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业发展现状(精选5篇)
旅游业发展现状范文第1篇
文化和旅游具有天然的耦合性,文化能够提升旅游的内涵,旅游可以为文化的保护和发展提供经济支撑,因此实现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文化旅游将成为一种时尚。目前,以文化旅游城市定位的商丘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并未深度融合,文化中的旅游和旅游中的文化都有不足。主要体现为:没有打造出标志性的文化符号,旅游服务质量不高,文化旅游资源缺乏整合,对商丘文化的内涵挖掘深度不够。由此,未来商丘旅游业的发展要注意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打造出自己独特的文化标志,在文化景区做好旅游服务建设,整合文化旅游资源实现集聚式发展,对商丘文化的内涵进行深度挖掘。
关键词:
文化旅游;商丘古城;产业融合;文化产业;旅游产业
商丘是中国旅游活动的发祥地,在旅游史上是浓重的一笔。然而,今日的商丘旅游业却困难重重,对带动地方经济增长和居民收入提高的贡献很有限,游客来源单一,数量不足。从客观的自然资源来看,这里是豫东平原,没有风景如画的山水风光,也没有奇特的地质地貌等。但是,商丘却有丰富的文化资源,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这里各种人类文明文化的遗迹众多,有些还是独特的。因此,作为中国旅游活动发祥地的商丘如果想做大做强旅游产业,就必须紧紧抓住自己的文化资源优势,把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深度融合,打造出自己特有的文化旅游事业。
一、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耦合
文化和旅游原本是融为一体的,旅游本身是为了欣赏和体验异地的文化,在异地文化的哺育下可以更好地认识和发现自己,发现这个世界的五彩缤纷。文化就是旅游的根本所在,如果天下文化同一,我们就没有必要外出旅游了,也就失去了外出游玩的动力。然而,在现代资本逻辑的驱使下,文化和旅游却发生了分离,形成了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文化成了贩卖的商品,越来越庸俗化、破落化,旅游成了吃喝玩乐的代名词。[1]文化不再被敬重,仅仅为了“到此一游”,我来过,我又走了,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旅游成了仅仅能满足自己的“感官欲望”、带来物质享受的事物,它的精神需要慢慢在消退。如此一来,旅游的意义终将失去,人们也会失去旅游的兴趣,使旅游变成一种十分疲劳却一无所获的行为。这既对人类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不利,也会对旅游业产生深远影响。于是在20世纪70年代,人们提出了文化旅游的概念。文化旅游这一概念,一般认为最早是由美国学者罗伯特•麦金托什和夏希肯特•格波特提出来的,在他们看来,文化旅游应该是一种新的、独特的旅游理念,是为了获得别人的历史故事和历史遗产,体验别家的文化文明的生活和思想方式。[2]这一概念和观念一经提出,便产生了重大反响。使人们再次思考文化和旅游的融合问题,或者说是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融合问题。人们确认:“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提升旅游素质、提高旅游内涵和韵味的重要内容,旅游和文化是一种相辅相成、共同促进的关系。”[3]因此,实现两者的融合,对两者的发展都有好处,是两者未来发展的应由之路。其实,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天然具有耦合性。旅游产业在文化产业的支撑下,可以使其内涵得到丰富,从而实现旅游产业的品质升级。从实践来看,文化在旅游上不是一个有经济效益的产业,它带来的主要是门票收入,这种收入是非常有限的,也难以带动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更难以带动周围居民收入的增长。但是文化却可以带动旅游产业,甚至带动一个地区、一个国家旅游产业的发展。以河南省开封市为例,该市原本旅游资源乏力,在自然资源上,既没有奇山,也没有秀水,只是北方平原上的一个城市,种着和其他北方城市一样的农作物。但是,它有历史和文化,曾是七朝古都,尤其是中国文化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北宋曾定都于此。开封就以宋文化为主体,重建和修复一系列承载着宋文化的古代建筑,开封府、大相国寺、包公祠、清明上河园、天波杨府等,成功开辟了自己的旅游业。在2023年春节,其旅游业非常红火,达到了历史的最高值,以至于其市长感慨,好像中国人都去开封过年了。旅游产业是不能没有文化的。连作为国家地质公园的云台山风景区也都在不断地发掘自己的文化意义。“竹林七贤”“太极文化”“宗教名山”“汉献帝避暑台和陵墓”等都被发掘出来。文化可以给旅游注入生命内涵,使人和旅游景区融为一体,在旅游中思考人自身,反省人自身,从而可以得到耳目之娱之外的收获,也会使人们多次重返,成为“回头客”。同时,文化产业如果以旅游产业为载体,可以使文化产业的发展得到经济支持,从而得到更好的保护和发挥更大的价值。旅游产业作为新兴产业、朝阳产业,形势看好。并且其成本不像其他产业那么高,但收益却超过其他产业,而且可持续发展。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走出家门,到其他地方去旅游,感受异地的风土人情,体验另一种生活式样。有了旅游业的收入,文化遗址、文明遗迹等可以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修复,同时增加新的文化设施。
二、商丘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现状
商丘地处河南省东部,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据史料记载,距今约有5000年的文明史。正因如此,商丘在1996年被国务院命名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商丘拥有众多的文化旅游资源,行走在商丘,处处可以感受到人类文化文明创造的“痕迹”,从远古时期直到近代,绵延不绝。在物质文化遗产方面,商丘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52处,其他各级文物保护单位更多。从文化的精神类型来看,文化更是丰富多彩,具有多样性。这里汇聚了火文化、商文化、道家文化、佛教文化、儒家文化、木兰文化、黄河文化、音乐文化、戏曲文化、根文化、运河文化、书院文化等,应有尽有,可以看作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一个浓缩版。因此,商丘是一个文化大市。但是,商丘却不是一个文化旅游强市,其文化中的旅游和旅游中的文化都有不足,两者没有深度融合,没有产生很好的效果。
