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第1单元《年月日》知识点梳理3篇

三年级数学第1单元《年月日》知识点梳理1

  1、24时计时法

  在一日(天)里,钟表上的时针正好走两圈,共24小时。所以,经常采用从0时到24时的计时方法,通常叫做24时计时法。

  2、常用的.时间单位有:年、月、日、时、分、秒。

  3、每年有12个月,其中7个大月,每个大月有31天,分别是一、三、五、七、八、十、十二月;有4个小月,每个小月有30天分别是 四、六、九、十一 月。2月既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

  我们可以用两种方法来记忆大小月:

  一是拳头记忆法。(利用拳头关节的凹凸,边指着拳头边练)。

  二是记忆大小月的歌谣:1、3、5、7、8、10、腊31天永不差,4、6、9冬三十天,*年二月二十八。

  4、我们居住的地球总是绕着太阳转,地球绕太阳转一周需要365天5小时48分46秒,为了方便,将一年定为365天,叫做*年。每四年相差近一天,把这一天加在2月份里,这一年有366,叫做闰年。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都是闰年;但公历年份事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

  每四年出现一个闰年,时间差不是整整24小时,而是23小时15分4秒,所以4年一闰又多算了44分56秒,看起来误差很小,时间长了,误差就大了。每400年就要多算3日2时53分20秒,所以每400年应该少增加3天,为了便于计算,就做了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又闰的规定。因此科学家又做了一项补充规定:年份是整百年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

  5、一年分为四个季度:

  1、2、3月 第一季度90天(*年)91天(闰年)

  4、5、6月 第二季度91天

  7、8、9月 第三季度92天

  10、11、12月 第四季度92天


三年级数学第1单元《年月日》知识点梳理3篇扩展阅读


三年级数学第1单元《年月日》知识点梳理3篇(扩展1)

——三年级数学《年月日》教学反思3篇

三年级数学《年月日》教学反思1

  年月日的知识是在学生已经学过的时分秒的基础上学习的,在学生已有的基础上我首先从介绍年历入手,孩子们对年历的认识只是有个大致印象,对会不会看,怎么看并没有明确的认识。所以,我决定从认识年历开始,然后再圈出自己的生日。再展示本节课教学目标:

  a.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

  b.了解大月、小月的知识,并能正确记忆。

  再一个环节就是在记忆大月小月的时候。当我提出大家有没有什么好方法帮助我们记忆的时候,没想到同学们大部分都能说出“一三五七八十腊”,我再直接给出“三十一天永不差”,大月就顺利记住了。后来我又介绍了另一种记忆大月的方法:“要找大月请记住,七八两月是大月,七月之前找单数,八月之后找双数”。至此,孩子们对大月小月已记忆的差不多了。

  我在介绍拳头记忆法的时候,讲的就相对快了一些。我觉得只要孩子们能准确记忆大月小月,了解一下拳头记忆法就可以了。也没多想,就直接进行当堂训练环节了。事后想想,对于课本中明确出现的知识,一定要让学生明解了解并掌握。我在讲课的时候,老是担心学生说的太浪费时间,或者担心学生说不到点上。忘了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要充分的相信学生,要“以生为本”。让他们先通过自学解决一部分,然后再通过合作探究,小组交流学生,通过这两个环节学生能解决了的东西,课堂上就不用再重复了。老师只是对一些学生不太明确的知识点点拨一下就可以了。

三年级数学《年月日》教学反思2

  在教学中利用学生的好奇心,采用他们感兴趣的教学方法是很重要的。大月和小月的记忆有拳头法和儿歌: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总不差,来帮助他们记忆,这一内容本来很枯燥,但通过动手数一数和朗朗上口的儿歌,学生很快就记住这一知识点,可见这些是很有效率的教学**,特别是对于中、低年级学生来说,更符合他们的年龄特点。

  这节课的不足之处是:对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指导还不够,探究学习时对学生的**还做的不够,再就是课的容量大,拖了堂。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合理调控时间,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自己去发现,真正把学习的**还给学生。

三年级数学《年月日》教学反思3

  通过这次上年月日的复习课及教研室老师的点评,我有了深刻的体会。

  这次课也是作为本单元的第二节复习课。根据在本单元中学生作业及课堂反映掌握情况来看,加之复习课中复习的知识点较多,这样很难针对学生不足进行查漏补缺,于是我把复习课分为两部分上。第一部分重点复习24时计时法和计算经过的时间,第二部分复习闰年*年大小月的知识点。这节课复习的就是第二部分。

  这节课我通过小组比赛穿插在整个教学活动中,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然后通过年月日的歌诀对知识点进行回忆巩固,为防止学生对熟悉的知识兴趣指数下降,我安排了一个关于大小月排序由来的小故事,最终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印象。然后让学生通过练习进行巩固。在练习过程中,判断闰年和*年的习题,学生反馈的情况良好。在练习:20xx年2月1日是星期三,小明3月2日过生日,这一天是星期几?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得出以下方法:第一种根据阅历特点,找到与2月1日一样都是星期三的日子有2月8日、15日、22日、29日,然后3月1日是星期四,3月2日星期五。第二种可以用2月的天数加3月的两天再减去最开始的2月1日那一天,算得30天,再算出30天里有4个星期余2天,然后判断第4个星期的最后一天是星期三,往后推两天就是星期五。第三种学生用14乘2,再加2得到30天,再算出30天里有几个星期再判断,类似方法二,但解释理由有些凑30天的感觉,不宜推荐给其他学生。于是最后我请全班学生判断三种方法你最喜欢哪种方法,大多数学生选者了第二种,并让他们说说理由,以次弱化学生对第三种方法的记忆。

  在讲完最后一道习题的时候,我总感觉没有抓住关键点,让学生围绕关键点来解决问题。幸好有教研室的老师指出了我困惑所在:

  1、这道题没有引导学生在没有月历时,应该先去判断2月的天数。

  2、可以把这道看成周期问题,情况分两种,第一种情况从2月1日那天开始7天一循环,这样就用29加2等于31天,31天里有4个星期余3天,第一天是星期三,因此一个周期的最后一天是星期二,再接着数三天,最后一天是星期五。第二种情况从2月1日后一天开始7天一循环,这样就用29加2再减1等于30天,30天里有4个星期余2天,第一天是星期二,因此一个周期的最后一天是星期三,再接着数两天,最后一天是星期五。

  3、作为复习课不宜将知识点分开复习,上成练习课,要先将知识罗列成结构图,让学生有系统的记忆,然后再针对不足进行查漏补缺。

  对于这些有效指导意见,怀着感激心情的我进行了此次反思,望以后的教学中能找到更多不足,加快成长的速度。


三年级数学第1单元《年月日》知识点梳理3篇(扩展2)

——《年月日》三年级数学说课稿3篇

《年月日》三年级数学说课稿1

  一、说教材

  《年、月、日》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六册第四单元的知识内容。

  ●教材分析:

  时间单位是较为抽象的计算单位。学生在前面已经掌握了小时、分、秒,并在日常生活中积累了年、月、日方面的感性经验。本课是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观察年历来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以及相互关系,介绍大月、小月、*年、闰年的判断方法。教材力求体现知识的呈现与生活实例相结合,融知识性、趣味性、探究性为一体。

  ●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理念,结合学生的认知基础和需求,我制定了三方面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大月、小月;初步会判断*年、闰年。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观察、发现、操作、讨论等一系列活动中培养收集处理信息和交流合作的能力,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3)情感教育与价值观: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自觉养成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认识年、月、日,掌握它们的相互关系。

  ●教学难点:掌握*年、闰年的判断方法。

  ●教学准备:多**课件、年历卡、卡片、表格、计算器等。

  二、说教法

  新课标中指出,教师是学习的**者、引导者、合作者,根据这一理念,我遵循激、导、探、放的原则,在教学中,我精心设计谜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观察年历,引导学生思考、操作,鼓励学生交流、概括、总结,并应用知识,去大胆创新。

  三、说学法

  学生作为主体,在学习活动中的参与状态和参与度是决定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学法上,我让学生观察、体验、质疑、讨论、概括、总结、实践运用,用这些**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观察、探究、判断等多种学习能力,从而提高学习兴趣。

  四、说教学过程

  根据《新课标》中的“变注重知识获得的结果为知识获得的过程”的基本理念,我分五个环节进行设计:

  (一)猜谜引入,激发学习兴趣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利用猜谜语的形式导入课题,我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数学博士给大家带来一个谜语,你们能猜得着吗?请注意听:有个宝宝真稀奇,身穿三百多件衣,天天都要脱一件,等到年底剩张皮!谁能说这是什么?”估计学生很快就能猜到这是日历。然后,教师出示一本日历,并告诉学生:今天这节课老师就要带领大家通过年历认识新的时间单位年月日,(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猜谜语导入新课,直观形象,过度自然,同时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下面学习新知打下基础。)

  (二)合作交流,自主创新。

  在这一方面,我又分五个小节来实施。

  1、合作观察、自主探索

  首先我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年历卡(年历卡为1997年至20xx年各年的),学生四人一组,仔细观察,合作交流,然后完成老师布置的卡片内容。(可以用计算器)

  卡片内容:

  (1)、我们小组观察的年份是___________年。

  (2)、这一年有__________月,其中

  有的月是______天,这样的月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月,共____个月。

  有的月是______天,这样的月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月,共____个月。

  有的月是______天,这样的月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月,共____个月。

  这年一共有多少天?

  学生合作完成后我请各组**走上讲台,利用实物展台,把本组整理的情况进行汇报、交流。

  (在此过程中,我适时点拨、及时评价。)

  在小组充分交流的基础上,学生自主的发现了:(板书)一年有12个月,有的月份是31天,有的月份是30天,31天的月份有一、三、五、七、八、十、十二这几个月;30天的有四、六、九、十一这几个月;二月有的是28天,相对应的那一年是365天,有的是29天,那一年366天(板书28天、29天、365天、366天)。板书完后,我告诉学生通常把有31天的月份称为大月(板书大月),把30天的月份叫小月(板书小月)。

  (设计意图: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充分的让学生合作观察、自主探索。并在此基础上,梳理、整理自己的观察结果,构建自己的认知体系,充分体现“学生是数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2、亲身体验,开拓创新

  在学生明确这些知识的基础上,我提出要求:要想和12个月宝宝交朋友,首先要记住它们,你有什么巧妙的方法吗?当学生提到书上介绍的拳记法时,课件及时引导学生共同观察:(课件)凡是凸起的地方表示大月,凹下去的地方除了二月都是小月。然后,让学生在自己的拳头上亲身体验这个规律,并与邻桌互相交流。同时引导学生读读教材上的歌谣,鼓励学生自己编写具有个性化的歌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3、发现规律、突破难点。

  这时我告诉学生,二月既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它是一个特殊的月份,为什么呢?再让学生观察不同年份的二月月历卡,发现二月份的天数只有两种情况,一种28天,一种29天,然后我说明:通常把二月份有28天的这一年叫做*年,有29天的那一年叫做闰年(板书*年、闰年)。

  也就是说判断*年、闰年是由2月份的天数决定的,下面请你们仔细观察1997—20xx年2月的月历卡并统计天数,四人小组里完成表格的内容,说说你发现了什么?表格如下:(略)

  学生通过统计各年份2月的天数,发现每4年总有一个闰年!闰年和4有什么关系?你能利用计算器计算年份与4的倍数关系吗?通过计算,

  学生自主发现了:用公历年份除以4,能整除的一般是闰年(贴纸条)。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我充分利用知识的规律性,学生通过观察、借助计算器动手操作、小组讨论等多种形式,进行充分探索,发现规律,达到自主建构新知的目的。)

  4、扩展延伸

  学生的求知欲是旺盛的,他们提出疑问:为什么会出现*年、闰年呢?为满足学生的求知,我出示了*年、闰年的来历这课外知识点,并向学生推荐一些书籍,如:《十万个为什么》(自然分册)《*青少年百科全书》(自然分册)等。

  (设计意图:从而达到了课外延伸的目的,培养了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5、巧设疑点

  接着我让学生完成一组练习(课件),在学生回答1900年能被4整除是闰年时,我告诉他你判断是错误的,这时学生产生了认知上的矛盾,开始和老师争论起来。这时我出示1900年二月月历卡求证,1900年二月的确只有28天,这样一个巧妙的矛盾设置,瞬间调动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然后我让数学博士带领同学们去了解原因。(课件)通过数学博士点拨,让学生认识到1900年确实不是闰年。(贴纸条:公历年份是整百年的,除以400能整除的才是闰年。)

  这一小练习是为了让学生巩固判断整百年是*年还是闰年而设计的。

  (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中,通过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适当的质疑给学生思维上的振憾,同时尊重学生的自我发现)

  (三)精心设练,乐中求实。

  为了巩固与发展前面的新知,按照新课标理念和循序渐进的原则,我在这个环节里分三个层次进行练习设计。

  第一个层次是基本练习:

  1、一年中有()个月,其中大月有()个,小月有()个。

  2、8月1日的前一天是()月()日。

  6月30日的后一天是()月()日。

  3、5月的最后一天是()日。11月的最后一天是()日。

  4、4月和5月共()天。

  (本次的练习面向全体学生,有利于学生对基本知识的巩固。)

  第二个层次是深化练习:

  小冬满16岁的时候,只过了4个生日。他的生日是()月()日。

  这年是*年还是闰年?

