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请假条10篇 请假文言文怎么请假条

文言文请假条1

  01优点:显得高端

  用文言文写请教条,首先肯定需要一定的文学基础的,一般人根本是写不出来的,所以就会显得特别的高端大气。

  02优点:含蓄

  往往用文言文写出来的请教条都比较含蓄,表达的敬意比较明显,还是非常不错的。

  03缺点:含义

  写的文言文请教条,如果上级**的`理解能力不行,无法理解的话,那就特别的尴尬了,毕竟不是每个人的文学水*都那么高,那么这样的请假条就显得有些不伦不类了。

  04缺点:被别人嫉妒

  当我们用文言文写请假条,如果被其他同事看到的话,往往会让别人羡慕的同时,也会产生严重的嫉妒心理,产生嫉妒心理是很正常的,毕竟对方写不出来,这样子容易让同事对你敬而远之。

文言文请假条2

敦敦吾师:

  昨夜雨急风骤,风云异色,天气突变。因吾尚在梦中,猝不及防,不幸受凉!鸡鸣之时, 吾方发现。不想为时已晚矣乎!病毒入肌体,吾痛苦万分!亦悔昨夜临睡之,不听室友之劝

  谏,覆加棉被一只,以至此晨之窘境。吾痛,吾悔!无他,惟恸哭尔!室友无不为之动容!

  为学大业之成就乃吾毕生之追求也!又怎可为逃避病痛而荒辍学乎!遂释然而往学府。 但行至半途,冷风飕飕而来,痛楚袭人。吾泪、涕不禁俱下。乃至生不如死之境。缠喘行之,

  终究将不支倒地。不得已,而借托友人之臂搀扶,返回吾寒舍!

  上述诚表,为吾未至学府之缘由。吾师应懂,吾未到校。乃吾迫不得已之。非不为也, 是不能也。吾亦懂,吾未到校,吾师失一佳徒之苦。无吾,汝课索然无味哉!

  汝苦,吾亦苦!但,病痛不饶人,惜之谅之!如有幸再见吾师面,再听吾师之课,吾 宁当负荆请罪,自辱其身!

  呜呼哀哉!哀哉痛矣!

文言文请假条3

敦敦吾师:

  昨夜雨急风骤,风云异色,天气突变。因吾尚在梦中,猝不及防,不幸受凉!鸡鸣之时,吾方发现。不想为时已晚矣乎!病毒入肌体,吾痛苦万分!亦悔昨夜临睡之,不听室友之劝谏,覆加棉被一只,以至此晨之窘境。吾痛,吾悔!无他,惟恸哭尔!室友无不为之动容!

  为学大业之成就乃吾毕生之追求也!又怎可为逃避病痛而荒辍学乎!遂释然而往学府。但行至半途,冷风飕飕而来,痛楚袭人。吾泪、涕不禁俱下。乃至生不如死之境。缠喘行之,终究将不支倒地。不得已,而借托友人之臂搀扶,返回吾寒舍!

  上述诚表,为吾未至学府之缘由。吾师应懂,吾未到校。乃吾迫不得已之。非不为也,是不能也。吾亦懂,吾未到校,吾师失一佳徒之苦。无吾,汝课索然无味哉! 汝苦,吾亦苦!!但,病痛不饶人,惜之谅之!如有幸再见吾师面,再听吾师之课,吾 宁当负荆请罪,自辱其身!呜呼哀哉!哀哉痛矣!

  学生***

  敬表

文言文请假条4

  操作方法

  1、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文言文是一种非常完美的字体,它**的不仅是一种字体,而且*的一种文化。

  2、文言文从出现到今从未死去,从文言文请假条可以看到现在很多的人依旧热爱着文言文,更多的关注它,所以它也会发展的越来越好。

  3、文言文是五千年文化的纽带,是不可能被世人遗忘,更不可能被世人抛弃,从文言文的请假条可以看出,现在文言文又被很多人拿出来了。

  4、文言文是有复兴之势的,现在网络的大量传播为文言文的复兴带来了大量的铺垫,所以文言文现在的发展是越来越好的。

  5、文言文现在的发展是多元化的,它不是像以前一样单纯的文言文,而是伴随着很多其他形式的,让文言文发展的越来越好

文言文请假条5

敦敦吾师:

  昨夜雨急风骤,风云异色,天气突变。因吾尚在梦中,猝不及防,不幸受凉!鸡鸣之时,吾方发现。不想为时已晚矣乎!病毒入肌体,吾痛苦万分!亦悔昨夜临睡之,不听室友之劝谏,覆加棉被一只,以至此晨之窘境。吾痛,吾悔!无他,惟恸哭尔!室友无不为之动容!

  为学大业之成就乃吾毕生之追求也!又怎可为逃避病痛而荒辍学乎!遂释然而往学府。但行至半途,冷风飕飕而来,痛楚袭人。吾泪、涕不禁俱下。乃至生不如死之境。缠喘行之,终究将不支倒地。不得已,而借托友人之臂搀扶,返回吾寒舍!

  上述诚表,为吾未至学府之缘由。吾师应懂,吾未到校。乃吾迫不得已之。非不为也,是不能也。吾亦懂,吾未到校,吾师失一佳徒之苦。无吾,汝课索然无味哉!汝苦,吾亦苦!!但,病痛不饶人,惜之谅之!如有幸再见吾师面,再听吾师之课,吾宁当负荆请罪,自辱其身!

  呜呼哀哉!哀哉痛矣!

  学生XXX敬表

文言文请假条6

敦敦吾师:

  昨夜雨急风骤,风云异色,天气突变。因吾尚在梦中,猝不及防,不幸受凉!鸡鸣之时,吾方发现。不想为时已晚矣乎!病毒入肌体,吾痛苦万分!亦悔昨夜临睡之,不听室友之劝谏,覆加棉被一只,以至此晨之窘境。吾痛,吾悔!无他,惟恸哭尔!室友无不为之动容!

  为学大业之成就乃吾毕生之追求也!又怎可为逃避病痛而荒辍学乎!遂释然而往学府。但行至半途,冷风飕飕而来,痛楚袭人。吾泪、涕不禁俱下。乃至生不如死之境。缠喘行之,终究将不支倒地。不得已,而借托友人之臂搀扶,返回吾寒舍!上述诚表,为吾未至学府之缘由。吾师应懂,吾未到校。乃吾迫不得已之。非不为也,是不能也。吾亦懂,吾未到校,吾师失一佳徒之苦。无吾,汝课索然无味哉!

  汝苦,吾亦苦!!但,病痛不饶人,惜之谅之!如有幸再见吾师面,再听吾师之课,吾宁当负荆请罪,自辱其身!

  呜呼哀哉!哀哉痛矣!

  学生xx

  敬表

文言文请假条7

  操作方法

  1、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文言文是一种非常完美的字体,它**的不仅是一种字体,而且*的一种文化。

  2、文言文从出现到今从未死去,从文言文请假条可以看到现在很多的人依旧热爱着文言文,更多的关注它,所以它也会发展的`越来越好。

  3、文言文是五千年文化的纽带,是不可能被世人遗忘,更不可能被世人抛弃,从文言文的请假条可以看出,现在文言文又被很多人拿出来了。

  4、文言文是有复兴之势的,现在网络的大量传播为文言文的复兴带来了大量的铺垫,所以文言文现在的发展是越来越好的。

  5、文言文现在的发展是多元化的,它不是像以前一样单纯的文言文,而是伴随着很多其他形式的,让文言文发展的越来越好

文言文请假条8

先生如晤:

  吾,师之徒也,名xx,习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自吾学此,已满期年,未为校得一金一银,由是惭愧不已。今幸闻辽宁省集训,可会天下英豪,共勉于大连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吾已应,顾吾念之,师昔命尔等留言于去时,而今情势危急矣。须臾不敢怠慢,徒此去当增益吾所不能,尽力而为,以光恩师于天下,耀吾门于四海。若有苟且图乐、碌碌终日等天地不容之举,师可治徒之大罪。愿吾师知吾之难也,吾此去时初九,事毕将往天府之国会世外高人,计以廿四而归。吾有师长张先生为伴,与同门兄弟,恩师不必为吾等多忧,定无身心之患。望恩师谅之,愚徒不胜感激。

  乙未腊月初二

学生:于xx

文言文请假条9

敬呈吾师赵公春雨先生者:

  学生未料今日此生首次缺课竟出于先生之席,学生三叩谢罪!此三叩之礼可由递信之人代劳!一俟学生回校,酌情补还。

  先生之课于吾意义非凡,吾常期盼先生之课程。盖因先生满腹经纶,才华满溢,循循善诱引学生畅游识海,每课学生皆受益匪浅。若非不得已学生决不愿缺先生之课!

  今日不及请假即遁走实万分遗憾也。学生亦知不辞而别是为不敬也,念及恩师**于台上,满腹经纶恣意挥洒,弟子却不得当席。每念及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心。然学生若非事出有因,不得不为,定将支耳细听恩师诲,未敢稍逾。

  吾师,三日后乃传统节日端午是也,我**以孝为大,此乃千年优良传统。故家中母**夜盼望,祖母时时念叨,七位姑姑亦时常催。学生每念及此则归家之心甚切。皆因高堂在望,尽子女之职,暂远师训。学生深知欲成大事者不可思家甚重,然孝字当头,学生不得不作此忍痛割爱之抉择也!吾师应懂,吾未到校乃吾迫不得已为之。非不为也,而不能也,盖因时间紧迫无暇告假也。如无意外,学生此时已出彭城地界,故先生切勿效萧何月下追韩信,学生难以承受万分惶恐。吾亦懂,吾未到校,吾师失一佳徒之痛苦。无吾,汝课索然无味哉!汝苦,吾亦苦!

  但,孝字当头,敬请谅之!俟吾再见吾师之面,再听吾师之课,吾当负荆请罪,自辱其身!

  呜呼哀哉!哀哉痛矣!

  先生信佛,佛语有云:上天有好生之德!圣人亦云:君子不强人所难!思赵哥之仁德,念在下之苦衷。望赵哥与圣人比肩,施行仁政,假弟子以时日休养生息。须知曹孟德之诗云:赵公吐哺,天下归心!

  临表涕零,不知所言,感念赵哥,铭记于心!

  学生敬上

  张猛

文言文请假条10

  学生亦知不辞而别是为不敬也,念及恩师**于台上,满腹经纶恣意挥洒,弟子却不得当席。每念及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心。然学生若非事出有因,不得不为,定将支耳细听恩师诲,未敢稍逾。 吾师了,三日后乃传统节日端午是也,我**以孝为大,此乃千年优良传统。故家中母**夜盼望,祖母时时念叨,七位姑姑亦时常催。学生每念及此则归家之心甚切。

  皆因高堂在望,尽子女之职,暂远师训。学生深知欲成大事者不可思家甚重,然孝字当头,学生不得不作此忍痛割爱之抉择也! 吾师应懂,吾未到校乃吾迫不得已为之。非不为也,而不能也,盖因时间紧迫无暇告假也。如无意外,学生此时已出彭城地界,故先生切勿效萧何月下追韩信,学生难以承受万分惶恐。吾亦懂,吾未到校,吾师失一佳徒之痛苦。无吾,汝课索然无味哉!汝苦,吾亦苦!但,孝字当头,敬请谅之!俟吾再见吾师之面,再听吾师之课,吾当负荆请罪,自辱其身!呜呼哀哉!哀哉痛矣! 先生信佛,佛语有云:上天有好生之德!圣人亦云:君子不强人所难!思赵哥之仁德,念在下之苦衷。望赵哥与圣人比肩,施行仁政,假弟子以时日休养生息。

  须知曹孟德之诗云:赵公吐哺,天下归心! 临表涕零,不知所言,感念赵哥,铭记于心! 学生 敬上 。


文言文请假条10篇扩展阅读


文言文请假条10篇(扩展1)

——文言文的请假条3篇

文言文的请假条1

敦敦吾师:

  昨夜雨急风骤,风云异色,天气突变。因吾尚在梦中,猝不及防,不幸受凉!鸡鸣之时, 吾方发现。不想为时已晚矣乎!病毒入肌体,吾痛苦万分!亦悔昨夜临睡之,不听室友之劝 谏,覆加棉被一只,以至此晨之窘境。吾痛,吾悔!无他,惟恸哭尔!室友无不为之动容! 为学大业之成就乃吾毕生之追求也!又怎可为逃避病痛而荒辍学乎!遂释然而往学府。 但行至半途,冷风飕飕而来,痛楚袭人。吾泪、涕不禁俱下。乃至生不如死之境。缠喘行之, 终究将不支倒地。不得已,而借托友人之臂搀扶,返回吾寒舍!

  上述诚表,为吾未至学府之缘由。吾师应懂,吾未到校。乃吾迫不得已之。非不为也, 是不能也。吾亦懂,吾未到校,吾师失一佳徒之苦。无吾,汝课索然无味哉! 汝苦,吾亦苦!!但,病痛不饶人,惜之谅之!如有幸再见吾师面,再听吾师之课,吾 宁当负荆请罪,自辱其身! 呜呼哀哉!哀哉痛矣!

  学生:xxx

  敬表

文言文的请假条2

  操作方法

  1、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文言文是一种非常完美的字体,它**的不仅是一种字体,而且*的一种文化。

  2、文言文从出现到今从未死去,从文言文请假条可以看到现在很多的人依旧热爱着文言文,更多的关注它,所以它也会发展的越来越好。

  3、文言文是五千年文化的纽带,是不可能被世人遗忘,更不可能被世人抛弃,从文言文的请假条可以看出,现在文言文又被很多人拿出来了。

  4、文言文是有复兴之势的,现在网络的大量传播为文言文的复兴带来了大量的'铺垫,所以文言文现在的发展是越来越好的。

  5、文言文现在的发展是多元化的,它不是像以前一样单纯的文言文,而是伴随着很多其他形式的,让文言文发展的越来越好

文言文的请假条3

  昨夜尝有一梦,一白发叟见于吾前,谓吾曰:“城西十里许,景致异焉,此许有仙人可寻。”语罢,老叟飘然而出。旦日,是岁十一月朔。余三人者,载酒肴出游。天未明西行,数里许,穿小径,见密林,涉涧。涧水澄明,游鱼若空,时风和畅,禽鸟声无绝。

  吾三人力竭,习地依泉而息。须臾,遂闻有洞箫惙然。索其源,见一庙立于山上。未几,俱驰去,失路,援竹而上。终至庙前,其名曰:丹青庙。吾等甚欢,一道士偕来,七十又奇,素发如雪,白眉黑须,与众人甚异。要吾等俱饮,吾等欣然而受。

  道士曰:此酒甚奇,倘尘心未绝,杂念繁重者饮之,可去忧养心也;倘修心忘尘者饮之,亦可修仙成果也。吾奇奇之,亦想成仙而绝俗,道士与吾俱齿于市,吾亦隐于山林可好。于是,与道士酣饮,觉酒奇凉味甘。旋觉身轻,成仙也。道士又曰:此酒效可延三日,而绝于俗,汝须宿于此。

  所以吾困于酒,无法归校,愿吾师假吾三日,定还。吾生当郧首,死当结草,吾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书以闻。


文言文请假条10篇(扩展2)

——文言文请假条「」

文言文请假条「」1

  敦敦吾师:

  昨夜雨急风骤,风云异色,天气突变。因吾尚在梦中,猝不及防,不幸受凉!鸡鸣之时, 吾方发现。不想为时已晚矣乎!病毒入肌体,吾痛苦万分!亦悔昨夜临睡之,不听室友之劝 谏,覆加棉被一只,以至此晨之窘境。吾痛,吾悔!无他,惟恸哭尔!室友无不为之动容! 为学大业之成就乃吾毕生之追求也!又怎可为逃避病痛而荒辍学乎!遂释然而往学府。 但行至半途,冷风飕飕而来,痛楚袭人。吾泪、涕不禁俱下。乃至生不如死之境。缠喘行之, 终究将不支倒地。不得已,而借托友人之臂搀扶,返回吾寒舍!

  上述诚表,为吾未至学府之缘由。吾师应懂,吾未到校。乃吾迫不得已之。非不为也, 是不能也。吾亦懂,吾未到校,吾师失一佳徒之苦。无吾,汝课索然无味哉! 汝苦,吾亦苦!!但,病痛不饶人,惜之谅之!如有幸再见吾师面,再听吾师之课,吾 宁当负荆请罪,自辱其身! 呜呼哀哉!哀哉痛矣!

