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工职业道德论文(精选5篇)
职工职业道德论文范文第1篇
1.提高军工企业职工思想的道德建设是实现军事设备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世界各国都在积极尝试新武器装备的研发,各国在军事上的竞赛十分激烈。而我国作为一个重要的军事大国,任何一个细小的动作都会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在军事工业生产的过程中,一件产品、一个芯片,甚至一个细小的零件都可能是重要的军事机密,可能影响到国家安全。因此,提高军工企业职工思想道德素质,增强他们的责任意识,显得尤为重要,它是我国加强军队建设,实现军备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2.提高军工企业职工思想的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环节。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思想道德及个人素质的提高问题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军工企业与其他的民用物资生产企业相较,虽然具备很多的不同之处,但殊途同归,它与民用物资生产企业一样,其本质工作在于加强企业职工思想道德建设,提高精神文化修养的重要。军工企业职工的思想道德素质,是我国国民思想道德素质,乃至精神文明程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可以说,加强军工企业职工思想道德建设的根本目的,在于全面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明建设,使之发展更快、更好!
3.提高军工企业职工思想的道德建设有助于提高企业整体实力。提高军工企业职工思想的道德建设,有助于在企业内部形成一种良好的风气,加强企业内部的凝聚力,提高企业职工爱岗敬业的自觉性,帮助企业职工形成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与和谐互助的工作氛围。思想对行动往往具有很巨大的作用力,积极向上、正面高远的思想境界能够推动企业职工艰苦奋斗、拼搏进取,排除一切困难,为企业的发展做出贡献,推动企业整体实力的提高。
4.提高军工企业职工思想的道德建设有助于帮助职工正确认识自我。提高军工企业职工思想的道德建设,对企业职工个人的发展而言,也是大有裨益。提高企业职工思想道德素质,有助于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让他们面对利益纠结的时候能够做出正确的取舍,有助于帮助他们形成开阔的视野,不拘泥于一时一事的得失,拥有宏观的战略思想。有助于帮助他们更好的实现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在不断的学习中提升自己,在竞争中取得更大的优势,成为企业、社会、国家都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二、提高军工企业职工思想的道德建设的指导思想
1.党的先进思想是指导军工企业职工思想教育工作的思想指南。中国共产党自成立至今,始终秉持着善于学习、敢于创新的现今思想,建党以来,我党工作者通过对于以往工作经验进行总结,得到了许多对于我们生产生活都具有相当重要指导意义的思想观念,我们要善于汲取前人重要思想,取其精华来指导我们的实践工作。特别是运用好社会主义荣辱观,来推进军工企业职工思想教育工作,培养符合企业和社会要求的高素质人才。
2.新时代精神是推动军工企业职工思想教育工作的重要力量。中国军工业是中国制造业的一个缩影,同时也是中国民用物资制造业的延伸,它同样适用新时代“拼搏进取、勇于创新”的时代精神。我们要牢记时代精神,对企业职工进行思想教育工作,培养符合企业发展需求的优秀职工。
三、提高军工企业职工思想的道德建设的措施
1.军工企业职工思想教育工作与党员思想教育相结合。军工企业有其不同于普通民用物资生产企业的特点,它涉及到国家的安全与稳定,涉及到国家对外的政治立场,涉及到政治、经济乃至军事利益,因此必须对此给予充分的重视。我们可以将其与党员思想教育工作结合起来,在军工企业职工中间发展一部分党员,对其进行党的先进性和创新教育,帮助其形成牢固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让他们在思想道德观念学习中起到先锋模范作用,带动广大军工企业职工认真学习社会主义荣辱观,爱国守礼,明理知耻,不断提高自身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2.军工企业职工思想教育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相结合。文化是思想的源泉。因此,我们要抓好军工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引导企业职工自主学习社会主义荣辱观,形成积极进取,和谐文明的企业风气。让企业员工充分融入到这种文明的企业氛围中来,并且愿意自觉维护这种利于个人和企业发展的氛围,将个人的成长与企业的文化建设联系起来,形成一个紧密的整体,共同进步。
3.加强军工企业职工自身的政治文化和思想道德修养。个人是构成集体的最基本要素,军工企业每个职工都是一个不一样的个体,有其自身的特性。但他们作为军工企业的职工,必须坚守作为军工企业职工所要遵循的职业道德与准则。我们应当做好职工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培养拥有良好个人道德的职工,鼓励职工增强自身修养,将员工思想道德的状况作为职工考核的一项标准,在选拔任用人才的过程中更加注重人才的道德水平,培养和任用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
四、结论
职工职业道德论文范文第2篇
现在的大学生,往往已经习惯了养尊处优的生活,面对建筑业可能远离城市、家人和网络的工作条件,心生畏惧;面对建筑业可能出现的消极和腐败现象,缺少必要的抵制能力.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之一,就是职业道德意志不够坚定.
