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乐器文化知识

**鼓乐器文化知识1

  在乐器大家庭中鼓的年纪最大。原始人类在运用工具进行卓有成效的劳动之后,也开始由无意识地到有意识地运用工具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他们在手舞足蹈地庆贺自己的丰衣足食之际,用手中的各式石器互相为同伴敲击出富有节奏性的韵律。在音乐的早期形式中,节奏乐器就这样作为惟一的**出现了。直到现在,许多民族也还保留着只有节奏没有旋律的乐曲。

  鼓在汉族民间舞蹈中占有极重要的位置,分析其艺术形式、风格与地域文化的特色,有以中原地区为**的北方鼓舞,多是集体表演,风格粗犷,气势恢宏,队形的变化也多,如河南开封“盘鼓”、陕北洛川“蹩鼓”及“兰州太*鼓”等。有长江流域一带的南方鼓舞,小型多样,灵活纤巧,并多演唱一定的情节,如安徽“凤阳花鼓”、江苏无锡“渔篮花鼓”、湖南“地花鼓”等。花鼓舞在北方一些地区也广为流传,但多是重舞不重唱,讲究技艺求精。如山西“晋南花鼓”、陕西“宜川花鼓”。

  鼓,声音宏亮,气势磅礴,摧人奋进,给人以精神和力量。鼓之灵,激励着各民族儿女自强不息;鼓之神,凝聚着**民族独特的气质精神;鼓之韵,包容了*美学理论的厚重底蕴。*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中与鼓结下了不解之缘。“鼓”是乐队的灵魂“鼓”在音乐发展的长河中,可以说举足轻重。它是一种乐器,更是一种语言,鼓声一响,不管肤色是否相同,不管语言是否相通,人们听后都激动振奋,欢欣“鼓”舞。在音乐中,“鼓”更有其绝妙的作用。“鼓”是传递信息的工具“鼓”是踏着生产劳动的节奏,步人音乐殿堂的。它是最古老、最普通的打击乐器之一,“鼓”是音乐的脊梁。历代人民在生产劳动、艺术创作、军事活动中,制造了各种各样的“鼓”。“鼓”除了在音乐上的作用之外,还可以根据鼓点节奏的变化,鼓点的轻重起伏,鼓点的长短和音色的不同,来传达人们特定的语言和信息。鼓是人们述说心情、表达喜悦、欢乐、团结的象征,击鼓、跳鼓、听鼓、赏鼓,鼓声中所特有的韵律和动感给现代人一种独特的艺术享受。

  二、民间戏曲中的鼓种

  在*戏曲音乐中,无论哪个剧种,都离不开鼓,常见的有板鼓、堂鼓、腰鼓等。敲鼓的一般称为“司鼓”。演员在台上的出场“亮相”、“走边”,等都要有司鼓的鼓点,它是舞台艺术的总指挥,对演员的唱、念、做、打起着重要作用。如昆曲《西游记》中的孙悟空,鼓声一晌,干脆利落,挥舞金箍棒显得快而有力;如果没有鼓板,孙悟空有多么高超的绝技,也显得苍白无力。

  1.羯鼓

  原流行于西域地区,南北朝时传人中原,大约于公元四世纪时开始流行。唐时成为主要演奏乐器,演奏时一般横放在木座上,用两根鼓杖敲击,速度可以很快。是当时龟兹乐队的特性乐器之一。唐玄宗擅击羯鼓,练习时敲坏的羯鼓就有四大柜。

  2.腰鼓

  相传由羯鼓演变而来,公元四世纪开始流行,唐代腰鼓因演奏中的作用不同,称为“正鼓”或“和鼓”。明代以来,“凤阳花鼓”、“花鼓灯”和淮北“花鼓戏”中多用到腰鼓,并逐渐演变为现在的形式。

  腰鼓形似圆筒,两端略细,中间稍粗,两端蒙皮,鼓身有两支铁环,用带子悬挂在腰间,两手各执一木槌敲打,腰鼓无固定音高,音响清亮,既可用作伴舞乐器,也可作为舞蹈道具,表现欢快热闹的情景,是腰鼓队的主要乐器。

  3.渔鼓

  渔鼓又称“竹琴”或“道筒”,南宋时已有这种乐器。现代使用的渔鼓,是在长65~100厘米、直径13厘米左右的竹筒上,一端蒙以猪皮或羊皮而成,演奏时,左手坚抱渔鼓,右手拍击,是民间曲艺“道情”、“渔鼓”和“竹琴”的主要伴奏乐器。

  4.琴鼓

  一种能够演奏旋律的渔鼓。它是成都民族竹管乐器业余研制组制成在四川民间曲艺“竹琴”的伴奏乐器启发下研制成功的,由16根长短不同的毛竹筒(或塑料简)构成,每根竹筒上蒙以牛皮或羊皮,通过竹制固皮圈紧固在竹筒的上口。竹筒分两排置于木质琴架上。演奏时,奏者双手各执一支竹制琴箭击奏,发出由(D~f1) 16个音,音色柔润、清晰而明亮,既可用于器乐合奏或伴奏,也可用来单独演奏乐曲等等。

  三、*鼓乐器的表现

  第29届夏季奥运会闭幕式上出现好几种乐鼓,其中两个巨大的悬空天鼓,堪称**鼓王。鼓面上各有两个训练有素是鼓手一上一下擂击,粗犷劲雄、激昂高越的鼓声响遏行云,震撼人心!天鼓擂出了体育健儿相聚京华的欢笑,擂出了华夏儿女百年圆梦的快乐,擂出了奥运赛会收金揽银的赫赫佳绩!无论是奥运会开幕式还是闭幕式,独具特色的*鼓都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吸引着全世界观众的眼球。

  在古代,鼓声是战斗中发动进攻的信号。集市,黄昏时关闭城门之前,要打鼓示之。夜间击鼓报更,鼓为“更”的代称。在道教的宫观中,每天晚上都要打鼓,与钟声相呼应,故有“晨钟暮鼓”之说。在祭祀中,鼓是最重要的道具;在战争中,鼓最能鼓舞士气;在原始语言中,鼓是最先进的远距离“对话”工具……鼓伴随着人类,从远古的蛮荒,走进了现代。它自己也从初始的“土鼓”,繁衍成包括神鼓、华鼓、朝鼓、谤鼓、衙鼓、社鼓、乐鼓……的庞大鼓家族。鼓的家族千姿百态,种类繁多,现代常见的有渔鼓、排鼓、书鼓、同鼓、皮鼓、铜鼓、木鼓、花盆鼓等等。乐器中形体较大的大堂鼓,多使用椿木、桦木和杨木等制作鼓身,鼓身上下蒙以两块面积相同的水牛皮而成,*常置于木架上用两个鼓捶演奏。古代,大鼓多用于报时、祭祀、仪仗或军事。作为报时的大鼓又称“戒晨鼓”,常放置在城池的鼓楼之上。**鼓楼上的大鼓制于清代,是专门作为公共报时用的。鼓面直径达1.5米,曾有“鼓王”之称。每到夜间报更时分,钟鼓楼上钟鼓齐鸣,低沉的鼓声传播全城。直到1915年钟表普遍使用后,它才成为供人们观赏的文物。

