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安全论文(精选5篇)
电梯安全论文范文第1篇
长久以来,“左行右立”都被视为一种“电梯礼仪”深入人心。但亦有媒体指出,这一行为其实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2023年,北京地铁四号线动物园站A出口上行自动扶梯出现倒转,造成一人死亡、29人受伤的惨剧。当时就有专家指出此次电梯事故与“左行右立”的乘梯行为有关。
“左行右立”,科学吗?如果“文明举止”真的是“安全隐患”,如果为了“安全”摒弃“左行右立”,那高峰期的电梯通行秩序到底该如何维持?
我不敢贸然站在“国民素质”对立面
习惯很难被改变,尤其是习惯披上“文明”的外衣,成为“国民素质”的一种表现。
左行右立是上海市迎接2023年世界博览会宣传倡导的城市文明行为之一。几年下来,当地铁通勤族接受了“靠右站立、左侧通行”的电梯礼仪并且内化于心时,这种做法的安全性却遭到质疑。
于是,另一种舆论在发酵:“左行右立”是一种“道德绑架”,在扶梯上走动才是更不文明的行为。然而,当我在扶梯靠左站立的时候,便遭遇了行色匆匆赶地铁的人跟我“擦肩而过”,还留下一句“什么素质”!
其实,早在2023年,北京地铁四号线动物园站A出口上行自动扶梯事故发生后,就有专家和媒体指出“左行右立”亟待纠正。但问题是,纠正这一文明误区,不能指望通勤族“埋单”。先行先试,挑战“左行右立”的“勇士”们大抵会被架上“没素质”的道德火架上烤。
在北京,即便广播用语以“请注意安全、站好扶稳”为主,但在扶梯口,“靠右站立,左侧通行”的提醒标志还随处可见。
到底“左行右立”会否带来巨大安全隐患?权威机构能否给出明确答案?
如果“文明”习惯的养成确实是以安全为代价的,那么这么多年来付出的安全成本、浪费的社会资源,该由谁埋单?
而当原本的文明行为成为争议话题,安全和秩序到底哪个重要?二者能否并存?还需要进一步的探究。
在有关部门给我答案之前,我不敢贸然站在“国民素质”的对立面。
“左行”不安全,“右立”易磨损
刘硕(电梯维保从业者)
在很多城市的地铁站,无论是站内换乘扶梯还是闸口外的进出站扶梯,每一个梯级上都从中间画上一条黄线,将梯级平均分为两半。这好像是一种心理暗示,“左行”还是“右立”你必须作出个选择。
可惜,“左行右立”带来的最大问题就是安全问题。
普通的楼梯高度在16到17厘米左右,不超过20厘米,而自动扶梯的台阶高度一般在24厘米左右,远高于正常行走的楼梯台阶高度,这种不符合人体功能学设计的自动扶梯不适合行走,如果在电梯上行走或跑动,很容易发生安全事故。
从保障运行的角度来说,人流大量、长期右侧站立,少量、低频左侧通行,会导致扶梯受力不均匀,右侧磨损严重。电梯量少且规划不科学,又加重了载重不平衡的问题。
一方面,与一些国家地铁入口常有多部电梯可以调换升降模式不同,中国的电梯入口常常只有一部上行电梯。而且,还有部分地铁运营商为了节省成本在规划、设计和建设过程中缩小出入口。这意味着站内换乘或者进出站扶梯更陡、更窄,因此也更危险。有专家指出,中国的地铁扶梯倾斜标准常常超过西方国家普遍标准(30度)。
手扶梯的转动方向、速率等都是可以调节的,也有同行表示如果上行扶梯因为乘客左行右立而磨损,那么维保人员在每半月一次的维保中可以及时发现,从而将该电梯调整为下行,使整部电梯的零部件受力均衡。
但目前行业内就“电梯每15天就要维保一次”的定是否科学合理还存在很大争议,更不要说不够专业的维保能否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管控安全风险。因此,通过不定期改变扶梯方向来保持受力一致,目前不具有现实意义。
若能倒逼行业技术变革,讨论不妨久一些
刘文琦(北京地铁引导员)
“左行右立”可能影响公共安全,得出结论的依据是什么?这是电梯行业、地铁运营方、政府管理部门需要联合向公众解答的问题。
