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籍管理制度
第1篇:会籍管理制度
会籍顾问职责及规范*作流程
纪律制度
1、 在公司内上班时,一律统一着工服、戴工牌,衣着整洁,形象健
康。
2、 接待客人时,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不得做有损公司形象的言
论及行为。
3、 在公司上班时,严禁做一切与工作无关之事,例如:看报纸、杂
志,吃零食,健身等;如有违反,将按公司的规章制度给予处罚。 4、 服从经理∕主管安排的排班和休假,如有各种事由需要换班及离
开的,必须通知其主管,由主管做出安排后,方可执行,否则,按旷工处理。
5、 不得以任何理由欺骗客人、上思以及为了达到个人目的做出有损
公司利益的行为,情节严重者给予辞退处理。
6、 顾问的岗位极其重要,在营业时间内绝不能缺岗;在接班顾问没
到时,当班顾问不能离岗。
7、 不得当着客人的面向主管、经理申请优惠。 8、 顾问必须积极服务客人
9、 顾问必须积极处理客人投诉,不可推卸责任及诱导客人直线找上
级领导。
10、 不得随意承诺客人超出公司规定的要求 11、 要熟读<万家灯火家装订制馆会员手册>
会员开发范围管理原则:
会员是公司的资源,服务是我们的根本,为了更好的服务会员,所有的会籍顾问均有权利和义务对任何形式进度的会员提供无偿服务。
第2篇:会籍部管理制度
会籍部管理制度
一、目的
此标准的建立专为会籍部设立,目的是为能有效管理及规范本部门工作。
二、范围
此标准适用于会籍部运作范围。
三、程序
1)会籍部员工必须严格按此制度执行;
2)*管理当局有权对此制度做出相应修改。
工作时间
会籍经理(主管):13:00--22:00
会籍顾问:早班:8:00--18:00 晚班:13:00--22:00
1、 会籍部人员必须遵守公司的考勤制度,按时打上、下班考勤卡。如因客户
需要外出商谈业务,无法准时打卡,则必须事先上报部门经理批准(特殊情况也需及时来电通知),否则以旷工论处。
2、 籍顾问必须按照公司规定着装整洁(穿工作服、佩带名牌),方可进行访
客接待工作,如未穿工作服的销售人员将不能接待访客(视自动放弃处理),但特殊情况须通知店长或销售经理批准;
3、 当值会籍顾问按会籍排班表上班,不允许自行决定或任意更改上班顺序;
会籍顾问不当值时(休息),不得接待访客(自己预约的除外),不得扰乱正常的销售秩序影响他人正常工作。
4、 会籍顾问在办公区域内不许大声喧哗,以免影响他人;不许在当值时间看
报或做任何与工作无关的事情,且办公区域内必须至少留有1-2名会籍顾问,同时自觉保持销售工作区域的环境干净整洁;
5、 销售人员要主动做好来*参观的客户的接待工作,认真将本*的设施
介绍给客人,如客人在*有任何不便之处,销售员有义务主动帮助解决。
6、 销售人员有职责做好*各种产品的宣传及推广工作。如参加各种发布
会、展览会、招聘*取得的新的市场动向信息,要及时反馈与会籍部经理,制订出有利于开拓市场的计划策略。同时,做好本*活动推广的文件发放工作如邮寄信件、发传真及电子邮件发放工作。
7、 会籍部所有会籍顾问,与其他部门之间要相互尊重,不得与其他部门员工
发生争执,如有此类问题,无论对错将交由总经理或会籍经理严肃处理 8、 *、销售手册、收据等销售物品为公司重要机密,会籍顾问应日常
进行整理,维护和保管,如疏忽造成的遗失、泄露应立即上报;会籍人员要做好公司客户保密工作,不可将公司的客户机密传达给市场同行公司。
9、 会籍顾问未经前台部门允许,不得擅自使用电脑查询*;如需用电
脑也必须告之前台,经允许后方可使用;
10、 会籍顾问在处理会员资料变更、转让、延续时,必须由店长或销售经理核
实批准后方可办理;
11、 会籍顾问辞职或因工作岗位变动,原有所属*及生产工具必须交由
店长或销售经理。如会籍顾问在交接中有所隐瞒、藏匿个人的会员资料,一经查处将扣发所有提成和*。店长或销售经理对上缴之*委派专人负责,此后的会籍顾问应以最短的时间通知资料内客户,如发生资料内客户投诉又查无人处理,查核后将严厉追究会籍顾问责任。
12、 不服从上级领导安排的处以*告(罚款10元),当面顶撞领导处以书面*
告(罚款30元),造成会员造成影响的处以小过(罚款50元)。 以上规定如有违反将酌情处以*告(罚款10元)、书面*告(罚款30元)、小过(罚款50元)、大过(罚款100元)、辞退处分。
会员维护管理原则:
会员是公司的资源,服务是我们的根本,为了更好的服务会员,所有的会籍顾问均有权利和义务对会员提供热情的服务与帮助。
第3篇:户籍管理制度
[篇一:户籍管理制度]
一、主要内容
1、城里人乡下人统称居民
我省取消非农业人口、农业人口的二元制户籍登记管理模式,实行一元制户籍登记管理模式。今后,不管是城里人还是乡下人,统称为居民。
2、买套二手房全家可落户
公民只要通过合法途径取得房屋所有权*,不论是商品房还是二手房、继承、获赠或其他有房屋所有权*的住房,并实际居住的,可以迁移本人、配偶、子女的户籍关系,取消了购房金额、购房时间和二手房等的限制。
3、高校毕业工作一年可落户
凡参加全国统一全日制高等教育招生考试,被我省普通高等学校、中等*学校(含高等职业学校、技工学校)录取的,入学时可自愿选择是否办理户籍迁移手续。对没有办理户籍迁移的学生,学校应编制未迁移户籍关系学生花名册,送学校所在地派出所备案,但严禁办理暂住*和收取任何费用。
入学时没有办理户籍迁移的学生,在我省范围内就业的本省应届高校毕业生,凭本人毕业*书和用人单位与毕业生签订的一年以上正式劳动合同,可在工作单位合法产权的驻地或本人的合法固定住所地申请落户。
4、直系亲属投靠落户不限
夫妻之间相互投靠并共同生活的,按实际居住地登记、迁移户籍关系,不受婚龄的限制;父母投靠成年子女并与子女共同生活的,不受条件限制,根据自愿的原则,准予在子女居住地办理落户;不能*生活的残疾子女投靠父母并由父母供养共同生活的,不受年龄限制,可在父母居住地落户。同时,为弘扬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鼓励公民赡养孤寡老人,在公*部门办理公*后,可迁移孤寡老人的户籍关系。
