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模式规划(精选5篇)

商业模式规划范文第1篇

摘要制定企业的人力资源战略规划(HR Strategy and Plan),向来是人力资源管理最重要的战略性工作,它与企业的战略、业务等经营面直接对接,超越、统筹和引领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各专业功能。但也正因如此,制定人力资源战略的方式方法相对于其他HR专业功能而言,往往具有更强的开放性、全盘性、动态性和复杂性,在某种程度上并不存在某种所谓“标准化”的既定技术路线。

关键词自主经营 人力资源 规划

“自主经营体”模式,是一种管理创新和社会发明,它远远超越了传统意义上的组织变革或管理功能优化,而是一次深刻而全面的自我颠覆和系统革新。在这场涉及企业经营管理方方面面的大变革中,员工的充分激活、高度负责、高速运转、超额激励、全面发展等等这些理想状态,既是重要目的,也是必然而然的结果。

本文以“自主经营体”模式为研究对象,对“自主经营体”模式产生的背景及内容进行阐述,并对此模式对于人力资源战略规划所带来的创造性变革进行解析,以期对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的应用实践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一、自主经营体管理模式产生的背景

(一)自我超越实现可持续发展――管理模式变革的内在动力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若想更好更快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作为国际化经营的企业,在世界不同市场上的本土化经营是相当必要的,为此,很多大型大陆民营企业提出了全球化品牌战略,其目标是创出全球知名的品牌,其实现途径是超前满足当地消费者的要求并创造本土化名牌。例如海尔集团,在经营方式上,其首先提出并实现了“三位一体”和“三融一创”的本土化经营,即实现设计、制造和营销的当地化,并且能够实现当地融资、当地融智及当地融文化。

民营企业全球化品牌战略目标的实现,将彻底改变以产品本身特征来赢取顾客的情况,转而通过创新技术、品牌附加值和良好的服务来赢得客户,将使企业更加逼近产业价值链的高端,最终提升在全球范围内的品牌名誉度和品牌竞争力。

(二)积极应对内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挑战――管理模式变革的外在动力

1.内部环境变化的挑战。

大企业病的不断滋生,呼唤简化管理流程。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很多民营企业经营规模越来越大,管理层级越来越多,企业内部的决策运作效率越来越低,“大企业病”的表现越来越明显,特别是在国际化大发展时期,企业规模的扩大滋生权力环节蔓生,影响到信息和问题的上传下达,导致神经末稍感应不灵,从而降低了管理决策的准确性和有效程度,职能机构增多,加深了企业的专门化、部门化程度,滋生出,部门小团队主义等不良现象。

随着民营企业中80后、90后员工比例的增多,追求个人发展已成为员工的主导需求。通过对全国民营企业500强的调查,近三年的数据显示 “80”后、“90”后的员工数占比已经达到全体员工总数的三分之二以上,这些“80”后、“90”后员工学历普遍较高,视野宽广,接受新鲜事物快,对自我价值实现的要求也更加迫切,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认可和尊重的愿望也很强烈,传统的管理模式日益受到挑战。企业必须打破传统的层级制管理模式,主动构建一个能为员工带来自我价值实现和增值、使其个人发展与企业发展相一致的平台,并且在这个平台上,能够通过创造价值而带来个人的物质激励的最大化。只有这样才能吸引优秀的员工,使他们充分发挥积极性和能动性;只有当员工的潜力得到充分发挥,自我价值得到充分体现,企业才可能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和发展潜力。

2.外部环境变化的挑战。

现今,各个行业竞争日益激烈,利润空间“薄如刀片”。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和20世纪90年代前期,我国大型民营企业几乎都在巨额利润的推动下迅速实现了规模扩张。但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由于城市市场趋于饱和,销售产品供大于求的矛盾日益突出,特别是中国加入WTO后,众多跨国知名企业凭借先进的技术优势和品牌知名度,开始大规模进入中国市场,使得我国各个行业的竞争日趋白热化。与此同时,在上游成本增加和下游流通企业的双重压力下,平均行业利润率快速下降,平均水平不足5%,电子信息类产品的利润率甚至低于1%,“如刀片一般薄”的利润空间对国内民营生产企业的生存发展造成了严峻挑战。

互联网应用与普及带来的客户消费行为新变化。上世纪中后期以来,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大规模应用,全球逐渐步入了互联网时代。互联网已经并正在深度渗透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习惯,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带来了严峻挑战。在传统经济下,市场主动权在企业手里,企业生产什么,用户被动接受什么。而在互联网时代,信息不对称的状况正在改变,信息主动权正在由企业转向用户,用户拥有足够的信息掌握产品特点及价格,不断进行对比和议价,直到找到满足自己个性化需求的产品和服务,市场主动权已经掌握在了用户手里。为此,企业必须适应这种变化,推进内部经营管理机制的变革,以便更好地接近用户,满足用户的需求。

二、自主经营体管理模式的主要内容

(一)组建自主经营体的理念基础和目标――人单合一

基于对互联网时代的敏锐认知,民营企业在互联网时代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权利不取决于企业本身,而取决于用户。用户向企业购买的不再是产品,而是服务,所以企业必须从“卖产品”向“卖服务”转型,而企业要完成由制造到服务的转型,员工必须转型,从听命于上级,转向听命于用户。为此,民营企业必须改变传统的经营模式,搭建一个能够将用户需求、员工价值自我实现和企业发展有效融合的崭新管理模式,即人单合一管理。

这里的人单合一管理中的“人”指的是员工,“单”不是指的狭隘的定单,而是指市场用户需求。人单合一管理是指以快速满足用户需求和创造用户价值为目标,依托先进的信息系统,通过构建三级三层自主经营体,形成倒三角型自

主经营网络;并建立以损益表、日清表、人单酬表为核心的人单合一核算体系,将员工与市场及用户紧密联系在一起,使得员工在为用户创造价值中实现自身价值,从而建立起一套原创性的由市场需求驱动的全员自主经营、自主激励的经

营管理模式。在战略层面,企业要实现从原来的先造产品再找用户变为先创造出用户价值再制造产品,通过虚网即互联网与用户建立互动平台,挖掘用户需求,通过实网即营销、配送、服务网络快速满足用户需求,实现从大规模制造转为大规模定制,使企业真正从制造型企业转变为服务型企业。