  腰鼓是一种十分普及的娱乐形式,尤以陕北安塞腰鼓最出名。说到场面的庞大、气势当推陕西的百面锣鼓。在节庆的*队伍中,上百面锣鼓一起擂将过来舞将过去,场面极其壮观,人们称之为威风锣鼓。闽南的大鼓凉伞,鼓形巨大,鼓伞交错,边打边演,欣赏性很强。还有各****的鼓都有独特迷人的风采。被誉为“东方交响乐”的潮州大锣鼓发源于广东省潮州地区,广泛流行于粤东、闽南和东南亚各地。潮州大锣鼓以大鼓为中心,多种打击乐器相配合,伴以唢呐为领奏的管弦乐队的大型合奏形式。其打击乐丰富多彩,其中一个大鼓就有几十种不同的演奏技法,能发出各种不同的音响,大鼓在整个演奏过程中有如**交响乐团中的指挥,为整个演奏的主导。

  潮州大锣鼓粗犷雄壮,气势磅礴,能表现重大历史题材和渲染节日喜庆气氛。早在1957年,潮州大锣鼓节目就**我国民间音乐,参加在***举行的第6届世界青年联欢节并获得金奖;1999年12月,应邀赴澳门参加澳门回归祖国庆典大型巡游活动;2000年,参加由**电视台和无锡市人民***的《**鼓王大会》电视系列片拍摄,获得“优秀表演奖”。潮州鼓具有节奏明快、形式多变、气势宏大的独特风格,既能在野外表演,又适宜于舞台演出。表演气氛热烈,动作花哨,振奋人心,一派阳刚之美,广受观众喜爱。


**鼓乐器文化知识扩展阅读


**鼓乐器文化知识(扩展1)

——*鼓乐器文化知识3篇

*鼓乐器文化知识1

  一、什么是鼓

  在乐器大家庭中鼓的年纪最大。原始人类在运用工具进行卓有成效的劳动之后,也开始由无意识地到有意识地运用工具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他们在手舞足蹈地庆贺自己的丰衣足食之际,用手中的各式石器互相为同伴敲击出富有节奏性的韵律。在音乐的早期形式中,节奏乐器就这样作为惟一的**出现了。直到现在,许多民族也还保留着只有节奏没有旋律的乐曲。

  鼓在汉族民间舞蹈中占有极重要的位置,分析其艺术形式、风格与地域文化的特色,有以中原地区为**的北方鼓舞,多是集体表演,风格粗犷,气势恢宏,队形的变化也多,如河南开封“盘鼓”、陕北洛川“蹩鼓”及“兰州太*鼓”等。有长江流域一带的南方鼓舞,小型多样,灵活纤巧,并多演唱一定的情节,如安徽“凤阳花鼓”、江苏无锡“渔篮花鼓”、湖南“地花鼓”等。花鼓舞在北方一些地区也广为流传,但多是重舞不重唱,讲究技艺求精。如山西“晋南花鼓”、陕西“宜川花鼓”。

  鼓,声音宏亮,气势磅礴,摧人奋进,给人以精神和力量。鼓之灵,激励着各民族儿女自强不息;鼓之神,凝聚着**民族独特的气质精神;鼓之韵,包容了*美学理论的厚重底蕴。*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中与鼓结下了不解之缘。“鼓”是乐队的灵魂“鼓”在音乐发展的长河中,可以说举足轻重。它是一种乐器,更是一种语言,鼓声一响,不管肤色是否相同,不管语言是否相通,人们听后都激动振奋,欢欣“鼓”舞。在音乐中,“鼓”更有其绝妙的作用。“鼓”是传递信息的工具“鼓”是踏着生产劳动的节奏,步人音乐殿堂的。它是最古老、最普通的打击乐器之一,“鼓”是音乐的脊梁。历代人民在生产劳动、艺术创作、军事活动中,制造了各种各样的“鼓”。“鼓”除了在音乐上的作用之外,还可以根据鼓点节奏的变化,鼓点的轻重起伏,鼓点的长短和音色的不同,来传达人们特定的语言和信息。鼓是人们述说心情、表达喜悦、欢乐、团结的象征,击鼓、跳鼓、听鼓、赏鼓,鼓声中所特有的韵律和动感给现代人一种独特的艺术享受。

  二、民间戏曲中的鼓种

  在*戏曲音乐中,无论哪个剧种,都离不开鼓,常见的有板鼓、堂鼓、腰鼓等。敲鼓的一般称为“司鼓”。演员在台上的出场“亮相”、“走边”,等都要有司鼓的鼓点,它是舞台艺术的总指挥,对演员的唱、念、做、打起着重要作用。如昆曲《西游记》中的孙悟空,鼓声一晌,干脆利落,挥舞金箍棒显得快而有力;如果没有鼓板,孙悟空有多么高超的绝技,也显得苍白无力。

  1.羯鼓

  原流行于西域地区,南北朝时传人中原,大约于公元四世纪时开始流行。唐时成为主要演奏乐器,演奏时一般横放在木座上,用两根鼓杖敲击,速度可以很快。是当时龟兹乐队的特性乐器之一。唐玄宗擅击羯鼓,练习时敲坏的羯鼓就有四大柜。

  2.腰鼓

  相传由羯鼓演变而来,公元四世纪开始流行,唐代腰鼓因演奏中的作用不同,称为“正鼓”或“和鼓”。明代以来,“凤阳花鼓”、“花鼓灯”和淮北“花鼓戏”中多用到腰鼓,并逐渐演变为现在的形式。

  腰鼓形似圆筒,两端略细,中间稍粗,两端蒙皮,鼓身有两支铁环,用带子悬挂在腰间,两手各执一木槌敲打,腰鼓无固定音高,音响清亮,既可用作伴舞乐器,也可作为舞蹈道具,表现欢快热闹的情景,是腰鼓队的主要乐器。

