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篇党史学习个人心得体会

小编为你整理了7篇《党史学习个人心得体会》范文,但愿能对你的工作学习会带来帮助。

党史学习个人心得体会(第1篇)

参加我们人大机关党史教育动员会后,本人开展了自学,现结合学习的情况简单从三个方面谈一下感受:

一是要树立坚定的学习理念。今年是建党一百周年,开展党史学习教育非常有必要而且意义深远,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不忘初心使命、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伟业的必然要求,是坚定信仰信念、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是推进党的自我革命、永葆党的生机活力的必然要求。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我们要认真学习党史、国史,了解我们党和国家事业的来龙去脉,知史爱党、知史爱国,下一步我想我个人在学习上要做到三点:一是制定学习计划,全面系统学,不能蜻蜓点水走过场;二是结合实际,深入细致学,多做思考与研究;三是多渠道多途径学习,要通过书本、学习强国、新闻媒体等多维度学习,确保高质量高标准完成学习教育各项任务。

二是要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通过近期的学习,又一次深刻感悟到我们共产党走过的这百年是多么的不易,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又是多么的来之不易,我们的未来在面对机遇与发展的同时也面临很多的挑战。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讲到:我们中华民族的昨天,可以说是“雄关漫道真如铁”;我们中华民族的今天,正可谓“人间正道是沧桑”,中华民族的明天,可以说是“长风破浪会有时”。这三句话是我们过去、现在和将来的生动描述。在看到沙洲村“半条被子”、长征途中管被装却宁可自己冻死的军需长等故事时,还有重温焦裕禄、雷锋、谷文昌等一个个生动事迹时,确实思想是被强烈震撼的,心灵是受到深刻启迪的,也更加坚定了理想信念。

三是要树立坚定的为民服务宗旨。我们学习党史最终的落脚点是在实际行动上,在一切为了人民的服务宗旨上。以先辈先烈、先进人物为镜,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作为一名人大工作者,履好职尽好责,发民声、呼民意,通过“一人一重点,领办解难题”,重点议题工作的开展等帮助推动一些群众关心的实事,在对口联系监督农村经济各领域工作的同时,多学习、多思考、多研究,多提有价值的建议和意见,为我区的三农工作、乡村振兴做出积极的努力。

党史学习个人心得体会(第2篇)

在庆祝我们党百年华诞的重大时刻,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在全党集中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正当其时,十分必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立足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的重大时刻和“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站在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高度,深刻阐述了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重大意义,深刻阐明了党史学习教育的重点内容和工作要求,系统回答了“为什么学、学什么、如何学”等重大问题,既是一次全面的工作部署,也是一堂深刻的党史教育课,宣示了新时代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坚定决心,展现了再接再厉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的奋进姿态,彰显出超凡的政治高度、宽广的历史维度和深邃的思想深度,通篇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光辉。

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党的历史就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它是我们永远的精神力量,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基层人大工作者,学习党史是人生的必修课,要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

一是学习党史,要从党的百年辉煌历程中感悟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从党的百年艰辛历程中汲取前进的智慧力量,从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传承共产党人的精神力量,赓续(gēng xù)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吸取奋勇前行的力量。坚持理想信念,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二是学习党史,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发展规律,为我们正确认识现实和改造现实提供历史依据和启示,进一步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更好地为贯彻和落实党的政治路线和政治任务服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加快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作出自己的贡献。

三是学习党史,要传承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定信念、凝聚力量,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劳动成果由人民共享,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始终保持党同群众的血肉联系。

四是学习党史,要大力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在一百年的非凡奋斗历程中,涌现了一大批视死如归的革命烈士、一大批顽强奋斗的英雄人物、一大批忘我奉献的先进模范,形成了一系列伟大精神,构筑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为我们立党兴党强党提供了丰厚滋养。要宣传英模的成长史,挖掘英模思想闪光点,讲好英模的平凡事,用人民英雄的光辉形象、伟大精神、可贵品质,激励后人继承他们的遗志和品质,将共产主义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五是学习党史,要对照自身修身养德。“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镜子的意义在于让你有所借鉴,明晰自己的优缺点,以便更好地规范自己的行为。而我们的党史经典正是这样一面镜子,透过它我们看到了本质意义上的东西,它让我们更好地正视自己,也使我们更加明白:我们这一代人需要坚定的精神信仰,更让我们懂得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应承担的责任与义务。

