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物知识点总结 化学有机物知识点整理

有机物知识点总结

  在平日的学习中,不管我们学什么,都需要掌握一些知识点,知识点在教育实践中,是指对某一个知识的泛称。那么,都有哪些知识点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有机物知识点总结,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有机物知识点总结1

  一、重要的物理性质

  1.有机物的溶解性

  (1)难溶于水的有:各类烃、酯、绝大多数高聚物、高级的(指分子中碳原子数目较多的,下同)醇、醛、羧酸等。

  (2)易溶于水的有:低级的[一般指N(C)≤4]醇、醛、羧酸及盐、氨基酸及盐、单糖、二糖。

  (3)具有特殊溶解性的:

  ① 乙醇是一种很好的溶剂,既能溶解许多无机物,又能溶解许多有机物。

  ② 乙酸乙酯在饱和碳酸钠溶液中更加难溶,同时饱和碳酸钠溶液还能通过反应吸收挥发出的乙酸,溶解吸收挥发出的乙醇,便于闻到乙酸乙酯的香味。

  ③有的淀粉、蛋白质可溶于水形成胶体。蛋白质在浓轻金属盐(包括铵盐)溶液中溶解度减小,会析出(即盐析,皂化反应中也有此操作)。

  ④线型和部分支链型高聚物可溶于某些有机溶剂,而体型则难溶于有机溶剂。

  2.有机物的密度

  小于水的密度,且与水(溶液)分层的有:各类烃、酯(包括油脂)

  3.有机物的状态[常温常压(1个大气压、20℃左右)]

  (1)气态:

  ① 烃类:一般N(C)≤4的各类烃 注意:新戊烷[C(CH3)4]亦为气态

  ② 衍生物类:

  一氯甲烷(CH3Cl,沸点为-24.2℃) 甲醛(HCHO,沸点为-21℃)

  (2)液态:一般N(C)在5~16的烃及绝大多数低级衍生物。如,

  己烷CH3(CH2)4CH3 甲醇CH3OH

  甲酸HCOOH 乙醛CH3CHO

  特殊:

  不饱和程度高的高级脂肪酸甘油酯,如植物油脂等在常温下也为液态

  (3)固态:一般N(C)在17或17以上的链烃及高级衍生物。如,

  石蜡 C12以上的烃

  饱和程度高的高级脂肪酸甘油酯,如动物油脂在常温下为固态

  4.有机物的颜色

  绝大多数有机物为无色气体或无色液体或无色晶体,少数有特殊颜色

  淀粉溶液(胶)遇碘(I2)变蓝色溶液;

  含有苯环的蛋白质溶胶遇浓硝酸会有白色沉淀产生,加热或较长时间后,沉淀变黄色。

  5.有机物的气味

  许多有机物具有特殊的气味,但在中学阶段只需要了解下列有机物的气味:

  甲烷:无味

  乙烯:稍有甜味(植物生长的调节剂)

  液态烯烃:汽油的气味

  乙炔:无味

  苯及其同系:芳香气味,有一定的毒性,尽量少吸入。

  一卤代烷:不愉快的气味,有毒,应尽量避免吸入。

  C4以下的一元醇:有酒味的流动液体

  C5~C11的一元醇:不愉快气味的油状液体

  C12以上的一元醇:无嗅无味的蜡状固体

  乙醇:特殊香味

  乙二醇:甜味(无色黏稠液体)

  丙三醇(甘油):甜味(无色黏稠液体)

  乙醛:刺激性气味

  乙酸:强烈刺激性气味(酸味)

  低级酯:芳香气味

  二、重要的反应

  1.能使溴水(Br2/H2O)褪色的物质

  (1)有机物

  通过加成反应使之褪色:含有、—C≡C—的不饱和化合物

  通过氧化反应使之褪色:含有—CHO(醛基)的有机物

  通过萃取使之褪色:液态烷烃、环烷烃、苯及其同系物、饱和卤代烃、饱和酯

  (2)无机物

  ① 通过与碱发生歧化反应

  3Br2 + 6OH- == 5Br- + BrO3- + 3H2O或Br2 + 2OH- == Br- + BrO- + H2O

  ② 与还原性物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如H2S、S2-、SO2、SO32-、I-、Fe2+

