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酸碱盐的超详细的知识归纳3篇

初中化学酸碱盐的超详细的知识归纳1

  在本周对第十单元酸和碱的学习中,我们学习了:什么是溶液的酸碱性?怎样表示和检验溶液酸碱性的强弱?酸和碱是怎样的物质?它们都有哪些性质?什么是中和反应?中和反应在生产和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二、重点知识归纳及讲解

  1、常见的酸

  (1)酸碱指示剂:遇到酸或碱的溶液,本身可显示不同颜色的物质,叫酸碱指示剂,简称指示剂。常见的指示剂有石蕊、酚酞等。

  (2)常见的酸:盐酸(HCl)、硫酸(H2SO4)、硝酸(HNO3)、醋酸(CH3COOH)等。 ①盐酸、硫酸的性质和用途

  ②二种常见酸的特性及主要用途

  a.浓盐酸:

  易挥发:打开浓盐酸的瓶盖,会看到白雾,这是由于浓盐酸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与空气中的水蒸气结合形成的盐酸小液滴。

  长时间敞口放置浓盐酸,质量会减少,质量分数减小,发生物理变化。

  b.浓硫酸:

  吸水性:浓H2SO4能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因此敞口放置,质量会增加,质量分数减小(发生物理变化),所以浓H2SO4一定要密封保存。利用这一性质,浓H2SO4可能做干燥剂。

  脱水性:浓H2SO4能将纸张、木材、棉布、皮肤(含碳、氢、氧等元素的化合物)里的氢、氧元素按水的组成比脱去,这种作用叫做脱水作用,因而浓H2SO4能使皮肤脱水炭化造成严重的灼伤。浓H2SO4具有强烈的腐蚀性,如不慎将浓H2SO4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干布擦净,再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

  浓H2SO4的稀释:一定要把浓H2SO4沿器壁慢慢注入水里,并不断搅拌。切不可将水倒入浓H2SO4中。若将水倒进浓H2SO4里,由于水的密度小,浮在H2SO4的上面,溶解时放出的热量不易散失,使水暴沸,带着酸液四处飞溅。

  2、常见的碱

  (1)常见的碱:氢氧化钠(NaOH)、氢氧化钙[Ca(OH)2]、氢氧化钾(KOH)、氨水(NH3·H2O)等。

  ①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性质及用途

  ②氢氧化钠固体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潮解,又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而变质,所以氢氧化钠固体要密封保存。

  利用固体氢氧化钠易潮解这一性质,可做干燥剂。

  ③熟石灰:可由生石灰与水反应而制得

  CaO+H2O=Ca(OH)2 (放热)

  3、中和反应

  盐:由金属阳离子(或氨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叫做盐。

  例如:NaCl、KNO3、Na2SO4、NaHCO3等。

  中和反应: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例如:NaOH+HCl=NaCl+H2O

  Al(OH)3+3HCl=AlCl3+3H2O

  Ca(OH)2+2HNO3=Ca(NO3)2+2H2O

  4、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1)改变土壤的酸碱性: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2)处理工厂的废水:硫酸厂的污水可用熟石灰中和处理。

  (3)用于医药;用Al(OH)3中和过多的胃酸;蚊子叮咬后涂一些NH3·H2O、牙膏或肥皂水等碱性物质;被黄蜂刺了(黄蜂的刺是碱性的)就可以用食醋涂在皮肤上。

  三、难点知识部析

  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方法——pH

  (1)溶液的酸碱性与酸碱度的关系

  溶液的酸碱度即溶液酸碱性的强弱程度,常用pH表示,pH的范围通常在0~14之间。

  pH<7:酸性溶液,pH越小,酸性越强

  pH=7:中性溶液

  pH>7:碱性溶液,pH越大,碱性越强

  酸的溶液一定呈酸性,呈酸性的溶液不一定是酸;

  碱的溶液一定呈碱性,呈碱性的溶液不一定是碱。

  测定溶液pH的简便方法是用pH试纸测定。

  (2)用pH试纸测定溶液pH的方法

  在玻璃片上放一小片pH试纸,将被测溶液滴在试纸上,将试纸显示的颜色和标准比色卡比较,即可得出被测溶液的pH。

  (3)溶液的酸碱度与生命活动的关系及其在实际中的意义

  化工生产中许多反应必须在一定的pH溶液里才能进行;在农业生产中,农作物一般适宜在接近中性的土壤里生长,酸性太强或碱性太强的土壤不适宜农作物的生长。

  通常的雨水因溶有CO2而略显酸性,其pH约为5.6,pH<5.6的雨水称为酸雨,酸雨对农作物的生长不利,会对大气造成污染。

  人的体液的pH必须维持在一定pH范围内,测定体液的pH可以了解人的健康状况。

  - 返回 -

  (一)本单元知识网络

  (二)浓硫酸的特性和浓硫酸的稀释

  1、浓硫酸的三大特性:

  (1)具有吸水性,能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可用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

  (2)脱水性,能把纸或木材里的氢、氧元素按水的组成比脱去;

  (3)氧化性,与金属反应时一般生成水而不生成氢气。

  2、浓H2SO4的稀释:在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将浓硫酸沿着器壁慢慢的注入水里,并不断搅拌,切不可把水倒进浓硫酸里。

  说明:认识盐酸和浓硫酸物理性质应注意如下几点:

  (1)盐酸是氯化氢气体的水溶液,属于混合物,其中的溶质为氯化氢气体,溶剂为水。打开盛浓盐酸的瓶盖时,瓶口会有“白雾”出现,这是盐酸的小液滴,此现象说明了盐酸具有挥发性。

  (2)实验室制取氢气时一般不用盐酸,其原因是盐酸易挥发出氯化氢气体而使生成的氢气不纯。

  (3)稀释浓硫酸不能将水倒入浓硫酸中,原因是,水的密度比浓硫酸小(98%的浓硫酸密度为

  1.84g/cm3),当把水倒入浓硫酸中时,水会浮在浓硫酸的上面,溶解时放出大量的热不易散失,使水立刻沸腾,带着硫酸液滴向四周飞溅。 三、难点知识剖析

  (一)、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法——pH

  1、溶液的酸碱性和酸碱度

  溶液的酸碱性指的是溶液呈酸性、碱性或中性,通常用酸碱指示剂来测定。溶液的酸碱度是表示溶液酸碱性的强弱程度的一种方法,稀溶液的酸碱度可用pH表示,用pH试纸来测定。

  2、pH和溶液酸碱性的关系以及溶液pH的测定方法

  (1)稀溶液的pH范围通常在0~14之间,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小数。常温下,pH<7时,溶液呈酸性,ph越小,酸性越强;ph=7时,溶液呈中性;ph>7时,溶液呈碱性,pH越大,碱性越强。

  (2)用pH试纸测定溶液pH的方法:将少量待测液滴在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便可粗略知道溶液的pH。不能用pH试纸直接蘸待测液,也不能先用蒸馏水将pH试纸润湿,再向试纸上滴待测液。因为用试纸直接蘸待测液,会使待测液受到污染;如果将试纸先用蒸馏水润湿,则待测液就被稀释了,所测得的pH就不准确。

  (3)要使酸性溶液的pH升高,要向该溶液中加入碱性溶液;要使碱性溶液的pH降低,可向该溶液中加入酸性溶液。

  (二)、理化综合题知识交叉点及解法

初中化学酸碱盐的超详细的知识归纳2

  一、知识概述

  在本周对第十单元酸和碱的学习中,我们学习了:什么是溶液的酸碱性?怎样表示和检验溶液酸碱性的强弱?酸和碱是怎样的物质?它们都有哪些性质?什么是中和反应?中和反应在生产和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二、重点知识归纳及讲解