2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行为
职业道德行为是指人的职业道德品质的外在表现,是衡量从业者职业道德水平高低的客观标志.只有具备了正确的职业道德认知、良好的职业道德情感和坚强的职业道德意志的基础上,才能形成正确的职业道德行为.然而,在调查中发现,只有35%的同学有主动培养自己的职业道德行为,26%的同学认为自己的职业道德水平低.
3“卓越计划”背景下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模式研究
随着“卓越计划”开展的不断深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结合建筑企业对行业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要求和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现状,才能培养出适合建筑市场要求的卓越土建工程师.
3.1加强家校和校企沟通,为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
一名卓越土建工程师的培养,离不开家庭、高校和建筑企业的共同努力.高校作为连接家庭和建筑企业的中间环节,应充分发挥自身的纽带作用,加强和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家庭和实习就业单位的联系.通过了解学生的家庭环境和实习单位的表现,及时解决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思想动态,有针对性的开展职业道德教育.
3.2加强与任课或实习老师的交流和沟通,为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提供有利的内部环境
随着卓越土木工程师计划的实施,单纯依靠辅导员或是专任老师都很难满足学生成长成才的要求.因为,在专业技能培养、行业动态等方面,专业老师具有很大的优势,但又存在着对大学生缺乏思想教育经验的不足;而思想政治辅导员,虽然有着很强的教育学生、指导学生职业道德养成的能力,但又缺乏对建筑行业技能、专业知识的了解,造成对学生职业道德指导针对性不足.因此,思想政治辅导员和专业老师只有加强沟通了解、取长补短,才能为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提供有利的内部环境.
3.3通过榜样引领作用,激发土木工程专业学生自觉履行职业道德的意识
社会学家研究认为,人的社会行为具有群体模仿和认同的特性,从大学生职业道德养成的过程来看这一现象尤其明显.大学生往往会不自觉地模仿自己所崇拜的偶像,然后在周围人的反馈中不断调整自己的行为[3].因此,要加强大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并收到良好的效果,就必须努力营造良好的氛围.具体措施如下:(1)继续深入开展“十佳大学生评选”活动“.十佳大学生评选”作为展示在校大学生风采的标志性活动,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学生的关注.由于这些榜样就在他们身边,使得学生更容易找到自己的不足,进而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2)邀请建筑企业卓越的土建工程师来院讲座.现在,部分学生对自己的未来充满困惑,不知道毕业后该做什么、怎么去做,怎么才能够成长为一名卓越的土建工程师.因此,可以通过邀请建筑企业卓越的土建工程师来院讲座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一名卓越土建工程师的成长之路.(3)邀请优秀校友来院交流.由于部分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在快速发展的同时,软件硬件建设仍有不足之处.一小部分高考失利的学生在进入校园之后,难免有些失落而自暴自弃.此时,可以邀请优秀的校友来校交流,通过他们的亲人经历,激发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对专业的热爱.(4)通过宣传海报、QQ群、微信、微博、校园网等方式大力提倡良好的职业道德风尚.宣传恪守职业道德的模范人物,使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对大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收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3.4深入开展专业技能竞赛和科技创新活动,拓宽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途径
职业道德教育有别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其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大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为将来的就业做准备,这就决定了职业道德教育的特殊性,即技能性[4].一方面可以通过鼓励学生参与各级的职业技能竞赛,如测量大赛、CAD制图大赛、手工绘图大赛、力学大赛、结构设计大赛、纸桥设计大赛等,培养学生的职业资格意识和职业荣誉感;另一方面,可以鼓励学生参与开放性实验、校立学生科研、浙江省新苗人才计划、挑战杯创业创新计划等,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
3.5大力开展职业道德类相关的校园文化活动,提高大学生培养职业道德的热情
职业道德教育不能仅仅依靠职业道德教育课或是两课课堂的理论灌输,而是要结合学校的各项教学、实习环节,进行全方位的教育活动才能取得良好效果.对于刚步入大学校园的新生,面对陌生的学校和所学的专业充满了好奇和疑问,这时高校要结合新生特点,着重开展始业教育、适应与成材、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思想教育、遵纪守法教育等活动.让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可以尽快了解专业培养计划、目标及发展方向等;让学生能充分认识到自己所学的专业将来一定可以大有作为,从而使他们热爱自己所选择的专业.只有热爱自己的专业,才能产生学习的内在动力,使学生初步树立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对于大二、大三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专业基础,可以积极鼓励他们参与专业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使他们在服务社会的过程中国,切实了解土木工程专业的重要性与实用性.对于即将毕业的学生,则应结合就业形势,开展就业择业道德、职业生涯规划和发展等内容的教育活动.
