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贸论文(精选5篇)

外贸论文范文第1篇

我国外贸企业建构内部控制体系的价值透析

(一)外贸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性

内部控制包括内部管理控制和内部会计控制两个方面。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初步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对外贸企业的作用和影响会不断拓展,对外贸企业实现其经营目标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它在外贸企业管理和监督中主要有以下作用:企业管理者和决策者必须及时了解企业的会计信息,并及时通过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加强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从而在激烈竞争中实现对企业的有效管理;对各部门进行分工和确定职责,各种手续、审批程序和检查监督手段等方面进行严格控制,可以有效保证企业的生产和经管活动顺利进行;企业通过内部控制对各项货币资金和财产进行有效地控制,预防贪污等不法行为的产生,从而保护企业财产的安全完整;通过制定办法、审核批准、监督检查等手段,内部控制可以有效地贯彻实施企业决策者制定的各项政策和制度;企业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资料的真实性,需要建立完备的内部控制体系,以此为审计监督工作提供良好的基础,从而提高生产、经营和管理效率,降低企业成本费用,提高外贸企业经济效益。

(二)外贸企业内部控制的结构分析

事前防范是外贸企业做好内部控制的前提条件。外贸企业必须建立包括《企业财务管理办法》、《资金计划管理办法》等与企业资金相关的一套严格的内控制度。企业对资金的管理需设置各司其职的职能部门,做到各部门与岗位职权的制衡和监督,并建立严格的资金审批方式、手续和责任。事中控制应采用账实盘点、库存限额与实物隔离等方法实现包括货币现金、银行存款、票据等方面的控制,从而保障资金的安全性、完整性和效益性。同时,事后监督也是外贸企业资金管理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企业内审部门在重大经济活动之后都应按照程序严格审计,发现企业内部控制中的漏洞,同时,各职能部门在该项经济活动完成后对资金的变动情况及时回馈到管理部门,以检查资金与需求量是否保持一致,是否与预算相符合,产品的生产、销售与存货的控制是否根据计划进行合理安排等。

(三)外贸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特有问题

当前我国外贸企业的内部控制存在着很多问题,具体表现在外贸企业的内控意识相对薄弱,未认识到内控对外贸企业经营发展的重大影响,未建立完整的内控体系,有些企业即便是初步建立了该体系,执行不力导致内控形同虚设;外贸企业必须根据内部控制体系的需要设立专职岗位和职能机构,并明确各自的职责,但是我国大多数外贸企业没有按照以上要求进行设置,未实现职务的分离和程序控制,以致出现了缺位的后果;目前,我国大部分外贸企业没有对外贸过程中的业务流程①实施有效的控制,出现了业务人员包办全部流程、单证管理薄弱、国际结算方式控制不严等问题,不仅使双方贸易无法顺利进行,不能实现经营目标,甚至会导致对方有机可乘,利用该国苛刻的法律条款刻意制造贸易壁垒,或提出根本不合理的要求,给我国的外贸企业造成巨大损失;另外,很多外贸企业风险控制的意识缺乏,风险管理水平滞后,企业面临的风险来自于进出口业务的各个环节,但因缺乏风险意识,风险信息不能有效捕捉,对风险的规避缺乏有效的措施,不可避免地给外贸企业带来巨大损失。

我国外贸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建构

(一)大力抓好外贸出口企业的环境建设

所有控制方法能够生存和运行的条件是内部控制的环境,同时,它也是内部控制组成的基础要素之一。外贸企业对内部控制建设的认识仍然尚浅,风险意识也很淡薄,并没有意识到它对外贸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性。内部控制是由人来执行的,因此,外贸企业员工的风险控制意识是内部控制成败的关键。在这里,最重要的是内部控制的自觉意识和行为以及决策者对风险的重视。企业决策者需要眼光长远,重视企业人文环境的培养,注意自身行为的信号传递,同时,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识别并防范风险,这些都是外贸企业在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必不可少的。对于外贸企业来说,内部控制是一项巨大的控制体系,想要使企业的内部控制能够根据环境的改变相应地进行调节控制,有效地对风险作出反应,这需要全体员工的努力。当然,内部控制也离不开决策者宏观调控的作用。

(二)建立具有外贸出口企业特色的组织结构

完善的组织结构是建立和实施内部控制的基本保障。内部控制制度不仅要实用有效而且还需要考虑企业的行业特点。外贸企业是一种周转速度快,资产流动性大,大多数的业务流程是凭借项目或者合同为基础的,人员管理灵活的流通性企业。因此项目型的组织结构胜任于外贸企业。在项目型组织结构中,项目经理需要很好地控制资源,成员之间也可以进行有效地沟通,只有对客户高度的负责,重视客户的要求,才能够保障项目得以顺利实现。外贸企业还可以利用内部控制的特殊要求,设置单证管理、信息管理、信用管理、内部审计等专职工作,已达到不同职务的各自独立,科学地划定各部门的工作任务,将不同部门相互之间的合作和限制明确的标示出来。