第一,商丘文化旅游缺少一个标志性符号。如前所述,无论从物质文化遗产还是精神文化遗产来看,商丘都有丰富的文化资源,文化众多,具有多样性和缤纷性。然而,这么多的文化资源中,哪一种是商丘文化旅游的标志,却一直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商丘商文化很独特,商丘是商业、商品、商人的发源地,是华商之都。但是定位成商文化却有自己的困境。一方面,商丘的商业并不发达,经济不强,难以支撑起一个“模范商业城市”的称号;另一方面,商业文化难以把握其历史性,商业往往和追逐利润相关联,容易让人产生不好的联想,商业在历史上和文化结合不强,难以凸显出文化的历史性。火文化虽然在商丘文化中也比较独特,但开发价值有限,操作性不强,除了“钻木取火”,很难发掘出更多的文化内涵。儒释道宗教文化,商丘的影响力十分有限,其寺庙等在国内知名度不够,难以“叫响”。其他文化也都有自己的文化产业困境。以至于媒体上对商丘文化旅游的称谓出现多种,如“商文化”“殷商文化”“豫东平原文化”商宋文化”等。[4]
第二,商丘文化旅游中旅游产业服务支撑乏力。从整体来看,商丘文化旅游还主要处于“看景”阶段,走马观花,看完即走,所以来商丘的游客多是短途游,以半日游和一日游为主。其游客来源以商丘市以及周边市县居民为主。商丘市区的文化旅游资源主要分布在商丘市南,包括古城、燧皇陵、商祖殿、宋国故城、张巡祠等。这些地方住宿、饮食、购物、交通、休闲娱乐均发展滞后。内部及周围没有成规模的酒店、饮食文化长廊、购物中心、娱乐休闲中心,交通也很不便,甚至晚上出租车都不愿意过去。这就导致人们在此看景,还要去别处住宿、饮食、购物和休闲娱乐等。即使以整个商丘市的服务业来看,游客也难以享受到满意的旅游服务。调查显示,游客对商丘旅游服务的满意度不高。[5]
第三,商丘文化旅游主要以分散经营为主,缺少整合。商丘文化景点基本上都是分散经营、各自管理。城墙城楼、应天书院、归德府文庙、张巡祠、燧皇陵、商祖殿等,每到一处都要购买门票,给人的感觉这些文化资源就是为了卖门票的,门票收入是商丘文化旅游的主要收入来源,严重制约了商丘旅游业的发展。文化旅游的真正经济价值、收入来源在于服务收入和商品销售收入,比如住宿、餐饮、购物、娱乐等。对这些文化旅游资源缺少整合和集聚就难以做大做强。
第四,商丘文化旅游缺少深度发掘。目前商丘文化旅游主要局限于对一些古代遗址的重建和修复。但对其深层意义发掘不够。文化旅游主要不在景上,而在文化上,必须让游客通过看景,体会到其深度文化。文化的意义在于对人的一种自觉和注解,也即认识我们自身。每一种文化,都是从一个独特的视角理解人、诠释人。以商丘古城为例,它就蕴含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含有对人的深刻诠释。它又名“八卦城”:外圆内方,代表天人合一;城内街道呈棋盘式布局,共有93条街道,9为“极阳”之数,3寓意圆满和谐;东西南北四城门,南北相对,东西相错,体现出五行相生相克的哲学原理。如果仅仅是游客在城内浏览一圈,没有导游讲解、没有大屏幕展示等,人们得到的最大收获就是,这是五百年前的城墙,我们今天还能看到,真幸运。除此以外什么都没有。商丘文化旅游缺少人才支撑,既没有专门的研究机构,旅游从业者文化水平也有待提高。
三、商丘未来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建议
基于前述,笔者建议,在未来发展中,商丘文化旅游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提炼出自己的文化产业标志和品牌。旅游产业和任何服务行业一样,也需要自己的品牌,打造出自己独特的标志。旅游产业若想做大做强和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有自己的品牌和标志,使人们在想体验某种文化旅游服务时,首先想到的就是这个地方。以文化旅游定位的城市商丘,当然应当在自己文化资源中提炼出自己的品牌和标志。如前所述,商丘文化旅游中这一点还没有实现。笔者认为,商丘文化资源中最吸引人的、最独特的是古城文化,其古城文化是独一无二的。商丘古城被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历史文化名城。2023年,商丘古城曾荣获“中国最具潜力的十大古城排行榜”第1名。商丘在古城资源上,除了现有保存完整的建于明正德年间的归德古城外,在古城周围还层压着古宋国都城、秦汉睢阳城、隋唐宋城以及北宋南京城等。借助这些旅游资源,商丘可以打造“中国古城博物馆”,让人们不出商丘,就可以完全领略中国古城文化。
第二,在商丘文化旅游产业带,即商丘古城、燧皇陵、商祖殿、宋国故城、张巡祠等附近,开发建设旅游服务产业带,提供优质的导游服务、住宿餐饮服务、休闲娱乐服务、购物服务等。使游客在此既可以领略商丘悠久深邃的历史文化,也可以尽享舒适便捷的住宿、商丘独特的美食;在旅游中既可以实现休闲放松的效果,同时还能买到独特的旅游纪念品、特产以及其他各种优质商品。这样的规划具有以下好处:一是可以大大拉长商丘文化旅游的产业服务链,增加文化旅游的附加值;二是可以满足游客的多种需要,使游客享受到优质的旅游服务资源,甚至带来“回头游”;三是促进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在此的深度融合,还可以带动周围居民的产业开发,有利于建设美丽乡村,缓解很多农村问题,比如“三留守”问题,周围居民在家就可以实现致富的愿望。
第三,整合文化旅游资源,建立文化旅游集聚模式。如前所述,商丘文化旅游资源主要以分散经营、各自管理为主,导致难以做大做强。商丘在文化旅游上完全可以采取集聚发展模式,充分整合资源,实行规模发展,互相支撑和合作。从内部来说,完全可以把古城旅游区、燧皇陵旅游区、商祖殿旅游区、宋国故城旅游区等联结起来,变成一个景区,实行统一规划、统一管理,实现“一票通”,各景区之间开通便利的旅游观光车;还有商丘市区的这些文化资源也可以和永城芒砀山文物旅游景区整合起来,建立一票通、通班车等系统,实现对于非自驾游的便利。从外部来说,商丘应该实现和周围相关旅游城市的合作,比如优惠共享、市民待遇,这样对这些城市的居民以及来此旅游的游客都会有吸引力。当然,这些城市之间也可以互相扶持,相互宣传。比如开封、洛阳、安阳、许昌、平遥、枣庄等,这些景区都有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甚至都以文化旅游为主,但是其文化特点和风格却相异,可以实现互补。
第四,建立文化旅游的人才队伍。商丘在教育方面也不是一个强市,虽然其境内坐落有商丘师范学院、商丘学院、商丘工学院三所本科院校,但层次不够,至今都没有实现硕士授权点的突破,引进人才不足。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开发需要有专业的人才相匹配。商丘可以专设一个历史文化研究机构,比如“商丘历史文化研究院”,从事对商丘历史文化资源的研究、保护、开发、宣传推广、召开相关学术会议等,加大这方面的人才引进。一个地方的文化层次是由该地方的教育科研层次支撑的,一个以文化旅游作为旅游开发主导的城市必须提高自己的文化层次。
总之,商丘在开发文化旅游上有着自身独特的优势,文化资源丰富且又独特。在文化旅游发展十分迅速的今天,商丘应该抓住机会,实现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实现文化对旅游的底蕴支撑,旅游对文化保护开发的经济支撑,实现两者的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作者:葛宇宁 单位:河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参考文献
[1]侯菊英.抵制旅游低俗文化之风的对策思考[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3):285-289.