(二)自主经营体的特征和结构

自主经营体是企业人单合一的基础和组织载体。自主经营体是以创造并满足用户需求为目标,以相互承诺的契约关系为纽带,以共创价值并共享价值为导向的自组织。

经过前期探索,笔者认为自主经营体要具备以下三要素:端到端,同一目标和形成倒逼体系。端到端是指自主经营体要围绕用户需求,从用户难题开始到用户满意为止,从用户端到用户端。一切从用户出发,用最快的时间为用户创造价值。如果不能给用户创造价值,不能让用户从不满意到满意,那么自主经营体就没有价值。同一目标是指整个自主经营体团队只有一个共同目标,即为所负责的用户群创造价值。自主经营体团队虽然是由以前不同部门的人员所组成,但都是围绕共同的目标从不同的方面来承担分解的工作目标。倒逼体系是指自主经营体从满足用户需求出发,通过契约的形式倒逼到内部全流程的人员互相承诺,制定预算和预案,保证目标的达成,这个契约不同于割裂的分包,而是利益共同体的捆绑合同。

自主经营体的运行模式是自创新、自驱动、自运转。自创新是指自主经营体要根据用户需求的改变不断进行创新,不断满足用户的需求,同时能够不断挑战更高的目标,这是战略定位的过程,即找准战略、确定目标。自驱动是建立日清预算体系,将工作目标和预案分解到每天,能够自主地按照每天的预算驱动完成目标,这是战略实现的路径。自运转是指流程和机制不断优化升级,即流程化和制度化,形成一个良性的螺旋式上升的闭环优化体系,这是优化目标的过程。

自主经营体的结构是按照其战略目标定位形成核心职责。以海尔集团为例,其根据核心职责进一步规范业务流程,以核心业务流程的职责作为专有职责,纳入经营体;以非核心业务流程作为共享职责,纳入二级平台经营体。之后,进行定岗定编,依据管理幅度合理、权责兼顾、职责覆盖、管理闭环等原则进行岗位划分。以三门型号经营体为例,其确定后的经营体总定编为19人,包括经营体长1名、型号/市场企划经理1名、外观企划2名、内饰企划1名、功能性企划1名、架构经理1名、项目经理5名、模块经理7名、开发模块1名。

目前海尔有两千多个自主经营体,这些自主经营体在内部结构方面有两个共有的特征:一是内部人员精干,每个经营体是一个工作团队单元,灵活性强,可以实现快速有效的信息沟通和反馈,经营体内的每个成员都可以独挡一面,成员可以是全职的,也可以是兼职的;二是经营体成员是动态的,而非固定不变的,有能力进入经营体的员工有可能因为中间过程不能很好地完成目标而退出,总的来说在海尔内部叫做“进、上、出”的竞争机制。“进”的机制,就是建立开放的平台能够吸引外部有能力的团队进来,同时从内部来说就是能够让员工主动抢入经营体;“上”的机制,就是让经营体能够自觉地挑战有竞争力的市场目标这个目标是动态优化的,完成目标后有相应的升迁和发展平台;“出”的机制,就是退出机制,达不到既定目标,要有退出的机制,比如后10淘汰,鲶鱼机制(在关键岗位设置“鲶鱼”岗,作为该经营体长的后备人才进行培养)等。

(三)自主经营体的权利与责任

自主经营体的“自主”来源其被赋予的权利,即用人权、分配权、决策权(合称为“三权”)和“倒逼”获取资源的权利。就用人权而言,在员工通过竞争上岗“抢进”阶段,自主经营体有权决定是否吸纳员工进入团队;在业务推进过程中,它有权对包括团队长在内的团队成员的工作进行评价,并根据目标完成情况决定成员的去留;另外,一级自主经营体可以根据业务流程的需要,向FU部门(即Functional Unit,职能单元,在海尔指战略、财务、人力、信息和法务职能部门)中的人力资源部门(二级经营体)提出人才要求,由人力资源部门协助其完成人才队伍建设,协助完成情况同时也是评价人力资源部门工作的重要指标之一。就分配权而言,自员工进入自主经营体内,自主经营体就有权按照员工与团队之间的契约及员工目标实现情况来进行利益分配,它拥有独立的核算报表。决策权是指自主经营体在日常运行中的决策不再由其他部门来制定,而是由自主经营体根据运行情况自行制定。

所谓“倒逼”获取资源的权利,是指自主经营体有权根据业务发展的需要向二级经营体(职能部门和支持部门)或直接向三级经营体要求获取人、财、物等资源,二级经营体和三级经营体必须做出响应(接单并完成单),满足一级自主经营体的要求,完成的情况是评价二级、三级经营体绩效的标准之一。

自主经营体的责任在于其目标承诺,每个自主经营体建立都是以目标承诺为前提的,经营体必须承诺与集团战略一致、面对客户的、最有竞争力的目标才能建立。经营体要明确并找到自己的客户,根据集团战略确定业务战略定位与战略方向,明确价值观,制定清晰的目标;在单定的过程中,经营体须面对用户,承接第一竞争力目标,单必须有竞争力。

(四)自主经营体的组建

自主经营体的组建包括确定同一目标、员工“抢进”和“官兵互选”产生体长三个步骤。

首先是确定同一目标的过程,同一目标是指整个自主经营体团队只有一个共同目标,即为所负责的用户群创造价值。自主经营体团队虽然是由以前不同部门的人员所组成,但都是围绕共同的目标从不同的方面来承担分解的工作目标。自主经营体的组建并不是由哪个领导或者哪个部门主导的,而是从市场的需求出发的。由三级经营体长根据集团战略确定业务战略定位与战略方向,并创新机会、创造资源建立驱动员工抢大目标机制,这些机制有效运行的前提必须体现“高效率、高增值、高薪酬”。

其次是员工竞争上岗的“抢进”及通过“官兵互选”产生经营体长。员工在明确的战略与有效机制驱动下,凭借“三预”抢入经营体。经营体的组建过程就是目标确定的过程,员工在机制驱动下为了体现效率、实现增值、获取更高的薪酬,积极主动挑战自我、挑战大目标。在自主经营体的竞聘过程中,先确定的是该自主经营体的经营体长,通过抢单竞聘机制、由业务部门的上一级(通常一级经营体由二级参与,二级经营体由三级参与)和人力资源部门根据参加竞聘经营体长的员工的“三预”方案的可行性来确定最终结果。其中,作为首要参考的为三预中的“预算”,该预算必定是高于第一竞争力目标的预算,通常如果参加竞聘的员工预算较高而其支持预算实现的“预案”亦具有可行性,则该员工竞聘成功,相应的,也会按照该员工提出的预算所对应的薪酬,即“预酬”最终确定其薪酬。整个过程既明确了最终要完成的目标,又明确了完成该目标之后所对应的薪酬水平,同时也在事前明确了完成目标的路径等,并且整个过程都是员工根据自己意愿和能力确定的,是员工与自己能力的博弈,而非企业定了目标要求员工,员工与企业的博弈。另外,自主经营体内的成员的产生与经营体长的竞聘过程相似,也是凭借“三预”抢单竞聘入经营体。