(三)加强信用管理,重视合同签订

金融危机的影响使得国外的客户对外贸企业付款的条件有所放松,这样可以让出口商承担更多的风险。外贸出口企业为了避免钱货两空,会放弃一部分订单也严格地控制风险。无论是原有的信用记录良好的老客户,还是新客户,都要进行充分的信用状况调查,加强信用管理,重视合同的审批管理,对重大合同建立集体决策制度是外贸出口企业的重中之重。单证、业务、运输、法律、财务等部分负责人采用安全迅速的结汇方式来探讨合同的可行性。合同签订后,业务和财务跟踪收账来保障账款及时收回。现在,各企业可以利用出口信用保险来尽可能地避免收汇风险。

(四)完善外贸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

高效的信息传递渠道是内部控制职能发挥提供信息的最大保障。在外贸出口业务中,外贸企业通过管理信息系统把企业的财务信息和业务信息有效的结合起来,这样就可以实现全方位的交叉管理,加强了业务的控制力度,保证了信息的通畅,给领导决策提供数据支持。同时也保证了企业各部门互相独立、相互牵制,各司其职,能够有效的控制内部实施,及时发现避免带来风险。

外贸论文范文第2篇

1.1设计理念《外贸英语函电》课程以工作过程为导向,遵循“课程设置紧贴贸易流程,教学内容紧贴岗位能力,教学情景紧贴工作环境”的课程开发原则,采用“仿真式”和“体验式”的教学模式,创设虚拟的外贸工作环境,通过现代的教学手段和多样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具备外贸函电的撰写能力和在仿真的商务环境下进行外贸业务流程的操作和商务谈判能力。

1.2设计思路《外贸英语函电》课程从具体的职业岗位群的能力需求和职业分析入手,按照分析岗位职业能力归纳核心能力研究实际工作过程提炼典型工作任务重构课程内容的流程来进行课程开发,把课堂学习和实践工作动态有机结合起来。课程整体设计思路如图:

1.2.1以职业能力为依据组织课程内容《外贸英语函电》课程内容的遴选紧密围绕典型的外贸业务活动来选取和组织,从职业工作出发,通过解构职业工作能力、提取典型工作任务来重构课程学习内容并安排教学顺序,共设计了六个能力项目和相应的子项目,具体项目内容如下,项目一:开发客户;项目二:磋商交易;项目三:达成交易;项目四:支付贷款;项目五:履行合同。

1.2.2以国际贸易流程为依托设计学习情景《外贸英语函电》以“国际贸易流程”为依托,坚持“工作过程、校企共建和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指导思想,通过“仿真式项目——实务、实训、实战”教学体系,创设虚拟外贸工作环境场景,采用“任务导向”和“情景体验”教学方法。实务:学习并掌握基本的贸易理论、专业术语和商务英语函电的写作;实训:课堂仿真模拟、外贸实训平台及校园数字化教学平台电子书包;实战:湖南HEG电子玻璃有限公司实地观摩外贸平台;利用外贸实训平台,设计仿真的贸易交易过程,将平时所学到的理论转化为技能,而且通过综合实训和赴湖南HEG观摩并操作外贸平台,更加系统地了解国际贸易惯例和操作规则,培养学生的外贸操作和实际处理问题的能力。

1.2.3以教学任务来选取教学方法《外贸英语函电》课程是一门融知识性、实践性为一体的英语技能训练课,每一堂课均有明确的学习任务,以学生为学习主体,任务导向、情景教学和案例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灵活运用于课堂教学。教师认真做好教学过程设计,以实现“教学做合一”,将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集成于学生的“能力实训过程”。

1.2.3.1任务导向教学法任务导向教学法(Task-oriented)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和“从做中学”的教学理念。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目标,通过设计一个具体任务,把学生带入特定的事件现场,再现任务情景。任务教学法的特点在于教学中为学生安排一定的教学任务,教师的教学目的和学生的活动都以教学任务为中心。

1.2.3.2情景教学法情景教学法的主要特点是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内容去设置合适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能够在模拟的教学情境中去感受教学内容,并在最真实的模仿训练中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真正地理解教学内容。

1.2.3.3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引导学生对特殊情景进行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如在学习关于申诉和索赔的内容时,教师先提供以下案例供学生讨论。在案例教学中,教师利用当前的国际贸易案例和经济类报刊杂志的国际贸易等真实的外贸情景,把抽象而枯燥的理论变为具体的、实实在在的操作技能,这样学生走向社会后就可以轻车熟路的投入到工作中去,以最快的速度适应社会的需求。

1.2.4以实践性为原则开拓教学资源学院的多功能语音室配备了交互式英语平台和外贸实训平台等特色软件,有效地辅助了教学,保证了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创建良好的网络教学环境,开发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充分利用电子书包与大学城空间共享案例、视频、练习文件、学习资源链接等,进行师生互动交流,保证互通信息和高效交流。

1.2.5多元化的学习评价方式《外贸英语函电》课程从根本上摒弃传统考试的弊端,以考核学生处理外贸业务环节的动手能力为主,综合笔试、口试、实践操作和过程考核等形式,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考试与评价体系。考核评价分为知识考核(占40%)、素质技能评价(40%)和学习过程综合评价(20%)三个方面,其中根据给定的情境撰写相应函电、填写相关单证、撰写合同,采用口头和笔头上的虚拟实训来进行综合评定。

2.课程设计突出的优势

2.1对准岗位设置课程内容,将教学内容项目化根据商务英语和国际贸易专业学生就业的岗位群,提取岗位能力、分解实际工作过程、分析典型工作任务以重构教学内容,以国际贸易流程为依托,以工作项目为引导,每个项目均设若干个子任务,分步骤地呈现在单元教学内容中,使学生对各项目的学习和训练目的更加明确,提高学习的兴趣和教学的直观性,有利于促进教师在实施课程教学时,形成“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