5、准入条件取代控制指标
申请人必须同时具备有合法产权的固定住所和稳定生活来源这两个条件,才能迁移落户。所谓“合法产权的固定住所”,是指取得房屋所有权*的住宅;“95房改”前,单位分配给职工长期居住未出售产权的住宅。所谓“稳定生活来源”,是指有合法稳定收入、能够自食其力生活、不需要领取最低生活保障金的情形。
二、背景
户籍管理是国家行政管理的一项基本制度和基础*工作,我国长期以来实行的“二元制”户籍管理,是根据*斗争的需要和新*成立后的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实际逐步建立和完善起来的。在特定的时期,“二元制”户籍管理制度基本适应了社会发展需要,在巩固国家*、保障国家对劳动力和消费品等实行计划分配、控制城镇人口过快增长、保障人口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维护社会秩序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现行的户籍管理制度已严重制约了社会经济发展。今年,*部在部署全国*工作中,要求各省要改革户籍管理制度,探索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以具有合法固定住所为基本条件,调整户口迁移政策。
三、我省户籍管理制度的变迁
我省户籍管理制度改革从1997年以来,先后3次*了户籍管理改革政策。第一次是1997年,我省在安宁、楚雄等11个县市进行了小城镇户籍改革试点,为在城镇有合法稳定非农职业的农村人员或有稳定生活来源、有合法固定住所且居住满2年的农村人员办理了落户。第二次是1999年,*了<云南省**关于进一步推进我省小城镇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决定>,除昆明市五华、盘龙、官渡、西山四区外,把全省其它各县市区全部纳入小城镇户籍改革范围,再次放宽了迁移落户条件。第三次是2001年,*了<云南省**批转省*厅关于认真贯彻国发[2001]6号文件进一步深化我省城镇户口制度改革的意见的通知>,进一步放宽了迁移落户条件。据不完全统计,自1997年至2005年底,全省共解决了近100万人迁移落户的问题。实践*,我省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方向是正确的,在维护社会稳定、加强社会管理、服务城市化进程、密切党群关系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篇二: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建议]
一、现有户籍管理制度概述:
户籍管理制度的本质是一项基本的国家行政制度,是国家法定的收集、确认、登记公民出生、死亡、亲属关系、婚姻状况、法定住址等公民人口基本信息的法律登记制度,以保障公民在社会活动中的权益。我国实行以个人为本位的人口管理方式,其登记方式遵循户随人走的原则。我国现有的户籍管理制度是在1958年*<中华*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的基础上设置的,其特点是城乡二元结构,将户口以城乡地域为标志分为农业和非农业户口。户口成为一种身份的象征,造成了*人城乡差别的二元社会治理结构和城里人、乡下人社会心理的隔膜。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户籍逐渐松动,允许农民自带口粮到城市发展,少部分农业人口解决了城市户口融入了城市。在市场经济逐步确立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农民涌入城市务工经商,过亿农民工在沿海新兴工业区打工,数以千万计的白领以外来人口的身份生活于大城市,同样数以千万计的人口在异地从事工商业。在社会转型期人口大量流动,而我们的社会管理手段之一的户籍管理依然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仍然沿袭计划经济时代的二元制户籍管理模式,造成了人户分离的管理乱象,由此导致了严重的社会与*问题,给社会稳定带来了难题。
二、现有户籍管理制度的弊端:
(一)我国现有的户籍制度与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挂钩。在改革开放前,其作用是将农民捆绑在土地上限制其流动,由土地承担起社会保障的经济功能,国家只为城市居民提供社会福利,把广大的农民排斥在外,将有限的资金积累投入到国家急需的城市工业化建设当中,是和计划经济挂钩的产物。它违背了现代社会户随人转的管理原则,产生了大量的社会现实问题。就拿笔者所在的南宁市来说,就产生了很多的户籍问题:一是双身份问题。改革开放后一部分农民进入城市生活,其中不乏相当级别的领导干部,已经取得城市户口并已融入城市,但其农村户籍身份依然存在,仍然享受农村承包土地的权利,同时也造成了大量土地撂荒的问题,涉及了国家根本的土地制度,是国土资源部门不得不面对的社会问题。二是无身份所谓的“出嫁女”问题。*人尤其是农村的传统观念是“嫁出去的女泼出去的水”,农村女孩 嫁到男方家后就“嫁鸡随鸡嫁*随*”不能享有外家的权利。既没有取得城市户口,又失去了农村的身份;还丧失了土地承包权利和福利分红,就连生育的子女适龄入学报名需要户籍*,原籍的村委会都不肯开具,导致了出嫁女子女的入学难,只好高价到私立学校就读,如此造成了出嫁女无身份、无权益的社会问题,出嫁女*事件不断,影响了社会的稳定,这又涉及了国土资源和教育部门的政策和管理的调整。三是实行统一的城乡户口登记制度,独生子女生育政策调整问题。取消农业和非农业户口的划分后,冲击了国家的计划生育政策,原有的“女方属农业户口只生育一个女孩的可以申请生育第二个子女”,而属于城市户口的仍限定在生育一个子女,二者如何衔接,涉及计生部门的政策和管理。诸如以上的社会问题因*管理户籍就形成了“*化”,而*部门不具备“全能”的社会管理职能,最终是无法解决的,由此带来了社会*的户口问题。