  (这次的练习可有效地突破本节课的难点。)

  第三个层次是拓展练习:

  1992年2月13日是小红的第十五个生日,这一年爷爷再过几天,才过第十五个生日。

  1、爷爷的生日是()月()日。

  2、爷爷这一年是()岁。

  3、爷爷过第十七个生日时是()岁。

  (设计意图:这个练习的设计,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可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不同层次的作业设计,也有利于不同层面学生的知识掌握。)

  (四)畅谈感受,交流收获

  牐牨咀拧靶】翁茫大社会”的教育理念,本节课的总结将采取学生自我评价、自我教育、自我反思的方式进行,并引导学生谈一谈应该如何对待时间,对学生进行惜时教育。

  (五)课后作业:收集年、月、日方面的知识及一些重大历史事件,和你的好朋友一起办一份内容丰富、设计精美的手抄报。

  (设计意图:本作业具有较强的开放性和实用性,从而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并启发他们要学会珍惜美好的光阴,更加努力学习,将来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美好。)

  (五)说板书设计

  本节课的板书设计和教学思路****,简明突出了本课的知识点,看上去一目了然,使学生记忆更为深刻。

  附板书设计:

  年月日

  一年12个月

  (一、三、五、七、八、十、十二)大月31天

  (四、六、九、十一)小月30天

  *年(365天)2月28天

  闰年(366天)2月29天

  公历年份除以4,能整除的一般是闰年。

  公历年份是整百年的,能整除400的才是闰年。

《年月日》三年级数学说课稿2

  一、教材分析

  时间单位是较为抽象的计算单位。小学在前面已经掌握了小时、分、秒,并在实际生活中积累了年、月、日方面的感性经验,有关年、月、日方面的知识,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他们的生活和学习内容中,有了形成较长时间观念的基础。本单元是在此基础上向学生介绍有关年、月、日等时间单位方面知识的。本课是让学生借助观察年历来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的,然后介绍*年、闰年的判断方法,以及拳头记忆法和大月歌诀记忆法,最后是算出*年、闰年全年的天数。

  教学重点、难点:

  年、月都是较大的时间单位,让学生建立时间单位的观念和掌握单位间的进率是教学的重点。掌握*年、闰年的判断方法是教学难点。

  关于练习题的编排,编者是按照新授内容的顺序安排的,形成多样。第1题是先练习了年、月、日之间的进率,再说出*年和闰年的天数;第二、三、四题是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问题,提高了学生解答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根据本节课的重、难点和内容的特点,我制定了以下四条教学目标:

  (1)能够说出年、月、日之间的关系,能阅读日历、年历,并写出日期。

  (2)能够说出各月的天数并能正确分辨大月和小月。

  (3)理解、掌握*年、闰年的判断方法,并能说出*年和闰年的天数。

  (4)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判断能力和探究能力。

  这几条目标既有知识层,又有运用层,而且概括了本课时的知识点,明确、具体、可测。

  二、说教法

  1、教法上:

  ①努力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原则。注重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通过启发、诱导、设置悬念,培养学生探讨知识的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做到精讲多练,讲练结合,步步扎实。

  ②尽量利用直观教具、电化教学等**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③努力体现目标教学特点,在突破重点、难点的过程中重视教学信息的反馈和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如:在教学年、月、日的进率时,我是通过让学生观察1993年的年历使学生知道一年有多少个月,每个月有多少天,通过教与学的双向反馈,使教师更加清楚学生对这一教学重点的掌握情况,使下面的教学建立在稳固的基础上。再通过教师多**演示近几年二月份的天数,学生通过动脑、想、说、总结概括等一系列的活动,突破教学难点。

  2、教具准备:

  分句课本的特点和学生年龄特点,我准备了以下教具:年历、幻灯片、录音机等。通过这些教具,可以使学生直观地发现规律,学到知识。

  三、说学法

  在学法上,通过让学生观察、看书、质疑、讨论、总结、概括、实践运用等**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如:在教学一年或者一个月的时间有多长时,首先利用年历**学生进行观察等活动,并注意联系实际来掌握年、月、日之间的关系;通过让学生观察幻灯片中二月份的天数发现每四年,一闰的规律。再经过计算1980÷4和1986÷4得出*年、闰年的判断方法。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探究能力和判断能力,从而提高学习兴趣。

  四、说教学过程

  下面说一说教学过程程序。因为这是年、月、日的`起始课,所以要有个好的开头,人们常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好奇心,我利用猜谜语的形式来导入课题,我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老师让你们猜个谜好吗?请同学们注意听:有个宝宝真希奇,身穿三百多件衣,天天都要脱一件,等到年底剩张皮!”谁能说这是什么?学生很快就能猜到这是日历。然后,教师出示一本日历,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日历,可以知道:在日历上我们可以找到某年、某月、某日,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内容:“年、月、日”的认识,(板书课题)。这样,通过学生猜谜语和引导学生观察日历,导入课题,既直观形象,过度又自然,同时好能激发求知欲,吸引学生***,为下面学习新知打下基础。

  为了让学生有目的、有重点地学习新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的特点,我分两次口述学习目标,我是这样出示学习目标的:同学们,你们知道这节课首先要完成哪两个任务吗?我来告诉你们,第一个任务是能够说出年、月、日的关系,能阅读日历、年历并写出日期;第二个任务是能够说出各月的天数,并能正确分辨大月和小月。这样出示目标既不枯燥乏味,又不死板,还能让学生记得住,激发求知欲。

  出示完,目标后,教师将沿着这条线去教,学生也将沿着这条线去学。通过让学生有目的地观察1993年的年历,使学生初步学会看年历并知道一年有多少个月,哪几个月是31天,哪几个月是30天等知识。我是这样设计的:通过看年历,你知道一年有几个月?每个月的天数都一样?每个月各有多少天?看完后请同学们打开书80页,这是1993年的年历,请同学们根据鸭博士提的问题认真观察年历。由于问题简单,学生看完后会积极地举手回答问题,我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一年有12个月,每个月的天数都一样,有的月份是31天,有的月份是30天,31天的月份有一、三、五、七、八、十、十二这几个月;30天的有四、六、九、十一这几个月;二月有28天。板书完后,我告诉学生通常把有31天的月份称大月(板书大月),把30天的月份叫小月(板书小月)。在学生熟悉了年历之后,借助于他们*时对时间的直接经验和想象力,把抽象的时间与具体事件联系在一起进行一些有趣的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1993年的儿童节是星期几?***是,几月几号?你自己的生日是。几月几号?你能用铅笔把它圈出来吗?通过这样的练习,使学生建立起了较长的时间观念,巩固了年、月、日之间的关系,同时对学生进行了爱国**教育,顺利地完成了前两个任务。

  在学生知道什么是大月,什么是小月后,让学生判断自己的生日是在大月还是在小月从而引出二月。这时我告诉学生,二月既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它是一个特殊的月份,为什么呢?再通过让学生观察不同年份的年历,发现二月有时是28天,有时是29天(板书29天),写完后我说明:通常把二月份有28天的这一年叫做*年,有29天的那一年叫做闰年(板书*、闰年)。这时,我口头出示第三个学习目标:如何判断某一年是*年还是闰年,并能说出*年和闰年的天数就是我们将要完成的第三个任务。出现了*年和闰年后,学生会产生疑问:为什么会有*年和闰年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充分利用电教**,让学生听一段录音:“你知道吗?……。”这个录音既回答了学生的疑问,又吸引了学生的***,为再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听完录音后,我用幻灯出示了1980年到1992年二月份的天数,通过让学生认真观察、讨论,自己发现四年里有三个*年和一个闰年的规律,并经过计算得出闰年的年份与4的关系,从而学会判断方法。这样既加深了理解、记忆,还培养观察、概括能力,突破了教学难点。

  为了巩固判断方法,了解学生掌握情况,我让学生对“做一做”的第3题进行了练习。为了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出正确判断,我把原题进行了改动,把书中只给的年份都分别除以了4。在判断20xx年时,我用了20xx÷4的,学生看到这题会问:“为什么要除以400,而不是除以4呢?”我及时利用教科书下面的底注,通过让学生看82页下面的底注,使学生初步了解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由于学生年龄较小,知识有限,这里只作为常识让学生了解一下就可以了。

  为了便于学生记忆一年中每个月的天数,我给学生介绍了左手拳头数月份和用儿歌记忆大月的方法,这样学生既学得生动活泼,又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计算一年的天数打下了基础。我是这样设计的:同学们,看幻灯,图上有一个左拳头图,在左手的拳头上我们可以依次数出十二个月份。这时,我先引导学生在图上数月份,边数边标出月份。再学生观察图知道:凡是凸起的地方表示月份都是大月,凹下去的地方除了二月外都是小月。再引导学生在自己的拳头上数月份进行练习。这样既能亲身体验,又能达到巩固的目的。由此再一道记大月的歌诀:“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在此,讲清十二月就是实际生活中的常说的腊月。

  在学生初步掌握了各个月份的天数之后,让学生利用刚刚学到的知识自己计算出*年和闰年各有几天,并填在书上,通过**,知道*年有365天(板书365天),闰年有366天(板书366天)。这样设计既巩固了新知,有培养了学生的灵活性。再通过“做一做”中的第1、2题进行练习。

  到此,本课知识已经学完,通过看书质疑进行小结。小结时我采用**题、学生小结的方式: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在学生总结、的基础上教师再进行归纳概括,在学生脑海中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最后是回顾目标进行检测,通过测评可以获得反馈信息并及时补救,做到当堂知识当堂掌握。测评时,我充分利用课本中的练习题。这些练习紧扣重点,既有层次,又有梯度;既考查了学生的基础知识,有考查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学生学好知道的自信心。


三年级数学第1单元《年月日》知识点梳理3篇(扩展3)

——三年级数学《年月日》说课稿3篇

三年级数学《年月日》说课稿1

  一、教材分析

  《年月日》时间单位是较为抽象的计量单位,学生在二年级已经学过与他们生活比较接近的时间单位时、分、秒。随着年龄增长,生活经验的增多,年、月、日的知识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他们的生活和学习中,有了形成较长的时间观念的基础。因而教材注意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初步了解年、月、日的有关知识。

  二、本课教学目标

  1、在观察年历卡的活动中,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一年有12个月,分为大月、小月和二月,大月有31天,小月有30天,能记住一年中哪几个月是大月,哪几个月是小月。知道一年有365天或366天。

  2、在年历上查找、交流一些有纪念意义的日子,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通过**思考、合作交流的方式,开展观察、操作、游戏、计算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学习重点: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掌握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三、设计理念

  虽然年月日时间单位是个抽象的概念,但和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孩子们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所以在设计课时考虑到这一点,先了解学生已知的内容,自主探究,以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为指导,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以学生活中的数学,学有用的数学,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为基本理念。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发挥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创新的精神,通过学生的搜集、汇报、展示、交流,教师及时引导学生验证、推理、提升,在师生互动的动态生成*同推进学习过程。

  四、教学过程

  一、设情境导入新课

  1、你知道自己出生的日子吗?

  2、你还知道哪些特殊的日子?

  3、这里有哪几个时间单位呢?对,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比时分秒更大的时间单位:年月日。板书课题:年月日

  二、新课探究

  1、你们知道哪些关于年月日的知识?

  2、分析年月日的产生。

  3、引导探索:(1)出示年历卡,说说通过年历卡,你已经知道哪些知识?(请同学们拿出手中的年历卡,分组观察,讨论找出年历卡中有关年月日的知识,我们比一比,看看哪个小组发现的秘密多?

  (2)小组讨论(3)生交流。师:谁来说说你们的发现?

  (4)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逐步完善板书:

  大月(31天)1、3、5、7、8、10、12

  一年有12个月

  小月(30天)4、6、9、11

  特殊月二月*年28天

  闰年29天

  对比xxxx年的日历看看有什么发现?(二月天数不同,我们把二月是28天的年份叫*年,把二月是29天的月份叫闰年。)关于*年和闰年的有关知识我们下一节课研究。

  数一数:一年中有几个大月、几个小月、几个特殊月?

  4、教学记忆大小月的方法

  师:(1)你有什么好的方法记住每个月的天数呢?

  a、歌诀法b、拳头记忆法。(出示拳头,师:这是什么?你们有吗?它能帮我们记住每月的天数,怎样帮呢?自学课本P48)

  (2)你还有其它的方法吗?你喜欢哪一种就用哪一种。

  (3)师生共同玩游戏:大月男生起立,小月女生起立。(二月为什么没人起立,二月既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

  5、结合实际进一步认识年月日

  (1)刚才同学们通过研究年历卡,学到这么多的知识,你们真了不起。现在请你们在20xx年的年历卡上找到***这一天,你是怎样找到这一天的?在找出儿童节、教师节、劳动节。你们知道妈**生日吗?找出自己的生日

  (2)请你想一想今年有哪些让你高兴、难忘、或值得庆祝的日子?在今年的年历卡上圈出来。(学生交流,并说出为什么?)

  (3)同学们已经学会了看年历卡,而且通过年历卡知道了有关年月日的知识。现在同学们结合自己的实际想一想,从什么时候到什么时候经过的时间是一年?一月?一日?举例说明。

  三、巩固练习

  四、课堂总结

  教学反思

  *均数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它也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谢老师通过教学让学生明白*均数是怎么产生的,使学生认识到它并不是一个实实在在的数,而是一个虚拟的数,使学生理解*均数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均数的方法。本节课有许多亮点。

  一、创设情景、引起兴趣

  本节课谢老师通过联系学生自己身边的事,在人数不同的情况下参赛比较,“这样比公不公*”引发学生思维的冲突,让学生感到数学就发生在自己身边,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解决问题的欲望,从而引出求*均数的问题,认知的“不*衡”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好奇心。教学有了这个过程,学生对*均数的统计意义以及作用才有比较深刻的理解,也才能在面临相类似问题时,能自主地想到用*均数作为一组数据的**,去进行比较和分析。

  二、注重思想方法的培养

  谢老师在教学中能通过直面的'课件演示让学生体验这种方法,并启发学生发现移动前和移动后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在此,初步小结:什么是*均数?通过例题的深入研究,学生进一步感知*均数的取值范围。帮着学生理解*均数是一个虚拟的数,它表示的是一组数据的整体情况,从而使学生对“*均数”的认识逐步清晰。

  三、学会运用*均数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谢老师注意从生活实例入手,通过练习设计,让学生借助于具体问题、具体数据进一步理解*均数的性质,丰富学生对*均数的理解。将知识与生活紧密相连,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让学生充分体验到数学从生活中来,回到生活中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判断能力。

三年级数学《年月日》说课稿2

  一、教材分析

  《年月日》时间单位是较为抽象的计量单位,学生在二年级已经学过与他们生活比较接近的时间单位时、分、秒。随着年龄增长,生活经验的增多,年、月、日的知识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他们的生活和学习中,有了形成较长的时间观念的基础。因而教材注意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初步了解年、月、日的有关知识。

  二、本课教学目标

  1、在观察年历卡的活动中,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一年有12个月,分为大月、小月和二月,大月有31天,小月有30天,能记住一年中哪几个月是大月,哪几个月是小月。知道一年有365天或366天。

  2、在年历上查找、交流一些有纪念意义的日子,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通过**思考、合作交流的方式,开展观察、操作、游戏、计算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学习重点: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掌握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三、设计理念

  虽然年月日时间单位是个抽象的概念,但和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孩子们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所以在设计课时考虑到这一点,先了解学生已知的内容,自主探究,以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为指导,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以学生活中的数学,学有用的数学,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为基本理念。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发挥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创新的精神,通过学生的搜集、汇报、展示、交流,教师及时引导学生验证、推理、提升,在师生互动的动态生成*同推进学习过程。

  四、教学过程

  一、设情境导入新课

  1、你知道自己出生的日子吗?