2.2以“实务、实训、实战”为教学体系,多种教学方法灵活运用于课堂教学充分利用企业协助建设的真实职业环境,开展案例教学和情景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本课程以学生为中心,按照“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构建外贸业务全程实践模块的“实务、实训、实战”的教学体系,即熟悉国际贸易中所包含的每个流程、依据国际贸易流程所设计的实训项目、赴湖南HEG电子玻璃有限公司实地观摩外贸平台和我院电子商务协会注册的外贸公司的运作,在教学过程当中贯穿了TAPS教学理念。

2.3以实践性、开放性、先进性为原则,创建科学的学习资源平台我院是国家信息化大学试点校园,这给《外贸函电》课程的多方位教学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本课程充分利用了本校数字化校园的优势,运用了多媒体、电子书包、世界大学城空间等多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建立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库,相关教学计划、课件、教案、校本教材、实训实验指导书等教学资料都已上网,师生通过网络进行交流学习。此外,还建立了商务英语院级精品课程网站,语音室配有交互式英语平台等特色软件。

3.结束语

外贸论文范文第3篇

一、1973年以来日元汇率走势

1973年日元开始实行浮动汇率制后,日元兑美元汇率总的来说呈现升值态势,但中间时常出现较大的反复。1973年初约为1美元=266日元,1978年末急剧升值到1美元=195日元,1980年初贬值到约1美元=250日元,1982年底短暂升值后,又逐渐贬值到1985年初的约1美元=258日元。1985年9月广场协议和1986年2月卢浮宫协议后,日元在一年多的时间里急剧升值了约33%,1987年4月末1美元=140日元。1987年到1995年,日元汇率一直呈现升值的态势,1995年4月为1美元=79日元,创出了日元兑美元汇率的最高记录。1995年中期开始,日元汇率由升转跌,1998年6月跌至1美元=145日元。1999年日元又升值到1美元=102日元,2000年和2001年略微贬值,2003年5月日元汇率为1美元:115日元。

1973年以来,日元汇率总的变动趋势是震荡升值。综合分析,购买力平价、利率、预期等常规因素以及政府政策是决定汇率走势的重要原因。而在这次日元长期升值过程中,尤其是1985年以来,日元明显升值过程中,美日两国的汇率政策是导致日元升值的最重要因素,购买力平价、利率等常规因素也发挥了一定的作用。由于美国处于国际货币体系的中心地位,美日两个世界上经济规模最大的国家之间又存在紧密的相互依赖关系,而且日本对美国的依赖更大一些,这样就使得美国货币政策能够对日元汇率发挥比较大的影响。

二、1973年以来日本对外贸易实绩

根据现有的国际贸易理论,日元兑美元汇率的长期大幅度升值,会提高日本商品在国际市场尤其是美国市场的价格,导致对日本商品的需求减少,日本出口增长将会下降。日元升值还会导致外国商品在日本市场的价格下降,日本进口将相应增加。出口下降和进口增长使日本的贸易顺差减少,从而可以改善日美两国之间的严重贸易不平衡问题。然而,现实情况并非如此,日本对外贸易发展的实绩证明,上述理论所预测的情况没有出现。1973年至今,日本的对外贸易尤其是出口贸易仍然维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进口增长却不像出口增长得那样快,这一现象与国际贸易理论所阐明的本币升值抑制出口、增加进口的基本原理相悖。

1973年至2002年底的30年中,日本的对外贸易增长了10.06倍,大多数年份均为顺差,只在两次石油危机的5年中为逆差(1973、1974、1975、1979和1980年),自1981年以来则均为顺差。特别是自广场协议以来的17年中,所有年份的贸易顺差额都在500亿美元以上,有6年顺差额超过1000亿美元。而美国的对外贸易则持续出现逆差,大多数年份的逆差额都超过了1000亿美元。30年中,日本的出口增长了10.98倍,在1982、1996、1998、2001和2002年出现过负增长;进口贸易增长了9.16倍,不仅在总体上慢于出口的速度增长,而且在1975、1982、1983、1985、1986、1992、1997、1998、2001和2002年共10年间出现了负增长。另外,根据日本财务省的统计,2003年前4个月日本贸易顺差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6%,出口额同比增长4.7%,受国际原油价格上涨的影响,进口同比增加了5.4%.

从出口商品结构来看,1970年日本出口机械仪器占整个出口的比率为46.3%,1990年为75%,1998年为73.6%;化工产品分别占6.4%,5.5%和7.0%;金属制品分别占19.7%,6.8%和6.3%;纺织品分别占12.5%,2.5%和1.9%.机械、精密仪器等高技术产品主要出口到美国和欧洲;钢铁、塑料、机床等主要出口到亚洲新兴工业化的国家。从进口商品结构来看,1973年以来,原油等能源占进口总额的比率下降,机械、汽车、服装等制成品进口增加。日本进口制成品1970年占整个进口的比率为30.3%,1990年提高到50.3%,1998年提高到62.1%;矿物性燃料分别占20.7%,24.2%和15.3%;原材料分别占35.4%,12.1%和7.8%;食品分别占13.6%,13.4和14.8%.

