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退位减法教案5篇

一年级数学退位减法教案1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学会看图理解图意,编简单的.加减法应用题。

  2.初步学会分析解答简单求总数的加法应用题和求剩余的减法应用题。

  3.培养学生认真观察、认真分析的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12—8 7+9 17—8

  l6—7 15—5 11+2

  2.★★★★★★★★

  ●●●●●

  ★和 ● 一共有多少个?

  3、 △△△△△△△△ △△△

  还剩多少个△?

  二、新授

  1.出示教科书P20页的图。(让学生观察画面内容,用自己的语言讲—讲画面的内容。让学生**结合,互述画面内容。)

  2.板书:有16人来踢球,现在来了9人,我们队踢进了4个。

  教师:同学们看到这些话,想一想问题是什么?

  有16人来踢球,现在来了9人,还有几人没来?

  教师:这道题的己知条件和问题分别是什么?

  大家想一想该怎样列式?

  什么这样列式?

  教师提醒学生凡是应用题,得数后面都应该写上它的单位名称,并加上括号。

  有一个信息“我们队踢进了4个。”这个条件有用吗?新 课 标 第 一 网

  介绍多余条件。

  怎样检验答案是否正确。

  小结:今天我们学的是图文应用题,今后我们在做应用题的时候看清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比如:第(1)题是知道男生和女生各多少人,求总数用加法。(2)、(3)两题是知道两个数的总数和其一个部分数,求另一个数是多少用减法。(可让学生自行讨论教师再进行总结)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P20的“做一做”。

  **:这里有几个条件?有没有多余条件?

  **完成,集体订正。

  2.布置作业

  课后反思:

一年级数学退位减法教案2

  教学内容:

  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课本第1~2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学生经历收集信息的过程,能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并能积极提出解决问题的初步——列式表达。(2)学生能凭借已有经验和动手操作、交流等**,自己得出计算十几减9的各种方法,经历十几减9退位减法的思维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学习数学的意义,培养学习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

  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桃子吗?

  生:喜欢。 .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去小猴贝贝的水果店看一看,有没有新鲜的桃子上市,好吗?

  生:好!

  (教师出示课本的主题图)

  二、探索方法,解决问题

  1.观察主题图,提出问题。

  师:仔细观察,小猴贝贝今天——共准备了几个新鲜的桃子?从这幅图中,你还发现了什么信息?

  生:小猴贝贝今天一共准备了13个桃子,小兔乖乖买了9个。

  师:根据这两个信息,你可以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引导学生说出问题:还剩多少个?

  师:你们能解决这个问题吗?该如何列式呢?

  生:13-9。

  师:怎样计算13-9呢?

  2.探究13-9的计算方法。

  (1)学生自主操作探究。13-9等于几呢?请小朋友看着图想一想,也可以用小棒代替桃子,摆一摆,说一说,计算13-9可以怎样想,同桌可以互相讨论。

  (2)全班交流汇报。

  师: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3.选择算法,进行计算。

  师:想一想,在刚才同学们说过的计算方法中,你喜欢用哪种方法算?

  学生发表意见后,教师归纳:从刚才的计算可以看出,9加4等于13,13减9等于4,这样想加算减比较快些,所以我们在计算时,可以尽量选择这种方法进行计算。现在老师就要出题考考你们,能接受挑战吗?

  生:能。

  三、实践应用(“想想做做”的全部内容)’

  1.完成“想想做做”1。

  (1)出示第1题,引导学生弄清题意。

  (2)学生**完成。

  (3)集体交流,交流时请学生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2.完成“想想做做”2。

  (1)(出示左边一幅图)

  师:从图中你们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左边有9块。

  生:左右两边一共15块。

  师:请根据图中所给的信息,算一算右边有几块。

  学生**计算,后集体交流。

  (2)(出示右边一幅图)

  师:从图中你能看懂让我们解决一个什么问题吗?

  生:左边有9条黄瓜,左右两边一共有17条,右边篮子里有几条?

  师:你能用我们学过的知识解决吗?试一试。

  学生**完成后反馈。

  3.完成“想想做做”3。

  (1)学生**完成。

  (2)集体交流反馈。

  师:你是用什么方法计算的?

  生:我是把11分成10和l,先算10-9=1,再把1和1相加等于2。

  生:我是把9分成4和5,先算14-4=10,再算10-5=5。

  生,:我是想9+9=18,所以18-9=9。

  4.完成“想想做做”4。

  师:刚才大家的表现都不错,接下来我们同桌同学进行口算比赛。分别拿出9~19的数字卡片,用10~19的数字分别减9,一个拿卡片,一个说出算式和答案,比比谁说得又对又快!开始行动,加油哦!

  学生同桌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5.完成“想想做做”5。

  (1)学生**完成。

  (2)集体交流反馈。

  师:你是怎样计算的?

  四、课时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有关十几减9的知识。在这堂课上有许多的小朋友表现得很出色。大家不仅学会了正确的列式,而且计算时方法多样,老师觉得十分满意!

一年级数学退位减法教案3

  教学目标 :

  1、知识与技能: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进一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与最优化。

  2、过程与方法:通过情境的创设,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眼、动手、动脑的能力和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情境教学,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活动之中,并在活动中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的计算方法,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教具学具准备:

  多**、小棒、计数器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奥运主题,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今年的奥运会在哪里举行吗?

  师:奥运会是世界各国的体育精英聚集在一起参加的一项体育活动,他们除了有强魄的体质,还要有丰富的文化知识,你们想向他们学习吗?

  师:那我们从现在开始,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经常阅读课外书,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小小图书馆。(出示课题)

  二、新课教学。

  1、课件演示主图,利用统计表切入问题。

  (1)出示课件,学生观察统计表,说说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学生可能会说:儿童画报原有33本,借走7本,还剩多少本?

  (2)引导学生解决“儿童画报还剩多少本?这一问题,列出算式。

  2、探究33-7的计算方法。

  ( 1)动手操作、手脑并用理解算理。

  学生利用小棒摆一摆,思考如何计算33-7,并汇报自己的操作过程。

  全班汇报交流,学生可能出现的算法:13-3-4=6,6+20=26。13-7=6,6+20=26;10—7=3,3+3=6,6+20=26。

  (2)掌握竖式计算的方法。

  学生尝试用竖式的方法解决33-7,学生初次接触退位减法的竖式写法,教师给予指导,理解个位的6是怎么得来的。

  用课件演示计数器拨珠的过程,通过直观演示,理解个位不够减的时候,向十位借1的过程,加深对算理的理解。

  揭示竖式的算理。

  师:这个竖式的过程其实就是跟我们口算的过程一样的道理,都是个位上3减7不够减,向十位借1个十,与3相加变成13,13—7=6,6+20=26。

  师:你们看,小圆点像不像给十位上的数戴上一顶小圆帽啊?

  用课件播放小圆帽儿歌,引导学生理解圆帽的作用。

  师:十位上的数戴上小圆帽表示什么啊?小圆帽不是每题减法都有的,是当个位的数减不够的时候要向十位借才戴的,它表示向十位借了,所以要看成少了1。

  3、优化算法。

  师:集体的力量就是大!一道题我们就想出了这么多方法!太了不起了!对于33-7这道题来说,你更喜欢哪种算法呢?为什么?

  4、运用竖式的方法解决新问题。

  (1)故事书原有25本,借走8本,还剩多少本?

  (2)连环画原有25本,借走8本,还剩多少本?

  (生**做题,后反馈,师小结列竖式应该注意的事项)

  三、巩固练习。(以游戏的形式做练习)

  1、完成教材第60页第二题第一小题“48—9=”。

  2、完成教材第60页第三题“森林医生”。

  四、小结。

  师:今天你们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五、以玩乘车游戏的形式结束课堂。

  1、计算出你手中的算式的得数。

  2、你算出的得数就是车厢的号码,根据号码对号上车。

一年级数学退位减法教案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与同伴交流5以内减法的算法过程,会用适合于自己的算法正确计算5以内减法。

  2.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中许多问题可用减法计算,进一步理解减法的含义,感受与同伴交流想法的乐趣。

  3.培养学生积极思考、认真倾听他人想法的习惯,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意识和兴趣。

  4.结合课堂教学渗透环保教育和遵守公共秩序的思想教育。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5页。

  教具、学具准备:多**课件。

  教学设计

  复习导入

  复习5以内数的组成,可采取以下形式。

  1.对口令。

  师:我说1。

  生:我说2,1和2组成3。

  [课一开始,就采用三种对口令的形式,让学生动手动脑复习了5以内数的组成,形式灵活有效,学生复习效果好。]

  2.拍手对口令。

  3.举牌对口令。

  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老师投影显示美丽的小湖,并用语言描述创设情境:在波光粼粼,美丽的小湖里有3只美丽的鹤在快乐地歌唱,过了一会儿,1只鹤展开翅膀飞走了,(教师出示3只纸鹤,再慢慢移走1只纸鹤)。教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交流体会。

  2.学生跟随教师拿出自己折好的3只纸鹤,动手操作演示,3只鹤飞走1只鹤,就是从3只里面去掉1只,要用减法计算,用“-”号表示去掉,去掉后剩下是几就用数字几表示,也就是得数是几。教师边说明边板书等式:3-1=2。(学生体验减法的含义,也可用摆图片操作,并表述含义。)

  3.学生试读算式。教师启发学生说出其他能用3-1=2表示的事例。学生举例说说其他能用减法表示的事例。

  [在投影与教师语言描述的优美情境中,用纸鹤实物演示,学生感觉更直观亲切,并能亲自参与演示,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加深了学生对减法的认识。]

  例题

  1.课件演示,创设问题情景:草地上雨后长出5只蘑菇,小白兔采走了2只。让学生叙述情景,并试着提出问题。教师引导启发学生提出“草地上还有几只蘑菇?”的问题。学生**题时教师应多给与鼓励。接着问:该怎样列式?学生回答后,电脑显示:5-2=?

  2.教师**:5减2得几?你是怎样算的?学生分组交流想法,教师巡视指导。然后让不同想法的学生说一说自己算的过程。不论是点数法还是用数的组成计算,教师都给与鼓励。接着**:如果不看图,不数指头,你会算吗?引导学生用数的组成来计算:5可以分成2和3,所以5-2=3。

  [例题用多**课件演示学生喜欢的小白兔采蘑菇的形象,学生很高兴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在教师启发引导下,主动探究故事中的数学问题,教师对学生的多种算法都给与鼓励,保护了学生思维的多样性,然后通过比较、引导学生发现用数的组成计算减法较简单。]

  巩固练习

  1.出示课件1,动态显示:荷叶上原来有4只青蛙,“扑通”跳到水里1只。学生说说题意,再列式,交流算法。

  2.出示课件2,学生说图意:架上原来有4只丝瓜,摘下2只,架上还有几只?然后学生列式完成,小组交流订正。

  3.学生拿出自己准备好的5只纸鹤,你能用这5只纸鹤,摆出几种不同的减法算式吗?摆摆试试,看谁摆的多。

  4.乘车游戏:5个同学做检票员,拿着车号,其他同学每人一张票,车票上数目的得数就是的要乘的车号。游戏开始,请同学们赶快上车,检票员检票后,上错车的同学给大家表演节目。

  [巩固练习中的第1、2题,采用课件演示,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练习第3题发挥学生的主动探索能力,让学生尝试用5只纸鹤摆不同的算式,发散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对减法的认识。乘车游戏,学生最感兴趣,参与积极性也,学生感兴趣的事情活动效果好。]

  总结评价

  1.学生对本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回忆、小结,说说自己本课学习的主要收获和存在的问题。

  2.教师结合学生表现对本课作小结。

  布置作业

  1.学生准备纸鹤,学具,数字卡片;

  2.回家想一想,看一看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减法?

  教学设计说明

  一年级的小学生参与数学教学活动的关键就是要调动起学生对数学学习活动的兴趣。整节课我都充分利用多种**创设的生动活泼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问题情境中受到感染,产生兴趣,自觉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进而体验到参与学习、获得成功的快乐。

  在本次课中,我首先设计了三个让学生动口、动手的对口令活动,学生很有兴趣,积极参与,复习了5以内数的组成,为本次课运用数的组成计算5以内减法做好准备。然后我用语言描述,并用纸鹤演示:“湖里的3只鹤飞走了1只,还有几只?”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减法的意义。接着用课件演示第二个问题情境例题:“5只蘑菇,小白兔采走了2只”,引导学生尝试提出问题:“草地上还有几只蘑菇?”列出算式后,学生分组讨论交流怎样算,多让不同算法的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再通过比较,引导学生用数的组成计算,并让学生自己尝试写一些这样的减法算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巩固练习第1、2题用课件演示,分步进行,让学生先说题意,再列式计算,小组交流订正;还有一个练习是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5只纸鹤能摆出几种不同的减法算式,发挥学生的主动探索能力。练习的最的是乘车游戏,这个游戏时在学生学习兴奋低点进行的,起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的作用,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一年级数学退位减法教案5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0页~64页

  教学目标:学习100以内数的退位减法

  教学准备:学生喜欢的学具

  教学过程:

  活动程序与教师提示

  活动内容

  关注要点

  活动一

  1、师:这节课我们一起去参观标本馆好吗?

  2、通过观察画面,你发现了什么?你能提出什

  么数学问题?

  (板书问题)

  活动二

  1、你能自己解决这两个问题吗?

  2、把你的想法在小组中交流一下

  3、哪个小组来交流一下

  让生板书竖式。出: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在个位上加十再减。

  活动三

  巩固练习62页~64页

  活动四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观察画面

  学生根据画面可能提出的问题:

  鱼类比虾类标本多几种?

  虾类比贝类标本少几种?

  (其它问题,先放问题口袋里,等练习时再解答)

  学生利用手中的学具探究算法

  小组合作交流

  全班交流。可能出现的方法:摆小棒,用计数器算,

  用竖式算。

  学生解答练习题后全班进行交流

  学生思考,回顾学习内容

  能找到图中的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

  板书本节课需要解决的问题,其余方问题口袋里。

  学生进行**探索。

  再讨论交流中,能探索出多种算法,也培养了合作意识,并能清晰、条理的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

  强调用竖式计算时,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

  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在个位上加十再减。

  进一步巩固练习

  能用自己的话学到的知识。


一年级数学退位减法教案5篇扩展阅读


一年级数学退位减法教案5篇(扩展1)

——小学一年级数学退位减法教案3篇

小学一年级数学退位减法教案1

  教学内容:

  新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第68页主题图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进一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与化。

  2、理解个位相加满十要向十位进一的'算理,掌握进位加法笔算竖式的书写格式。

  3、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感受数的运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

  理解不同算法的算理,尤其是满十进一的运算规则。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

  学生:课堂练习本、小棒、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课件出现晋江市少儿图书馆照片,简介图书馆,引出课题。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观察交流,提出问题

  课件出示主题图,请学生观察图,了解数学信息,然后根据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写在课堂练习本上。

  全班交流学生提出的问题。

  2、探索算理,体会多样化

  (1)解决问题:《童话世界》和《丛林世界》一共有几本?

  指名列出算式:28+4

  (2)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一算,写在课堂练习本上,然后与同桌交流自己的算法,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3)全班交流算法

  方法一:摆小棒

  方法二:拨计数器

  方法三:8+4=12 20+12=32

  方法四:28+2=30 30+2=32

  方法五:列竖式(指名学生说一说列竖式要注意什么?)

  (4)比较讨论算法的简便性

  方法一、二比较直观,但需要借助实物;后三种方法比较简便。

  三、选择算法,巩固应用

  1、解决问题:《童话世界》和《海底世界》一共有几本?

  2、解决问题:《童话世界》和《**学院》一共有几本?

  要求学生选择比较简便的算法,集体订正时指名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算的。

  3、用竖式算一算

  58+7= 5+32= 38+6= 8+27=

  四、自我评价,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觉得自己表现如何?你有什么收获?

小学一年级数学退位减法教案2

  教学目标

  1、初步经历从场景图中抽象出数的过程,初步认识按顺序数数的方法。

  2、初步经历运用点子图表示物体个数的过程,初步建立数感和一一对应的思想。

  3、初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事物,渗透应用意识。

  4、在他人的帮助下,初步体会数学的意义与乐趣。

  教学重、难点

  初步经历从场景图中抽象出数再用点子图表示数的过程,初步认识按顺序数数的方式。

  教具准备

  多**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兴趣的产生

  谈话:小朋友们都爱玩,你们最想到哪儿去玩呢?这节课老师要带我们班小朋友到儿童乐园。(学生闭上眼后再睁开双眼的同时,课件出示儿童乐园情境图)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尤其是刚刚升入一年级的学生对于第一节数学课,以儿童乐园游玩作引子,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从上课开始便能全心投入,进入一个学习状态]。

  二、自主探索兴趣的维持

  1、初步感知

  (1)**:在儿童乐园,你看见了什么?

  分小组交流后集体交流

  (2)描述:灿烂的阳光下,绿树成荫,鲜花怒放,鸟儿欢快的歌唱,蝴蝶快乐的飞舞,小朋友们玩得多开心呀,他们有在骑木马,有的在荡秋千,有的在坐小飞机,有的在滑滑梯。

  [情感是课堂教学的催化剂,声情并茂的语言渲染,能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深切体验教师的可亲,课堂的可爱]。

  2、数数交流

  (1)**:儿童乐园里有好多东西,你能数出它们各有多少个吗?

  (2)学生先自己数一数,再数给同桌听。

  (3)选几名学生做向导,带领其余小朋友按顺序数数。

  3、总结方法

  (1)展开讨论:怎样数数才能又对又快?

  分小组讨论后集体交流

  (2)小结并强调一个一个按顺序数。(从左往右,从上往下等)

  4、抢答练习

  (1)**:1个……学生接:1个滑梯;2架……,学生接2架秋千……(课件演示,从主题场景中逐个抽取10幅片段图)

  (2)自己看图说图意如:3架木马……

  5、点子图表示数

  我们可以用一些最简单的符号表示物体个数,你想用什么表示?我们就用点子图表示好吗?1个滑梯用1个点子表示(演示出现1个点子)怎样表示秋千的个数?为什么?怎样表示木马、飞机的个数?你还有什么想法?(让学生充分地说)

  探索:什么物体的个数用7个点子表示?8个点子表示的是什么?怎样表示气球的个数?10个点子表示什么?

  三、寓教于乐 兴趣的体验

  过渡:小朋友,美丽的校园就是我们的乐园,让我们一起到儿童乐园中去玩吧!(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进校园)找找数娃娃美丽的校园藏着许多数娃娃,你愿意找到它们吗?找到后与好朋友(包括老师)交流。

  练练点子表示数(课前创设好特定场景)

  1位白雪公主、2条手帕、3个蘑茹、4朵花、5只篮子、6个苹果、7个小矮人、8只茶杯、9只梨、10只小碗。

  [童话般的美丽场景,学生喜爱的童话人物,学得生动,练得有味]。

  四、总结提升 兴趣的延伸

  谈话:数学与我们的生活紧紧相连,每一个数学王国的成员都正眨着智慧的眼睛看着我们,你们想与它们交朋友吗?你打算今后怎样做?学生**谈论。

  [第一节数学课,学习目的教育很有必要。用交朋友作比喻教育学生爱学数学,愿学数学,想学数学。达到延伸学生学习的数学的兴趣的目的。]

小学一年级数学退位减法教案3

  教学内容:

  一年级北师大版本数学第五单元位置与顺序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能确定物体前后、左右、上下的位置关系。

  2、培养学生运用“前后、左右、上下”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进一步培养学生关于“前后、上下、左右”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前后、左右、上下的位置与顺序。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前后、左右、上下,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这方面的知识。请学生说一说你身边前后左右的同学是谁?

  二、看一看,说一说你的教室

  1、看看我们自己的教室前后、左右、上下有什么?先自己说一说。

  2、同桌说一说。

  3、全班同学交流。

  三、想一想,说一说你小房间里的东西是怎么摆放的?

  1、想一想,你小房间里的东西是怎么摆放?

  2、说一说,同桌交流。

  3、全班交流。

  四、介绍你的文具盒

  指一指,说一说,你的文具盒的上下、前后、左右6个面。

  五、介绍火车站路线。

  1、出示火车站的挂图。

  2、学生用箭头画一画去火车站的路线。

  3、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到火车站的路线,用上前后、左右、上下。

  六、巩固练习

  1、书上63页第3题,看图回答问题

  2、完成随堂练习。一年级北师大版本数学第五单元位置与顺序


一年级数学退位减法教案5篇(扩展2)

——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20以内的退位减法》

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20以内的退位减法》

  作为一位刚到岗的教师,我们需要很强的教学能力,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怎样写教学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20以内的退位减法》,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20以内的退位减法》1

  本节课是十几减几内容,主要是理解十几减几的算理,学会十几减几的口算方法,正确的计算十几减几的题目,会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口算。开课,就是一组口算,大部分就是十几减9的口算,为十几减几做好铺垫,着重让学生复习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然后通过学生感兴趣的小猫吃鱼的图来让吸引学生的兴趣,来引出今天的内容十几减几,然后是让学生自己探索方法,教师总结方法,得出和十几减9的方法完全一样,学生学起来也是比较轻松掌握了十几减几的方法,大多数学生已经能够进行十几减几的计算。

  《解决问题》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教学例三的内容,目标是进一步复习巩固掌握所学的十几减几的内容,难点是根据图意提出合理的数学问题,首先是给出了问题的信息和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思考解决,第二个部分是让学生根据信息自己提出问题,**的**,加减都是可以的,但本节课主要是要注意减法的练习多一些,在本节课中,我注重让学生大胆的说,让学生在说中体会有原来的看图列式向看信息来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就这一节课肯定是远远不够的,在后面的练习中,还将有大量的训练,来巩固着题部分内容。

  十几减9的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第一次接触20以内的退位减法,所以在课前让学生预习了10-11的主题图,12页的题目,这样让他们对十几减9的做法有个初步的认识,在教学时,先复习9加几的口算,对后面的十几减9的想加算减做个铺垫,新课开始时,让学生在情景图中找出生活中数学问题,气球图能够得出15-9=,然后让学生自己数得出多少,后汇报15-9的方法,老师介绍破十法,有学生说出想加算减的方法也进行了小结,本节课后,学生基本掌握了十几减9的两种方法,但对于困难学生还是不能有正确思考方法,在后面的练习课中,我将有针对性的加强辅导,争取每位学生都能学会十几减9的方法,进一步加深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十几减9的练习课反思

  本节课是对十几减9的内容的一节练习课,也是学生先完成了13页的题目,好在上课的时候有时间讲解,主要是对于破十法的再次巩固练习和掌握,对于想加算减的方法也是要进行必要的练习,达到孰能生巧的地步,一节课下来,学生对于十几减9的算理和算法基本上掌握的比较熟练。

  整理和复习教学反思

  整理和复习主要是对这个单元进行一个系统的巩固,首先我就对本节最主要的20以内的推诿减法表进行了复习,形成表格,在表格中来发现其中的排列规律,一遍学生更好的来记忆表格,为以后的计算打下良好的基础,

  当然还对**的图和信息结合的题目进行了练习,重点是能够从图中找到有用的信息,解决自己的问题。

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20以内的退位减法》2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材第20页的例5,是一道利用20以内的退位减法来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和以往解决问题不同的是这道题中出现了“我们队踢进了4个球”的多余条件,这个多余条件很容易干扰学生解题,是教学难点。

  教学例5时,我先是出示情境图,让学生观察情境图,说说你知道了什么数学信息?你是怎么知道的?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让学生想一想,题目呈现的信息中,哪两个信息有联系?要求“还有几人没来”需要哪两个信息?学生都积极发言,说出了有用的数学信息和问题。在找多余条件这一环节中,我引导学生对题目中三个条件进行分析,让学生被动的的知道“我们队踢进了4个”是个多余条件,对我们解决问题没有帮助,应该剔除。

  深刻反思整个教学过程,觉得本课导入太快,没有设置情景,而是直接出示情境图,没有激起学生的兴趣。

  其次是没有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我们队踢进了4个”这个条件为啥是多余条件?在出现了多余的条件,我只是自己分析,从我的角度提出这是个多余条件,使学生被动的知道这是个多余条件。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太短,没有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条件和问题之间的关系。

  再次是我在教学过程中,讲授的时间过多,学生思考交流不够,学生参与面较小,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堂显的沉闷。

  最后是我的评价方式单一,不能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情绪和学习积极性。

  针对以上的问题,我将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多看名师讲课视频,多向其他老师请教,多听其他老师的课,多向她们学习。

  2、多学习课堂上评价性语言,多鼓励、表扬学生。

  3、课堂上多让学生思考,让孩子多交流,用他们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要充分调动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将课堂的大多时间留给他们。

  解决问题是低年级学生学习的难点和重点,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要改进我的不足,将每节课设计的生动有趣,才能**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让孩子渐渐爱上数学课,爱上解决问题。

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20以内的退位减法》3

  教学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20以内的数,掌握了10以内加减以及20以内进位加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而在计算20以内退位减法的时候,需要学生应用学过的20以内的进位加法。

  一、用好教材但不拘泥于教材。教材为我们提供的是拿小圆片,考虑到拿小圆片学生不容易理解破十法,所以我在教学时选择小棒进行教学(十几根小棒中10根一捆)。

  二、引导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学习退位减法的知识。利用小棒学习14-8时,学生中出现了好几种不同的方法:

  方法一:先从14根中拿出4根,再把一捆打开拿出4根,即:

  14-8=6

  第一步:14-4=10

  第二步:10-4=6

  方法二:先把1捆打开拿出8根,再把剩下的2根和原来的4根合起来,即:

  14-8=6

  第一步:10-8=2

  第二步:2+4=6

  方法三:要拿掉8根,先拿掉10根,再还回来2根,即:

  14-8=6

  第一步:14-10=4

  第二步:4+2=6

  方法四:做减法,想加法,即:

  14-8=6

  想:8+(6)=14

  方法五:有的学生竟然能编出口诀:看到8想到2,4+2=6.

