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相》教学教案及板书 蜀相教案全国一等奖word
这是《蜀相》教学教案及板书,是优秀的教学案例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学情分析
对于杜甫及其诗歌学生已经接触了很多,采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进行赏析,层层深入地把握诵读;读中有品,以品带读,品读结合。感受诗歌意境,把握主旨。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了解诗歌常见的表现手法
2 过程与方法
了解常见的艺术手法并运用其解读古代诗歌,体味意境。
分析景物意象,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层意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壮志未酬的苦闷。
教学重点
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掌握古诗的诵读。
把握重点词语,理解诗歌的景与情,感受品味诗歌的意境。
教学难点
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来领会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
教学方法
1.反复吟诵,细细品味诗歌蕴含的思想感情,感知诗歌的声韵美。
2.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采用讲析和讨论相结合的方法。
3.点拨法。对于诗歌,点拨最能体现意境的语句或诗歌的特点。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中国文人自古以来就是多情的典范。柳永的离情寄托在“杨柳岸,晓风残月”间;苏轼的悲情彰显在“遥想公瑾当年”上;元稹的幽情体现在“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中。在文人墨客的眼中,景、人、物、事无一不承载着他们心中那份沉甸甸、滚烫的情感。于是,外界的山川草木、历史的点点滴滴,皆可做壶,装载诗人心中的那杯酒、那份情。那么,忧国忧民的大诗人杜甫又用了一把什么样的壶来装载他那颗心、那份情呢?一起欣赏《蜀相》。
黑板上展示相关文学常识部分,请一个学生填空。
①杜甫,字子美,号少陵野老,世称“诗圣”
②杜甫作品如“三吏”《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 “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等关注现实,反映民生,有“诗史”之称
③李白诗风俊逸豪放,杜甫诗风沉郁顿挫
④杜甫工于律诗,精于语言,“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通过我们的梳理,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位坎坷的诗人;一位颠沛流离的诗人,一位关注民生的诗人,一位壮志难酬孤苦的诗人。展示学生在学习中外传记作品选读《杜甫“万方多难”中成就的“诗圣”》时,所创作的“我对杜甫的认识”的绘画作品。加深本首诗歌的理解。
二、指导诵读、初步感知。(参见课后第一题诵读提示,仔细体会。)
今天,我们再次走进《蜀相》,按照一单元导读提供的“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走进这一位伟大的诗人,体悟他的所见所闻所感。
①先请一个同学范读
强调字音:柏 好
强调节奏:讲究平仄,声调和谐 “顿挫”首先是音节上的抑扬顿挫
② 齐读,强调情感介绍写作背景后入情入境自由读。
同学们齐看注释1:这是公元760年的春天,这个饱经风霜、两鬓苍苍的老人,步履蹒跚地走到数里之外的武侯祠。此时的他,心情沉重。
从个人处境上看,政治上很不得志,处处遭受打击;生活上颠沛流离,艰难困苦
从社会现实看,安史之乱持续了五年没有平定下来,人民大量死亡,唐王朝仍在风雨飘摇之中
从政治前景看,唐肃宗昏庸无能,猜忌贤臣,打击人才
当这一切投影于诗人那颗饱经忧患的心灵时,当他推开武侯祠的这一扇古老而厚重的大门时,他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带着这样的情境,自由读。
三、走入文本、品析赏读
1、题目:《蜀相》
思考:作者是到武侯祠凭吊,可否换为“武侯祠”或“游武侯祠”?
明确: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如此安排题目,应有深意。武侯祠,是名胜古迹,是个地方,而蜀相,跟人有关,我们可以得知,本诗重在记人、怀人。
思考:换为“诸葛亮”,不是更明确吗?
明确:不能换。蜀相,指的是蜀国的丞相。诸葛亮是人名,而相,是官职名,侧重政治领域,我们可得知,本诗重在突出政治作为、政治成就。
根据题目,可知本诗是诗人凭吊武侯祠而作,重在凭吊历史人物诸葛亮,所以,从题材上说,是咏史怀古(人)诗。从而引导学生体会本首诗的感情基调:哀伤,伤感。
请同学泛读,读出节奏,读出感情。全班齐读,体会诗歌情感。
2、诗句解读
以前后排为一小组,我们分4组分别讨论4个问题,组数与联数一致,每组自主赏析一联,主要从内容、表达技巧、情感三个方面进行讨论,组长做好记录。
强调知人论世。
再将第一题换成:开篇写了什么内容,有何用意?
首联: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起句,开门见山,点明武侯祠的位置。
形式:设问句式,一问一答,近于乐府民歌(如木兰诗),如:“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样可以避免诗歌形式上的平铺直叙,增强内涵。
A“寻”有何深意?换为“找”或“在何处”,可以吗?为什么?
明确:客观上:“寻”目的性强,诗人初到四川,环境生疏,因而有目的性的找;直奔武侯祠而来心思其人,寻访其庙同“寻声暗问弹者谁”
主观上:“寻”的目的性强,也反映了诗人的急切、爱慕之情,为后面的歌颂埋下伏笔。
B“柏森森”
柏:松柏,象征坚强忠贞。在中国古典文化中,松柏往往和坚贞不屈,气节高尚相联系。森森:树木茂盛繁密的样子(这里的树有的有几百年的历史,百年大树,气度不凡,庄严肃穆。如:黄帝陵遍植柏树。)
这三个字表明:高大茂密的柏树是丞相祠的标志,也是诸葛亮伟大人格的象征,也是历代人们爱戴诸葛亮的见证。杜甫在夔州时写了《古柏行》:“君臣已与时际会,树木犹为人爱惜”。
:急切、景仰、肃然
颔联: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承接上联,写武侯祠内的绿草、虫鸣。
对仗工整,韵律和谐
角度多变:由视而听、由静而动
炼字:自、空:妄自地,白白地、徒然地,自顾自地。
若改成“映阶碧草尽春色,隔叶黄鹂皆好音”有何不同?