  3.渔鼓

  渔鼓又称“竹琴”或“道筒”,南宋时已有这种乐器。现代使用的渔鼓,是在长65~100厘米、直径13厘米左右的竹筒上,一端蒙以猪皮或羊皮而成,演奏时,左手坚抱渔鼓,右手拍击,是民间曲艺“道情”、“渔鼓”和“竹琴”的主要伴奏乐器。

  4.琴鼓

  一种能够演奏旋律的渔鼓。它是成都民族竹管乐器业余研制组制成在四川民间曲艺“竹琴”的伴奏乐器启发下研制成功的,由16根长短不同的毛竹筒(或塑料简)构成,每根竹筒上蒙以牛皮或羊皮,通过竹制固皮圈紧固在竹筒的上口。竹筒分两排置于木质琴架上。演奏时,奏者双手各执一支竹制琴箭击奏,发出由(D~f1) 16个音,音色柔润、清晰而明亮,既可用于器乐合奏或伴奏,也可用来单独演奏乐曲等等。

  三、*鼓乐器的表现

  第29届夏季奥运会闭幕式上出现好几种乐鼓,其中两个巨大的悬空天鼓,堪称**鼓王。鼓面上各有两个训练有素是鼓手一上一下擂击,粗犷劲雄、激昂高越的鼓声响遏行云,震撼人心!天鼓擂出了体育健儿相聚京华的欢笑,擂出了华夏儿女百年圆梦的快乐,擂出了奥运赛会收金揽银的赫赫佳绩!无论是奥运会开幕式还是闭幕式,独具特色的*鼓都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吸引着全世界观众的眼球。

  在古代,鼓声是战斗中发动进攻的信号。集市,黄昏时关闭城门之前,要打鼓示之。夜间击鼓报更,鼓为“更”的代称。在道教的宫观中,每天晚上都要打鼓,与钟声相呼应,故有“晨钟暮鼓”之说。在祭祀中,鼓是最重要的道具;在战争中,鼓最能鼓舞士气;在原始语言中,鼓是最先进的远距离“对话”工具……鼓伴随着人类,从远古的蛮荒,走进了现代。它自己也从初始的“土鼓”,繁衍成包括神鼓、华鼓、朝鼓、谤鼓、衙鼓、社鼓、乐鼓……的庞大鼓家族。鼓的家族千姿百态,种类繁多,现代常见的有渔鼓、排鼓、书鼓、同鼓、皮鼓、铜鼓、木鼓、花盆鼓等等。乐器中形体较大的大堂鼓,多使用椿木、桦木和杨木等制作鼓身,鼓身上下蒙以两块面积相同的水牛皮而成,*常置于木架上用两个鼓捶演奏。古代,大鼓多用于报时、祭祀、仪仗或军事。作为报时的大鼓又称“戒晨鼓”,常放置在城池的鼓楼之上。**鼓楼上的大鼓制于清代,是专门作为公共报时用的。鼓面直径达1.5米,曾有“鼓王”之称。每到夜间报更时分,钟鼓楼上钟鼓齐鸣,低沉的鼓声传播全城。直到1915年钟表普遍使用后,它才成为供人们观赏的文物。

  腰鼓是一种十分普及的娱乐形式,尤以陕北安塞腰鼓最出名。说到场面的庞大、气势当推陕西的百面锣鼓。在节庆的*队伍中,上百面锣鼓一起擂将过来舞将过去,场面极其壮观,人们称之为威风锣鼓。闽南的大鼓凉伞,鼓形巨大,鼓伞交错,边打边演,欣赏性很强。还有各****的鼓都有独特迷人的风采。被誉为“东方交响乐”的潮州大锣鼓发源于广东省潮州地区,广泛流行于粤东、闽南和东南亚各地。潮州大锣鼓以大鼓为中心,多种打击乐器相配合,伴以唢呐为领奏的管弦乐队的大型合奏形式。其打击乐丰富多彩,其中一个大鼓就有几十种不同的演奏技法,能发出各种不同的音响,大鼓在整个演奏过程中有如**交响乐团中的指挥,为整个演奏的主导。

  潮州大锣鼓粗犷雄壮,气势磅礴,能表现重大历史题材和渲染节日喜庆气氛。早在1957年,潮州大锣鼓节目就**我国民间音乐,参加在***举行的第6届世界青年联欢节并获得金奖;1999年12月,应邀赴澳门参加澳门回归祖国庆典大型巡游活动;2000年,参加由**电视台和无锡市人民***的《**鼓王大会》电视系列片拍摄,获得“优秀表演奖”。潮州鼓具有节奏明快、形式多变、气势宏大的独特风格,既能在野外表演,又适宜于舞台演出。表演气氛热烈,动作花哨,振奋人心,一派阳刚之美,广受观众喜爱。


**鼓乐器文化知识(扩展2)

——锣鼓乐器的知识 (菁选2篇)

锣鼓乐器的知识1

  不论什么剧种,戏曲锣鼓都不外乎锣、钹和鼓这两大类。其中,因各类乐器的形状、型制与制做、使用上的不同,而又有许多品种。锣钹类有:钲锣、筛锣、大锣、小锣(手锣)、马锣、镗锣、云锣;大铙、钹、大钹、水钹、齐钹、镲钹、小钹、铰子、碰钟等。鼓类有:单皮鼓(班鼓)、怀鼓、堂鼓(唐鼓)、大鼓、盆鼓等。作为打拍子用的尚有檀板、梆子、木鱼等。每种乐器以其音调高低宽窄的不同,又有着许多品种及其名称。

  演奏锣鼓时,必须把各种乐器有**地编排配合起来,由鼓板指挥才能奏出有节奏、有规律的各种音响。各剧种在乐器品种、音色调门的选择上,乐器的数量和组合配置上,以及所演奏出来的各种节奏型花样(一般称为“点子”,有的称为“牌子”)上,大体都与剧种演唱风格相结合,形成本剧种的独特风格。如京剧锣鼓基本上由四种乐器组合而成:大锣、小锣、钹、鼓板(鼓、板是两种乐器,鼓是单皮鼓,板为檀木板,两者都由鼓师掌握,故列在一起)。依照特殊的需要,有时并加用堂鼓、小钹,用以表现特定的'情景、气氛和戏剧情绪。

  锣鼓的组合运用,大体分为3类:第1类由大锣、小锣、钹、鼓板组成,以大锣为主体;第 2类由小锣、鼓板组成,以小锣为主体;第 3类由钹、小锣、鼓板组成,以钹为主体。以上,第1、第2类组合所演奏的各种“点子”是常用的;第3类只是在特殊情况下使用。这几类由于乐器配置不同,其音响效果、情绪表现也就不同。同一种点子,可以分别用 3种组合形式奏出,虽然节奏一样,名称相同,但由于其中主要乐器的不同,音色、音量、力度等的变化,所表现的情调和渲染的情绪也因之迥异。