公开报道显示,2007年韩国的四条轨道交通线路取消了“左行右立”的规定。这是因为2002年这四条轨交线上发生了16起电梯事故,而到了2006年这一数据猛增到87起,其中约有四分之三是因为人们在扶梯上走动导致。
可见,“左行右立”的规定取消与否,要以广泛调研和规范制定公共政策为前提,是所谓让数据说话。
某电梯生产企业的报告显示,实行“左行右立”,右侧轮子的受力是左侧轮子的3倍,长此以往,这些轮子会先行疲劳、磨损直至报废。此外,当搭乘35°倾角的自动扶梯时,站立比行走要安全十多倍,尤其是往下行走,更易造成自动扶梯的冲击或晃动。
如果权威部门联合出具经过充分调研和科学论证的调研报告,那么不仅可以推动政策制定,调整通勤人群乘坐扶梯方式,也会“倒逼”电梯生产和维护厂家在技术层面更注重安全性,从生产和设计关口事先规避可能的风险。
比如加强右侧梯滚轮的承载能力,维保企业定期检查时,可以考虑将右侧梯滚轮等零部件作为重点维护对象之一,确保整梯的运行性能。其次,对于重要场所和人流较大区域,地铁规划和运营方可以适量增加自动扶梯设置数量。
我认为,如果地铁站内扶梯分布科学,扶梯本身的设计和制造能过硬,关于“左行右立”是文明还是隐患的争论也就少了“一较高下”的必要性。
分时段操作,兼顾安全秩序和效率
夏明(杭州高校教师)
是否要“左行右立”,需要人性化处理,不能一刀切。
非高峰时段,不急着通行的人站到右边让着急通行的人,这也是一种互相理解、互相宽容、与人为善的表现。
当然,如果上述“文明习惯”被科学证明为有安全隐患,那就必须调整。只是有一个问题需要解决,打破“左行右立”的路径依赖后,如何确保有序和高效?
中国公共扶梯的客流量巨大,尤其是在节假日,数亿人涌向客运站和机场之时。有媒体报道称,在春节假期的高峰时段,北京西站的14部扶梯客流量每天超过25万人次。
电梯安全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 起重机械;故障诊断;优化设计
中图分类号TH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23)116-0146-02
随着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高层建筑物的崛起,电梯起重机械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电梯起重机械故障有时也会悄悄出现,时而会出现冲顶、溜梯等事故,因此,人们应该对电梯起重机械故障提起高度重视,减少电梯故障带给人们的不便,经损失降到最低。本文首先分析了电梯起重机械故障特点,并在这一基础上提出了故障诊断以及优化设计措施,最后论述了应用效果。
1 电梯起重机械故障特征
电梯是一种交通工具,主要为人们提供垂直方向的服务,随着城市高层建筑的兴起,人们开始关注电梯。根据调查显示,与爬楼梯相比,乘坐电梯更为安全,且安全度要比前者高出50倍。另外,电梯比汽车、火车等现代化交通工具相比,安全性能也是最高的。从世界范围来看,我国对电梯安全要求最高,我国在欧洲EN81标准基础上制定了GB7588《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标准,在这之后,国家将其规定为强制性标准,该标准不断明确规定,电梯构件首先要由具有一定资格的机构通过试验进行认证,除此之外,该标准详细规定出电梯在使用前或者经过改装之后必须接受检验的内容;该标准规定出检验周期为一年。尽管制定出严格的标准规定,可是电梯还是会存在一些故障,本文首先对电器起重机械故障的特征进行了分析。
1.1 机械疲劳引发的故障
传统电梯中的开关量载荷信号与当前电梯中应用的群控技术已经不适应,如今大部分电梯的称量装置都采用的是电磁式,这样能够产生持续变化的载荷信号,这不但有利于群控系统的有效调度,同时有利于电梯拖动系统得到连续变化的载荷信号,从而在电梯的启动环节和运行环节调节曳引机的电流强度,实现对曳引机转矩的调节,这样,电梯才会正常运转。
