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预算管理论文(精选5篇)

投资预算管理论文范文第1篇

(一)有利于实现投资管理

公司资源的优化配置全面预算管理具有整合性、全员性,能够把投资管理公司各项工作融合在一起,全部纳入统一管理和规划中,能够把投资管理公司长期战略目标分解为各个时期的短期目标,并将目标分配给各个部门,要求各个部门之间分工合作,相互协调,做好明确的分工,充分的利用了公司各项资源,实现对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的优化配置。

(二)有利于提高投资管理

公司的经营管理水平全面预算管理是投资管理公司管理的基础,加强全面预算管理有利于做好投资公司的内部控制工作。内部控制是投资管理公司管理控制的重点,二者在投资管理公司日常管理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并为投资管理公司各项经营活动提供依据。通过预算管理目标的建立,可以让各部门按照预算管理目标执行各项活动,内部控制可以有效监督预算管理的执行。二者相互结合,有利于投资管理公司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

二、当前投资管理公司在全面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有效的奖惩制度

就当前来说,我国很多投资管理公司在奖惩制度的建立上还不够完善,不能有效的发挥公司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员工在工作的过程中只是被动的参与管理,对公司下达的预算管理目标只是机械的去完成。更有甚者为了达到预算管理的目标,弄虚作假,提供错误的报告信息,制约了公司全面预算管理质量的提高。

(二)全面预算管理信息化程度不高

随着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信息化水平的高低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公司的重要标志,并在全面预算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就当前的投资管理公司来说,在全面预算管理中的信息化程度并不高,有的公司虽然引进了信息化管理,但是在实际管理中只是流于形式,并没有起到真正的作用。同时,随着投资公司的发展,其经营规模也在不断的扩大,信息量也在不断的增多,公司信息化管理水平的落后直接影响到了公司的全面预算管理水平的提高。

(三)公司实施全面预算管理意识不强

公司实施全面预算管理是公司全员参与的一个过程,只有公司全部员工积极的参与全面预算管理,才能使全面预算管理更好的发挥管理效益,促进公司的快速发展,如果公司全面预算管理只是领导重视或者是预算管理部门重视,那么预算管理就不能发挥其真正的效益。但是从当前投资管理公司的全面预算管理实施情况来看,还存在公司人员对全面预算管理认识不到位的情况,很多员工都认为公司实施全面预算是领导人的事情,或者是预算管理部门的事情,与自己的工作无关;公司的其他部门认为预算管理是财务部门的事情,自己只需要为财务部门提供数据即可;部门领导人对预算管理的认识也不够深刻,只是片面的强调完成预算管理的目标,一味追求本部门利益的最大化。由于以上原因的存在,使得投资管理公司在全面预算管理上产生了偏差,对预算管理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三、投资管理公司加强全面预算管理的对策

(一)加强对全面预算考核机制的完善

投资管理公司要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必须建立有效的考核机制,建立完善的绩效管理和奖惩制度。为了确保投资管理公司全面预算管理能够贯彻实施到位,必须把全面预算管理纳入考核,实行奖惩制度。投资管理公司在完成一个时间单位的预算后,其内部审计部门应该对预算情况作出准确的报告,经过全面分析后,总结出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并给出相应的改进措施,要求预算部门进行整改,为预算部门制定出完善的预算方案提供参考依据。同时,在全面预算中由于个人原因造成的损失,要求追究责任人的责任,对投资管理公司作出突出贡献的应该予以奖励,充分调动投资管理公司工作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预算控制的良性循环。

(二)提高预算管理信息化水平

自21世纪以来,全球都进入了信息化时代,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也推动了全球经济的发展。面对当前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投资管理公司也要对此引起重视,预算管理作为公司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全面提高全面预算管理水平,要加强全面预算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将预算管理和公司的信息化建设相融合。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完善各项管理软件,加强公司预算管理模块和其他模块工作的对接,逐渐完善数据分析体系,并实现财务管理的信息化、标准化、规范化以及网络化,确保财务体系中的预算编制、分析、控制、考评以及控制的时效性和有效性。同时,全面预算管理中还要加强对风险预警体系的建立,通过预警关键指标的建立,为领导的决策提供有效的信息,将投资管理公司的经营活动沿着预算管理科学合理的进行。