锣鼓乐器的知识2

  配合身段动作

  戏曲表演程式性的规范动作,称为“身段”。

  角色的上下场势,和在场上的动作表演,都要依照脚色行当,人物身份、性格、感情、行动和其所处的规定情景,需要用不同的锣鼓点子给予配合,以帮助表现身段动作的规整性和情节、情绪上的连贯性。

  引导和结束唱腔

  在汉族戏曲艺术中各种人物的唱腔,其开始之前和收住之后,或唱段与唱段之间的衔接、变换,需用锣鼓点子作为起止和交代,锣鼓能起到指示唱腔的板式类别和歌唱速度等作用。

  伴奏念白、加强语气

  戏曲的念白与吟诵诗句、引子,都是有韵律的。在一段念白的开始与结束,或大段念白,律句、偶句之间,或从念白过渡到唱腔时,都常用锣鼓穿插,用以承前启后,点明句逗,划分段落,从而加强节奏感,烘托语气、语势上的轻重缓急、抑扬顿挫,辅助表现喜怒哀乐等感情。

  烘托气氛、渲染情绪

  戏曲中戏剧气氛、情绪、环境、情景,常需要借助于乐队伴奏的配合渲染。当管弦之声不足以表现时,锣鼓便发挥它特定的作用。

  另外,锣鼓有时也兼作一些音响效果,如表示风雨雷电的各种自然现象,这也是传统戏曲中的一种借助**。


**鼓乐器文化知识(扩展3)

——**的茶文化知识

**的茶文化知识1

  新唐书》中记载:“羽嗜茶,著经三篇,言茶之原,之法,之具尤备,天下益知饮茶矣。”可以说陆羽在当时让茶文化有了初步的定义。而如今的茶文化便是对上千年茶文化积淀的传承。七十年代中期的一位作家曾在自己的文章中写道:“察其色而闻其香,则千载文化便消融于此,实为斯之往也。”

  不止文人墨客,民间对茶文化也有一番极为精辟的见解。“茶中天下事”便是将天下之事融于一杯茶中,千古风韵便凭一饮而尽晓。**自古以来似乎都不乏有茶馆存在,茶馆也成了文人雅仕追求“身静”与“心静”的绝佳场所。“茶馆”看似专为饮茶所设,其实不然。逗鸟,下棋,言天下事,研习六艺经传者皆有。及至老舍的话剧《茶馆》,更是将茶馆文化推向了高处。《茶馆》中,人情,世故,最终都随着为自己,为历史送葬的百二十钱,消融在昔日一杯一杯的闲茶中,写入了历史的书简。

  直到今天,**人依旧喜爱饮茶,只是不再局限在茶馆里。**人把昔时的茶馆设到了自己的心中,“若心中有茶,则处处为馆”。正是基于这种心态,**人并不在意自己是在何处饮茶消遣——屋檐下,弄堂中,甚至在嘈杂的集市上都能找到淡空周围一切事物的饮茶者。读报,养神,或下棋——这便是他们凭借一杯茶远离尘嚣的'方式。

  千百年的“文化之茶”,而“艺术之茶”也颇有一番韵味。**茶有春茶,夏茶,秋茶,冬茶之分,同时亦有香花茶和拌花茶之别,可谓品类之极盛。而茶“泡”与“品”的艺术,更是有诸多的方式与考究,这便是今天所说的茶道。**民间的泡茶艺术在选茶,取水,备具,佐料,烹茶及奉茶方面都极为讲究,但在饮茶方面却多为清饮,即“冲以沸水,顺乎自然,清饮雅尝,寻求茶固有之味。”这似乎又从另一个方面证明了**人喜“清净”的传统思想,**人骨子里透出的淡然的精神境界也便在这样一杯清茶中得以体现。


**鼓乐器文化知识(扩展4)

——云南省“彩云杯”**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竞赛题库(小学)3篇

云南省“彩云杯”**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竞赛题库(小学)1

  (单选题20+4乡土)

  1.*开天地的神话中,*呼出的气变成了(),他的骨头变成了大山, 血液变成了江海,毛发变成了草木。

  A.风和云 B.天空 C.空气 D.风

  【答案】A

  2.女娲抟土造人,折下(),蘸了泥浆,甩出去的泥点落在地上,变成了人。

  A.树枝 B.藤条 C.柳条 D.荷叶

  【答案】B

  3.传说仓颉看到()身上的花纹受到启发,创造出线条组成的符号,成为最初的文字。

  A.斑马 B.麋鹿 C.乌龟 D.鱼

  【答案】C

  4.重阳节是每年农历的()

  A.八月十五 B.九月初九 C.九月十五 D.九月初十

  【答案】B

  5.月饼是过什么节日时要吃的食品?()

  A.中秋节 B.重阳节 C.清明节 D.元宵节

  【答案】A

  6.冬至是北半球白天最短的一天,过了冬至以后,()会一天比一天长。

  A.黑夜 B.白昼 C.下午 D.太阳

  【答案】B

  7.看图识字:将正确的汉字(英文字母)填入相应图形下的括号里。

  1 2 3 4 5

  ()()()()()

  A.羊、鱼、鹿、休、象

  B.象、羊、鹿、鱼、休

  【答案】B

  8.要成好人,()。引酵若酸,哪得甜酒。

  A.须寻好友 B.休要说谎

  【答案】A

  9.闻过怒,闻誉乐。损友来,()。

  A.益友却 B.渐相亲

  【答案】A

  10.独学而无友,则()。

  A.孤陋而寡闻 B.燕辟废其学

  【答案】A

  11.传说太阳是大火球,里面住着(),这样的太阳有十个。大神羿用弓箭射

  下了九个太阳,只留下一个太阳,发光发热,帮助万物生长。

  A.红嘴飞鸟 B.巨足怪鸟 C.火神 D.三足乌鸦

  【答案】D

  12.巨人夸父喜欢光明,在追赶太阳的路上累倒了。夸父变成了一座(),他

  的手杖变成了一片桃林。

  A.巨塔 B.大山 C.寺庙 D.墓碑

  【答案】B

  13.传说中的**民族始祖是炎帝,他的样子很奇特——脑袋上长着两只角,身

  子和五脏六腑都是()。他教人们耕种、造农具,被称为“神农”。

  A.可变的 B.软软的 C.透明的 D.转圈的

  【答案】C

  14.立春是***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标志着春天的开始。一般从公历的2月()开始。

