校与实习单位之间,但是他们并未对此有所抱怨,反而体会到父母、家人的艰辛,更加珍惜现在的学习机会,都立志要以一颗感恩的心努力学习,将来更好地回报社会、回报家人。
5.建立合理科学的考核制度。考核是实习教学管理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衡量学生掌握知识程度的手段。为了全面客观地体现实习成果,我们采用平时表现、实习笔记、实习报告、随机抽问以及企业反馈等方式综合评判。指导教师对所有学生的实习过程进行跟踪记录和检查,老师会采取提问的方式了解学生对各岗位的熟悉程度。学生实习笔记和实习报告的内容应充分体现出自己的实习收获和对现场生产工艺、设备的掌握程度,以及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成绩采用优、良、中、及格和不及格的五级计分制。并且,我们还鼓励学生多提合理化建议,或者把实习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带回学校与老师共同进行研究分析。
生产实习是高等学校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之一,也是加强学生专业知识学习、增强感性认识、培养学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在当前实习经费紧张的情况下,我校以培养应用型材料物理专业人才为目的,将本专业的生产实习安排在专业针对性强、产品种类多、企业分布较集中的大型企业集团中进行,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节省了实习经费和宝贵时间,提高了实习效率和效果,也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同时,生产实习过程也是学校和企业的一个“双赢”过程,学生可以对今后的工作单位有更深入的了解,企业也可对学生进行较全面的考察,缩短了相互磨合的时间,对促进学生的就业起到积极的作用。
浅谈中学物理电化教学中的素质教育范文7
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反映了两种不同的教育思想。“应试教育”是淘汰选拔的教育,用汰劣来“选才。’面向的是少数尖子学生,它紧紧围绕着“升学”这一目的来设计培养目标,它不注重独立思考能力;实践、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等的培养,而素质教育则不同,它切实反映了基础教育的本质,即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发展学生个性,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获得全面发展。它强调潜能开发、心理素质培养和社会文化素养训练的整体教育。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求知、如何做人、如何健体、如何生活、如何审美等,为他们以后的生活、成长奠定基础。
物理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基础学科,教师在教学中不但要注重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传统的物理教学模式难以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因此,中学物理教学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有较大的优势,该文将从以下6个方面对学生进行素质和能力的培养。
1 培养敏锐的观察力的素质
物理学科是一门自然基础学科,它与日常生活实例联系非常紧密。许多例子展示了物理现象和物理规律,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尽量地应用电化教学手段把一些较常见、直观的例子展现在学生面前,叫学生去观察,总结物理规律。例如讲光的反射,光的折射定律内容时,我们可以放一段录像片把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现象形象展示,叫同学们观察、分析并总结规律;又如讲摩擦力方面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许多同学不易理解,可以放一段汽车后轮打滑的录像,学生通过观看录像经过分析能够加深理解。经过长期的洲练,学生们就能养成一种仔细的观察的习惯。
2 培养联想思维能力的素质
物理教学不但要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通过观察能够分析规律,而且还要注意培养学生联想思维能力。例如在讲液体压强公式时,老师可以先让学生观看柱形物体对水平面产生的压强以及压强公式的有关推导的录像,然后提出液体产生压强有什么规律呢?启发学生由此而联想,分析后设想一个小液柱,最后再放一段动画效果的小液柱,让学生自己推导,总结规律。又如重心的概念不容易理解,教师可以编辑一段录像,也可以用实物投影展示“不倒翁”的例子,进而纠正生“重心一定在物体上”的错误观念,为以后处理不均匀杠杆的重心问题打下了基础。可以说联想思维对学生知识体系的熟练掌握,思维的扩展尤为重要。
3 培养创造思维能力的素质
创造思维首先起源于联想,有了一定的联想思维基础,经过分析、设计就会有创造。中学物理电化教学不但要注重培养联想思维,还更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素质。因为只有创造,才能使学的东西真正“活”起来。比如讲阿基米德定律时许多教师直接做实验,验证排开液体的重量等于物体受到的浮力。我在教学时首先启发学生猜想浮力与哪些因素有关,是否与物体密度、物体形状、物体体积、液体密度、排开体积等有关?然后再一段一段地放预先摄好的录像证明展示,叫同学归纳总结究竟与哪些因素有关?进而叫同学设计出验证该定律的方法;又如讲微小形变的观察也可以启发学生自己设计出方法等,这样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4 培养实践和动手能力的素质
