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常用关联词语(精选5篇)

小学常用关联词语范文第1篇

关键词:句群 高考试题 衔接与连贯

句群是在语义上有逻辑联系,在语法上有结构关系,在语流中衔接连贯的一群句子的组合,是介于句子和段落之间的,或者说是大于句子、小于段落的语言表达单位。在连贯话语中,句群是相对独立的语义――句法单位,它以一定的方式为组合标志,可以从语流中切分出来。①

1981年《中学语法系统提要》开始把语法教学的范围扩展到句群,80年代以来汉语界对句群的探索迅猛发展,至今仍方兴未艾。有关句群衔接与连贯的高考试题的出现也有十余年,特别是近几年,不论是全国卷还是地方卷,这一题型频频出现,更加引起广泛重视。本文主要结合高考试题和课文,寻找句群的衔接与连贯在形式上的标志,希望有助于中学语文教学。

一、词汇接应

1.运用关联词语

句子和句子之间运用关联词语来组合是很常见的现象。通常有:

(1)并列关系:常用的关联词语,成对用的有“一方面……另一方面”、“首先……其次……最后”等;单用的有“也”、“又”、“还有”、“否则”、“与此同时”、“另外”等。例1:我寻求爱情,首先因为爱情给我带来狂喜,它如此强烈以致我经常愿意为了几小时的欢愉而牺牲生命中的其他一切。我寻求爱情,其次是因为爱情可以解除孤寂――那是一颗震颤的心,在世界的边缘,俯瞰那冰冷死寂、深不可测的深渊。我寻求爱情,最后是因为在爱情的结合中,我看到圣徒和诗人们所想象的天堂景象的神秘缩影。②(高中语文第三册――16《短文两篇?我为什么而活着》)用“首先、其次、最后”关联,并列关系鲜明清楚,条理清晰地表达出作者“寻求爱情”的原因。

(2)承接关系:常用的关联词语有“于是、便、接着、然后、后来、终于、最后”等。例2:其中的一个就是她;但是我不认识。直到后来,也许已经是刘百昭率领男女武将,强拖出校之后了,才有人指着一个学生告诉我,说:这就是刘和珍。(高中语文第三册――9《记念刘和珍君》)“直到后来”承接上句,前后连贯,说明鲁迅与刘和珍的认识过程。

(3)选择关系:常用的关联词语,成对用的有“或者……或者”、“要么……要么”、“是……还是”;单用的有“还是”、“要不”、“或者”。 例3:天鹅悠闲自在、无拘无束,它时而在水上遨游,时而到岸旁嬉戏,时而沿着水边,藏到灯芯草丛中,时而离开它的幽居,回到有人的地方,享受着与人相处的乐趣。(2005年高考语文试题全国卷第一大题第4小题)用4个“时而”贯穿前后,丰富地展现了天鹅多姿多彩的生活习性,生动形象。

(4)递进关系:这类句组的后句之前常用“更加、甚至、特别、特别是、至少、况且、而且、并且、更、尤其”关联。不能用成对的关联词语“不但……而且”,也不能单用“不但、不仅”。例4: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然而我还不料,也不信竟会下劣凶残到这地步。况且始终微笑着的和蔼的刘和珍君,更何至于无端在府门前喋血呢?(高中语文第三册――9《记念刘和珍君》)前后用“况且”连接,层层递进,论证愈加有力,作者所要表达的悲愤之情也得到步步推进,层层升华。

(5)转折关系:这类句组中间常用“但是、而、然而、可是、虽则、只是、而况、却、否则、相反、不、不过”等关联,有时也用成对的关联词“一方面……另一方面”、“这就是说……而不是说”等。例5:这是一个古老的小城,面积不过八十公顷,人口不过二十万,却有着千年的沧桑历史。(2007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II第六大题第18小题)先说这个古老的小城面积小,人口少,接着笔锋一转,用一个表示转折的“却”字突出其历史悠久。欲扬先抑,用“却”衔接,前后连贯,鲜明地表达出作者的赞颂之情。