  1、常见的酸

  (1)酸碱指示剂:遇到酸或碱的溶液,本身可显示不同颜色的物质,叫酸碱指示剂,简称指示剂。常见的指示剂有石蕊、酚酞等。

  (2)常见的酸:盐酸(HCl)、硫酸(H2SO4)、硝酸(HNO3)、醋酸(CH3COOH)等。 ①盐酸、硫酸的性质和用途

  ②二种常见酸的特性及主要用途

  a.浓盐酸:

  易挥发:打开浓盐酸的瓶盖,会看到白雾,这是由于浓盐酸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与空气中的水蒸气结合形成的盐酸小液滴。

  长时间敞口放置浓盐酸,质量会减少,质量分数减小,发生物理变化。

  b.浓硫酸:

  吸水性:浓H2SO4能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因此敞口放置,质量会增加,质量分数减小(发生物理变化),所以浓H2SO4一定要密封保存。利用这一性质,浓H2SO4可能做干燥剂。

  脱水性:浓H2SO4能将纸张、木材、棉布、皮肤(含碳、氢、氧等元素的化合物)里的氢、氧元素按水的组成比脱去,这种作用叫做脱水作用,因而浓H2SO4能使皮肤脱水炭化造成严重的灼伤。浓H2SO4具有强烈的腐蚀性,如不慎将浓H2SO4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干布擦净,再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

  浓H2SO4的稀释:一定要把浓H2SO4沿器壁慢慢注入水里,并不断搅拌。切不可将水倒入浓H2SO4中。若将水倒进浓H2SO4里,由于水的密度小,浮在H2SO4的上面,溶解时放出的热量不易散失,使水暴沸,带着酸液四处飞溅。

  2、常见的碱

  (1)常见的碱:氢氧化钠(NaOH)、氢氧化钙[Ca(OH)2]、氢氧化钾(KOH)、氨水(NH3·H2O)等。

  ①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性质及用途

  ②氢氧化钠固体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潮解,又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而变质,所以氢氧化钠固体要密封保存。

  利用固体氢氧化钠易潮解这一性质,可做干燥剂。

  ③熟石灰:可由生石灰与水反应而制得

  CaO+H2O=Ca(OH)2 (放热)

  3、中和反应

  盐:由金属阳离子(或氨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叫做盐。

  例如:NaCl、KNO3、Na2SO4、NaHCO3等。

  中和反应: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例如:NaOH+HCl=NaCl+H2O

  Al(OH)3+3HCl=AlCl3+3H2O

  Ca(OH)2+2HNO3=Ca(NO3)2+2H2O

  4、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1)改变土壤的酸碱性: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2)处理工厂的废水:硫酸厂的污水可用熟石灰中和处理。

  (3)用于医药;用Al(OH)3中和过多的胃酸;蚊子叮咬后涂一些NH3·H2O、牙膏或肥皂水等碱性物质;被黄蜂刺了(黄蜂的刺是碱性的)就可以用食醋涂在皮肤上。

  三、难点知识部析

  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方法——pH

  (1)溶液的酸碱性与酸碱度的关系

  溶液的酸碱度即溶液酸碱性的强弱程度,常用pH表示,pH的范围通常在0~14之间。

  pH<7:酸性溶液,pH越小,酸性越强

  pH=7:中性溶液

  pH>7:碱性溶液,pH越大,碱性越强

  酸的溶液一定呈酸性,呈酸性的溶液不一定是酸;

  碱的溶液一定呈碱性,呈碱性的溶液不一定是碱。

  测定溶液pH的简便方法是用pH试纸测定。

  (2)用pH试纸测定溶液pH的方法

  在玻璃片上放一小片pH试纸,将被测溶液滴在试纸上,将试纸显示的颜色和标准比色卡比较,即可得出被测溶液的pH。

  (3)溶液的酸碱度与生命活动的关系及其在实际中的意义

  化工生产中许多反应必须在一定的pH溶液里才能进行;在农业生产中,农作物一般适宜在接近中性的土壤里生长,酸性太强或碱性太强的土壤不适宜农作物的生长。

  通常的雨水因溶有CO2而略显酸性,其pH约为5.6,pH<5.6的雨水称为酸雨,酸雨对农作物的生长不利,会对大气造成污染。

  人的体液的pH必须维持在一定pH范围内,测定体液的pH可以了解人的健康状况。

  - 返回 -

  (一)本单元知识网络

  (二)浓硫酸的特性和浓硫酸的稀释

  1、浓硫酸的三大特性:

  (1)具有吸水性,能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可用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

  (2)脱水性,能把纸或木材里的氢、氧元素按水的组成比脱去;

  (3)氧化性,与金属反应时一般生成水而不生成氢气。

  2、浓H2SO4的稀释:在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将浓硫酸沿着器壁慢慢的注入水里,并不断搅拌,切不可把水倒进浓硫酸里。

  说明:认识盐酸和浓硫酸物理性质应注意如下几点:

  (1)盐酸是氯化氢气体的水溶液,属于混合物,其中的溶质为氯化氢气体,溶剂为水。打开盛浓盐酸的瓶盖时,瓶口会有“白雾”出现,这是盐酸的小液滴,此现象说明了盐酸具有挥发性。

  (2)实验室制取氢气时一般不用盐酸,其原因是盐酸易挥发出氯化氢气体而使生成的氢气不纯。

  (3)稀释浓硫酸不能将水倒入浓硫酸中,原因是,水的密度比浓硫酸小(98%的浓硫酸密度为

  1.84g/cm3),当把水倒入浓硫酸中时,水会浮在浓硫酸的上面,溶解时放出大量的热不易散失,使水立刻沸腾,带着硫酸液滴向四周飞溅。 三、难点知识剖析

  (一)、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法——pH

  1、溶液的酸碱性和酸碱度

  溶液的酸碱性指的是溶液呈酸性、碱性或中性,通常用酸碱指示剂来测定。溶液的酸碱度是表示溶液酸碱性的强弱程度的一种方法,稀溶液的酸碱度可用pH表示,用pH试纸来测定。

  2、pH和溶液酸碱性的关系以及溶液pH的'测定方法

  (1)稀溶液的pH范围通常在0~14之间,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小数。常温下,pH<7时,溶液呈酸性,ph越小,酸性越强;ph=7时,溶液呈中性;ph>7时,溶液呈碱性,pH越大,碱性越强。

  (2)用pH试纸测定溶液pH的方法:将少量待测液滴在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便可粗略知道溶液的pH。不能用pH试纸直接蘸待测液,也不能先用蒸馏水将pH试纸润湿,再向试纸上滴待测液。因为用试纸直接蘸待测液,会使待测液受到污染;如果将试纸先用蒸馏水润湿,则待测液就被稀释了,所测得的pH就不准确。

  (3)要使酸性溶液的pH升高,要向该溶液中加入碱性溶液;要使碱性溶液的pH降低,可向该溶液中加入酸性溶液。

  (二)、理化综合题知识交叉点及解法


初中化学酸碱盐的超详细的知识归纳3篇扩展阅读


初中化学酸碱盐的超详细的知识归纳3篇(扩展1)

——初中化学酸碱盐知识要点总结3篇

初中化学酸碱盐知识要点总结1

  一、酸、碱、盐的组成

  酸是由氢元素和酸根组成的化合物 如:硫酸(H2SO4)、盐酸(HCl)、硝酸(HNO3)

  碱是由金属元素和氢氧根组成的化合物 如: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氨水(NH3·H2O)

  盐是由金属元素元素(或铵根)和酸根组成的化合物 如:氯化钠、碳酸钠

  酸、碱、盐的水溶液可以导电(原因:溶于水时离解形成**移动的阴、阳离子)

  二、酸

  1、浓盐酸、浓硫酸的物理性质、特性、用途

?