[2][美]罗伯特⋅麦金托什,夏希肯特•格波特.蒲红,等,译.旅游学:要素、实践、基本原理[M].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1985:67.
[3]卜伟.浅谈文化旅游的开发与建设[J].中国商贸,2023(4):124-125.
[4]朱智慧.商丘商宋文化旅游资源的内涵[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4):55-57.
[5]蒋丽君,方宏杰.商丘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现状调查与分析[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2):55-58.
旅游业发展现状范文第2篇
论文关键词:威海,国内旅游业
一、从威海旅游业看国内旅游业的现状
由于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威海旅游发展迅速。为了适应旅游业的发展,各种新式建筑、星级宾馆如雨后春笋般的出现。市容市貌焕然一新。旅游人数稳步增加,旅游业已成为威海发展的支柱产业,带动了其他一系列产业的兴起。但是从威海旅游部门了解到,由于旅游的种类不是很多,只是局限于走马观花式的观光旅游,而修学、健身、寻根、考察、探奇、了解风土人情的专项特点旅游较少,所以在旅游消费结构中,吃住行比重高于游览购物很多,旅游整体消费水平低。这也是我国旅游业目前存在的比较突出的问题。还有一个就是我国国内旅游的配套设施和服务设施还不是很完善,还没有达到享受型的服务。有的地方虽然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但由于交通等硬件设施的不完善,观光旅游的人很少,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像敦煌、九寨沟、西双版纳、黄果树瀑布等风景点。国内旅游热点集中在经济较发达,知名度较高,旅游基础设施较完善的旅游胜地,如北京、江浙沪、广东等地。由于交通的限制,我国居民以中近距离旅游为主,远距离旅游为辅。
二、国内旅游业的发展趋势预测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闲暇时间的增多,旅游条件的改观,人民的旅游热情将进一步高涨。我们可以从旅游业的现状预测我国旅游业的发展趋势。
1、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消费水平也将逐渐由基本满足型向舒适型、享受型过渡。旅游消费结构也将呈现多元化的状态,逐步向发达国家的旅游消费结构靠拢。这从人们出行所乘坐的交通工具就可以看出来:现在人们出门旅游乘车带空调、坐软卧,有的甚至乘坐飞机往返。
2、由于硬件设施以及人们观念的改变,初级的游山玩水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专题和特种形式的旅游日益增加,享受性和游乐性的旅游内容会大大增强。今后人们的旅游方式由观光型为主,发展到度假旅游,探险旅游,科学考察旅游,民俗旅游,生态旅游,体育旅游,保健康复旅游,文学旅游,美食家旅游等等百花齐放的局面。也就是说今后我国国内旅游消费结构中游购娱的比重将进一步上升,精神消费资料的比重也将上升。
3、随着我国交通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和人们的闲暇时间的增多,人们的眼光逐步投向外面的世界。南方人想领略一下冰城风光,北方人向往亚热带气氛,内陆人憧憬大海的辽阔,沿海人想探寻奇峰异谷的神秘。人们的旅游区域将扩大。
4、国内旅游向出国旅游延伸。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人们和国外的联系越来越多。加之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发达的交通,到国外旅游已不在是一个梦。例如近几年中国旅游者到越南、缅甸、前苏联人数日益增长。
5、国内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加强。国内旅游业在第三产业中将会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它的发展,将会对我国经济发展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
三、当前国内旅游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旅游业起步基础差,水平低,远远不能适应人们的旅游消费需求,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
1、国内旅游业与国际旅游业的地位摆不正。由于我国政府提出了优先发展国际旅游业的方针,因而全国各地把大量的财力物力放在国际旅游上,一方面是热点人满为患,一方面是温冷点的高档设施的闲置浪费,造成“高级宾馆无人住,国内游客无处住”。国内旅游业长期从属于国际旅游业的发展,国内旅游市场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对国内旅游者需求的设施建设,缺乏计划和实际指导,统计资料不全,国内旅游业除了旅游收入和人数的统计,其他方面还是空白。对国内旅游业的理论研究,也处于相当薄弱的地位。
2、旅游法规不健全,经营秩序混乱,旅游者的正当权益得不到保护。国内旅游者“花钱买罪受”,被宰被骗,屡见不鲜。由于旅游资源的稀缺和不可再生性,容易导致垄断价格,有些地方保护主义严重,自行定价,巧立名目,价格多变。