(二)户口问题的难点。1956年1月13日,*决定:把内务部(1969年1月3日根据毛主席批示撤销,1978年3月5日改为设立民政部)掌管的农村户口登记、统计和国籍工作移交*部门管理。这成为*部门全面管理户籍的开端,此后1958年*<中华*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户籍登记分为农业和非农业户口的户籍管理制度正式确立,*机关成为了户籍管理机关。户籍管理本身是一项公民身份登记管理制度,但是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却又叠加上了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功能。*的本职是进行社会治安管理,并无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的*职能。现有的户籍制度在社会转型期带来了严重的流动人口人户分离管理问题,其落脚点又都放到了*部门管理,造成社会问题“*化”,让*机关难以承受之重。当前,难点就在党政部门的观念依然是用*的户口来解决本职的社会问题。如,南宁市在酝量城乡一体化户籍管理制度改革时,国土资源局就提出:“实行户籍制度改革,取消原农业、非农业户口登记办法后,因国土资源部门无法准确区分土地权利的主体*质,对该局执行集体土地的各项有关政策造成影响,建议由*部门提出更为妥善的办法,以做好相关政策的衔接。”此种意见的观念依然是计划经济时代的思维,将本职的社会管理职能简单的依托在*提供的“户口”之上;而不是自身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做好政策的调整和建立新的管理运行机制,来配合户籍管理制度的改革,逐步剥离附加在户籍之上不合理的社会管理职能,其出发点变成了本末倒置。
三、中外户籍管理制度的比较及对我们的启示:
户籍管理是世界各国最根本的社会管理制度之一,不光*有此项制度,国外同样也有。国外的户籍管理多称为“民事登记”或“生命登记”、“人事登记”,虽然叫法不一,但基本上与我国的户籍管理相似,大同小异。所不同的是,有些国家是靠市场加法治的手段,有的是靠加强城市管理水平来调节公民迁移和移居方向,以保持整个社会的稳定。国外的“民事登记”内容多包括人口出生登记、婚姻登记、死亡登记,与我国的户口登记几乎相同。国外的出生登记,内容十分详尽,不仅有公民出生年月、*别、单双胞胎等内容,而且还有其父母的职业、经济收入、国籍、宗教信仰等相关内容,比我们的户口登记还详细得多。因为"民事登记"作为一项最基本的社会管理制度,是其社会制度的基础和依据,关系重大,因此各国都十分重视。与我国不同的是,它的管理部门多为内政部门、司法部门或统计部门。国外都将户籍登记作为民事登记,成为基本的社会管理手段。以下是一些国家和地区突出的户籍登记制度:
一是法国:户籍管理内容十分详尽,不仅有公民出生年月、*别、单双胞胎等内容,而且还有其父母的职业、经济收入、国籍、宗教信仰等相关内容。法国人的户籍信息与他们的就医、存款等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一旦变动,意味着整个生活的变化,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对于跨地区的人口流动———不论是城里人下乡,还是农村人进城,法国*都没有任何强制*的行政措施,只需通知以前的社会保险机构,将其个人资料转到新住址所在地的相应机构即可。
二是丹麦:人口登记制度既十分先进又比较严格,是最早实行"人号"管理的国家。登记内容包括公民的姓名、出生年月、*别、婚姻状况、纳税情况、监护人等。
三是瑞典:由于历史传统的原因,是由教会掌管户口,人口登记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他们实行的也是事后迁移制度。欧洲的人口管理尤以丹麦和瑞典最为有名。欧洲许多国家都有人的犯罪记录管理,很有效。这些国家表面看起来户口管理很松,其实很严,这与人口登记管理特别是"人号"管理有直接的关系。
四是*的泰国。该国专门颁布了<户口登记条例>,分外侨、国内公民两部分。其"户籍注册"(相当于我国的户口登记)十分严格,条例规定必须"注册"公民的三部分内容,即收入状况、纳税情况、简历(包括犯罪记录)。简历涉及公民的个人隐私,国家有严格的法律保密制度,不得随意向社会公布,并且户籍注册还必须让被注册者本人按手印,十分严格。这些都是法律明文规定的。与我国户籍管理不同的是,泰国对居民迁移和移居情况有详细规定。泰国实行的是事后确认迁移政策,条例规定对符合居住条件及居住期超过六个月的居民,其居住地有关部门可为其办理户籍登记,承认其居住地户籍。而我国实行的是事前确认迁移政策,居民必须凭迁移地的有关部门核发的准迁*予以迁移。
