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鹅》第二课时教学设计3篇

《白鹅》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学会抓住重点词句了解白鹅的特点,能体会到作者运用对比、拟人、明贬实褒等方法表达对白鹅的喜爱之情。

  【教学准备】

  有关白鹅的音像资料、多**课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见过白鹅吗?想说些什么吗?

  (播放有关鹅各种神态及活动的录像,展示课文中的白鹅图。)

  二、学习课文

  1、文中的白鹅一定给你留下了很多印象.**读课文,想一想:

  这是一只什么样的白鹅?

  (用课文中的词概括。)

  口头填空:

  这是一只──的白鹅。

  (高傲)

  (在读通、读熟的基础上感知文本中的.白鹅形象。)

  2、我们重点来探讨一下白鹅的高傲:

  哪句话能体现出来?

  (引导学生找相关段落,并完成如下板书。)

  第二自然段,加深体会课文中心句及过渡段的作用。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课文是怎样把白鹅叫声的特点写具体的呢?

  默读第三自然段:

  找出一个能表现白鹅叫声特点的词,从这个词,你能想象白鹅在干什么,好像在说什么?把你想象到的在词语旁写一写,或者用图画来表示。

  (“厉声大叫”“厉声叫嚣”“引吭大叫”“狂吠”等词语十分形象生动地表现了白鹅叫声的特点。 )

  师: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白鹅的高傲呢?

  生:我从白鹅的叫声中体会到它的高傲。见到生客进来,它必然厉声叫嚣,仿佛大声训斥别人似的,表现它的威严。远处有人走动,也没惹着它,它也要引吭大叫,不亚于狗吠,好像责备别人打扰了它的安宁。

  师:体会得不错。如果鹅也会说汉语的话,你们猜猜,它会说什么?

  生:见到生客,它会大声训斥说:“你是谁?为什么不**一声就进来?没礼貌的家伙!”

  师:够傲的。

  生:当篱笆外有人走路时,它引吭大叫,一定说:“外面谁在走动?最好离这儿远点!”

  生:我认为它可能这样说:“喂,是狗吗?你这个讨厌的东西,还没到吃饭的时候,你又在外面干什么?”

  师:你为什么认为它会这样说?

  生:因为每当吃饭时,狗都来偷食,白鹅一定恨透了狗,稍有动静,它就会认为是狗。

  生:我认为它在喊:“主人,外面有人走动,快出来赶走他!”

  师:从你们丰富的想象中,我不仅感受到了鹅的高傲,也看到了它的尽职,难怪主人喜欢它呢。谁来读读第3自然段。

  (相机板书:好一个高傲的白鹅叫声步态吃相)

  (以“怎么写”为着眼点,引导从课文的中心句、过渡段总体把握课文内容,了解表达顺序。)

  2、通过多种形式读:

  带着想象读出内心感受。

  3、认真读课文第一至第三自然段:

  说说白鹅还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学生再次交流:

  从“养鹅等于养狗”看出作者认为鹅很忠诚,能看守门户;从“雪白的大鸟”可以看出鹅十分可爱;从“凡有生客进来,鹅必然厉声叫嚣”等词句看出鹅对陌生人敢厉声呵斥,非常勇敢、非常尽职。

  相机板书:

  尽职勇敢可爱

  4、指导读书方法:

  读书,不但要从字面上理解,还要联系上下文深入体会字里行间包含着的作者的思想感情。作者表面写白鹅高傲,叫声很凶,实际是在赞扬它的尽职、勇敢。

  (通过引读有关句子,**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及教师的点拨,让学生在语言学习中认识明贬实褒的表达方法,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会阅 读。)

  5、带着感情读“好一个高傲的动物”,品味作者对白鹅的赞美之情。

  6、有感情地朗读第三自然段:

  感悟作者认真观察的态度和写作方法。

  7、齐读本段的词语:

  严肃郑重、厉声呵斥、厉声叫嚣、引吭大叫。

  五、学习第四自然段

  1、齐读课文,作者用什么方法写出了白鹅步态的特点?作者为什么要写鸭呢?这是什么写作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在富有启发性的问题中,体会作者通过鸭和鹅比较的方法突出鹅的步态特点。)

  2、同学们能从课文写鹅和鸭的词语中,想象出它们是怎么走路的吗?谁来演一演?下面的同学注意看,看一看演的象不象,并且要用课文里的词语形容他们演得样子。

  (感悟观察细致运用对比、拟人来突出特点的表达方法。)

  3、再读“好一个高傲的动物”:

  **朗读,抒发喜爱之情。

  4、小结后齐读第四自然段,加深体会。

  5、积累词语:

  步调急速、局促不安、大模大样、从容不迫。

  六、找句子

  1、课文在描写白鹅吃相高傲着一特点时有些句子描写的很形象,你能找出这样的一些句子来吗?

  2、请用你喜欢的方式在文中画出来读给大家听:

  师:课文在描写白鹅高傲这一特点时,有些句子是直接写的,请同学们把这样的句子画出来读给大家听。

  生:它伸长了头颈,左顾右盼,我一看这姿态,想道:“好一个高傲的动物!”

  生:鹅的步态,更是傲慢了。

  生:它常傲然地站着,看见人走来也毫不相让;有时非但不让,竟伸过颈子来咬你一口。

  生:这样从容不迫地吃饭,必须有一个人在旁侍候,像饭馆里的堂倌一样。

  师:通过刚才我们读的这些句子,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这些句子表面上是说不喜欢这只鹅,在说它的缺点,而实际上更能感觉到作者特别喜欢这只白鹅。

  师:看来你已经体会到了这种写法的作用,所以鹅的“缺点”也就成了作者所要赞美的优点。那么,文中除了用这种写法来表达对鹅的喜爱之情外,还用了什么方法呢?我们快速浏览课文,再说说自己的发现。

  生:我发现作者一直把白鹅当作人来写。

  师:那你觉得这只白鹅像一个怎样的人呢?

  生:它叫的时候像一个严厉的**,走起路来像一个京剧里出场的净角,吃饭的时候像一个要专人侍候的大老爷。总之,像一个很高傲的人。

  师:看来你已经体会到了这种写法的作用,所以鹅的“缺点”也就成了作者所要赞美的优点。文中除了用这种写法来表达对鹅的喜爱之情外,还用了拟人的写作手法。作者用这种方法写,既突出了鹅的特点,又表达了自己的喜爱之情。同学们都很善于发现。表达自己的喜爱之情,有许多好的方法,大可不必口口声声地说我喜欢它。请同学们课下也认真观察一下自己喜欢的小动物,试着用我们发现的写法,把它特点写出来,把你对它的喜爱之情表达出来。

  七、积累运用,读写结合

  课文用准确的词语和生动的事例写出了鹅的高傲。你愿意把自己当作一只高傲的白鹅,向别人介绍自己吗?

  出示“快乐写话卡”:

  我是一只_________的白鹅。____________

《白鹅》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学会抓住重点词句了解白鹅的特点,能体会到作者运用对比、拟人、明贬实褒等方法表达对白鹅的喜爱之情。

  【教学准备】

  有关白鹅的音像资料、多**课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见过白鹅吗?想说些什么吗?

  (播放有关鹅各种神态及活动的录像,展示课文中的白鹅图。)

  二、学习课文

  1、文中的白鹅一定给你留下了很多印象.**读课文,想一想:

  这是一只什么样的白鹅?

  (用课文中的词概括。)

  口头填空:

  这是一只──的白鹅。

  (高傲)

  (在读通、读熟的基础上感知文本中的白鹅形象。)

  2、我们重点来探讨一下白鹅的高傲:

  哪句话能体现出来?

  (引导学生找相关段落,并完成如下板书。)

  第二自然段,加深体会课文中心句及过渡段的作用。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课文是怎样把白鹅叫声的特点写具体的呢?

  默读第三自然段:

  找出一个能表现白鹅叫声特点的词,从这个词,你能想象白鹅在干什么,好像在说什么?把你想象到的在词语旁写一写,或者用图画来表示。

  (“厉声大叫”“厉声叫嚣”“引吭大叫”“狂吠”等词语十分形象生动地表现了白鹅叫声的特点。 )

  师: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白鹅的高傲呢?

  生:我从白鹅的叫声中体会到它的高傲。见到生客进来,它必然厉声叫嚣,仿佛大声训斥别人似的,表现它的威严。远处有人走动,也没惹着它,它也要引吭大叫,不亚于狗吠,好像责备别人打扰了它的安宁。

  师:体会得不错。如果鹅也会说汉语的话,你们猜猜,它会说什么?

  生:见到生客,它会大声训斥说:“你是谁?为什么不**一声就进来?没礼貌的家伙!”

  师:够傲的。

  生:当篱笆外有人走路时,它引吭大叫,一定说:“外面谁在走动?最好离这儿远点!”

  生:我认为它可能这样说:“喂,是狗吗?你这个讨厌的东西,还没到吃饭的时候,你又在外面干什么?”

  师:你为什么认为它会这样说?

  生:因为每当吃饭时,狗都来偷食,白鹅一定恨透了狗,稍有动静,它就会认为是狗。

  生:我认为它在喊:“主人,外面有人走动,快出来赶走他!”

  师:从你们丰富的想象中,我不仅感受到了鹅的高傲,也看到了它的尽职,难怪主人喜欢它呢。谁来读读第3自然段。

  (相机板书:好一个高傲的白鹅叫声步态吃相)

  (以“怎么写”为着眼点,引导从课文的中心句、过渡段总体把握课文内容,了解表达顺序。)

  2、通过多种形式读:

  带着想象读出内心感受。

  3、认真读课文第一至第三自然段:

  说说白鹅还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学生再次交流:

  从“养鹅等于养狗”看出作者认为鹅很忠诚,能看守门户;从“雪白的大鸟”可以看出鹅十分可爱;从“凡有生客进来,鹅必然厉声叫嚣”等词句看出鹅对陌生人敢厉声呵斥,非常勇敢、非常尽职。

  相机板书:

  尽职勇敢可爱

  4、指导读书方法:

  读书,不但要从字面上理解,还要联系上下文深入体会字里行间包含着的作者的思想感情。作者表面写白鹅高傲,叫声很凶,实际是在赞扬它的尽职、勇敢。

  (通过引读有关句子,**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及教师的点拨,让学生在语言学习中认识明贬实褒的表达方法,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会阅 读。)

  5、带着感情读“好一个高傲的动物”,品味作者对白鹅的赞美之情。

  6、有感情地朗读第三自然段:

  感悟作者认真观察的态度和写作方法。

  7、齐读本段的词语:

  严肃郑重、厉声呵斥、厉声叫嚣、引吭大叫。

  五、学习第四自然段

  1、齐读课文,作者用什么方法写出了白鹅步态的特点?作者为什么要写鸭呢?这是什么写作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在富有启发性的问题中,体会作者通过鸭和鹅比较的方法突出鹅的步态特点。)

  2、同学们能从课文写鹅和鸭的词语中,想象出它们是怎么走路的.吗?谁来演一演?下面的同学注意看,看一看演的象不象,并且要用课文里的词语形容他们演得样子。

  (感悟观察细致运用对比、拟人来突出特点的表达方法。)

  3、再读“好一个高傲的动物”:

  **朗读,抒发喜爱之情。

  4、小结后齐读第四自然段,加深体会。

  5、积累词语:

  步调急速、局促不安、大模大样、从容不迫。

  六、找句子

  1、课文在描写白鹅吃相高傲着一特点时有些句子描写的很形象,你能找出这样的一些句子来吗?

  2、请用你喜欢的方式在文中画出来读给大家听:

  师:课文在描写白鹅高傲这一特点时,有些句子是直接写的,请同学们把这样的句子画出来读给大家听。

  生:它伸长了头颈,左顾右盼,我一看这姿态,想道:“好一个高傲的动物!”

  生:鹅的步态,更是傲慢了。

  生:它常傲然地站着,看见人走来也毫不相让;有时非但不让,竟伸过颈子来咬你一口。

  生:这样从容不迫地吃饭,必须有一个人在旁侍候,像饭馆里的堂倌一样。

  师:通过刚才我们读的这些句子,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这些句子表面上是说不喜欢这只鹅,在说它的缺点,而实际上更能感觉到作者特别喜欢这只白鹅。

  师:看来你已经体会到了这种写法的作用,所以鹅的“缺点”也就成了作者所要赞美的优点。那么,文中除了用这种写法来表达对鹅的喜爱之情外,还用了什么方法呢?我们快速浏览课文,再说说自己的发现。

  生:我发现作者一直把白鹅当作人来写。

  师:那你觉得这只白鹅像一个怎样的人呢?

  生:它叫的时候像一个严厉的**,走起路来像一个京剧里出场的净角,吃饭的时候像一个要专人侍候的大老爷。总之,像一个很高傲的人。

  师:看来你已经体会到了这种写法的作用,所以鹅的“缺点”也就成了作者所要赞美的优点。文中除了用这种写法来表达对鹅的喜爱之情外,还用了拟人的写作手法。作者用这种方法写,既突出了鹅的特点,又表达了自己的喜爱之情。同学们都很善于发现。表达自己的喜爱之情,有许多好的方法,大可不必口口声声地说我喜欢它。请同学们课下也认真观察一下自己喜欢的小动物,试着用我们发现的写法,把它特点写出来,把你对它的喜爱之情表达出来。

  七、积累运用,读写结合

  课文用准确的词语和生动的事例写出了鹅的高傲。你愿意把自己当作一只高傲的白鹅,向别人介绍自己吗?

  出示“快乐写话卡”:

  我是一只_________的白鹅。____________

《白鹅》第二课时教学设计3

  【文本解读】

  《白鹅》是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四组的第一课。本组教材都是名家笔下的动物,编排本组教材的目的,一是让学生感受动物的可爱有趣;二是通过阅读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在教学本组课文要恰当处理好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白鹅》作为本组开篇文章,更充分体现以上特点。课文重点刻画白鹅的性格高傲,从一开始抱回家的印象“左顾右盼,好一个高傲的动物。”到“鹅的高傲更表现在它的叫声、步态、吃相中”过渡句统领全文,接着分别从“严肃郑重”的叫声、“大模大样”的步态、“从容不迫”的吃相具体细致刻画了鹅的高傲。从作者的描述中,不难让我们感觉到这种高傲不令人讨厌,而是可爱有趣,让人发笑的。另外,作为一代文学大师,丰子恺的行文是值得我们借鉴的。文章结构严谨,围绕“好一个高傲的动物”,分别从“叫声、步态、吃相”三个方面具体写出特点,每个部分都有一个总起句(过渡句),是学生学习篇章结构的典范。语言风格十分幽默有趣,善于采用对比的写作方法来表现鹅的高傲,善于采用“看贬实褒”表达方法,表达对白鹅的喜爱之情。本次教研课我选择第二课时教学。我打算在落实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的基础上能够提升学生理解文本的能力,并且能学习作者的幽默的表达方式并能积累运用文中的词语。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⑴能从“叫声、步态、吃相”中感受白鹅的高傲。

  ⑵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7自然段,积累好词佳句,能运用若干好词佳句。

  ⑶揣摩作者写作的表达方式(比较、拟人、贬意褒用)初步感受作者幽默风趣的写作语言。

  2、过程方法:

  通过朗读、想象说话来理解课文。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作者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

  体会白鹅的高傲和可爱,并能有滋有味地朗读。

  【教学难点】

  有所感受作者的表达方式和语言特点。能从看似贬义的词语中感受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顺情导入,整体感知

  师:昨天我们学习了13课《白鹅》,你们觉得风子恺爷爷笔下的白鹅是怎样的?

  (请用一个词表达)

  生:高傲、有趣、有意思、威风、可爱、架子十足──(让6、7位同学说)听得出来你们都很喜欢这个高傲的动物。生读“好一个高傲的动物!”而鹅不仅表现在姿态上,更表现在……

  生:叫声、步态、吃相。板书:叫声、步态、吃相。

  师:这节课我们深入课文的字里行间,再次走近白鹅,欣赏白鹅。赶快读读3~7小节,看看哪些句子表现出白鹅的高傲,把你最喜欢的句子用波浪线画下来。

  (生读完、画完。)

  师:现在我们来交流交流,你可以读你特别喜欢的句子也可以谈你的体会。

  (随学生发言学习任何一部分。)

  二、细读高傲、品味可爱

  师:你从哪儿体会到白鹅的高傲?

  预设情景:

  1、叫声:

  生:我从白鹅的叫声中体会到他的高傲!见到生客他必然厉声叫嚣,仿佛大声训斥别人似的,表现他的威严。远处有人走动,也没惹他,他也要引吭大叫,不亚于狗的狂吠。

  师:体会的不错。如果鹅会说汉语的话,你们猜猜他会说些什么呢?

  生:见到生客,他会大声训斥:说:“你是谁?为什么不**一声就进来?没礼貌的家伙!”

  师:够傲的。

  生:当篱笆外有人走路时,他引吭大叫,一定说:“外面谁在走动?最好离这儿远点!”……

  师:从你们丰富的想象中,我不仅感受到了鹅的高傲,也看到了他的尽职,难怪主人喜欢他。谁愿意来读读第三自然段,让我们从他的叫声中进一步体会鹅的高傲和尽职。

  指名读:

  多神气呀!多尽职呀!

  师:怪不得说养鹅等于养狗,作者表面写鹅叫得凶,高傲,其实是在夸他勇敢尽职,讨人喜欢。我们再来夸夸白鹅,感觉肯定不一样,齐读第三节。带着感情来读读作者的赞叹:好一个高傲的动物!

  师:听出了你们的喜欢,听出了你们的赞叹!你们还从哪儿感受到了鹅的高傲?

  2、步态:

  生读“鹅的步态更是傲慢了!”

  师:由鹅的步态你们想到哪些人?

  (大王、老板、将军)

  师:你来读读看,鹅老板来了没有。

  (指名读)

  (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破像……)

  评:大模大样的真像个鹅大王。

  评:你把他读活了,他可真够霸道的。丰子恺爷爷的笔下的白鹅比你们的都要风度翩翩。课文说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净角就是京剧里的花脸,你们想象一下黑脸包公、白脸曹操出来的时候是什么样子?

  (大模大样,从容不迫、威风、架子十足、不可一世。)

  师:带着这样的感觉一起把这样的白鹅带到眼前。

  生齐读。

  师:既然写鹅为什么前面还要写鸭?

  生:这样写更能突出鹅的步调从容。

  师:对啊!那你说说鸭的步调怎样?

  生:急速、局促不安。

  (生表演)

  师:这样比较白鹅的傲慢更讨人喜欢了。

  师生合作读:

  能带着你的感情来读读这句话吗?

  “好一个高傲的动物!”

  3、吃相:

  师:鹅的叫声、步调挺有意思,而鹅的吃饭一定能让你笑掉大牙。生快速浏览5~7节。你觉得鹅吃饭好笑在哪儿?

  4、反馈:

  食物有趣,吃法好玩,要人侍侯。简单处理前两个部分。

  ⑴食物:

  引读相关句子,让学生谈体会。

  ⑵吃法:

  三眼一板,一丝不苟。让学生找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

  最好笑的是“鹅狗争饭吃,搞得主人不得不侍侯他”。

  5、演读:

  重点演读“鹅狗争饭吃”师范读:

  你们觉得有趣在什么地方?

  生谈感受:

  想象调皮狗和鹅的不同表情和动作、对话。

  同桌合作练读表演:

  第一幕:教给方法,第二、三幕同桌合作选择一幕表演和朗读。

  (一人读,一人演。)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来朗读。

  6、回归中心:

  此时,你想对这只白鹅说些什么呢?

  怪不得作者最后赞叹说:

  因此鹅吃饭时,非要有一个人侍侯不可,真是架子不足!

  7、指读句子:

  ⑴这种侍侯对白鹅来说是无比的骄傲。

  齐读。

  ⑵这种侍侯对作者来说是无比的乐趣。

  齐读。

  ⑶千言万语化作一句话,读:

  好一个高傲的动物!

  三、课外延伸

  同学们你喜欢这只白鹅吗?你愿意把自己当作白鹅来介绍自己呢?尽情发挥你的想象,建议用上这节课我们积累的词语:

  厉声叫嚣厉声呵斥引吭大叫大模大样昂首大叫

  净角出场毫不相让从容不迫厉声叫骂架子十足

  学习作者比较幽默的表达方法,把你笔下的白鹅说得让人喜欢。

  学习写话:

  我是一只()的白鹅,()。

  【板书设计】

  姿态

  叫声尽职勇猛

  高傲步态从容神气(对比)

  吃相架大好笑

  【教学反思】

  整堂课上下来没有我想象和预设那样顺利和流畅。

  在导入时我向学生提出“你们觉得丰子恺爷爷笔下的白鹅是怎样的?”如果加上“请用一个词来表达”指向性更明确,也便于节省时间。学生说到“高傲”、“架子十足”、“神气”、“吃相古怪”……初步让我感觉学生并不喜欢这只白鹅。这时我没有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接着我按预设的那样教学,当赵永亮朗读高傲的句子:“因此鹅吃饭时,非有一个人侍侯不可,真是架子十足!”我问:“为什么?”赵永亮说:“我觉得它要人侍侯,可真高傲。”学生感觉没错,我怕大多数学生思维都停留在3、4小节,没转得那么快。就没再趁机追问。于是再问学生还找到哪些句子。终于有学生说到了第3节的内容。我就开始预设中的理想化教学。但尽管学生能够说,读。我感觉学生们的理解很肤浅,与文本还有一段距离。我两次范读,学生才勉强进入状态。之后教学的机械化也开始明显起来。以至于学习到第6、7自然段时,徐昌辉说:“我一点也不喜欢这只白鹅。”我很惊讶这位悟性高的孩子会说出这样的话。于是我不得不再范读“鹅狗争食”的部分。终于部分学生脸上露出了笑容。

  可是下课铃就此响起。我们不得不停止学习。课后我想学生怎么会进入不了文本?原来课文中用了较多的反语,一个正面赞美的词也没有。难怪学生一下子找不到感觉。而我的引导失效也是学生进入不了文本的原因。课后有老师建议你为什么不让学生模仿一下白鹅的步态和鸭子的步态呢?是啊!让两名大胆的学生表演一下,课堂上的气氛就不会那么紧张了。此时的笑声也许会给学生带来灵感。


《白鹅》第二课时教学设计3篇扩展阅读


《白鹅》第二课时教学设计3篇(扩展1)

——白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白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习生字新词。理解词语。

  3、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这个句子的意思。

  4、凭借具体语言材料,感受白鹭的美,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凭借具体语言材料,感受白鹭的美,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这个句子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作者从哪几方面写出了白鹭的美?

  (白鹭的颜色、身段的精巧及觅食、栖息、飞行时的韵味)

  2、在作者的眼中,白鹭是什么?(一首精巧的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

  过渡:作者为何把白鹭比作精巧的诗,韵味无穷的诗?

  二、赏读课文第二段

  1、作者为什么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请朗读第二段,分别找出与白鹭是“精巧的诗”“韵味无穷的诗”相对应的语句。

  2、学生交流。(2、5小节与白鹭是“精巧的诗”相对应;6、7、8小节与白鹭是“韵味无穷的诗”相对应。)

  3、再读第二段,边读边想:这段主要写了什么?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颜色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这段是概括描写,哪小节对应这一节进行了具体描写?(第五自然段)

  4、出示第五小节。

  “颜色的配合”从哪里可以体现出?(雪白的蓑毛、铁色的长喙、青色的脚,素一点儿则嫌白,深一点儿则嫌黑)读后有何感觉?

  “身段的大小”从哪里可以体现出?(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铁色的长喙,青色的脚,增一点儿则嫌长,减一点儿则嫌短)你有什么体会?

  (身段精巧,颜色**,一切都很适宜,的确精巧如诗。)白鹤、朱鹭、苍鹭与它相比呢?