1.2 系统出现的故障
在电梯故障中,电梯门系统是最常见的故障之一,发生故障的几率相对较高。电梯一般都会设有两个微动开关,当电梯的载重额达到极限载重额的80%之后,电梯就会认为是达到满载的额重,其中一个微动开发就会发生动作,电梯会对轿厢内的呼叫发生响应,行驶到呼叫的站点;当电梯的负载量达到正常载重量的110%时,电梯会认为超出载重极限,另一个微动开关发生动作,电梯不再行使,同时电梯门保持开着的状态,响起警示信号。微动开关一般被固定在活动轿厢的底盘上,通过螺钉其作用,电梯载重量范围可以通过调节螺钉来发生变动。
1.3 自然磨损引起的故障
随着机械部件长时间的运转,产生磨损是一件十分自然的事情,如果没有提前发现运转部件的磨损状况,或者没有及时调整这种状况,机械构件的磨损程度会越来越严重,甚至会出现报废情况,从而引发电梯故障。
2 电梯起重机械故障诊断系统设计
电梯一般都设有超载保护装置,装置类型不同,装置的安装位置也不一样,它们不是被安装在轿厢顶绳头组合地方、机房,就是被安装在轿厢底。当轿厢载重量超过最大载重量的时候,电梯超载保护装置就会发出警示的声音,同时轿厢不能运动。电梯超载装置一般表现为以下几种:
1)活动轿厢。这是价格最低、安全性能最高,同时应用最广泛的一种超载保护装置,但是这种装置更换起来比较麻烦。一般情况下,称重元件由橡胶垫制作而成,它们被固定在轿厢架固定底盘和轿厢底盘的中间。如果轿厢超出了正常的负载水平,轿厢底盘由于受到向下的载重压力,橡胶垫就会失去原来的形状,从而触动微动开关,电梯无法正常运转;
2)活动轿厢地板。这一超载装置通常被固定在轿厢上,它的四周与轿壁之间存在一定的空隙,称量装置对轿底起一定的支撑作用,由于轿底承载的重量不同,轿底会进行轻微地移动。如果电梯超出了正常的负载量,活动轿厢地板就会出现下陷的状况,从而接通开关,电梯接受控制信号;
3)轿顶称量装置。该装置的称量元件是压缩弹簧组,将超载装置杠杆安装在轿厢架上梁的绳头组合处,由于电梯承受的负载量不同,绳头组合处的超载装置杠杆就会发生上下摆动当轿厢超出承载量的时候,微动开关会随着杠杆的摆动开始工作,控制电梯运行;
4)机房称量装置。如果超载装置无法安装在轿底或轿顶,而且电梯采用2:1绕法的时候,可以在机房中安装超载装置。与轿顶的称量装置相比,二者有相似之处,因此可以在机房的绳头板上安装这一装置,由于电梯载重量不同,机房绳头组合也会出现纵向移动,由此称量装置杠杆也会出现纵向移动。当电梯超出正常承载范围,杠杆就会触动某一个开关,将电梯的超载信号传递给相应的控制系统;
5)电磁式称量装置。近些年来,电梯技术表现出了极快的发展速度,尤其是群控技术的广泛应用,特别需要电梯的控制系统准确把握每一台电梯的承载中央,这样才能将电梯的运转调整到最佳状态。
3 电梯起重机械故障诊断系统的应用
总而言之,电梯安全的实现需要电梯各部分功能互相配合,不同组成部分之间需要满足正常的安全需求,如果缺少其中任何一个环节或功能,电梯安全无法实现。电梯主要负责在建筑物内纵向运输相关人员和材料,这部分功能的实现必须要有电梯合理结构以及不同组成部件的强度为基本条件,在额定满载的条件下,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情况,避免出现意外。井道、机房、轿厢等部件与电梯起重机械的安全性之间存密切联系。本文所论述的电梯系统与控制系统之间没有被连接起来,因此电梯运行基本不会受到影响。
总而言之,电梯起重机械故障诊断系统无论是在设计环节,还是在应用环节,都会产生比较明显的效果,但是必须要有相应的诊断技术、优化设计技术以及各项设备的支持,这样才能更好地诊断电梯故障。
参考文献
[1]赵翔,李著信.故障诊断技术的研究与发展趋势[J].机床与液压,2002,4:34-35.