  2.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KMnO4/H+褪色的物质

  (1)有机物:含有、—C≡C—、—CHO的物质

  与苯环相连的侧链碳碳上有氢原子的苯的同系物(与苯不反应)

  (2)无机物:与还原性物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如H2S、S2-、SO2、SO32-、Br-、I-、Fe2+

  3.与Na反应的有机物:

  含有—OH、—COOH的有机物

  与NaOH反应的有机物:常温下,易与含有酚羟基、—COOH的有机物反应

  加热时,能与酯反应(取代反应)

  与Na2CO3反应的有机物:含有酚羟基的有机物反应生成酚钠和NaHCO3;

  含有—COOH的有机物反应生成羧酸钠,并放出CO2气体;

  与NaHCO3反应的有机物:含有—COOH的有机物反应生成羧酸钠并放出等物质的量的CO2气体。

  4.银镜反应的有机物

  (1)发生银镜反应的有机物:

  含有—CHO的物质:醛、甲酸、甲酸盐、甲酸酯、还原性糖(葡萄糖、麦芽糖等)

  (2)银氨溶液[Ag(NH3)2OH](多伦试剂)的配制:

  向一定量2%的AgNO3溶液中逐滴加入2%的稀氨水至刚刚产生的沉淀恰好完全溶解消失。

  (3)反应条件:碱性、水浴加热

  若在酸性条件下,则有Ag(NH3)2+ + OH - + 3H+ == Ag+ + 2NH4+ + H2O而被破坏。

  (4)实验现象:试管内壁有银白色金属析出

  (5)有关反应方程式:AgNO3 + NH3·H2O == AgOH↓ + NH4NO3

  AgOH + 2NH3·H2O == Ag(NH3)2OH + 2H2O

  银镜反应的一般通式: RCHO + 2Ag(NH3)2OH2 Ag↓+ RCOONH4 + 3NH3 + H2O

  甲醛(相当于两个醛基):HCHO + 4Ag(NH3)2OH4Ag↓+ (NH4)2CO3 + 6NH3 + 2H2O

  乙二醛: OHC-CHO + 4Ag(NH3)2OH4Ag↓+ (NH4)2C2O4 + 6NH3 + 2H2O

  甲酸: HCOOH + 2 Ag(NH3)2OH2 Ag↓+ (NH4)2CO3 + 2NH3 + H2O

  葡萄糖: (过量)

  CH2OH(CHOH)4CHO +2Ag(NH3)2OH2Ag↓+CH2OH(CHOH)4COONH4+3NH3 + H2O

  (6)定量关系:—CHO~2Ag(NH)2OH~2 Ag HCHO~

  5.与新制Cu(OH)2悬浊液(斐林试剂)的反应

  (1)有机物:羧酸(中和)、甲酸(先中和,但NaOH仍过量,后氧化)、醛、还原性糖(葡萄糖、麦芽糖)、甘油等多羟基化合物。

  (2)斐林试剂的配制:向一定量10%的NaOH溶液中,滴加几滴2%的CuSO4溶液,得到蓝色絮状悬浊液(即斐林试剂)。

  (3)反应条件:碱过量、加热煮沸

  (4)实验现象:

  ① 若有机物只有官能团醛基(—CHO),则滴入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中,常温时无变化,加热煮沸后有(砖)红色沉淀生成;

  ② 若有机物为多羟基醛(如葡萄糖),则滴入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中,常温时溶解变成绛蓝色溶液,加热煮沸后有(砖)红色沉淀生成;

  (5)有关反应方程式:

  2NaOH + CuSO4 == Cu(OH)2↓+ Na2SO4

  RCHO + 2Cu(OH)2RCOOH + Cu2O↓+ 2H2O

  HCHO + 4Cu(OH)2CO2 + 2Cu2O↓+ 5H2O

  OHC-CHO + 4Cu(OH)2HOOC-COOH + 2Cu2O↓+ 4H2O

  HCOOH + 2Cu(OH)2CO2 + Cu2O↓+ 3H2O

  CH2OH(CHOH)4CHO +

  2Cu(OH)2CH2OH(CHOH)4COOH + Cu2O↓+ 2H2O

  (6)定量关系:—COOH~ Cu(OH)2~ Cu2+ (酸使不溶性的碱溶解)

  —CHO~2Cu(OH)2~Cu2O HCHO~4Cu(OH)2~2Cu2O

  有机物知识点总结2

  一、有机代表物质的物理性质

  1. 状态

  固态:饱和高级脂肪酸、脂肪、TNT、萘、苯酚、葡萄糖、果糖、麦芽糖、淀粉、纤维素、醋酸(16.6℃以下)

  气态:C4以下的烷烃、烯烃、炔烃、甲醛、一氯甲烷

  液态:油 状: 硝基苯、溴乙烷、乙酸乙酯、油酸

  粘稠状: 石油、乙二醇、丙三醇

  2. 气味

  无味:甲烷、乙炔(常因混有PH3、H2S和AsH3而带有臭味)

  稍有气味:乙烯 特殊气味:苯及同系物、萘、石油、苯酚

  刺激性:甲醛、甲酸、乙酸、乙醛

  甜味:乙二醇、丙三醇、蔗糖、葡萄糖

  香味:乙醇、低级酯 苦杏仁味:硝基苯

  3. 颜色

  白色:葡萄糖、多糖 淡黄色:TNT、不纯的硝基苯 黑色或深棕色:石油

  4. 密度

  比水轻的:苯及苯的同系物、一氯代烃、乙醇、低级酯、汽油

  比水重的:硝基苯、溴苯、乙二醇、丙三醇、CCl4、氯仿、溴代烃、碘代烃

  5. 挥发性:乙醇、乙醛、乙酸

  6. 升华性:萘、蒽 7. 水溶性 : 不溶:高级脂肪酸、酯、硝基苯、溴苯、烷烃、烯烃、炔烃、苯及同系物、萘、蒽、石油、卤代烃、TNT、氯仿、CCl4 能溶:苯酚(0℃时是微溶) 微溶:乙炔、苯甲酸

  易溶:甲醛、乙酸、乙二醇、苯磺酸

  与水混溶:乙醇、苯酚(70℃以上) 、乙醛、甲酸、丙三醇

  二、有机物之间的类别异构关系

  1. 分子组成符合CnH2n(n≥3)的类别异构体: 烯烃和环烷烃;

  2. 分子组成符合CnH2n-2(n≥4)的类别异构体: 炔烃和二烯烃;

  3. 分子组成符合CnH2n+2O(n≥3)的类别异构体: 饱和一元醇和饱和醚;

  4. 分子组成符合CnH2nO(n≥3)的类别异构体: 饱和一元醛和饱和一元酮;

  5. 分子组成符合CnH2nO2(n≥2)的类别异构体: 饱和一元羧酸和饱和一元酯;

  6. 分子组成符合CnH2n-6O(n≥7)的类别异构体: 苯酚的同系物,芳香醇及芳香醚;

  如n=7,有以下五种: 邻甲苯酚,间甲苯酚,对甲苯酚;苯甲醇;苯甲醚.

  7. 分子组成符合CnH2n+2O2N(n≥2)的类别异构体: 氨基酸和硝基化合物.

  三、能发生取代反应的物质

  1. 烷烃与卤素单质: 卤素单质蒸汽(如不能为溴水)。条件:光照.

