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音乐教案 大班音乐教案《给我一个拥抱》

这是大班音乐教案40篇,是优秀的幼儿园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第1篇、大班音乐活动教案:大中国教案(附教学反思)

  设计意图
  幼儿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活动,并能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体验。音乐活动《大中国》,旨在欣赏体验作品气势雄壮,音域宽广的特点,学习用多种手段表达、表现作品所展示的内容。

  教学目标:
  1、欣赏体验作品气势雄壮、音域宽广的特点,激发做个中国娃的自豪感。
  2、能运用多种手段表达、表现作品所展示的内容。
  3、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4、感知乐曲的旋律、节奏、力度的变化,学唱歌曲。
  5、学会对歌曲的欣赏以及对歌词的理解。

  组织形式:
  集体。

  教学准备:
  1、事先听过歌曲。
  2、自制道具。

  教学过程:
  一、说说我们的大中国
  “你觉得我们中国是个怎样的国家?” (幼儿可以从多方面叙述)

  二、教师演唱歌曲,幼儿随意跟唱和表演。
  提问:听了这首歌,你有什么感觉?

  三、感受、理解歌曲
  1、引导幼儿讲讲对歌曲旋律的感受和歌词内容的粗略理解。
  2、感受歌曲性质。
  3、欣赏歌曲一遍。
  (1)从这首歌中,你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又感觉到了什么呢?
  (2)歌曲中用了一个比喻,把中国比做一个家,那兄弟姐妹指的是什么?(是指五十六个民族在中国大家庭里,就像兄弟姐妹一样相亲相爱)
  4、欣赏歌曲第二遍,帮助幼儿理解歌词:
  (1)你听到歌里唱了哪些美丽景色?幼儿观看PPT
  (2)家里盘着两条龙,是哪两条?
  (3)我们中国的什么山峰是世界最高山峰?
  (4)你见过长城吗,是什么样的?
  (5)歌曲中为什么说“看那青藏高原比那天空还辽阔”?
  5、播放MTV,欣赏歌曲第三遍
  (1)喜欢这首歌吗?这首歌的前后节奏有什么不同吗?
  (2)歌曲中哪一句听上去感觉很激动、很自豪?
  (3)让我们一起来大声唱起来吧!
  6、动作创编
  让我们跟着音乐唱起来,跳起来吧。
  师丰富幼儿动作。

  四、进一步激发情感:
  “歌曲唱完了,你们觉得做一个中国人光荣吗?为什么?
  请幼儿用一句话说说对祖国的祝福。

  五、表达与表现。
  1、幼儿自由结伴,协商确定表演的形式(唱歌、舞蹈等),选择道具。
  2、幼儿分组展示。

  活动反思
  《大中国》是一首节奏感很强的乐曲,给人的感觉是热烈、奔放的,与我们平时教孩子唱的儿歌不同,可能孩子们的在幼儿园里接触到像这样的乐曲比较少,所以在听到音乐时,很快的随着乐曲美妙的音乐不自觉的有节奏的拍起手来,嘴里还不停的唱着。我想这就是音乐的魅力的吧,孩子们在无形中感受到了曲子的豪放所在,所以随着乐感不由自主的快乐的手舞足蹈起来。孩子们学的很开心。有些句子因为比较成人化,孩子在学唱中有些困难,特别是对于“经过那个多少那个风吹和雨打”歌词的理解,我就用孩子们的语言给所以的孩子做了解释:因为我们祖国有许多的宝物,外国的人想来抢走我们祖国的宝物,所以他们来打我们,经过战争,我们中国人终于把这些外国人赶出去了。孩子们基本上能完整的演唱第一段的歌词,而且在演唱中,流露出一种自豪、开心的感觉。最后,请幼儿欣赏音乐,自由舞动起来,一些孩子还能合作表演,效果较好!通过倾听、理解、欣赏、表演,祖国大好河山的美丽景色,再次浮现在幼儿的面前,让幼儿在感受歌曲旋律的同时,既愉悦了身心,又丰富了幼儿的想像。我想音乐的魅力也就在于此。《大中国》在我们的歌声中圆满结束。
  不足之处:
  幼儿在交流探索结果时,有些幼儿回答的太罗嗦,我没有及时把他们的语言进行提炼,把孩子们局限在一个框框中,让他们跟着教师的思路走,而没有发挥幼儿主动性。
  在音乐教学中适当引入流行歌曲进行教学有着多种的益处,会给我们的音乐教学带来很大的促进作用。

第2篇、大班音乐活动教案:买菜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能根据固定句式,在图谱的提示下推理出相应的歌词,并通过演唱感受歌曲的韵律美。
  2、借助图谱理解歌词,当图片被逐步抽去时,能凭记忆唱准歌词。
  3、在轻松欢快的律动中,能根据音乐特点,大胆创编动作。
  4、感受劳动的乐趣,乐意为爸爸妈 妈分担家务活。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1、食物图片、背景图。
  2、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一、在节奏感训练与发声练习中熟悉旋律
  师: “孩子们,今天老师带你们去逛超市,好吗?汽车来了,让我们出发吧,。”放录音,在《买菜》旋律伴奏下,师生做开车动作进场:1、教师利用“停止”口令,插进师生对话来对幼儿进行节奏感训练:
  师:“看到 红绿 灯 呀,我们 怎么 做?” 幼:“看到 绿灯 行 呀,红灯 就要 停 ”
  师:“看到 老奶 奶 呀,我们 怎么 做?” 幼:“看到 老奶 奶 呀,我们 就让 座 ”
  师:“汽车 到了 站 呀,我们 怎么 做?” 幼:“汽车 到了 站 呀,一个 挨一 个 ”
  师“到了 超市 门 口,心情 怎么 样?
  幼:“哎 呀呀 哎 呀呀 真呀 真高 兴”
  2、进行发声练习:师:“刚才小朋友都说很高兴,我们高兴地时候,就想唱歌,唱歌之前呀可要把嗓子练好,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把嗓子练开。”提出发声练习的要求,利用结尾句进行发声练习。

  二、学唱歌曲
  师:“平时小朋友有没有跟爸爸妈 妈一起去买菜?买过什么菜?”幼儿自由表达。出示“买菜”字卡,引入课题。
  1、教师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图谱并提炼歌词:
  图一:“今天的天气真呀真正好,我和奶奶去呀去买菜”
  图二:“鸡蛋圆溜溜、青菜绿油油、母鸡咯咯叫、鱼儿水里游”
  图三:“萝卜黄瓜西红柿,蚕豆毛豆小豌豆”
  图四:“哎呀呀哎呀呀装也装不下”
  (教师借助肢体语言或形象比喻,帮助幼儿理解圆溜溜、绿油油、咯咯叫、水里游等重点歌词)
  2、教师范唱歌曲,提问:“歌曲中有一个地方没有旋律,听听是
  .哪里,说的是什么?教师再次演唱歌曲,师:这次请你们听我唱,图上有两个相同的标记分别表示什么?(重点引导幼儿探索歌词“哎呀呀,哎呀呀”图谱的表示方法,引导幼儿发现“哎呀呀”的图谱标记是一个圆点大表示强、两个圆点小表示弱的节奏特点。)
  3、幼儿学唱歌曲。(1)带领幼儿按节奏把歌词读熟。(2)幼儿放慢速度、跟着琴声、看着图谱学唱。
  4、玩“藏图”游戏,熟唱歌曲。
  (1)教师抽掉其中一幅图,让幼儿回忆并演唱歌曲
  (2)“现在老师把2—3种菜盖起来,你们能唱得出来吗?”(教师遮盖2-3种菜,幼儿演唱)
  (3)“现在没有菜了,你们还能唱出来吗?”(教师把全部拿掉,幼儿演唱)
  (4)以正常的速度并用活泼愉快的情绪演唱歌曲,鼓励幼儿大胆用夸张的表情动作来表达结尾句。
  5、教师帮助幼儿反思本次活动中使用的学习方法
  教师:今天我们是怎样学会这首歌的?有的小朋友是看图片的,可是最后图片全部被遮盖掉了,你们不看图片也唱出来,这是为什么呢?说明图片的内容已经印到你们的脑子里,以后你们在学习别的本领的时候也可以使用这个方法。

  三、复习律动,大胆创编“包饺子”的各种造型动作
  老师“今天,我们在超市买了这么多的菜,好高兴,孩子们真棒,已经学会帮忙干家务活了。那买了这么多的菜,今天中午我们来包饺子。现在跟老师一起来包饺子。
  1、播放“喜洋洋”的音乐,全体一起复习“包饺子”律动。
  2、小朋友就坐,教师谈话贯穿感恩教育
  3、引导幼儿大胆创编“饺子”熟了的造型动作,在双圆形中两两结伴进行律动。
  4、小结,在欢乐的“包饺子”律动中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1、以往在歌曲教学中,往往碰到孩子对旋律较难掌握的问题,而孩子主要是靠反复听来掌握旋律,所以本课例我尝试用“一曲式”的方法。在异班试教时,我从进场的节奏训练到发声练习都采用歌曲的旋律始终贯穿,这让幼儿在没学歌曲之前已经对旋律有了完整的印象,到了基本环节学唱时,轻而易举,掌握得很快,所以我觉得“一曲式”的方法很好,尝试是成功的。
  2、学唱歌曲部分,我借助肢体语言,帮助幼儿理解圆溜溜、绿油油、咯咯叫、水里游等重点歌词,由于形象、生动,贴切,孩子们学得很快,也模仿得惟妙惟肖,效果也较好。
  3、将音乐与日常生活相结合,给幼儿创设充满生活情趣的音乐环境,孩子们兴致很高,在音乐中感悟劳动的乐趣,都能愉快地参与其中。
  4、由于是异班教学,对该班的幼儿不熟悉,不能进行很好的师幼互动,对歌曲的感情处理、歌曲演唱的节奏强弱等未能达到预期效果。在最后的创编部分,未能激发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运用肢体语言尽情表现自己的理解,未能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和创造性,结束部分显得仓促。这提示我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尽量地弥补不足,特别要给予孩子充足的机会去展示他们的个性,更好激发幼儿的创造力。

第3篇、大班音乐活动教案:小鸟小鸟你真好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演唱有领唱、齐唱的歌曲,享受与同伴合作演唱的快乐。
  2、感知体验小鸟对老鸟的孝敬之情,懂得要敬爱长辈。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在感受歌曲的基础上,理解歌曲意境。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歌曲内容图谱、演唱形式图谱若干;歌曲磁带、录音机等。

  活动过程:
  一、律动:“听音辨音”
  师带领幼儿边听音乐边做动作,感受领唱、齐唱、间奏部分的音乐变化。
  “小朋友天气冷吗?我们来运动运动好吗?
  带领幼儿听音乐做飞翔与拥抱的动作一遍。
  师:“小朋友们飞翔的动作做得很好,但是有一个动作没有做出来,你们知道是哪个动作吗?”
  幼:拥抱的动作。
  师:你知道什么时候该做抱的动作吗?我们再来一遍,看看谁的耳朵最灵。”
  带领幼儿听音乐再做一遍
  评:第一环节的“听音辨声”,能引导孩子去关注音乐的变化,又能让孩子熟悉音乐,起到良好的抛砖引玉的效果。

  二、结合故事,熟悉理解歌词内容。
  “在一棵大树上住着两只鸟,它们之间怎么样呢?让我们来听个故事。”
  1、简单讲述自编故事“鸟妈妈与小鸟”,提问
  “小鸟小时候鸟妈妈是怎样关心照顾它的?”
  幼1:很细心地照顾。
  幼2:鸟妈妈捉虫给小鸟吃。
  幼3:还筑温暖的窝给小鸟住。
  “鸟妈妈老的时候小鸟又是怎样做的?”
  幼1:捉虫给鸟妈妈吃。
  幼2:不贪玩、不胡闹,关心妈妈。
  “你喜欢这只小鸟吗?为什么?”
  幼1:喜欢,因为这只小鸟爱妈妈。
  幼2:喜欢,因为这只小鸟会捉虫给鸟妈妈吃。
  师:我们一起来夸夸它“小鸟小鸟你真好”并出示汉字。
  2、出示歌曲内容图谱引导幼儿观察并用简短的语言讲述图谱内容。
  (评:在熟悉理解歌词内容环节中结合融入情感故事,旨在一开始便给歌曲注入情感因素,给孩子带来情感的感染,奠定学唱这首歌曲的情感基础,也更好地凸显情感目标。)

  三、利用歌曲图谱,学习歌曲
  “有一首好听的歌,名字也叫小鸟小鸟你真好,让我们一起来听听!”
  1、倾听教师范唱。
  第一遍清唱范唱,提问:“你听到歌曲中唱了什么?”
  “我们再听一遍,仔细听听你刚才没听清的地方。”
  师:知道苦恼是什么意思吗?鸟妈妈为什么苦恼?我们一起来做一做苦恼的样子?
  第二遍手指图谱,再次清唱范唱。
  (评:在教学中使用歌曲内容图谱,利用歌曲内容图谱引导幼儿理解歌词内容,并学习演唱歌曲,为孩子学习提供了很好的支持平台。)
  第三遍听琴声范唱,师在演唱过程中遇到间奏部分时强调倾听的动作。
  师:我在唱歌时为什么做一个听的动作?
  幼:因为中间不要唱,要停下来。
  师:对了,歌曲中间有间奏部分不要唱。
  第四遍听琴声范唱,师在演唱过程中带领幼儿遇到间奏部分时做出倾听间奏的动作。
  第五遍听琴声范唱,这首歌曲有几段?两段的结束句一样吗?有什么不一样?
  2、幼儿跟唱。
  教师借助图谱带领幼儿跟唱2—3遍。

  四、学习歌曲中的领唱与齐唱
  1、倾听歌曲磁带,学习歌曲中的领唱与齐唱。
  第一遍倾听,提出问题“歌曲中从头到尾都是一个人在唱吗?”
  幼:有的时候一个人在唱,有的时候许多人在唱。
  师:一个人在唱是叫领唱,许多人在唱时叫齐唱。(解释同时出示形式图谱。)
  (评:一张嘴和多张嘴的形式图谱对孩子们理解领唱和齐唱起了重要的作用,活动中可灵活运用形式图谱,特别是对于孩子们不太理解的地方可通过举形式图谱引导孩子辨别。如:在引导幼儿倾听前奏、间奏部分时还可以运用耳朵图谱。)
  第二遍倾听,提出问题“歌曲中什么时候是领唱、什么时候是齐唱?”
  请幼儿听到齐唱部分用与同伴搭肩膀的动作来表示。
  2、幼儿练习领唱与齐唱。
  教师采用多种练习方式让幼儿练习演唱。如:“师幼合作”、“个别幼儿与集体合作”、“幼儿分组合作”等。

  五、交流分享
  1、鼓励幼儿说说应该怎样关心孝敬家中的长辈。
  2、教育幼儿要像歌曲中的小鸟一样去关心孝敬家中的长辈。

  活动反思:
  “小鸟小鸟你真好”这一活动取材于福建省编教材,是一节“老课”了。若能通过我们的“一教三研”把一节平平常常的老课上得有新意、有创意,会不会更有益于指导我们平日的教学活动呢?这是我们选择这个活动的初衷。
  这首歌曲中蕴涵的情感非常丰富,老鸟与小鸟之间互相关爱的感情尤其感人,因此,我在一研活动中紧紧抓住情感线,在熟悉理解歌词内容环节中结合融入情感故事,旨在一开始便给歌曲注入情感因素,给孩子带来情绪感染,奠定学唱这首歌曲的情感基础,也更好地凸显情感目标。但是,在幼儿学唱过程中,教师忽略了学习歌词的过程,部分幼儿对歌词不熟悉。
  同时,这首歌曲中的重难点很多,有领唱、齐唱,有前奏、间奏、尾奏,还有休止符……经过探讨,我们确定在一研中着重于学习领唱、齐唱,而对其他的难点忽略不计。因此,制定目标时也着重于这一点。为了让幼儿更容易掌握这一难点,我设计了一张嘴和多张嘴的形式图谱来表示领唱与齐唱。活动中,教师手指形式图谱引导孩子练习领唱和齐唱,给他们的学习提供了良好的支持作用。
  因此,我认为在活动中可灵活运用形式图谱,特别是对于孩子们不太理解的地方可通过举形式图谱引导孩子辨别。如:在引导幼儿倾听前奏、间奏部分时还可以运用耳朵图谱。
  回顾整个活动,我们欣喜地发现,我们已经摒弃了传统的“老师教、孩子被动学”的局面,我们提倡的是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引发孩子的情感共鸣,再给孩子提供相应的支持策略与平台,从而让孩子主动学习。但我也发现,在活动中孩子随机冒出的一些小细节我没有及时抓住加以放大,让一些很好的教育契机流失,因此,我们应加强自己把握教育契机的能力。

第4篇、大班音乐活动教案:上学歌教案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活泼、轻快的旋律,学习用愉快的情绪演唱歌曲。
  2、通过学唱歌曲,培养良好的听音乐与唱歌习惯。
  3、在歌曲意境的渲染下,产生对上学的美好向往。
  4、喜欢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游戏的快乐。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了解歌曲内容,学唱歌曲。
  活动难点:
  用愉快昂扬的声音唱出对上学的自豪感。

  活动准备:
  视频,课件

  活动过程:
  一、导入,谈话引出话题
  师:“小朋友们,再过不久我们就要成为一名小学生了,说说你的心情怎么样?为什么?
  师:刚才小朋友们都说了很多,今天,老师带来一首好听的歌,歌里的小朋友也像我们一样就要上小学了,听,她的心情又是怎样的?

  二、引导幼儿感受歌曲的旋律。
  1、 欣赏歌曲,了解歌曲内容,感受歌曲旋律:
  (1) 完整欣赏歌曲第一遍。
  提问:歌里的小朋友心情怎么样?
  (2)再次感受乐曲
  提问:你听到歌里唱了些什么?
  (2) 教师与幼儿一起回忆歌词内容,教师出示课件图谱边指图谱边唱歌曲。
  师:为了让小朋友们更快的学会这首好听的歌,老师把它做成了一张图谱,小朋友们可以看着图谱学唱歌曲。
  2、 听唱结合,初步学唱歌曲:
  (1) 教师弹唱歌曲,幼儿学唱。
  (2) 幼儿轻声跟唱,教师告诉幼儿歌曲处理的地方:
  如,“太阳天空照,花儿对我笑,” 连贯舒展。
  “小鸟说:早早早” 轻松、亲切、富有弹性。
  “我去上学校……爱劳动” 情绪饱满、富有激情、节奏明快。
  “长大要为人民立功劳” 坚实有力,表现出决心。
  (3)播放音乐,幼儿看教师手势进行轮唱。(提示幼儿要面带微笑,用好听的声音唱)
  3、 幼儿表演唱:
  (1) 请愿意唱给大家听的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表演并演唱。

  三、小结
  师:上学是一件多么美好幸福的事情呀,我们小朋友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立功劳;养成良好习惯;热爱学习。 希望今后小朋友们能向歌曲唱的那样好好学习、快快乐乐。

第5篇、大班音乐活动教案:快乐的六一教案(附教学反思)

  设计意图:
  本班的幼儿对歌曲很感兴趣,所以我想通过这节活动,让幼儿充分发挥自身的艺术细胞。“六月一日儿童节”即将来临。让幼儿通过对歌曲的学习提前感受六一活泼愉悦的气氛,在学会唱这首歌的基础上,也能给他们带来幸福。

  活动目标:
  1、学会用轻松、愉快的歌声演唱歌曲,体验小朋友欢度六一愉快心情。
  2、喜欢和同伴参加活动,感受节日的气氛。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音乐《快乐的六一》;图谱拼接卡
  经验准备:了解六月一日儿童节;组织幼儿参与幼儿园六一节的环境布置,带领幼儿参观幼儿园节日环境,感受节日到来的喜气气氛。

  活动重点:
  学唱歌曲并能创编动作。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入
  引导语:你们知道六一儿童节吗?六一儿童节是哪一天呀,那是谁的节日呢?在六一儿童节那天,你们最想做什么呢?那一天你们快乐吗?