(三)提高公司人员对全面预算管理的认识

投资预算管理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造价管理;发展走向;管理水平

1.工程造价管理在国际上的发展

工程造价管理最初的出现可以追溯到13世纪,那时在英国出现了工程项目管理专业分工细化,这种项目专业管理细化需求诞生了工料测量师,这一从事工程项目造价的确定与控制的专门职业。19世纪初,以英国为首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尝试着在工程建设中逐步推行招投标承包制,而招投标承包制要求处于主要地位的工料测算师在工程项目设计后和开工前进行工料的测算和评估,同时也根据设计出的图纸计算出项目实物工程量,汇编后得到工程量清单。这就是工程预算诞生的标志。1868年,英国皇家批准下,成立了“皇家特许测量师协会”,作为最大分会之一的工料测量师分会,它的成立,是现代工程造价管理专业诞生的标志,同时也是工程造价管理的第一次飞跃的标志。

皇家特许测量师协会成立之初,工料测量师的主要工作只是在开工前预测项目所需要的投资额,而对于在设计阶段项目所需的投资额还无法进行准确的测算。这种造价管理方式使得工程实际造价成本过高,投资额不足,从而不能按设计阶段预定目标完成工程。为提高投资的效益和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到了二十世纪的三四十年代,造价工作开始把投资决策阶段和设计阶段的成本控制工作考虑在造价管理范围内,与此同时工作人员又把技术经济综合运用到造价管理中,于是工程造价管理逐渐开始向重视投资效益评估和重视工程项目经济与财务分析等方向发展,“投资计划和控制制度”就在英国、美国等主要发达国家应运而生了,这是工程造价管理的第二次飞跃标志。

二十世纪的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初,工程造价管理在理论、方法论与实践等各个方面得到了全面发展。各国造价工程师协会先后都逐渐开始了自己的造价工程师执业资格的认证等一些列工作。这些工作都大大推动了工程造价管理的发展。

到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初,世界各国对工程造价管理理论的研究进入了一个综合阶段。以英国的工程造价管理为主,提出了造价理论和方法论,随后美国提出了全面造价管理,这一概念理论涉及到工程项目战略资产管理和工程项目造价管理。美国造价师协会推动全面造价管理理论和方法I的发展,还在这一方面开展了许多的研究和探讨,也在全面成本管理理论与方法的创立和发展上做出了巨大的努力。

2.工程造价在我国的发展

建国后,我国现代工程造价管理开始起步并得到了飞速发展。并伴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起步与发展,在全国引进苏联的造价管理理论的基础上,全面开展了我国的工程造价管理工作。并先后颁布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如《关于编制工业与民用建设预算的若干规定》、《基本建设工程设计与预算文件审核批准暂行办法》等等。这些法规文件的内容基本确定了概预算在工程建设中所处于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另外,这些文件也明确规定了在工程建设项目的设计阶段的不同的时间段内也必须编制各种概算或预算,这些文件还对工程建设预算制定的编制原则、概预算文件内容、编制方法和审批办法等方面作出了规定的审批、管理等。从1958年到1967年,工程概预算定额管理逐渐被削弱,甚至最后遭到严重的破坏,最终造成了造价设计无概算、工程施工五预算、工程竣工无决算现象。

改革开放后,随着不断深入的经济体制改革,造价管理开始步入快速发展阶段。先是1977年重建了国家的工程造价管理机构,接着1983年成立了国家基本建设标准定额局,后来1985年成立了中国工程建设概预算定额委员会,随后在1988年将国家基本建设标准定额局从国家计委划归到了国家建设部,成立了建设部标准定额司。在此阶段,国家颁发了大量工程造价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包括工程造价概预算定额、工程造价管理方法和工程项目财务与经济评价方法、参数等一系列法律法规。自1990年成立了中国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协会后,我国在工程造价管理论和方法的研究和实践都加快了步伐。国内许多高校和学术科研机构开始逐渐介绍、引进国际上先进的工程造价管理理论方法和技术。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工程造价管理模式、理论和方法等也开始了全面变化。传统的“量、价统一”的工程造价概预算定额管理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我国工程造价管理领域涌现了许多优秀理论工作者和实践工作者,他们先后提出了对工程项目进行全过程造价管理理论。至此,我国的工程建设期的造价管理也逐渐发展成熟,这意味着我国的工程造价管理水平同国际管理水平的差距在逐渐缩小。