  2. 苯及苯的同系物与(1)卤素单质(不能为水溶液):条件-- Fe作催化剂

  (2)浓硝酸: 50℃-- 60℃水浴 (3)浓硫酸: 70℃--80℃水浴

  3. 卤代烃的水解: NaOH的水溶液 4. 醇与氢卤酸的反应: 新制氢卤酸

  5. 乙醇与浓硫酸在140℃时的脱水反应. 6.酸与醇的酯化反应:浓硫酸、加热

  6.酯类的水解: 无机酸或碱催化 6. 酚与 1)浓溴水 2)浓硝酸

  四、能发生加成反应的物质

  1. 烯烃、炔烃、二烯烃、苯乙烯的加成: H2、卤化氢、水、卤素单质

  2. 苯及苯的同系物的加成: H2、Cl2

  3. 不饱和烃的衍生物的加成:

  (包括卤代烯烃、卤代炔烃、烯醇、烯醛、烯酸、烯酸酯、烯酸盐等)

  4. 含醛基的化合物(包括葡萄糖)的加成: HCN、H2等

  5. 酮类、油酸、油酸盐、油酸某酯、油(不饱和高级脂肪酸甘油酯)的加成物质的加成: H2

  注意:凡是有机物与H2的加成反应条件均为:催化剂(Ni)、加热

  五、六种方法得乙醇(醇)

  1. 乙醛(醛)还原法: CH3CHO + H2 --催化剂 加热→ CH3CH2OH

  2. 卤代烃水解法: C2H5X + H2O-- NaOH 加热→ C2H5OH + HX

  3. 某酸乙(某)酯水解法: RCOOC2H5 + H2O—NaOH→ RCOOH + C2H5OH

  4. 乙醇钠水解法: C2H5ONa + H2O → C2H5OH + NaOH

  5. 乙烯水化法: CH2=CH2 + H2O --H2SO4或H3PO4,加热,加压→ C2H5OH

  6. 葡萄糖发酵法 C6H12O6 --酒化酶→ 2C2H5OH + 2CO2

  六、能发生银镜反应的物质(含-CHO)

  1. 所有的醛(RCHO) 2. 甲酸、甲酸盐、甲酸某酯

  3. 葡萄糖、麦芽糖、葡萄糖酯、 (果糖)

  能和新制Cu(OH)2反应的除以上物质外,还有酸性较强的酸(如甲酸、乙酸、丙酸、盐酸、硫酸等),发生中和反应。.

  七、分子中引入羟基的有机反应类型

  1. 取代(水解)反应: 卤代烃、酯、酚钠、醇钠、羧酸钠

  2. 加成反应: 烯烃水化、醛+ H2 3. 氧化: 醛氧化 4. 还原: 醛+ H2

  有机实验问题

  (一). 甲烷的制取和性质 (供参考)

  1. 反应方程式 CH3COONa + NaOH→ 加热-- Na2CO3 + CH4

  2. 为什么必须用无水醋酸钠?

  水分危害此反应!若有水,电解质CH3COONa和NaOH将电离,使键的断裂位置发生改变而不生成CH4.

  3. 必须用碱石灰而不能用纯NaOH固体,这是为何?碱石灰中的CaO的作用如何? 高温时,NaOH固体腐蚀玻璃;

  CaO作用: 1)能稀释反应混合物的浓度,减少NaOH跟试管的接触,防止腐蚀玻璃. 2)CaO能吸水,保持NaOH的干燥.

  4. 制取甲烷采取哪套装置?反应装置中,大试管略微向下倾斜的原因何在?此装置还可以制取哪些气体?

  采用加热略微向下倾斜的大试管的装置,原因是便于固体药品的铺开,同时防止产生的湿存水倒流而使试管炸裂;

  还可制取O2、NH3等.

  5. 实验中先将CH4气通入到KMnO4(H+)溶液、溴水中,最后点燃,这样操作有何目的?

  排净试管内空气,保证甲烷纯净,以防甲烷中混有空气,点燃爆炸.