六是学习党史,要从党史、人大史中不断增强战斗精神和昂扬锐气,不断提高应对风险和迎接挑战的素质能力。要把学习党史同做好人大工作结合起来,努力以过硬的作风、高质量解决好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切实把学习成效转化为更好为党旗添彩、为大局服务。

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资政育人、锤炼党性和做合格党员的教科书,它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结晶,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从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到“九八抗洪”精神、抗震救灾精神、抗疫精神等,这是民族精神的结晶和升华,是我们共产党人特有的精神状态和人格魅力,它潜移默化的感化心灵、陶冶情感、升华情感。这是党史经典中强有力的精神源泉,激发我们对民族性、时代性、地域性的文化记忆,强化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架构,构建安身立命、持续进步的精神家园,促进社会和谐进步,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奋斗。

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不忘初心使命、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伟业的必然要求,是坚定信仰信念、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是推进党的自我革命、永葆党的生机活力的必然要求。我们学习党史,就是要坚定信仰信念,做一名理论上清醒、政治上坚定的合格党员;学习党史就是要弘扬党史精髓,坚持“与时俱进”,加快知识更新,加强实践锻炼,使专业素养和工作能力相协调。学习党史,就是要汲取精华,感悟红色文化的激情与内涵,领悟初心,回归经典,让精神与信仰散发恒久的光芒。作为一名党员干部、一名人大工作者,学习党史,在原汁原味的党史经典中更加深刻的认识党,加强党的思想教育,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尽职尽责,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一百周年。

党史学习个人心得体会(第3篇)

党史是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领导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进行的探索史、奋斗史、创业史,是全体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认真学习党史,能让我们从党发展壮大的历史中汲取养分和智慧。通过学习党史,我对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段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建立新中国、开展社会主义建设、实行改革开放、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光辉历程和作出巨大贡献的历史。以下是学习党史的几点心得体会。

一是锤炼绝对忠诚的政治品格。要从党史中汲取强大的真理力量、思想力量、实践力量,不断夯实绝对忠诚的思想根基,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践行者,始终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步调一致、行动统一。

二是矢志为人民群众谋利造福。要强化坚守初心的自觉,努力把群众期盼的事变成我们要干的事,把我们在干的事变成群众支持的事,把我们干成的事变成惠及群众的事,千方百计解决好群众的急难事、揪心事、烦心事,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三是强化义不容辞的使命担当。要进一步深刻认识一代人有一代人担当的本质内涵,把组织的重托、人民的信任看得比泰山还重,以事业为重、以担当为荣,自觉顶起自己该顶的那片天,担起自己该担的那份责,答好时代之问,创造出无愧历史、无愧时代、无愧人民的更大业绩。

四是汲取继往开来的精神力量。要从党史中汲取敢闯敢试、拼搏进取的智慧力量,继承我们党守正创新的优良传统,用革命先烈先辈的感人事迹和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鼓舞士气、激励自己,不断升华思想境界、陶冶道德情操、涵养浩然正气,把工作干得更好。

党史学习个人心得体会(第4篇)

践行党史教育 弘扬红岩精神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2023年2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党中央立足党的百年历史新起点、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为动员全党全国满怀信心投身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作出的重大决策。

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4月8号到13号在李主任的精心安排和带领下,我们到了重庆,实地接受党史教育。

重庆是一块英雄的土地,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毛泽东同志在这里进行了决定中国前途命运的重庆谈判,周恩来同志领导中共中央南方局在这里同反动势力展开了坚决斗争,邓小平同志在这里领导中共中央西南局进行了大量开创性工作。重庆涌现了大批大义凛然、高风亮节的共产党人,如信仰坚定、不怕牺牲的赵世炎等人,英勇善战、屡建功绩的王良等人,坚贞不屈、永不叛党的江竹筠、王朴、陈然等人,严守纪律、勇于牺牲的战斗英雄邱少云,等等。解放战争时期,众多被关押在渣滓洞、白公馆的中国共产党人,经受住种种酷刑折磨,不折不挠、宁死不屈,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生命,凝结成“红岩精神”。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二〇一九年四月十七日在重庆考察工作时的说的话。