  学生中出现这么几种方法着实令我意外,新课程强调尊重个体差异,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实现个性化的学习,在这节课有了充分的体现。

  三、鼓励算法多样化,又教给学生一般的优化的计算方法。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存在差异,有的需要借助直观学具进行计算,有的能“做减法想加法”。有专家提出,由于孩子的智力背景、生活经历不同,适合他的方法才是最好的方法。如果因为教师的一个总结,使大部分学生的方法被归为另类,他们会为自己的失败而伤心,一颗幼小的心灵是经不起这等风霜的,这样的总结不利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落实。针对几种不同的方法,学生你一言我一语说开了,我让学生分别说出自己认为最简便且最喜欢的方法,实现了算法的优化。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要给孩子提供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在提出问题后,不急于教计算方法,给孩子充裕的时间,让学生在自己的尝试中摸索发现,自己探究。在合作交流中,让孩子学会倾听,学会互相学习。最后,在比较中,优化算法,这样的教学跳出了书本,拓宽了学生的思路,更有利于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同时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把解决问题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给学生留下更多展示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策略的机会,体现了“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新教学理念,使学生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20以内的退位减法》4

  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在学习10以内加减法和20以内的加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前面的学习当中大部分学生是有学习基础的,他们有的是在幼儿园已有了这方面的计算训练、有的是家长在家教自己孩子用扳手指头的方法。所以孩子们学习这部分知识的区别只是在计算速度方面的差别。大部分孩子都能按自己的方法计算出得数。在教学本单元时,我突出体现了以下几点:

  1、以旧引新,正向迁移教学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20以内的数,掌握了10以内加减以及20以内进位加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而在计算20以内退位减法的时候,需要学生应用学过的20以内的进位加法,也就是所谓的“算减想加”。因此,在教学新课时,我总是进行对应的进位加法口算唤醒孩子对进位加法的记忆,并出示求未知加数的算式,为学生探索20以内退位减法搭桥铺路。

  2、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开启知识大门的金钥匙。在教学中,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在实际中解决数学问题。生动的生活情景,有助于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加对数学的亲近感,体验用数学的乐趣。例如:直观的观察材一年级下册9页的例题图,要求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进行解答。受生活阅历和理解能力的限制,小学生对抽象的数学知识往往难以理解。因此,例题教学充分运用了现代教学**,发挥直观性作用,创设了逼真的情境,为学生提供丰富、生动的料,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要给孩子提供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在提出问题后,不急于教计算方法,给孩子充裕的时间,让学生在自己的尝试中摸索发现,自己探究。在合作交流中,让孩子学会倾听,学会互相学习。最后,在比较中,优化算法,达到教学的目的。在教学十几减九时,经过孩子自己的探索,一下子就想到了联系进位加法算加法,还有的孩子还想出了书上没有的方法,这样的教学跳出了书本,拓宽了学生的思路,更有利于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在本单元的教学中,还有很多比较困惑和不足的地方。如:在练习中,有的题组是有一定的规律,学生找到规律之后,盲目地应用规律,混淆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规律。如:十几减9得数应该是十几的个位多1,而9加几时得数的个位比几小1,在总结完规律之后,学生喜欢应用规律快速口算,可是,不少孩子把十几减9的得数算成比十几个位少1。面对这样的情况,我只能禁止学生应用规律,以免出错。

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20以内的退位减法》5

  本单元教学内容是20以内退位减法,一是十几减几需要退位的减法;二是用20以内退位减法和以前学过的进位加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因此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必须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会计算方法,并通过合理的'练习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切实为以后学习打好基础。

  在教学中,我非常重视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数学知识。并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许多教学资源编成有趣的故事或假设一个真实的情景,吸引学生想得出结果,然后引出计算。这样一方面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情感投入,另一方面能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如加减法的含义、加减法之间的关系等,以此为基础展开想象和思考,自觉地构建自己的知识,学会计算方法。

  一年级小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特点,而且有意注意时间短、爱说、爱动。我在教学中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在具体活动中引导学生多动手、动脑、动口,调动各种感官参加学习活动,提高学习效率。处理好算法多样化的教学。数学课程标准提倡算法多样化,目的是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学习,充分展示每个人的学习潜能。

  练习时我采取灵活、有趣的方法。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在教学时,启发学生**观察发现,主动提出不同的问题;然后根据问题自己搜集信息和数据,进行探索解答;最后交流成果,完善答案。从这一完整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数学的作用,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

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20以内的退位减法》6

  一、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学习十几减9的知识。为了让他们掌握十几减9的减法,教材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教学时,我充分利用主题图,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十几减9的减法。

  二、动手操作,体会破十法和做减想加的算理。学生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有快有慢,理解有深有浅。为了让那些学有困难的学生理解十几减9的算理,我加强了学生的操作活动。如在教学例一时,我设计用两种颜色(10根红小棒、5黄小棒),让学生思考:从15中去掉9,该怎么去?学生能很快从10根中拿掉9根,剩下的1根和5根黄小棒合起来就是15-9的结果。通过操作活动,学生能很快理解“破十”的道理,从而达到运用“破十法”计算的目的。

  三、鼓励算法多样化,又教给学生一般的优化的计算方法。学生数学思维水*参差不齐,因此学生计算方法也是参差不齐,有的需要借助直观学具进行计算,有的能“做减想加”来计算。为了使大多数学生通过主动学习,达到义务教育所要求的标准,使大多数学生掌握一般的较优的计算方法,由此在鼓励学生算法多样化的同时,侧重让学生理解“做减想加”和“破十法”的计算算理,目的使大多数学生能掌握这普通的长久发挥的数学方法。

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20以内的退位减法》7

  本节是节复习练习课,学生却有新的收获,这是因为教师没有停留在对旧知的”回炉”上,而是让学生在原因知识基础上,经历知识获得过程,打破了原有的思维定势,对教材进行重组,让学生在思考中去发现,在发现中去探索,在探索交流中获取新知,让他们在活动中运用自己的经验去认识世界,进行探索.

  1. 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课堂教学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递,而是学生的学习方式和能力的一种体验

  本节课以几个最简单的环节进行复习,从一开始就逐渐的引导学生认识到,进行小组合作是最佳的学习方法,从最初的帮助老师解决困难,到单人完成老师拒绝检查,再到黑板上以对号多少评判小组成绩,没有比赛的比赛,学生们由最初的被动的有意识的合作逐步进入主动的无意识的合作.

  2.小学数学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要为学生打好”基本功”_练就基本的数学技能,掌握基本的数学思维方法,这样有利于学生数学思维水*的长期发展,高难度动作的训练只适应一小部分学习有优势的同学,所以,本节课,抓住学生好胜的心理,在复习中,自然而然的同位中较差的就被多**几次,正是达到了复习的目的,程度好的小组也进行了多次练习,使程度较差的同学也从真正意义上复习到了旧知。再观察每一个小组,各个参与,少有的“大生产大合作运动”

  3.源于教材高于教材,教师以教材所提供的”减法表”为蓝图进行合理设计,再加工,使学生自己去探索自己去解决,不由自主的形成合作意识,从中逐步提高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不断的体验到成功的喜悦,等到下课时,学生们已经在不断的合作中三次“加减了这张退位减法表”,充分的尝到了合作的甜头。有一学生没有同位,摆的较慢,从他艳羡的目光中,同学们为和同位共同努力而取得大胜利的无限自豪的神情中,所有学生全员参与,无一漏网,无一不时刻备战,无一不以对号**与共,教师也尝到了事半功倍的乐趣。

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20以内的退位减法》8

  本单元教学内容是20以内退位减法,一是十几减几需要退位的减法,简称20以内的退位减法;二是用20以内退位减法和以前学过的进位加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即“用数学”。因此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必须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会计算方法,并通过合理的练习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切实为以后学习打好基础。

  在教学中重视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数学知识。利用教材提供的许多教学资源编成有趣的故事或假设一个真实的情景,吸引学生想得出结果,然后引出计算。这样一方面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情感投入,同时能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如加减法的含义、加减法之间的关系等,以此为基础展开想象和思考,自觉地构建自己的知识,学会计算方法。

  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学习知识。一年级小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特点,而且有意注意时间短、爱说、爱动。我在教学中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在具体活动中引导学生多动手、动脑、动口,调动各种感官参加学习活动,提高学习效率。处理好算法多样化的教学。数学课程标准提倡算法多样化,目的是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学习,充分展示每个人的学习潜能。

  采取灵活、有趣的方法提高计算练习的效果。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在教学时,启发学生**观察发现,主动提出不同的问题;然后根据问题自己搜集信息和数据,进行探索解答;最后交流成果,完善答案。从这一完整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数学的作用,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

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20以内的退位减法》9

  通过两个周的学习,对于20以内退位减法这部分的内容已经结束,在教学过程中遇到了许多的问题也有很多的收获。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在学生学习了20以内的进位加法、加减法关系、10减几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有3种,*十法和破十法为一个课时,想加做减为一个课时。在两节课的教学后,学生对20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掌握的并不是太好。“想加做减”的方法对于学生来说比较容易发现,在*时的计算中也用得比较多,因为加法是正向的运算,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可是,在过了一个寒假之后,孩子都过了一个快乐的新年,把口算练习都抛在脑后,上学期学习的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及20以内的进位加法都忘得差不多了,因此对这样一部分孩子来说,学习使用“想加做减”的方法特别难。

  根据学生的这些特点,在学习这三种计算方法后,我让学生自己选择其中一种方法进行计算。其实,提倡算法多样化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个性化的思考,开展数学交流,鼓励探索不同的计算方法,促进学生的发展,并不是要求学生掌握多种计算的方法。另外,我注意让学生在*时每天坚持练习口算,以10内的加减法为基础,能快速准确的计算出结果,再练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20以内的进位加法非常熟练后尝试用想加做减的方法计算20以内退位减法。


一年级数学退位减法教案5篇(扩展3)

——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20以内的退位减法》

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20以内的退位减法》

  作为一位刚到岗的教师,我们需要很强的教学能力,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怎样写教学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20以内的退位减法》,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20以内的退位减法》1

  本节课是十几减几内容,主要是理解十几减几的算理,学会十几减几的口算方法,正确的计算十几减几的题目,会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口算。开课,就是一组口算,大部分就是十几减9的口算,为十几减几做好铺垫,着重让学生复习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然后通过学生感兴趣的小猫吃鱼的图来让吸引学生的兴趣,来引出今天的内容十几减几,然后是让学生自己探索方法,教师总结方法,得出和十几减9的方法完全一样,学生学起来也是比较轻松掌握了十几减几的方法,大多数学生已经能够进行十几减几的计算。

  《解决问题》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教学例三的内容,目标是进一步复习巩固掌握所学的十几减几的内容,难点是根据图意提出合理的数学问题,首先是给出了问题的信息和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思考解决,第二个部分是让学生根据信息自己提出问题,**的**,加减都是可以的,但本节课主要是要注意减法的练习多一些,在本节课中,我注重让学生大胆的说,让学生在说中体会有原来的看图列式向看信息来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就这一节课肯定是远远不够的,在后面的练习中,还将有大量的训练,来巩固着题部分内容。

  十几减9的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第一次接触20以内的退位减法,所以在课前让学生预习了10-11的主题图,12页的题目,这样让他们对十几减9的做法有个初步的认识,在教学时,先复习9加几的口算,对后面的十几减9的想加算减做个铺垫,新课开始时,让学生在情景图中找出生活中数学问题,气球图能够得出15-9=,然后让学生自己数得出多少,后汇报15-9的方法,老师介绍破十法,有学生说出想加算减的方法也进行了小结,本节课后,学生基本掌握了十几减9的两种方法,但对于困难学生还是不能有正确思考方法,在后面的练习课中,我将有针对性的加强辅导,争取每位学生都能学会十几减9的方法,进一步加深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十几减9的练习课反思

  本节课是对十几减9的内容的一节练习课,也是学生先完成了13页的题目,好在上课的时候有时间讲解,主要是对于破十法的再次巩固练习和掌握,对于想加算减的方法也是要进行必要的练习,达到孰能生巧的地步,一节课下来,学生对于十几减9的算理和算法基本上掌握的比较熟练。

  整理和复习教学反思

  整理和复习主要是对这个单元进行一个系统的巩固,首先我就对本节最主要的20以内的推诿减法表进行了复习,形成表格,在表格中来发现其中的排列规律,一遍学生更好的来记忆表格,为以后的计算打下良好的基础,

  当然还对**的图和信息结合的题目进行了练习,重点是能够从图中找到有用的信息,解决自己的问题。

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20以内的退位减法》2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材第20页的例5,是一道利用20以内的退位减法来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和以往解决问题不同的是这道题中出现了“我们队踢进了4个球”的多余条件,这个多余条件很容易干扰学生解题,是教学难点。

  教学例5时,我先是出示情境图,让学生观察情境图,说说你知道了什么数学信息?你是怎么知道的?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让学生想一想,题目呈现的信息中,哪两个信息有联系?要求“还有几人没来”需要哪两个信息?学生都积极发言,说出了有用的数学信息和问题。在找多余条件这一环节中,我引导学生对题目中三个条件进行分析,让学生被动的的知道“我们队踢进了4个”是个多余条件,对我们解决问题没有帮助,应该剔除。

  深刻反思整个教学过程,觉得本课导入太快,没有设置情景,而是直接出示情境图,没有激起学生的兴趣。

  其次是没有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我们队踢进了4个”这个条件为啥是多余条件?在出现了多余的条件,我只是自己分析,从我的角度提出这是个多余条件,使学生被动的知道这是个多余条件。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太短,没有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条件和问题之间的关系。

  再次是我在教学过程中,讲授的时间过多,学生思考交流不够,学生参与面较小,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堂显的沉闷。

  最后是我的评价方式单一,不能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情绪和学习积极性。

  针对以上的问题,我将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多看名师讲课视频,多向其他老师请教,多听其他老师的课,多向她们学习。

  2、多学习课堂上评价性语言,多鼓励、表扬学生。

  3、课堂上多让学生思考,让孩子多交流,用他们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要充分调动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将课堂的大多时间留给他们。

  解决问题是低年级学生学习的难点和重点,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要改进我的不足,将每节课设计的生动有趣,才能**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让孩子渐渐爱上数学课,爱上解决问题。

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20以内的退位减法》3

  教学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20以内的数,掌握了10以内加减以及20以内进位加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而在计算20以内退位减法的时候,需要学生应用学过的20以内的进位加法。

  一、用好教材但不拘泥于教材。教材为我们提供的是拿小圆片,考虑到拿小圆片学生不容易理解破十法,所以我在教学时选择小棒进行教学(十几根小棒中10根一捆)。

  二、引导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学习退位减法的知识。利用小棒学习14-8时,学生中出现了好几种不同的方法:

  方法一:先从14根中拿出4根,再把一捆打开拿出4根,即:

  14-8=6

  第一步:14-4=10

  第二步:10-4=6

  方法二:先把1捆打开拿出8根,再把剩下的2根和原来的4根合起来,即:

  14-8=6

  第一步:10-8=2

  第二步:2+4=6

  方法三:要拿掉8根,先拿掉10根,再还回来2根,即:

  14-8=6

  第一步:14-10=4

  第二步:4+2=6

  方法四:做减法,想加法,即:

  14-8=6

  想:8+(6)=14

  方法五:有的学生竟然能编出口诀:看到8想到2,4+2=6.

  学生中出现这么几种方法着实令我意外,新课程强调尊重个体差异,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实现个性化的学习,在这节课有了充分的体现。

  三、鼓励算法多样化,又教给学生一般的优化的计算方法。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存在差异,有的需要借助直观学具进行计算,有的能“做减法想加法”。有专家提出,由于孩子的智力背景、生活经历不同,适合他的方法才是最好的方法。如果因为教师的一个总结,使大部分学生的方法被归为另类,他们会为自己的失败而伤心,一颗幼小的心灵是经不起这等风霜的,这样的总结不利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落实。针对几种不同的方法,学生你一言我一语说开了,我让学生分别说出自己认为最简便且最喜欢的方法,实现了算法的优化。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要给孩子提供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在提出问题后,不急于教计算方法,给孩子充裕的时间,让学生在自己的尝试中摸索发现,自己探究。在合作交流中,让孩子学会倾听,学会互相学习。最后,在比较中,优化算法,这样的教学跳出了书本,拓宽了学生的思路,更有利于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同时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把解决问题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给学生留下更多展示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策略的机会,体现了“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新教学理念,使学生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20以内的退位减法》4

  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在学习10以内加减法和20以内的加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前面的学习当中大部分学生是有学习基础的,他们有的是在幼儿园已有了这方面的计算训练、有的是家长在家教自己孩子用扳手指头的方法。所以孩子们学习这部分知识的区别只是在计算速度方面的差别。大部分孩子都能按自己的方法计算出得数。在教学本单元时,我突出体现了以下几点:

  1、以旧引新,正向迁移教学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20以内的数,掌握了10以内加减以及20以内进位加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而在计算20以内退位减法的时候,需要学生应用学过的20以内的进位加法,也就是所谓的“算减想加”。因此,在教学新课时,我总是进行对应的进位加法口算唤醒孩子对进位加法的记忆,并出示求未知加数的算式,为学生探索20以内退位减法搭桥铺路。

  2、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开启知识大门的金钥匙。在教学中,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在实际中解决数学问题。生动的生活情景,有助于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加对数学的亲近感,体验用数学的乐趣。例如:直观的观察材一年级下册9页的例题图,要求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进行解答。受生活阅历和理解能力的限制,小学生对抽象的数学知识往往难以理解。因此,例题教学充分运用了现代教学**,发挥直观性作用,创设了逼真的情境,为学生提供丰富、生动的料,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要给孩子提供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在提出问题后,不急于教计算方法,给孩子充裕的时间,让学生在自己的尝试中摸索发现,自己探究。在合作交流中,让孩子学会倾听,学会互相学习。最后,在比较中,优化算法,达到教学的目的。在教学十几减九时,经过孩子自己的探索,一下子就想到了联系进位加法算加法,还有的孩子还想出了书上没有的方法,这样的教学跳出了书本,拓宽了学生的思路,更有利于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在本单元的教学中,还有很多比较困惑和不足的地方。如:在练习中,有的题组是有一定的规律,学生找到规律之后,盲目地应用规律,混淆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规律。如:十几减9得数应该是十几的个位多1,而9加几时得数的个位比几小1,在总结完规律之后,学生喜欢应用规律快速口算,可是,不少孩子把十几减9的得数算成比十几个位少1。面对这样的情况,我只能禁止学生应用规律,以免出错。

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20以内的退位减法》5

  本单元教学内容是20以内退位减法,一是十几减几需要退位的减法;二是用20以内退位减法和以前学过的进位加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因此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必须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会计算方法,并通过合理的'练习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切实为以后学习打好基础。

  在教学中,我非常重视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数学知识。并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许多教学资源编成有趣的故事或假设一个真实的情景,吸引学生想得出结果,然后引出计算。这样一方面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情感投入,另一方面能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如加减法的含义、加减法之间的关系等,以此为基础展开想象和思考,自觉地构建自己的知识,学会计算方法。

  一年级小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特点,而且有意注意时间短、爱说、爱动。我在教学中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在具体活动中引导学生多动手、动脑、动口,调动各种感官参加学习活动,提高学习效率。处理好算法多样化的教学。数学课程标准提倡算法多样化,目的是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学习,充分展示每个人的学习潜能。

  练习时我采取灵活、有趣的方法。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在教学时,启发学生**观察发现,主动提出不同的问题;然后根据问题自己搜集信息和数据,进行探索解答;最后交流成果,完善答案。从这一完整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数学的作用,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

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20以内的退位减法》6

  一、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学习十几减9的知识。为了让他们掌握十几减9的减法,教材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教学时,我充分利用主题图,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十几减9的减法。

  二、动手操作,体会破十法和做减想加的算理。学生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有快有慢,理解有深有浅。为了让那些学有困难的学生理解十几减9的算理,我加强了学生的操作活动。如在教学例一时,我设计用两种颜色(10根红小棒、5黄小棒),让学生思考:从15中去掉9,该怎么去?学生能很快从10根中拿掉9根,剩下的1根和5根黄小棒合起来就是15-9的结果。通过操作活动,学生能很快理解“破十”的道理,从而达到运用“破十法”计算的目的。

  三、鼓励算法多样化,又教给学生一般的优化的计算方法。学生数学思维水*参差不齐,因此学生计算方法也是参差不齐,有的需要借助直观学具进行计算,有的能“做减想加”来计算。为了使大多数学生通过主动学习,达到义务教育所要求的标准,使大多数学生掌握一般的较优的计算方法,由此在鼓励学生算法多样化的同时,侧重让学生理解“做减想加”和“破十法”的计算算理,目的使大多数学生能掌握这普通的长久发挥的数学方法。

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20以内的退位减法》7

  本节是节复习练习课,学生却有新的收获,这是因为教师没有停留在对旧知的”回炉”上,而是让学生在原因知识基础上,经历知识获得过程,打破了原有的思维定势,对教材进行重组,让学生在思考中去发现,在发现中去探索,在探索交流中获取新知,让他们在活动中运用自己的经验去认识世界,进行探索.

  1. 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课堂教学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递,而是学生的学习方式和能力的一种体验

  本节课以几个最简单的环节进行复习,从一开始就逐渐的引导学生认识到,进行小组合作是最佳的学习方法,从最初的帮助老师解决困难,到单人完成老师拒绝检查,再到黑板上以对号多少评判小组成绩,没有比赛的比赛,学生们由最初的被动的有意识的合作逐步进入主动的无意识的合作.

  2.小学数学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要为学生打好”基本功”_练就基本的数学技能,掌握基本的数学思维方法,这样有利于学生数学思维水*的长期发展,高难度动作的训练只适应一小部分学习有优势的同学,所以,本节课,抓住学生好胜的心理,在复习中,自然而然的同位中较差的就被多**几次,正是达到了复习的目的,程度好的小组也进行了多次练习,使程度较差的同学也从真正意义上复习到了旧知。再观察每一个小组,各个参与,少有的“大生产大合作运动”

  3.源于教材高于教材,教师以教材所提供的”减法表”为蓝图进行合理设计,再加工,使学生自己去探索自己去解决,不由自主的形成合作意识,从中逐步提高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不断的体验到成功的喜悦,等到下课时,学生们已经在不断的合作中三次“加减了这张退位减法表”,充分的尝到了合作的甜头。有一学生没有同位,摆的较慢,从他艳羡的目光中,同学们为和同位共同努力而取得大胜利的无限自豪的神情中,所有学生全员参与,无一漏网,无一不时刻备战,无一不以对号**与共,教师也尝到了事半功倍的乐趣。

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20以内的退位减法》8

  本单元教学内容是20以内退位减法,一是十几减几需要退位的减法,简称20以内的退位减法;二是用20以内退位减法和以前学过的进位加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即“用数学”。因此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必须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会计算方法,并通过合理的练习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切实为以后学习打好基础。

  在教学中重视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数学知识。利用教材提供的许多教学资源编成有趣的故事或假设一个真实的情景,吸引学生想得出结果,然后引出计算。这样一方面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情感投入,同时能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如加减法的含义、加减法之间的关系等,以此为基础展开想象和思考,自觉地构建自己的知识,学会计算方法。

  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学习知识。一年级小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特点,而且有意注意时间短、爱说、爱动。我在教学中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在具体活动中引导学生多动手、动脑、动口,调动各种感官参加学习活动,提高学习效率。处理好算法多样化的教学。数学课程标准提倡算法多样化,目的是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学习,充分展示每个人的学习潜能。

  采取灵活、有趣的方法提高计算练习的效果。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在教学时,启发学生**观察发现,主动提出不同的问题;然后根据问题自己搜集信息和数据,进行探索解答;最后交流成果,完善答案。从这一完整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数学的作用,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

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20以内的退位减法》9

  通过两个周的学习,对于20以内退位减法这部分的内容已经结束,在教学过程中遇到了许多的问题也有很多的收获。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在学生学习了20以内的进位加法、加减法关系、10减几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有3种,*十法和破十法为一个课时,想加做减为一个课时。在两节课的教学后,学生对20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掌握的并不是太好。“想加做减”的方法对于学生来说比较容易发现,在*时的计算中也用得比较多,因为加法是正向的运算,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可是,在过了一个寒假之后,孩子都过了一个快乐的新年,把口算练习都抛在脑后,上学期学习的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及20以内的进位加法都忘得差不多了,因此对这样一部分孩子来说,学习使用“想加做减”的方法特别难。

  根据学生的这些特点,在学习这三种计算方法后,我让学生自己选择其中一种方法进行计算。其实,提倡算法多样化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个性化的思考,开展数学交流,鼓励探索不同的计算方法,促进学生的发展,并不是要求学生掌握多种计算的方法。另外,我注意让学生在*时每天坚持练习口算,以10内的加减法为基础,能快速准确的计算出结果,再练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20以内的进位加法非常熟练后尝试用想加做减的方法计算20以内退位减法。


一年级数学退位减法教案5篇(扩展4)

——一年级数学认识教案10篇

一年级数学认识教案1

  教学目标:

  1、经历数数的过程,体会数产生和发展。

  2、会正确地十个十个地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读、写整十数和一百。认识计数单位“百”,了解10个十是一百,知道个位,十位和百位以及这三个数位的顺序。

  3、在教师的**下,能运用认识的数描述、交流现实生活中的整十数,培养学生数感。

  4、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整十和一百,初步了解数位以及计记数单位。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数感,增强应用意识。

  教学准备:

  多**课件,小棒,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复习旧知

  1. 小朋友,认识它吗?喜羊羊的商店今天在森林里开张了,很多小动物去它的商店买小棒,想不想去看一看。(多**出示)

  2. 小鹿来买了一些小棒(出示图)有多少根?你有什么办法让人一眼看出有多少根?