  2、你还知道哪些特殊的日子?

  3、这里有哪几个时间单位呢?对,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比时分秒更大的时间单位:年月日。板书课题:年月日

  二、新课探究

  1、你们知道哪些关于年月日的知识?

  2、分析年月日的产生。

  3、引导探索:(1)出示年历卡,说说通过年历卡,你已经知道哪些知识?(请同学们拿出手中的年历卡,分组观察,讨论找出年历卡中有关年月日的知识,我们比一比,看看哪个小组发现的秘密多?

  (2)小组讨论(3)生交流。师:谁来说说你们的发现?

  (4)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逐步完善板书:

  大月(31天)1、3、5、7、8、10、12

  一年有12个月

  小月(30天)4、6、9、11

  特殊月二月*年28天

  闰年29天

  对比xxxx年的日历看看有什么发现?(二月天数不同,我们把二月是28天的年份叫*年,把二月是29天的月份叫闰年。)关于*年和闰年的有关知识我们下一节课研究。

  数一数:一年中有几个大月、几个小月、几个特殊月?

  4、教学记忆大小月的方法

  师:(1)你有什么好的方法记住每个月的天数呢?

  a、歌诀法b、拳头记忆法。(出示拳头,师:这是什么?你们有吗?它能帮我们记住每月的天数,怎样帮呢?自学课本P48)

  (2)你还有其它的方法吗?你喜欢哪一种就用哪一种。

  (3)师生共同玩游戏:大月男生起立,小月女生起立。(二月为什么没人起立,二月既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

  5、结合实际进一步认识年月日

  (1)刚才同学们通过研究年历卡,学到这么多的知识,你们真了不起。现在请你们在20xx年的年历卡上找到***这一天,你是怎样找到这一天的?在找出儿童节、教师节、劳动节。你们知道妈**生日吗?找出自己的生日

  (2)请你想一想今年有哪些让你高兴、难忘、或值得庆祝的日子?在今年的年历卡上圈出来。(学生交流,并说出为什么?)

  (3)同学们已经学会了看年历卡,而且通过年历卡知道了有关年月日的知识。现在同学们结合自己的实际想一想,从什么时候到什么时候经过的时间是一年?一月?一日?举例说明。

  三、巩固练习

  四、课堂总结

  教学反思

  *均数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它也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谢老师通过教学让学生明白*均数是怎么产生的,使学生认识到它并不是一个实实在在的数,而是一个虚拟的数,使学生理解*均数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均数的方法。本节课有许多亮点。

  一、创设情景、引起兴趣

  本节课谢老师通过联系学生自己身边的事,在人数不同的情况下参赛比较,“这样比公不公*”引发学生思维的冲突,让学生感到数学就发生在自己身边,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解决问题的欲望,从而引出求*均数的问题,认知的“不*衡”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好奇心。教学有了这个过程,学生对*均数的统计意义以及作用才有比较深刻的理解,也才能在面临相类似问题时,能自主地想到用*均数作为一组数据的**,去进行比较和分析。

  二、注重思想方法的培养

  谢老师在教学中能通过直面的'课件演示让学生体验这种方法,并启发学生发现移动前和移动后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在此,初步小结:什么是*均数?通过例题的深入研究,学生进一步感知*均数的取值范围。帮着学生理解*均数是一个虚拟的数,它表示的是一组数据的整体情况,从而使学生对“*均数”的认识逐步清晰。

  三、学会运用*均数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谢老师注意从生活实例入手,通过练习设计,让学生借助于具体问题、具体数据进一步理解*均数的性质,丰富学生对*均数的理解。将知识与生活紧密相连,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让学生充分体验到数学从生活中来,回到生活中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判断能力。


三年级数学第1单元《年月日》知识点梳理3篇(扩展4)

——三年级下册数学《年月日》教学设计5篇

三年级下册数学《年月日》教学设计1

  一、教学分析:

  (一)教材分析

  《年月日》的教学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时间单位“时、分、秒”,并已经在实际生活中积累了“年、月、日”感性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年、月、都是较大的时间单位,理解一年或者一个月的时间有多长需要借助一定的想象力。因此,教材选用了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素材进行教学。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培养了学生的爱国**精神。

  (二)学生分析

  学生虽然在实际生活中有了一些感性的认识和经验,但是缺乏清晰的认识和数学思考的过程。因此,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时间。

  结合我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拟定了以下教学重难点。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建立年、月、日的时间观念。

  教学难点:

  记住各月的天数和初步会判断*年或闰年。

  根据以上分析和教学重难点,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年、闰年等方面的知识;记住每个月及*年、闰年各有多少天。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体验小组合作解决研究主题的过程中逐步培养“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发展学生认真观察、归纳概括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感受数学的联系,培养学生乐于探求知识的情感;及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策略:

  1、教学模式

  本节课我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观察、讨论、合作的过程中体验数学知识,使自主探究的方式贯穿教学的全过程,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教学方法与**

  ①应用**整合,突破教学难点。

  ②采用课前准备、课上小组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贯彻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四、教学过程:

  (一)、创境激趣,提示课题。

  1、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开课伊始,以激动人心的画面吸引学生注意。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照片,每一张照片都记录了一些让我们每个*人都引以为自豪的的瞬间。你们想看看吗?(出示课件)让学生说画面呈现的是什么情景,这些情景发生在什么时间。最后定格在三幅画面。让学生找这里在记录事件发生时用了哪些时间单位呢?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数学活动中去。引导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年月日,感受数学学习的价值,同时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建立学生新旧知识的联系。加深对时间单位的理解。)

  2、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新的时间单位――年、月、日。(板书课题)

  (二)小组合作,探究新知。

  探究活动一:观察年历,回答问题。

  1、合作学习阶段:

  为了有效的学习新知,我放手让学生说说自己知道的有关年月日的知识,使课堂教学的起点对准了本班学生的实际水*。然后利用年历**学生进行一系列活动,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有目的观察年历,并回答问题。如:“一年有几个月?”“每个月的天数一样吗?”等等,孩子们的热情一下子被点燃了,课堂变成了同学们畅所欲言的地方。

  2、交流成果阶段:

  (1)这一阶段是课堂的重中之重,学生要把自己通过查找、总结、合作学习得出的结论进行汇报,在此基础上,教师借助多**课件直观演示。(出示课件)并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总结并板书:

  ①一年都有12个月。1、3、5、7、8、10、12每个月都有31天。我们把每月31天的月份叫大月。

  ②4、6、9、11每个月有30天。我们把每月30天的月份叫小月。

  ③2月有时28天,有时29天。我们把2月有28天的那一年叫做*年,把2月有29天的那一年叫做闰年。突出2月份这个特殊月。

  7个大月和4个小月再加上2月正好是12个月,(板书12个月)。

  这时,让学生把自己的生日,在年历上圈出来,加强学生对年月日的感性认识。

  (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中,我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使每一个学生在倾听、表达的过程中,不断地修正和完善自己的发现,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与合作的快乐。)

  (2)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每个月的天数,怎样把每个月的天数很快地记下来?我先让学生思考,再小组讨论,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推荐巧记年月日。(课件出示)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了认识大月小月,并掌握各月天数的目标)

  (3)、教学到这,我考虑到小学生天生好动这一特点,安排了这样一个游戏。老师报月份大月请男生起立,是小月的请女生起立。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玩中学,玩中乐,使知识得升华。)

  探究活动二:探究*年或闰年。

  通过观察,我们发现二月的天数不一样,那么2月份的天数有什么规律吗?出示1993-2004年二月份的天数,让学生观察、讨论、发现四年一闰的问题。课件演示:闰年来历。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发现*年、闰年的排列规律,通过多**演示,加深了学生对*闰年的判断方法的理解,记忆,从而有效地突破教学难点。)

  这时我设计了巩固练习:判断1949、2001、2008、1900年都是什么年?引出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的知识。

  最后是知识拓展计算*年、闰年的全年天数。这一环节让学生说出计算方法很重要,由于计算年份不同,学生有两种不同答案,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把板书补充完整,*年全年365天,闰年全年366天。

  (三)、拓展应用,开发智力

  整个练习的设计体现了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认知规律。基本练习考察了学生的基础知识,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提高练习是一个猜生日的游戏,通过这个游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可以了解一些必要的社会知识和重大节日。

  (四)总结归纳,落实主旨。

  同学们,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一节课又要过去了,在这节课中你有哪些收获呢?

  (设计意图:以谈话的方式进行总结,不但重视了知识的反馈,而且重视了情感的培养,从而起到了知情共融的良好效果。)

  五、板书设计:年月日

  一年有12个月

  大月:1、3、5、7、8、10、12(31天)

  小月:4、6、9、11(30天)

  2月:*年28天,闰年29天

  *年全年365天,闰年全年366天

  六、教学反思:

  1、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学习的价值,

  2、激发了学生的参与兴趣,启发了学生的积极思维,让学生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索者,在自我探究、自我发现中获取新知,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年级下册数学《年月日》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操作、比较、猜想、讨论等一系列活动,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大月、小月、会判断*年、闰年。

  2.技能目标:让学生利用校园网,互联网自主查找相关知识,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交流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学习的能力,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4.发展目标:使学生在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良好品质。

  教学准备:

  校园网、互联网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以奇增趣。

  1.一上课,“同学们,你们想听故事吗?有一个人**后想逃到深圳,他拿着一张签发日期是2003年2月29日的边防证,在深圳边检站准备入关。尽管他经过整容,改变了模样,可还是被检查证件的**叔叔一眼识破,将他扣留。你们知道是什么原因吗?”当学生都急于想知道答案的时候,我又说,只要同学们学习了这节课,就知道其中的奥秘了。

  二、合作探究,创新发展。

  1、根据生活经验,认识年、月、日(学生点击校园网人机对话)

  (1)你跑100米大约用多长时间?

  (2)你知道一场篮球比赛用多少分钟吗?

  (3)今年《春节联欢晚会》几点开始?什么时候结束?大约演播了几个小时?

  (4)从开学到六一儿童节共多少天?(或几个月零几天)

  (5)你从上小学到现在经过了几年?

  2、你还知道哪些关于年、月、日的知识?

  3、自学、交流,掌握重点。

  (1)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知识经验,让学生上网:查询万年历2004-2005年各年的日历,并结合课本,个人尝试观察,数一数:一年有几个月?每个月各有几天?把结果填在表格中。看看你们还有什么发现?

  (2)小组交流:让学生自己把自己观察、发现的结果在小组交流。由小组长写成卡片后进行板书。

  (3)记忆大小月:让学生在计算机上观察大月、小月的排列有什么规律,同桌互相交流,发现记忆大小月的方法。

  4、猜想——验证,突破难点。

  (1)观察:请同学们在网上查找1993年——2005年的年历卡,并整理成表格。

  (2)猜想:鼓励学生进行猜想:为什么每4年里总有一个闰年?闰年与4有什么关系呢?

  (3)验证:请同学们通过分组计算年份数与4的关系来验证。

  引导学生发现: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一般都是闰年。

  (4)揭示闰年的特殊性。

  当学生提出:“1990年是4的倍数,但不是闰年。为什么?”先请同学们进行讨论,再让学生上网:查找1900年2月的年历卡来验证,使学生了解到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1900年不是闰年。

  (5)质疑:导入课前故事揭迷:边防证写的是2003年2月29日,为什么说边防证是伪造的?

  三、精心设练,乐中求实。

  本课练习内容分三个层次,基本层——综合层——开放层。

  四、评价体验,激活情感。

  1、请你说说这节课你们学习了什么?

  2、还有什么问题?

  3、你能说说自己或小伙伴在这节课中的表现吗?

  (好奇心是创新的萌芽。学生有了好奇心,可以增加学习的乐趣。)

  (这样使学生通过网上学习,各得其所,各得其乐,在一种没有心理负担的自主学习中提高自学能力。)

  (通过小组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同时,教师的板书也向学生开放,由学生来完成。

  (先观察发现规律,再进行记忆,避免了学生机械地记忆。同时记大月小月的方法放开让学生去创造。))

  (这样让学生在体验中发现*年和闰年的判断方法,使学生在探索过程中有所发现、有所感悟、有所发展。)

  (本题设计前后呼应,有进一步复习了*年二月的特征,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能帮助我们解决生活问题,体现数学的价值。)

  (通过总结,自评、互评,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使知识的脉络更清晰,更有条理,便于学生理解、掌握。)

  (这样,将数学知识与生活有机地结合,创设良好的情境,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学生采用拳头记忆法和歌诀记忆法,在快乐中记住每月的天数

  学生对4年一闰理解较容易,但对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闰,感到疑惑。

三年级下册数学《年月日》教学设计3

  【教学内容】

  青岛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年、月、日》这单元是在前面已经掌握了时、分、秒、时间单位,以及学生在生活中有了形成较长时间观念,积累了对年、月、日方面的感性经验的基础上向学生介绍有关“年、月、日”等时间单位方面知识。而本课是让学生借助观察年历来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大、小月及各月天数,介绍*年、闰年的判断。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生活经历和年历卡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大月、小月、2月,*年、闰年各有多少天。了解有关闰年的有关知识,掌握判断闰年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在观察、发现、比较、猜想、讨论等一系列活动中培养收集处理信息能力和合作交流的能力,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自觉养成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并掌握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发现并掌握判断*年、闰年的方法。

  【教具准备

  多**课件

  【学具准备】

  多个年份年历卡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导入新课

  师:课件出示大屏幕。

  师:这是谁呀?

  生:猪爷爷。

  师:对,这是我们的老朋友猪爷爷,猪爷爷为了保持强健的身体每天坚持服用钙片,一瓶钙片有三十粒,每天服用一粒,一个月够吗?