(6)因果关系:这类句组常在后一句前或句中用“所以、因此、因为、就因为、原因是、就是因为、正因为这样”等关联。例6:她不能够讲究打扮,只好穿得朴朴素素,但是她觉得很不幸,好像这降低了她的身份似的。因为在妇女,美丽、丰韵、娇媚,就是她们的出身;天生的聪明,优美的资质,温柔的性情,就是她们唯一的资格。(高中语文第四册――2《项链》)先摆出结果,再用“因为”说明原因,表达自然,层次清晰,引人入胜。

(7)假设关系:常用的关联词语有“那、那末、假若、假使、倘若、如果、就”等,不用“如果……那末”等成对关联词。例7:窗子和门的根本分别,决不仅仅是有没有人进来出去。譬如从赏春一事来看,我们不妨这样说:有了门,我们可以出去;有了窗,我们可以不必出去。(2005年湖北高考语文试题第六大题第22小题)先提出自己的观点,再用“譬如”举例来说,证明自己的观点,有理有据,令人信服。

2.运用指代词语

常见的是人称代词和指示代词。由于语篇的最后体现形式是线性的,所指在多数情况下出现在指称词之前,有时也可出现在其后,前者为回指,后者为下指。例8:咱们画图,有时候为的实用。编篡关于动物植物的书籍,要让读者明白动物植物外面的形态跟内部的构造,就得画动物植物的图。修建一所房屋或者布置一个花园,要让住在别地的朋友知道房屋花园是怎么个光景,就得画关于这所房屋这个花园的图。这类的图,绘画的动机都在实用。(2004年湖北高考语文试题第六大题第22小题)第一句是中心句;后面两句各举一例说明实用类画图;最后用指代词语“这类”回指,小结前两句。例5中的指示代词“这”下指后文所要叙述的“小城”。

3.运用时间词语

通常是用时间名词、时间副词和表示时点或时段的名词性词组。例9:长歌当哭,是必须在痛定之后的。而此后几个所谓学者文人的阴险的论调,尤使我觉得悲哀。(高中语文第三册――9《记念刘和珍君》)前后用时间副词“此后”衔接,表明事态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发展,作者的悲愤之情也随之愈加强烈。

4.运用处所词语

运用处所词语组合句群,在记叙文,特别是游记中很常见。通常是用处所名词,也常常表示处所的方位短语、名词性短语或介词短语。例10:吃完早饭后,继续南下,就进入喀什河和巩乃斯河的草原带和森林带。在北坡五花甸草原上,你可以看见新疆细毛羊群和奔驰的伊犁马群。在南坡,带状分布的原始云杉林海连绵不断,棵棵巨杉像一把把利剑,直插云天。(2003全国高考语文试题第六大题第23小题)分别用“北坡”和“南坡”这两个处所词引出对上文“草原带”和“森林带”的介绍,层次清晰,前后照应。

5.运用数量词语

运用数词、数量词来组合的句群,组成句群的几个句子之间常为并列或总分关系。例11:我在我的《略论语言形式美》里,指出语言形式美有三种:第一是整齐的美;第二是抑扬的美;第三是回环的美。(高中语文第六册――5《语言与文学》)先总说,再用三个序数词分述,层次鲜明,一目了然,构成一个完整的总分句群。

6.运用词义之间的关系

词汇在意义上有各种关系(同义、反义、上下位义等),运用这些词语来衔接句群。这种衔接看似属于意义手段,实际上还是可以归属形式手段。因为任何语言单位都是意义和形式的统一体,任何手段都既是表达一定意义的形式,又都是通过一定形式表达的意义。既然如此,我们希望寻找形式上的显而易见的标志是可行的。如:

同义关系:例12:记得儿子幼年时,我常常为他的冥顽不灵气得掉眼泪。儿子还奇怪地问:“妈妈,你为什么哭呀?”(高中语文第三册――12《泪珠与珍珠》)上句用“掉眼泪”,下句换用“哭”,表达相同语义,衔接自然。

反义关系:例13:18岁的青年,大概只有憧憬;80岁的老人,多半只剩回忆。(高中语文第五册――2《人是什么》)上下两句分别用“青年”与“老人”这一对有相反意义的词语,对比强烈鲜明,给读者以震撼,发人深思。

上下位义关系:例14:其时已是20世纪初年,欧美的艺术家正在酝酿着新世纪的突破。罗丹正在他的工作室里雕塑,雷诺阿、德加、塞尚已处于创作晚期,马奈早就展出过他的《草地上的午餐》。(高中语文第三册――11《道士塔》)先总说再举例论证,第一句的“欧美的艺术家”包括后文的罗丹等人,点面结合,论证充分。

整体与局部关系:例15:塔呈圆形,状近葫芦,外敷白色。从几座坍弛的来看,塔心竖一木桩,四周以黄泥塑成,基座垒以青砖。(高中语文第三册――11《道士塔》)先描写整体的“塔”,然后镜头推近,对准局部,分述“塔心”、“基座”。既给人整体印象,又让人体会到局部的细节。

7.运用词汇重复

在我们研究的高考试题中,这种衔接手段出现的频率最高。可能主要是由于这种方式最简单直观、清晰明了、显而易见,毕竟考生只是高三的学生。例10中第一句有“草原带和森林带”,下句紧接着就重复“草原”一词,衔接紧密,考生也比较容易一眼看出,作出判断。

二、运用特定的句式

有些句组运用一些句法手段,如偶句、排句、问答、省略等来组合。例3中用四个“时而”构成排比,形式整齐,一泻而出,生动地展现了天鹅的灵活。例16: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高中语文第三册――9《记念刘和珍君》)运用对偶句式,“惨象”对“流言”,“目不忍视”对“耳不忍闻”。形式整齐,对照鲜明,强烈地抒发出作者不忍目视、不忍耳闻的悲愤之情。

在目前的高考试题中,不论是排序题还是选句填空题,考查的都是句群的衔接与连贯知识。在解答这类试题时,我们认为首先应该通读文句,了解大意,找出话题。明确的中心意思,是构成句群的前提。抓住中心,是我们解题的前提。其次要理清思路,辨别层次。按照句群的功能,可以把句群分为记叙句群、描写句群、说明句群、议论句群等。不同的句群,其顺序结构也不相同。描写句群,多采用时间、空间顺序;叙述句群,多采用总分、并列、时间顺序;说明句群,多采用总分、空间、时间、主次、因果顺序;议论句群多采用总分、分总、并列、递进顺序。把握这些常见结构顺序,有助于理清杂乱句序。然后寻找文中的标志性衔接手段,在形式上和意义上相连贯照应。最后统读,全盘统读,逐句推敲,如有不当,再行调整。我们的中学语文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也可以适当融入相关知识。比如在讲解课文时,多让学生关注课文中句子之间的衔接手段,也可以挑出其中的一些重点分析,辅以相关练习,提高学生对这些形式手段的“敏感度”。

句群研究的兴起和发展,与许多相关学科的兴起和发展息息相关,如语用学、语境学、话语语言学、计算语言学、功能语言学等。研究句群,对语言科学、发展逻辑、文学和作文法等都有直接意义。目前,国内外语言学家都很关注这一学科的发展,并且投入了大量的精力逐步进行深入地研究。我们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

注释:

①吴为章,田小琳。《汉语句群》,商务印书馆,2002年,第18页。

②本文中涉及的课文用例均引自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著的高中语文教材,2004年版.

参考文献:

[1]吴为章,田小琳.汉语句群[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2]胡壮麟.语篇的衔接与连贯[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4.