  (多**展示)强调:1捆就是几个十?是多少根?引出一个十是十

  3. (出示2捆小棒)有多少根小棒?2捆就是几个十,是多少根?引出2个十是二十(指名说)齐说

  二、认识整十数和一百

  1. 出示3捆小棒,有几捆?是多少根?指名说 (3个十是三十)

  出示6捆小棒,有几捆?是多少根?指名说(6个十是六十)

  2. 如果你去商店,你想买几捆小棒?请用桌上的小棒摆一摆。摆好的同学请你的同桌说一说摆了多少根小棒,他是怎么知道的。

  3. 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2个十是20,3个十是三十,6个十是六十(生读)7个十呢?8个十呢?原来有几个十就是几十

  像这样的30.60.70.80都是整十数,揭题:今天我们就认识这些整十数

  4.(出示10捆小棒)有多少根小棒?你是怎么数的?(指名)齐数10.20.30……100.请你边数边摆出100根小棒,把10捆小棒捆成一大捆,生拿100根小棒体验感觉。

  这一大捆有多少根?有几个十?指名完整说一说。齐说10个十是一百。或者100里面有10个十.

  学生自己记忆。

  5.出示想想做做1.数数一共有多少颗珠子。同桌交流:你是怎么数的?

  6.想想做做2.(出示小猴图)找找哪是1个十?数数,2个十呢?学生填

  小鹿堆了()个十是()学生**完成

  三、写数

  1. 出示计数器,从右边起第一位是?(出示)第二位是?(出示)刚才我们知道了10个十是一百,百也是计数单位,它应该在哪?(出示百位)出示三句话,生读

  2. (师边说边拨计数器)个位上拨一个珠子表示什么?十位上一个珠子表示什么?百位上一个珠子表示什么?

  3. (师在十位上拨4个珠子)表示几个十?是多少?40怎么写?师边介绍边写,为什么要写0?能不能不写?

  4.刚才老师拨了4个十是40,你想拨几个十是几十?请你在计数器上拨一拨,说一说。看看你的同桌说说他拨了几个十是几十。师相机板书(还有比他大一些的整十数吗?小一些的呢?)

  5. 师在十位上拨10个珠子,表示?还可以怎么表示?100怎么写呢?(指名说)师写

  6.小结:我们在写几十时,只要在十位上写几,个位上写0,写一百时,百位上写1,十位和个位上写0,刚才是看着计数器写数,如果给你数,你会画吗?

  (出示想想做做4)60在计数器上怎么表示?学生**完成90.50.100,校对,你是怎么画的?

  四、巩固练习

  1.生**完成第5题,校对

  2..想想做做6 生**完成 读题,观察:你有什么发现?

  **:80是接近100,还是接近30?

  3.读一读

  4.猜数 师生猜数,生生猜数

  五、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学了什么?

一年级数学认识教案2

  教材内容:

  本节课,需要学习6、7的认识,其中包括6、7的数字表示、数的顺序、写法、以及分成组成、基数与序数等内容。这是在前面1-5的认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通过学习,要想孩子们进行思想教育,使他们懂得讲卫生、爱劳动。

  学者分析:

  前面已经学习过了1-5的'认识,对于认识6、7来讲,学生并不为难,但对于它们的分成、组成、写法,尤其是基数与序数的学习就不是太到位的,需强调学习。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数出数量是6、7的物体个数,知道6、7的组成;

  2、会读、写数字6、7,并养成良好的数学习惯;

  3、渗透讲卫生、爱劳动、爱集体的思想和情感教育。

  教学策略:

  实行情景教学与动手操作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使学生亲身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

  教学设备:

  口算题卡、挂图、点子图、直尺图、计数器、小棒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学生复习2-5的组成。

  2、**学生“开火车”练习0-5的加减法。

  二、创设情境

  1、出示一面小鼓,让学生感知数数,用拍掌来表示下数。

  2、老师敲6下,问:老师又敲了一下,是几下?

  3、揭示课题:这就是今天要学习的内容:6、7的认识(板书课题)

  三、探究新知

  1、活动1

  (1)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图中的小朋友在做什么?

  (2)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数量可以用6、7来表示?

  (3)摆一摆

  2、活动2

  让学生拿出计数器,讨论:如何在计数器上拨出“6”?

  用同样的方法拨出“7”。

  3、活动3

  教学的基数与序数的区别

  出示挂图,让学生指一指左边第1瓶在哪里?

  4、活动4

  教学6、7的写法

  老师在田字格上示范6和7,学生在下面练习,边示范边讲解书写规则。

  5、活动5

  教学6、7的组成

  (1)带领学生自主探索6的组成

  (2)探究7的组成

  ①学生拿出7个小方块,将它们分成两堆,看有几种分法?

  ②**学生汇报情况。

  四、课堂检测设计

  1、练习七第1、2题

  2、练习七第3题

  要求学生**完成,老师巡视,然后全班订正。

  五、小结

  这节课咱们学习了什么?谁能为大家复述一下?哪位同学还有没有不理解的地方?(针对学生的反映,进一步讲解。)

  教学反思:

  孩子们在本节课中认识了6、7,知道了它们的组成,能够进行读、写,渗透了讲卫生、爱劳动、爱集体的思想教育,学习效果很好。希望孩子们继续努力!

一年级数学认识教案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正确数出数量是4的物体的个数,会读写数字4.

  2.了解4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4以内数的大小,掌握4的组成.

  3.初步建立序数概念,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

  4.培养学生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理解4的含义,掌握4的组成.

  教学难点

  掌握4的组成.

  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了三个数字娃娃,你们看,谁来了?

  演示动画3的组成

  生:1来了.

  问:1的后面应该是几?

  继续演示动画3的组成

  师:对!现在2也来了.谁说说2是由几和几组成的?

  继续演示动画3的组成

  问:2的后面是谁呢?

  师:对!是3,看3也来了.

  继续演示动画3的组成

  问:几和几组成3?

  继续演示动画3的组成

  问:你们知道3的后面是谁吗?

  师:对!就是数字4,今天我们就来学习4的认识.(板书课题)

  探索新知

  1.建立4的概念

  出示图片4的主题图

  问:你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有3辆拖拉机在收割,后来又**1辆,一共是4辆.

  我还看到有4位农民伯伯.

  师:4台拖拉机、4位农民等,它们的数量都是4,都可以用4来表示.(出示4)

  师:这就是印刷体的4.你能用4根小棒摆出一个正方形吗?请你试一试.

  请你用掌声表示4.

  问:谁愿意模仿小动物叫4声?

  4里面有几个1?几个1是4?

  2.了解4以内的数序

  演示:先拨3颗珠子,再拨1颗珠子,现在一共拨了几颗珠子?

  问:3添上1是几?4去掉1是几?(再拨去1颗珠子)

  出示图片:点子图.

  问:3的后面是几?4的前面是几?

  让学生从1数到4,再从4数到1.

  3.比较大小

  出示图片:方块图

  问:左边的图可以用几来表示?右边的呢?

  比较3和4的大小用怎样的符号连接?为什么?(板书:3<4=)

  问:由3<4你能想到什么?(板书:4>3)

  4.教学4的组成

  学生摆学具:将4个小圆片分成两堆,有几种分法?同桌互相说一说.

  学生汇报,总结出:

  师生对口令,练习4的组成.

  5.建立序数概念

  演示动画序数

  问:这些人在干什么?

  师:他们多有秩序啊!

  问:谁排在第一个?小朋友排在了第几个?

  师:听口令:这一行第4个同学起立,前4个同学起立

  6.指导书写

  演示动画4的写法:学生练习描红,然后**写一行4.

  巩固练习

  1.填空

  2.按顺序摆出1、2、3、4的数字卡片.

  3.划掉任意4个圆

  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

  课堂小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一年级数学认识教案4

  教学目标

  1.知道几个相同的数相加除了可以用加法,还可以用乘法计算,而且列乘法算式比较简单,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2.能正确写、读乘法算式,知道算式各部分的名称,会通过加法算出乘法的积。

  3.逐步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的能力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认识几个几相加

  1.初步认识几个几相加。

  (出示主题图)

  谈话:在春光明媚的一天,小白兔和它的邻居小鸡一起来到绿油油的草地上,一边玩着,一边寻找食物。请仔细看图,小白兔是几只在一起的?小鸡呢?(重点引导学生观察:小白兔是2只2只在一起的,小鸡是3只3只在一起的)

  谁能用算式表示小白兔一共有多少只?

  [板书:2+2+2=6(只)]

  追问:这里有几个2相加,得多少?(板书:3个2相加得6)

  谁能用算式表示小鸡一共有多少只?[板书:3+3+3+3=12(只),4个3相加得12]

  **:请小朋友仔细观察这两个算式的加数,它们有什么特点?(同组小朋友可以互相讨论)

  2.补充生活中几个几相加的例子。

  谈话:第一个算式的加数都是2,第二个算式的加数都是3,它们都是相同的数相加。像这种相同的数相加的例子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

  比如,一双筷子有2根,那么4双筷子有多少根?谁会列式?

  (板书:2+2+2+2=8)

  这个算式是表示( )个( )相加得8。

  再比如,每组都是4个小朋友,像这样的3组小朋友一共有多少人?谁会列式?(板书:4+4+4=12)

  这个算式是表示( )个( )相加得12。

  3.不同角度感知几个几相加。

  (出示以53形式排列的玩具娃娃)

  谈话:今天老师带来了这么多的聪明娃娃,喜欢吗?表现好的小朋友都有机会获得这儿的聪明娃娃。有信心得到吗?

  谁知道这儿一共有多少个聪明娃娃?

  让学生**观察得到:横看看是3个5相加,竖着看是5个3相加。

  (板书:5+5+5=5,3+3+3+3+3=15 3个5相加,5个3相加)

  请小朋友仔细观察这两个算式的得数,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不管是3个5相加,还是5个3相加,算出来的都是这儿一共有的聪明娃娃的个数,所以得数相同,都是15。

  [设计意图:通过安排一定量的同数相加的具体生动的数学问题,为学生构建乘法的含义打好基础。]

  二、初步认识乘法

  1.创设情境,引入乘法。

  谈话:一张电脑桌上有2台电脑,4张电脑桌上一共有多少台电脑?你是怎么知道的?(板书:2+2+2+2=8)6张桌上呢?9张桌上呢?(请学生把算式写在练习纸上)

  小朋友,你们在列式时感觉怎么样?(学生可能会说算式太长了,很麻烦)

  有一种方法能解决这个问题,想学吗?(板书课题:认识乘法)

  2.写、读乘法算式,了解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谈话:像4个2相加,还可以用乘法算。写作42=8或24=8。介绍乘号、乘数、积等名称。(板书:42=8或24=8,并在算式下边标注乘号、乘数、积)

  指名口答想想做做第3题。

  3.反思乘法的意义。

  谈话:4个2相加,是怎样用乘法算的?在这里,42和24这两个乘法算式都表示什么?

  [设计意图:创设学生对用加法计算感到太麻烦的情境,激发学习新算法的欲望,帮助学生感受乘法算式比较简便。]

  三、加深对乘法的认识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谈话:聪明娃娃带了几道题目来考考大家,有没有信心接受挑战?(出示题目)

  从图中你能知道些什么?你能看图在括号里填上数,写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吗?

  学生填好后集体校对。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谈话:我们一起来玩一个摆圆片的游戏。先看老师是怎样摆的。(出示两堆圆片,每堆3个)

  老师是怎么摆的?也就是摆了几个几?怎样列加法算式?怎样列乘法算式?你是怎样想的'?

  下面让小朋友自己来摆,听清要求:

  (1)每堆摆2个,摆4堆。

  (2)每堆摆4个,摆2堆。

  你先摆的是几个几?又摆的是几个几?怎样列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把算式填在书上。

  在小组内校对后**:比较这两种摆法,你发现了什么?

  3.把黑板上的加法算式都改写成乘法算式。

  谈话:刚才我们求9张桌上一共有多少台电脑,写加法算式麻烦,现在你们会怎样列式?

  4.(出示第69页试一试的跳绳图)

  谈话:从图中你能知道什么?能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吗?

  根据学生的**分别出示:

  (1) 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

  (2) 正在跳的小朋友有多少个?

  (3) 甩绳子的小朋友有多少个?

  谁能解决这些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多样化、开放性的练习,加深了学生对乘法意义的理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多角度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你认为自己这节课上表现怎么样?

一年级数学认识教案5

  教学目标

  1.在具体场景里体会左右的位置关系,理解其相 对性,能比较准确地确定物体所在的左右位置。

  2.能按左右的方位要求处理日常生活里的简单问 题,能运用左右等词描述物体所在位置,发展初步的 空间观念。

  3.在熟悉的情境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 系,学习发现和解决数学问题,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树立起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理解其相对性。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

  1.用左右手引入,感知自身的左与右。

  (1)**:大家说说,我们常用右手做哪些事?我 们常用左手做哪些事?

  (2)谈话:左手、右手是一对好朋友,配合起来力 量可大了!小朋友再看一看自己的身体,还有像这样 的好朋友吗?谁来说说?(要求学生摸着说) [评析:通过自己身体上的实例,使学生获得大 量感性材料,为正确确定物体间左右位置关系奠定 础。]

  (3)小游戏:听口令做动作。(由慢到快)

  伸出你的左手,伸出你的右手;

  拍拍你的左肩,拍拍你的右肩;

  拍拍你的左腿,拍拍你的右腿;

  左手摸左耳,右手摸右耳;

  左手抓右耳,右手抓左耳。

  [评析: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充分体验左和右。 通过游戏的形式,让学生在玩中学、在乐中悟,体会到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结合具体场景,进一步理解左右的位置关系。

  (1)出示挂图:小朋友在教室里上课的场景。 谈话:小朋友,人的手、脚、眼睛、耳朵都有左之 分,那么我们坐的位置有没有左右之分呢?我们一起 来看,画面中坐在前面的小明(男)和小红(女)是同桌, 你能说说他们的位置关系吗?

  同桌讨论,尝试说说小明与小红的位置关系。 交流反馈,引导学生正确说出小明坐在小红的左 边,小红坐在小明的右边。

  **:有的同学说小明坐在左边,这种说法对 吗?为什么?

  讨论使学生明确:在描述两个人的位置关系时, 要说清楚谁在谁的左边或右边。

  **:你还能看图说说哪些物体有左右的位置关 系吗?同桌讨论后汇报。

  [评析:紧密结合小朋友上课的情景,引导学生讨 论交流,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理解和掌 握左右的位置关系,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逐 步发展空间观念。]

  (2)联系教室真实场景,强化对左右位置关系的 认识。(想想做做第1题)

  让每个学生说一说坐在自己左面的小朋友是谁, 坐在自己右面的小朋友是谁,再同桌交流,最后指名 回答。

  选同桌两个小朋友,让其他小朋友说一说谁在谁 的左边,谁在谁的右边。

  选横排里的三个小朋友,请学生说说中间小朋友 B所处的位置。

  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一会儿说B在左边,一会 儿说B在右边。

  讲述:我们在描述某一物**置时,一定要说清 楚,说完整,它在谁的左边或它在谁的右边,而不能光说它在左边或右边。

  [评析:联系实际,在活动中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某 个物体的位置是相对于另一个物体而说的。]

  让学生就教室里的某一人或物说一说所处的位置。

  [评析:通过说说教室里的某一人或物所处的位 置,培养学生观察、描述位置关系的习惯和应用意识, 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二、巩固深化,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摆一摆。(想想做做第2题)

  (1)同桌合作操作:把数学书摆在课桌的中间,把 文具盒摆在数学书的右边,把铅笔摆在文具盒的右 边,把学具盒摆在数学书的左边,把橡皮摆在学具盒 的左边。

  (2)让学生说一说,摆在最左边的是什么,摆在最 右边的是什么。从左数,文具盒是第 个,从右数,文具盒是第 个。数学书的左边有什么,右边 有什么。

  (3)请同桌合作,**摆放学具,再互相说给同桌 听,指名几人交流。

  [评析:通过摆一摆、数一数、说一说,把操作、观察 和语言表达紧密结合。**摆放学具的活动,打破了学生的思维定势,发展了思维,培养了创新意识。]

  2.说一说。

  (1)想想做做第3题。

  谈话:**和拉拉跟着妈妈去超市购物,他们来到了玩具柜台。呵!那么多玩具,挑选什么呢?妈妈规定每人只能买一样,并且不能说出它的`名字,只能说 出它上、下、左、右的邻居各是谁。

  **:小朋友,如果你是**或拉拉,你会怎么说 呢?其他小朋友能根据他的说法,猜出他想买的是什 么吗? (评析:给单调的练习赋予一定的情境,可以极大 地调动学生主动观察、猜测、推理、交流的积极性,让 学生在愉快的氛围和情境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提高 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想想做做第4题。 先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最后指名全班交流。

  [评析: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综合运用 前后、上下、左右的方位词描述物**置,每个学生都 有说的机会,人人参与,人人表现,学生真正成为学习 的主人。]

  三、实践活动,增强应用意识

  1.想一想。

  谈话:老师有一个问题问大家,我跟大家面对面 地站着,(举起右手)请问:老师举的是右手吗?(可能有 的学生说是右手,有的说不是右手,说法不一)

  请小朋友把右手举起来再判断一下,老师举的是 不是右手。

  (教师举起右手转身与学生同向,让学生检验自 己的看法。)说明:我们面对面站着,因为方向相对,举起的右手就刚好相反。

  [评析:左右的相对性是本课教学难点,运用设疑的方法让学生判断老师举的是不是右手, 引起学生 注意,引发思考;让学生举起右手与老师对照,促使 学生去体验感悟;最后教师转身验证让学生明白:面 对面站着,因为方向不同,左右也就不同。总之,这段 教学活动融知识性、趣味性、活动性于一体,有效地 突破了难点。]

  2.动脑筋。

  (挂图显示学生上下楼梯的情况)让学生观察思 考:上下楼梯时应该靠哪边走?谁走错了?为什么?

  (在学生**发表意见的基础上**全班学生表 演体验。)

  小结:方向不同,左右不同,判断时应把自己当成 走路的人。*时我们上下楼梯时,应该靠右边有秩序 地走。

  [评析:看图判断左右,学生容易以自己为标准来 下结论。为此,**有效的表演让每一个学生都动起 来,去感悟\去体验,使学生清楚地看到方向的变化过 程,明白方向不同左右不同的道理,同时又对学生进 行了安全教育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四、总结点拨、拓展应用

  谈话:同学们,这节课玩得愉快吗?在玩的过程中 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课后,到学校和家里再观察观察,找出各种物体 间的左右位置关系说一说。

  [评析:教师富有情趣地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知识汇报交流学习过程和掌握的学习策略,在**的氛 中,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本领去探索周围更广阔领域 知识,体验学习的乐趣,这样的课堂总结是必要的,有价值的。]

  总评

  认识左、右这节课主要是引导学生在具体场景 里体会左右的位置关系,能按左右的方位要求解决日 常生活里的简单问题。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从学生已有 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根据儿童年龄特点,让他们愉快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学生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方式进行学习,较好地体现了《数学课程标准》的新理念和新思想。

  1.把数学知识的学习融于生动有趣的、学生感兴 的活动中,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活动中体验左右的 置关系及其相对性。如**学生利用自己身体上的 右开展有趣的游戏活动,**学生运用身边的学习 品进行探索性的操作活动,创设购买玩具的情景组 织学生开展猜测、推理活动,**学生表演上下楼梯 体会左右位置与判断者的关系,这些无不激起学生学 习数学的兴趣,实践了《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让 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的理念。

  2.注意数学学习和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充分利 用书上的练习与场景,并由此延伸和挖掘大量的生活 实例,无论是新课引入、范例的选择还是练习的设计、 作业的布置都将学生置于生活的大背景中,去感受、 去发现、去比较左和右的不同,学会用辩证的观点了解其相对性,真正让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运用数学, 实践了《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的选取密切联系学生 生活、生动有趣的素材,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 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的理念。

一年级数学认识教案6

  一、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认识时间单位时分,初步建立时间观念。

  2.知道钟面有12大格,60小格,了解时、分的关系,知道1时=60分。正确读写钟面上的任何时刻。

  3.培养学生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4.感受时间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学重点、难点

  1.会读写几时几分。

  2.知道1时=60分。

  三、教具、学具准备

  多**课件、实物钟表。

  四、教学过程

  1.生活质疑,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请大家看屏幕,谁能说说我们班的同学在做什么呢?

  生:这是早上我们在**准备进教室。

  师:对,你能说说我们在早上什么时刻到校吗?

  生:早上7时30分。

  师:这幅图上我们在干什么?是什么时间呢?

  生:这是我们上课的时间上午8时。

  师:你能用两种方法表示钟面上的时刻吗?

  生:能。

  师指名板演(7时30分 7:30 8时 8:00)

  师:整时和半时是我们以前学过的知识,大家看这幅图,你能说出现在钟面上的时刻吗?

  生:10时45分,同学们正在做眼操。

  师:你对有关时间的知识了解得真多,老师相信你也一定是一个遵守时间的好孩子。看来除了整时和半时,生活中还有许多时刻也需要我们来认识,这节课我们就进一步认识几时几分。

  板书:认识时间——几时几分

  2.认识钟面。

  师:你们想快速准确地读出钟面上的时刻吗?

  生:想。

  师:好。那我们首先要了解钟面上都有什么,请你仔细观察:钟面上都有什么?然后再和同桌说一说,看谁说得最有顺序,有条理。

  生:时针和分针,12个数,大格,小格)

  生:钟面上一共有多少个大格?(动态演示:12个数把钟面分成了12个大格。)板书:12个大格

  师:每两个大格中间有多少个小格呢?

  生:(5小格)

  师:我们一起来数一数。

  师:从12到1中间有5个小格,从12到2中间一共有几个小格?你是怎么知道的?那么12到3呢?12到每一个数中间各有多少个小格,你能算一算吗?把它填在书p81上。

  集体订正。一共是多少个小格?板书:60个小格

  师:分针每走一个小格就是1分,你们看他从12走到1,是几分?从12走到2呢?

  对口令的游戏:分针指1,是( )分

  分针指2,是( )分

  分针指3,是( )分

  分针指4,是( )分

  分针指5,是( )分

  分针指6,是( )分

  分针指7,是( )分

  分针指8,是( )分

  分针指9,是( )分

  分针指10,是( )分

  分针指11,是( )分

  分针指12,是( )分

  师:分针走1小格经过的时间是1分;分针走了几个小格,经过的时间就是几分;那分针走一圈,经过的时间就是60分。

  3. 读写钟面时刻。

  师:我们知道了分针指几相对应的分钟数,那么我们一起来看看xxx同学的作息时间。

  黑板贴出三个钟面图:

  早上出门 午休时间 下午大课间结束的时间

  学生尝试用两种方法表示,说出自己的方法。

  7时5分 11时35分 2时20分

  7:05 11:35 2:20

  师:注意5分不足10分时,要在5前面写0占位。

  师小结:要读出一个时间,必须根据时针和分针的位置来共同确定。先看时针刚走过数几就是几时多,再看分针从12起走了几个大格,就是几个5分,这时钟面上的时刻就是几时几分。

  这是下午大课间结束的时间(2:55)你知道这是几时几分吗?

  我们在看时间的时侯,不但要看清楚时针和分针,还要注意时针和分针之间的联系,下面我们就来研究一下时和分的关系。

一年级数学认识教案7

  教学目标:

  1、感知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能根据它们的特征,并从具体的情景中辨别出这四种图形,初步运用这些图形进行拼图。

  2、培养操作、观察、表达及思维能力学会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发展空间观念,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从物体表面抽象成*面图形。

  教学难点:

  从物体表面抽象成*面图形。

  教学关键:

  观察比较中认清各种图形的特征。

  课前准备:

  各种*面图形的实物

  教学过程:

  一、摸物体,说形状。

  (将各种大小不一的*面图形放在一个袋子里)

  摸一摸,说说你手里拿的物体是什么形状的?