  5、指导朗读,体会作者语言优美如诗。

  三、精读第三段

  1、**轻声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这段作者为了表现“白鹭是韵味无穷的诗”,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白鹭?(觅食、栖息、飞行及白鹭不会唱歌)

  2、其实这几方面在作者的笔下恰如几幅优美的画,让我们来品味品味。指名分节读6、7、8、9小节。你能概括这几幅画面吗?(白鹭钓鱼图、白鹭瞭望图、白鹭晚飞图)

  3、有感情地朗读这三小节,你最喜欢哪一幅图?说说你的体会。四人小组交流。

  4、汇报:

  白鹭钓鱼图:

  作者联想丰富,用拟人的手法将捕鱼的白鹭想象成在钓鱼,以比喻的方法把整个清水田想象成嵌在玻璃框里的画,生动地描绘出白鹭在清水田里觅食时的迷人景象,韵味十足。

  指导朗读。

  白鹭了望图:

  画面富有诗意:孤独、站在小树的绝顶、看来不大安稳、却很悠然、一种嗜好。引导学生感受白鹭孤独站立在小树绝顶悠然自得的独特的美。

  指导朗读。

  白鹭飞行图:

  指名读。你是怎么体会“偶尔”这个词的?(说明白鹭低飞并不常见)

  “悠然地观看这情景,可说是乡村生活中的一大乐事”你体会到什么?(白鹭低飞给人以美的享受,带来无穷乐趣。)

  教师范读。指导学生体会悠然的心境,读出享受的情趣。

  5、尽管白鹭的无声会让人觉得美中不足,但“无声胜有声”,白鹭的本身不就是一首优美的歌吗?齐读第九小节。

  你有什么体会?(白鹭的外形那么漂亮,活动那么高雅脱俗,它就是能给人们带来快乐的一首无声的歌。)

  **练读。

  6、这几幅优美的图画令人沉醉,让我们把它们记在脑海中,指导学生背诵第二段。

  四、回读第四段

  现在你知道作者为何把白鹭比作韵味无穷的'诗了吗?(白鹭外形精巧,给人类美的享受;白鹭静静地“钓鱼”、悠悠地站立、低低地飞行,高雅脱俗,使人产生无限的遐想,带给人无比的快乐。)指导朗读。

  这段话在全文起什么作用?(与第一段首尾呼应,总结全文)

  五、总结全文

  1、练读全文,将你读得最有意境的一节读给大家听听。

  2、生活中有没有哪些情景也充满韵味?(竹涛声声;白鸽群飞;日升日落……)

  3、白鹭是一首诗,精巧的诗,韵味无穷的诗。作者的语言也精美如诗如画,大家要反复咀嚼。


《白鹅》第二课时教学设计3篇(扩展2)

——跳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跳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

  教学目的:

  1、理解事情是怎样发展变化的。

  2、理解“跳水”为什么是唯一解救的办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这一段告诉我们为什么?板书:放肆(果)取乐(因)。

  二、讲读第二段

  1、默读第二段(边读边想边用不同符号分别圈出写猴、小孩、水手们动作神态的词语)

  2、读后讨论:

  (1)孩子们为什么哭笑不得?板书:哭笑不得。

  因为①猴子把玩笑开到孩子身上,猴子的举动突然而且放肆。板书:摘、戴、爬;②水手们都笑起来,笑声使孩子显得很尴尬。板书:笑。

  (2)孩子为什么脸红了?板书:脸红。

  因为①猴子好像故意逗孩子生气。板书:摘、撕、逗,猴子的放肆激怒了孩子。②水手们更大声的笑,伤了孩子的自尊心。板书:笑声更大。

  (3)处在这种情况下,孩子会怎么想?会怎么做?板书:追、爬。

  3、小结:这段故事情节由水手逗猴子发展成猴子逗孩子;地点由甲板转到桅杆,事物之间的联系发展了,变化了。(板书:发展)

  4、指导朗读。

  三、讲读第三段。

  1、默读第三段,思考课后作业1后面的(1)(2)两小题。

  2、讨论:

  (1)孩子怎样追猴子,猴子又是怎样戏弄孩子的?

  “生气”和“气极”有什么区别?你能想象一下当时孩子的心情吗?

  (2)当孩子丢开桅杆走上横杆时,甲板上的人们的心情有什么变化?(板书:笑→吓呆→大叫一声)

  人们为什么吓呆了?(读有关句子)这两名说明了什么?(说明孩子处境十分危险)

  (3)孩子原来有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危险?从哪里可以看出?(板书:不由得发抖)是突然意识到危险表现出的本能行为。说明孩子刚才只是一心要追上孩子,拿回帽子,没有意识到处境的危险。)

  3、师生共同小结:(根据板书)这段围绕帽子,使故事在孩子与猴子的联系中间向前发展,由于孩子走上最高的横木,随时有失足摔死的危险,因而使事物之间的联系由孩、猴之间发展成生与死之间。故事情节的发展到了**。

  四、讲读第四段。

  1、默读第四段,思考课后作业1中的(3)习题。

  2、讨论:

  (1)船长为什么要向自己的儿子瞄准,命令儿子跳到水里?

  (强调情况紧急,时间不许,突出用枪逼孩子跳的明智。“跳水”是把孩子从险境中救出来的唯一办法,用枪向孩子瞄准是吓唬孩子,强迫孩子服从命令,使孩子转危为安。)

  (2)结果怎样?

  (最后一个自然段写了三层意思:孩子跳水;水手们抢救;孩子获救。领会①“孩子的身体像一颗炮弹似的……”这句话的意思,这句比喻句写出了孩子跳到海里时身体之沉和音响之大,反衬出孩子借以立足的横木之高,暗示出假如摔下来时后果之严重。②水手们是怎样把孩子救上船的?“已经”写出了船员动作的迅速,表现十分勇敢,也说明他们救孩子的心情十分急切。)

  3、小结:这段写了在千钧一发的紧急关头,船长急中生智,用命令儿子跳水的方法解决了问题,这就是事情的结果。(板书:结果)

  五、根据板书,揭示分段规律。

  讨论:我们把这篇文章分成四段,是根据什么划分的?

  1、根据故事情节的发生、发展、**、结果来分。

  2、还可以根据地点的转换来分:甲板→桅杆→最高的横木→甲板。

  3、还可以根据事物的联系和变化来分。

  六、朗读全文。

  七、作业。

  填上适当的关联词:因为……所以……; 因而; 由于

  1、()人们拿它取乐,()猴子就更加放肆起来。

  2、猴子的放肆激怒了孩子,()引得孩子爬上桅杆去追猴子。

  3、()孩子追猴子,使猴子更起劲地去逗孩子,把孩子引**最高的横木。

  板书设计:

  摘戴 爬 哭 笑不得 笑

  发展 桅杆

  撕 逗 脸红 追 爬 笑声更大

  逗 生气 追 笑→吓呆

  ** 最高的

  横木 挂 扭 龇 气极 丢开 笑→大叫一声

  走上

  结果 大海 跳水 得救 命令 跳水


《白鹅》第二课时教学设计3篇(扩展3)

——画风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画风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画风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画风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

  【学习目标】

  1、会写“涛”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学习重难点】

  1、写字。

  2、有感情朗读课文。

  【学具准备】

  贴图、课件、生字卡。

  【学习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三位爱动脑筋的朋友,你们还记得他们是谁吗?(出示贴图,相机贴出)

  2、指名三人贴名字。

  3、复习生字:请大家叫出他们的名字,有礼貌地和他们打打招呼吧!(**打招呼)

  二、指导写字

  1、过渡:

  哎,他们的名字你们会写吗?(会)黄老师也相信你们会,会写这不难,但要写好就有点难了,你们能写好吗?(能)好,口说无凭,下面我们就来写一写吧。

  2、那我们就先来写这个字吧:

  (生字卡出示:涛)请小朋友们认真观察,要在田字格中写好“涛”字要注意什么呢?(指名说)

  3、范写“涛”字。

  4、下面,请小朋友们那出生字本,在田字格中练习写两个。(提示学生注意写字姿势,教师巡堂指导)

  5、展示作业,进行评价。

  三、朗读感悟

  1、出示三幅画,指名三人上来给画找主人。

  2、请同学们赶快打开书,**读课文,画出描写这三幅画的语句。

  3、你画了哪些句子,谁来读一读?(指名读,引导读完这三幅画的内容为止)

  4、过渡:

  小朋友们真聪明,一下子就把句子找到了。(课件出示:4~8段)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能把这些句子读好,对吗?(对)

  ⑴ 就请你们先**地练练吧。

  ⑵ 指名读,学生评:你想对他的朗读说些什么?

  ⑶ 过各种方式的读,把读不好的部分练习读好。(如:挑战读,男女赛读,小组读等)

  ⑷ 齐读。

  5、分角色朗读:

  现在,你们想不想换一个方法来读一读?(想)这个部分有几个角色?(指名回答)

  ⑴ 下面,请你们在四人小组里面分工练习读一读吧。

  ⑵ 汇报:

  哪个小组能勇敢地站到这里来读给大家听听?

  ⑶ 学生评价:

  大家听了他们的朗读,感觉怎样?

  ⑷ 全班合作读:

  刚才在四人小组里你是练习读哪个角色的,待会儿你就***读哪个角色。

  6、赵小艺、宋涛、陈丹把无形的风,用有形的东西表现出来了,多能干呀,你们快想句话夸夸他们吧。(指名说)

  三、拓展发散

  你们很会欣赏别人,你们也很能干。那除了他们的方法,你还有别的方法表现风吗?好,你可以唱有关风的歌,背背有关风的诗句,也可以画画风,你想怎样表现风就怎样表现!好,你们可以**地练习了。(教师巡堂指导,并参与学生活动。)

  谁来展示一下你的杰作?

  四、自然结课

  同学们的节目都很精彩,由于时间的原因,就到这里吧!这节课就上到这,下课。

  【板书设计】

  15、画风

  赵小艺头像 宋 涛头像 陈 丹头像

  赵小艺 宋 涛 陈 丹

  赵小艺的画 宋 涛的画 陈 丹的画

  【特色说明】

  本教案主要体现以下三个特色:

  一、创设识字情境,激趣巩固

  本教案一开课,就利用课文中的三个主角人物创设了“和朋友打招呼”这么一个识字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有趣的氛围中巩固第一节课时中所学的生字。

  二、以读为本,学习扎实有效

  本教案体现了以读为本的思想,做到一遍有一遍的目的,一遍有一遍的效果,形式多种多样,让每个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气氛活起来,力求做到不花俏但学习扎实有效。

  三、联系生活,培养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

  本教案设计了“表现风”这一环节,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风,从课文回到生活,联系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

  10、《画风》第二课时说课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与处理

  《画风》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中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以一个有趣的题目,引起了课文中小朋友的思考,也引起了我们的思考。风看不见,摸不着,怎么画呢?课文中的三个小朋友一起画画,互相启发,互相激励,用不同的办法画出了风。课文塑造的是三个敢想敢问、善于思考的儿童形象,所以编者将本课安排在“用心思考,勇于创造”这一单元之中。

  与以往所学课文相比,本文人物多,对话多,又是三个人的相互交流,学生不易理清课文中人物的态度、观点、做法。因此,第一课时中,我重点进行识字写字教学,并引导学生初步阅读课文,弄清三个小朋友分别是怎么画风的,为第二课时理解课文、感情朗读打下基础。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同时考虑课文的特点、学生的年龄特征,我将《画风》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知识目标:读懂课文,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能力目标: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设定“朗读感悟文中小朋友的创意”为教学重点;“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为教学难点。

  二、教学法的选择

  语文教学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施教之功,贵在导学。语文教学不仅要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求知,掌握学法,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为此,我设立了“读——悟——说——画”的学法导向,层层推进教学。

  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以及动口说、动手画,在读中积累了语言,说中培养了口语交际能力,又在画中培养创新精神。同时还创造出一种形、色、声有机结合的教学情境,使全体学生主动、有效地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中。

  三、教学行为策略的运用

  (一)复习旧知,巩固识字。

  识字是读写的基础,人教版实验教材对此十分重视。本课要求认识的7个生字中有6个出现在课文人物的姓名中。为进一步巩固对生字的识记,我通过课件出示三个小朋友的头像及名字,让学生与他们打招呼。如果喊对了,小伙伴就会回应。就这样,学生在趣味盎然的“打招呼,交朋友”的过程中巩固了对生字的记忆。

  (二)深入理解,进行口头表达训练。

  通过复习旧知引入新课后,我提出问题:“三个小朋友动脑筋,想办法,用不同的方式画出了风。他们到底是怎么画风的呢?请大家用笔把他们画风的句子勾画出来”以此来引导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要解决这个问题。学生首先得通读全文,了解每个小朋友的态度、观点;再动笔勾画三个小朋友画风的不同做法,并引起思索:为什么他们画风的方法不一样却都画出了风了呢?对课文有了进一步的感受。

  然后我再采用实物展示、现场画画等方式和学生的思维进行碰撞和交流。并以此为契机,让学生找出“风藏在哪里?”让学生以“风来了,风把_____吹____了,风藏在___________里”这样的句式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朗朗上口的句式让学生觉得非常有趣,而老师“小诗人”的夸奖,让学生在表达上越来越来棒。当几个句式连在一起以后,就成了一首饶有诗意的小诗。我让学生给自己作的小诗加上题目,再一起朗诵自己的大作,学生的成就感是非凡的。

  (三)驰骋想象,描绘美景。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大语文观”,提出要“建构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把绘画引入语文教学之中,以此激情、领悟、延伸、拓展,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特别是低年级的孩子,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对直观事物感兴趣,喜欢艳丽的色彩,喜欢每天拿着笔描描画画。可以说,小小画笔倾注了他们对世界的认识,稚嫩的画面,一颗颗创新的种子在萌芽。

  《画风》一文中,三个小朋友画了风,为什么我们不能画画风呢?“三个好朋友互相启发,互相激励,竟然将原本看不见、摸不着的风画了出来,你能画风吗?你想怎么画?”我们可以想象,这简简单单的一“问”,将激起多少层浪。也许,孩子们的笔法不那么高明,色彩也不一定很**,但在这愉悦的气氛中,他们求新求异的思维得到了发展。

  特别是在经过了前面的铺垫后,学生再用这种“诗人”般的话去猜猜别的画的风在哪里,更是进一步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四)总结延伸,拓展认识。

  展示了自己画的风以后,老师再引导学生动脑筋想办法画出声音、气味,对学生的思维将是更好的训练。

  四、板书程序设计。

  板书设计很简单,就是由学生自己总结出的“小诗”组成。这不仅是对课文内容的一个理解总结,更是学生思维的一个升华和感悟。

  《风来了》

  风来了,

  风把小树吹弯了,

  风藏在摆动(跳舞)(飘舞)的小树里。

  风来了,

  风把旗子吹动了,

  风藏在飘扬(舒展)的旗子里。

  风来了,

  风把风车吹转了,

  风藏在呼呼直转的风车里。

画风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巩固7个生字,会写4个字。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4到9小节,领会他们的创意,并学着他们的样子写写自己的创意.

  4.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教学重点:分角色朗读课文,感悟课文中三个小朋友的创意.

  教学难点:

  懂得事物之间是有一联系的,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4分)

  1、开火车读生字,句子.

  (1)昨天我们开始学习了15课,认识了一些生字朋友,让我们一起先来和他们打个招呼。

  (2)读得真棒,那你们能不能读这个。先请同桌二人先读一读,指名读二人,齐读.

  2.通过昨天的学习我们还认识了赵小艺,宋涛,陈丹三个小朋友,知道了他们在一起画画,忽然间,宋涛有了一个疑问__谁能画风?

  二.理解课文,感情朗读.(16分)

  1、那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后来究竟谁能画风呀!(生答)请你们到课文的4到8小节中找一找他们是怎么来画风的?请你划一划相关的句子.

  3.学生交流,老师出示.谁来说一说,他们是怎么画风的?

  4.反馈.

  三.读文感悟,相互交流赵小艺

  让我们先来学一学赵小艺是怎么画风的.

  (一)出示:赵小艺——只见她在房子前面画了一根旗杆,旗子在空中飘着。

  1.请你读一读第四小节中画线的句子,说说赵小艺是怎么来画风的,你从哪里看到有风?圈出来

  体会飘,板书.

  2.赵小艺画出风来了,那你能用朗读把风表现出来吗?

  赵小艺除了用飘着的旗子来画风,他还怎么来画风了.

  (二)出示:赵小艺―――她画了个拿风车的小男孩,风车在呼呼地转。

  1.请你读一读句子,说说他还怎么来画风的,你从哪里看到有风了?圈出来

  2.又是一阵风,你能用朗读把这阵风表现出来吗?可以边读边做做

  (三)齐读第4.5.8小节.赵小艺用了两种办法画出了风,请你**读一读4.5.8小节,边读边想一想你从写赵小艺的句子中发现了什么?

  四.学习陈丹和宋涛怎么画风的.

  你知道别的二个小朋友是怎样画风的吗?

  1.出示陈丹——她在大树旁边画了几棵弯弯的小树。

  (1)说说陈丹是怎样画风的,从哪里看出有风?板书.

  (2)谁能试着读一读,把你体会到的风带给大家,你可以加上一些动作?

  2.出示宋涛——他把画上的太阳擦去,画了几片乌云,又画了几条斜斜的雨丝。

  (1)说说宋涛是怎样画风的,从哪里看出了有风?板书

  (2)教师在这里发现了二个优美的短语,你能不能照着样子写几个。

  (3)宋涛带给大家的是斜斜的雨丝,你能不能用读来让大家感受一下那阵清凉的风?

  指名读,齐读整一段

  3.齐读4-8小节.

  4.三位小朋友用不同的好办法画出了风,你想不想夸夸他们?

  5.分角色读课文.今天老师听出来了大家都很喜欢他们,那我们再来分角色读读他们的故事的故事.前后四个小朋友一个做----,分角色读一读2-8小节.小组读.指名读,

  五、联系生活,拓展练习(10分)

  1.读了这三个小朋友画风的方法,你是不是也已经有了自己画风的好办法.你想怎么画?

  2.出示课件,请同桌间先说一说,请同学来说一说你想怎么来画风。学生说画风二人..

  3.老师相信下面还有更多画风的好办法,那就请你赶紧写下来吧,学生写画风,老师巡视.

  4.学生展示作品.老师表扬好的同学.

  六.学习第九节.(5分)

  1.小朋友们不仅有了画风的好办法而且能把自己的好办法写出来,真是了不起。风娃娃听说我们正在这里说他,画它,他也赶来凑热闹了,他这一吹,画中的景物――接读.

  2.请你再读一读这一小节,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1)好像说明没有动,只是感觉在动.困为他们画得太像了。

  (2)显得更美了.说明画本来就美,很像.现在风有了,画中的景物就像真的有风在吹动他们,就更加好看,美丽了.

  (3)风来了,画更美了,让我们再来美美地读一读这一段.夸夸文中的小朋友,也夸夸我们。齐读.

  七.书写(5分)

  1.引:赵小艺他们很聪明画出了风,我们小朋友比他们更聪明,不仅读懂了他们画的风,而且啊还会自己动脑筋来写画风呢.

  2.接下来老师想请聪明的你们来写写字,看谁还很能干。先请大家一起来读一读今天要写的生字.并想一想,今天写字的过程中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同时也想一想哪个字最难写.重点指导:

  (1)交流注意的地方:丝,斜,艺,涛,

  (2)老师范写难写的字,学生练写,老师巡视.

  (3)学生作品展示.

画风第二课时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4、培养学生遇事要善于动脑筋。

  教学重点:

  1、正确理解课文、有感表地朗读课文;

  2、遇到问题要开动脑筋,互相合作。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教具准备:

  多**课件。

  学具准备:

  美术纸、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猜谜语导入课题

  1、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也来出个谜语请你们来猜,好吗?

  谜面:看不见它影子,摸不着它身子,花儿见它点点头,小草见它弯弯腰。

  生:是风。

  师:同学们真聪明,就是风(板书:风)

  2、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有关风的课文(板书:15 画风)

  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3、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生:谁在画风?为什么画风?风能画出来吗?……

  二、复习生字

  1、出示课件:三位小朋友

  同学们有这么多问题呀,今天有三位活泼可爱的小朋友要和我们一起来解决这些问题,他们的名字就藏在老师手中的生字卡片中,看看谁认得它们,带着同学们读一读。

  指名带读,其他同学跟读。

  2、同学们的识字本领真不小,现在知道这三位小朋友是谁了吗?

  生:是宋涛、陈丹、赵小艺。

  喊喊他们的名字,打个招呼吧?生打招呼。

  三、分段学习课文

  1、同学们真热情,想不想知道这三位小朋友是怎样画风的?(生:想)

  那咱们赶快找开课文读一读吧,老师有个小小有要求,请同学们边读边找出小朋友画风的句子,用笔画出来,多读几遍。

  2、知道三位小朋友分别画了什么吗?请帮我来连一连吧

  宋涛 小树

  陈丹 雨丝

  赵小艺 旗子

  风车

  对上号了吗?表扬他!

  3、出示课件:三幅画

  老师这里有三幅小朋友的,看看哪位同学能很快辩认出是谁的画,是从课文中哪一段知道的?

  a、认出宋涛的画

  ⑴读出相应的段落

  ⑵有风了吗?

  “斜斜的”、“吹斜了”应该重读。

  b、认出陈丹的画

  ⑴找到相应的段落了吗?请读一读。

  ⑵同学们,你们都是小树了,读出风的感觉了就把腰弯一弯

  c、认出赵小艺的画

  ⑴指名相应的段落

  ⑵重点指导读出有风的感觉

  “旗子在空中飘着”、“风车在呼呼地转”。

  4、三位小朋友画风成功了吗?(成功了)

  是从课文中哪一段看出来的。请找到的同学一起读。

  5、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听老师描述,想象一下一阵风吹来,我们仿佛看见旗子在(飘扬),雨丝是(斜斜的),小树是(弯弯的),还有风车在(呼呼地转)。

  美不美呀?(真美呀!)

  请同学们睁开眼睛,把这一段再美美地读一遍(生读最后一段)。

  6、小朋友们的画这么美,能配上几首诗就更美了,同学们能作诗吗?(能)

  请同学们用“风来了,风把吹了,风藏在里”的句式给小朋友的画配上小诗。

  8、指名分别配上小诗

  师帮忙整理。

  9、一起动支脑筋,给我们的集体创作加个题目。

  10、全班带着题目齐读诗歌。

  这可是我们班的伟大作品呢。

  四、指导朗读

  1、欣赏课文朗读,(课件:动画朗读课文)

  2、同学们有信心读得更好吗?想不想换另一种方式来朗读?

  3、分小组分角色朗读,先练一练。

  4、推荐几位到上面来分角色朗读,可以根据你的理解加上一些动作表演(推先四位同学)下同的同学都是评委了,等会儿还要请你们来评评,认为谁读得好。(学生分角色朗读)

  5、谁来评评?

  学生试评,师相机指导

  6、小结:上面的同学读得很投入,下面的评委也很出色,表扬他们,也表扬自己。

  五、拓展体会,画风展示

  1、宋涛、陈丹、赵小艺能把看不见,摸不着的风画得这么漂亮,真是不简单哪,同学们喜欢他们吗/说说你喜欢谁?为什么?

  (喜欢宋涛,因为他敢于提出问题;喜欢陈丹,因为她很聪明,善于向别人学习,修正自己的错误;喜欢赵小艺,她肯动脑筋,第一个画出了风,很有自信心。)

  2、这三位小朋友既聪明又肯动脑筋,遇到困难就认真想办法解决,值得我们学习,他们会画风,你们会画风吗?(生:会)

  咱们石码中心小学的同学就是有自信。

  3、我们也来说说风,画画风吧。请同学们找开68面,读读写写。

  张洁问:“你想怎样画风?”

  我说:“”

  4、请同学们先想一想,写下来,看谁写得又快又好,请到上面来展示给大家看,读给同学们听。

  5、学生展示,教师边评价。

  (字写得真好看;主意不错;真是有意思)

  6、同学们的好主意真多,风虽然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可以画与风有关的事物表现出来。

  同学们赶快准备五颜六色的画笔来画画风吧。各小组合作,先商量好,听音乐开始画,音乐停止马上停笔,看看哪个小组合作得最好,最有创意,能不能用刚才的格式给作品配首诗,介绍介绍风藏在哪里。

  (音乐开始)

  ……

  (音乐停止)

  7、时间到,推荐一下好作品,各小组派一位****介绍作品。

  教师适时评价。

  8、小结:

  我们二年一班的同学个个表现这么出色,这节课我们不但读懂了课文,学会了画风,还学会了作诗呢。

  六、课堂延伸

  1、老师也找到了一些关于生活中风的图片,请大家一同欣赏。

  出示课件:生活中的风。

  2、大自然里还有许许多多的风,细心观察的同学都能找到它,能说说你对风的感受吗?

  (学生**发言)

  3、同学们知道的真多,表现得真棒,老师留给同学们一个有趣的作业:生活中的声音与气味也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该怎样把它画下来呢?