  6. 点燃甲烷时的火焰为何会略带黄色?点燃纯净的甲烷呈什么色?

  1)玻璃中钠元素的影响; 反应中副产物丙酮蒸汽燃烧使火焰略带黄色.

  2)点燃纯净的甲烷火焰呈淡蓝色.

  (二) 乙烯的制取和性质

  1. 化学方程式 C2H5OH 浓H2SO4,170℃→ CH2=CH2 + H2O

  2. 制取乙烯采用哪套装置?此装置还可以制备哪些气体?

  分液漏斗、圆底烧瓶(加热)一套装置.此装置还可以制Cl2、HCl、SO2等.

  3. 预先向烧瓶中加几片碎玻璃片(碎瓷片),是何目的?

  防止暴沸(防止混合液在受热时剧烈跳动)

  4. 乙醇和浓硫酸混合,有时得不到乙烯,这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这主要是因为未使温度迅速升高到170℃所致.因为在140℃乙醇将发生分子间脱水得乙醚,方程式如下:

  2C2H5OH-- 浓H2SO4,140℃→ C2H5OC2H5 + H2O

  5. 温度计的水银球位置和作用如何?

  混合液液面下;用于测混合液的温度(控制温度).

  6. 浓H2SO4的'作用? 催化剂,脱水剂.

  7. 反应后期,反应液有时会变黑,且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为何?

  浓硫酸将乙醇炭化和氧化了,产生的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是SO2.

  C + 2H2SO4(浓)-- 加热→ CO2 + 2SO2 + 2H2O

  (三) 乙炔的制取和性质

  1. 反应方程式 CaC2 + 2H2O→Ca(OH)2 + C2H2

  2. 此实验能否用启普发生器,为何?

  不能. 因为 1)CaC2吸水性强,与水反应剧烈,若用启普发生器,不易控制它与水的反应. 2)反应放热,而启普发生器是不能承受热量的.3)反应生成的Ca(OH)2 微溶于水,会堵塞球形漏斗的下端口。

  3. 能否用长颈漏斗? 不能. 用它不易控制CaC2与水的反应.

  4. 用饱和食盐水代替水,这是为何?

  用以得到平稳的乙炔气流(食盐与CaC2不反应)

  5. 简易装置中在试管口附近放一团棉花,其作用如何?

  防止生成的泡沫从导管中喷出.

  6. 点燃纯净的甲烷、乙烯和乙炔,其燃烧现象有何区别?

  甲烷 淡蓝色火焰; 乙烯: 明亮火焰,有黑烟乙炔: 明亮的火焰,有浓烟.

  7. 实验中先将乙炔通入溴水,再通入KMnO4(H+)溶液中,最后点燃,为何?

  乙炔与空气(或O2)的混合气点燃会爆炸,这样做可使收集到的乙炔气纯净,防止点爆.

  8. 乙炔使溴水或KMnO4(H+)溶液褪色的速度比较乙烯,是快还是慢,为何?

  乙炔慢,因为乙炔分子中叁键的键能比乙烯分子中双键键能大,断键难.

  (四) 苯跟溴的取代反应

  1. 反应方程式 C6H6 + Br2–-Fe→C6H5Br + HBr

  2. 装置中长导管的作用如何? 导气兼冷凝.冷凝溴和苯(回流原理)

  3. 所加铁粉的作用如何?

  催化剂(严格地讲真正起催化作用的是FeBr3)

  4. 导管末端产生的白雾的成分是什么?产生的原因?怎样吸收和检验?锥形瓶中,导管为何不能伸入液面下?

  白雾是氢溴酸小液滴,由于HBr极易溶于水而形成.用水吸收.检验用酸化的AgNO3溶液,加用酸化的AgNO3溶液后,产生淡黄色沉淀.导管口不伸入液面下是为了防止水倒吸.

  5. 将反应后的液体倒入盛有冷水的烧杯中,有何现象?