1973年以来,日本对外贸易高速增长的实绩和进出口结构的优化表明,日元升值在抑制出口、增加进口方面的作用并不明显。

三、日元汇率波动与对外贸易变动之间关系的回归分析

本文采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日本贸易振兴会的统计资料,选取1973年到2001年的汇率波动数据和对外贸易数据,对汇率波动和对外贸易变动之间的关系作一个回归分析。

首先,假定汇率变动与贸易差额(出口值减进口值)的变动之间存在线性关系,令日元汇率同上年相比波动的百分比为自变量X,其中升值取正值,贬值取负值;贸易差额同上年相比变动的百分比为因变量Y1,贸易差额增加取正值,减少取负值。则两者之间关系如下:

Y1=A+BX

根据选取的数据资料,使用最小二乘回归估计法,可求得下面的回归方程:

Y1=0.1561+2.0297X

这一结果说明,日元汇率每升值1%,日本对外贸易顺差就增长2.0297%;日元每贬值1%,日本对外贸易顺差就减少2.0297%.日元汇率升值或贬值同贸易差额的增加或减少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当日元升值时,贸易顺差额也增加,日元贬值时,贸易顺差额减少,这和国际贸易理论的预测刚好相反。

其次,假定汇率变动和出口增长之间存在线性关系,X不变,Y2代表出口额同上年相比变动的百分比。则使用相同的方法,得到的方程为:Y2=0.0997+0.1329X

这一结果说明,日元每升值或贬值1%,出口就增长或下降0.1329%.日元升值或贬值同出口的增长或下降之间也存在不应出现的正相关关系,即日元升值后,出口本应下降但实际上却增长了,日元贬值后,出口本应增长但实际上却下降了,这个结果和国际贸易理论预测的也刚好相反。

最后,假定汇率变动和进口增长之间存在线性关系,X不变,Y3代表出口额同上年相比变动的百分比,得到的方程为:

Y3=-0.1174-1.8374X

这一结果说明,日元每升值或贬值1%,进口就下降或增长1.8374%,日元升值或贬值同进口的增长或下降之间存在反相关关系,即日元升值后,进口本应增长但实际上却下降了,日元贬值后,进口本应下降但实际上却增长了,而且进口变动的幅度大于汇率变动的幅度,这个结果和国际贸易理论预测的也刚好相反。

由于上述回归分析的结论和国际贸易理论的预测相悖,这里已没有必要对回归方程的各个变量及总的解释能力进行检验。上述分析的结果表明,1973年以来,日元升值基本没有起到抑制出口、增加进口的作用。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四、日本对外贸易结构的特殊性和贸易政策的调整

本文认为,日本政府采取的有效应对措施,是日元长期升值条件下日本对外贸易依然保持较快增长的主要原因。所以,我们有必要了解日本政府在促进对外贸易发展方面采取了哪些政策措施。

1.继续大力推行产业政策以促进出口。从二战后到70年代,日本经济处于追赶欧美发达国家阶段,与“贸易立国”战略密不可分的产业政策,是日本经济追赶取得成功的重要经验之一。在由外需主导型向内需主导型转变的过程中,日本没有放弃一贯实行的产业政策,即使在90年代经济陷入长期停滞的条件下也是如此。70年代中期以后,日本政[

界、科技界、财界以及经济学界就日本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前景和出路进行了广泛的探讨,并逐步形成了“科技立国”的新战略。一方面对钢铁、有色金属、造船、石油化学、纤维和造纸等消耗能源较多的产业进行设备更新和产品换代;另一方面将电子、能源、生命科学、新材料、宇宙和海洋开发等作为重点扶持的产业,大力推动这类产业产品的生产和出口,现在看来取得了很大成效。如今,日本在汽车发动机用精密陶瓷、火箭和飞机用碳素纤维、生产用机器人、办公自动化机器和新材料;生物工程技术产业如医药、农业、食品、能源;信息产业产品如游戏软件、半导体和大规模集成电路以及视听产品等领域,仍然保持着世界领先地位,出口额也稳步增长。比如,日本多年来一直是生产机器人的最大出口国,日本在这一行业的优势甚至于超过美国。

2.加速日元国际化,抵消日元升值的不利影响。日元国际化的进程早在60年代就开始了,其主要标志是1964年正式成为国际货币基金协定“第8条款成员国”,开始承担日元自由兑换的义务。70年代以后,以美元作为国际中心货币地位的危机为主要背景,日元国际化进程得到发展。1978年放宽了对外汇的管制,1980年实行了新的外汇管理条例,1981年修订《新银行法》。1984年5月,日本公布了《关于金融自由化和日元国际化的现状与前景》,所谓金融自由化指开放日本国内金融市场和欧洲日元市场并使利率自由化,日元国际化是指在国际交易中广泛地使用日元,让日元成为完全可以自由兑换的国际储备货币。此后,为了促进日元国际化,日本政府采取了许多措施,比如扩大对外提供日元贷款、在贸易中更广泛地使用日元作为结算和支付货币、吸收欧洲日元贷款和放宽发行欧洲日元债券条件等。上述措施使日元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比如从1975年到1985年,日元在世界各国官方外汇储备中所占的比重从0.5%上升到7.6%,日本出口贸易中日元结算比例在1997年达到了36%,这就意味着日本36%的出口贸易不受汇率波动的影响。1998年4月1日,日本实行了新的外汇法和外贸法,公司和个人可以自由在海外日资银行开设美元账户,存储美元,在国内可以使用美元购物。如今,日元已成为可自由兑换货币中比较重要的一种,日元汇率波动对其对外贸易的影响大大减轻。