3.工程造价管理的意义

工程造价管理从不同的角度看,所采用的方法和措施是不一样的,工程造价管理有着不同的含义。结合特点,根据工程造价的含义就有两种不同的解释,这两种含义准确涵盖了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

第一,从投资人和业主角度定义,工程造价管理是投资人或业主对建设项目投入资金的管理。就是指预期要指出,或是实际已经支出的为进行某工程建设所投入的全部固定资产,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投资成本。在这个过程中所形成的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是有投资者在投资活动中所支出的全部费用形成的,这所有的费用开支就构成了工程造价。就是说从投资者这个角度出发,工程造价其实就是工程投资费用,从这一层含义上来说,建设项目工程造价其实就是建设项目的固定资产投资。对投资来说工程造价管理工作要从决策阶段开始。

第二,这种含义是从承包商、供应商、勘察设计市场等项目的供给主体角度来说,从这种含义来说,工程造价指的是建设工程的承发包价格。中国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学术委员会把这种含义的造价定义为:建成一项工程,预计或者实际使用在土地,材料和设备,技术、劳务及承发包市场等,交易中形成的建安工程造价与其它用于建设的价格。从这个角度定义的工程造价是工程项目作为其交易对象、通过招投标这一程序,最终由市场形成的价格。从这个意义上说,建设项目工程造价其实就是完成这一项建设工程所需花费的费用总和。它包括建筑安装工程费、设备、施工器具购置费用和其它关联费用等,其中绝大多数是以价格为基础构成的。

【参考文献】

投资预算管理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会计;投资;决策;成本

[DOI] 10.13939/ki.zgsc.2023.22.071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进程,企业如何通过“苦练内功,强化管理”,赢得未来发展的空间,成为企业绕不过去的“必答题”。预算管理模式的理论与方法因其在西方企业中的成功应用而被引入我国。2002年,财政部制定了《关于企业实行财务预算管理的指导意见》(财企[2001] 325号),要求企业应当实行财务预算管理制度。历经十多年的实践,中国企业结合实际,丰富和拓展了企业财务预算与业务预算、资本预算、筹资预算的外延和内涵,在企业预算管理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1 理性投资的重要意义

基于市场发展的理性规律,企业也必须理性投资,这样才能让企业真正地实现积累性的良性循环。企业投资决策的选择行为是在有限理性约束、信息不对称、环境不确定性等复杂因素下进行的,企业制度和投资规则在形成投资运作机理的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或决定着企业的投资决策及其选择行为。从现实层面来看,企业的投资选择会受到企业投资秩序、规则和程序等的约束,但从主体的行为属性来考察,企业的投资决策及其选择行为也可以通过理性和非理性来描述。当我们结合体制转轨来分析问题时,如果能在特定企业制度安排以及由此形成的投资运作机理的基础上对企业投资决策及其选择行为展开探讨,或许能在微观投资领域拓宽企业理论的分析领域,从而在理论上为企业投资的研究提供一些思想材料。2投资成本预算的必要性

在企业经营过程中控制成本和核算成本是会计工作必须具备的技能。应将资金投入数量限定在一定范围内,只有这样才有可能避免企业因为过多资金的投入而造成亏损,从而保证企业正常经营管理。在对企业投资损耗进行全面的预算时,如果采用了会计预算方式,不仅仅可以大大降低财务的投入风险,还可以确保企业资金链的完整,不会造成资金链的断裂。会计进行经营投资成本核算是企业发展中的重要的内容,如果企业中会计的预算够准确,就可以为领导决策提供巨大的帮助,此外还可以为企业资金的回流和资金的输出合理作保证,使企业能够更好地经营。

3 构建会计预算管理控制制度

任何一个企业中都存在着多个管理控制制度,如绩效管理制度、业绩评价管理制度、会计预算管理制度及行政管理制度等,这些管理控制制度为协调企业内部各组织、各岗位或各员工之间的协作关系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各管理控制制度之间相互影响、共同发挥作用。因此,需要企业将各管理制度紧密结合起来进行研究,否则将得出错误的结论。如仅研究会计预算管理制度,现阶段,国内多数企业普遍认为,会计预算管理制度是独立存在的,其与战略管理制度、绩效管理制度等管理制度并无直接的联系,所以企业仅依照短期经营计划制定业务预算,此行为根本无法满足企业预算的需求,不利于企业持续稳定发展。而存在部分企业将会计预算管理制度与其他管理制度紧密结合起来运用,以此不仅提高了预算的有效性、全面性,而且还为企业各项战略的实施提供了更多的契机。