4结束语
职工职业道德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技工教育 语文教学 职业道德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3)01-0036-01
“构建以职业精神为核心的人文体系”理念充分体现了社会需求以及技工院校学生特点,是技工教育语文教育中的重要理念。就学生职业生涯发展需求以及学生转岗的需要而言,在技工教育语文教学中,必须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建设,强化学生的职业精神教育,这也是我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一、技工教育语文教学中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简析
所谓职业道德,主要是指与人们职业活动联系紧密,且与职业特点相符合的道德品质、道德情操以及道德准则等的总和,它是对职业从业者在参与职业活动中的行为要求与标准,是职业生活中社会道德的具体体现,同时也是职业从业者的职业责任、专业胜任能力、职业纪律与品质的总和。职业道德通常是以信念、习惯、观念等形式体现。办事公道、诚实守信、奉献社会、爱岗敬业、素质修养以及服务群众等是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要求职业从业者要乐于奉献、忠于职守、实事求是、尊职敬业,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与道德水平。
技工教育语文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职业道德培养,职业精神教育,主要是从“重构理念、认知职业、学会励志、学会做人”等角度出发,引导学生在文本的研读探究中,养成正确的职业伦理,促进学生职业心理健康发展以及职业道德的形成,从而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帮助学生构建正确的世界观与人生观,让学生学会认知、做人,学会共处。技工教育语文教学中渗透职业道德主要是在深入挖掘教材中利于培养学生职业伦理以及涉及学生职业生涯方面的元素基础上,以就业为导向,在循序渐进地加强学生语文实用知识教育的同时,重视对学生职业精神内质的引导与教育,从而使技工教育的语文教学“润物细无声”地发挥其作用,使学生通过语文教学,形成健康积极的心理素质,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
二、技工教育语文教学中职业道德渗透的方法探讨
(一)深入挖掘教材内容,加强学生职业道德教育
对于技工学校的语文教学而言,要在充分考虑职业道德与职业精神教育的理念的基础上,集中从职业道德培养的角度出发,进行语文课程改革,增加语文课程在职业道德培养上的可操作性与人文性,多加注重人文关怀。当前,多数人将对物质的追求作为其精神寄托与人生追求,导致社会浮华之风蔓延,究其根本就是教育中的人文性缺失。因此,在技工教育的语文教学中,要积极渗透人文道德素质的培养,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促进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树立正确的观念与信念,全面加强学生职业道德建设。
在技工教育语文教学中,加强职业道德的渗透,要求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深入挖掘教材,运用教材中利于学生职业精神教育以及职业道德培养的内容,使学生在文本研读与欣赏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接下来我将结合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语文(第2版)》和广东省职业技术教研室编的《语文》教材为例,谈谈语文课堂中如何渗透职业道德的培养。以广东省职业技术教研室编写的技校语文教材为例,其中不乏有“走进职场”、“人生历练”、“人格锻造”等的相关内容,充分体现了以职业道德与职业精神教育为核心的人文教育理念,对于学生职业道德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劳动版教材中,余秋雨的《信客》对老信客的一生:有信失信后悔弥补的描写,强调了职业道德就在一个“信”字,以及信客这一职业的路途艰辛。通过这一课的教学,使学生了解职业路途并非一帆风顺,在职业岗位中只有具备洁身自好、恪尽职守、诚信无私等职业道德品质,才能体现出自己职业路途中每一步的价值。而通过对《列车上的偶然相遇》的教学,从文中对父亲的语言、行为以及心理描写中,体会父亲成功的关键在于其认真执着的品质。使学生从父亲的身上感受到要获得成功,并非靠幸运与机遇,最关键的是在于对工作以及目标认真、执着的态度。培养学生对工作负责的职业道德品质。通过对《把信送给加西亚》(节选)的阅读教学,使学生充分体会文中以“忠诚、责任感、执行力”为主体的罗文精神,让学生明白“成事先成人”,无论一个人成就了多大的事业,人品永远在第一位。而忠诚、责任感等是人品的主要要素。引导学生在以后的工作岗位中,要相信与肯定自己,诚实对待领导,增强自己的工作能力,并在工作中,时刻加强责任心培养,进行不断地自我反省,力求做到像罗文那样敬业,勇敢面对工作中的困难。从而全面培养学生“忠诚、责任、服从以及执行”等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因此,在技工教育的语文教学的职业道德渗透过程中,老师要积极挖掘教材中利于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思想道德教育的元素,通过对这些篇目地讲读,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职业理想、职业精神、职业道德以及职业伦理,从而在技工教育语文教学中全面渗透职业道德。