五是日本。实行的是“户随人走”的制度,它以家庭为单位标明每个人的身份、夫妻关系、父子关系等,孩子在20岁的法定*之前,无权*设立自己的户籍,一旦*,完全自由。但是日本最常用的户籍文本称为“住民票”,它以每个人的居住地为基础设立,标有此人的姓名、出生年月日、*别、与户主的关系等,“住民票”是完全随着住址移动的。日本是一个人口迁徙自由的国家,其国民在哪里居住和工作由自己选择,选择哪里就自然成了哪里的常住居民,享受当地所有的社会福利。但有一点迁徙者是必须做的,就是在一个月内去登录,登录时居住地点填得很细,工作人员问清地点之后,甚至会把建筑物的平面图拿出来核对,登录之后原来的户籍材料就会自然变更。同时,申请人必须在一周内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请,然后更新健康保险*和驾照。日本的户籍用于登记国民身份和公*,根据户籍可以清楚地知道该国民的有关亲族关系的“私人*身份”,作为国民的“公共*身份”,其户籍制度便是以上述目的为核心建立起来的一套比较合理的体系。日本的户籍由于采取“依人编制”式(即在每个国民出生后立即为其设立登记卡,将其从出生到死亡的每一次重要的有关身份事项及事件都顺次地记载下来,可通过卡片了解每个人身份的变化情况及现状)和“家庭卡片”式(即在每个人的卡片上记载其家庭成员。通过这样的卡片,任何国民的夫妇关系、父母关系、子女间的关系都一目了然,现在原则上是以一对夫妻为单位来登记,包括该对夫妻婚前所生子女,孩子一旦结婚 ,就必须另立新户籍,即不存在三代同户的现象,因结婚新立户而产生户籍变更时,在新旧户籍上要有记载)。二者的结合很好地起到了登记身份和公*的作用,因户籍是以公*和公示为目的的,所以允许公民查阅及核实。而我们的户口档案属于国家机密,需要时只能到派出所开具户籍*,不仅不方便、群众不满意,而且因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导致随意*大。
六是南美洲的阿根廷。实行的是“三项大登记”制度,即出生、婚姻、死亡登记,与我国的户口登记几乎相似,国家设有“人口登记局”,实施*制度,该国实施的也是事后迁移制度。七是非洲的摩洛哥王国。也实行“户籍法”,公民依法进行出生申报、死亡注销登记。八是美国。实行的是“出生死亡登记大纲”,即“依事编制式”,是将出生登记、婚姻登记、死亡登记等有关某人身份的事项及事件均进行分门别类的编制。因为实行“户口登记”美国法律通不过,美国法律认为这样侵犯*,故只进行公民出生、婚姻、死亡登记,平时公民可以自由迁移、移民,靠加强城市管理水平来调节公民迁移和移居方向,以保持整个社会的稳定。在美国,驾照、*和社会保障号扮演了*的角*。驾照和*尽管拥有验明正身的功能,但要想申请到它们必须先从社会保障部门申请到一个社会保障号,是美国*管理常住人口的法宝。任何一个美国公民或在美长期居留的外国人,都必须拥有一个社会保障号,号码唯一且终生不变,类似*的*号,但每个人并不会有一个像*一样的卡片带在身上,只需要在脑子里记住这个9位号码即可。社会保障号与社会征信系统相联系,在防止商业欺诈、维持市场秩序方面也有一定作用。美国商界很少有人敢制造、销售假冒伪劣商品或搞欺诈活动,这并不是说美国商人觉悟多高、品德多好;社会保障号制度使得任何人如果留下污点,今后将得不到社会的信任,在经济社会交往中寸步难行。而我们的户口信息还深藏在*部门,与社会信息没能联网,国家还没有建立起社会征信系统,社会诚信缺失已是不争的事实。此外我国*地区。户籍属内政部所管,举凡迁徙、婚嫁、生死,*皆有申报的责任。*定期举办巡回户口校正,但稽查并不严格,除了国民*以外,现行户籍制度衍生出来的户籍誊本、户口名簿是*机构经常要求*提供,以玆核对的*件。户籍所在地是*认定下,每个国民的正式居所,故对每个国民的权利义务皆有影响。例如,在参*方面,离开*超过一定期限的国民会自动丧失户籍,连带损失地方选举的投票权。在义务教育方面,家长与儿童的户籍所在地决定所分配到国民小学或者中学。比较管理所具有的优势,给构建我们的户籍管理制度带来很大的启示:
(一)国外现代户口登记制度的启示:内容详尽,户口信息社会化,用于社会管理。虽然我国也有将户口登记信息用于民事行为,但多为*公共部门和公*、民事调解、民事诉讼等*明需要,对于公民个人经济社会交往的*明则少有涉及。而且户口信息的法律地位未明确,民事法律没有“民事登记”内容的法规,1958年我国颁布的<中华*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也未做规定,只是散见于各部门的规章,规定需要*机关出具公民相关的户口信息*。户口信息深藏于*部门的档案,不对社会和公民开放。我们依然是陈旧观念:认为户口信息属于国家机密档案不能公开,对市场经济条件下户口信息在社会管理中的基础地位认识不足。而社会人财物的大流动迫切需要了解人的基本信息,民事行为中人的信息缺失无形中增大了社会运行的成本,这也是社会交往中诈骗案件层出不穷的原因之一,如骗婚和生意中的骗财。笔者建议,除对国家涉密人员及涉及公民隐私的简历之外,其他公民的户口信息应与社会信息互联互通,允许公民查阅、核实。
(二)泰国的启示:运用市场+法治的原则促进人口的有序流动,加强户籍管理。泰国与我国同属于发展*家,也存在着流动人口和户口登记的问题,但泰国的户籍管理采用的市场经济原则和法律效力的作用,是让不能在某城市(特别是大城市)生存(包括经济收入、住房等)的公民,按市场法则去选择适合自己经济水平的城市居住。这种方法往往较行政手段更有效。我们一提放开户口限制,按居住地原则登记户籍,就有反对声音:农民都涌入城市,城市承载力不足怎么办?会不会形成贫民窟?显然这种观念是站不住脚的,因为城市即使不给户口,现实中也产生了大量的流动人口,而且因流动人口没有列入现代社会必需的户籍常态化管理,而造*户分离现象,导致了社会管理无序的状态,这种观念必须转变。笔者以为重视三农问题,搞好新农村建设,健全农民的社会保障,提高农民的待遇,让农民在农村安居乐业是一条根本的消除城乡差别、解决农民流动的道路,这条道路是漫长的而且必需的。无论如何城市在社会环境、公共基础设施和文化生活方面都要丰富多*的多,我们无法限制农民进城,世界各国在现代化进程中都未能避免农民大量涌入城市,只能是加强社会管理、发展经济消化人口,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此基础上我们城市管理者可以为农民的流动做点什么呢?那就是按照市场经济和法治的原则将流动人口纳入户籍管理,不是简单地给“户口”,有了城市户口就必然享受到与户口挂钩的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而是让农民按照自身的经济水平和能力选择居住的城镇、或者是一二三线城市。