在重庆的几天我们听到了“共产党人的修养”的理论课,参观了渣滓洞、红岩魂陈列馆、桂园等红色革命教育基地,举行了向革命英雄敬献花篮,重温入党誓词等活动,回来后,我又重温了《红岩》这部小说和《在烈火中永生》这部电影,感触颇深。

《红岩》作者罗广斌、杨益言都是重庆中美合作所集中营的幸存者,他们亲身经历了黎明前血与火的考验,目睹了许多革命烈士为革命牺牲的壮烈场面。根据这些亲身经历,他们于1957年写出了革命回忆录《烈火中永生》,随后在这个基础上创作了这部以惊心动魄的斗争画面和崇高的革命精神震撼广大读者的心的长篇小说《红岩》。

小说发生在1948-1949年解放战争临近尾声,蒋介石集团反动统治最黑暗日子的山城重庆。小说主人公江姐是一位杰出的共产党员,她对党忠贞,对敌战争顽强不屈,在狱中,她受尽折磨,凶残的敌人把竹签钉进了她的食指,面对毒刑,她傲然宣告:毒刑拷打是太小的考验,竹签是竹子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烈士的鲜血染红了脚下的岩石,他们的斗争意志和必胜的信念,如岩石般的坚硬。

什么是红岩精神?红岩精神是革命烈士对共产主义信念执着追求的高度概括,是革命先烈坚持的真理,社会的人生伟大实践,是革命先辈为国家为人民无私奉献的真实写照,同时也是改革开放发展建设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种精神支柱。

红岩精神就象一面鲜红的旗帜,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热血青年为理想和信念奋斗不息。无数个大义凛然的共产党员前仆后继,用生命和鲜血扞卫党的尊严和机密,配合武装斗争,沉重地打击了敌人的反动气焰,正是有他们的努力,才有共和国今天的繁荣昌盛和国泰民安!  先辈们用他们的鲜血染红了我们的五星国旗,在我们享用现代文明的时候,怎能忘记和平的生活源于血染的历史;怎能忘记曾经发生过的战争;怎能忘记曾为此付出了生命和鲜血的先烈们;怎能忘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的庄严意义。

在红岩魂陈列馆,在解说员饱含深情的解说下,我们参观了《红岩魂》系列展览,对《歌乐山的见证》、《歌乐山的记录》、《歌乐山的悲壮》、《这座山属于历史》等内容进行了参观学习,再次接受了一次全面的“红岩精神”洗礼。

陈列馆中的一张张照片,一段段文字,栩栩如生呈现了当年共产党人被关押时所受的折磨,所作的不懈抗争,无声的痛诉着国民党反动派对于革命先烈的惨无人道的迫害。陈然,江姐,罗广斌,杨益言……一位位优秀共产党人的事迹在我们面前闪过,让我们深刻感受了那段光辉的战斗岁月,重温了革命先烈的信仰和坚持。

通过学习,我们重温了“爱国、奋斗、团结、奉献”的红岩精神养分,心灵都受到了洗礼和极大的震撼。学思践悟,收获很大:时代没有选择让我们像烈士们那样轰轰烈烈的为祖国就义,但我有一颗同他们一样爱党、爱祖国、爱人民的心。时间会冲淡记忆,但人们决不会忘记,为祖国牺牲的人们,他们的理想,他们的信念,使千万人的心灵为之震撼。每一个党员都应该了解我党带领中国人民走过的艰苦的历程,理解我党在重大问题上的决策,从而更加相信共产党,拥护共产党,坚持并加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在过去艰苦的环境中,烈士们能为革命献出宝贵的生命而不计较个人得失。在新时期,不能忘了本,忘了那些为抗日战争,为解放战争洒过汗,流过血,甚至献出了生命的先辈。不能在这个舒适的生活中迷失了着自我与方向。作为共产党员更不能忘记了对党忠诚,忘记了为人民而服务。我们一定要更加珍惜今天所拥有的一切,以先辈们为榜样,勇挑重担,攻坚克难。