(二)采用多元化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
对于技工院校的学生而言,在其语文教学中渗透职业道德,还可积极开展学生感兴趣的各类语文教学活动,如积极开展以培养学生道德素质为主题的演讲比赛、辩论赛、课本剧表演比赛等。一方面调动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语文能力以及语文素养的不断提高,另一方面,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语文教学活动中,培养健康向上的品质,自身道德建设。
相较于普通高中而言,技工院校的学习任务相对比较轻松,而且具有相当丰富的校园文化生活,这就给技工院校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中,学语文以及用语文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学生可结合语文教学中的相关内容,积极开展朗诵、辩论、演讲以及专题讨论等语文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热情。但在开展各类语文实践活动中,要注重与语文相关知识的有机联系,并确保开展的各类活动要多结合学生思想道德与职业道德相关的内容。例如,在单元拓展训练环节,老师可积极组织学生开展以“职业技能与职业道德谁更重要”主题的辩论赛,使学生在辩论赛活动中,锻炼自身的口语才能、应变能力以及交际技巧,培养学生所需的职业综合素质。同时,通过这一主题辩论赛活动,使学生在课外的辩论资料的准备收集中,加强了职业道德的了解,并通过辩论实践,加深对职业道德的思考,从而使对学生的职业道德培养渗透在语文教学活动之中。
(三)使生活进入语文课堂,加强职业道德的渗透
生活即是学生培养职业道德最好的课堂,它为学生在语文教学中培养职业道德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因此,在技工教育语文教学中,渗透职业道德培养,就要加强语文教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善于从生活中寻找语文教学以及职业道德教育的切入点,使生活进入课堂。例如,在学习《一位出租车司机的职业水准》这一课时,老师可先组织学生联系日常生活,让他们积极讨论生活中的出租车司机的职业道德行为,积极开展与这一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活动,如积极开展以“出租车司机应具备哪些职业水准”为主题的讨论或演讲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具体职业或岗位所需的职业道德品质。并在之后开展的课堂教学中,使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出租车司机身上“尊职敬业、爱岗奉献”的职业道德素质。同时,针对学生不同的专业,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可有针对性的开展相关活动。例如,在语文教学中,模仿“今日话题”或者“实话实说”等电视节目,针对各专业特点以及语文教学内容,积极开展各类辩论会、讨论会等。如,在会计专业的语文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积极开展“财会人员要具备哪些素质”的讨论活动,使学生在信息收集、交流以及表达这一全过程之中展开积极思考。同时,通过这一系列教学活动,也可让老师了解学生的心理感受以及思想动态,从而进行有针对性地教学,全面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促进学生思想素质提高。
综上所述,在技工教育的语文教学中渗透职业道德培养,要在了解职业道德培养的内容的基础上,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有效信息与元素,强化学生职业精神教育,并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活动与方式,加强语文教学以及职业道德教育与生活的联系,全面增强学生的职业素质。
参考文献:
[1]张娜.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渗透就业教育的研究[J].文教资料,2023,(17):46-47.
[2]魏小敏.技工教育中语文课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发展能力的作用分析[J].青春岁月,2023,(12):290.
[3]张丽.技工院校学生职业语文能力的培养对策[J].文教资料,2023,(15):41-42.
[4]赵丽萍.浅谈职业学校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J].语文天地(高教.理论),2023,(03):79-80.