浓盐酸

浓硫酸

颜色、状态

“纯净”:无色液体工业用盐酸:黄色(含Fe3+)

无色粘稠、油状液体

气味

有刺激性气味

特性

挥发性(敞口置于空气中,瓶口有白雾)

吸水性 脱水性强氧化性 腐蚀性

用途

①金属除锈②制造药物③人体中含有少量盐酸,助消化

①金属除锈②浓硫酸作干燥剂③生产化肥、精炼石油

  2、酸的.通性(具有通性的原因:酸离解时所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H+)

  (1)与酸碱指示剂的反应: 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

  (2)金属 + 酸 → 盐 + 氢气

  (3)碱性氧化物 + 酸 → 盐 + 水

  (4)碱 + 酸 → 盐 + 水

  (5)盐 + 酸 → 另一种盐 + 另一种酸(产物符合复分解条件)

  3、三种离子的检验

?

试剂

Cl-

AgNO3 及HNO3

SO42-

①Ba(NO3)2及HNO3②HCl 及BaCl2

CO32-

HCl 及石灰水

  三、碱

  1、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物理性质、用途

?

氢氧化钠

氢氧化钙

颜色、状态

白色固体,极易溶于水(溶**热)

白色粉末,微溶于水

俗名

烧碱、火碱、苛性钠(具有强腐蚀性)

熟石灰、消石灰

制法

Ca(OH)2+Na2CO3== CaCO3↓+2NaOH

CaO +H2O== Ca(OH)2

用途

①氢氧化钠固体作干燥剂②化工原料:制肥皂、造纸③去除油污:炉具清洁剂中含氢氧化钠

①工业:制漂白粉②农业:改良酸性土壤、配波尔多液③建筑:

  2、碱的通性(具有通性的原因:离解时所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OH-)

  (1)碱溶液与酸碱指示剂的反应: 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

  (2)酸性氧化物+碱 → 盐+水

  (3)酸+碱 → 盐+水

  (4)盐+碱 → 另一种盐+另一种碱(反应物均可溶,产物符合复分解条件)

  注:①难溶性碱受热易分解(不属于碱的通性)

  如Cu(OH)2 ΔCuO +H2O

  2Fe(OH)3 ΔFe2O3+3H2O

  ②常见沉淀:AgCl↓ BaSO4↓ Cu(OH)2↓ F e(OH)3↓ Mg(OH)2↓ BaCO3↓ CaCO3↓

  ③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当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物中有沉淀或有气体或有水生成时,复分解反应才可以发生。

初中化学酸碱盐知识要点总结2

  1、镁条在空气中燃烧 发出耀眼强光,放出大量热,生成白烟同时生成一种白色物质

  2、木条在氧气中燃烧 放出白光,放出热量

  3、硫在氧气中燃烧 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4、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物质

  5、加热试管中碳酸氢铵 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试管口有液滴生成

  6、氢气在氯气中燃烧 发出苍白色火焰,产生大量的热,有雾生成

  7、在试管中用氢气还原氧化铜 黑色氧化铜变为红色物质,试管口有液滴生成

  8、用木炭粉还原氧化铜粉末 黑色氧化铜变为有光泽的金属颗粒,石灰水变浑浊

  9、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 发出蓝色的火焰,放出热量

  10、向盛有少量碳酸钾固体的试管中滴加盐酸 有气体生成

  11、加热试管中硫酸铜晶体 蓝色晶体逐渐变为白色粉末,试管口有液滴生成

  12、钠在氯气中燃烧 剧烈燃烧,生成白色固体

  13、点燃纯净的氢气,用干冷烧杯罩在火焰上 发出淡蓝色火焰,烧杯内壁有液滴生成

  14、向含有Cl-的溶液中滴加硝酸酸化的硝银溶液 有白色沉淀生成

  15、向含有SO42-的溶液中滴加用硝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 有白色沉淀生成

  16、一带锈铁钉投入盛稀硫酸的试管中并加热 铁锈逐渐溶解,溶液呈浅黄色,并有气体生成

  17、在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有蓝色絮状沉淀生成

  18、在三氯化铁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有红褐色沉淀生成

  19、在生石灰上加少量水 反应剧烈,发出大量热

  20、将一洁净铁钉浸入硫酸铜溶液中 铁钉表面有红色物质附着,溶液颜色逐渐变浅

  21、将铜片插入硝酸汞溶液中 铜片表面有银白色物质附


初中化学酸碱盐的超详细的知识归纳3篇(扩展2)

——初中化学酸碱盐知识点总结3篇

初中化学酸碱盐知识点总结1

  一、电离方程式

  H2SO4=2H++SO42-

  NaOH=Na++OH-

  Al2(SO4)3=2Al3++3SO42-

  二、物质的俗称和主要成分

  生石灰——CaO

  熟石灰、消石灰、石灰水的主要成分——Ca(OH)2

  石灰石、大理石——CaCO3

  食盐的主要成分——NaCl

  纯碱、口碱——Na2CO3

  烧碱、火碱、苛性钠——NaOH

  胆矾、蓝矾——CuSO4.5H2O

  碳酸钠晶体——Na2CO3.10H2O

  氨水——NH3.H2O

  三、金属活动性

  1、金属活动性顺序: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H) Cu Hg Ag Pt Au

  2、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意义: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金属位置越靠前,金属在水溶液(酸溶液或盐溶液)中就越容易失电子而变成离子,它的活动性就越强。

  3、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

  (1)排在氢前的金属能置换出酸里的氢(元素)。

  (2)排在前面的金属才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K、Ca、Na除外)。

  四、酸、碱、盐的溶解性

  1、常见盐与碱的溶解性:(如果不读出括号中的字,是不是一个较好记忆的顺口溜?)

  钾(盐)、钠(盐)、铵盐全都溶,硝酸盐遇水影无踪。

  硫酸盐不溶硫酸钡,氯化物不溶氯化银。

  碳酸盐只溶钾(盐)、钠(盐)、铵(盐)。

  碱类物质溶解性:只有(氢氧化)钾、(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氢氧化)钡溶。

  2、八个常见的沉淀物:氯化银、硫酸钡碳酸银、碳酸钡、碳酸钙氢氧化镁、氢氧化铜、氢氧化铁

  3、四个微溶物:Ca(OH)2(石灰水注明“澄清”的原因)CaSO4(实验室制二氧化碳时不用稀硫酸的原因)

  Ag2SO4(鉴别SO42-和Cl-时,不用硝酸银的原因)MgCO3(碳酸根离子不能用于在溶液中除去镁离子的原因)

  4、三个不存在的物质:所谓的氢氧化银、碳酸铝、碳酸铁

  五、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反应后有气体、水或沉淀生成。(即有不在溶液中存在或在水溶液中不易电离的物质)

  (1)不溶性碱只能与酸性发生中和反应

  (2)不溶性盐,只有碳酸盐能与酸反应

  (3)KNO3、NaNO3、AgNO3、BaSO4不能做复分解反应的反应物

  六、溶液的酸碱性与酸碱度的测定

  1、指示剂———溶液的酸碱性紫色的石蕊试液遇酸性溶液变红;遇碱性溶液变蓝

  无色的酚酞试液只遇碱溶液变红注:不溶性碱与指示剂无作用碱性溶液不一定是碱的溶液(特例:碳酸钠的水溶液显碱性)

  2、pH值———溶液的酸碱度pH>7溶液为酸性(越小酸性越强)pH=7溶液为中性pH<7溶液为碱性(越大碱性越强)

  七、离子的检验

  Cl-(在溶液中)———在被测溶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如果生成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则原被测液中含氯离子。

  SO42-(在溶液中)———在被测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或硝酸钡、或氢氧化钡)溶液,如果生成不溶于硝酸(或盐酸)的白色沉淀,则原被测液中含硫酸根离子。