4 会计预算的在理性投资中的重要作用

(1)科学规划资金用途。通过会计预算,能够更加科学地对企业使用资金进行有效的规划。企业是资金是企业经营发展的重要资源,如果没有有效的资金规划,企业的经营和发展都将得不到重要的保证,因此有效地规划企业的资金用途也是企业发展中的关键环节。企业会计投资经营预算有利于规划资金的用途,预算是通过投资前的合理评估,对现有的资金做出合理的使用规划。例如一个企业决定进行投资,作为企业财务部门要立足于当前各方面的市场情况,对所要投资的领域做出一个详细而全面的评估。如投资时关于土地的使用价格、建设厂房的材料价格、人工工资及各类需要办理的手续费用、设施费、管理费用,都要进行详细而全面的预算,预算不但要以当前情况为基础,还要考虑到各类突发状况,并做出项目工期不得已延长而导致价格发生变动的预算等。预算最终的目的是将企业的资金花在关键的地方,从而减少不必要浪费与一些应急方案存在问题而造成损失。

(2)制约盲目投资。会计预算首先能让企业决策者,正确地认识企业、市场以及将要投资的行业或领域。如对企业目前的现金流、利润以及负债状况有着全面的了解,立足此基础上企业的投资行为做出客观的评估,例如投资的量、前景及可能遇到困难的资金应对能力等,都会做出科学地分析,不至于因为盲目自信而过度投资使企业陷入困境。在对市场分析时,会对市场相关行业或领域的发展现状做出研究,如当前的产能、科技水平以及发展空间,进而得出科学客观的结论,避免重复投资,或者盲从投资,造成该行业或领域的产能过剩造成的企业损失。

(3)多元开辟融资渠道。对于企业的投资行为,一旦对市场、行业等做出科学的预测,且定位准确的情况下,对于企业而言最大的限制就是资金问题。作为会计预算,就必须立足企业现有基础、未来投资发展前景预测等,对预算做出全新的评估,不仅要评估投资需要的量,也要评估投资后产出的量与质,进而立足在科学认识的前提下,去开辟多元的融资渠道,为企业的投资打下坚实的现金流、股权及其他的资源基础。实践中,就是用具有吸引力的科学预算报告,来为融资债权方树立企业发展理想,与描绘未来可能盈利的空间,进而达成融资目的,满足企业投资需要。在融资实践中,既可以是外部融资,也可以是内部融资,既可以是现金融资,也可以是其他资源的融资。

(4)优化整合资源。任何投资都是全面的,资金、人力、物力以及各种其他资源等。由此,会计预算也就包含着对于各种资源的整合,做出的对于资金等方面的科学计划。如在企业现有现金流、融资能力既定的情况下,如何通过运用企业内部员工来减少人员薪金的开支等,为企业投资节约资金。再如,在企业无法找到新的建设用地的情况下,如何在企业内部整合土地资源,为企业的投资开辟新的资源,既节约了资金也满足了发展的需要。通过这种预算,将让企业的投资行为更加的简约、高效,且不浪费任何资源,使得资源在适当的时机、岗位发挥事半功倍的效果。

投资预算管理论文范文第4篇

论文摘要:本文以通信行业的全面预算管理为主线,首先对全面预算管理的概念特征及实施背景进行了简要介绍,而后对其体系构成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最后以次为据提出了下一步的相关完善策略,以供其借鉴或参考。

一、全面预算管理的概念特征及其背景

全面预算管理是指通过预算对企业内部各部门、各单位的各种财务和非财务资源进行分配、考核、控制,以便有效的组织和协调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完成既定经营目标的一种全过程、全方位、全员参与的预算管理活动。从理论上说,全面预算管理应具有全面性、战略性、系统性、科学性的特征;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的一种重要工具,全面预算管理可协助企业战略管理的实施,使财务管理更加符合现代企业理财理念,并可与计划管理、库存管理、营销管理、采购管理、生产管理一道,共同支撑着企业整体经营管理活动的顺利进行。