画风第二课时教学设计4

  一、教材分析与处理

  《画风》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中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以一个有趣的题目,引起了课文中小朋友的思考,也引起了我们的思考。风看不见,摸不着,怎么画呢?课文中的三个小朋友一起画画,互相启发,互相激励,用不同的办法画出了风。课文塑造的是三个敢想敢问、善于思考的儿童形象,所以编者将本课安排在“用心思考,勇于创造”这一单元之中。

  与以往所学课文相比,本文人物多,对话多,又是三个人的相互交流,学生不易理清课文中人物的态度、观点、做法。因此,第一课时中,我重点进行识字写字教学,并引导学生初步阅读课文,弄清三个小朋友分别是怎么画风的,为第二课时理解课文、感情朗读打下基础。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同时考虑课文的特点、学生的年龄特征,我将《画风》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知识目标:读懂课文,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能力目标: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设定“朗读感悟文中小朋友的创意”为教学重点;“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为教学难点。

  二、教学法的选择

  语文教学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施教之功,贵在导学。语文教学不仅要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求知,掌握学法,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为此,我设立了“读——悟——说——画”的学法导向,层层推进教学。

  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以及动口说、动手画,在读中积累了语言,说中培养了口语交际能力,又在画中培养创新精神。同时还创造出一种形、色、声有机结合的教学情境,使全体学生主动、有效地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中。

  三、教学行为策略的运用

  (一)复习旧知,巩固识字。

  识字是读写的基础,人教版实验教材对此十分重视。本课要求认识的7个生字中有6个出现在课文人物的姓名中。为进一步巩固对生字的识记,我通过课件出示三个小朋友的头像及名字,让学生与他们打招呼。如果喊对了,小伙伴就会回应。就这样,学生在趣味盎然的“打招呼,交朋友”的过程中巩固了对生字的记忆。

  (二)深入理解,进行口头表达训练。

  通过复习旧知引入新课后,我提出问题:“三个小朋友动脑筋,想办法,用不同的方式画出了风。他们到底是怎么画风的呢?请大家用笔把他们画风的句子勾画出来”以此来引导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要解决这个问题。学生首先得通读全文,了解每个小朋友的态度、观点;再动笔勾画三个小朋友画风的不同做法,并引起思索:为什么他们画风的方法不一样却都画出了风了呢?对课文有了进一步的感受。

  然后我再采用实物展示、现场画画等方式和学生的思维进行碰撞和交流。并以此为契机,让学生找出“风藏在哪里?”让学生以“风来了,风把_____吹____了,风藏在___________里”这样的句式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朗朗上口的句式让学生觉得非常有趣,而老师“小诗人”的夸奖,让学生在表达上越来越来棒。当几个句式连在一起以后,就成了一首饶有诗意的小诗。我让学生给自己作的小诗加上题目,再一起朗诵自己的大作,学生的成就感是非凡的。

  (三)驰骋想象,描绘美景。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大语文观”,提出要“建构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把绘画引入语文教学之中,以此激情、领悟、延伸、拓展,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特别是低年级的孩子,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对直观事物感兴趣,喜欢艳丽的色彩,喜欢每天拿着笔描描画画。可以说,小小画笔倾注了他们对世界的认识,稚嫩的画面,一颗颗创新的种子在萌芽。

  《画风》一文中,三个小朋友画了风,为什么我们不能画画风呢?“三个好朋友互相启发,互相激励,竟然将原本看不见、摸不着的风画了出来,你能画风吗?你想怎么画?”我们可以想象,这简简单单的一“问”,将激起多少层浪。也许,孩子们的笔法不那么高明,色彩也不一定很**,但在这愉悦的气氛中,他们求新求异的思维得到了发展。

  特别是在经过了前面的铺垫后,学生再用这种“诗人”般的话去猜猜别的画的风在哪里,更是进一步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四)总结延伸,拓展认识。

  展示了自己画的风以后,老师再引导学生动脑筋想办法画出声音、气味,对学生的思维将是更好的训练。

  四、板书程序设计。

  板书设计很简单,就是由学生自己总结出的“小诗”组成。这不仅是对课文内容的一个理解总结,更是学生思维的一个升华和感悟。

  《风来了》

  风来了,

  风把小树吹弯了,

  风藏在摆动(跳舞)(飘舞)的小树里。

  风来了,

  风把旗子吹动了,

  风藏在飘扬(舒展)的旗子里。

  风来了,

  风把风车吹转了,

  风藏在呼呼直转的风车里。

画风第二课时教学设计5

  课时设计简析

  《画风》一课,以人物对话的形式,讲了三个小学生一起动脑筋想办法,把无形的风生动地展现在画纸上的故事。三个小朋友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地交流,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相互鼓励。由于人物多,对话多,又是三个人的相互交流,这样的课文,学生还是第一次遇到。学生不易理清课文中人物的态度、观点、做法。如果处理不当,不但对学生的朗读感悟造成困难,而且对学生通过学文体会三个孩子的思想,也会成为负担。基于此,在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上,我将采用逐步展开、由扶到放的方式,引导学生学文。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知道通过哪个词语表现风的存在。

  2、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3、能想出更好的办法来画风,并试着用准确的语言表现风。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了解他们是怎样画风的。

  教学难点: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能想出更好的办法来画风。

  教学准备:课件、宋涛、陈丹、赵小艺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 图片引入。

  连同名字出示三个小伙伴的头像,以向他们打招呼的方式检查巩固认字。

  二、 细读学文。

  (一)学习第1-3自然段。

  1、用指名读、教师引读的方法读第1-3自然段。

  2、质疑:陈丹为什么会这么肯定地说“风,谁也画不出来。”教师用电风扇演示风吹纸条的情景,引导学生观察,体会“风,看不见,摸不着”的特点,用直观的教学方式,消除孩子们理解上的难点。从而感悟陈丹语气肯定的原因。

  3、指导朗读2、3段对话。

  (二)精读学习第4-5自然段。

  1、从赵小艺的表现“眨眨眼睛,想了想”,体会她是一个爱动脑筋的好孩子。随机指导朗读“我能!”读出赵小艺的自信来。

  2、学习赵小艺画风的句子。引导学生关注重点词“飘”。感悟表现风的巧妙的用词的精准。相机指导朗读宋涛的话,读出惊喜的语气来。

  3、学生试着用诗一样的句式说话。

  (三)学习第6-8自然段。

  1、用对比教学的方法,比较陈丹前后的反应“谁也画不出来”,“我也会画风了”,学生从而明白陈丹是受了赵小艺的启发,她一个善于观察、善于开动脑筋的好孩子。这样一来,学生们走进了陈丹的心里,指导朗读自然不费功夫。

  2、宋涛想了想,也画出了风。赵小艺“我还能画”,这些内容集中学习,一方面让学生们更容易感受到三个小伙伴互相启发,互相激励,画出了风。另一方面,对于突出三个小伙伴那种兴奋、激动的心情,指导朗读都显得省时高效。

  3、指导学生通过默读,勾画出三个小伙伴怎么画风的句子。从小培养学生们用笔记录下自己读书的收获。用图文并貌的方式,引导学生感悟表现风的词语。针对不同的内容,分别采用男生读、女生读、全班齐读的方法,注意朗读指导。

  4、用句式训练,加强语感。

  (四)学习第9自然段。

  齐读。从“好像都在动”,“显得更美了”体现小伙伴兴奋、高兴的心情。相机指导朗读。

  三、分角色朗读,畅谈人物印象。

  1、小组**读后,选一组在全班展示。

  2、学生畅谈喜欢这三个小朋友的理由。

  四、学生在轻松的音乐自己画风,并用诗一样的语言写一写,丰富语感。

  五、课堂小结。

  布置拓展作业:(1)画出炎热。(2)画出香味。

画风第二课时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读懂课文,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能力目标: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用心思考,善于创新的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朗读感悟文中小朋友的创意是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用心思考,善于创新的品质为教学难点。

  一.激趣导入

  今天,我们就来做个和风有关的游戏,好吗?谁能唱唱和风有关的歌?(抽生)谁能背背和风有关的诗句?(抽生)对了,孩子们,风可以听到,感受到,可以唱出来,可以说出来,可是,风能画出来吗?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学习继续学习---《画风》。

  二、初读课文,复习生字。

  1、在上节课中,我们认识了三个活泼可爱的小朋友,今天呀,他们也来到了我们的课堂,你认识他们吗? 他们是画风的能手,(出示图片宋涛、陈丹、赵小艺)和他们打个招呼吧!

  2、师:下面,请大家**地读读课文,你可以自己读,也可以和你的同桌一块儿读。

  生读。

  师:刚才,同学们读得可真起劲!老师找到了几个词,想跟大家探讨一下。

  (出示课件2)

  师:请大家自己读一读,

  师:现在,谁愿意来试着读一读呢?愿意的同学都***吧!

  生读。

  三、自主合作,细读课文。

  1 师:现在,咱们要分小组细读课文,想一想:三个小朋友分别画了什么来表现风呢?他们是怎么动脑筋,把看不见摸不着的风画出来的?边读边把自己读懂的知识和小组同学交流。

  (出示课件3)

  2、生交流。相机出示课件并指导朗读。

  1)生:小艺想:风把旗子吹得飘起来了。

  (出示课件4:红旗飘动)

  师:咱们从谁的话中也能知道小艺怎么动脑筋画的呢?

  谁来读读李卫的话呢?

  指名生读。齐读。

  师引导观察:看,鲜艳的红旗随着风儿轻轻地飘着,在跳着欢快的舞呢!小艺第一个画出了风,她的心情一定也很欢快。

  谁愿意来当当聪明的小艺,读读这一段呢?

  愿意读的同学都***比试比试吧。

  生齐读。

  师:小艺说得多自信啊!想听老师读读吗?

  师范读。指名读。生齐读。

  2)生:丹丹想:风来了,就把小树吹弯了。

  (出示课件5:小树弯腰)

  师引导观察:瞧,小树正在风中向点头弯腰呢!多可爱啊!

  师生合作表演。

  师:小树多可爱啊!你们试着读一读这段话吧!

  指名生读。

  老师也很想读一读,行吗?

  师范读。齐读。

  3)生:李卫想:风把雨丝吹斜了。

  (出示课件6:雨丝斜下)

  师引导观察:看!太阳公公悄悄地躲起来了,天边飘来几朵乌云。不一会儿,小雨点们一个接着一个勇敢地跳了下来,形成了细细的雨丝。

  风是从右边吹来的,雨丝就往左边斜。假如风从左边吹来,雨丝会怎样呢?

  斜斜的雨丝好像一幅帘子,挂在天空中,多美啊!

  师:咱们班的小女孩儿也很美。那么,漂亮可爱的小女孩儿,你们一起来读读这一段吧!

  4)生:小艺想:有风了,所以风就呼呼地转了起来。

  (出示课件7:风车转动)

  师:***风车立刻就转了起来,多神奇啊!

  风车转动的声音是什么样的吗?谁能为大家模仿一下?

  指名生。

  师:听,转得多快啊!咱么读的时候,“呼呼”要读得重一点,有力一点。

  在座的男子汉们最会表现这种神奇有力的样子了。

  指名读。

  来,小男子汉们,你们来读一读吧。

  男生齐读。

  3、学习最后一段。

  1)师:三个小朋友正说着,画着,忽然吹来一阵风,画中的景物好像都动起来了。

  现在,咱们一起来读读最后一段。

  2)师:为什么他们觉得画中的景物“好像都在动”,“显得更美了”?

  3)师:是啊,他们学会了画风的本领,心里当然高兴又自豪。齐读。

  4)师:读得真不错。要是能把表情也写在脸上,那就更棒了。咱们再来带着微笑读一次。

  齐读。

  4.分角色朗读课文。

  师:现在咱们一起来有感情地读读课文。请男孩子当李卫,1、2组的女孩子当小艺,3、4组的女孩子当丹丹,其他部分同学们一起读。特别注意:“我能!”“我也会画风了!”“我还能画!”这三个地方要读得一次比一次更高兴更自信。

  5.你喜欢课文中的哪一位小朋友。为什么?

  学生:喜欢宋涛,因为他敢想,善于提出问题。

  学生:喜欢陈丹,她敢于修正自己的错误认识,善于向别人学习。

  学生:更喜欢赵小艺,你瞧她,“眨眨眼睛,想了想”,她敢于迎接挑战,善于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四、联系生活拓展练习

  1)过渡:宋涛、陈丹、赵小艺会画风,我们班的小朋友能画风吗?现在,请小朋友闭上眼睛。想一想:如果让你当小画家,你打算怎么画风?(放音乐)

  一阵阵的风向我们吹来了,它在小朋友的身上,它在家中的阳台上,它在我们的教室里,它在高高的天空中,在清澈的小河里,在碧绿的田野里,在风中,许多事物发生了变化,你能画风吗?你想怎么画?(口答)

  用“风来了……”这样的句式说一说(抽生说)

  师总结,表扬:你们想得多妙呀,看得多仔细呀,说得也真美,真像一首好听的小诗!

  2)给大家设计了这样项作业,请你选择你最感兴趣的一个去完成吧

  出示课件(个性作业)

  喜欢画画的你:用你的画笔画出不同的风

  喜欢朗读的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喜欢写诗的你:写一首与风有关的诗。

  喜欢阅读的你:找一些写风的文章,读一读。

  喜欢游戏的你:做架纸飞机或风车,下课后到草地上放飞你的快乐。

  喜欢日记的你:把你想到画风的办法写下来。

  五、课外延伸,巩固所学。

  师:听,风伯伯已经把清脆的下课铃声送到我们的耳边了。你们知道吗?风伯伯最喜欢动脑筋的小朋友了。生活中还有许多像风一样看不见,摸不着的事物,比如声音、气味等等,如果你们有兴趣可以试着把它们画下来,并找个机会向同学介绍一下你所画的内容。

  六、板书设计:

  旗子 飘

  小树 弯

  15 画风 雨丝 斜

  风车 转

画风第二课时教学设计7

  【学习目标】

  1、会写“涛”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学习重难点】

  1、写字。

  2、有感情朗读课文。

  【学具准备】

  贴图、课件、生字卡。

  【学习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三位爱动脑筋的朋友,你们还记得他们是谁吗?(出示贴图,相机贴出)

  2、指名三人贴名字。

  3、复习生字:请大家叫出他们的名字,有礼貌地和他们打打招呼吧!(**打招呼)

  二、指导写字

  1、过渡:

  哎,他们的名字你们会写吗?(会)黄老师也相信你们会,会写这不难,但要写好就有点难了,你们能写好吗?(能)好,口说无凭,下面我们就来写一写吧。

  2、那我们就先来写这个字吧:

  (生字卡出示:涛)请小朋友们认真观察,要在田字格中写好“涛”字要注意什么呢?(指名说)

  3、范写“涛”字。

  4、下面,请小朋友们那出生字本,在田字格中练习写两个。(提示学生注意写字姿势,教师巡堂指导)

  5、展示作业,进行评价。

  三、朗读感悟

  1、出示三幅画,指名三人上来给画找主人。

  2、请同学们赶快打开书,**读课文,画出描写这三幅画的语句。

  3、你画了哪些句子,谁来读一读?(指名读,引导读完这三幅画的内容为止)

  4、过渡:

  小朋友们真聪明,一下子就把句子找到了。(课件出示:4~8段)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能把这些句子读好,对吗?(对)

  ⑴ 就请你们先**地练练吧。

  ⑵ 指名读,学生评:你想对他的朗读说些什么?

  ⑶ 过各种方式的读,把读不好的部分练习读好。(如:挑战读,男女赛读,小组读等)

  ⑷ 齐读。

  5、分角色朗读:

  现在,你们想不想换一个方法来读一读?(想)这个部分有几个角色?(指名回答)

  ⑴ 下面,请你们在四人小组里面分工练习读一读吧。

  ⑵ 汇报:

  哪个小组能勇敢地站到这里来读给大家听听?

  ⑶ 学生评价:

  大家听了他们的朗读,感觉怎样?

  ⑷ 全班合作读:

  刚才在四人小组里你是练习读哪个角色的,待会儿你就***读哪个角色。

  6、赵小艺、宋涛、陈丹把无形的风,用有形的东西表现出来了,多能干呀,你们快想句话夸夸他们吧。(指名说)

  三、拓展发散

  你们很会欣赏别人,你们也很能干。那除了他们的方法,你还有别的方法表现风吗?好,你可以唱有关风的歌,背背有关风的诗句,也可以画画风,你想怎样表现风就怎样表现!好,你们可以**地练习了。(教师巡堂指导,并参与学生活动。)

  谁来展示一下你的杰作?

  四、自然结课

  同学们的节目都很精彩,由于时间的原因,就到这里吧!这节课就上到这,下课。

  【板书设计】

  15、画风

  赵小艺头像 宋 涛头像 陈 丹头像

  赵小艺 宋 涛 陈 丹

  赵小艺的画 宋 涛的画 陈 丹的画

  【特色说明】

  本教案主要体现以下三个特色:

  一、创设识字情境,激趣巩固

  本教案一开课,就利用课文中的三个主角人物创设了“和朋友打招呼”这么一个识字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有趣的氛围中巩固第一节课时中所学的生字。

  二、以读为本,学习扎实有效

  本教案体现了以读为本的思想,做到一遍有一遍的目的,一遍有一遍的效果,形式多种多样,让每个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气氛活起来,力求做到不花俏但学习扎实有效。

  三、联系生活,培养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

  本教案设计了“表现风”这一环节,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风,从课文回到生活,联系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

画风第二课时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读懂课文,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能力目标: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用心思考,善于创新的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朗读感悟文中小朋友的创意是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用心思考,善于创新的品质为教学难点。

  一.激趣导入

  今天,我们就来做个和风有关的游戏,好吗?谁能唱唱和风有关的歌?(抽生)谁能背背和风有关的诗句?(抽生)对了,孩子们,风可以听到,感受到,可以唱出来,可以说出来,可是,风能画出来吗?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学习继续学习---《画风》。

  二、初读课文,复习生字。

  1、在上节课中,我们认识了三个活泼可爱的小朋友,今天呀,他们也来到了我们的课堂,你认识他们吗?

  他们是画风的能手,(出示图片宋涛、陈丹、赵小艺)和他们打个招呼吧!

  2、师:下面,请大家**地读读课文,你可以自己读,也可以和你的同桌一块儿读。

  生读。

  师:刚才,同学们读得可真起劲!老师找到了几个词,想跟大家探讨一下。

  (出示课件2)

  师:请大家自己读一读,

  师:现在,谁愿意来试着读一读呢?愿意的同学都***吧!

  生读。

  三、自主合作,细读课文。

  1、师:现在,咱们要分小组细读课文,想一想:三个小朋友分别画了什么来表现风呢?他们是怎么动脑筋,把看不见摸不着的风画出来的?边读边把自己读懂的知识和小组同学交流。

  (出示课件3)

  2、生交流。相机出示课件并指导朗读。

  1)生:小艺想:风把旗子吹得飘起来了。

  (出示课件4:红旗飘动)

  师:咱们从谁的话中也能知道小艺怎么动脑筋画的呢?

  谁来读读李卫的话呢?

  指名生读。齐读。

  师引导观察:看,鲜艳的红旗随着风儿轻轻地飘着,在跳着欢快的舞呢!小艺第一个画出了风,她的心情一定也很欢快。

  谁愿意来当当聪明的小艺,读读这一段呢?

  愿意读的同学都***比试比试吧。

  生齐读。

  师:小艺说得多自信啊!想听老师读读吗?

  师范读。指名读。生齐读。

  2)生:丹丹想:风来了,就把小树吹弯了。

  (出示课件5:小树弯腰)

  师引导观察:瞧,小树正在风中向点头弯腰呢!多可爱啊!

  师生合作表演。

  师:小树多可爱啊!你们试着读一读这段话吧!

  指名生读。

  老师也很想读一读,行吗?

  师范读。齐读。

  3)生:李卫想:风把雨丝吹斜了。

  (出示课件6:雨丝斜下)

  师引导观察:看!太阳公公悄悄地躲起来了,天边飘来几朵乌云。不一会儿,小雨点们一个接着一个勇敢地跳了下来,形成了细细的雨丝。

  风是从右边吹来的,雨丝就往左边斜。假如风从左边吹来,雨丝会怎样呢?

  斜斜的雨丝好像一幅帘子,挂在天空中,多美啊!

  师:咱们班的小女孩儿也很美。那么,漂亮可爱的小女孩儿,你们一起来读读这一段吧!

  4)生:小艺想:有风了,所以风就呼呼地转了起来。

  (出示课件7:风车转动)

  师:***风车立刻就转了起来,多神奇啊!

  风车转动的声音是什么样的吗?谁能为大家模仿一下?

  指名生。

  师:听,转得多快啊!咱么读的时候,“呼呼”要读得重一点,有力一点。

  在座的男子汉们最会表现这种神奇有力的样子了。

  指名读。

  来,小男子汉们,你们来读一读吧。

  男生齐读。

  3、学习最后一段。

  1)师:三个小朋友正说着,画着,忽然吹来一阵风,画中的景物好像都动起来了。

  现在,咱们一起来读读最后一段。

  2)师:为什么他们觉得画中的景物“好像都在动”,“显得更美了”?

  3)师:是啊,他们学会了画风的本领,心里当然高兴又自豪。齐读。

  4)师:读得真不错。要是能把表情也写在脸上,那就更棒了。咱们再来带着微笑读一次。

  齐读。

  4.分角色朗读课文。

  师:现在咱们一起来有感情地读读课文。请男孩子当李卫,1、2组的女孩子当小艺,3、4组的女孩子当丹丹,其他部分同学们一起读。特别注意:“我能!”“我也会画风了!”“我还能画!”这三个地方要读得一次比一次更高兴更自信。

  5.你喜欢课文中的哪一位小朋友。为什么?

  学生:喜欢宋涛,因为他敢想,善于提出问题。

  学生:喜欢陈丹,她敢于修正自己的错误认识,善于向别人学习。

  学生:更喜欢赵小艺,你瞧她,“眨眨眼睛,想了想”,她敢于迎接挑战,善于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四、联系生活拓展练习

  1)过渡:宋涛、陈丹、赵小艺会画风,我们班的小朋友能画风吗?现在,请小朋友闭上眼睛。想一想:如果让你当小画家,你打算怎么画风?(放音乐)

  一阵阵的风向我们吹来了,它在小朋友的身上,它在家中的阳台上,它在我们的教室里,它在高高的天空中,在清澈的小河里,在碧绿的田野里,在风中,许多事物发生了变化,你能画风吗?你想怎么画?(口答)

  用“风来了……”这样的句式说一说(抽生说)

  师总结,表扬:你们想得多妙呀,看得多仔细呀,说得也真美,真像一首好听的小诗!

  2)给大家设计了这样项作业,请你选择你最感兴趣的一个去完成吧

  出示课件(个性作业)

  喜欢画画的你:用你的画笔画出不同的风

  喜欢朗读的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喜欢写诗的你:写一首与风有关的诗。

  喜欢阅读的你:找一些写风的文章,读一读。

  喜欢游戏的你:做架纸飞机或风车,下课后到草地上放飞你的快乐。

  喜欢日记的你:把你想到画风的办法写下来。

  五、课外延伸,巩固所学。

  师:听,风伯伯已经把清脆的下课铃声送到我们的耳边了。你们知道吗?风伯伯最喜欢动脑筋的小朋友了。生活中还有许多像风一样看不见,摸不着的事物,比如声音、气味等等,如果你们有兴趣可以试着把它们画下来,并找个机会向同学介绍一下你所画的内容。

  六、板书设计:

  旗子

  飘

  小树

  弯

  15

  画风

  雨丝

  斜

  风车

  转

画风第二课时教学设计9

  一、教材分析与处理

  《画风》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中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以一个有趣的题目,引起了课文中小朋友的思考,也引起了我们的思考。风看不见,摸不着,怎么画呢?课文中的三个小朋友一起画画,互相启发,互相激励,用不同的办法画出了风。课文塑造的是三个敢想敢问、善于思考的儿童形象,所以编者将本课安排在“用心思考,勇于创造”这一单元之中。

  与以往所学课文相比,本文人物多,对话多,又是三个人的相互交流,学生不易理清课文中人物的态度、观点、做法。因此,第一课时中,我重点进行识字写字教学,并引导学生初步阅读课文,弄清三个小朋友分别是怎么画风的,为第二课时理解课文、感情朗读打下基础。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同时考虑课文的特点、学生的年龄特征,我将《画风》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知识目标:读懂课文,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能力目标: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设定“朗读感悟文中小朋友的创意”为教学重点;“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为教学难点。

  二、教学法的选择

  语文教学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施教之功,贵在导学。语文教学不仅要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求知,掌握学法,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为此,我设立了“读——悟——说——画”的学法导向,层层推进教学。

  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以及动口说、动手画,在读中积累了语言,说中培养了口语交际能力,又在画中培养创新精神。同时还创造出一种形、色、声有机结合的教学情境,使全体学生主动、有效地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中。

  三、教学行为策略的运用

  (一)复习旧知,巩固识字。

  识字是读写的基础,人教版实验教材对此十分重视。本课要求认识的7个生字中有6个出现在课文人物的姓名中。为进一步巩固对生字的识记,我通过课件出示三个小朋友的头像及名字,让学生与他们打招呼。如果喊对了,小伙伴就会回应。就这样,学生在趣味盎然的“打招呼,交朋友”的过程中巩固了对生字的记忆。

  (二)深入理解,进行口头表达训练。

  通过复习旧知引入新课后,我提出问题:“三个小朋友动脑筋,想办法,用不同的方式画出了风。他们到底是怎么画风的呢?请大家用笔把他们画风的句子勾画出来”以此来引导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要解决这个问题。学生首先得通读全文,了解每个小朋友的态度、观点;再动笔勾画三个小朋友画风的不同做法,并引起思索:为什么他们画风的方法不一样却都画出了风了呢?对课文有了进一步的感受。

  然后我再采用实物展示、现场画画等方式和学生的思维进行碰撞和交流。并以此为契机,让学生找出“风藏在哪里?”让学生以“风来了,风把_____吹____了,风藏在___________里”这样的句式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朗朗上口的句式让学生觉得非常有趣,而老师“小诗人”的夸奖,让学生在表达上越来越来棒。当几个句式连在一起以后,就成了一首饶有诗意的小诗。我让学生给自己作的小诗加上题目,再一起朗诵自己的`大作,学生的成就感是非凡的。

  (三)驰骋想象,描绘美景。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大语文观”,提出要“建构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把绘画引入语文教学之中,以此激情、领悟、延伸、拓展,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特别是低年级的孩子,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对直观事物感兴趣,喜欢艳丽的色彩,喜欢每天拿着笔描描画画。可以说,小小画笔倾注了他们对世界的认识,稚嫩的画面,一颗颗创新的种子在萌芽。

  《画风》一文中,三个小朋友画了风,为什么我们不能画画风呢?“三个好朋友互相启发,互相激励,竟然将原本看不见、摸不着的风画了出来,你能画风吗?你想怎么画?”我们可以想象,这简简单单的一“问”,将激起多少层浪。也许,孩子们的笔法不那么高明,色彩也不一定很**,但在这愉悦的气氛中,他们求新求异的思维得到了发展。

  特别是在经过了前面的铺垫后,学生再用这种“诗人”般的话去猜猜别的画的风在哪里,更是进一步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四)总结延伸,拓展认识。

  展示了自己画的风以后,老师再引导学生动脑筋想办法画出声音、气味,对学生的思维将是更好的训练。

  四、板书程序设计。

  板书设计很简单,就是由学生自己总结出的“小诗”组成。这不仅是对课文内容的一个理解总结,更是学生思维的一个升华和感悟。

  《风来了》

  风来了,

  风把小树吹弯了,

  风藏在摆动(跳舞)(飘舞)的小树里。

  风来了,

  风把旗子吹动了,

  风藏在飘扬(舒展)的旗子里。

  风来了,

  风把风车吹转了,

  风藏在呼呼直转的风车里。

画风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4、培养学生遇事要善于动脑筋。

  教学重点:

  1、正确理解课文、有感表地朗读课文;

  2、遇到问题要开动脑筋,互相合作。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教具准备:

  多**课件。

  学具准备:

  美术纸、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猜谜语导入课题

  1、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也来出个谜语请你们来猜,好吗?