  学生:xxx

  敬表


文言文请假条10篇(扩展3)

——文言文请假条菁选

文言文请假条

  在*日的学习中,我们最不陌生的就是文言文了吧?文言文是与骈文相对的,奇句单行,不讲对偶声律的散体文。你还记得哪些经典的文言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文言文请假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文言文请假条1

吾师亲启:

  若夫黄叶辞柯,对金节而送燠,丹桂浮香,比西风而迎凉,啼猿则声声啸冷,吟虫则双双鸣寒,所以烟障不落,零氛恒周,以至喉如吞炭,口若在汤,而身体肢干,五感七窍,非无辅,车之难,遂成城,池之殃,岂不悲乎?

  xxxx年xx月xx日

文言文请假条2

敦敦吾师:

  但行至半途,冷风飕飕而来,痛楚袭人。吾泪、涕不禁俱下。

  上述诚表,为吾未至学府之缘由。吾师应懂,吾未到校。

  是不能也。

  汝苦,吾亦苦!!但,病痛不饶人,惜之谅之!如有幸再见吾师面,再听吾师之课,吾宁当负荆请罪,自辱其身!

  呜呼哀哉!哀哉痛矣!

  xxxx年xx月xx日

文言文请假条3

敬呈吾师xxx先生者:

  学生未料今日此生首次缺课竟出于先生之席,学生三叩谢罪!此三叩之礼可由递信之人代劳!一俟学生回校,酌情补还。

  学生亦知不辞而别是为不敬也,念及恩师**于台上,满腹经纶恣意挥洒,弟子却不得当席。每念及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心。然学生若非事出有因,不得不为,定将支耳细听恩师诲,未敢稍逾。

  吾师了,三日后乃传统节日端午是也,我**以孝为大,此乃千年优良传统。故家中母**夜盼望,祖母时时念叨,七位姑姑亦时常催。学生每念及此则归家之心甚切。皆因高堂在望,尽子女之职,暂远师训。学生深知欲成大事者不可思家甚重,然孝字当头,学生不得不作此忍痛割爱之抉择也!

  吾师应懂,吾未到校乃吾迫不得已为之。非不为也,而不能也,盖因时间紧迫无暇告假也。如无意外,学生此时已出彭城地界,故先生切勿效萧何月下追韩信,学生难以承受万分惶恐。吾亦懂,吾未到校,吾师失一佳徒之痛苦。无吾,汝课索然无味哉!汝苦,吾亦苦!但,孝字当头,敬请谅之!俟吾再见吾师之面,再听吾师之课,吾当负荆请罪,自辱其身!呜呼哀哉!哀哉痛矣!

  先生信佛,佛语有云:上天有好生之德!圣人亦云:君子不强人所难!思赵哥之仁德,念在下之苦衷。望赵哥与圣人比肩,施行仁政,假弟子以时日休养生息。须知曹孟德之诗云:赵公吐哺,天下归心!

  临表涕零,不知所言,感念x哥,铭记于心!

  xxxx年xx月xx日


文言文请假条10篇(扩展4)

——中考文言文复习10篇

中考文言文复习1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课文下面注释:

  1、选自《战国策》。讽,讽谏,用暗示、比喻之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纳,接受。

  2、修:长,这里指身高。

  3、昳()丽:光艳美丽。

  4、朝()服衣冠:早晨穿戴好衣帽。服,穿戴。

  5、窥镜:照镜子。

  6、我孰与城北徐公美:我与城北徐公相比,哪一个美?

  7、旦日:第二天。

  8、明日:第二天。

  9、弗如远甚:远不如。

  10、美我:认为我美。

  11、私:动词,偏爱。

  12、皆以美于徐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以”的后边省去了“我”。

  13、四境之内:全国范围内(的人)

  14、蔽:受蒙蔽,这里的意思是因受蒙蔽而不明。

  15、面刺:当面指责。

  16、谤讥于市朝:在公众场所议论(君王的过失)。谤,公开指责别人的过错。讥,谏。谤讥,在这里指“议论”,没有贬意。市朝,公共场合。[来源:]

  17、闻:这里是“使……听到”的意思。

  18、时时:不时,有时候。

  19、间()进:偶然进谏。间,间或、偶然。

  20、期()年:满一年。

  21、朝于齐:到齐国来朝见(齐王)。

  22、战胜于朝廷:在朝廷上战胜(别国)。意思是内政修明,不需用兵就能战胜敌国。

  文后练习:辨析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

  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孰视之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3、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4、朝服衣冠,窥镜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中考文言文复习2

  论语十则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述而》)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子贡问曰:“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课文下面注释:

  1、《论语》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2、子:先生,指孔子。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

  3、时习:经常地复习。

  4、说():“悦”的古字,愉快。

  5、愠():生气、发怒。

  6、君子:这里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7、吾:人称代词,我。

  8、日:每天。

  9、三省():多次进行自我检查,反省。三,泛指多次。

  10、信:真诚,诚实。

  11、传():老师传授的知识。

  12、温故而知新:温习学过的知识,可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

  13、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14、殆:有害。

  15、女:通“汝”,人称代词,你。

  16、是知也:这是聪明的。是,此、这。知,通“智”。

  17、见贤思齐焉:见到贤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和他看齐。

  18、弘毅:刚强,勇毅。

  19、凋:凋谢。

  20、其恕乎:大概就是“恕”了。其,大概、也许。恕,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

  文后练习:

  把下列各句译成现代汉语,并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2、吾日三省吾身

  3、温故而知新

  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士不可以不弘毅

  6、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附加练习

  1、阅读理解。

  ①选文中讲学习方法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②讲学习乐趣的句子是。

  ③讲学习态度的句子依次是

  ④讲思想道德修养的句子依次是

  2、写出出自选文的六个成语,并任选其中三个造句或写话。

  成语:

  造句或写话:__

  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最早由儒家提倡的待人接物的处世之道,对此曾有过不同看法。请你联系生**验,谈谈自己的观点。

  答案:

  1、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②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③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④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温故知新见贤思齐任重道远死而后已择善而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回答时应该要肯定这种说法。从自己的内心出发,推及他人,去理解他人,对待他人。

中考文言文复习3

  阅读下面文段《陈胜吴广**》

  二世**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 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夜篝火,狐鸣 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3分)

  A 陈胜、吴广借次当行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B 会天大雨,道不通,非已失期 会宾客大宴,于厅室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

  C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乃丹书帛曰

  D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2.把“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3.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3分)

  A 陈胜在宗人因雨逾期而面临被杀厄运之时,决定发动**,可见他决策的果断。

  B 陈胜能够看出天下百姓对秦王*和二世继位的不满情绪,足见他审时的敏锐。

  C 陈胜认为打着扶苏的旗号并依靠项燕的威望就能复兴秦国,足见他某事的睿智。

  D 陈胜**钱亲自去占卜,置丹书于鱼腹,派吴广篝火狐鸣,足见他处事的周全。

  4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5分)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沈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仗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死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1)”归来倚仗自叹息中的“倚仗”与诗中哪个词相照应?“我”叹息什么?(3分)

  (2)“自经丧乱少睡眠”变现了“我”怎么样的情感?(2分)

  1.【参***】:B

  2.【参***】:扶苏因为多次劝说(秦始皇)的缘故,**派他在外面带兵。

  3.【参***】:C

  4.【参***】:

  (1)老无力。叹息的内容:自己的苦;周围人的苦;战乱给人们带来的痛苦。

  (2)作者从眼前的处境扩展到安史之乱以来的种种痛苦经历,从风雨飘摇中的茅屋扩展到战频繁、残破不堪的国家,表达了作者关心民间疾苦,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一)(10分)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 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3分)

  (1)孰视之( ) (2)臣之妻私臣( ) (3)时时而间进( )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文言文请假条10篇怎么写

  (1)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译文:

  (2)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译文: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邹忌面对妻、妾、客的赞美,没有沾沾自喜,而是冷静思考,由己及君,现身说法,劝说齐王除蔽纳谏。

  B.齐威王的可贵之处在于有自知之明,能广开言路,博采众议,使齐国在内**清明,在外“战胜于朝廷”。

  C.讽喻是本文的一大写作特色。文章用邹忌与徐公比美设喻,从家事到国事,以小见大,由浅入深,说服力强。

  D.本文剪裁巧妙,详略得当。开头详写比美,为下**充分的铺垫,突出了进谏的作用和纳谏的效果。

  (二)(9分)

  祁黄羊去私

  晋*公问于祁黄羊曰:“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祁黄羊对曰:“解狐可。”*公曰:“解狐非子之仇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公曰:“善。”遂用之。居有间,*公又问祁黄羊曰:“国无尉,其谁可而为之?”对曰:“午可。”*公曰:“午非子之子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公曰:“善。”又遂用之。

  国人称善焉。孔子闻之曰:“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祁黄羊可谓公矣。”

  (节选自《吕氏春秋》)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其谁可而为之/或异二者之为

  B.解孤非子之仇邪/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C.国无尉/去国怀乡

  D.孔子闻之曰/不求闻达于诸侯

  2.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3分)

  善 哉 祁 黄 羊 之 论 也 外 举 不 避 仇 内 举 不 避 子

  3.结合选文,分析“国人称善”的原因。(3分)

  答:

  (一)(10分)

  1.(1)孰:仔细(2)私:偏爱(3)间:间或,偶然。(每项1分,意思对即可。)

  2.(1)(2分)(邹忌)再照镜子看看自己,更觉得远远不如(徐公美)。关注点:“自视”(看看自己)、“弗如远甚”(远远比不上)。

  (2)(2分)命令刚下达,群臣都来进谏,门前、院内像集市一样(热闹)。关注点:“初下”(刚发布)、“若市”(如同市场)。

  3.D“开头详写比美”不对,是详写邹忌与妻、妾、客的对话,以及邹忌比美后对这些对话的反思领悟。

  4.B你(A.任用/行为。C.诸侯国,国家/国都。D.听说/出名。)

  5.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用了1—3条“/”,每对1处给1分;用了四条或四条以上“/”,本题给0分。)

  6.一是因为祁黄羊大公无私(或“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2分)

  二是因为晋*公从善如流,知人善任(或“听从祁黄羊的建议,任用解狐和(祁)午”)。(1分)

  【参考译文】

  晋*公问祁黄羊:“南阳这个地方没有长官,谁可以任用?”祁黄羊回答说:“解狐适合。”*公说:“解狐不是你的仇人吗?”祁黄羊回答说:“您问的是谁可任用,不是问我的仇人是谁。”*公(称赞)说:“好。”就任用了解狐。过了一段时间,晋*公又问祁黄羊说:“国家没有掌管军事的官,谁可以任用?”祁黄羊回答说:“祁午适合。”晋*公说:“祁午不是你的儿子吗?”祁黄羊回答说:“您问的是谁可任用,不是问我的儿子是谁。”晋*公(又称赞)说:“好。”就任用了祁午。

  国人都称赞这件事。孔子听到了这件事,说:“祁黄羊的建议真好啊!他荐举外人,不(感情用事)排除自己的仇人,荐举自家的人,不(怕嫌疑)避开自己的儿子。祁黄羊可以称得上是大公无私了。”

  (多项选择题)属于“隆”性质的是( )。

  A.寒

  B.轻

  C.细微

  D.臭

  E.粗糙

  【答案】ABCE

  【考点】藏医药

  【解析】本题考查三因的性质。“隆”,具有粗、轻、寒、细微、硬、动六种性质。

中考文言文复习4

  一、名词作状语

  在现代汉语中名词一般而言是不直接用作状语的,有些名词在文言文中却经常用做状语,在句中起修饰作用。如:"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中的"日""月",都是名词作状语,翻译成一天天、一月月,合起来引申为慢慢、逐渐。

  找出下列各句中的名词用作状语的词语,并加以解释。

  1、 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云、响、景:像云彩、回声、影子一样

  2、人皆得以隶使之 隶:像对待**一样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日:每天

  二、名词用作动词

  现代汉语中,名词是不会直接带宾语的,但文言文中却经常出现名词直接带宾语的现象,这就是名词用作动词。活用以后,名词变成相关的动词的意思。如:"始见中原气象,泰然不肉而肥矣"中的"肉",就是吃肉的意思。

  找出下列各句中用作动词的名词,并解释之。

  1、沛公欲王关中 王:**

  2、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敌:攻击

  3、流血五步,天下缟素。 缟素:穿孝服

  4、大楚兴,陈胜王 王:称王

  5、范增数目项王。目:示眼色

  三、名词使动用法

  文言文中,有些名词带宾语之后,表示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如:"而欲以力臣天下之主"中的"臣",就是名词作动词,臣服的意思。(使天下之主臣服。)

  1、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王:让……称王

  2、汗牛充栋 汗:使……出汗

  3、齐威王欲将孙膑 将:任命……为将

  四、名词意动用法

  在文言文中,有些名词带上宾语后,表示主语把宾语当作是什么。如:"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中的"师",就是"以……为老师"的意思。

  1、稍稍宾客其父 宾客:把……当作宾客。

  2、鱼肉百姓 鱼肉:以……为鱼肉

  3、孟尝君客我 客:把……当作门客

  4、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不仅仅把亲人当作亲人,不仅仅把孩子当作孩子。"

  五、动词用作名词

  文言文中,动词往往用作句子的主语或宾语,有时又受"其""之"等词语修饰限制,这使之具有了名词的特点。如:"追亡逐北,流血漂橹"中的"亡""北"均为动词用作名词,意思是败逃的人。

  1、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出、入:产品、收入

  2、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谗、讥:诬陷、嘲讽的话

  六、动词使动用法

  文言文中,有些动词所表示的动作,其发出者是后面的宾语所表示的人或物,这就是动词的使动用法。如:"项伯**,臣活之"中的"活",就是使……活命的意思。

  1、外连横而斗诸侯 斗:让……争斗

  2、中军置酒饮归客 饮:使……饮酒

  3、生死而肉骨 生:使……复生

  4、惊天动地 惊:使……惊奇;动:使……感动

  5、可烧而走也 走:使……逃走

  七、动词为动用法

  文言文中,有些动词所表示的动作,是主语表示的人为了(因为)宾语所表示的人或物而怎么样。如: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死国:为国事而死

  八、动词活用作状语

  动词在谓语前,修饰或者限制谓语。

  儿惧,啼告母 啼:哭着

  九、形容词用作名词

  文言文中,当形容词担任主语或宾语时,它已不再表示事物的性质或特征,而是表示具有某种性质或特征的人或事物。如:"将军身披坚执锐"中的"坚""锐",指的是"坚固的铠甲和锐利的兵器"。

  1、晓看红湿处 红:红花

  2、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绿、红:绿叶、红花。

  3、常在于险远。 险远:危险而又道远的地方

中考文言文复习5

  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句中的意义往往不同,阅读时应根据不同的语境确定词在句子中的意义。现将初中文言文中常见的多义词整理如下。

  安:1、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2、养(衣食所安)

  卑:1、低下(非天质之卑)2、身份低微(**不以臣卑鄙)

  备:1、周全、详尽。(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2、具备。(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3、准备。(犹得备晨炊《石壕吏》)

  被:1、影响(被于来世)2、同“披”,穿(皆被绮绣)

  鄙1、边境(蜀之鄙有二僧《为学》)2、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曹刿论战》)3、出身鄙野(**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毕:1、尽(毕力*险《愚公移山》)2、全部(群响毕绝《口技》)

  薄:1、迫近,接近。(薄暮冥冥《岳阳楼记》)2、轻视。(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3、厚度小。(薄如钱唇《活板》)

  策:1、马鞭。(执策而临之《马说》)2、鞭打、驱使。(策之不以其道《马说》)3、记录。(策勋十二传《木兰诗》)4、计谋。(成语“束手无策”)

  长:cháng1、长度。(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2、与“短”相对。(北市买长鞭《木兰诗》)3、长久,健康。(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4、永远。(死者长已矣《石壕吏》)5、zhǎng,排行最大(木兰无长兄(《木兰诗》)6、zhǎng,头领。(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陈涉世家》)