  二、幼儿完整欣赏歌曲《快乐的六一》感受歌曲欢快、喜庆的气氛。
  1、引导幼儿回忆歌曲名称,说说歌里唱了些什么。
  2、重点帮助幼儿理解“全世界的儿童连在一起”,告诉幼儿六一节是全世界小朋友的共同节日。
  3、跟随歌曲旋律有节奏的拍手朗诵歌词,注意切分音符。

  三、学唱新歌
  1、鼓励幼儿跟随音乐伴奏,用“啦”哼唱整首歌曲
  2、整体跟唱歌曲。引导幼儿用快乐的歌声演唱,尤其在唱“啦”时要轻巧,有跳跃感

  四、完整演唱歌曲,幼儿可自己做动作随乐演唱。

  活动延伸:
  引导幼儿自发组织同伴成为小乐队,体验合作交流带来的乐趣。

  活动反思:
  在“六一”儿童节来临之际,我开展了音乐活动《快乐的六一》,这首歌充满了节日的气氛。活动的开始我通过谈话让幼儿回忆过节的经验和对节日的喜悦之情,充分的激发了幼儿学习歌曲的兴趣。整个教学活动的重点我放在教唱歌曲“快乐的六一”上。通过歌曲理解两段体歌曲的特点,幼儿感受六一欢快的气氛及歌曲明快的节奏。歌曲引导幼儿学习用活泼欢快的情绪有表情的演唱歌曲,第一段可用齐唱,第二段用领唱。第一部分幼儿唱得活泼、跳跃,表现出小朋友过节时来到布置好的活动场地的喜悦心情。第二段歌词说的是幼儿过节的活动,由幼儿领唱。要唱得欢快。第二次演唱时再加上对唱的形式,要唱得更活泼、欢快、热情些,表现出歌曲明快的节奏。因此,学会用活泼欢快的情绪有表情的演唱歌曲是这次教学活动的难点。通过本次活动的开展小朋友体会了节日的愉快心情也加深了对“六一”儿童节的理解。

第6篇、大班音乐活动教案:《健康歌》教案(附教学反思)

  设计背景
  本班儿童五岁了,有少数只有四岁。他们对自己身体各部位基本都已经知道名称了,但是还没有一个系统的认识,也没有特别去关注它们,还不知道利用它们能玩出什么好玩的游戏或动作。通过《健康歌》这只活泼有趣的歌舞可以让他们感受到运动的快乐,多做运动能强身健体,同时创造给他们动手动脚动脑的机会,激发他们的学习激情、对生活的热爱,还能培养他们健康积极的心态。

  活动目标
  1. 感知舞蹈(运动)带来的乐趣,培养热爱运动的好习惯。
  2. 知道运动、健康的生活习惯对自身健康的重要作用。
  3. 培养与小伙伴快乐合作、学习、做游戏的交往能力、好品质。
  4. 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 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重点难点
  1. 能感知运动、健康的生活习惯对自身健康的重要作用。
  2. 能与小伙伴快乐合作、学习、做游戏。

  活动准备
  教师对《健康歌》歌舞的熟知。

  活动过程
  一、热身活动
  1、方向的复习:左、右。
  2、身体各部位的熟知:头发、 肩膀、 膝盖 、脚。
  3、韵律活动《头发 肩膀 膝盖 脚》。

  二、探索新知
  1、认识脖子、屁股。
  2、请学生说说哪些生活习惯对身体有好处。
  3、教师引导幼儿回答。

  三、歌舞教学
  1、教师先一边演唱一遍把舞蹈动作(第一节)完整的展现给幼儿(2-3遍)。
  2、教师引导幼儿跟着歌舞。
  3、幼儿尝试展示。
  4、第二小节、第三小节与第一小节步骤一致。
  5、教师带领幼儿表演完整这支歌舞,直至他们对动作相对熟知。

  四、教师小结。

  教学反思
  1.考虑幼儿的年龄个特征,决定上这一课时本以为会很有困难的,因为他们才四五岁,因为这个班有五六十人那么多,因为教室活动空间实在太小太小。我又怕他们会觉得难而不喜欢跟我学、不愿跳。。。后来我发现,这一切的顾虑都属多余。他们非常的喜欢这个运动,而且我在实施教学的时候也没有想象中的困难,反而特别轻松。他们很快就学会的唱和跳这支歌舞,而且兴致非常高,全班幼儿都表现得从未有过的认真。
  2.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也注意到了对幼儿的鼓励。不管他们跳得怎么样,他们都用心来学了,所以,我都表扬他们干得棒,鼓励他们做得更棒。我自认为这个是必须的、是正确的做法。我相信,好孩子是夸出来的。
  3. 有一点很需要改进和提高。就是对歌舞的熟知。特别是对舞蹈动作,需要教师备课时更加熟练。

第7篇、大班音乐活动教案:十二生肖歌教案(附教学反思)

  设计意图:
  歌曲《十二生肖歌》,旋律简洁欢快,节奏清晰明朗,间奏的出现增加了歌曲的趣味性。这首歌曲有个难点:歌词比较复杂,幼儿清晰理解和完整记忆歌词有难度,我们通过“点将翻图”与“魔语翻图”游戏来化解难点。

  活动目标:
  1.熟悉歌曲旋律,理解和记忆歌词内容,用游戏的方式学唱歌曲。
  2.发展倾听、推理、猜测的能力。
  3.感受民间歌曲的魅力。
  4.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5.通过学唱歌曲,体验歌曲的氛围。

  活动准备:
  十二生肖的PPT课件,活动前让幼儿熟悉十二生肖的名称、排列等相关知识。

  活动过程:
  一、玩“点将翻图”游戏,初步感知歌曲
  1.翻图感知整首歌曲。
  师:我们来玩一个“点将翻图”的游戏,老师一边唱歌一边按节奏点你们的肩膀,唱完歌曲的最后一个字时,我点到谁,谁就可以来点开PPT中的两张图,看看里面藏了什么动物。
  2.引出课题。
  师:一共有几种动物?你觉得这些动物之间有联系吗?今天我们学唱的歌就叫做《十二生肖歌》。

  二、玩‘魔语翻图’游戏,分段理解记忆歌词。
  1.学习歌曲第一段。
  (1)幼儿带着问题倾听教师演唱歌曲第一段。
  问题一:第一段歌曲里有四种动物,你觉得应该是哪四种动物?问题二:歌曲里是怎么称呼这四种动物的?(听完教师演唱,请幼儿验证和回答上述两个问题)
  (2)理解、记忆第一段歌词,并学唱第一段。
  幼儿带着问题倾听教师第二次演唱。问题:这四种动物在歌曲里做了什么事情?这很重要哦,否则我们的游戏将会无法进行。
  A.幼儿闭上眼睛听教师演唱,教师在演唱的过程中将小老鼠图标隐藏起来。演唱结束,幼儿睁开眼睛,找找谁不见了。
  教师:怎么才能让小老鼠重新回来呢?得用“魔语”呼唤它,“魔语”唱对了,它就回来,唱错了,它就回不来了。“魔语”就是刚才歌曲里关于小老鼠的那句歌词。
  幼儿先讨论关于小老鼠的“魔语”,再用“魔语”来呼唤小老鼠。如果幼儿能够准确地唱出小老鼠的那句歌词,教师快速地把小老鼠图标翻回来;如果幼儿不能唱出,教师可以再次演唱第一段,但是绝对不能直接告诉幼儿“魔语”。
  B.教师再次演唱歌曲第一段,将另外三种动物也随机隐藏一种,并用“魔语”将藏起来的动物找回来,帮助幼儿理解、记忆歌词,学唱歌曲。
  2用相同的游戏方法让幼儿理解和记忆第二段、第三段歌词,学唱歌曲,可以根据幼儿的游戏水平一下子藏起两个或更多的动物。

  三、完整学唱歌曲
  1.将PP中部分动物藏起来.幼儿唱屏幕显示的生肖歌词,教师唱藏起来的生肖歌词。
  2.教师唱屏幕显示的生肖歌词,幼儿唱藏起来的生肖歌词。
  3.男女生分别演唱藏起来的生肖和屏幕显示的生肖歌词。
  4.根据图标的隐和显多种形式演唱歌曲,如小组对唱、幼儿和听课的教师对唱。可根据幼儿演唱的情况随机调整藏起来的生肖数量。
  5.挑战将所有的生肖图隐藏,完整演唱歌曲。

  活动反思:
  揭秘和挑战的游戏符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经验发展水平,这样的游戏也深受他们喜爱。在歌唱教学中合理使用揭秘和富有挑战的游戏,能使教学更加有效。
  整个活动流程分三步:“魔语”→说歌词;“新魔语”→唱歌曲;挑战隐藏图标的数量→多种方式演唱。三个阶段都利用了“翻图”游戏,随着游戏目标和游戏方式的层层推进,孩子们在接受游戏升级挑战的同时自然学会了演唱歌曲,整个活动顺利而流畅。

第8篇、大班音乐活动教案:秋天多么美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背景
  由于近年来农村经济发展很快,耕地越来越少,幼儿园的孩子与农田接触不多,秋收时带孩子到外面去体会秋天丰收的情景,幼儿感到很新鲜,也很兴奋,同时细心地观察到秋天大自然的变化,树叶变黄了,庄稼丰收了,孩子们高兴地说:“秋天真好!”发出了对秋天的赞美之情,抓住孩子赞美的情感,我想在艺术中会得到更好的升华。因此,回幼儿园之后,我设计了本节活动《秋天多么美》,让孩子的情感在音乐中得以渲泻。

  活动目标
  1、让幼儿感受优美的乐曲,并能用自然的声音唱出来。唱时要表现出喜悦轻快、活泼的情绪。
  2、通过歌曲教学加深幼儿对秋天的认识。
  3、激发幼儿的创造欲望。
  4、感知乐曲的旋律、节奏、力度的变化,学唱歌曲。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重点难点
  本次活动的重点应放在通过对优美乐曲的感受,让孩子加深对秋天的认识,同时发自内心的赞美秋天的美丽。
  难点是在歌曲演唱时符点音符、跳音的正确演唱,及它们在歌曲感情处理中的作用。

  活动准备
  棉花、高梁、水稻对于幼儿园的孩子来说十分陌生,活动前搜集实物,让幼儿看到植物真实的外部特征,加深对植物的印象,同时加深对秋天的认识。制作多媒体课件,通过声、形、色各种感官的结合,让幼儿加深对艺术作品的理解,体会作品的内涵。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秋天的序曲教师同幼儿一起随《秋天多么美》的音乐进活动室。
  师:棉桃宝贝们咧开你们的小嘴,跟棉桃姐姐跳起来,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音乐殿堂。

  二、基本部分
  1、感受秋天师:看来,小宝贝们对秋天的认识可真不少,下面就让我们一起随歌声走进秋天去感受一下秋天的美丽,请宝贝们欣赏歌曲《秋天多么美》。
  播放多媒体课件:《秋天多么美》mtv,让幼儿视听结合,感受秋天的美丽及歌曲的演唱情绪。听完后让幼儿交流对歌曲的感受。(优美抒情)
  2、聆听秋天师:棉桃宝贝们这首歌这么好听,棉桃姐姐也想唱了,小宝贝们听完后要告诉棉桃姐姐,我的歌里都唱到了什么?由老师范唱,幼儿捕捉歌词里面唱到了哪些植物?(秋风、棉桃姐姐、稻花姐姐、高梁姐姐)教师与幼儿一起认识棉桃、高粱、水稻三种植物。
  3、朗诵秋天师:秋风一吹,棉桃姐姐的嘴都笑咧了,你们看他笑的多开心啊,我们要使出小宝贝们的绝活——说儿歌,把开心的棉桃姐姐说出来。
  (1)教师边弹旋律,边说歌词,幼儿跟教师一起有节奏的朗诵歌词。
  (2)让幼儿发挥想象,通过自己的肢体语言来表示强弱,为儿歌伴奏。
  4、轻颂秋天师:小宝贝们说得这么好了,棉桃姐姐听了更高兴了,棉桃姐姐想请你们把她开心地唱出来,看看谁唱得最好!让幼儿随音乐小声哼唱第一段,以自学为主,教师给予适当引导帮助。
  5、赞美秋天(歌曲的感情处理)
  (1)“秋风秋风轻轻吹,”应唱得轻柔。
  (2)跳音的正确演唱及对歌曲感情处理的帮助。
  (3)“秋风吹黄了庄稼,吹得人们大丰收”应唱的高兴喜悦。播放多媒体课件《收获的秋天》让幼儿欣赏。
  6、舞蹈秋天师:宝贝们唱得这么高兴,下面让我们站起来放松一下,我们来跳一段丰收舞。让幼儿自己创编舞蹈,自由发挥,给幼儿创作的空间。
  7、歌颂秋天师:宝贝们这么高兴,棉桃姐姐建议我们来开一个大班的专场演出,每一位宝贝都要参加,让我们齐心协力,把最好的歌,最美的舞,最棒的乐队献给今天在场的所有老师!棉花舞蹈队,稻花合唱队,高梁小乐队同台展示。

  三、结束部分
  美丽的秋天秋天是丰富多彩的,让我们一起到操场上去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踩一踩、听一听,一起感受秋天的美丽吧!师幼随《秋天多么美》音乐离开活动室。(让幼儿真正走进秋天,观察秋天的变化、秋天的美丽。)

  四、活动延伸
  小宝贝小宝贝要记牢,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农民伯伯田里忙收获,高兴背后也有辛劳。幼儿通过背诵古诗《悯农》总结不能浪费粮食。

  教学反思
  《秋天多么美》是一首优美、活泼的儿童歌曲,本次活动有三个目标:
  1、让幼儿感受优美的乐曲,并能用自然的声音唱出来。唱时要表现出喜悦轻快、活泼的情绪。
  2、通过歌曲教学加深幼儿对秋天的认识。
  3、激发幼儿的创造欲望。
  为了达到本节活动的目标,我把本次活动分为四大环节,即秋天的序曲、认识秋天、歌唱秋天、美丽的秋天,从听、看、动、作、思五个方面入手进行教学设计。
  一、听,即用耳朵听。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因此在歌曲教学活动中,我采用多听多变的形式,变换着不同的形式让幼儿多听。如听mtv唱片、听老师范唱、带着问题听、打着节奏听、跳着舞来听等,让幼儿潜移默化地学唱歌曲,培养其独立学习的能力,避免了老师唱一句,幼儿唱一句的灌注式教学。

  二、看,百闻不如一见,活动前我进行了充分的准备,搜集了棉桃、水稻、高粱三种植物,让幼儿过目后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时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制作了丰富多彩、形象直观的多媒体课件,如考虑到城市的孩子大多生活在水泥钢筋建筑的高楼里,离秋天里农村收获的景象距离很远,因此,我把农村收获的景象用相机拍下来制成课件,让幼儿有一种亲临其境的感觉,分享收获的喜悦,加深了对秋天的认识,同时利于歌曲的感情处理。

  三、动,好动是幼儿的天性,因此不失时机给孩子提供动的机会,让幼儿心动、脑动、口动、手动、全身动,感情处理让其心动,歌曲创作让其脑动,歌曲演唱让其口动,节奏强弱让其手动,丰收舞蹈让其全身动,使幼儿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体。

  四、作。即创作,在平日的活动中孩子的创新总是令我赞叹不已,因此我大胆地进行着教学实验,不论是课堂上还是在生活中我都用歌声与孩子进行交流,鼓励孩子把想说的用歌声唱出来,我想充满歌声的童年一定是快乐的童年。

  五、思。一首好的音乐作品有着丰富的内涵,借助《秋天多么美》优美的音乐,结合新课改的精神,我从各个领域进行教育渗透,如自然科学教育、艺术教育、品德教育、卫生教育等,使幼儿不仅仅是学到了一首好听的歌,而是学到了许许多多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知识。

第9篇、大班音乐活动《柳树姑娘》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⒈感受歌曲优美的旋律,能用连贯、优美以及活泼轻快的歌声分别表现歌曲的前后两段。
  ⒉学习简单的二声部合唱,能控制调节自己的歌声。
  ⒊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⒋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⒌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图谱

  活动过程:
  一、律动
  ⒈美丽的春天来了,柳树发芽了。微风一吹,嫩嫩的柳枝会怎么样呢?(随风摆动)
  ⒉感受歌曲旋律,幼儿当柳枝,跟着音乐,在微风中动起来。

  二、学唱歌曲
  ⒈欣赏歌曲
  师:柳树可真美啊,听我来唱一唱美丽的柳树。仔细听听,歌曲里唱的柳树是什么样的?
  ⒉借助图谱理解歌词
  (1)听了歌曲你有什么感受?在歌曲里你听到了什么?
  (2)幼儿边看图谱边听老师演唱歌曲,进一步理解歌词。
  (3)在图谱上你还有什么地方不懂吗?请你看着图谱再听我来唱一唱。(师指图演唱)
  (4)幼儿随老师看着图谱念歌词。
  ⒊学唱歌曲
  (1)完整演唱1、2遍
  (2)引导幼儿有感情地演唱
  (3)柳树姑娘拖着长长的辫子,随风轻轻摆动,我们应该怎么唱?(优美)柳树姑娘在池塘里高兴地洗头发我们应该怎么唱?(活泼轻快)
  (4)你最喜欢唱那几句?(引导幼儿用连贯、优美以及活泼、轻快的歌声分别表现歌曲的前后两段。)

  三、学习二声部合唱
  ⒈第一种简单的二声部合唱
  一部分幼儿唱歌词,一部分幼儿同时跟着音乐旋律用“啦”或“呣”来哼唱,从第五句开始全体合唱。(教师示范演唱并带领幼儿分声部合唱)
  ⒉学习第二种合唱方法
  第一声部的幼儿唱歌词,第二声部的幼儿在第1~4句的句末伴唱“啦啦 啦”,第五句全体合唱。(先师幼合作,再幼幼合作,教师可通过指挥来帮助幼儿合唱)

  活动反思:
  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原动力,幼儿只有有了兴趣才能产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的愿望。爱好音乐是人的天性,有趣的音乐活动能激起幼儿学习的欲望,使其产生愉快的情绪,充分发挥想象,表现出他们不同的感受和创造。

第10篇、大班音乐活动教案:《国旗红红的哩》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国旗红红的哩》,学习用跳跃的方法演唱歌曲中的部分歌词,唱准休止符。
  2、能用多种形式演唱歌曲,体会歌唱活动的快乐。
  3、培养幼儿喜欢国旗,热爱国旗的情感。
  4、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能够用跳跃的声音唱出歌曲中的部分歌词。
  活动难点:在歌唱时不拉长声,能够在指定的歌词处停顿。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了解国旗的含义;学过有关国旗的歌曲
  物质准备:国旗图片;歌词小图片

  活动过程:
  一、发声练习
  1、师生问好
  2、练习单音的音节"哩"和"啦"重点指导:指导幼儿不要拉长声,唱出快乐活泼的情绪。

  二、国旗多美丽
  1、观察国旗图片,说说自己对国旗的了解是什么?
  2、复习曾学过的有关国旗的歌曲教师小结:观察国旗的外形和颜色,重点提出来国旗是红红的,五颗星是黄色的。

  三、学习歌曲《国旗红红的哩》
  1、欣赏歌曲"请你听一听这首歌歌词里是怎么说国旗的?"
  2、学习歌词
  (1)看PPT学歌词
  (2)分组利用小图卡摆一摆歌词顺序
  (3)展示每组摆的顺序,和音乐确认最后结果
  (4)随音乐念歌词
  3、演唱歌曲
  (1)看图片随音乐进行演唱。
  重点指导:在有休止符的地方要强调幼儿注意空拍,声音要断开。
  (2)尝试轮唱、对唱(与老师)
  (3)利用课件指导幼儿唱准"哩哩"和"啦啦"重点指导:指导幼儿分清"啦"和"哩"的标志。在唱这两个字时不要拉长声。
  4、我爱国旗
  (1)请幼儿说说自己喜欢国旗的什么地方。
  (2)讨论升国旗的时候要怎么做。

  教学反思:
  歌唱活动"国旗红红的哩"是一首表达幼儿对国旗喜爱之情的一首歌。过去我们曾学过一首有关国旗的歌曲"国旗国旗多美丽",与这首个不同的是"国旗红红的哩"是从国旗的外观上展示给小朋友国旗的美丽。所以为了使幼儿能够直观的看到国旗的外观,我将一些国旗的图片配合歌词向幼儿展示出来,形象化的歌词更容易使幼儿记忆。为了使幼儿能够正确记忆歌词我利用各种方法,实物对应;倾听范唱;图片排序这些方法,用不同的途径激发幼儿学习记忆歌词的兴趣,并利用集体和小组两种教学方式帮助幼儿更好的记忆歌词。但活动环节的进行中还是出现了幼儿听的多,唱的少的情况,而且在听、学休止音的环节我没有充分调动幼儿的主动性和探索性,而是进行了直接教授,这样没有使幼儿主动的去听,去感受歌曲中的休止。最后我以"你喜欢国旗的哪里?"的一个小的谈话结束了活动,孩子们通过学习歌曲,也从歌词中感受到国旗外形的美丽,都纷纷举手发言,我能够感受到孩子们对国旗的喜爱之情。

第11篇、大班音乐活动教案:《种瓜》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 感受歌曲中活泼愉悦的情绪,学习按歌词内容创编动作。
  2. 认识休止符,能完整正确地学唱歌曲。
  3. 体验与同伴一起表演的快乐。
  4. 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5. 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节奏卡 X X O | X X O | ,与歌词相对应的图谱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T: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首《种瓜》的歌曲,请大家来欣赏这首好听的歌曲!