电梯安全论文范文第3篇
1.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安全意识的日益增强,电梯的保护思想和理论不断发展,并为安全电梯赋予了深刻、丰富的内涵。电梯的安全运行关系到财产和人身安全,因此检验人员必须对每个检验项目进行检验,然而随着当前电梯新技术不断涌现,以及存在的人机不匹配矛盾日益突出,许多检验人员会忽视一些他们认为不重要的项目,从而给电梯的安全运行埋下隐患。
2.电梯检验中易被忽视的问题
2.1电梯速度的检测问题
GB7588 2003《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第12.6条规定[1]:当电源为额定频率,电动机施以额定电压时,电梯轿厢在半载,向下运行至行程中段(除去加速段和减速段)时的速度,不得大于额定速度的105%,亦不小于额定速度的92%。GBl0058 2009《电梯技术条件》的第3.3.1条规定:当电源为额定频率和额定电压,电梯轿厢在50%额定载重量时,向下运行至行程中段(除去加速段和减速段)时的速度,不应大于额定速度的105%,且不小于额定速度的92%。这些要求和规定表明每台电梯的实际运行速度必须在一个合理、严格的范围之内,它同时也表明电梯的实际运行速度很可能不同程度地受到诸如电源的额定频率、电动机的电压、电梯轿厢载重量,以及电梯的上行、下行运行方向等因素的影响。尽管目前电梯的调速系统已经相当先进,大大降低了各因素对电梯运行速度的影响,但还是应当肯定地说电梯的实际运行速度与电梯的标称额定速度是有误差的。
电梯速度是一个主要的参数,还是电梯的一个重要整机性能指标,因此在检验中必须准确地测量出电梯的实际速度。笔者强调检测速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只有准确地测量出电梯的实际运行速度,才能准确有效地判定电梯配置的限速器是否与整机匹配的问题。 GB7588 2003《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第9.9.1条的内容是:操纵轿厢安全钳装置的限速器的动作应发生在速度至少等于额定速度的115%。但不应小于下列各值:
(1)对于除了不可脱落滚柱式安全钳装置为0.8Ⅱl/s。
(2)对于不可脱落滚柱式安全钳装置为1.0m/s。
(3)对于额定速度小于或等于1_Om/s的渐近式安全钳装置为1.5m/s。
(4)对于额定速度大于1_Om/s的渐近式安全钳为1.25v+0.25/v m/s。
从上述内容和要求来看,限速器动作的速度值是一个合理的范围,其下限是电梯实际运行速度的115%;其上限须参照限速器类型,并根据9.9.1的四条而确定唯一值。为什么限速器动作速度至少要等于实际运行速度的115%昵?这是要避免限速器的一些误动作。因为限速器的动作不仅影响电梯的正常运行,提拉安全钳的动作还会造成机械损害。为什么要规定上限值呢?因为限速器安全钳联动装置在承受能力上还有个允许度的问题,超过允许能力自然要造成重大事故。因此我们只有测电梯的实际运行速度后,才能判定限速器动作的设定值是否正确合理。绝对不可以简单地以电梯的标称的额定速度来判定限速器动作的设定值是否正确合理。
2.2反绳轮的检验检查问题
出于减小电动机功率或减少曳引钢丝绳的受力,许多电梯都使用了反绳轮,有的甚至在轿厢侧和对重侧同时使用了反绳轮。但是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无论是维护保养还是检验检查,几乎都忽略了这个问题[2]。
天津市某办公楼正是由于通道被堵塞,致使对重侧反绳轮的轴与轴瓦之间长期干摩咬合,于是轮与轴一起摆动、窜轴,剪断了锁紧销,导致了对重与轿厢的坠落。轿厢在自由坠落距离地面6m处,限速器安全钳装置发生了动作,遗憾的是安全钳被从钳块与拉杆的焊点处拉断,轿厢再次自由坠落到缓冲器上,将人蹲死。这个案例说明,加强反绳轮的检验检查,督促反绳保养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安全措施,也说明在电梯检验中反绳轮检验的重要性。遗憾的是目前在电梯安全检验中对此还没有一个成文的条款。