三、自主经营体的人力资源支撑体系

国内一些知名民营企业(例如海尔、联想、华为等)在人力资源方面制定了自主经营体成员的标准、建立了全球一流人才储备池并制定落实相关政策妥善安置被淘汰员工。

经营体自主用人的前提:锁定经营体人工成本预算标准(如:人工成本占经营体销售收入的比),经营体能挣够用人成本的前提下,用多少人,用什么岗位的人经营体可自主决定;经营体用人标准:经营体引进的人是诚实可信的,能够完成第一竞争力目标并能持续优化的人,漏斗步骤如下:认同人单合一双赢的文化;认同集团战略,认同岗位第一竞争力的目标;有承接第一竞争力目标的预算和预案;敢于承诺第一竞争力的目标。

商业模式规划范文第2篇

关键词电子商务系统规划设计

电子商务是一种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为基础、以交易双方为主体、以电子支付和结算为手段、以现代物流系统为依托的全新商务模式。其作用是疏通现有商务的各个环节,提高现有商务的运作效率,建立一个全新的经济秩序,开辟一个全新的交易场所。电子商务系统建设是企业应用电子商务的第一步,是一个包括商务、技术、支付、物流等许多角色与要素的系统工程。在开始建设电子商务系统之前,必须充分研究涉及电子商务系统的所有因素,全面分析、统筹规划,形成尽可能完善的电子商务系统设计方案。

1企业电子商务系统的规划

企业电子商务系统的规划是指以完成企业核心业务转向电子商务为目标,给定未来企业的商务模式,设计支持未来这种转变的电子商务系统的体系结构,说明系统各个组成部分的结构及内容,选择构造这一系统的技术方案,给出系统建设的实施步骤及时间安排,说明系统建设的人员组织,评估系统建设的开销和收益。

电子商务系统的规划与传统信息系统的规划有所不同,传统信息系统对企业价值链的贡献主要体现在提高企业的生产、管理效率。尽管它对企业的商务活动有所改善,但是并不直接对企业的商务模式产生变革式的影响,换句话说,传统信息系统的规划以企业商务模式处于稳定的状态为前提,它是在企业既有商务模式的基础上,集中针对企业内部信息流进行的技术改进和支持。企业电子商务系统的规划不仅是对支持企业电子商务的信息系统进行规划,还包括商务模型规划和商务系统规划两个基本层次。

1.1商务模型规划

这是一种战略层的规划,目标是明确企业将核心业务从传统方式转移到电子商务模式时需要采取的策略,确定企业的商务模型。商务模型规划并不直接针对企业未来需要建造的电子商务系统,其主要目标是为电子商务系统规划提供依据。商务模型规划的内容包括两个方面:首先是确定企业核心业务未来如何发展,企业采取什么样的商务运作方式获取市场利益,即确定企业的商务模式;其次是确定支持企业商务运作的信息系统的基本信息流程,即规划企业的商务模型。

1.2商务系统规划

商务系统的规划是一种战术层的规划,它侧重于以商务模型为基础,规划支持企业未来商务活动的技术手段,确定未来信息系统的体系结构。简单地讲就是规划企业可以采用哪些电子手段做生意。

商务模型的规划确定企业未来核心业务的路线,如果没有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的支持,未来的业务是不可能实现的,它是一种战略层次的规划,确定这种规划的人员不仅仅是技术人员,更重要的是商务管理和决策层面的人员。商务系统的规划则给出电子商务系统开发可依据的一个基本框架,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是如何实现商务活动。由于这种规划过程侧重于技术实现,所以它的主要参与人员以熟悉网络和计算机技术的各类工程技术人员为主。

2企业电子商务系统的建设步骤

企业电子商务系统建设大致分为五个阶段:

2.1商务分析阶段

这是实现电子商务应用计划的第一步。这一阶段的工作主要是进行充分的商务分析,主要包括需求分析(包括企业自身需求、市场需求以及客户需求等)和市场分析(包括市场环境、客户分析、供求分析和竞争分析等)两个方面。

在电子商务条件下,市场范围扩大,创新速度加快,竞争的压力越来越大,竞争的频率越来越高,因此必须对拟建的电子商务系统在未来可能面临的竞争尽可能做出分析,最大限度地避免竞争失利。此外,还要对企业自身状况进行分析,包括对企业组织、管理、业务流程、资源、未来发展的分析,等等。要结合电子商务的特点,从供应链的角度重新审视企业组织、管理与业务流程,寻找与电子商务的最佳结合部。

2.2设计阶段

在完成上述商务分析的基础上,在掌握电子商务最新技术进展的情况下,充分结合商务和技术两方面因素,提出电子商务系统的总体规划,提出电子商务系统的系统角色,提出电子商务系统的总体格局,亦即确定电子商务系统的商务模式,以及与商务模式密切相关的网上品牌、网上商品、服务支持和营销策略四个要素。电子商务系统设计工作可以由此展开,也即从子系统、前台、后台、技术支持、系统流程、人员设置等各个方面全面构架电子商务系统。此阶段的工作完成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后续电子商务系统建设和将来电子商务系统运行和应用的成功与否。

2.3建设变革阶段

这个阶段的工作分为两条线:一条线是按照电子商务系统设计,全面调整、变革传统的组织、管理和业务流程,以适应电子商务运作方式的要求;另一条线是按照电子商务系统设计,全面进行计算机软硬件配置、网络平台建设和电子商务系统集成,完成电子商务系统技术支持体系的建设,从技术上保障电子商务系统的正常运作。

2.4整合运行阶段

上述建设变革阶段完成后,就可以将经过变革的组织、管理和业务流程,与已经建好的电子商务技术平台整合起来,进行电子商务系统的试运行。再经过必要的调整、改进以后,实现电子商务应用的工作就可以进入整合运行阶段,开始实现电子商务应用。

3企业电子商务系统的设计

所谓电子商务系统的设计是指根据系统规划的内容,界定系统的外部边界,说明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和相互关系,描述系统的处理流程,给出未来系统的结构。它主要包括电子商务系统物理配置方案设计、功能模块设计和数据处理的总体结构设计。

3.1电子商务系统物理配置方案设计

(1)系统硬件结构设计。电子商务系统的计算机和网络硬件平台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整个系统的性能指标,所以在选择的时候,要注意到整个硬件平台不仅要可靠性高、安全性好、有一定的网络吞吐能力,还要采用开放的体系结构,具备一定的可扩展性,能够满足企业未来的电子商务应用的需求。