  称:1、相当、配合(称其气之小大/不能称前时之闻)2、称赞(**称之曰能)

  诚:1、诚心(帝感其诚)2、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3、果真(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

  惩:1、苦于(惩山北之塞《愚公移山》)2、惩罚

  驰:1、骑(愿驰千里足)2、驱车(追赶)(公将驰之)

  出:1、发、起(方其出海门)2、在边疆打仗(出则方叔、召虎)3、来到(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4、产生(计将安出)

  辞:1、推辞(蒙辞以军中多务)2、语言(未尝稍降辞色)

  次:1、编次。(吴广皆次当行《陈涉世家》)2、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箪:1、用箪装着(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2、古代装饭的圆形竹筐(一箪食,一豆羹)

  当:1、承当,承受。(当之无愧)2、应当。(当奖率三军《出师表》)3、将要。(今当远离)4、对着,向着。(木兰当户织《木兰诗》)5、值,正在。(当时此,诸郡县苦秦吏者《陈涉世家》)6、抵挡。(“锐不可当”)

  道:1、道路。(会天大雨,道不通《陈涉世家》)2、道义。(伐无道,诛暴秦)3、方法。(策之不以其道《马说》)4、说,讲。(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得:1、能够(二者不可得兼)2、得到、获得(故不为苟得)3、同“德”,感激(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等:1、同样(等死,死国可乎/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2、诸位,表多数(公等遇雨)

  敌:1、攻击(恐前后受其敌《狼》)2、敌人(盖以诱敌《狼》)

  吊:1、凭吊(为我吊望诸君之墓)2、慰问(人皆吊之)

  度:1、duó估计、推测(孤不度德量力)2、渡过、越过(关山度若飞)

  端:1、画幅的右端(左手执卷端)2、正、端正(其人视端容寂)

  恶:1、怎么(恶能无纪)2、厌恶(所恶有甚于死者)

  发:1、行动、发动(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2、发射(见其发矢十中八九)3、起,被任用(舜发于畎亩之间)4、征发(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5、开放(野芳发而幽香)6、发出(一时齐发,众妙毕备)7、fā,头发(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凡:1、凡是(则凡数州之土壤)2、总共(凡三往)

  方:1、见方(方七百里)2、长方形(方以长)3、当……时候(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

  分:fēn1、划分,分开。(今天下三分《出师表》)2、分配,分给。(必以分人《曹刿论战》)3、长度单位。(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4、fèn,职分,本分。(忠陛下之职分也《出师表》)

  奉:1、通“俸”侍奉(为妻妾之奉)2、接受、奉行(奉命于危难之间)3、供养(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否:1、同“不”没有(尊君在否)2、恶、坏(陟罚臧否)

  夫:1、那(予观夫巴陵胜状)2、fú,句首发语词(夫环而攻之/且夫人之学)3、丈夫(夫齁声起/罗敷自有夫)4、成年男子的通称,人(荷担者三夫)

  扶:1、沿,顺着(便扶向路《桃花源记》)2、搀扶(出郭向扶将《木兰词》)

  拂:1、违背、阻碍(行拂乱其所为)2、同“弼”,辅佐(入则无法家拂士)3、轻轻擦过(以手拂之)

  福:1、赐福、保佑(神弗福也)2、好事、有福之事(此何遽不为福乎)

  富:1、富丽(与仓廪府库城池苑囿之富且大)2、富有、充足,有许多(家富良马)

  更:1、重新(即更刮目相待)2、进而(醉则更相枕以卧)3、互相(更相庆)4、再、又(更上一层楼)5、更加(举杯销愁愁更愁)

  苟:1、如果(苟富贵/苟慕义强仁)2、苟且(故不为苟得/苟全性命于乱世)3、且、或许,表希望(苟无饥渴)

  固:1、本来(固众人《伤仲永》)2、顽固、固执(汝心之固《愚公移山》)3、一定、必定(而戍死者固十六七)4、巩固(固国不以山溪之险)5、安守,固守(君子固穷……)

  故:1、旧的,原来的(温故而知新/两狼之并驱如故)2、特意(桓侯谷使人问之/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3、原因,缘故(公问其故)4、所以,因此(故余虽愚)

  顾:1、回头看(顾野有麦场《狼》元方入门而不顾《世说新语》)2、难道(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为学》)3、看望,拜访(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观:1、看(予观夫巴陵胜状)2、景色,景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

  冠:1、居第一位(以才略居第一位)2、帽子(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中考文言文复习6

  鱼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关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贫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课文下面注释:

  1、选自《孟子?告子上》。

  2、苟得:苟且取得,这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

  3、患:祸患,灾难。

  4、辟:通“避”,躲避。

  5、如使:假如,假使。

  6、何不用也:什么**不可用呢?

  7、勿丧:不丢掉。

  8、箪:古代盛饭用的圆竹器。

  9、豆:古代一种木制的盛食物的器具。

  10、呼尔而与之:意思是,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他。尔,助词。

  11、蹴():用脚踢。

  12、不屑:因轻视而不肯接受。

  13、万钟:这里指高位厚禄。钟,古代的一种量器。

  14、辩:通“辨”,辨别。

  15、何加:有什么益处。

  16、奉:侍奉。

  17、所识穷乏者得我与:所认识的贫穷的人感激我吗。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与,通“欤”,语气助词。

  18、乡为身死而不受:从前(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乡,通“向”,从前。

  19、已:停止,放弃。

  20、本心:本性,天良。

  文后练习:

  说说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或用法是否相同。

  1、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2、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3、所欲有甚于生者

  万钟于我何加焉

  4、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是亦不可以已乎

  附加练习

  1、从全文来看,文章开头的“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用的是什么修辞方法?作者这样写的作用何在?

  2、孟子的观点让我们想起了文天祥的哪句名言?古人的看法对我们的有什么启发?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3、文中说“此之谓失其本心”,你认为文中能够表明“失其本心”的原因的句子是:

  4、文章表现了孟子怎么样的人生态度?

  5、在作者看来,面对*厚禄而不辩礼义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6、文章阐述了“义重于生”、“义重于利”的观点,读完此文后你有何见解?

  答案

  1、比喻。这样写通俗易懂,并由此引出文章的中心论点

  2、说明了人宁可死去也不失去人格和尊严这一做人原则。

  补充典故:(1)志士不饮盗泉之水(2)廉者不受嗟来之食(3)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

  3、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失穷乏者得我。

  4、“义”的重要,在“生”、“利”、“义”的抉择面前,宁愿放弃生与利而取义,把义置于“利”、“生”之上的人生态度。(舍生取义)----就是文章的观点

  5、失其本心。

  6、人生无论什么时候都要辨礼义,要有舍生取义的精神;要保持善良的天性,见利忘义,苟且偷生的行径是不可取的。

中考文言文复习7

  文言文阅读题是中考语文试卷中的抓分点,而文言文板块的复习呈现出篇目多、知识点繁杂的特点,因而增强文言文复习课的高效性显得尤其重要。传统的文言文复习课往往以知识梳理的形式“重炒隔夜菜”,这样的课堂难以刺激学生的兴奋点,学生被动地接受、记忆,毫无主动性和创造性可言,复习效率低下。要增强中考文言复习的高效性,必须从课前、课中和课**手。

  一、高效复习的必要准备――课前“三个把握”有的放矢

  二、高效复习的主要阵地――课中“四个步骤”盘活课堂

  课中的“四个步骤”即:检查反馈、小组互学、展示指导、矫正提升。

  第一个步骤,是对导学案完成情况和检查反馈。这可使教师准确地掌握哪些是学生已经掌握的,哪些是没弄懂的。已经掌握的那些是课堂上无需再花时间的;那些是学生没有弄懂的,是课堂的教学重难点。根据对教学实践的观察发现,文言文重点实词的解释和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的题目,多数学生能够较好地完成,疑难问题主要集中在重点句子的翻译、重点句节奏划分和文章中心中心思想的表达上。可以确定课堂的教学重难点。

  第二个步骤,是针对预习时完成学案过程中所标注出的未能解决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互相答疑解惑。教师作为课堂的**者、参与者和合作者,在这个环节要着力于营造课堂***等氛围,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思考、**表达、愉快合作,让学生在心理上处于兴奋和抑制的最佳状态,让学生充满求知的愉悦感,调动学生的良好情绪。课堂要关注到每一个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特别是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教师在这一环节中除了要对学生学习状态关注和学习氛围营造之外,还应该全班巡视,从学生的讨论中了解学生在学习中难以解决的共性问题,为下面的展示指导环节做准备。

  第三个步骤,是小组互学的成果展示与教师对学法的指导。高效的复习课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但是不排斥教师的精讲。在这一环节中,师生可以直观地发现文言学习中存在的疑难问题,教师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学法指导即精讲。如笔者在执教《伤仲永》的复习课上发现学生对于文言句子节奏的划分题上错误率较高,即进行以下学法指导。首先告诉学生要根据句子的结构划分停顿,主谓之间要停顿,动宾之间要停顿,状中之间要停顿,如果只停一处,那么主谓的停顿优先,如果要求停两处,那么再考虑动宾和状中的停顿;其次,以第一个句子为例,这个句子陈述的是“什么怎么样”,因而是一个主谓句。其主语是“其文理”谓语是“皆有可观者”,如果要求停一处,那么应该这样划分“其纹理/皆有可观者”,如果要求停两处,那么再考虑动宾之间的停顿,应该这样划分“其纹理/皆有/可观者”。

  第四个步骤,是对原来学习中存在的错误的矫正并在此基础上得以提升。在《伤仲永》的复习课中,笔者针对学生句子节奏划分中存在的错误,在展示指导的基础上,让学生用学到的方法订正该题型下的其他错题,如对“余闻之也久”这个句子的划分,通过订正,进一步巩固已经习得的方法。

  三、高效复习的有效保障――课后“一练一查”巩固效果

  复习课离不开练习题。通过精选恰当的题目做课后练习可以使课堂教学效果得到保障。那么,如何选择呢?应该注重练习的“质”,而非“量”。题海战术是低效率的,只有精选习题在“质”上取胜才算高效。这样才能“把学生从时间+汗水的应试模式中解救出来,把时间还给学生,把睡眠、健康、灵性、兴趣、发展还给学生。”(李炳亭)选择与本地区中考考点一致的中考真题,不失为精选练习的一个好方法。这些题目有针对性、质量高、示范性好。可以说,一份高质量的练习是中考文言文高效复习课的有效保障。

  此外,文言文的学习离不开积累,积累有赖于记忆。反复的记忆和巩固是文言文复习的要诀。课后学习小组成员的互查,是对学习效果的跟踪与巩固,从而实现文言文高效复习。

中考文言文复习8

  中考文言文专题复习

  杜袭

  后(杜)袭领丞相长史,随太祖到汉中讨张鲁。太祖还,拜袭附马都尉,留督汉中军事。绥怀开导,百姓自乐出徒洛、邺者,八万余口。夏侯渊为刘备所没,军丧元帅,将士失色。袭与张、郭淮纠摄诸军事,权宜以为督,以一众心,三军遂定。太祖东还,当选留府长史,镇守长安,主者所选多不当,太祖令曰:“释骐骥而不乘,焉皇皇而更索?”遂以袭为留府长史,驻关中。

  时将军许攸拥部曲,不附太祖而有慢言。太祖大怒,先欲伐之。君臣多谏:“可招怀攸,共讨强敌。”太祖横刀于膝,作色不听。袭入欲谏,太祖逆谓之曰:“吾计以定,卿勿复言。”袭曰:“若殿下计是邪,臣方助殿下成之;若殿下计非邪,虽成宜改之。殿下逆臣,令勿言之,何待下之不阐①乎?”太祖曰:“许攸慢吾,如何可置乎?”袭曰:“殿下谓许攸可如人邪?”太祖曰:“凡人也。”袭曰:“夫惟贤知贤,惟圣知圣,凡人安能知非凡人邪?方今豺狼当路而狐狸是先,人将谓殿下避强攻弱,进不为勇,退不为仁。臣闻千钧之弩不为鼷鼠②发机,万石之钟不以莛撞起音,今区区之许攸,何足以劳神武哉?”太祖曰:“善。”遂厚抚攸,攸即归服。

  注:

  ①不阐:不开明。

  ②鼷xī鼠:鼠类中最小的一种。

  1、对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绥怀开导②可招怀攸③臣方助殿下成之④虽成宜改之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B、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2、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袭与张、郭淮纠摄诸军事纠摄:纠集整顿

  B、权宜以为督权宜:暂时采取的适宜的措施

  C、皇皇而更索皇皇:心神不安的样子

  D、时将军许攸拥部曲部曲:***队伍

  3、对下列文句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①太祖逆谓之曰②何足以劳神武哉

  A、①太祖迎接杜袭对他说②哪里值得烦劳您的圣明威武呢

  B、①太祖迎接杜袭对他说②为什么要动用我们的神武之师呢

  C、①太祖迎头拦阻着对杜袭说②为什么要动用我们的神武之师呢

  D、①太祖迎头拦阻着对杜袭说②哪里值得烦劳您的圣明威武呢

  4、对“方今豺狼当路而狐狸是先”一句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现在是豺狼当路,原先是狐狸当路B、现在豺狼当路,狐狸却走在前边

  C、不应在豺狼当路的情况下先打狐狸D、虽有豺狼当路,但应先打狐狸

  5、对“臣闻千钧之弩不为鼷鼠发机,万石之钟不以莛撞起音”一句译得正确的一项是()

  A、我听说千钧重的弩弓,不为个小老鼠而发动扳机;万石重的大钟,不因草茎的敲打而发出声音。

  B、我听说千钧重的弩弓,不为个小老鼠而发动扳机;能盛万石粮食的大钟,不因草茎的敲打而发出声音。

  C、我听说张力上千钧的弩弓,不为个小老鼠发动扳机;能盛万石粮食的大钟,不因草茎的敲打而发出声音。

  D、我听说张力上千钧的弩弓,不为个小老鼠发动扳机;万石重的大钟,不因草茎的敲打而发出声音。

  6、文中多次出现“太祖”“殿下”两种称谓,二者全指曹操。有时称“太祖”,有时称“殿下”,这是因为()

  A、二者全是尊称,有时称“太祖”,有时称“殿下”,是为了使文章用词富于变化。

  B、在作客观叙述时称“太祖”,在写对话时称“殿下”。

  C、太祖是曹操的庙号,是文章作者陈寿对他的称谓;当时曹操被封为魏王,所以杜袭尊称他“殿下”。

  D、“太祖”比“殿下”地位更尊,所以歌颂他时称“太祖”,批评他时称“殿下”。

  7、文中用“骐骥”“豺狼”来比喻人,二者分别指的是()

  A、杜袭张鲁B、杜袭刘备C、张张鲁D、张刘备

  8、对文意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文中写了杜袭在“随太祖到汉中讨张鲁”时立下了战功,并劝曹操不要攻打许攸。

  B、杜袭“驻关中”的任务是防备刘备**的侵犯,他的官职是留府长史。

  C、杜袭的主张是正确的,后来许攸的归服证明了这一点。

  D、杜袭不怕“太祖横刀于膝”积极进谏,并善于用比喻说明道理。

  [答案]

  1、B(①②都是安抚的意思,③完成,实现,④已决定)

请假文言文怎么请假条

  2、C(“皇”同“遑”,皇皇,匆忙的样子)

  3、D(“迎”,这里是迎头拦阻的意思。“劳”烦劳。“神武”是指曹操,不是指**)

  4、C(结合下文,这是杜袭用比喻批评曹操想先打许攸的主张,所以当选C)

  5、D(“千钧”,指弩弓的张力。一钧三十斤“”石“,旧读shí,古代重量单位,一百二十斤为一石。”石“,有时也作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现代读dàn)

  6、C

  7、B

  8、A(杜袭的战功,不是在讨张鲁时,而是在“留督汉中军事”时立的;劝曹操不要攻打许攸也不在讨张鲁时)

  [译文]