  A. 2日或3日 B.3日或4日 C. 4日或5日 D. 5日或6日

  【答案】C

  15.夏至是***节气之一,一般从每年公历的6月()开始,是一年中北

  半球白昼时间最长的一天。

  A. 4日或5日 B. 5日或6日 C. 21日或22日 D. 22日或23日

  【答案】C

  16.鞭春牛是哪个节气的习俗?()

  A.清明 B.立春 C.春分 D.夏至

  【答案】B

  17.禁火、吃冷食和扫墓是哪个节日的习俗?()

  A.清明节 B.寒食节 C.腊八节 D.端午节

  【答案】B

  18.“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是指过了夏至,()会日渐缩短。

  A.白昼 B.黑夜 C.傍晚 D.日落

  【答案】A

  19.将正确的汉字(英文字母)填入相应图形下的括号里。()

  1 2 3 4 5

  A.立、山、水、从、月

  B.从、立、月、水、山

  【答案】B

  20.为人子,方少时。(),习礼仪。

  A.孝于亲 B.亲师友

  【答案】B

  21. 云南的简称是( A )。

  A.滇 B.爨 C.南诏

  22. 与云南接壤的国家有( C )个。

  A.1 B.2 C.3

  23. 下列与云南不接壤的国家是( B )。

  A.缅甸 B.泰国 C.老挝

  24. 下列与云南接壤的国家是( A )。

  A.缅甸 B.泰国 C.柬埔寨

  (多选题4)

  1.中秋节又称“团圆节”“八月节”,过节的习俗有()

  A.赏月 B.吃月饼 C.登高 D.插茱萸

  【答案】AB

  2.重阳节又称“菊花节”,“老年节”,过节的习俗有()

  A.吃重阳糕 B.赏菊 C.观潮

  【答案】AB

  3.冬至,又称“冬节”“长至节”,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习俗有()

  A.吃饺子 B.喝红豆粥 C.舞火龙

  【答案】AB

  4.清明是***节气中的第五个节气,一般从每年公历的4月4日至6日之间开始。节日习俗有()

  A.扫墓 B.踏青 C.鞭春牛 D.放风筝

  【答案】ABD

  (判断题12)

  1.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答案】√

  2.小时不识月,飞在青云端。()

  【答案】×

  3.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答案】√

  4.中秋节是每年农历的八月初十。()

  【答案】×正确为:八月十五

  5.传说中的*是用斧头开辟了天地。()

  【答案】√

  6.传说中创造人类的神是女娲。()

  【答案】√

  7.空山不见人,()。

  但闻人语响

  【答案】√

  8.迟日江山丽,()。

  沙暖睡鸳鸯

  【答案】×正确为:春风花草香

  9.小娃撑小艇,()。

  浮萍一道开

  【答案】×正确为:偷采白莲回

  10.传说中用弓箭射落九个太阳的神仙是仓颉。()

  【答案】×正确为:后羿

  11.传说中民族的始祖是炎帝,又称神农。()

  【答案】√

  12.夸父是传说中追赶太阳的巨人。()

  【答案】√

云南省“彩云杯”**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竞赛题库(小学)2

  (单选题22+4乡土)

  1.赏花灯、猜灯谜是哪个节的习俗?()

  A.春节 B.元宵节 C.中秋节

  【答案】B

  2.(),经*****文**批准,*剪纸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作名录》。

  A. 2008年8月 B. 2009年9月 C. 2010年10月

  【答案】B

  3.*的刺绣有四大名绣——苏州的苏绣、广东的粤绣、()和四川的蜀绣。

  A.福建的闽绣 B.湖南的湘绣 C.河南的豫绣

  【答案】B

  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谁的名言?()

  A.孔子 B.孟子 C.老子

  【答案】A

  5.后世把()称为亚圣,肯定他在儒学思想发展上成就卓著。

  A.孔子 B.孟子 C.墨子

  【答案】B

  6.蝴蝶与下面哪位圣人有故事?()

  A.孟子 B.老子 C.庄子

  【答案】C

  7.夫地力之生物有大限,取之有度,(),则常足。

  A.虚而为盈 B.用之有节

  【答案】B

  8.由俭入奢易,()。

  A.由奢入俭难 B.不敢轻易费用

  【答案】A

  9.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恒念物力维艰。

  A.饮食约而精 B.半丝半缕

  【答案】B

  10.戚继光是明代爱国名将、民族英雄。他被朝廷委派在()抗击倭寇。“封侯非我意,但愿***”,表达了他的志向。

  A.福建沿海 B.北部边关 C.浙江一带

  【答案】C

  11.郑成功是抗清名将、民族英雄。他拒绝降清,将()***赶出**。

  A.英国 B.荷兰 C.**

  【答案】B

  12.“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是谁的名句?()

  A.戚继光 B.郑成功 C.林则徐

  【答案】C

  13.端午节是(),又叫“端阳节”,为纪念春秋战国时期的诗人屈原而设。

  节日习俗有包粽子、赛龙舟、插艾草等。

  A.农历四月初五 B.农历五月初五 C.农历六月初五

  【答案】B

  14.泼水节是傣族、阿昌族、布朗族、德昂族等民族的传统节日。一般从4月中 旬开始,连续庆祝三天。第一天叫作(),相当于除夕。

  A.空日 B.麦日 C.岁首

  【答案】B

  15.火把节是彝族、白族、拉祜族、纳西族、哈尼族、傈僳族等民族的节日。每年的()过火把节。

  A.农历四月 B.农历五月 C.农历六月

  【答案】C

  16.明代戎马一生的常胜将军、被称为“三朝虎臣”民族英雄是谁?()

  A. 郑成功 B.戚继光 C.文天祥

  【答案】B

  17.“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是谁的诗句?()

  A.顾炎武 B.郑成功 C.林则徐

  【答案】B

  18.穿针乞巧是哪个节日的习俗?()

  A.端午节 B.元宵节 C.七夕

  【答案】C

  19.“河鼓二”在天文学上是指哪颗星?()

  A.牛郎星 B.织女星 C.北斗星

  【答案】A

  20.吃五色饭是哪个民族节日活动的习俗?()

  A.火把节 B.歌圩 C.泼水节

  【答案】B

  21.弟子事师,(),习其道也,学其言语。

  A.终身为父 B.敬同于父

  【答案】B

  2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其不善者而改之。

  A.择其善者而从之 B.见贤思齐焉

  【答案】A

  23. 与云南东边紧邻的是( A )。

  A.贵州省 B.四川省 C.***区

  24. 与云南北边紧邻的是( B )。

  A.贵州省 B.四川省 C. 广西壮族**区

  25. 与云南东南边紧邻的是( C )。

  A.贵州省 B.四川省 C.广西壮族**区

  26. 与云南西北边紧邻的是( C )。

  A.贵州省 B.四川省 C. ***区

  (多选题6)