3、旅游基础配套设施和服务设施跟不上国内旅游业发展的步伐。这主要体现在交通和旅游经典的规划发面。还有诸如国内旅游的饮食业、饭店比重太小,我国饭店建设片面追求高档,以致形成“高中低”倒金字塔型;经营国内旅游的旅行社发展速度过慢;针对国内旅游市场的旅游人才匮乏,教育落后等问题。
四、健康、顺利发展旅游业应采取的对策:
1、进一步认识国内旅游业的地位,树立“大旅游”观念。
国内旅游业是整个旅游业的基础,我国发展国际旅游业必须以国内旅游业为基础。旅游主管部门要按照国内旅游业的特点,从食宿行游购娱六个方面加以统筹规划,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步伐,满足国内旅游市场的需求。
2、充分利用经济、法律、行政手段,加强旅游市场的宏观调控。
由于国内旅游业涉及到交通、饮食、娱乐、园林、商业、文化等部门,如果没有“一盘棋”的观念,就会使国内旅游业的发展步履维艰。为了使这些部门相互衔接,融为一体地为国内旅游业服务,国家必须加强宏观管理和协调。
3、加强国内旅游业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创造良好服务条件。
(1)加强交通投资,解决瓶颈制约把旅游交通与一般性交通区别开,让旅游交通独立经营。
(2)制定旅游景点发展战略,总体规划、开发步骤和实施方案;做好旅游市场的信息预测,宣传广告及可行性研究的分析工作,以克服规划建设和经营管理的盲目性。
(3)针对国内旅游市场的旅游产品要多样化,富于地方特色和纪念意义,吸引不同的旅游者。加快二三类旅行社的发展速度。
(4)加强对国内旅游业的理论研究,统一国内旅游业的有关的统计口径,加强预测工作。
【参考文献】
〔1〕 唐留雄·现代旅游产业经济学·广东旅游出版社·2001.5
〔2〕 吴国清·中国旅游地理·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3
〔3〕 向三久·旅游管理法规教程·暨南大学出版社·2004.3
〔4〕 钟海生,郭英之·中国旅游市场需求与开发·广东旅游出版社·2001.6
〔5〕 李柏槐·旅游市场学·四川大学出版社·2001.10
旅游业发展现状范文第3篇
【关键词】旅游业 现状 问题 对策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增长,加之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法定节假日的增加,人们对旅游消费的观念在发生转变,需求在不断扩大。旅游业在不断进入成熟阶段的过程中,促使相关产业为更好的服务国民经济不断改进和完善自身设施,提高服务质量,提高自身竞争力。2023年我国旅游总收入达33800亿元,比2023年提高14.8%。但与世界比较,不论是占第三产业比重还是占GDP的比重都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所以,我国的旅游业发展还有着很大的空间与潜力,所以有必要找出发展较慢的原因,提出对策。
一、旅游业发展现状分析
旅游业因范围的模糊性和统计测量的困难性,导致旅游业的定义一直存在争议。本文采取的定义为:旅游业以旅游资源为凭借、以旅游设施为条件向旅游者提供旅游游览服务的行业。广义上这个行业中除了直接从事旅游业的部门外,还包括那些与其相关的各行各业。
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加快,人们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旅游业的发展态势保持良好,下面结合表1分析我国旅游业近几年的发展现状。
表1 2009-2023年我国旅游业几大指标发展情况
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官网,部门数据,经各年旅游业统计公报整理得出
从上表数据可以看出:
(一)从入境总人数看
不论是入境总人数,还是港澳台同胞来内地旅游,总人数都有增加的趋势,虽然在2023年由某些原因来内地旅游的人数都比上一年减少,但是总的来说,有着逐年增加的趋势。
(二)国内旅游总人数在不断增加
其中农村居民旅游总人数较为稳定在10亿人次左右,主要是城镇居民的旅游总人数的增加。
(三)从星级饭店看
国内旅游星级饭店的总数在降低,但是其营业额在逐年增加。说明国家在规范整治星级酒店数量上有一定成效,星级饭店营业额的增加,有一部分也是随着旅游人数增加而带来的。
(四)从旅行社规模来看
目前我国的旅行社数量依然在保持着快速增长,一方面显示出我国旅游业发展态势火热,另一方面,也透露出各旅行社之间的竞争变得激烈。由此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旅行社规模的不断扩大,其整体服务水平参差不齐。不仅加大政府规范管理难度,也让部分旅行社为了追求利益,开始打球,引发社会矛盾。
(五)从旅游教育培训看
高等院校开设旅游专业教育先有增长的趋势,但目前又出现了下降的情况,表明,我国对旅游的教育正在趋于专业性,让那些旅游教育还比较弱的院校取消旅游这门课程,集中到旅游教育水平较高的院校。从在职的旅游从业人员培训总次数看,也在逐年增加,说明,不断加强在职人员的业务技能培训、巩固专业知识、满足不同游客需求,让所有旅游业的从业人员,能为游客提高更加高品质的服务。
此外,中国旅游业为迎合国际发展潮流,也不断的在传统自然景观上创新,加入丰富的民俗文化,让游客参与其中。
二、旅游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分析