职工职业道德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 职业道德教育 培养方法
[作者简介]张岳民(1980- ),男,山东惠民人,山东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研究生管理。(山东 泰安 271018)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23)27-0063-02
职业道德主要是指从事一定的职业的人员在其工作过程当中应当充分遵守的道德规范以及所从事职业所明确要求的、从业人员必须具备的道德品质、道德情操、道德准则的总和。国外高校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方式多种多样,在职业道德教育过程中,重视大学生的个人发展,强调权利、平等和自由。他们把职业道德教育与实际的行业相结合,注重校企的合作,以促进大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在中国,职业道德教育起步比较晚,主要是针对即将从业或已经从业的人员。高校在职业道德中的作用还不是很明显。在市场竞争激烈的今天,对社会中从业人员的职业观念、工作态度、专业技能等要求越来越高。大学生职业道德素养的提升,有助于推进我国社会的道德建设发展进程,通过对大学生进行有效的职业教育,使其能够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使命,指导其正确地择业和就业。在工作过程当中,能够对所从事的工作尽职尽责,能够具有较强的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从而为促进大学生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所以,高校应当重视对大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努力为社会培养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奋勇拼搏的高素质人才。
一、我国高校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现状
对我国高校教育现状进行详细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在高校的整体教育体系当中,还处于一个相当薄弱的环节,需要完善。在当今高校教育中,对于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视还远远不足。高校对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所投入的人力和财力都比较欠缺。而现在大学生毕业缺乏信誉,在工作过程当中普遍存在着不能适应工作发展,出现了大量欺骗、跳槽和毁约的现象,而奉献、敬业精神则十分缺乏。所以高校对于大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刻不容缓。
1.大学对于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视力度不足。我国当前的许多高校中,许多时候只注重对大学生专业素质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忽视了大学生的德育教育。但德育教育在大学的教育当中理应占据重要的位置。如果只重视对大学生专业知识的教育而忽视了对大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就可能导致大学生产生各种各样的道德缺陷。而在所有的道德教育中,高校往往只重视日常行为的道德教育,忽视了大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很难接受到良好的职业道德教育。
2.当代大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整体程度不高。由于许多高校忽视了对大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造成了许多大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的欠缺。很多大学生对职业道德教育不以为然,认为职业道德教育对自己就业和工作的实际意义不大。在择业方面,很多大学生都只是看到了工作地点和薪资水平,造成一些大城市的岗位供不应求,而一些中小城市的基层工作岗位却无人问津。在对待工作的态度和敬业精神方面,很多大学生都以追求高薪资收入作为工作的最大动力,从而使他们的奉献意识弱化,在工作当中带有明显的功利主义心态,严重缺乏奉献意识和事业心,对待工作不能够脚踏实地,缺乏实干精神。而且很多大学生工作不稳定,出现了频频跳槽的现象,缺乏敬业精神。
二、加强高校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
高等院校是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重要场所,高校应当努力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增强其就业能力。因此,高校加强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要加强高校的职业道德理论课程教育。在大学的学习当中,职业道德教育是一项重要的课程,在这个课程中必须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其中。把新时期对大学生的职业道德的要求有效地传达给学生。在教学方式和方法上应当力求丰富多彩,坚持理论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在实践中逐渐树立起大学生的职业道德意识。高校在加强职业道德理论课程教育的过程当中,应当注意以下的几个方面:
首先,要加大职业道德教育理论教学的力度。在高校的教育体系当中,应当加大职业道德教育的力度,把职业道德教育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在高校中开设专门的职业道德教育课程,在理论方面对大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帮助他们树立起职业道德意识,让大学生能够了解到职业道德的重要性,帮助他们正确学习和提升职业道德,提高大学生主动提升个人职业道德的积极性。
其次,高校应当把专业课程和职业道德教育有效地结合起来,将职业道德教育合理地融入高校的专业课程之中。职业道德教育是一种素质教育,与各个专业都是紧密结合的。专业教育决定着大学生日后的就业方向,所以将专业教育与职业道德教育相结合能够有效地提升大学生对专业课程的理解程度,能够更好地促进大学生日后的专业实践,提升大学生的专业素养。
最后,要改进高校传统职业道德课程的教育方式。在高校的职业道德教育中,可以运用情景教学的教育模式,对职业环境进行有效的模拟。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营造良好的职业道德教育氛围,使高校学生能够更有效地提升个人的职业道德素质,提高高校职业道德教育的效果。
2.高校应当努力营造有利于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校园文化。在大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当中,校园文化是职业道德教育的一个重要的载体,良好的校园文化能够极大地推动大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高校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构建高校的职业道德教育校园文化。