  后来,杜袭当了丞相长史,跟随曹操到汉中讨伐张鲁。曹操还师后,授予杜袭驸马都尉官职,让他留在汉中负责军事工作。他安抚开导百姓,百姓乐意搬迁到洛阳、邺城去的,有八万余人。这时夏侯渊被刘备方面杀死,军中失去了元帅,将士们震惊失色。杜袭和张、郭淮纠集部下整顿军事,暂时让张总领军中事物,用来**军心,三军就安定了。太祖从东方回来,要选一个留府长史,来镇守长安。主持的人所选的都不恰当,曹操命令说:“放弃骐骥这样的千里马而不骑,匆忙之间上哪里再去寻找呢!”于是让杜袭做留守长史,驻军关中。

  当时将军许攸拥有一支私人武装,不归附曹操而且出言轻慢。曹操大怒,想先攻打他。群臣都提意见说:“可用安抚的办法让许攸归附,一起来讨伐强大的敌人。”曹操听后把刀横放在膝上,满脸怒气,不听大家意见。杜袭想要进谏,曹操迎头拦阻着对杜袭说:“我的打算已经定了,你不要再说了。”杜袭说:“假若殿下的打算是对的,我就帮助您完成它;假若殿下的打算是错的,虽然已定了也应改变。您迎着我,命令我不要说话,为什么对手下人这么不开明呢!”曹操说:“许攸轻视我,怎么可以置之不理呢!”杜袭说:“殿下认为许攸是个什么样的人呢?”曹操说:“他是个凡人。”杜袭说:“只有贤人了解贤人,圣人了解圣人,凡人怎么能了解非凡的人物呢?当今是豺狼当道而先打狐狸,人们就要说殿下躲避强敌攻打弱敌,前进不算勇敢,后退不算仁爱。我听说张力上千钧(一钧三十斤)的弩弓,不为个小老鼠而发动扳机;万石(一石一百二十斤)重的大钟,不因草茎的敲打而发出声音。现在一个小小的许攸,哪里值得烦劳您的圣明威武呢!“曹操说:”好。“于是用厚礼安抚许攸,许攸就归服了。

中考文言文复习9

  词类活用在古汉语中是很普遍的现象,名词活用作状语便是其中之一。一般地说,在古文中,一个名词的后面紧跟着的是一个动词,构成的不是主谓关系,就应该考虑那其中是否有名词活用作状语的情况了。如有狼当道,人立而啼句中的人立构成的就不是主谓关系,而是表明那横在道上的狼站立的方式。名词作状语有下列七种规律:

  规律一:名词活用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翻译的时候,需要在那个活用的名词前加一像字。如樯橹灰飞烟灭句中的灰与烟,一石顶壁起犹数十丈(徐宏祖《游黄山记》)句中的壁,赢粮而影从(贾谊《过秦论》)中的影,就属于这种情况。值得注意的是,有许多成语,如土崩瓦解中的土与瓦、星罗棋布中的星与棋、蚕食鲸吞中的蚕与鲸、风起云涌中的风与云,也都属于名词活用作状语表状态的例子。仅以土崩瓦解为例,指出一个误区。有人认为土崩与瓦解均为主谓关系,然后构成了联合结构。错了,因为在成语决不是说土与瓦怎么了,而是在比喻某事物像土崩塌瓦破碎一样彻底崩溃了。

  规律二:名词活用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所涉及的工具与方式,在翻译时,要在活用的那个名词前加上一个介词用。例如有好事者船载以入(《黔之驴》)中的船,狼速去,不然将杖杀汝中的杖,市中游侠儿得佳者而笼养之(《促织》)中的笼,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中的箕畚等,就应该归入状语这一种用法。需要指出的是表工具方式的名词状语在翻译时除了可以加介词之外,还可以时灵活一些,如余自齐安适临汝(《石钟山记》)句中的舟行就应该译为乘着小船再如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石钟山记》)中的目见耳闻也该译为亲眼亲耳才是。

  规律三:名词活用作状语表动作行为的频率,这一类句中活用的名词均为时间名词。在翻译时比较灵活,可加介词每,也可将那名词重叠后前边加一,还可译为一比等。比如时间名词日与月活用的例子就有乡邻之生日蹙(《捕蛇者说》)中的日(译为一天比一天),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指南录后序》)中日(译为每天),日削月割(《六国论》)中的日月(译为一天天、一月月),族庖月更刀(《庖丁解牛》)中的月(译为每日)等。再如时间名词岁的活用就有宫中尚促织之戏(《促织》)中的岁(译为每年),良庖岁更刀中的岁(也译为每年)等。

  规律四:表示动作行为的方位。这一类名词的特点是均为方位名词,翻译时在活用的名词前加上介词向到或者对一类介词。例子俯拾皆是。如大江东去(《念奴娇·赤壁怀古》),孔雀东南飞、北伐、南征、西行等,译时加介词向;外调*等,译时加到,而外连横而斗诸侯中的外、内惑与郑秀,外欺于张仪中的内与外译时均得加上介词对。

  规律五:表示动作行为的处所,那活用的名词的特点是均为处所名词,翻译时加上介词在或者从。如卒廷见相如中的廷应译为在朝廷上,秦伯素服郊次(《崤之战》)中郊也得译为在城郊,草行露宿(《指南》录后序))中的草和露,需译为在草丛中、在露天里,而沛公已去,间至军矣、道芷阳间行两句中的间就应译为从小道了。

  规律六:表示对人的态度。翻译时需加上一串文字:像对待一样。如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鸿门宴》)中的兄,人皆得以隶使之(《五人墓碑记》)中的隶,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史记·孙膑列传》)中的客,就需译为像对待兄长一样,像对待**一样,像对待宾客一样。

  规律七:表示动作行为所涉及的情理。翻译时在活用的名词前加上按、照按照这一类介词就可以了。如下面的例子,古法采草药多用二月八月(《采草药》)中的古法(译为按照古代的方法),其辈十三人皆已斩,次至信(《史记·淮阴侯列传》)中的次(译为按次序),灵运所未至,理未足怪也(《雁荡山》)中的理(译为照理)予分当引决(《指南录后序》),中的分(译为照名分)等。至于义不赂秦(《六国论》),义不食周粟(《史记·伯夷叔齐列传》)中的义若译为按照正义是可以的,但若稍微灵活一点,译为坚持正义似乎更好些。

中考文言文复习10

  一、词语积累

  (一)常规词语 [子]先生,指孔子。

  [时习]时常地复习。

  时,时常(又:按一定时间)。

  习,温习、复习、实习。

  [朋]同门,这里指志同道合的人。

  [亦]也。

  [自]从。

  [(不)知](不)了解。

  [愠(yùn)]生气,发怒。

  [君子]指高尚的人。

  [吾]我。

  [日]每天。

  [三省(xǐng)]多次进行自我检查、反省。

  三,泛指多次。

  省,反省。

  [为(wèi)]替,给。

  [谋]谋划,指办事。

  [忠]尽心竭力。

  [交]结交,交往。

  [信]真诚,诚实。

  [传]老师传授的知识。

  [故]指学过的知识。

  [罔(wǎng)]迷惑。

  意思是感到迷惑而无所适从。

  [殆(dài)]有害。

  [诲(huì)]教,教导。

  [知(之)]知道(它)。

  [是]此,这。

  [贤]贤人,有才德的人。

  [齐]看齐,一齐。

  [内]指内心。

  [善者]指长处。善,好。

  [从]跟从,这里指学习。

  [士]士人,封建时代称读书人。

  这里指有抱负或有特殊地位的人。

  [弘(hóng)毅]刚强,勇毅。

  [任]负担,担子。

  引申为责任、职责。

  [重]重大。

  [已]停止。

  [岁寒]寒冷的冬天。

  岁,指时间。

  [凋(diāo)]凋谢。

  [行]奉行。

  [其]大概。

  [恕(shù)]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

  [欲] 想,希望。

  [勿(wù)]不要,[施]加。

  (二)1.通假字:[女]同“汝”,你。

  [(是)知(也)]通“智”,聪明、智慧。

  2.古今字:[说]“悦”的古字,愉快。

  (三)成语 [不亦乐乎] 原意是“不也很快乐吗?”现用来表示达到极点的意思。

  [温故知新] 温习旧的知识,能够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

  也指回忆过去,认识现在。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加给别人。

  [择善而从]选择好的学,按照好的做。

  [任重道远]担子很重,路程遥远。

  比喻责任重大,要经历长期的奋斗。

  [见贤思齐]看到德才兼备的人,就想向他学习,和他一样。

  [三人行,必有我师]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

  形容谦虚好学。

  二、文学常识1. 《论语》: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2.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文言文请假条10篇(扩展5)

——《文言文》教学反思10篇

《文言文》教学反思1

  对于初三学生来说,文言文是中考必争之分。因此对文言文的复习显得尤其重要。根据初三学生的实际和中考的考纲要求,我在之前的教学设计中选择了中考常考题型来复习,但过后我又考虑到作为一节文言文复习展示课,这样的模式是否显得有些琐碎且课堂的容量较大,因而我又改变了策略,通过分**两年的中考考纲,大胆地选取了一个小的、高频的考点,即课外文言文基本内容的人物形象分析。设计整节课分四步走,第一,考点探究,明确复习目标;第二,以例探法;第三实战演练;第四强化训练。 这堂课从最初设计到最后的呈现,感想良多,下面就选择其中最深的三点谈谈:

  首先,文言文要以诵读为基础。文言文有其深厚的文化内涵,无论从内容还是形式,都应多让学生去感知。感知的最好办法就是诵读,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培养了学生的文言语感,学生对全文内容也有了初步的了解,为分析、理解课**了很好的铺垫。于漪老师曾说:“要反复诵读,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读出感情,读出气势。如出自己之口,如出自己之心。” 真到了这种境界,文意将会自见。

  其次,复习课,要精心设计环节,让复习课重放光辉。其实,复习课也是一件艺术品,可以雕琢成**,注重课堂细节,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使复习课既有效又有趣。原来,我的教学设计是粗线条的,经过反复研讨、实践,体会到要让学生在有趣的课堂活动中,轻松愉快地巩固知识,那就需要上课的形式多样,需要教师的精心设计,少不了开场白的巧妙自然,每一个步骤环环相扣,过渡的自然承接,结束语的余味袅袅,另外,包括设计问题,要突出重点,所提的问题要有引导作用,学生要有话可说,从而让学生回归课堂的主动地位上,这样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课堂才会活跃。

  第三,一节课上得好,还得看老师的教学语言。借助准确生动的评价语言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过去我的课堂评价语言较为单一,或以笼统的“很好!”、“好的!”“答得不错!”来回应学生的精彩回答,这样廉价的表扬,缺乏针对性与激励性。经过指点,明白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认真倾听每一位学生的发言,及时捕捉学生学习过程中闪现出来的亮点,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予以肯定与赞赏,可以让学生在感受到巨大的成就感的同时就会产生积极表现自我的欲望,产生进一步学习和发展的动力,一个个教学的**正是如此形成的。可以说,生动准确的评价语言最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活跃了课堂的气氛。让我想起著名教育学家夸美纽斯曾说过:“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这句话,精辟地道出了教师课堂语言的重要性。教师在课堂上适时、灵活、有针对性地运用精湛的评价语言,营造一个个优化的教学氛围,开启学生的心智、陶冶学生的情操,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享受到学习的乐趣,从而实现**、**、全面的发展。

  这节课我认为成功之处就是教会了学生掌握课外文言文基本内容的人物形象分析的方法,加强了方法指导,提高学生的答题技巧和能力。不足之处是我的语言运用的感染力不足,缺乏抑扬顿挫,影响了表达效果,最大不足是教学评价语言单一,对学生缺乏激励性评价语言,对学生的点评引导还需进一步完善。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会弥补不足。

《文言文》教学反思2

  文言文知识点在高中语文知识结构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从分值来看,它在150分的总分值中占了19分,所以它是高三语文复习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

  文言文试题的训练似乎很费时且见效慢或效果不明显,而且多数学生都不喜欢学习文言文,觉得枯燥无趣。那么该如何做有效的复习和训练呢?作为一个初上高三的青年老师来说,没有任何教学经验,只有通过学习他人的教学思路、方法和自己的思考、探索,来慢慢摸索、实践、反思、积累。

  本文主要就自己在高三一年中对文言文这个专题复习时所遇到的问题及采取的探索式的方法来谈谈个人的感想。

  一、系统梳理、归纳总结

  结合高考复习资料,按小专题的形式对考点逐个复习。

  我安排的小专题顺序是这样的:

  (1)18个虚词

  (2)词类活用

  (3)文言句式

  (4)翻译的方法准则

  这个环节我用了近一个月的时间,主要时间花在18个虚词上,每节课讲1——2个虚词,课后再加以配套的习题,对虚词的复习自认为很扎实。但是,从整体的时间布局来看,我觉得这个环节的时间可以再缩减一点,以便为之后的文言文综合实题训练留出更多的时间。

  这个环节有助于学生对文言文的考点有一个清楚的框架,知道高考考什么,有哪些知识点,该复习什么,即有了个目标和方向,这样就可以有的放矢,后面的复习就有了针对性和侧重点。

  二、紧贴教材、回归文本

  学生对知识点有了一个系统的宏观上的掌握后再回归教材,把理论性的知识点揉进实实在在的文本里。

  第一轮复习一定要慢,要踏踏实实地把教材里的文言知识点过一遍。其实高考对文言文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的考察,教材里都能找到相应的知识点。大纲要求考察120个实词、18个虚词,从数量来看并不多,关键在于如何灵活有效地记住,我认为还是得通过课文,通过实实在在的语境、句子,有机整体的去记忆,而非**、机械地记忆。

  但是,由于时间关系不可能再把文章从头到尾翻译一遍,且也没有这个必要。我按教材编写的顺序,从第一册复习起,我以一个单元的内容为“点”,以每一册的内容为“线”,以实题演练为“轴”,建立起立体的复习坐标,讲练结合,整散相济。

  具体操作如下:

  用大约20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先自主复习1—2篇文言文(视文章长短而定),要求学生借助工具书和以前的笔记把文章内容回忆起来,再思考本文有哪些重要的或是你认为比较难记的实词,勾画出来并记在笔记本上。找出本文出现了哪些虚词,特别注意那些在文中所处的句子不同,意思也不同的虚词。找出本文出现了哪些特殊文言句式,勾画出来。

  总之,思考四个问题:第一、本文讲了一个什么内容?第二、本文有哪些重要的实词及其含义?第三、本文有哪些虚词及其含义和用法?第四、找出本文的特殊文言句式,并判断它是何种句式。在学生做好这些自主复习工作之后,老师再进行有针对性的重点的分析讲解。这样做的好处是充分发挥学生自主能动性,让学生静下来走进教材里面去,发现问题,共同解决问题。这样比老师满堂灌似的讲解效果要好得多。然后再配以紧密结合教材的练习加以巩固。按照这个方法复习完全六册。

  三、试题演练、注意要点

  走进教材后,再从教材里走出来,若进去时是头脑空空,那么出来时脑袋里应该要装有东西了。这个环节就是让学生“学以致用”,通过试题演练,来运用消化所学知识。最好是在课堂上进行定时训练。老师自己打印一篇文言文,为什么是自己在电脑上输入试题而非选择现成的试题呢?因为我要在文言文上“做文章”。即把重要的实词、虚词打上点,并当作习题写在后面,告知学生这些是本文需要识记的重要知识点。

  根据实际情况来看,学生的忘性非常大,有些词的含义讲过多遍也记不住,怎么解决这个问题?重复!记忆需要理解加重复,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我以为,可以采取这样的措施:

  课堂限时做文言文练习(1至两篇),做完后马上评讲,解决练习中重要的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等知识点。学生做了至少4篇文言文后,老师再把这篇文言文中考查过的知识点整理成一张卷子,再次考查。

  题目内容设置为:

  1.实词解释(多个解释的也要写出来)。如:

  比:①②

  竟:①②③④

  2.虚词辨析(可以用填空的题型,也可用选择题的题型。)

  3.翻译(包括“白译文”“文译白”两种题型)

  “白译文”:即用现代汉语翻译文言文。这也是高考翻译题采用的翻译方式。

  “文译白”就是用文言文翻译现代汉语

  例如对《烛之武退秦师》的考查:

  译句:我们还是回去吧!

  原句:

  或者采取填空式的翻译,仍以这句为例:

  译句:我们还是回去吧!

  原句:吾还也!