具体的来讲就是将原有的取得城市户口的高门槛,一旦进入就可以一次*的享受城市的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待遇,改革为低门槛,即在城市常住(自有房产、单位宿舍、公租房、投亲居住、有至少半年以上的长期租房合同)有稳定的生活和收入来源就纳入城市的户籍登记管理,至于户口背后的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就要按照权利和义务对等的市场法则,由农民向城市“购买”,渐进式的取得。因为农民取得城市户口不必然的失去农村的土地,农村的土地是以家庭为单位承包的,如果农民取得城市户口既无偿的享受社会的福利和保障,又拥有农村的土地使用权显失社会的公平。但是我们又不宜将进入城市农民的土地都收回,因为农民相对来讲文化知识水平偏低、技能单一,在城市生活艰难;如果在城市待不下去还可以再回到农村时有“土地”的保障。否则,大量的失地农民在城市生活无着落就容易引发社会*。农民购买城市的社会福利和保障应该是自由选择的,需要那种或需要多少都是自主的。比如一个农民在农村有承包的土地和宅基地,为了子女的前途看好城市的教育环境,选择到城市长期打工租房陪子女读书,老了有农村的“新农合”保障,而且全国社保一卡通可以转移接续,还可以回乡养老。他要享受城市的免费优质义务教育,就要向当地*缴纳足够的教育附加费(城市的居民都需要缴纳),这不是简单的买卖,而是每个城市根据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依据法定的程序制定的准入规则。如果他们再需要其他的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项目就分别缴纳费用,如养老、失业、医疗保险、低保,保障房等,达到一定法定的准入条件才能享受到相应的城市福利和保障,他是一种市场条件下权利义务对等的法治。此外,泰国的户口事后确认迁移政策,不仅手续简便,而且可以有效地进行公民在居住地的身份管理,防止人户分离现象,很值得我们借鉴。
(三)日本的启示:强化身份管理和运用是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有效途径。一要注意身份管理是日本社会治安状况良好的一个主要原因,因为日本的身份有严格的户籍登录制度作后盾而且登录内容详尽、注重家庭在*社会中的基础作用,可以反映人们真实的居住情况,一旦发生案件,很容易查到线索;反观我们的流动人口管理,毕竟不是严格的户籍身份管理,户籍登记内容不严密,而且人户分离,脱管、漏管现象严重,给社会治安管理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二要注意身份管理使日本人口流动有序进行,不会发生社会失控现象,人们迁移并非居无定所的盲流,往往是安顿下来之后,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并很快融入新的城市,最终实现安居乐业,户随人转。我国的流动人口没有按照居住地原则纳入身份管理,流动人口人户分离是一种不确定的生存状态,缺乏城市归属意识和守法观念,人口流动存在盲目*和无序的管理,我们应借鉴日本户随人转的制度,树立人口只要长期在城市居住生活,就要将其纳入城市户籍身份管理的理念。三要注意身份管理在日本有公示和公*的作用,公民有需要可以查阅及核实户籍登记,方便公民的经济社会交往。(四)美国的启示:户口信息与社会征信系统互联互通、共建共享,是社会现代化的内在要求。美国高度现代化,*与社会征信系统相连在社会管理中的作用功不可没。我国在社会转型期诚信缺失已是不争的事实,迫切需要建立起社会征信系统。这就要求户口信息与社会信息互联互通的支撑,而我国的户口信息还作为国家机密束之高*,起不到发挥社会基础数据的作用。近期,我国170个城市开通了社保一卡通全国转移接续,并且具备金融功能,开了个好头。如果户籍改革能主动与建立社会征信系统接轨,那么,户口信息与社会保险体系联网,将是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机制的基础和依据。
四、对我国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思考及建议:
改革户籍制度后,户籍管理还是必要的。通过公民身份登记,可以*其身份并确立其民事权利和行为能力;可以为*制订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规划、劳动力合理配置等提供基础数据和依据。户籍管理还是治安管理的基础,在维护治安、打击犯罪方面起着重大作用。为此,建议在户籍管理制度改革中采取如下的步骤和措施:
(一)转变观念,树立户随人转的理念。在户籍管理中严格户口登记,将部分流动人口(以房管人、以业管人部分)纳入身份管理,登记为居民户口;厘清户籍登记管理与户口红利的区别,它不是与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挂钩,而是一项重要的社会管理手段。要加大宣传力度,让社会和群众理解:只要人生活在社会中就要有身份管理,是每个公民的法定义务,建立起“户随人转”主动申报的自觉意识。至于原有的户口红利,应摒弃计划经济环境下无偿获取的陈旧观念,树立市场经济条件下权利义务对等的理念,要获得城市的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就要渐进式的努力付出,而且可以凭自身能力和需要分项选择获取,*和社会要提供的是社保全国一卡通式的接续服务。*部门也要跟上时代的开放步伐,抛弃不合时宜的将户口信息作为国家机密档案的落后观念,除涉密人员的*和涉及公民隐私的简历外,户口信息应主动与社会信息互联互通,建立起社会征信系统,服务于经济社会交往和公民的民事行为。