2.3超载报警装置设定值的检测问题
超载报警装置是一个重要的防止电梯超载的安全措施,它的设定值必须基本合理。如果其设定值远远超过额定载重量,从安全角度讲是不合适的,相反设定值如果远远小于额定载重量也会明显地降低电梯的运输效率,还会给乘坐电梯增加一些尴尬的场面超载报警不断蜂鸣,电梯无法启动。
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无论是使用机械式的还是使用光电式的,超载报警装置的设定值并不是一旦设定而永远保持不变的,这个设定值是随着电梯的使用逐渐降低的,国内某电视塔,在实际中发现超载报警设定值随着电梯的使用降低非常明显,为此他们在电梯的维护保养制度中有一个条款规定:每3个月校核一次超载报警装置的设定值。
因此超载报警安全装置试验,动作应灵敏的安全检验条款不仅仅是针对新安装电梯的检验,对于电梯定期检验也应当是适用的。此外电梯有效面积的限制不能代替超载作为安全措施的作用,因为它没有从根本上消除上面所论述的隐患。
3.总结
由于检验人员的检验水平不同,可能在检验中有些潜在的问题不能及时发现。本文中对电梯检验中存在的容易被忽视的问题做了分析,总结了这些问题可能导致的危险事故,并对这些问题的检验方法做了阐述,希望能够引起检验人员的重视。
参考文献
电梯安全论文范文第4篇
中图分类号:TU8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23)06-0368-01
为防止曳引驱动电梯在轿厢向上运行过程中发生超速,导致电梯冲顶,在电梯上都设置有:上端站强迫减速开关、上限位保护开关、上极限保护开关、上行超速保护装置、对重缓冲器等作为安全保护装置。其中,上限位保护开关及上极限保护开关均是通过制动器制动来达到保护电梯安全的。当电梯轿厢在最高层站平层位置制动器失效、对重重量又大于轿厢重量时,电梯将向上溜车发生冲顶事故,这时GB10060-1993《电梯安装验收规范》中4.5.1条“当轿厢在最高层站平层位置时,对于蓄能型缓冲器,缓冲器顶面与对重装置撞板之间的距离应为200mm~350mm,对于耗能型缓冲器,此距离应为150mm~400mm”。此规定中对重与缓冲器距离能否满足GB7588-2003《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中5.7.1、5.7.1.1条规定的电梯井道顶部间距,能否保证轿厢和乘客安全呢?现就此进行分析论证。
一、GB7588-2003标准对对重缓冲器距离的要求
对重缓冲器距离是指:电梯轿厢在最高层站平层时,对重装置撞板与缓冲器顶面之间的距离。
根据GB7588-2003 《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 5.7.1、5.7.1.1条规定:“曳引驱动电梯的井道顶部间距应满足下列要求,当对重完全压在它的缓冲器上时,应同时满足下面四个条件:
a)、轿厢导轨长度应能提供不小于0.1+0.035V2m的进一步制导行程;
b)、轿顶最高面积的水平面,与位于轿厢投影部分井道顶最低部件的水平面之间的自由垂直距离不应小于1.0+0.035V2m;
c)、井道顶的最低部件与:
1)、固定在轿厢顶上的设备的最高部件之间的自由垂直距离,不应小于0.3+0.035V2m;
2)、导靴或滚轮、曳引绳附件和垂直滑动门的横梁或部件的最高部分之间的自由垂直距离不应小于0.1+0.035V2m;
d)、轿厢上方应有足够的空间,该空间的大小以能容纳一个不小于0.50m×0.60m×0.80m的长方体为准……。
注:0.035V2表示对应于115%额定速度V时的重力制停距离的1/2,即:1/2×[(1.15V)2/2g]=0.0337V2,圆整为0.035V2。”
由此可知电梯的井道顶部间距是把对重以115%V(V:电梯额定速度)冲撞缓冲器作为计算依据的,因此在对重以超出115%V的速度冲撞缓冲器,实际的重力制停距离的1/2将会大于0.035V2,这时依据标准GB7588-2003设计的井道顶部间距将不能保证轿厢和乘客的安全。
