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乘法的初步认识”《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45~46页的内容。本节课是乘法部分的起始课,是学生进一步学习乘法口诀的基础。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要使学生亲身经历乘法产生的过程,初步感知乘法的含义;培养团结合作精神,并在合作探索乘法算式的过程中,能够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认识乘号,知道乘法算式的读法;最后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验乘法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教材首先展示了一个热闹欢快的游乐园主题图,暗示出生活中有许多一组一组出现的数量,并且每一组的数量是相同的。这样设计使数学贴近了学生的现实生活。例1则以学生的操作活动入手,展示小朋友们用小棒摆出的作品。教师在进行乘法的教学时要从学生的活动入手,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最后给出相同加数连加的另一种表示方法,即乘法。
本节课中学生第一次接触乘法,大多数学生是陌生的。同时也有个别学生在家长的指导下会背诵几句乘法口诀,但这部分学生对乘法的意义是不理解的。所以理解乘法的意义是是这节课的重点。
教学一开始,我从主题图入手,请学生看图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让学生自主地列出加法算式,然后请学生给算式分类,从而发现有些算式加数相同,逐步引出乘法算式,进行新课的教学。整堂课思路比较清晰,学生发言非常积极,注意力也比较集中,但是也有很多不足的地方.
一、教师缺少教学机智,“亮点”变成了“败笔”。
整节课下来,课堂上生成了很多东西,这些本可以成为这节课的亮点,但我由于经验缺乏的关系,教案意识太强,在学生回答出与教师所预设不一样的时候,教师不会变通,导致一个个“亮点”都变成了本节课的“败笔”。如:
1、当学生列出算式3+3+3+3=12来解决主题图中一共有多少小朋友坐小火车的时候,马上听到有一个小朋友说“老师,我有一个好办法,就是用乘法 3×4=12。”本来设计让孩子说出所有连加算式以后再教学乘法的我一听到这个,当时就有点“懵”,没想到才刚开始,就有小朋友揭下了 “乘法”的“面纱”,这本应该是我将要“隆重”请出的,慌乱中:“这个小朋友应该是预习过了,知道用乘法,这个我们待会再说,我们现在还是来看这张图,谁能提数学问题?”……
建议:在这里,教师应该追问下去:“用乘法表示,你们懂吗?”如果有学生能说出个所以然来,教师就可以顺势教学乘法,如果学生说不清楚,教师即可再把学生引到自己的教案上来。
2我让学生在一分钟的时间里写出100个2相加,让学生体会2+2+2+2+……写下去很烦很累,一分钟时间根本写不完,想想有什么简便的方法。在交流的时候,有学生突然说:“100个2相加就是2个100,就可以用100加100等于200!”教师随即板书100+100,没有任何评价,只问:“还有别的方法吗?”另一学生说:“我用乘法,100×2。”然后就带领全班同学关注这个乘法——揭题——改写算式——一步一步顺着自己的思路下去,孰视无睹“100+100”这个可以闪闪发光的算式,直至下课结束,就没有理会。
建议:教师应在巩固练习的时候,回过头来思考“为什么100个2和2个100都可以用100×2这个乘法算式表示,从中体会一个乘法算式能表示两个加法算式,以此来提升整堂课的层次。
二、教师急于求成,哪知“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新教师上教研课心里免不了有一些小紧张,紧张的直接表现就是“急”,就是想“快”,于是每次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教师总忍不住“抢话”。比如,让学生观察加法算式有什么特点时,有学生说到:“这些算式的数就是一样的'。”我马上就接话:“它们的加数是相同的,我们把它们叫相同加数。”节奏非常快,完全忽视学生学生这只是第一次接触“相同加数”这个概念。再比如,在解决为什么3+2不能改写成乘法算式时,学生才刚说:“这个算式中两个加数是不一样的。”话音刚落,我就很快地说:“是的,有相同加数的算式我们可以改写成乘法算式,没有的,我们不能直接改写。”学生就都眨着眼睛看着我,没有再说话,至于为什么 3+2不能改写?如果要改写,我应该怎么改?为什么相同加数的算式能直接改写?这样的问题就全被“咽”在了肚子里。学生有没有真的理解,有没有完全弄明白,在教师的心里也完全没底。
建议:学生的语言远胜于教师的语言,课堂上应该让学生多说,重点难点处更应该放慢节奏,而不应该急于求成。让学生在语言表达过程中主动地“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
三、语言不够丰富,让评价成这无效评价。
整堂课,我觉得我对孩子的评价过于单一,虽然有了表扬,但是都停留在,“你真棒”“你真聪明”“不错,答对了”等比较简单的词汇,而对于错误的孩子,更是简单,并没有让他们知道自己好在什么地方又不好在什么地方,或是什么地方值得我去学习努力的。过于单一,评价的作用没有真正的体现。
建议:在反馈时及时的作出中肯的评价,对成功的孩子给予表扬肯定,让他们知道自己的进步,可以促进他们提高学习的热情。而对失败的孩子,教师要发挥情感的力量,排除他们因失败所带来的消极因素,增强孩子们继续探究的信心。通过这节课,让我知道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注意的问题是:在备课的时候一定要多关注孩子们的知识起点,课前预想孩子们可能出现的问题,这样可以更好的发现他们在学习中的问题。在上课的时候,更要充分利用起学生课堂的“生成”,让其变成“智慧”在课堂中闪光,还应该多鼓励学生多说多表达,并且留足时间,让学生能充分说起来,成为课堂的主人。因为值得学习改进的地方还有很多,还有经验不足也是一个问题,所以我会更加努力,以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使自己能够更好的胜任数学教学工作。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乘法的本质是一种特殊的加法,乘法知识的生长点是几个相同数的连加,本节教学内容与相同加数连加有着相互依赖的关系,是在认清相同加数和相同加数的个数的基础上引发出来的,实验教材强化了几个几的实际含义,简化了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和读法(不再区分乘数与被乘数,“×”读作“乘”等),删除了抽象的概念表述(乘法的定义、“相同加数”“相同加数的个数”等抽象用语)。
学生已经学过加法、减法,这一节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由于学生没有乘法的概念,加之这个概念又难以建立,在这种情况下,一开始列了一节"乘法的初步认识",使学生知道乘法的含义,为以后学习乘法的其它知识奠定十分重要的基础。重视让学生实际操作,首先提出了让学生摆一摆、算一算;通过实物图、加法算式与乘法算式相对照;乘法算式的读法、意义与乘法算式相对照。这样形数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初步认识乘法,在认识乘法过程中学会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
从中我们可以清晰地得出二个知识点:一是初步认识相同加数及相同加数的个数,从而引入乘法,这是本节教学的一条主线;二是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这是理解乘法的意义和实际计算的基础。通过以上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可确定以下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我认为整个设计思路应该比较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基本完成教学任务。在教学时必须突破难点。而难点就是在几个几相加上。在教学时我一直让学生一个几,两个几,三个几这样数,在数的过程中学生理解并掌握了几个几,很容易地看到图就用这样的方法去数,列出相应的乘法算式,不会混肴。但是由于过于“扶着学生”学本领,而忽略了让学生自己去寻找、去发现,让学生自主的学习少了些。
教完了“乘法的初步认识”,思绪万千,在以后的教学中,作为教师,如何想尽一切办法使学生掌握新的知识,运用怎样的方法手段,使学生对数学感兴趣,非常重要。需要认真钻研,不断反思,在成功、失败中总结经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