  CO32-

  (1)(固体或溶液)———在被测物质中加入稀酸溶液,如果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则原被测物质中含碳酸根离子。

  (2)(在溶液中)———在被测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或硝酸银溶液,如果产生能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且同时生成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则原被测溶液中含碳酸根离子。

  注:

  1、在鉴别Cl-和SO42-时,用氯化钡溶液,不要用硝酸银溶液,这是因为硫酸银为微溶性物质,使鉴别现象不明显。

  2、在一未知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溶液,若产生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则原被测液中可能含银离子也可能含硫酸根离子。

  八、酸、碱、盐的特性

  1、浓盐酸———有挥发性、有刺激性气味、在空气中能形成酸雾。

  2、浓硝酸———有挥发性、有刺激性气味、在空气中能形成酸雾,有强氧化性。

  3、浓硫酸———无挥发性。粘稠的油状液体。有很强的吸水性和脱水性,溶水时能放出大量的热。有强氧化性。

  4、氢氧化钙———白色粉末、微溶于水。

  5、氢氧化钠———白色固体、易潮解,溶水时放大量热。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而变质。

  6、硫酸铜———白色粉末、溶于水后得蓝色溶液(从该溶液中析出的蓝色晶体为五水合硫酸铜CuSO4.5H2O)。

  7、碳酸钠———白色粉末,水溶液为碱性溶液(从溶液中析出的白色晶体为碳酸钠晶体Na2CO3.10H2O)

  8、氨水(NH3.H2O)———属于碱的溶液

  九、酸与碱的通性

  1、酸的通性

  (1)酸溶液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不能使无色的酚酞试液变色。

  (2)酸能与活泼金属反应生成盐和氢气

  (3)酸能与碱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4)酸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5)酸能与某些盐反应生成新的盐和新的酸

  2、碱的通性

  (1)碱溶液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蓝,并能使无色的酚酞试液变红色

  (2)碱能与酸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3)碱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

  (4)某些碱能与某些盐反应生成新的盐和新的碱

  十、盐的性质

  (1)某些盐能与较活泼的金属反应生成新的盐和金属

  (2)某些盐能与酸反应生成新的'盐和新的酸

  (3)某些盐能与某些碱反应生成新的盐和新的碱

  (4)有些不同的盐之间能反应生成两种新的盐

初中化学酸碱盐知识点总结2

  《酸碱盐》知识系统性比较强,概念较多,涉及到的化合物种类及反应也多,且反应规律较复杂,同学们学习有一定困难。如果把”。说明:“该章的一些重要内容编成口诀,记忆起来就方便多了。初中化学第八章《酸碱盐》知识系统性比较强,概念较多,涉及到的化合物种类及反应也多,且反应规律较复杂,同学们学习有一定困难。如果把该章的一些重要内容编成口诀,记忆起来就方便多了。

  1.电离口诀:“电电离离,遇水便离遇水便离”是指酸、碱、盐在溶解于水时便同时发生电离,并不是通电后才发生电离。

  2.酸碱盐溶液导电原因口诀:“溶液能导电,原因仔细辨,光有离子还不行,**移动是关键”。说明:“光有离子还不行,**移动是关键”是指如果溶液中存在离子,若这些离子不能**移动,该溶液仍不能导电。只有溶液中存在**移动的离子时,溶液才能导电。

  3.浓盐酸的特性口诀:“无色刺激有酸味,浓酸挥发成白雾;要问白雾是什么,它是盐酸小液滴”。说明:若将“它是盐酸小液滴”改为“它是硝酸小液滴”,即成为浓硝酸的特性。

  4.浓硫酸的特性口诀:“无色粘稠油状液,不易挥发把水吸;腐蚀皮肤使碳化,沾上硫酸用布拭”。说明:“把水吸”是指浓硫酸有吸水性,从而推知浓硫酸可作干燥剂。“沾上皮肤用布拭”是指如果皮肤上沾上硫酸,应立即用布拭去,再用水冲洗。而不能象处理其它酸一样先用水洗。

  5.指示剂遇酸、碱溶液变色口诀:“石蕊遇酸紫变红,酚酞遇酸影无踪;石蕊遇碱紫变蓝,酚酞遇碱红艳艳。”说明:“影无踪”是指无色酚酞试液遇酸不变色(仍为无色)。“石蕊遇碱”、“酚酞遇碱”,这里的碱是指碱溶液。若是不溶性碱,则不能使指示剂变色。

  6.稀释浓硫酸的方法口诀:“稀释浓硫酸,应防酸飞溅,要把浓酸注入水,同时再搅拌”。说明:“应防酸飞溅”,是因为浓硫酸溶于水时会放出大量的热,如果把水注入浓硫酸里,水的密度较浓硫酸小,会浮在酸上面,溶解时放出的热会使水立即沸腾,使硫酸液滴向四周飞溅。

  7.硝酸、浓硫酸跟金属反应口诀:“硝酸浓硫酸,氧化性很强,遇到金属后,生水不生氢”。说明:“生水不生氢”是指生成水而不生成氢气。

  8.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意义及应用口诀:

  <1>意义:“金属位置越靠前,金属活动性越强。”

  ①金属跟酸的置换反应:“氢前金属能置氢,氢后金属不反应。”

  ②金属跟盐的置换反应:“前面金属是单质,后面金属盐溶液,除去钾钙钠钡外,置换反应都成立。”

  说明:

  “后面金属盐溶液”是指排在后面的金属形成的盐必须是可溶性盐,不溶性盐不能跟金属发生置换反应。“除去钾钙钠钡外”是指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最前面的钾、钙、钠及金属钡的活性很强,将它们投放盐酸溶液中时,它们首先跟溶液中的水反应,而不能置换出盐中的金属,故应除去这四种金属。

  9.氢氧化钠的特性及俗名口诀:“白色易溶并放热,吸水潮解味道涩。由于腐蚀有俗名:火碱烧碱苛性钠”。说明:“易溶并放热”是指氢氧化钠易溶于水,并在溶解时放出大量的热。

  10.盐和碱的溶解性规律口诀:“钾钠铵盐硝酸盐,溶入水中都不见。硫酸钡、氯化银,白色沉淀现象明。碳酸钾钠铵溶,碳酸铝铁影无踪。要问碱类溶多少,钾钠钡钙铵中找”。说明:“硫酸钡、氯化银,白色沉淀现象明”是指硫酸盐中只有硫酸钡不溶,其余都溶;盐酸盐(即氯化物)中只有氯化银不溶,其余都溶。“碳酸钾钠铵溶,碳酸铝铁影无踪”是指碳酸盐中只有碳酸钾、碳酸钠、碳酸铵溶于水,碳酸铝、碳酸铁不存在或遇水便分解了,其余都不溶于水。“要问碱类溶多少,钾钠钡钙铵中找”是指碱类中只有氢氧化钾、氢氧化钠、氢氧化钡和氢氧化铵四种碱可溶,氢氧化钙微溶,其它碱都不可溶。


初中化学酸碱盐的超详细的知识归纳3篇(扩展3)

——初中化学:巧用口诀记忆酸碱盐知识点3篇

初中化学:巧用口诀记忆酸碱盐知识点1

  《酸碱盐》知识系统性比较强,概念较多,涉及到的化合物种类及反应也多,且反应规律较复杂,同学们学习有一定困难。如果把”。说明:“该章的一些重要内容编成口诀,记忆起来就方便多了。初中化学第八章《酸碱盐》知识系统性比较强,概念较多,涉及到的化合物种类及反应也多,且反应规律较复杂,同学们学习有一定困难。如果把该章的一些重要内容编成口诀,记忆起来就方便多了。

  1.电离口诀:

  “电电离离,遇水便离遇水便离”是指酸、碱、盐在溶解于水时便同时发生电离,并不是通电后才发生电离。

  2.酸碱盐溶液导电原因口诀:

  “溶液能导电,原因仔细辨,光有离子还不行,**移动是关键”。说明:“光有离子还不行,**移动是关键”是指如果溶液中存在离子,若这些离子不能**移动,该溶液仍不能导电。只有溶液中存在**移动的离子时,溶液才能导电。

  3.浓盐酸的特性口诀:

  “无色刺激有酸味,浓酸挥发成白雾;要问白雾是什么,它是盐酸小液滴”。说明:若将“它是盐酸小液滴”改为“它是硝酸小液滴”,即成为浓硝酸的特性。

  4.浓硫酸的特性口诀:

  “无色粘稠油状液,不易挥发把水吸;腐蚀皮肤使碳化,沾上硫酸用布拭”。说明:“把水吸”是指浓硫酸有吸水性,从而推知浓硫酸可作干燥剂。“沾上皮肤用布拭”是指如果皮肤上沾上硫酸,应立即用布拭去,再用水冲洗。而不能象处理其它酸一样先用水洗。

  5.指示剂遇酸、碱溶液变色口诀:

  “石蕊遇酸紫变红,酚酞遇酸影无踪;石蕊遇碱紫变蓝,酚酞遇碱红艳艳。”说明:“影无踪”是指无色酚酞试液遇酸不变色(仍为无色)。“石蕊遇碱”、“酚酞遇碱”,这里的碱是指碱溶液。若是不溶性碱,则不能使指示剂变色。

  6.稀释浓硫酸的'方法口诀:

  “稀释浓硫酸,应防酸飞溅,要把浓酸注入水,同时再搅拌”。说明:“应防酸飞溅”,是因为浓硫酸溶于水时会放出大量的热,如果把水注入浓硫酸里,水的密度较浓硫酸小,会浮在酸上面,溶解时放出的热会使水立即沸腾,使硫酸液滴向四周飞溅。

  7.硝酸、浓硫酸跟金属反应口诀:

  “硝酸浓硫酸,氧化性很强,遇到金属后,生水不生氢”。说明:“生水不生氢”是指生成水而不生成氢气。

  8.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意义及应用口诀:

  <1>意义:“金属位置越靠前,金属活动性越强。”

  <2>应用:

  ①金属跟酸的置换反应:“氢前金属能置氢,氢后金属不反应。”

  ②金属跟盐的置换反应:“前面金属是单质,后面金属盐溶液,除去钾钙钠钡外,置换反应都成立。”

  说明:

  “后面金属盐溶液”是指排在后面的金属形成的盐必须是可溶性盐,不溶性盐不能跟金属发生置换反应。“除去钾钙钠钡外”是指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最前面的钾、钙、钠及金属钡的活性很强,将它们投放盐酸溶液中时,它们首先跟溶液中的水反应,而不能置换出盐中的金属,故应除去这四种金属。

  9.氢氧化钠的特性及俗名口诀:

  “白色易溶并放热,吸水潮解味道涩。由于腐蚀有俗名:火碱烧碱苛性钠”。说明:“易溶并放热”是指氢氧化钠易溶于水,并在溶解时放出大量的热。

  10.盐和碱的溶解性规律口诀:

  “钾钠铵盐硝酸盐,溶入水中都不见。硫酸钡、氯化银,白色沉淀现象明。碳酸钾钠铵溶,碳酸铝铁影无踪。要问碱类溶多少,钾钠钡钙铵中找”。说明:“硫酸钡、氯化银,白色沉淀现象明”是指硫酸盐中只有硫酸钡不溶,其余都溶;盐酸盐(即氯化物)中只有氯化银不溶,其余都溶。“碳酸钾钠铵溶,碳酸铝铁影无踪”是指碳酸盐中只有碳酸钾、碳酸钠、碳酸铵溶于水,碳酸铝、碳酸铁不存在或遇水便分解了,其余都不溶于水。“要问碱类溶多少,钾钠钡钙铵中找”是指碱类中只有氢氧化钾、氢氧化钠、氢氧化钡和氢氧化铵四种碱可溶,氢氧化钙微溶,其它碱都不可溶。

初中化学:巧用口诀记忆酸碱盐知识点2

  《酸碱盐》知识系统性比较强,概念较多,涉及到的化合物种类及反应也多,且反应规律较复杂,同学们学习有一定困难。如果把”。说明:“该章的一些重要内容编成口诀,记忆起来就方便多了。初中化学第八章《酸碱盐》知识系统性比较强,概念较多,涉及到的化合物种类及反应也多,且反应规律较复杂,同学们学习有一定困难。如果把该章的一些重要内容编成口诀,记忆起来就方便多了。

  1.电离口诀:

  “电电离离,遇水便离遇水便离”是指酸、碱、盐在溶解于水时便同时发生电离,并不是通电后才发生电离。

  2.酸碱盐溶液导电原因口诀:

  “溶液能导电,原因仔细辨,光有离子还不行,**移动是关键”。说明:“光有离子还不行,**移动是关键”是指如果溶液中存在离子,若这些离子不能**移动,该溶液仍不能导电。只有溶液中存在**移动的离子时,溶液才能导电。

  3.浓盐酸的特性口诀:

  “无色刺激有酸味,浓酸挥发成白雾;要问白雾是什么,它是盐酸小液滴”。说明:若将“它是盐酸小液滴”改为“它是硝酸小液滴”,即成为浓硝酸的特性。

  4.浓硫酸的特性口诀:

  “无色粘稠油状液,不易挥发把水吸;腐蚀皮肤使碳化,沾上硫酸用布拭”。说明:“把水吸”是指浓硫酸有吸水性,从而推知浓硫酸可作干燥剂。“沾上皮肤用布拭”是指如果皮肤上沾上硫酸,应立即用布拭去,再用水冲洗。而不能象处理其它酸一样先用水洗。

  5.指示剂遇酸、碱溶液变色口诀:

  “石蕊遇酸紫变红,酚酞遇酸影无踪;石蕊遇碱紫变蓝,酚酞遇碱红艳艳。”说明:“影无踪”是指无色酚酞试液遇酸不变色(仍为无色)。“石蕊遇碱”、“酚酞遇碱”,这里的碱是指碱溶液。若是不溶性碱,则不能使指示剂变色。

  6.稀释浓硫酸的方法口诀:

  “稀释浓硫酸,应防酸飞溅,要把浓酸注入水,同时再搅拌”。说明:“应防酸飞溅”,是因为浓硫酸溶于水时会放出大量的热,如果把水注入浓硫酸里,水的密度较浓硫酸小,会浮在酸上面,溶解时放出的热会使水立即沸腾,使硫酸液滴向四周飞溅。

  7.硝酸、浓硫酸跟金属反应口诀:

  “硝酸浓硫酸,氧化性很强,遇到金属后,生水不生氢”。说明:“生水不生氢”是指生成水而不生成氢气。

  8.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意义及应用口诀:

  <1>意义:“金属位置越靠前,金属活动性越强。”

  <2>应用:

  ①金属跟酸的置换反应:“氢前金属能置氢,氢后金属不反应。”

  ②金属跟盐的置换反应:“前面金属是单质,后面金属盐溶液,除去钾钙钠钡外,置换反应都成立。”

  说明:

  “后面金属盐溶液”是指排在后面的金属形成的盐必须是可溶性盐,不溶性盐不能跟金属发生置换反应。“除去钾钙钠钡外”是指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最前面的钾、钙、钠及金属钡的活性很强,将它们投放盐酸溶液中时,它们首先跟溶液中的水反应,而不能置换出盐中的金属,故应除去这四种金属。

  9.氢氧化钠的特性及俗名口诀:

  “白色易溶并放热,吸水潮解味道涩。由于腐蚀有俗名:火碱烧碱苛性钠”。说明:“易溶并放热”是指氢氧化钠易溶于水,并在溶解时放出大量的热。

  10.盐和碱的溶解性规律口诀:

  “钾钠铵盐硝酸盐,溶入水中都不见。硫酸钡、氯化银,白色沉淀现象明。碳酸钾钠铵溶,碳酸铝铁影无踪。要问碱类溶多少,钾钠钡钙铵中找”。说明:“硫酸钡、氯化银,白色沉淀现象明”是指硫酸盐中只有硫酸钡不溶,其余都溶;盐酸盐(即氯化物)中只有氯化银不溶,其余都溶。“碳酸钾钠铵溶,碳酸铝铁影无踪”是指碳酸盐中只有碳酸钾、碳酸钠、碳酸铵溶于水,碳酸铝、碳酸铁不存在或遇水便分解了,其余都不溶于水。“要问碱类溶多少,钾钠钡钙铵中找”是指碱类中只有氢氧化钾、氢氧化钠、氢氧化钡和氢氧化铵四种碱可溶,氢氧化钙微溶,其它碱都不可溶。

初中化学:巧用口诀记忆酸碱盐知识点3

  (1)金属单质 + 酸 -------- 盐 + 氢气 (置换反应)

  26.锌和稀硫酸反应:Zn + H2SO4 === ZnSO4 + H2↑

  27.铁和稀硫酸反应:Fe + H2SO4 === FeSO4 + H2↑

  28.镁和稀硫酸反应:Mg + H2SO4 === MgSO4 + H2↑

  29.铝和稀硫酸反应:2Al + 3H2SO4 === Al2(SO4)3 + 3H2↑

  30.锌和稀盐酸反应:Zn + 2HCl === ZnCl2 + H2↑

  31.铁和稀盐酸反应:Fe + 2HCl === FeCl2 + H2↑

  32.镁和稀盐酸反应:Mg+ 2HCl === MgCl2 + H2↑

  33.铝和稀盐酸反应:2Al + 6HCl === 2AlCl3 + 3H2↑

  (2)金属单质 + 盐(溶液) ------- 另一种金属 + 另一种盐

  34.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Fe + CuSO4 === FeSO4 + Cu

  35.锌和硫酸铜溶液反应:Zn + CuSO4 === ZnSO4 + Cu

  36.铜和硝酸汞溶液反应:Cu + Hg(NO3)2 === Cu(NO3)2 + Hg

  (3)碱性氧化物 +酸 -------- 盐 + 水

  37.氧化铁和稀盐酸反应:Fe2O3 + 6HCl === 2FeCl3 + 3H2O

  38.氧化铁和稀硫酸反应:Fe2O3 + 3H2SO4 === Fe2(SO4)3 + 3H2O

  39.氧化铜和稀盐酸反应:CuO + 2HCl ==== CuCl2 + H2O

  40.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CuO + H2SO4 ==== CuSO4 + H2O

  41.氧化镁和稀硫酸反应:MgO + H2SO4 ==== MgSO4 + H2O

  42.氧化钙和稀盐酸反应:CaO + 2HCl ==== CaCl2 + H2O

  (4)酸性氧化物 +碱 -------- 盐 + 水

  43.苛性钠暴露在空气中变质:2NaOH + CO2 ==== Na2CO3 + H2O

  44.苛性钠吸收二氧化硫气体:2NaOH + SO2 ==== Na2SO3 + H2O

  45.苛性钠吸收三氧化硫气体:2NaOH + SO3 ==== Na2SO4 + H2O

  46.消石灰放在空气中变质:Ca(OH)2 + CO2 ==== CaCO3 ↓+ H2O

  47. 消石灰吸收二氧化硫:Ca(OH)2 + SO2 ==== CaSO3 ↓+ H2O

  (5)酸 + 碱 -------- 盐 + 水

  48.盐酸和烧碱起反应:HCl + NaOH ==== NaCl +H2O

  49. 盐酸和氢氧化钾反应:HCl + KOH ==== KCl +H2O

  50.盐酸和氢氧化铜反应:2HCl + Cu(OH)2 ==== CuCl2 + 2H2O

  51. 盐酸和氢氧化钙反应:2HCl + Ca(OH)2 ==== CaCl2 + 2H2O

  52. 盐酸和氢氧化铁反应:3HCl + Fe(OH)3 ==== FeCl3 + 3H2O

  53.氢氧化铝药物治疗胃酸过多:3HCl + Al(OH)3 ==== AlCl3 + 3H2O

  54.硫酸和烧碱反应:H2SO4 + 2NaOH ==== Na2SO4 + 2H2O

  55.硫酸和氢氧化钾反应:H2SO4 + 2KOH ==== K2SO4 + 2H2O

  56.硫酸和氢氧化铜反应:H2SO4 + Cu(OH)2 ==== CuSO4 + 2H2O

  57. 硫酸和氢氧化铁反应:3H2SO4 + 2Fe(OH)3==== Fe2(SO4)3 + 6H2O

  58. 硝酸和烧碱反应:HNO3+ NaOH ==== NaNO3 +H2O

  (6)酸 + 盐 -------- 另一种酸 + 另一种盐

  59.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

  60.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 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

  61.碳酸镁与稀盐酸反应: MgCO3 + 2HCl === MgCl2 + H2O + CO2↑

  62.盐酸和硝酸银溶液反应:HCl + AgNO3 === AgCl↓ + HNO3

  63.硫酸和碳酸钠反应:Na2CO3 + H2SO4 === Na2SO4 + H2O + CO2↑

  64.硫酸和氯化钡溶液反应:H2SO4 + BaCl2 ==== BaSO4 ↓+ 2HCl

  (7)碱 + 盐 -------- 另一种碱 + 另一种盐

  65.氢氧化钠与硫酸铜:2NaOH + CuSO4 ==== Cu(OH)2↓ + Na2SO4

  66.氢氧化钠与氯化铁:3NaOH + FeCl3 ==== Fe(OH)3↓ + 3NaCl

  67.氢氧化钠与氯化镁:2NaOH + MgCl2 ==== Mg(OH)2↓ + 2NaCl

  68. 氢氧化钠与氯化铜:2NaOH + CuCl2 ==== Cu(OH)2↓ + 2NaCl

  69. 氢氧化钙与碳酸钠:Ca(OH)2 + Na2CO3 === CaCO3↓+ 2NaOH

  (8)盐 + 盐 ----- 两种新盐

  70.氯化钠溶液和硝酸银溶液:NaCl + AgNO3 ==== AgCl↓ + NaNO3

  71.硫酸钠和氯化钡:Na2SO4 + BaCl2 ==== BaSO4↓ + 2NaCl


初中化学酸碱盐的超详细的知识归纳3篇(扩展4)

——学好初中化学的方法和知识点归纳3篇

学好初中化学的方法和知识点归纳1

  选择题具有构思新颖、灵活巧妙、知识容量大、覆盖面广,考试的客观性强,评分容易、准确等优点;不但能考查考生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还能考查学生的思维敏捷性,是化学高考中广泛采用的一种题型 高中**。选择题命题的要求一般是了解、理解层次,虽然难度不大,但涉及面广、分值高,约占总分的50%,因此掌握选择题的解法,快速、准确地解答好选择题是夺取化学高分的关键之一。

  1. 认真审题,把握要点

  审题是“审”而不是“看”,审题目的过程中要注意分析题目中概念的层次,要特别注意试题中一些关键性的字、词,要边阅读边思索。一要细心审清题目过程的要求:如“不正确的是”、“错误的是”、“由强到弱排列的是”、“最大的是”、“一定”、“可能”等。二要准确审清题目的条件:如“所有主族元素”、 “标准状况下”、“温度不变”、“室温时”、“无色”、“酸性溶液”等。三要留心题目的“陷阱”,对常见的一些陷阱要千万警惕:如考查气体时经常是非标准状况如常温常压下,< > < > 、25℃时等;考查气体摩尔体积时,常用在标准状况下非气态的物质来迷惑考生,如H2O、SO3、己烷、CHCl3等;考查电解质溶液中微粒数目或浓度时常涉及弱电解质的电离、盐类水解方面的陷阱。