二、分析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mv2/2=mgh h=v2/2g
式中 m-对重质量
v-对重坠落距离为h时电梯的速度
h-对重坠落距离
g-重力加速度
由此可以得出,不同额定速度的电梯,对重自由坠落到速度达115%V时对重坠落的距离h,见表1(表中所列速度为:0.50m/s、0.63m/s、1.00m/s 、1.60m/s、1.75m/s 、2.00m/s、2.5m/s)。
注:GB10060-1993《电梯安装验收规范》适用于额定速度不大于2.5m/s的乘客电梯、载货电梯。
(115%V)2/2g表示当电梯速度达到额定速度的115%时对重坠落的距离h。电梯额定速度v(m/s)
h=(115%V)2/2gn (mm)
可以看出额定速度为:0.50m/s、0.63m/s、1.00m/s时,对重坠落的距离为:17mm~68mm;额定速度为:1.60m/s、1.75m/s 、2.00m/s、2.5m/s时,对重坠落的距离为:173mm~422mm。GB7588-2003第10.3.3,10.3.5条规定:“蓄能型缓冲器(包括线性和非线性)只能用于额定速度小于或等于1 m/s的电梯。耗能型缓冲器可用于任何额定速度的电梯”。可见额定速度为:0.5m/s ~1.00m/s时,无论用蓄能型缓冲器还是用耗能型缓冲器,对重缓冲器距离规定为:200mm~350mm和150mm~400mm,电梯都是不安全的。
三、结论
GB10060-1993《电梯安装验收规范》中对对重与缓冲器距离的具体规定不尽合理,不能满足GB7588-2003标准中对曳引驱动电梯井道顶部间距的要求,缓冲器距离的设定应能够保证电梯在各种工况下都是安全的。
引用标准:
电梯安全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电梯起重机械;检测检验;质量问题;检验技术;分析;
中图分类号: TH2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23)08(b)-0000-00
现代化经济的发展使得起重机械逐渐成为了生产过程中提高生产效率的必备设备,电梯起重机械属于特种设备中关键的组成部分,它在广大人们的生产生活中的地位也是非常高的,电梯起重机械会根据载荷运载形式的不同而造成主体结构也是不同的,但是随着电梯起重机械的不断发展,我们从中发现了很多使用既管理上的不合理现象,这就很容易导致电梯出现故障,因此加强起重机械的安全管理、提高电梯起重机械的检验技术是减少故障的有效途径。
1.电梯起重机械检验前准备条件
1.1提交完整的电梯起重机械资料及文件
我们的电梯制造企业需要先提供装箱单,电梯出厂合格证,起重机械机房布置图,电梯的使用维护证明,电梯各个部件的详细安装图,电梯检验报告以及电梯使用单位提出的制造企业同意的变更设计文件等等资料及文件。上述资料及文件都要有生产单位和使用单位的签字盖章。
1.2要有符合要求的电源及电源控制装置
电梯的控制电源一定要确保是正式电源,供电的电压也要符合电梯工作的相关规定限制,电梯的电源箱一般来说都是安装在机房门口的,这样的一种设计可以让我们的工作人员非常容易接近,在进行接线的时候也非常的方便,除此之外还要求供电的容量要达到标准要求。
1.3电梯各个装置设备及部件
电梯设备与部件需要进行妥善固定处理,安装用的临时工艺孔口也需要全部封闭起来,并且要求所安装的装置一定要安全有效,并且还要对各个活动部件进行处理,我们的电梯生产企业在电梯生产出来之后还要对其进行检验和测验,保证电梯在出厂前自检合格并且正常运行3000次以上,这样才能够保证电梯设备的安全稳定。
2.对起重机检验技术的相关要求
一般来说起重机械的所有零部件,像吊钩、电磁铁、吸盘、集装箱等的都是不允许出现任何损伤的,甚至连裂纹都不能出现,而且各个机构在试验之后也不允许零部件出现损伤,一旦出现问题,那么这一零部件就不能够进行使用,而且像摩擦类部件,其磨损量也都是有非常严格的规定的,而像金属结构的原料钢板等这类部件对尺寸的要求也非常高,必须根据相应的技术要求对不同的检测对象来采取适当的检测方法和检测工艺对其进行检验检测。