3.大力发展互补型对外投资。日元升值后,日本对外直接投资开始不断增加。1970年,日本对外直接投资总额仅为9亿美元,1973年超过了30亿美元,此后逐年增加,1981年达到约90亿美元,1984年突破100亿美元。1985年广场协议后,日本对外直接投资更是急剧增加,1986年到1988年3年时间对外投资累计1028亿美元,超过了战后1951——1985年35年累计对外投资总额的837亿美元。1989年日本对外直接投资为441亿美元,超过了美国的368亿美元和英国的352亿美元,首次跃居世界第一位,2001年日本对外直接投资累计325亿美元(以平均汇率折算)。从投资结构看,日本对外投资主要集中于制造业,投资额最多的电气、汽车、化学、钢铁和有色金属等行业,占其对外制造业投资的64%.日本对外投资中服务业一直未占据主导地位,主要限于金融保险、商业服务和不动产。从投资地区构成看,日本对外投资主要以发达国家为主,依次为美国、英国、荷兰、澳大利亚、加拿大、德国和法国。对发展中国家的投资主要集中在东亚地区,包括中国、印度尼西亚、泰国、香港、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等,另外对开曼群岛和巴拿马的投资也比较高。日本对外投资的一个鲜明特点就是与对外贸易的互补性强。比如日本向美国和欧洲国家的投资主要是为了绕开NAF-TA和EU的贸易壁垒,对东亚国家的投资主要是为了降低生产成本。换句话说,日本将其一部分出口能力转移到其他东亚国家,通过利用这些国家廉价的工业用地和劳动力而形成生产能力,再向欧美国家出口。所以,从全球的角度看,日本的出口能力大大超过国际贸易统计的数额。而且,日本对东亚国家的投资主要以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为主,使这些国家对日本资本密集性资本品的需求不断增加,日本出口增长得以保持。

4.推行战略性进口保护政策。从统计资料看,日本关税和直接的非关税壁垒措施并不高于同类发达国家,但日本市场的保护程度却非常高,主要体现在间接的非关税壁垒措施和产业政策、商品标准、政府采购等方面。其中比较典型的就是利用技术性贸易壁垒限制进口。根据世界贸易组织的有关统计,从80年代初期到1994年世界贸易组织成立之前,日本向GATT通报的,要实施的技术壁垒数量是508件,同期美国为500件,欧盟国家为226件,澳大利亚为54件。1995年到2001年,日本通报要实施的技术壁垒数量为265件,同期美国为215件,欧盟为191件,澳大利亚为106件。所以,日本是世界上采取技术贸易壁垒最多的国家,这些措施对减少进口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就保护的领域看,主要集中在农产品、药品、生物技术产品、纺织品和服装、皮革等。就农业领域看,日本二战以来一直对农业采取高保护政策,为此已经与美国发生了数次贸易摩擦,和中国之间的农产品贸易争端也开始出现。另外,日本还在进口通关手续、政府采购、动植物的检验和检疫及产品标准方面以及服务贸易领域为进口设置了重重障碍。由于日本的战略性进口贸易保护政策实施已久,美国与其进行了数次谈判但收效并不明显,日本在这方面的经验是我们应该认真研究和借鉴的。

5.其他原因。

首先,日本对外贸易结构的特殊性。就进口结构来看,日本的进口需求主要取决于生产领域而非消费领域,日本因为资源贫乏而人口众多,只好选择了加工贸易立国的发展道路,而且确立了所有的工业品实行国产,进口只限于生产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中间投入品和资本品的基本方针。这种满足生产需要的进口体系与美国那种满足最终消费需要的进口体系截然不同,前者主要取决于生产领域的技术构成,而对国内外产品价格的差异缺乏敏感的反应。所以经济的发展和收入水平的提高并未导致进口规模相应扩大。从出口结构看,日本的出口以工业制成品为主,以稳定的质量和节约能源、环保等非价格因素为主要竞争手段,出口品在国外市场的需求价格弹性不大。

外贸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外贸英语函电;互动式教学;难点;对策

互动式教学是指的在教学过程中本着以学生为主的原则,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充分有效地交流,通过互相沟通,互相启发,互相影响,互相合作,提高学习效果。互动式教学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并使学生主体和教师主导相互为用。《国家英语课程标准》为在英语课程教学中实施互动式教学模式提供了指导。该《标准》在关于“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部分中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根据外贸英语函电的课程特点,采用互动式教学模式可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笔者将就在外贸英语函电课程中实施互动式教学模式存在的难点进行探讨,并寻求其解决之道。

一、外贸英语函电的课程特点

(一)实用性强

外贸英语函电课程所学的知识,可以使学生在工作中得到迅速地应用,并能独立完成通过函电寻找新顾客、联系业务的事务,也能到外贸公司的任何一个外贸环节完成辅的工作。这有助于学生快速地进入工作角色,展现自己的才能。由此可见,外贸英语函电的实用性很强,对学生到企业实习或毕业生求职可起到巨大帮助。