  二、欣赏歌曲,熟悉歌词
  1. 教师弹唱第一遍歌曲
  T:这首歌里面种的是什么瓜?
  2. 再次欣赏第二遍歌曲(放慢一些节奏,可清唱)
  T:你最喜欢哪一句歌词?(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相应的图谱)
  3. 第三次欣赏
  教师将图谱按照歌词顺序排列,并依次提问:是谁种的瓜?在哪里种的?我是怎么种的?最后结了个什么?抱得动吗?(结合画面,巩固歌词)
  借助图谱,幼儿跟念歌词2遍

  三、学唱新歌
  1. 教师弹唱歌曲,幼儿尝试着跟唱(要求能连贯地跟唱)
  2. 重点示范休止停顿处
  出示节奏卡 X X O | X X O |,找出有休止符的歌词。
  T:老师发现很多小朋友都将休止符给忽略掉了。我们一起来听一听这句,休止符藏到哪儿去了?
  教师轻唱“大南瓜呀大南瓜,抱呀,抱呀,抱呀抱不下”。(拍手)
  T:休止符藏到哪儿去了呀?
  重点练习“抱呀,抱呀”这句,注意唱出休止符。(拍手+拍膝)
  3.完整演唱,再分男、女生唱

  四、歌曲表演
  1. 创编动作
  教师弹唱歌曲后
  T:小朋友们唱得都很棒,那现在老师请你们动动脑筋,你觉得哪几句歌词我们可以给它配上动作?
  根据歌词内容(关键词:浇水,看它,发芽,开花等),幼儿试着创编表演动作。
  T:老师看见许多小朋友都想出了适合的动作,让我们一起分享一下。
  教师请幼儿上来表演,选取较好的动作,根据歌词有节奏地做动作。
  教师完整地进行歌曲表演,幼儿跟随。
  2.表演歌曲
  教师扮演“瓜”,幼儿扮演“小朋友”进行表演;第二次互换表演。
  将幼儿分为两大组,分别扮演“小朋友”和“瓜”进行歌表演;第二次互换表演。

  活动反思:
  整体将课程教案预设内容上下来了,但是之后的表演环节有点混乱。其中在出示休止符的环节有些停顿(顿时忘记接下来的环节是什么了),当我的是种瓜的人,幼儿是瓜时,我们配合地不错,没想到幼儿都会自觉地蹲(趴)下来当小种子。但是接下来互换角色的时候,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所有幼儿都跑过来给我(做瓜)的来种,导致幼儿拥挤甚至有了碰撞摔倒的事件发生。没有合理地想到,并良好的改正。
  今天有特级教师来班里,所有在教室点评中除了我们的主班老师郑老师外,还有其他三位特级教师的评课。
  总体来说还是很不错的,尤其是开头,很简略显得紧凑。并且在唱歌的时候一直是面带笑容的,精神很饱满。若是表演环节可以紧凑一点,那么整堂课相对于实践的学生来说还是很不错的,值得小表扬一下。O(∩_∩)O~
  教师建议:
  1. 图谱略小,建议将单个的图谱做成长条形,一句歌词做一条长条形里面画上相应的图示,并可适当地放大比例。
  2. 休止符的位置,为了醒目我将它放在了最上面,建议:可以放在图谱“抱呀,抱呀”的下面,这样就可以相互对应起来。使得幼儿更快地理解。
  3.上课时教师需要照顾所有幼儿,眼睛全视所有的幼儿,而我在上课时身子略测到一边,将我右侧的幼儿有些忽略了。
  4. 时间要把握好。整堂课因为后面的表演环节而拉长了上课时间,超过了30分钟,显得较长了。每个环节在设定时都需要有时间的设定,这一个环节你的重点是什么,需要几分钟,都需要有预期的设计。之后的表演就可以紧凑一点,无需这样一遍遍地进行表演。
  5. 在幼儿做的较好时,应及时给与表扬,产生共鸣,例如:在幼儿自创动作可观时,应该及时表扬,“你们做得都很棒,本来老师也想出了好看的动作想要不要提示一下,现在完全不用了,那么就让我们一起来跟着音乐做做吧。”这样及时的表扬,会让幼儿更加积极表现。
  6. 在表演第一遍时,个别幼儿直接趴在了地上做种子,甚至有些捣乱的幼儿直接不起来了。建议:这时看到就应该及时提出,“种子怎么可以趴在地上呢,种子应该蹲着,这样才能更好地发芽。”“老师发现有些种子一直趴在,难道是没有发芽?没结出南瓜嘛?”需要关注个别幼儿。在进行表演时,若发现不良行为,需要马上执行,并重点强调。
  7. 幼儿在表演时,有着浓厚的兴趣,处于兴奋状态,因此再要让他们安静下来就很困难,不需要再次重点强调安静,可以适当地用音乐代替。

第12篇、大班音乐活动教案:劳动最光荣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情绪愉悦地学唱歌曲,并能用自然、富有弹性的声音进行演唱。
  2.用强、弱不同声音进行合唱,体验同伴合作演唱的快乐。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根据歌曲设计的图谱。
  男幼、女幼、教师的头像标志。

  活动过程
  1.听一听,找一找根据范唱匹配图谱
  师(出示“劳动最光荣”的歌名):认识这几个字吗?
  师:“劳动最光荣”这几个字让你想到了什么?
  师:它让我想起了我爷爷奶奶、我爷爷奶奶的爷爷奶奶,因为有了他们祖祖辈辈的辛勤劳动,才有了我们幸福的生活。(边唱“幸福的生活哪里来,要靠劳动来创造”,边出示相应的图片。)“劳动最光荣”送给你们。(有伴奏的演唱)
  师:好听吗?请你认真听,里面唱了什么?(教师再次演唱)
  师:你听到了什么?(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边演唱“XXX,XXX”,并出示相应的图谱)
  师:请你们按照歌曲演唱的顺序帮这些图谱排排队。(教师演唱歌曲,幼儿根据歌曲匹配图谱)
  2.学一学,唱一唱引导幼儿自主学唱歌曲
  师:我们一起检查图片排得对不对?(第一次演唱)
  师:让我们看着图片、跟着琴声,试着唱一唱吧。(第二次演唱)
  师:你觉得哪句有困难需要帮助?谁来帮助他?(或你最喜欢哪句?跟着音乐唱一唱)
  师:困难解决了,让我们一起完整地唱歌吧。(第三次演唱)
  师:我听到一个富有弹性的声音,“XXX,XXX”,让人感觉很活跃,感到劳动真是一件快乐的事。你们也来试一试吧。(第四次演唱)
  师:如果没有图片的提示,你们会唱吗?(第一次去除2、4、6图片演唱,第二次去除所有图片演唱)
  3.试一试,合一合尝试合作演唱
  师:请你听一听,这次演唱和前面的有什么不一样?(教师演唱)
  师:在不一样的歌曲中,你找到规律了吗?(重复前一句的最后三个字,根据幼儿的回答,在原图片后面添加“●●●”图谱)
  师:看一看,都是点点,哪里不一样?(大小)小的点点可能告诉我们什么呢?我们一起来试一试吧。(幼儿演唱)
  师:看看,这是谁?你想让谁来演唱大点点部分、让谁演唱小点点部分?(用头像标志做提示)(根据幼儿的兴趣可以多次进行)
  师:今天的歌唱活动开心吗?希望下次有机会我们再一起唱歌。

  活动反思
  1.歌曲具象,让幼儿“动心”
  幼儿的学习是心灵的接触,因为只有心灵方能达到心灵,知识的传授也不能脱离心灵的轨道。当幼儿“动心”后,才能直接触及幼儿的理智和心灵,从而作用于对事物的认识,对自身的反思。
  要让幼儿对歌唱活动“动心”,首先要有意识地选择一首能激发幼儿“动心”的歌曲。“劳动最光荣”的音乐用节奏、装饰性变奏的手法发展为A+A′的结构,旋律用五声音阶宫调式,活泼明朗,节奏鲜明。但整个歌曲较长,作为歌唱活动开展就必须截取,A部分:“太阳光,金亮亮,雄鸡唱三唱,花儿醒来了,鸟儿忙梳妆。小喜鹊造新房,小蜜蜂采蜜忙,幸福的生活从哪里来?要靠劳动来创造。”歌词具体形象,易于理解,符合大班幼儿好模仿,对生活化的、趣味性的、象声的、象形的歌曲特别感兴趣的年龄发展特征。
  2.策略有效,让幼儿“开心”
  (1)教师的清唱。随着电教设备、多媒体的投入,老师的清唱似乎“难得一求”。 中班幼儿还没有能力视唱,听唱便成了他们学唱歌的唯一途径,歌唱活动首先得让幼儿听清楚演唱的内容是什么。在清唱时,教师走近幼儿、走进幼儿,字正腔圆地和幼儿面对面唱歌,通过教师自己的范唱将歌曲所要表达的感情以幼儿能接受的方式充分表现出来,由内而外,以情带声,让幼儿感受到歌唱时“弹”的魅力,从而产生情绪、情感的共鸣,促使幼儿与教师一起歌唱。
  (2)图谱的运用。对于中班幼儿来说,他们更能接受直观的事物。图谱教学在歌唱活动中的运用是一种视觉参与,它更具体、更形象地展现歌曲的结构、内容,由于“劳动最光荣”的歌词无规律可循,“突出顺序法”能有效地帮助幼儿解决记忆困难,促进幼儿积极动脑、主动学习。在倾听了教师的清唱后,“你听到了什么?”针对幼儿的回答出示对应的图谱;再次倾听教师的演唱后(伴奏很轻),给图谱按照歌词的先后顺序排队;幼儿尝试演唱后,找一找“你最喜欢哪句?”“哪句你觉得有困难?”对于“喜欢”的,图谱具有提示歌词的作用,对于“困难”的,则直接点击图谱,大家一目了然。图谱运用的每一个环节,教师都提供了充分自主学习的机会,引导幼儿在乐中学。当然,运用图谱应关注其科学性,不是每个歌唱活动都需要利用图谱,只有教师适宜地选择、有效地利用,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它的作用。
  (3)“脚手架”的拆除。在这个活动中,图谱在于激发幼儿参与学习的兴趣和动机,可谓“脚手架”之一,引导着幼儿一步步达到教学目的。但教师时常只架不拆,当幼儿达到一定的“冗余度”时,我们要试着拆除“脚手架”。在多数幼儿熟悉了歌曲后,教师逐渐隐去图谱,每一次的隐去,对幼儿来说都是一次有意义的挑战,都是建立在幼儿“最近发展区”的基础上,不停顿地把幼儿的能力从一个水平提升到另一个新的更高水平,从而达到听音乐演唱的目的。
  3.积极互动,让幼儿“舒心”
  “上课并不像把预先量好、裁好的衣服纸样摆到布上去。问题的全部实质就在于,我们的工作对象不是布料,而是有血有肉、有敏感而娇嫩的心灵的儿童。”③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能够接住孩子丢给我们的球,并以一种让孩子想要继续与我们“玩”的方式把球抛回给孩子,因此,我们必须具备弹性的教学机智,在与幼儿的互动中,共同感受活动的惊奇与欢乐。
  “你听到了什么?”→随机出示相应的图谱;“你最喜欢哪一句?”→试着把它唱出来;“哪句你觉得有困难?”→“谁能帮助他(她)?”在一系列有效的师幼互动、幼幼互动中,教师注重互动的参与“密度”,让幼儿充分感受到“我是一个有能力的孩子”,他们充满自信与自豪,在不经意间,从a点到达b点,再迈向c 点……最终达到活动的最高点。
  在活动的设计与实施中,教师紧紧遵循《纲要》所提倡的“既要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和“教师要避免仅仅重视表现技能或艺术活动的结果,而忽视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态度的倾向”的理念,紧紧抓住幼儿的“心”。“听一听,找一找”中有匹配成功的乐趣;“学一学,唱一唱”中有自主学习的快乐;“试一试,合一合”中有同伴合唱的喜悦。
  在设计、组织老教材的过程中我认识到,只有通过认真解读教材、解读幼儿,以幼儿的兴趣和需求为导向,采用有效的方式和手段开展教学活动,才能真正满足幼儿的发展需要。

第13篇、大班音乐活动教案:虫儿飞教案

  活动目标:
  1.幼儿乐于学习歌谣,感受歌曲优美,轻柔的旋律。
  2.能够在理解歌曲内容的基础上有感情的唱歌。
  3.看图理解歌曲的歌词的含义,尝试用优美的声音唱歌。
  4.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看图理解歌词的含义,尝试用优美的声音唱歌。
  活动难点:
  能够在理解歌曲内容的基础上,有感情的唱歌。

  活动准备:
  材料准备《虫儿飞》歌词的相应图片,歌曲音频《虫儿飞》

  活动过程:
  1.问题导入
  小朋友你们都喜欢什么动物呢?(幼儿回答)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可爱的小动物,它呀藏在儿歌里,我们一起听一听,找出它。
  2.播放音频《虫儿飞》
  这个可爱的小动物是谁呢?(幼儿回答虫儿)
  听了这首歌,你们有什么样的感受呢?是欢快的,还是柔和的。
  3.分段欣赏,学唱儿歌
  这首歌里除了儿歌还有其他的东西,现在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1)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说出黑黑的天空,亮亮的繁星,虫儿飞的场景。教室总结图片内容,朗诵并清唱,幼儿学唱。
  过渡语:那虫儿在思念谁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2)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说出天上的星星低垂,地上的玫瑰枯萎,冷风吹的场景,因为孤独,虫儿来找他们了。教师朗读并清唱歌曲,幼儿学唱。
  (3)虫儿来陪玫瑰了,这会是一个怎么的感觉呢?我们换种方式,听一听歌曲的最后部分,你们告诉老师。
  教师总结:天黑了,虫儿来陪伴玫瑰了。他们两个相伴,再也不会孤单了。当我们我们在家里时有爸爸妈妈陪着我们,在幼儿园有好朋友,还有老师陪着我们,所有我们是不孤单的。因此不管我们在哪里,都有人陪着我们,我们都是幸福的。
  4.播放歌曲,完整学唱
  (1)我们的儿歌学完了,我们一起跟着音乐,用我们好听的声音唱出来。
  过渡语:小朋友唱的真不错呀,那老师想问我们这首歌曲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呢?(幼儿讨论,回答)
  (2)三个部分,小男生第一部分,小女生第二个部分,最后一个部分我们一起开唱,比比看男生厉害还是小女生厉害。唱完进行评价,以鼓励为主。
  5.活动延伸
  利用区角时间画一画歌曲场景
  幼儿可以自编舞蹈进行分享。

第14篇、大班音乐活动教案:粉刷匠教案

  活动设计背景
  考虑到大班幼儿身心特点和发展规律,设计了丰富的内容,强调幼儿参与,重在激发和培养他们的音乐兴趣。在《粉刷匠》音乐声中,让幼儿动手模仿日常生活中的油漆工人的工作,让其充分表现自我。

  活动目标
  1、 引导幼儿熟悉歌曲旋律,能用欢快、活泼的歌声和动作来表达歌曲的情感。
  2、 初步学唱歌曲,体验粉刷匠劳动的快乐。热身音乐律动让小朋友愉快高兴的进入音乐氛围。
  3、 鼓励幼儿运用多种歌唱形式演唱。
  4、 能大胆的根据歌词内容进行动作的表演。
  5、 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让幼儿充分的感受音乐的美,引发幼儿对音乐的想象和联想。培养良好的音乐习惯,使幼儿逐步积累起感受和欣赏音乐的经验。
  难点:认识语词节奏。演唱时吐字清晰。

  活动准备
  1、音乐:《小猫咪》《粉刷匠》、《再见歌》
  2、节奏普
  3、旧报纸坐的帽子、丝巾、

  活动过程
  导入:发声练习(让幼儿注意呼吸、坐姿、发声方面)吐字正确清晰
  准备:小律动《小猫咪》
  1、 猜谜语:
  师:小朋友们喜欢猜谜语吗?我说一个谜语你们猜一猜,仔细听好了“两棵树,十个叉,不长叶,不开花,吃饭劳动全靠它”。(手)
  说说你们的小手能干什么?
  下面看看老师的手能干什么?(拍手、扫地、洗衣服、刷牙、洗脸、粉刷)
  2、 师:小朋友们一看就知道老师的手在做什么,我们一起来坐一坐,看谁的小手最能干。
  3、 师:小朋友,老师把刚才粉刷墙壁的动作编成了一首小儿歌,你们仔细听(边念边拍语词节奏)
  我是一个粉刷匠,粉刷本领强。 我要把那新房子,刷的很漂亮。
  刷了房顶又刷墙,刷子飞一样。 哎呀我的小鼻子,变呀变了样。
  4、 认识语词节奏, ×× ××︱×× ×︱×× ××︱×-‖
  “今天我们就把这首好听的小儿歌配上音乐唱出来。”
  学习歌曲(清唱、伴奏)
  “小朋友,你们用什么粉刷墙壁啊?”(手)
  学唱后表演:配有(舞蹈)丝巾、帽子
  “我们一起跟着音乐试一试吧!”
  5、 再见歌结束活动。音乐中老师和大家一起唱再见歌。

第15篇、大班音乐活动教案:秋叶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正值秋天,幼儿对落叶比较熟悉,平时的生活中也能看见,而且儿歌“秋叶”篇幅短小,却充满趣味,想象力丰富而美丽、语言动态感强,有一定的节律。通过欣赏诵读教学,可以让幼儿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和奥妙,儿歌语句简短而有重复,在朗诵中体验儿歌的意境。

  活动目标
  1、理解儿歌的内容,激发欣赏及朗诵儿歌的兴趣,感受作品优美的意境。
  2、能在创造性的表演中想出和做出大家都感到快乐的动作,能自然热情而主动地交流感情并体验交流合作的快乐。
  3、鼓励幼儿大胆质疑,积极解难。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感受秋天落叶的美与小动物的情感,学习儿歌,并根据儿歌的结构仿编儿歌。
  难点:迁移运用根据儿歌的结构仿编儿歌。

  活动准备
  教学挂图,教学录音带,小动物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全体幼儿欣赏《秋叶》,引出课题。
  1、组织幼儿观看教学挂图《秋叶》,通过挂图让幼儿了解儿歌的大致内容,通过提问让幼儿讲述看到的内容,既感知了儿歌,又提升了说话能力。
  师:你们看到了什么?都有哪些小动物?
  2、通过教学录音带让幼儿再次欣赏《秋叶》,加深幼儿对儿歌内容的感受。

  (二)深入感悟,学习儿歌。
  儿歌共有六句,其中第二句至第六句结构相似,只是句首主语小动物和句尾宾语不同,言语简洁生动,有利于儿歌句子的学习。
  1、老师完整朗诵一遍儿歌,边朗诵边指着图片。
  2、幼儿学习儿歌。请幼儿边看图边跟着老师朗读。
  3、分组和个别幼儿朗读,并尝试边读儿歌边做相应的动作。
  4、师幼游戏读儿歌,教师读前半句,请幼儿对上后半句。幼儿兴趣大增,同时也加深了对儿歌内容的理解。
  5、教师将已经记住的儿歌内容图片收起来,幼儿朗诵儿歌,检验学习效果。

  (三)尝试仿编儿歌。
  1、师:老师这里还有许多小动物也喜欢落叶,它们会把落叶当成什么?老师示范仿偏儿歌一句,并板书 :秋风起,(落叶飘),( 小蝴蝶 )说,这是我的(舞伴)。
  2、引导幼儿与同伴合作,根据儿歌的结构继续仿编儿歌,鼓励幼儿说出和儿歌内容不一样的小动物,看到秋天的落叶,会把落叶当做什么,让幼儿说出多种答案,拓展幼儿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3、教师根据幼儿回答板书仿编的儿歌内容,并让幼儿朗读,体验仿编儿歌的成就感。
  4、扮演角色,表演儿歌。让幼儿拿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图片,找自己的好朋友,互相说给对方听。

  教学反思
  1、能根据幼儿的兴趣生成教育活动,使幼儿能积极的参与活动。幼儿在与同伴、老师的活动中获得了全新的体验。
  2、提供了良好的质疑环境,用鼓励的方式引导幼儿大胆提问,踊跃释疑。改变了传统的教师讲,幼儿听的模式。让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体,大大增强了幼儿提问的信心;一席鼓励表扬的语言、动作进一步提高了幼儿释疑的兴趣。
  3、为幼儿提供了运用语言的机会。采用小组或三三两两自由讨论的方式,让每个幼儿都有说话的机会,他们说话的愿望得到了满足。
  改进的方面:
  1、 教师自己的提问设计还要更精练,简单,让幼儿一听就懂。
  2、课堂教学中当孩子们的回答,有点跑题的时候,自己有些急躁,语言组织也不严谨了。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不断的反思,取长补短,让自己成长得更快!