  高考考的是“白译文”即用现代汉语翻译文言句子,为什么还要练习“文译白”呢?我认为有以下作用:

  (1)、熟记文言语句,增强语感。

  通过考查的方式,给学生稍稍施加压力,让他们更加注重对文言文原句的记忆,积累语感。相当于是背文言文,由于背整篇难度太大(当然,教材中经典篇目还是要一丝不苟全文背诵的),于是我选取其中重要的句子让学生记忆,日积月累,文言语感则可增强。

  (2)、培养学生的“文白对应”意识。

  通过每次考试学生的翻译情况来看,我发现有些学生没有这种意识。

  比如,20xx级5月份第一次强化训练,有一道翻译题是这样的:

  原句:华皎之反也,遣使招诱灵洗,灵洗斩皎使,以状闻。(5分)

  译句应是:华皎反叛,派使者招引**程灵洗,程灵洗斩杀华皎的使者,并且把这件事报告给朝廷。(重点词是“反”“招诱”“以状”“闻”)

  有个学生这样做答:华皎反过来被灵洗招诱,灵洗斩了华皎的使者,以表忠心。

  这个学生就没有“文白对应”的意识。“以表忠心”对应原文中的哪句?“以状闻”吗?“忠心”对应“闻”吗?*时有遇到过“闻”表示“忠心”这样的情况吗?同样,“遣使”在译句中也找不到对应之处。我想,这个学生如果写完后再仔细读一读原句和自己的译句,再仔细推敲推敲,应该不难发现“别扭”之处。

  所以,老师在*时的训练中就应该指导学生有“文白对应”的意识,写完后,检查一下你的译句中的词在原句中是否能找到“母词”,要有“踩点”得分意识。文言文翻译要尽量遵循“逐字翻译”原则,而对有些特殊句子的翻译,因为要遵循“信”“达”“雅”这个大原则,则又需要灵活地“意译”,“意译”后的句子虽然不能和原句严整地一一对应,但从意思上来看,整体上还是对应的。翻译完后,学生还应该读一读自己的译句是否是病句,并联系全文的内容来检查逻辑上是否有问题,是否跟这篇文章的大意相符合。这点也很重要。

  比如,仍是这次考试中的一道翻译题:

  原句:灵洗素为乡里所畏伏,前后守长恒使召募少年,逐捕劫盗。(5分)

  译句应是:程灵洗一向被乡里人敬畏,前后几任守长常常派他招募年轻人,驱逐拘捕窃贼**。(重点词:“素”“为……所”“恒”“逐”)

  有个学生这样翻译:程灵洗一向害怕乡里人,前后守长恒使他召集少年,**盗贼。

  从全文来看,程灵洗作为本文的叙述对象,是被褒扬的人物。文章说到了他的性格特点,特长爱好,*生立下的功绩。这样的人深受国家重用,也是深得百姓爱戴的。他为何要“害怕乡里人”?这层意思从何而来?且不论他行为坦荡,**盗贼,为民除害,不需害怕乡里人,就凭他的社会身份、地位以及他的性格为人(“性严急,御下甚苛刻,士卒有小罪,必以军法诛之,造次之间,便加捶挞……”),他也不至于如此胆小,害怕乡里人啊!

  我问这个学生为什么这样翻译,并告诉了他我的疑惑。他说:“我在写的时候,也觉得很奇怪,但考试时间很紧,我就懒得再想了,就这样写算了!”殊不知,这一“算了”,这2分也就“算了”啊!

  还是回到上面介绍的“文译白”的练习方法。比如填空式的“文译白”翻译,由译句“我们还是回去吧!”来还原成原句“吾还也!”空处应该填什么词呢?它对应的是译句中的哪个词呢?一比照不难发现应该是“还是”,表委婉的商量语气。再回顾以前所学知识,不难知道此处应填“其”。就算不知道此处应填“其”,通过自己的查找,或是老师的讲解,学生也对“其”的含义加深了印象。学生在做这道题的时候,不由自主地就会去把原句和译句一一对应,久而久之养成一种谨慎的习惯,而非天马行空、想当然地胡乱翻译。且有针对性地强化记忆了“其”有表示一种委婉商量的语气“还是”的意思。所以我认为这样的训练,是很有价值的。

  (3)、培养学生的“踩点得分”意识。

  其实培养了学生的“文白对应”意识,也就培养了他们“踩点得分”意识。学生在翻译文言句子时“踩点得分”意识非常薄弱,看到给出的句子,不会去思考,这个句子哪些字词可能是考察的重点,也就是一定要翻译出来才给分的。哪怕整个句子的大意你翻译对了,而这个关键字你没有译对或是没有明确地翻译出来,都会扣分。比如上面那个把“以状闻”翻译成“以表忠心”的同学就没有踩点得分意识。这里的“状”“闻”都没有很明确地译出来。而通过“白译文”和“文译白”这两种方式交叉训练,让他们学会判断,哪些是关键词,并知道这些词是一定要译出来才有分的。久而久之,他们对待翻译题就不会那么大意和随便了。

  总之,学生做翻译题时,总体显得较急躁,因为看不懂文章,急!越急则越看不懂。又加上没有严谨的答题习惯,有些也许本来会做的,或是只要稍微冷静点就能做对的,也做不对了,甚至犯了一些很低级的错误。所以在*时的训练中,老师应该采取一定的方式方法,有意在这些方面进行指导和训练,使学生有一个正确的思维和答题习惯,知道做文言文翻译时应注意哪些问题。这样训练之后,我想,学生的文言文翻译题得分应会有所提高。

  以上的几点内容只是自己在这轮文言文复习过程中或之后所积累的,有些方法是自己实行过的,有些只是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问题后总结的教训,也许有些方法还不成熟,权且当作自己这一年的所谓“经验”吧,或许能为我以后的教学工作起到一个借鉴作用。

《文言文》教学反思3

  在上学期,自己有机会承担了2次语文公开课,分别是与**语文教师交流中所承担的公开课《答谢中书书》及20xx.11.23在学校教学公开周所承担的《记承天寺夜游》。在这两次的公开课的课文选择上,自己有意识地选择了文言文,想通过两次的公开课,对自己的文言文教学和学生的文言文学习作一个促进。在两次公开课完成后,自己再到广州观摩了由省教研厅**的文言文教学比赛展示,收获良多。

  两堂公开课下来,同行对自己的鼓励很大,我们的吕涤元科长说,在教学上,我已经“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上课流畅,课堂效果好。**同行觉得对学生点拨到位。外校听课老师说:听我的课“舒服,没有一句多余的话,很好。”……同行们对我的极高的评价,正是自己在教学上一直所追求的,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心里确实高兴。

  总结自己的这两节文言文的教学,有几点值得继续发扬坚持的:

  1、课堂上坚持贯彻语文“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的落实。

  在自己的语文教学中,无论是现代文还是文言文的教学,都一直坚持贯彻语文“听、说、读、写”的基本能力的培养。个人觉得,培养学生的 “听、说、读、写”的能力永远不会过时,而且也应该是我们让学生学习九年语文所应该收获的成果,是学生应该具备的语文素养。

  在文言文教学中,把“听”“落实到诵读、分析中。“听”示范朗读模仿,“听”同学发言再谈自己看法,让学生在学会倾听中有所获。进而在模仿中“读”,学会一些朗读的方法(停顿、重音、语气、语调),在课文分析中通过“听”老师的点拨,与同学的交流,整理自己的思路,**文字,把自己的看法“说”出来,甚至“写”出来。

  在《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两篇文章都有写景的内容,但让学生把握写景内容侧重点是不一样的。《答谢中书书》是一篇写景的美文,重点让学生能够学会一些写景的方法,写出能使人“身临其境”的“仙都”。那么,在教学设计中,安排学生学习文中从视觉的转换的角度,从时间转变的角度听觉与视觉相结合的写景方法,描写校园一处最让你心动的景色。同学们即堂完成的片段作文写作,发掘了许多“默默无闻”校园美景,并写出很多词句优美的语句,同学们的观察力和举一反三的学习能力让人惊讶。《记承天寺夜游》侧重让学生领会文中写景的语句所创设的意境,因此,在课堂上安排学生通过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月色,体会写景语句的妙处,让学生体会“人景相融”的境界。

  2、培养学生养成文言文预习的习惯。

  为了让课堂的学习质量提高,扫除文字解释的障碍,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放手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让学生在结合注释、自读提示的基础上,自主疏通文意,阅读并标记出自己不理解的字、词、句。对于不理解的字、词、句,借助工具书进行自我解答,并做记录,同时还可以通过小组讨论来解答各自在阅读过程中的问题。老师在学生自主学习进行翻译的基础上,解决学生的翻译难题,既提高了课堂效率,又教会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3、文言文教学“文”与“言”相结合。

  文言文中的 “文”是指字词句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文化底蕴等人文因素,包括文章、文学、文化。“言”是指字词句本身的意义和作用,具体包括词语的积累、古代汉语的语法、文言文的诵读方法、解读方法、文言的语感等。文言文教学“文”与“言”相结合。初中文言文的教学应让学生学会文言文翻译的一些方法,让学生离开课堂也能欣赏到更多的承载着传统文化的精华与**民族的思想智慧结晶的文本,在没有语言障碍的基础上,还原凝练语言背后深层次的东西,从而获得精神上的陶冶与心理上的愉悦。

  为了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特别要思考在课堂上还存在的遗憾,需反思不足:

  1、关注学生不同个体的意见表达。

  2、加强课堂教学的敏锐性,捕捉教学契机。

  3、加强课堂教学的灵活性,及时做好课堂教学任务的调整。

  教无止境,课堂教学是“遗憾的艺术”,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文言文》教学反思4

  一直以来,我对于文言文的教学大多采用这样几个步骤:第一步,让学生读文,直到读熟,大部分学生能背。第二步,带着学生一个字一个词的理解意思,再把整句的意思总结出来。第三步,总结全文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第四步,让学生谈谈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或受到了什么样的启发。这样一字一句,手把手的把字词的翻译交给学生,总希望通过这样的努力能让学生在课文的学习中不遗留什么疑惑。但我发现,无论怎样尽力,学生的效果都很难提高。

  为了能有效提高学习效果,我根据教参的建议从多方面构思,最后决定抛弃串讲的方法,采用学校推行的先学后导的方法,让他们自主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一节课下来,我感觉效果还算不错,学生自我感觉也较良好。 短短的四十分钟内,我觉得以下几个环节是比较成功的:

  1. 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基本上自行完成了课文中的字词句的理解。改变了单一的老师讲解,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而且有的小组学生自己设问,自己指名叫同学回答问题,学生对此很有兴趣,积极性很高,当然效果也不错。

  2.在全部完成了对课文的理解后,我当堂让学生对他们的学习进行了反馈,提出了一些字词句让学生回答怎样理解,让学生相互评价,相互修正理解。这样当堂检测,让学生能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得到纠正,效果明显。

  3.把教师传统的串讲变成学生对故事情节的复述,既能让学生主动熟悉课文,又能充分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这节课我没有对课文内容进行串讲,而是在学生基本理解了重点词句后让学生对课文的故事情节进行复述,对于不足的地方我也没有提示,而是让学生来补充,有的学生做得相当不错。这样不是很好地训练了学生的概括能力,激发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吗?

  当然,一节课下来,总是有得必有失的。这节课的不足在于:部分同学基础较差在课堂上不能主动从容地质疑讨论,显得有些无所适从。另外由于这种放开学习我使用得不多,学生在说的时候比较紧张,有点拘谨,主动性积极性还有待继续提高。

《文言文》教学反思5

  在我还是学生的时候,我觉得学习文言文就是掌握古汉语字词的解释,然后再无其他,甚至到了大学,选择中文系,学习古代汉语这门学科的时候,我仍旧认为掌握字词解释就万事大吉了,记一次文言文教学的课后反思。

  然而,在我准备完《狼》这一篇古文的教学设计之后,我意识到文言文的学习不应该仅限于字词解释。那么,文言文的学习和学习语文是有所脱离的。那么问题又回到我们为什么要学习语文,我想语文的学习一方面是掌握最基本的“听、说、读、写”,而另一方面就是对**文化的传承与学习,从而从精神上架构世界观和价值观。所以在教学上就要兼顾人文性和工具性。由此,回到文言文教学,我为我之前的认知感到愧疚。身为中文人,却抱着如此狭隘的想法。

  在这次的文言文教学中,我发现单纯地讲授是不行的,学生只会觉得枯燥乏味,而且不懂思考,如此机械地吸收知识,效果自然是不好的,教学反思《记一次文言文教学的课后反思》。经过一个学期的教学,我发现事实也的确如此。

  因此,在梳理文章内容时,我由最开始的详细地分析讲解到一半交给他们。所以,我在一开始会让他们在预习时就只在课本注解的帮助下自行翻译,自行了解文章内容,在这一过程中,甚至在整个过程中,参考书是禁止的。所以所以在课堂上,我会让学生来翻译句子,大多数情况下,学生都可以翻译出大概的意思,只有一些细节问题,那么对于这些细节问题,我觉得不能那么快就替他们解答,我更希望他们能对这些细节引起重视,能够通过思考来收获这个答案。经过这么一个过程,学生们的学习效率也提高了,以我的观察,我觉得他们学习的效果要比之前好很多。

  在掌握基本内容及基本注释之后,就要进入文本之上、精神文化层面的内容。对于这个内容,看似简单,但是要真正传达,达到效果。所以在这里容易被忽略,容易被略过。因此,许多人在文言文的教学上只重视字词解释,而忽略了文言文中文化的传承。也因为这点,许多学生学习文言文觉得枯燥无味,甚至看到文言文就感到痛苦,这都是源自于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教学过程的时候,忽略了**文化的传递。那么,在我自己看来,我们应该在这方面进行挖掘,从这篇文本联系其他文本,从而传达**文化,让学生感受**文化的魅力。也许,我在这方面还不成熟,但是我觉得人都是从无到有,而吾将上下求索,终有一天,直挂云帆济沧海。

《文言文》教学反思6

  这篇课文比较适合儿童的认知水*,文中所蕴含的古人的思想能给学生以积极的引导。

  成功之处:

  1、文言文与现代文相比,在词语、句式等方面差别较大,小学生对文言文接触的又少,能做到正确地断句,流利地朗读就已经很不容易。教学中把指导学生朗读、背诵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

  课文所写的事情和其中蕴含的道理并不难理解,难就难在如何让学生读懂每句话的意思,只有每句意思都懂,才能正确地断词断句把句子读通顺。教学中我在这方面下了不少功夫,其效果还是很明显的。

  2、在教学中我还注意了以下问题:

  充分发挥范读的重要性,教师范读课文本身作用不可小觑,范读文言文更是重要,第一遍要读得有声有色,流畅自如,起到感染学生的作用。第二遍一定要让学生注意断词断句,做到准确。要注重指导文言文的读法,一要把朗读的速度放慢,二要停顿得当,三要读出不同句式的语气。

  3、在这课的教学中,我还有意地传授了一点儿文言文知识,以后对孩子的学习是有帮助的。

  不足之处:

  应该让学生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结合课文注释,自主理解课文,结合语境理解词语意思,而不是采取填鸭式教学。

《文言文》教学反思7

  《项脊轩志》乃一篇融叙事、抒情、写景为一体的优美散文,作者“借一阁寄三世之遗迹”,文章以忆三代故人为核,言喜写悲叹志,它是明代散文大家归有光的**作。这篇散文以其朴素悲凄之亲情感动人心,因而成为经久不变的必选篇目载入语文教材。本节课是《项脊轩志》的第二课时,为了让自己在教学上取得更大的进步,特做如下反思:

  本节课围绕第三段文字,展开对悲之情的鉴赏,课堂以“一间陋屋,三世变迁。两种感情,四个女人”与“借一间旧屋做线,记人叙事抒情。忆三代故人为核,言喜写悲叹志”两幅对联绾结前后,并在前后配上《空山鸟语》与《雨夜梧桐》凄清音乐。鉴赏旨在让学生由感悟悲到感知悲再到共鸣悲,从而情不自禁伴随音乐进入悲之境。