首先,高校可以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活动,来提升大学生职业道德的自我教育,如开展一些学术座谈,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和交流,从而促进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的提升。在学生社团和组织内部开展合理的岗位职责教育,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当中,逐步树立起自身的职业道德意识。
其次,高校要对大学生的职业规划进行合理的引导和设计。高校可以将就业指导课程与大学生的专业化学习相结合,通过合理引导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使他们能够充分地认识自我和认识社会,使他们能够主动地接受高校的职业道德教育。在对自身职业进行合理规划的过程中,自觉地养成符合日后工作发展需要的职业道德行为习惯。
最后,要把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进行合理的对接。在校园文化中加入良好的企业文化,能够促进大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许多企业的文化当中,都含有追求创新、团结协作和爱岗敬业的理念,这些理念也是高的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应当打破传统的教育思路和方法,把企业文化融入大学校园文化之中,使得大学生加深对企业的认识,帮助他们树立起高尚的职业理想。
3.高校要把社会实践与职业道德教育结合起来。在高校的学习过程当中,应当为大学生提供例如专业实习、勤工俭学、社会服务、自主创业等社会实践平台,使大学生能够充分培养起社会责任感,强化职业道德素质。高校可以开展各种各样的公益活动和志愿服务活动,以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他们艰苦奋斗和自强不息的道德品质。要把高校的职业道德理论教育与实践紧密结合,通过专业实习等方式,把大学生在高校所学到的职业道德理论转化为自身的职业道德素质。高校可以为大学生提供勤工俭学岗位,使大学生在勤工俭学的过程当中,形成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团结协作的职业道德素养。
通过把职业道德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高校可以培养大学生敬业、乐业、守业的良好品质,帮助大学生更好地明确自身的专业方向。使大学生能够进一步认清自己的发展方向,按照自己的目标来对自身的职业道德素质进行有针对性的提升和培养,把提升自身的职业道德作为高校学习的一项重要课程。
三、高校对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重大现实意义
高校对大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能够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高校教育不仅仅要传授学生技能和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良好的个人修养,使大学生成为对社会有用的品学兼优的人才。高校对大学生进行专门的职业道德教育能够完善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首先,高校对大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能够帮助大学生正确处理他们在职业活动中所遇到的各种各样的关系,解决各种各样的矛盾。大学生只有具备这样的能力才能够避免在工作中产生混乱。高校的职业道德教育能够提高大学生的个人修养,促进国家的精神文明建设,使社会生活和谐。
其次,高校的职业道德教育能够提高大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增加他们对社会的认识,完善他们的心理素质。使大学生能够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完善自我,提高自身的抗压能力,能够合理调整自己的心理,健全和完善个人的心理素质,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高校对大学生提供有效的职业道德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更好地走上就业岗位,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另外,由于高校的职业道德教育是高校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产生和发展与社会的政治经济有着紧密的联系。所以学校应当根据社会发展的需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大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积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就业观和价值观,以及他们在日常工作和学习过程中的道德素质和理念信仰。由于我国经济不断发展,西方一些文化思想无形中影响到了当代大学生的成长,其中一些消极思想,例如自由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在无形中腐蚀着大学生的内心,且都影响到了大学生的职业素质。因此,我们应当把职业道德素质作为衡量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标准。建立专门的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评价机制,对大学生的职业道德水平进行评估,使高校的职业道德教育朝着更为科学化、客观化和标准化的方向发展,保障大学职业道德教育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总之,通过对高校职业道德教育的分析,我们看到,大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在高校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高校应当充分认识到职业道德教育的必要性,在职业道德教育过程当中,努力促使大学生能够全面发展,为其更好地踏入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凤云.加强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必要性及有效途径[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09(4).
[2]谭为跃.论职业道德课程教学的提升[J].教育与职业,2008(8) .
[3]田晓光.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成人教育,2007(2) .
[4]汪麟.关于加强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思考[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09(1) .
[5]军.谈科学发展观与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创新[J].教育与职业,2005(35) .