  例1.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磷酸的摩尔质量与阿伏加德罗常数(NA)个磷酸分子的质量在数值上相等

  B. 常温常压下,0.5NA个CO分子所占体积是11.2L

  C. 1mol 是CH4去掉氢阴离子后形成的碳正离子以及D选项中的*的化学式是P4等。答案为BC。

  2. 注重对高考热点、重点知识的理解

  常见的热点、重点知识很多,如何伏加德罗常数;原子结构、元素周期表的应用;化学键、晶体类型及性质;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判断离子方程式的正误,离子共存;溶液浓度、离子浓度的大小比较及计算;电化学知识;计算化学反应速率,等效*衡,化学*衡移动及*衡图像等。

  在认真审题的基础上,利用自己掌握的概念、原理和热点、重点知识,通过仔细的分析、比较,周密的思考和全面的判断,使知识整合,滴水不漏,从而做出正确解答。

  3. 掌握一些常见的解题方法

  解选择题,不但要掌握常规思路,而且要能在短时间内产生超常的思路。要能针对试题特征,寻找隐含信息,敢于从多角度多层次寻求答案。要善于运用化学的学科思想抓住变化过程的某个方面,分析清楚,就能形成解题思路,找到解法。守恒原理(如氧化还原中的“电子得失守恒”、溶液中的“电荷守恒”、变化过程中的“某元素守恒”、还有质量守恒、体积守恒等等)、差量原理、*均值原理、整体思维、十字交叉法、等效原理、极限思维等,往往是“巧思妙解”的'基础。

  (1)直接求解,准确无误

  例2. 已知自然界氧的同位素是 ,氢的同位素是H、D、T,从水分子的原子组成来看,自然界的水一共有( )

  A. 6种 B. 9种 C. 12种 D. 18种

  解析:从水的分子组成(H2O)来看,3种氧原子分别与3种氢原子可构成9种水分子,此外,3种氢原子混合与3种氧原子又可构成9种水分子,因此自然界中的水一共有18种。即: 、 、 、 、 、 、 、 、 、 、 。

  (2)排除筛选,步步为营

  排除法又称筛选法或淘汰法。根据题干所给的条件和要求,将选项中不合题意的答案,逐个排除,加以淘汰,剩下来的就是正确答案。

  例3. 水的状态除了气、液和固态外,还有玻璃态,它是由液态水急速冷却到165K时形成的,玻璃态的水无固定形状,不存在晶体结构,且密度与普通液态水的密度相同,有关玻璃态水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水由液态变为玻璃态,体积缩小

  B. 水由液态变为玻璃态,体积膨胀

  C. 玻璃态是水的一种特殊状态

  D. 玻璃态水是分子晶体

  解析:本题是一个信息给予题,读懂信息是解题的关键。由题给信息知,玻璃态水的“密度与普通液态水的密度相同”,表明水由液态变玻璃态其体积不变;此外,“玻璃态水无固定形状,不存在晶体结构”,因而答案A、B、D错误。

  (3)广开思路,左右逢源

  例4. 用足量的CO还原32.0g某种氧化物,将生成的气体通入足量澄清石灰水中,得到60g沉淀,则该氧化物是( )

  A. FeO B. Fe2O3 C. CuO D. Cu2O

  解析:思路一:设氧化物为MOx,然后找关系式 ,讨论得答案。

  思路二:根据氧化物与二氧化碳的质量比来求解。

  根据题意,可知

  A. 72:44=1.64:1

  B. 160:132=1.21:1

  C. 80:44=1.82:1

  D. 144:44=3.27:1

  思路三:根据氧化物中氧的质量分数来求。

  根据题意,可知 比 多了0.6mol的氧原子(9.6g),是CO从氧化物里夺取的,所以氧化物中氧的质量分数为 。在四个选择中,只有B。

  (4)打破常规,快速作答

  例5. 在一密闭容器中有CO、H2、O2共16.5g,用电火花点燃,使其完全燃烧,再将燃烧后的气体用 充分吸收,Na2O2增重7.5g,则原混合气体中O2的质量分数是( )

  A. 36% B. 54.5% C. 40% D. 33.3%

  解析:本题如能求出CO、H2的质量,则O2的质量分数便可得出。本题按照常规解题思路是:

  第一步写出有关反应的方程式:

  第二步设出CO和H2的质量,并由方程式①和②分别计算出CO2和H2O的质量。

  第三步由CO2和H2O的质量,根据方程式③和④分别计算出各自的增量,将二者相加为7.5g,由此计算出CO和H2的质量为7.5g。

  第四步求O2的质量分数:

  故答案选B。

  若换一种思路,则情况大为不同:

  将上述思路中的①③方程式,②④方程式分别加和得:

  由此很快就得出结论:Na2O2的增重就是CO和H2的混合气体的质量,便可求得答案为B。

  (5)利用守恒,简化计算

  例6. 在由NaCl、KCl、Na2CO3三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中,氯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5.5%,钠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1.5%。则该混合物中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A. 等于2:1 B. 大于2:1

  C. 小于2:1 D. 无法确定

  解析:此题若按混合物计算题的常规思路求解,即先根据质量分数求出NaCl、KCl、Na2CO3三种物质的物质的量的关系,再由化学式中有关离子的物质的量的关系求出 的物质的量之比的关系,则显得非常繁琐。若能利用离子电荷守恒来解题,便可使问题大为简化。

  (6)巧用差量,出奇制胜

  例7. 18.4g NaOH和NaHCO3固体混合物,在密闭容器中加热到250℃,经充分反应后排出气体,冷却,称得剩余固体质量为16.6g。则原固体混合物中NaOH和NaHC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A. 等于1:1 B. 大于1:1

  C. 小于1:1 D. 无法确定

  解析:发生的反应有: , 可知,固体质量减少1.8g时 ,因此NaOH过量,答案为B。

  (7)估算推理,柳暗花明

  例8. 把70% HNO3(1.40g/cm3)加到等体积的水中,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

  A. 等于0.35 B. 小于0.35

  C. 大于0.35 D. 无法确定

  解析:若把“等体积”稀释看作“等质量”稀释,则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0.35。而“等体积”时,水的质量小于70% HNO3溶液的质量,因70% HNO3溶液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等质量稀释与等体积稀释相比,当所用溶质质量相等时,前者所需**,后者所需水少,而前者稀释后溶质质量分数为 0.35,所以后者释释后溶质质量分数大于0.35。答案为C。

  (8)极端思维,捷足先登

  例9. 向100mL 18mol/L H2SO4中加入足量的Cu片并加热,被还原的硫酸的物质的量为( )

  A. 大于0.9mol小于1.8mol B. 等于0.9mol

  C. 等于1.8mol D. 小于0.9mol

  解析:根据反应方程式 可知,参加反应的硫酸只有一半被还原,假设所有硫酸全部与铜反应,则被还原的硫酸为: )的关系是( )

  A.