  生1;够,因为一个月有三十天。(师板书)

  生2:有时不够,因为有的月份三十一天。(师板书)

  师:这两位同学真是生活中的有心人。那每月情况是怎样的呢、每年的情况又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年、月、日的知识。(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同桌合作,探究年历卡

  活动要求:

  1、以同桌为单位,一张年历卡,一张汇报单。

  2、两人先共同观察年历卡,然后一人读,一人填写汇报单,看哪对同桌合作的最快、最默契。

  学生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适时板书:

  生:一年有12个月(板书)

  大月(31天):1、3、5、7、8、10、12共7个

  小月(30天):4、6、9、11共4个

  二月(29天)

  (28天)

  生汇报完后师介绍大小月、特殊月几个数并板书。

  师:那现在我们知道怎样告诉猪爷爷了吗?谁来说说?

  生:小月和二月时够吃,大月时不够吃。

  师:我已经隔空告诉猪爷爷了,猪爷爷又回话了,一起看看是什么?

  猪爷爷:原来这么麻烦,那**脆一年买一箱,一箱12瓶,每瓶30粒,这样总够吃一年的了吧?

  师:小组先讨论一下,然后算一算。

  生汇报。师板书:31×7+30×4+29=366(天)

  31×7+30×4+28=365(天)

  师:咱们同学真是太棒了,猪爷爷都不由得称赞咱们同学棒棒哒,大头儿子知道咱们同学很优秀,也想让咱们同学帮助他,一起来看看什么问题。

  大头儿子:我爸爸今年要连续两个月出差在外,共计62天,爸爸是哪两个月去出差呢?

  生1:1、3月;

  生2:7、8月

  师:同学们同意哪个答案,为什么?看来有的同学对大小月已经熟记,有的不能熟记于心,那有没有好的方法帮助我们记忆呢?

  (三)教授左拳记忆法,歌诀记忆法记忆大小月

  1、左拳记忆法

  教师教授一遍,学生自己做一遍。

  2、歌诀记忆法:

  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

  四六九冬三十天,*年二月二十八,闰年二月把一加。

  师:谁能告诉许老师,腊、冬分别指的是哪一个月?

  生:12月,11月

  3、现在你能根据这个歌诀判断你同桌的生日的月份是大月还是小月。

  (四)*年、闰年的判断方法

  师:你对这个歌诀还有其它疑问吗?

  生:*年,闰年是什么意思。

  师:你**的这个问题非常有研究价值!有同学知道吗?

  师:你知道的可真多,老师给你点赞!数学上我们把“一年有365天的年份叫作*年,一年有366天的年份叫做闰年”。(生齐读)

  师:为什么*年和闰年相差一天,相差在哪一个月份**?对,就是2月,*年(板书)的2月有28天,闰年(板书)的2月有29天。所以咱们可以根据年历卡上2月份的天数来快速判断这一年是*年还是闰年。谁能告诉老师怎么判断?(生答)

  师:(课件出示表格)判断年历卡中的年份是*年还是闰年。(生答)

  师:如果没有年历卡,咱们又该怎么判断下面这四个年份是*年还是闰年呢?有知道的同学吗?你是怎么知道的,对,可以依据上面的进行推断!你是个推理能力很强的孩子,能具体的说说你是根据什么规律来推断的吗?你已经做的非常好了,请坐。看来这个问题比较难,咱们就一块来探究!在这一列表格中能找到规律吗?

  生:每隔3年有一个闰年;3*1闰;每4年有一个闰年等

  师:也就是说这些年份数和4有关系,真是一个伟大的发现!(把掌声送给他)

  师:那闰年的年份数和4有什么关系?谁知道?咱们就用年份数÷4看看有什么发现,结果有没有余数?(没有)也就是说闰年的年份是4的倍数,倍数是咱们以后要学到的知识;*年÷4有余数吗?(有)那*年的年份不是4的倍数。

  课件中展示的是咱们刚才在表格中发现的规律: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是闰年;公历年份不是4的倍数的是*年。

  光说不练假把式,咱们现在就来小试牛刀。

  小练习:判断下面哪些年是*年?哪些年是闰年?

  师:同学们已经学习了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但还没有学习四位数除以一位数,其实四位数除以一位数和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是一样的?想不想挑战下自己?让学生计算1984÷4=475,生判断是闰年。

  师:出示答案*年,咦,哪里出错了,咱们先看下1900年的年历表,真的是*年,其实,古人也发现了这个问题,看看他们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是闰年;但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哦,咱们可以用1900÷400来计算,结果有余数,它就是*年。2000年应该除以多少?(400)

  三、巩固练习

  师:感觉自己学的怎么样,真是一群自信的孩子(谦虚的孩子),一起来看几个简单的小题。

  1、一年有()个月

  31天的月份有()

  30天的月份有()

  *年二月有()天;

  闰年二月有()天

  2、小强满12岁的时候,只过了3个生日。猜一猜他是哪一天生的。

  四、课堂小结

  短短的一节课就要结束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与大家分享一下。

三年级下册数学《年月日》教学设计4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年、闰年等方面的知识;记住每个月以及*年、闰年各有多少天。

  2.使学生知道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初步理解时间和时刻的意义,学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二、教学内容

  1.学生已经在三年级上学期学习了时、分、秒,并在实际生活中积累了年、月、日方面的感性经验,有关年、月、日方面的知识,也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他们的生活和学习内容中,有了形成较长时间观念的基础。本单元正是在此基础上向学生介绍有关年、月、日等时间单位和24时计时法等方面的知识,以及一些简单的时间计算方法。

  实践活动:

  制作年历

  教材在学生学习完“年、月、日”这一单元之后,安排了制作年历的活动,一方面能使学生巩固对年月日的认识,另一方面,可以加强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新知识点:

  1、认识年、月、日。

  2、24时计时法。

  3、简单的时间计算方法。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年、闰年等方面的知识;记住每个月以及*年、闰年各有多少天。

  2、使学生知道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初步理解时间和时刻的意义,学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教学建议:

  1、关注学生的对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景中感受时间。教学时,教师要充分运用教材提供的素材,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对事件与时间关系的体验,初步建立时间观念。

  2、为学生创设自主构建知识的活动和思考空间。

  年、月、日和24时计时法是在时、分、秒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但是年、月、日之间的关系更加复杂,学生虽然在实际生活中有了一些感性的认识和经验,但是缺乏清晰的认识和数学思考的过程。因此,为了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年、月、日之间的关系,教材内容在设计时着重为学生搭建自主学习、主动构建知识的*台。教学时,教师可以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和**探索性的学校活动。如观察年历时,让学生思考“一年有几个月“等问题,让学生通过观察钟面探索外圈和内圈的关系等。引导学生通过**思考、小组合作等方式来了解年、月、日之间的关系和24时计时法。

  3、重视直观教学,充分发挥钟表模型等教具、学具的作用。

  由于学生*时很少使用24时计时法,因此在用24时计时法表示下午或晚上几时,学生往往感到不太习惯。教学时,应使用钟表模型等教具或学具,加强对钟面的观察操作,引导学生观察一整天时针正好走两圈,体会钟表外圈与内圈的数的关系,让学生积累丰富的表象,理解24时计时法。在教学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时,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从出发时刻开始,转到到达时刻,把直观观察和路线图对应起来,并口算出经过的时间。

  第一课时

  认识年、月、日

  课题

  认识年、月、日

  课型

  新课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大月、小月的知识,记住各月的天数。

  2、使学生会判断大、小月。

  3、帮助学生初步建立年、月、日的时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渗透科学的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

  探究发现年、月、日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发现并掌握大月、小月的判断方法。

  教具准备

  各年份的年历卡。

  教学设计

  一、学前准备

  1、填空。

  1时=()分1分=()秒

  1时=()秒240分=()时

  1分25秒=()秒82分=()时()分

  2、**:

  (1)时、分、秒都是什么单位?(时间单位)

  (2)关于时间单位你还知道哪些?(年、月、日、季度、世纪等)

  (3)那么关于年、月、日的知识你想知道些什么?

  3、导入新课

  讲述:地球绕太阳运转一周经过的时间就是一年,月亮绕地球运转一周经过的时间大约就是一个月,同时,地球自己也在旋转,地球自己旋转一周的时间就是一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年、月、日的知识。

  二、探究新知

  1、认识年、月、日。

  (1)出示材料。

  **:以前我们用钟、表来研究时、分、秒,那么年、月、日我们可以用什么来研究呢?(年历卡)

  (2)观察手中的年历卡,看看这是哪一年的年历。

  (3)分别找到10月1日,7月13日,看一看,各是星期几。

  **:10月1日是什么节日?申奥成功是在哪一年呢?

  (4)请同学们在年历卡上找出你所知道的纪念日,爸爸、妈妈和自己的生日等,看一看,分别是星期几。

  (5)合作探究。

  观察:一年有几个月?每个月的天数一样吗?哪几个月是31天?哪几个月是30天?

  (6)讨论交流。

  教师根究学生的回答内容,板书:

  年月日

  一年12个月365天或366天

  1、3、5、7、8、10、1231天

  4、6、9、1130天

  229天或28天

  (7)质疑:你们每人手中的年历卡上31天的月份是不是都是这几个月呢?(是)对!不管哪一年,31天的月份都是这几个月。

  再看一看,是不是每年的4、6、9、11月的天数都是30天。(是)

  (8)认识大月、小月。

  讲述:通过同学们认真仔细地观察,我们已经知道了不管哪一年,1、3、5、7、8、10、12这7个月都是31天,4、6、9、11这4个月都是30天,它们是不会发生变化的,我们把每月天数都是31天的这几个月叫做大月,把每月的天数都是30天的这几个月叫做小月。

  年份不同了,哪个月的天数有变化呢?(2月)从这里可以看出,二月的天数比大月、小月的天数要少,所以二月是一个特殊的月份。

  2、巩固。

  刚才我们在年历上已经找到了爸爸、妈妈和自己的生日,现在请你们想一想,自己的生日是在大月还是在小于?

  3、记住大月、小月。

  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一年有12个月,7个大月,4个小月和一个特殊月。那怎样记住一年中的大、小月呢?

  教材上介绍了一种左拳记忆法,应该怎么数呢?

  (1)出示左拳图。

  (2)讲清相应部位所表示的每个月的天数。

  (3)根据图,全体一起记忆。

  (4)指着自己左拳再次记忆。

  (5)再介绍一首儿歌,加强记忆。

  七个大月心中装,七前单数七后双。

  二月是个特殊月,其他各月是小月。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观察今年的年历。

  (1)一、二、三月一共有()天。

  (2)六一儿童节是星期()。

  (3)四月份有()个星期零()天。

  四、思维训练

  想一想:9月30日的后一天是几月几日?

  五、板书设计

三年级下册数学《年月日》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大月、小月、*年、闰年;知道每年有12个月和每月有多少天,帮助学生建立较长时间的观念。

  2、知道*年、闰年的知识,能初步判断某一年是*年还是闰年。

  3、在经历探索年月日之间关系的过程中,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推理。

  4、培养学生初步的合作意识,以及探究与收信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学会判断*年、闰年的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年、月、日之间的关系,理解闰年的含义。

  教学准备:多**课件一套,年历若干。

  教学过程:

  一、师生交流、导入课题

  师:今天是20xx年的几月几日?(9月28日)这是一个普通的日子,但在生活中会有许多令人兴奋或难以忘怀的日子,我们一起看屏幕回顾一下这些日子(**回归的时间、**申奥成功的时间、*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奥运会的开幕式)

  师:这些难忘的日子里还藏着数学知识呢,你们知道吗?这里有我们学习的另外几个时间单位,是什么?

  生:年月日

  师:关于年月日你了解哪些知识呢?(学生汇报)同学们了解的可真多,那你们说的对不对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比较长的时间单位年月日(板书课题:年、月、日)

  二、通过观察,探究新知。

  (一)通过观察,认识年历,探究有关大月和小月的知识。

  1、认识年、月、日。

  (1)出示20xx年年历卡。

  师:拿出课前老师发给你们的年历卡,仔细观察,然后根据白板上的自学提示找一找。(自学提示:1、一年有几个月?2、每月的天数一样吗?你能给分分类吗?)

  生1:一年有12个月(板书:一年有12个月)

  生2:每个月的天数不一样,按照天数进行分类。

  师:31天的月份有哪几个?同时用白板(板书:31天:1月、3月5月、7月、8月、10月、12月)30天的月份又有哪几个?(板书:30天:4月、6月、9月、11月)还剩下二月,二月有多少天?(板书:二月28天29天)

  师:同学们会发现不管哪一年31天的都是1月、3月、5月、7月、8月、10月、12月;30天的都是4月、6月、9月、11月。它们是不会发生变化的。我们把每月有31天的月份叫大月,(板书:大月)每月有30天的月份叫小月。(板书:小月)2月即不是大月,也不小月,二月是个特殊月我们把它叫做*月。(板书:*月)

  师:好,同学们快来数一数,大月有几个月?小月有几个月?(板书:7个、4个)

  (二)识记大月、小月的方法

  1、拳头记忆法

  师:我们研究了大月、小月,有什么好方法记住它呢,我们古代的劳动人民特别聪明,想出了一种拳头记忆大小月的方法,有同学会吗?

  (1)教师借用白板讲解,注意两点:①讲清数的方法;②数到2月虽然在拳头的凹处,但2月不是小月,习惯上称“2月*”。

  (2)学生伸出自己的左拳,跟老师一起数。

  (3)学生试着在下面自己数一数或和同桌数一数

  2、儿歌记忆法

  师:除了这种拳头记忆大小月的方法,我们还可以用儿歌形式记住大月?(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

  师:这里的腊指的是几月呢?你们知道吗?(12月)只要我们记住了大月,二月特殊剩下的就是小月,好同学们试着背一背这首儿歌,记住哪些月份是大月…记住了吗?我们一起来背一背。

  师:我们学习了两种记忆大小月的方法,你觉得哪种方法好,你就用哪种方法记。

  3、记7月8月

  (1)师:你再来观察大月的月份,你有什么发现?(尽量引导学生说出单数月和双数月,以及7月8月两个相邻的月份都是大月)你还可以这样记忆,这两个月正在放暑假,都是大月,我们可以多休息几天。

  (2)师:为什么7、8两个月都是大月呢?这里面有一个小故事,你们想听吗?