  于是课堂开始我以刘勰的“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白居易的“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为引语,以多**展示学习目标——感悟鉴赏情,接着我紧扣上一节的朗读、整体感知,之后我以“可悲物境往往引起可悲人事的回忆”一句引导学生总结可悲之事,学生回答后,我出示投影,明确文章鉴赏区域及鉴赏重难点。之后进入师生互动的重要环节,扣第三段文字围绕人事之悲先由学生各抒已见谈对悲的感悟,再针对地提出四个大问题,逐层深入地析情之悲,情之变化及作者的言外之悲和言外之志。学生积极踊跃地发言,我耐心细心地引导并予伸延拓展,以知人论世解读了文章的言外之志,最后让学生又绕开人事,寻物境之悲,分析了枇杷景之结语妙处。在我的引导下,学生已步入散文情境,并玩味赏析了情之悲。在意犹未尽之时,我出示了绾结文章的后一幅对联,并安排了课后作业——围绕喜之景写一幅读书对联,指明喜之物境旨在映衬悲之情。整堂课较好达到了“不言情而情无限,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

  1、优点:

  这堂课目标重点明确突出,分析鉴赏透彻,。更有所得的是教学中的方法改进与思想收获:我重视学生自主感悟悲情,让他们学会从叙事中领悟情,从景语中感知情,学会鉴赏散文的情感;教学中我重在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潜移默化的点拨,让学生由感性到理性去分析鉴赏散文的悲情;鉴赏中让学生与作者的感情产生强烈的共鸣,体会亲情之悲及作者的隐痛,从而培养健康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不足之处:对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还不是很深入;方法点拨还不是很明显;教态还不够完善,应再抬头挺胸;教学过程应关注全体,而不是仅**眼前的局部学生;教学中过程性评价还可更明确。

  这节课让我受益匪浅,思中求进,我将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注重文学美感熏陶的同时加强方法的培养,对一些语文悟性不够强的学生还应个别引导。

《文言文》教学反思8

  初中语文中文言文已占到一定的比重,像本册书有11篇文言文,加上14首诗词,文言文的比重要占到1/2。因学生*日接触文言文读本少,文言词语古今义变化大,有一字多义和词类活用现象,加上一些特殊的文言句式,故读懂文言文对相当一部分学生有一定的难度。一篇文章要么读不明白,要么读明白了用白话文说不出来,重点的文言实词、虚词积累不够,重难点句子理解不准确,学生对文言文感到头疼。在学习中都有这样的体验:学通学懂了就有兴趣和信心,再难都不怕;学不懂有困难,越发没有兴趣和信心,更不愿学。从现在语文教学来看,很多语文教师对文言文教学都很重视,花费课时多,讲解细致全面,但教学效果一直不够理想。我想,要提**言文的教学效果,可从以下四方面入手:

  一、多朗读文言文语段。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是很有道理的,文章只有用心多读几遍,真正读进去,才会明白其中的意义。自己悟得的,比老师教、被动记效果要好得多。在读过几遍之后,若仍有部分词句不理解,可查阅词典、字典,或请教他人,这时,你想要知道这些知识,就会格外用心,记忆也会格外深刻,就像人饿了吃什么都香一样。同时,对于自己真正不会的知识一定要及时记笔记,反复记,达到熟练,才会真正变成自己的知识。目前,在语文教学中,因课时紧,学生学习文言文的习惯差,学生对课文朗读得很不够,对课文太陌生,即使老师讲解得再详细、再全面,因学生不会的知识太多,也会记不全,记不牢,课文背诵更是因为理解障碍而难上加难,或死记硬背,或勉强记忆,学习效果自然就差。

  二、多整理、多积累文言词语。

  文言文多是记录古代的生活,现代人多比较陌生,加之语言的变化,文言文的词义与今天差距较大,故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但词义也有固定的,多积累自然就会熟悉。一般而言,实词意义较单一,如“走”为“跑”,“书”为“写”,“尝”为“曾今”,“布衣”为“百姓、*民”,“**”为“祭祀用的猪、牛、羊等”等等;虚词意义较为复杂,如“之”的用法有七种,连词“而”表示的意义关系有六种,只要熟悉用法含义,做到心中有数,再遇到词语,根据语言环境去判断辨析,自然会容易的多。所以在文言文教学中,学生有了一定的文言文知识后,教师给学生整理古今义差别较大的文言词语和用法较多的文言词语是必要的。对于难以理解的句子一定要对重点关键词反复记,才会掌握。

  三、多背诵一些文言文名篇,这对培养学生文言文语感,积累文言文词语是很有帮助的。

  四、多阅读一些历史小故事,历史小说,了解丰富的历史背景,对读懂一些文言文很有帮助。毕竟文言文多记录的是历史事件,知道故事内容再读文章就容易读懂了。

  总之,文言文教学应多在读懂文本上下工夫、想办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文言文教学才能真正走出困境。

《文言文》教学反思9

  新的语文教育理论认为: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主要靠感性的积累,而不是理性的指导或机械地接受。悟透了这些道理,教学时就能有的放矢。那么怎样进行文言文的感性积累呢?为了体现以上这些新的教学思想,我提出了比课本更高的教学要求:凡是课本要求熟读的课文,就一定要求背诵;凡是课本要求背诵的课文,就一定要默写。即以朗读来求品悟、求熏陶,以背诵求正经常性的朗读,以默写求得背诵。不仅在教学每一篇文言文的过程中穿插4-5遍的朗读,而且在课后,让学生进行经常性的朗读,如在早读课,让学生**朗读,齐声朗读等。特别是每一节课的前五分钟,都选一篇以前学过并要求背诵的课文,让学生放声背诵一遍,对所有要背诵的课文进行“轮番轰炸”式的朗读和背诵。俗话说:“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学生背诵课文不可能一蹴而就,即使背熟了的课文,经过一段时间以后,记忆也会淡忘。这样“轮番轰炸”式的背诵,不但能不断地巩固记忆,而且能起到“温故而知新”的作用。特别是经常性的朗读背诵,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形成书面表达的语言机制,达到感性积累的目的。

  其次,对学生提出了“三个每”的要求──即每一个字会解释,每一句话会翻译,每一篇文言文会背诵,(课本中要求背诵的课文则要求默写)。对于第三个“每”前面已经讲过。对于第一、第二个“每”,抓的方法有两个:一是做口头翻译,讲解课文时在疏理完每一段的大意之后,马上对本段进行口头翻译,在复习时每篇课文至少做两遍口头翻译。做口头翻译的前提是必须弄懂每一个字、词的意义和作用,这就要求他们要认真地看注解和听课笔记。这样,就让学生接受大量的语素、词汇及其意义的信息,为积累现代词汇奠定扎实的基础。另外,口头翻译要建立在理解原句每一个词汇意义的基础上,对原句的表达作补充、删改、移位、替换等处理,要用现代汉语语法规则把原句的语汇信息重新**和表达出来,对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是一个直接的、很好的强化训练形式。第二种抓的方法是,每个单元出一份测试卷,对学生的文言词汇的理解、特殊句式和古汉语语法以及句子的翻译作一次总体检查。

  需要注意的是学生手头上往往都备有现成的与教材相配套的译文资料,以省去作笔记的麻烦。但学生一旦有了这种资料往往就不听课,连听课的麻烦也省去了。于是,在作口头翻译时,就干脆抛开课本和笔记,单纯地去看或背现成资料上的译文,这无异于舍本求末而建空中楼阁,考试时就反映出严重的恶果:文言词语解释时牛头对着马嘴,文言句子翻译时脱漏、颠倒、错乱,扣不住原句,和原句意思偏差较远。所以,教师要注意激励和**,上课时不让学生看课外现成的翻译资料。做口头翻译练习时,也绝不允许学生去背诵或朗读课外现成的翻译资料,提醒学生,翻译资料只能供参考。

  朗读,翻译,背诵,默写,这是我教文言文的几个基本环节和基本方法。这几个环节从预习开始,到上课,再到课后复习,最后是期末总复习,其中最重要的是上课和期末总复习。几个环节抓下来很不容易,但一旦踏踏实实地抓了下来,总有较好的.效果。其主要目的是要培养学生的能力,在学生的大脑中形成各种积累──包括语素、词汇的积累,语感的积累,语言机制的培养以及文学素养的熏陶等等。

《文言文》教学反思10

  中学文言文教学的着力点主要集中在“语言”上,这一点在课堂教学和检测上表现得十分鲜明,于是在教学中,往往出现老师板着面孔教,学生板着面孔学的现象,学生谈古色变,教学效果可知。我很想在揭开文言文教学“严肃的面纱”这方面做一些探究。于是在教学《小石潭记》一文中尝试着进行了情景教学。

  我决定教学本文时以情感人,重点体会文章的写景抒情的方法。于是我以导游的身份,以课后练习“发现小石潭——谭中景物——小潭的源流——潭中的气氛”为线索,引导学生和我一同游览小石潭。课前我从网上下载了本文的课记,让学生分组观看。课堂上我激情满怀,联系作者的身世遭遇大谈忧和乐的心态变化,引导学生从“动与静”、“音形色”、“景与情”等角度解读课文,津津乐道作者高超的写景艺术。讲的时候自我感觉非常良好,同学们也听得津津有味,非常投入。

  可是第二天早读,却发现同学们断句不准,朗读尚成问题,更不用说背诵了。对一些字词理解有误,虽然进行了补救,但教学效果很不理想,想了很长时间,明白了我的失误在于:

  第一,没有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他们毕竟只是初二的学生,缺乏良好的自学习惯;

  第二,忽视了文言文教学诵读这个基本环节,导致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和基本能力训练方面缺失,丢掉了最基本的“抓手”。

  现代人总会对文言文形式的语言感到遥远,而且陌生。这首先从心理上加大了现代人尤其是现代中小学生对文言字词、句式和常用语法理解的难度。我们要学习文言文,就必须首先越过这个障碍。这个“越过”绝不是“跨过”,而是“穿过”。也就是说,我们必须通过认知和理解的方式来实现。这就要求我们要从培养语感入手,增强学生对文言语言的感受能力,理解字面意义是前提,决不能忽略这个前提。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首先指导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义,读懂文章内容,养成初步的文言语感。

  由此我也明白了文言文教学决不能忽视文言字、词、句式和常用语法理解,必须重视培养语感,增强学生对文言语言的感受能力。只有学生真正读懂了课文,才能学习《小石潭记》这样富有情韵,语言优美的作品时才能积极主动的去思考,去想象,才能在脑海里呈现山水的本真性灵。才会透过语言文字看到活泼的绿色,感受到作者笔下那个空灵、静谧,有几分神秘的小石潭景色,从而更好地体会作者的感情。


文言文请假条10篇(扩展6)

——文言文自荐信10篇

文言文自荐信1

尊上:

  您好!

  古有毛遂自荐,今有伯乐点将。借尊伯乐慧眼,始吾千里之行。余,何康,年二十有二。古皖天柱,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潜水源头源流长,雄壮瑰奇世无双。**出奇云,秀水含秀气。吾之何幸生长于此,坐享史之涟漪,仰观天之精华,韵吾性之毓秀。

  九四甲戌年,天悯潜山久未大才,故纵于何室一子,遂吾取名曰康。初诞之日,有白鹤立于屋顶,鸣数声,驾云东去,云泛异光,其乡人见其异象,皆呼之“神童”。

  吾独子娇生于寒门,幼侍农事。历二十载,沐山川之灵秀,秉日月之精华,当揭榜化**,却闻世家子弟假其名,一步登天,*无门,披露无路,遂将十二年寒窗苦读毁于一旦。

  癸巳年秋,未列金榜,东赴合肥版院。昼夜苦读,弗敢松弛,或夜昏怠。反复自诫:“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于版院得遇众名士先生,先生厚爱,不以余愚鲁,添为关门之徒,授设计书画。得版院众多长辈细心指导,甲骨入手,转入金文,兼二王草书,今三载有余,小有根基。授业天恩不胜感激涕零。

  吾虽一介书生,三尺薄命,自知亦非名驹,才能不及贤人远矣。然,胸中自有抱负。寒窗数载,自学以成,略有所得。

  此往日心迹,安敢不尽言哉?吾自幼好诗文,善审美设计,蒙恩师错爱,所学日渐精进,受益匪浅!予常念:父母之多艰,故乡之不及都市,掩涕叹息。不及,毫无建树,无用武之地,生计难以为继,非吾所愿尔。

  古有姜尚直钩钓文王,亦有刘备三顾拜孔明,姜尚、孔明者,当世奇才也,是为人中龙凤,然非遇明主不能崭露头角。故昌黎先生作《马说》曰:“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言不同,意如斯。及至当下,其理亦然。

  良禽择木而栖,良将择主而遇。惟明主求贤若渴、不拘一格、士居其位、君臣相得、伟业遂成。雏凤学飞,万里风云从此始;潜龙奋起,九天雷雨及时来。

  今日闲情感慨,兹以作文以奉之,不揣固陋,诚惶诚恐!

文言文自荐信2

  古有毛遂自荐,今有伯乐点将。借尊伯乐慧眼,始吾千里之行。余,何康,年二十有二。古皖天柱,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潜水源头源流长,雄壮瑰奇世无双。**出奇云,秀水含秀气。吾之何幸生长于此,坐享史之涟漪,仰观天之精华,韵吾性之毓秀。九四甲戌年,天悯潜山久未大才,故纵于何室一子,遂吾取名曰康。初诞之日,有白鹤立于屋顶,鸣数声,驾云东去,云泛异光,其乡人见其异象,皆呼之“神童”。吾独子娇生于寒门,幼侍农事。历二十载,沐山川之灵秀,秉日月之精华,当揭榜化**,却闻世家子弟假其名,一步登天,*无门,披露无路,遂将十二年寒窗苦读毁于一旦。癸巳年秋,未列金榜,东赴合肥版院。昼夜苦读,弗敢松弛,或夜昏怠。反复自诫:“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于版院得遇众名士先生,先生厚爱,不以余愚鲁,添为关门之徒,授设计书画。得版院众多长辈细心指导,甲骨入手,转入金文,兼二王草书,今三载有余,小有根基。授业天恩不胜感激涕零。吾虽一介书生,三尺薄命,自知亦非名驹,才能不及贤人远矣。然,胸中自有抱负。寒窗数载,自学以成,略有所得。此往日心迹,安敢不尽言哉?吾自幼好诗文,善审美设计,蒙恩师错爱,所学日渐精进,受益匪浅!予常念:父母之多艰,故乡之不及都市,掩涕叹息。不及,毫无建树,无用武之地,生计难以为继,非吾所愿尔。

  古有姜尚直钩钓文王,亦有刘备三顾拜孔明,姜尚、孔明者,当世奇才也,是为人中龙凤,然非遇明主不能崭露头角。故昌黎先生作《马说》曰:“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言不同,意如斯。及至当下,其理亦然。良禽择木而栖,良将择主而遇。惟明主求贤若渴、不拘一格、士居其位、君臣相得、伟业遂成。雏凤学飞,万里风云从此始;潜龙奋起,九天雷雨及时来。今日闲情感慨,兹以作文以奉之,不揣固陋,诚惶诚恐!