  C. ,因此答案为C。这样解,费时耗神,且稍不留意就可能漏写或重写,导致结果错误。若能利用换元法,则会迅速得出答案。萘分子只有8个氢原子可以被溴原子取代,若将一溴代物(C10H7Br)分子中的氢原子换成溴原子,而溴原子换成氢原子,就转换成了萘的七溴代物(C10HBr7),两者的同分异构体数目相等,即萘分子中有a个氢原子被取代与有(8-a)个氢原子被取代时的同分异构体数目相等,故 ,答案为C。

学好初中化学的方法和知识点归纳2

  一般来讲,“课前准备、积极听讲、做好笔记”这三个环节对听课效率有直接影响。

? ? ? ?一、 课前准备

  二、 课堂听讲

  1、善于观察,明辨是非

  2、超前思考,比较听课

  所谓“超前思考,比较听课”,即上课不仅要跟着老师的思路走,还要力争走在老师的前头。这样既能在听课中排除疑难、深化理解,还能通过听课检验和锻炼学生自己思维的敏捷性、准确性、全面性。

  3、注意用目光和老师交流

  4、及时记录疑问

  5、善始善终,听好小结

  三、做好听课笔记

  在习题课或作业点评上 高中英语,最好能记下老师指出过的或自己所犯的错误或对自己特别有启发的思路和规律。如:当出现一题多解或多题一解时,对此题或此解应快速记下,待课后再细细琢磨。

学好初中化学的方法和知识点归纳3

  实验已成为历年重头戏,也是拉开分差的主要战场,更是目前难点。实验题有一定综合性,只是把教材基本实验进行简单综合,一般都是基本实验。

  ①建议熟悉教材重点化学实验。将所用药品名称、加药次序、化学反应等记熟。要从整个实验全貌去看,从原理、药品、仪器、操作及讨论等方面,进行系统化思索,把整个看教材实验的过程当成自我模拟实验过程,提高复习,找出近期考题考点和规律。

  ②将教材实验进行归类总结:比如说定量实验(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中和滴定实验、硫酸铜结晶水含量的测定、中和热的测定等),进行对比复习;再比如制备实验(如硫酸亚铁晶体的制备)和性质实验。

  ③将常见基本操作进行汇总、梳理与,形成用语学科化和规范化。基本操作要表述准确,用词得当,言简意赅。

  考生易错点有哪些

  以往中许多的失分并不是因为不会做,而是因为答题习惯和答题细节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审题读题不仔细、回答问题不规范或不全面、学科用语不准确、答案涂写不到位、选择题答案从向答题卷转移错误、基本概念和化学用语出现错别字等,一些细节把握不好和不良习惯导致失分。现将考生易错点总结如下:

  1.量器书写时不注明规格,滴定管书写时不注明酸、碱式;

  2.第VIII、第IVA等容易写错;

  3.答题过程中应严格按照题目要求规范答题,落笔之前看清要求,书写规范严谨:

  ①填“化学方程式”还是“离子方程式”

  ②填“名称”、“符号”还是“代号”、“序号”等

  ③填“大于”还是“>”;“增大”还是“变大”等

  ④填“化学式”、“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最简式”还是“电子式”等

  ⑤是书写电子排布式还是电子排布图,是书写核外电子排布式还是书写价电子排布式;

  ⑥书写化学方程式时要注意配*、注明反应条件以及“→”、“=”、“↑”、“↓”等

  4.热化学方程式不注明状态,△H单位为“KJ/mol”,放热为“—”,吸热为“+”;有机化学方程式书写时用“→”,小分子切不可丢失;缩聚、加聚反应时条件和n不要丢;

  5.书写电子式时,共价化合物不能忘了未成对电子,离子化合物中的阴离子与原子团离子不能忘了加中括号;

  6.多元弱酸电离、多元弱酸根离子水解:可逆符号和分步进行;

  7.容易写错的词:酯化、油脂、炭化、褪色、加成、钝化、气体逸出、金刚石、铵盐;

  8.醛基、酯基、羧基的书写要规范:“-CHO、-COOCH3、-COOH”;

  9.简答题中的一些细节,如“打开活塞和止水夹”之类的描述不可忘;

  10.计算题中往往出现“将样品分为两等份”(或“从1000mL溶液中取出50mL”),最后求的是“原样品中的有关的量”,你却只求了每份中的有关量。

  11.填空式计算题缺少量单位,如摩尔质量单位为“g/mol”,有效数字或保留几位小数意识淡薄。

  分层指导

  优秀生:优秀瓶颈不在于掌握,而在于考场上犯非性错误。*时练习要注意三方面:一要抓住关键词,找出解题突破口,挖掘出题目中的隐含信息,将题干信息具体化,明确解题方向;二要将题目中相关信息与学科挂钩,然后重组、整合,将所设问题归纳为答题要点;三要选好答题顺序,特别是理综试卷。

  中等生:中等生要把打牢基础、规范训练作为突破口。高题中基础题(容易题)、题(中档题)占一大部分,因此 高三,中等学生不要在偏、难、怪、异题上花太多时间。打牢基础关键是编织知识网络,要能够把考查内容分类整理,理清脉络,使考查知识在心中形成网络系统,并在此基础上明确每个考点内涵与外延。

  薄弱生:应稳拿低难度题目分数,突击中等难度题目,放弃高难度题目,同时要善于从错题中总结经验教训,建立纠错本,反复查找错因,找出答题规律,使以前犯过的错误在高考中不再重犯。


初中化学酸碱盐的超详细的知识归纳3篇(扩展5)

——初中化学基本知识点归纳3篇

初中化学基本知识点归纳1

  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

  (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

  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

  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

  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

  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

  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

  (二)测容器--量筒

  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稳。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

  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0.1毫升。

  (三)称量器--托盘天* (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0.1克。)

  注意点:(1)先调整零点

  (2)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

  (3)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

  一般药品称量时,在两边托盘中各放一张大小、质量相同的纸,在纸上称量。潮湿的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放在加盖的玻璃器皿(如小烧杯、表面皿)中称量。

  (4)砝码用镊子夹取。添加砝码时,先加质量大的砝码,后加质量小的砝码(先大后小)

  (5)称量结束后,应使游码归零。砝码放回砝码盒。


初中化学酸碱盐的超详细的知识归纳3篇(扩展6)

——初中化学基本知识要点归纳3篇

初中化学基本知识要点归纳1

  金属和金属材料

  1. 物理性质

  (1)金属的物理性质:

  a. 常温下一般为固态(汞为液态),有金属光泽。

  b. 大多数呈银白色(铜为紫红色,金为黄色)

  c. 有良好的导热性、导电性、延展性

  (2)合金:由一种金属跟其他一种或几种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一起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铁合金——生铁和钢:主要成份都是铁,但含碳量不同

  钛合金:熔点高、密度、机械性能好、耐腐蚀性强、“相溶性”等

  2. 金属的化学性质

  (1)大多数金属可与氧气的反应

  (2)金属 + 酸 → 盐 + H2↑

  (3)金属 + 盐 → 另一金属 + 另一盐

  (条件:“前换后,盐可溶”)

  Fe + CuSO4 ═ Cu + FeSO4 (“湿法冶金”原理)

  3. 常见金属活动性顺序: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

  ① 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就越强

  ② 位于氢前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稀硫酸中的氢(不可用浓硫酸、硝酸)

  ③ 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除K、Ca、Na)

  4. 金属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1)铁的冶炼

  a. 原理:在高温下,利用焦炭与氧气反应生成的一氧化碳把铁从铁矿石里还原出来。

  3CO + Fe2O3 ═ 2Fe + 3CO2

  b. 原料:铁矿石、焦炭、石灰石、空气

  c. 常见的铁矿石:磁铁矿(主要成分是Fe3O4 )、赤铁矿(主要成分是Fe2O3 )

  (2)铁的锈蚀

  a. 铁生锈的条件是:铁与O2、水接触(铁锈的主要成分:Fe2O3·XH2O)

  铜生铜绿的条件:铜与O2、水、CO2接触;

  铜绿的化学式:Cu2(OH)2CO3。

  b. 防止铁制品生锈的措施:

  ① 保持铁制品表面的清洁、干燥;

  ② 表面涂保护膜:如涂油、刷漆、电镀等;

  ③ 制成不锈钢。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