党的十九大宣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新时代学习红岩精神具有重要意义,其蕴涵的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等方面的丰富经验,是共产党人坚守政治品格,经受历史发展考验的学习典范,是我们今天重塑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的强大精神力量。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应学习以周恩来为代表的南方局共产党人“相忍为国”“同仇敌忾”“合而不同”“斗而不破”的领导艺术,深化对红岩精神的理解,坚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把初心与岗位职责、本职工作紧密联系,坚定理想信仰,抵御腐朽思想的侵蚀,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为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不懈奋斗。

我们没有资格忘记这些历史,先辈们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我们今天和平而幸福的生活,现在他们都已没入历史的长河中,那剩下的,就是我们的责任,我们要将先辈们的精神一直一直延续下去,让我们的国旗在我们的国土上更加骄傲地飘扬!让红岩精神在我们的心中永存。

党史学习个人心得体会范本(第5篇)

坚定理想信念——党史学习教育学习长征史有感

前段时间,我认真学习了《中国共产党简史》,对书中关于红军长征的这段历史受教育颇深。为此,我重新拜读了一遍王树增将军所著的《长征》,从细节上加深对这段历史的了解、理解。

1934年至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经历的长征是人类战争的奇迹,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座丰碑。我们的党在长征中创造了伟大的革命精神——长征精神。我不由自问,是什么力量让我们的革命先辈创造了如此辉煌的业绩?答案是:理想信念,坚定的理想信念。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指出:“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这是对此的最好诠释。

参加长征的红军共四路:红一方面军、红四方面军、红二方面军和红二十五军。红军三大方面军在陕甘苏区会师,标志着长征的胜利结束,长征共历时两年。长征是我们红军不畏艰难险阻的壮举。长征跨越了我国十五省份,长征翻越了20多座巨大的山脉,其中的五座位于世界屋脊之上而且终年积雪,有我们熟知的夹金山;长征渡过了30多条河流,包括世界上最汹涌险峻的峡谷大江;长征走过了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广袤的湿地,那片被称为“死亡陷阱”的茫茫草地。更为重要的是在总里程远远超过两万五千里的长征途中,除了在少数地区短暂停留外,我们的红军不但要与重兵“围剿”的敌人作战外,还需要平均每天急行军50公里以上。一路的惨烈战斗,一路的绝望与期望、饥饿与伤亡,支撑着他们的是理想信念。“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正是在这种艰难困苦甚至绝望的条件下,共产党人磨砺了意志,砥砺了心态,坚定了信念。这是今天的我们必须学习致敬的。

艰辛长征路上,革命烈士倒下了,又有红军站起来,只因心中信念永存!长征是我们红军不畏牺牲的壮举。长征途中,中国工农红军始终在数十倍于己的敌人的追击、堵截与合围中,中央红军共进行四百余次重要战役,其中师以上规模的战役就达120余次,平均三天就发生一次激烈的大战。绝命后卫34师,用血肉之躯筑起一道“城墙”,致使当地百姓“三年不饮湘江水,十年不食湘江鱼”;在太平天国石达开最后覆灭之地的安顺场渡口,17勇士领头,强渡成功;22名战士组成的突击队飞夺泸定桥等等。这些诸如我们所熟知的湘江战役、四渡赤水河、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等重要战役都已载入史册。面对数十倍于己的敌人,面对无比巨大的伤亡牺牲,他们未曾退缩一步。悲惨壮烈、史无前列的长征向世人证明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是坚不可摧的。这是今天的我们必须学习致敬的。

漫漫长征路上,在饥饿、寒冷、伤病和死亡的威胁下,红军将士风雨同舟,生死相依。他们坚信,“死了我一个,自有后来人”,他们前仆后继、视死如归,决心为心中所认同的理想牺牲生命。诸如,宁可自己冻死也没有自己先穿暖和一点的管被装军需处长,印象中在小学课本中学过的把鱼肉让给伤员自己偷偷吃鱼骨头最后牺牲的老班长……而他们,这些个无名英雄却只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中国工农红军!他们都是共产主义事业的献身者。红一方面军出发时86000余人,到达陕北吴起镇时不足8000人,二万五千里中平均每300米就有一名红军牺牲。红四方面军约8万人,到达甘肃会宁时全军33000多人。红二方面军21000多人到达将台堡与红一方面军会师时,全军约15000人。“革命理想高于天”,长征路上的苦难、曲折、死亡检验了中国工农红军和中国共产党人的理念信念。这是今天的我们必须学习致敬的。