  学生**回答。

  同桌互相交流自己的感觉

  全班交流。

  揭示课题:认识*面图形。

  二、活动二:感知“面”是从“体”得到的。

  出示长方体,讣学生试试能从长方体上找出什么图形:学生回答后,课件演示、再让学生从桌面上的物体找出长力形、师问:“你还能找到其他的图形吗?请大家4人一组,找找看。“让学生自主活动,通过观察、探索、合作、交流,从其他物体上找出其他图形。结合学生汇报小组活动结果进行课件演示

  a)方体上分离出正方形,揭示名称。

  b)柱上分离出圆,揭示名称。

  c)从三棱柱上分离出三角形,揭示名称。

  一起出示四种图形,让学生说出它们的名称并板书。

  三、活动三:用“体”描“形”。

  小熊猫说:“小朋友真能干,已经能从不同的物体找到不同的图形了,那我们能不能自己想办法用桌上的物体来描这些图形呢?小朋友试试看。”放手让学生思考探索合作交流,寻找用“体”描“形”的方法。展示学生作品,并让学生说说是用什么物体描出来的,描的是什么。学生评价结果。

  观察与交流中初步认识。

  从实物图中直观地抽象出各种*面图,

  用实物体描画出各种*面图形,加深认识。

  四、活动四:实践运用。

  出示3 6页l,说:“这些美丽的图形来到花园捉迷藏。小朋友找找这里有我们认识的哪些图形?”学生**发言。 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面是这些*面图形,想起来的就***说。

  五、活动五:图形拼组。

  放手让学生分小组用图形进行拼组。拼好后,学生**参观,进行评价。让学生各自说说自己用什么图形拼成了什么东西。展示部分优秀作品。

  六、小结作业。

  辨认中巩固新知。

  玩乐中巩固新知

  七、作业设计

  寻找生活中的图形。

一年级数学认识教案8

  教学要求:

  1、通过观察与实践活动,使学生知道的两种含义:表示没有和起点。

  2、规范0的写法,使学生能规范整洁的书写0。

  3、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合作、探究的能力和认真书写的好习惯。

  4、通过紧密联系生活的实践活动,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初步认识到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教学重点:联系生活实际,体会“0”的含义

  教具准备:

  1、三只小猴图片,2只桃子、1只桃子和没有桃子的图片

  2、课件(手提电脑)

  学具准备:1——5的数字卡片和1张空白卡片、直尺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0

  师:小朋友们都喜欢听故事,今天老师给你们讲一个故事,想不想听啊?(想)我讲的故事是:课件出示:屏幕出示森林中飞跑着的几只小鸟】

  清晨,天刚放亮,森林的小鸟就叽叽喳喳唱个不停,请听,他们唱得多热闹啊!(画面出示巢里2只小鸟,过了一会两只小鸟飞走了)瞧,巢里的2只小鸟多可爱啊!你们想想看它们去干吗了?(小组先说说,请几个人回答)

  生1:它们想去捉虫子。

  生2:它们想去晒太阳。

  生3:它们想找妈妈。

  生4:它们想去找朋友玩。

  ……

  师:(渗透)你们的想象力真丰富,小鸟十分爱劳动,我们也要向小鸟一样从小爱劳动好吗?那我们看鸟巢里一只小鸟都没有了,我们就用0来表示,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个大家的新朋友。(板书:0的认识)

  二、学习新知

  (1)揭示“0”的第一个含义——什么也没有。

  同时出示三幅表情各异的猴子图(贴在黑板上)

  师:同学们观察一下看图中的猴子都有什么表情?

  出示2个桃子,问:用几表示?(小猴看到2个桃乐呵呵)学生举起数字卡片2

  出示1个桃,问:用几表示?(小猴吃了1个桃,嘴巴鼓鼓的)学生举起数字卡片1

  出示空盘子,问:用哪张卡片表示?有吗?

  师:什么也没有用:0“来表示。

  板书0并领读“0”

  2、1、揭示第二种含义——起点

  出示直尺图

  师:表示什么也没有时用0,直尺上也有0,看看0在哪儿?在几的前面。

  (直尺上从0开始越往后数就越大,反过来,数越大,离0就越远)

  利用这个原理可以用直尺量东西,这时0就表示起点。要用0对齐物体的一端,看另一端到了数几,达到的数越大,东西就越长。

  强调:量东西长短时,0就是起点

  2、学生活动,体会“起点”

  师:见过运动会上赛跑吗?运动员跑步的起点就相当于“0”。见过跳远吗?0也可以表示跳远的起点

  教师可以示范性的量,说出大概远近

  强调:尺子的0起点要对齐跳远起跳的0起点

  学生活动:说一说在测量的时候,就注意什么?

  三、教学书写0

  1、我们已经认识了0,你能说说0像什么吗?我们给0编首歌吧,仔细听;数字0,像鸡蛋,上下长,左右扁。

  2、师示范写0

  想知道0到底怎么写吗?写的时候要注意,从上到下,从左到右,起笔处和收笔处要相连,并且要写圆滑不能有棱角。

  请大家伸出手指,跟着老师写一个0。

  3、学生写0

  在书中第29页描红,另请两位同学**写,写完后,全班评从优缺点。

  4、在准备好的空白卡片上写0

  四、发散思维,充分想像

  1)老师竖起2根手指问学生读几

  2)老师握起拳头,一根手指头也没有,这时一个指头出没有伸出来,谁知道

  可以用几表示?

  3)请说一说有关0的物体。

  五、巩固练习:

  1、出示第30页的第1题

  1)学生依次数出每个鱼缸里各有几条鱼,用数来表示

  2)在书上填写,注意书写

  2、摆一摆

  要求:

  1)学生分组活动按顺序排列0——5的数字卡片

  2)排好顺序的派****演示

  3)鼓励不同的排法

  六、板书设计

  0的认识

  一、“0”表示什么也没有

  贴图片一贴图片二贴图片三

  二、“0”表示起点

一年级数学认识教案9

  设计理念: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面对新的数学知识时,能主动地寻找其实际背景,并探索其

  应用价值:

  教学内容: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84、85页。

  教学目标:

  初步认识钟面,会看钟面上的整时和大约几时

  发展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概括能力和合作意识。

  建立时间观念,从小养成按时作息和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初步的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认识钟面,会看钟面上的整时和大约几时。

  教学难点:认识整时。

  教学**:多**教学,动手操作。

  教学准备:课件,钟面模型等。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一位新朋友,你们看,他来了。(大屏幕上跳出一个小熊:嘿,大家好,今天我准备帮我叔叔照看一下钟表店,跟我来看看吧!)

  大街上的店可真多啊!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哪个店是小熊叔叔的钟表店呢?(让学生说一说,指一指)

  你真聪明,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回答:因为钟表店里有好多钟表。)

  小朋友们都是在哪儿见到过钟表呢?(相互交流)

  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钟,钟的作用可大了!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认识钟表。(板书课题)

  认识钟表

  1、(出示钟表店门上的一个钟),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一下,你发现了什么呢?(让学生充分说一说)(长针、短针、数字、方格)

  我们把长针叫做分针,短针叫做时针(板书)

  2、你能在学具钟上找出时针和分针吗?(同桌相互指一指,再让学生指出老师模型钟上的分针和时针。)

  认识整时

  钟面上用时针和分针来表示时刻,那么这个钟面表示的是几时呢?有谁知道?

  (出示7时整钟),再点击出示一组钟(1时、4时、)让学生认,学生快速认出后,哎呀,你们真聪明啊!怎么一下子就认出这些时间呢?是啊,小朋友们是怎么认出这几个钟面上的时间的呢?把你的方法向其他同学介绍介绍吧。(一起来交流认识整时的方法。)

  小熊:听了同学们的介绍,我知道了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板书)那下面的钟面各表示几时呢?

  配场景的钟8:00(升**)11:00(放学)4:00(体育活动)(中的时针和分针在转动)学生认一认,并强调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数学上说8时,生活中一般说成8点。)

  拨一拨

  小猫说:“钟真好,我也要买一个。”小熊说:“现在是2时,你能拨出这个时间吗?”小猫说:“能。”

  小猫会拨了,同学们会拨吗?试一试

  同学们试拨,请一个小朋友到老师的模型钟上拨一拨,并演示拨钟的方法。我们可以先把分针拨到12,再把时针拨到2。

  请小朋友们拨一个自己喜欢的整时,并说一说这时你可能在干什么。(结合情景进行时间教育)

  修一修

  看着小朋友们又说又拨的,小狗有点急了,它说:“我也要拨一个3时,可是我,我,我怎么拨啊?”我们来看看它的钟表怎么啦?(老师展示一只缺少分针的钟,时针指着3时的钟)看怎么啦?(生:缺少分针)应该如何添呢?请同学到黑板上为它添上分针,(出示3根针,分针、时针、还有比时针还短的一根),让学生在展台上贴针,我们书上也有象这样的缺少分针或时针的钟,同学们也来帮忙添一添吧!(让学生做书85页第5题,为时钟添上分针和时针)做完后选择一些到展台上点评。

  认识大约几时

  去年在我国有一件大事,神舟6号飞船10月12日成功发射,并于10月17日安全返回,你们想看吗?让我们再来欣赏一下成功发射的情景,感受那激动的时刻吧!

  出示视频

  出示3个钟面小结:

  (1)9时时钟闪烁。火箭是什么时候发射的?

  (2)发射前的准备时钟接近9时,讨论现在是几时?(正好是9时吗?)接近9时可以称为大约9时(大约闪烁)

  (3)发射升空后是九时多一点,这时又是什么时候!还是9时吗?(九时多一点,也可以称为大约9时)

  神舟六号是九时发射的,准备发射时是九时差一点,发射升空后是九时多一点,像这些接近9时的,我们可以说成大约9时。

  认一认生活中的大约几时与整时。

  小熊看到一(1)班的小朋友们这么聪明能干,他很想知道大家的学习生活情况,我们一起来告诉它好吗?

  出示一组生活场景,并伴有时钟。(大约6时小朋友起床,大约8时同学们做操,10时同学们正在学习,12时吃午饭,大约7时同学在灯下写作业,10时同学们已经进入甜美的梦乡)

  定格两组画面(10时同学们正在学习与10时同学们已经进入甜美的梦乡),小熊说:“一个正在上课,一个已经进入梦乡,怎么钟上显示的都是10时呢?”请同学说一说原因(上午10时与夜里10时)

  一天有24小时,时针一天走两圈,所以有两个10时!

  5、小熊说:“你们真棒,钟表店里还有一些钟,你们认识吗?(出示一组钟表:电子钟,只有3、6、9、12数字的钟,没有数字的手表,显示罗马数字的钟)(介绍电子钟,哪些地方见过的)不管钟面上有没有标出数字,我们都可以根据时针和分针的位置知道是几时或者大约是几时!

  全课总结

  小朋友们,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对自己*时利用时间的情况满意吗?今后有什么打算?

一年级数学认识教案10

  第五单元:认识***

  教学内容:第例1----------例4(认识***)

  完成相应的做一做及和P55:1、2题

  教学要求:

  1、认识***,知道***的单位是元、角、分。

  2、知道元、角、分之间的十进制关系,懂得1元=10角、1角=10分,学会兑换***,知道***的功用。

  3、培养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和推理能力及合作精神。

  4、对学生进行爱护***和节约用钱教育。

  教学重点:认识各种面额的***。

  教学难点: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课件一套常用的面额的***(不同版本的)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今天我为你们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看看它是谁?(CAI演示:点击出现蓝猫图像)你们认识它们吗?今天是蓝猫文具店开业的日子,它邀请我们全班去参观文具店,你们想去吗?一起来吧!

  二、探究新知

  1、参观文具店回答问题(CAI演示)

  (1)、师:谁能说说文具店有什么文具?价钱是多少?(学生回答)

  (2)师:你们喜欢这些文具吗?可是用什么买呢?(学生回答)

  2、认识***

  (1)、师:*的钱币叫***,你们认识***吗?

  (2)、操作初认***

  师:将桌面上的***拿出,先自己认一认,再在小组内交流,看誰认得多(学生活动)

  a:汇报认识情况(学生回答,师板贴***:硬、纸币)

  问:观察这***,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回答)

  师:纸做的钱币是纸币,金属做的***叫硬币

  (3)再认***

  师:(指纸币)你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的纸币,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学生活动后,汇报识别方法)

  师:像100元、50元、20元、10元、5元、2元、、1元在读时有一个相同处是什么?所以它们的单位是元,那你能说说看5角、2角、1角、5分、2分、1分的单位是什么?

  (学生口答)

  师:***的单位有元、角、分。纸币我们会认了,那么硬币你会辨认吗?师:识别***可以从***的大小、图案、面值、颜色上来记住。观察1元、5角硬币正面,它们有相同的标记是什么?

  师:****我们伟大的祖国,而且是*制造的,所以我们要爱护***,不能在上面乱写乱画。

  小游戏:

  (1)我指***,你举起与我相同的***

  (2)我说面值,你举起起相应的面值

  (3)我说颜色,你来回答

  4、元、角、分的关系

  师:蓝猫想让大家看一个小片段,看完后说说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学生观看CAI课件:元、角、分之间的兑换关系)

  师:看完了这个片段,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回答,老师板书:1元=10角1角=10分)

  问:你知道1元=()分吗?

  (可以小组讨论后再回答)

  想一想:

  1元可以换几个5角,几个2角?

  2元可以换几个1元,几个5角,几个2角,几个1角?

  5、电脑出示第49页的例4,让学生口答

  三、巩固练习

  1、电脑出示第53页的第一题

  (1)学生**操作,订正(学生**操作)

  (2)说凑成的钱数

  师:说说每一张***的面值,再算一算一共是多少?你是怎样想的?

  2、师:蓝猫要文具店等急了,我们回去吧!

  (课件出示第48页的做一做的第二题和第49页的做一做)

  师:1元钱能买什么学习用品?10元呢?(学生先在小组里说,然后指名说)

  3、游戏:模拟购物

  出示一些学习用品、生活用品和玩具(在每件物品的下面有一个小口袋,在购物时把钱放进去)

  (1)选出三个柜长

  (2)学生随意购物(看清价格后,购买)

  (3)请柜长检查交钱的情况

  四、全课总结

  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中,让孩子了解***一些简单的互换,从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这个环节中,将数学知识包装在创设的生活情境中,充分体现了用数学的思想。

  模拟购物这一环节,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小课堂”中体验大生活。这个环节的设计,真正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是与现实密切相关的。


一年级数学退位减法教案5篇(扩展5)

——一年级数学认识教案10篇

一年级数学认识教案1

  教学目标:

  1、经历数数的过程,体会数产生和发展。

  2、会正确地十个十个地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读、写整十数和一百。认识计数单位“百”,了解10个十是一百,知道个位,十位和百位以及这三个数位的顺序。

  3、在教师的**下,能运用认识的数描述、交流现实生活中的整十数,培养学生数感。

  4、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整十和一百,初步了解数位以及计记数单位。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数感,增强应用意识。

  教学准备:

  多**课件,小棒,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复习旧知

  1. 小朋友,认识它吗?喜羊羊的商店今天在森林里开张了,很多小动物去它的商店买小棒,想不想去看一看。(多**出示)

  2. 小鹿来买了一些小棒(出示图)有多少根?你有什么办法让人一眼看出有多少根?

  (多**展示)强调:1捆就是几个十?是多少根?引出一个十是十

  3. (出示2捆小棒)有多少根小棒?2捆就是几个十,是多少根?引出2个十是二十(指名说)齐说

  二、认识整十数和一百

  1. 出示3捆小棒,有几捆?是多少根?指名说 (3个十是三十)

  出示6捆小棒,有几捆?是多少根?指名说(6个十是六十)

  2. 如果你去商店,你想买几捆小棒?请用桌上的小棒摆一摆。摆好的同学请你的同桌说一说摆了多少根小棒,他是怎么知道的。

  3. 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2个十是20,3个十是三十,6个十是六十(生读)7个十呢?8个十呢?原来有几个十就是几十

  像这样的30.60.70.80都是整十数,揭题:今天我们就认识这些整十数

  4.(出示10捆小棒)有多少根小棒?你是怎么数的?(指名)齐数10.20.30……100.请你边数边摆出100根小棒,把10捆小棒捆成一大捆,生拿100根小棒体验感觉。

  这一大捆有多少根?有几个十?指名完整说一说。齐说10个十是一百。或者100里面有10个十.

  学生自己记忆。

  5.出示想想做做1.数数一共有多少颗珠子。同桌交流:你是怎么数的?

  6.想想做做2.(出示小猴图)找找哪是1个十?数数,2个十呢?学生填

  小鹿堆了()个十是()学生**完成

  三、写数

  1. 出示计数器,从右边起第一位是?(出示)第二位是?(出示)刚才我们知道了10个十是一百,百也是计数单位,它应该在哪?(出示百位)出示三句话,生读

  2. (师边说边拨计数器)个位上拨一个珠子表示什么?十位上一个珠子表示什么?百位上一个珠子表示什么?

  3. (师在十位上拨4个珠子)表示几个十?是多少?40怎么写?师边介绍边写,为什么要写0?能不能不写?

  4.刚才老师拨了4个十是40,你想拨几个十是几十?请你在计数器上拨一拨,说一说。看看你的同桌说说他拨了几个十是几十。师相机板书(还有比他大一些的整十数吗?小一些的呢?)

  5. 师在十位上拨10个珠子,表示?还可以怎么表示?100怎么写呢?(指名说)师写

  6.小结:我们在写几十时,只要在十位上写几,个位上写0,写一百时,百位上写1,十位和个位上写0,刚才是看着计数器写数,如果给你数,你会画吗?

  (出示想想做做4)60在计数器上怎么表示?学生**完成90.50.100,校对,你是怎么画的?

  四、巩固练习

  1.生**完成第5题,校对

  2..想想做做6 生**完成 读题,观察:你有什么发现?

  **:80是接近100,还是接近30?

  3.读一读

  4.猜数 师生猜数,生生猜数

  五、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学了什么?

一年级数学认识教案2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能正确地数出数量是6的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6,知道6的两种含义,掌握6以内数的顺序、组成,并会比较6以内数的大小.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及有序地观察、思考问题的能力.

  3.结合主题图,对学生进行讲卫生、爱劳动的思想品德教育.

  教具、学具准备:

  多**电脑及自制课件、计数器、直尺图、点子图、方块图、小棒、学具盒.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复习旧知

  1.谈话激趣: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位朋友,你们瞧,它是谁?(电脑演示)出现可爱的动物狗点点及带来的数字娃娃,这些数字娃娃依次出示,并让学生根据数字的出示练习认数、读数.

  2.复习旧知:瞧,这些数字娃娃多粗心呀!连队伍都没有排好,谁能帮他们从小到大排排队?引导学生复习认读数及5以内数的排列.

  3.出现数字6:这个数字娃娃你认识吗?是几呀?今天我们就来和它作朋友,学习6的认识.(板书课题:6的认识)

  二、观察思考,探究新知

  1.认识6的基数含义.

  (1)请同学们观察主题图,想一想老师和同学们都在干什么?回答后及时进行思想教育:这幅图上的老师和同学们都在认真地打扫卫生,我们小朋友也应该向他们一样讲卫生、爱劳动,把自己的教室打扮得更漂亮.数一数,这幅图上有几个人?几张桌子?还有什么的数量可以用6来表示?

  教师归纳:同学们数的很对,6个人,6张桌子,6把椅子,他们的数量都是6,我们就可以用数字6来表示.

  (2)及时巩固.

  (电脑演示)6朵花上飞有6只蜜蜂,请同学们数一数.

  (3)从不同事物中抽象出6.

  我们已经能准确数出数量是6的物体了,现在请你从学具盒中数出6根小棒,一边拿,一边数,完成后师生共同摆放六边形,教师及时巡视指导.然后尽量使学生发挥想象,进行发做思维的训练,任意用六根小棒摆放图形,及时用实物投影反馈,把较好的图形呈现于学生面前,并请学生口述想法.

  请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找一找,哪些物体的数量可以用6来表示?

  教师小结:不论是6节课,6个人,还是6只蜜蜂只要他们的数量是6,就可以用数字6来表示.

  (4)计数器演示.

  请一位学生**拨出5颗珠子,要求边拨边数,然后仔细观察,又添**一颗珠子,现在有几颗珠子了?同学之间互相讨论:6是怎样得来的?拨去一颗,还有几颗?再拨上一颗呢?

  学生动手操作具体学会5添上1就是6.

  2.认识6以内数的顺序.

  (1)我们接着学习在尺子上表示数的顺序,(出示直尺图),请学生回答0在尺子上表示什么?请学生从大到小,从小到大读出0~5这些数.

  (2)学生在直尺上找一找,6应该排在哪里?

  请学生把0~6这些数从大到小,从小到大读一读.

  (3)练习.

  3.比较5与6的大小.

  (1)出示点子图,先出示两张都是5个点子的圆比,请学生进行观察比较,然后给其中的一张点子图添上1个点子,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比较,明确: 5<6, 6>5,并及时追问:还有几小于6? 6还大于几呢?

  (2)巩固练习.

  6○4 5○6 6○3 0○6 2○6 6○6

  4.掌握6的组成.

  (l)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请学生**操作,把6个方块任意分成两堆,然后根据学生回答,依次板书数的组成.

  (2)教师演示分的过程,并根据板书引导学生找出规律,能够按顺序分,并明白看到 ,就会想到 .

  (3)巩固练习数的组成.(花图)

  先让学生看图填空,然后动手操作填空,最后脱离图**填空.

  5.教学6的序数意义.

  (1)出示蝌蚪图,请学生仔细观察,并有针对性地闪动图片,使学生正确区分6与第6的不同之处,并将课本填写完整.

  (2)联系生活实际,加深理解6的基数与序数含义.

  ①老师指定第6排,前6名,相应同学起立.

  ②用6和第6各说一句话.

  (3)巩固练习:

  练习六的第2题(熊猫图).

  6.学习6的写法.

  (1)电脑出示6的图片,启发想像,观察6像什么?

  (2)观察电脑演示动画6的写法,寻找起笔、停笔点,然后学生在课本练习格内练写.

  三、巩固练习,加深理解,形成技能

  1.数序练习.

  按从小到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2.数的组成练习.

  3.发展练习.

  四、全课小结,完善新知

  今天我们认识了哪个数?通过学习同学们知道了6所表示物体的实际数量,还能正确区分6与第6的不同之处,并且熟练掌握了6以内数的顺序、大小以及6的组成和写法.

  6的认识是在学生认识0~5各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一节课的导入部分以小动物狗点点带来的朋友开场,既使学生感到耳目一新,色彩鲜艳,形象逼真,又把学生带入积极思维的学习境地,也达到了复习0~5数的认读及数序排列的目的.

  新授部分在教学中,先通过观察主题图初步感知,再动手摆数量是6的学具,并鼓励学生发挥想象,摆放不同图案,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进一步增加对6的感性认识。最后,在丰富的感性认识中抽象出数6,培养学生初步的从形象到抽象的思维能力。

  6的组成是本节课的重难点,采用让学生动手操作,集体汇报的方法进行学习,并引导观察、寻找规律、运用规律,充分调动学生获取新知的主动性。

  本课的练习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边讲边练。学完一个知识点便及时巩固。另一部分是全课综合练习,是将全课知识融为一体综合练习,并把最后一题设计为发展练习,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利于提高学习效果!

  探究活动

  数字游戏

  游戏目的

  使学生能够进一步掌握6以内数的顺序,能比较它们之间的大小.

  游戏准备

  0-6的数字卡片.

  游戏过程

  1.教师拿出两组数字卡片分别发给男生队和女生队,让他们按老师的口令做动作,如:各队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队,和5相邻的两个数出列,比4大的数蹲下等.

  2.根据各队的表现记分,最后,得分多的为优胜队.

一年级数学认识教案3

  教学目标

  1.知道几个相同的数相加除了可以用加法,还可以用乘法计算,而且列乘法算式比较简单,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2.能正确写、读乘法算式,知道算式各部分的名称,会通过加法算出乘法的积。

  3.逐步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的能力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认识几个几相加

  1.初步认识几个几相加。

  (出示主题图)

  谈话:在春光明媚的一天,小白兔和它的邻居小鸡一起来到绿油油的草地上,一边玩着,一边寻找食物。请仔细看图,小白兔是几只在一起的?小鸡呢?(重点引导学生观察:小白兔是2只2只在一起的,小鸡是3只3只在一起的)

  谁能用算式表示小白兔一共有多少只?

  [板书:2+2+2=6(只)]

  追问:这里有几个2相加,得多少?(板书:3个2相加得6)

  谁能用算式表示小鸡一共有多少只?[板书:3+3+3+3=12(只),4个3相加得12]

  **:请小朋友仔细观察这两个算式的加数,它们有什么特点?(同组小朋友可以互相讨论)

  2.补充生活中几个几相加的例子。

  谈话:第一个算式的加数都是2,第二个算式的加数都是3,它们都是相同的数相加。像这种相同的数相加的例子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

  比如,一双筷子有2根,那么4双筷子有多少根?谁会列式?

  (板书:2+2+2+2=8)

  这个算式是表示( )个( )相加得8。

  再比如,每组都是4个小朋友,像这样的3组小朋友一共有多少人?谁会列式?(板书:4+4+4=12)

  这个算式是表示( )个( )相加得12。

  3.不同角度感知几个几相加。

  (出示以53形式排列的玩具娃娃)

  谈话:今天老师带来了这么多的聪明娃娃,喜欢吗?表现好的小朋友都有机会获得这儿的聪明娃娃。有信心得到吗?

  谁知道这儿一共有多少个聪明娃娃?