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中学物理电化教学不但要重视学生观察力的培养,同时还要注意培养学生实践和动手能力。因此在教学中应尽量多做实验,特别是指导学生亲自上台做实验,并进行实物投影展示,让学生观察并指出一错误操作;还可以引导学生搞一些小制作、小发明,并让学生上台演示,讲述,让学生领略成功的喜悦。这样把大部分学生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增强实践和动手能力的培养,为以后他们的学习,甚至从事科学研究都很有好处。
5 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的素质
在进行中学物理教学时,还应注意寓思想教育于课堂教学之中,渗透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思想品德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和培养良好的品德。中学物理教学内容中有许多关于能源,环境变通常识,科学家的故事等,有的老师教学中不讲或讲得不生动,我认为这些应当引起足够重视。老师可以摄制一些录像片,比如包括环境污染,能源浪费,违章操作,编辑一些科学的故事。让学生观看后从自己做起,学习科学家的探索精神,激发他们学习物理的积极性,使他们成为爱祖国的“四有”新人,从而实现人生的价值。
6 培养自学能力的素质
当今教育的一个热门话题是学生终身学习行为习惯的培养,它抛弃了传统教育中把学生当做接受知识的机器的弱点,着眼于教会学生如何学、怎样学、既注重自学能力的培养。中学物理电化教学在设计时应注意指导学生会正确的学习方法,遇到物理问题怎样去思考,怎样通过已学的知识与联想、猜测、最终进行实验验证等。同时还应该注意基本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因为只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培养良好的自学能力。因此我们应该指导学习怎样预习,怎样提出问题。我认为有的课节利用录像引入非常好,通过观看举例自然提出问题。带着问题去寻求答案。比如物理CAI课件编制得就很好,它新课引入、问题的提出、以及课外知识扩展、动画效果设计都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以及物理章节检测,课外习题编制都容易使学生操作检测、自我反馈。长期下去,学生自学能力定会提高,学生将会终身受益。
综上,该文从6个方面谈了中学物理电化教学中的素质教育,实际上,素质教育内容很广,诸如心理素质,审美素质等,它需要我们在教学中善于挖掘教材,尽量地对学生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素质教育。
现代教育技术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范文8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就是通过学科课程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教与学融为一体,将技术作为一种工具,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改善教与学的效果,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打破了物理教学时空的界限,促进了物理课程资源的整合和优化,对物理课程资源的呈现方式产生了根本性的影响:超文本技术突破了传统教学内容的学科逻辑结构,便于学生自主检索、查找、分析、组合与探究,为知识的获取和保存提供了极大的便利;网络技术极大地丰富了科学信息资源,使课程资源更开放,与实际问题及现代科技发展联系更密切;多媒体技术优化了科学知识的呈现方式,能满足学习者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的需要,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非智力因素和感知活动;信息技术所具有的高度交互性,更便于学生自主学习、交流合作,能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形成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现代教育技术改变着物理教学环境和教学方法,对物理教学的内容、教学的手段和教学的质量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一、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建立良好的物理情景和物理模型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多方位多视角展示信息的优势,结合教学内容,围绕教学目标,选用文字、图片、声音、动画、视频等不同形态的信息对教材内容、情境、模型、状态、物理过程等进行生动的呈现,就能深入浅出地揭示知识的形成过程。
利用信息技术创设良好的物理情景,为学生建立新旧知识联系的桥梁,有利于对课题意义的理解,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重组和建构。如在“光的传播”中,让学生观赏“舞台灯光”、“珠江夜景”、“雨后彩虹”,让他们置身于色彩斑斓的环境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些物理现象发生的时间短,过程快,根本看不清楚。如小球发生弹性碰撞的动能转化为弹簧片的弹性势能的碰撞,从开始接触到挤压发生形变从小到大这一过程,实验中是难以观察到的。还有一些抽象的物理量,如相互作用的弹力,速度、动量的变化就更观察不到了。如果用多媒体模拟碰撞过程,将这一变化过程再现,通过放慢演示速度,不可见的抽象物理过程都清晰可见,让学生清楚而全面地把握物理的“真实”,建立理想的物理模型,帮助学生对物理现象和物理规律的理解。现代教育技术还有很强的交互性特点,可以编写出带有教学互动性的课件,充分体现物理教学过程互动的效果。