就国内通信行业而言,在经历了前一阶段的规范化及规模性调整后,现已取得3G执照、实现了全业务运营的通信运营商,如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等,如何提高企业自身的竞争力,如何实现3G投资拉动效应,带动上下游产业发展等一系列问题都成为了业内外关注的焦点。在这种大环境下,战略导向成为了企业发展的关键,而财务管理如何充分的融入这些战略理念,并将其通过全面预算管理来得以实现,将对生产经营的引导、整合、控制、激励功能有效的发挥出来,促进企业战略以及价值最大化目标的最终实现,是至关重要的。

二、通信行业全面预算管理的体系构成

一般而言,通信行业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主要包括预算内容、预算组织、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评价五方面内容,具体如下:

(一)预算内容

作为企业财务战略管理的核心工具,通信行业全面预算管理的内容应由经营预算、投资预算、人工成本预算、运维预算、财务预算五方面组成,而非前期单纯的以财务预算作为统领。上述各预算环节紧密相联,相辅相成,总体上诠释了企业经营管理的方方面面,体现了企业的战略导向。

(二)预算组织

作为预算管理职能的执行主体,全面预算管理委员会应由公司决策层为主组建,并充分保证其独立性、战略性、权威性,主要职责包括:制定预算制度程序;审议、批复年度预算草案;审议、批准、下达各分公司年度预算目标;审议、批准预算执行分析报告和预算执行考核结果。全面预算委员会下设预算管理办公室,并由总会担任办公室主任,具体分组如经营预算组、投资预算组、运维预算组、采购预算组、人力预算组、综合预算组由该机构再行指定。

(三)预算编制

作为全面预算管理的推行基础,通信行业的预算编制应采取纵向、横向相结合的原则,以战略为导向,以收支差额为目标,以现金流量为核心,科学、合理的进行编制,并辅以详细、客观的预算解释说明。在此过程中,完善的目标传导、分解机制和资源整合、配置体制也是至关重要的。

(四)预算执行

以全面预算编制为基础,全面预算执行的管控是确保其既定战略、预算目标得以落实和实施的关键。以山东联通为例,该单位以精细化思想为指引建立了一套包括预算编制、执行控制、预算分析、预算评价等在内的完整的预算控制流程,搭建了包括宏观经济、业务发展、量收情况、资源效率等指标在内的企业综合运营评价体系,将预算控制渗透企业经营的各个环节。

(五)预算评价

作为全面预算管理的收尾阶段,对前期预算执行效果的评价是强化其预算约束,维护预算目标刚性、严肃性的重要保障。为此,通信行业的全面预算评价应与绩效考核充分结合起来,对其按季度、年度进行考核,通过考核结果形成对企业负责人的典型评价,并对其今后工作进行原则指导。 转贴于

三、通信行业全面预算管理的完善策略

(一)革新全面预算管理工具

以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为例,通信行业下一步应积极尝试资金结算中心、财务公司这种资金管控模式,将全面预算管理通过上述模式来加以实现,以增加预算管理的刚性,提高预算管理的效率。一般而言,全面预算编制的结果应通过各项财务数据来反映,这些数据一经形成并通过审批,便具有了相应的约束力,各部门、各单位只能依次而执行。一旦出现超预算情况,则需通过上述系统层层审批来得以实现,此时任何越权审批都可被系统自行阻断。

(二)有效加强资本预算管理

从理论上说,资本预算主要包括固定资产投资预算、权益性资本投资预算和债券投资预算,这需要以投资概算为基础,准确测算相关项目投资,并对其投资回报率进行合理预测。在编制项目投资预算和各期现金净流量预算时,需将预算控制工作与项目进展紧密联系起来,并将其渗透至项目施工阶段的各个环节,及时将各阶段工程成本实际发生值与预期值进行比较,从而实现动态控制。此外,资本预算考核需以投资回报率为依据,并与绩效相挂钩。

(三)推行利润中心管理模式

所谓利润中心管理模式,就是指在对各预算单位的考核评价中引入“准利润”这一概念,转变各预算单位责任中心定位,由“收入中心”转为“准利润中心”,并将效益理念与责任逐步传导、渗透至各预算单位。为实现该目标,首先需将可控资源权限适当下放到至各单位,并赋予其一定的销售决策权和资源控制权,以充分调动各单位的经营积极性。其次,对各级单位预算的考核增加盈利性指标,合理归集利润中心的资源消耗,科学评价其经营业绩。