  1.农历十二月初八是腊八节。节日习俗有()

  A.喝腊八粥 B.腌腊八蒜 C.吃糖瓜

  【答案】AB

  2.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节日习俗有()

  A.贴春联 B.放鞭炮 C.吃饺子 D.拜年

  【答案】ABCD

  3.*的年画起源于“门神画”,著名年画产地有()

  A.天津杨柳青 B.河南朱仙镇 C.浙江桃花坞

  【答案】ABC

  4.立秋是***节气之一,每年的8月7日或8日,节日习俗有:

  A.晒秋 B.贴秋膘 C.啃秋

  【答案】ABC

  5.七夕又称“乞巧节”,农历七月初七的晚上。节日习俗有()

  A.穿针乞巧 B.祭月拜星 C.插艾草

  【答案】AB

  6.歌圩是壮族传统文化娱乐活动,流行于广西、云南等地。一般在()等节日举行。

  A.春节 B.清明节 C.中秋节

  【答案】ABC

  (判断题8)

  1.松下问童子,()。只在此山中,()。

  言师采药去云深不知处

  【答案】√

  2.春种一粒粟,()。四海无闲田,()。

  秋收万颗子农夫犹**

  【答案】√

  3.解落三秋叶,()。过江千尺浪,()。

  入竹万竿斜能开二月花

  【答案】×正确为:能开二月花入竹万竿斜

  4.腊祭是*传统的祭祀活动,把捕猎所得献给神灵或祖先亡灵,祈求丰收吉祥。()

  【答案】√

  5.倒贴福字是取“福到了”的谐音,表达美好祝愿。()

  【答案】√

  6.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答案】√

  7.江上往来人,出没风波里。()君看一叶舟,但爱鲈鱼美。()

  【答案】×

  8.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答案】√

云南省“彩云杯”**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竞赛题库(小学)3

  1.云南省“彩云杯”**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竞赛题库(高中)

  2.云南省“彩云杯”**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竞赛题库(初中)

  3.云南省“彩云杯”**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竞赛题库(小学)

  4.云南“彩云杯”**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竞赛题(三年级)

  5.云南“彩云杯”**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竞赛题(五年级)

  6.云南“彩云杯”**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竞赛题(一年级)

  7.云南“彩云杯”**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竞赛题(高一)

  8.云南“彩云杯”**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竞赛题(二年级)

  9.云南“彩云杯”**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竞赛题(六年级)

  10.云南“彩云杯”**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竞赛题(九年级)

  


**鼓乐器文化知识(扩展5)

——乐器古琴的基础知识3篇

乐器古琴的基础知识1

  使用材质:琴身的琴面面板一般为桐木制,琴底板为梓木制。琴弦的质地以前多为丝制,现在多为金属制;琴徽多为贝壳或玉石制成。

  乐器特色:是乐器家族中最古老的乐器之一,历史悠久,为*最重要的汉族传统乐器之一。属于弦乐器族内的弹拨 弦鸣乐器,发音浑厚深沉,余音悠远,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演奏技巧复杂,有滑奏、揉弦和泛音奏法等特殊技巧,表现力丰富。

  古琴的音量较小,音区低沉,音色明净浑厚,风格古朴。在古代,我国文人雅士几乎家家都有古琴。孔子也是古琴的推崇者,他所教授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中,古琴是必修乐器,孔子是想通过古琴来陶冶人的情性。约公元前481年,孔子作琴曲《陬操》,以伤悼被赵简子杀害的两位贤大夫。现存琴曲 、《获麟操》、 《猗兰操》相传都是孔子的作品。

  古琴整体是一扁长形音箱,长约130厘米,宽约20厘米,厚约5厘米。面板又称琴面,是一块长形木板,表面呈拱形,琴首一端开有穿弦孔,琴尾为椭圆形。底板又称琴底,形状与面板相同但不作拱形,是在整块木料下半部挖出琴的腹腔。底板开两个出音孔,称龙池、凤沼,腰中近边处设两个足孔,上安两足,称颂足。面、底板胶合成 琴身,在琴首里面粘有舌形木板,构成与琴腹相隔的空间,叫作舌穴。面板背部设音梁,又称项实。琴腹中有两个音柱,称天柱和地柱。弦轴又称琴珍,多为圆形或瓜棱形,中空(穿弦用),琴弦由丝绒绳系住拴绕于琴轸上。琴弦用丝制缠弦。岳山镶嵌于面板首部,也开有穿弦孔。底板上有四个琴脚,琴首部两个叫凫掌,琴尾部两个叫焦尾下贴,起垫*琴身的作用。面板上嵌有十三个螺钿或玉石制作的徽,标记音位。古琴造型优美,常见的为伏羲式、仲尼式、连珠式、落霞式、月型式等。主要是依琴体的项、腰形制的不同而有所区分。琴漆有断纹,它是古琴年代久远的标志。由于长期演奏的振动和木质、漆底的不同,可形成多种断纹,如梅花断、牛毛断、蛇腹断、冰裂断、龟纹等。有断纹的琴,琴音透澈、外表美观,所以更为名贵。

  在*乐器中,古琴的声音是特别的,不似二胡如泣如诉,却比二胡委婉缠绵,是那种回旋往复的缠绵,有点让人心痛;不如古筝响亮欢快,演奏效果立竿见影,却*和沉稳,有一种往心里去的吟哦;也不像琵琶那么锋芒毕露,大珠小珠落玉盘式的直截了然。古琴是细腻含蓄的,指法不动声色地**着轻缓急重。这样的声音决定了它不宜作合奏乐器,而适合独奏。能与古琴相和的,惟有箫了,箫的幽怨迷离和琴的'古雅通脱糅成林下之风,超脱现实之境,说起来这也正是古琴为传统文人们所偏好的原因。

  古琴的声音是让人迷恋的,泛音的轻灵清越,散音的沉着浑厚,按音的或舒缓或激越或凝重。古琴注、猱、揉、吟的指法,让人真正体验到余韵袅袅、象外之致的味道,就好像一炷香慢慢地在空中舞蹈,且实且虚,缭绕而去,仿佛*画中的那种水墨烟云,如郭熙的《早春图》 。

乐器古琴的基础知识2

  *历代流传着不少有关古琴的美谈。西汉司马相如一曲《凤求凰》 ,赢得了卓文君的芳心,这是以古琴为媒的爱情故事。三国孔明以其过人的智慧,在空城危急之时,焚香操琴,成为后世戏曲中久唱不衰的经典故事。