历史不能被忘记。回看长征路,我们始知什么是坚定的信念,什么是不屈的意志。中国工农红军转战大半个中国,每一次战斗、每一次牺牲、每一次会师都令人感动着;因为付出了太多的牺牲;因为牺牲承载着不屈的理想信念。他们奇迹般地度过最黑暗的时刻。长征给我们留下的是坚定的理想信念,坚强的意志和无与伦比的勇敢。长征一路浴血奋战,舍生忘死,用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精神传播中国共产党改天换地的革命理想,唤醒了中国千百万民众,他们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跟随着那面红旗一路远去,坚信道路的尽头就是劳苦大众百年来的梦想——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长征的胜利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开始。

想想长征这段历史,我觉得世界上恐怕没有绝望这一说,哪儿还有冲不过去的坎?如何在困境中坚持自己的理想?长征给了我们最好的回答。我想,看看长征,再结合自己,你就会有收益。从那些走过长征的普通战士身上我们可以汲取一点能够滋养我们今天心灵的东西,使我们更坚强一点、更乐观一点、更自信一点。

党史学习个人心得体会(第6篇)

80后,我与改革开放共成长

我,85年出生在吉林一个乡村,典型的80后,与许许多多的80后一样,我们是伴随祖国改革开放成长的一代,更是享受改革开放成果的一代。在80后人生30多年中,我们身处和平、发展的主旋律中,见证了党带领大家由贫穷到富庶、从物质匮乏到各种资源丰富……日新月异的变化在我们每一个人身边一直发生着,下面结合我自身的经历谈下改革开放的一些感悟。

一、我身边感受到的改革开放

作为一名80后,虽没有完整的见证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变化,但三十多年身边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1985年我刚刚出生,此时我的父母正在落实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因为经历过人民公社吃大锅饭的他们,有了属于自己的土地,他们相信付出的越多收获自然就更多。1989年由于父母辛勤的劳作,终于从15平米的危房搬到了近80平带院子的房子中,此后家中又搬迁了三次,每次都比前面的房子更加宽敞明亮,到了2006年响应国家提出的小城镇建设政策,在当地的镇中心建起了商品房,可以说忍饥挨饿、缺吃少穿、生活困顿的问题可以说是一去不复返了!

1992年我们家里开始有了黑白电视机,这时候已经能看到中央电视台播放的动画片了。诸如《灌篮高手》、《龙珠》《变形金刚》等优秀动画片,这些动画片中的人物饱满,有喜怒哀乐,故事有情节,思想积极向上,丰富了我的课后娱乐时间。这背后是我们的文化事业不断发展,文化建设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确立了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开启了以改革促发展、以开放促改革的伟大历史征程。我查阅了相关数据,1978年恢复高考至今已有超过2.49亿学子参加了高考,当然我也是这其中的一份子。除了选拔人才,高考更实现了社会流动、促进了社会公平。40多年来,高考始终佐证着“知识改变命运”的信条。高考制度的存在,使全社会形成了一种尊重知识、重视教育的风气。高考让广大人民群众相信,通过努力学习知识,就可以通过高考进入大学深造,从而改变自身命运,使未来更加光明,人生更加精彩。

1998年11月腾讯成立,创办QQ,虽经历了一些资金上的困难,但最终QQ还是大获成功,改革开放为马化腾提供了舞台;1999年马云等人创办阿里巴巴,打开了中国电子商务的大门。从这时开始,互联网时代悄然来临,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涌入了人们的生活,不断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我出生于这个巨变的时代,从小到大,我见证并经历了人们的手机由只能打电话发信息到如今的拥有手机便知天下事,人们购物由一开始纯线下购物转变为现在的线上线下结合,线下的门店也逐渐由原来的销售功能转变为体验为主。互联网让我看到了未来的无限可能,同时也警醒着我们这一代青年如果不顺应时代追求创新,就会被淹没在时代的浪潮里,岌岌无名。