(二)专业性、综合性强

外贸英语函电一般比较简短精练,看似简单。却是专业性和综合性十分强,它要求学生在学刊本门课程之前已具备了足够的国际贸易实务的知识,但仅具有专业知识还不够,它是集国际贸易实务、英语写作、营销、商务谈判及应用文写作等知识为一体。因而外贸英语函电课程对教师的要求也比较高,教师不仅仅要是专业教师和英语教师的结合体,而且还需要跨学科掌握更多的与商业相关的知识。

(三)规范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外贸英语函电具有较为规范化的格式,其格式基本固定,而且基本沿用外贸英语常见的惯用语句,许多类型的函电的结构也较为固定,如首段为提及事由,中间为阐述己方观点,尾段为对业务的展望。此外,外贸英语函电中的业务单证,由于具有特殊的法律效应,其格式化的要求更高。但函电格式的规范性并不意味着函电就是“八股式”文章,相反,由于商业活动的变幻无常,函电撰写者需要根据具体的事、具体的人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采用不同的语气和态度,有时需要直接,有时需要委婉,有时需要敷衍。有时需要态度坚决。这就要求函电的撰写者能够灵活处理。教师在授课的时候既要对规范性的部分严格要求,又要通过分析课文训练学生灵活处理业务的技能。帮助学生建立灵活运用的基本经验。

二、外贸英语函电互动式教学中存在的难点

(一)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牢

学生熟悉相关的国际贸易实务和海关单证的知识,是学习外贸英语函电的前提。但由于相关课程可能不是在同一个学期学习,学生可能对相关的专业知识已经生疏;或者相关课程开在同一个学期,但进度不同,导致一些相关的专业知识尚未触及。因此,一方面使得教师需要花一定的时间帮助学生复习或讲解相关专业知识,这有可能会耗费课程的大量的时间,另一方面会影响互动的实施。此外,由于函电写作的综合性也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商务谈判、市场营销等知识。如果学生对相关课程的知识掌握不牢,将直接影响到函电撰写的质量。笔者曾在授课学生中进行了调查,发现超过80%的学生都未能全面掌握这些知识。更有甚者,当今大学生为了取得四六级证,十分注重英语学习,而对母语却忽视。以至在信件英译汉的时候,心里明白信件的意思,却无法清晰简炼地用正确的中文语句表达出来,常常词不达意,不通顺,或过于口语化。这种现象常常被一些持“外贸英语函电主要是训练英语写作”观点的教师所忽视。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牢成为教师授课的一个主要难点,也将直接影响互动式教学的效果。

(二)学生互动积极性不高

学生互动积极性不高的主要原因有二,一是相关知识掌握不充分,无法参与到互动中来。二是害怕“丢脸”。根据前面所讲,一些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牢,致使在教师布置的案例或互动题材面前,无从下手,只能静静地坐听别人讲或者等待老师给出答案。而害怕“丢脸”的心理是中国学生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笔者在教学中发现,某些学生学习认真,成绩也不错,但在课堂上,老师讲课的时候很安静,别的同学讨论的时候也很安静,在不得已的情况下需要发表意见的时候也表现得非常谨慎,活跃度很低。成绩好的同学如此,一些成绩差的学生就更加不敢发表意见,唯恐讲错,成为笑柄。教师所设计的互动活动需要学生的配合,否则,教师一人搭台,一人唱戏,不能实现互动的目标。由此可见,学生互动积极性不高是互动式教学顺利实施的主要障碍。

(三)教师工作强度大

互动式教学是以学生为主导,教师为引导。看似讲得少了,而实际工作量却要成倍地增加。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实质上是一种“一对一”的关系,即“老师对学生”,而互动式教学中师生问是“一对多”的关系,即“老师对充满个性的多个学生”,课堂中,教师必然要投入更多的精力。此外,教师在课后要花更多的时间设计互动环节、批改作业、答疑解惑。教师工作强度大,是影响互动式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隐患。

(四)教学节奏难于控制

教学节奏难于控制可能是互动式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由于同一个课堂中学生的学习水平参差不齐,所掌握的相关知识各不相同,必然会出现沟通和交流上的障碍。导致对某些问题出现冷场的现象,而对某些问题争论不休,且学生所提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具有不可控制性,往往会影响教学进程。以上两种情况的出现都会打乱教师所设计的原教学节奏。在外贸英语函电课程当中,由于课程内容所涉知识面较广,业务处理手段多样化,这种现象更为突出,课堂互动控制难度更大,而且,对于某类业务信函,教学内容既要安排信件的讲解,又要安排相关知识的回顾介绍,还要留出一定的时间进行充分的互动,内容多、时间紧,如不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控制好教学节奏,将会使得教学任务无法完成。

(五)教学效果难于评价

教学效果难于评价是外贸英语函电课程实施互动教学的内在缺陷。由于课堂时间的有限,课堂互动的时候无法做到每个同学都能参与进来,而分小组工作的案例分析,其最终提交的成果也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无法具体体现每个同学的参与和学习情况。虽然互动式教学只是使学生更好地撰写外贸英语函电的一种手段,但是期末的卷面考试成绩却不能作为评价教学效果的唯一标准。原因有二,一是试卷考试面毕竟比较狭窄,二是静态的试卷难以考查学生随机应变,临场反应的动态的交际能力。