  古琴属于典型的独奏乐器,较少用于合奏。古时也常作为文人吟唱

  时的伴奏乐器。古琴是*最古老的弹拨乐器,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是*古代地位最崇高的乐器,被誉为哲学性的艺术或艺术性的哲学,被列为"琴棋书画"四艺之首。是古代每个文人的必修之器,历史上的著名琴家有孔子、蔡邕、蔡文姬、李白、杜甫、宋**、嵇康等。古琴也是孔子办学重要的六艺之一。 《诗经》中就记载着"窈窕淑女,琴瑟友之","我有嘉宾,鼓瑟鼓琴"等。古琴的乐器本身就充满着传奇的象征色彩,比如,它长3尺6寸5分,**一年有365天,琴面是弧形,**着天,琴底为*,象征着地,又为"天圆地方"之说。古琴有13个徽,**着一年有12个月及闰月。古琴最初有五根弦,象征着金、木、水、火、土。周文王为了悼念他死去的儿子伯邑考,增加了一根弦,武王伐纣时,为了增加士气,又增添了一根弦,所以古琴又称"文武七弦琴"。古琴有100多个泛音,这大概是世界上拥有泛音最多的乐器。古琴有自己的记谱方法(简字谱),至少有1500多年的历史。古琴现存有150多部古琴谱,包含着3000多首古琴曲流传下来。

乐器古琴的基础知识3

  古琴的基本介绍

  使用材质:琴身的琴面面板一般为桐木制,琴底板为梓木制。琴弦的质地以前多为丝制,现在多为金属制;琴徽多为贝壳或玉石制成。

  乐器特色:是乐器家族中最古老的乐器之一,历史悠久,为*最重要的汉族传统乐器之一。属于弦乐器族内的弹拨弦鸣乐器,发音浑厚深沉,余音悠远,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演奏技巧复杂,有滑奏、揉弦和泛音奏法等特殊技巧,表现力丰富。

  古琴的音量较小,音区低沉,音色明净浑厚,风格古朴。在古代,我国文人雅士几乎家家都有古琴。孔子也是古琴的推崇者,他所教授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中,古琴是必修乐器,孔子是想通过古琴来陶冶人的情性。约公元前481年,孔子作琴曲《陬操》,以伤悼被赵简子杀害的两位贤大夫。现存琴曲、《获麟操》、《猗兰操》相传都是孔子的作品。

  古琴整体是一扁长形音箱,长约130厘米,宽约20厘米,厚约5厘米。面板又称琴面,是一块长形木板,表面呈拱形,琴首一端开有穿弦孔,琴尾为椭圆形。底板又称琴底,形状与面板相同但不作拱形,是在整块木料下半部挖出琴的腹腔。底板开两个出音孔,称龙池、凤沼,腰中近边处设两个足孔,上安两足,称颂足。面、底板胶合成琴身,在琴首里面粘有舌形木板,构成与琴腹相隔的空间,叫作舌穴。面板背部设音梁,又称项实。琴腹中有两个音柱,称天柱和地柱。弦轴又称琴珍,多为圆形或瓜棱形,中空(穿弦用),琴弦由丝绒绳系住拴绕于琴轸上。琴弦用丝制缠弦。岳山镶嵌于面板首部,也开有穿弦孔。底板上有四个琴脚,琴首部两个叫凫掌,琴尾部两个叫焦尾下贴,起垫*琴身的作用。面板上嵌有十三个螺钿或玉石制作的徽,标记音位。古琴造型优美,常见的为伏羲式、仲尼式、连珠式、落霞式、月型式等。主要是依琴体的项、腰形制的不同而有所区分。琴漆有断纹,它是古琴年代久远的标志。由于长期演奏的振动和木质、漆底的不同,可形成多种断纹,如梅花断、牛毛断、蛇腹断、冰裂断、龟纹等。有断纹的琴,琴音透澈、外表美观,所以更为名贵。

  在*乐器中,古琴的声音是特别的,不似二胡如泣如诉,却比二胡委婉缠绵,是那种回旋往复的缠绵,有点让人心痛;不如古筝响亮欢快,演奏效果立竿见影,却*和沉稳,有一种往心里去的吟哦;也不像琵琶那么锋芒毕露,大珠小珠落玉盘式的直截了然。古琴是细腻含蓄的,指法不动声色地**着轻缓急重。这样的声音决定了它不宜作合奏乐器,而适合独奏。能与古琴相和的,惟有箫了,箫的幽怨迷离和琴的古雅通脱糅成林下之风,超脱现实之境,说起来这也正是古琴为传统文人们所偏好的原因。

  古琴的声音是让人迷恋的.,泛音的轻灵清越,散音的沉着浑厚,按音的或舒缓或激越或凝重。古琴注、猱、揉、吟的指法,让人真正体验到余韵袅袅、象外之致的味道,就好像一炷香慢慢地在空中舞蹈,且实且虚,缭绕而去,仿佛*画中的那种水墨烟云,如郭熙的《早春图》。

  古琴的历史

  *历代流传着不少有关古琴的美谈。西汉司马相如一曲《凤求凰》,赢得了卓文君的芳心,这是以古琴为媒的爱情故事。三国孔明以其过人的智慧,在空城危急之时,焚香操琴,成为后世戏曲中久唱不衰的经典故事。

  古琴属于典型的独奏乐器,较少用于合奏。古时也常作为文人吟唱

  时的伴奏乐器。古琴是*最古老的弹拨乐器,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是*古代地位最崇高的乐器,被誉为哲学性的艺术或艺术性的哲学,被列为"琴棋书画"四艺之首。是古代每个文人的必修之器,历史上的著名琴家有孔子、蔡邕、蔡文姬、李白、杜甫、宋**、嵇康等。古琴也是孔子办学重要的六艺之一。《诗经》中就记载着"窈窕淑女,琴瑟友之","我有嘉宾,鼓瑟鼓琴"等。古琴的乐器本身就充满着传奇的象征色彩,比如,它长3尺6寸5分,**一年有365天,琴面是弧形,**着天,琴底为*,象征着地,又为"天圆地方"之说。古琴有13个徽,**着一年有12个月及闰月。古琴最初有五根弦,象征着金、木、水、火、土。周文王为了悼念他死去的儿子伯邑考,增加了一根弦,武王伐纣时,为了增加士气,又增添了一根弦,所以古琴又称"文武七弦琴"。古琴有100多个泛音,这大概是世界上拥有泛音最多的乐器。古琴有自己的记谱方法(简字谱),至少有1500多年的历史。古琴现存有150多部古琴谱,包含着3000多首古琴曲流传下来。