(二)户籍立法要跟上。我国现有最权威的户籍立法就是1958年的<户口登记条例>,它是在建国后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现如今远远不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亟须户籍立法明确户口的法律地位:在*人口统计、服务国民经济和社会规划编制、维护社会治安管理、打击犯罪、支撑社会征信系统等方面,是社会管理的基础和依据;明确进行户口申报是每个公民应尽的法律义务;户随人转,国家对公民实行身份管理;赋予户口登记以民事登记的法律内涵,户口信息对社会和公民开放,服务于经济社会交往等。至于户口背后的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由有立法权的各地方根据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制定准入规则,在市场的原则下分项取得;这些都要法律确权明示。
(三)*部门在户籍管理制度改革中跟进措施的建议。*部门是党委*领导下的社会治安管理职能部门,应积极配合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需要,在户籍改革中采取措施、积极跟进,为此笔者建议:(1)将流动人口中以房管人、以业管人的部分纳入*的户口管理,发给居住*,最大限度地解决人口的不确定状态和人户分离现象。(2)流动人口中的以*管人部分,改变重管理轻服务的被动局面,配合*保障房和公租房建设,探索城市社区管理新模式,尝试物业化、公寓式的管理和服务并重。(3)对出租房登记备案,对租房者实行旅社式登记。(4)严格户口登记事项,严密人口出生、死亡、职业、经济收入、宗教信仰、纳税、缴纳社会保险、直系亲属关系、婚姻分户、迁移、简历(包括犯罪记录)等人身基础信息的户籍登录。(5)将实有房屋管理信息纳入*人口信息库,房屋和居住状况相对应,原则上户口以家庭为单位、以常住地为基础设立,从而维护传统、稳定的家庭关系在*社会中的基础作用。(6)建立起全国的实有人口信息库,与社会信息互联互通,主动融入社会征信系统,也有利于社会治安管理。(7)管控住重点人口,建立安置帮教衔接机制,注重发挥社区志愿者、社工的作用,实行“一对一”和“多对一”结对监督和教育引导;探索建立分级预*机制,按照重新犯罪的风险,分别实施帮教措施。
[篇三:上海市常住户口管理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规范本市常住户口管理工作,切实保障本市居民的合法权益,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其他相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的本市居民是指具有本市常住户口的人员。
第三条本规定所称的户口管理是指户口登记、户口迁移手续的办理,以及<居民户口簿>、<户口迁移*>、<户籍*>等户口*件的申请、签发。
第四条凡在本市行政区域范围内办理户口登记,户口迁移,以及申请、签发<居民户口簿>、<户口迁移*>、<户籍*>等户口*件,必须严格遵守本规定。
<居民*>的申请、签发按照<中华*共和国居民*法>有关规定办理。
第五条市*局人口管理办公室是本市户口管理工作的主管部门;各*分、县局人口管理办公室和各*派出所按权限具体负责辖区内的户口管理工作。
第六条本市居民应当依法在经常居住的合法住所地登记常住户口。常住户口登记权利受法律保护。
第二章户口登记
第七条本市居民应当如实申报<常住人口、居民*申领登记表>所列的户口登记项目。
第八条婴儿可以在本市父或母户口所在地*派出所办理出生登记,并统一登记为非农业户口。
超过一年未办理出生登记的婴儿,经区、县*机关按有关规定审核批准后,可以在本市父或母户口所在地*派出所办理出生登记。
*各部委、各省市驻沪办事处工作集体户口和学生集体户口人员,其所生婴儿出生登记按照国家和市*有关规定办理。
第九条现役*人所生婴儿在本市申报出生登记,应当按下列规定办理:
(一)母亲为驻沪部队现役*人,其所生婴儿可以在女*人部队集体户口所在地*派出所办理出生登记;
(二)具有本市常住户口的人员应征入伍,其所生婴儿可以在本市的祖父母或外祖父母户口所在地*派出所办理出生登记。
第十条父母双方或一方为原本市居民,现旅居国、境外,其在国内出生、具有*国籍的婴儿,可向本市的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的户口所在地*派出所申请办理出生登记,经区、县*机关批准后,办理出生登记手续。
父母双方或一方为本市居民,其在国、境外出生、具有*国籍的婴儿,可向本市父或母户口所在地*派出所申请办理出生登记,经区、县*机关批准后,办理出生登记手续。
第十一条本市居民应征入伍的,应当在入伍前向户口所在地*派出所申报注销户口。
*人复员、转业或者退伍的,应当向安置入户地的*派出所申报户口;被部队开除*籍或除名的,应当向原户口注销地*派出所申报恢复户口。
第十二条出国、出境的本市居民不注销户口。已在国外、境外定居的本市居民,应当根据国家和本市出入境管理有关规定申报注销户口。
未获得前往国家或地区定居许可,要求回沪恢复户口的原本市居民,经*分、县局出入境管理部门批准,由*派出所办理恢复户口登记手续。
已获得前往国家或地区定居许可,因投亲或工作等原因要求回沪定居的原本市居民,经市*局出入境管理部门批准,由*派出所办理恢复户口登记手续。
第十三条被逮捕、判刑或劳动教养的本市居民不注销户口。
因逮捕、判刑或劳动教养已被注销户口的本市居民,在刑满释放、解除劳动教养或者被监外执行后,应当申报恢复户口。
第十四条本市居民死亡或者经*法院宣告失踪或者宣告死亡的,应当注销户口。
经*法院撤销宣告失踪或者宣告死亡的本市居民,应当申报恢复户口。