明确:本写春草绿意盎然,鸟鸣婉转清脆,似乎展示了赏心悦目的大好春光,而加了这两个表否定的字,就是另外的味道:掩映台阶的草自顾自绿着,无人观赏,树阴里鸟儿徒然唱着,无人赏听,说明这里少有人来;我来了,但是没有心思赏花赏草;时过境迁,物是人非,这里快成了被人遗忘的角落了吧!
写出了武侯祠的荒凉、萧条、冷落;再是恰逢乱世,这无疑都会勾起诗人的悲凉之感。“我心伤悲,莫知我哀”。满园萋萋碧草,为谁绿?数声黄鹂啁啾,为谁鸣?自然的春天已经来临了,而国家中兴的希望又在哪里呢?
以乐景衬哀情,倍增其哀
“自”、“空”蕴含了深沉的感慨。结合高考题进行讲解。
例如:05年高考李华《春行即兴》: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李清照《一剪梅》: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都有异曲同工之妙
小结:首联、颔联写“丞相祠堂”之景
颈联: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转而写人,写了诸葛亮的成就
前句:刘备多次问天下大计,侧面烘托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后句:写他的功业、忠贞,辅佐刘备刘禅,稳定刘家江山
明君:求贤若渴、知人善任
贤才:鞠躬尽瘁,忠心耿耿,忠贞不移(如柏树)
对仗工整,高度概括
崇仰、敬佩、羡慕
杜甫特别崇拜诸葛亮,写了许多首与之相关的诗,这首《蜀相》当推脍炙人口的一篇了。而杜甫为什么崇拜、敬仰诸葛亮呢?
①从诸葛亮来说,作为三国风云人物,其成就彪炳千古,政治上大有作为,且官至丞相,名声斐然,备受赏识
②从杜甫来说,他的政治理想是:“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这便是“圣人”之心,以天下为己任,忧国忧民的体现。
③从结果、现实来说,直至两鬓苍白,诗人也未能实现远大抱负,而随着时日殆尽,晚年已至,越发悲伤,且社会动荡,前途堪忧,这些因素的相互交织,越发积淀了诗人丰富而复杂而又难以言尽的情感,郁结心头,增加了诗歌的厚度、“沉郁”之味。
尾联: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承接上句并收束全文,写了诸葛亮的遗憾:未能一统天下、含恨终身
前句:多次出师伐魏,未能取胜,而忧劳成疾,卒于五丈原
后句:使得英雄们扼腕叹息,泪湿衣襟
什么泪?惋惜、同情、慨叹、悲愤等
“英雄”是谁?诸葛亮;杜甫;有雄心壮志而功业未竟者
长:长久,长期,写出了英雄们事业未竟的痛惜,扩大了范围。次句有极大地感染力,激起了爱国志士们的共鸣,唱出了普天下仁人志士们壮志难酬的心声,可谓万古同悲。
比如四十多年后,中唐时革新派首领王叔文在“永贞革新”失败时就曾吟诵这两句诗抒怀;几百年后,南宋抗金名将宗泽,因国事忧愤成疾,临终时也是吟诵这两句诗,三呼“渡河”而逝。这些都说明了杜甫这首诗的成功,显示了杜诗的魅力。
与上联形成对比;意味深长,情深意切
颈联、尾联:写丞相的成就与遗憾
四、小结
结构严谨,环环相扣
对仗工整,韵律和谐
语言精练,工于雕琢
情感浓郁,蕴藉深沉
五、作业
1、背诵《蜀相》
2、以颁奖词的形式穿越时空给你心中的杜甫写一段颁奖词。
范例:2004年感动中国人物:袁隆平
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引导学生自主交流、积极探究,在诵读、合作学习中,理解诗歌意义,品味诗中写景的诗句,体会炼字技巧,把握其中蕴涵的作者情感,提升思想境界,进一步培养对古典诗歌的兴趣。我认为有以下几个地方做的还是比较合理:
(一)重视诵读。诗歌最好的学习、鉴赏方式就是诵读。反复诵读,慢慢咀嚼,伴之以细细品味,心胸渐渐深入诗里,那诗歌的“滋味”才能涌现出来,诗歌形象的意味才能显露出来。诵读是学习诗歌的基本切入点,是诗歌阅读的第一要素。在诗歌教学中如果能成功地应用抑扬顿挫等各种朗诵艺术技巧来朗读或朗诵,能够把作者的“喜、怒、哀、乐”及其他极细微的“情绪”和“心情”表达出来,这样会使读者整个身心都受到影响,受到感染,让读者一下子浸入到诗的意境里。为此我设计多个诵读环节,让学生加深体会。
(二)赏析诗歌前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讨。为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创造性学习,所以在讲析前先让学生自学,教师给出思路,并且限制时间,让他们在学习中体会作者的情感,整体感知诗歌魅力。
(三)注意运用知人论世方法鉴赏诗歌。在了解诗人及写作背景时,成功地整合了人物传记教学中杜甫传的相关资料作为本堂课的辅助资料。学生对诗人已经有了一定理解和认识,在自己理解的基础上,用手中的画笔谱画出了自己心目中的诗人杜甫,对世人杜甫的认识也相当深刻。让我看到了学生的创造力,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在《蜀相》教学时,只需点到即可,充分化繁为简,做好了先期的准备。
以下几方面有待进一步提高:
(一)在启发学生的过程中,有些环节应该给学生更充分的时间讨论和思考,达到更活跃的课堂气氛。
(二)上课时有些教学环节应放手让学生探讨,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在教学过程中,应更加强化教学重难点。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