  让学生**观察得到:横看看是3个5相加,竖着看是5个3相加。

  (板书:5+5+5=5,3+3+3+3+3=15 3个5相加,5个3相加)

  请小朋友仔细观察这两个算式的得数,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不管是3个5相加,还是5个3相加,算出来的都是这儿一共有的聪明娃娃的个数,所以得数相同,都是15。

  [设计意图:通过安排一定量的同数相加的具体生动的数学问题,为学生构建乘法的含义打好基础。]

  二、初步认识乘法

  1.创设情境,引入乘法。

  谈话:一张电脑桌上有2台电脑,4张电脑桌上一共有多少台电脑?你是怎么知道的?(板书:2+2+2+2=8)6张桌上呢?9张桌上呢?(请学生把算式写在练习纸上)

  小朋友,你们在列式时感觉怎么样?(学生可能会说算式太长了,很麻烦)

  有一种方法能解决这个问题,想学吗?(板书课题:认识乘法)

  2.写、读乘法算式,了解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谈话:像4个2相加,还可以用乘法算。写作42=8或24=8。介绍乘号、乘数、积等名称。(板书:42=8或24=8,并在算式下边标注乘号、乘数、积)

  指名口答想想做做第3题。

  3.反思乘法的意义。

  谈话:4个2相加,是怎样用乘法算的?在这里,42和24这两个乘法算式都表示什么?

  [设计意图:创设学生对用加法计算感到太麻烦的情境,激发学习新算法的欲望,帮助学生感受乘法算式比较简便。]

  三、加深对乘法的认识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谈话:聪明娃娃带了几道题目来考考大家,有没有信心接受挑战?(出示题目)

  从图中你能知道些什么?你能看图在括号里填上数,写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吗?

  学生填好后集体校对。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谈话:我们一起来玩一个摆圆片的游戏。先看老师是怎样摆的。(出示两堆圆片,每堆3个)

  老师是怎么摆的?也就是摆了几个几?怎样列加法算式?怎样列乘法算式?你是怎样想的'?

  下面让小朋友自己来摆,听清要求:

  (1)每堆摆2个,摆4堆。

  (2)每堆摆4个,摆2堆。

  你先摆的是几个几?又摆的是几个几?怎样列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把算式填在书上。

  在小组内校对后**:比较这两种摆法,你发现了什么?

  3.把黑板上的加法算式都改写成乘法算式。

  谈话:刚才我们求9张桌上一共有多少台电脑,写加法算式麻烦,现在你们会怎样列式?

  4.(出示第69页试一试的跳绳图)

  谈话:从图中你能知道什么?能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吗?

  根据学生的**分别出示:

  (1) 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

  (2) 正在跳的小朋友有多少个?

  (3) 甩绳子的小朋友有多少个?

  谁能解决这些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多样化、开放性的练习,加深了学生对乘法意义的理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多角度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你认为自己这节课上表现怎么样?

一年级数学认识教案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体会面与体的联系和区别。

  2、培养学生小组学习的能力和协作精神。

  3、使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玩中学,学中玩,建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认识四种*面图形。

  教学难点:体验面与体的不同。

  课前准备: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三棱柱若干;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若干;课件。

  案例

  一、引入:交朋友。

  师:开学到现在你们已经结识了许多新的好朋友,徐老师是不是你们的好朋友?

  那你们知道我这位大朋友的名字吗?

  今天,我们这儿又来了新朋友,你们想不想也和它们交朋友呢?

  交新朋友时,你们想知道些什么呢?

  那你们想不想和这些图形交朋友?(出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

  评析:根据小朋友喜欢交朋友的特点引人新课,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认识新朋友

  1、你认识它们吗?那你知道它们叫什么名字?

  评析: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让学生说说这些图形的名称。

  2、那它们长什么样子呀?

  评析: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说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的特征,不要求完整,能说出点意思就行。

  3、那它们住在什么地方呢?

  (1)下面我们来做个游戏,做完游戏你们就知道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是从什么地方来的?玩搭积木游戏。搭积木小朋友在幼儿园时经常玩的,不过,今天在玩之前徐老师提一个要求:先要用手摸一下这些物体的每一个面,然后再搭。

  (2)小组活动。

  (3)欣赏各小组作品。

  (4)这些新朋友都藏在我们的身边,我们在哪儿能找到它们呢?一起来找找。

  (5)各小组讨论:老师走下来倾听、指点、鼓励。

  评析:通过玩搭积木的游戏,让学生体会面在体上。

  4、小朋友,我们来给这些新朋友拍张照好不好?有没有办法?用什么办法?

  (1)讨论得出方法:把积木放在纸上,用铅笔描下来。

  师:还有没有其他的办法?(提示有印泥、橡皮泥)

  (2)小组活动。

  (3)说说你用什么形状的积木画了一个什么图形?(课件出示)

  评析:通过给新朋友拍照片的活动师生共同得出:长方体画出的是长方形,正方体画出的是正方形,三棱柱画出的是三角形,圆柱画出的是圆。

  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是本节课的重点,教师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材料。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操作,并采取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学习方式,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同时在交流的基础上,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5、归类:请小朋友把描画下来的图形整理一下,分分类。

  让学生说说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评析:有对比就有鉴别,通过比较它们的异同点,学生在同中求异,在异中求同,能正确区分图形,避免思维产生混淆。

  把儿童引入生活场景,初步感知生活中的数学,以及*面图形的形成过程,让儿童进入玩中学,学中玩。通过摸、描、分的活动,使学生在实践操作中感知立体与*面的关系。

  三、加深认识

  1、找一找

  其实,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这些*面图形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家,我们的教室里就有很多,让学生给这些图形分别找到家。

  评析:丰富学生对图

  形的感知认识,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

  2、拼一拼:

  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设计一幅美丽地图画。

  展示作品,进行评价。

  评析: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进行探索性学习,从事再创造的学习活动,引发学生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通过小组形式**教学,发挥了学生的集体智慧,体现了学生合作与互助,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学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师:今天我们学的这些图形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可见,请小朋友留心观察一下,把它记录下来,然后与爸爸、妈妈一起交流一下。

  反思:

  1、把数学还原成生活中的数学,让学生感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学生在幼儿园和*时生活中已经多多少少见过或听说过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对这些图形他们并不十分陌生。在教学中,**学生开展他们早已玩过的搭搭积木游戏,只是教师在此提出了一个新要求:在搭之前先摸一下这些形体的每一个面。学生在摸、搭的活动中,有了真切的体验,更有了新的发现。这是以前玩积木时所没有留意的。知识的得出,没有一种突然的感觉,不需花费太多的功夫,只需教师稍稍一指点,学生细细一琢磨,与生活经验一联系,知识就很容易地在学生的游戏中得出来了。

  2、一改以往的奖红五星、小红花的方法,把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作为奖品奖给学生,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而且巩固了对图形的认识,学生学习情绪非常高涨。

  3、以借交朋友之线索来串联知识,(叫什么名字图形的名称;长什么样子图形的特征;住在什么地方体会面在体上;给新朋友拍照感知立体与*面的关系;给新朋友找家对图形的感性认识)又给学生一种亲切感,学生学得有趣、活跃、自然,从而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活动。

一年级数学认识教案5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18~19页的例题和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在有趣的童话情境中,知道数是有大小的,理解符号=><的含义,并能运用这些符号来描述数的大小。

  2. 在比较的过程中渗透一一对应的思想,使学生初步知道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数的大小。

  3. 使学生在探索解决问题方法的过程中,提高合作、探究的意识,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

  4. 使学生初步养成认真观察、积极动脑的良好习惯,初步建立比较的意识,体会生活中的数学。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 谈话: 在一片大森林里住着小白兔、小猴、小松鼠、小熊等许多小动物。它们决定举行第一届森林运动会,咱们去看看吧!

  2.课件呈现森林运动会的画面。

  (1) 提出要求: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数一数每个**队各来了几位运动员,并帮它们整整齐齐排好队。

  (2) 每个小组发一张粘贴表(如下图)和小动物图片,让学生把它们贴在方格中。

  (3) 学生汇报,可让数得又对又快的学生介绍自己的经验。

  二、 引导探究,**讨论

  1. 帮小动物设计比赛方案。

  提出要求: 小动物们首先要进行的是拔河比赛,小朋友能不能先帮助它们设计比赛方案(哪两种小动物分在一组比赛)?

  (1) 学生分组设计比赛方案。

  (2) 学生分组汇报。

  方案一: 小白兔(4)小猴(4)

  方案二: 小白兔(4)小松鼠(5)

  方案三: 小白兔(4)小熊(3)

  方案四: 小猴(4)小熊(3)

  方案五: 小猴(4)小松鼠(5)

  方案六: 小松鼠(5)小熊(3)

  2. 认识=。

  (1) 让学生看设计的这几种比赛方案,想哪一种最公*,并说说为什么。

  学生思考、回答: 小白兔(4)小猴(4)这种方案最公*,它们都是4只,一样多。

  引导学生用○代替小白兔,用△代替小猴,摆一摆,画一画,说一说,建立一一对应的关系。

  (2) 指出: 像这样,小白兔和小猴一样多,我们就说小白兔的只数和小猴的只数相等,可以用=连接起来,写成4=4。(板书)

  (3) 引导学生摆同样多。

  教师摆6个○,让学生对着○摆△,要求△和○同样多,指名到投影仪上摆,其余学生自己摆。

  (4) 介绍=。

  =叫做等号,表示两边的数同样多,读作等于。学生读并观察=的样子。

  学生汇报: 两横一样长,粗细一样。

  指导学生写=。

  (5) 练习。

  出示5 ○ 5,让学生填空并读一读。

  3. 认识><。

  (1) 出示后几种比赛方案,让学生说看到这几种方案,有什么想法。

  (2) 学生观察,回答: 这几种方案不公*,有的**队小动物多,有的**队小动物少。

  (3) 出示小松鼠(5)小熊(3)比赛图,**学生讨论这种方案是不是公*。

  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得出:

  ① 小松鼠多,小熊少,比赛不公*;

  ② 小松鼠比小熊多,比赛不公*;

  ③ 小熊比小松鼠少,比赛不公*。

  (4) 指出: 小松鼠比小熊多,也就是5比3大,可以写成5>3;反过来也就是3比5小,可以写成3<5。

  (5) 引导观察并指导书写><。

  >: 开口朝左,尖尖朝右,左边数大,右边数小。

  <: 开口朝右,尖尖朝左,右边数大,左边数小。

  指导书写>和<: 先书空,再描红,最后**写。

  (6) 启发学生根据5>3和3<5再说说几比几大,几比几小。

  (7) 出示以下练习:

  △△△△ □□□□

  ○○ ○○○○○

  ()比()多 ()比()少

  4 ○ 2 4 ○ 5

  要求学生先用△和○摆一摆,再填空。

  三、 巩固深化,提高能力

  1. 出示: 2 ○ 1 1 ○ 0 3 ○ 3 2 ○ 3 5 ○ 4

  要求先在○里填上><或=,再说一说每组中两个数的大小关系。

  2. 让学生从1、2、3、4中任意挑选两个数,先比一比,再用><或=连一连。

  3. 举卡片游戏。依次出示:

  4>○ 2<○ 5=○ 1<○

  要求学生从学具盒中选出合适的数字卡片并举起来。

  四、 总结评价,拓展应用

  同学们,今天你学到了哪些本领呢?

  课后观察学校和家里的东西,每次挑选两样,运用学过的方法比一比它们的多少。

一年级数学认识教案6

  教学内容:认识位置

  教学要求:

  1、在生活中看关于左右的真实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能初步运用左右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体会其相对性。

  教学重点: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正确确定左右。

  教学难点:左右的相对性。

  教学准备:计算机课件 笔 橡皮 尺子 文具盒 小刀

  教学过程:

  一、通过左手、右手的活动,感知自身的左与右

  师:小朋友们,今天谁有信心上好这节课?请举起你的小手。

  1、感知左手和右手

  师:看看你举起的这只手,是你的右手?

  再看看你的另一只手,是你的左手?

  师:大家说说,我们常常用右手(或左手)做哪些事?

  (学生**发言)

  师:左、右手要多锻炼,特别是左手,多锻炼会使我们的小脑袋越变越聪明。

  2、体验自身的左与右

  师:左、右手是一对好朋友,配合起来力量可大了。小朋友再看一看自己的身体还有像这样的一对好朋友吗?谁来说一说?

  (学生**回答)

  3、小游戏 听口令做动作(由慢到快)

  伸出你的左手,伸出你的右手

  拍拍你的左肩,拍拍你的右肩

  拍拍你的左腿,拍拍你的右腿

  左手摸左耳,右手摸右耳

  左手抓右耳,右手抓左耳

  4、揭示课题

  师:小朋友们刚才已经熟悉了自己身体的左和右,其实生活中的左和右还有许许多多,今天我们就来确定一下左和右

  (板书课题:左 右)

  师:请小朋友们记住,左字下边是个工字,右

  字下边是个口字。

  二、玩学具,理解左边和右边

  1、摆一摆

  师:同桌合作,像电脑上一样的顺序摆放好事先准备好的学习用品。

  (计算机演示:按顺序摆好:铅笔 橡皮 尺子 文具盒 小刀五样学具)

  师:大家先来确定一下,摆在最左边的是什么?摆在最右边的是什么?

  2、数一数

  师:按左右的顺序来数一数。(点着学具来数,数好后请学生回答,从而完成电脑中的填空题)

  从右数橡皮是第--------个

  从左数橡皮是第--------个

  师:同样的东西,按不同的方向去数,顺序也不同。

  3、说一说

  尺子的左边是什么?右边呢?

  (1)启发、引导学生观察图说出左边有什么?右边有什么?

  (2)说出尺子的左边或右边各有哪二样学具?

  (计算机演示印证)

  5、相怎么摆就怎么摆,然后同桌互说

  三、体验相对,加强理解

  1、找一找 (计算机演示图意)

  2、师:星期天,小江想到小明家去玩,可他只记得小明家住在三楼的左边,你们能告诉他小明家住几号房吗?(展开讨论,计算机学示结果)

  2、想一想

  师:我跟大家面对面地站着(老师举起右手),请问:老师举起的是右手吗?

  师:(老师把右手放下)请小朋友把右手举起来再判定一下老师举起的是不是右手。(老师又举起右手)学生讨论

  老师举着右手转身与学生同向,证实结论。

  师:我们面对面地站着,因为方向相对,举的右手就会刚好相反。

  练习:老师和学生一同举左手体验。

  四、解决问题,增强应用意识

  1、说一说:你相邻的同桌都有谁?

  问:相邻是什么意思?

  面对黑板说说你相邻的同学有谁?

  背对黑板说说你相邻的同学有谁?

  侧转身再说说你相邻的同学有谁?

  师:每转一次前、后、左、右的人都发生了变化,但相邻的同学总是这几个。

  2、用电脑演示同学们上下楼梯的情景

  问:他们都是靠右边走的吗?(学生讨论,也可以让学生试着走一走,体会一下)

  小结:方向不同,左右不同,判断时以走路的人为标准。*时我们上下楼梯时,都要像这些小朋友一样靠右行,有秩序地走,不会相撞,保证安全。

  3、摆一摆

  老师说,学生摆

  把本子放在书的下面

  把尺子放在书的左面

  把铅笔放在书的右面

  4、出示北师大教材的第61页的第5题

  师:停车场上的汽车们跟小朋友玩起了捉迷藏的游戏,(计算机出示图)汽车们告诉大家:从右数大客车是第5辆,猜一猜一共有几辆车?

  讨论: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还有不同的相法吗?

  点击电脑:出现7辆车

  五、总结

  我们学习了什么?(左右)对!是表示方向的左和右。

  在生活中,我们一定要分清左和右,特别是行走时,人注意靠右走。

一年级数学认识教案7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第一册第八单元《认识钟表》第二课时《小芳的一天》。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巩固认读钟表,体会整时过一点或者整时差一点的情况,会用“快几时了”或“刚过几时”等词语描述时间;

  2、过程方法目标

  (1)通过看一看,认一认,比一比的过程,让学生自主探索认识整时过一点或者差一点整时的情况。

  (2)通过看一看,拨一拨,连一连的过程,让学生进一步巩固认读钟表。

  3、情感态度目标

  (1)结合日常作息时间,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态度和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2)培养学生观察与分析的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几时刚过和快几时了;

  教学难点:

  用语言准确描述“几时刚过”和“快几时了”。

  教具准备:

  教具:多**课件、钟表表盘、钟面图片

  学具:学具盒中的表盘、"快乐的星期天"表格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有一个小朋友也想加入到我们的学习中来。她的名字叫小芳,她给我们带来了她一个上午的时间安排,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出示课题:小芳的上午)

  1、尝试认表。

  (1)多**课件出示书上第一幅图,让学生认一认图中的钟表。

  **:①、小芳在什么时间干什么?(六时刚过一点点的时候刷牙)

  ②、你是怎样认出时间是6时刚过?

  情况一:认为是6时,教师引导:看一看分针正好指向12么?分针刚刚走过12,应该是6时刚过。

  情况二:认为是6时3分,教师予以肯定,并引导学生观察时针和分针,读出钟面上的时间。

  情况三:认为是6时刚过,教师引导6时整的时候时针正好指6,

  分针正好指向12;而现在时针刚刚走过6,分针过了12,

  应该是6时刚过。

  教师小结:分针刚刚走过12,时针刚刚走过几,就是几时刚过。

  (2)多**课件出示书上第二幅图,让学生认一认图中的钟表。

  **:①、这是什么时间:(快8时)

  ②、为什么认为是快8时

  情况一:7时55分,教师予以肯定,并引导学生观察时针和分针,

  现在时针接近8,快要走到8;分针还不到12,应该是快8时。

  情况二:8时55分,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时针和分针,进行辨认,读出钟面上的时间。

  情况三:快8时,教师予以肯定,并引导学生观察时针和分针,读出钟面上的时间。

  教师小结:时针接近几,快要走到几,分针还不到12,就是快几时。

  【引导学生观察钟面,尝试认表,教师帮助总结整时过一点或者差一点整时的特点。】

  (3)第三幅图,是9点整,学生认读没有困难。问学生:你是如何认读的?(9时整的时候时针正好指向9,分针正好指向12)

  (4)第四幅图,放手让学生认读,并说说自己是怎样读的。

  (快10时现在时针接近10,快要走到10,分针还不到12,应该是快10时。)

  2、说一说

  刚才老师和小朋友又学会了认读新的时间,现在同学们把时间和小芳在做什么连起来说一说,小芳的上午是如何度过的?从小芳的身上,同学们学到了什么?

  3、比较、区别

  老师出示两个钟面,一个是12时刚过,一个是快12时

  读出两个钟面的时间,比较他们有什么不同?(四人小组讨论交流,集体汇报)

  学生反馈总结

  (12时刚过的时针刚刚走过12,分针过了12;快12时,时针接近12,快要走到12,分针还不到12。)

  教师揭示“整时过一点”和“差一点整时”的特征:由于时针、分针的位置不同,所表示的时间不同。几时刚过的钟面是时针刚刚走过几,分针过了12;快几时的钟面是时针接近几,快要走到几,分针还不到12。

  【通过比较12时刚过和快12时的区别,使学生进一步加深整时过一点和差一点整时的印象,掌握整时过一点和差一点整时的基本特征。】

  二、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1、第一题,小动物读得对不对,请你把错误的读正确。

  (先让学生**辨认,然后在小组内交流,最后集体反馈)

  错例

  ①小燕子:第3个钟面上的时针指向6,分针指向12,应该是6时。它把时针和分针搞错了!

  ②小狗:它的钟面上的时针就快到12了,分针也快到12,应该是快12时。

  2、连一连(课本93页第2题)

  3、动手操作:安排“快乐的星期天”

  每组小组长拿出"快乐的星期天"的情境图,小组合作,在图上帖上自己组选择的合适的时间。

  活动规则

  1、先小组有秩序的讨论出每个情境的合适时间。

  2、再在组长的带领下将钟面贴在"快乐的星期天"的情境图上。

  3、各组找一名小朋友汇报。

  (各小组**反馈,学生之间互相评价)

  三、总结评价,拓展延伸。

  1、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2、作业:在妈妈帮助下为自己设计一份作息时间表。

  (给学生一个开放的空间,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一年级数学认识教案8

  教学内容:苏教版课标教材一年级上册P78-P79。

  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十,知道10个一是1个十,2个十是20。

  2.能正确读出11~20各数,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

  3.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初步学习估计物品的数量,初步培养数感。

  教具、学具:每生30根小棒,2根皮筋;课件、10根磁性小棒。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0~10,导入新课

  师:小朋友,前面我们学习了0~10,会数吗?请小朋友们从小到大数一数,再从大到小数一数。

  生按要求数数

  师:你还知道比10大的数吗?(生举例)你们真了不起,还知道这么多比10大的数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11~20。(板书课题:认识11-20)

  二、动手操作

  1.认识十

  师:大家都有小棒,和老师一起边数边摆10根小棒。(师摆在黑板上)

  师:你摆了几根小棒?有几个一根呢?10个一根是几根呀?在学习时为了方便,通常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这样一捆就有10根,10根就可以(捆成一捆)。

  师(举着一捆小棒):那这一捆表示几个十呢?请大家也把你的10根小棒捆成一捆,并把它放在你的左手里,想想它表示什么。

  2.理解10个一是1个十

  师:下面我们拆开一捆,再一起来数一数。

  师边在黑板上贴拆开的小棒,生边数:1,2。

  师:这2是2个?(2个一)再来1个一是?(3个一)继续!(4个一,5个一,,10个一)10个一就可以捆成一捆。(师在黑板上贴一捆小棒)

  师:那么几个一是1个十呢?(板书:( )个一是1个十)也就是1个十里面有几个一?(板书:1个十里有( )个一)

  三、摆一摆、说一说

  1.动手摆一摆

  如果让你摆出12根小棒,你能想出一个好办法,摆得让大家一眼就看出是12根吗?动脑筋想一想.看谁摆得又对又快。

  学生操作,师巡视

  2.学生介绍摆法

  师:谁愿意来介绍一下你是怎么摆的?

  师将巡视时了解到的有**性的方法指名学生说,然后评价、总结

  四、深化认识

  1.借助小棒说摆法

  师:下面老师说一个数,看你能不能又快又清楚地摆出来.11怎么摆的?为什么表示11?13怎么摆的?是表示13吗?

  生说摆法,师贴小棒图

  2.直接说摆法

  师:刚刚是我们借助了摆小棒来说的,现在没有小棒你能不能直接告诉我怎么摆?15怎么摆?18呢?

  生说摆法,师贴图

  师:那20又该怎么摆呢?(学生有可能说一捆和10根,先肯定,再和摆两捆的方法进行比较)(板书:( )个十是20,20里有( )个十)

  反馈:学生**,学生答

  五、巩固练习

  1.抓一抓,摆一摆

  师:请小朋友抓一把小棒,数一数有多少根,再想想怎么摆能让别人一看就知道你抓了多少。

  2.11~20数的顺序

  师:在我们的学习用品中也经常遇到这样的数呢!瞧!这是直尺,看着尺子上的数读一渎。(生从0读到10时停顿一下再继续读)12的后面是多少?18的前面是多少?18和20中间的数是多少?10离13近还是17离13近?(师讲解原因)

  3.数一数

  师:如果没有直尺,你还会数吗?老师说第一个数,你们开火车接着数。(从7数到17,从11数到20)

  4.估一估

  (1)雨伞图

  这里有一幅雨伞图,图一出来你就要立刻估计出伞有多少把,看谁的眼力最准。(师出示图,学生估计)

  **:要想知道有多少把伞,只要怎样就行了?(数一数)

  介绍方法:为了不漏数,我们还可以边数边做标记,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师生一起数到10)有10把可以怎样?(我们就可以用一个大的圈把它们圈起来,电脑演示)继续!一共有多少把伞?你估计对了吗?

  (2)草莓图

  还有一幅草莓图,你来估计一下有多少个草莓,比一比这次淮的眼力准!学着老师的方法来数数有多少个。

  展示学生的方法,表扬估计对的小朋友

  5.生活应用

  你在生活中见过今天学的这些数吗?在哪见过?(学生举例)老师也收集了几张图片,读一读这些图上面的数。(师出示图)

  (1)绿灯(图1)

  **:你在哪见过这样的图标?(激发兴趣,并向学生进行遵守交通规则的安全教育)

  这里的19表示什么意思?接下来绿灯会显示多少呢?(如出现20,让学生联系生活中等红绿灯的情景)

  (2)公交站牌(图2)

  **:在哪见过?(公交站台)经过莫愁路的有哪些车?

  (3)米袋(图3)

  **:见过这样的图吗?(学生联系生活说一说)这里的千克是表示有多重的单位。

  (4)电梯图(图4)

  **:这是哪儿?思考:如果你在5楼,你想去15楼,电梯是往上还是往下呢?如果想到1楼,电梯往哪?

  六、总结延伸

  课后延伸:其实生活中还有很多这样的数呢,课后请大家在我们美丽的校园里找一找并和其他小朋友说一说。

一年级数学认识教案9

  教学目标:

  1、感知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能根据它们的特征,并从具体的情景中辨别出这四种图形,初步运用这些图形进行拼图。

  2、培养操作、观察、表达及思维能力学会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发展空间观念,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从物体表面抽象成*面图形。

  教学难点:

  从物体表面抽象成*面图形。

  教学关键:

  观察比较中认清各种图形的特征。

  课前准备:

  各种*面图形的实物

  教学过程:

  一、摸物体,说形状。

  (将各种大小不一的*面图形放在一个袋子里)

  摸一摸,说说你手里拿的物体是什么形状的?