很多物理现象是抽象的,我们还可以通过动画或课件逼真设计模拟物理模型。把一个原本无法看到或难理解的现象呈现到学生的面前。在讨论“浮力”的产生机理中,先创设一个立方体模型,并将其完全浸没在水中,它的6个表面都受到水的压力,浮力是由下表面受到水的向上的压力和上表面受到水的向下的压力差产生,但如果使用语言和文字向学生讲授向上和向下压力差时,学生理解起来比较抽象,对整个过程反映比较茫然。如果通过制作的教学软件以动画的形式慢镜头表示前、后、左、右的压强、压力相等,小木块保持不动,但加载上、下表面压强、压力时,小木块慢慢向上移动。活泼的动画效果、直观的图形,快速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拓展实验空间实现理想化实验
物理学的研究方法以实验观察为主,实验几乎贯穿了物理学习的整个过程。以网络信息为核心的超媒体电脑技术,可以方便地把物理仿真实验运用于课堂,辅助物理课堂教学。仿真实验平台为学生提供了全方位的开放性的操作环境,使学生在物理课堂上实现了在虚拟世界的真实体验,既可保护仪器又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并能把很多传统实验不能做也做不到的效果一一展现。在教学中,教师讲解了物理定律之后,采用计算机仿真技术演示相关实验,既加深了学生对定律的理解,又增加了物理课堂的趣味性。在讲解物理习题的同时,如果能用仿真实验技术相应配套地建立一个习题所描述的物理模型,以逼真的动画辅助物理教师的精辟解析,触发学生的想象空间,这样的教学效果肯定会更好。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运动和变化的科学,物理学的“动”和“变”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很难呈现。而利Excel、Authorware等计算机软件的高速运算功能、图形动画的创建功能,能够较好地把抽象的教学内容通过数字、图像和动画形象地描绘出来,丰富学生的认知表象,培养学生认知能力,同时扩大教学信息的传输量。通过现代教育技术对物理教材 “再度开发”创设有效的学习资源。如在引导学生“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时,我们可以借助Excel软件,通过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作出速度―时间图象,先在Excel软件工作簿的某一列的单元格中依次输入测量时间,在相邻的一列输入对应的速度值;再用鼠标选中这些数据。按照“插入”中的“图表向导”的提示就能一步步的得到所画的图象,并写出图象所代表的公式,最后对公式进行物理分析直接得到加速度与速度。还可以用多媒体计算机和仿真物理实验软件显示振动图象、横波和纵波图象以及波的干涉、衍射现象时,质点的运动情况和受力情况能被惟妙惟肖地描述出来。学生可清楚看到各个质点在不同时刻的运动速度、加速度和回复力的大小、方向;通过人机交互功能,学生可调控物理变量(如:波长、振动周期、传播速度、障碍大小等);屏幕上按给定条件可随时显示相关变量数值的大小,学生还可利用暂停功能对任意时刻的物理现象进行仔细观察和分析。如利用用Flash mx软件设计一个教学课件,通过建立四个调节按钮:振幅A调节按钮、弹簧质量m调节按钮、劲度系数k调节按钮以及重置按钮,然后制作弹簧影片、小球簧影片与钢笔影片剪辑,同时绘制好横、纵两坐标轴影片剪辑,并设置重置按钮动作程序,编写第一、二、三帧动作语句等操作,利用软件平台上建立的“弹簧振子”理想模型,定量研究振幅、小球质量、弹簧劲度系数对简谐振动周期的影响,一定会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在物理教学中我们还可以利用计算机模拟实验可以生动模拟微观粒子的运动,建立物质微观结构模型。如摩擦起电的原因、核外电子的运转、分子动理论、电磁振荡、玻尔原子模型等等。如在计算机上用动画制做系统进行绘制,来模拟模拟a粒子散射实验。 通过信息技术还能实现实验效果的理想化,就是说理想实验的条件我们可以模拟实现。物理研究中一个很重要的方法便是近似,于是便有了许多理想化的模型。物理教学中有许多这样的物理概念、物理过程和物理模型,如光滑(无摩擦)、质点、匀速直线运动等,客观事实说明,它们在实际中都无法找到完全符合理想化条件的实例。虽然许多现象可以通过巧妙地设计达到近乎完美的近似,比如为了减小摩擦力而采用的气垫、磁悬浮、真空等,但真正的理想化在现实中是绝对不会出现的,有些现象甚至连近似都无法达到。但通过计算机仿真技术,我们完全不必考虑次要因素对现象的影响,利用软件平台让学生观察到真正理想化的物理现象。
三、现代教育技术促进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信息技术与物理教育的整合,是以网络和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和教学模式。信息技术为学习者提供了大量的资源可供选择,教师和学生通过网络很容易获得丰富的、多样化的、有时代气息的、甚至是科学前沿的大量的信息资源,这使得我们的教学内容更贴近生活、更接近现代社会对未来人才培养的要求,也更符合学生的愿望。学生不再仅仅从老师、课本处获取知识与方法,而是从传统的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参与探究,并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信息技术要逐步成为学生探究问题获取知识的认知工具,形成一种将书本知识与社会信息相结合、教师传授与自我探索相结合的观念和教学模式,让学生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表达信息。选择探究型学习模式,通过创设数字化的学习环境,展示问题情景,提供探究问题解答和评价的平台和工具;选择协作型学习模式中提供检索信息、交流和发布信息的工具;利用网络技术进行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