职工职业道德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 新闻 职业道德
新闻职业道德研究于今已有20余年,研究 历史 已较长,但研究热情却始终不减。尤其是近年来,由于媒体从业者职业道德问题屡屡发生,职业道德问题因此屡屡受到社会关注,也引起了研究者更广范围、更深入的探讨。
一、对研究状况与历史的简单扫描
对新闻职业道德的关注最早始于80年代初,基本是和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同步的。从那时到现在,相关研究成果十分丰富,不仅产生数量庞大的 论文 和各类文章,而且已出版相关教材和专著10余部。
就专著与教材来看,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周鸿书《新闻伦 理学 论纲》、中华全国新闻工作协会编《新闻职业道德》、陈桂兰主编《新闻职业道德教程》、王军《新闻工作者与 法律 》、黄瑚《新闻伦理学》、王天定《新闻道德与规范》、黄瑚编《新闻法规与职业道德教程》、陈汝东《传播伦理学》等。这些撰著已经涉及新闻职业道德的历史、基本理论、原则规范、内涵等各方面内容,较系统地介绍了新闻职业道德的方方面面。
就研究论文来看,仅以cnki收录文章为考察对象,就可获得专门研究“新闻职业道德”的论文617篇和涉及新闻职业道德问题的文章近千篇,这还不包括cnki未收录期刊上的文章及国内出版的论文集中的文章等。可以看出,研究论文数量巨大。
就研究开始的具体时间来看,1979年12月,复旦大学新闻系编印的《外国新闻事业资料》(1979年第4期)上发表的《新闻道德的准则》首次将新闻职业道德引入我国新闻学研究中。但当时新闻职业道德研究并未引起更多人关注,直到1982年,由于党的“十二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在各行各业加强职业责任、职业纪律的 教育 ”,从而大大促进了新闻领域对新闻职业道德的研究,新闻职业道德概念随之开始在新闻界流行和普及,并为各界所认同。
总括1979年至今的新闻职业道德研究,可以看出这样几个阶段:
1、1979年—1991年:这一时期,新闻界经过拨乱反正,在理论上弄清了新闻事业的性质、社会定位等带有根本性意义的大问题,意识到了新闻事业既是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还是 现代 社会中一门具有独特的社会职能的职业。既然是职业,就必然有其职业道德要求。同时,这个时期新闻失实这种新闻实践领域的老问题依旧存在,而追求不正当物质利益的行业不正之风这类新问题又接踵而来。所有这些因素共同决定了这个时期新闻职业道德研究的逐渐兴起。当然,总体来看,这一时期的相关研究内容还较为单一,主要集中在反对新闻失实、虚假新闻,提倡新闻工作者追求新闻真实性等方面;也出现了少量研究美国新闻职业道德、反对有偿新闻、新闻伦理学等的论文,但数量很少。
2、1992年-1997年:这个时期,对新闻职业道德问题的研究无论从论文数量还是从研究强度来看都明显加强,论文数量每年都在增加,到1997年达到第一个研究高峰。之所以出现这样一个研究高潮,一方面与这个时期新闻职业道德准则的出台与不断修订有关系——1991年1月《
关于如何防治“有偿新闻”,研究者主要围绕“自律”、“领导”、“监督”、“改革”等几个方面提出了各自的对策。从近年的研究来看,加强媒体和新闻工作者自律,似乎受到更多人的强调。如有学者认为,无论是监督、评议还是惩罚,起到的无非是一种修枝剪叶的功效,只有新闻职业道德 教育 ,才是从根做起,才能夯实新闻职业道德理念的根基。②当然,也有学者提出通过提高新闻工作者的待遇的方法来杜绝“有偿新闻”。③
3.新闻炒作、新闻媚俗与新闻职业道德关系研究
90年代以来,新闻炒作与媚俗之风盛行。一些媒体迎合人们的低级趣味,一味媚俗,大肆炒作,引起许多社会公众的反感。新闻实践中存在的这些问题,引发了学界和业界对新闻炒作与新闻媚俗问题的关注。
新闻炒作与媚俗和新闻职业道德的联系在于:首先,新闻职业道德的缺失是新闻炒作与新闻媚俗的原因之一;其次,加强新闻职业道德建设是减少和避免新闻炒作与新闻媚俗的重要条件。一些对新闻炒作与媚俗问题的研究者正是由此出发对新闻新闻炒作与媚俗问题进行强调和关注的。
4.典型案例与新闻职业道德研究
新闻职业道德研究常以新闻界发生的某些违反职业道德的典型案例作为研究的切入点和突破口,通过某些案例,呈现新闻职业道德的现状与问题,并进一步提出对策。这类研究的路径一般是:案例介绍引出新闻道德缺失话题,然后就新闻道德问题的相关内容、对策进行论述。
如,著名的山西繁峙矿难中11名记者受贿事件,就曾成为新闻职业道德研究的一个典型案例,引发了许多研究文章。另外,“茶水发炎”事件、“杨丽娟事件”等也都曾引起众多学者由此出发对新闻职业道德问题的研究和讨论。有学者指出,作为一个有社会责任和职业良知的记者,必须做到:绝不有意编造虚假新闻,这是新闻工作者的一条最基本的道德底线。④
5.新闻专业主义与新闻职业道德关系研究