  学生**回答。

  同桌互相交流自己的感觉

  全班交流。

  揭示课题:认识*面图形。

  二、活动二:感知“面”是从“体”得到的。

  出示长方体,讣学生试试能从长方体上找出什么图形:学生回答后,课件演示、再让学生从桌面上的物体找出长力形、师问:“你还能找到其他的图形吗?请大家4人一组,找找看。“让学生自主活动,通过观察、探索、合作、交流,从其他物体上找出其他图形。结合学生汇报小组活动结果进行课件演示

  a)方体上分离出正方形,揭示名称。

  b)柱上分离出圆,揭示名称。

  c)从三棱柱上分离出三角形,揭示名称。

  一起出示四种图形,让学生说出它们的名称并板书。

  三、活动三:用“体”描“形”。

  小熊猫说:“小朋友真能干,已经能从不同的物体找到不同的图形了,那我们能不能自己想办法用桌上的物体来描这些图形呢?小朋友试试看。”放手让学生思考探索合作交流,寻找用“体”描“形”的方法。展示学生作品,并让学生说说是用什么物体描出来的,描的是什么。学生评价结果。

  观察与交流中初步认识。

  从实物图中直观地抽象出各种*面图,

  用实物体描画出各种*面图形,加深认识。

  四、活动四:实践运用。

  出示3 6页l,说:“这些美丽的图形来到花园捉迷藏。小朋友找找这里有我们认识的哪些图形?”学生**发言。 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面是这些*面图形,想起来的就***说。

  五、活动五:图形拼组。

  放手让学生分小组用图形进行拼组。拼好后,学生**参观,进行评价。让学生各自说说自己用什么图形拼成了什么东西。展示部分优秀作品。

  六、小结作业。

  辨认中巩固新知。

  玩乐中巩固新知

  七、作业设计

  寻找生活中的图形。

一年级数学认识教案10

  教学内容:认识图形、认识钟表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常见的四种立体图形和*面图形,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的几何图形的认识。

  2、一方面巩固钟表中整时和半时的认识,另一方面通过看接近整时的钟面,使学生进一步说出大约是几时。

  教学重点:认识图形,并能够形成对这些图形的表象。

  教学过程:

  一、认识图形

  二、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1、学生回答有哪几种图形,教师板书: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1)问: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各有几个?学生再书上完成,集体订正。

  (2)教师分别指出每种图形的名称,学生举起对应的几何图形。

  (3)教师出示实物,让学生说出每种物品是什么形状?

  (4)指名说一说日常生活中见过哪些物体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2.出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

  (1)学生回答有哪几种图形,教师板书: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

  (2)问: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各有几个?学生再书上完成,集体订正。

  3.对比

  (1)教师拿出一个正方体的盒子,和盒子一个面大小的正方形,指名说出名称。

  (2)问:谁能说一说他们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引导学生观察:正方体的每一个面各是什么形状的?

  (3)用同样的方法观察长方体、圆柱的面各是什么形状?

  (4)完成第7、8题,集体订正。

  二.认识钟表

  1、拨钟,分组活动,让学生利用钟表的学具拨出每个整时和半时,小组中同学相互检查。教师巡视,提醒学生在拨表时,时针和分针一定要拨到准确的位置上。

  2、认钟,教师拨钟,学生认;指名拨钟,学生认。

  (1)引导学生观察整时:时针和分针没有正对着钟面上的数,而是稍稍偏了一点。告诉学生:像这种差一点不到几时,或是几时刚刚过一点,我们就不能说正好是几时,应该说“大约是几时”。

  (2)完成第9题。

  同座相互说一说,指名说,并说一说为什么?

  3、数字表示法

  (1)问:你们认识电子表上的时间吗?请学生说一说怎么认的?如果我们要把钟上的时间跟电子表一样表示,你会吗?

  (2)第6题,学生完成,点四人板演,集体订正。

  三、游戏:

  在盒子里摸图形,学生摸出来后,告诉大家这是什么?

  四、全课小结:这节课你复习了哪些知识?


一年级数学退位减法教案5篇(扩展6)

——一年级数学上教案10篇

一年级数学上教案1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4、35页做一做,练习五1、3、4、5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拼、摆、画各种图形,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3.能辨认各种图形,并能把这些图形分类。

  教学重、难点:

  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的实物与图形。

  教具、学具准备:

  图形卡纸、实物、学具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探究新知:

  1.小朋友们上节课你认识了哪些新朋友?

  长方体 正方体 球 圆柱

  2.你能把这些图形**的面画下来吗?

  学生在纸上画一画

  3. 你们画下的图形有什么特点?

  学生小组讨论

  小组小结

  派**全班交流

  学生小结

  不同点 共同点

  长方形 对边相等 4个角都是直直的 *面的

  正方形 4边相等 4个角都是直直的 不断开的

  圆 没有角 (即封闭的)

  三角形 有三条边 三个角

  二、巩固发展:

  1.说一说,你身边哪些物体的面是你学过的图形?

  2.用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画一画自己喜欢的图形?

  小组内评一评,各小组展示作品。

  3.练习五第一题

  请小朋友涂一涂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知道各涂什么颜色吗?

  小组讨论合作

  反馈汇报哪些涂成黄色,哪些涂成蓝色,哪些涂成紫色,哪些涂成红色?

  4.用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拼一拼图形。

  同桌合作比一比哪一桌拼的最好?

  全班交流展示。

  5.数一数由几个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

  ()个 ( )个 ( )个 ( )个

  **完成

  说说你是怎么数的?有什么好方法?

  小结方法。

  三、提高练习:

  1.取长方形纸一张,对折再对折

  取正方形纸一张,对折再对折

  取正方形纸一张,对角折再对角折

  观察结果

  1.**完成练习五第五题

  用哪个物体可以画出左边的图形?请把它圈起来。

  小组交流,全班反馈。

  小结:如果物体的一个**的面是什么形,那么它就可以画出什么形状来。

  四、小结:今天你们学到了什么?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个有什么特点?

  你有什么想问的?

一年级数学上教案2

  教学目标 :

  1、使学生通过自己喜欢的情境学习数据整理,激发学习兴趣感知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2、使学生感受、经历数据的整理过程,学会用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正确填写统计表,能从中获得简单统计的结果。

  3、重视培养学生的分散思维能力和与人合作的交际能力。

  4、初步培养学生的有序观察、有条理思考的习惯和应用的意识,体验与同伴合作的欢乐。

  教学准备:小红花、大象卡通图、果树。

  教学重点:

  经历收集和整理数据的过程,初步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

  教学难点 :

  感受、经历数据的整理过程,能正确填写统计表,认识统计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过程 :

  一、课前谈话,激发兴趣。

  1、今天,教室里来了许多听课的老师,我们应该跟他们说什么?(老师好)

  2、这节课,老师把小朋友们分成5个小组来共同学习。还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你们最喜欢的小红花,比比看哪个小组得到的小红花最多,大家有信心吗?

  二、 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1、(出示大象卡通图)小朋友们,瞧,今天谁来到我们班级和我们一起学习?你们喜欢它吗?你们应不应该向大象爷爷问声好呢?

  2、小朋友真有礼貌! 大象爷爷为了感谢大家,决定带小朋友们去他的神奇果树园摘水果吃。(出示果树)这些果树可真神奇啊!树上长满了苹果、梨、西瓜、桃子、草莓,小朋友想吃吗?每人摘一个自己最喜欢吃的水果。

  3、让学生摘自己喜欢的水果。师:怎样才能很快地看出同学们喜欢的水果的个数呢?

  4、让学生贴水果。通过贴水果的活动,初步感知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的方法。

  5、集体探讨交流回答下列问题。

  (1)苹果比梨多()个。

  (2)苹果比香蕉少()个。

  (3)全班最喜欢吃()的同学最多。

  三、合作探究,体会领悟。

  师:出示(课本第101页的图)有计算机、电脑、算盘、铅笔的图片。

  1、从图中,不好看出一共有几种物品,我们一起来给它们分类,排一排、比一比找你喜欢的东西。

  2、 小组合作把物品整理在准备的卡纸上,指名板演。

  3、 学生讨论、操作后各组展示作品并汇报整理的过程。

  4、比较整理后的图和整理前的图。

  师:看了这张图,你知道了什么?

  生1:我知道计算机有两个。

  生2:我知道电脑有五台

  生3:我知道算盘有三把。

  生4:我知道铅笔有三枝。

  5、能不能用我们学过的比多比少的知识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生1:我知道了电脑比计算机多三台。

  生2:我知道了算盘、铅笔比电脑少二台。

  6、小结。

  师:小朋友有这么多发现,都是通过我们自己动手分一分、排一排得到的。这是一种很好的统计方法。(板书课题:统计)这样统计,我们一下子就清楚地知道了图中的物品多少的情况。

  四、统计图形应用联系

  师:看102页练一练第一题。

  这些是我们学过的图形,看大家能不能找出相同的图形把这个统计图画完整,回答所给的问题?看谁做得最快最好,看谁是最棒的。

  1、小组自己讨论试着做,然后集体纠正。

  2、择优录取,选出最优秀的学生。

  五、巩固应用、拓展延伸

  1、统计学习小组得到“小红花”的情况,给予评价鼓励。

  2、学会了统计,课后你们准备统计什么?回家后选择一个项目进行统计,然后与同学互相交流。

  六、总结评价

  1、师:今天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2、你想对你的同学、对老师、对自己说些什么?

  七、作业

  做课本第101页练一练的2-4题。

一年级数学上教案3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情境和实际操作,进一步体会比较两个数量的多少,可以用减法计算,丰富对减法意义的认识。

  2、能正确计算十几减5,4,3,2的退位减法,并能解决相关问题。

  3、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之间的联系,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

  学会解答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少多少)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的方法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喜欢看特技表演吗?动物园正在举行一场精彩的跳伞表演,你们想不想和老师一起去看一看?

  二、探究新课

  1、说说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红伞14个,黄伞6个。

  2、哪种颜色多?多几个?红伞比黄伞多几个?你是用什么方法指导哪种颜色多?a。数一数b。画一画

  3、为了使我们看得更清楚明白,我们一起用画图的方法来说明图中的信息。用○表示红伞,用△表示黄伞。一个一个对齐。

  ○○○○○○○○○○○○○○

  △△△△△△

  说明:要求红伞比黄伞多几个,只要把红伞和黄伞一样多的部分拿走,剩下的就是多出来的。就是要求14个比6个多几个,也就是从14个里面去掉6个。求红伞比黄伞多几个,可以用减法来计算,怎么列式?14—6=8(个)

  4、黄伞比红伞少多少个?从图上看一看,少的部分也就是刚才红伞比黄伞多出来的部分。因此,红伞比黄伞多几个和黄伞比红伞少几个是一样的意思,都是求两个数相差多少,用减法计算。

  5、蓝伞比红伞少几个?画图,再列式。14—7=7,并说说各数表示的意义。追问:蓝伞比红伞少几个?也就是红伞比蓝伞多几个?

  6、小结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或少多少的问题,用减法计算,把大数减小数。问法虽然不同,但表示的含义一样。

  7、你能再举出这样的例子吗?

  三、巩固练习

  课本第11页:试一试

  四、课堂小结

  今天学习了两数相差的实际问题,知道用减法计算,用大数减小数,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跳伞表演

  红伞比黄伞多几个?

  ○○○○○○○○○○○○○○

  △△△△△△

  16—6=8(个)蓝伞比红伞少几个?

  ○○○○○○○○○○○○○○

  △△△△△△△

  14—7=7(个)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让学生初步掌握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的方法,并把十几减8、减9的计算方法迁移到十几减5、4、3、2、当中去,在教学中创设动物跳伞表演的情境,引导学生发现数学问题,并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学习两数相差多少的计算方法。通过让学生画图,将具体情境转化为图形比较,再进行抽象,多数学生能理解,并掌握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其次,应多让学生讲,明白谁比谁多,反过来,即谁比谁少,仅是说法不同,但意义是一样的。由于学生的认知发展对逆向思维仍不能很好的掌握,故在教学中形象的教学就显得十分重要。

一年级数学上教案4

  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依据教材文章选择优质教学设计及优质教案,为你提供全方位的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 :

  1、在游戏活动中,让学生掌握有关6的加减法。

  2、在游戏活动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积极交流、积极思考,并培养学生有序思维的能力。

  3、在游戏活动中,使学生不断积累经验,发展他们的数感。

  重点难点 :

  1、掌握6和的加减法。

  2、培养学生有序思维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呈现目标,任务导学

  1、能够正确计算有关6和的加减法;

  2、在具体活动中理解数的具体意义。

  二、互动探究,合作求解

  活动一:师生进行猜数游戏 猜数2或4

  1、教师谈话:我们一起玩一个猜数游戏好不好?

  2、学生猜数,并说出简单的理由。

  3、教师**:你能用数学算式表示吗? 2+4=6 4+2=6

  4、教师:还想不想再玩一次?并用数学算式表示出来。6-2=4 6-4=2

  5、猜数3,我们还用这6个小磁珠,换个玩法好不好? 猜猜老师用手捂住了几个?用数学算式表示出来。 3+3=6 6-3=3

  6、猜数1和5,还是这6个磁珠,谁愿意当小老师带大家玩一玩,猜一猜他捂**几个? 1+5=6 5+1=6 6-1=5 6-5=1

  活动二:生生进行猜数游戏

  1、教师谈话:同学们从学具盒里数出7个小珠子,看谁数得快!

  2、教师说明游戏规则

  3、小组活动.

  活动三

  3+3= 6-4= 6-3= 6-5= 1+5= 2+4= 6-3= 6-1= 6-6= 4+2= 3+3= 1+5=

  找朋友: 出示小黑板:连一连

  强化训练

  当堂达标 好啦,现在我们去检查一下我们学得怎么样

  1、独自完成课本35页练一练中第1、2、3题后小组内订正。

  2、独自完成课本35页练一练中第4、5、6题后全班订正。

  课后反思:

  预习先行 观察课本36页情境图背土豆。

一年级数学上教案5

  教材分析

  在本册教材中10以内数的组成和分解,不再作为10以内的加减法的逻辑起点,而是直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把学习加减计算与解决问题的过程结合起来,让学生亲身经历从问题情境抽象出加减算式应用,然后去解释一些现象,解决一些问题,从中理解加减运算的意义和应用价值。而实际上,10以内数的合成分解与10以内的加减法只存在描述数量关系的形式上的差异,而并无本质上的区别,因此,材料不但没有削弱对数可分可合的认识,而且还创设了丰富多彩的问题或游戏活动,不断强化数的合成分解意识。本课《分苹果》就是创设了“分苹果”情境讨论了10的组成和分解,还把进一步体验10的组成和分解及其无意识记忆寓于练习和游戏活动中,逐步达到熟练有关10的加减运算。

  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年龄小,刚入学不久,好动、好奇、好玩,对数学学习兴趣比较浓厚,大部分学生爱卡通图像、爱小动物更爱帮助动物们解决数学问题。在学习本课前已经掌握9以内的加减法。根据以上的情况本课教学设计采用童趣与竞争相结合的方式。童趣在活动中贯穿全课。竞争拿奖励的苹果。既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又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和教学活动中认识“10”的分解与合成。

  2.理解10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算式,进一步体验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能力目标:通过具体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有条理思考问题的能力和善于交流合作学习的能力 。

  情感目标:通过卡通动漫播放等体验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能正确熟练地口算10的加减法。

  2.难点:经历从实际问题抽象并整理出10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算式。

一年级数学上教案6

  教学内容:课本第10、11页。

  教学目的:

  1、认识6~10各数,能正确数出6~10的物体个数;

  2、正确读、写6~10各数;

  3、顺数、倒数0~10各数。

  4、通过学生的动手参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的数感,体验实物、符号、数字的联系。

  5、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6、初步培养学生的反思和检查能力。

  7、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学习的乐趣和学习的自信心,渗透爱科学的德育教育。

  教学重点:6~10各数的书写

  教学难点:6、8、9的书写。

  课前准备:田字格黑板、6~10的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节

  一、创设情景,出示主题图,认识6~10各数。

  1、新学期到了,同学们都买了什么文具?

  2、你能数数这文具店里有哪些文具吗?

  3、数一数每种文具有几个?

  4、零乱贴出6~10的数字卡片。

  5、指导学生看书连线:我们的书中也有一个小小文具店,你能数一数,把学习用具和数字朋友连起来吗?同学们**完成,说说你是怎样连的?

  二、实践活动,感知身边的数学。

  1、小小文具店的各种文具我们数清楚了,可是我们小朋友的文具盒里有些什么呢?老师也想了解一下,谁愿意数一数,再告诉大家?

  2、数自己的文具。

  (1)数出自己文具盒里的文具,记在心里,再和同桌的伙伴说一说。

  (2)再指定2~3组学习伙伴汇报给大家听,语言简洁明了。

  3、数两个人的文具。

  (1)把同桌两人的文具合在一起,再数一数,每种文具有多少个?

  (2)汇报交流。

  (3)在数你们两个人的文具时,你还发现了什么?

  ①谁的铅笔比谁的多?

  ②谁的直尺比谁的长?

  三、写一写,说一说。

  1、小朋友真会动脑筋,用不同的方法了解了两个同桌学习用品的情况,接下来,我们就要把今天认识的6、7、8、9、10写下来,比一比,谁写得又快又好。

  (1)观察数字卡片6、7、8、9、10,说说6、7、8、9、10像什么?

  (6像口哨,7像镰刀,8像葫芦,9像调羹。)

  (2)我们可以用儿歌来记住它们:

  6像口哨噘嘴笑,

  7像镰刀割青草,

  8像葫芦挂藤上,

  9像调羹来舀饭,

  10像铅笔加鸡蛋。

  2、指导学生写。

  (1)教师边示范,边说明各数的书写要点:

  6的书写要点:从右上有起笔往左下角写,再在下半格画一个圆。注意:下半部分的圆要写满下半格。

  7的书写要点:从左上角起笔往右上角写*,再往上半格的中间拉。

  8的书写要点:从右上格起笔,先写一个拼音“S”,再往右上格写,注意:不能写成两个圆合在一起。

  9的书写要点:像拼音字母“q”,但这一竖要向左边斜一点。

  注意:上半部分的圆要占满上半格。

  10的书写要点:左边的1和右边的0分别占半格。

  (2)学生边看老师示范或课件演示,边在桌子上用手写一写。

  (3)学生在第10页上先描4个,再**写一个。

  (4)小比赛:每个小朋友在本子上写6~10各两个,再在小组内评评谁写得好,并展示给大家看。

  (5)你会写自己家的电话号码吗?试试看。

  3、小组内说一说:6、7、8、9、10还可以表示什么?

  四、练一练。

  我们已经学习了0~10各数,你能顺着数吗?倒着数呢?

  先请2~3名学生数一数,再全班齐数。

  第二节

  一、动手操作(摆圆片)

  教师出示数字卡片,学生数出相应的圆片摆好。如:师出示数字6,学生摆圆片,教师追问小朋友:“你是怎样数的?”

  生1:我是1个1个数的。

  生2:我是2个2个数的。

  (师可以给予不同数法的学生表扬肯定。)

  二、练一练

  1、看数画线。(课本第11页第1题。)

  教师先引导学生弄清图意。

  师:第一幅图是什么意思?

  生:6就画掉6个圆圈。

  师:对了,数字几就画去几个圆圈,现在小朋友也试试。

  (学生**完成,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2、数一数,画O,再写出数。(课本第11页第2题)

  教师先引导学生看第一幅图,弄懂图意。

  师:第一幅图画了什么?有几个?

  生:画了7朵花。

  师:7朵花可以用几个圆圈来表示?

  生:用7个圆圈。

  师:7朵花就可以用7个圆圈来表示,还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

  生:用数字7。

  (弄懂图意后,学生**完成,体验实物、符号、数字间的联系。)

  3、填数。(课本第11页第3题)

  教师和学生一起看图,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所看到的。

  师:等待火箭发射前是怎样数数的?

  生:是倒着数的:10、9、8……

  师:对了,小朋友在什么时候还像这样倒着数呢?

  生:等待新年钟声的时候。

  师:可见数数可以倒着数,也可以顺着数。

  (最后让学生**地从10写到1。)

  4、怎样数得快。(课本第9页第4题)

  今天小猴子想考考小朋友,这里有圆形、正方形、三角形、圆柱,你能不能很快数出它们各有几个呢?比比,看谁快。

  (学生**数,然后**学生在小组中交流各自的方法,最后集体反馈。)

  生1:我原来数三角形时是一个一个数的,后来我同桌说可以2个2个数,我觉得也可以。

  生2:我数圆形时是5个5个数的。左边5个,右边也5个,就是10个。

  哇!这个小朋友真聪明,你的方法又快又好。还有不同的效法吗?

  生3:我数这个图形时(学生说不出圆柱形,只会指着圆柱形说)是3个3个数的,3、6、9,—共9个。

  师:你为什么不2个2个数呢?

  生:因为它3个3个放在一起,所以3个3个数比较方便。

  师:观察得很好,也很能动脑筋,老师相信你一定数得很快。

  生4:我数正方形是4个4个数的。

  生5:也可以2个2个数。

  师小结:数数的方法可真多,可以1个1个数,也可以2个2个,还可以3个3个,5个5个数。下面小朋友再用这些方法数给同桌听一听。(学生同桌交流)

  三、总结:

  我们已经认识了o~10这几个数,学会了它们的写法,还了解到了数字可以表示的含义。今后,我们还要学习更多的本领。

一年级数学上教案7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时间教学的起始单元,主要教学目标是使学生结合实际初步学会看钟表,体会钟表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并为今后进一步学习有关时间的知识打下基础。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认识钟面、认读整时、半时、几时刚过和快到几时。

  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孩子,在他们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认识中标的经验,而这些经验恰恰作为学生学习的起点,是课堂的学习活动成为对他们原有生活经验的总结和升华。

  三维目标:

  1.认识钟表,知道钟面上的短针叫时针,长针叫分针。

  2.使学生初步认识钟面,会看钟面上整时数。会读、会写整时、几时半。

  3.使学生建立时间概念,从小养成有规律作息和珍惜时间的良好的行为习惯。

  教学重点:

  认识整时和半时。

  教学难点:

  认识几时刚过和快到几时。

  教学方法:

  动手操作法、讲解法。

  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高。

  教学准备:

  主题图、钟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今天老师再给大家猜一个谜语:一匹马儿三条腿,日夜奔跑不停息。嘀嘀嗒嗒提醒你,时间一定要珍惜。看看能不能猜出它是谁?(闹钟)今天咱们就来认识一下钟表。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一)教学第一个红点标示的内容

  1.情景图

  2.认识钟面

  (1)出示钟面,先看一下钟面,你从钟面上都看到了什么?

  (2)钟面上有两根针,那么你知道它们的名字吗?谁愿意来为大家介绍一下呢?

  (3)钟面上还有12个数字。

  (4)自己动手来指着你的钟表盘上的两根针,来说一说它们的名字。

  3.认识整时

  (1)刚才我们认识了钟面,现在我们来看一下,同学们都是几点到家的。

  (2)王老师首先打电话给小力,小力是什么时间到家的?我们需要看一下表。观察小力回家时的钟面:时针指在哪里?分针指在哪里?

  (3)现在是几时呢?你是怎样知道的?(钟面上长针指着12,短针指着5,就是5时。)

  (4)这就是整时,对于整时来说,如果分针指在12上,时针指在几上就是几时。

  (5)补充:整时的两种写法①5时②5:00

  (6)做几个小练习:读时间、拨时间。

  (二)教学第二个红点标示的内容

  1.认识半时

  (1)我们先来看看小云的回家时间,先观察这个钟面上时针和分针分别指在哪里?那现在是什么时间?

  (2)自己在学具上拨一拨。

  (3)我们习惯说5点半,但在数学上说5时半,如果分针指在6上,时针转过几就是几时半。

  2.认识快到几时

  (1)我们再来看看小青是几时到的家?观察钟表,时针、分针分别指在哪里?(2)分针接近12,说明什么?那现在是快几时了?

  (3)如果分针指在接近12的数上,时针指着几就是快几时。

  3.认识几时刚过

  (1)最后我们来看一下小林是几时到家的?分针和时针分别指在哪里?

  (2)分针指在刚过12的数上,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刚过。

  4.谁最先到家?比较一下,这四位同学谁最先到家?把书上的时间填写完整。补充:顺时针、逆时针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同位两个人,一个拨钟表,一个说出钟表的时间,比一比谁说得最准。

  2.给钟表画指针。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高。

一年级数学上教案8

  教学目标:

  1、通过**、数数活动,初步体验数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2、能运用不同的方法数出百以内的数,知道10个10是100。

  3、通过选择合适的数数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

  设计思路:

  1、体现数与生活密切联系,强调从学生身边的事物出发认识数。课前安排小**,课中利用生活中常见物品分类、数数等,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

  2、促进学生主动、个性化地学习。数数中鼓励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或自认为最快的方法进行,对于方法不作**要求,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学习。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老师今天第一次给一年五班的小朋友上课,先给大家来个自我介绍吧!我姓吴,今年34岁,身高155厘米,体重46千克,家住东山大道138号,每天上下班乘坐11路公共汽车。我*时喜欢听歌,这不刚买了个MP3,花了我398元。

  小朋友们能象老师这样说一句带有数字的话吗?(指名说一说)

  看来生活中的数字可真多,你们会数数吗?谁能从1数到20?(指名数)

  谁能接着往下数?(数字接龙数到100)

  除了一个一个地数到100,谁还有其它的数法?(指名2个2个地、5个5个地、10个10个地数到100)

  小朋友们真聪明,今天老师就要和大家一起来认识100以内的数。

  板书课题:100以内数的认识

  二、数100以内的数

  课件演示主题图:春天来了,草原上来了许多的羊在玩耍,猜一猜一共有多少只?(学生**猜)

  究竟猜得对不对呢,我们还是来数数看吧!(学生翻看书上的主题图数一数)

  汇报一下你们数得结果吧!(100只)100可比我们以前学的数多得多呢,你们是怎么数的呢?(学生汇报)

  课件演示:10只羊圈在一起是一个十。教师边演示学生边数:1个十、2个十、3个十……9个十、10个十)

  10个十是多少呢?(学生齐答100)

  教师板书:10个十是100

  学生学着老师的样子在书上画圈再数一遍。

  三、学生操作

  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小物品,数出100个来,要求使人一看就知道是100个,比一比谁数得又快又准。

  学生汇报自己是怎样数的,并展示自己的物品。

  四、数的组成

  老师在黑板上摆小棒,学生观察,并说说一共摆了多少根。

  师:谁能说说老师是怎么摆的呢?(先摆了2个十根,再1根1根地摆了9根)那么29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呢?