总之,现代信息技术在物理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其目的是通过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的整合,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实现了化抽象为形象、化微观为宏观、化静态为动态、化不可操作为可操作过程;可以克服宏观、微观、时间、空间的限制,将事物与现象的演变过程再现于课堂;信息资源丰富,为物理教学提供巨大的信息资源;为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究学习的软硬件环境,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了保障。
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探索范文9
0 引言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实验是物理学的基础。凡是物理学的概念、规律及公式等都是以客观实验为基础的,即物理理论绝不能脱离物理实验的验证[1]。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是军队院校本科生长干部学历教育各专业通识教育课程平台自然科学模块中的一门必修基础实践课,是学员进入大学后接受系统实验方法和实验技能训练的开端,是培养学员科学素养和创新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2-3]。大学物理实验课程主要面向全体本科学员,学员总体知识水平较好,动手能力一般,实操经验不强。
1 教学内容和模式的实施
1.1 课程标准
按照海军航空工程学院《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标准(本科)要求,从学员的认知规律出发,将本课程实验项目分为三个层次[4-5]。
第一层次 基础性实验:本层次是学员进入大学后受到系统实验方法和实验技能训练的开端。本层次包括实验基础理论(实验绪论)、基础物理实验(8个实验项目任选5)、基本物理实验(20个实验项目任选10)。
第二层次 综合性实验:综合性实验项目可以进一步加深学员对大学物理基本理论的理解和把握,提高学员的物理实验技能,培养学员从事科学研究的基本能力。本层次包括20个实验项目,每位学员选做4个实验项目。
第三层次 设计与自主创新性实验:本层次实验的内容涉及当代物理学研究及工程技术前沿,实验方法和设备反映了当前科学研究的较新成果,学员理由先进的测试手段对一些物理现象进行观察、测量、研究和分析,提高驾驭现代测试技术手段从事科学研究的基本能力。本层次包括2个实验专题:设计性实验(10个实验项目任选1)和自主性实验(10个实验项目任选1)。
1.2 两种教学模式授课
根据学院课程标准的要求,将所教授的学员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学员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依次开展三部分实验课程,另一部分学员在开课前进行了四个学时的演示实验的参观与学习,同时基础实验部分合理引用演示实验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现象或过程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来,创造出一种真实的物理情景,并提出要讨论问题或引入要学习的内容,激发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兴趣和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开展综合、设计性实验前指导学员准备一节基础实验课,为顺利开展综合实验、设计性实验做准备。
2 两种教学模式对比
2.1 演示实验开展激发学员强烈的学习兴趣
在大学物理实验开课初期带领学员参观学院的演示实验室,很多实验所呈示的大量现象,使学员能发现很多问题,或者当那些现象和问题与他们原有认知结构中的已有观念或生活经验相背离时,就引发了认知冲突。而这种问题情境激起了学习和解决问题的欲望,学员带着学习与解决问题的欲望再来学习大学物理实验的时候,他们的学习热情与兴趣可想而知,从而培养学员科学态度、自主学习和协作研究能力、创造能力等方面发挥潜力。
2.2 学员准备一节实验课程提高学习动力
根据课程标准,学员共开设15个基本基础实验,在开设最后一个实验前,这时学员已经掌握一定的基础实验技能,引导学员精心准备一节实验课程,包括课件、讲稿、报告等,要求每组推选出一名学员上课。
学员通过准备实验课的过程,熟练掌握实验原理,了解设备设计的精妙之处,准确把握操作要领和注意事项。促进了学员对实验设备、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的自我思考和分析,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学员参与实验教学,参与实验仪器的改进和创新的热情进一步提高。通过讲授一节课能锻炼学员的口头表达能力及组织能力,为他们以后作正式科研报告打下一定基础和积累经验。
3 结论
新的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中形成以学员为中心的实验教学模式,构建以自主式、合作式为主的学习方式。并在2023级部分学员中进行实施,通过实验,该模式极大的提高了学员学习物理实验的兴趣,显著提高了学员的实践能力。培养了他们的实践能力、分析能力,更重要的是可以形成他们严谨的、实事求是的世界观,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发展探索自然理解自然的兴趣与热情,形成交流与合作的良好习惯,养成实事求是的态度,进一步提高学员科学素养。