从目前国内旅游业发展情况看,旅游业依然稳定保持着7%的年均增长率,以不可阻挡的趋势成为国民经济的新的增长点。旅游业的发展更加趋于专业化,趋于成熟、理性阶段。相关主体的服务项目在不断的创新,更加到位更加专业。这主要表现在:第一,旅游者需求多元化:目前不仅限于对纯自然景观的需求,更多的是转向更具有知识性、人文性、休闲娱乐性转变。旅游消费者分散化:去旅游的人数越来越多,年龄跨度增大,职业种类增多,连选择出游的时间也更加多样,游客会避免假日高峰,分散错峰出行。第二,旅游目的地选择个性化:由之前热衷于A级风景区转向可能不知名的小镇,体验独特的趣味。
正因为旅游业的较高增速,以及带来的较高的经济收入,使得有的地区也竞相打着旅游开发的旗号,大张旗鼓发展旅游业,甚至有的已经脱离了它自身实际情况,造成资源浪费,环境破坏。目前我国旅游业的发展进程中出现几点不利因素:
(一)部分旅游资源未做到科学开发,盲目追求利益,造成资源浪费;
(二)部分旅游区内交通不便利,不适合老年人、儿童的游览观光,景区内环保、电力、消防等基础设施不够完善;
(三)旅游专业人才匮乏,提供的专业导游服务水平有差异,前不久还出现云南女导游骂游客事件,凸显出具有多语种、高技能且能为游客提供优质服务的导游人才匮乏;
(四)法律法规不健全,旅行社因数量众多,在激烈的同行竞争下,开始打价格战,进而影响到品牌形象。降价吸引更多的游客报他们旅行社,但是因为过低的跟团价格,减少了导游从旅行社获得的提成,从而影响到导游为游客只提供简单的服务,进而影响到广大游客的利益。
三、发展我国旅游业的几点对策
目前我国的旅游业对GDP的贡献还不到5%,相对其他产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还较低。但正因为,我国旅游业以它惊人的发展速度和巨大的发展潜力,有必要去解决现阶段影响发展的因素,使其稳定、高效、可持续的贡献于国民经济。
针对旅游发展现状中提到的制约旅游业快速发展出现的几点问题,进行如下几点建议。首先各旅游区政府一定要职能转变,减少政府对其的操作程度,加大市场自身资源配置的职能,让市场成为旅游业发展的主导。结合地区实际情况,实行旅游开发,旅游创新,不能只考虑经济效益,盲目开发、过度开发,进而造成了资源浪费,环境破坏。然后要规范市场运作机制,避免出现过低的团购价格,规范旅行社的定价,避免低价竞争印发市场混乱。同时,加大相关从业人员的技能培训、考核。让旅游相关从业人员能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专业,更加优质的服务,产生良性循环。为了让旅游业为GDP的增长做出更大的贡献,在不断健全政策扶持,不断规范市场操作,不断完善各种设施的同时,最主要的就是要不断创新。
在政策上,将旅游资源较好的地区,大力支持使其成为支柱产业,品牌象征;对正在开发的旅游景区,要做到科学结合实际,不盲目开发;对旅游效益减弱的地区,努力扶持,进行创新,增加项目种类,加大形象宣传力度,吸引更多的游客进行参观游玩,重新激活当地旅游业发展。
参考文献
[1]许红杰,李均立.海南省旅游收入对GDP贡献的线性回归分析[J].管理观察,2009,(4):168-169.
[2]袁率夫.假日经济对GDP的贡献研究[J].企业研究,2023,(18):191-192.
旅游业发展现状范文第4篇
工业旅游虽然是一种新型的旅游方式,但是在当今旅游市场中越来越受欢迎,具有非常可观的发展前景。而辽宁省本身就是我国的老工业基地,工业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在辽宁省发展工业旅游,不仅能够充分利用这些工业旅游资源,调整辽宁省的产业结构。另一方面还能够利用旅游行业的优势,来带动整个辽宁省经济的发展。但目前辽宁省工业旅游的发展层次还不高,并不能达到这方面的作用。因此,有必要结合实际案例对其进行深入的分析。
一、工业旅游的相关含义阐述
(一)工业旅游的定义
工业旅游是我国近几年才开始的一项旅游活动,其主要是指将工业生产过程、发展现状和成就、内部管理和员工生活、企业文化等作为旅游资源,并基于此进行旅游开发活动。工业旅游能够让游客直观的了解到工厂成产的现状和工厂发展史,在获得相应工业知识的同时,也能够给所有游客提供必要的旅游体验,是一种综合了购物、观光、科普等多个方面的旅游活动。
(二)工业旅游的特征
相较于其他旅游方式来说,工业旅游具有一些特征,认清这些特征以后,才能够更好的开发和利用工业旅游资源。首先,工业旅游的知识层次比较高。工业类企业代表着先进生产力,对于人类文明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因此,相较于其他旅游方式来说,工业旅游具有更强的技术性和专业性,其次,工业旅游具有较强的依附性。工业旅游不同于其他形式的旅游,其旅游资源不能转移。多数工业旅游都是直接以工业企业作为核心旅游资源的,因此工业旅游的开展就必须考虑工业企业的周边环境、影响力、知名度等因素。最后,工业旅游具有多方面的收益,远远超过了其他类型的旅游。其不仅能够给企业带来门票收入,还能够倾销相关产品和纪念品,同时还可以在旅游群体中树立企业形象,提高企业的社会知名度。此外,工业旅游的重游率非常低。工业旅游本身就是利用游客对于工业产品的好奇心产生吸引力,但当游客好奇心得到满足了以后,基本上就不会再次前往旅游。
(三)发展工业旅游的意义
首先,发展工业旅游能够面向社会传输一些工业技术的知识,从而大大提高社会公民的综合素质,不仅有利于各类工业技术的可持续发展,还能够促进当地工业产业链的完善和升级。其次,发展工业旅游是符合“旅游+”相关理念的,能够大大拓宽当地的旅游类型和种类,并且还能够将各类旅游资源很好的综合在一起。另一方面,发展工业旅游是对传统旅游业的拓展,能够缓解目前我国各地传统旅游资源所受到的压力。最后,工业旅游能够给企业带来显著的收益。一方面,工业旅游能够让企业重视自身的废弃资源,并积极进行内部资源优化配置;另一方面,工业旅游能够让企业的产业链跟旅游行业紧密的结合在一起,使得企业核心业务向着第三产业发展,并基于市场变化而制定相应的营销策略,有利于企业在市场变化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身。