(四)强化预算分析预警功能

从目前来看,国内通信行业已建立了比较完备的预算分析体系,大多数单位都会执行月度预算分析,汇总公司生产经营、财务状况的重要信息以及各成本中心的运作状况,并对差异较大的事项进行重点关注。下一步,通信行业的预算分析应以资金结算中心为平台,借助于ERP辅助决策支持系统,将预算分析升级至预算预警这一高度,通过对财务数据的深度挖掘查找预算偏离原因,并形成对其支撑战略的修订性建议,从而达到战略预算反馈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高晨,企业预算管理——以战略为导向[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年

投资预算管理论文范文第5篇

财政投资评审是公共财政的重要活动,投资支出从来都是我国财政支出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我国财政制度的公共化改革,一方面决定了财政投资支出也必须向着公共化方向转变;另一方面财政投资支出公共化,本身就是整个财政制度公共化的基本组成部分之一,支持促进和推动着整个财政制度的公共化进程。因此,如何加强财政投资的规范、约束、监督和管理,仍然是财政制度公共化进程中的重大课题。

当前财政支出增长过快、效益不高、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比较低的状况还没有得到明显改善。强化支出预算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仍是财政支出改革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财政投资评审正是在支出管理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是支出预算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

一、财政投资评审在支出管理中发挥作用的基本方式

财政投资评审作为财政支出管理的必要环节,贯穿于支出管理的全过程。要充分发挥财政投资评审的作用,就必须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即在支出管理的预算编制、资金拨付和使用等各环节建立相配套的投资评审管理机制。

1.通过事前评审提高部门预算编制工作的科学性。财政投资评审可以配合部门预算改革,建立“先评审后编制”的机制。从部门预算编制的实践来看,其重点是支出预算,而支出预算的难点则是项目支出预算。针对这一问题,在具体工作中要运用专业性的评审手段,对各部门所报预算中的专项经费、建设经费进行全面和详细的评审,将评审结果作为编制部门预算的依据,使专项支出项目、基建项目预算编制更加客观、真实、可控制,以合理控制投资,杜绝超概算和“钓鱼工程”、“三边工程”的产生。项目投资预算一经下达审定,项目单位必须严格执行,不得擅自提高建设标准,增加建设内容,扩大建设规模。

3.通过专业性技术评审提高国库支付的准确性。财政投资评审可以配合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建立“先评审后拨款”的机制。基本建设项目资金拨款具有周期长、专业性强和动态管理等特点,而且要坚持按计划、按预算、按合同、按进度拨款的原则。因此借助于财政投资评审这一手段,通过对工程施对财政投资项目工程款集中支付进行投资评审,有利于控制“三超”问题,有利于制约项目单位按基建程序办事,防止建设资金被挪用、截留、浪费,提高资金周转速度和使用效益。

2.通过多层次投资评审提高政府采购的可靠性。财政投资评审可以配合政府集中采购工作,建立“先评审后招标”的机制。根据工程项目的特点,政府采购制度必须与现行基本建设程序相衔接。这种运作方式在确保政府采购质量的同时,从设计环节就开始对项目投资进行控制,从源头上节约资金,较之事后监督有着更大的优越性。

二、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强化财政投资评审工作

从工作实践看,强化财政投资评审工作,提高财政投资评审水平,必须在以下几个方面切实采取有效措施。

1.建立健全财政投资评审的法规体系,实现依法行政。一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制定财政投资评审的行政法规,以规范政府财政投资评审机构、项目管理部门和建设单位的行为,使财政投资评审工作依法进行;二是依照法律和行政法规的规定,制定并财政投资评审的部门规章,将财政投资评审工作贯穿于预算审核、资金拨付和采购控制等活动中;三是建立统一的财政投资评审操作规范,统一评审工作程序,完善质量保障体系,规范投资评审行为;四是制定财政投资评审结果方面的财务处理规定,将财政投资评审的结果作为建设单位进行财务处理的依据,使财政投资评审具有广泛的权威性。通过必要的规章制度,将财政投资评审行为纳入法制化轨道。

2.编制年度评审计划,增强财政投资评审的计划性、确定性和时效性。在每年的部门预算编审阶段,各部门向财政报送年度预算以后,财政各业务处室根据各部门专项资金的使用申请情况,提出财政投资评审任务计划,经财政投资评审机构集中汇总后,按业务总量、时间要求、技术要求等编制出明确的下年度评审计划,经批准后执行。通过编制统一的年度评审计划,能够确保财政投资评审工作及时、高效、有序地进行。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