  古罗马有一个叫恺撒的**,他的生日在7月,7月是单数,于是他就规定一年的12个月中,单数月是大月,双数月是小月,他死后,他的侄子继位,可他的生日在8月,8月是小月,他觉得这样有失尊严,便把8月改成大月,8月变成大月后,后面的月份也就变成单数月是小月,双数月是大月了。

  (三)反馈:

  1、师:同学们记住了大小月了吗?好,那老师考考你们,你的生日在几月,这个月是大月还是小月?

  2、师:课堂上老师不能叫到,这样吧你的生日在大月的现在举起手来,生日是小月的再举起手来,有没有生日在二月的?

  (四)深入研究,了解闰年

  看来同学们已经记住了大小月,但在这些月份里面有一个特殊月二月,它有时28天,有时29天,这28天、29天的变化中有什么规律吗?这是老师整理的部分年份二月份的天数如下:

  (1)师:请你仔细观察二月份的天数是怎样变化的?

  生:每隔三年就有一次29天。

  师:那就是说每4年就会出现一次29天,我们把二月是28天的那一年叫*年,二月是29天的那一年叫闰年。

  (2)发现闰年规律

  师:刚才同学们已经发现每4年就会出现一次29天,也就是每4年就会出现一次闰年,我把表格中年份又整理了一下,我们一起看看(课件)按照规律是…所以最后一行是?

  师:那么闰年的年份与“4”有什么关系呢?举个例子,20xx与4有什么关系呢?谁发现了?

  生:正好是4的倍数,教师试算。

  师:好,我们就用这种方法来判断一下这两个年份是*年还是闰年。

  师:我们知道*年和闰年就因为二月而差出一天,闰年比*年多一天,那*年全年到底有多少天?该怎么算?(生说一年有12月个,把12个月的天数加起来,就是全年的天数。然后在练习本上算一算)

  生A:31+28+31+30+31+30+31+31+30+31+30+31=365天

  生B:31×7+30×4+28=365天生C:30×12+7-2=365天生D:31×12-4-3=365天

  (板书:365、366)

  (3)介绍*年与闰年的科学常识。

  师:同学们都知道了,每4年就会出现一次闰年,这是为什么呢,这里还有一个科学常用识呢,我们一起看一看。

  (4)我们再来判断一些年份是否是闰年,(白板)用加4减4的方法或看数字的后两位是不是4的倍数来判断闰年。

  (5)引出1900年是闰年吗?总结: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

  三、练习

  我们研究了大小月,又了解了*年和闰年,现在老师出一些要考考大家。

  五、全课总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2、师:今天是20xx年的9月28日,虽是一个普通的日子,但对于你们来说也是非常有意义的,因为你们的家长看到了你们在课堂上的出色表现,所以老师希望你们能够珍惜时间,每日都学会新知识,每月都有大收获,每年都会取得很大的进步。


三年级数学第1单元《年月日》知识点梳理3篇(扩展5)

——三年级下册数学《年月日》的教学反思3篇

三年级下册数学《年月日》的教学反思1

  1、数学内容生活化 年、月、日是常用的,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时间单位,也是来自学生自身和现实生活,教学时,我把教学内容纳入现实生活情境中,将学生置身于一种动态、开放、主动、多元的学习环境中。上课时,师生先交流此时激动和高兴的心情,再让师生一起记住这难忘的时刻:2008年4月2日上午8时31分6秒。师问:这句话里有哪些表示时间单位?师:时、分、秒是我们已经学过的表示较短的时间单位,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表示较长的时间单位,年、月、日,这样很自然地引出课题。同时,也使学生感到,要学习的知识就在他们身边,接着借助课件演示讲解,年、月、日的概念,老师再用生活中经历的一些事情,描述一年、一月、一日有多长,使学生初步体会年、月、日的时间概念,接着让学生说出课本中四幅有意义的日子发生在什么时间,这样,再一次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一思想在学生头脑中明朗化。最后让学生在猜迷语的愉悦的气氛中,师生共同进入新课。

  2、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教学活动中的**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因此,在整个课堂中,我努力创设一个**、*等、宽松、**的教学氛围,始终以“导”的姿态,让学生富有兴趣去观察、探索、发现新知。即新知的教学中,我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年历,让学生尝试回答问题:一年中有几个月?每个月的天数一样吗?等问题,通过这样教学,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接着在师生共同的游戏中引出二月这一特殊月份,教学时通过设计一张1988—2004年中各年份中二月份的天数,让学生自己观察、探索,发现四年一闰的规律,教师再用课件上的算式说明判断*年、闰年的方法。这样教学很好地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这一教学原则,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判断推理能力。完成创新教学模式中的探究过程。

  3、留给学生充分思考问题的时空 在教学中,教师要留给学生自主探索、思考问题的**空间和时间,这样教学、学生才会放飞思维,张扬个性,但是,在教学中,由于内容比较多,时间安排不够合理,所以后面判断*年和闰年这个环节中讲得比较快,加上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练习深化新知,导致有些学生吃而不消,这就是这节课留给我的遗憾。 以后在教学中,我必须认真反思,争取在不断的反思中,走出疑惑,在不断的挫折中,完善自我。

三年级下册数学《年月日》的教学反思2

  《年月日》相关知识点碎而多,又大都属于常识性知识,没有太大的探究空间,因此教学时选择让学生预习自学。本节课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年月日之间的关系、以及一年当中有几个月是大月,几个月是小月?初步了解*年和闰年, 设计这节课时借助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和实际生**验,把数学知识还原到生活中,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质疑**的方式掌握年月日的知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运用良好学习方法自主学习的能力。

  1、设置预习卡片,任务清晰到位。

  课前发给每个孩子预习卡片,注明其任务。

  任务一:[说一说]关于年月日的知识,你知道了什么?

  任务二:[查一查]看书本76~77页的年历,看看每个月的天数,圈一圈,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

  任务三:[理一理]关于《年月日》,哪些知识需要我们去记呢?用图、表格或者其他的数学方法,把这些知识整理,争取让所有同学一眼看明白。正因为有清晰的任务设置,学生汇报时是以形式多样、相对完整、表达简洁的预习成果进行展示。

  2、重视学生交流,知识点趋向完整。

  预习过程对于学生个体而言都很有收获,会有分享的愿望;但**学习又难免有遗漏或者错误,需要在交流中补充与改进。从教学现场可见,这样的过程绝不是形式,伙伴之间的交流都是那么投入与顶真。

  3、教师顺势引导,兼顾完善与释疑。

  (1)引导学生回顾,整理知识网络,体会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2)鼓励学生质疑,应需提供学习材料。当黑板上呈现完整年月日知识结构图时,老师提出“在学习中有碰到不明白的,都可以提出来,让全班同学一起帮助我们解答,谁有问题要提的?”让学生进行质疑**。

  4、本课概念多,容易混淆。

  知识的记忆、巩固、深化还是有一定难度的,练习中尽量优化了以“生活”为背景的数学内容,把生活素材、生活经验、生活情景作为学习资源,提供给学生去理解去实践。使学生感悟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它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这样,既可以巩固课堂内学到的知识,又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整堂课在关注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还突出关注了“如何分享”“如何倾听”“如何交流”“如何表达”“如何质疑”等等方面的指导与培养,真正做到了“以生为本,以学为本。”

三年级下册数学《年月日》的教学反思3

  年月日的知识是在学生已经学过的时分秒的基础上学习的,在学生已有的基础上我首先从介绍年历入手,孩子们对年历的认识只是有个大致印象,对会不会看,怎么看并没有明确的认识。所以,我决定从认识年历开始,然后再圈出自己的生日。再展示本节课教学目标:a.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b.了解大月、小月的知识,并能正确记忆。

  再一个环节就是在记忆大月小月的时候。当我提出大家有没有什么好方法帮助我们记忆的时候,没想到同学们大部分都能说出“一三五七八十腊”,我再直接给出“三十一天永不差”,大月就顺利记住了。后来我又介绍了另一种记忆大月的方法:“要找大月请记住,七八两月是大月,七月之前找单数,八月之后找双数”。至此,孩子们对大月小月已记忆的差不多了。

  我在介绍拳头记忆法的时候,讲的就相对快了一些。我觉得只要孩子们能准确记忆大月小月,了解一下拳头记忆法就可以了。也没多想,就直接进行当堂训练环节了。事后想想,对于课本中明确出现的知识,一定要让学生明解了解并掌握。我在讲课的时候,老是担心学生说的太浪费时间,或者担心学生说不到点上。忘了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要充分的相信学生,要“以生为本”。让他们先通过自学解决一部分,然后再通过合作探究,小组交流学生,通过这两个环节学生能解决了的东西,课堂上就不用再重复了。老师只是对一些学生不太明确的知识点点拨一下就可以了。


三年级数学第1单元《年月日》知识点梳理3篇(扩展6)

——小学三年级年月日说课稿3篇

小学三年级年月日说课稿1

  一、说教材

  1、全册说课稿打包: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说课稿全册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六册第三章“年、月、日”的第一课时。

  2、教材分析

  时间单位是较为抽象的计算单位。小学在前面已经掌握了小时、分、秒,并在实际生活中积累了年、月、日方面的感性经验,有关年、月、日方面的知识,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他们的生活和学习内容中,有了形成较长时间观念的基础。本单元是在此基础上向学生介绍有关年、月、日等时间单位方面知识的。本课是让学生借助观察年历来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的,然后介绍*年、闰年的判断方法,以及拳头记忆法和大月歌诀记忆法,最后是算出*年、闰年全年的天数。

  3、教学重点、难点:

  年、月都是较大的时间单位,让学生建立时间单位的观念和掌握单位间的进率是教学的重点。掌握*年、闰年的判断方法是教学难点。

  关于练习题的编排,编者是按照新授内容的顺序安排的,形成多样。第1题是先练习了年、月、日之间的进率,再说出*年和闰年的天数;第二、三、四题是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问题,提高了学生解答问题的能力。

  4、教学目标:

  根据本节课的重、难点和内容的特点,我制定了以下四条教学目标:

  (1)能够说出年、月、日之间的关系,能阅读日历、年历,并写出日期。

  (2)能够说出各月的天数并能正确分辨大月和小月。

  (3)理解、掌握*年、闰年的判断方法,并能说出*年和闰年的天数。

  (4)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判断能力和探究能力。

  这几条目标既有知识层,又有运用层,而且概括了本课时的知识点,明确、具体、可测。

  二、说教法

  1、教法上:

  ①努力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原则。注重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通过启发、诱导、设置悬念,培养学生探讨知识的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做到精讲多练,讲练结合,步步扎实。②尽量利用直观教具、电化教学等**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③努力体现目标教学特点,在突破重点、难点的过程中重视教学信息的反馈和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如:在教学年、月、日的进率时,我是通过让学生观察1993年的年历使学生知道一年有多少个月,每个月有多少天,通过教与学的双向反馈,使教师更加清楚学生对这一教学重点的掌握情况,使下面的教学建立在稳固的基础上。再通过教师幻灯片演示近几年二月份的天数,学生通过动脑、想、说、总结概括等一系列的活动,突破教学难点。

  2、教具准备:

  分句课本的特点和学生年龄特点,我准备了以下教具:年历、幻灯片、录音机等。通过这些教具,可以使学生直观地发现规律,学到知识。

  三、说学法

  在学法上,通过让学生观察、看书、质疑、讨论、总结、概括、实践运用等**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如:在教学一年或者一个月的时间有多长时,首先利用年历**学生进行观察等活动,并注意联系实际来掌握年、月、日之间的关系;通过让学生观察幻灯片中二月份的天数发现每四年一闰的规律。再经过计算1980÷4和1986÷4得出*年、闰年的判断方法。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探究能力和判断能力,从而提高学习兴趣。

  四、说教学过程

  下面说一说教学过程程序。因为这是年、月、日的起始课,所以要有个好的开头,人们常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好奇心,我利用猜谜语的形式来导入课题,我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老师让你们猜个谜好吗?请同学们注意听:有个宝宝真希奇,身穿三百多件衣,天天都要脱一件,等到年底剩张皮!”谁能说这是什么?学生很快就能猜到这是日历。然后,教师出示一本日历,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日历,可以知道:在日历上我们可以找到某年、某月、某日,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内容:“年、月、日”的认识,(板书课题)。这样,通过学生猜谜语和引导学生观察日历,导入课题,既直观形象,过度又自然,同时好能激发求知欲,吸引学生***,为下面学习新知打下基础。

  为了让学生有目的、有重点地学习新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的特点,我分两次口述学习目标,我是这样出示学习目标的:同学们,你们知道这节课首先要完成哪两个任务吗?我来告诉你们,第一个任务是能够说出年、月、日的关系,能阅读日历、年历并写出日期;第二个任务是能够说出各月的天数,并能正确分辨大月和小月。这样出示目标既不枯燥乏味,又不死板,还能让学生记得住,激发求知欲。

  出示完目标后,教师将沿着这条线去教,学生也将沿着这条线去学。通过让学生有目的地观察1993年的年历,使学生初步学会看年历并知道一年有多少个月,哪几个月是31天,哪几个月是30天等知识。我是这样设计的:通过看年历,你知道一年有几个月?每个月的天数都一样?每个月各有多少天?看完后请同学们打开书80页,这是1993年的年历,请同学们根据鸭博士提的问题认真观察年历。由于问题简单,学生看完后会积极地举手回答问题,我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一年有12个月,每个月的天数都一样,有的月份是31天,有的月份是30天,31天的月份有一、三、五、七、八、十、十二这几个月;30天的有四、六、九、十一这几个月;二月有28天。板书完后,我告诉学生通常把有31天的月份称大月(板书大月),把30天的月份叫小月(板书小月)。在学生熟悉了年历之后,借助于他们*时对时间的直接经验和想象力,把抽象的时间与具体事件联系在一起进行一些有趣的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1993年的儿童节是星期几?***是几月几号?你自己的生日是几月几号?你能用铅笔把它圈出来吗?通过这样的练习,使学生建立起了较长的时间观念,巩固了年、月、日之间的关系,同时对学生进行了爱国**教育,顺利地完成了前两个任务。