(2)电子商务系统软件结构设计。电子商务系统软件结构的设计工作,实际上是对确定的硬件结构中的每台计算机指定相应的计算机系统软件,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应用服务器系统、开发工具软件等。

3.2电子商务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电子商务系统的功能分解的过程就是一个从抽象到具体、由复杂到简单的过程。从管理职能的角度,可以把电子商务系统看作是由不同职能的一系列子系统构成的,这些子系统可以再分解成更小的子系统和模块,整个电子商务系统就是由这些功能模块构成的。每个子系统都有为完成有关的各种信息处理工作的专用或公共场所用的计算机程序。在每个职能子系统内部都包含用于事务处理、作业控制、管理控制和战略计划的具体应用。

3.3电子商务系统数据处理的总体结构设计

电子商务系统的数据处理可以分为集中式数据处理、分布式数据处理和协作式数据处理三种方式。在集中式数据处理方式中,数据全部存储在中央系统,由数据库管理系统进行管理,所有的处理都由该中央系统完成,终端是客户机,只是用来输入和输出,本身不做任何处理。但是由于个人计算机的性能得到极大的提高,使处理能力分布到网络上的所有计算机成为可能,这也使分布式数据处理方式得到广泛应用。在协作式数据处理方式中,系统内的计算机能够联合处理数据,处理既可集中实施,也可分区实施。协作式计算允许各个计算机合作处理一项共同的任务,采用这种方法完成的速度要快于仅在一个客户计算机上运行;协作式计算允许计算机在整个网络内共享处理能力,可以使用其他计算机上的处理能力完成任务。除了具有在多个计算机系统上处理任务的能力外,该类型的网络在共享资源方面类似于分布式计算。企业要根据自身的电子商务应用的需求选择相应的数据处理方式。

4企业电子商务系统设计的技术框架

企业电子商务系统开发架构体系必须突出以下特点:有利于软件维护及系统管理;满足应用系统的安全性,便于业务级权限管理;提高系统性能,减少网络数据流量和提高数据库的响应速度;保护前期已有应用系统,具有强大的扩展能力。应用系统层次结构如下:

(1)基础系统平台。指为应用系统提供底层支持的部分,包括网络(内部网、互联网)、硬件平台(服务器、存储备份设备等)、操作系统(Unix/Windows/Linux等)、数据库管理系统等应用系统运行的基础。

(2)J2EE架构平台。Java技术由于其跨平台特性、面向对象特性、安全特性等,使之已经成为构建企业级应用的事实上的标准。J2EE(企业级Java)把数据库访问、企业级Java组件、命名和目录服务、动态页面生成、XML、消息服务、事务服务等有机地集成在一起,并且提供集群等高级特性,使之特别适合构建复杂的大型应用,并保证系统具有很好的可扩展性。

(3)业务平台。企业在构建自己的电子商务平台时要涉及许多具体的业务平台,业务架构平台是新一代的业务系统基础运行环境,可以使基础技术平台与业务应用系统之间实现有机隔离,应用系统的执行只与应用架构平台有关,而与基础技术平台无关,同时提供一些基础的、公共的组件。对于企业级应用,以信息门户和交易门户为核心的企业门户组件,以办公自动化软件OA为核心的系统管理组件是重点。系统还可以包括,以进销存和客户服务中心为核心的供应链管理组件,以账务、报表、成本核算为核心的财务管理组件,以生产计划、车间管理、工程管理、质量管理、设备管理为核心的生产管理组件,以数据仓库和决策支持为核心的商务智能与决策支持组件以及人力资源管理、科研管理、后勤管理等其他业务组件,最终形成了全面企业电子化管理方案的产品组合。

(4)门户网站。提供各种信息服务,通过安全隔离通道(防火墙)与企业内网、专网进行数据交换,实现统一的数据接收、。

(5)维护管理平台。为系统提供各种管理维护功能,包括用户管理、权限管理、内容维护、数据备份、安全审计等。

(6)安全解决方案。为系统提供安全解决方案,包括网络、硬件、操作系统、数据库、应用系统、人员管理等多个层次,是一个综合的解决方案。目前用得最广泛的是PKI技术,包括CA认证机构、RA系统、密钥备份及恢复系统等部分。

参考文献

1丹尼尔·阿莫.电子商务:变革与演进[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商业模式规划范文第3篇

关键词:电子商务;系统规划;设计

中图分类号:F49 文献标识码:A

电子商务是未来贸易的主要运营方式,电子商务的实施与运作依赖于电子商务系统。目前,电子商务系统主要有基于B/S和基于C/S两种模式。一个完整的电子商务系统是企业内部和Internet的集成。即,既包括电子商务网站的设计与实现、网站与企业内部系统的接口或数据集成支付服务、物流服务、CA证书应用和安全保障措施等组成部分,也包括其他电子商务手段,如EDI数据交换平台、呼叫中心以及数据挖掘、商业分析等内容。而无论企业是实现对内还是对外的商务活动,基于B/S模式的Web站点的设计与开发都是主要手段,所以电子商务网站是电子商务系统工作和运行的主要承担者和表现者,是企业实现电子商务的主要平台,是目前企业电子商务系统建设的重点内容。

一、企业电子商务网站的规划

(一)电子商务网站的战略规划。企业电子商务网站的规划是指以完成企业核心业务转向电子商务为目标,给定未来企业的商务模式,说明系统各个组成部分的结构及内容,选择构造这一系统的技术方案,给出系统建设的实施步骤及时间,安排说明系统建设的人员组织,评估系统建设的开销和收益,设计支持未来这种转变的电子商务系统的体系结构。

电子商务网站系统规划与传统的信息系统规划有所不同,传统的信息系统对企业价值链的贡献主要体现在提高企业的生产、管理效率。尽管它对企业的商务活动有所改善,但是并不直接对企业的商务模式产生变革式的影响,换句话说,传统信息系统的规划以企业商务模式处于稳定的状态为前提,它是在企业既有商务模式的基础上,集中针对企业内部信息流进行的技术改进和支持。企业电子商务系统的规划不仅对支持企业电子商务的信息系统进行规划,还包括对企业未来的商务模式的规划。如,世界各地的消费者通过DELL的网站直接参与DELL电脑的配置、生产过程,而这种模式对于传统企业来说是根本无法做到的。因此,规划电子商务网站时,要明确将企业核心业务转移到电子商务模式时需要采取的策略,确定企业未来的商务模型。商务模型规划的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确定企业核心业务未来如何发展,企业采取什么样的商务运作方式获取市场利益,即确定企业的商务模式;二是确定支持企业商务运作的信息系统的基本信息流程,即规划企业的商务模型。同时,依据商务模型的结构,企业还需要确定未来将采用何种技术手段,确定未来的网站系统结构。