  师:你们能照老师的样摆一摆吗?

  老师说一个数学生摆出来,并说说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五、巩固练习

  完成课后相应的习题。

  六、游戏

  数字接龙:老师报一个数字,学生接着数出它后面的5个数或前面的5个数来。

一年级数学上教案9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情境和实际操作,进一步体会比较两个数量的多少,可以用减法计算,丰富对减法意义的认识。

  2、能正确计算十几减5,4,3,2的.退位减法,并能解决相关问题。

  3、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之间的联系,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

  学会解答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少多少)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的方法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喜欢看特技表演吗?动物园正在举行一场精彩的跳伞表演,你们想不想和老师一起去看一看?

  二、探究新课

  1、说说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红伞14个,黄伞6个。

  2、哪种颜色多?多几个?红伞比黄伞多几个?你是用什么方法指导哪种颜色多?a。数一数b。画一画

  3、为了使我们看得更清楚明白,我们一起用画图的方法来说明图中的信息。用○表示红伞,用△表示黄伞。一个一个对齐。

  ○○○○○○○○○○○○○○

  △△△△△△

  说明:要求红伞比黄伞多几个,只要把红伞和黄伞一样多的部分拿走,剩下的就是多出来的。就是要求14个比6个多几个,也就是从14个里面去掉6个。求红伞比黄伞多几个,可以用减法来计算,怎么列式?14—6=8(个)

  4、黄伞比红伞少多少个?从图上看一看,少的部分也就是刚才红伞比黄伞多出来的部分。因此,红伞比黄伞多几个和黄伞比红伞少几个是一样的意思,都是求两个数相差多少,用减法计算。

  5、蓝伞比红伞少几个?画图,再列式。14—7=7,并说说各数表示的意义。追问:蓝伞比红伞少几个?也就是红伞比蓝伞多几个?

  6、小结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或少多少的问题,用减法计算,把大数减小数。问法虽然不同,但表示的含义一样。

  7、你能再举出这样的例子吗?

  三、巩固练习

  课本第11页:试一试

  四、课堂小结

  今天学习了两数相差的实际问题,知道用减法计算,用大数减小数,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跳伞表演

  红伞比黄伞多几个?

  ○○○○○○○○○○○○○○

  △△△△△△

  16—6=8(个)蓝伞比红伞少几个?

  ○○○○○○○○○○○○○○

  △△△△△△△

  14—7=7(个)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让学生初步掌握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的方法,并把十几减8、减9的计算方法迁移到十几减5、4、3、2、当中去,在教学中创设动物跳伞表演的情境,引导学生发现数学问题,并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学习两数相差多少的计算方法。通过让学生画图,将具体情境转化为图形比较,再进行抽象,多数学生能理解,并掌握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其次,应多让学生讲,明白谁比谁多,反过来,即谁比谁少,仅是说法不同,但意义是一样的。由于学生的认知发展对逆向思维仍不能很好的掌握,故在教学中形象的教学就显得十分重要。

一年级数学上教案10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巩固本学期所学的知识,加深知识间的联系,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对分类与比较、统计、图形与位置这部分做整理复习。

  3、在经历整理复习的过程中,体验整理知识的方法,初步形成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逐步养成回顾和反思的好习惯。

  4、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形成用数学眼光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

  教学重点:

  对分类与比较、统计、图形与位置知识的整理复习。

  教学难点:

  对分类与比较、统计、图形与位置知识的应用。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冬天会下大雪,你们喜欢这样的下雪天儿吗?为什么?(下雪天儿可以堆雪人、打雪仗,还可以拍照把美丽的雪景留下来……)

  师:大雪天儿可以给我们带来这么多乐趣,那你想去雪山乐园里亲自体验这种乐趣吗?(老师出示挂图)

  二、回顾整理

  1、初步观察,弄清图意。

  师:(指图)好看吗?你都看到了什吗?

  生:在雪山乐园中有许多的小朋友,有的在打雪仗,有的在堆雪人,有的在比赛滑雪,还有的在看冰雕。他们玩儿得十分高兴。雪上乐园里的大树也都披**一层白雪,小鸟也在树上唱歌。

  师:从你的描述中我们好像真的听到小朋友在欢笑,小鸟在唱歌。

  2、深入观察,搜集信息;归纳整理,解决问题。

  师:请小朋友再仔细观察,在不同的位置上(手势)你还能找到哪些数学信息?

  (1)、引入对“数与计算”知识的整理。

  生:在图的左面有7个小朋友在打雪仗,5个小朋友在堆雪人。(板书:7个、5个)

  师:你数出了打雪仗和堆雪人的各有几个小朋友,谁还能数一数雪山乐园中其他事物都有多少?

  生:右边还有2个小朋友在看冰雕。

  生:远处有1座小房子。

  生:天山有4只小鸟。

  师:你们数得很对,能把你数出的这些数字在本子上写一写吗?

  生:指明1—2名学生在田字格中板演,其他学生**书写。

  (老师在巡视过程中纠正数字的书写格式,并提醒学生注意写字姿势。如有较多学生书写错误,需要全班交流个别数字在田字格中的格式。)

  师:刚才×××第一个写完坐好了(板书:第一),那么你知道这些比赛滑雪的小朋友谁是第一名?(指名生指出)

  师:你能接着往后数吗?(生边指边数)你是按什么顺序数得?(从前往后)

  师:请小朋友按照从前往后的顺序数一数你排在第几位?

  生:从前往后数我排在第一位

  从前往后数我排在第五位

  师:还可以按照什么顺序来数?(从后往前、从左往右、从右往左)

  师:我们数数的时候一般要按照一定的顺序,那么在解决问题的时候也会用道不同的方法。(指向——7个、5个)谁能根据这两条数学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生:打雪仗和堆雪人的一共有多少人?[7+5=12(个)] [板书:7+5=12(个)] 师:你能在计数器上拨出“12”这个数字?

  生:边说边拨——现在各位上拨2个算珠表示2个一,再在十位上拨1个算珠表示一个十,合起来是12。

  师:你们为什么要用加法解决刚才的问题?

  生:求一共有多少人,要把打雪仗和堆雪人的人数合起来,所以用加法。

  师:你说得很正确,那么什么时候列减法算式解决数学问题呢?

  生:从一些东西里去掉一部分,求另一个部分是多少的时候用减法计算。

  师:你能根据雪山乐园提供的信息中提出一个减法问题吗?

  生:原来树上有13只小鸟,飞走了4只,树上还剩几只?

  [13-4=9(只)] [板书:13-4=9(只)] 师:在生活当中遇到不同的问题要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2)、引入对“分类与比较”知识的整理。

  生:在图的右面有6棵松树。

  师:除了松树雪山乐园里还有什么树?(房子的左边有冬青树、还有梧桐树)[板贴三种不同树木的图标] 按照不同的名称我们把雪山乐园中的大树分成了三种,数一数这些大树的数量你发现了什么?

  生:梧桐树比松树多。

  松树和冬青树同样多。(在板贴的图标中板书比较多少)

  师:你还有别的分法吗?(还可以按颜色分)

  (3)、引入对“图形和位置”知识的整理。

  生:我发现中间那个小雪人的头和身子的形状都是球形的。

  师:你观察得很仔细,还后那些物体的形状是球形的?

  生:右边小雪人是3个球形的雪球堆成的。

  有的小朋友帽子顶的小球儿是球形的。

  师:你还能找到别的形状的物体吗?

  生:左下角有个小桶是圆柱形的。

  右边两个雪人下面的底座是长方体的。

  最左边雪人的底座是正方体的。

  (老师随着学生所说板贴4种形状的图标)

  (4)、引入对“统计”知识的整理。

  生:在图的右边看到的冰雕有4只小兔子的、3只小猴子的、1只梅花鹿和2只小松鼠的。

  师:你说得很完整,我们可以借助统计图和统计表把刚才数的结果记下来。

  (板贴出示统计图和统计表,学生数老师来操作完成)

  师:除了这些你们还想统计哪些事物的数量?

  生:有几只小鸟。

  有几棵大树。

  师:我们这样在统计图和统计表里整理数据,你认为有什么好处吗?

  生:可以把数过的记下来,不容易忘。

  看看统计图里涂颜色的格子的高矮就可以看出谁多谁少。

  师:而且我们还可以根据这些数据提出和解决很多问题。

  教师总结:刚才我们小朋友根据雪山乐园里的信息解决了很多问题,(老师指向板书)它们都是我们本学期学过的“20以内数的认识与计算”(板贴)、“分类与比较”(板贴)、“图形与位置”(板贴)、“统计”(板贴)中的知识。下面我们轻松一下。

  三、联系生活,小组互助,解决问题,巩固知识。

  师:每个小组派**选择不同小标志数(按题目难易程度分为:1枚小标志、2枚小标志、3枚小标志)的题目,答对获得相应数量的小标志,答错就扣除相应数量的小标志。还没有赶上来的小组加油了!

  (出示电脑课件)

  生:小组派**选择题目并说出解决问题是用到了本学期学到的哪些知识。

  四、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复习巩固你都有哪些收获?

  生:以前有些知识已经记不太清了,通过这节课,我对这些知识及得更清楚了。

  生:我有不会的问题请小组里的小朋友帮助我,我们可以在小组里互相学习。

  师:你们谈得都很好,老师希望本学期学的这些数学知识能帮助你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一年级数学退位减法教案5篇(扩展7)

——一年级数学第四单元教案5篇

一年级数学第四单元教案1

  教材分析:

  本节课创设了“估一估有多少只羊”的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知100有多少,体会100比以前学过的数20多得多。首先,带领学生一起估测,说出自己估的方法,选择最好的方法,通过与20只羊对比,出示百羊图,通过数小棒,数出数量是100的物体,使学生初步了解100以内的数的顺序,从整体上感受100,会数100以内的数并明确数的组成。

  学情分析:

  很多学生在入学前经过了学前教育,已能数出100以内的数,但还未有100以内数的概念,这一课教学就是要帮助孩子建立100以内数的概念,为以后学习数学其他知识奠定十分重要的基础。

  教学目标:

  1、能运用不同的方法正确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

  2、引导学生观察、操作,初步体验数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精神。

  3、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及探索观察能力,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源于生活,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

  教学重点、难点:

  熟练掌握100以内各数的组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了20以内的数,谁能按照顺序从0数到20呢?

数的真是太棒啦!那谁能说一说15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呢?

20里面有( )个十?1个十8个一合起来是( )?

今天老师又请来了一些数字朋友,你们想认识他们吗?同学们请看,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下?(31,67,90)你们真是太厉害了,这些数都比我们以前学习的数大,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100以内数的认识——数数 数的组成,板书课题:数数 数的组成。

  二、探究新知

  1、数出数量是100的物体,交流方法

  春天到了,小草从泥土里钻出来,有一群小羊他们成群结队地来到了草地上,请同学们估一估草地上一共有多少只羊?那草地上到底有多少只羊呢?请同学们数一数吧!谁能向大家说一说一共有多少只羊?(一共有20只羊)老师给大家准备与羊数量同样多的圆形,一个圆形**一只羊,你能把你的数法展示给大家吗?(1个1个数,2个2个数,5个5个数,10个10个数)同学们真是太聪明啦!竟然想出了这么多办法。你认为哪种数法更好呢?(我认为10个10个数更好,因为10个10个数数得又快又准)这些是20只羊,接下来又有一群羊来到了草地上,请同学们对比一下估一估草地上有多少只羊?(生****,70只,98只……)同学们说的数都比20只多得多,那我们就来数一数草地上到底有多少只羊呢?老师拿出了与羊数量同样多的小棒,一根小棒**一只羊,请同学们数一数一共有多少只羊?你数出了多少根小棒了吗?(100根)数的真好!

  2、在数数中明确10个十是一百

  (1)数小棒

  那同学们现在就用满十根捆成一捆的方法再数一数小棒吧!你捆了多少捆(10捆)一捆就是1个十,我们以前学过10个一是十,那十个十又是多少呢?(10个十是一百)那我们一捆一捆的数吧!(10。20。30。40。50。60。70。80。90。100)

  (2)数小羊

  那同学们你们有什么好办法数小羊吗?羊我们不能把它捆起来?那我们应该怎么做呢?(我们可以十只十只圈起来)说的真是太好啦!那你们把小羊请出来吧,请同学们在图上数一数,圈一圈吧!谁能告诉大家你数出了多少只羊?(我是10只羊圈在一个圈,我总共圈了10个圈,10个十就是一百)同学们,他说的好不好啊?(好)我们掌声鼓励一下。那我们一起来数一数(10。20。30。40。50。60。70。80。90。100)原来草地上有100只羊啊!老师这里有几道题,你们有信心挑战一下吗?

  3、数的组成

  我手里有6捆小棒,谁知道这里一共有多少根小棒呢?(60根)你是怎么知道的?(1捆小棒是10根,6捆就是60,)同学们真是太聪明啦!那在想一想60是由( )个十组成的呢?那老师想摆出46根小棒,我应该怎么摆呢?请同学们拿出你的小棒摆一摆吧!谁能说一说你是怎么摆的?(我先拿出4捆小棒,4捆小棒就是4个十,再拿出6根小棒,6根小棒就是6个一,合起来就是46),同学们思考一下,46添上1根小棒是多少?(47)47添上1根小棒是多少?(48)48再添上1根小棒是多少?(49)49再添上1根小棒是多少?(50)你是怎么知道的?(9根小棒添上1根小棒是10根,10根小棒就是一捆,原来有4捆,再加上现在的1捆,一共就是5捆,5捆小棒就是50)说得真是太好啦!那谁能再说一说79添1是多少?(80)99添1 是多少?(100)那同学们,我们不用小棒了,我们把小棒收回盒子里,接下来老师有个小要求,接下来我们从53数到80,不要忘记遇到整十我们就要做一个捆的动作。同学们真是太厉害了,原来我们班每名同学都是数数小能手啊!

  三、巩固练习

  1、我们有一个好朋友小猪在逛超市时由于贪玩屋里吹满了泡泡,怎么数都数不清,请同学们先估一估有多少个泡泡,你能帮它数一数到底一共有多少个泡泡吗?

  2、小猪又跑到了玩具区,把货架上的口哨弄乱了,我们帮忙数一数有多少个哨子,好吗?

  3、嘴馋的小猪又来到了糖果区,买了一堆的糖果,让我们先圈出10颗糖,再估一估有多少颗吧!小猪非常感谢大家帮忙。

  四、总结

  谁能用1——100之间的数说句话呢?(我们班有38人、彩虹有7种颜色,有12个生肖,一年有12个月,一个星期有7天,有56个民族)同学们的知识可真渊博,只要同学们认真观察,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我们每个人有10根手指,那老师想要100根手指,我应该找几个人到前面来呢?(10个人)为什么呢?(10个十是一百)真是太棒了,那老师就来找10名同学,我们开始数,数到你之后把手举起来。同学们请看这就是100根手指,同学们做得太棒啦!同学们我们掌声鼓励,看来,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同学们,这节课你们开心吗?(开心)老师也很开心,下节课我们继续一起探索数学的奥秘,这节课上到这里,下课。

  板书设计:

  数数 数的组成

  10个一是十

  10个十是一百

一年级数学第四单元教案2

  教材简析:本册教材中的《100以内数的认识》是学生在一年级上学期学习了1-20各数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二年级的认识万以内的数打基础。这个阶段的数的概念是学生学习10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计算的基础,也是认识更大的自然数的基础,它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例1到例3的教学内容也是本单元教学的开端,正是牢固的掌握了数数和数的组成,才能更有助于比较数的大小和计算,所以本课的知识尤为的重要。

  设计理念:体现数与生活密切联系,强调从学生身边的事物出发认识数。课中利用生活中常见物品分类、数数等,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促进学生主动、个性化地学习。数数中请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或自认为最快的方法进行,对于方法不作**要求,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在数格子时,请学生当小老师,讲自己巧数的方法,其他学生可对其随时发问,了解自己不明白的地方,充分体现教学过程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主动地学习,实现个性化发展。

  教学目标:

  1.识计数单位“一”和“十”,能够熟练的一个一个的或一十一十的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

  2.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

  3.经历从实际情景中抽象出数的过程,体会数位的意义。

  4.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培养观察操作

  教学重点:正确数出100以内的数,理解100以内的组成。

  教学难点:数数过程重,当数到接近整十数时,下一个整十数应是多少。教学准备:每人100根小棒,10根橡皮筋。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数一数

  从9数到20,再从20数到1.

  2.填一填

  1个十和3个一组成() ()个十和()个一组成17

  5个一和1个十组成() 20是()个十组成的

  (板书课题:数数数的组成)

  二、讲授新课

  1.教学例1

  请同学们快速整齐的从20数到100.

  请同学们拿出小棒,边数边拿,一根一根的数,数出十根用橡皮筋困一捆。10个一是多少?(10个一是一个十)板书是几捆?(一捆)继续数出十根困一捆。

  师:如果再接着数出九根,现在一共有几根?(29根)

  29根小棒再添加一根是多少?(30根)满十根又要困一捆,现在一共有几捆?(3捆)。接着数到39根,再加上一根是几根?(40根)40根小棒是4捆,接着数到49,再加上一根又怎么办?(捆一捆)是多少根?(50根)为什么是50根小棒呢?如果再加4捆是多少捆?(9捆)接着数91,92,93“..99,再添1根是多少根?是几捆?(10捆)

  (板书:10个十是一百)

  小结:数物体的个数可以一个一个的数,还可以10个10个的数,十个十是多少?(10个十是100)

  学生数十捆小棒:一十、二十、三十......九十、一百。

  用刚才学的知识,数数可以十个十个的数,这样会比较快。数百羊图,看谁能最快的数出来。

  抢答:一十一十的数,从一十数到一百;从三十数到七十;从六十数到一百。

  2.教学例2

  数小棒从***数到四十二。

  师:拿35根小棒,你怎么拿,看谁拿得快。(3捆又5根)再一根一根往下数,一直数到

  42.(39再多一根是多少?)(42根是几捆又几根?)从五十六数到六十三,再从六十三数到七十二。(注意:满十根就捆成一捆)不摆小棒直接数一数,从七十八数到八十八,再数到一百。(同桌轮流数,再指名数.)问:79、89、99后面是几?

  3.教学例3

  师出示3捆又5根小棒问学生现在一共是多少根?(35根)认真观察,35根小棒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35根小棒是由3个十5个一组成的)3个十5个一组成多少?(3个十和5个一组成35)。出示4捆又7根小棒,引导学生自己说是有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师说生来口答:27、46、58、分别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

  三、巩固练习

  1.课本33页下面的”做一做‘指导学生板演,再说想法。填一填。

  2.谁是小老师(做一做,说一说)

  3.连一连

  四、小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100以内的数,你收获了什么?

  板书设计:

  数数数的组成

  10个一是一个十一捆

  10个十是一百

一年级数学第四单元教案3

  课题名称

  数的顺序比较大小

  教学目标

  百数图内的规律

  重难点分析

  重点分析重难点

  本身内容与以往认知不同,要让学生初步构建数与数之间的关系,建立数感。培养学生探究的乐趣,发展学生的思维。

  难点分析

  小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较弱,理解困难,学生的思维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逻辑思维较弱。

  教学方法

  激趣导学--目标导学--导思点拨--设问寻疑--诊断反馈--拓展延伸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例4:百数表

  探索新知

  1.教师课件出示百数表2.引导学生观察填好的百数表,发现规律。(学生观察、讨论、交流、整理)师:我们共同学习100以内数的顺序,比较大小。

  2.发现规律。

  a.横着看:十位数字相同,个位数字依次变大。

  b.竖着看:十位数字依次变大,个位数字相同。

  c.从左上角斜着看:个位和十位数字相同。从上往下逐渐变大。

  d.从右上角斜着看:从上往下,十位数字依次变大,个位数字依次减小

  e.谁还发现了什么?

  ①在一横行内,左边的数大于右边的数。

  ②在一竖行内,下面的数大于上面的数。

  ③下面的一行始终大于上面的一行数。

  二、知识讲解(难点突破)

  2.探究42与37的大小。

  ①42里面有4个十,2个一;37里面有3个十,7个一。

  上面两种方法都反映出42大于37。

  我们根据百数表比较的结果也是正确的。

  3.说说我们不用百数表该如何比较数的大小?

  看图得出:

  ①先比较它们的十位,十位大的数则这个数大。

  ②十位相等,比较它们的个位,个位大的则这个数大。

  引导学生总结比较两位数大小的方法:先看十位上的数,十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十位上的数相同,再比较个位上的数,个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

  三、课堂练习(难点巩固)

  1.比一比,三种颜色的球中,谁多谁少?

  温馨提示:

  比较两种颜色球的多少,就是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两个数相差大,就用“多得多”或“少得多”;两个数相差小,就用“多一些”或“少一些”。

  2.学生交流、讨论、汇报。

  58>15红球比蓝球多得多或蓝球比红球少得多。

  58>10红球比黄球多得多或黄球比红球少得多。

  四、小结

  数的顺序,比较大小“这部分内容是在数数、读数、写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填写100以内的数目表,使学生对100以内数的顺序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了解每个数在数目表中的位置、与相邻数的关系,对100以内的数的大小有比较清楚的了解。同时,通过对此表的观察,从中发现一些有趣的排列规律,这样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开阔学生的思路,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年级数学第四单元教案4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在具体的生活实践情境中,体验前与后的位置与顺序。

  2、能准确地确定物体前后的位置与顺序。

  3、培养学生关于前后的空间观念。

  4、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前与后的位置与顺序,难点是学生前后空间观念的培养。

  教学方法:

  尝试教学、情境教学、游戏

  教学准备:

  纸制的方向盘4个、车站牌5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老师请5名学生上讲台排成队列5名学生排成队列,其余学生描述其中一位学生的位置。

  2、在老师的口令下,学生按要求调换位置,使学生初步体验到:前后的位置与顺序,具有一定的相对性。

  二、观察讨论、学习新知

  1、观察课本主题图、讨论并填空。

  2、老师出示:课本“做一做”第2题小动物赛跑图

  问:你看到了什么?现在跑在最前面,它后面有哪些小动物?谁第二?小白兔跑第几?小牛跑第几?你能把上面的问号位置填上吗?

  三、练习巩固、启发思维

  1、说一说

  (1)你的座位前面是谁?后面是谁?(目的:让学生在真实的场景中体会前后意义和相对性)

  (2)你前面有几个同学?后面有几个同学?你是排在第几位?(使学生学会从前面数或者从后面数,得到不同。

一年级数学第四单元教案5

  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42页《比较大小》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交流中经历比较100以内两个数大小的多种方法。

  2.归纳并掌握比较100以内两个数大小的一般方法。

  3.能正确运用“>”“<”“=”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比较100以内两个数大小的一般方法,能正确应用“>”“<”“=”。

  难点:理解并掌握比较100以内两个数大小的一般方法。

  教法与学法:引导与探究法。

  教学准备:课件,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5○7 20○12 15○15(学生思考,交流)

  再大一些的数,会比较大小吗?这节课老师与大家一起学习100以内两个数的大小比较。(板书课题)

  二.新知探究。

  1.出示情景问题,比较十位数字不同的两位数。

  (1)大家当裁判:谁赢了?

  小红和小明跳跳绳,小红跳了42下,小明跳了37下。谁跳得多?用什么符号连接?

  (学生**思考)

  (2)交流比较的方法。

  预设:

  (1)根据数的顺序来比较。42在37的后面,所以42>37。

  (2)42根小棒比37根小棒多,所以42>37

  (3)根据数的组成来比较。42由4个十和2个一组成,37由3个十和7个一组成。4个十比3个十多,所以42>37。

  出示小棒图,一对一对应摆放,发现42够4个十,37够3个十,第4个十就不够了,4个十比3个十多,所以42>37。

  小结:十位数字大的这个数就大,谁的十多谁就大。

  (4)42够减37,所以42>37.

  42>37,换个说法什么?(37<42).

  2.比较十位相同,个位不同的两位数。

  如果老师把42改成32,32和37哪个数大?

  学生**思考,全班交流。

  预设:

  (1)32<37,因为2小,7大。所以32<37。

  为什么直接比较个位数字?

  (十位数字相同)

  小结:十位数上的数相同,就比较个位上的数,个位上的数大的,这个数就大,个位上的数小的,这个数就小。

  (2)按顺序,37排在32大后面,所以32<37。

  (3)用计数器,十位上珠子一样多,个位上珠子多的数就大。

  用计数器,怎样比较42和37?