第十五条本市居民因应征入伍、出国、出境、被逮捕、判刑或者劳动教养、*法院宣告失踪或者宣告死亡等注销户口,要求恢复户口的,应当在原户口注销地*派出所申报恢复户口。原户口注销地住址发生变动的,可以向新住址地*派出所申报恢复户口。
第三章户口迁移
第十六条户口迁移应当由迁移人本人到*派出所办理。迁移人因故无法办理迁移手续的,可书面委托有民事行为能力的家庭成员办理。
涉及全户迁移的,迁移人应当书面委托户主或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户内成员办理。
涉及集体户口人员户口迁移的,已随迁移人在集体户内办理户口登记的居民应当随迁移人一起办理户口迁移手续。
无民事行为能力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户口迁移由其监护人办理。
第十七条涉及60岁以上老年人的户口迁移,如迁(移)出地住房系老年人自有或承租的,应当当面征得老年人同意,并由老年人在同意户口迁(移)出的书面材料上签名。
迁(移)入地住房系60岁以上老年人自有或承租的,如有户口迁(移)入,应当当面征得老年人同意,并由老年人在同意接受的书面材料上签名。
第*条本市非农业户口居民(本市大中专院校学生集体户口、科研单位学生集体户口和*各部、各省市驻沪办事处工作户口人员除外)以购买、交换、分配等合法方式取得住宅商品房、售后公房等住房所有权或者公有居住房屋承租权的,可以在房屋所在地*派出所办理户口迁移。
本市农业户口居民以购买、继承等合法方式取得住宅商品房、售后公房等住房所有权的,经区、县*机关批准后,本人及其配偶、未成年子女可以在房屋所在地*派出所办理户口迁移,并登记为非农业户口。
第十九条本市居民系房屋产权人或承租人或农业户户主的,经其同意,其本市非农业户口的直系亲属(大中专院校学生集体户口、科研单位学生集体户口和*各部、各省市驻沪办事处工作户口人员除外)可以在其户口所在地*派出所办理户口迁移。本市直系亲属之间的迁移包括:
(一)父母与子女之间的迁移;
(二)夫妻之间的迁移;
(三)(外)祖父母与(外)孙子女之间的迁移;
(四)公婆与儿媳之间或者岳父母与女婿之间的迁移。
第二十条本市农业户口居民,经迁(移)入区、县*机关批准,可以迁(移)入本市非农业户口配偶、父母、子女处,并登记为非农业户口。
本市农业户口居民,经农村宅基地使用权人或者集体土地承包人及村委会、乡(镇)**同意,可以向本市农业户口配偶、父母、子女户口所在地派出所申请办理户口迁入手续,其未成年子女可以随迁。
第二十一条本市非农业户口居民(本市白茅岭、*天湖、上海、川东4个农场户口,大中专院校学生集体户口,科研单位学生集体户口,*各部、各省市驻沪办事处工作户口人员除外)因离婚、原居住地房屋动迁、出售或者其他特殊原因,经房屋产权人或者承租人同意的,可以向本市非农业户口的非直系亲属户口所在地*派出所申请办理户口迁移,经*派出所批准后,办理入户手续。
第二十二条房屋产权人或承租人死亡,因故无法变更房屋权*或者因正当理由无房屋权*,经户内所有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同意的,本市居民可以向*派出所申请办理户口迁移,经*派出所批准后,办理迁(移)入户手续。
第二十三条本市家庭户居民被本市全日制大中专院校录取的,户口一律不迁(移)入学校;本市集体户居民被本市全日制大中专院校录取的,户口可以迁(移)入学校;被录取的新生原为本市农业户口的,可凭相关*材料向户口所在地派出所申请办理“农转非”手续。
第四章项目变更
第二十四条本市居民的户口登记项目需要变更或者更正的,由本人向户口所在地*派出所提出申请,无民事行为能力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应当由其监护人向户口所在地*派出所提出申请,经批准后办理相关手续。
第二十五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房屋所有权人、承租人以及农业户户主可以向户口所在地*派出所申请变更“户主”:
(一)原户主死亡或经*法院宣告失踪或者宣告死亡的;
(二)原户主户口迁(移)出户的;
(三)房屋所有权人或承租人认为有必要更改的;
(四)原户主要求或者同意更改的。
集体户申请变更“户主”的,应当由单位主管部门向户口所在地*派出所提出申请。
第二十六条本市居民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变更“姓名”:
(一)父母离婚、再婚的;
(二)依法被收养或者收养关系变更的;
(三)在同一学校或工作单位内姓名完全相同的;
(四)名字的谐音易造成本人受歧视或伤及本人感情的;
(五)名字中含有冷僻字的;
(六)有其他特殊原因的。
对依法被剥夺*权利,或正在被刑事处罚、劳动教养的人员,不予更改“姓名”。
第二十七条本市居民因医学变*的,可以变更“*别”。
第二*条本市居民已随父或随母登记“民族”,现要随另一方登记的,经区、县民族工作部门批准,可以变更“民族”。
第二十九条“出生日期”一般不予更改。本市居民实际出生日期与*派出所登记的出生日期确实不一致的,可以变更“出生日期”。国家干部变更“出生日期”,须按国家有关规定严格办理。
对依法被剥夺*权利,或正在被刑事处罚、劳动教养的人员,不予更改“出生日期”。
第三十条本市居民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变更“出生地”:
(一)实际出生地与登记出生地不一致的;
(二)出生地行政区划调整的。
第三十一条本市居民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变更“籍贯”:
(一)实际籍贯与登记籍贯不一致的;
(二)籍贯地行政区划调整的;
(三)本人被收养随养父籍贯的。
第三十二条本市居民符合下列情况之一的,可以变更“公民身份号码”:
(一)经*部门核准予以纠正错号、重号的;