  谜面:看不见它影子,摸不着它身子,花儿见它点点头,小草见它弯弯腰。

  生:是风。

  师:同学们真聪明,就是风(板书:风)

  2、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有关风的课文(板书:15

  画风)

  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3、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生:谁在画风?为什么画风?风能画出来吗?……

  二、复习生字

  1、出示课件:三位小朋友

  同学们有这么多问题呀,今天有三位活泼可爱的小朋友要和我们一起来解决这些问题,他们的名字就藏在老师手中的生字卡片中,看看谁认得它们,带着同学们读一读。

  指名带读,其他同学跟读。

  2、同学们的识字本领真不小,现在知道这三位小朋友是谁了吗?

  生:是宋涛、陈丹、赵小艺。

  喊喊他们的名字,打个招呼吧?生打招呼。

  三、分段学习课文

  1、同学们真热情,想不想知道这三位小朋友是怎样画风的?(生:想)

  那咱们赶快找开课文读一读吧,老师有个小小有要求,请同学们边读边找出小朋友画风的句子,用笔画出来,多读几遍。

  2、知道三位小朋友分别画了什么吗?请帮我来连一连吧

  宋涛

  小树

  陈丹

  雨丝

  赵小艺

  旗子

  风车

  对上号了吗?表扬他!

  3、出示课件:三幅画

  老师这里有三幅小朋友的,看看哪位同学能很快辩认出是谁的画,是从课文中哪一段知道的?

  A、认出宋涛的画

  ⑴读出相应的段落

  ⑵有风了吗?

  “斜斜的”、“吹斜了”应该重读。

  B、认出陈丹的画

  ⑴找到相应的段落了吗?请读一读。

  ⑵同学们,你们都是小树了,读出风的感觉了就把腰弯一弯

  C、认出赵小艺的画

  ⑴指名相应的段落

  ⑵重点指导读出有风的感觉

  “旗子在空中飘着”、“风车在呼呼地转”。

  4、三位小朋友画风成功了吗?(成功了)

  是从课文中哪一段看出来的。请找到的同学一起读。

  5、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听老师描述,想象一下一阵风吹来,我们仿佛看见旗子在(飘扬),雨丝是(斜斜的),小树是(弯弯的),还有风车在(呼呼地转)。

  美不美呀?(真美呀!)

  请同学们睁开眼睛,把这一段再美美地读一遍(生读最后一段)。

  6、小朋友们的画这么美,能配上几首诗就更美了,同学们能作诗吗?(能)

  请同学们用“风来了,风把吹了,风藏在里”的句式给小朋友的画配上小诗。

  8、指名分别配上小诗

  师帮忙整理。

  9、一起动支脑筋,给我们的集体创作加个题目。

  10、全班带着题目齐读诗歌。

  这可是我们班的伟大作品呢。

  四、指导朗读

  1、欣赏课文朗读,(课件:动画朗读课文)

  2、同学们有信心读得更好吗?想不想换另一种方式来朗读?

  3、分小组分角色朗读,先练一练。

  4、推荐几位到上面来分角色朗读,可以根据你的理解加上一些动作表演(推先四位同学)下同的同学都是评委了,等会儿还要请你们来评评,认为谁读得好。(学生分角色朗读)

  5、谁来评评?

  学生试评,师相机指导

  6、小结:上面的同学读得很投入,下面的评委也很出色,表扬他们,也表扬自己。

  五、拓展体会,画风展示

  1、宋涛、陈丹、赵小艺能把看不见,摸不着的风画得这么漂亮,真是不简单哪,同学们喜欢他们吗/说说你喜欢谁?为什么?

  (喜欢宋涛,因为他敢于提出问题;喜欢陈丹,因为她很聪明,善于向别人学习,修正自己的错误;喜欢赵小艺,她肯动脑筋,第一个画出了风,很有自信心。)

  2、这三位小朋友既聪明又肯动脑筋,遇到困难就认真想办法解决,值得我们学习,他们会画风,你们会画风吗?(生:会)

  咱们石码中心小学的同学就是有自信。

  3、我们也来说说风,画画风吧。请同学们找开68面,读读写写。

  张洁问:“你想怎样画风?”

  我说:“”

  4、请同学们先想一想,写下来,看谁写得又快又好,请到上面来展示给大家看,读给同学们听。

  5、学生展示,教师边评价。

  (字写得真好看;主意不错;真是有意思)

  6、同学们的好主意真多,风虽然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可以画与风有关的事物表现出来。

  同学们赶快准备五颜六色的画笔来画画风吧。各小组合作,先商量好,听音乐开始画,音乐停止马上停笔,看看哪个小组合作得最好,最有创意,能不能用刚才的格式给作品配首诗,介绍介绍风藏在哪里。

  (音乐开始)

  ……

  (音乐停止)

  7、时间到,推荐一下好作品,各小组派一位****介绍作品。

  教师适时评价。

  8、小结:

  我们二年一班的同学个个表现这么出色,这节课我们不但读懂了课文,学会了画风,还学会了作诗呢。

  六、课堂延伸

  1、老师也找到了一些关于生活中风的图片,请大家一同欣赏。

  出示课件:生活中的风。

  2、大自然里还有许许多多的风,细心观察的同学都能找到它,能说说你对风的感受吗?

  (学生**发言)

  3、同学们知道的真多,表现得真棒,老师留给同学们一个有趣的作业:生活中的声音与气味也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该怎样把它画下来呢?

画风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1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4、培养学生遇事要善于动脑筋。

  教学重点:

  1、正确理解课文、有感表地朗读课文;

  2、遇到问题要开动脑筋,互相合作。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教具准备:

  多**课件。

  学具准备:

  美术纸、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猜谜语导入课题

  1、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也来出个谜语请你们来猜,好吗?

  谜面:看不见它影子,摸不着它身子,花儿见它点点头,小草见它弯弯腰。

  生:是风。

  师:同学们真聪明,就是风(板书:风)

  2、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有关风的课文(板书:15 画风)

  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3、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生:谁在画风?为什么画风?风能画出来吗?……

  二、复习生字

  1、出示课件:三位小朋友

  同学们有这么多问题呀,今天有三位活泼可爱的小朋友要和我们一起来解决这些问题,他们的名字就藏在老师手中的生字卡片中,看看谁认得它们,带着同学们读一读。

  指名带读,其他同学跟读。

  2、同学们的识字本领真不小,现在知道这三位小朋友是谁了吗?

  生:是宋涛、陈丹、赵小艺。

  喊喊他们的名字,打个招呼吧?生打招呼。

  三、分段学习课文

  1、同学们真热情,想不想知道这三位小朋友是怎样画风的?(生:想)

  那咱们赶快找开课文读一读吧,老师有个小小有要求,请同学们边读边找出小朋友画风的句子,用笔画出来,多读几遍。

  2、知道三位小朋友分别画了什么吗?请帮我来连一连吧

  宋涛 小树

  陈丹 雨丝

  赵小艺 旗子

  风车

  对上号了吗?表扬他!

  3、出示课件:三幅画

  老师这里有三幅小朋友的,看看哪位同学能很快辩认出是谁的画,是从课文中哪一段知道的?

  a、认出宋涛的画

  ⑴读出相应的段落

  ⑵有风了吗?

  “斜斜的”、“吹斜了”应该重读。

  b、认出陈丹的画

  ⑴找到相应的段落了吗?请读一读。

  ⑵同学们,你们都是小树了,读出风的感觉了就把腰弯一弯

  c、认出赵小艺的画

  ⑴指名相应的段落

  ⑵重点指导读出有风的感觉

  “旗子在空中飘着”、“风车在呼呼地转”。

  4、三位小朋友画风成功了吗?(成功了)

  是从课文中哪一段看出来的。请找到的同学一起读。

  5、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听老师描述,想象一下一阵风吹来,我们仿佛看见旗子在(飘扬),雨丝是(斜斜的),小树是(弯弯的),还有风车在(呼呼地转)。

  美不美呀?(真美呀!)

  请同学们睁开眼睛,把这一段再美美地读一遍(生读最后一段)。

  6、小朋友们的画这么美,能配上几首诗就更美了,同学们能作诗吗?(能)

  请同学们用“风来了,风把吹了,风藏在里”的句式给小朋友的画配上小诗。

  8、指名分别配上小诗

  师帮忙整理。

  9、一起动支脑筋,给我们的集体创作加个题目。

  10、全班带着题目齐读诗歌。

  这可是我们班的伟大作品呢。

  四、指导朗读

  1、欣赏课文朗读,(课件:动画朗读课文)

  2、同学们有信心读得更好吗?想不想换另一种方式来朗读?

  3、分小组分角色朗读,先练一练。

  4、推荐几位到上面来分角色朗读,可以根据你的理解加上一些动作表演(推先四位同学)下同的同学都是评委了,等会儿还要请你们来评评,认为谁读得好。(学生分角色朗读)

  5、谁来评评?

  学生试评,师相机指导

  6、小结:上面的同学读得很投入,下面的评委也很出色,表扬他们,也表扬自己。

  五、拓展体会,画风展示

  1、宋涛、陈丹、赵小艺能把看不见,摸不着的风画得这么漂亮,真是不简单哪,同学们喜欢他们吗/说说你喜欢谁?为什么?

  (喜欢宋涛,因为他敢于提出问题;喜欢陈丹,因为她很聪明,善于向别人学习,修正自己的错误;喜欢赵小艺,她肯动脑筋,第一个画出了风,很有自信心。)

  2、这三位小朋友既聪明又肯动脑筋,遇到困难就认真想办法解决,值得我们学习,他们会画风,你们会画风吗?(生:会)

  咱们石码中心小学的同学就是有自信。

  3、我们也来说说风,画画风吧。请同学们找开68面,读读写写。

  张洁问:“你想怎样画风?”

  我说:“”

  4、请同学们先想一想,写下来,看谁写得又快又好,请到上面来展示给大家看,读给同学们听。

  5、学生展示,教师边评价。

  (字写得真好看;主意不错;真是有意思)

  6、同学们的好主意真多,风虽然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可以画与风有关的事物表现出来。

  同学们赶快准备五颜六色的画笔来画画风吧。各小组合作,先商量好,听音乐开始画,音乐停止马上停笔,看看哪个小组合作得最好,最有创意,能不能用刚才的格式给作品配首诗,介绍介绍风藏在哪里。

  (音乐开始)

  ……

  (音乐停止)

  7、时间到,推荐一下好作品,各小组派一位****介绍作品。

  教师适时评价。

  8、小结:

  我们二年一班的同学个个表现这么出色,这节课我们不但读懂了课文,学会了画风,还学会了作诗呢。

  六、课堂延伸

  1、老师也找到了一些关于生活中风的图片,请大家一同欣赏。

  出示课件:生活中的风。

  2、大自然里还有许许多多的风,细心观察的同学都能找到它,能说说你对风的感受吗?

  (学生**发言)

  3、同学们知道的真多,表现得真棒,老师留给同学们一个有趣的作业:生活中的声音与气味也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该怎样把它画下来呢?

画风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2

  教学目标:

  巩固7个生字,会写4个字。

  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4到9小节,领会他们的创意,并学着他们的样子写写自己的创意.

  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教学重点:分角色朗读课文,感悟课文中三个小朋友的创意.

  教学难点:

  懂得事物之间是有一联系的,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4分)

  1、开火车读生字,句子.

  (1)昨天我们开始学习了15课,认识了一些生字朋友,让我们一起先来和他们打个招呼。

  (2)读得真棒,那你们能不能读这个。先请同桌二人先读一读,指名读二人,齐读.

  2.通过昨天的学习我们还认识了赵小艺,宋涛,陈丹三个小朋友,知道了他们在一起画画,忽然间,宋涛有了一个疑问__谁能画风?

  二.理解课文,感情朗读.(16分)

  1、那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后来究竟谁能画风呀!(生答)请你们到课文的4到8小节中找一找他们是怎么来画风的?请你划一划相关的句子.

  3.学生交流,老师出示.谁来说一说,他们是怎么画风的?

  4.反馈.

  三.读文感悟,相互交流赵小艺

  让我们先来学一学赵小艺是怎么画风的.

  (一)出示:赵小艺——只见她在房子前面画了一根旗杆,旗子在空中飘着。

  1.请你读一读第四小节中画线的句子,说说赵小艺是怎么来画风的,你从哪里看到有风?圈出来

  体会飘,板书.

  2.赵小艺画出风来了,那你能用朗读把风表现出来吗?

  赵小艺除了用飘着的旗子来画风,他还怎么来画风了.

  (二)出示:赵小艺―――她画了个拿风车的小男孩,风车在呼呼地转。

  1.请你读一读句子,说说他还怎么来画风的,你从哪里看到有风了?圈出来

  2.又是一阵风,你能用朗读把这阵风表现出来吗?可以边读边做做

  (三)齐读第4.5.8小节.赵小艺用了两种办法画出了风,请你**读一读4.5.8小节,边读边想一想你从写赵小艺的句子中发现了什么?

  四.学习陈丹和宋涛怎么画风的.

  你知道别的二个小朋友是怎样画风的吗?

  1.出示陈丹——她在大树旁边画了几棵弯弯的小树。

  (1)说说陈丹是怎样画风的,从哪里看出有风?板书.

  (2)谁能试着读一读,把你体会到的风带给大家,你可以加上一些动作?

  2.出示宋涛——他把画上的太阳擦去,画了几片乌云,又画了几条斜斜的雨丝。

  (1)说说宋涛是怎样画风的,从哪里看出了有风?板书

  (2)教师在这里发现了二个优美的短语,你能不能照着样子写几个。

  (3)宋涛带给大家的是斜斜的雨丝,你能不能用读来让大家感受一下那阵清凉的风?

  指名读,齐读整一段

  3.齐读4-8小节.

  4.三位小朋友用不同的好办法画出了风,你想不想夸夸他们?

  5.分角色读课文.今天老师听出来了大家都很喜欢他们,那我们再来分角色读读他们的故事的故事.前后四个小朋友一个做----,分角色读一读2-8小节.小组读.指名读,

  五、联系生活,拓展练习(10分)

  1.读了这三个小朋友画风的方法,你是不是也已经有了自己画风的好办法.你想怎么画?

  2.出示课件,请同桌间先说一说,请同学来说一说你想怎么来画风。学生说画风二人..

  3.老师相信下面还有更多画风的好办法,那就请你赶紧写下来吧,学生写画风,老师巡视.

  4.学生展示作品.老师表扬好的同学.

  六.学习第九节.(5分)

  1.小朋友们不仅有了画风的好办法而且能把自己的好办法写出来,真是了不起。风娃娃听说我们正在这里说他,画它,他也赶来凑热闹了,他这一吹,画中的景物――接读.

  2.请你再读一读这一小节,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1)好像说明没有动,只是感觉在动.困为他们画得太像了。

  (2)显得更美了.说明画本来就美,很像.现在风有了,画中的景物就像真的有风在吹动他们,就更加好看,美丽了.

  (3)风来了,画更美了,让我们再来美美地读一读这一段.夸夸文中的小朋友,也夸夸我们。齐读.

  七.书写(5分)

  1.引:赵小艺他们很聪明画出了风,我们小朋友比他们更聪明,不仅读懂了他们画的风,而且啊还会自己动脑筋来写画风呢.

  2.接下来老师想请聪明的你们来写写字,看谁还很能干。先请大家一起来读一读今天要写的生字.并想一想,今天写字的过程中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同时也想一想哪个字最难写.重点指导:

  (1)交流注意的地方:丝,斜,艺,涛,

  (2)老师范写难写的字,学生练写,老师巡视.

  (3)学生作品展示.

  教学反思

  前几天,我**<<画风>>一课,我把自己上课时的感受,以及其它老师对我这一节课的点评,作如下反思。

  一、为求精彩,忘记时间。

  在让学生写风以后,我设计了让学生读自己写的一段文章。我指名学生读,学生读到了风吹起纸,风吹得船在前进,风吹得花儿动,以及风吹着风筝飘等等。学生说得范围还是比较广的。可我总想着还好像不够多,于是让学生点名再说。以至于这里用得时间太多,到后来要写字时,时间有点儿紧了,只够自己范写,学生的书写以及反馈都很仓促。

  在这里我还注意到了一点。在写之前,我按排了二个学生说一说你想怎么画风。目的只要是给后进的学生作出一个范例。但在后来写的过程中,我发现一些*时还是会写的同学都照着这些同学,以至于自己少了动脑子的机会。有时又想不给学生范例吧。一些学生真的不知道如何下笔。这堂课上,我让二个学生说一说,你想怎么画风,其中的一个好的同学说,我要画一片大草原,风来了,草就低了,牛羊就看得见了。能这样想到的同学真的不错,于是我毫不犹豫地表扬了她。这一来,让学生自己写的时候,有好多的同学都写了这一个场景。我就觉得对于这些同学来说失去了一次自己动脑及创造的机会。真是左右为难啊。

  二、一些细节有待注意。

  1、在让学生划出三个小朋友画风的句子时,在试教中,学生很快就找到了,划得内容也相对集中,可真的到自己班里要划时,一些学生没有听清是划“他们怎么画的”。于是他们把整一个句子都划在里面了。而在反馈的过程中,我就叫了一个同学,而这一个学生正是一个好学生,她一口气就把这个内容全部说完了。于是我就马上出示自己划画风的句子。并叫同学们照着老师的订正好。这时徐老师边上正好有个学生他是把整一个句子划了出来,我相信班中也有好多的同学是这样划的。因为自己在*时的作业过程中,也是要求学生划句子时要全句。所以学生划了全句,我马上让学生改过来。整一个过程较快,而且徐老师认为整一个句子也是可以的。这一环节上,自己还是显得急了点。

  2、在教学了赵小艺画风以后,我设计让学生读一读四、五、八三小节中其它的句子,想一想从中你读懂了什么。我本来的意思是让学生读出赵小艺的自信来。可是想不到,学生是一读起来不肯停,从中读出了他很聪明的,他是动了脑筋以后再画的,他画出了风,很开心等等。见学生到不了点,于是**脆读了一遍,学生很快就知道了其中看出赵小艺的自信。也许是没有料想到,学生会说开去,而自己只想往下上,所以就显得比较急了。

  同样的问题也出现在第九小节的教学中。在这一节中,自己设想了二个问题,一是画真的动了吗?二是为什么一张张画显得更美了。同样是让学生读一读,并说一说这一节中你读懂了什么?学生说得还是比较好的,我一发现他们这二个问题都讲到以后,我马上就算是结束了这一小节。连学生讲到他知道显得可以换为变得时,我也只是加以肯定而带过,总得来说,这一段的教学好像没有尽兴。当然也是因为前面写话,并读一读这一环节用了太多的时间,如果再说下去的话,后面就会来不及了。

  3、在最后一段中有这样的一句话,“一张张画显得更美了。”在试教的过程中,林老师对我说这句话中有一个意思就是在表扬小朋友们聪明。我一直在想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要让他们领会到这一点是不是好像难了点。于是我问了一些低段里的老师,他们都觉得只要说到原来画很美,现在有了风就好像活了一样,更好看就可以了。后来我又看一些资料。最后我决定对于这一句作三个方面的准备:一是原来画美,现在有风就好像活了一样更美了。二是小朋友们高兴,所以看上去画更美了。三是表扬小朋友们很聪明。我当时想如果小朋友说起后二个方面,那我就再补充讲一下,如果小朋友们不提起,我就干脆不讲了。结果学生是没有讲,于是我也就没有为学生讲到这一方面的内容。徐老师听下来,指出这里是有一些人文的精神,老师好像没有涉及到。也就是后面二个方面的含义应该是要为学生讲一讲的。

  4、在指导写字的过程。我的目标定为写四个字,然后让学生把难写的字指出来,我进行范写。前二次别的班上课时都说写“涛”字,结果自己班上时,学生觉得要写“斜”,而自己在范写中把左右二边写得一样高低。结果徐老师在评课的过程中,讲得相当仔细,她指出这一个字写时,右边的竖应该是比左边的要长。看来自己真的还没有做到十分的仔细。

  一堂课下来,总觉得在备课的过程中,我们考虑问题真的还得更周全一些,课的设计还得更仔细一些。要不然真的会在一些细节问题上留下遗憾的。

画风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3

  一、说教材

  《画风》一课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四册第七单元的一篇新选入的阅读课文,是一篇从发展语言、发展思维入手的好课例。

  (一)针对课文特点,在第一课时教学字、词和进行初步的阅读之后,我把本篇课文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 知识目标:理解课文内容。

  2 语感目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学生体会三个小朋友能画风的高兴心情。

  3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以及动口、动手的能力。

  4 品德目标: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

  (二)设重点为:

  1 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习惯和不断创新的意识。

  2 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二、说教法

  我们强调一堂好的语文课应面向全体学生, 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予、主动获取。因为这篇阅读课文内容浅显易懂,根本不用老师去讲解、分析。所以这节课,我基本选用“全放”的教学方法。以一个教练的身份给学生加油,并作适当的引导,学生通过动手画、动口说以及各种形式的读,在画中培养创新能力,说中训练语言,读中积累语言,感悟情境,创造一种形、色、声有机结合的教学情境,使全体学生主动、有效地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

  三、说学法

  以思想**教育为灵魂,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是推行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因此,本节课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以及认知水*,引导学生运用画—说—读—悟的学习方法,使学生不但能领悟课文的主要内容,而且培养了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说课堂

  教学行为策略的具体运用

  (一)谈话, 导入新课,激发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获取知识、培养创造思维的巨大推动力。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要尊重学生的个性、爱好。从谈话的方式引入新课, 把师生间的距离缩短了,使学生乐学、易学。画画是学生最爱做的事儿,开始让学生谈自己会画什么,这个简单的问题既能打开学生的思路,又促使学生敢于说话, 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的兴趣。进而谈谈风吹在身上的感觉,问题稍有加深,但感觉不一样,答案就各不相同,学生依旧兴趣盎然。风这一自然现象在学生头脑中建立了初步的印象。

  (二)画风, 激活思维,体现创新在学生头脑中建立“风”这个初步的概念之后,让学生动手在纸上画风(即画出有风时各种景物的变化)并配上美妙的音乐。其目的有五:一是检查学生课前观察风的情况;二是通过画风理解课文内容;三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四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五是创造一种轻松、愉悦的绘画氛围。

  (三)说画, 训练语言,了解课文学生通过画风,头脑里已有了对整个画面的构思意图,因此看图说话就不难了。由于要照顾全体学生,所以先让学生在合作小组内练习说,老师参与学生共同活动,巡回指导,然后小组推荐学生**来说。此时老师应注意引导学生说话过程中句子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并能抓住学生语言中精彩的部分给予鼓励,更要表扬那些把机会让给*时不爱发言的同学的合作小组。这样,既训练了语言,了解了课文,又渗透了思想教育。

  (四)练读, 积累语言,理解内容这篇课文内容非常浅显,学生一读即懂,因此对课文的理解只需练习多读,在读中理解课文内容,在读中积累语言,领悟意境,附之于配乐朗读,增强语感。然后用美丽的简笔画板书出课文中三个小朋友画出的有风时的动态景物,学生一目了然,或许会想,我刚才还画出了其它更漂亮的动态景物呢,使学生有了一种自豪感、成就感。

  (五)分角色读, 加深体会,培养团结合作精神这篇课文对话比较多,便于分角色朗读,老师可以给学生创造一种竞赛氛围,看哪一组同学读得好,配合得好。先让合作小组练习分角色读,再进行小组间的比赛,最后进行评议,这样既加深了对本课意境的体会,又培养了同学间的团结合作精神,同时还进一步增强了语感。

  (六)总结。谈谈你学了本课有些什么收获学习之后谈收获,实际上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一种方法,同时也可培养学生一定的语言**能力。在学生谈的收获中,你或许会得到意想不到的东西,因为孩子是最富有想像力的,是最诚实的。

画风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4

  【教材分析】

  《画风》是一篇讲读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培养学生爱动脑、勤动手的好习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画风”,这个题目引起了课本中的小朋友思考,也引起了我们的思考。三个好朋友互相启发,互相激励,结果他们用不同的办法画出了风。

  【学生分析】

  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而且乐于接受课程标准的将学生作为主体的教学方式。

  【设计理念】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造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条件,并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本节课的设计力求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鼓励学生创造性地学,强调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3、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

  分角色感情朗读课文,培养学生写话能力。

  【教学准备】

  CAI课件 生字卡片 简笔画

  【学生准备】

  白纸,画笔。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我们继续学习《画风》。伸出你们的小手,我们一起来写课题(板书:画风)齐读课题。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三个新朋友,还认得他们的名字吗?(出示:赵小艺、陈丹、宋涛。相机贴在黑板上)齐读名字。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目的是为了直接出示课题,同时巩固上节课所学的生字。

  二、引导朗读对话

  过渡:景色优美、空气清新的郊外,吸引了三个画画的孩子。他们是怎样把风画出来的呢?