第16篇、大班音乐活动教案:拉拉勾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初步感受和表现歌曲中人物情绪的变化,学习用两种不同的唱法来演唱歌曲的前后两部分。
  2.根据歌词内容按乐句创编表演动作。
  3.体验与同伴合作歌唱的快乐,尝试用表情、动作和眼神与同伴交流。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在感受歌曲的基础上,理解歌曲意境。

  活动准备:
  教师熟悉乐曲谱子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讨论与同伴发生矛盾及同伴友好相处时的不同心情,探讨与同伴发生矛盾时应如何解决。
  师:"小朋友,我们与小伙伴发生了矛盾,我们当时是怎样的心情?后来又是怎样解决矛盾的?"(幼儿可以边说边做样子)师:"有一首歌,里面讲了一对好朋友发生了矛盾,后来又和好了。他们是怎么和好的呢?我们一起来听听。"(师范唱)

  二、初步感知:。
  1.老师范唱,请幼儿体验歌曲中好朋友的情绪变化。
  提问;你刚才听到了什么?发生了什么事?
  提出进一步的要求让幼儿再听一遍。
  2.幼儿学唱新歌,注意唱准切分音符和休止符。
  (1)你听到了什么,根据幼儿的回答学习歌词。
  (2)启发幼儿用两种不同的唱法来演唱歌曲前后两部分,即"用断顿的唱法演唱前半部分,用轻快活泼的唱法演唱后半部分"。
  ★小朋友,我们与同伴发生了矛盾,心里怎么样?
  师:该怎样来演唱歌曲的前面部分呢?(快、重且断顿)★好朋友又和好了,我们开心吗?
  师:该怎样演唱歌曲的后面部分呢?(慢、轻且连贯)
  3.尝试用动作来表示师:"小朋友,歌曲中的好朋友由生气到和好,你们为他们感到高兴吗?老师想看看他们生气的样子,和好的样子,请你们来表演出来,好吗?
  鼓励幼儿与邻座的同伴合作进行歌表演。
  (1)启发幼儿根据歌词内容,歌曲中人物的情绪变化,按乐句创编相应的动作、表情
  (2)请幼儿两两结伴有表情的边唱歌,边表演动作,帮助幼儿体验与同伴交流、合作进行歌唱活动的快乐。

  活动反思:
  《拉拉勾》这个音乐活动,是一个教幼儿之间发生矛盾后如何解决、和好的集体舞形式。其实应该分为两个活动来进行,第一节课必须先教会幼儿唱会歌曲,第二节课才是集体舞活动。我按照我知道的想法一遍又一遍的教幼儿唱歌,可幼儿只学了两三遍后便不再有爱好,无论我教唱的情绪有多饱满,孩子们就是不愿意配合我!于是我突发其想,放任幼儿自由玩耍,但条件是不能离开教室。话音刚落,全班幼儿一哄而散,玩的玩玩具,看的看书……一下子变得活力四射,刚才那没精打采的样子顿时无影无踪。这时,我意识到,孩子的学习模式应该是动静结合的,老师不能顾虑课堂纪律等而束缚孩子的学习模式,打压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

第17篇、大班音乐秋天多么美教案反思

  活动背景
  由于近年来农村经济发展很快,耕地越来越少,幼儿园的孩子与农田接触不多,秋收时带孩子到外面去体会秋天丰收的情景,幼儿感到很新鲜,也很兴奋,同时细心地观察到秋天大自然的变化,树叶变黄了,庄稼丰收了,孩子们高兴地说:“秋天真好!”发出了对秋天的赞美之情,抓住孩子赞美的情感,我想在艺术中会得到更好的升华。因此,回幼儿园之后,我设计了本节活动《秋天多么美》,让孩子的情感在音乐中得以渲泻。

  活动目标
  1、让幼儿感受优美的乐曲,并能用自然的声音唱出来。唱时要表现出喜悦轻快、活泼的情绪。
  2、通过歌曲教学加深幼儿对秋天的认识。
  3、激发幼儿的创造欲望。
  4、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重点难点
  本次活动的重点应放在通过对优美乐曲的感受,让孩子加深对秋天的认识,同时发自内心的赞美秋天的美丽。
  难点是在歌曲演唱时符点音符、跳音的正确演唱,及它们在歌曲感情处理中的作用。

  活动准备
  棉花、高梁、水稻对于幼儿园的孩子来说十分陌生,活动前搜集实物,让幼儿看到植物真实的外部特征,加深对植物的印象,同时加深对秋天的认识。制作多媒体课件,通过声、形、色各种感官的结合,让幼儿加深对艺术作品的理解,体会作品的内涵。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秋天的序曲教师同幼儿一起随《秋天多么美》的音乐进活动室。
  师:棉桃宝贝们咧开你们的小嘴,跟棉桃姐姐跳起来,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音乐殿堂。

  二、基本部分
  1、感受秋天师:看来,小宝贝们对秋天的认识可真不少,下面就让我们一起随歌声走进秋天去感受一下秋天的美丽,请宝贝们欣赏歌曲《秋天多么美》。
  播放多媒体课件:《秋天多么美》mtv,让幼儿视听结合,感受秋天的美丽及歌曲的演唱情绪。听完后让幼儿交流对歌曲的感受。(优美抒情)
  2、聆听秋天师:棉桃宝贝们这首歌这么好听,棉桃姐姐也想唱了,小宝贝们听完后要告诉棉桃姐姐,我的歌里都唱到了什么?由老师范唱,幼儿捕捉歌词里面唱到了哪些植物?(秋风、棉桃姐姐、稻花姐姐、高梁姐姐)教师与幼儿一起认识棉桃、高粱、水稻三种植物。
  3、朗诵秋天师:秋风一吹,棉桃姐姐的嘴都笑咧了,你们看他笑的多开心啊,我们要使出小宝贝们的绝活——说儿歌,把开心的棉桃姐姐说出来。
  (1)教师边弹旋律,边说歌词,幼儿跟教师一起有节奏的朗诵歌词。
  (2)让幼儿发挥想象,通过自己的肢体语言来表示强弱,为儿歌伴奏。
  4、轻颂秋天师:小宝贝们说得这么好了,棉桃姐姐听了更高兴了,棉桃姐姐想请你们把她开心地唱出来,看看谁唱得最好!让幼儿随音乐小声哼唱第一段,以自学为主,教师给予适当引导帮助。
  5、赞美秋天(歌曲的感情处理)
  (1)“秋风秋风轻轻吹,”应唱得轻柔。
  (2)跳音的正确演唱及对歌曲感情处理的帮助。
  (3)“秋风吹黄了庄稼,吹得人们大丰收”应唱的高兴喜悦。播放多媒体课件《收获的秋天》让幼儿欣赏。
  6、舞蹈秋天师:宝贝们唱得这么高兴,下面让我们站起来放松一下,我们来跳一段丰收舞。让幼儿自己创编舞蹈,自由发挥,给幼儿创作的空间。
  7、歌颂秋天师:宝贝们这么高兴,棉桃姐姐建议我们来开一个大班的专场演出,每一位宝贝都要参加,让我们齐心协力,把最好的歌,最美的舞,最棒的乐队献给今天在场的所有老师!棉花舞蹈队,稻花合唱队,高梁小乐队同台展示。

  三、结束部分
  美丽的秋天秋天是丰富多彩的,让我们一起到操场上去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踩一踩、听一听,一起感受秋天的美丽吧!师幼随《秋天多么美》音乐离开活动室。(让幼儿真正走进秋天,观察秋天的变化、秋天的美丽。)

  四、活动延伸
  小宝贝小宝贝要记牢,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农民伯伯田里忙收获,高兴背后也有辛劳。幼儿通过背诵古诗《悯农》总结不能浪费粮食。

  教学反思
  《秋天多么美》是一首优美、活泼的儿童歌曲,本次活动有三个目标:
  1、让幼儿感受优美的乐曲,并能用自然的声音唱出来。唱时要表现出喜悦轻快、活泼的情绪。
  2、通过歌曲教学加深幼儿对秋天的认识。
  3、激发幼儿的创造欲望。
  为了达到本节活动的目标,我把本次活动分为四大环节,即秋天的序曲、认识秋天、歌唱秋天、美丽的秋天,从听、看、动、作、思五个方面入手进行教学设计。
  一、听,即用耳朵听。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因此在歌曲教学活动中,我采用多听多变的形式,变换着不同的形式让幼儿多听。如听mtv唱片、听老师范唱、带着问题听、打着节奏听、跳着舞来听等,让幼儿潜移默化地学唱歌曲,培养其独立学习的能力,避免了老师唱一句,幼儿唱一句的灌注式教学。

  二、看,百闻不如一见,活动前我进行了充分的准备,搜集了棉桃、水稻、高粱三种植物,让幼儿过目后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时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制作了丰富多彩、形象直观的多媒体课件,如考虑到城市的孩子大多生活在水泥钢筋建筑的高楼里,离秋天里农村收获的景象距离很远,因此,我把农村收获的景象用相机拍下来制成课件,让幼儿有一种亲临其境的感觉,分享收获的喜悦,加深了对秋天的认识,同时利于歌曲的感情处理。

  三、动,好动是幼儿的天性,因此不失时机给孩子提供动的机会,让幼儿心动、脑动、口动、手动、全身动,感情处理让其心动,歌曲创作让其脑动,歌曲演唱让其口动,节奏强弱让其手动,丰收舞蹈让其全身动,使幼儿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体。

  四、作。即创作,在平日的活动中孩子的创新总是令我赞叹不已,因此我大胆地进行着教学实验,不论是课堂上还是在生活中我都用歌声与孩子进行交流,鼓励孩子把想说的用歌声唱出来,我想充满歌声的童年一定是快乐的童年。

  五、思。一首好的音乐作品有着丰富的内涵,借助《秋天多么美》优美的音乐,结合新课改的精神,我从各个领域进行教育渗透,如自然科学教育、艺术教育、品德教育、卫生教育等,使幼儿不仅仅是学到了一首好听的歌,而是学到了许许多多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知识。

第18篇、大班音乐北京的金山上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受藏族音乐,舞蹈的风格,喜爱学习民族舞蹈。
  2.熟悉旋律,学习藏族舞蹈的基本动作(弹簧步、甩袖等)。
  3.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感受多民族服装的特点。
  4.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1.日常活动中了解藏族舞蹈及服装的特点,观看过民族大联欢的录像带,激发幼儿学习的欲望
  2.磁带。录音机。
  3.民族的服装娃娃。图片若干。
  4.安门图片。装饰画。藏族服装。蜡笔。

  活动过程:
  一、组织问好。
  1.教师弹曲子,幼儿更节奏拍手。

  二、与幼儿谈话,引起幼儿兴趣,导入课题。
  “今天,老师带了一个非常漂亮的民族娃娃来,你们想看看她吗?想和他做好朋友吗?”(出示藏族娃娃)“看,她漂亮吗?”(漂亮)“小朋友知道我们中国有多少个民族吗?”(56个民族)“那知道有那些少数民族吗?”(藏族,朝鲜族,汗族,蒙古族,等等```)“那你们知道老师手上这个民族娃娃是哪个民族的吗?”(知道)“她是哪个民族的呀?”(藏族)“!小朋友真聪明,那你们是从哪里看出她是藏族来的小朋友?”(她穿的衣服袖子很长。腰上还有五彩腰带)“哦,原来是从她的衣服上看出来的,藏族小朋友的衣服很漂亮,小朋友想和她做好朋友吗?”(想)“那我们就先来听听藏族小朋友唱的歌,看看藏族的舞蹈,下面小朋友先听听藏族的歌`````````

  三、欣赏《北京的金山上》
  1.欣赏《北京的金山上》
  2.幼儿听音乐拍节奏,熟悉音乐旋律。
  3.欣赏舞蹈:教师示范跳一遍完整的舞蹈,引起幼儿兴趣。
  4.小结:“刚才小朋友跟音乐拍的节奏真好,来表扬一下自己(嘿嘿。你真棒)在听完这首藏族歌曲后小朋友能告诉老师,歌曲的名字是什么吗?”(北京的金山上),“这首很好听的北京的金山上。”

  四、学习基本工作。
  1.“藏族有哪些基本工作?”(甩袖。弹簧步)“好。下面小朋友跟老师来学习一下藏族舞蹈。
  ① 一脚按拍子点地,双手一上一下翻动。
  ② 双手捧哈达,从身体前方慢慢托起至头顶上方,右脚做弹簧步,当手升到头顶的时候双手左右摇摆。
  ③ 踏点步,双手一切甩袖。
  ④ 双手从下往上翻,做弹跳步。
  ⑤ 手上下甩袖,脚前后点地。
  ⑥ “巴扎嗨”是双手在身体的右前方做献哈达壮,弯腰屈膝,右脚跟前侧点地,“嗨”时双手合拳拍击一次原地上跳。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幼儿基本都会唱这首歌曲了,除了部分动作手脚还不能很好地协调配合外,基本能够跟着音乐来跳这个舞蹈。在本次活动中幼儿体验了乐曲轻快、悠扬的情绪,初步了解了藏族音乐的特点。更增进了幼儿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了解。
  经过这次活动,我发现在第一课时中应该让幼儿重点欣赏歌曲,不要求幼儿能够学唱歌曲,同时应插入基本步弹簧步、进退步、后替补、侧点等步伐的学习。这样幼儿在第二课时中才能较轻松地将手部动作与脚步动作协调配合起来。同时在教幼儿舞蹈的分解动作时,应更强调动作的细节,提高幼儿舞蹈动作的准确性。在本次活动的第二课时中,我运用了图谱进行教学。但是发现图谱并没有对幼儿的学习起到太大的作用,幼儿基本上还是跟着老师的动作学。图谱的利用率不高,可能是因为图谱画的有些小,并且没有将一句歌词中出现的动作画在一张纸上。下次如果仍然选择用图谱,那应该充分发挥图谱的作用,提高它的利用率。

第19篇、大班音乐活动教案:摘草莓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轻快的情绪,初步学习用两个声部进行演唱歌曲。
  2、在图谱的帮助下演唱歌曲。
  3、积极参与活动,体验歌唱活动的快乐。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图谱。

  活动过程:
  一、练声。
  “孩子们,让我们先来亮一亮咱们的嗓子吧!”

  二、学习歌曲。
  1、欣赏教师范唱,了解歌曲与内容。
  “今天,有位小姑娘,她也要上山摘草莓,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好听吗?”“这首歌曲比较轻快,非常的好听。歌曲的名字就叫《摘草莓》。”出示背景图。
  2、再次欣赏教师范唱。
  “再来仔细地听一听,听听歌曲里唱了什么?”
  根据孩子的回答,取出大图谱,放于黑板。
  3、摆放图谱。
  “谁来把这些图谱根据歌曲摆一摆?”“摆得对不对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4、看图完整演唱第一声部,将歌词与图谱匹配。
  “让我们看着图谱跟着老师轻轻地来唱一唱。”

  三、练习两个声部。
  1、讨论、了解第二声部演唱的位置。
  “老师这儿还有一些小图谱,为了使歌曲更好听,我们还要在歌曲里加入小图谱,放在哪儿呢?”
  “不仅要唱大图谱,还要唱小图谱,小图谱怎么唱呢?”
  2、教师唱第一声部,并用体态提示幼儿演唱第二声部。
  “我们来试一试唱这首歌,你们唱大图谱,我来唱小图谱。”
  3、将幼儿分成两个声部演唱2——3遍。
  “在唱歌的时候,我们要一边唱歌,一边听别人的声音,和别人的声音和谐一致就好听了。”

  四、活动结束。
  “我们把这么好听的歌去唱给弟弟妹妹们听听吧!”

  活动反思:
  1、图谱与歌曲的结合。
  在活动前,我准备了背景图、大图谱以及小图谱,活动中,我先利用大图谱来学习歌曲的第一声部,在用小图谱来学习歌曲的第二声部,吸引、调动孩子来参与活动,并通过摆一摆、看一看,使孩子们从中理解了歌词,记忆了歌曲。
  2、动作与歌曲的结合。
  由于孩子是初次尝试演唱两声部的歌曲,对于第二声部的切入,孩子们不能很好地把握节奏,所以在活动中我利用肢体动作来提示孩子,被分成两部分的孩子看了指挥就能很好地演唱歌曲了。
  3、活动流程层层递进,过渡流畅。
  用《摘苹果》的曲调来唱《摘草莓》练声,从两声部练声到学习新歌,再加入第二声部,环节层层递进、环环相扣。
  过渡时,紧接练声时的情景衔接道:“有位小姑娘,她也要上山摘草莓”来引出新歌,引出老师的范唱。在出示大图谱时,由于每张大图谱上有两句歌词,所以范唱完让孩子说,当孩子说出一句的时候,我会追问与之一起的另一句,“除了风轻轻吹,还有什么在飞?”“什么在风中飘香味?”“一颗颗红草莓好象什么?唱了几次?”等等语句组织得很自然、流畅。
  当然,“有完美的教案,没有完美的课堂。”课堂是活的,总会存在一些不足,或者说有些地方可以上得更好。在这个活动中,让孩子摆大图谱的时间控制得再短一点,再紧凑一些,在请两三个孩子摆完后,我就可以清唱来纠正孩子摆放的对错与否。

第20篇、大班音乐活动教案:新年到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 学唱歌曲《新年到》,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情感。
  2. 掌握XXXX X这一节奏,并能在间奏处用肢体动作表现。
  3. 能积极参与表演活动,注意相互合作,协调演唱,体验合作游戏的快乐。
  4. 通过学唱歌曲,体验歌曲的氛围。
  5. 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歌词图谱、节奏型卡:XXXX X、打击乐器。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节奏练习。出示节奏型卡: XXXX X。
  师:今天我们来玩一个节奏游戏,谁会用拍手的方式表示这个节奏?
  除了拍手,还可以用身体的那些部位表示这个节奏?
  (个别幼儿尝试,再集体练习,引导幼儿拍腿、拍肩等。)
  师:这个节奏还藏在一首好听的歌里,请你仔细听一听,找一找。

  二、熟悉歌曲旋律,体验歌曲内容带来的愉快情绪。
  1.教师清唱歌曲。
  (1)提问:你找到刚才那个节奏了吗?它藏在哪里?老师拍手的时候有没有唱?
  小结:这个节奏藏在这首歌的间奏处,拍手的时候是不需要唱的。
  (2)教师带领幼儿集体练习打鼓和敲锣的节奏2-3遍。
  (3)师:你还听到了什么?(引导幼儿说出歌词内容,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相应图谱。)
  2.教师再次完整清唱歌曲(同时配上简单的动作),帮助幼儿记忆歌词。
  师:请你再认真听一听,然后告诉大家歌曲里还唱了什么。

  三、学唱歌曲。
  1.教师完整演唱,幼儿看着图谱轻声哼唱,熟悉歌曲旋律。
  2.幼儿集体歌唱。
  3.幼儿根据图谱用自然,欢快的声音有感情的歌唱,并加入身体动作。
  4.再次歌唱,间奏处能用身体乐器表现。

  四、游戏:新年音乐会
  匹配乐器,教师指挥,幼儿演奏。
  师:新年就要到了,今天我们要开一场新年音乐会。小朋友们来当演奏家,老师当乐队指挥。

  活动反思:
  新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是新的一年的开端。《新年到》是我园大班上学期第五个主题里的一首歌曲,孩子们都对新年有一种特殊的喜爱之情,都很喜欢过新年。而过年也与孩子们的生活联系紧密,他们都有这方面的生活经验。为了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产生兴趣和探究欲望,让孩子们体验到过新年的快乐,知道自己又长大了一岁,并能在学唱歌曲中感受新年的快乐,因此设计了此活动。
  幼儿对新年充满了欣喜,为了给孩子们的歌唱活动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在活动设计的过程中,通过玩节奏游戏和看图谱的方式来加深幼儿对新年的认识与了解。
  活动中孩子们的情绪很高,歌曲的内容较简单。为了提高幼儿的兴趣,我在最后加入了玩打击乐的环节,即幼儿在歌曲间奏处用打击乐模仿敲锣打鼓的声音。我与孩子们一起开了一场“新年音乐会”,这种歌唱形式,既提高了孩子的兴趣,又增强了歌曲的演唱效果。

第21篇、大班音乐活动中国功夫教案反思

  设计意图:
  十月份班内开展了“大中国”主题活动。在这个主题活动中从四大发明到现代火箭,从中华健儿勇夺奥运奖牌到我国的名胜古迹,从国粹京剧到剪纸……孩子们的发现越来越多,感受也越来越多。这段时间,孩子们看了电视《李小龙传奇》、《少林寺传奇》后,对中国功夫产生了极大兴趣。于是,我设计了这节活动,让孩子们更多的了解我国传统的武术文化,萌发幼儿爱国的情感。

  活动目标:
  1、让孩子们了解中国功夫是我国传统的文化,激发幼儿对中国功夫的兴趣,萌发幼儿作为一名中国人的自豪感。
  2、让幼儿初步了解中国功夫的一些基本动作,并尝试练一练。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通过听、唱、奏、舞等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与合作能力。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1、《中国功夫》的音乐。
  2、教师学会一些武术的基本动作。

  活动过程:
  一、谈话。
  1、教师:孩子们,你们看过国庆大典举行的阅兵仪式吗?从开国大典中我们能感受到我们的祖国越来越强大了,那你们觉得咱们国家什么很棒?
  2、教师:我最近发现有一样也是中国很厉害的,它就藏在一首歌里,我们一起听一听。

  二、幼儿欣赏歌曲《中国功夫》
  1、提问:你听到了什么?
  2、教师小结,引出中国功夫。
  教师::没错,我发现中国功夫也是很厉害的。

  三、向幼儿介绍武术知识。
  1、教师:中国功夫也叫武术,是我国传统的体育项目,有很多人喜欢练武术。
  提问:(1)你在什么地方见过中国功夫?
  (2)有谁会一些武术动作?(幼儿演示)
  2、向幼儿介绍中国功夫简单的动作。
  (1)教师演示一组中国功夫的基本动作。
  教师:我最近也在学中国功夫,想看我露一手吗?
  (2)那些动作是你喜欢的?
  3、幼儿与教师共同练习中国功夫。
  (1)教师:想不想跟我一起学?好,先活动活动手脚。准备,站如松。
  (2)、幼儿与教师共同练习2——3遍。
  4、幼儿在《中国功夫》的音乐中展示武术动作。
  (1)、教师:动作学会了吗?我们马上要召开武林大会,比一比谁是武林高手。那怎样才能成为武林高手呢?(不怕吃苦、认真……)有信心吗?你们把今天学的动作练一练。
  (2)、幼儿自由演示,教师个别指导。
  教师:不错。只要勤学苦练,相信你们都能成为武林高手。
  5、介绍李小龙,激发幼儿民族自豪感。
  (1)教师:你们知道李小龙吗?是的,他是一位功夫高手。有一次,他到美国。一位美国拳击高手瞧不起他,认为中国功夫不行,就欺负李小龙并向他挑战。结果……,你们觉得中国功夫怎么样?(厉害、……)现在,不单中国人喜欢中国功夫,连外国人也不远千里来到中国学习中国功夫,作为一名中国人你有什么感受?(骄傲、自豪……)
  (2)教师:今天我们学的是拳术,中国功夫还有很多,象刀术、剑术、棍术、枪术……,我们以后再来了解它。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我是这样设计的,我先出示武术的图片(刀、棍、剑、拳等)问,图上的在干什么?你看到过吗?在哪里?-------以此来引题。幼儿积极性很高,本身孩子们就是好动的,也在电视中看过,平时也模仿过。因此活动中幼儿对中国功夫产生极大的兴趣,体验到了中国功夫雄壮有力的气魄。一节课下来孩子们能完整的学唱歌曲了。但是我还让幼儿在学唱歌曲、理解歌曲的基础上,能用动作表现歌曲内容,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中国功夫》,这是一首成人歌曲。通过学习让幼儿了解我们中国功夫以其形体、动作、力量的绝妙组合表现出中华民族刚毅挺拔的民族精神。
  一、虽然幼儿事先有一定的经验但还不够丰富