  古琴的琴派

  琴派是具有共同艺术风格的琴人所形成的流派。称“琴派”始自明末的虞山派和清代的广陵派。后世的琴派多以地区划分、命名,虞山派以江苏常熟为中心,广陵派以江苏扬州为中心,九嶷派以津京为中心。


**鼓乐器文化知识(扩展6)

——**的乐器之王是什么

**的乐器之王是什么1

古乐,虽不能操,亦须壁悬一床,以古琴历年既久,漆光退尽,纹如梅花,黯如乌木,弹之声不沉者为贵。琴轸:犀角、象牙者雅。以蚌珠为徽,不贵金玉。弦用白色柘丝,古人虽有朱弦清趣等语,不如素质有天然之妙。

古琴素来就被称为*民族乐器之王,是*最古老和最富民族特色的传统弹拨弦鸣乐器,至今已有3000余年历史,是*古代地位最崇高的乐器,也被誉为当今世界最为悠久的传统乐器。

*古代文人的那种以弹琴抚弦为自娱,于安逸闲适中寻找清静高远心境的情态,曾在无数的诗词文赋与金石书画作品中得以尽情展现。最为人们熟知的是,被喻为*古代文人修身养性、陶冶情操的“琴棋书画”四大“雅好”中,古琴居于首位,此足见琴在文人生活中的重要位置。难怪在人们心目中,*古代文人的形象总是有琴相伴。

“琴”是*历史最为悠久的古乐器之一,至今噎有三千多年的历史。“琴”在几千年的传承与发展中,不仅创造并完善了独特的琴器、琴曲、琴谱等,更因其深沉高雅的音色品质与丰富的艺术表现力,成为**民族精神及传统音乐文化的**。古人对琴的评价极高,西汉时期便被文人们公认为“八音之中,惟弦为最,而琴为之首”;魏晋名士嵇康在其《琴赋》中称“众器之中,琴德最优”;唐人顾况甚至说“众乐,琴之臣妾也。”另外,随着“琴者,禁也。所以禁止*邪,正人心也”的修身养性功能被文人日益强调,“左琴右书”、“士大夫无故不撤琴瑟”等古琴音乐观念在凝固,琴在古代文人心目中的重要位置不可替代。琴成为历代文人们具备音乐修养及实践技能必修的一种乐器,同时也是历代文人们思想学识与人格情操的最佳体现方式。毫无疑问,琴是古人心目中的*古代乐器之王。

古琴的神奇魅力,首先来自于琴器所特有的音色品质,而这些特有的音色效果又与琴的材质、形制、结构、髹漆等斫制工艺有着直接的关系。琴体的构成,主要是由一整块木材腹腔开剜后制作的面板与底板胶合,内部形成一个狭长的“共鸣箱”,然后再周身髹以厚厚的大漆而成。弹拨类的弦鸣乐器,是以弹拨极具张力的弦为振动源,再与由面板和底板结合构成的共鸣体产生共振而发音的。琴的弦位较长,音量不大但余韵悠长,面、底板浑厚且共鸣箱体积较小,特别是通体表层髹有厚厚的漆胎,这样特殊的斫制与构造方式,使共鸣体振动不充分且有传播阻碍,造成琴在发音上具有轻微淡雅、深沉悠远,圆润古厚的`音色特点。而这些发音特点,恰与历代文人在音乐上追求的“中正*和”、“温良敦厚”及“虚静简淡”的审美情趣相合。可以说,古琴特殊的斫制方式决定了演奏者崇“和”尚“雅”的审美趣尚,而历代文人对古琴的推崇与偏爱,又促进了古琴形制的不断发展和音乐表现力的逐步完善,其特有的音色品质与后来日益丰富的其他乐器品种及民间俗乐越来越不相容,琴逐渐成为了文人雅士们抒发高雅情怀所专用的乐器。

相对来说,古琴的音量不大,但古琴主要是古代文人在书房中自娱或在三、五好友间欣赏交流,在古人眼中:“琴之大小得中而声音和,大声不喧哗而流漫,小声不湮灭而不闻,适足以和人意气,感人善心。”古琴的声音大小正好适中,体现了“中和”之美。

就总体而言,古琴的音色有散音、按音与泛音三大类型。散音,指左手不按弦,以右手弹弦所发出的空弦音。散音即空弦音,其特点是比较浑厚宏亮,共鸣性强,余音悠长。按音,指右手弹弦,左手指顺弦依征位按弦所发出的声音为按音。按音没有散音清亮,共鸣性和余音亦相对较弱,但其音温厚、结实,其多变的走手指法通过改变琴弦的不同张力,创造出无穷的音色旋律,古琴音乐的主旋律也主要是由按音来表现的。泛音,为右手弹弦,左指对准征位轻点琴弦,得音清亮空灵,称为泛音。泛音则清脆,晶莹、纯净、明亮,有金属声,富于弹性,与散音的厚重深沉、按音的沉着多变形成鲜明的对比。另外古琴还分为低音区、中音区与高音区三个不同的发音部位,低音区低沉、浑厚、古朴、苍老,余音绵长不绝,高音区则清亮圆润,富有穿透力度而又具醇厚之韵。中音区取音“中和”。在琴曲中,这些充满矛盾的不同种音色常常配合使用,通过高妙的处理手法,使古琴的散音、按音、泛音及高、中、低音区调和在同一首曲中,使丰富的音色得以****。这恰与*文人崇“和”的观念相契合。


**鼓乐器文化知识(扩展7)

——汉服文化知识

汉服文化知识1

  既然说到汉服文化,那在这里我们首先为大家介绍汉服。当我第一次看到汉服这个字眼时,我第一理解就是汉朝的服饰,其实不然,这样理解太片面太局限性了。所谓汉服,又称汉衣冠,全称是“汉民族传统服饰”,又称之为汉装和华服,是约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17世纪中叶(明末清初),在汉族的主要居住区,以“华夏-汉”文化为背景和主导思想,以华夏礼仪文化为中心,通过自然演化而形成的具有独特汉民族风貌性格,明显区别于其他民族的传统服装和装饰体系,是*“衣冠上国”的体现。

  “汉服”一词的记载最早见于《马王堆三号墓遣册》: 简四四“美人四人,其二人楚服,二人汉服”。《汉书》:“后数来朝贺,乐汉衣服**。”这里的“汉”是指汉朝的服装礼仪**,即《周礼》《仪礼》《礼记》里的冠服体系。汉服“始于黄帝,备于尧舜”,源自黄**冕服。定型于周朝,并通过汉朝依据四书五经形成完备的冠服体系,成为儒家神道设教的一部分。“佉笾苤帷笔侨寮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