  在学生知道什么是大月,什么是小月后,让学生判断自己的生日是在大月还是在小月从而引出二月。这时我告诉学生,二月既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它是一个特殊的月份,为什么呢?再通过让学生观察不同年份的年历,发现二月有时是28天,有时是29天(板书29天),写完后我说明:通常把二月份有28天的这一年叫做*年,有29天的那一年叫做闰年(板书*、闰年)。这时,我口头出示第三个学习目标:如何判断某一年是*年还是闰年,并能说出*年和闰年的天数就是我们将要完成的第三个任务。出现了*年和闰年后,学生会产生疑问:为什么会有*年和闰年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充分利用电教**,让学生听一段录音:“你知道吗?……。”这个录音既回答了学生的疑问,又吸引了学生的***,为再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听完录音后,我用幻灯出示了1980年到1992年二月份的天数,通过让学生认真观察、讨论,自己发现四年里有三个*年和一个闰年的规律,并经过计算得出闰年的年份与4的关系,从而学会判断方法。这样既加深了理解、记忆,还培养观察、概括能力,突破了教学难点。

  为了巩固判断方法,了解学生掌握情况,我让学生对“做一做”的'第3题进行了练习。为了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出正确判断,我把原题进行了改动,把书中只给的年份都分别除以了4。在判断20xx年时,我用了20xx÷4的,学生看到这题会问:“为什么要除以400,而不是除以4呢?”我及时利用教科书下面的底注,通过让学生看82页下面的底注,使学生初步了解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由于学生年龄较小,知识有限,这里只作为常识让学生了解一下就可以了。

  为了便于学生记忆一年中每个月的天数,我给学生介绍了左手拳头数月份和用儿歌记忆大月的方法,这样学生既学得生动活泼,又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计算一年的天数打下了基础。我是这样设计的:同学们,看幻灯,图上有一个左拳头图,在左手的拳头上我们可以依次数出十二个月份。这时,我先引导学生在图上数月份,边数边标出月份。再学生观察图知道:凡是凸起的地方表示月份都是大月,凹下去的地方除了二月外都是小月。再引导学生在自己的拳头上数月份进行练习。这样既能亲身体验,又能达到巩固的目的。由此再一道记大月的歌诀:“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在此,讲清十二月就是实际生活中的常说的腊月。

  在学生初步掌握了各个月份的天数之后,让学生利用刚刚学到的知识自己计算出*年和闰年各有几天,并填在书上,通过**,知道*年有365天(板书365天),闰年有366天(板书366天)。这样设计既巩固了新知,有培养了学生的灵活性。再通过“做一做”中的第1、2题进行练习。

  到此,本课知识已经学完,通过看书质疑进行小结。小结时我采用**题、学生小结的方式: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在学生总结、的基础上教师再进行归纳概括,在学生脑海中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最后是回顾目标进行检测,通过测评可以获得反馈信息并及时补救,做到当堂知识当堂掌握。测评时,我充分利用课本中的练习题。这些练习紧扣重点,既有层次,又有梯度;既考查了学生的基础知识,又考查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小学三年级年月日说课稿2

  一、说教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六册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初步会看钟表、掌握了时、分、秒时间单位的知识。年、月、日是较大的时间单位,理解一年或一个月的时间有多长需要借助一定的想象力。教学时利用学生收集近几年的年历**学生进行一系列的活动。

  二、教学目标:

  1、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说课稿《年、月、日》: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大月、小月、*年、闰年。

  2、学会正确判断某一年是*年还是闰年,记住每个月以及*年、闰年各有多少天。

  3初步建立时间观念,联系生活实际,熟悉运用年、月、日的知识。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掌握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教学难点:发现并掌握*年、闰年的判断方法。

  四、教法:

  在本节课之前,我首先要每个学生准备了一张年历(近几年的)。教学中为了巩固所学知识,让学生边学边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我通过小组交流的方法让学生全面、全程得参与到每个教学环节中,重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五、学法:

  通过学生观察年历卡,使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熟悉运用年月日的知识,应用扩展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年、闰年的理解,渗透珍惜时间的教育。引导学生在学习理论的基础上,了解时间单位间的互化,达到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及应用。

  六、教学过程:

  1、复习迁移,感悟新知。

  教学开始用**的方式复习“时分秒”,用投影展示四幅主题图,采用互问互答的形式,给学生更大的思维空间和创造学习的机会,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加深对年月日知识的理解。

  2、直观讲解,探求新知。

  (1)让学生拿出自己准备好的年历卡。先让学生观察自己的年历卡看看一年有几个月?有哪几个月有31天?有哪几个月有30天?你的年历卡是哪一年的?

  (2)在你们的年历卡上除了一个月是31天的和一个月是30天的还有那个月没有说?是几月?

  (3)告诉学生习惯把31天一个月的称为大月,30天一个月的称为小月,把二月称为“特殊月”,有些同学的年历二月是28天,也有些同学的年历二月是29天,那么我们把二月是28天的那一年叫*年,二月是29天的那一年叫闰年。

  (4)学生知道了一年有12个月,以及各月的天数后,分组计算出*年全年的天数和闰年全年的天数。讨论汇报,然后教师依照学生的口答板书计算过程。

  (5)师生共同小结*年、闰年的交替规律,懂得为什么有*年、闰年之分。

  (6)介绍儿歌记忆法: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四六、九、冬三十整。*年二月二十八,闰年二月二十九。(向学生介绍“腊”指十二月,“冬”指十一月)

  3、应用规律,巩固延伸

  4、课堂总结

小学三年级年月日说课稿3

  一、教材分析

  《年月日》时间单位是较为抽象的计量单位,学生在二年级已经学过与他们生活比较接近的时间单位时、分、秒。随着年龄增长,生活经验的增多,年、月、日的知识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他们的生活和学习中,有了形成较长的时间观念的基础。因而教材注意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初步了解年、月、日的有关知识。

  二、本课教学目标

  1、在观察年历卡的活动中,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一年有12个月,分为大月、小月和二月,大月有31天,小月有30天,能记住一年中哪几个月是大月,哪几个月是小月。知道一年有365天或366天。

  2、在年历上查找、交流一些有纪念意义的日子,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通过**思考、合作交流的方式,开展观察、操作、游戏、计算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学习重点: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掌握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三、设计理念

  虽然年月日时间单位是个抽象的概念,但和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孩子们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所以在设计课时考虑到这一点,先了解学生已知的内容,自主探究,以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为指导,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以学生活中的数学,学有用的数学,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为基本理念。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发挥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创新的精神,通过学生的搜集、汇报、展示、交流,教师及时引导学生验证、推理、提升,在师生互动的动态生成*同推进学习过程。

  四、教学过程

  一、设情境导入新课

  1、你知道自己出生的日子吗?

  2、你还知道哪些特殊的日子?

  3、这里有哪几个时间单位呢?对,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比时分秒更大的时间单位:年月日。板书课题:年月日

  二、新课探究

  1、你们知道哪些关于年月日的知识?

  2、分析年月日的产生。

  3、引导探索:(1)出示年历卡,说说通过年历卡,你已经知道哪些知识?(请同学们拿出手中的年历卡,分组观察,讨论找出年历卡中有关年月日的知识,我们比一比,看看哪个小组发现的秘密多?

  (2)小组讨论(3)生交流。师:谁来说说你们的发现?

  (4)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逐步完善板书:

  大月(31天)1、3、5、7、8、10、12

  一年有12个月

  小月(30天)4、6、9、11

  特殊月二月*年28天

  闰年29天

  对比xxxx年的日历看看有什么发现?(二月天数不同,我们把二月是28天的年份叫*年,把二月是29天的月份叫闰年。)关于*年和闰年的有关知识我们下一节课研究。

  数一数:一年中有几个大月、几个小月、几个特殊月?

  4、教学记忆大小月的方法

  师:(1)你有什么好的方法记住每个月的天数呢?

  a、歌诀法b、拳头记忆法。(出示拳头,师:这是什么?你们有吗?它能帮我们记住每月的天数,怎样帮呢?自学课本P48)

  (2)你还有其它的方法吗?你喜欢哪一种就用哪一种。

  (3)师生共同玩游戏:大月男生起立,小月女生起立。(二月为什么没人起立,二月既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

  5、结合实际进一步认识年月日

  (1)刚才同学们通过研究年历卡,学到这么多的知识,你们真了不起。现在请你们在20xx年的年历卡上找到***这一天,你是怎样找到这一天的?在找出儿童节、教师节、劳动节。你们知道妈**生日吗?找出自己的生日

  (2)请你想一想今年有哪些让你高兴、难忘、或值得庆祝的日子?在今年的年历卡上圈出来。(学生交流,并说出为什么?)

  (3)同学们已经学会了看年历卡,而且通过年历卡知道了有关年月日的知识。现在同学们结合自己的实际想一想,从什么时候到什么时候经过的时间是一年?一月?一日?举例说明。

  三、巩固练习

  四、课堂总结

  教学反思

  *均数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它也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谢老师通过教学让学生明白*均数是怎么产生的,使学生认识到它并不是一个实实在在的数,而是一个虚拟的数,使学生理解*均数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均数的方法。本节课有许多亮点。

  一、创设情景、引起兴趣

  本节课谢老师通过联系学生自己身边的事,在人数不同的情况下参赛比较,“这样比公不公*”引发学生思维的冲突,让学生感到数学就发生在自己身边,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解决问题的欲望,从而引出求*均数的问题,认知的“不*衡”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好奇心。教学有了这个过程,学生对*均数的统计意义以及作用才有比较深刻的理解,也才能在面临相类似问题时,能自主地想到用*均数作为一组数据的**,去进行比较和分析。

  二、注重思想方法的培养

  谢老师在教学中能通过直面的课件演示让学生体验这种方法,并启发学生发现移动前和移动后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在此,初步小结:什么是*均数?通过例题的深入研究,学生进一步感知*均数的取值范围。帮着学生理解*均数是一个虚拟的数,它表示的是一组数据的整体情况,从而使学生对“*均数”的认识逐步清晰。

  三、学会运用*均数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谢老师注意从生活实例入手,通过练习设计,让学生借助于具体问题、具体数据进一步理解*均数的性质,丰富学生对*均数的理解。将知识与生活紧密相连,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让学生充分体验到数学从生活中来,回到生活中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判断能力。


三年级数学第1单元《年月日》知识点梳理3篇(扩展7)

——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知识点3篇

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知识点1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1)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得数后面不加单位名称。

  (2)倍的意义: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就说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3)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解题方法: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就是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即一个数÷另一个数。

  例题1:小明今年6岁,妈妈今年36岁,去年妈**年龄是小明的几倍?

  分析:根据题意我们可以先分别用妈妈和小明的今年年龄减去1,求出他们去年的年龄,再用去年的妈**年龄除以小明去年的年龄即可。(36-1)÷(6-1)=7。切记得数后面不能加倍。

  例题2:一条菜虫由幼虫长成成虫,每天长大1倍,第30天长到了16厘米,这条菜虫长到4厘米要用多少天?

  分析:这类型题目我们可以采取倒推法,根据题意第30天长到16厘米,第29天长到8厘米,第28天长到4厘米。

  例题3:小静家买了一些水果,苹果的个数比梨多8个,比橘子少32个,橘子的个数是苹果的2倍,小静家买了苹果、梨、橘子一共多少个?

  分析:根据题意我们可以推出苹果的个数=梨的'个数+8;苹果的个数=橘子的个数-32;橘子的个数=2×苹果的个数。等量代换可以求出苹果的个数为32个。分别代入上面各个关系式中求得梨的个数为24个,橘子的个数为64个。一共有24+32+64=120(个)。

  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

  (1)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2)求比一个数的几倍多几或少几的数是多少的问题,求出几倍数后,多几就加几,少几就减几。

  (3)解答差倍问题时,要先找出差所对应的倍数,先求1倍数,再求几倍数。关系式:差÷(倍数-1) =较小数(即1倍数),较小数×倍数=较大数(即几倍数)或差+较小数=较大数(即几倍数)。

  例题1:弟弟今年7岁,爸爸的年龄比弟弟的6倍少4岁,爸爸今年多少岁?

  分析:分析题意先求出弟弟年龄的6倍是多少,再用所得的结果减去4。6×7-4=38(岁)。

  例题2:甲、乙两个牧童在草地上放羊。乙有5只羊,甲说:“把你的羊给我2只,我的羊就是你的5倍了。”你能猜出甲原有多少只羊?

  分析:根据题意我们分析,甲说:“把你的羊给我2只,我的羊就是你的5倍了。”在乙把羊给甲2只以后,乙剩3只羊。那么甲得到乙的2只后有3×5=15只,甲原来有羊15-2=13只。

  小学数学常考的四边形定义题型

  (1)什么是四边形?

  有四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四边形。

  (2)什么是*等四边形?

  两组对边分别*行的四边形叫做*行四边形。

  (3)什么是*行四边形的高?

  从*行四边形一条边上的一点到对边引一条垂线,这个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四边形的高。

  (4)什么是梯形?

  只有一组对边*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

  (5)什么是梯形的底?

  在梯形里互相*等的一组边叫梯形的底(通常较短的底叫上底,较长的底叫下底)。

  (6)什么是梯形的腰?

  在梯形里,不*等的一组对边叫梯形的腰。

  (7)什么是梯形的高?

  从上底的一点往下底引一条垂线,这个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梯形的高。

  (8)什么是等腰梯形?

  两腰相等的梯形叫做等腰梯形。

  数学质数相关定理

  1.在一个大于1的数a和它2倍之间,即区间(a,2a)中必存在至少一个素数。

  2.存在任意长度的素数等差数列。(格林和陶哲轩,20xx年)

  3.一个偶数可以写成两个数字之和,其中每一个数字都最多只有9个质因数。(挪威布朗,1920年)

  4.一个偶数必定可以写成一个质数加上一个合成数,其中的因子个数有上界。(瑞尼,1948年)

  5.一个偶数必定可以写成一个质数加上一个最多由5个因子所组成的合成数。后来,有人简称这结果为(1+5)(*,1968年)

  6.一个充分大偶数必定可以写成一个素数加上一个最多由2个质因子所组成的合成数。简称为(1+2)(*陈景润)

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知识点2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1)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得数后面不加单位名称。

  (2)倍的意义: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就说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3)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解题方法: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就是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即一个数÷另一个数。

  例题1:小明今年6岁,妈妈今年36岁,去年妈**年龄是小明的几倍?

  分析:根据题意我们可以先分别用妈妈和小明的今年年龄减去1,求出他们去年的年龄,再用去年的妈**年龄除以小明去年的年龄即可。(36-1)÷(6-1)=7。切记得数后面不能加倍。

  例题2:一条菜虫由幼虫长成成虫,每天长大1倍,第30天长到了16厘米,这条菜虫长到4厘米要用多少天?