[3]刘哲.论话语的衔接手段与话语的连贯及语义分层[J].外语学院学报,1994,(3).

[4]黎泽渝.从句群说到语法的综合性教学.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1).

[5]陈倩.句组研究的历史与现状.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5).

[6]郭二唐.如何调整紊乱句序.太原教育学院学报,1999,(3).

小学常用关联词语范文第2篇

一、讲究望“字”生义法,提高词语理解能力

从组成词语的单个字入手,先弄明白每个字的大体含义,然后将意义合并,推想出整个词语的意义。自读课文《民族英雄戚继光》中有句话:“打仗的时候,戚继光总是身先士卒,冲锋在前。”在引导学生理解时,先提示学生“先”的含义,是“在……之前”,“士卒”的意义学生很快明白了,再联系这句话,自然水到渠成解释为“作战时戚继光亲自带头,冲在士兵前面”。同样的方法,可以解读“就这样,戚家军军威大振,令倭寇闻风丧胆”中重点词语的含义了。

二、讲究词语替换法,提高词语理解能力

替换法是用一个熟悉的词语来解释另一个陌生的词语。这种方法一般用于比较陌生词语的解释上。如《雪顿节上看赛牛》中的“这一刻,他们俨然已经忘了比赛”。要理解“俨然”很不容易,在课文中这是生词,根本不要求记住字形,学生的积累中也少有这个词。在此情况下,就该鼓励学生用替换法,来猜想该词的大致意思。在教材中就有这样方法的导引,看《卫星比武》的课后练习,“说说带点的词语还可以换成什么词语”,其中有“垂直上升的火箭开始拐弯,宛如一条白龙在长空飞行”。事实证明,在这种方法的提示下,把“宛如”这个陌生的词语换成“好像”,很多学生轻而易举就能做到。单独去解释一个词语有难度,有时进行比较、鉴别,就能准确理解词语,如“特殊”的近义词是“特别”,反义词是“平常”,可以解释成“特别,不平常”。再如 “森林”和“树林”“树木”三个词比较,“森林”是指成千上万棵的树。

三、讲究上下文联系法,提高词语理解能力

对重点词语的理解,要学会上下联系,结合文章思考。如“丑小鸭感到非常孤单,就钻出篱笆,离开了家”。句中 “孤单”的意思,必须通过上下文的联系进行理解。上文写:“除了鸭妈妈疼爱他,谁都欺负他。哥哥、姐姐咬他,公鸡啄他,连养鸭的小姑娘也讨厌他。”丑小鸭没有朋友,有话也没朋友可说,实在太可怜了。通过文本阅读,学生轻而易举地想象出丑小鸭的孤单神情,水到渠成地理解了“孤单”。

四、讲究拆词对译法,提高词语理解能力

拆词对译法,主要适用于两个字组成的词语,先把词拆成字,然后分别解释出字的含义,按顺序叠加。如《满山的灯笼火把》中“可是我仍然坚持着,坚信着”。按照以上的方法,“坚信”就可以解释为“坚定相信”,如此解释竟能和词典上的解释不谋而合。如《一只贝》中“嘿,多稀罕的一颗大珍珠”, “稀罕”在课文中是个新词,同样,就可以理解为“稀少罕见”。实际上,二字词语在课文中最常见。这也是最广泛运用的解词方法。

五、讲究词语演示法,提高词语理解能力

小学常用关联词语范文第3篇

一、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1.联系上、下文词句义,直接感知词语意。

一些词语在出现时,前文、后文已形象地概括出了词语意,触手可及,引导学生理解这些词语时,就应放手让学生边读边思考,理解词语。如《将相和》一文中的“负荆请罪”一词。前文有“于是,他脱下战袍,背上荆条,亲自到蔺相如门上请罪”。这样通过阅读前文中的词句,可以直接感知词意,理解词语。这是联系上文理解词语的方法。又如《翠鸟》一文“鲜艳”一词语。下文有“头上的羽毛像橄榄色的头巾,绣满了翠绿色的花纹;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衬衫”。它本身已能够说明“鲜艳”了。教学时应先让学生读下面的语句,再提炼出“鲜艳”一词。只有在读中悟出词语意,若去粘讲,则会适得其反,画蛇添足。