(二)电子商务网站的战术规划。电子商务网站的战术规划或策划是在网站建设中一个极其重要的步骤,网站规划的优劣直接影响着电子商务功能的实现,它是企业设计自己的网站后续工作的向导。电子商务网站的战术规划与一般网站的规划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相同的是,在规划时都要考虑建站的目的,确定企业是为了进行宣传,还是为了进行交易;要进行调查分析,包括目标市场、目标客户和网站的交易成本分析等;要进行网站建设的可行性分析,包括网站的经济可行性和技术可行性分析等。不同的是,一般网站的规划是围绕网站自身进行,而电子商务网站则要更多地围绕企业内容,具体就是围绕企业的战略规划目标,围绕企业现有的商务模式和未来的商务模式进行分析。企业的产品和服务要通过企业的电子商务网站来销售和提供,企业要通过它们实现企业的效益目标。因而,一般企业(不是那些专门从事电子商务平台建设的IT企业)在进行电子商务网站规划时,除了要让网站能提供形象宣传、提高知名度、企业产品数据的展示等基本功能外,更重要的是要能利用网站开展交易活动,能将企业传统市场上的交易过程转移到企业的电子商务网站平台上来。企业要考虑如何通过网上交易来提高企业的销售额,提高企业的效益。

二、企业电子商务网站的设计

(一)企业商务分析。这是开展企业电子商务网站设计的第一阶段。这一阶段的工作主要是进行充分的商务分析,主要包括需求分析(包括企业自身需求、市场需求以及客户需求等)和市场分析(包括市场环境、客户分析、供求分析和竞争分析等)两个方面。在电子商务条件下,市场范围扩大,创新速度加快,竞争的压力越来越大,竞争的频率越来越高,因此必须对拟建的电子商务网站在未来可能面临的竞争尽可能做出分析,最大限度地避免竞争失利。此外,还要对企业自身状况进行分析,包括对企业组织、管理、业务流程、资源、未来发展的分析,等等。要结合电子商务的特点,从供应链的角度重新审视企业组织、管理与业务流程,寻找与电子商务的最佳结合部。

(二)网站系统逻辑结构设计。在完成商务分析的基础上,在掌握最新电子商务技术的基础上提出电子商务网站系统的总体结构。电子商务系统设计工作可以由此展开,也即从子系统、前台、后台、技术支持、系统流程、人员设置等各个方面全面构架电子商务系统。此阶段工作完成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后续电子商务网站建设和未来电子商务网站运行和应用的成功与否。网站逻辑结构设计是要保证模块之间耦合度尽可能低,模块内部要素耦合度要高。

(三)网站设计。网站设计的目的是能够突出网站的特色,各个模块功能完善,能协调运行,最大限度地为企业的商务目的服务。一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网站主题定位和名称。主题即名字,是网站的灵魂。如,DangDang、DELL等,名字朴实无华又能体现一定的内涵就能给浏览者更多的视觉冲击和空间想像力,并且要容易记忆,有特色并尽量与企业的名称相符。当然,企业直接利用已有的企业名称或者标识也不失为是一个好的选择,它能将传统的企业影响力带到网站上来。网站主题确定后,依据审美学的特点,一般企业网站的色调也基本确定,因为人们观看不同的颜色时产生了不同的心理感受,如红色代表热烈、蓝色代表稳重等。

2、网站的内容。企业建立网站的目的就是为了表现一定的内容。同时,需要用户根据这些内容进行电子商务,而用户访问网站的主要目的就是想发现自己感兴趣的信息,包括企业、商品、服务信息,所以信息内容永远处于网站的第一位,要站在消费者或者浏览者的立场上提供可读性的内容,从而保证网站能有足够的流量,让更多的用户浏览企业的网站。

3、网站商务流程。企业通过网站吸引消费者,足够的网站流量是基础,更重要的是让网站的流量能转化为企业实际的销售额。因此,企业的网站在提供信息内容的同时,还要能够让消费者方便快捷地

实施购买行为。比如,购物车、订单提示、查询功能、购买快速通道等。DELL的网上用户在查询电脑信息的时候,任何时候都能点击购买,直接进入购买流程。

4、网站的栏目与目录结构。栏目设置应该紧扣主题,根据网站的内容和功能分门别类地确定主、次栏目,可以设置最新更新或网站指南栏目;可以设置一个双向交流的栏目以收集浏览者的信息;还可以设置下载或常见问题回答栏目。借助网站的优势为浏览者或消费者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同时也可节约企业售后服务的时间。当然,其中最重要的一块是如何把商品的销售功能融合到网站信息内容展示中去,让用户能快速地进入购买通道。网站目录是指建立网站时创建的目录。一个企业的电子商务网站内容必定繁多,因此网站目录的规范对于网站日后的管理和维护意义重大。要根据网站的功能划分采用不同类别的目录进行存储,从而方便日后的网站系统的维护和管理。

5、其他网站设计因素。电子商务网站系统本身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同时由于它与网络结合的特殊性,使得在建立过程中有很多的因素和细节需要考虑。(1)网页长度不要超过三屏。否则使网页下载速度过慢;(2)网页中的图像单张不要超过30KB。整页不要超过60KB。若不得不使用大的图片,可将其切割再使用;(3)正确选择图片格式:(4)由于动画容量是图像的几十倍,所以每个动画大小要控制在15KB以内:(5)不要使用三种以上或太大、太小的字体;(6)尽量使用相对的超级链接。以上列举的只是网站设计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典型问题,具体设计过程中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设计者进行更多详细的设置。

三、企业电子商务网站的实施与运营

(一)网站物理配置方案设计。企业电子商务网站系统的物理配置方案包括网站的硬件平台配置和软件平台配置。

首先,网站的计算机和网络硬件平台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整个系统的性能指标,所以在选择时,要注意到整个硬件平台不仅要可靠性高、安全性好、有一定的网络吞吐能力;还要采用开放的体系结构:具备一定的可扩展性;能够满足企业未来的电子商务应用的需求,比如是选择Intel的硬件体系,还是选择AMD的硬件体系,选择100M的带宽还是1000M的带宽等。

其次,软件结构的设计工作,实际上是对确定的硬件结构中的每台计算机指定相应的计算机系统软件,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应用服务器系统、开发工具软件等。

企业在对物理配置方案进行选择的时候要根据企业规划和企业经济、技术实力选择可行的方案。对于企业规模小、经济技术实力弱的中小企业可采用互联网上统一的平台提供商,比如利用B2B阿里巴巴的平台建立企业自己的网站或者利用网上的免费空间企业的网站。统一的第三方平台优点是平台稳定,技术实力雄厚,成本低廉,缺点是企业的数据归平台提供商,企业无法综合利用数据开展进一步的数据挖掘。对于规模大的企业,可以考虑自购硬件、软件,申请独立的专线。这样,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发展灵活调整,深度挖掘企业的历史数据。