  二、幼儿没有充分理解歌曲内容,因为是成人歌曲,歌词较难理解,我没有很好的解释和引导,幼儿是强化学唱的。

  三,整个活动也没有提升幼儿 的经验,活动中,没有给幼儿思考的余地,我在唱时有意无意把自己的动作流露出来,以至动作单一,只是重复自己原有的动作。而我也没有及时去引导。其实这跟我自己有关系,音乐我是个弱智。还有活动中也没有关注个别幼儿,只为了大多数,没有去理会他。这也是本次活动的缺点。

第22篇、大班音乐活动教案:《小精灵的魔法汤》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感受欢快、流畅的音乐风格,用图谱来感受、了解ABA的曲子结构。
  2、运用肢体感应A段的渐强渐快,分辨B段乐句的音乐元素。
  3、借助故事情境来想象,体验倾听、辨析、互动的乐趣。
  4、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小的矿泉水瓶、水、盖子里有颜料、魔法布、约翰斯特劳斯《加速度圆舞曲》选段1:27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趣引题。
  1、师:在森林里,有一间小木屋,里面住着小精灵,她可神奇了,会变魔法呢。
  2、提问:什么叫变魔法?(幼:变魔术……)
  会变出什么异想不到的东西呢?(幼:好吃、好玩……)
  3、小结:变魔法就是会出其不意变出你想不到的东西。

  二、情境贯穿,感受旋律。
  1、承接:小精灵会变很神奇的“魔汤”,变魔汤时,要用到瓶子和布。(遮挡)
  2、师出示瓶子和魔法布,开始神秘的变魔法。
  3、播放音乐——一边听音乐,一边变魔法。(师故作神秘的肢体动作和着音乐节奏魔法)
  4、音乐结束后,水瓶里的水变色了。
  提问:在变魔法时,老师做了哪些动作?
  (幼:点一点、摇一摇、手指收拢放开的动作……)

  三、绘画记录,引出乐谱。
  1、承接:小精灵把魔法配方放在音乐里,我们尝试着把音乐记下来。
  2、边完整听音乐旋律,边用记号笔在黑板上描绘乐谱。
  3、梳理经验,提问:谁能看明白这个魔法秘诀要做些什么事情?
  (搅拌——用力转圆圈;追问:一共要搅拌几次?3次。在什么时候要搅拌?)
  (手晃动——谁能看出来用有什么不一样?回应:反正看上去下边要比下边要长一点,大一点)
  (追问:还有两个很小的点点。在哪里?幼儿在乐谱上指认。回应:点住它,不让魔法逃掉噢。)
  (??——这是问号。回应:等到我们上了小学就知道它的用处了)
  4、幼儿通过图谱,聆听音乐。(教师带动幼儿做动作)
  细节提问:每一次搅拌好后,要加几次魔法?(4次)

  四、动作感知,深入乐段。
  1、老师带动幼儿共同听音乐做动作。(提出拿瓶子的要求)
  常规要求:瓶子拿好后,放前边,不要乱动噢,不然魔法可要逃走了。
  道具准备:这一次没有在瓶盖上涂上颜料。
  提问:怎么了?——幼:没有变出来。
  2、讨论为什么没有变出彩色水的原因。
  细节回顾:先轻一点搅拌,后再变快速度。
  小结:力气不一样,速度不一样。
  4、再次尝试听音乐变魔法。(节选到搅拌动作)
  5、接着讨论摇晃的动作,轻的几次?重的几次?
  6、收回瓶子后,用音乐把魔法传递给大家。(闭上眼睛)

  五、展现成果,升华活动。
  1、师:请小朋友们随意站在一个瓶子前面,用神秘的口吻告诉幼儿:“魔法师变魔术可要用到魔法布噢。”请幼儿将布盖在瓶子上。
  2、师幼和着音乐做动作。
  3、音乐停止,师:现在就是见证奇迹的时刻,许个愿,就能美梦成真。
  4、揭开布,孩子们发现了瓶子水色的变化。

  六、延伸活动:
  师:这首好听的音乐名叫《加速度圆舞曲》,可以叫爸爸妈妈到网上搜索一下,也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欣赏这首好听的乐曲。

  活动反思:
  在反思中,我意识到音乐教育不是用说理的方法,而是通过幼儿对音乐的审美感受,陶冶情操,丰富幼儿感情,启迪幼儿智慧,培养良好个性。我的主打比较强,没有放手让幼儿自己大胆去思考讨论尝试,在引导幼儿音乐欣赏上面还没有达到目的,在分析音乐上让幼儿去说,去做,不一定一直是我带着幼儿说,同时,也看到了随机教育策略的重要性,及自己在引导幼儿学习、随机教育策略方面的欠缺。

第23篇、大班音乐活动教案:我会变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在轻松愉快的情绪中,让幼儿与同伴分享“变”的乐趣。
  2、指导幼儿根据想象替换歌词,锻炼幼儿快速的反映能力。
  3、引导幼儿在感受和理解歌词内容的基础上,与同伴合作创编各种动作。
  4、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根据想象替换歌词,与同伴分享“变”的乐趣。
  活动难点:
  在感受和理解歌词内容的基础上,和同伴合作创编各种动作。

  活动准备:
  《我会变》歌曲磁带。

  活动过程:
  一、教师带领幼儿随《我会变》音乐拍手进入活动室
  围成圆圈坐好,做变变变游戏,使幼儿初步熟悉乐曲旋律,并为下一步的活动做好铺垫。
  教师:小朋友,今天王老师要和你们玩一个好玩的游戏:变变变,我会变,教师示范用自己的体态语变成一种动物或汉字,让幼儿猜猜看变成了什么?教师并用歌曲里的歌词问5. 6 5 4 x x x
  变成一个什么了?等幼儿猜出后教师唱 :变成一个x x x—变成什么就替换相应的歌词。
  评析:开始的进场,就潜移默化的让幼儿熟悉音乐的旋律,在教师的示范中继续感受音乐的旋律、节奏、歌词和玩法。为下一环节开展作好铺垫。

  二、教师组织幼儿做变变变游戏
  激发幼儿想象力,指导幼儿根据想象变换歌词,锻炼幼儿的快速反应能力,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情绪中,体验并与同伴分享“变”的乐趣。
  (1)启发幼儿用体态语表现出与别人不同的事物,发展幼儿的求异思维,拓展幼儿的想象空间。幼儿做出不同的造型后,教师组织幼儿以语言节奏嗨嗨 嗨 嗨嗨 嗨 嗨 嗨 嗨 嗨---向小朋友表示鼓励,可以用拍手、拍肩、踏脚等不同的方式表现出来锻炼幼儿的协调能力。
  (2)组织幼儿集体做变变变游戏,等幼儿变好后停止不动,教师问:变成一个什么了?幼儿唱着回答:变成一个x x x--- 引导幼儿变成什么就替换相应的歌词,可根据幼儿的实际水平把速度加快,锻炼幼儿的快速反应能力。
  评析:幼儿在游戏中感受变化的乐趣,尝试着替换歌词,使重点得到突破。

  三、跟音乐做变变变游戏
  让幼儿了解歌曲的风格。引导幼儿在感受和理解歌词内容的基础上,与同伴合作创编各种动作。
  (1)让幼儿欣赏音乐两遍,使幼儿了解歌曲欢快活泼的特点,理解歌词内容。幼儿集体听音乐边唱边做变变变游戏,引导幼儿根据想象变换歌词,进一步锻炼幼儿的快速反应能力。
  评析:进一步熟悉歌曲旋律,掌握歌词并愉快的进行替换。
  (2)增加难度,引导幼儿在感受和理解歌词内容的基础上两人一起合作变变变,锻炼幼儿与同伴合作创编各种动作的能力。幼儿自由组合,两人一组,互相商量变什么,教师可以给予适当的指导。对于幼儿具有创造力的表现教师适时给以表扬鼓励,进一步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3)全体幼儿一起合作变变变。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情绪中进一步体验“变”的乐趣,使幼儿的想象力到达一个高峰,更好的激发幼儿与同伴合作创编各种动作的能力。
  教师:小朋友刚才两个人合作变成了------你们真聪明,那我们全体小朋友一起变变变,还会变出什么呢?动脑筋试试看。启发幼儿全体变成大皮球、森林、池塘等。
  评析:幼儿在教师新要求的提醒下,在相互的合作中,体会着游戏的快乐,,既给了幼儿联系生活经验,积极创造的机会,又丰富、扩展幼儿的经验,使幼儿在游戏中得到发展。

  四、结束活动
  教师:今天我们一起合作,用身体变出了很多有意思的东西,你们都表现的很出色。生活中还有很多东西都可以变出有意思的玩法,这就要小朋友去观察、去发现,等你们发现了告诉王老师,咱们再一起玩,好吗?跟音乐走出活动室,活动结束。

  活动反思:
  音乐给人最直接的感受就是情感的愉悦和释放。让幼儿在玩耍中感受理解音乐,进行创造是这节音乐活动的主要目标。自始自终教师都是在引导幼儿在反复感受中、轻松而有兴趣的进行游戏。教师肯定的语言、表情给幼儿创设了一个宽松的环境,激发了幼儿的创造想象力。活动取得良好效果。

第24篇、大班音乐活动教案:小树叶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秋天到了,孩子们对落叶产生了一定的兴趣,还有在家园联系中有些家长反应孩子分铺有哭闹现象。大班的孩子大多在5岁半左右,对事物的理解力逐步增强,喜欢唱歌,有学习这首歌曲的能力。为了加强孩子们对落叶的了解认识,正确引导和爸妈分铺的问题,培养孩子独立勇敢地品格,选择了学习《小树叶》这首歌曲。

  活动目标
  1、让孩子欣赏歌曲,感受歌曲旋律的变化。
  2、理解歌曲内容,学习用歌声表达歌曲变化的情绪。
  3、学习小树叶勇敢、独立、大胆地品格。
  4、通过学唱歌曲,体验歌曲的氛围。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在歌声中享受唱歌的乐趣。
  难点:用歌声表达歌曲随旋律变化的情绪。

  活动准备
  1、 经验准备:让孩子到郊外观察秋天的树林及落叶,知道一些树木秋天落叶是为了过冬,明年会长出新叶。
  2、 物质准备:关于歌曲的多媒体课件,小树叶头饰。
  3、 环境准备:教室的墙面布置(秋天)

  活动过程
  1、制造悬念,引起兴趣。
  活动开始,教师出示课件(树叶飘落的情景),引起孩子好奇,提问:小树叶怎么了?。。。。。。激发孩子求知欲望。
  2、初步欣赏。
  让孩子欣赏歌曲,第一遍为有画面欣赏,提问:。。。。。。接着复听音乐,此次为无画面欣赏,提问:。。。。。。引导孩子说出小树叶勇敢、大胆、独立的特点,并愿意学习,平常自己玩耍,分铺不哭闹等。然后再次欣赏教师有感情的演唱歌曲,提问:。。。。。。
  这三步层层递进,将学习由易变难,是学唱环节生动起来。
  3、学唱歌曲。
  针对孩子用一种方式学习兴趣不是十分持久,我尝试用不同的形式来学习歌曲。首先用“啦、哩”轻声哼唱,接着师生齐唱,再分组对唱,个别领唱集体单字伴唱,提示孩子注意歌曲所表达的情绪,要用歌声来体现。这样的变化一定会受孩子喜欢,学习热情高涨,效果事半功倍。
  4、演唱歌曲。
  学习歌曲后,教师提供头饰,让孩子随歌曲表演。教师尽量为孩子创造轻松、自由的环境,只要不影响别人,站、立、坐、蹲,甚至躺着去感受
  去、表演都行,教师要不断发现孩子的闪光点,予以鼓励,让孩子获得成功感。
  让孩子去环境布置中寻找自己喜欢的最勇敢地小树叶做朋友,再次在音乐中体验落叶飘舞的情景,并巩固所学歌曲。
  结束教学活动。

  教学反思
  孩子对落叶有了进一步的认识,逐步学会了用歌声表达歌曲变化的情绪。同时,教学应体现在生活化中,活动之后,要及时了解反馈孩子勇敢独立的变化情况,用《小树叶》的形象再次鼓励,促进孩子勇敢,大胆品格的发展。

第25篇、大班音乐活动教案:老师再见了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会歌曲,用连贯的声音演唱。
  2、抒发幼儿毕业前对教师的一片深情。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过程
  一、导入
  马上要毕业了,你们有什么话对老师说?

  二、欣赏歌曲
  1、听一听歌曲里的小朋友是怎样表达对老师的感情的?
  2、欣赏后说说里面唱了什么?
  3、你会对老师说吗?
  4、跟着歌曲一起唱
  5、引导幼儿唱出深情的感受。

  三、表现歌曲
  1、 边唱歌曲边用一些动作表示。
  2、 集体深情地场给老师听。

  四、老师为幼儿提一些希望。

  活动反思
  即将毕业了,我们的孩子因为是只上了一年的大班,所以很多的孩子在情感上面并没有多少的表现。
  而且有三分之一的孩子是中班年龄的所以在情感激发方面也不是很明显。

第26篇、大班音乐活动教案:毕业歌教案

  活动目标
  1、帮助幼儿认识歌曲ABA的结构,能用欢快、跳跃的方法演唱A段,而用抒情、舒展的方法演唱B段歌曲。
  2、教幼儿学会轮唱、领唱、齐唱。
  3、引导幼儿用歌声抒发毕业前对老师的一片深情。
  4、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重点难点
  重点:教幼儿学会轮唱、领唱、齐唱。
  难点:帮助幼儿认识歌曲ABA的结构,能用欢快、跳跃的方法演唱A段,而用抒情、舒展的方法演唱B段歌曲。

  活动准备
  音乐。

  活动过程
  1、教师指导幼儿认识歌曲ABA的结构和性质。
  请幼儿倾听音乐,使幼儿知道这首歌曲有三段,前后两段的旋律是一样的,比较欢快、跳跃,中间一段则是比较抒情舒展的。
  2、学新歌。
  教师随音乐有节奏的朗诵歌词。
  教师带领幼儿随琴声有节奏的朗诵歌词。
  教师帮助幼儿随琴声将歌词填入曲调中唱出。
  引导幼儿用欢快和跳跃的方式演唱一、三段,而以抒情的方法演唱第二段,并通过练习让幼儿正确掌握。
  3、讨论各种形式的歌唱方式。
  组织幼儿讨论。
  --哪一段比较适合领唱?为什么?
  请幼儿领唱第二段,全体幼儿在第一、三段合唱,教师用指挥动作及语言及时提醒。
  教幼儿看老师指挥,用轮唱的方法演唱第三段,并学会倾听。
  4、幼儿演唱歌曲。
  综合练习。

第27篇、大班音乐小树叶教案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秋天到了,孩子们对落叶产生了一定的兴趣,还有在家园联系中有些家长反应孩子分铺有哭闹现象。大班的孩子大多在5岁半左右,对事物的理解力逐步增强,喜欢唱歌,有学习这首歌曲的能力。为了加强孩子们对落叶的了解认识,正确引导和爸妈分铺的问题,培养孩子独立勇敢地品格,选择了学习《小树叶》这首歌曲。

  活动目标
  1、让孩子欣赏歌曲,感受歌曲旋律的变化。
  2、理解歌曲内容,学习用歌声表达歌曲变化的情绪。
  3、学习小树叶勇敢、独立、大胆地品格。
  4、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在歌声中享受唱歌的乐趣。
  难点:用歌声表达歌曲随旋律变化的情绪。

  活动准备
  1、 经验准备:让孩子到郊外观察秋天的树林及落叶,知道一些树木秋天
  落叶是为了过冬,明年会长出新叶。
  2、 物质准备:关于歌曲的多媒体课件,小树叶头饰。
  3、 环境准备:教室的墙面布置(秋天)

  活动过程
  1、制造悬念,引起兴趣。
  活动开始,教师出示课件(树叶飘落的情景),引起孩子好奇,提问:小树叶怎么了?。。。。。。激发孩子求知欲望。
  2、初步欣赏。
  让孩子欣赏歌曲,第一遍为有画面欣赏,提问:。。。。。。接着复听音乐,此次为无画面欣赏,提问:。。。。。。引导孩子说出小树叶勇敢、大胆、独立的特点,并愿意学习,平常自己玩耍,分铺不哭闹等。然后再次欣赏教师有感情的演唱歌曲,提问:。。。。。。
  这三步层层递进,将学习由易变难,是学唱环节生动起来。
  3、学唱歌曲。
  针对孩子用一种方式学习兴趣不是十分持久,我尝试用不同的形式来学习歌曲。首先用“啦、哩”轻声哼唱,接着师生齐唱,再分组对唱,个别领唱集体单字伴唱,提示孩子注意歌曲所表达的情绪,要用歌声来体现。这样的变化一定会受孩子喜欢,学习热情高涨,效果事半功倍。
  4、演唱歌曲。
  学习歌曲后,教师提供头饰,让孩子随歌曲表演。教师尽量为孩子创造轻松、自由的环境,只要不影响别人,站、立、坐、蹲,甚至躺着去感受去、表演都行,教师要不断发现孩子的闪光点,予以鼓励,让孩子获得成功感。孩子去环境布置中寻找自己喜欢的最勇敢地小树叶做朋友,再次在音乐中体验落叶飘舞的情景,并巩固所学歌曲。
  结束教学活动。

  教学反思
  孩子对落叶有了进一步的认识,逐步学会了用歌声表达歌曲变化的情绪。同时,教学应体现在生活化中,活动之后,要及时了解反馈孩子勇敢独立的变化情况,用《小树叶》的形象再次鼓励,促进孩子勇敢,大胆品格的发展。

第28篇、大班音乐活动教案:小燕子教案(附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感受歌曲优美、抒情的旋律,初步学唱歌曲。
  2.学习倾听音乐,尝试感受音乐的段落,并用A--B--A的乐曲结构编制一个完整的情节,提高幼儿表达表现美的能力。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磁带及录音机。
  2.自备《小燕子》图谱;小燕子活动教具一份,幼儿没人一份纸和笔,没人自己制作的“鸟衣”。
  3.电子钢琴。

  教学过程:
  一、引出课题
  1.猜小燕子谜语。
  谜语:身穿黑缎袍,尾巴像剪刀,冬天去南方,春天又来到。

  二、学习歌曲《小燕子》
  1.欣赏歌曲
  (1)引导幼儿思考:整首乐曲可以分成几段?你为什么这样分?
  (2)幼儿一起讨论对三段乐曲的感受。
  (3) 引导幼儿说出第一段和第三段的不同,并用自己的“符号”感受画下来。
  2.展示幼儿的图谱及教师的图谱共同分享,并学唱歌曲《小燕子》

  三、根据乐曲师幼共同编制一个完整的情节。

  四、幼儿穿上“鸟衣”,听音乐和着乐曲的旋律进行表演。

  活动反思:
  这两周我进行了歌曲《小燕子》的教学,现把教学情况做一下总结。
  第一周我先进行了歌词和歌曲节拍的教学。对于智障孩子来说,歌词的记忆是教学的重点,因为如果歌词记不住的话,唱歌就无从说起了。歌词很长的歌曲,对于这些孩子来说确实是有点难度的。《小燕子》这首歌,是一首经典儿歌,他歌词,旋律都很优美,我们的学生也很喜欢这首歌。因为学生以前也经常听到的这首儿歌,所以学生能唱出歌曲的一部分,第一段歌词对学生来说没有太大的问题。经过说唱歌词,跟唱,学生们基本都掌握了。但在学习第二段歌词时,问题出现了,他们在唱时,唱起第一句后,总是不自觉的拐到了第一段上,而且第二段的歌词经过一周的学习还是记不住,总是混淆。这可能与学生的智力情况有很大的关系。
  在学习了演唱歌曲后,我对学生进行了节拍的训练。训练节拍也很麻烦,有韵律、节奏感的孩子训练起来比较省事,带着学生打上几遍节拍,学生就掌握的很好。但有些学生,节奏感很差,演唱歌曲基本上是不合拍,反复训练后,效果一般,这还需要以后的教学中,坚持长期的训练。

第29篇、大班音乐活动教案:捉泥鳅教案(附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能用轻巧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捉泥鳅》,体会嬉戏的愉快情绪。
  2、认识四四拍,了解其含义及强弱规律。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重点难点
  声音要富有弹性和童趣,附点音符的演唱