  1、同学们打开书,**朗读全文,重点把他们画风的句子读一读。

  2、抽学生读,教师相机在名字下一一对应粘贴简笔画,同时读图下句子,再说说还可以用哪些句子表达图的意思。

  3、三个孩子边画画,边交谈,他们进行了几次对话?快速读课文,找找看,并把他们的对话勾下来。

  (多**展示对话内容)

  问:爱**题的宋涛说的这三次话语气有什么不同?该怎样读?(第一次疑问的语气,他也认为风不能画,同时也带有为难别人的意思;第二次表现出惊喜,读得大声,而且十分高兴)

  问:宋涛提的问题难住了陈丹,陈丹是怎么回答的?(第一句用为难的语气;第二句受到启发,带有兴奋的心情,用肯定的语气读。)

  问:肯动脑筋的赵小艺怎么说的?(用非常肯定、自信的语气朗读。)

  4、师生合作分角色朗读对话。

  5、学生在小组里分角色读。提示:需要几个角色?比一比,哪个小组读得最好?

  6、汇报展示:抽一两组学生分角色朗读全文,集体评议。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让学生在朗读感悟中体会人物的内心,读出文中人物的不同语气,达到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的目的。

  三、课内拓展

  1、你们喜欢这三个孩子吗?为什么?

  2、你还有别的更多的办法画风吗?

  拿出你们的纸和笔,像老师黑板上展示的画一样,把风画出来吧!在画的下面写上一两句话。看谁想得最妙、画得最快、写得最好。

  3、抽一两位学生的作品**展示。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旨在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学会**思考、大胆创造。

  四、指导写字

  多**展示生字。

  请仔细观察,这六个字有什么特点?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你觉得哪个字不容易写美观?

  教师范写这个字。学生写字。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板书示范,指导不容易写好的笔画,容易写错的笔顺,要求学生把字写端正、写美观,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

  五、课外拓展

  我们知道了风这种自然现象,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可以用画画的形式把它表现出来。你还知道有其他形式把风表现出来吗?

  老师这里有一首诗、一首儿歌把风表现出来了。(让学生**读)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是为了扩大学生知识面,培养课外阅读兴趣,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白鹅》第二课时教学设计3篇(扩展4)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3篇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又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片段。

  2、能理解并说出雾凇的形成过程。

  3、感受雾凇的奇特美丽。

  一、激情导入,回顾设疑

  “寒江雪柳、玉树琼花,吉林树挂,名不虚传。“*在1991年去吉林视察期间恰逢雾凇奇景,欣然写下了这样的赞颂之词。的确,吉林雾凇以其”冬天里的春天“般诗情画意的美,被誉为*四大自然奇观之一。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不仅认识、理解了生字新词,还初步领略了雾凇这一最为独特的景观,今天,我们将随作者一道,去吉林,去细细品味,感受雾凇那独特的韵致。

  还记得上节课提的那个问题吗?

  二、自读自悟,与文本对话

  1、出示问题:雾凇奇在哪儿呢?

  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默读课文,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大家一边读,可以一边在文中勾勾画画,读到动情之处,还可以写上自己的一些感受。

  2、小组交流,生生对话。师巡视指导。

  三、汇报交流,多方对话

  同学们,交流好了吗?我们大家一起来聊聊吧!雾凇“奇”在哪儿?

  (一)雾凇“奇”在形成。

  相机根据学生的回答师引导。那我们现在就先谈谈它的形成过程吗?你觉得它的形成过程奇在哪儿呢?

  1、同学们,雾凇俗称树挂,是在严寒季节里,空气中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而成。

  (1)奇在它的形成条件。必须满足严寒季节,空气中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指名说。注意过于饱和。对照吉林雾凇奇观的形成来说说看吗?

  能理解过于饱和吗?从文中哪些词可以看出来?(弥漫笼罩淹没)指导朗读。

  (2)同学们,雾凇的形成过程还奇特在哪儿?注意到这个字——“涌”,你仿佛看到什么画面呢?

  指导朗读,读好“涌”。

  2、谁来读?让我们一起再读。“每当夜幕降临,气温下降到零下30摄氏度左右时,这雾气便随风飘荡,涌向*,笼罩着十里长堤。树木被雾气淹没了。”

  还奇在哪儿?

  出示句子:

  师:此时“渐渐地,……镀**白银。最初……”

  雾凇形成的过程中,引读。(一生读)

  生:最初像银线,逐渐变成银条,最后十里长堤上全都是银松雪柳了。师:再读。出示这句话。

  什么词是最重要的?(最初逐渐最后)

  师:原来美丽的雾凇就是这样形成的。(配乐)

  3、谁来说一说这吉林雾凇是怎么形成的。用上“首先接着然后最后”来说一说。

  师:所以说吉林雾凇是闻名全国的奇观!生齐说。

  (二)雾凇奇在“景色”

  1、同学们,雾凇被成为奇观,不仅奇在它的形成过程,还奇在哪儿?

  2、是的,雾凇的面纱就要拉开,奇在它的景色?你找到了哪些描写雾凇样子的句子?哪个词你印象最深?

  3、“千姿百态”。可能有哪些姿态?“琼枝玉树”。师:就像用白玉装饰起来。

  4、介绍(“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介绍这首诗)这是唐朝诗人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一句话,诗人以奇特的比喻,使人既感到充满寒意又感到春意盎然。)

  全班读诗句。

  5、同学们,奇吗?谁愿意读一读。

  6、生读1、3小节,指名读,齐读。(配乐)

  (配乐)

  7、同学们想欣赏一下吉林的`雾凇吗?配乐欣赏雾凇奇景。

  8、难怪,在吉林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出示)“夜看雾,晨看挂,待到正午赏落花”雾凇如雪般洁白,似银样闪烁,晶莹的霜花缀满枝头,奇妙的美景绵延千里,形成的过程又如此奇妙美丽,难怪作者说它是……(闻名全国的奇观。)

  9、雾凇的“奇”此时在你的脑海里,你是怎样理解的?(神奇、奇特、奇妙、奇幻……)

  四、比赛诵读内化语言

  雾凇奇景,令人陶醉,优美的句段,令人回味。下面我们来进行一次诵读比赛,喜欢那个自然段,就背哪一自然段。

  五、课后迁移,升华认识

  1、课外阅读一些描写雾凇的文章,进一步升华对雾凇的认识。

  2、阅读《补充习题》上的课外阅读。

  板书设计:

  22雾凇奇观

  景色形成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

  课时重点:

  讲读全文,知道野兔的勇敢机智,懂得在一定的条件下,弱者也能战胜强者。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字词。(防备、奇异、俯冲、敏捷、巧计、扑棱、盯住、警惕、弹出。)

  2.选词填空。(选择复习中的词语,填入文中)

  那只野兔竖起两只长长的耳朵,( )地趴在坑里( )前方。我悄悄地饶到它背后,伸手去抓。不料,它早有( ),只见它( )地往旁边一跳,飞快地逃跑了。我正要去追赶它,突然,眼前出现了一幕( )的情景——野兔居然用( )踢死了老鹰。

  师:眼前出现的是一幕怎样的奇异情景呢,请同学们**地读读课文第三、第四小节。读了课文后,你想提些什么问题让大家讨论学习。

  学生设疑,教师整理。

  (1)课文中哪些词句写出了老鹰的凶猛?野兔的机敏又表现在哪里?

  (2)野兔用怎样的巧计踢死了老鹰?

  (3)这篇课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二、抓住词句,自悟解疑。

  师:请同学们根据上面提出的问题,读读课文,想想意境,品品词句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1.请同学们用直线划出表现老鹰凶猛的词句

  (1)一只老鹰在低空打了个盘旋,斜着身子,向野兔俯冲下来。老鹰张开了爪子去抓野兔的脖子。(俯冲、张开、抓)

  (2)老鹰盯住野兔不放,扇动有力的翅膀朝野兔身上大去。(盯住、打去)

  (3)那只老鹰猛扑到野兔身上,要啄它的眼睛。(猛扑、啄)

  2.面对如此凶猛的老鹰,野兔表现得十分勇敢、机智,再读课文,用曲线划出表现野兔机智的词句。

  (1)眼看就要抓住了,野兔敏捷地往旁边一跳,躲开了。(敏捷、一跳)

  (2)它并不逃走,反而迎着老鹰跳过去,跳得比老鹰还高。(迎着、跳)

  (3)忽然,野兔不动了,四脚朝天躺在地上。(不动了、四脚朝天)

  (4)突然,野兔弹出后腿,重重地踢老鹰的肚子,一连几下,踢得老鹰扑棱着翅膀,一头栽倒在地上。(弹出、一连几下)

  这句话的教学采用置换比较的方法。将“弹出”换成“伸出”好不好?为什么?将“一连几下”换成“踢了两下”行不行?为什么?

  师:现在我们知道是怎样一幅奇异的情景了吧。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三、第四小节。(男生读老鹰的句子,女生读野兔的句子)

  4.这只弱小的野兔在这场搏斗中能够打败凶猛的老鹰关键是什么?野兔用了什么巧计踢死老鹰?“巧”在哪里?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3

  教材说明

  这是著名作家赵丽宏写的散文,作者用第一人称对人说话的写作方法,在向我们娓娓道来。赵丽宏:著名诗人、散文家,*作家协会会员,上海作协副*。1951年出生于上海,其散文创作被誉为“捕捉生活色彩和芬芳的诗”。**作有《三峡船夫曲》《雨中》《雨中的'鸽子》《学步》。

  教学目标

  1、品读重点词句段,体会父亲对儿子的期望;懂得人生之路亦如学步,要**地、勇敢地、脚踏实地地走。

  2、积累重点语句。

  教学重难点

  品读重点词句段,体会父亲对儿子的期望;懂得在未来的人生路上要**地、勇敢地、脚踏实地地走。

  教学准备:学生了解作者,教师制作课件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略)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齐读课题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齐读学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这是一篇父亲写给儿子的寄语。那么什么是寄语呢?(学生回答后教师重复一次) 这位父亲是通过一件什么事情表达他对儿子的期望呢?(学步)接下来,让我们跟随文中父亲的回忆,看看儿子刚会走路的情景是怎样的呢?

  二、引读第一部分感悟儿子学步时的快乐

  1、出示那天,你被几把椅子包围着,坐在沙发前摆弄积木,我们到厨房里拿东西。你竟然推开包围着你的椅子,然后不依靠任何东西,自己走到了门口!我们看到你时,你正站在房门口,脸上是又兴奋又紧张的表情。看到我们注意你时,你咧开嘴笑了。

  师:看到这个情景,父亲怎么说——

  2、出示儿子,你居然会走路了!齐读

  师:去掉“居然”读这句话;加上“居然”再读这句话。你感受到了什么?

  师:带着你的感受再读

  出示儿子,你居然会走路了!

  师:从沙发到房门不就是四五步路吗?为什么父亲如此惊喜?

  从沙发到房门不过四五步路,这几步路对你可是意义不凡,是你人生旅途上最初**行走的路。

  师:是怎样行走的路啊?(**)板书

  师:儿子能**走路了,那就意味着,从此以后

  出示靠自己两条腿,就能找到爸爸妈妈,就能到达你想到达的地方,那是多么奇妙多么美好的事情!

  师:这种**的行走是多么奇妙多么美好的事情!从那时起,你的生活有了全新的内容和意义,难怪父亲会发自肺腑的惊喜—

  出示儿子,你居然会走路了!

  小结过渡:这种**的行走带给父亲惊喜,也带给我们奇妙美好。然而学步仅仅是奇妙美好吗?(停顿、沉思)还有什么?快速默读第4、5自然段。

  三、读悟结合体会儿子学步的勇气、

  1、快速默读第4、5自然段。除了快乐还有什么?

  师:你读出来了吗?还有什么?

  (危险、代价、纪念)

  2、究竟学步要付出什么样的代价?留下什么样的纪念?

  屏幕出示要求

  学步要付出什么样的代价?留下什么样的纪念?

  1、仔细默读四、五段,勾画出关键词句。

  2、简要批注自己的理解。

  3、小组交流讨论你的理解。

  3、全班汇报交流

  师:学步需要付出什么样的代价呢?

  学生汇报(受伤、碰痛的代价;乌青和肿块的代价;摔伤是一种代价;父亲的心痛是一种代价;流血的代价;伤疤就是代价。难道父亲的心如刀割不是一种代价吗?)

  点评简单这是学步的代价。

  师:在学步的过程中我们付出了这么多的代价,留下了什么样的纪念呢?

  已经数不清你曾经多少次摔倒,数不清你头上曾被撞出多少乌青和肿块,每次你都哭叫两声,然后脸上挂着泪珠,爬起来继续走你的路。摔跤摔不冷你渴望学步的热情。(字体变红爬起来继续走你的路。)

  预设一:

  师:(轻轻地)第一次摔倒——

  生齐读:(点击变红)“爬起来继续走你的路”

  师:(语气略重)第二次摔倒——

  生齐读:“爬起来继续走你的路”

  师:(语气加强)第三次摔倒——

  生齐读:“爬起来继续走你的路”

  师:(语气很强)第十次摔倒——

  生齐读:“爬起来继续走你的路”

  师:已经数不清你曾经多少次摔倒,每次你都每次你都哭叫两声,然后脸上挂着泪珠——

  生齐读:“爬起来继续走你的路”

  师:这句话你反反复复读了五次,你从中感受到的是什么?

  学生谈感受

  小结:这种在哪里摔倒就在哪里爬起来的勇气正是学步留给我们的纪念!

  你似乎对*坦的路不感兴趣,哪里高低不*,哪里杂草丛生,哪里有水洼泥泞,你就爱往哪里走。只要不摔倒,你总是乐此不疲。

  预设二:

  师:乐此不疲。乐?(快乐)那“此”在这里是指什么?(走路)走的是什么样的路?

  生:高低不*的路;

  生:杂草丛生的路;

  生:有水洼泥泞的路。

  师:刚才同学提到的这些路你用一个词概括?(困难、艰险、坎坷、不好走)

  师:这样的路,孩子却喜欢走,走的乐此不疲。

  师:请你们推荐一个同学来读这句话

  学生个别再读教师点评

  全班齐读。

  小结:任何事情都是兴趣始,毅力终。这种对学步乐此不疲的勇气、热情和坚持,不正是学步留给我们最最珍贵的纪念吗?

  过渡:学步,从蹒跚而**的几步开始。从学步的那一刻起,**和勇敢、好奇与探寻就存在于我们的天性之中。难怪父亲会说——

  出示在你未来的人生旅途上,必然会遇到无数曲折和坎坷,儿子啊,但愿你不要失去刚学步时的那份勇气。

  四、反复品读,从寄语中体会父亲的期望。

  师:父亲还有着怎样的期望呢?自己读一读!

  儿子,你的旅途还只是刚刚开始,你前面的路很长很长,有些地方也许还没有路,有些地方虽然有路却未必能通向远方。生命的过程,大概就是学步和寻路的过程。儿子啊,你要勇敢地走,脚踏实地地走。

  1、**读。

  2、个别读(2人)(点评:意味深长啊!一种警醒!一种嘱托啊!)

  师:父亲期望儿子怎样走啊?(勇敢和脚踏实地)板书:踏实

  3、全班齐读

  师:其实,天下所有父母对儿女都有着这样的期望。一起来读一读——

  4、再次个别读。(点评:严肃、*静、激动)

  师:其实这就是你的父母想要对你说的话!

  师:同学们,在我们就要告别童年,就要小学毕业,踏上下一段人生旅途时,读着父亲这番意味深长的话!感之于外,受之于心!你的心里一定也有很多话想说。请联系自己的成长经历,用简明的语言写一写对父亲这几句话(或其中某一句话)的理解。

  5、学生交流教师点评一边汇报一边回扣朗读

  读了父亲的话,你对自己的过去有着这样深刻的反思!一个善于反思过去的人必然是能早未来走的更好的人!

  我们经历的每一件事情都是一个学步的过程,面对未来的道路我们要寻找最适合自己的路走下去。

  然而,除了**、勇敢、踏实还要怎样做才能让自己的人生之路走的更好更精彩呢?这一点值得我们所有人在今后的日子里思考!

  深秋走一步是寒冬,寒冬再走一步是暖春。面对我们路上的困难,请你记住这句话!

  路有弯弯曲曲才成其为路,人在路上有磨难才成其为人。

  五、总结全文、延伸思考

  师:让我们再读课题!父亲想告诉儿子人生亦如学步,我们每个人都要**、勇敢、脚踏实地地走好人生每一步。

  师:让我们把父亲的寄语留在心中!


《白鹅》第二课时教学设计3篇(扩展5)

——《养花》第二课时教学设计3篇

《养花》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

  【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作者从养花中得到的乐趣,从而感受生活的美好,拥有健康向上的情趣和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3、学**舍朴实无华的语言表达,继续阅读老舍的相关文章。

  【教学重难点

  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作者从养花中得到的乐趣,从而感受生活的美好,拥有健康向上的情趣和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

  1、多**课件

  2、搜集关于老舍养花的资料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检测预习

  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舍先生的《养花》。

  出示课件我会读:

  计较 门道 昙花 菊秧 大雨倾盆

  狂风暴雨 奇花异草 三年五载 秉烛夜游

  有益身心 胜于吃药 置之不理 自生自灭

  词语盘点中的生词,相信你能读准,我们来开火车认读,好吗?

  谁来说说《养花》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师:文中有一句话总写了养花给作者带来的乐趣,是哪一句?

  (出示课件2:中心句)

  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这就是养花的乐趣。

  齐读这句话,有疑问吗?(生质疑)

  学贵在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其实答案就藏在文章中,我们自己去解答好不好。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巧妙地带领学生完成了知识和能力的迁移,通过质疑,承上启下,起到了较好的过度作用。】

  二、围绕乐趣,自主学习

  出示自学提示:(课件3)

  1、文中哪些句子和词语具体写出了养花给老舍带来的乐趣,勾画出来,并在旁边批注自己的体会。

  2、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

  3、小组交流一下自己的感悟,并相互补充完善。

  哪个小组愿意最先展示你们的学习成果?(随着学生的汇报,课件出示关键句子)

  1、花开得大小好坏都不计较,只要开花,我就高兴。在我的小院里,一到夏天满是花草,小猫只好上房去玩,地上没有它们的运动场。

  预设1:从这句话可以体现出作者很爱花,不管花开得大与小,只要花开了,他就极其高兴。从“一到夏天满是花草,连小猫都失去了运动场所。”还可以体现出作者养的花很多,他确实把养花当成了一种乐趣。

  预设2:句子中为了体现老舍对花开得大小好坏并不计较,用了一个关联词,“只要……就……”充分体现了养花给予他的快乐。

  师:那你能用自己的的读把老舍养花的快乐传递给大家吗?(生展示读)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自学,自主探究,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积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小学高年级教学应具有的策略。】

  2、我只养些好种易活的自己会奋斗的花草。

  师引导:文章第一段中说道“我可没有工夫去研究和实验。我只把养花当做生活中的一种乐趣。”所以作者只养些好种易活自己会奋斗的花草。除了抓重点词语,联系上下文也是我们理解句子的一种常用方法。

  师:花草奋斗是什么表达方法?(拟人)

  师:怎样的花草才算是自己奋斗呢?

  预设1:不管天气怎样,都能经历风吹雨打。

  预设2:就像桃花心木一样,拼命扎根,努力汲取水源。

  师:为什么只养好种易活,自己能奋斗的花?其实,这与老舍的性格有关,他对花草有一个内在的标准,从不追求外形大小、色泽鲜艳,而要自己奋斗。老舍的一生就是勤勉奋斗的一生。

  带着对花草及老舍的敬意齐读这句话。(生齐读这句话)

  3、我得天天照管它们,像好朋友似的关切它们。

  抓住“天天照管”“像好朋友似的关切”感悟老舍对花的喜爱之情。

  师:请你想象一下,老舍会怎样照管、关切花草,会做些什么,会说些什么?

  预设1:他会帮花草施肥、锄去杂草。

  师:把老舍对花草的关爱用文字读出来吧。(生展示读)

  预设2:他还会在花儿受到风雨的洗礼时,鼓励他们,别气馁,一定要与**的环境作**,绽放自己最美丽的笑容。

  预设3:他会像对待初生婴儿一般轻轻地抚摸他,并在心里暗暗地告诉他:快快长大吧!

  师:把老舍对花草的关爱也用文字读出来吧。(生展示读)

  师:让我们把老舍对花草的关爱齐读出来吧!(全体学生展示读)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抓住文中的关键词来理解课文,通过阅读感悟,理解文本的内涵,使学生在与文本的对话过程中,体会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不是乱吹,这就是知识呀!多得些知识绝不是坏事。

  这是作者学会养花后的自豪之情的流露,养花让老舍长了见识,这就是乐趣。(板书:长见识)

  “多得些知识决不是坏事。”既体现了老舍对知识的追求,又体现了他因养花无异增长见识而格外开心。

  用自己的读表现出老舍的自豪与开心。(生展示读)

  生3:老师,我有补充,“多么有意思”指在养花实践中摸到了门道,花养得很好,是件开心的事。

  5、第四段学习汇报

  “我工作的时候……胜于吃药。”这句话是说养花付出的劳动,可以使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得到调节,对身体和精神都有好处,比吃药效果还好。在辛苦中作者了解了劳动的意义,得到了乐趣。

  师:这也是作者感谢那些花草的原因。文中的原句是怎样说的?

  生如此循环……吃药。(读文中原句)

  理解“如此循环”的意思。文中能具体说明如此循环的句子是哪一句?

  师:作者两次提到了“腰酸腿痛、热汗直流,”你从中体会出了什么?(养花很不容易,太辛苦了。)

  师:只有苦吗?

  养花虽辛苦,但苦中也有乐,保护了花草,再苦再累也不觉得是什么。(板书:须劳动)

  师:累得“腰酸背痛,热汗直流”作者不但没有抱怨花草,反而还说——(出示句子,生读:这多么有意思呀!足见作者把养花当成了一种乐趣及对劳动的热爱。板书:热爱劳动)

  师:“不劳动,……吗?”这是什么句?(反问句)

  谁能将它改为陈述句?这句话说明什么道理?

  预设 1:劳动可以创造一切。

  预设 2:幸福生活是劳动创造出来的。

  预设3:人活着就应该劳动。

  师:老舍在劳动中发现了真理,其实我们还可以从他的文中发现不少真理。

  出示课件:不劳动,就( ),这也是真理。

  预设1:不劳动,就(不能摸着养花的门道),这也是真理。

  预设2:不劳动,就(不能获得知识),这也是真理。

  师:我们的生活中也有不少真理,联系生活,再说说。

  预设1:不劳动,就(会一无所获),这也是真理。

  预设2:不劳动,就(无法生存),这也是真理。

  预设3:不劳动,就(会被社会淘汰),这也是真理。

  合作读这一段,男生读黑色字显示的劳动部分,女生读红字显示的感情部分。(课件出示这一段)

  6、第五段学习汇报

  师:五段共三句话,从每句话中找动词提炼小标题。(夸花、看花、赠花)

  师:在夸花、看花、赠花中享受,有花有果、有香有色,多么令人愉悦!

  (板书:有花有果、有香有色)

  师:养花给老舍带来了快乐也带来了伤心,老舍却说伤心也是一种乐趣?你们同意吗?(同意)板书:乐趣

  不介意你们做老舍的.代言人,让我现场采访一下你们吧!

  预设如下:

  师:您在养花中有伤心事吗?

  生:有,今年夏天就有这么一回。三百棵……一百多棵。

  师:当时,您有什么感受?

  生:非常伤心,我们全家几天都没有笑容。

  师:既然很伤心,你觉得有乐趣吗?

  生:有,毕竟高兴的时候多,伤心的时候少。

  师:那次菊秧被砸死后,你是怎么处理的?

  生:菊秧被砸死后,我们收捡了残砖破瓦,却发现有一些经过拯救还有活的希望。于是,我们把那些菊秧小心地移入盆中,后来,他们果然活了,还开出了美丽的花。

  师:您的心情怎样?

  生1:当时我很激动。

  生2:有一种失而复得的欢喜。

  生3:有一种失败后成功的喜悦。

  师:其他同学有过这种乐趣吗?