5月22日袁隆平去世,举国伤悼,互联网上热泪成海。值得注意的是,90后、00后青年人对这位老人的无限崇敬和哀思。“别哭了,上吧。我们不能一辈子躲在老一辈的后面仰望他们的背影。”这是一位年轻网友发布的一条高赞评论。停放袁隆平遗体的殡仪馆外,有数万来自全国各地的群众前来悼念,大家手捧鲜花排着长队,与袁老做最后告别。在长沙,花店免费提供菊花,司机免费提供接送,还有爱心人士为大家提供免费食物和水,而更多无法到场的人也都自发在网络上向这位让大家吃饱饭的老人表达了自己的怀念,无数画面令人动容。以袁隆平为代表的科学家为我们这一代青年人的成长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环境,而在袁隆平身后,青年人也向这位素未谋面的爷爷表明了自己的态度:您的禾下乘凉梦我们来接棒!这群年轻人,远比外界想象的要坚强且独立,并且已经慢慢成为社会的中流砥柱。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我们青年干部要主动投身党史学习教育,从党的百年奋斗中汲取孺子牛、拓荒牛和老黄牛的激情干劲,努力在“十四五”发展中建功立业。

一要全面系统学。学习党史这部厚重的教科书,要正确地把握党的历史发展主题和主线、主流和本质。

二要持之以恒学。锲而不舍,争取做到学不精通不罢休、学不深入不放手。

三要辩证思考学。要在学习的过程中结合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形势和需要,从历史中汲取经验和教训,结合实际学和用。

四要拓宽渠道学,我们身处信息技术发达的时代,学习也应该与时俱进,不仅仅局限于书本,要充分利用互联网、新媒体、学习会、座谈会等机会,多途径,多方面深刻学懂弄通做实。

如果说老一辈人创造了中国的来路,那么现在的我们青年人正在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中国未来的前路。为实现伟大中国梦为奋斗目标,我们有信心有决心攻克难关,年轻干部要接好艰苦奋斗接力棒,让青春在奋斗中绽放夺绚烂光芒,让梦想在奋斗中照进现实!

党史学习个人心得体会(第7篇)

下面,我分享一些近期党史学习的一些感悟,可能有些观点不见得正确或者全面,还请批评,还请见谅!

党的历史,已有百年。百年来,我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攻坚克难,翻越了一座又一座大山,取得了一项又一项历史成就,留下了无数辉煌瞬间。这其中,我觉得尤为波澜壮阔的,就是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这段时间里,我党、我国和全社会经历的伟大历史变革。

之所以认为这段党史尤为特别,主要因为:我党作为执政党,取得的巨大成就概括起来,主要有推翻旧社会、战胜国外侵略势力、通过一次次变革让人民过上富足的生活等等。如果把这段历史强行的去和中国历史上一些封建王朝去比较,会发现:一些比较开明的时代(比如光武中兴、开元盛世、康乾盛世等等),都有过休养生息、安抚民生的政策;也有一些强势的朝代,有过战胜异国入侵的辉煌战绩(比如秦皇汉武)。所以说,有文治武功,都并不算鲜见的事。但是能大刀阔斧改革,尤其是突破意识形态的限制,不仅刀刃向内,更惠及到每一个人民群众的,可能就极少有。(这一点,古代的商鞅、张居正、王安石做不到,苏共的戈尔巴乔夫、叶利钦做不到,只有中国共产党做得到。)

对这一段历史,我个人总结有三个标志性事件。其一,光明日报刊载《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标志着我党在历史变革期,思想在徘徊中摸索前进,最终找到了理论明灯;其二,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为我们直接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和道路问题;最后,92年初的南方谈话,则直面当时社会上对改革开放的种种不可知论,直截了当地回答了我们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

在学习这段党史的同时,我阅读了一部书,借此机会,就从这本书的角度,看改革开放这前十来年的历史。可能在座的领导也看过,叫做《大江东去》。(这本小说前段时间还改编拍成了电视剧《大江大河》,影响还是蛮大的)。下面我用“三个三”,来归纳一下这部书的一些要点,和我的一些读后感。