  分析:这类型题目我们可以采取倒推法,根据题意第30天长到16厘米,第29天长到8厘米,第28天长到4厘米。

  例题3:小静家买了一些水果,苹果的个数比梨多8个,比橘子少32个,橘子的个数是苹果的2倍,小静家买了苹果、梨、橘子一共多少个?

  分析:根据题意我们可以推出苹果的个数=梨的'个数+8;苹果的个数=橘子的个数-32;橘子的个数=2×苹果的个数。等量代换可以求出苹果的个数为32个。分别代入上面各个关系式中求得梨的个数为24个,橘子的个数为64个。一共有24+32+64=120(个)。

  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

  (1)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2)求比一个数的几倍多几或少几的数是多少的问题,求出几倍数后,多几就加几,少几就减几。

  (3)解答差倍问题时,要先找出差所对应的倍数,先求1倍数,再求几倍数。关系式:差÷(倍数-1) =较小数(即1倍数),较小数×倍数=较大数(即几倍数)或差+较小数=较大数(即几倍数)。

  例题1:弟弟今年7岁,爸爸的年龄比弟弟的6倍少4岁,爸爸今年多少岁?

  分析:分析题意先求出弟弟年龄的6倍是多少,再用所得的结果减去4。6×7-4=38(岁)。

  例题2:甲、乙两个牧童在草地上放羊。乙有5只羊,甲说:“把你的羊给我2只,我的羊就是你的5倍了。”你能猜出甲原有多少只羊?

  分析:根据题意我们分析,甲说:“把你的羊给我2只,我的羊就是你的5倍了。”在乙把羊给甲2只以后,乙剩3只羊。那么甲得到乙的2只后有3×5=15只,甲原来有羊15-2=13只。

  小学数学常考的四边形定义题型

  (1)什么是四边形?

  有四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四边形。

  (2)什么是*等四边形?

  两组对边分别*行的四边形叫做*行四边形。

  (3)什么是*行四边形的高?

  从*行四边形一条边上的一点到对边引一条垂线,这个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四边形的高。

  (4)什么是梯形?

  只有一组对边*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

  (5)什么是梯形的底?

  在梯形里互相*等的一组边叫梯形的底(通常较短的底叫上底,较长的底叫下底)。

  (6)什么是梯形的腰?

  在梯形里,不*等的一组对边叫梯形的腰。

  (7)什么是梯形的高?

  从上底的一点往下底引一条垂线,这个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梯形的高。

  (8)什么是等腰梯形?

  两腰相等的梯形叫做等腰梯形。

  数学质数相关定理

  1.在一个大于1的数a和它2倍之间,即区间(a,2a)中必存在至少一个素数。

  2.存在任意长度的素数等差数列。(格林和陶哲轩,20xx年)

  3.一个偶数可以写成两个数字之和,其中每一个数字都最多只有9个质因数。(挪威布朗,1920年)

  4.一个偶数必定可以写成一个质数加上一个合成数,其中的因子个数有上界。(瑞尼,1948年)

  5.一个偶数必定可以写成一个质数加上一个最多由5个因子所组成的合成数。后来,有人简称这结果为(1+5)(*,1968年)

  6.一个充分大偶数必定可以写成一个素数加上一个最多由2个质因子所组成的合成数。简称为(1+2)(*陈景润)


三年级数学第1单元《年月日》知识点梳理3篇(扩展8)

——三年级数学面积常用的知识点3篇

三年级数学面积常用的知识点1

  1、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他们的面积。

  2、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要用**的面积单位来测量。

  3、常用的面积单位有*方厘米(cm2),*方分米(dm2)、*方米(m2)。

  4、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方厘米。

  5、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方分米。

  6、边长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方米。

  7、边长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10000*方米)。

  8、边长1千米(10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方千米。

  9、测量土地的面积时,常常要用到更大的面积单位:公顷、*方千米。*方千米公顷*方米*方分米*方厘米。

  10、长方形的面积=长×宽长=面积÷宽宽=面积÷长

  11、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12、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宽=周长÷2-长长=周长÷2-宽

  13、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14、正方形的边长=周长÷4

  15、相邻的两个常用的长度单位间的进率是10。

  16、相邻的两个常用的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

  17、1*方米=100*方分米;1*方分米=100*方厘米;

  1公顷=10000*方米;1*方千米=100公顷(公顷、*方千米这两个土地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

  注:面积和周长是不能相比较的;分清楚什么时候填长度单位,什么时候填面积单位,填土地面积单位时,比较小的土地面积(如:公园、体育场馆、超市、果园、广场)等一般情况下填公顷;(城市的占地、国家的面积、江河湖海的面积)等一般情况下填*方千米。

  面积相等的两个图形,周长不一定相等。

  注意:

  周长相等的两个图形,面积不一定相等。

三年级数学面积常用的知识点2

  1、面积和面积单位

  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常用的面积单位有*方厘米、*方分米、*方米。(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方厘米,边长为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方分米,边长为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方米)

  2、认识面积单位: *方米 (m2)

  *方分米(dm2) *方厘米(cm2)

  (二)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1、长方形面积=长×宽

  2、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

  3、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1*方米=100*方分米 ????

  1*方分米=100*方厘米

  1*方米=10000*方厘米

  1分米2 = 100 厘米2

  1米2 ??= 100分米2=10000厘米2

  1公顷 ?= 10000米2

  1千米2 = 100公顷=1000000米2

  公顷、*方千米这两个土地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

  高级单位变低级单位=进率×高级单位的数

  低级单位变高级单位=低级单位的数÷进率

三年级数学面积常用的知识点3

  公式:长方形:周长=(长+宽)×2——【长=周长÷2-宽;宽=周长÷2-长】字母公式:C=(a+b)×2

  面积=长×宽字母公式:S=ab

  正方形:周长=边长×4字母公式:C=4a

  面积=边长×边长字母公式:S=a

  *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字母公式: S=ah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底=面积×2÷高;高=面积×2÷底】字母公式: S=ah÷2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字母公式: S=(a+b)h÷2

  ——【上底=面积×2÷高-下底,下底=面积×2÷高-上底;高=面积×2÷(上底+下底)】

  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推导:剪拼、*移25、三角形面积公式推导:旋转

  *行四边形可以转化成一个长方形;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行四边形;

  长方形的长相当于*行四边形的`底;*行四边形的底相当于三角形的底;

  长方形的宽相当于*行四边形的高;*行四边形的高相当于三角形的高;

  长方形的面积等于*行四边形的面积,*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三角形面积的2倍,

  因为长方形面积=长×宽,所以*行四边形面积=底×高。因为*行四边形面积=底×高,所以三角形面积=底×高÷2

  形面积公式推导:旋转27、三角形、梯形的第二种推导方法老师已讲,自己看书,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行四边形,知道就行。

  *行四边形的底相当于梯形的上下底之和;

  *行四边形的高相当于梯形的高;

  *行四边形面积等于梯形面积的2倍,因为*行四边形面积=底×高,所以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

  底等高的*行四边形面积相等;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相等;

  等底等高的*行四边形面积是三角形面积的2倍。

  方形框架拉成*行四边形,周长不变,面积变小。

  合图形:转化成已学的简单图形,通过加、减进行计算。


三年级数学第1单元《年月日》知识点梳理3篇(扩展9)

——三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菁选

三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总结就是把一个时段的学习、工作或其完成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结,它可以促使我们思考,因此我们需要回头归纳,写一份总结了。我们该怎么去写总结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三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三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1

  复式统计表

  1、把两个或两个以上有联系的单式统计表合编成一个统计表,这个统计表就是复式统计表。

  2、观察、分析复式统计表要先看表头,弄清每一项的内容,再根据数据进行分析,回答问题。

  两位数乘以两位数

  口算乘法

  1、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1)把两位数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用整十数和一位数分别与一位数相乘,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2)在脑中列竖式计算。

  2、整百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1)先用整百数乘一位数,再用整十数乘一位数,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2)先用整百整十数的前两位与一位数相乘,再在乘积的末尾添上一个0。

  (3)在脑中列竖式计算。

  3、一个数与10相乘的口算方法:

  一位数与10相乘,就是把这个数的末尾添上一个0。

  4、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先用这个两位数与整十数十位上的数相乘,然后在积的末尾添上一个O。

  小技巧:口算乘法:整十、整百的'数相乘,只需把0前面的数字相乘,再看两个因数一共有几个0,就在结果后面添上几个0。

  如:30×500=15000可以这样想,3×5=15,两个因数一共有3个0,在所得结果15后面添上3个0就得到30×500=15000

  笔算乘法

  先把第一个因数同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数相乘,再与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相乘(积与十位对齐),最后把两个积加起来。

  注意事项

  估算:18×22,可以先把因数看成整十、整百的数,再去计算。

  →(可以把一个因数看成近似数,也可以把两个因数都同时看成近似数。)

  2、有大约字样的一般要估算。

  3、凡是问够不够,能不能等的题,都要三大步:

  ①计算、②比较、③答题。→别忘了比较这一步。

  几个特殊数:

  25×4=100,125×8=1000

  4、相关公式:

  因数×因数=积

  积÷因数=另一个因数

三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2

  小学三年级要重视和加强发展学生“空间关系”的知觉能力。数和形是不可分开的。因此,学生掌握空间关系的知觉能力也是小学数学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给大家带来关于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

  第一单元时分秒

  1、钟面上有3根针,它们是(时针)、(分针)、(秒针),其中走得最快的是(秒针),走得最慢的是(时针)。(时针最短,秒针最长)

  2、每两个相邻的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是60

  1时=60分60分=1时1分=60秒60秒=1分

  半时=30分30分=半时

  3、(1)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比分更小的单位——秒。

  (2)计算一段时间,可以用结束的时刻减去开始的时刻。

  经过时间=结束时刻—开始时刻。

  4、时针走1大格,分针正好走(1)圈,分针走1圈是(60)分,也就是(1)小时。时针走1圈,分针要走(12)圈。

  5、分针走1小格,秒针正好走(1)圈,秒针走1圈是(60)秒,也就是(1)分钟。

  6、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1小时)。分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分钟)。秒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秒钟)。

  7、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正好成直角的时间有:(3点整)、(9点整)。

  第二、四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1、笔算加减法时:(1)相同数位要对齐;(2)从个位算起。(3)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10,就向前一位进1;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1当作10;如果前一位是0,则再从前一位退1。

  2、两个三位数相加的和: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

  3、加法公式:加数+加数=和

  加法的验算:①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再算一遍。

  ②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4、减法公式:被减数-减数=差

  减法的验算:①被减数=差+减数②减数=被减数-差

  5、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看最位的后面一位,如果是0-4则用四舍法,如果是5-9就用五入法。

  最大的三位数是位999,最小的三位数是100,最大的四位数是9999,最小的`四位数是1000。最大的三位数比最小的四位数小1。

  第三单元测量

  1、在生活中,量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毫米、厘米、分米)做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常用(米)做单位;测量比较长的路程一般用(千米)做单位,千米也叫(公里)。

  长度单位从大到小: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

  2、1枚1分的硬币、尺子、磁卡、小纽扣、钥匙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3、在计算长度时,只有相同的长度单位才能相加减。

  4、长度单位的关系式有:(每两个相邻的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

  ①进率是10: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10分米=1米, 10厘米=1分米, 10毫米=1厘米,

  ②进率是100:1米=100厘米, 100厘米=1米,

  1分米=100毫米, 100毫米=1分米

  ③进率是1000:1千米=1000米, 1公里=1000米,

  1000米=1千米, 1000米= 1公里

  5、当我们表示物体有多重时,通常要用到(质量单位)。在生活中,称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可以用(克)做单位;称一般物品的质量,常用(千克)做单位;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做单位。

  6、相邻两个质量单位进率是1000。

  1吨=1000千克1000千克= 1吨

  1千克=1000克1000克=1千克

  7、单位换算:小到大除,大到小乘。

  第五单元倍的认识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是前”除以“是后”。

  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

  第六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

  1、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1)相同数位对齐,(2)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分别去乘多位数每一位上的数,与哪一位相乘,积就写在哪一位下面。)(3)哪一位上的数相乘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4)搬答案。

  2、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

  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3、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计算:

  (1)先算0前面的数(2)添0

  1和任何不是0的数相乘还得原来的数。

  三位数乘一位数:积有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

  公式:总价=单价×数量

  单价=总价÷数量数量=总价÷单价

  问题中出现“大约”、“约”、“估一估”、 “估算”、 “估计一下”,一般都是求近似数,用估算。→(≈)

  第七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

  1、有4条直的边和4个角封闭图形我们叫它四边形。

  2、四边形的特点:有四条直的边,有四个角。

  3、长方形的特点:长方形有两条长,两条宽,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4、正方形的特点:有4个直角,4条边相等。

  5、长方形和正方形是特殊的*行四边形。

  6、*行四边形的特点:对边*行且相等、对角相等。

  7、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8、公式: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①长方形的长=周长÷2-宽②长方形的宽=周长÷2-长

  ①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②正方形的边长=周长÷4,

  第八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

  1、分数的意义:把一个整体*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几份就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几,所分的份数作分母,所取的份数作分子。

  2、几分之一: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均分成几份,每一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

  几分之几: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均分成几份,取其中的几份,就是这个物体或图形的几分之几。

  3、把一个整体*均分得的份数越多,它的每一份所表示的数就越小。

  4、比较大小的方法:

  ①分子相同,看分母,分母越大,分数反而越小,分母越小,分数反而越大。

  ②分母相同,看分子,分子越大,分数越大,分子越小,分数越小。

  5、同分母的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

  1减几分之几的计算方法:计算1减几分之几时,先把1写成与减数分母相同的分数,在计算。

  6、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计算方法:

  先用这个数除以分母(求出1份的数量是多少),再用商乘分子(求出其中几份是多少)

  第九单元数学广角——集合

  会用集合思想解决实际问题。

三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3

  第一单元 位置与方向

  1、① (东与西)相对,(南与北)相对,(东南—西北)相对,(西南—东北)相对。② 清楚以谁为标准来判断位置。③ 理解位置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

  2、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绘制的。( 做题时先标出北南西东。)