从新闻专业主义切入来研究新闻职业道德问题,是近年新闻职业道德研究出现的一个重要特点。围绕二者间的关联,有学者指出:新闻专业主义从本质上说,至少包含三方面的理念:新闻媒介的社会功能、新闻从业者的使命和社会责任、新闻从业者的行业准则。⑤ 还有学者认为,新闻专业主义中的媒体社会功能、新闻从业者使命和社会责任应该对应着新闻职业道德中的职业职责和职业权利;同样,新闻专业主义中的行为准则和新闻职业道德中的职业利益也密切相关,新闻从业者只有在满足一定的行业准则前提下,才能够获得其应有的职业利益,获得别人的赏识和尊重。因此,新闻职业道德是新闻专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使新闻成为一项专业的必要条件。同时,新闻职业道德也对新闻专业主义起到了一定的保障作用。⑥ 另外一些学者把新闻专业主义视为解决新闻职业道德缺失问题的治本之策。如陈力丹认为,通过长期的新闻专业主义教育,内化新闻工作者的职业角色,是解决新闻职业道德问题的长远之计。⑦
6.新闻职业道德与新闻法制关系研究
新闻职业道德与新闻法规,一个涉及新闻自律,一个涉及新闻他律,两者密不可分,故研究新闻职业道德必然要涉及新闻法制问题。在这方面,一个基本的认识是,新闻职业道德与新闻法制之间是相互作用的:新闻职业道德为新闻法规提供存在的价值基础,对新闻法规具有多方面补充;反过来,新闻法规又可以保障新闻道德规则的实施。⑧ 从现有研究看,学界往往是将自律和他律同时作为新闻职业道德建设的途径来看待的。如有研究者就强调:新闻传媒职业道德建设一要靠他律,二要靠自律。⑨
7.新闻职业道德建设措施研究
研究新闻职业道德建设措施者也不少,取得的认识也较为多样。如有研究者强调,加强新闻职业道德建设应从三方面入手:一是完善自律监督机制;二是建立健全重视职业道德修养的机制;三是完善和加强有关职业道德修养的学习制度等。⑩另有研究者则提出,加强新闻职业道德建设应当促使新闻职业道德内化;促使宏观管理和调控体制良性整合;优化新闻职业道德的外部监督体系;提升社会公共道德水准和道德判断力,铲除违背职业道德的社会土壤等。11
8.外国新闻职业道德状况研究
对外国新闻职业道德的介绍和研究主要集中在欧美等发达国家。相关研究视角和内容主要分为这样几类:
(1)美国新闻职业道德状况研究。这方面研究相当多,有些研究也较深入。如关岩德的《美国新闻道德建设简况》一文,对美国新闻道德建设的情况作了较全面、深入的介绍,具体涉及到美国新闻职业道德建设的理论基础与 发展 ,美国新闻法规与新闻职业道德规范,美国新闻行业的内部监督机制(如新闻评议会、媒介内部专职督察员或道德顾问的设置、新闻评价活动)等;另外还介绍了美国新闻院校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的情况。12
(2)各国新闻职业道德准则比较研究。这方面较具代表性的研究成果是陈中原的《形象与信誉的基石——81个国家(地区)、7个国际组织的新闻职业道德准则的初步比较分析》。该文从新闻职业道德准则的出现时间、价值标准、新闻生命、采写原则、版面安排等五个方面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新闻职业道德准则进行全面比较,分析了各国新闻职业道德准则的共性和个性。13
(3)中外新闻职业道德状况比较研究。此类研究的路径一般是先介绍西方新闻自律情况,再结合
三、小结
综观近年来有关新闻职业道德问题的研究,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和认识:
1、新闻职业道德问题涉及新闻传媒的公信力和新闻工作者的社会形象,因此对其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研究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
2、从现有研究成果看,研究成绩总体来看是不错的。对一些问题的研究已经比较深入,也获得了不少研究成果。而且,研究视野比较开阔,涉及面比较广,研究内容也比较深入。在新的研究视角的开拓方面,研究者也较为注意。如近年来,新闻伦 理学 、 网络 环境下的新闻职业道德、新闻自律等新的研究视角被不断开掘出来。
3、从现有研究来看,问题也是明显的。主要表现为有关新闻职业道德问题出现原因和对策的研究中前后逻辑与可行性分析的缺失。具体来说:在成因分析方面,大多着重于原因的说明,而缺乏原因与结果之间的必然联系的论证和分析;在涉及新闻职业道德缺失的后果时,偏重于情绪性的宣泄和简单层次的描述,且理论视野较为狭窄;在对策研究方面,学界提出的种种对策往往没有足够的理论支持,也缺乏可操作性,多为自说自话和拍脑袋的产物。当然,这些问题已经获得了一些学者的重视。
注释
邓名瑛:《“有偿新闻”的伦理批判》《伦理学研究》, 2005年第6期。
胡忠青:《西方新闻自律的理论与实践对我国新闻道德建设的启示》,《今传媒》 ,2006年第6期。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