第一大部分,三个主要人物

这本书,立足于改革开放的大背景,讲述了自1978年起的数二十年间发生的故事。书中有三个主人公,分别是宋运辉、雷东宝和杨巡。

知识分子宋运辉,是恢复高考后考上大学、作为年轻化、知识化干部,成长起来的国有企业改革者、管理者形象,他借恢复高考改变了命运,上大学、包分配、下基层,最终成功改变了人生轨迹。

村支书雷东宝,是一个在农村带领群众承包到户、兴办和发展农村集体企业的农民企业家形象,在乡村改革浪潮中,他作为村书记带领小雷家村全村人紧跟政策,承包到户,办砖窑厂、搞建筑队、办电线厂和铜厂,一度被树立为典型,还当上过市人大代表。

个体户杨巡,是一个在计划经济夹缝中,走南闯北做小生意、从个体户艰难打拼发展起来的民营企业家形象,他凭借对改革开放政策的敏锐和个人的吃苦耐劳,从卖馒头开始发展事业,一路摸爬滚打,最终拥有了自己的产业。

宋运辉、雷东宝、杨巡这三个主要人物,正代表了改革开放的大时代背景下,国营经济、集体经济、个体经济的发展历程,小说中人物的具体情节就不多说了,有时间有兴趣的领导可以抽空翻一翻这部书。

第二大部分,对三类所有制企业发展历程中一些细节的思考

一是国营企业引进外资的问题。小说中,宋运辉所在的东海化工,在项目上马初期一度面临外汇紧张、难以引进最前沿技术等矛盾。企业内部越来越多的“开化派”有积极引进外资,用股权换取技术和设备的想法;这就同企业里的老一派,围绕“姓资还是姓社”开始激烈的斗争。最终,是宋运辉敏锐的捕捉到了可能要释放“南方谈话”的信号,最终推动了项目顺利前行。站在今天的角度,引进外资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不用多说,但如何安全、有效、合理的引进外资,如何在引进外资的同时有效保护国有企业、国有资产的发展,如何利用外资实现自身管理和革新和技术的突破,时至今日还在不断讨论。(究竟应该如何选择和操作,其实看看最近几年在芯片问题是如何被“卡脖子”的,可能就更能明白自主创新和对外开放的辩证关系。)

二是集体企业科学管理的问题。集体企业,一度随着改革春风迅猛发展。但很多集体企业从78年开始,在发展了10来年后终于遇到了瓶颈,不论是法律意识,薪酬的不对等,还是多头管理等限制,最终都导致了集体企业在经历了野蛮发展后终于停滞不前。而地方政府接管企业,产权不清晰等因素,又往往让企业遇到生存危机,集中说明了集体企业、乃至国有企业进行股权改革、实行现代化管理的重要性。(我大学刚毕业时,曾经在健力宝实习和工作过,这家企业就因为产权不明、政企纠纷、缺乏创新等因素走向衰落。网上有评论说,健力宝的创始人李经纬与红塔的褚时健并称“生于市场,死于体制”的两大悲情人物。)

三是私营企业取得平等生存土壤的问题。92年以前,个体户的经营资产只能挂靠在集体企业下,产权不是自己的,上级政府随时可以收管,个人资产实际上得不到任何保护。发展过程中,个体户没办法办证,没办法贷款,没办法获得公平的发展环境。因此,虽然在改革开放初期已有形成了大量的个体户大军,可是支持和鼓励私营经济发展的哨声迟迟没有吹响,他们只能在政策的缝隙中寻求生机。而92年的南方讲话,成为了私营经济能正大光明继续进行下去的“身份证”,私营企业从此开始可以挺起胸膛。从这里,也能看出优化营商环境、对企平等保护的重要性。(当然,南方谈话不仅直接影响私营经济,它的影响是方方面面的。)