  3、会看简单的路线图,会描述行走路线。一定写清楚从哪儿向哪个方向走,走了多少米,到哪儿再向哪个方向走。同一个地点可以有不同的描述位置的方式。同一个地点有不同的行走路线。一般找比较近的路线走。

  4、指南针是用来指示方向的,它的一个指针永远指向(南方),另一端永远指向(北方)。

  5、生活中的方位知识:① 北极星永远在北方。② 影子与太阳的方向相对。③ 早上太阳在东方,中午在南方,傍晚在**。④ 风向与物体倾斜的方向相反。

  第二单元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1、口算时要注意:(1)0除以任何数(0除外)都等于0;(2)0乘以任何数都得0;(3)0加任何数都得任何数本身;(4)任何数减0都得任何数本身 。

  2、没有余数的除法: 被除数÷除数=商,商×除数=被除数,被除数÷商=除数

  有余数的除法:被除数÷除数=商……余数,商×除数+余数=被除数,(被除数—余数)÷商=除数

  3、笔算除法顺序:确定商的位数,试商,检查,验算。

  4、基本规律:(1)从高位除起,除到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2)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时百位上够除,商就是三位数;百位上不够除,商就是两位数;(最高位不够除,就看两位上商。)(3)哪一位有余数,就和后面一位上的数合起来再除;(4)哪一位上不够商1,就添0占位;每一次除得的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5、课外知识拓展:2、3、5倍数的特点2的倍数:个位上是2、4、6、8、0的数是2的倍数。5的倍数:个位上是0或5的数是5的倍数。3的倍数:各个数位上的数字加起来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6、关于倍数问题:两数和÷倍数和=1倍的数,两数差÷倍数差=1倍的数

  7、和差问题(两数和-两数差)÷2=较小的数,(两数和 + 两数差)÷2=较大的数

  第三单元 复式统计表

  1、把两个或两个以上有联系的.单式统计表合编成一个统计表,这个统计表就是复式统计表。

  2、观察、分析复式统计表要先看表头,弄清每一项的内容,再根据数据进行分析,回答问题。

  第四单元 两位数乘以两位数

  口算乘法

  1、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1)把两位数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用整十数和一位数分别与一位数相乘,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2)在脑中列竖式计算。

  2、整百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1)先用整百数乘一位数,再用整十数乘一位数,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2)先用整百整十数的前两位与一位数相乘,再在乘积的末尾添上一个0。(3)在脑中列竖式计算。

  3、一个数与10相乘的口算方法:一位数与10相乘,就是把这个数的末尾添上一个0。

  4、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先用这个两位数与整十数十位上的数相乘,然后在积的末尾添上一个O。

  笔算乘法

  1、先把第一个因数同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数相乘,再与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相乘(积与十位对齐),最后把两个积加起来。

  2、凡是问“够不够,能不能”等的题,都要三大步:①计算、②比较、③答题。→ 别忘了比较这一步。

  3、相关公式:因数×因数 = 积,积÷因数 = 另一个因数。

  4、两位数乘两位数积可能是( 三 )位数,也可能是( 四 )位数。

  第五单元 面积

  面积和面积单位:

  1、常用的面积单位有:(*方厘米)、(*方分米)、(*方米)。

  2、理解面积的意义和面积单位的意义。

  面积: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1*方米。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1*方分米。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1*方厘米。

  3、区分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不同。长度单位测量线段的长短,面积单位测量面的大小。

  4、正确理解并熟记相邻的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① 进率100:1*方米 = 100*方分米,1*方分米 = 100*方厘米② 相邻两个常用的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 10 )。相邻两个常用的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 100 )。

  背熟公式1、周长公式:长方形的周长 = (长+宽)× 2,长 = 周长÷2-宽,或者:(周长-长×2)÷2= 宽,宽 = 周长÷2-长,或者:(周长-宽×2)÷2=长 ;正方形的周长 = 边长×4,正方形的边长 = 周长÷4

  5、面积公式:长方形面积=长×宽,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长方形周长=(长+宽)×2,正方形周长=边长×4,已知面积求长:长=面积÷宽,已知面积求边长:边长=面积开*方,已知周长求长:长=周长÷2 - 宽。

  第六单元 年、月、日

  年、月、日

  1、常用的时间单位有:(年、月、日)和(时、分、秒)。

  2、熟记每个月的天数:知道大月一个月有31天,小月一个月有30天。*年二月28天,闰年二月29天,二月既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一年有12个月(7大4小1特殊)

  3、熟记全年天数:*年2月28天,闰年2月29天。*年365天,闰年366天。上半年多少天(*年181天,闰年182天),下半年多少天(所有年份都是184天)。

  4、经过的天数的计算:公式:结束时间—开始时间 + 1

  5、给出一个人出生的年份,会计算这个人多少周岁;给出一个人的年龄会计算他是哪一年出生的。

  6、通常每4年里有( 1 )个闰年, ( 3 )个*年。

  24计时法

  1、普通计时法又叫12时计时法,就是把一天分成两个12时表示,普通计时法一定要加上“上午”、“下午”等前缀。(如**3时、早上8时、上午10时、下午2时、晚上8时)

  2、24时计时法:就是把一天分成24时表示,不加前缀

  3、普通计时法转换成24时计时法时,超过下午1时的时刻用24时计时法表示就是把原来的时刻加上12,去掉前缀。

  4、反过来要把24时计时法表示的时刻表示成普通计时法的时刻,超过13时的时刻就减12,并加上下午,晚上等字在时刻前面。

  5、计算经过时间,就是用结束时刻减开始时刻。结束时刻-开始时刻=时间段(经过时间)★(计算经过时间时,一定把不同的计时法变成相同的计时法再计算)

  6、认识时间与时刻的区别:(时间是一段,时刻是一个点)

  7、时间单位进率:1世纪=100年,1年 =12个月,1天(日)=24小时,1小时=60分钟,1分钟=60秒钟,1周=7天

  第七单元 小数的初步认识

  1、小数的意义:像,,,,和这样的数叫做小数。小数是分数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2、小数的认、读、写:限于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的小数。整数部分按整数的读法(几百几十几)。小数部分每一位都要读,按读电话号码的方法读,有几个0就读几个零。

  3、小数与分数的关系、互换。小数不同表示的分数就不同。

  4、把“单位1”*均分成10份,每份是它的十分之一,也就是,把“单位1”*均分成100份,每份是它的百分之一,也就是。

  5、分母是10的分数写成一位小数(),分母是100的分数写成两位小数()。

  6、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先比较小数的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数就大,如果整数部分相同就比较小数的小数部分,小数部分要从小数点后最高位比起。

  7、比大小的两种情况:跑步是数越少越好;跳远、跳高是数越大越好。

  8、计算小数加、减法时,小数点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对齐,再相加、减。

  9、小数不一定比整数小。(如: >5 ; > 1等)

三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4

  位置:所在或所占的地方。

  方向:指东,西,南,北等方位。

  除法: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若ab=c(b≠0),用积数c和因数b来求另一个因数a的运算就是除法,写作c/b,读作c除以b(或b除c)。

  其中,c叫做被除数,b叫做除数,运算的结果a叫做商。

  除法法则:除数是几位,先看被除数的前几位,前几位不够除,多看一位,除到哪位,商就写在哪位上面,不够商一,0占位。

  余数要比除数小,如果商是小数,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如果除数是小数,要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再计算。

  商不变性质: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一个非零自然数,商不变。

  除法的性质:一个数连续除以几个数,等于这个数除以那几个数的乘积,就是除法的性质。有时可以根据除法的性质来进行简便运算。如:300÷25÷4=300÷(25×4)。

  被除数、除数、商的关系:被除数扩大(缩小)n倍,商也相应的扩大(缩小)n倍;除数扩大(缩小)n倍,商相应的缩小(扩大)n倍)。

  笔算除法:先按照整数除法的法则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如果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就在余数后面添“0”,再继续除。

  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法则:先移动除数的小数点,使它变成整数,除数的小数点也向右移动几位(位数不够的补“0”),然后按照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法则进行计算。

  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同级运算从左往右依次运算;两级运算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第一级运算:加法和减法叫做第一级运算。

  第二级运算:乘法和除法叫做第二级运算。

  数据:数据也称观测值,是实验、测量、观察、**等的结果,常以数量的形式给出。

  数据分析:数据分析是**有目的地收集数据、分析数据,使之成为信息的过程。

  数据分析的步骤和应用:数据分析有极广泛的应用范围。典型的数据分析可能包含以下三个步:

  (1)探索性数据分析,当数据刚取得时,可能杂乱无章,看不出规律,通过作图、造表、用各种形式的方程拟合,计算某些特征量等**探索规律性的可能形式,即往什么方向和用何种方式去寻找和揭示隐含在数据中的规律性。

  (2)模型选定分析,在探索性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一类或几类可能的模型,然后通过进一步的分析从中挑选一定的模型。

  (3)推断分析,通常使用数理统计方法对所定模型或估计的可靠程度和精确程度作出推断。

  *均数:指在一组数据中所有数据之和再除以数据的个数。*均数是表示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量数,它是反映数据集中趋势的一项指标。

  解答*均数应用题的关键在于确定“总数量”以及和总数量对应的总份数。

  在统计工作中,*均数(均值)和标准差是描述数据资料集中趋势和离散程度的两个最重要的测度值。

  ***时计时法

  (1)分段计时法(十二时计时法):深夜12时是一日的开始,1天的24小时又分为两段,每段12小时。从深夜12时起到中午12时叫做上午,再从中午12时起到深夜12时叫做下午。生活中通常采用这种计时法。

  (2)***时计时法:这是是广播电台、车站、邮电局等部门采用的0到24时计时法,按照这种计时法,下午1时就是13:00,下午2时就是14:00……夜里12时就是24:00,又是第二天的`0:

  乘法算式中各数的名称:“×”是乘号,乘号前面和后面的数叫做因数,“=”是等于号,等于号后面的数叫做积。

  例:10(因数)×(乘号)200(因数)=(等于号)20xx(积)

  乘法的运算定律:

  整数的乘法运算满足: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消去律。

  随着数学的发展,运算的对象从整数发展为更一般群。

  群中的乘法运算不再要求交换律。最有名的非交换例子,就是哈密尔顿发现的四元数群。但是结合律仍然满足。

  (1)乘法交换律:a×b=b×a

  (2)乘法结合律:(a×b)×c=a×(b×c)

  (3)乘法分配律:(a+b)×c=a×c+b×c

  面积:物体的表面—*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常用的面积单位有*方厘米、*方分米和*方米。

  (1)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方厘米。

  (2)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方分米。

  (3)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方米。

  一般测量较大的面积用到公顷和*方千米。

  (1)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

  (2)边长是1千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方千米。

  面积计算方法:

  长方形:S=ab{长方形面积=长×宽}

  正方形:S=a2{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

  *行四边形:S=ab{*行四边形面积=底×高}

  三角形:S=ab÷2{三角形面积=底×高÷2}

  梯形:S=(a+b)×h÷2{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

  圆形(正圆):S=πr2{圆形(正圆)面积=圆周率×半径×半径}

  面积计量单位及进率:

  1*方千米(k㎡)=100公顷(ha)1*方千米=1000000*方米(㎡)

  1公顷=10000*方米1*方米=100*方分米(d㎡)

  1*方分米=100*方厘米(c㎡)。

  公顷:公顷的单位符号用“h㎡”表示,其中h表示百米,h㎡的含义就是百米的*方,也就是10000*方米,即1公顷。

  小数:小数由整数部分、小数部分和小数点组成。

  当测量物体时往往会得到的不是整数的数,古人就发明了小数来补充整数小数是十进制分数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

  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表示。所有分数都可以表示成小数,小数中除无限不循环小数外都可以表示成分数。

  小数的基本性质:小数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但计数单位变了。

  而且,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两位、三位,原来的数就缩小10倍、100倍、100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原来的数就扩大10倍、100倍、1000倍。

  小数写法:整数部分写在小数点前,小数部分写在小数点后,中间用小数点隔开。

  小数的读法:

  (1)按照分数的读法来读.带小数的整数部分按整数读法读;小数部分按分数读法读。

  例:读作百分之三十八,读作十四又百分之五十六。

  (2)整数部分仍按整数的读法来读,小数点读作“点”,小数部分顺次读出每个数位上的数字,若几个零重复,不可只读一个

  例:读作零点四五;读作五十六点零三二;读作一点零零零五。

三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5

  一、 重要概念

  分类:

  1.代数式与有理式

  用运算符号把数或表示数的字母连结而成的式子,叫做代数式。单独的一个数或字母也是代数式。

  整式和分式统称为有理式。

  2.整式和分式

  含有加、减、乘、除、乘方运算的代数式叫做有理式。

  没有除法运算或虽有除法运算但除式中不含有字母的有理式叫做整式。

  有除法运算并且除式中含有字母的有理式叫做分式。

  3.单项式与多项式

  没有加减运算的整式叫做单项式。(数字与字母的积包括单独的一个数或字母)

  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

  说明:

  ①根据除式中有否字母,将整式和分式区别开;根据整式中有否加减运算,把单项式、多项式区分开。

  ②进行代数式分类时,是以所给的代数式为对象,而非以变形后的代数式为对象。划分代数式类别时,是从外形来看。如,

  =x, =│x│等。

  4.系数与指数

  区别与联系:①从位置上看;②从表示的意义上看

  5.同类项及其合并

  条件:①字母相同;②相同字母的指数相同

  合并依据:乘法分配律

  6.根式

  表示方根的代数式叫做根式。

  含有关于字母开方运算的代数式叫做无理式。

  注意:①从外形上判断;②区别: 、 是根式,但不是无理式(是无理数)。

  7.算术*方根

  ⑴正数a的'正的*方根( [a与*方根的区别]);

  ⑵算术*方根与绝对值

  ① 联系:都是非负数, =│a│

  ②区别:│a│中,a为一切实数; 中,a为非负数。

  8.同类二次根式、最简二次根式、分母有理化

  化为最简二次根式以后,被开方数相同的二次根式叫做同类二次根式。

  满足条件:①被开方数的因数是整数,因式是整式;②被开方数中不含有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

  把分母中的根号划去叫做分母有理化。

  9.指数

  ⑴ ( 幂,乘方运算)

  ① a0时, ②a0时, 0(n是偶数), 0(n是奇数)

  ⑵零指数: =1(a0)

  负整指数: =1/ (a0,p是正整数)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