  教学过程
  一、课前发生练习

  二、新歌学习
  师:听一听,歌中的这些孩子在玩什么呢?
  1、初次欣赏歌曲,感受歌曲的情绪。揭题:捉泥鳅
  师:这是一首由台湾著名的音乐人侯德建先生所写的童谣,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首好听的歌。
  2、再听歌曲。听听歌中提到了哪些景物?
  幼儿:池塘、雨、田野、泥鳅;
  泥鳅:泥鳅是最为常见的鱼类,常生活在水田、池塘、沟渠的静水底层淤泥中。浑身滑溜溜的,身上布满黑色小斑点,小小的眼睛,嘴的周围长着5对触须。 个头虽小,能耐却很大,泥鳅的生命力极强,即使在干旱季节,水源涸竭的情况下,它能钻入泥中照样不死;泥鳅肉质鲜美,富含蛋白质和多种维生素,营养丰富,并具有药用价值,深受人们所喜爱。纠正“了”—liao
  3、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师:野外这么美,小伙伴们玩得真高兴呀。你们想不想跟着这些小伙伴一起去捉泥鳅?——出发吧!
  4、跟琴练唱歌曲。
  (1)找一找:歌中的乐句你都会唱了吗?你觉得哪一句学习时有困难?
  ——练习。(可请会唱的学生教唱)
  (2)注意点。
  a、附点节奏——轻快、开心
  b、同音反复处——口齿清晰、音高一致
  c、后半段乐句——心情急切
  5、完整演唱歌词。
  注意歌曲的情绪、速度。
  师:同学们的歌词唱得很棒,精彩的歌词加上美妙旋律会更棒,让我们一起去感受歌曲美妙的旋律吧!
  师:接下来让我们开动脑筋,捋捋袖子、卷起裤管,一起来“捉泥鳅”吧!
  6、音乐游戏:捉泥鳅

  三、延伸 表现歌曲
  导:这么好听的歌曲它是几拍子呢?
  1、了解四四拍含义,板书,标出强弱规律。
  师:让我们用四拍子的动作来拍一拍吧!
  2、声势训练。
  (1)动作:跺脚、拍腿、拍手、拍肩
  (2)为歌曲伴奏并合唱捉泥鳅。

  活动延伸
  幼儿回家后为父母表演歌曲《捉泥鳅》。

  活动反思
  这个活动的难点是四四拍的强弱关系,为了更好的让幼儿了解,我采用了触摸游戏的方式。游戏是孩子们生活中最喜欢玩的活动之一。让幼儿在游戏过程中获取知识,解决歌曲的难点。四四拍的强弱关系是强,弱,次强,弱,所以我就利用第一拍跺脚,第二拍拍腿,第三拍拍手,第四拍碰肩,让孩子们在游戏中直观地了解了强弱关系。在音乐教学中采用“游戏教学”,使幼儿对音乐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游戏教学”培养了幼儿得多种能力,更重要的是使孩子们得到了动口、动手、动耳、动眼、动脚、动脑等多种器官参与活动。真正使幼儿主动,愉快地学习,收到了非常明显的效果。

第30篇、大班音乐活动教案:数高楼教案(附教学反思)

  设计意图
  在音乐教学中,知识与技能隐性地渗透在音乐活动中,切实改变只听不动的教学模式,使抽象的音乐语言借助孩子的肢体语言,动作表现出来,实现音乐听觉与动觉的互补,是新课改提倡的新理念。《数高楼》是一首经典的儿童歌曲,节奏欢快,旋律优美,根据幼儿的年特点,我设计了既有静听也有动态的充满趣味性的活动环节。感受歌曲欢快的节奏,表现小伙伴对家乡成就的赞美。

  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数高楼》,唱清歌词,念准数高楼时的节奏型。
  2、在掌握歌曲的基础上,学玩音乐游戏“数高楼”。
  3、边唱歌边与同伴按《数高楼》的节奏合作用双拳逐个依次累加成“高楼”。
  4、体验与同伴合作玩游戏带来的乐趣。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按歌词设计的图片一张,音乐磁带,录音机、钢琴。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课题。
  在我们周围有很多高楼大厦。你有没有去数一数哪幢楼房有几层?谁来做一做数高楼的动作?(抬头)你数过最高几层楼?

  二、理解歌曲内容,熟悉音乐旋律。
  师:路边有很多的高楼大厦,这一天弟弟和妹妹也来数高楼。
  1.分段欣赏歌曲《数高楼》。
  (1)第一段:你最喜欢歌曲中的那句?“白云来回走”是什么意思?
  2.这首歌曲和往常学的歌曲什么地方不一样?
  (2)第二段: “全在云里头”什么意思?“答数”是什么意思?歌曲感觉怎么样?
  (3)完整欣赏音乐

  三、出示图片,熟悉歌曲《数高楼》的歌词内容。
  1、说一说图片上画了些什么?
  2、边按歌词顺序指图,边说歌词,并念准数高楼的节奏型。

  四、学唱歌曲《数高楼》。
  1、我们一起来有节奏的念歌词(两遍)
  这首歌给你感觉是活泼欢快还是优美柔和的?我们用轻快的声音演唱歌曲。
  2.念数高楼的节奏。
  教师用拍手为幼儿打节奏,请幼儿念数高楼的节奏,先请部分幼儿,再集体练习。
  3、随乐轻声跟唱。
  4、完整学唱。
  5、加上肢体语言进行演唱。

  五、学玩游戏“数高楼”。
  1、全体幼儿站成圆圈,面向圆心,请2名幼儿做弟弟和妹妹站在圈外。游戏可反复进行。弟弟妹妹的人数可增加到4—6人。
  2.第1~4节:圈上幼儿边唱歌边手拉手,按顺时针方向走4步,再按逆时针方向走4步。
  3.第5~8小节:圈上幼儿立定唱歌,同时拉着的手高高举起搭成高楼。“弟弟”和“妹妹”钻进洞后,抬起头来看高楼。
  4.反复1~8小节:注意钻的时候不要相互碰撞。
  5.第9~10小节:“弟弟”和“妹妹”各站在圈上一个幼儿的前面。圈上幼儿一边唱歌,一边两臂屈肘,两手交叉抱肩(肘抬平)
  6.第11~18小节:圈上幼儿站着不动,“弟弟”和“妹妹”按着节奏依次用食指碰圈上幼儿的手臂(两拍碰一次),同时口中唱“一层楼,二层楼。。。。。。”表示数高楼。当数到十层楼时,数高楼的幼儿手指碰在谁的手臂上,这个幼儿就要跟数高楼的幼儿交换位置,变为“弟弟”或“妹妹”。游戏继续进行。
  结束部分
  1、学习歌表演。共同表演搭楼房数楼房。
  2、师:你们今天快乐吗?以后我们有时间再和好朋友玩数楼房的游戏好不好?

  活动延伸:
  1.引导幼儿在音乐区随音乐伴奏边演唱边合作游戏。
  2.游戏熟练后鼓励幼儿尝试不同的搭高楼的节奏。
  3.表演区中投放音乐材料,供幼儿进行游戏活动。

  教学策略:
  1.玩中学,在游戏中享受演唱歌曲的快乐
  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在寓教于乐的游戏中获得新经验是最适合幼儿的学习方式。首先,教师采用“难点前置法”,巧妙地将“哩哩哩,恰恰恰”中的附点、休止符等节奏与发声练习相结合,引导幼儿边演唱边做动作,体验演唱的乐趣。其次,教师将歌曲《数高楼》中的念白部分设计为同伴“拍手躲闪”游戏,并在念白“层层叠叠是高楼”之后加入一段间奏 12.435l111 |,为幼儿提供了演唱和判断输赢、创编动作的时间。由于演唱歌曲是开展游戏的需要,因此吸引着幼儿在富有趣味性和挑战性的游戏中乐此不疲地演唱,使传统教唱的音乐教学活动变得生动活泼和富有情趣。
  2.做中学,在创编动作中激发幼儿的音乐表现力
  应该关注儿童的自然游戏中的学习方式,让幼儿发明自己的身体动作边游戏边唱歌,在动作中感知音乐的节奏,表达对歌曲内容的理解。
  活动中教师采用幼儿迁移个人经验创编动作 ——分享、吸纳同伴动作——独立、创造性地表现歌曲的方法,循序渐进地积累和丰富幼儿动作经验,使幼儿获得了更多自主探索、自主表现的机会。教师既要敏锐捕捉幼儿富有个性和趣味性的动作,引导其大胆展示分享个体经验,并适时、适宜地给予提升,又要关注创编、表现有困难的幼儿,不断提升幼儿感受音乐、创编动作的节奏感和美感。
  3.合作中学,在同伴交往中体验游戏的愉悦
  音乐是自我表达和人际交流的手段。活动中依据歌曲中我和弟弟的角色,设置两人搭高楼的游戏情境,以同伴游戏贯穿活动始终,使幼儿在交往中充分感受被邀请、回应的快乐和满足,在高密度的互动中增加幼儿互相观察、互相欣赏、共同合作的机会。
  依据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将同伴游戏设置为三个难易程度不同的层次。第一个层次为幼儿面对面玩游戏,以熟悉同伴交替伸手搭楼、正确判断输赢等基本游戏规则;第二个层次为双圆交换同伴玩游戏,队形的变换增强了同伴交往的广度和密度,体验到与不同伙伴开展游戏的乐趣;第三个层次为同伴模仿游戏,幼儿根据游戏结果快速确定创编者与模仿者的角色,赢者即兴创编动作,同伴则跟随模仿,使同伴间不断获得合作掌控游戏、创新不同动作的成功体验。
  附:游戏玩法
  教师采用幼儿创编的适宜动作,引导幼儿两人一组随音乐边唱边有节奏地做出“哩哩哩、恰恰恰”的动作。在念白部分“一层楼,二层楼,三层四层,五层楼”时,两人边念歌词边按节奏由下往上依次交叉搭手,手心压手背做搭高楼的动作;当念到“层层叠叠是高楼”的“楼”时,最下面的手去拍最上面同伴的手,拍到了即为赢,如果没有拍到,快速躲闪成功的幼儿为赢。赢的幼儿要创编念白之后的“哩哩哩、恰恰恰”乐句的动作,输者进行模仿,同伴继续游戏。

  活动反思
  《数高楼》是一首叙事性歌曲,歌词富有情境性,描述了我教小弟弟数高楼的有趣情景。歌曲本身特点鲜明,表现为歌词简单,多重复,富有动作性。歌曲有唱和念白两部分,歌曲中蕴含的象声词“哩哩哩、恰恰恰”节奏鲜明、跳跃,变化丰富,增添了歌曲演唱的幽默感和趣味性;(一层楼、二层楼……层层叠叠是高楼) ,的念白节奏朗朗上口、富有韵律,整首歌曲说唱结合极富感染力,激发了幼儿的演唱兴趣,并为幼儿创编适宜的动作表现“哩哩哩、恰恰恰”、两人合作用手势表现“搭高楼”以及开展快速反应游戏提供了创造和表现的空间。更是吸引幼儿主动学习的积极因素。歌词中有个别词组句子幼儿不太容易理解,如:“白云来回走”“全在云里头”“答数没法求”,为此在学唱歌曲时,我采用了图片法,使幼儿很容易的记住歌词;采用节奏卡,使幼儿更轻松地掌握节奏;采用手势法,使幼儿能分清唱“哟”。因为有几句后面加了个 “哟”字,小朋友初步会唱的时候,每句后面都加了个“哟”字,我通过语言提醒幼儿好几次,都没有效果,当时我想,这样下去不行,要是唱的时间长了,就更难改过来了,所以我必须马上纠正过来。我想用语言不行,就用手势提醒法试试看,我和小朋友说好了,唱过去这一句后面有“哟”字的时候,我就提前用手臂交叉在胸前,要是没有,我就不做动作。一试之后,效果真不错,就这样在多次用手势的提醒下,幼儿终于正确的演唱歌曲了。用幼儿能听懂明白的话语帮助幼儿理解。尽管只有短短20分钟,宝贝们已经较好的掌握了歌曲的内容和旋律,但人的记忆都有一定的遗忘规律,且幼儿的学习需要不断重复,所以,还需要不断的巩固复习,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整个活动我注重强调让幼儿主动地学习在浓郁的音乐氛围中,通过团体的情感互动,激发孩子的表现欲望。

第31篇、大班音乐活动教案:郊游教案(附教学反思)

  设计背景
  孩子们由于受到年龄、生活经验等方面的限制,特别是我们都是县城周边农村孩子多,缺乏各种必要的感性经验,尚处于直觉形象阶段的思维方式的局限,使他们不可能用成人的思维去理解或再加工那些复杂的音乐材料,对歌词记忆也不能很快的理解记忆。以前我总是先教幼儿跟着我按节奏念几遍歌词,再分句教唱,但一节课下来,还是不能很熟悉的唱歌曲。所以我想:象图谱这样的视觉符号就起到了把音乐材料简单化、形象化的作用,图形谱的运用是一种视觉参与。,它不仅可以帮助幼儿理解音乐的内容和旋律风格,同时,又可以培养孩子的创造力与想象力等等,让孩子主动愉快的学习,让孩子们的音乐活动不再枯燥,也让我上音乐课不再单调。我选歌曲《郊游》,是因为旋律平易亲切,朗朗上口,为小朋友所喜爱,歌曲描写了小朋友结伴去郊游的情景“白云春风”、“青山绿水”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色,“我们大家手拉手一同去郊游”,清新明了,首尾点题。

  活动目标
  1、在理解歌词,唱会歌曲的基础上,感受ABA段不同的情感,唱出A段欢快的音乐,B段优美的音乐。
  2、掌握X X XX X这一走步节奏,并且用肢体动作创造性的展现郊游的游戏化情境。
  3、在音乐和游戏的情景中,能用欢快、活泼、兴奋地情绪,有感情地、自信地,完整地演唱歌曲,感受到郊游时的轻松愉快。
  4、通过演唱《郊游》使幼儿喜爱春天,从而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重点难点
  教学难点:歌曲的三、四、五乐句。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唱歌曲。

  活动准备
  录音带,录音机,歌词图谱,节奏型卡:X X XX X。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入室律动。组织幼儿做课前手指游戏坐好,
  2、复习歌曲《茉莉花》;复习节奏:X X XX X。

  二、基本部分:
  1、谈话引入:小朋友你们跟家人去郊游过吗?(幼儿自由回答)是乘坐什么交通工具去的?
  2、教师出示歌词图谱以讲故事形式与幼儿一起回忆郊游的快乐,并引导幼儿按照图谱说唱歌词。
  3、放录音带《郊游》,引导幼儿听出有两段“不同的”音乐。
  4、教师边指图谱边范唱一遍,让幼儿能更好的理解歌词,熟记歌词。
  5、学唱歌曲。
  (1)教师以分句教唱法并结合歌词图谱带幼儿唱歌1-2遍。
  (2)教师以整体教唱法用不同的动作带幼儿唱歌,让幼儿感知歌曲的节奏和AB两段不同的“情绪”。
  (3)教师弹歌曲旋律,幼儿根据图谱用自然,欢快的声音有感情的
  唱歌曲。
  (4)分小组接唱。女孩唱A段,男孩唱B段。
  (5)放歌曲录音,教师与幼儿一起按歌词合节奏地进行歌表演。
  6、音乐游戏:《去郊游》
  教师与幼儿手拉手围成一个大圆圈,听歌曲音乐进行开火车状等不同动作进行游戏,还引导幼儿去邀请其他老师一起游戏。

  三、结束部分:
  1、小结。
  2、出室律动,活动结束。

  教学反思
  《郊游》这首歌曲的前两句与最后两句要求用轻快、跳跃的声音来唱,而中间则适合用优美、抒情的声音来处理。教师可以通过示范讲解引导幼儿认真倾听,并辨别区分不同的声音。
  在活动中我一开始对于两种不同的歌唱方式进行讲解,但很快我发现孩子们并不能很好的理解接受,于是我立刻想到了一种方法:为了让幼儿理解并准确地把握,我设计这样一幅图:用一组小兔子的耳朵形状表示“轻快、跳跃”,用一组柔和的波浪线表示“优美、抒情”,按节奏的形式出现。根据这幅画,幼儿可以很快地分清出哪几句需要唱得活泼欢快,哪几句需要唱得优美抒情。这样的教学方式比起教师单调的讲解记忆要有趣得多,并且印象更深刻。
  活动中我借助了比较形象的图,帮助幼儿理解、记忆歌词,让幼儿看着图片演唱,根据图孩子们正确的对两种歌唱的方式进行演唱,从而突破了活动的难点。教师的范唱起到一个示范的作用,最后让幼儿分组接唱,在每一次唱完后教师引导幼儿进行评价,让他们明白如何接唱才算唱得好,从而突破活动重点。
  在这个音乐活动中还存在着许多的不足之处,比如我没有在活动前考虑到活动方式的改变,而是在活动中及时调整,对教材的分析应更加透彻;还有就是在活动中的教师的语言应该更加精炼。我还注意到孩子的情绪变化,在活动中我为了让他们更熟练的唱歌,就请他们再唱一遍,而我的语言组织也不够精练,所以孩子们就感觉不是很有趣,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多想办法,让自己的每个教学环节都进行得更自然更有趣,让孩子不知不觉轻松的游戏中完成,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第32篇、大班奥尔夫音乐活动教案:小花猫教案(附教学反思)

  音乐分析:
  1、音乐情感:轻松、愉快、活泼,调皮逗趣的小花猫游戏画面。
  2、音乐知识点:两段体结构,四二拍子,每一段有2次重复,第一乐段以平稳的断奏,音形连贯,体现"小花猫"活泼、愉快自在的形象。第二段音乐稍起伏,连贯,圆滑奏,体现"小花猫"聪明伶俐、调皮可爱的场面。圆滑奏共有4处。

  教学目标:
  1、能积极参与活动,感受音乐活动中的乐趣。
  2、学唱歌曲,感应圆滑和断奏,进行角色的扮演。

  教学准备:
  1、小花猫图片、挂图P1、2、铃鼓、圆舞板、呼啦圈一份3、CD播放机,音乐光盘活动对形:半圆活动重点:感应圆滑奏活动难点:能伴随音乐表现歌曲的弹跳和圆滑教学过程:
  一、暖身活动,初步感应圆滑和断奏。
  1、出示小花猫图片,引起孩子兴趣,"现在我们一起来学学小花猫走路吧!"2、老师手持铃鼓,拍(断奏):跳跃;摇(圆滑奏):轻声走。
  二、故事引导:
  "河马医生开了一家诊所,他有好多治病的秘密武器,所以他的诊所里总是挤满了病人,看看都有谁来看病呢?"(指图让幼儿看图回答)"小花猫也来看病了,她浑身发痒,难过得不得了,河马医生用放大镜一看,哇!原来小花猫身上有好多的跳蚤!"三、小花猫的律动。
  "我们来听一首好听的歌曲,听听歌曲里的小花猫在做什么?"1、第一遍欣赏歌曲,幼儿安静倾听。
  提问:刚才听到小花猫在做什么?
  2、肢体律动,再次完整感受歌曲。
  3、这首歌曲分两段,第一段和第二段说的什么内容。引导幼儿讨论。
  4、老师小结幼儿回答的内容,并整理成歌词,朗诵给幼儿听。
  5、幼儿学唱歌曲,坐在位置上根据歌词边唱边做相应的动作。启发幼儿唱第一段时轻松、活泼来演唱,第二段用连贯、下滑音行来演唱。表现小花猫活灵活现的真实形象。
  7、幼儿边唱歌曲,边起来做动作。(我们一起来学学小花猫)第一段断奏:学猫步左右轻跳,尾局的音效做小花猫伸懒腰。
  第二段圆滑:学小猫走路,并于"喵喵"时做嘴巴两旁抓胡子。
  4、两人一组第一段断奏:两人牵手,做小猫左右轻跳。
  第二段圆滑:两人面对面,学小猫舔爪子,抓耳朵等,启发创意各种小猫动作,可以鼓励幼儿团结友爱,互相作蹭背抓痒。
  四、角色扮演活动。
  老师:小花猫身上的跳蚤太多了,真难受,怎么办呢?我们要捉掉这些讨厌的小跳蚤。 1、小花猫捉跳蚤(幼儿分男女两组)女生站中间拿呼啦圈围成内圈,面向外站扮演小花猫。
  男生围圈面向小花猫站扮演跳蚤。外圈跳蚤要逆时针不停地跳。
  第一段:女生站中间做小花猫的动作,外圈的跳蚤围着小花猫做小跳动作,并眼看着小花猫。
  第二段:女生花猫唱"猫咪猫咪",男生跳蚤唱"喵-喵-"音乐结束处:花猫抓用呼啦圈套住跳蚤。
  五、乐器感应:
  老师:我们捉住了好多跳蚤好高兴呀!我们来庆祝一下吧,现在请出我们的小乐器。
  铃鼓小花猫:第一段边唱边敲节奏,结尾音效做摇奏。
  第二段唱"喵喵"时刮奏铃鼓鼓面模仿猫叫。
  圆舞板跳蚤:间奏做打拍子。
  3、幼儿分成两组,听音乐取铃鼓、圆舞板。
  4、听音乐站起来进行演奏,看老师指挥。
  五、结束结束"小花猫,我们一起去户外晒晒太阳吧!"