文言文自荐信3

xxxx:

  古有姜尚直钩钓文王,亦有玄德三顾拜孔明,姜尚、孔明者,当世奇才也,是为人中龙凤,然非遇明主不能崭露头角。故后世昌黎先生作《马说》曰:“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虽言不同,意如斯。及至当下,其理亦然。良禽择木而栖,良将择主而遇。惟明主求贤若渴不拘一格,士居其位,君臣相得,方成大事。

  吾虽一介书生,三尺薄命,自知亦非名驹,才能不及贤人远矣。然出身书香门第,求学于碚城,寒窗四载,略有所得。此往日心迹,安敢不尽言哉? 吾自幼好诗文,长于写作,入学之后,蒙恩师错爱,所学日渐精进,偶有拙文见诸报端实属幸焉。又逢前辈提携,于各学院结识贤者无数,或论辩、或吟诵、或讲演,含英咀华受益匪浅!时至今日,吾已习得语文教学之法且深谙吟诵、讲演、论辩之道。承蒙各方抬爱,业有虚名流传,更兼师友赞吾以能,故吾妄以毛遂自喻,冒昧自荐。

  “雏凤学飞,万里风云从此始;潜龙奋起,九天雷雨及时来。”但求师尊侧目,以偿夙愿!

xxxx

20xx年xx月xx日

文言文自荐信4

  韩超顿首:古有毛遂自荐,今有伯乐点将。借尊伯乐慧眼,始吾千里之行。常言道:“我劝天公重抖数,不拘一格降人才。”

  谁查悉?也曾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源头源流长,三江之间麒麟站,雄壮瑰奇世无双;始皇开筑五尺道,昔有黄巢**地,封狼居胥霍去病,二爨宝塔千秋立,由隶入楷第一局,留有南园流业篇;八塔墓前将台下,旌旗招展刀光戟影,犹见孔明七释孟获处。历史沧桑,片语不足达意。吾之何幸生长于斯,坐享史之涟漪,仰观天之精华,韵吾性之毓秀。余,本一顽石,年二十有四,家麒麟。出于寒门,幼侍农事。历二十载,沐山川之灵秀,秉日月之精华,终因天资愚钝且幼不好学,丙戌年秋,未列金榜。负笈西行,远学西都。昼夜苦读,弗敢松弛,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反复自诫:“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于**得遇名士姚满老先生,先生厚爱,不以余愚鲁,添为关门之徒,授文学书法国画。

  随师居于陕西国画院聆听教诲,得画院众多长辈细心指导,甲骨入手,转入金文,兼二王草书,今五载有余,小有根基。授业天恩不胜感激涕零。吾虽一介书生,三尺薄命,自知亦非名驹,才能不及贤人远矣。然,胸中自有抱负。寒窗五载,自学以成,略有所得。此往日心迹,安敢不尽言哉?吾自幼好诗文,长于写作,蒙恩师错爱,所学日渐精进,受益匪浅!予常念:父母之多艰,故乡之不及京沪,掩涕叹息。故,叩首以别恩师,携书千零六三册乃归。不及,归来毫无建树,无用武之地,生计难以为继,大有万金宝剑藏秋水,满马春愁压绣鞍之思。非吾所愿尔,古有姜尚直钩钓文王,亦有刘备三顾拜孔明,姜尚、孔明者,当世奇才也,是为人中龙凤,然非遇明主不能崭露头角。故昌黎先生作《马说》曰:“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言不同,意如斯。及至当下,其理亦然。良禽择木而栖,良将择主而遇。惟明主求贤若渴、不拘一格、士居其位、君臣相得、伟业遂成。雏凤学飞,万里风云从此始;潜龙奋起,九天雷雨及时来。人亦云:玉在椟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吾深以为然,千里马有,伯乐自不当难求!

XXX

20xx年XX月XX日

文言文自荐信5

尊上:

  您好!

文言文请假条全文范文

  古有毛遂自荐,今有伯乐点将。借尊伯乐慧眼,始吾千里之行。余,何康,年二十有二。古皖天柱,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潜水源头源流长,雄壮瑰奇世无双。**出奇云,秀水含秀气。吾之何幸生长于此,坐享史之涟漪,仰观天之精华,韵吾性之毓秀。

  九四甲戌年,天悯潜山久未大才,故纵于何室一子,遂吾取名曰康。初诞之日,有白鹤立于屋顶,鸣数声,驾云东去,云泛异光,其乡人见其异象,皆呼之“神童”。

  吾独子娇生于寒门,幼侍农事。历二十载,沐山川之灵秀,秉日月之精华,当揭榜化**,却闻世家子弟假其名,一步登天,*无门,披露无路,遂将十二年寒窗苦读毁于一旦。

  癸巳年秋,未列金榜,东赴合肥版院。昼夜苦读,弗敢松弛,或夜昏怠。反复自诫:“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于版院得遇众名士先生,先生厚爱,不以余愚鲁,添为关门之徒,授设计书画。得版院众多长辈细心指导,甲骨入手,转入金文,兼二王草书,今三载有余,小有根基。授业天恩不胜感激涕零。

  吾虽一介书生,三尺薄命,自知亦非名驹,才能不及贤人远矣。然,胸中自有抱负。寒窗数载,自学以成,略有所得。

  此往日心迹,安敢不尽言哉?吾自幼好诗文,善审美设计,蒙恩师错爱,所学日渐精进,受益匪浅!予常念:父母之多艰,故乡之不及都市,掩涕叹息。不及,毫无建树,无用武之地,生计难以为继,非吾所愿尔。

  古有姜尚直钩钓文王,亦有刘备三顾拜孔明,姜尚、孔明者,当世奇才也,是为人中龙凤,然非遇明主不能崭露头角。故昌黎先生作《马说》曰:“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言不同,意如斯。及至当下,其理亦然。

  良禽择木而栖,良将择主而遇。惟明主求贤若渴、不拘一格、士居其位、君臣相得、伟业遂成。雏凤学飞,万里风云从此始;潜龙奋起,九天雷雨及时来。

  今日闲情感慨,兹以作文以奉之,不揣固陋,诚惶诚恐!

XXX

20xx年XX月XX日

文言文自荐信6

  古有姜尚直钩钓文王,亦有玄德三顾拜孔明,姜尚、孔明者,当世奇才也,是为人中龙凤,然非遇明主不能崭露头角。故后世昌黎先生作《马说》曰:“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虽言不同,意如斯。及至当下,其理亦然。良禽择木而栖,良将择主而遇。惟明主求贤若渴不拘一格,士居其位,君臣相得,方成大事。 吾虽一介书生,三尺薄命,自知亦非名驹,才能不及贤人远矣。然出身书香门第,求学于碚城,寒窗四载,略有所得。此往日心迹,安敢不尽言哉?吾自幼好诗文,长于写作,入学之后,蒙恩师错爱,所学日渐精进,偶有拙文见诸报端实属幸焉。又逢前辈提携,于各学院结识贤者无数,或论辩、或吟诵、或讲演,含英咀华受益匪浅!时至今日,吾已习得语文教学之法且深谙吟诵、讲演、论辩之道。承蒙各方抬爱,业有虚名流传,更兼师友赞吾以能,故吾妄以毛遂自喻,冒昧自荐。“雏凤学飞,万里风云从此始;潜龙奋起,九天雷雨及时来。”但求师尊侧目,以偿夙愿!

  

文言文自荐信7

  尊上:

  您好!

  念,三尺微命,一介书生。生于巴山蜀水之地,长于人杰地灵之土。年二十有三。父为人师,自幼蒙其身教,受益良多。常谓吾“上善若水”“识人感恩”,明——“善”乃人之大德,“感恩”乃人之常情。且少时怡冶于青山绿水之间,山予我以沉稳,水给我以灵动;感怀于祖辈开山造田之事,祖辈之勤苦深埋于我七尺之躯。我貌不扬,但志不休。高中至今独自在外求学,天道酬勤,学业不敢怠,褒奖不言多,功课不言精,自强、严谨是为最大之修为。家庭亲,朋友情,五味人生体会深。重感情,报恩情,谊实诚。 寒窗四载,略有所得,出师在即。捋朝霞,梳月光,工作定何方?几丝愁绪。展未来,工作当孜孜不倦;生活当一丝不苟。求稳定,岂敢怀朝三暮四之情;图进取,焉能有不竭诚尽心之理。

  尔为伯乐,吾非名驹,但骏马亦有年少日,自信大器会有晚成时。承蒙各方抬爱,业有虚名流传,故吾妄以毛遂自喻,冒昧自荐。“踟蹰徘徊难为步,只为君卿一览顾”。

  

文言文自荐信8

  韩超顿首:

  古有毛遂自荐,今有伯乐点将。借尊伯乐慧眼,始吾千里之行。常言道:“我劝天公重抖数,不拘一格降人才。”

  谁查悉?也曾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源头源流长,三江之间麒麟站,雄壮瑰奇世无双;始皇开筑五尺道,昔有黄巢**地,封狼居胥霍去病,二爨宝塔千秋立,由隶入楷第一局,留有南园流业篇;八塔墓前将台下,旌旗招展刀光戟影,犹见孔明七释孟获处。历史沧桑,片语不足达意。吾之何幸生长于斯,坐享史之涟漪,仰观天之精华,韵吾性之毓秀。

  余,本一顽石,年二十有四,家麒麟。出于寒门,幼侍农事。历二十载,沐山川之灵秀,秉日月之精华,终因天资愚钝且幼不好学,丙戌年秋,未列金榜。负笈西行,远学西都。昼夜苦读,弗敢松弛,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反复自诫:“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于**得遇名士姚满老先生,先生厚爱,不以余愚鲁,添为关门之徒,授文学书法国画。随师居于陕西国画院聆听教诲,得画院众多长辈细心指导,甲骨入手,转入金文,兼二王草书,今五载有余,小有根基。授业天恩不胜感激涕零。吾虽一介书生,三尺薄命,自知亦非名驹,才能不及贤人远矣。然,胸中自有抱负。寒窗五载,自学以成,略有所得。此往日心迹,安敢不尽言哉?吾自幼好诗文,长于写作,蒙恩师错爱,所学日渐精进,受益匪浅!予常念:父母之多艰,故乡之不及京沪,掩涕叹息。故,叩首以别恩师,携书千零六三册乃归。

  不及,归来毫无建树,无用武之地,生计难以为继,大有万金宝剑藏秋水,满马春愁压绣鞍之思。非吾所愿尔,古有姜尚直钩钓文王,亦有刘备三顾拜孔明,姜尚、孔明者,当世奇才也,是为人中龙凤,然非遇明主不能崭露头角。故昌黎先生作《马说》曰:“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言不同,意如斯。及至当下,其理亦然。良禽择木而栖,良将择主而遇。惟明主求贤若渴、不拘一格、士居其位、君臣相得、伟业遂成。雏凤学飞,万里风云从此始;潜龙奋起,九天雷雨及时来。人亦云:玉在椟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吾深以为然,千里马有,伯乐自不当难求!

  兹以作文以奉之,不揣固陋,诚惶诚恐

  清深顿首再拜时辛卯年五月二十五日

  

文言文自荐信9

尊上:

  您好!

  念,三尺微命,一介书生。生于巴山蜀水之地,长于人杰地灵之土。年二十有三。父为人师,自幼蒙其身教,受益良多。

常谓吾“上善若水”“识人感恩”,明“善”乃人之大德,“感恩”乃人之常情。且少时怡冶于青山绿水之间,山予我以沉稳,水给我以灵动;感怀于祖辈开山造田之事,祖辈之勤苦深埋于我七尺之躯。

我貌不扬,但志不休。高中至今独自在外求学,天道酬勤,学业不敢怠,褒奖不言多,功课不言精,自强、严谨是为最大之修为。家庭亲,朋友情,五味人生体会深。重感情,报恩情,谊实诚。

寒窗四载,略有所得,出师在即。捋朝霞,梳月光,工作定何方?几丝愁绪。 展未来,工作当孜孜不倦;生活当一丝不苟。求稳定,岂敢怀朝三暮四之情;图进取,焉能有不竭诚尽心之理。

  尔为伯乐,吾非名驹,但骏马亦有年少日,自信大器会有晚成时。承蒙各方抬爱,业有虚名流传,故吾妄以毛遂自喻,冒昧自荐。

“踟蹰徘徊难为步,只为君卿一览顾”。

文言文自荐信10

  癸巳年十一月廿六日,安庆后学程鹏,谨奉书于武汉大学诸公:

  余姓程名鹏,乃皖省宜城人也。祖居徽州,因经商之故迁居安庆,已有百年矣。少好旧学,性喜读书。然年幼之时,蒙昧无知,但凭一时之兴,杂阅群籍,而不晓学问当以何而入焉。后幸受业于古史辨派传人,童丕绳太夫子之徒湖北阳新罗祖基先生门下。先生虽以故谪居安庆僻壤一隅之地,然未尝有愤懑之心,授余学问亦未尝有毫厘之爽,使余得识学问之正道。自己丑仲春入罗师门下以来,初以《三百千》及《幼学故事琼林》开蒙,再以如《四书》之诸要籍识旧学之大体,后受罗师亲点,读《史记》、《左传》、《国语》及诸子书等以攻上古史,尤好穷其间之思想,亦稍涉汉魏以下。至于所读近人之书,盖皆关乎此伦。余从罗师,非比课堂之受学,而代以入室之答问,如有片言只语不能详述者,则先生以每日之博文授余。先生之所授者亦非句读之细,而诲余当读何书

  余*生所志在于史学,然国史浩瀚,不能穷尽,至于世界诸邦之故事,则更不待言。故余特好其中两端:一则上古史,且尤重其间之思想;二则宋明之儒学。其前者何故哉?余好古史,非但师承之故,亦本性之使然。上古史史料甚少,故史识尤要,需于众人皆读之史料中见他人未见之事,如钱宾四先生据《汉书》作《刘向歆父子年谱》以驳康南海之谬说。《汉书》人人可读,然《年谱》举世无二。余言此例,非敢自比于钱宾四先生作《年谱》一事,然于先生《年谱》此一特点,则甚表拜服且心向往之,乃以为天授余之所长在于兹矣。其后者又何故哉?盖

  理学

  为吾国最近西洋之“

  哲学

  ”者,而明末儒学本为吾国宜行之大道也。兹两者于今世之意义甚显而重。又以*余姚之所化逾*而布东亚故,则其又关乎*学术与世界之联系

  矣,不可谓不重,此余所以欲涉此道也。

  巍巍武大,创立有年,三镇之地,素称人文渊薮,江汉之汭,长见名士荟萃。湖广总督倡学于前,中研院长执鞭于后,闻子布道,周公登坛,吴唐并举,名重一时。金声震乎中南,令名扬于神州。凡吾国有志于学者鲜有不慕,而余亦不外,自受学于罗师以来,思慕已久,知欲为实学,难脱大学而有,勉成国器,岂舍高校以得,将变所好为所工,一扫为学之陋习,武大其康庄坦途矣!故敢望忝列珞珈山之门墙,以成生*贡献学问之志也。茍蒙相识,必勤学自励以报,余虽不敏,然定不负伯乐之恩!

  附曰:余攻学之外,尚醉心于皮黄,且最喜余派。

  安庆后学程鹏谨再拜


文言文请假条10篇(扩展7)

——《文言文》教案3篇

《文言文》教案1

  学习目标

  1.读准每个字的读音。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根据课后注释联系上下文,了解故事内容。

  3.能从课文中体会到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学习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了解孔子的生*资料。

  2.多**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学弈》)

  一、读通全文,感悟读法。

  1.师:学习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是诵读,最好的方法也是诵读。先听老师范读课文,再跟老师读课文。(范读时做到抑扬顿挫、有声有色、流畅自如,感染学生,激发诵读兴趣。领读时有意识地让学生感悟语速和断句方法。)

  2.学生**练读,把不认识的字注上音,并在练习本上写两遍。

  3.在学生掌握每一句的正确读法后,练习熟读。

  二、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1.“弈”是什么意思?“学弈”呢?你怎么知道的呢?

  2.学生自读课文,结合文后的注释理解每一话,然后说说这篇文章主要讲什么内容?

  3.同桌互讲,相互纠正补充,不懂的记下来。

  4.小组合作,疏通文意。

  5.指名说全文大意。

  三、导悟相济,突破难点

  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课文

  1.把你和同学都读不懂的句子提出来。(结合学生**重点理解“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思援弓缴而射之”、“为是其智弗若与”、“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这几句话。)

  (1)讨论“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的原因是什么?从中能得出一个什么道理?大家谈谈自己是否有这种经历和体会。

  (2)指名说说“思援弓缴而射之”的意思。你从哪个词知道射的是“天鹅”呢?(“之”字。)

  (3)指名说说“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意思。这句话中的“之”是指哪个人。

  师:同学们,你们觉得奇怪吗?两个人一起学习,可是学习效果却不相同。用书上的话说说原因。

  指名读“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师范读,让学生体会怎样读听得更清楚,学生指出老师停顿的地方然后试着读读。

  (4)”为是其智弗若与?”这句意思是什么?

  师:哪个词是第二个人?这句话该怎么读呢?指名读,齐读。

  四、流利朗读,积累语言

  课件出示全文及朗读录音,生边看边跟读体会语感,然后练习把全文朗读好,最后师生合作背诵全文。

  五、迁移训练、练读古文

  拓展读“揠苗助长”、“守株待兔”、“掩耳盗铃”、“鹬蚌相争”等浅显易懂、故事性强又为学生熟知的文言成语故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第二课时

  (学习《两小儿辩日》)

  一、激趣引入,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孔子吗?你能讲讲他的故事吗?(学生讲述,老师结合学生的讲述补充孔子的生*,介绍他是一个极有名的学问家、***、***、思想家等)孔子这么有学问,可是有一次,他在周游列国时,却被两个小孩的一个简单的问题给难住了,你们想知道孔子遇到什么难题了吗?今天我们就学习《两小儿辩日》。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说说题目是什么意思?(重点理解“辩”字)

  二、初读课文,梳理学法

  1.**读课文,凭自己的理解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考查学生对古文的感悟能力)

  2.想想我们是怎样学习《对弈》的?