  水面下有褐色的油状液体(溴苯比水重且不溶于水)

  6. 怎样洗涤生成物使之恢复原色?

  溴苯因溶有溴而呈褐色,多次水洗或稀NaOH溶液洗可使其恢复原来的无色.

  (五)苯的硝化反应

  1. 反应方程式 C6H6 + HNO3 --浓H2SO4,水浴加热→ C6H5NO2 + H2O

  2. 实验中,浓HNO3、浓H2SO4的作用如何?

  浓HNO3是反应物(硝化剂);浓H2SO4是催化剂和脱水剂.

  3. 使浓HNO3和浓H2SO4的混合酸冷却到50--60℃以下,这是为何?

  ①防止浓NHO3分解 ②防止混合放出的热使苯和浓HNO3挥发

  ③温度过高有副反应发生(生成苯磺酸和间二硝基苯)

  4. 盛反应液的大试管上端插一段导管,有何作用?

  冷凝回流(苯和浓硝酸)

  5. 温度计的水银球的位置和作用如何?

  插在水浴中,用以测定水浴的温度.

  6. 为何用水浴加热?放在约60℃的水浴中加热10分钟的目的如何?为什么应控制温度,不宜过高?

  水浴加热,易于控制温度.有机反应往往速度缓慢,加热10分钟使反应彻底.第3问同问题3.

  7. 制得的产物的颜色、密度、水溶性、气味如何?怎样洗涤而使之恢复原色? 淡黄色(溶有NO2,本色应为无色),油状液体,密度大于水,不溶于水,有苦杏仁味.多次水洗或NaOH溶液洗涤.

  有机物知识点总结3

  高二化学有机物知识点:重要的物理性质

  1.有机物的溶解性

  (1)难溶于水的有:各类烃、卤代烃、硝基化合物、酯、绝大多数高聚物、高级的(指分子中碳原子数目较多的,下同)醇、醛、羧酸等。

  (2)易溶于水的有:低级的[一般指N(C)≤4]醇、(醚)、醛、(酮)、羧酸及盐、氨基酸及盐、单糖、二糖。(它们都能与水形成氢键)。

  (3)具有特殊溶解性的:

  ①乙醇是一种很好的溶剂,既能溶解许多无机物,又能溶解许多有机物,所以常用乙醇来溶解植物色素或其中的药用成分,也常用乙醇作为反应的溶剂,使参加反应的有机物和无机物均能溶解,增大接触面积,提高反应速率。例如,在油脂的皂化反应中,加入乙醇既能溶解NaOH,又能溶解油脂,让它们在均相(同一溶剂的溶液)中充分接触,加快反应速率,提高反应限度。

  ②苯酚:室温下,在水中的溶解度是9.3g(属可溶),易溶于乙醇等有机溶剂,当温度高于65℃时,能与水混溶,冷却后分层,上层为苯酚的水溶液,下层为水的苯酚溶液,振荡后形成乳浊液。苯酚易溶于碱溶液和纯碱溶液,这是因为生成了易溶性的钠盐。

  ③乙酸乙酯在饱和碳酸钠溶液中更加难溶,同时饱和碳酸钠溶液还能通过反应吸收挥发出的乙酸,溶解吸收挥发出的乙醇,便于闻到乙酸乙酯的香味。

  ④有的淀粉、蛋白质可溶于水形成胶体。蛋白质在浓轻金属盐(包括铵盐)溶液中溶解度减小,会析出(即盐析,皂化反应中也有此操作)。但在稀轻金属盐(包括铵盐)溶液中,蛋白质的溶解度反而增大。

  ⑤线型和部分支链型高聚物可溶于某些有机溶剂,而体型则难溶于有机溶剂。

  ⑥氢氧化铜悬浊液可溶于多羟基化合物的溶液中,如甘油、葡萄糖溶液等,形成绛蓝色溶液。

  2.有机物的密度

  (1)小于水的密度,且与水(溶液)分层的有:各类烃、一氯代烃、酯(包括油脂)