三、提升外贸英语函电互动式教学效果的策略

(一)教师要准备充分

主要包括讲授准备和心理两方面。从讲授准备上看,首先,要对授课内容精心准备,除了要对教材烂熟于心,具备一定的专业理论素养以外,还要具备一定的实践经验。要能结合课本知识设计出最贴近实际的互动题材,并能传授一些课本上没有的小技巧,笔者在授课中发现,学生往往对书本以外的知识更感兴趣,而认为书本上的知识自己随时可以学,反倒忽视。由于单个教师参与实践的时间和范围都有限,以一已之力难以做好,这时可以发挥集体智慧,采取集体备课的手段完善教案。要做好课程设计,根据教学计划,合理分配课堂讲授与互动的时间。其次,要对学生有一定了解,要做好课前沟通,了解学生的兴趣点和障碍点。最后,还要让学生有一定时间准备相关知识,要提前一至两节课将任务布置给学生。笔者认为,在外贸英语函电课程的讲授中,应以专业术语、翻译技巧为基础,以互动活动为载体,最终通过具体任务的完成实现商业信函信息传递、社会交际目的。

在心理方面,要摆正自己在课堂中的位置。互动式教学法要求教师抛弃以往“灌”式教学模式,要由前台走向幕后,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翁。教师扮演的是学生与知识之间的中介的角色,同时肩负着计划者、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帮助者、协调者和评判者的职责,使课堂由“敦”变为“学”。实际教学中,存在一种“敌”进“我”退的现象,即老师讲得多了,学生自然就讲得少了,也想得少了,要想老师少讲,办法只有一个就是让学生多讲。笔者在互动过程中,常使用“不错,其他同学有什么不同意见吗?”、“有见解,但还存在一点遗漏,谁能补充一下?”等肯定的话语鼓励和引导学生发言,有时也会故意赞同错误观点,刺激学生辩驳。

(二)找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根据建构理论,儿童存在“最近发展区”,即比儿童现有知识技能略高出一个层次、经他人协助后可达到的水平。同时,随着儿童认知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中介者”为儿童选择的活动水平应贴近“最近发展区”,水平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其发展。这一理论适用于所有学习者。因此,在课前,教师就要对所授课班级的以往学习情况有个基本了解,将学生划分为不同层次,为不同层次的学生确定其“最近发展区”,因材施教。笔者对英语水平较差的同学的“最近发展区”选择以模仿为主。要求其课后背诵重点句型或例信,在课堂上设计较简单的交易条件变更,要求套用句型或例信写一封新的信函,写得好予以赞扬,形成正激励,使之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写得不好,可以请班上其他同学点评,一来可以成为互动题材,二来可以使之看到与其他同学的差距,又可形成负激励。对英语水平较好的同学,则将其“最近发展区”定在如何将以往所学相关知识综合运用到往来函电当中,使其在模拟环境中更加体会到学有所用的快乐。

(三)培养兴趣,调动学生互动的积极性

俗话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培养学生的兴趣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要帮助学生建构意义,即帮助学生对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它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较深刻的理解。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习者是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地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自己的意义。外部信息本身没有什么意义,意义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经验间的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过程而建构成的。因此,教师要通过联系实际的讲解和案例的设计,把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尽量和学生已经知道的事物相联系,并对这种联系加以认真的思考。“联系”与“思考”是意义构建的关键。如果能把联系与思考的过程与协作学习中的协商过程(即交流、讨论的过程)结合起来,则学生建构意义的效率会更高、质量会更好。

其次,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题是学习之源。古人云:“学贵有疑”、“思维自疑问始”。学生通过质疑可以更透彻地了解问题,起到“拨云见日”之效。质疑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表现欲和创造性,提高学生深入探究的兴趣。如对某信函的某种表达或措词,有传统表达方法和现代表达方法,哪种方法更好,更有利于业务的开展,原因何在。鼓励学生质疑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可以将教学任务延伸到课外,使学生在课堂里“有话说,敢说话”。

再次,要善于发挥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要使学生能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并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应采取措施帮助学生了解和引导他们喜爱该课程,教师的人格魅力是培养学生兴趣的一个直接因素,热情、亲切、幽默、开明、宽容的教师往往容易获得学生的好感和喜欢。因此,教师要提高自身修养,发挥个人魅力。一个赢得学生喜欢的教师可以促使学生将对教师的喜爱逐渐转化为对教师所教学科的喜爱。

最后,要使学生保持适当的焦虑。心理学家通过实验证明,焦虑水平和工作效率的关系呈倒u型,也就是说,过低和过高的焦虑水平都不能达到最高的工作效率。对于总认为自己不行的学生、缺乏自信心的学生,教学中要多给他们以肯定、信赖,尽量多用鼓励的语言,哪怕是一点成绩也应加以肯定,加强信心、把焦虑降到最低程度,有足够的自信是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对过于自信的同学也要给予压力,引起其对本门课程的重视。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以后,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互相批改作业,课后利用网络平台,互相答疑,不但对学生是一种锻炼,也可以为教师减轻一些负担。

外贸论文范文第5篇

1.中国对外贸易政策面临的经济环境

首先,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必然加快促进世界贸易的发展,为各国扩大进出口贸易创造条件,进而推动各国经济的发展。其次,知识经济的来临,促使世界各国调整经济结构,这为中国经济与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再次,世界各国对外贸易政策的变化,对中国的对外贸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我国目前的外贸政策主要是进口替代政策和出口导向政策