第三大点,三个充分认识

1.充分认识经济社会巨变背后的本质。小说中三个不同的典型人物,三种不同的经济形态,以点带面,映射了这段历史中,我们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的历史过程。这些年,计划经济时代的规则制度被逐步打破,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规则制度重新建立健全;各类企业如雨后春笋,经历蓬勃生长后,逐步实现秩序化发展。这个过程,至今也仍在不断演变之中,经济结构动态变化的背后,是社会结构和价值观念持续、剧烈和深刻的变化。

——我的感想是,我们党在思想和行动上的创新,本质上是对固有思想观念进行的系统变革。这个过程,同国情、同社会、同时代、同国际国内环境,是同人民的心声和需要联系起来。改革开放,就是创造性地在全方位、更深层次、更长远的角度,对经济社会各种实践进行系统性指导的方案,这个方案的基础来自人民,来源于最广大人民实际的生产生活。作出改革的决定,制定出改革的方案,或许是来自党的核心领导层,但根本的出发点、落脚点都是在群众身上,其核心目的是通过改革去满足群众在不同历史时期最迫切的现实需要。凡事都要人民至上,坚持人民性,坚守初心,这也是我们人大进行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

2.充分认识党的政策变化背后的本质。整部《大江东去》中,有两个字贯穿整部作品——政策。政策,是全书人物命运变化的推手,每个人物的成长与转变,都暗合了当时国家的发展形势。因此,小说里能够读书看报,跟随改革开放的步伐的几个主人公,往往能第一时间捕捉到国家政策方针的变化,思想上行动上比一般人站得高一些、看得远一些,干事情就不会跑偏,就可能离成功越来越近。在运用政策上,小说里的三个主要人物有正面的案例、也有反面的教训。他们的起起落落和奋斗轨迹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讲:只有顺应历史潮流、积极应变、主动求变,才能与历史同行,顺应发展。

(对这些年的政策,这部小说中用很多情节直接点到不少的关键词,我仅仅是不完全统计,就罗列了一长串,比如说:高考、包产到户、环保,打击假冒伪劣,诚信经营,私营企业“挂靠”,安全生产,技术人才引进、下岗工人安置、开放引进外资,国有企业自主定价权,清理“三角债”、行政事业单位剥离名下企业、集体企业股份制改革、产业集群发展、村干部廉洁自律,等等。当然这些词有的可能并不规范,偏于口语化一些。)

——我的感想是,春江水暖鸭先知,企业和群众对政策是最敏感的。党的政策可能在一夜间改变群众的生活和企业的命运。政策的科学性、延续性,稳定性,对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民的生活都具有极端重要的作用。企业和群众对自己命运的规划和选择,是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紧密相连的。因此,作为各项政策的决策者、制定者,能否坚持“从人民中来,到人民中去”,能否正确回应人民的期盼,是政策制定时首先要考虑的最重要方面。我们人大监督政府的工作,其实也是对各项政策执行情况的监督。尤其是最近二十多年,更加突出依法治国,人大的立法、普法、执法检查,都是对政策在法律层面的更深层次延伸,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

3.充分认识人物命运变化背后的本质。从这部书中,我们看到了在党的政策的引领下,三种“经济”各有特色、各有坎坷、各有创新,在曲折中摸索前进,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发展。正是伟大的改革开放,破除了各种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不合理制度和观念,催生了蓬勃的发展动力,让每一个中国人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能与其自身的价值创造直接相关。(这句话不是我讲的,是党史书上看到的,我觉得这句话体现的其实也就是真正的“人权”,和西方的自由平等博爱是相通的)。

——我的感想是,改革开放的历史,是党史的重要部分。党史一百年,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的历史,是我们党不断强化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的历史,是一部改变中国这个国家社会、人民地位和命运的历史,更是一部不断实现人民最根本需要的历史。“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正是贯穿整个党史的最生动写照。近期,我们人大开展“民呼我应”活动,和党的根本宗旨是一脉相承的,和我们坚持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一致的,无论从加强人大机关党的建设,还是切实履行好人大职能角度来看,都非常必要,非常及时,我们作为普通党员,都要积极投身其中。

各位领导,以上是我的学习体会,谢谢大家!

复制内容

小编希望你能喜欢以上7篇范文,当然你还可以在搜索到更多《党史学习个人心得体会》相关内容的范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