  教学反思:
  蓝天班的幼儿较活泼,幼儿学习语言的欲望强烈,表现欲很强。他们学习回答问题,学习用语言提出请求,学习叙述事件,喜欢一遍又一遍地听故事。正因为如此,故事表演对他们有着特殊的吸引力。在本次语言教学过程的开始,我采用了故事表演的方法进行导入:“喵喵”谁来了?小花猫来了,今天它要给我们讲个好听的故事。以故事表演的方式能让学生集中注意力,故事中的内容能吸引他们的小耳朵。在这一个环节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幼儿好模仿,容易进入游戏角色的特点,是故事表演能取得很好的语言教学效果的前提。因此在本次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游戏小花猫”让幼儿分角色表演儿歌。幼儿通过故事表演,一边表演一边朗诵儿歌,真是形象又贴切。用肢体生动的描绘了小花猫抓老鼠的情景。但同时我发现在表演小花猫儿歌的过程中部分幼儿不能专心表演,精力不集中。
  通过这次儿歌的教学活动我反思到:作为新教师要具备生动形象的语言的同时还要学会利用语言的时机。就如本次的教学中我应该在学生在表演时还有发出其他声音时给出提示:如果小朋友们再讲话的话,小花猫也就不出来和小朋友们见面了,我们要安安静静地观察小花猫。这个时候学生们就会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错误的,应该马上改正安安静静地。因此我们不要吝啬自己的语言,要善于用自己的语言感染你身边的孩子。

第33篇、大班音乐活动扭秧歌教案反思

  设计意图:
  扭秧歌是我国特有的民间舞蹈,在我们当地每逢佳节都要组织人们进行扭秧歌的集体活动。现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除佳节之外就连私人家遇到喜庆的日子也要用扭秧歌的形式来渲染气氛。秧歌中的红绸舞更具有代表性,本活动带领幼儿学习“‘红绸秧歌舞”,旨在让幼儿欣赏、感受它的淳朴热情;参与、体会它的喜悦欢快;引导幼儿在活动中丰富民族认知,激发幼儿对秧歌的喜爱之情。

  活动目标
  1、情感与态度目标:通过活动感受舞起红绸扭秧歌的热闹气氛,在已有直观经验的基础上满足幼儿跃跃欲试的愿望,享受参与舞蹈的快乐。
  2、知识与能力目标:初步感知红绸秧歌舞的表演形式与特点,丰富认知经验。
  3、技能目标:在乐曲的伴奏下自由欢快地舞起红绸,发展对乐 曲的感知和运用身体动作进行艺术表现的能力。
  4、创造力培养目标:初步尝试模仿和创编舞蹈动作,发展创造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活动前欣赏几个“红绸秧歌”舞蹈作品,了解秧歌 欢快奔放、淳朴热情的特点,丰富动作语汇。
  2、物质准备:丰收情景背景。
  3、环境准备:多媒体设备、成品舞《红绸秧歌》,录音机,幼 儿用《红绸舞》音乐磁带两盘,教师用《红绸秧歌》音乐磁带一盘, 大红绸子每人两条。

  活动过程
  一、以谈话的形式引出课题
  1、师生谈话,激发幼儿学习舞蹈的兴趣。
  2、欣赏秧歌舞蹈作品《红绸舞》,初步了解红绸秧歌舞的表演 形式与特点,丰富幼儿动作语汇。
  教师小结:“红绸舞"是我们中国民间流传的一种秧歌舞蹈,音乐热闹、欢快、喜庆。每年秋天庄稼丰收的时候,还有过大年、正月十 五闹花灯的时候,人们开心极了,就会聚集在一起手拿红绸子跳起红绸舞庆祝节日,表达自己快乐、激动的心情。

  二、引导幼儿学习秧歌的基本动作并尝试创编动作
  1、初步探索学习在身体下方、两侧、头上方舞动红绸的动作。
  a、鼓励幼儿模仿、探索上肢舞红绸的方法。
  b、邀请3名幼儿逐一展示动作,引导其他幼儿观察、学习。
   (引导幼儿重点学习红绸在身体下方、两侧、头上方舞动等动作)
  2、探索学习下肢基本步和上下肢配合练习。
  a、师:“在挥舞红绸时,我们脚上还走什么样的步子?我们一起 来做一做好吗?” (教师哼唱乐曲,引导幼儿练习)
  b、教师哼唱乐曲,引导幼儿由下肢动作自然过渡到上下肢配合练习动作。(如:做踏步挥舞红绸)
  师:“我们一起来做踏步,一二三四……红绸子前边甩,红绸子两边甩。”
  3、带领幼儿完整表演作品,发展幼儿动作的节奏感和协调性。
  (1) 教师哼唱乐曲,带领幼儿完整做动作。(一遍)
  (2) 带领幼儿随音乐完整做动作。(一遍)
  4、继续尝试创编舞动红绸的其它动作。
  (1)邀请3个具有代表性动作的幼儿展示舞动红绸的动作,带领大家模仿学习。(引导幼儿重点学习在体前舞∞字、在体侧自下而下 划圆圈、在体前由外向里划圆圈等动作)
  (2)探索学习下肢基本步和上下肢配合练习。
  a、师:“在挥舞红绸时,我们脚上还可以走踏步,但是踏步的动作可以放慢,我们一起来做一做好吗?放慢走,一、二、三、四……”
  b、教师哼唱乐曲,引导幼儿由下肢动作自然过渡到上下肢配合练习动作。(如:做踏步在体前舞∞字等)
  (3)带领幼儿完整表演作品,发展幼儿动作的随乐性和协调性。
  a、教师播放乐曲,带领幼儿完整做动作。(一遍)
  b、带领幼儿随音乐完整做动作。(一遍)
  5、鼓励幼儿随乐曲随机、自由表演红绸舞,体验自由创编舞蹈的乐趣。

  三、活动结束部分
  1、小结活动过程。
  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秧歌——红绸舞,每位小朋友都自己编出了漂亮的舞红绸的动作,真棒呀!”
  2、教师表演自编红绸舞。
  师:“今天呀,老师也编了一个漂亮的红绸舞;小朋友想看吗? ”
  3、延伸活动
  师:“老师表演的红绸舞,小朋友喜欢吗?让我们回教室继续跳舞好吗?”

  活动反思
  在本次活动中,我有意识地营造轻松愉悦的活动氛围,通过课前和导入部分的舞蹈欣赏,让幼儿充分感知红绸秧歌舞的表演形式及特点,丰富动作语汇。而后运用启发谈话、鼓励表演、同伴模仿、整理提高等方法帮助幼儿调出以往欣赏积累的感知经验,自由地进行了创编表演。活动中幼儿充分体验到自我表现、自由创编舞蹈的愉悦和成就感,较好地实现了教育目标。不足之处表现在于幼儿创编舞蹈环节中,我高估了幼儿的舞蹈水平,忽略了幼儿的现有基础。致使有部分能力稍弱的幼儿没有及时的跟上老师的活动节奏,课后还有待于对幼儿进行此方面的锻炼。

第34篇、大班音乐活动教案:狮王进行曲教案(附教学反思)

  设计意图:
  我国的儿童并不习惯于听音乐,对于没有太多聆听经验的儿童来说,安静地坐下来欣赏音乐是非常枯燥的,但是如果在听音乐的同时配合一些自然的动作的话,不仅会使听音乐的过程充满乐趣,还能帮助孩子们对音乐的理解。孩子们对大森林充满了好奇向往,非常想了解森林中发生的故事,因此设计了《狮王进行曲》活动。培养孩子“听”的艺术,获得一些基础的艺术知识技能,以及各方面的艺术能力。引发幼儿对动物的了解与关怀。

  活动目标:
  1、了解作品的结构、形象和内容。
  2、用动作、表情、嗓音等表现音乐。
  3、体验想象、创造和表演的快乐。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图谱、动物头饰、录音。

  活动过程:
  一、 初步感受乐曲。
  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音乐,听。”(播放乐曲)
  这首音乐怎么样?(雄壮、有力,轻快、活泼)

  二、 听故事引起兴趣。
  1、音乐讲了一个关于狮子大王的故事。
  在一个很黑很黑的大森林里,大树小树长的很密很密,风吹树摇,隐隐传来了狮王的吼叫声,狮王在山洞里理理鬃毛准备出巡。忽然,猴子从树上滑下来报告说:“狮王驾到”。乐队就吹起了喇叭打起了鼓,欢迎狮王的到来。狮王大摇大摆、威风凛凛地走出来,狮王得意地大声吼叫,对小动物们说:“今天是我的生日,我不吃你们。”小动物听了非常高兴,围着狮王跳起了舞,乐队为他们伴奏,他们跳的可开心了。
  2、提问
  (1)狮王出来之前小动物为它做了什么?(吹喇叭、打鼓)出示小图1。
  (2)小动物“嗒嗒嗒咚”有节奏的吹着喇叭打着鼓欢迎狮王的到来。谁来学一学。一起学学。
  (3)狮子大王出来后发出了什么样的声音呢?(出示图2)哪只狮子来学学。我们一起做狮王吼一吼。
  (4)小动物们看见狮王来了是怎么做的?(出示图3)

  三、 完整欣赏。
  哪一段是狮王出来乐队欢迎他,哪一段是狮王大声吼叫、哪段是小动物围着狮王跳舞?完整听一听,边听边用声音、动作学学。

  四、 分段欣赏。
  (一)欣赏A段。
  1、刚才用声音、动作来模仿,听听这一段讲了什么?
  2、它们怎样演奏看着图谱说一说。
  3、听音乐做动作。(2遍)
  放音乐一,老师语言提示。

  (二)欣赏B段。
  1、狮王在干什么了?(走路、吼叫)
  2、狮王怎么走路?学一学。
  3、狮王吼了几次呢?仔细听一听。(出示大图2)
  4、做狮大王听音乐有节奏的走一走,吼一吼。

  (三)欣赏A。
  1、狮王们吼的真有节奏,听这段音乐又是讲了什么?(出示大图3)
  2、看图谱说一说吧。(音乐)
  3、老师做狮王,小朋友做小动物围着老师高兴的跳舞。

  五、完整欣赏乐曲《狮王进行曲》。
  一起完整的听听这首《狮王进行曲》。

  六、分角色表演。
  1、用声音、动作读一读这张图谱。
  2、分角色表演。
  (1)师做狮王。
  (2)交换角色。

  活动反思: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井井有条,紧扣主题,活动构思、设计、教学程序、组织形式上都打破了原有韵律活动的模式,通过听赏、游戏,表现艺术活动,培养幼儿的感知能力、动手能力,在活动中指导学生模仿动物的神态、动作、声音、形象进行艺术表现,促进学生的合作交流,使幼儿体验成功、合作的快乐。活动中,幼儿的表演栩栩如生。

第35篇、大班音乐活动教案:老鼠画猫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一个很偶然的机会,我从教育杂志上看到了这首《老鼠画猫》的歌曲,觉得此歌无论是从形象,还是从风格上来看,都是幼儿感兴趣的。这首情节幽默,诙谐的歌曲也是其中之一,我改变了以往老师唱孩子学的传统模式,而是通过相对完整的故事情节的理解,感受歌曲丰富的画面且让幼儿通过操作想象及自身的动作来表现自己对歌曲的感受。幼儿在边演示操作、边画、边唱的过程中很快掌握了这首难度较大的歌曲。这种以弱战强,以智取胜的诙谐生动的反串角色的表演,使幼儿的兴趣和好胜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活动目标
  1、能积极参与歌唱活动,体验歌曲的趣味及滑音的乐趣。
  2、学会演唱歌曲,借助简单而有节奏的念、唱和体态律动,丰富幼儿对音乐的感知表达形式。
  3、幼儿理解滑音的唱法,尝试说唱的形式表演歌曲,大胆的运用表情和动作表现歌曲的和谐,幽默的特点。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
  按照教学的目标和要求,我把这堂课的教学重点定位在让学习理解歌曲内容,活动中会控制自己的歌声。学习说唱形式的演唱方法及掌握滑音的唱法,是教学的一个难点,

  活动准备
  1.画有猫轮廓的纸若干张,黑笔人手一支;
  2.猫头饰,大老鼠头饰各一个,小老鼠头饰与幼儿相等`;
  3.音乐光盘《老鼠画猫》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创设情景表演《小老鼠上灯台》,引出新歌曲。
  1、老师扮演老鼠妈妈带领小老鼠去找食物,老鼠大队前进!播放音乐《小老鼠上灯台》。
  2.遇到了一只凶狠的大野猫(另一老师饰),使老鼠们的觅食行动受到了阻碍, 猫趾高气昂地走了。
  3.为新歌的画面,埋下伏笔。鼠妈妈:“哎呀呀,好痛!我可怜的孩子们被吓坏了吧?该死的野猫,眼睛要是再小点就不会发现我们了,看,这是被猫爪子抓的,要是猫的爪子再少一点,该多好啊!”

  (二).学习新歌曲《老鼠画猫》
  1、初步感受旋律。
  2、理解、熟悉歌词
  ⑴鼠妈妈:从歌词与画面中发现大野猫发生了哪些变化?为什么眼睛要变得小小的,腿变得短短的,胡子要往上翘?┄┄(让他们自由发表自己的观点)
  ⑵鼠妈妈:那你们喜欢这样的猫吗?那就让我们一起来画这样的猫吧!要求:4人一组,根据音乐歌词,合作画猫。(音乐旋律起)
  ⑶边检查画面,边再次演唱歌曲
  鼠妈妈:现在我要检查你们画的老鼠是不是我所喜欢的。共同用歌声检查自己的画。
  ⑷拿着自己的画,随乐一起表演唱

  (三)、结束部分
  一声猫叫——鼠妈妈:妈妈告诉你们我们梦想的猫是不存在的,真的猫还是要来的,我们还是悄悄搬家吧!(《小老鼠上灯台》的音乐声中结束)

  教学反思
  第一,幼儿理解、记忆歌词中巧妙地结合图片。
  歌曲《老鼠画猫》歌词诙谐幽默、形象鲜明,幼儿感兴趣。这首歌歌词有一定的顺序性,但歌词之间没有鲜明的前后关系,幼儿易把歌词内容记颠倒。我根据歌词内容设计了一些小图片,如小老鼠、笔、小眼睛、小爪、短腿、翘胡子等。活动中我根据歌词依次出示小图片,引导幼儿边看边朗诵歌词。最巧妙的是把小老鼠的尾巴画成一个往上翘,来引导幼儿学习滑音,幼儿一看到便自然会把声音唱得像老鼠尾巴一样向上翘,立刻找到滑音的感觉。
  第二,各个环节衔接自然、逐层递进,活动结构严谨、紧凑。
  这首歌曲节奏较快,旋律起伏大,且有滑音、说唱形式等演唱技能的要求。能抓住重点,分解难度,层层深入。学唱歌曲环节中,我先引导幼儿自然地唱这首歌,再加入滑音的唱法,然后再指导幼儿运用说唱形式进行演唱,符合幼儿认知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规律,又能适时调整幼儿的心理状态,不断激发幼儿新的学习欲望,将活动逐步推向**。
  第三,方法得当,充分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
  歌唱教学比较枯燥,需反复练习。为避免这一弊端,我首先用游戏导入活动来吸引幼儿,产生愉悦激发兴趣,接着根据幼儿好奇的特点引出“怪猫”,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猫怪在哪儿,在看图和学唱环节中,我不急于告诉幼儿歌词内容和演唱方法,而是引导幼儿去观察、讨论、寻找,使本是外在的学习任务变成幼儿内在的学习动机、需要。这样一来,幼儿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活动就真正成为幼儿主动学习的过程了。
  不足:通过这次活动,我深刻体会到新颖有效的教学活动手段能有效地帮助幼儿增强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能力。幼儿音乐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必须最大限度地体现音乐活动的独特魅力与优势,既要选择那些形象、生动、寓意含蓄、结构优美、幽默风趣的作品。教师必须以开放的、平等的、民主的、尊重幼儿的教育观念去选择方法、运用方法。
  1、我的语言和动作如能更加夸张和显示歌曲的幽默就更好。2、在活动设计上应该更加严谨。3、活动的环节之间过渡自然,但是环节间的活动要更加紧扣,层层递进。
  《纲要》中指出:要“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要避免仅仅重视表现技能或艺术活动的结果,而忽视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态度的倾向”。“教育内容要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等等。在音乐教育中我觉得以下三种教学方法和谐统一,才能真正地发挥幼儿的创造潜能。

第36篇、大班音乐颠倒歌教案反思

  设计意图:
  这是一首四二拍的大班歌曲,节奏清晰、平稳,歌曲形象、生动,最有趣的是歌词幽默、风趣,它十分真实地描绘出了一幅诙谐逗乐的动物场景。幼儿对这些描绘既新奇又熟悉,这让幼儿在学唱这首歌曲时感到轻松、愉快和快乐,在快乐的唱歌活动中得到身心全面健康的发展。课前我制作了精美的ppt课件,便于幼儿理解歌词和增加活动的趣味性,更重要的是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活动的教学效果。

  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唱准切分音和休止符。
  2.在理解歌词的基础上,感受歌曲滑稽、可笑。
  3.体验活动带来的快乐。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1. 电脑、投影仪、幕布。
  2.多媒体课件、图谱。
  3.男、女孩分开坐好。

  活动过程:
  一、导入课题
  1.教师:小朋友们,今天教室里来了许多的小动物,一起看看它们是谁?(播放课件逐个出示歌曲中的八个动物:老鼠、狮子、蚂蚁、大象、鱼、鸟、公鸡、母鸡)
  2.问:它们中间谁是树林之王?(狮子)谁力气最(大象)鱼儿在哪里生活?(水里)鸟儿在哪高飞?(蓝天里)小朋友每天吃的鸡蛋是谁生的?(母鸡)谁每天早上喔喔啼?(公鸡)谁怕大狮子?(小老鼠)蚂蚁力气大吗?(没力气)
  评析:提问的目的是引导幼儿对这八个小动物基本认识的回忆,为下一环节欣赏颠倒的画面作铺垫。

  二、熟悉旋律,理解歌词内容。
  1.播放课件
  ——八副颠倒的自然现象图片,请幼儿仔细观察,引出歌词。
  师:今天树林里发生了奇怪的事情,一起来看看吧。(幼:小老鼠称自己是大王,大狮子怕小老鼠,蚂蚁扛大树,大象没有力气,鱼在天上飞,小鸟在大海里游,公鸡会生蛋,母鸡喔喔啼)
  师总结:我们看到的画面跟生活中真实的现象不一样,正好反了是不是?反了我们还可以说怎么样了?(颠倒)
  评析:此环节目的为让幼儿理解歌词。
  2.播放课件
  ——让幼儿视听结合,完整欣赏一遍歌曲。
  师总结:有一首歌就唱到了这些,名字就叫《颠倒歌》,一起来欣赏吧。
  评析:此环节目的为幼儿通过视、听结合,既熟悉了旋律,又进一步理解了歌词。
  3.引导幼儿说出歌词。
  师问:刚才你们听到了什么?(鼓励幼儿说出歌词,要说别人没说过的。)

  三、进一步熟悉旋律并记住歌词。
  1.教师清唱,帮助幼儿进一步熟悉旋律和歌词。
  师:刚才还有小朋友没太听清楚,现在老师唱一遍,认真听哟,一会儿告诉我你还听到了什么。
  评析:此环节让幼儿不受画面的干扰,仔细倾听老师的清唱,从而更清楚地听出还有哪些歌词。
  2.出示图谱,巩固歌词。
  师总结:其实你们刚才听到的就是这首歌的歌词,我把它们写了下来,不过都是用一个一个的叉(X)表示的。
  (1)教师手指图谱,幼儿边念歌词边拍出节奏,强调其中的切分音和休止符。
  师:小朋友,想要把一首歌唱好听节奏准确很重要喔。汪老师手
  指歌词,你们边念边拍出节奏。一个X拍一次手(即一个四分音符为一拍),两个X连在一起下面还画了一条线我们也拍一次手(即两个八分音符为一拍),看到O就空一拍,三个X在一起,前后两个X下面还有线,我们就拍两次手(即切分音为两拍)。
  评析:此环节目的为幼儿唱准切分音和休止符做准备。
  (2)教师边拍节奏边演唱歌曲,幼儿再次倾听。
  评析:此环节是让幼儿感知切分音和休止符的唱法。

  四、幼儿学唱新歌曲。
  1.放课件,幼儿视、听结合整曲跟唱,要求幼儿通过歌声表达出歌曲的滑稽、可笑。
  师:小朋友,这首歌这么好玩,你们一定也想学吧,那我们就一起来学唱这首歌吧!
  评析:此环节借助课件提醒幼儿记得歌词,整曲跟唱学唱这首歌。
  2.再次播放课件,幼儿视、听结合整曲跟唱,并要求幼儿边唱边拍出节奏。
  师:小朋友,我们再学着唱一遍,不过要边唱边拍出节奏哟!
  评析:此环节目的为让幼儿唱准歌曲中的切分音和休止符。
  3.听音乐,幼儿边拍手边整曲跟唱,提醒幼儿唱准切分音和休止符。
  师:小朋友,你们刚才唱得非常好。不过我们是大班的孩子,应该给自己增加一些难度了。这一遍我们只放音乐,跟着音乐我们一起边唱边拍出节奏好吗?
  评析:此环节目的让幼儿自己学习记着歌词整曲跟唱这首歌。

  五、看图谱,男、女生对唱的形式学唱歌曲。
  师:刚才小朋友都是一起唱,现在我们换一种方式,也就是有的地方男孩唱,有的地方女孩唱,有的地方一起唱,好吗?
  师:那要学会看老师的指挥哟,我的手指向女孩那谁唱?(女孩)
  指向男孩谁唱?(男孩)我的两只手都指了应该怎样?(男孩女孩一起唱)
  (男、女互换角色,连唱两遍)
  评析:此环节的目的为打破全体幼儿一起跟唱的枯燥,变换一下唱歌的形式(即对唱),增加活动的趣味性,活跃课堂气氛,并初步学习看指挥的手唱歌。

  六、播放课件。
  ——幼儿视、听结合,男、女生对唱(交换角色,两遍)。七.播放课件,幼儿视听结合,鼓励幼儿创编动作完整演唱歌曲。
  师:小朋友,我们站起来,加上一些你喜欢的动作一起来唱这首歌好不好?可以做跟老师不一样的动作哟!
  评析:活动中幼儿已经坐了不少时间了,此环节为了让幼儿活动一下身体,并在活动中有机会自由探索,创编自己喜欢的动作。

  八、歌词创编,开拓知识。
  1.教师先示范创编。
  师:这首歌真意思我很喜欢,我也会创编这样的歌词,还能把它唱出来耶,想听吗?(红红太阳挂在那个夜晚里,弯弯的月亮挂在白天里,夏天穿棉袄,冬天扇扇子,事情全颠倒,哈哈你说多可笑。)
  2.幼儿尝试创编歌词,并鼓励幼儿唱出来。
  师总结:今天小朋友学会了一首很有意思的歌曲,那今天我们就回家唱给爸爸妈妈听,并且和和爸爸妈妈一起创编这样的歌词好吗?