二、辽宁鞍山钢铁厂工业旅游发展的现状
辽宁鞍山钢铁厂发展工业旅游由来已久,最早是在1998年的时候,一批德国的游客来到鞍山,参观了鞍钢蒸汽机车以后表示非常高兴,并认为鞍山钢铁厂发展工业旅游将会吸引到一大批德国游客。而在1999年的时候,上海宝钢集团展开工业旅游的消息传到了鞍山钢铁厂,引起了高层管理者的注意。特别是当时鞍山市及周边区域的学生、军人、老人等集体组织去鞍山钢铁厂参观,使得工业旅游的开展变成了现实。因此,在1999年10月的时候,以“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为主题的旅游路线被开发出来,并成立了钢花旅行社来专门服务于鞍山工业长的旅游活动。
目前,鞍山钢铁厂的参观旅游路线主要有两大类,即半日旅游路线和一日旅游路线。其中半日旅游为“大孤山铁矿-炼铁厂-二炼钢厂-热轧带钢厂”;一日旅游为“大孤山铁矿-齐矿调军台选矿厂-烧结厂-炼铁厂-二炼钢厂-热轧带钢厂”。在旅游类型方面,目前鞍山钢铁厂主要还是以参观旅游为主,面向外界展示当前的领先科技产品,以及具有历史意义的划时代工业遗产。
三、辽宁鞍山钢铁厂发展工业旅游的SWOT分析
(一)优势分析
1.鞍山钢铁厂属于老工业基地之一
辽宁省本身就是具有丰富历史底蕴的重工业基地,而鞍山钢铁厂则属于这些老工业基地之一。鞍山钢铁厂建立与1916年,是我国最早的钢铁生产基地,并且在近百年的发展中经历了多次重组,目前已经成为了我国最具有生产优势的钢铁企业。在这么多年的发展中,鞍山钢铁厂经历了多次世界性的技术革新,留有上个世纪的经典工业产品遗产,同时也能够展示目前顶尖的钢铁技术。因此,对于比其他企业来说,鞍山钢铁厂开展工业旅游具有显著的资源优势。
2.区位交通等优势比较显著
鞍山钢铁厂作为一家实体企业,对于周边交通的需求非常大,在多年的发展中,周边交通网络铺设已经比较完善。近几年来,鞍山市越来越有成为沈大黄金经济带中心的趋势,加快了周边经济和交通的发展。沈大高速公路直接穿过市区,周边还有沈海高速公路、丹a高速公路、京哈高速公路,铁路方面也有哈大高铁、沈大铁路等。很多前往沈阳的铁路线都开通了鞍山站,特别是2023年盘营高铁的开通,使得鞍山市达到其他大城市的时间大大减少,交通更为便捷。
(二)劣势分析
1.旅游发展层次较低
虽然说鞍山钢铁厂的工业旅游已经发展了较长的时间,但是就目前的现状来看,其主要的旅游形式还是参观旅游。参观旅游是传统风景旅游项目中最基础的旅游形式,在目前的旅游市场中已经不再具备竞争力。虽然工业旅游资源跟传统山水风景有很大差异,但是仅仅开发参观旅游是远远不能满足目前游客需求的。当前游客参与旅游活动更想获得良好的体验,而参观旅游形式中游客与旅游产品的互动性非常低,难以吸引游客的兴趣。
2.旅游服务意识不高
鞍山钢铁厂本身就不是服务行业这类第三产业,因此对于现代服务营销意识的认识还不深。很多管理者仅仅将工业旅游作为宣传企业产品、营造市场品牌的工具,而没有真正把工业旅游作为企业发展的主要业务之一。这种认识使得很多管理者根本不重视工业旅游开展的质量,在整个旅游活动中基层服务人员也没有体现出良好的服务意识,最终使得游客的实际旅游体验过低。在这种背景下,鞍山钢铁厂很难在市场中打响工业旅游的品牌。
(三)机遇分析
1.“旅游+”在我国的广泛应用.
“旅游+”相关理念是近几年来才提出的,主要是因为传统旅游发展出现瓶颈以后,一些专家和旅游企业高层开始呼吁使用“旅游+”将旅游产业和其他产业结合在一起发展。一方面能够增强旅游行业的带动作用,充分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也能够突破旅游行业内部同质化现象明显的困境,使得旅游行业更好的发展。而鞍山钢铁厂的工业旅游则是将工业和旅游业结合在了一起,正好契合了“旅游+”相关理念,是顺应当前市场潮流的旅游形式。
2.“东北振兴”等战略的提出
在上个世纪,由于东北三省还属于我国重工业非常发达的地区,因此当地经济发展非常迅速。但在新世纪以来,工业行业的发展持续疲软,使得东北三省的经济发展也受到了打击。这个时候,我国提出了“东北振兴”等战略,旨在保护东北三省的老工业基地。而鞍山钢铁厂的工业旅游发展也符合了“东北振兴”的战略,能够让更多人了解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面貌,并且取得良好的社会收益和经济效益,促进鞍山钢铁厂在新世纪的发展。
(四)挑战分析
1.技术发展缓慢带来的竞争挑战
我国的钢铁行业相关技术对比与国外发达国家来说,还有一定的差距。而工业旅游是将工业跟旅游行业结合在了一起,因此技术层面的缺失使得鞍山钢铁厂在国际工业旅游环境中很难取得优势。事实上,工业旅游的发展本身就需要具有较为先进的科学技术,以这些技术为核心,充分发挥其旅游吸引力,才能保障工业旅游健康发展。因此,对于鞍山钢铁厂来说,在以后的发展中能不能革新自身技术,使技术变成旅游吸引力所在,将是一件极具挑战的事情。
2.客源市场带来的挑战
目前我国多数地区的工业旅游发展层次都不高,客源市场基本上要靠跟高校合作等方式,旅游散客数量相对较少。在这种背景下,工业旅游的规模就难以壮大。虽然鞍山钢铁厂的工业旅游相对于其他小型工厂来说更为健全,但是客源市场仍然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五)总结