(1)进口替代政策。进口替代政策是指国家采取各种措施,限制某些外国工业品进口,促进国内有关工业品的生产,逐渐在国内市场上以本国产品替代进口品,为本国工业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实现工业化进口替论的宗旨是保护国内市场,为民族产业的成长创造条件。为使国内替代产业得以发展,就要使用提高关税、实行数量限制、外汇管制等手段,限制外国工业品进口,以使国内工业在少竞争、无竞争的条件下发育成长。

(2)出口导向政策。出口导向政策的出发点是以出口为主导,它强调出口的扩大刺激并主导国内经济的发展;主张国家要改变为了进口替代而采取的贸易保护政策,推行鼓励工业制成品出口的关税和汇率政策。

二、我国外贸政策亟待改革的原因

1.现行外贸政策存在的弊端

(1)导致资金空转。政府积聚大量外汇储备,大量购买美国国债,输入美国的美元以FDI形式回流。国内过剩资金则主要集中在银行间空转,出口导向政策将经济的大量剩余转移到出口上,并以外汇形态存在,使国内金融体系更加“边缘化”。

(2)诱导企业无序竞争。在盲目鼓励出口政策的诱导下,出口商为了争取退税而不惜盲目压价出口,以出口量最大化为目标,忽视出口利润。面对政府15%的退税,企业不会去计较1%~5%的利润率。要素成本低廉,是中国产品的优势所在,但通过政策诱导企业将价格压低到市场均衡点之下,却容易被他国指责为不公平竞争,从而引发国际贸易摩擦。

(3)重商主义倾向。中国目前奉行的由政府政策主导、出口导向加上部分进口替代的政策,从某种意义上说,接近于历史上的“重商主义”。重商主义时代,追求的是金银,今天追求的则是作为国际硬通货的外汇,这些外汇被视为是一种国家财富。为了获得这些财富,采取种种经济政策:鼓励出口,压低工资,维持低利率、高储蓄率等等。

2.除了外贸政策自身存在的缺陷外,还有其他一些很重要的原因使得外贸政策的改革势在必行

(1)贸易条件持续恶化。目前,我国许多出口商品在出口数量猛增的同时,价格却大幅下跌。出口商品量增价跌造成国内能源、资源浪费和经济利益外流,恶化了外贸条件。

(2)外贸结构不合理,缺乏自主品牌,影响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当前,我国出口增长方式仍属于粗放的数量增长型,大多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产品上。同时由于缺乏自主品牌,我国的出口规模虽然快速增长,但获益很少。

(3)贸易摩擦不断并且近年来我国一直是WTO成员国反倾销调查的主要目标国。

三、我国外贸政策改革的方向

1.加快外贸体制改革

应该建立便利、公平的外贸运行机制,进一步形成便利、公平的运行环境,降低市场主体的各种交易成本和制度成本,充分调动各类企业走向国际市场的积极性;建立积极、稳定的外贸促进机制,逐步建立起以政府为主导,以财政资金为保障,以市场化运作为基础、体现稳定性和公共性的新型外贸促进机制;建立快速、高效的外贸监控和反应机制,积极做好加入WTO后的应对工作,建立和完善快速、有效的监控和保护机制,切实维护国家利益和经济安全;建立规范、透明的外贸管理机制,加强外贸管理立法工作,改善管理办法,简化行政审批,进一步增强管理的透明度,提高外贸管理的市场化程度;建立机制完善、协调有效的外贸中介服务体系;进一步改革进出口商会制度,鼓励发展各类外贸咨询和法律服务机构,真正发挥中介组织在外贸发展中的协调促进作用。

2.完善外贸法律法规

现在我国已经加入了WTO,我国必须根据外经贸体制和外经贸发展的需要,按照WTO规则和我国在加入WTO谈判中的承诺,全面充实、调整和完善现行的外经贸法律、法规和规章。

3.完善外经贸金融服务体系

第一,切实有效地发挥中国进出口银行政策,积极配合国家宏观产业和外贸政策,扩大出口信贷业务规模,发展进口信贷。第二,要尽快建立多层次资本体系,在充分发挥银行间接融资的同时,拓宽直接融资渠道,建立起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的双重支持、有机结合功能互补和高效互补的融资机制。

4.整顿市场秩序,加强行业管理一是打破地区封锁和行政壁垒,加快建立内外统一、开放、有序的市场体系,建立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之间的有机联系。

5.主要依靠增加国内需求拉动国民经济增长。

四、改革的建议

1.改变出口导向型外贸战略,扩大国内市场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2.降低对特定贸易伙伴的依存度,推进市场多元化;

3.优化产业结构,提高我国商品国际竞争力;

4.高度重视中国的能源和资源战略,维护国家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5.提高利用外资质量,防止陷入“引进依赖”陷阱;

6.建立更合理的政府业绩考核体系。

[摘要]作者通过对我国外贸政策现状的分析,指出我国外贸易政策存在不完善的问题。在对存在问题分析的基础上,对我国外贸政策的改革方向进行探讨,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一些建议。

[关键词]外贸政策改革方向改革建议

参考文献:

[1]李璐璐.我国外贸政策亟待调整的原因及走向[J].党政干部学刊,2006,(07).

[2]王杰.中国对外贸易政策的取向分析[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4).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