商业模式规划范文第4篇

【关键词】联合开发 空间布局模式 土地特征

城市轨道交通“地铁+物业”的联合开发能够优化城市的空间结构,促进城市空间的有序增长和土地的合理利用。轨道交通建设应结合商业、广告、上盖物业及沿线一体化开发等途径整合轨道交通资源,实现城市轨道交通资金筹措,进而赢利。武汉市轨道交通1号线的站点建设与城市开发缺乏互动,未形成站点周边土地的高密度开发,人口岗位覆盖率较低、各种方式交通换乘不方便等原因导致轨道交通出行不便,影响轨道客流。在借鉴1号线建设开发经验的基础上,在地铁建设初期对2号线的开局就进行详尽规划,将联合开发模式、物业空间的布局模式进行细分,以适应2号线沿线不同区段物业的开发要求,避免出现对1号线物业开发的漏洞。

一、“地铁+物业”联合开发的空间模式

1、联合开发的概念

联合开发就是将地铁公司、政府部门、房地产开发企业以及其他经济主体之间组成联合经济体,共同进行城市轨道交通周边物业的开发、共同承担风险和分享利润的合作投资方式。因此,联合开发是一个协调多方利益机制、共同协作的活动。在联合开发的实施过程中,强调政府、地铁公司与物业开发公司的合作,由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主体利用自身在规划、土地等方面的法定权利,结合物业开发公司的专业化运作水平、资金以及人才,保障联合开发的成功实施。联合开发的规模要求与商业定位密切融合,对现有物业和新开发物业的整合是联合开发规模规划的重要因素。而商业定位不当会使商机流失,导致城市轨道建设所带来的潜在价值没能得到充分挖掘。

2、联合开发的模式

联合开发的项目分布于城市轨道交通的各个站点,由站点所处区位的不同、土地特征与周边城市环境的差异等特点决定了联合开发的商业设施呈现出不同的建筑形态及空间特性。根据联合开发所形成的建筑形态及空间特征,可以把联合开发模式划分为地上综合体型、地下空间综合体型和区域网络型三种类型。

地上综合体型的联合开发所形成的建筑体量大部分位于地面以上,这种模式适合于地铁、轻轨等地下、地面和高架线路模式。商业综合体建筑与轨道交通车站的空间位置关系主要有:垂直层叠式、穿越式、通道连接式。地上综合体型的开发通常规模较大,多为综合型的商业模式,包括住宅、商业、公共交通设施和公园等公益场所建设。目前比较成功的开发案例是东京大都会广场。

地下空间综合体是集商业、交通、娱乐、停车、防灾等多种城市功能的地下综合体。这种模式主要适用于位于城市中心区域,周边地面建筑物较为集中,或者地面上为绿地、城市广场等,在用地受到限制的状况下,为了有效开发零散的土地资源而采取的开发形式。地下空间综合体的形态可分为交通型、广场型和复合型。交通型通常位于城市较为宽阔的道路地下,一般规模有限,主要用于过路通道等建设;广场型通常位于城市广场或绿地底下;复合型为前两者的复合,一般规模庞大,内部空间较为复杂。在地下复合型的联合开发中,商业部分不仅要与地铁站之间以地下通道相连,还与城市街道和周边商业设施之间的步行系统相连,以相互贯通的地下空间网络将周边区域资源整合。采用这种模式要注重地下空间的环境设计,使绿化景观和自然采光延伸到地下空间。对于复合型的开发要重视地下商业的主题定位,突出特色,弥补其空间环境的劣势。广州地下物业开发成功的只有“流行前线”与天河购物中心,“流行前线”与烈士陵园地铁站由通道连接,与地面中华广场商业城和陵园西手机城相互掩映,物业开发规模大,消费群体定位为追求潮流的青年人,成为广州老城区的一个重要消费区域。但与公园站连接的“动漫星城”,作为广州最大的地下商城,以动画、漫游为经营中心,是全国首个动漫网游体验基地。但由于大部分的经营项目与其主题并不密切相关,“动漫星城”没有取得与“流行前线”一样的成功。

由于地下空间一般不计入规划控制的容积率,且对它的开发不用另外支付或支付很少的地价费用,当(地上建筑造价+土地价格/容积率)>(地下建筑造价+地下空间价格)时,开发地下空间只需要付出较小的经济成本,在这种情况下,联合开发的地下综合体的开发优先于地上综合体的开发。

区域网络型联合开发适用于规划好的城市副中心,围绕轨道交通的枢纽站而进行的区域性的大规模开发。网络型联合开发通常会包括若干个地面综合体,以及一个或多个地下商业街。这一类的开发要求在规划时就将商业设施与交通设施协调,构建一个综合商业区域,区内的中心建筑与轨道交通车站紧密结合,其他建筑通过地面或立体的步行系统与交通设施相连。由步行设施将相邻建筑内部商业空间联为一体,使整个区域成为一个三维复合网络结构。此类联合开发规模巨大、数量较少,一般只有在高密度的特大型城市的中心商业区才有可能出现。对于2号线光谷站的物业开发适合采用区域网络型联合开发。

3、联合开发的土地特征

武汉城市轨道交通联合开发模式涉及到A、B、C线的联合开发。A线:站点本身的工程用地;B线:站点工程周边相关配套设施的用地,包括停车场、绿化、公共设施用地等;C线:市政府拨给地铁公司的储备用地,以及轨道交通沿线用地的开发权。A线、B线构成所谓的红线范围,在该范围内主要解决站点与周边公共设施的衔接问题,增加公共交通与轨道交通换乘的便捷性。C线的储备用地主要用于物业开发,包括住宅、店铺、写字楼的开发。在联合规划设计中,还需要解决周边物业建筑物与红线范围内站点易达性的问题。

二、物业空间布局模式

1、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发展物业模式

此种模式比较适合旧城区改造、新区开发或远郊区卫星城建设。由于需对原有物业进行大规模改造,会给开发商带来较大的开发成本。在进行开发时,首先从战略角度对轨道交通和周边物业设置位置进行统一规划,避免出现过于密集问题;其次为发挥轨道交通对沿线物业增值最大化,在距轨道交通500m以内的地区物业应高强度开发,开发强度逐级递减,2km外由于轨道交通对土地增值影响较小,故开发强度最弱。如香港地铁、北京地铁8、13号线采用这种模式。

