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王》教学反思

这是《老王》教学反思,是优秀的教学案例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第一次读杨绛的《老王》时,我就非常喜欢。不仅仅是那朴实的文字,更因为那真挚的情感。

  可是,当我执教这篇文章时,把握得却不怎么好。只知道让学生读了课文,掌握字词,分析了人物形象,品味了文章的语言。学生明白老王是个善良的人,杨绛也是个善良的人,课文就到此为止了。

  读了《语文教学通讯》里钟寒、王从华两位老师的文章《由黄厚江<老王>课例看散文教学内容的选择》后,感到自己的教学内容有失偏颇,教材挖掘得不够深,教学设计过于浅显,好多该让学生学的都没有涉及到。

  特级教师黄厚江老师是这样执教《老王》的:

  一、由读“老王”到读“杨绛”

  开课伊始,黄老师就将《老王》的体裁和读散文的方法清楚明白的告诉学生:“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老王》。这是一篇现代散文,也是一篇写人的散文。大家注意,读现代散文,读写人的散文,不仅仅要关注文章所写的那个人,还要或者说更要关注文章中的“我”,也就是作者。现在我们先来看看老王是个什么样的人。请大家阅读全文,找出文中概括老王特点的词语。”学生读完后,很快就找出了文中概括老王的词语。接下来的教学环节黄老师才较为轻松的引导学生抓住文章中概括性的词语读,抓住作者的主要事件读,抓住他人对老王的态度读,抓住老王的内心需求读,实现了对老王形象的全面解读。黄老师的设计可谓高明,对“老王”的解读是全面的、细致的。而我的教学设计就缺少了科学性。只是让学生知道“老王”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就停下了。至于说再解读“杨绛”,连想都没想过哎!黄老师自己说:“将这篇文章的教学重心放在了对我的解读上,把对老王的解读当作是解读作者的一个陪衬。”黄老师这样的教学设计,正是让读者对作者杨绛人格魅力的解读。杨绛写这篇回忆性散文时,内心充满了愧怍。她敢于自省,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所在。就像鲁迅先生写的《一件小事》一样,认识到自己知识分子的清高与孤傲,缺少与平民百姓的对等的精神交流!大师之所以为大师,就是因为他们的所作所为不同于常人。

  二、品味散文精准的语言表达

  教学《老王》时,黄厚江老师就是紧紧扣住语言文字对课文进行解读和赏析的。分析人物形象时,黄老师采用提取关键语言信息的方法,引导学生从抓关键语句入手进行概括:“现在我们来看看老王是个什么样的人。请大家阅读全文,找出文中概括老王特点的词。学生找出后,从中感受到了老王的不幸与善良。为了进一步引导学生感受老王的不幸与内心深处的渴求,黄老师还引导学生体会了“有人说,这老光棍大约年轻的时候不老实”中的“不老实”一词,理解老王不被同一阶层的人理解同情,反而遭嘲笑奚落的可悲事实。此外,黄老师还引导学生从“后来我坐着老王的车和他闲聊的时候,问起那里是不是他的家”与老王答非所问的回答“住那儿多年了”,读出了老王内心对家、对温暖、对亲情的渴望。想想自己教学这一课时,只是象征性的把课后的几个句子做了品味就万事大吉了,远没有黄老师语言品味得这么全面、这么到位。透过文章的语言文字品出了世态的凉薄,品出了杨绛语言背后的客套,以及与老王精神上的隔膜。由此,又想起了鲁迅先生在《故乡》中所写:“我希望他们不再像我,又大家隔膜起来。”鲁迅先生希望与自己童年的伙伴闰土平等相处,结果让他大失所望。闰土的一声“老爷”让鲁迅先生感到两人之间隔了可悲的一层厚障壁了。让杨绛心不安的也是她与老王精神上的隔膜,由此能读出杨绛作为知识分子的严格自省,这其实也是在告诫人们:要平等待人,不要高高在上。我想:“这也是杨绛具有人格魅力的原因吧。”

  三、搭建支架,体会散文丰富的意蕴。

  黄老师教学《老王》搭建的支架之一是传授方法。在学习《老王》一文时,黄老师告诉学生不仅要关注文章所写的人,还要关注作者。教学生寻找关键语句进行析读,从具体的事件、他人的态度、作者与老王的关系等角度入手分析人物,都体现了教方法的教学主导思想。黄老师搭建的教学支架之二是在学生思维受阻时及时引导。当学生认为“老王”的不幸还包括年迈时,黄老师换个角度反问:“年迈?年迈也是不幸吗?黄老师也快年迈了,看来黄老师也快不幸了。”学生在黄老师的幽默中意识到自己的错误。黄老师紧接着变换角度启发学生往正确的方向思考“老王心中最渴求的是什么”,并提醒学生注意老王答非所问的那句话“住那儿好多年了”引导学生最终悟出了老王最大的不幸是没有亲人和家。黄老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时可谓不厌其烦、循循善诱。我在这一点上做得就不够好。我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很少,提出问题后,学生回答不准确时,很少像黄老师这样循循善诱的。学生答错了,不置可否,接着再询问其他学生的意见。这样的做法对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是不利的,因为老师没能带着学生往正确理解的路上走,学生的思维堵在了路上,停滞不前,老师却没能及时疏导,这对正在前行的学生来说是不理不睬的态度,这样的态度是要不得的。此外,黄老师善于用好时代背景,引领学生深入了理解文中的那句“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不幸者的愧怍”,让学生懂得杨绛这一句“幸运的人”中包含的是对自己严格的自省与自律精神。同时,黄老师还设计了变换角度换位思考,让学生较快地进入了作者的心灵世界。想想自己的教学设计,这样的科学设计一点都没涉及到,学生学习了这篇文章后,所理解的也只是表面的、浅层的东西,深层的东西一点都没能体会到啊!写到这里,我又一次愧怍了!

  《老王》原来这样教,多读些这样的文章,对于我们一线的教师来说,是大有裨益的。它不仅引领我们的知识成长,更引领我们的专业成长,让我们在教学之路上且行且学习,不断为自己充电加油。这样我们的学生才会在语文这块风光无限的天地里欣赏美景,陶醉其中!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