  数学上规定:满十进一,42十位上有4颗珠子,37十位上只有3颗珠子,所以32<37。

  3.归纳比较的一般方法。

  同学们,刚才大家比较数位上的数是比较大小常用的方法。齐声朗读。

  比较数的大小,一般先比较十位上的数,十位数字大的这个数就大;如果十位数字的数相同,就比较个位上的数,个位数字大的,这个数就大,个位数字小的,这个数就小。

  三.课堂检测。

  1.在○里填上“>”“<”或“=”

  2.在○里填上“>”“<”或“=”。

  41○45 68○78 69○69

  57○56 80○90 98○89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用已经学过的旧知,解决了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这个新问题,比较的方法有多种。再练习中大家要选择自己能理解的,最简单的方法。

  板书设计:

  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42>37. 32<37

  十位数字不同十位数字不同

  十位数字大的,个位数字大的,

  这个数就大。这个数就大。


一年级数学退位减法教案5篇(扩展8)

——一年级数学《用数学》教案3篇

一年级数学《用数学》教案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感受数学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

  3.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7页的用数学。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投影仪、练习用题卡。

  教学设计

  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秋天到了。天那么高,那么蓝。学校**同学到郊外去游玩,你想参加吗?

  生:想。

  师:好!我们出发。

  (课件:美丽的郊外)

  师:看,多美的乡村风光,美丽的草地、饱满的向日葵、美丽的蝴蝶、丰收的果树,多美啊!你们高兴吗?

  生:高兴。

  师:现在老师带大家到草地上去玩,而且还要请喜欢数学的同学帮助老师用数学解决实际的问题,你们能做到吗?

  (出示课题:用数学)

  生:能。

  师:我们先看一下草坪上的小朋友遇到了什么问题。

  (出示第一幅图并演示。)

  师:你看到了什么?自己思考一下。

  生思考后汇报:草地上有4个小朋友在捕蝶,又来了2个(课件演示)。

  师:那么在这里让我们来认识一个新的数学朋友,你们高兴吗?

  生:高兴。

  (课件出示大括号)

  师:请你猜一猜这个朋友叫什么?

  生大胆地发言,对说出大括号的学生,应予以肯定和表扬。

  师:我们的新朋友叫大括号,他的意思是把两部分合并在一起。

  师:你能根据这幅图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生:一共有几个小朋友?(课件出示:?个)

  师:你的问题提得真好。?就**了我们同学提出的问题。谁能用学过的知识解决这个问题。自己先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然后再分小组讨论研究一下,要勇敢地说出自己的想法,研究后把答案写在本子上。

  师:(巡视)哪个小组愿意展示一下自己的研究成果?

  生:我们小组的列式是:4+2=6,草地上一共有6人。

  师:谁有问题要问?

  生:这题为什么用加法计算,4+2为什么等于6?

  生:原来有4人,又来了2人,求一共有多少人,就是要把两部分合并在一起,把4和2合并在一起用加法来计算。

  生:4和2可以组成6,所以4+2=6。

  师:同学们真聪明。我太佩服你们了。这么快就帮老师解决了问题,而且还认识了一个新朋友,老师真替你们高兴。

  现在老师带你们去一个叔叔家,看他在干什么。

  (课件出示第二幅画。)

  师:看这幅画与第一幅比较有什么不同?

  生:第一幅画大括号下面是 ?号,求一共有几人?第二幅画大括号下面是7个,?在上面。

  师:你说得很好,那你能为这道题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

  生:一共有7个向日葵,摘下2个,还剩几个?

  师:这个问题我们分小组来解答。

  师:请小组汇报,说清楚你们采用什么方法,为什么这么列式?

  生:我们小组用减法来计算。因为一共有7个向日葵,摘下2个,就是从7里去掉2个,还剩5个,所以用减法计算。列式:7-2=5。

  师小结:同学们,你们真棒。这次郊游你们发现了很多问题,并用数学知识解决了它们。老师真替你们高兴。

  反馈强化

  (课件出示石榴树)

  师:你会解决这个问题吗?自己用数学知识解决一下。

  学生**完成后订正。

  师:大家快来看,谁飞来了?(课件出示蝴蝶图)

  师:你们能解决蝴蝶的问题吗?

  学生写算式,集体订正。

  当堂巩固

  师:你们还想不想继续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生:想。

  师出示一组题,学生**完成并订正,选一题让学生说想法,对做对的及时表扬。

  教师小结:同学们真聪明,帮助老师解决这么多问题,非常感谢大家。那么通过今天的郊游,你想对大家说什么吗?

  学生随意说,教师适时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的教育。

  现在让我们回家吧。

  完成书上第51页的第13题。**完成,集体订正。

  总结

  数学知识很重要,它能帮助我们解决很多问题,因此,我们要善于用数学知识并用心学好它。

  教学设计说明

  教材安排的用数学的内容就是为了用6、7的加减法解决生活中实际的计算问题。这里出现了大括号和问号,并且用大括号把两部分合并起来,用问号表示要求的问题。这部分教材的安排有利于学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同生活实际紧密结合并在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发展了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时注重学生亲身经历去观察画面、理解画面的内容,选择有用条件和恰当的方法计算。

一年级数学《用数学》教案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感受数学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

  3.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7页的用数学。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投影仪、练习用题卡。

  教学设计

  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秋天到了。天那么高,那么蓝。学校**同学到郊外去游玩,你想参加吗?

  生:想。

  师:好!我们出发。

  (课件:美丽的郊外)

  师:看,多美的乡村风光,美丽的草地、饱满的'向日葵、美丽的蝴蝶、丰收的果树,多美啊!你们高兴吗?

  生:高兴。

  师:现在老师带大家到草地上去玩,而且还要请喜欢数学的同学帮助老师用数学解决实际的问题,你们能做到吗?

  (出示课题:用数学)

  生:能。

  师:我们先看一下草坪上的小朋友遇到了什么问题。

  (出示第一幅图并演示。)

  师:你看到了什么?自己思考一下。

  生思考后汇报:草地上有4个小朋友在捕蝶,又来了2个(课件演示)。

  师:那么在这里让我们来认识一个新的数学朋友,你们高兴吗?

  生:高兴。

  (课件出示大括号)

  师:请你猜一猜这个朋友叫什么?

  生大胆地发言,对说出大括号的学生,应予以肯定和表扬。

  师:我们的新朋友叫大括号,他的意思是把两部分合并在一起。

  师:你能根据这幅图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生:一共有几个小朋友?(课件出示:?个)

  师:你的问题提得真好。?就**了我们同学提出的问题。谁能用学过的知识解决这个问题。自己先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然后再分小组讨论研究一下,要勇敢地说出自己的想法,研究后把答案写在本子上。

  师:(巡视)哪个小组愿意展示一下自己的研究成果?

  生:我们小组的列式是:4+2=6,草地上一共有6人。

  师:谁有问题要问?

  生:这题为什么用加法计算,4+2为什么等于6?

  生:原来有4人,又来了2人,求一共有多少人,就是要把两部分合并在一起,把4和2合并在一起用加法来计算。

  生:4和2可以组成6,所以4+2=6。

  师:同学们真聪明。我太佩服你们了。这么快就帮老师解决了问题,而且还认识了一个新朋友,老师真替你们高兴。

  现在老师带你们去一个叔叔家,看他在干什么。

  (课件出示第二幅画。)

  师:看这幅画与第一幅比较有什么不同?

  生:第一幅画大括号下面是 ?号,求一共有几人?第二幅画大括号下面是7个,?在上面。

  师:你说得很好,那你能为这道题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

  生:一共有7个向日葵,摘下2个,还剩几个?

  师:这个问题我们分小组来解答。

  师:请小组汇报,说清楚你们采用什么方法,为什么这么列式?

  生:我们小组用减法来计算。因为一共有7个向日葵,摘下2个,就是从7里去掉2个,还剩5个,所以用减法计算。列式:7-2=5。

  师小结:同学们,你们真棒。这次郊游你们发现了很多问题,并用数学知识解决了它们。老师真替你们高兴。

  反馈强化

  (课件出示石榴树)

  师:你会解决这个问题吗?自己用数学知识解决一下。

  学生**完成后订正。

  师:大家快来看,谁飞来了?(课件出示蝴蝶图)

  师:你们能解决蝴蝶的问题吗?

  学生写算式,集体订正。

  当堂巩固

  师:你们还想不想继续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生:想。

  师出示一组题,学生**完成并订正,选一题让学生说想法,对做对的及时表扬。

  教师小结:同学们真聪明,帮助老师解决这么多问题,非常感谢大家。那么通过今天的郊游,你想对大家说什么吗?

  学生随意说,教师适时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的教育。

  现在让我们回家吧。

  完成书上第51页的第13题。**完成,集体订正。

  总结

  数学知识很重要,它能帮助我们解决很多问题,因此,我们要善于用数学知识并用心学好它。

  教学设计说明

  教材安排的用数学的内容就是为了用6、7的加减法解决生活中实际的计算问题。这里出现了大括号和问号,并且用大括号把两部分合并起来,用问号表示要求的问题。这部分教材的安排有利于学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同生活实际紧密结合并在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发展了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时注重学生亲身经历去观察画面、理解画面的内容,选择有用条件和恰当的方法计算。

一年级数学《用数学》教案3

  教学内容:

  用数学

  教学目的:

  1、亲历从生活中提炼出生活知识的过程

  2、熟练地进行计算

  3、感受生活与数学的联系,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等方面的乐趣。

  教学准备:

  课件

  思维训练:

  初步感觉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那咱们就到郊外去秋游吧。

  二、合作探究(课件出示)

  早上的太阳出来了,瞧,郊外的鲜花景色可真美啊,看远处还有几只可爱的猴子呢。

  课件出示猴子图

  左图有5只猴,右 有2只猴,分步出示。

  请你看图说出图意,你是怎样算出图上的猴子的?

  你能**列出算式吗?评价,你们认为谁说的好?

  走过猴林又来到小河边,看,河里有几只鸭子呢?

  课件出示鸭子图

  生说图意

  全班交流

  **列式计算

  评价:你认为他说的有道理吗?

  三、课中操

  同学们都是聪明的孩子,有美丽的小鸟和小梅花鹿都在为你们跳舞呢。

  四、做一做

  梅花鹿图和蘑菇图

  说出图意后**列式

  编题

  小组内试着互相编题让其他同学们来解答。

  P62 13 14

  口算比赛或扑克牌游戏

  五、课堂总结

  今天同学们都学到了什么?


一年级数学退位减法教案5篇(扩展9)

——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20以内的退位减法》

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20以内的退位减法》

  身为一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学方式,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反思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20以内的退位减法》,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20以内的退位减法》1

  本单元教学内容是20以内退位减法,一是十几减几需要退位的减法;二是用20以内退位减法和以前学过的进位加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因此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必须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会计算方法,并通过合理的练习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切实为以后学习打好基础。

  在教学中,我非常重视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数学知识。并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许多教学资源编成有趣的故事或假设一个真实的情景,吸引学生想得出结果,然后引出计算。这样一方面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情感投入,另一方面能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如加减法的含义、加减法之间的关系等,以此为基础展开想象和思考,自觉地构建自己的知识,学会计算方法。

  一年级小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特点,而且有意注意时间短、爱说、爱动。我在教学中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在具体活动中引导学生多动手、动脑、动口,调动各种感官参加学习活动,提高学习效率。处理好算法多样化的教学。数学课程标准提倡算法多样化,目的是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学习,充分展示每个人的学习潜能。

  练习时我采取灵活、有趣的方法。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在教学时,启发学生**观察发现,主动提出不同的问题;然后根据问题自己搜集信息和数据,进行探索解答;最后交流成果,完善答案。从这一完整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数学的作用,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

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20以内的退位减法》2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材第20页的例5,是一道利用20以内的退位减法来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和以往解决问题不同的是这道题中出现了“我们队踢进了4个球”的多余条件,这个多余条件很容易干扰学生解题,是教学难点。

  教学例5时,我先是出示情境图,让学生观察情境图,说说你知道了什么数学信息?你是怎么知道的?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让学生想一想,题目呈现的信息中,哪两个信息有联系?要求“还有几人没来”需要哪两个信息?学生都积极发言,说出了有用的数学信息和问题。在找多余条件这一环节中,我引导学生对题目中三个条件进行分析,让学生被动的的知道“我们队踢进了4个”是个多余条件,对我们解决问题没有帮助,应该剔除。

  深刻反思整个教学过程,觉得本课导入太快,没有设置情景,而是直接出示情境图,没有激起学生的兴趣。

  其次是没有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我们队踢进了4个”这个条件为啥是多余条件?在出现了多余的条件,我只是自己分析,从我的角度提出这是个多余条件,使学生被动的知道这是个多余条件。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太短,没有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条件和问题之间的关系。

  再次是我在教学过程中,讲授的时间过多,学生思考交流不够,学生参与面较小,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堂显的沉闷。

  最后是我的评价方式单一,不能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情绪和学习积极性。

  针对以上的问题,我将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多看名师讲课视频,多向其他老师请教,多听其他老师的课,多向她们学习。

  2、多学习课堂上评价性语言,多鼓励、表扬学生。

  3、课堂上多让学生思考,让孩子多交流,用他们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要充分调动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将课堂的大多时间留给他们。

  解决问题是低年级学生学习的难点和重点,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要改进我的不足,将每节课设计的生动有趣,才能**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让孩子渐渐爱上数学课,爱上解决问题。

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20以内的退位减法》3

  通过两个周的学习,对于20以内退位减法这部分的内容已经结束,在教学过程中遇到了许多的问题也有很多的收获。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在学生学习了20以内的进位加法、加减法关系、10减几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有3种,*十法和破十法为一个课时,想加做减为一个课时。在两节课的教学后,学生对20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掌握的并不是太好。“想加做减”的方法对于学生来说比较容易发现,在*时的计算中也用得比较多,因为加法是正向的运算,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可是,在过了一个寒假之后,孩子都过了一个快乐的新年,把口算练习都抛在脑后,上学期学习的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及20以内的进位加法都忘得差不多了,因此对这样一部分孩子来说,学习使用“想加做减”的方法特别难。

  根据学生的这些特点,在学习这三种计算方法后,我让学生自己选择其中一种方法进行计算。其实,提倡算法多样化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个性化的思考,开展数学交流,鼓励探索不同的计算方法,促进学生的发展,并不是要求学生掌握多种计算的方法。另外,我注意让学生在*时每天坚持练习口算,以10内的加减法为基础,能快速准确的计算出结果,再练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20以内的进位加法非常熟练后尝试用想加做减的方法计算20以内退位减法。

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20以内的退位减法》4

  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在学习10以内加减法和20以内的加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前面的学习当中大部分学生是有学习基础的,他们有的是在幼儿园已有了这方面的计算训练、有的是家长在家教自己孩子用扳手指头的方法。所以孩子们学习这部分知识的区别只是在计算速度方面的差别。大部分孩子都能按自己的方法计算出得数。在教学本单元时,我突出体现了以下几点:

  1、以旧引新,正向迁移教学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20以内的数,掌握了10以内加减以及20以内进位加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而在计算20以内退位减法的时候,需要学生应用学过的20以内的进位加法,也就是所谓的“算减想加”。因此,在教学新课时,我总是进行对应的进位加法口算唤醒孩子对进位加法的记忆,并出示求未知加数的算式,为学生探索20以内退位减法搭桥铺路。

  2、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开启知识大门的金钥匙。在教学中,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在实际中解决数学问题。生动的生活情景,有助于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加对数学的亲近感,体验用数学的乐趣。例如:直观的观察材一年级下册9页的例题图,要求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进行解答。受生活阅历和理解能力的限制,小学生对抽象的数学知识往往难以理解。因此,例题教学充分运用了现代教学**,发挥直观性作用,创设了逼真的情境,为学生提供丰富、生动的料,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要给孩子提供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在提出问题后,不急于教计算方法,给孩子充裕的时间,让学生在自己的尝试中摸索发现,自己探究。在合作交流中,让孩子学会倾听,学会互相学习。最后,在比较中,优化算法,达到教学的目的。在教学十几减九时,经过孩子自己的探索,一下子就想到了联系进位加法算加法,还有的孩子还想出了书上没有的方法,这样的教学跳出了书本,拓宽了学生的思路,更有利于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在本单元的教学中,还有很多比较困惑和不足的地方。如:在练习中,有的题组是有一定的规律,学生找到规律之后,盲目地应用规律,混淆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规律。如:十几减9得数应该是十几的个位多1,而9加几时得数的个位比几小1,在总结完规律之后,学生喜欢应用规律快速口算,可是,不少孩子把十几减9的得数算成比十几个位少1。面对这样的情况,我只能禁止学生应用规律,以免出错。

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20以内的退位减法》5

  本单元教学内容是20以内退位减法,一是十几减几需要退位的减法,简称20以内的退位减法;二是用20以内退位减法和以前学过的进位加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即“用数学”。因此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必须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会计算方法,并通过合理的练习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切实为以后学习打好基础。

  在教学中重视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数学知识。利用教材提供的许多教学资源编成有趣的故事或假设一个真实的情景,吸引学生想得出结果,然后引出计算。这样一方面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情感投入,同时能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如加减法的含义、加减法之间的关系等,以此为基础展开想象和思考,自觉地构建自己的知识,学会计算方法。

  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学习知识。一年级小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特点,而且有意注意时间短、爱说、爱动。我在教学中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在具体活动中引导学生多动手、动脑、动口,调动各种感官参加学习活动,提高学习效率。处理好算法多样化的教学。数学课程标准提倡算法多样化,目的是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学习,充分展示每个人的学习潜能。

  采取灵活、有趣的方法提高计算练习的效果。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在教学时,启发学生**观察发现,主动提出不同的.问题;然后根据问题自己搜集信息和数据,进行探索解答;最后交流成果,完善答案。从这一完整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数学的作用,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

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20以内的退位减法》6

  教学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20以内的数,掌握了10以内加减以及20以内进位加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而在计算20以内退位减法的时候,需要学生应用学过的20以内的进位加法。

  一、用好教材但不拘泥于教材。教材为我们提供的是拿小圆片,考虑到拿小圆片学生不容易理解破十法,所以我在教学时选择小棒进行教学(十几根小棒中10根一捆)。

  二、引导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学习退位减法的知识。利用小棒学习14-8时,学生中出现了好几种不同的方法:

  方法一:先从14根中拿出4根,再把一捆打开拿出4根,即:

  14-8=6

  第一步:14-4=10

  第二步:10-4=6

  方法二:先把1捆打开拿出8根,再把剩下的2根和原来的4根合起来,即:

  14-8=6

  第一步:10-8=2

  第二步:2+4=6

  方法三:要拿掉8根,先拿掉10根,再还回来2根,即:

  14-8=6

  第一步:14-10=4

  第二步:4+2=6

  方法四:做减法,想加法,即:

  14-8=6

  想:8+(6)=14

  方法五:有的学生竟然能编出口诀:看到8想到2,4+2=6.

  学生中出现这么几种方法着实令我意外,新课程强调尊重个体差异,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实现个性化的学习,在这节课有了充分的体现。

  三、鼓励算法多样化,又教给学生一般的优化的计算方法。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存在差异,有的需要借助直观学具进行计算,有的能“做减法想加法”。有专家提出,由于孩子的智力背景、生活经历不同,适合他的方法才是最好的方法。如果因为教师的一个总结,使大部分学生的方法被归为另类,他们会为自己的失败而伤心,一颗幼小的心灵是经不起这等风霜的,这样的总结不利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落实。针对几种不同的方法,学生你一言我一语说开了,我让学生分别说出自己认为最简便且最喜欢的方法,实现了算法的优化。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要给孩子提供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在提出问题后,不急于教计算方法,给孩子充裕的时间,让学生在自己的尝试中摸索发现,自己探究。在合作交流中,让孩子学会倾听,学会互相学习。最后,在比较中,优化算法,这样的教学跳出了书本,拓宽了学生的思路,更有利于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同时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把解决问题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给学生留下更多展示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策略的机会,体现了“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新教学理念,使学生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20以内的退位减法》7

  一、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学习十几减9的知识。为了让他们掌握十几减9的减法,教材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教学时,我充分利用主题图,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十几减9的减法。

  二、动手操作,体会破十法和做减想加的算理。学生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有快有慢,理解有深有浅。为了让那些学有困难的学生理解十几减9的算理,我加强了学生的操作活动。如在教学例一时,我设计用两种颜色(10根红小棒、5黄小棒),让学生思考:从15中去掉9,该怎么去?学生能很快从10根中拿掉9根,剩下的1根和5根黄小棒合起来就是15-9的结果。通过操作活动,学生能很快理解“破十”的道理,从而达到运用“破十法”计算的目的。

  三、鼓励算法多样化,又教给学生一般的优化的计算方法。学生数学思维水*参差不齐,因此学生计算方法也是参差不齐,有的需要借助直观学具进行计算,有的能“做减想加”来计算。为了使大多数学生通过主动学习,达到义务教育所要求的标准,使大多数学生掌握一般的较优的计算方法,由此在鼓励学生算法多样化的同时,侧重让学生理解“做减想加”和“破十法”的计算算理,目的使大多数学生能掌握这普通的长久发挥的数学方法。

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20以内的退位减法》8

  本节课是十几减几内容,主要是理解十几减几的算理,学会十几减几的口算方法,正确的计算十几减几的题目,会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口算。开课,就是一组口算,大部分就是十几减9的口算,为十几减几做好铺垫,着重让学生复习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然后通过学生感兴趣的小猫吃鱼的图来让吸引学生的兴趣,来引出今天的内容十几减几,然后是让学生自己探索方法,教师总结方法,得出和十几减9的方法完全一样,学生学起来也是比较轻松掌握了十几减几的方法,大多数学生已经能够进行十几减几的计算。

  《解决问题》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教学例三的内容,目标是进一步复习巩固掌握所学的十几减几的内容,难点是根据图意提出合理的数学问题,首先是给出了问题的信息和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思考解决,第二个部分是让学生根据信息自己提出问题,**的**,加减都是可以的,但本节课主要是要注意减法的练习多一些,在本节课中,我注重让学生大胆的说,让学生在说中体会有原来的看图列式向看信息来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就这一节课肯定是远远不够的,在后面的练习中,还将有大量的训练,来巩固着题部分内容。

  十几减9的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第一次接触20以内的退位减法,所以在课前让学生预习了10-11的主题图,12页的题目,这样让他们对十几减9的做法有个初步的认识,在教学时,先复习9加几的口算,对后面的十几减9的想加算减做个铺垫,新课开始时,让学生在情景图中找出生活中数学问题,气球图能够得出15-9=,然后让学生自己数得出多少,后汇报15-9的方法,老师介绍破十法,有学生说出想加算减的方法也进行了小结,本节课后,学生基本掌握了十几减9的两种方法,但对于困难学生还是不能有正确思考方法,在后面的练习课中,我将有针对性的加强辅导,争取每位学生都能学会十几减9的方法,进一步加深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十几减9的练习课反思

  本节课是对十几减9的内容的一节练习课,也是学生先完成了13页的题目,好在上课的时候有时间讲解,主要是对于破十法的再次巩固练习和掌握,对于想加算减的方法也是要进行必要的练习,达到孰能生巧的地步,一节课下来,学生对于十几减9的算理和算法基本上掌握的比较熟练。

  整理和复习教学反思

  整理和复习主要是对这个单元进行一个系统的巩固,首先我就对本节最主要的20以内的推诿减法表进行了复习,形成表格,在表格中来发现其中的排列规律,一遍学生更好的来记忆表格,为以后的计算打下良好的基础,

  当然还对**的图和信息结合的题目进行了练习,重点是能够从图中找到有用的信息,解决自己的问题。

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20以内的退位减法》9

  本节是节复习练习课,学生却有新的收获,这是因为教师没有停留在对旧知的”回炉”上,而是让学生在原因知识基础上,经历知识获得过程,打破了原有的思维定势,对教材进行重组,让学生在思考中去发现,在发现中去探索,在探索交流中获取新知,让他们在活动中运用自己的经验去认识世界,进行探索.

  1. 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课堂教学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递,而是学生的学习方式和能力的一种体验

  本节课以几个最简单的环节进行复习,从一开始就逐渐的引导学生认识到,进行小组合作是最佳的学习方法,从最初的帮助老师解决困难,到单人完成老师拒绝检查,再到黑板上以对号多少评判小组成绩,没有比赛的比赛,学生们由最初的被动的有意识的合作逐步进入主动的无意识的合作.

  2.小学数学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要为学生打好”基本功”_练就基本的数学技能,掌握基本的数学思维方法,这样有利于学生数学思维水*的长期发展,高难度动作的训练只适应一小部分学习有优势的同学,所以,本节课,抓住学生好胜的心理,在复习中,自然而然的同位中较差的就被多**几次,正是达到了复习的目的,程度好的小组也进行了多次练习,使程度较差的同学也从真正意义上复习到了旧知。再观察每一个小组,各个参与,少有的“大生产大合作运动”

  3.源于教材高于教材,教师以教材所提供的”减法表”为蓝图进行合理设计,再加工,使学生自己去探索自己去解决,不由自主的形成合作意识,从中逐步提高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不断的体验到成功的喜悦,等到下课时,学生们已经在不断的合作中三次“加减了这张退位减法表”,充分的尝到了合作的甜头。有一学生没有同位,摆的较慢,从他艳羡的目光中,同学们为和同位共同努力而取得大胜利的无限自豪的神情中,所有学生全员参与,无一漏网,无一不时刻备战,无一不以对号**与共,教师也尝到了事半功倍的乐趣。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