2、城市轨道线路下部发展物业模式

对于高架线路,由于标高较高,往往要设计多层的车站,轻轨较多采用这种模式。这时可采用线路自建筑物上部或中部通过的开发模式,将线路与建筑物构筑为一个整体;另外也可以采用“高架下的建筑物”,将线路设计成高架,使线路与建筑物从结构上分离。这种模式占地少,可以极大地减少拆迁,非常适合在现有城区修建,但需注意轨道交通噪音对物业安全性、舒适性的影响。

3、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上部发展物业模式

当线路位于隧道内时,可以在隧道上方修建不同形式的建筑,这种情况对于地铁较为实用,我国最早的地铁――北京2号线就是这种形式,发展也比较成熟。根据使用要求和埋深不同,既可以设计整体结构,又可以从构造上分开。这种模式要防止物业发展和地铁建设互相影响,要多从安全角度考虑,采用诸多措施,控制沉降。

4、上盖大平台物业发展模式

这种模式在国外应用较多,具有很大发展的潜力,这种模式需要进行很好的规划并要解决噪音、换乘、周边设施等技术问题,所以不易为人们接受。这种开发模式的地块一般体量都较大,建筑规模宏大,综合强,上盖物业的成功开发能够带来良好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城市轨道交通沿线上盖物业在一个合理距离范围内与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出入口通道密切相连,与各种配套设施相辅相成。同时,这种开发模式在开发建设中需要进行周密的规划设计,保证城市轨道交通工期与城市轨道交通结构的稳定与安全。

这4种物业空间布局模式各有优缺点,武汉地铁公司要依据轨道交通建设情况,依沿线物业存有量状况等具体的城市资源环境灵活运用。

三、武汉轨道交通2号线周边物业的联合开发模式及空间布局模式

武汉城市轨道交通2号线是武汉第一条越江地铁线路,也是武汉市轨道交通线网中线路最长、预测客流量最多、对过江交通格局影响最大的地铁线路,2号线的线路如图1所示。建成后,可承担约50%的公交过江客流。对“地铁+物业”的开发设想,应综合交通换乘、城市景观、开发效益等全面研究。2号线沿线站点可供开发的土地面积为652217平方米,可供开发的地上物业面积为1921200平方米,其中居住物业开发面积为1219200平方米,商业物业开发面积为70200平方米。地下空间的定位分为地下空间一般性利用区和地下空间重点利用区,地下空间一般利用区是在满足人防及轨道交通建设的前提下可适度建设地下停车设备及设备用房,地下空间重点利用区的主导功能为商业、静态交通设施即地下停车场,且地下空间建筑面积原则上不应低于其地上建筑面积的20%。本文以地下空间重点利用区为商业开发空间,地下可供开发的商业空间面积为127660平方米。

1、金银潭站、常青花园站、金色雅园站、汉口火车站站

这一段区域的特点是以居住和商业服务为主,开发强度属于中等,应进行地面综合体型的联合开发。按土地特征划分,主要在A线范围内进行开发,联合开发用地的主导性质为公共交通用地,复合性质为商业用地或居住与公共设施混合用地。在此区段有常青车辆段上的物业开发,其可开发的居住面积为820000平方米,商业物业开发面积为3000平方米,而此区域以经济适用房和保障性住房开发为主,在规划设计和技术要求上要注重噪声、振动、换乘等问题。这几个站点应统筹规划,在物业空间布局上,采取上盖大平台物业开发模式,结合地铁线的建设同步进行。地下空间的开发以交通型开发为主。

2、范湖路站、青年路站、航空路站、中山公园站、循礼门站、江汉路站、积玉桥站

这一段区域主要是商业金融、行政办公、文化娱乐及居住形式,开发强度较高,武汉地铁公司很难获得大面积土地开发。其中航空路站、江汉路站作为区域商业中心,积玉桥站为武汉中央活动区高档居住区,对这些地块应进行高容积率开发。建议采取的联合开发模式是区域网络型联合开发,范湖路站、青年路站、航空路站主要在A线范围内进行物业开发,用地性质为公共设施与居住混合用地,复合性质为商务写字楼、商业用地。对中山公园站到积玉桥站主要在A+B线范围内进行开发,其中中山公园站主要进行商业、酒店式公寓物业的建设,各站点应重视交通接驳设施的建设,在规划时就将商业设施与交通设施协调,构建一个综合商业区域,区内的中心建筑与轨道交通车站直接紧密结合成一个整体,而其他建筑则通过地面或立体的步行系统实现与交通设施之间的联系。在这一区段的物业空间布局主要采取上盖大平台开发模式,集约用地。地下综合体的开发以复合型为主导,因地下可供开发的空间多为重点开发区域。

3、螃蟹甲站、小龟山站、洪山广场站、中南路站、石牌岭站、街道口站、广埠屯站

这段区域开发强度高,主要以行政办公、娱乐、商业、医疗、教育为主。小龟山站可供开发的商业用地为13414平方米,在A+B线范围内开发,用地主导性质为公共交通用地,复合用地性质为公交枢纽站用地,其余的12730平方米的用地进行公园等配套的服务业用地开发,对地下空间虽为重点开发,主要以停车设施及设备用房为主。对石牌岭站、街道口站、广埠屯站的联合开发模式应采取区域网络型开发,对这段区域主要在A线范围内进行开发,用地主导性质为公共交通用地,复合性质为娱乐、办公、贸易咨询等。街道口作为区域商业中心,规划17399平方米的A+B线用地进行酒店、写字楼的开发。物业空间布局模式仍以上盖大平台模式为主,地下综合体的联合开发模式主导为广场型。

4、卓刀泉站、名都站、鲁巷光谷站

光谷站区域着力打造成城市的副中心,此区域的物业多为教育、商业、医疗、居住和广场等,联合开发模式应采用区域网络型开发,物业空间布局应为上盖大平台物业模式。这三站可供开发的土地面积为54192平方米,用地性质以居住及公共设施混合用地为主。对鲁巷光谷广场站,由于其C线范围内已进行成熟开发的有鲁巷广场、华美达光谷大酒店,其土地开发程度并不高,在A线区域划出13400平方米的土地进行开发,此站点的用地要兼容卫生防疫用地。对光谷站点的地下空间应进行重点利用,以综合性开发为主。卓刀泉站、名都站的地下空间为一般利用区,开发以交通型模式为主。

四、结论

对武汉地铁2号线沿线物业分区段进行开发,依据轨道交通沿线土地的特征,将可开发的土地划分为A、B、C线,不同的线域采取不同的联合开发模式和空间布局模式,使现有物业与新开发物业能够协调融合,并最大限度地开发土地资源,集约土地利用。交通在带动物业发展的同时,使物业能够成为疏散客流、规制井然的交通秩序的有效因素,以促进城市的资源环境得到可持续的发展。

(注:本文基金课题:武建[2008]92号-24,城市轨道交通沿线物业开发模式研究。)

【参考文献】

[1] 刘金玲、梁青槐、邓文斌:城市轨道交通与土地利用联合开发的筹资途径[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

[2] 罗斌:城市轨道交通与沿线房地产联合开发――以武汉市为例[D].华中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7.