2.联系上、下文语句间关系,理解词语。

语句间关系错综复杂,对于一些比较抽象的虚词,想通过口头释意,有板有眼,唯恐丢字漏字,挂一漏万,则会显得吃力不讨好。最实用的方法应是引导学生读懂前、后句子,挖崛语句间的关系,从而理解词语。如《海滨小城》一文中“人们把街道打扫得干净,甚至连一片落叶都没有”一句中要理解“甚至”,先要弄清“打扫得十分干净”与“连一片落叶都没有”的关系是:后者表前者的程度深,值得一提,非常突出,所以用“甚至”。联系上下文语句间关系理解词语可先去掉需理解的词语,读懂句子,悟出关系,再说明用这个词语来表示上、下句的层次关系。

3.联系上、下文语句所述故事情节的发展,理解词语。

这种方法是被理解的词语大多是在记事的课文中,学生往往特别关心故事情节的发展。此时,学生对维持故事的完整性、延续性有强烈欲望。教师可抓住契机,可利用故事发展情节来理解词语。如《养花》一文中的“循环”一词,从字典中找解释,显然行不通。由于“我”爱花,又有腿病,所以“我”想借养花来调节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于是,总是写一会儿就到院子里看看,……然后回……然后再……,就是“循环”继续往下发展,遇到突变天气,全家抢救花草,第二天,天气好转,又搬出来,再次形象地理解了词语。

二、运用比较法,理解词语

叶圣陶说:“阅读方法不仅是机械的解释定义,记诵文句,研究文法修辞的法则,最要紧的还在多比较,多归纳,多揣摩,多体会,一字一句都不轻易放过,务必发现它的特征。”因此,运用比较法进行词语教学也是非常行之有效的法文法。

1.近义词比较:就是让学生在比较近义词的异同时,仔细分辨它们之间的细小差别,从而明确作者用词的准确性,体味词语背后作者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2.同词异义:指同时一个词,用在不同的句子中所表示的意义不同。例如《我的战友》中“烈火在他身上烧了半个多钟头才渐渐熄灭”一句,其中的“才”是表示战友焦急、痛苦的心情,而“从发起冲锋到战斗结束才20分钟”一句中的“才”则是表示时间短。教学时,教师可指导学生通过对比琢磨加以理解,从而知道作者因心境不同,运用相同的词所表达的感彩也不相同。这样,可使学生的认知水平从对词义的理解升华到对句子的理解、对中心的把握上来。

三、演示法,理解词语:

1.学生演示:

有人说:“儿童是天生的演员。”的确,小学生特别喜欢模仿和表演。因此,借助有效的表演,可以使学生获得亲身体验,通过形象的动作神态理解抽象的词语含义,这较简单的“说教”或借助工具书会有更深刻、灵动的效果。如《一个小村庄的故事》的第二自然段中“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一棵一棵的砍下来。”这里的“拎”字表达了小村庄的村民非常随意砍伐树木的心态。如何让小学生感受到“拎”字背后的随意,作者的惋惜与谴责呢?教者可以创设情境,请孩子们分别演一演村民“拎着斧头上山砍树”与“拿着斧头上山砍树”,通过动作的对比,他们一定会切身感受到当时小村庄人们的那份随意与无知。有人说:“看到的不易记。听到的容易忘,动手做才能学得会。”此话不假。体验是学生在实际的生活情境中去感知、理解、掌握知识的过程,而且在表演过程中,学生的心灵得到放飞,想象得到展现,创造力得到开发。

2.教师演示:

教师演示,包括老师的语言、动作、神态以及肢体语言。例如教学《乌鸦喝水》时,写水“渐渐地升高”一句中的“渐渐地”,教师可通过演示使学生理解词义。教师把事先准备好的小石子往装有半瓶水的瓶子里一粒一粒地扔下去,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水面的变化。当学生看到瓶子里水面逐渐升高的情景时,教师稍加点拨,学生马上就会领悟到“渐渐地”的意思。

3.多媒体演示:

使用现代化电教媒体,将词语所表示的意思、意境直观地再现在学生眼前,可以起到变静态为动态,化抽象为形象,便于他们准确生动地理解。如在教学会意字“笔”时,屏幕上先出现一支毛笔,上面是竹竿,下面是笔毫,学生很清楚地看到竹竿变成“竹”,笔毫变成了“毛”字,他们明白了为什么“笔”是竹字头和毛字组成,并牢牢记住了“笔”的字形。

四、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语

小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通过自己的所见所闻已经接受了大量的信息。有一部分信息已与书面词语建立了对应联系,在生活实际中已理解掌握了这些词语。但更多的信息与书面词语并未建立联系。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这类词语时,教师如果指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去理解,则可收到最好的效果。例如“乳白、枣红、米黄”这些词语,可通过引导学生回忆平日所喝过的牛奶、所吃过的红枣、所见过的小米的颜色而不讲自明;而“山梁、树冠”等词,我们则可通过引导学生看相关的幻灯、图片、实物进行理解。

五、分析词语的形体、构成,理解词语

常言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朗读是一种复杂的心智过程,它有助于帮助学生掌握每个汉字的音、形、义,加深对词语和文意的理解和感悟,在情感体验上得到一次升华,对语言的形成和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1.分析字词的形体,理解词语。

在朗读中,读准字音,分析字形,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词义,真正做到汉字音、形、义的统一。分析词语的构成,理解词语。汉语词的构成可分为单纯词和合成词,利用合成词的特点,先将合成词分开,给每单纯词组词,找出适合这个合成词意思的两个意思加以合并,这个合成词语的意思就可以确定了。

六、游戏法

“游戏是儿童的心理特征,游戏是儿童的工作,游戏是儿童的生命。”在词语教学中,教师如果能恰当运用有效的游戏,一定能激发孩子们的识字学词的兴趣,不但能增强识字学词的效果,还能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与素养。

小学常用关联词语范文第4篇

关键词:还原意象;小学英语;词汇教学

当词汇未与学生的精神领域建立广泛而紧密的联系时,这些词汇在学生的心中是了无生命的。而通过还原词汇意象,我们可以打开一条英语词汇教学的绿色通道。意象也称表象,是一个富有特色的心理过程,包括记忆意象和想象意象。意象是事物经概念化而于心中呈现的形象。

一、擦亮童眼,悟出内在的联系

1.归纳:规律得法

教师引导学生将单词与读音规则结合起来,利用语言的“正迁移”规律,减少困难,提高记忆单词的效果。如:

相同的字母或字母组合发不同的音:door,book

不同的字母或字母组合发相同的音:new,you

字母不发音:hour,climb

音近形也近:sleep—sheep,red—read

音同义不同:hour—our,for—four

这几组词,都是利用词汇的读音规则,以及词汇的交错与重合,成对地进行归纳、比较,起到了强化记忆的作用。

2.比较:呈现得法

在教学中,我们经常会碰到反义词等需要进行对比区分的单词。这时我们可以通过比较的方式呈现,加深学生的印象。

例如:在教new和old时,可以拿两张面值相同的10元纸币,拿出新的,教授new,拿出旧的,教授old。

T:Look,I have some money.

T:This one is old,and this one is new.