  一是要理解重点字词;二要读出诗文韵味;三要感悟人文内涵(意境、感情、哲理)。

  三、读熟课文,自学理解

  1.**读课文,找出不认识的字,通过解决。

  2.同桌互相读文,纠正字音。

  3.反复读文,把课文读熟。

  4.学生对照注释,自己理解课文,记下不懂的问题。

  5.按学习《学弈》的方法自学课文,小组内交流学习成果。

  四、激励测试,交流感悟

  出示测试题,各小组抢答积分,评出优胜学习小组。

  1.回答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游:

  其:

  为:也:

  如:此:乎:

  始出:小儿:

  2.两小儿在辩论什么?(太阳大小?太阳冷热?太阳远近?)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引导读好两小儿的话,理解句子的意思。

  3.朗诵课文,看哪组能读出古文韵味。

  五、深化感悟,明确寓意。

  1.各组提出分歧较大的问题以及不懂的问题,同学交流讨论。(

  (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这两个小孩争的是什么问题,他们各自的理由是什么?o引导学生理解两个小孩是根据不同的感觉说明地面距离太阳的远近。)Co

  C

  2.你同意他们的意见吗?用科学知识解答两小儿提出的问题。(根据学生回答引导学生课下收集资料,将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

  3.这个故事中,你最喜欢谁,为什么?你想对他说什么?

  (引导学生肯定两小儿敢于嘲笑孔子,挑战权威;或赞扬孔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4.练习有感情背诵课文。

  5.以表演的形式复述课文内容,看哪组理解得好(稍做表演准备)

  6.向学生推荐阅读《女娲补天》、《夸父逐日》等文言文,培养学生阅读古文的兴趣。

  (***赤峰市松山区第四小学

  万素丽)

  B案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谈话: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它言简意赅,记录了我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不少文言文还揭示了深刻的道理。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两篇融知识性、趣味性与哲理性于一体的文言文。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成语导入:“专心致志”这个成语你熟悉吗?谁能讲讲它的意思。“专心致志”这个成语源自《孟子?告子》中的一篇文言文──《学弈》。(板书:学弈)

  介绍孟子资料:孟子(约公元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国(现山东邹县)人。我国古代思想家、***。是孔子以后的儒学大师,被尊称为“亚圣”,后世将他与孔子合称为“孔孟”。他肯定人性本来是善的,都具有仁、义、礼、智等天赋道德意识。提出了“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等论点。《孟子》是孟子与他的弟子合著的,内容包括孟子的**活动、**学说、哲学思想和个性修养等。

  3.释题:“弈”指什么?“学弈”又是什么意思呢?(“弈”,本来专指下围棋,“学弈”就是学下围棋。现在的“对弈”,就是下棋的意思,但不限于下围棋。)

  4.引导学生就课题质疑,及时归纳整理并板书:(1)谁学下棋?(2)怎么学下棋?(3)学得结果怎么样?(4)《学弈》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5.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谁能给大家讲一讲《学弈》这个故事?

  二、初读课文,读通句子

  1.教师范读课文,努力做到读得有声有色,流畅自如(最好能背诵)。从而感染学生,激发其诵读兴趣。

  2.读后学生评价,及时归纳出朗读文言文的要点:一是读的速度要慢,二是停顿要得当。老师也可出示原文和停顿符号,以对学生朗读有所帮助。

  3.学生模仿教师**练读,读通读顺为止。(教师要给学生充裕的时间反复朗读)

  4.同桌互读课文,互相正误。

  5.教师运用多种方式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如指名读、赛读、齐读等,直到读熟为止。

  三、精读课文,理解文意。

  1.学生对照文后注释,自己尝试弄懂每句话的意思,理解故事的内容,遇有困难教师及时帮助。

  2.同桌互相解疑释惑,合作学习,讨论每句话的意思,也可向教师请教。教师及时就文中比较难理解的词句进行指导:如“之”在不同句子里的意思不同;“与”是通假字,同“欤”,表示疑问或反问,跟“吗”“呢”相同;弗若,不如;为是其智弗若与,在这句话里,“为”应读第四声;然,这样。

  3.学生对照注释,讲解自己对文中语句的理解,教师及时讲解学生理解中的难点。

  (《学弈》参考译文:弈秋是全国最会下棋的人。让弈秋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教导;而另一个人虽然在听着,可是他心里总以为有天鹅要飞过来,想拿弓箭去射它。这样,虽然他同前一个人一起学习,却学得不如前一个。能说这是他的聪明才智不如前一个人吗?我说:不是这样的。)

  4.同桌互相讲说故事内容。

  四、自读思考,体会文中道理

  教师引导学生逐一解答就课题提出的问题

  1.谁学下棋?谁是老师?――有两个人学下棋,老师是全国最善于下棋的弈秋。

  2.(这两个人)怎么学下棋?――“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教导,***十分集中,一心一意);“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而另一个人虽然在听着,可是他心里总以为有天鹅要飞过来,想拿弓箭去射它,学习时***不集中,三心二意)。

  3.学得结果怎么样?“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虽然后一个人同前一个人一起学习,却学得不如前一个)。

  解答这个问题后,教师可以追问:是什么原因使“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引导学生理解:两个人学习结果不同,并不是因为在智力上有多大差别,而是他们的学习态度不同――前一个专心致志,后一个三心二意。)

  4.学弈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学习、做事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

  五、联系生活,深化认识

  1.请学生谈谈学习本文的体会。

  (做什么事只有专心致志,一心一意才能成功。)

  2.你能联系实际说一说吗?

  (让学生联系生活、学习中的经历充分发言,认识到不专心产生的不良结果,增强做事专心致志的意识。)

  六、复述故事,背诵课文。

  1.同桌互相讲故事

  2.指导学生背诵课文。

  全文注释如下:

  弈秋(人名),通(全)国之(文言助词,的)善(擅长)弈(下棋)者(的人)也(文言助词)。使(让)弈秋诲(教)二人弈,其(其中)一人专心致志(集中意志),惟(只)弈秋之(文言助词,有提起动词性谓语“为”的作用,从而使句中的“弈秋之为”取消了句子的**性,成为了“听”的状语。――这一点只对教师讲,之所以提出这个“之”字,使为了和本文其他“之”字含义相区别。)为听,一人虽听之(他,指代弈秋),一心以为鸿鹄(天鹅)将至(原是生丝绳,这里指系着丝绳射鸟用的箭)(到),思(想)援(拉开)弓(弓箭)缴而射之(它,指鸿鹄),虽与(和)之(他,指代另一个学生)俱(一起)学,弗(不)若(如)之(他)矣(文言助词)。为(因为)是(这,指这个人)其(他的)智(智力、智慧)弗若与(文言助词,同“吗”)?曰(说):非(不是)然(这样)也。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1.请生背诵《学弈》。

  2.板书课题:文言文两则两小儿辩日

  3.介绍资料:《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列子》相传为列御寇的论集。列御寇,战国时郑国人,《列子》共8篇,其中保存了许多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如愚公移山,歧路亡羊,杞人忧天等,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4.理解课题,质疑问难:(1)看了课题,你知道了些什么?(知道了文中的`主人公是两个小孩;知道了这篇文章主要是写两个小孩辩日这件事)(2)看了课题你还想知道些什么?(①他们为什么争辩?②他们各自的观点是什么?依据是什么?③他们辩论的结果是什么?教师及时板书学生提出的问题)

  二、总结学法,明确目标

  1.回顾学习《学弈》一文的过程,总结学习方法。

  (1)理解课题,提出问题。

  (2)读准字词,读通课文。

  (3)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4)解疑释惑,体会道理。

  (5)复述故事,熟读成诵。

  2.明确方法,自主学习

  *

  读准字词,读通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语速要慢,适当停顿,到读通顺为止,。

  (2)学生多种形式朗读课文,师生及时评价。

  *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1)对照注释,弄懂词句,理解故事的内容。

  (2)同桌互相解疑释惑,合作学习,弄明白每句话的意思。

  (3)请学生参考注释,用现代口语复述故事,并根据学生复述的状况进行即时疏通点拨。

  (译文如下:孔子到东方去游学,途中看见两个小孩在争论。孔子询问他俩争论的原因。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时距离人近,而正午时距离人远。”另一个小孩却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远,而正午时离人近。前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大得像车上的篷盖,等到正午时就像个盘盂,这不是远处的小而近处的大吗?”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清清凉凉,等到正午时就热得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这不是近的时候热而远的时候凉吗?”孔子听了,不能判断谁是谁非。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知道的事情多呢?”)

  3.解疑释惑,体会道理

  (1)两小儿为什么争辩?(太阳是远是近)

  (2)他们各自的观点是什么?依据是什么?(①一小儿的观点是:“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依据是:“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个小孩认为太阳早上离人近,中午离人远,他是根据形状大小来判断的。②另一小儿的观点是: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依据是:“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另一个小孩认为太阳早上离人远,中午离人近,他是根据温度来判断的。)

  (3)他们辩论的结果是什么?(孔子不能决也――孔子也不能判断谁对谁错。)

  (4)对两小儿所持观点,你同意哪一种?为什么?(引导学生积极发表看法,保护他们大胆发表自己见解的积极性。)

  (教师适时补充资料供学生阅读:其实太阳早上和中午离我们的距离是一样的。①远小近大的原因:A、早晨和中午的时候太阳距离地球的远近是一样的。由于视觉的误差。同一个物体,放在比它大的物体群中显得小,而放在比它小的物体群中则显得大。同样的道理,早晨的太阳,从地*线上升起来的背衬是树木、房屋及远山和一小角天空,在这样的比较下,此时的太阳就显得小了。B、同一物体白色比黑色的显得大些,这种物理现象叫做“光渗作用”。当太阳初升的时候,背景是黑沉沉的天空,太阳显得明亮;中午时,背景是万里蓝天,太阳与其亮度反差不大,就显得小些。②日初凉、日中热的原因:A、早晨太阳斜射大地,中午太阳直射大地。在相同的时间、相待的面积里,直射比斜射热量高。B、在夜里,太阳照射到地面上的热度消散了,所以早上感到凉快;中午,太阳的热度照射到地面上,所以感到热。)

  4.学了这个有趣的故事,你喜欢故事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

  (1)两小儿聪明可爱,善于动脑,对自己不懂的问题大胆质疑,勇于争辩。

  (2)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

  尽管学识渊博,可是仍然“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引导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5.复述故事,熟读成诵。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学生分组表演故事。(学生**选择使用现代话或使用文言文表演)

  (3)学生背诵课文。


文言文请假条10篇(扩展8)

——文言文座右铭

文言文座右铭1

  1.千里之堤,溃于蚁穴。——《韩非子·喻老》

  2.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3.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

  4.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5.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小已。——曹操《龟虽寿》

  6.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滕州生活网

  7.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战国策·赵策》

  8.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上》

  9.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10.疾风知劲草,岁寒见后凋。——范晔《后汉书》

  11.小利不争,小忿不发,可以和众。

  12.小利不争,小忿不发,能够和众。

  13.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团将愁苦而终穷。——屈原《涉江》

  14.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史记》

  15.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易经》

  16.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卫风·湛奥》

  17.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18.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

  19.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五十八章》

  20.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21.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吕氏春秋·尽数》

  22.亡羊补牢,犹未迟也。——《战国策·楚策》

  23.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经·大雅·荡》

  24.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述两》

  25.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管子·权修》

  26.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文言文请假条10篇(扩展9)

——文言文扩写:乘船

文言文扩写:乘船1

  在一个幽静美丽的山谷中,有一群仙子,她们的工作很奇妙:决定谷中的花开成什么颜色,什么模样。又是花开的季节,仙子们来回穿梭,决定着一朵朵蓓蕾的形象,这时,她们看到了一朵蓓蕾,她是如此的与众不同,美丽无比。仙子们十分喜欢她,于是她们决定,要给她一个从未有过的眷顾,让她自己选择自己的颜色模样。

  小小的蓓蕾快乐极了,她知道这次机会是极其难得的,在姐妹们艳羡的目光中,她仔细地考虑着。白色似乎不够艳丽,红色似乎不够清新,黄色似乎不够出众,蓝色似乎不够娇美……菊花的形象好像过于繁复,牡丹的形象好像有点俗气,百合的形象更好像有点单调。虽然这些花朵也都是美丽的,但是好容易有了这次自己选择的机会,当然要尽善尽美才好,小蓓蕾一遍又一遍地选择着,迟迟不肯做出决定,刚想着红色大方艳丽,又想到白色清纯甜美。不知不觉中,身旁的一朵朵蓓蕾都已经盛开了。

  山谷里群芳争艳,热闹非凡,但是每朵花都相信,有这样好的机会,最晚绽放的这朵天之骄子,将会是最美丽的一朵,但是小蓓蕾迟迟没有做出决定。时间如流水般匆匆逝去,终于,花季过了。仙子们又来到这座山谷,惊讶地发现在枯萎的花朵中间,有一朵未开放就枯死了的蓓蕾。

  在一个幽静美丽的山谷中,有一群仙子,她们的工作很奇妙:决定谷中的花开成什么颜色,什么模样。

  又是花开的季节,仙子们来回穿梭,决定着一朵朵蓓蕾的形象,这时,她们看到了一朵蓓蕾,她是如此的与众不同,美丽无比。仙子们十分喜欢她,于是她们决定,要给她一个从未有过的眷顾,让她自己选择自己的颜色模样。

  小小的蓓蕾快乐极了,她知道这次机会是极其难得的,在姐妹们艳羡的目光中,她仔细地考虑着。白色似乎不够艳丽,红色似乎不够清新,黄色似乎不够出众,蓝色似乎不够娇美……菊花的形象好像过于繁复,牡丹的形象好像有点俗气,百合的形象更好像有点单调。虽然这些花朵也都是美丽的,但是好容易有了这次自己选择的机会,当然要尽善尽美才好,小蓓蕾一遍又一遍地选择着,迟迟不肯做出决定,刚想着红色大方艳丽,又想到白色清纯甜美。不知不觉中,身旁的一朵朵蓓蕾都已经盛开了。山谷里群芳争艳,热闹非凡,但是每朵花都相信,有这样好的机会,最晚绽放的这朵天之骄子,将会是最美丽的一朵,但是小蓓蕾迟迟没有做出决定。

  时间如流水般匆匆逝去,终于,花季过了。仙子们又来到这座山谷,惊讶地发现在枯萎的花朵中间,有一朵未开放就枯死了的蓓蕾。

  一个假日,诗人——杨万里在安仁乘船游玩。

  忽然,一转头看到一条渔船上有两个小渔童;他们可爱的模样把诗人吸引住了。两个小渔童将竹竿和船桨放下。坐到了船头,这一幕让诗人不解,为何将竹竿和船桨放下?没有动力,船怎能前进?小渔童撑起一旁的油纸伞,这一幕更让诗人不解:要油纸伞有何用?天空并未下雨?奇怪了!诗人让划船的老人家追上前边那一条小渔船,船慢慢向小渔童那边靠近了,诗人对两个天真的小渔童说:“孩子,天空并未下雨,为何要撑伞?”“先生,用船桨和竹竿划船太累了,利用风吹动伞的风力使渔船划动,那样可省力多啦~”一个小渔童天真地说。

  “是啊,是啊!那样多省力啊!”另一个小渔童插上一句。

  “呵呵!你们可真聪明啊~!”诗人望着这两个小渔童开心的笑了。(是为两个小鱼童的聪明而笑的)

  “对不起先生,我们要回家了。”小渔童们可不想让自己饿肚子哩。诗人并未回答,只是点了点头。望着小渔童,诗人再一次笑了。(这次是为小渔童的天真而笑的)

  我望着他们的.离去,诗人回到了船内,点亮油灯,提起笔写道:

  舟过安仁

  一叶渔船两小童,

  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

  不是遮头是使风。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