  (2)大于水的密度,且与水(溶液)分层的有:多氯代烃、溴代烃(溴苯等)、碘代烃、硝基苯

  高二化学有机物知识点:重要的反应

  4.既能与强酸,又能与强碱反应的物质

  (1)2Al + 6H+ == 2 Al3+ + 3H2↑ 2Al + 2OH- + 2H2O == 2 AlO2- + 3H2↑

  (2)Al2O3 + 6H+ == 2 Al3+ + 3H2O Al2O3 + 2OH- == 2 AlO2- + H2O

  (3)Al(OH)3 + 3H+ == Al3+ + 3H2O Al(OH)3 + OH- == AlO2- + 2H2O

  (4)弱酸的酸式盐,如NaHCO3、NaHS等等

  NaHCO3 + HCl == NaCl + CO2↑ + H2O NaHCO3 + NaOH == Na2CO3 + H2O

  NaHS + HCl == NaCl + H2S↑ NaHS + NaOH == Na2S + H2O

  (5)弱酸弱碱盐,如CH3COONH4、(NH4)2S等等

  2CH3COONH4 + H2SO4 == (NH4)2SO4 + 2CH3COOH

  CH3COONH4 + NaOH == CH3COONa + NH3↑+ H2O

  (NH4)2S + H2SO4 == (NH4)2SO4 + H2S↑

  (NH4)2S +2NaOH == Na2S + 2NH3↑+ 2H2O

  (6)氨基酸,如甘氨酸等

  H2NCH2COOH + HCl → HOOCCH2NH3Cl

  H2NCH2COOH + NaOH → H2NCH2COONa + H2O

  (7)蛋白质

  蛋白质分子中的肽链的链端或支链上仍有呈酸性的—COOH和呈碱性的—NH2,故蛋白质仍能与碱和酸反应。

  高二化学有机物知识点:有机物的鉴别

  1.烯醛中碳碳双键的检验

  (1)若是纯净的液态样品,则可向所取试样中加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若褪色,则证明含有碳碳双键。

  (2)若样品为水溶液,则先向样品中加入足量的新制Cu(OH)2悬浊液,加热煮沸,充分反应后冷却过滤,向滤液中加入稀硝酸酸化,再加入溴水,若褪色,则证明含有碳碳双键。

  ★若直接向样品水溶液中滴加溴水,则会有反应:—CHO + Br2 + H2O → —COOH + 2HBr而使溴水褪色。

  2.二糖或多糖水解产物的检验

  若二糖或多糖是在稀硫酸作用下水解的,则先向冷却后的水解液中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中和稀硫酸,然后再加入银氨溶液或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水浴)加热,观察现象,作出判断。

  3.如何检验溶解在苯中的苯酚?

  取样,向试样中加入NaOH溶液,振荡后静置、分液,向水溶液中加入盐酸酸化,再滴入几滴FeCl3溶液(或过量饱和溴水),若溶液呈紫色(或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说明有苯酚。

  ★若向样品中直接滴入FeCl3溶液,则由于苯酚仍溶解在苯中,不得进入水溶液中与Fe3+进行离子反应;若向样品中直接加入饱和溴水,则生成的三溴苯酚会溶解在苯中而看不到白色沉淀。

  ★若所用溴水太稀,则一方面可能由于生成溶解度相对较大的一溴苯酚或二溴苯酚,另一方面可能生成的三溴苯酚溶解在过量的苯酚之中而看不到沉淀。

  4.如何检验实验室制得的乙烯气体中含有CH2=CH2、SO2、CO2、H2O?

  将气体依次通过无水硫酸铜、品红溶液、饱和Fe2(SO4)3溶液、品红溶液、澄清石灰水、检验水) (检验SO2) (除去SO2) (确认SO2已除尽)(检验CO2)

  溴水或溴的四氯化碳溶液或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检验CH2=CH2)。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