T:It’s new.(出示新的一张教授new)

T:It’s old.(出示旧的一张教授old)

这样学生觉得很有吸引力,学得开心,有兴趣学,看到一新一旧的纸币,不说中文,也知道new和old是“新”和“旧”的意思,他们看得懂,激发了学习的热情。close—open,sit—stand,tall—short,on—under 等词汇都可以进行对比教学。

3.累积:分步得法

鉴于有些新授课生词较多,老师为了首先扫除词汇障碍,在教课文对话A部分时,利用直观、翻译或归类等方法,在课文对话教学之前安排进行一课时的词汇教学。

如:牛津英语6A的第一单元Public signs,该课文中新词较多,又是单词,又是词组,老师在一课时内完不成既教课文又讲练所有词汇的教学任务。因此,教师常常利用“What does it/this sign mean?It means...”这一语言功能句型,利用教室内、办公室内以及校园内的一些公共标志引出所有的单词:“public signs” “danger” “birds’ cage ” “question” “different things”...

此方法有利于学生在学单词时集中注意力,加深印象,进行强化记忆,并在后面课文学习中再遇到这些词时进行巩固。

二、唤醒童心,品出意象的生长

在词汇教学中,我们经常见到教师脱离语境,就词解词的场景。这种单纯为解词而解词的做法,只能将词汇教得机械而单调。其实,当词汇被作者当成抒感的工具的时候,每一个词汇都是富有内涵的。因此,在词汇教学中,教师要创造语境,让学生在语境中涵泳,品出词的美感。

1.想象,披文得意

在教学某些比较抽象的概念或者是某些难以用图片、动作去帮助理解的形容词、介词时,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已习得的语言知识,创设相关的情景,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去理解、获取新的知识。

如:教学单词“favorite”时,笔者遇到了难题,这个单词的词义比较抽象,要求学生从程度上去理解单词,但这个单词的意思往往难以用语言进行很准确的说明,因此笔者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了这样一个场景:Amy在水果店里挑选自己的水果。设计的表格如下:

I like ... Star

I like apples.

I like grapes.

I like watermelons.

学生通过观察情景、对比并借助对已经学过的“like”一词的理解,很快便明白“favorite”就是“最喜爱的”的意思。在了解词义以后,要求学生自己组织同学创设情景,应用“favorite”一词。

2.联想,显像得意

联想记忆法即有意识地开阔学生的思路,在两类事物之间建立起某种联系而方便记忆的方法。

(1)音与音的联想法,即根据一个单词的读音联想到另一个单词的读音。

如:father父亲—farther更远;meat肉—meet遇见;sea海洋—see看见。

(2)单词象形联想法,即对单词的结构赋予一定的形象。

如:eye可以认为单词中的两个e就是两只眼睛。再如:bed一词,b和d是床的两个床头,中间的e相当于一个小人。

(3)义与义联想法,即根据单词各部分的意义联想到整个单词的意义。

如:①classroom教室,class班级+room房间;②playground操场,play玩+ground场地;③bedroom卧室,bed床+room房间;④airport飞机场,air空气+port港口。

(4)归类联想法,即将同类单词集中在一起记忆。

如,由green联想到各种颜色:red,yellow,brown,white等;由外来词coffee联想到chocolate,Internet,e-mail,sofa,salon等。

(5)扩词联想法,如:family这个词可以分解、扩展为一句话:爸爸和妈妈,我爱你们(f:father;a:and;m:mother;i:I;l:love;y:you)。

(6)多角度联想法:如学习了sun这个单词,我们可以指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词的联想,先找到它的同音词son,进而联想到同类词daughter,cousin,uncle,aunt;另外还可以从sun联想到对应词moon,进而联想到mooncake,eat mooncakes,Mid-autumn Festival;或由sun的形状circle联想到square,rectangle,trigle,star。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张友伟.英语课堂活动的控制[M].山东教育,2003(12).