  活动反思:
  这是一首传统的大班唱歌活动,歌词风趣、诙谐,幼儿喜欢。活动环节设计合理、紧凑,层层递进,易于幼儿理解和接受。课件在活动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如利用课件让幼儿观察颠倒的自然现象,这样幼儿更容易理解和记住歌词;播放课件,让幼儿视听结合学唱歌曲,比以往老师弹琴或放磁带让幼儿跟唱歌曲效果要好得多。通过活动可看出:有时不用传统的钢琴也可以完成一节唱歌教学的任务。通过活动还培养了幼儿良好的听音乐的习惯,如听音乐让幼儿说出歌词。
活动中体现了《纲要》和《指南》的理念:活动中幼儿有主动探索的 机会,如创编自己喜欢的动作完整演唱歌曲,尝试创编歌词等,另外因为歌曲本身的趣味性,所以活动的始终幼儿都是一直积极主动参与的,而且还能与他人配合,如男、女孩对唱的环节。总得来说,不仅完成了教学目标,也给幼儿带来了全身心的愉悦。不过我觉得向幼儿介绍切分音的时候,教师介绍得不是很明晰,切分音应作为本节活动的一个难点来介绍。

第37篇、大班音乐活动教案:幸福拍手歌教案(附教学反思)

  设计背景
  音乐能够启迪人的智慧,陶冶人的情操。对于幼儿来说,音乐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幸福拍手歌》是一首美国歌曲,歌词由日本的木村利人编写的。原歌共有六段歌词,除拍拍手之外,还有跺跺脚、拍拍肩等动作。为了让幼儿有创作的机会,再设计中只出示两段歌词,其余的让幼儿自己进行创编。第一、第二乐句句尾都空出两拍,让演唱者表演动作,第三、四乐句密切相连,最后也空出两拍作动作,所以这首歌曲非常适合律动表演,歌曲情绪热烈欢快,富于感染力,连续的八分附点音符使歌曲更具舞蹈性。

  活动目标
  1、感受和掌握附点八分音符的节奏,并用富有感情(高兴、快乐)的演唱《幸福拍手歌》。
  2、根据已有经验创编新歌词,并根据歌词发挥想象力创编动作。
  3、感受歌曲愉快情绪,体验与同伴游玩的乐趣。
  4、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幼儿对歌词的理解及记忆。
  教学难点:幼儿根据歌词自主创作舞蹈动作。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幸福拍手歌》歌谱一张、节奏图谱一张,《幸福拍手歌》Flash;
  2、经验准备:幼儿初步掌握附点音符。

  活动过程
  (一)导入(采用情境导入法,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吸引幼儿的兴趣。)
  师:昨天晚上老师做了一个好玩的梦,梦见老师和小朋友们在一个美丽的花园里,随着欢快的音乐,唱着一首很好听的歌,唱着唱着就醒了。小朋友们想不想知道这首歌叫什么名字?
  幼:想。(齐声说)
  师:这首歌的名字叫《幸福拍手歌》,现在老师把这首歌唱给小朋友们听
  师:小朋友们,这首歌好不好听呀?
  幼:好听。
  师:小朋友们想不想学?
  幼:想。

  (二)趣味游戏,练习节奏,突破难点。
  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教师运用了三个步骤,层层深入,带领幼儿熟悉并掌握附点八分音符的节奏,为歌曲的学习做好渗透和铺垫。
  ①出示节奏卡片,让给幼儿分辨两张卡片的不同,引导幼儿辨别带附点八分音符;
  ②教师用带附点八分音符和四分音符两种不同节奏说出:如果感到幸福你会做什么!并用对比的教学方法让幼儿分析带附点音符的唱法有何变化。
  师:小朋友们,你们回想一下,刚才老师唱《幸福拍手歌》的时候,是唱第一种节奏还是第二种节奏呢?
  幼:第一种
  师:小朋友们真聪明,我们一起用手打带附点八分音符节奏。
  (幼儿基本掌握带附点八分音符节奏后,师幼一起做游戏。教师用带附点八分音符节奏节奏提问学生:如 .果感 .到 幸 .福你 .会做 .什 么?请幼儿用动作或语言来回答教师的提问。游戏最后扩展到请几个幼儿进行提问,其他幼儿自由做出回答,既熟悉了歌曲节奏,又为歌词的创编做好了铺垫。)

  (三)学唱歌曲。
  ①播放钢琴伴奏,教师再完整的唱一遍歌曲。
  师:小朋友们刚才听到歌曲中,人们幸福的时候会做什么呢?
  幼:拍手、跺脚
  ②出示歌词:在钢琴伴奏下,教师用歌曲的节奏教幼儿念歌词并引导幼儿做拍手、跺脚等动作(念两遍)。
  ③分句教唱歌曲。重点教唱第三句,提示第四句和第三句紧密相连。每句都熟练之后,带领幼儿完整地歌唱。
  ④展示《幸福拍手歌》视频,让幼儿欣赏,体验歌曲的乐趣。

  (四)创编歌词和动作,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幼儿在创编中体验快乐。
  师:小朋友们,当我们感到幸福的时候出了拍手、跺脚。你还会做什么?请你来做小小作词家,创编歌词,带领大家进行歌唱表演。
  (请2—3个幼儿发挥想象力,创编歌曲,教师在图谱上填写歌词)创编完歌曲后,采用不同的分组,师生接唱、幼幼接唱等方式对创编后的歌词进行演唱和表演。(教师提示幼儿要富有感情的歌唱)

  (五)律动表演
  师:小朋友们表现真出色!小朋友唱歌的时候,老师有一种想跳舞的感觉,小朋友们想不想跟老师一边唱着这首歌一边跳圆圈舞呢?
  幼:想
  师:小朋友手拉手围成两个圆圈。里圈的小朋友按顺时针的方向走,外圈的小朋友按相反的方向走。在歌曲的空拍处停下,小朋友们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加上拍手、跺脚、拍肩、握手等动作。
  结束:小朋友们,这个游戏还不好玩?让我们一起来表演吧。
  注:用乐器配伴奏
  幼儿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乐器,也可以使用自己准备好的乐器。教师在这一环节中先做示范,边唱歌曲,边用乐器为歌曲做伴奏,再引导幼儿用手中的乐器,边唱歌曲边为用乐器做伴奏。
  师:小朋友们表现得真出色!瞧,老师都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什么(打击乐器)?小朋友们可以用这些乐器或者自己带来的乐器为这首歌曲配伴奏,让这首歌曲变得更丰富。

  课堂小结
  师:度过了快乐的四十分钟,能告诉我你们快乐吗?幸福吗?最后,请同学们配合老师用一种特殊的方式结束我们的这节课,好吗?
  师:如果感到快乐你就点点头,
  幼:点头。
  师:如果感到快乐笑一笑吧,
  幼:笑一笑。
  师:如果快乐就用行动把他表现出来吧,让我们大家一起说再见,
  幼:再见!

  教学反思
  整个课堂下来,学生的情绪一开始没有调动起来,感觉课堂有点沉闷,好不容易开始学歌舞了,学生的情绪一下子爆发,整个教室乱哄哄的,有点“群魔乱舞”的感觉。之后我想让学生把歌词记牢,有点强灌知识。多次练习中,我没能够更好的引导幼儿需要表达情感,另一方面幼儿没有掌握好附点八分音符的节奏,以后我会多加努力,改正过来的。

第38篇、大班音乐活动教案:泥娃娃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能借助图谱理解歌词,学习用连贯、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2、引导幼儿体验自由创编表演的愉悦及帮助他人的快乐。
  3、能用不同的动作、表情恰当表现歌曲内容,发展幼儿的音乐表现力。
  4、鼓励幼儿在学唱歌曲的基础上完整表演。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1、自制泥娃娃一个,图谱
  2、下载歌曲——泥娃娃MP3
  3、教具泥娃娃课件PPT

  活动过程
  一、引入
  1、出示泥娃娃,激发幼儿的兴趣。
  2、师:你见过这样的娃娃吗?你们知道这个娃娃是用什么做的吗?
  3、师:这是一个泥娃娃,我们和泥娃娃打个招呼吧。

  二、欣赏歌曲
  1、教师演唱歌曲,理解歌词内容。 师:歌曲里唱了什么?
  2、教师根据幼儿回答出示小图谱。

  三、学唱歌曲
  1、教师范唱,幼儿轻声跟唱。 师:小朋友们轻轻地和我一起唱好吗?
  2、教师引导幼儿有感情地用优美的声音演唱。 师:听完这首歌,你心里有什么感觉?你喜欢这个泥娃娃吗?我们用好听的声音演唱这首歌曲,让泥娃娃感受到我们对 她的关爱。
  3、再次演唱歌曲
  4、分组表演幼儿分组分别扮演泥娃娃和真娃娃,当演唱到最后一句的时候,泥娃娃和真娃娃相互拥抱,表示关爱。

  四、教师小结 师:泥娃娃现在有人疼了,也有人爱了,真得很高兴,谢谢各位小朋友。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前,我先将原教案进行了修改,增加了图谱这一教学材料,从而帮助孩子理解和记忆歌词。在图谱设计时,我尽可能地使用简易的图片帮助幼儿理解,并运用了“1”“X”“真”“假”等一些明显的符号加以辅助。活动时,孩子们能被多样的图谱所吸引,正确地理解并用声音优美地歌唱,活动目标有效达成。但是在活动中我也发现了活动氛围并没有预期得好,如果我能在肢体动作、脸部表情等更加活跃一些,也许孩子们也能被我的情绪所感染,使本次音乐活动的氛围显得更加活跃欢乐一些。这是我下次要注意的地方。

第39篇、大班音乐活动教案:娃哈哈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认真观察、大胆尝试,能初步跳整个舞蹈,节奏正确。
  2、激发幼儿探索兴趣,培养孩子的自学能力并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一、复习歌曲
  1、小朋友我们已经学习过娃哈哈了,先跟着音乐演唱一次。
  2、我们唱的时候要用好听自然的声音,表达出自己的情绪。
  3、老师今天还带来了一个舞蹈,我们一起来看看。

  二、教师示范舞蹈
  1、刚才老师跳了娃哈哈的舞蹈,你们看了以后有什么感觉呢?
  2、老师在跳的时候用到了一个步伐有谁知道?
  3、娃哈哈的舞蹈老师用了一个垫步,我们一起来学学这个垫步好吗?

  三、幼儿学习舞蹈
  1、刚才小朋友已经看到老师跳的舞蹈了,请你们找个空地方我们一起来学一学。
  2、我们用慢动作来学习这些动作,手边转脚边垫看看行不行?
  3、现在找一个好朋友去练习一下简单的步伐和手部动作。
  4、小朋友本领真大,已经学会一点了,我们跟着音乐试试看。
  5、小朋友跳的时候跟上表情就更加完美了,我请几个小朋友来表演一下。
  6、大家跟着老师一起跳一遍,做慢动作看看能不能跟上节奏?
  7、原来跳舞是那么快乐的事情,小朋友跳的也不错。

  四、幼儿完整舞蹈
  1、小朋友真厉害,现在跟着音乐完整来一次。
  2、你如果还不会就找一个会的好朋友来教教你,慢慢的做动作。
  3、最后我们和老师一起再来舞动一次。

  价值分析与调整反思:
  价值分析:通过歌曲的再现,勾起幼儿的回忆,让幼儿能在熟悉的情况下进行活动。
  观察与调整:
  幼儿们对旋律还是很熟悉的,但两段不一样的歌词就记得不是很清楚了,在回顾了两遍之后,大多能正确唱出歌词了。
  价值分析:教师来示范舞蹈让幼儿更加直观的看到动作,也能调动幼儿的兴趣。
  观察与调整:
  我边放磁带边示范动作,几个幼儿已经开始忍不住边看边做起动作了,歌曲的节奏感很强,所以看我示范一遍之后,幼儿就能跟着老师边唱边做舞蹈动作了。
  价值分析:幼儿学习舞蹈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通过老师的讲解和与同伴的切磋来学习舞蹈。
  观察与调整:
  我请幼儿们围成圈,练习踏点布,主要是两脚微微交叉,前面的脚完全着地,后面的脚用脚尖点。几个妹妹宝宝做的有模有样的,弟弟宝宝美感稍有欠缺。
  价值分析:幼儿完整表演舞蹈可以让老师检查幼儿的学习情况,以便及时更进。
  观察与调整:
  今天学下来,单单做手上的动作没有问题,配上脚的踏点步,就会有点手忙脚乱了,个别幼儿的踏点步不标准,还需要纠正。

第40篇、大班歌唱活动教案:动物猜谜歌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用接唱和对唱的方式演唱歌曲。
  2.尝试有节奏的独白和念象声词,乐于动脑,敢于挑战。
  3.引导按节奏创编谜语歌词,感受在说说唱唱中玩谜语游戏的快乐。
  4.随歌曲旋律唱出来。
  5.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及肢体的表现能力。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了解一些动物的特征、习性、喜好。
  2.物质准备:ppt活动过程一、幼儿猜谜,尝试有节奏地说谜面唱谜底1.创设情境,引出活动,调动幼儿兴趣。
  T:森林里要开一场隆重的音乐会,选谁参加呢?大家决定请智慧精灵来决策。智慧精灵把选中的小动物编成了有趣的谜语。如果小朋友猜对了,就能请出这些小动物了。第一个出场的会是谁呢?
  2.教师出示图片(动物的部分身体),鼓励幼儿按照节奏念出歌词。
  T:瞧!他来啦。你看到了什么?怎样的脑袋和眼睛?(圆圆的脑袋、亮亮的眼睛)(谁能把小动物脑袋圆圆的眼睛亮亮的按照这样的节奏型说出来× ×| ××× )3.引导幼儿猜出答案,尝试唱出答案。
  T:到底是什么动物呢?(自由猜想)老师再加两个动物的特征,看看你们能不能猜出来。
  "脑袋圆圆的,眼睛亮亮的,耳朵长长的,尾巴短短的。"T:师竖起大拇指唱到:"锉锉锉,锉锉锉,锉锉锉,锉锉锉,我们大家知道这是小白兔。"(清唱,唱完出示整个小兔的身体)老师是怎么唱出答案的?谁来学着唱一唱。
  大家一起试着把谜底唱出来吧。预备,齐。(钢伴)4.完整练唱智慧精灵要求我们完整地唱一唱小兔,小朋友听好音乐,轻轻跟老师一起唱。
  5.引导幼儿找出这首歌曲的说唱特点你发现这首歌曲和我们平时唱的歌有什么地方不一样吗?(有说有唱)对,哪部分说的,哪部分是唱的,那现在请小朋友们先清楚地说出谜面,再响亮地唱出谜底,请准备(钢伴)二、尝试用接唱的方法完整演唱歌曲1.教师唱问句,幼儿学习接唱答句。
  (1)T:小朋友们成功地请出了第一位小动物,真棒。
  竖起耳朵仔细听,这次智慧精灵唱的是什么小动物?
  "脑袋圆圆的,眼睛亮亮的,个子高高的,脖子长长的。锉锉锉,锉锉锉,锉锉锉,锉锉锉,我们大家快来猜猜这是什么动物呀?"(清唱)T:是谁呀?没错,就是长颈鹿呀。我们试着和前面一样,先说谜语再把答案唱出来。准备好了吗?(钢伴)(2)T:第三位小动物急着想和小朋友见面呢,仔细听,认真猜,老师问完,你们就要接着唱出答案的,可以做到吗?(钢伴)"脑袋圆圆的,眼睛亮亮的,耳朵大大的,鼻子长长的。锉锉锉,锉锉锉,锉锉锉,锉锉锉,我们大家快来猜猜这是什么动物呀?"(示意接唱,教师提高音量引导幼儿顺利接唱)。
  T:我们合作的太好啦!第三位小动物也被我们请出来了。
  三、引导幼儿集体创编,进行对唱1.尝试集体创编T:其实呀,在这首歌的谜语里藏着许多秘密,你们发现了吗?
  对呀,前两句都是一样的"脑袋圆圆的,眼睛亮亮的"还有一个数字秘密哦,谁发现了?对,谜语的每一句都是五个字。
  T:智慧精灵觉得欢欢班小朋友很会动脑筋,都是聪明的孩子。他想让你们帮他把小动物编成谜语,唱进歌里。你们愿意帮助他吗?
  (1)袋鼠T:谁认识他?他有什么有趣的地方?(有口袋,跑得快)对,谁能试着把袋鼠编进歌里?
  真棒!"身上有口袋,跑的快快的。"(根据幼儿创编的为准,师加以完善)我们一起试着把问句完整的唱出来,注意说的清楚有节奏,唱的响亮又好听。
  T:现在我们1、2组小朋友唱第一句问,3、4组小朋友来唱第二句答,好不好?唱歌要面带微笑,开心地说说唱唱,准备好。
  (2)大熊猫T:瞧,小动物来啦,是谁?对,国宝大熊猫。长的怎么样啊,是呀,身体胖胖 的。
  把大熊猫编进儿歌里,除了他长什么样子,我们还可以加上什么?(喜欢吃什么),谁来试着编一编。
  T:编的太棒啦,我们一起有节奏把第一句唱出来:"脑袋圆圆的,眼睛亮亮的,身体胖胖的,喜欢吃竹子。锉锉锉,锉锉锉,锉锉锉,锉锉锉,我们大家快来猜猜这是什么动物呀?"(锉锉锉加上动作)T:老师刚才做了什么动作?我们一次做一做。(边唱象声词,边做动作)现在3、4组小朋友问,1、2组小朋友答,而且"锉锉锉"的地方要加上动作,能做到吗?
  (3)小鸡T:叽叽叽叽,小鸡也想被编进谜语里,让小朋友唱出来。小鸡喜欢吃什么,没错,爱啄小米粒。这次,我们不仅可以把小动物爱吃什么编进歌里,还可以把什么也加进去?(叫声)T:对呀,叫声叽叽叽。谁愿意来试一试?大家一起把谜语说一说。
  T:编的太棒啦,把掌声送给他。这次,女小朋友问,男小朋友答,"锉锉锉"还要做动作,听清楚要求了吗?
  四、幼儿自主仿编,玩谜语游戏T:你还想把什么小动物编进歌里?可以和身边的小朋友一起讨论,然后你来问,其他小朋友开动脑筋来回答。
  T:谁编好了,愿意试一试?(幼儿清唱问句)我们一起来回答,好不好?(教师与其他幼儿接唱)回答正确了吗?给自己鼓鼓掌。
  T:还有谁想把你的动物谜语唱出来的?(一幼问,其他幼儿接唱)五、结束活动T:今天,小朋友们帮助智慧精灵将小动物编进谜语,任务完成的非常出色。把掌声送给你们。回家以后,可以把谜语歌唱给爸爸妈妈听一听,让他们来猜一猜。今天的动物猜谜歌就学到这里,谢谢小朋友们。

活动反思:
猜谜语一直我们大班孩子非常喜欢参加的游戏,每次开展猜谜游戏,孩子们都能积极开动脑筋,踊跃猜测谜底,可以说孩子们对猜谜语这样的活动充满着浓厚的兴趣。出于这样的原因,在半日活动中我安排了这样一个又能唱又能游戏的音乐活动。在这个活动中我主要围绕这两个主要目标开展1、学习用接唱和对唱的方式演唱歌曲。2、创编谜语歌词,玩猜谜游戏。
在活动的开展中有几点做的还不是很好:
1、在课前没有充分挖掘动物的形象特征,孩子的知识经验还不够丰富。所以在创编歌词的环节中,孩子们创编的动物种类很少,有些小朋友创编出来的还是跟老师说的一样。
改进策略:可以事先丰富其他动物的形象特征,也可以教师将其他动物的形象特征画下来,以一封信的形式发到每个幼儿的手里,根据自己拿到的这个动物进行想象创编。
2、在第一次接唱的时候,幼儿有点唱不出来,而且孩子们有点不明白接唱的特点。
改进策略:在第一次接唱的时候教师要进行接唱的示范,同时在接唱时教师可以稍微解释接唱的特点。
在这个活动中,孩子的参与性还是很高的,整个活动都是在快乐、轻松的游戏情景中。另外,从本次活动中我还体会到,教师应多鼓励一些能力较弱的幼儿,不断给他们信心。虽然她们掌握的不是很好,但至少他们尝试了,游戏了,对他们是非常大的帮助。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