  生:我以前养了一盆紫罗兰,花盆不小心从阳台上掉下来打破了,花也好像被砸死了,我伤心了好几天,可过几天去看时,它竟然开了花,我开心极了。

  师:是的,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更有乐趣。

  (板书:有喜有忧,有笑有泪)

  齐读文章的中心句,看着板书齐背中心句。

  师:花好人喜,花毁人忧,将花的好坏与人的情感联系在一起,从中可看出老舍爷爷一家对花的喜爱之情。生活是多彩的,即便是一时的失意也是生活中一次宝贵的经历,回想起来同样乐趣无穷。我们所要向老舍学习的还有他对生活的一种热爱。(板书:热爱生活)

  【设计意图:通过各种形式的读来感悟文本,通过联系生活实际来体验情感,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子理解课文,这正是我们高年级教学所必须的策略。】

  三、感悟表达:

  我们知道老舍先生被誉为语言艺术大师,他这篇文章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预设1:采用了拟人的表达方法,如:地上没有他们的运动场,养些会奋斗的花草,把花当作人来写,很生动很形象,给予了花人的感**彩。

  预设2:语言很简练。如在结尾仅用了24个字,就将养花的乐趣概括的全面而且准确。

  预设3:老师的语言朴实无华。

  作家巴金曾这样评价老舍先生写的《养花》一文。(出示课件)

  文笔质朴无华,如水银泄地般地流畅,又像唠家常似的娓娓道来,浅显易懂。

  这是我们今后在习作中要向老舍学习的地方。

  【设计意图: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对花充满了爱意,但文中没有直接说“多么美丽,多么可爱”这类空话,却把爱花的感情流露于字里行间。这位语言大师的艺术风采值得欣赏和借鉴。】

  四、推荐阅读:

  1、《劳动最有滋味》

  2、《劳动的开端》

  【设计意图:所选推荐阅读的书籍,是对这一课的延伸,也让学生继续走进老舍,感悟他文字的朴实与表达的深刻内涵。

  五、作业超市:

  1、选择一种喜欢的花草写一篇短文,要写出这种花草的特点和你为什么喜欢它。如果你养过花,也可以写写自己的感受。

  2、选择别人夸花,全家骄傲;昙花开放,约朋友共赏;花分根了,赠给友人中的一个内容,展开合理想象写一写,体会养花乐趣。

  【设计意图:通过作业超市的练习,使阅读与写作达到了有机结合。】

  【教后反思

  本课教学我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互动对话是最关键的板块。这个板块融阅读、理解、感受、体验、表达于一体,是学生的语言实践与情思激发共融互促的过程。这个过程展开的充分与否、到位与否直接影响学生对“养花乐趣”的感悟程度。纵观整堂课,容量很大,学生学得兴味盎然,让我很享受。看来,备课充分、解读教材到位是上好课的关键。


《白鹅》第二课时教学设计3篇(扩展6)

——画风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画风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画风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画风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巩固7个生字,会写4个字。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4到9小节,领会他们的创意,并学着他们的样子写写自己的创意.

  4.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教学重点:分角色朗读课文,感悟课文中三个小朋友的创意.

  教学难点:

  懂得事物之间是有一联系的,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4分)

  1、开火车读生字,句子.

  (1)昨天我们开始学习了15课,认识了一些生字朋友,让我们一起先来和他们打个招呼。

  (2)读得真棒,那你们能不能读这个。先请同桌二人先读一读,指名读二人,齐读.

  2.通过昨天的学习我们还认识了赵小艺,宋涛,陈丹三个小朋友,知道了他们在一起画画,忽然间,宋涛有了一个疑问__谁能画风?

  二.理解课文,感情朗读.(16分)

  1、那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后来究竟谁能画风呀!(生答)请你们到课文的4到8小节中找一找他们是怎么来画风的?请你划一划相关的句子.

  3.学生交流,老师出示.谁来说一说,他们是怎么画风的?

  4.反馈.

  三.读文感悟,相互交流赵小艺

  让我们先来学一学赵小艺是怎么画风的.

  (一)出示:赵小艺——只见她在房子前面画了一根旗杆,旗子在空中飘着。

  1.请你读一读第四小节中画线的句子,说说赵小艺是怎么来画风的,你从哪里看到有风?圈出来

  体会飘,板书.

  2.赵小艺画出风来了,那你能用朗读把风表现出来吗?

  赵小艺除了用飘着的旗子来画风,他还怎么来画风了.

  (二)出示:赵小艺―――她画了个拿风车的小男孩,风车在呼呼地转。

  1.请你读一读句子,说说他还怎么来画风的,你从哪里看到有风了?圈出来

  2.又是一阵风,你能用朗读把这阵风表现出来吗?可以边读边做做

  (三)齐读第4.5.8小节.赵小艺用了两种办法画出了风,请你**读一读4.5.8小节,边读边想一想你从写赵小艺的句子中发现了什么?

  四.学习陈丹和宋涛怎么画风的.

  你知道别的二个小朋友是怎样画风的吗?

  1.出示陈丹——她在大树旁边画了几棵弯弯的小树。

  (1)说说陈丹是怎样画风的,从哪里看出有风?板书.

  (2)谁能试着读一读,把你体会到的风带给大家,你可以加上一些动作?

  2.出示宋涛——他把画上的太阳擦去,画了几片乌云,又画了几条斜斜的雨丝。

  (1)说说宋涛是怎样画风的,从哪里看出了有风?板书

  (2)教师在这里发现了二个优美的短语,你能不能照着样子写几个。

  (3)宋涛带给大家的是斜斜的雨丝,你能不能用读来让大家感受一下那阵清凉的风?

  指名读,齐读整一段

  3.齐读4-8小节.

  4.三位小朋友用不同的好办法画出了风,你想不想夸夸他们?

  5.分角色读课文.今天老师听出来了大家都很喜欢他们,那我们再来分角色读读他们的故事的故事.前后四个小朋友一个做----,分角色读一读2-8小节.小组读.指名读,

  五、联系生活,拓展练习(10分)

  1.读了这三个小朋友画风的方法,你是不是也已经有了自己画风的好办法.你想怎么画?

  2.出示课件,请同桌间先说一说,请同学来说一说你想怎么来画风。学生说画风二人..

  3.老师相信下面还有更多画风的好办法,那就请你赶紧写下来吧,学生写画风,老师巡视.

  4.学生展示作品.老师表扬好的同学.

  六.学习第九节.(5分)

  1.小朋友们不仅有了画风的好办法而且能把自己的好办法写出来,真是了不起。风娃娃听说我们正在这里说他,画它,他也赶来凑热闹了,他这一吹,画中的景物――接读.

  2.请你再读一读这一小节,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1)好像说明没有动,只是感觉在动.困为他们画得太像了。

  (2)显得更美了.说明画本来就美,很像.现在风有了,画中的景物就像真的有风在吹动他们,就更加好看,美丽了.

  (3)风来了,画更美了,让我们再来美美地读一读这一段.夸夸文中的小朋友,也夸夸我们。齐读.

  七.书写(5分)

  1.引:赵小艺他们很聪明画出了风,我们小朋友比他们更聪明,不仅读懂了他们画的风,而且啊还会自己动脑筋来写画风呢.

  2.接下来老师想请聪明的你们来写写字,看谁还很能干。先请大家一起来读一读今天要写的生字.并想一想,今天写字的过程中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同时也想一想哪个字最难写.重点指导:

  (1)交流注意的地方:丝,斜,艺,涛,

  (2)老师范写难写的字,学生练写,老师巡视.

  (3)学生作品展示.

画风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读懂课文,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能力目标: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用心思考,善于创新的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朗读感悟文中小朋友的创意是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用心思考,善于创新的品质为教学难点。

  一.激趣导入

  今天,我们就来做个和风有关的游戏,好吗?谁能唱唱和风有关的歌?(抽生)谁能背背和风有关的诗句?(抽生)对了,孩子们,风可以听到,感受到,可以唱出来,可以说出来,可是,风能画出来吗?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学习继续学习---《画风》。

  二、初读课文,复习生字。

  1、在上节课中,我们认识了三个活泼可爱的小朋友,今天呀,他们也来到了我们的课堂,你认识他们吗? 他们是画风的能手,(出示图片宋涛、陈丹、赵小艺)和他们打个招呼吧!

  2、师:下面,请大家**地读读课文,你可以自己读,也可以和你的同桌一块儿读。

  生读。

  师:刚才,同学们读得可真起劲!老师找到了几个词,想跟大家探讨一下。

  (出示课件2)

  师:请大家自己读一读,

  师:现在,谁愿意来试着读一读呢?愿意的同学都***吧!

  生读。

  三、自主合作,细读课文。

  1 师:现在,咱们要分小组细读课文,想一想:三个小朋友分别画了什么来表现风呢?他们是怎么动脑筋,把看不见摸不着的风画出来的?边读边把自己读懂的知识和小组同学交流。

  (出示课件3)

  2、生交流。相机出示课件并指导朗读。

  1)生:小艺想:风把旗子吹得飘起来了。

  (出示课件4:红旗飘动)

  师:咱们从谁的话中也能知道小艺怎么动脑筋画的呢?

  谁来读读李卫的话呢?

  指名生读。齐读。

  师引导观察:看,鲜艳的红旗随着风儿轻轻地飘着,在跳着欢快的舞呢!小艺第一个画出了风,她的心情一定也很欢快。

  谁愿意来当当聪明的小艺,读读这一段呢?

  愿意读的同学都***比试比试吧。

  生齐读。

  师:小艺说得多自信啊!想听老师读读吗?

  师范读。指名读。生齐读。

  2)生:丹丹想:风来了,就把小树吹弯了。

  (出示课件5:小树弯腰)

  师引导观察:瞧,小树正在风中向点头弯腰呢!多可爱啊!

  师生合作表演。

  师:小树多可爱啊!你们试着读一读这段话吧!

  指名生读。

  老师也很想读一读,行吗?

  师范读。齐读。

  3)生:李卫想:风把雨丝吹斜了。

  (出示课件6:雨丝斜下)

  师引导观察:看!太阳公公悄悄地躲起来了,天边飘来几朵乌云。不一会儿,小雨点们一个接着一个勇敢地跳了下来,形成了细细的雨丝。

  风是从右边吹来的,雨丝就往左边斜。假如风从左边吹来,雨丝会怎样呢?

  斜斜的雨丝好像一幅帘子,挂在天空中,多美啊!

  师:咱们班的小女孩儿也很美。那么,漂亮可爱的小女孩儿,你们一起来读读这一段吧!

  4)生:小艺想:有风了,所以风就呼呼地转了起来。

  (出示课件7:风车转动)

  师:***风车立刻就转了起来,多神奇啊!

  风车转动的声音是什么样的吗?谁能为大家模仿一下?

  指名生。

  师:听,转得多快啊!咱么读的时候,“呼呼”要读得重一点,有力一点。

  在座的男子汉们最会表现这种神奇有力的样子了。

  指名读。

  来,小男子汉们,你们来读一读吧。

  男生齐读。

  3、学习最后一段。

  1)师:三个小朋友正说着,画着,忽然吹来一阵风,画中的景物好像都动起来了。

  现在,咱们一起来读读最后一段。

  2)师:为什么他们觉得画中的景物“好像都在动”,“显得更美了”?

  3)师:是啊,他们学会了画风的本领,心里当然高兴又自豪。齐读。

  4)师:读得真不错。要是能把表情也写在脸上,那就更棒了。咱们再来带着微笑读一次。

  齐读。

  4.分角色朗读课文。

  师:现在咱们一起来有感情地读读课文。请男孩子当李卫,1、2组的女孩子当小艺,3、4组的女孩子当丹丹,其他部分同学们一起读。特别注意:“我能!”“我也会画风了!”“我还能画!”这三个地方要读得一次比一次更高兴更自信。

  5.你喜欢课文中的哪一位小朋友。为什么?

  学生:喜欢宋涛,因为他敢想,善于提出问题。

  学生:喜欢陈丹,她敢于修正自己的错误认识,善于向别人学习。

  学生:更喜欢赵小艺,你瞧她,“眨眨眼睛,想了想”,她敢于迎接挑战,善于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四、联系生活拓展练习

  1)过渡:宋涛、陈丹、赵小艺会画风,我们班的小朋友能画风吗?现在,请小朋友闭上眼睛。想一想:如果让你当小画家,你打算怎么画风?(放音乐)

  一阵阵的风向我们吹来了,它在小朋友的身上,它在家中的阳台上,它在我们的教室里,它在高高的天空中,在清澈的小河里,在碧绿的田野里,在风中,许多事物发生了变化,你能画风吗?你想怎么画?(口答)

  用“风来了……”这样的句式说一说(抽生说)

  师总结,表扬:你们想得多妙呀,看得多仔细呀,说得也真美,真像一首好听的小诗!

  2)给大家设计了这样项作业,请你选择你最感兴趣的一个去完成吧

  出示课件(个性作业)

  喜欢画画的你:用你的画笔画出不同的风

  喜欢朗读的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喜欢写诗的你:写一首与风有关的诗。

  喜欢阅读的你:找一些写风的文章,读一读。

  喜欢游戏的你:做架纸飞机或风车,下课后到草地上放飞你的快乐。

  喜欢日记的你:把你想到画风的办法写下来。

  五、课外延伸,巩固所学。

  师:听,风伯伯已经把清脆的下课铃声送到我们的耳边了。你们知道吗?风伯伯最喜欢动脑筋的小朋友了。生活中还有许多像风一样看不见,摸不着的事物,比如声音、气味等等,如果你们有兴趣可以试着把它们画下来,并找个机会向同学介绍一下你所画的内容。

  六、板书设计:

  旗子 飘

  小树 弯

  15 画风 雨丝 斜

  风车 转

画风第二课时教学设计3

  课时设计简析

  《画风》一课,以人物对话的形式,讲了三个小学生一起动脑筋想办法,把无形的风生动地展现在画纸上的故事。三个小朋友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地交流,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相互鼓励。由于人物多,对话多,又是三个人的相互交流,这样的课文,学生还是第一次遇到。学生不易理清课文中人物的态度、观点、做法。如果处理不当,不但对学生的朗读感悟造成困难,而且对学生通过学文体会三个孩子的思想,也会成为负担。基于此,在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上,我将采用逐步展开、由扶到放的方式,引导学生学文。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知道通过哪个词语表现风的存在。

  2、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3、能想出更好的办法来画风,并试着用准确的语言表现风。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了解他们是怎样画风的。

  教学难点: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能想出更好的办法来画风。

  教学准备:课件、宋涛、陈丹、赵小艺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 图片引入。

  连同名字出示三个小伙伴的头像,以向他们打招呼的方式检查巩固认字。

  二、 细读学文。

  (一)学习第1-3自然段。

  1、用指名读、教师引读的方法读第1-3自然段。

  2、质疑:陈丹为什么会这么肯定地说“风,谁也画不出来。”教师用电风扇演示风吹纸条的情景,引导学生观察,体会“风,看不见,摸不着”的特点,用直观的教学方式,消除孩子们理解上的难点。从而感悟陈丹语气肯定的原因。

  3、指导朗读2、3段对话。

  (二)精读学习第4-5自然段。

  1、从赵小艺的表现“眨眨眼睛,想了想”,体会她是一个爱动脑筋的好孩子。随机指导朗读“我能!”读出赵小艺的自信来。

  2、学习赵小艺画风的句子。引导学生关注重点词“飘”。感悟表现风的巧妙的用词的精准。相机指导朗读宋涛的话,读出惊喜的语气来。

  3、学生试着用诗一样的句式说话。

  (三)学习第6-8自然段。

  1、用对比教学的方法,比较陈丹前后的反应“谁也画不出来”,“我也会画风了”,学生从而明白陈丹是受了赵小艺的启发,她一个善于观察、善于开动脑筋的好孩子。这样一来,学生们走进了陈丹的心里,指导朗读自然不费功夫。

  2、宋涛想了想,也画出了风。赵小艺“我还能画”,这些内容集中学习,一方面让学生们更容易感受到三个小伙伴互相启发,互相激励,画出了风。另一方面,对于突出三个小伙伴那种兴奋、激动的心情,指导朗读都显得省时高效。

  3、指导学生通过默读,勾画出三个小伙伴怎么画风的句子。从小培养学生们用笔记录下自己读书的收获。用图文并貌的方式,引导学生感悟表现风的词语。针对不同的内容,分别采用男生读、女生读、全班齐读的方法,注意朗读指导。

  4、用句式训练,加强语感。

  (四)学习第9自然段。

  齐读。从“好像都在动”,“显得更美了”体现小伙伴兴奋、高兴的心情。相机指导朗读。

  三、分角色朗读,畅谈人物印象。

  1、小组**读后,选一组在全班展示。

  2、学生畅谈喜欢这三个小朋友的理由。

  四、学生在轻松的音乐自己画风,并用诗一样的语言写一写,丰富语感。

  五、课堂小结。

  布置拓展作业:(1)画出炎热。(2)画出香味。

画风第二课时教学设计4

  【学习目标】

  1、会写“涛”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学习重难点】

  1、写字。

  2、有感情朗读课文。

  【学具准备】

  贴图、课件、生字卡。

  【学习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三位爱动脑筋的朋友,你们还记得他们是谁吗?(出示贴图,相机贴出)

  2、指名三人贴名字。

  3、复习生字:请大家叫出他们的名字,有礼貌地和他们打打招呼吧!(**打招呼)

  二、指导写字

  1、过渡:

  哎,他们的名字你们会写吗?(会)黄老师也相信你们会,会写这不难,但要写好就有点难了,你们能写好吗?(能)好,口说无凭,下面我们就来写一写吧。

  2、那我们就先来写这个字吧:

  (生字卡出示:涛)请小朋友们认真观察,要在田字格中写好“涛”字要注意什么呢?(指名说)

  3、范写“涛”字。

  4、下面,请小朋友们那出生字本,在田字格中练习写两个。(提示学生注意写字姿势,教师巡堂指导)

  5、展示作业,进行评价。

  三、朗读感悟

  1、出示三幅画,指名三人上来给画找主人。

  2、请同学们赶快打开书,**读课文,画出描写这三幅画的语句。

  3、你画了哪些句子,谁来读一读?(指名读,引导读完这三幅画的内容为止)

  4、过渡:

  小朋友们真聪明,一下子就把句子找到了。(课件出示:4~8段)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能把这些句子读好,对吗?(对)

  ⑴ 就请你们先**地练练吧。

  ⑵ 指名读,学生评:你想对他的朗读说些什么?

  ⑶ 过各种方式的读,把读不好的部分练习读好。(如:挑战读,男女赛读,小组读等)

  ⑷ 齐读。

  5、分角色朗读:

  现在,你们想不想换一个方法来读一读?(想)这个部分有几个角色?(指名回答)

  ⑴ 下面,请你们在四人小组里面分工练习读一读吧。

  ⑵ 汇报:

  哪个小组能勇敢地站到这里来读给大家听听?

  ⑶ 学生评价:

  大家听了他们的朗读,感觉怎样?

  ⑷ 全班合作读:

  刚才在四人小组里你是练习读哪个角色的,待会儿你就***读哪个角色。

  6、赵小艺、宋涛、陈丹把无形的风,用有形的东西表现出来了,多能干呀,你们快想句话夸夸他们吧。(指名说)

  三、拓展发散

  你们很会欣赏别人,你们也很能干。那除了他们的方法,你还有别的方法表现风吗?好,你可以唱有关风的歌,背背有关风的诗句,也可以画画风,你想怎样表现风就怎样表现!好,你们可以**地练习了。(教师巡堂指导,并参与学生活动。)

  谁来展示一下你的杰作?

  四、自然结课

  同学们的节目都很精彩,由于时间的原因,就到这里吧!这节课就上到这,下课。

  【板书设计】

  15、画风

  赵小艺头像 宋 涛头像 陈 丹头像

  赵小艺 宋 涛 陈 丹

  赵小艺的画 宋 涛的画 陈 丹的画

  【特色说明】

  本教案主要体现以下三个特色:

  一、创设识字情境,激趣巩固

  本教案一开课,就利用课文中的三个主角人物创设了“和朋友打招呼”这么一个识字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有趣的氛围中巩固第一节课时中所学的生字。

  二、以读为本,学习扎实有效

  本教案体现了以读为本的思想,做到一遍有一遍的目的,一遍有一遍的效果,形式多种多样,让每个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气氛活起来,力求做到不花俏但学习扎实有效。

  三、联系生活,培养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

  本教案设计了“表现风”这一环节,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风,从课文回到生活,联系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

画风第二课时教学设计5

  一、教材分析与处理

  《画风》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中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以一个有趣的题目,引起了课文中小朋友的思考,也引起了我们的思考。风看不见,摸不着,怎么画呢?课文中的三个小朋友一起画画,互相启发,互相激励,用不同的办法画出了风。课文塑造的是三个敢想敢问、善于思考的儿童形象,所以编者将本课安排在“用心思考,勇于创造”这一单元之中。

  与以往所学课文相比,本文人物多,对话多,又是三个人的相互交流,学生不易理清课文中人物的态度、观点、做法。因此,第一课时中,我重点进行识字写字教学,并引导学生初步阅读课文,弄清三个小朋友分别是怎么画风的,为第二课时理解课文、感情朗读打下基础。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同时考虑课文的特点、学生的年龄特征,我将《画风》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知识目标:读懂课文,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能力目标: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设定“朗读感悟文中小朋友的创意”为教学重点;“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为教学难点。

  二、教学法的选择

  语文教学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施教之功,贵在导学。语文教学不仅要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求知,掌握学法,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为此,我设立了“读——悟——说——画”的学法导向,层层推进教学。

  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以及动口说、动手画,在读中积累了语言,说中培养了口语交际能力,又在画中培养创新精神。同时还创造出一种形、色、声有机结合的教学情境,使全体学生主动、有效地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中。

  三、教学行为策略的运用

  (一)复习旧知,巩固识字。

  识字是读写的基础,人教版实验教材对此十分重视。本课要求认识的7个生字中有6个出现在课文人物的姓名中。为进一步巩固对生字的识记,我通过课件出示三个小朋友的头像及名字,让学生与他们打招呼。如果喊对了,小伙伴就会回应。就这样,学生在趣味盎然的“打招呼,交朋友”的过程中巩固了对生字的记忆。

  (二)深入理解,进行口头表达训练。

  通过复习旧知引入新课后,我提出问题:“三个小朋友动脑筋,想办法,用不同的方式画出了风。他们到底是怎么画风的呢?请大家用笔把他们画风的句子勾画出来”以此来引导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要解决这个问题。学生首先得通读全文,了解每个小朋友的态度、观点;再动笔勾画三个小朋友画风的不同做法,并引起思索:为什么他们画风的方法不一样却都画出了风了呢?对课文有了进一步的感受。

  然后我再采用实物展示、现场画画等方式和学生的思维进行碰撞和交流。并以此为契机,让学生找出“风藏在哪里?”让学生以“风来了,风把_____吹____了,风藏在___________里”这样的句式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朗朗上口的句式让学生觉得非常有趣,而老师“小诗人”的夸奖,让学生在表达上越来越来棒。当几个句式连在一起以后,就成了一首饶有诗意的小诗。我让学生给自己作的小诗加上题目,再一起朗诵自己的大作,学生的成就感是非凡的。

  (三)驰骋想象,描绘美景。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大语文观”,提出要“建构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把绘画引入语文教学之中,以此激情、领悟、延伸、拓展,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特别是低年级的孩子,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对直观事物感兴趣,喜欢艳丽的色彩,喜欢每天拿着笔描描画画。可以说,小小画笔倾注了他们对世界的认识,稚嫩的画面,一颗颗创新的种子在萌芽。

  《画风》一文中,三个小朋友画了风,为什么我们不能画画风呢?“三个好朋友互相启发,互相激励,竟然将原本看不见、摸不着的风画了出来,你能画风吗?你想怎么画?”我们可以想象,这简简单单的一“问”,将激起多少层浪。也许,孩子们的笔法不那么高明,色彩也不一定很**,但在这愉悦的气氛中,他们求新求异的思维得到了发展。

  特别是在经过了前面的铺垫后,学生再用这种“诗人”般的话去猜猜别的画的风在哪里,更是进一步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四)总结延伸,拓展认识。

  展示了自己画的风以后,老师再引导学生动脑筋想办法画出声音、气味,对学生的思维将是更好的训练。

  四、板书程序设计。

  板书设计很简单,就是由学生自己总结出的“小诗”组成。这不仅是对课文内容的一个理解总结,更是学生思维的一个升华和感悟。

  《风来了》

  风来了,

  风把小树吹弯了,

  风藏在摆动(跳舞)(飘舞)的小树里。

  风来了,

  风把旗子吹动了,

  风藏在飘扬(舒展)的旗子里。

  风来了,

  风把风车吹转了,

  风藏在呼呼直转的风车里。

画风第二课时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巩固7个生字,会写4个字。

  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4到9小节,领会他们的创意,并学着他们的样子写写自己的创意.

  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教学重点:分角色朗读课文,感悟课文中三个小朋友的创意.

  教学难点:

  懂得事物之间是有一联系的,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4分)

  1、开火车读生字,句子.

  (1)昨天我们开始学习了15课,认识了一些生字朋友,让我们一起先来和他们打个招呼。

  (2)读得真棒,那你们能不能读这个。先请同桌二人先读一读,指名读二人,齐读.

  2.通过昨天的学习我们还认识了赵小艺,宋涛,陈丹三个小朋友,知道了他们在一起画画,忽然间,宋涛有了一个疑问__谁能画风?