3.电梯起重机械检验方法
我国的电梯安装工程总体来说在质量上还是比较不错的,但是近几年接连出现的电梯吃人事件让人们对电梯这一便捷运输工具的安全性提出了质疑,我们的电梯维护人员也逐渐加大了电梯安装质量的检验频率。从总体上来看,我国的电梯起重机械安全性能与广大用户的需求之间还是存在较大差距的。像电梯安装工程质量检验标准不统一,电梯安装施工质量检验技术资料缺乏真实性等等,这些都是造成电梯安全运行存在隐患的主要原因,除此之外,电梯安全技术检验工作更是电梯安全控制的关键性环节,因此需要及时的予以处理,这样才能够真正达到人们对电梯运行的安全要求。
3.1视觉检测
视觉检测主要是为了检测电梯起重机械的整体质量状况以及各个功能部件的性能。其主要检测的内容有:起重机械部分,金属结构的几何尺寸测量,表面质量检查等等,而电气部分则主要分为电控装置,接地装置,照明检验装置等方面都是运用了机构试运行等检测手段。
3.2射线检测
电梯起重机械在制造和安装的过程中,对钢结构对接焊接所采取的检测方法是射线检测,由于现阶段我国所使用的设备很少会使用到起重设备,绝大多数的设备都是采用钢板材料进行制造的,这样的一种设备与承压设备相比较我们会发现,钢板材料的壁厚相对来说要薄很多,有电梯起重机械射线所检测的对象是厚度和形状都非常均匀的钢板,像人们常常会制造的成品片式吊钩片或者是悬挂夹板焊接等等。
3.3金属记忆检测与振动测试
金属记忆检测这一检测手段主要是针对金属结构的应力集中状况来进行检测的一种弱磁性检测方法,这一检测方法与其他的检测方法相比,这一检测方法不用对工件进行磁化处理,其应力集中部位在磁场的作用下可以显示出磁记忆信号,但是在采用这一检测方法的时候需要注意,当我们对工件进行磁粉检测的时候,如果没有对齐进行退磁操作,那么就会导致弱磁场中存在微弱的记忆信号,这一信号会被此话后的磁场信号说覆盖,所以说在对工件进行金属记忆检测的时候一定要将退磁操作放在前面。而我们所说的振动特性主要是指起重机的消振能力,一般以主梁自振周期或者是衰减实践来进一步衡量自振频率和振型。这两点也是综合分析结构刚度的关键性指标。在载荷起升离地或者下降的时候,很有可能会产生低频率大振幅的振动。从而影响到工作人员的心理和正常作业的,当振动测试开始的时候,我们可以在主梁跨中上盖板处任意一点作为垂直方向振动检测点,然后再把应变片粘在检测点上,粘好稳定之后在进行速降处理,这样我们就可以从示波器记录的时间曲线和振动曲线上测量出频率,这一频率就是起重机的动刚度。
3.4超声检测
超声检测这一方法还是相对比较常见的,它可以非常快速的检测出锻造吊钩内部的白点以及夹杂等缺陷,再比如说门座式起重机主要受力构件焊缝质量等。
4.结语
电梯起重机械的安全检查始终以行政审评以及定期检验等检测监督手段对起重机械的制造、安装和检验进行全方位的检验。电梯起重机械作为现在工业不可缺少的特种设备,在工业生产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的电梯起重机械在检验上还存在很多的漏洞,还需要我们不断地更新完善检测手段,针对不同状况下的电梯起重机械设备采用不同的检验技术,这样就可以从根本上解决电梯起重机械的检验检测问题,更好的提升我国电梯起重机械设备的整体质量,从而达到人们的生产生活需求。
参考文献:
[1]钟群鹏,田永江,张峥,武淮生,左尚志,王仁智,陈玉民,张栋;机电装备失效分析预测预防进展――失效学体系的形成和发展(二)[J];理化检验.物理分册;2023年03期
[2]姜焕勇,董保胜,赵新伟,李鹤林,孟强;含缺陷压力容器的适用性评价技术及其进展[J];石油化工设备技术;2005年05期
[3]李红昌;;简论起重机械金属结构安全技术与检测检验[A];人才、创新与老工业基地的振兴――2004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4年
[4]李绪荧;武明霞;;建设工程领域安全生产责任体系框架结构的构建[A];建设工程安全理论与应用――首届中国中西部地区土木建筑学术年会论文集[C];2023年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