[3] 郁俞:轨道交通与商业的联合开发及一体化设计初探[D].同济大学硕士论文,2008.

[4] 龚晓芳:现代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地区规划研究[D].长安大学硕士论文,2009.

[5] 罗兰:地铁站域地下空间开发与交通――土地特征相关性研究[D].清华大学硕士论文,2008.

[6] 杨丽明、梁青槐、原思成:城市轨道交通沿线物业开发模式研究[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

商业模式规划范文第5篇

杨毅 330327198008230011

摘要:从中国现在的房地产开发来说,社区商业规划意识还没有成立,只做了规范要求的配套商业规划,大部分的设计师和开发商都把它当作满足规划要求的一个模式。所以一般都不考虑到它本身的功能要求和业态分布,这对社区商业的影响很大。

关键词:社区;社区商业规划;现状

一 社区、社区商业的概念

社区这个概念最早由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在1887年提出,是指聚集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群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社区商业则是以社区为载体,以社区范围内的居民为服务对象,以便民、利民、满足和促进居民综合消费为目标的属地型商业。

社区商业是城市商业空间中的一个重要层次,它是相对于城市中心区商业、区域型商业和邻里型商业而言的,其在规模大小、提供的商品种类、服务的范围等方面都介于区域型商业和邻里型商业之间。社区商业的发展与城市商业空间布局的有关原理和关注社区居民消费趋向的多元化、主题化、个性化有关。同时,社区商业是扩大消费的新的重要形式,社区商业对经济发展意义重大。

社区是城市的细胞,社区商业实际上更是这个细胞的灵魂,现在我们不仅需要城市的大型综合体、购物中心代表城市规模的大商业,实际上更需要贴近这些社区,为社区真正服务的有品质的社区商业,所以这个社区商业的品质提升才是一个城市的商业真正品质提升的一个标志。社区商业是城市商业的基础,关系百姓生活便利与构建和谐社会。

社区商业的功能,主要是集购物、休闲、综合服务为一体,它的作用主要是提供当地和周边人群日常生活需要的商品和服务,同时根据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增加现代服务业的门类,发挥“家的延伸”作用,满足现代人个性发展,创造自由生存空间的需求。

社区商业规划的主要模式有两种:一是布局在居住区最外边,二是布局在居住区中心部位。社区商业按等级规模分三种,也就是居住区社区商业、居住小区社区商业、居住组团社区商业,分别对应于大型社区商业中心、中型社区商业中心、小型社区商业中心。

二 我国社区商业规划的总体情况

社区商业规划最基本的就是要有满足社区居民购物、服务、娱乐等综合的要求。而社区商业的规划和建筑形态是由社区商业业态形势和社区商业建筑的产权所有等一系列因素共同影响形成的。社区商业中心内不仅有百货、超市、便利店、仓储店、农贸市场等,还有餐饮、健身、旅行社、美容美发店等休闲娱乐商店,这种综合性、多元化的商业业态,不仅满要足了社区居民的日常生活需要,提高了社区居民生活质量,而且,这种布局科学合理的社区商业规划,推动了对脏乱差的“马路市场”的有效治理以及对假冒伪劣的打击,为维护良好市场秩序起了积极作用。

随着房地产业和零售业的发展,特别是商业房地产的逐渐成熟,社区商业规划得到了巨大的进步,国内出现了一大批“购物中心”、“生活广场”等众多社区商业规划项目,但我国的社区商业规划还处于起步阶段,从发展趋势看,社区商业规划将是未来地产开发商商业投资的重要部分,也是设计师应该重视的。目前很多城市都已认识到社区商业发展的重要性,纷纷加大力度推进城市社区商业建设,把城市社区商业的规划和发展作为至关重要的一环。

三 我国社区商业的现状

1、社区商业规划的商业业态相对单一

社区商业规划多数位于小区的最外位置,这样相对来说对小区生活的影响较小。但也局限了社区商业规划的单一性,没有太多变化的可能性,同时建筑形态也普遍相似的单调,最常见的社区商业规划形态为沿街两层的小商铺。这是开发商在利益驱使和建筑设计更加注重小区规划,而不太重视社区商业规划,共同的作用的结果。社区商业规划形态的单一造就了社区商业业态单一,只适合小便利店、小超市、洗衣店、美容店等日常生活中一部分需求的零售业发展,而无法引入类似成规模的一些餐饮酒店、购物中心、大型超市等无法入驻,使得社区商业规划无法满足小区生活的正常需求。

2、社区商业规划规模跟不上小区配套的需求

尽管我国社区商业规划逐渐受到开发商、设计师、规划部门等的重视,但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社区商业规划的能力与水平距离欧美国家的还有很大的差距,社区商业规划的远跟不上小区配套的要求。

虽然国家有政策规定相应的居住社区应该配对相应的社区商业规模与社区服务配套,虽然规定的要求远不及国外发达国家的要求,但也算能有一部的配套商业与服务,但由于前些年住宅开发销售与商铺开发销售的利益驱使,很多开发商并没有足够多的重视与经营社区商业。引发了一系列的恶性循环,造成规划设计时,对商业的规划与设计不肯动心思,结果是建成以后的建筑形态满足不了社区商业业态的要求,就造就了社区商业业态的无法满足居民的正常生活要求。

3、社区商业规划与小区规划档次和特色相比严重不符

“人以群分”,我国社区发展正在呈现白领、富豪、教师、工薪、外国人等特色鲜明的社区,但社区商业规划却千店一面,呈雷同化趋势,与小区的实际需求脱节。同时很多的开发商将社区商业作为商业地产的重要形式和投资品种,追逐利润最大化,由于租金税费等问题,导致许多低利润的商业服务项目无法进入。特别是生鲜蔬菜、再生资源回收等基本生活服务需求,在社区内得不到满足。

4、社区商业规划受商业产权私有化与社区商业无法统一安排与管理的制约

开发商重视社区的人居规划,缺乏对社区商业建筑、交通、规模等科学的规划。为了尽快回收资本,开发商要求将社区商业规划成单间的商铺,以独立的产权销售,使得社区商业后期自由发展,无法统筹规划安排与规划,这样社区商业规划时,就不得不将就开发商的要求,不能合理的规划社区商业。

5、社区商业规划的安全隐患有待消除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