以价值引导促进高中物理课程改革范文10
在新课程实验物理教科书――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相当于“说明”和“序言”的“走进物理课堂之前”、“物理学与人类文明”两部分中,没有呈现与“普通高中物理新课程的价值”这一核心问题相关的文字。笔者认为:一方面,要在今后教科书再版时考虑补充编入这部分内容;另一方面,正在进行新课程实验和将要进入新课程实验的教师也应该为学生补上“普通高中物理新课程的价值”这一课。对于“补课”,笔者认为可围绕物理新课程所蕴涵的几个方面的价值取向进行:
一、物理新课程结构和内容的价值取向
从课程结构上来看,高中物理新课程由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构成。这主要缘于这样的两点考虑:1.普通高中物理课程仍然是基础教育课程,因而在构建高中物理课程时一要注意体现国家对学生发展的基本要求和共同质量标准,二要考虑到全体高中学生基本的学习需求。2.高中物理课程不同于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课程,它不仅应该考虑到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而且还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个体差异、发展潜能和今后的职业规划构建不同类型、不同风格的选修课程,为学生提供选择的空间,促进学生自主地、有个性地发展。
从课程内容上来看,普通高中物理新课程特别注重对学生今后发展有重要意义的基础知识的选取,重视基础概念和基础规律、基本方法和基本思想的教学,如物理必修①中明确区分位置和位移、强化了矢量概念教学、突出了变化率概念、渗透了极限思想等;普通高中物理新课程更加注意联系社会和生活的实际,突出了包括物理学在内的科学技术与社会相互联系和影响的观点,让学生在理解物理学在人类文明与进步过程中的作用与贡献、理解物理学对当今世界及人类生活的重大影响的同时,掌握包括物理学在内的科学技术还有负面影响,从而能正确对待科学发展成果、牢固树立科学发展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如物理必修①中“科学漫步:全球卫星定位系统”、“STS:速度与现代社会”、“STS:从伽里略的一生看科学与社会”等;普通高中物理新课程进一步加强了实验和实践活动的设计,如设计了“演示”、“实验”、“做一做”(或“大家做”)等不同形式和要求的实验栏目,有利于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二、物理新课程教学方式的价值取向
新课程实验一再强调要尊重每一位学生,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为此,新课程倡导建立基于师生交往、生生交往的互动、互惠的教学关系,强调学生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高中物理新课程十分强调科学探究在物理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甚至可以说整套普通高中课程标准物理教材整体上就是依据探究的思路展开的,如物理必修①第二章第一节“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第二章第五节“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等。通过科学探究,学生可以清楚地认识科学探究本身的重要性,即通过科学探究认识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意义、认识猜想和假设的重要性、认识制定计划的作用、认识通过收集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论证的重要性、认识评估的意义、认识交流和合作的重要性等;也可以让学生通过探究理解科学对事实的尊重、科学对观察(思维)的依赖、科学对结论的谨慎和科学对错误的修正,进而通过探究真正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形成正确价值观、养成健全人格的过程。
三、物理新课程评价方式的价值取向
高中物理新课程倡导发展性评价,即通过评价促进教师、学生及课程本身的发展。具体来讲,在评价的内容上,不仅重视物理教学的本体内容,还重视能够体现学生通过物理教学,道德品质与精神、学习愿望与能力、交流与合作、个性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发展要求的内容。在评价过程上,体现了人文关爱、人文情怀,即树立“评价者和被评价者在评价中是一种交互主体的关系,评价过程是一种民主参与、协商和交往的过程”的观念,加强了质性评价,重视了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信息的多源化;重视了对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所经历的真实过程的评价,及时反馈评价结果,关注被评价者对评价结果的认同和对原有状态的改进;评价鼓励被评价者展示自己的努力和成绩,让被评价者透过他人的赞赏而受到激励,以取得更高的成就。
总之,只有通过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各方面、各环节的价值引导,达成对新课程实验的价值认同,才可能真正实现“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这一根本任务,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每位学生的发展”这一新课程的终极价值目标。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