(二)经*部门批准予以更改出生日期的;
(三)经*部门批准予以更改*别的。
第三十三条本市居民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兵役情况、身高、服务处所和职业等户口登记项目发生变化的,应当向户口所在地*派出所申请办理变更。
第三十四条第二十五条、第三十条、第三十一条、第三十三条规定的户口登记项目变更,由户口所在地*派出所受理审核后予以直接办理。第二十六条、第二十七条、第二*条、第二十九条、第三十二条规定的户口登记项目变更,应当由户口所在地*派出所审核后,报区、县*机关批准后予以办理。
第三十五条因*派出所的登记差错导致居民的常住户口登记项目与实际不符的,户口所在地*派出所应当及时予以更正。居民本人发现登记差错,应当向户口所在地*派出所提出申请,并经*派出所调查属实后,办理更正手续。
第五章立户、分户、并户
第三十六条家庭成员同住一处、共同生活的可立为一户;一人独居的可单立为一户。
*派出所凭居民提供的<上海市房地产权*>或<房屋所有权*>或<租用居住公房凭*>或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房屋凭*办理家庭户的立户手续。
第三十七条符合下列条件的机关、团体、部队、企业、事业、学校等单位,经区、县*机关批准,可以设立职工集体户:
(一)单位设集体户口地址的宿舍房屋产权为本单位所有;
(二)有专人负责管理集体户口。
在本市他处无固定合法住所的本市居民,经其单位同意,户口可以迁(移)入本单位的职工集体户内。
第三*条符合下列条件的大中专院校,经区、县*机关批准,可以设立学生集体户:
(一)经教育部或市*批准,具有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及列入国家招生计划的全日制普通中等院校;
(二)具有招收外省市生源新生资格的;
(三)有专人负责管理集体户口。
第三十九条*派出所可以按实际需要择址设立“公共户”。本市居民(含本市户口待定人员)因房屋出售、房屋拆迁、婚姻关系变化、租赁房退租等原因确无他处落户的,或因家庭矛盾、集体户所在单位不同意迁入等原因造成不能办理正常落户手续的,可向落户地*派出所申请在“公共户”办理户口登记,经*派出所批准后,办理入户手续。
第四十条本市居民因婚姻关系变化等原因,且生活*,有居住条件的,可以向户口所在地*派出所申请同号分户,经*派出所批准后,办理分户手续。
*成套住宅不予分户。
第四十一条本市居民在户内所有具有民事行为能力的家庭成员同意的情况下,可以向户口所在地*派出所申请并户,经*派出所批准后,办理并户手续。
第六章*件签发
第四十二条本市居民因购买、交换、分配或继承住房等原因而立户的,由*派出所发给<居民户口簿>。
户主户口迁(移)出户或户口注销的,*派出所应收回原<居民户口簿>,签发新的<居民户口簿>。
第四十三条本市居民遗失<居民户口簿>,应当及时到户口所在地*派出所报失。自报失之日起三十日内仍未找到的,由*派出所予以补发。期间,居民需使用<居民户口簿>的,户口所在地*派出所应当出具<户籍*>。
<居民户口簿>补发后,原<居民户口簿>自然作废;对重新找到的原<居民户口簿>,户口所在地*派出所应当予以收回。
第四十四条本市居民在本市范围内办理户口“网上迁移”的,*派出所不再签发<户口迁移*>。迁往外省市或者在本市范围内迁移不适用“网上迁移”的,由*派出所出具<户口迁移*>。
第四十五条持*人遗失<户口迁移*>的,应当及时到发*地*派出所报失并提出补发申请,原发**派出所按原*内容予以补发。
第四十六条<户口迁移*>超过有效期而未报入户口的,持*人应到原发**派出所申请换发,原发**派出所按原*内容重新开具。
第四十七条凡<居民户口簿>没有记载的户口登记内容,居民可以向*派出所申请出具<户籍*>。对<居民户口簿>已记载的内容,*派出所不再签发<户籍*>,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派出所可以根据居民的申请出具<户籍*>:
(一)<居民户口簿>在补办期间;
(二)因家庭矛盾等原因无法获得<居民户口簿>,经民*调查确需出具<户籍*>;
(三)本市集体户口人员无法提供<集体户口簿>。
<户籍*>只限国内使用(港、澳、台地区除外)。<户籍*>自签发之日起三十日内有效,过期作废。
第七章其他事项
第四*条本市居民进行户口登记、户口迁移、户口登记项目的更改以及申请各类户口*件,应当按照<上海市*局窗口服务告知单>要求提供相关材料。
第四十九条本市居民违反本规定,在户口登记、项目变更等过程中有弄虚作假行为的,应当予以纠正;在办理本市常住户口迁移过程中弄虚作假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注销其弄虚作假取得的户口,并退回原户口迁出地;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应当依法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应当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五十条各级*机关应当依照物价部门核定的收费标准收取工本费,收费标准应当向社会公开。
第五十一条当事人对*机关作出的户口管理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
第八章附则
第五十二条本规定中的“承租人”是指租用公有居住房屋的本市居民。
第五十三条本市白茅岭、*天湖、上海、川东4个农场人员的户口管理,适用本规定。
第五十四条本规定自2023年12月1日起施行。此前有关户口管理规定与本规定不符的,以本规定为准。
第五十五条本规定由市*局人口管理办公室负责解释。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