小学常用关联词语范文第5篇

构词记忆,举一反三

英语单词如同我们的汉字,它的组成也有一定的原理,其构词具有一定的规律,通过其构词原理进行单词记忆,能够达到举一反三记忆单词的效果。因此,小学英语教师教学小学英语时,可引导学生对词汇进行构词分析、记忆同一类型的单词。

比如,笔者在讲解译林版小学英语单词“grandma”时,没有直接让学生们对单词进行抄写、朗读记忆,而是先带领学生们进行单词分解,研究这一单词的构成。容易发现,“grandma”是由“grand”和“ma”两部分构成的,就发音来说也是由这两部分各自的发音进行组合。对“grandma”一词进行分解后,笔者又要求学生对比“grandma”和“grandpa”这两个单词的组成,显然,如同“grandma”一样,“grandpa”也正是由两部分组成,分别为“grand”和“pa”。这样学生们由“grandma”的构词记忆联想到了“grandpa”的词义记忆,达到了举一反三的效果。同时在讲解“grandma”这一单词的意思时,可以根据单词的构词来翻译,比如“grand”是伟大、重要的意思,“ma”学生一般都会联系到妈妈的意思,综合来说就是外祖母的意思,依次推断“grandpa”就是外祖父的意思。

通过引导学生对单词进行分解,进行构词记忆,并要求学生通过一个单词的构词法记忆类似的单词,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学生记忆单词的能力,还能够提高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在循序渐进中使得学生们积累词汇量。

联想记忆,形象具体

形象具体地记英语单词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联想记忆。英语单词中的很多单词,无论是在汉语意思还是读音都有一定的关联,小学英语教师可以将这些单词进行整理,对比呈现在学生面前,引导学生全面的进行联想记忆英语单词。

比如,在讲解译林版小学英语中“colour”的相关单词时,笔者没有单纯的为学生讲解每一个颜色的单词,而是在讲解完一个单词时,将小学教学中有关联的词汇汇总到一起,引导学生进行统一对比记忆。笔者先给学生讲解了“black”这个单词,首先笔者为学生讲解了这个单词的意思,那就是“黑色”。与此同时,又为学生引入了一个课堂教学中经常用到的一个物品,他就是“blackboard”,也就是“黑板”的意思。先为学生们讲解了“黑色”对应的英语单词,又檠生们引进了“黑板”这个单词,让学生进行联想记忆。实际教学过程中会有很多类似的单词,小学英语教师可以适当运用联想记忆的方法让学生们结合以往学习的单词联想记忆即将学习的新单词,不仅能够增强学生们的记忆单词的成就感,还能够引导学生养成自主探索的习惯。

背景记忆,渗透文化

英语单词教学中有很多单词的由来都是有原因的,它们中蕴含着一些英语的文化背景,结合文化背景进行单词记忆,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小学英语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结合单词的由来和背景为学生们进行单词讲解,让学生在了解单词背景文化的同时,加深对单词的记忆。

比如,在给学生们讲解译林版小学英语单词中的“news”一词时,发现很多同学容易将“news”和“new”混淆,虽然两者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但是具体意思还是有一定差异的。于是,笔者就为学生介绍了这个单词的由来,让学生根据由来进行记忆。“news”这个单词的由来,还得从报纸出现以前说起,那时消息都是通过张贴在公共场所的宣传栏中的,宣传栏中经常会标明NEWS,即“north、east、west、south”的缩写,表明来自于东西南北各个方向的消息,后来就用这四个单词的缩写来表示新闻,进而出现了“newspaper”来表示报纸的单词,通过背景介绍,让学生清楚的分开“new”和“news”。小学阶段的英语词汇中有很多这样的单词,小学英语教师就应当将这些单词的由来详细的为学生们进行介绍,让学生结合单词的文化背景进行相关的记忆学习。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加深英语单词记忆,也可以学习到多种背景文化知识。

通过让学生先了解单词的文化背景,再记忆这些单词,学生发现了单词内部中所含的深层含义,理解记忆起来也更加的快速。文化了解记忆法不仅要求学生积极学习,更是对教师的严格要求,教师要充分了解掌握相关的文化知识,才能教导学生。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