总体来说,鞍山钢铁厂的工业旅游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区位优势,并且还得到了相关战略和政策的支持,但是其目前的发展层次不高,实际发展还存在多种多样的问题。这些问题使得鞍山钢铁厂的工业旅游在近多年来一直处于瓶颈阶段,难以突破发展困境。因此有必要详细分析其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四、辽宁鞍山钢铁厂发展工业旅游的问题
(一)旅游意识不明确
鞍山钢铁厂的工业旅游虽然发展了很长时间,但是在长期发展中公司业务经营的中心还是钢材生产,旅游只是一种辅产业。这也使得鞍山钢铁厂工业旅游在多年发展中不受重视,高层管理者认为工业旅游只是一种可有可无的东西,只用管好企业的钢铁业务就行了。这也说明了鞍山钢铁厂高层管理者旅游意识不明确,没有真正看到工业旅游的内涵。
(二)旅游开发缺乏特色
目前鞍山钢铁厂的工业旅游开发缺乏相应的特色,很多钢铁厂的工业旅游在表面上看都是差不多的,比如产品展览、厂房参观等。这种同质化现象的突出也使得鞍山钢铁厂工业旅游国内市场并没有太多的竞争优势。跟我国其他钢铁企业相比,鞍山钢铁厂在文化底蕴、历史传承等各个方面都具有较为显著的优势,但是其工业旅游的发展还缺乏在这方面的挖掘。
(三)游客旅游体验不佳
鞍山钢铁厂的核心旅游资源还是钢铁生产环境和过程,在工业旅游开发中,旅游策划者将实际的钢铁生产直观的展示在旅游者面前。但参与工业旅游的很多游客对于钢铁生产的了解程度并不深,甚至一些游客完全不懂钢铁生产的诸多流程。因此鞍山钢铁厂的这种旅游开发模式使得游客在参观的时候根本不知道企业炼钢科技的先进程度,也就无法获得较强的旅游体验。
(四)旅游知名度过低
目前鞍山钢铁厂的知名度已经比较高,在东北三省乃至我国都有较强的影响力。但是鞍山钢铁厂的工业旅游却没有收到关注,很多人都不知道鞍山钢铁厂具有工业旅游项目,不利于其工业旅游的长期可持续发展。特别是在知名度过低的背景下,鞍山钢铁厂工业旅游更难开发自身的客源群体。
五、辽宁鞍山钢铁厂工业旅游的发展策略
(一)坚持“旅游+”相关理念发展工业旅游
在目前的旅游市场背景下,鞍山钢铁厂工业旅游的发展一定要坚持“旅游+”相关理念,真正重视旅游行业。具体到实际上就是,将旅游业务作为企业的核心业务之一,在开展旅游活动中重视旅游服务理念,提高旅游质量,将旅游开发和企业的生产业务结合在一起,利用旅游来吸引国外的先进技术团队前往鞍山钢铁厂进行相互交流和学习,从而给鞍山钢铁厂的发展提出技术支持。
(二)突出钢铁厂的特色,展开文化旅游和科普旅游
鞍山钢铁厂对于东北三省乃至我国来说都有着特殊的意义,特别是作为我国第一个具有全套钢铁生产技术的企业来说,拥有了太多历史文化气息。特别是鞍山钢铁厂本身在东北地区就有很强的历史地位,因此应该发挥鞍山钢铁厂的工业情怀,吸引那些具有共同回忆的老年群体参与工业旅游。同时在旅游开发中也应该突出鞍山钢铁厂的历史成就,让老一辈和新一辈都直观感受到鞍山钢铁厂在长久发展以来的成就,从而积极展开文化旅游和科普旅游。在这之中,旅游活动的展开要加大游客的体验度,让游客亲身感受到工业产品,而不再限于口头讲解。另一方面,鞍山钢铁厂的工业旅游对比其他方式的旅游本身就存在科技优势,因此应该突出这个方面的特色,在旅游路线中设置一些电脑触摸屏,放置一些企业的发展进程供游客游览,或者是开发一些语音介绍的小型机器人进行旅游信息讲解,让游客在旅游过程中处于高科技氛围。
(三)优化旅游内容和环境
鉴于目前很多游客本身在钢铁生产相关知识等方面的欠缺,鞍山钢铁厂工业旅游在下一步发展中应该尽可能降低旅游内容中的专业钢铁知识,保证参与工业旅游的每一个游客都能够深入了解钢铁技术。在这方面,鞍山钢铁厂可以考虑使用一些投影技术、模拟技术等现代化技术将钢铁生产的过程直观的展示出来,从而拉近钢铁生产技术和普通游客之间的距离。除此之外,鞍山钢铁厂还应该配备相当数量的讲解人员,在旅游过程中面对普通游客讲解钢铁相关知识,从而提高游客对钢铁旅游的兴趣。
(四)增强旅游宣传力度
鞍山钢铁厂工业旅游在宣传上的不足,使得其难以在我国市场中打响自己的品牌。在下一步的发展中,鞍山钢铁厂一方面还应该加大与各个高校之间的合作,积极开展科普教育类旅游,并利用高校渠道对自身进行品牌宣传。另一方面,鞍山钢铁厂还应该利用目前比较流行的互联网渠道进行旅游宣传,在互联网环境中形成一定的影响力。实际来讲,鞍山钢铁厂可以跟一些大型的旅游网站合作,在这些平_中建立鞍山钢铁厂工业旅游的专项板块,对全国各地的网民持续产生吸引力,从而增强自身在国内市场中的知名度。在这之中,鞍山钢铁厂一定要注意维护工业旅游在互联网中的形象,做好网络公关,避免在网络上形成负面口碑。其次,除了网络途径以外,鞍山钢铁厂还可以跟各个旅游企业之间进行深入的合作。特别是鞍山钢铁厂的工业旅游本身就文明国外,在很早的时候就吸引了德国人前来旅游。因此,可以跟那些拥有国外旅游资源的旅游企业之间进行合作,吸引一些德国、美国等工业比较发达的旅游群体,在促进工业旅游发展的同时,还可以进行一些技术交流。
六、结语
旅游业发展现状范文第5篇
一、洛阳旅游业的发展现状
(一)洛阳旅游产业体系日渐完善
进入到21世纪以来,我国的旅游业发展迅速,2023年中国旅游市场实现平稳增长,国内旅游36.11亿人次,同比增长10.67%。国内旅游总收入达到30312亿元,同比增长15.40%。旅游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增长点。在大环境的影响下,洛阳旅游业也步入发展快车道,截止至2023年底,全市国内国际旅行社88家,其中四星级旅行社6家,三星级旅行社30家,二星级旅行社41家。星级饭店66家,其中五星级2家,四星级13家,三星级38家;开放性旅游景区(点)74家,其中5A级景区5家、4A级景区15家、3A级景区16家。
(二)洛阳旅游资源遍布全市
洛阳悠久的建都史使其披上了一层浓浓的古文化外衣,十三朝古都的美誉更是成为我国名副其实的历史文化名城,除了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外,洛阳四季分明,气候宜人,同时拥有国内罕见的自然旅游资源。其部分代表性景区列表如下:
(三)洛阳旅游经济较快发展
近年来,洛阳市依托丰富旅游资源在旅游经济效益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2023年洛阳接待游客总人数9469.81万人次,同比增长10.01%;旅游总收入600.96亿元,同比增长23.9%。其中接待入境游客84.2万人次,同比增长20.2%;旅游创汇23816.28万美元,同比增长17.34%;接待国内游客9385.61万人次,同比增长9.93%。国内旅游收入586.6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4.07%。
二、洛阳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旅游特色单一
洛阳拥有丰富的人文景观和自然资源,但是在游客印象里最深的估计也只有龙门石窟和白马寺和“甲天下”的牡丹花了。提起洛阳,人们心中除了出现洛阳牡丹、龙门石窟、白马寺外再无其他。而造成这种局面就是因为洛阳旅游特色单一,在大力宣传洛阳牡丹、龙门石窟、白马寺外,忽略了其他旅游景点的宣传与营销,从而使洛阳的众多旅游资源埋没在这三样盛名之下,发挥不出自身的优势。
(二)旅游产业规模小,链条偏短
洛阳众多的旅游资源与洛阳现有的旅游产业规模并不相称,在硬件方面,洛阳现有的星级饭店、旅行社数量等与国内外知名旅游城市相比较少。在软件方面,高素质旅游人才、高质量旅游服务也显得捉襟见肘。旅游龙头企业数量偏少,带动效应不强。除了旅游产业规模不大以外,洛阳旅游产业链条偏短也制约了其旅游业的飞速发展,目前,洛阳的旅游业还是停留在传统的观光层面上,新型的旅游产品偏少,旅游业链条短小,旅游项目局限,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度不高,带动性不强。
(三)基础设施薄弱
面对飞速发展的旅游业,滞后的基础设施又成为阻碍洛阳旅游业发展的新瓶颈。每年牡丹花会期间,由于宾馆、酒店价格飙升,房源严重紧张,很多游客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才能找到住宿的地方,除了星级酒店、宾馆外,游客集散中心、旅游交通停车场、旅游公厕等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也相对滞后,多个旅游景点一到旺季就会出现人群拥堵、车辆堵塞的局面,导致我出不去,你进不来的情况发生,严重影响景区景点在游客心中的形象。
(四)旅游高素质人才缺乏
目前洛阳旅游业人才状况是旅游专业高素质人才规模偏小,结构不合理,服务质量不高。具体表现在:首先,熟悉景区规划、线路策划、营销推广等方面的专门技能人才非常缺乏。其次,由于旅游产业的门槛对文化素养要求不高,造成了旅游从业者学历层次普遍偏低,多为高中、中专,本科、硕士、博士学历的人才非常稀少。再次,由于旅游人才结构的不合理,基层的旅游从业者普遍专业知识匮乏,服务意识不强,服务质量不高,造成坑蒙拐骗的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旅游目的地的形象。
三、洛阳旅游业发展对策
(一)加强旅游特色建设,提高综合竞争力
针对洛阳来说,除了宣传龙门石窟、白马寺和牡丹花外,也要打造其他知名资源品牌。一、对其他的重点景区,白云山、老君山、伏牛山滑雪度假乐园、龙潭峡等,要深入到景区内部,因地制宜,突出每个景区的特色,从而打造国内一流的旅游景区。二、针对洛阳悠久厚重的历史文化,要将旅游与文化充分融合,以文化为载体,旅游为形式,推进二者的互动和融合,突出文化旅游特色,从而增强旅游吸引力,提高综合竞争力。
(二)加快旅游产业规模建设,促进产业融合
洛阳旅游业要想飞速发展,必须要加快建设一批龙头企业和产业园区,以强带弱,引起连锁效应,从而促进旅游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在加快旅游产业规模建设的过程中,要合理开发、和谐发展,保证洛阳旅游产业在“科学、和谐、高速”的轨道上发展。在加快旅游产业规模建设的基础上,也要使旅游产业链条增长以及促进各产业间的相互融合,使传统的观光旅游朝着更加多面、多类型的旅游项目发展,同时可以使旅游产业与现代农业、环保型特色工业等想融合,促使洛阳形成旅游产业规模宏大、链条齐全、各产业相融合发展的健康局面。
(三)完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针对洛阳所出现的基础设施薄弱的问题,一、加快旅游住宿设施建设,加大规模建设一批中低档的经济型酒店、家庭旅馆等,以满足不断增长的住宿需求。二、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合理规划城市交通,加快改造和建设一批停车场、超市、公厕等,增设城区到各旅游景区以及旅游景区之间的旅游专线车。
(四)提高旅游产业员工素质,加强旅游人才的培养
高素质的人才能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随着国际环境的大发展,旅游产业的全方位人才显得更为紧俏,因此,要想旅游产业发展的好,人才要留的好。一、加大投资,制定相关优惠政策,吸引更多高学历、高水平的旅游人才。二、加强对各旅游产业员工的培训,可以聘请理论知识丰富、实践能力强的培训讲师对员工进行系统的培训,也可以定时参加各项相关的培训班,从而提高员工的素质。三、加强旅游产业人才的监督与考核,严厉打击相关违法行为。
四、结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