  二.理解课文,感情朗读.(16分)

  1、那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后来究竟谁能画风呀!(生答)请你们到课文的4到8小节中找一找他们是怎么来画风的?请你划一划相关的句子.

  3.学生交流,老师出示.谁来说一说,他们是怎么画风的?

  4.反馈.

  三.读文感悟,相互交流赵小艺

  让我们先来学一学赵小艺是怎么画风的.

  (一)出示:赵小艺——只见她在房子前面画了一根旗杆,旗子在空中飘着。

  1.请你读一读第四小节中画线的句子,说说赵小艺是怎么来画风的,你从哪里看到有风?圈出来

  体会飘,板书.

  2.赵小艺画出风来了,那你能用朗读把风表现出来吗?

  赵小艺除了用飘着的旗子来画风,他还怎么来画风了.

  (二)出示:赵小艺―――她画了个拿风车的小男孩,风车在呼呼地转。

  1.请你读一读句子,说说他还怎么来画风的,你从哪里看到有风了?圈出来

  2.又是一阵风,你能用朗读把这阵风表现出来吗?可以边读边做做

  (三)齐读第4.5.8小节.赵小艺用了两种办法画出了风,请你**读一读4.5.8小节,边读边想一想你从写赵小艺的句子中发现了什么?

  四.学习陈丹和宋涛怎么画风的.

  你知道别的二个小朋友是怎样画风的吗?

  1.出示陈丹——她在大树旁边画了几棵弯弯的小树。

  (1)说说陈丹是怎样画风的,从哪里看出有风?板书.

  (2)谁能试着读一读,把你体会到的风带给大家,你可以加上一些动作?

  2.出示宋涛——他把画上的太阳擦去,画了几片乌云,又画了几条斜斜的雨丝。

  (1)说说宋涛是怎样画风的,从哪里看出了有风?板书

  (2)教师在这里发现了二个优美的短语,你能不能照着样子写几个。

  (3)宋涛带给大家的是斜斜的雨丝,你能不能用读来让大家感受一下那阵清凉的风?

  指名读,齐读整一段

  3.齐读4-8小节.

  4.三位小朋友用不同的好办法画出了风,你想不想夸夸他们?

  5.分角色读课文.今天老师听出来了大家都很喜欢他们,那我们再来分角色读读他们的故事的故事.前后四个小朋友一个做----,分角色读一读2-8小节.小组读.指名读,

  五、联系生活,拓展练习(10分)

  1.读了这三个小朋友画风的方法,你是不是也已经有了自己画风的好办法.你想怎么画?

  2.出示课件,请同桌间先说一说,请同学来说一说你想怎么来画风。学生说画风二人..

  3.老师相信下面还有更多画风的好办法,那就请你赶紧写下来吧,学生写画风,老师巡视.

  4.学生展示作品.老师表扬好的同学.

  六.学习第九节.(5分)

  1.小朋友们不仅有了画风的好办法而且能把自己的好办法写出来,真是了不起。风娃娃听说我们正在这里说他,画它,他也赶来凑热闹了,他这一吹,画中的景物――接读.

  2.请你再读一读这一小节,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1)好像说明没有动,只是感觉在动.困为他们画得太像了。

  (2)显得更美了.说明画本来就美,很像.现在风有了,画中的景物就像真的有风在吹动他们,就更加好看,美丽了.

  (3)风来了,画更美了,让我们再来美美地读一读这一段.夸夸文中的小朋友,也夸夸我们。齐读.

  七.书写(5分)

  1.引:赵小艺他们很聪明画出了风,我们小朋友比他们更聪明,不仅读懂了他们画的风,而且啊还会自己动脑筋来写画风呢.

  2.接下来老师想请聪明的你们来写写字,看谁还很能干。先请大家一起来读一读今天要写的生字.并想一想,今天写字的过程中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同时也想一想哪个字最难写.重点指导:

  (1)交流注意的地方:丝,斜,艺,涛,

  (2)老师范写难写的字,学生练写,老师巡视.

  (3)学生作品展示.

  教学反思

  前几天,我**<<画风>>一课,我把自己上课时的感受,以及其它老师对我这一节课的点评,作如下反思。

  一、为求精彩,忘记时间。

  在让学生写风以后,我设计了让学生读自己写的一段文章。我指名学生读,学生读到了风吹起纸,风吹得船在前进,风吹得花儿动,以及风吹着风筝飘等等。学生说得范围还是比较广的。可我总想着还好像不够多,于是让学生点名再说。以至于这里用得时间太多,到后来要写字时,时间有点儿紧了,只够自己范写,学生的书写以及反馈都很仓促。

  在这里我还注意到了一点。在写之前,我按排了二个学生说一说你想怎么画风。目的只要是给后进的学生作出一个范例。但在后来写的过程中,我发现一些*时还是会写的同学都照着这些同学,以至于自己少了动脑子的机会。有时又想不给学生范例吧。一些学生真的不知道如何下笔。这堂课上,我让二个学生说一说,你想怎么画风,其中的一个好的同学说,我要画一片大草原,风来了,草就低了,牛羊就看得见了。能这样想到的同学真的不错,于是我毫不犹豫地表扬了她。这一来,让学生自己写的时候,有好多的同学都写了这一个场景。我就觉得对于这些同学来说失去了一次自己动脑及创造的机会。真是左右为难啊。

  二、一些细节有待注意。

  1、在让学生划出三个小朋友画风的句子时,在试教中,学生很快就找到了,划得内容也相对集中,可真的到自己班里要划时,一些学生没有听清是划“他们怎么画的”。于是他们把整一个句子都划在里面了。而在反馈的过程中,我就叫了一个同学,而这一个学生正是一个好学生,她一口气就把这个内容全部说完了。于是我就马上出示自己划画风的句子。并叫同学们照着老师的订正好。这时徐老师边上正好有个学生他是把整一个句子划了出来,我相信班中也有好多的同学是这样划的。因为自己在*时的作业过程中,也是要求学生划句子时要全句。所以学生划了全句,我马上让学生改过来。整一个过程较快,而且徐老师认为整一个句子也是可以的。这一环节上,自己还是显得急了点。

  2、在教学了赵小艺画风以后,我设计让学生读一读四、五、八三小节中其它的句子,想一想从中你读懂了什么。我本来的意思是让学生读出赵小艺的自信来。可是想不到,学生是一读起来不肯停,从中读出了他很聪明的,他是动了脑筋以后再画的,他画出了风,很开心等等。见学生到不了点,于是**脆读了一遍,学生很快就知道了其中看出赵小艺的自信。也许是没有料想到,学生会说开去,而自己只想往下上,所以就显得比较急了。

  同样的问题也出现在第九小节的教学中。在这一节中,自己设想了二个问题,一是画真的动了吗?二是为什么一张张画显得更美了。同样是让学生读一读,并说一说这一节中你读懂了什么?学生说得还是比较好的,我一发现他们这二个问题都讲到以后,我马上就算是结束了这一小节。连学生讲到他知道显得可以换为变得时,我也只是加以肯定而带过,总得来说,这一段的教学好像没有尽兴。当然也是因为前面写话,并读一读这一环节用了太多的时间,如果再说下去的话,后面就会来不及了。

  3、在最后一段中有这样的一句话,“一张张画显得更美了。”在试教的过程中,林老师对我说这句话中有一个意思就是在表扬小朋友们聪明。我一直在想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要让他们领会到这一点是不是好像难了点。于是我问了一些低段里的老师,他们都觉得只要说到原来画很美,现在有了风就好像活了一样,更好看就可以了。后来我又看一些资料。最后我决定对于这一句作三个方面的准备:一是原来画美,现在有风就好像活了一样更美了。二是小朋友们高兴,所以看上去画更美了。三是表扬小朋友们很聪明。我当时想如果小朋友说起后二个方面,那我就再补充讲一下,如果小朋友们不提起,我就干脆不讲了。结果学生是没有讲,于是我也就没有为学生讲到这一方面的内容。徐老师听下来,指出这里是有一些人文的精神,老师好像没有涉及到。也就是后面二个方面的含义应该是要为学生讲一讲的。

  4、在指导写字的过程。我的目标定为写四个字,然后让学生把难写的字指出来,我进行范写。前二次别的班上课时都说写“涛”字,结果自己班上时,学生觉得要写“斜”,而自己在范写中把左右二边写得一样高低。结果徐老师在评课的过程中,讲得相当仔细,她指出这一个字写时,右边的竖应该是比左边的要长。看来自己真的还没有做到十分的仔细。

  一堂课下来,总觉得在备课的过程中,我们考虑问题真的还得更周全一些,课的设计还得更仔细一些。要不然真的会在一些细节问题上留下遗憾的。

画风第二课时教学设计7

  一、教材分析与处理

  《画风》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中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以一个有趣的题目,引起了课文中小朋友的思考,也引起了我们的思考。风看不见,摸不着,怎么画呢?课文中的三个小朋友一起画画,互相启发,互相激励,用不同的办法画出了风。课文塑造的是三个敢想敢问、善于思考的儿童形象,所以编者将本课安排在“用心思考,勇于创造”这一单元之中。

  与以往所学课文相比,本文人物多,对话多,又是三个人的相互交流,学生不易理清课文中人物的态度、观点、做法。因此,第一课时中,我重点进行识字写字教学,并引导学生初步阅读课文,弄清三个小朋友分别是怎么画风的,为第二课时理解课文、感情朗读打下基础。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同时考虑课文的特点、学生的年龄特征,我将《画风》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知识目标:读懂课文,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能力目标: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设定“朗读感悟文中小朋友的创意”为教学重点;“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为教学难点。

  二、教学法的选择

  语文教学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施教之功,贵在导学。语文教学不仅要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求知,掌握学法,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为此,我设立了“读——悟——说——画”的学法导向,层层推进教学。

  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以及动口说、动手画,在读中积累了语言,说中培养了口语交际能力,又在画中培养创新精神。同时还创造出一种形、色、声有机结合的教学情境,使全体学生主动、有效地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中。

  三、教学行为策略的运用

  (一)复习旧知,巩固识字。

  识字是读写的基础,人教版实验教材对此十分重视。本课要求认识的7个生字中有6个出现在课文人物的姓名中。为进一步巩固对生字的识记,我通过课件出示三个小朋友的头像及名字,让学生与他们打招呼。如果喊对了,小伙伴就会回应。就这样,学生在趣味盎然的“打招呼,交朋友”的过程中巩固了对生字的记忆。

  (二)深入理解,进行口头表达训练。

  通过复习旧知引入新课后,我提出问题:“三个小朋友动脑筋,想办法,用不同的方式画出了风。他们到底是怎么画风的呢?请大家用笔把他们画风的句子勾画出来”以此来引导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要解决这个问题。学生首先得通读全文,了解每个小朋友的态度、观点;再动笔勾画三个小朋友画风的不同做法,并引起思索:为什么他们画风的方法不一样却都画出了风了呢?对课文有了进一步的感受。

  然后我再采用实物展示、现场画画等方式和学生的思维进行碰撞和交流。并以此为契机,让学生找出“风藏在哪里?”让学生以“风来了,风把_____吹____了,风藏在___________里”这样的句式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朗朗上口的句式让学生觉得非常有趣,而老师“小诗人”的夸奖,让学生在表达上越来越来棒。当几个句式连在一起以后,就成了一首饶有诗意的小诗。我让学生给自己作的小诗加上题目,再一起朗诵自己的大作,学生的成就感是非凡的。

  (三)驰骋想象,描绘美景。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大语文观”,提出要“建构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把绘画引入语文教学之中,以此激情、领悟、延伸、拓展,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特别是低年级的孩子,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对直观事物感兴趣,喜欢艳丽的色彩,喜欢每天拿着笔描描画画。可以说,小小画笔倾注了他们对世界的认识,稚嫩的画面,一颗颗创新的种子在萌芽。

  《画风》一文中,三个小朋友画了风,为什么我们不能画画风呢?“三个好朋友互相启发,互相激励,竟然将原本看不见、摸不着的风画了出来,你能画风吗?你想怎么画?”我们可以想象,这简简单单的一“问”,将激起多少层浪。也许,孩子们的笔法不那么高明,色彩也不一定很**,但在这愉悦的气氛中,他们求新求异的思维得到了发展。

  特别是在经过了前面的铺垫后,学生再用这种“诗人”般的话去猜猜别的画的风在哪里,更是进一步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四)总结延伸,拓展认识。

  展示了自己画的风以后,老师再引导学生动脑筋想办法画出声音、气味,对学生的思维将是更好的训练。

  四、板书程序设计。

  板书设计很简单,就是由学生自己总结出的“小诗”组成。这不仅是对课文内容的一个理解总结,更是学生思维的一个升华和感悟。

  《风来了》

  风来了,

  风把小树吹弯了,

  风藏在摆动(跳舞)(飘舞)的小树里。

  风来了,

  风把旗子吹动了,

  风藏在飘扬(舒展)的旗子里。

  风来了,

  风把风车吹转了,

  风藏在呼呼直转的风车里。

画风第二课时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读懂课文,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能力目标: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用心思考,善于创新的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朗读感悟文中小朋友的创意是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用心思考,善于创新的品质为教学难点。

  一.激趣导入

  今天,我们就来做个和风有关的游戏,好吗?谁能唱唱和风有关的歌?(抽生)谁能背背和风有关的诗句?(抽生)对了,孩子们,风可以听到,感受到,可以唱出来,可以说出来,可是,风能画出来吗?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学习继续学习---《画风》。

  二、初读课文,复习生字。

  1、在上节课中,我们认识了三个活泼可爱的小朋友,今天呀,他们也来到了我们的课堂,你认识他们吗?

  他们是画风的能手,(出示图片宋涛、陈丹、赵小艺)和他们打个招呼吧!

  2、师:下面,请大家**地读读课文,你可以自己读,也可以和你的同桌一块儿读。

  生读。

  师:刚才,同学们读得可真起劲!老师找到了几个词,想跟大家探讨一下。

  (出示课件2)

  师:请大家自己读一读,

  师:现在,谁愿意来试着读一读呢?愿意的同学都***吧!

  生读。

  三、自主合作,细读课文。

  1、师:现在,咱们要分小组细读课文,想一想:三个小朋友分别画了什么来表现风呢?他们是怎么动脑筋,把看不见摸不着的风画出来的?边读边把自己读懂的知识和小组同学交流。

  (出示课件3)

  2、生交流。相机出示课件并指导朗读。

  1)生:小艺想:风把旗子吹得飘起来了。

  (出示课件4:红旗飘动)

  师:咱们从谁的话中也能知道小艺怎么动脑筋画的呢?

  谁来读读李卫的话呢?

  指名生读。齐读。

  师引导观察:看,鲜艳的红旗随着风儿轻轻地飘着,在跳着欢快的舞呢!小艺第一个画出了风,她的心情一定也很欢快。

  谁愿意来当当聪明的小艺,读读这一段呢?

  愿意读的同学都***比试比试吧。

  生齐读。

  师:小艺说得多自信啊!想听老师读读吗?

  师范读。指名读。生齐读。

  2)生:丹丹想:风来了,就把小树吹弯了。

  (出示课件5:小树弯腰)

  师引导观察:瞧,小树正在风中向点头弯腰呢!多可爱啊!

  师生合作表演。

  师:小树多可爱啊!你们试着读一读这段话吧!

  指名生读。

  老师也很想读一读,行吗?

  师范读。齐读。

  3)生:李卫想:风把雨丝吹斜了。

  (出示课件6:雨丝斜下)

  师引导观察:看!太阳公公悄悄地躲起来了,天边飘来几朵乌云。不一会儿,小雨点们一个接着一个勇敢地跳了下来,形成了细细的雨丝。

  风是从右边吹来的,雨丝就往左边斜。假如风从左边吹来,雨丝会怎样呢?

  斜斜的雨丝好像一幅帘子,挂在天空中,多美啊!

  师:咱们班的小女孩儿也很美。那么,漂亮可爱的小女孩儿,你们一起来读读这一段吧!

  4)生:小艺想:有风了,所以风就呼呼地转了起来。

  (出示课件7:风车转动)

  师:***风车立刻就转了起来,多神奇啊!

  风车转动的声音是什么样的吗?谁能为大家模仿一下?

  指名生。

  师:听,转得多快啊!咱么读的时候,“呼呼”要读得重一点,有力一点。

  在座的男子汉们最会表现这种神奇有力的样子了。

  指名读。

  来,小男子汉们,你们来读一读吧。

  男生齐读。

  3、学习最后一段。

  1)师:三个小朋友正说着,画着,忽然吹来一阵风,画中的景物好像都动起来了。

  现在,咱们一起来读读最后一段。

  2)师:为什么他们觉得画中的景物“好像都在动”,“显得更美了”?

  3)师:是啊,他们学会了画风的本领,心里当然高兴又自豪。齐读。

  4)师:读得真不错。要是能把表情也写在脸上,那就更棒了。咱们再来带着微笑读一次。

  齐读。

  4.分角色朗读课文。

  师:现在咱们一起来有感情地读读课文。请男孩子当李卫,1、2组的女孩子当小艺,3、4组的女孩子当丹丹,其他部分同学们一起读。特别注意:“我能!”“我也会画风了!”“我还能画!”这三个地方要读得一次比一次更高兴更自信。

  5.你喜欢课文中的哪一位小朋友。为什么?

  学生:喜欢宋涛,因为他敢想,善于提出问题。

  学生:喜欢陈丹,她敢于修正自己的错误认识,善于向别人学习。

  学生:更喜欢赵小艺,你瞧她,“眨眨眼睛,想了想”,她敢于迎接挑战,善于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四、联系生活拓展练习

  1)过渡:宋涛、陈丹、赵小艺会画风,我们班的小朋友能画风吗?现在,请小朋友闭上眼睛。想一想:如果让你当小画家,你打算怎么画风?(放音乐)

  一阵阵的风向我们吹来了,它在小朋友的身上,它在家中的阳台上,它在我们的教室里,它在高高的天空中,在清澈的小河里,在碧绿的田野里,在风中,许多事物发生了变化,你能画风吗?你想怎么画?(口答)

  用“风来了……”这样的句式说一说(抽生说)

  师总结,表扬:你们想得多妙呀,看得多仔细呀,说得也真美,真像一首好听的小诗!

  2)给大家设计了这样项作业,请你选择你最感兴趣的一个去完成吧

  出示课件(个性作业)

  喜欢画画的你:用你的画笔画出不同的风

  喜欢朗读的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喜欢写诗的你:写一首与风有关的诗。

  喜欢阅读的你:找一些写风的文章,读一读。

  喜欢游戏的你:做架纸飞机或风车,下课后到草地上放飞你的快乐。

  喜欢日记的你:把你想到画风的办法写下来。

  五、课外延伸,巩固所学。

  师:听,风伯伯已经把清脆的下课铃声送到我们的耳边了。你们知道吗?风伯伯最喜欢动脑筋的小朋友了。生活中还有许多像风一样看不见,摸不着的事物,比如声音、气味等等,如果你们有兴趣可以试着把它们画下来,并找个机会向同学介绍一下你所画的内容。

  六、板书设计:

  旗子

  飘

  小树

  弯

  15

  画风

  雨丝

  斜

  风车

  转

画风第二课时教学设计9

  【教材分析】

  《画风》是一篇讲读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培养学生爱动脑、勤动手的好习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画风”,这个题目引起了课本中的小朋友思考,也引起了我们的思考。三个好朋友互相启发,互相激励,结果他们用不同的办法画出了风。

  【学生分析】

  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而且乐于接受课程标准的将学生作为主体的教学方式。

  【设计理念】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造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条件,并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本节课的设计力求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鼓励学生创造性地学,强调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3、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

  分角色感情朗读课文,培养学生写话能力。

  【教学准备】

  CAI课件 生字卡片 简笔画

  【学生准备】

  白纸,画笔。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我们继续学习《画风》。伸出你们的小手,我们一起来写课题(板书:画风)齐读课题。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三个新朋友,还认得他们的名字吗?(出示:赵小艺、陈丹、宋涛。相机贴在黑板上)齐读名字。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目的是为了直接出示课题,同时巩固上节课所学的生字。

  二、引导朗读对话

  过渡:景色优美、空气清新的郊外,吸引了三个画画的孩子。他们是怎样把风画出来的呢?

  1、同学们打开书,**朗读全文,重点把他们画风的句子读一读。

  2、抽学生读,教师相机在名字下一一对应粘贴简笔画,同时读图下句子,再说说还可以用哪些句子表达图的意思。

  3、三个孩子边画画,边交谈,他们进行了几次对话?快速读课文,找找看,并把他们的对话勾下来。

  (多**展示对话内容)

  问:爱**题的宋涛说的这三次话语气有什么不同?该怎样读?(第一次疑问的语气,他也认为风不能画,同时也带有为难别人的意思;第二次表现出惊喜,读得大声,而且十分高兴)

  问:宋涛提的问题难住了陈丹,陈丹是怎么回答的?(第一句用为难的语气;第二句受到启发,带有兴奋的心情,用肯定的语气读。)

  问:肯动脑筋的赵小艺怎么说的?(用非常肯定、自信的语气朗读。)

  4、师生合作分角色朗读对话。

  5、学生在小组里分角色读。提示:需要几个角色?比一比,哪个小组读得最好?

  6、汇报展示:抽一两组学生分角色朗读全文,集体评议。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让学生在朗读感悟中体会人物的内心,读出文中人物的不同语气,达到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的目的。

  三、课内拓展

  1、你们喜欢这三个孩子吗?为什么?

  2、你还有别的更多的办法画风吗?

  拿出你们的纸和笔,像老师黑板上展示的画一样,把风画出来吧!在画的下面写上一两句话。看谁想得最妙、画得最快、写得最好。

  3、抽一两位学生的作品**展示。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旨在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学会**思考、大胆创造。

  四、指导写字

  多**展示生字。

  请仔细观察,这六个字有什么特点?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你觉得哪个字不容易写美观?

  教师范写这个字。学生写字。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板书示范,指导不容易写好的`笔画,容易写错的笔顺,要求学生把字写端正、写美观,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

  五、课外拓展

  我们知道了风这种自然现象,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可以用画画的形式把它表现出来。你还知道有其他形式把风表现出来吗?

  老师这里有一首诗、一首儿歌把风表现出来了。(让学生**读)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是为了扩大学生知识面,培养课外阅读兴趣,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画风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4、培养学生遇事要善于动脑筋。

  教学重点:

  1、正确理解课文、有感表地朗读课文;

  2、遇到问题要开动脑筋,互相合作。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教具准备:

  多**课件。

  学具准备:

  美术纸、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猜谜语导入课题

  1、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也来出个谜语请你们来猜,好吗?

  谜面:看不见它影子,摸不着它身子,花儿见它点点头,小草见它弯弯腰。

  生:是风。

  师:同学们真聪明,就是风(板书:风)

  2、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有关风的课文(板书:15 画风)

  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3、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生:谁在画风?为什么画风?风能画出来吗?……

  二、复习生字

  1、出示课件:三位小朋友

  同学们有这么多问题呀,今天有三位活泼可爱的小朋友要和我们一起来解决这些问题,他们的名字就藏在老师手中的生字卡片中,看看谁认得它们,带着同学们读一读。

  指名带读,其他同学跟读。

  2、同学们的识字本领真不小,现在知道这三位小朋友是谁了吗?

  生:是宋涛、陈丹、赵小艺。

  喊喊他们的名字,打个招呼吧?生打招呼。

  三、分段学习课文

  1、同学们真热情,想不想知道这三位小朋友是怎样画风的?(生:想)

  那咱们赶快找开课文读一读吧,老师有个小小有要求,请同学们边读边找出小朋友画风的句子,用笔画出来,多读几遍。

  2、知道三位小朋友分别画了什么吗?请帮我来连一连吧

  宋涛 小树

  陈丹 雨丝

  赵小艺 旗子

  风车

  对上号了吗?表扬他!

  3、出示课件:三幅画

  老师这里有三幅小朋友的,看看哪位同学能很快辩认出是谁的画,是从课文中哪一段知道的?

  a、认出宋涛的画

  ⑴读出相应的段落

  ⑵有风了吗?

  “斜斜的”、“吹斜了”应该重读。

  b、认出陈丹的画

  ⑴找到相应的段落了吗?请读一读。

  ⑵同学们,你们都是小树了,读出风的感觉了就把腰弯一弯

  c、认出赵小艺的画

  ⑴指名相应的段落

  ⑵重点指导读出有风的感觉

  “旗子在空中飘着”、“风车在呼呼地转”。

  4、三位小朋友画风成功了吗?(成功了)

  是从课文中哪一段看出来的。请找到的同学一起读。

  5、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听老师描述,想象一下一阵风吹来,我们仿佛看见旗子在(飘扬),雨丝是(斜斜的),小树是(弯弯的),还有风车在(呼呼地转)。

  美不美呀?(真美呀!)

  请同学们睁开眼睛,把这一段再美美地读一遍(生读最后一段)。

  6、小朋友们的画这么美,能配上几首诗就更美了,同学们能作诗吗?(能)

  请同学们用“风来了,风把吹了,风藏在里”的句式给小朋友的画配上小诗。

  8、指名分别配上小诗

  师帮忙整理。

  9、一起动支脑筋,给我们的集体创作加个题目。

  10、全班带着题目齐读诗歌。

  这可是我们班的伟大作品呢。

  四、指导朗读

  1、欣赏课文朗读,(课件:动画朗读课文)

  2、同学们有信心读得更好吗?想不想换另一种方式来朗读?

