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过年吃什么

四川过年吃什么

  导语:年夜饭东北讲究水饺,广东最爱的是汤圆,在四川当仁不让是香肠。以下是小编整理四川过年吃什么,欢迎阅读参考。

  1、四川人过年主食吃什么

  1.1、烟熏腊肉

  腊肉即是腊月间腌制的熏肉。它的地位在四川特产中位居高位。

  1.2、凉拌鸡块

  在热菜上桌之前,凉拌鸡块绝对是一桌团年饭里最受欢迎的开胃凉菜。

  1.3、麻辣香肠

  年夜饭东北讲究水饺,广东最爱的是汤圆,在四川当仁不让是香肠。

  1.4、坛子肉

  坛子肉也叫罐罐肉或全家福,是四川乡土风味极其浓郁的一道名菜。多种食材一坛收,全家欢合家福。

  2、四川人过年吃什么水果

  2.1、草莓。但是在过年吃草莓。不仅可以治疗便秘还可以起到嫩白皮肤哦:它的主要营养成分是纤维素、蛋白质、钙质及维生素C。

  2.2、如果你不爱吃其它像苹果或梨子之类的水果。过年吃橙子和木瓜,也是可以起到助消化和调整消化机能,因为它们都有去热滞的作用。

  2.3、再来说说猕猴桃吧,虽然很少人在过年吃猕猴桃。可能是它并不是过年的主打水果。但猕猴桃是能促进肠胃蠕动的功效哦:其含有丰富的矿物质、糖类、维生素B1、B2及C。

  3、四川人过年吃什么零食

  3.1、米花糖

  泡酥酥、脆香香的口感,特别是刚出锅的,甜蜜的让人欲罢不能。

  3.2、桂花糕

  桂花糕当然是新都的最有名啦,毕竟价格亲民、味道大众。它入口即化、沙软的口总能迷倒爱甜食者。

  3.3、峨眉糕

  主要由糯米加白糖制成,入口不粘牙,清香甜蜜,质地细腻。

  3.4、葱油酥

  虽然叫葱香饼,可却在饼中寻不见葱的影子,那是因为制作时只提取了葱汁,溶于饼中。

  3.5、桃片

  桃片在糕点里属于“高端”型,因为其中包裹着的'可是货真价实的核桃。

  四川人过年必备年货

  1、青城山老腊肉

  青城山老腊肉外观呈黑黄色,层次分明、肉皮金黄,具有光泽,瘦肉外观呈黑红色,切开呈玫瑰色。

  2、彭州九尺板鸭

  早在明朝,九尺板鸭已颇有名气,是当地待客宴宾的必备菜式。九尺板鸭分干板鸭、卤板鸭两种,做工讲究。

  3、冷吃兔

  冷吃兔又名香辣兔、麻辣兔丁,在川菜分类上属于小河帮菜系,迄今已有百余年历史。

  4、泸州老窖

  泸州是著名的酒城,拥有多个知名久品牌,其中以泸州老窖最为人所知。400多年的泸州老窖池使得产出的泸州酒浓郁醇香、清洌甘爽,饮之则回味无穷。

  5、梓潼酥饼

  梓潼酥饼,俗称“薄脆子”。其发源地是梓潼许州,故又称许州酥饼。

  6、甜皮鸭

  乐山人称甜皮鸭为卤鸭子,由民间发掘、改进,其卤水别具特色,具有色泽棕红、皮酥略甜、肉质细嫩、香气宜人的特点。

  四川人过年的习俗

  四川人对农历新年极为重视。家家户户挂彩灯、贴门神,并在粮仓、家禽牲畜圈上贴写吉祥的语言,以示来年的丰收吉祥。有条件的客家乡镇从正月到二月要耍灯舞,灯的种类有龙灯、狮灯、蚌灯等,这是四川人在原籍的彩灯习俗流传至今。此外,还要举行大型庆典活动--舞龙,有彩龙、火龙、水龙、脱节龙和和上川龙之分。成都年是伴着童谣唱来的。

  “小子小子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沥沥拉拉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糊窗户;二十六,炖猪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面粉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夜;大年初一街上扭。 童谣中的种种为过年做的准备,加上春节到来后持续到十五的游乐、庆祝:新年撞钟、烧子时香、大庙会、游喜神方、人日游草堂、耍狮子、舞龙灯、元宵观灯,再加上爱玩的成都人”过厚脸皮年“的正月十六游百病,这才构成了一个欢欢喜喜、圆圆满满的成都年。

  拓展

  四川人过年的习俗

  1、走人户

  届时,一般要带上猪蹄、很多自己舍不得买的礼物、好酒等礼物,穿上平时舍不得的衣服前往。主人家割肉买酒,热情款待。

  2、春倌说春

  汉族社会习俗。流行于四川各地。时间在春节前后。旧时的春倌头戴乌纱帽,身着官服,左手执木刻春牛,右手拿春棒;现在的春倌,装束与普通人一样,不同的是身背一根放牛鞭子。他们爬山涉水,走乡串户,每到一地,便编一些吉利的歌谣演唱。演唱完毕,将一张红纸印制的检牛图送给主人家。说检结束后,户主要送些钱币给检倌,以作报酬。

  3、拜把子

  旧时汉族社会交际习俗。又称结盟、结拜、换帖等。流行于四川各地。基于共同利益的个人或集团,以磕头换帖、同饮血酒、对天盟誓的方式结为兄弟,以共同的信仰和誓言来约束和维护共同的利益关系。

  4、送节礼

  汉族交际习俗。流行于四川各地。民间凡遇春节、端午、中秋等重大节日,嫁出去的女儿携女婿,分家另过的儿子携媳妇,带上礼物回家拜望父母。亲朋好友之间也在上述节日期间互相拜节送礼。该习俗现仍流行,只是所送礼物随时代发展已有变化。

  5、学三年跟三年

  汉族社会习俗。流行于四川各地。旧时投师学艺一般需三年时间。按习俗,三年之中,师傅只管徒弟伙食,会给少量衣鞋钱和剃头钱,不给工钱,徒弟出工得的工钱也归师傅。三年期满后,许多徒弟还要跟三年才能独立谋生。这三年里,徒弟相当于半个工人,有一定收入。

  6、办出师酒

  汉族社会习俗。流行于四川各地。技师学艺满三年后,如果所学技术已过关,征得师傅同意,便可“出师”。届时,徒弟要大办“出师酒”,请行内有名气的人来参加,祭祀行业祖师神,酬谢师傅的教艺之恩。徒弟给师傅叩头,送给师傅衣帽鞋袜;师傅退还投师文约,对徒弟说此些祝愿的话。按规矩,无钱谢师、未办出师酒的,不能算出师。

  7、隔代同姓

  汉族社会习俗。流行于犍为县罗城、定文、寿保等乡镇。这一带张姓和吴姓中,保留着隔代同姓的习俗。为了使香火不断,便采取了隔代同姓的办法。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