  3、分小组分角色朗读,先练一练。

  4、推荐几位到上面来分角色朗读,可以根据你的理解加上一些动作表演(推先四位同学)下同的同学都是评委了,等会儿还要请你们来评评,认为谁读得好。(学生分角色朗读)

  5、谁来评评?

  学生试评,师相机指导

  6、小结:上面的同学读得很投入,下面的评委也很出色,表扬他们,也表扬自己。

  五、拓展体会,画风展示

  1、宋涛、陈丹、赵小艺能把看不见,摸不着的风画得这么漂亮,真是不简单哪,同学们喜欢他们吗/说说你喜欢谁?为什么?

  (喜欢宋涛,因为他敢于提出问题;喜欢陈丹,因为她很聪明,善于向别人学习,修正自己的错误;喜欢赵小艺,她肯动脑筋,第一个画出了风,很有自信心。)

  2、这三位小朋友既聪明又肯动脑筋,遇到困难就认真想办法解决,值得我们学习,他们会画风,你们会画风吗?(生:会)

  咱们石码中心小学的同学就是有自信。

  3、我们也来说说风,画画风吧。请同学们找开68面,读读写写。

  张洁问:“你想怎样画风?”

  我说:“”

  4、请同学们先想一想,写下来,看谁写得又快又好,请到上面来展示给大家看,读给同学们听。

  5、学生展示,教师边评价。

  (字写得真好看;主意不错;真是有意思)

  6、同学们的好主意真多,风虽然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可以画与风有关的事物表现出来。

  同学们赶快准备五颜六色的画笔来画画风吧。各小组合作,先商量好,听音乐开始画,音乐停止马上停笔,看看哪个小组合作得最好,最有创意,能不能用刚才的格式给作品配首诗,介绍介绍风藏在哪里。

  (音乐开始)

  ……

  (音乐停止)

  7、时间到,推荐一下好作品,各小组派一位****介绍作品。

  教师适时评价。

  8、小结:

  我们二年一班的同学个个表现这么出色,这节课我们不但读懂了课文,学会了画风,还学会了作诗呢。

  六、课堂延伸

  1、老师也找到了一些关于生活中风的图片,请大家一同欣赏。

  出示课件:生活中的风。

  2、大自然里还有许许多多的风,细心观察的同学都能找到它,能说说你对风的感受吗?

  (学生**发言)

  3、同学们知道的真多,表现得真棒,老师留给同学们一个有趣的作业:生活中的声音与气味也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该怎样把它画下来呢?

画风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1

  【学习目标】

  1、会写“涛”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学习重难点】

  1、写字。

  2、有感情朗读课文。

  【学具准备】

  贴图、课件、生字卡。

  【学习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三位爱动脑筋的朋友,你们还记得他们是谁吗?(出示贴图,相机贴出)

  2、指名三人贴名字。

  3、复习生字:请大家叫出他们的名字,有礼貌地和他们打打招呼吧!(**打招呼)

  二、指导写字

  1、过渡:

  哎,他们的名字你们会写吗?(会)黄老师也相信你们会,会写这不难,但要写好就有点难了,你们能写好吗?(能)好,口说无凭,下面我们就来写一写吧。

  2、那我们就先来写这个字吧:

  (生字卡出示:涛)请小朋友们认真观察,要在田字格中写好“涛”字要注意什么呢?(指名说)

  3、范写“涛”字。

  4、下面,请小朋友们那出生字本,在田字格中练习写两个。(提示学生注意写字姿势,教师巡堂指导)

  5、展示作业,进行评价。

  三、朗读感悟

  1、出示三幅画,指名三人上来给画找主人。

  2、请同学们赶快打开书,**读课文,画出描写这三幅画的语句。

  3、你画了哪些句子,谁来读一读?(指名读,引导读完这三幅画的内容为止)

  4、过渡:

  小朋友们真聪明,一下子就把句子找到了。(课件出示:4~8段)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能把这些句子读好,对吗?(对)

  ⑴ 就请你们先**地练练吧。

  ⑵ 指名读,学生评:你想对他的朗读说些什么?

  ⑶ 过各种方式的读,把读不好的部分练习读好。(如:挑战读,男女赛读,小组读等)

  ⑷ 齐读。

  5、分角色朗读:

  现在,你们想不想换一个方法来读一读?(想)这个部分有几个角色?(指名回答)

  ⑴ 下面,请你们在四人小组里面分工练习读一读吧。

  ⑵ 汇报:

  哪个小组能勇敢地站到这里来读给大家听听?

  ⑶ 学生评价:

  大家听了他们的朗读,感觉怎样?

  ⑷ 全班合作读:

  刚才在四人小组里你是练习读哪个角色的,待会儿你就***读哪个角色。

  6、赵小艺、宋涛、陈丹把无形的风,用有形的东西表现出来了,多能干呀,你们快想句话夸夸他们吧。(指名说)

  三、拓展发散

  你们很会欣赏别人,你们也很能干。那除了他们的方法,你还有别的方法表现风吗?好,你可以唱有关风的歌,背背有关风的诗句,也可以画画风,你想怎样表现风就怎样表现!好,你们可以**地练习了。(教师巡堂指导,并参与学生活动。)

  谁来展示一下你的杰作?

  四、自然结课

  同学们的节目都很精彩,由于时间的原因,就到这里吧!这节课就上到这,下课。

  【板书设计】

  15、画风

  赵小艺头像 宋 涛头像 陈 丹头像

  赵小艺 宋 涛 陈 丹

  赵小艺的画 宋 涛的画 陈 丹的画

  【特色说明】

  本教案主要体现以下三个特色:

  一、创设识字情境,激趣巩固

  本教案一开课,就利用课文中的三个主角人物创设了“和朋友打招呼”这么一个识字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有趣的氛围中巩固第一节课时中所学的生字。

  二、以读为本,学习扎实有效

  本教案体现了以读为本的思想,做到一遍有一遍的目的,一遍有一遍的效果,形式多种多样,让每个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气氛活起来,力求做到不花俏但学习扎实有效。

  三、联系生活,培养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

  本教案设计了“表现风”这一环节,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风,从课文回到生活,联系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

  10、《画风》第二课时说课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与处理

  《画风》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中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以一个有趣的题目,引起了课文中小朋友的思考,也引起了我们的思考。风看不见,摸不着,怎么画呢?课文中的三个小朋友一起画画,互相启发,互相激励,用不同的办法画出了风。课文塑造的是三个敢想敢问、善于思考的儿童形象,所以编者将本课安排在“用心思考,勇于创造”这一单元之中。

  与以往所学课文相比,本文人物多,对话多,又是三个人的相互交流,学生不易理清课文中人物的态度、观点、做法。因此,第一课时中,我重点进行识字写字教学,并引导学生初步阅读课文,弄清三个小朋友分别是怎么画风的,为第二课时理解课文、感情朗读打下基础。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同时考虑课文的特点、学生的年龄特征,我将《画风》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知识目标:读懂课文,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能力目标: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设定“朗读感悟文中小朋友的创意”为教学重点;“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为教学难点。

  二、教学法的选择

  语文教学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施教之功,贵在导学。语文教学不仅要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求知,掌握学法,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为此,我设立了“读——悟——说——画”的学法导向,层层推进教学。

  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以及动口说、动手画,在读中积累了语言,说中培养了口语交际能力,又在画中培养创新精神。同时还创造出一种形、色、声有机结合的教学情境,使全体学生主动、有效地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中。

  三、教学行为策略的运用

  (一)复习旧知,巩固识字。

  识字是读写的基础,人教版实验教材对此十分重视。本课要求认识的7个生字中有6个出现在课文人物的姓名中。为进一步巩固对生字的识记,我通过课件出示三个小朋友的头像及名字,让学生与他们打招呼。如果喊对了,小伙伴就会回应。就这样,学生在趣味盎然的“打招呼,交朋友”的过程中巩固了对生字的记忆。

  (二)深入理解,进行口头表达训练。

  通过复习旧知引入新课后,我提出问题:“三个小朋友动脑筋,想办法,用不同的方式画出了风。他们到底是怎么画风的呢?请大家用笔把他们画风的句子勾画出来”以此来引导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要解决这个问题。学生首先得通读全文,了解每个小朋友的态度、观点;再动笔勾画三个小朋友画风的不同做法,并引起思索:为什么他们画风的方法不一样却都画出了风了呢?对课文有了进一步的感受。

  然后我再采用实物展示、现场画画等方式和学生的思维进行碰撞和交流。并以此为契机,让学生找出“风藏在哪里?”让学生以“风来了,风把_____吹____了,风藏在___________里”这样的句式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朗朗上口的句式让学生觉得非常有趣,而老师“小诗人”的夸奖,让学生在表达上越来越来棒。当几个句式连在一起以后,就成了一首饶有诗意的小诗。我让学生给自己作的小诗加上题目,再一起朗诵自己的大作,学生的成就感是非凡的。

  (三)驰骋想象,描绘美景。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大语文观”,提出要“建构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把绘画引入语文教学之中,以此激情、领悟、延伸、拓展,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特别是低年级的孩子,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对直观事物感兴趣,喜欢艳丽的色彩,喜欢每天拿着笔描描画画。可以说,小小画笔倾注了他们对世界的认识,稚嫩的画面,一颗颗创新的种子在萌芽。

  《画风》一文中,三个小朋友画了风,为什么我们不能画画风呢?“三个好朋友互相启发,互相激励,竟然将原本看不见、摸不着的风画了出来,你能画风吗?你想怎么画?”我们可以想象,这简简单单的一“问”,将激起多少层浪。也许,孩子们的笔法不那么高明,色彩也不一定很**,但在这愉悦的气氛中,他们求新求异的思维得到了发展。

  特别是在经过了前面的铺垫后,学生再用这种“诗人”般的话去猜猜别的画的风在哪里,更是进一步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四)总结延伸,拓展认识。

  展示了自己画的风以后,老师再引导学生动脑筋想办法画出声音、气味,对学生的思维将是更好的训练。

  四、板书程序设计。

  板书设计很简单,就是由学生自己总结出的“小诗”组成。这不仅是对课文内容的一个理解总结,更是学生思维的一个升华和感悟。

  《风来了》

  风来了,

  风把小树吹弯了,

  风藏在摆动(跳舞)(飘舞)的小树里。

  风来了,

  风把旗子吹动了,

  风藏在飘扬(舒展)的旗子里。

  风来了,

  风把风车吹转了,

  风藏在呼呼直转的风车里。

画风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2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4、培养学生遇事要善于动脑筋。

  教学重点:

  1、正确理解课文、有感表地朗读课文;

  2、遇到问题要开动脑筋,互相合作。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教具准备:

  多**课件。

  学具准备:

  美术纸、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猜谜语导入课题

  1、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也来出个谜语请你们来猜,好吗?

  谜面:看不见它影子,摸不着它身子,花儿见它点点头,小草见它弯弯腰。

  生:是风。

  师:同学们真聪明,就是风(板书:风)

  2、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有关风的课文(板书:15 画风)

  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3、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生:谁在画风?为什么画风?风能画出来吗?……

  二、复习生字

  1、出示课件:三位小朋友

  同学们有这么多问题呀,今天有三位活泼可爱的小朋友要和我们一起来解决这些问题,他们的名字就藏在老师手中的生字卡片中,看看谁认得它们,带着同学们读一读。

  指名带读,其他同学跟读。

  2、同学们的识字本领真不小,现在知道这三位小朋友是谁了吗?

  生:是宋涛、陈丹、赵小艺。

  喊喊他们的名字,打个招呼吧?生打招呼。

  三、分段学习课文

  1、同学们真热情,想不想知道这三位小朋友是怎样画风的?(生:想)

  那咱们赶快找开课文读一读吧,老师有个小小有要求,请同学们边读边找出小朋友画风的句子,用笔画出来,多读几遍。

  2、知道三位小朋友分别画了什么吗?请帮我来连一连吧

  宋涛 小树

  陈丹 雨丝

  赵小艺 旗子

  风车

  对上号了吗?表扬他!

  3、出示课件:三幅画

  老师这里有三幅小朋友的,看看哪位同学能很快辩认出是谁的画,是从课文中哪一段知道的?

  a、认出宋涛的画

  ⑴读出相应的段落

  ⑵有风了吗?

  “斜斜的”、“吹斜了”应该重读。

  b、认出陈丹的画

  ⑴找到相应的段落了吗?请读一读。

  ⑵同学们,你们都是小树了,读出风的感觉了就把腰弯一弯

  c、认出赵小艺的画

  ⑴指名相应的段落

  ⑵重点指导读出有风的感觉

  “旗子在空中飘着”、“风车在呼呼地转”。

  4、三位小朋友画风成功了吗?(成功了)

  是从课文中哪一段看出来的。请找到的同学一起读。

  5、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听老师描述,想象一下一阵风吹来,我们仿佛看见旗子在(飘扬),雨丝是(斜斜的),小树是(弯弯的),还有风车在(呼呼地转)。

  美不美呀?(真美呀!)

  请同学们睁开眼睛,把这一段再美美地读一遍(生读最后一段)。

  6、小朋友们的画这么美,能配上几首诗就更美了,同学们能作诗吗?(能)

  请同学们用“风来了,风把吹了,风藏在里”的句式给小朋友的画配上小诗。

  8、指名分别配上小诗

  师帮忙整理。

  9、一起动支脑筋,给我们的集体创作加个题目。

  10、全班带着题目齐读诗歌。

  这可是我们班的伟大作品呢。

  四、指导朗读

  1、欣赏课文朗读,(课件:动画朗读课文)

  2、同学们有信心读得更好吗?想不想换另一种方式来朗读?

  3、分小组分角色朗读,先练一练。

  4、推荐几位到上面来分角色朗读,可以根据你的理解加上一些动作表演(推先四位同学)下同的同学都是评委了,等会儿还要请你们来评评,认为谁读得好。(学生分角色朗读)

  5、谁来评评?

  学生试评,师相机指导

  6、小结:上面的同学读得很投入,下面的评委也很出色,表扬他们,也表扬自己。

  五、拓展体会,画风展示

  1、宋涛、陈丹、赵小艺能把看不见,摸不着的风画得这么漂亮,真是不简单哪,同学们喜欢他们吗/说说你喜欢谁?为什么?

  (喜欢宋涛,因为他敢于提出问题;喜欢陈丹,因为她很聪明,善于向别人学习,修正自己的错误;喜欢赵小艺,她肯动脑筋,第一个画出了风,很有自信心。)

  2、这三位小朋友既聪明又肯动脑筋,遇到困难就认真想办法解决,值得我们学习,他们会画风,你们会画风吗?(生:会)

  咱们石码中心小学的同学就是有自信。

  3、我们也来说说风,画画风吧。请同学们找开68面,读读写写。

  张洁问:“你想怎样画风?”

  我说:“”

  4、请同学们先想一想,写下来,看谁写得又快又好,请到上面来展示给大家看,读给同学们听。

  5、学生展示,教师边评价。

  (字写得真好看;主意不错;真是有意思)

  6、同学们的好主意真多,风虽然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可以画与风有关的事物表现出来。

  同学们赶快准备五颜六色的画笔来画画风吧。各小组合作,先商量好,听音乐开始画,音乐停止马上停笔,看看哪个小组合作得最好,最有创意,能不能用刚才的格式给作品配首诗,介绍介绍风藏在哪里。

  (音乐开始)

  ……

  (音乐停止)

  7、时间到,推荐一下好作品,各小组派一位****介绍作品。

  教师适时评价。

  8、小结:

  我们二年一班的同学个个表现这么出色,这节课我们不但读懂了课文,学会了画风,还学会了作诗呢。

  六、课堂延伸

  1、老师也找到了一些关于生活中风的图片,请大家一同欣赏。

  出示课件:生活中的风。

  2、大自然里还有许许多多的风,细心观察的同学都能找到它,能说说你对风的感受吗?

  (学生**发言)

  3、同学们知道的真多,表现得真棒,老师留给同学们一个有趣的作业:生活中的声音与气味也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该怎样把它画下来呢?

画风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3

  一、说教材

  《画风》一课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四册第七单元的一篇新选入的阅读课文,是一篇从发展语言、发展思维入手的好课例。

  (一)针对课文特点,在第一课时教学字、词和进行初步的阅读之后,我把本篇课文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 知识目标:理解课文内容。

  2 语感目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学生体会三个小朋友能画风的高兴心情。

  3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以及动口、动手的能力。

  4 品德目标: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

  (二)设重点为:

  1 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习惯和不断创新的意识。

  2 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二、说教法

  我们强调一堂好的语文课应面向全体学生, 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予、主动获取。因为这篇阅读课文内容浅显易懂,根本不用老师去讲解、分析。所以这节课,我基本选用“全放”的教学方法。以一个教练的身份给学生加油,并作适当的引导,学生通过动手画、动口说以及各种形式的读,在画中培养创新能力,说中训练语言,读中积累语言,感悟情境,创造一种形、色、声有机结合的教学情境,使全体学生主动、有效地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

  三、说学法

  以思想**教育为灵魂,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是推行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因此,本节课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以及认知水*,引导学生运用画—说—读—悟的学习方法,使学生不但能领悟课文的主要内容,而且培养了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说课堂

  教学行为策略的具体运用

  (一)谈话, 导入新课,激发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获取知识、培养创造思维的巨大推动力。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要尊重学生的个性、爱好。从谈话的方式引入新课, 把师生间的距离缩短了,使学生乐学、易学。画画是学生最爱做的事儿,开始让学生谈自己会画什么,这个简单的问题既能打开学生的思路,又促使学生敢于说话, 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的兴趣。进而谈谈风吹在身上的感觉,问题稍有加深,但感觉不一样,答案就各不相同,学生依旧兴趣盎然。风这一自然现象在学生头脑中建立了初步的印象。

  (二)画风, 激活思维,体现创新在学生头脑中建立“风”这个初步的概念之后,让学生动手在纸上画风(即画出有风时各种景物的变化)并配上美妙的音乐。其目的有五:一是检查学生课前观察风的情况;二是通过画风理解课文内容;三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四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五是创造一种轻松、愉悦的绘画氛围。

  (三)说画, 训练语言,了解课文学生通过画风,头脑里已有了对整个画面的构思意图,因此看图说话就不难了。由于要照顾全体学生,所以先让学生在合作小组内练习说,老师参与学生共同活动,巡回指导,然后小组推荐学生**来说。此时老师应注意引导学生说话过程中句子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并能抓住学生语言中精彩的部分给予鼓励,更要表扬那些把机会让给*时不爱发言的同学的合作小组。这样,既训练了语言,了解了课文,又渗透了思想教育。

  (四)练读, 积累语言,理解内容这篇课文内容非常浅显,学生一读即懂,因此对课文的理解只需练习多读,在读中理解课文内容,在读中积累语言,领悟意境,附之于配乐朗读,增强语感。然后用美丽的简笔画板书出课文中三个小朋友画出的有风时的动态景物,学生一目了然,或许会想,我刚才还画出了其它更漂亮的动态景物呢,使学生有了一种自豪感、成就感。

  (五)分角色读, 加深体会,培养团结合作精神这篇课文对话比较多,便于分角色朗读,老师可以给学生创造一种竞赛氛围,看哪一组同学读得好,配合得好。先让合作小组练习分角色读,再进行小组间的比赛,最后进行评议,这样既加深了对本课意境的体会,又培养了同学间的团结合作精神,同时还进一步增强了语感。

  (六)总结。谈谈你学了本课有些什么收获学习之后谈收获,实际上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一种方法,同时也可培养学生一定的语言**能力。在学生谈的收获中,你或许会得到意想不到的东西,因为孩子是最富有想像力的,是最诚实的。

画风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4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4、培养学生遇事要善于动脑筋。

  教学重点:

  1、正确理解课文、有感表地朗读课文;

  2、遇到问题要开动脑筋,互相合作。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教具准备:

  多**课件。

  学具准备:

  美术纸、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猜谜语导入课题

  1、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也来出个谜语请你们来猜,好吗?

  谜面:看不见它影子,摸不着它身子,花儿见它点点头,小草见它弯弯腰。

  生:是风。

  师:同学们真聪明,就是风(板书:风)

  2、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有关风的课文(板书:15

  画风)

  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3、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生:谁在画风?为什么画风?风能画出来吗?……

  二、复习生字

  1、出示课件:三位小朋友

  同学们有这么多问题呀,今天有三位活泼可爱的小朋友要和我们一起来解决这些问题,他们的名字就藏在老师手中的生字卡片中,看看谁认得它们,带着同学们读一读。

  指名带读,其他同学跟读。

  2、同学们的识字本领真不小,现在知道这三位小朋友是谁了吗?

  生:是宋涛、陈丹、赵小艺。

  喊喊他们的名字,打个招呼吧?生打招呼。

  三、分段学习课文

  1、同学们真热情,想不想知道这三位小朋友是怎样画风的?(生:想)

  那咱们赶快找开课文读一读吧,老师有个小小有要求,请同学们边读边找出小朋友画风的句子,用笔画出来,多读几遍。

  2、知道三位小朋友分别画了什么吗?请帮我来连一连吧

  宋涛

  小树

  陈丹

  雨丝

  赵小艺

  旗子

  风车

  对上号了吗?表扬他!

  3、出示课件:三幅画

  老师这里有三幅小朋友的,看看哪位同学能很快辩认出是谁的画,是从课文中哪一段知道的?

  A、认出宋涛的画

  ⑴读出相应的段落

  ⑵有风了吗?

  “斜斜的”、“吹斜了”应该重读。

  B、认出陈丹的画

  ⑴找到相应的段落了吗?请读一读。

  ⑵同学们,你们都是小树了,读出风的感觉了就把腰弯一弯

  C、认出赵小艺的画

  ⑴指名相应的段落

  ⑵重点指导读出有风的感觉

  “旗子在空中飘着”、“风车在呼呼地转”。

  4、三位小朋友画风成功了吗?(成功了)

  是从课文中哪一段看出来的。请找到的同学一起读。

  5、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听老师描述,想象一下一阵风吹来,我们仿佛看见旗子在(飘扬),雨丝是(斜斜的),小树是(弯弯的),还有风车在(呼呼地转)。

  美不美呀?(真美呀!)

  请同学们睁开眼睛,把这一段再美美地读一遍(生读最后一段)。

  6、小朋友们的画这么美,能配上几首诗就更美了,同学们能作诗吗?(能)

  请同学们用“风来了,风把吹了,风藏在里”的句式给小朋友的画配上小诗。

  8、指名分别配上小诗

  师帮忙整理。

  9、一起动支脑筋,给我们的集体创作加个题目。

  10、全班带着题目齐读诗歌。

  这可是我们班的伟大作品呢。

  四、指导朗读

  1、欣赏课文朗读,(课件:动画朗读课文)

  2、同学们有信心读得更好吗?想不想换另一种方式来朗读?

  3、分小组分角色朗读,先练一练。

  4、推荐几位到上面来分角色朗读,可以根据你的理解加上一些动作表演(推先四位同学)下同的同学都是评委了,等会儿还要请你们来评评,认为谁读得好。(学生分角色朗读)

  5、谁来评评?

  学生试评,师相机指导

  6、小结:上面的同学读得很投入,下面的评委也很出色,表扬他们,也表扬自己。

  五、拓展体会,画风展示

  1、宋涛、陈丹、赵小艺能把看不见,摸不着的风画得这么漂亮,真是不简单哪,同学们喜欢他们吗/说说你喜欢谁?为什么?

  (喜欢宋涛,因为他敢于提出问题;喜欢陈丹,因为她很聪明,善于向别人学习,修正自己的错误;喜欢赵小艺,她肯动脑筋,第一个画出了风,很有自信心。)

  2、这三位小朋友既聪明又肯动脑筋,遇到困难就认真想办法解决,值得我们学习,他们会画风,你们会画风吗?(生:会)

  咱们石码中心小学的同学就是有自信。

  3、我们也来说说风,画画风吧。请同学们找开68面,读读写写。

  张洁问:“你想怎样画风?”

  我说:“”

  4、请同学们先想一想,写下来,看谁写得又快又好,请到上面来展示给大家看,读给同学们听。

  5、学生展示,教师边评价。

  (字写得真好看;主意不错;真是有意思)

  6、同学们的好主意真多,风虽然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可以画与风有关的事物表现出来。

  同学们赶快准备五颜六色的画笔来画画风吧。各小组合作,先商量好,听音乐开始画,音乐停止马上停笔,看看哪个小组合作得最好,最有创意,能不能用刚才的格式给作品配首诗,介绍介绍风藏在哪里。

  (音乐开始)

  ……

  (音乐停止)

  7、时间到,推荐一下好作品,各小组派一位****介绍作品。

  教师适时评价。

  8、小结:

  我们二年一班的同学个个表现这么出色,这节课我们不但读懂了课文,学会了画风,还学会了作诗呢。

  六、课堂延伸

  1、老师也找到了一些关于生活中风的图片,请大家一同欣赏。

  出示课件:生活中的风。

  2、大自然里还有许许多多的风,细心观察的同学都能找到它,能说说你对风的感受吗?

  (学生**发言)

  3、同学们知道的真多,表现得真棒,老师留给同学们一个有趣的作业:生活中的声音与气味也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该怎样把它画下来呢?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