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导员工作思路(精选5篇)
辅导员工作思路范文第1篇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vocational colleges have sprung up everywhere, rapid development in China. As the later start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faster growth in the size, a variety of problems exposed in the process of development. For example, hardware facilities are inadequate, school philosophy and mode is not clear and so on. However, how to build a team with comprehensive, high-quality counselors in a variety of issues is particularly prominent. In this paper, anchored to work in vocational college, from the counselors position, the author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to explore new ideas and new methods of counselors to work under new situation.
关键词: 高职院校;辅导员;新思路
Key words: vocational college;counselor;new ideas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23)16-0220-02
0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高职教育也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新时期,伴随着这一新形势的到来,也给高职院校辅导员的教育和管理工作带来了一些新内容,如,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就业指导问题、恋爱问题、等等。面对新形势、新要求,高职院校辅导员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与时俱进、开拓进取、立足于时代的前沿,不断调整工作思路,才能当好大学生全面发展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这是新时代对每一位高职院校辅导员提出的新要求。
1高职院校辅导员的角色定位
1.1 辅导员是学生思想的指导员我们党的政治优势和多年来传承的优良传统就是思想政治。高等学校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必须将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放在首位。因此高等院校的辅导员在日常的教育管理中必须把握住学生的思想脉搏。这就需要高等院校的辅导员队伍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觉悟和一定的思想政治理论水平。在日常的指导工作中,广大辅导员要把握住学生的思想脉搏,并实施“跳出大学生看大学生”的策略。[1]如果只是简单地站在大学生的角度,看起来是“贴近、贴紧”大学生了,实际上降低了自己的视野,无法从纵向和横向的高度上去把握大学生,不能及时而有预见性地看到他们将来面临的问题或者最近将会出现的问题,总是跟在他们后面解决问题,而不是走在他们前面去思考问题、分析问题,指引他们避免问题的发生,以至工作被动,事倍功半。
1.2 辅导员是学生工作的管理员高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管理,学校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大学生的培养质量。因此加强高等院校的管理工作就显得非常的重要,必须让高校管理向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发展,并发挥辅导员在管理中的重要作用。辅导员作为在学校中联系学校与学生的重要一环,如学生的学习考勤、请销假、教寝室卫生、评先选优、奖贷助困等工作、安全保卫等工作都是由辅导员来具体管理的。在日常的校园生活中,学生有一些学习和生活的问题都会通过辅导员向学校反映。因此,这就要求辅导员在管理学生的时候,加强学生干部的管理工作,将学生被动的接受学校管理转变为学生的自我管理,实现大学生的自我管理,不断提高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
1.3 辅导员是“以人为本”的服务员高校辅导员工作的本质就是服务。创新学生管理,最重要的是转变学生管理理念,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管理思想,变管理为服务。首先,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服务意识,这就要求辅导员工作要从一切从学生利益出发,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其次,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辅导员的工作有很多特性,如直接性、基层性、复杂性、繁琐性等,但最本质的特点就是服务性。学校工作以人为本,就是以学生为本。学生工作即辅导员工作一定要以学生为本、真心诚意地为学生服务。第三,要准确把握辅导员工作的服务本质的意义。确立辅导员的工作是服务的本质,一是有利于辅导员思想认识到位、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正确观念。二是有利于辅导员工作到位,充分发挥辅导员的保证作用。
1.4 辅导员是学生的心理咨询员高校学生特别是高职学生普遍存在这样那样的心理健康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有来自社会环境的因素,如大众传媒中一些格调低下、观念错误的影视报刊、暴力、色情电脑游戏等;也有来自家庭和学校环境的因素。当然学生个体的生理和心理也有差异。所有这些都导致学生思想困惑、情绪消极、价值观念模糊,甚至产生一些偏激的想法。这就需要辅导员能够及时洞察并给予心理帮助。由于学校暂时没有心理咨询室,作为辅导员要具备这方面的知识,以便及时帮助学生疏通他们的心理障碍、心理冲突、心理困惑,帮助他们走出心理困境。
2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分析
2.1 自我要求不严,不良习气较重,没有责任感部分学生缺乏远大的理想抱负及克服困难的毅力,缺乏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尤其随着独生子女学生的增加,有的怕吃苦,表现懒散,缺乏劳动观念,追求享乐日益明显,相反,知识观念、艰苦奋斗观念淡化,早恋、男女不正常交往及不受纪律约束现象严重。个别学生上课迟到、早退、吸烟、打架斗殴,直接影响到教学的秩序和校园的稳定。
2.2 学习上不刻苦,学习方法欠缺,不求上进许多学生的学习不具有计划性,不考虑各学科之间的关联性,基本上是被动上课,课后也以完成作业为主,基本上不涉及预习、学习、复习的简单而基本的过程。由于学习的主动和探索性不够,学生几乎不提问题,对不懂的学习内容也难以表达哪里不懂,为什么不懂。
同时,多数高职生源的文化素质较低,部分学生学习积极性较差,有的学生到课堂听课,一是受学校纪律的约束,二是应付考试,但真正参加考试也是一脸茫然,没有去接受业务知识的欲望,学习纪律松弛,上课或自习看小说、睡觉,混时间大有人在。相反,在会老乡、谈恋爱、玩网吧,兴趣浓厚,情绪高涨。
2.3 逆反心理严重近几年入学的高职学生,出生在上世纪80年代,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在家受到父母、老人们的宠爱,以我为中心,全家围绕他转。到学校后,进入新的环境,不适应周围的一切,经受不了挫折。不服从学校严格制度的管理,管理越严,逆反心理越严重。
2.4 学生心理问题日渐明显大部分高职学生文化基础差,学习吃力,加之有的因生活和就业的压力及感情波折痛苦等原因,个别学生存在程度不同的心理疾患,影响到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学习生活,其学生中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客观,有的学生感到迷茫、苦闷、烦躁、焦虑等种种心理问题,多因学习压力、经济压力或就业压力等几方面的负担,造成部分学生消极和心理不适应,日渐显露出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面对压力,许多学生采用消极的应对方式,上课分心,下课揪心,平时上网,考试作弊。
3高职院校辅导员在新形势下的新思路
3.1 辅导员所必需的素质
3.1.1 政治素质作为一名学生思想政治辅导员,首先必须具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和政治信念,有良好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始终在思想和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如果辅导员自己政治分辨能力差,没有明确的是非观念,那么,在做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时,就缺乏以身作则的感染力,也就难以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2]其次,辅导员还必须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在引导学生时,才能做到以理服人。缺乏理论知识,在工作中,就难以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难以从容应对学生学习、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做思想工作就难以奏效。
3.1.2 文化素质一个合格的辅导员,必须是一个“杂家”,需要对哲学、政治、经济、历史、法学、文学等多方面的知识有个全面的了解和掌握,特别是要学习反映当代世界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各种新知识。同时,一个优秀的辅导员,又必须是一名“专家”,要突出学习掌握好与学生工作紧密相关的学科知识,并善于运用这些专门知识去解决学生工作中的问题。
3.1.3 能力素质要适应学生工作在能力上的要求,辅导员就必须在工作中努力培养自己的思辨决策能力、宣传动员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写作能力、调查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还要努力培养自己对文学、艺术、体育、演讲、科技等方面东西的广泛兴趣爱好,增强自身吸引力、感染力、凝聚力和号召力,以适应青年大学生文化活动的需要。
3.1.4 身心素质身心素质是辅导员从事学生工作的基础,是前面几种素质的载体。作为一名辅导员,一定要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态。“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没有一个健康的体魄很难做好学生工作。同时,由于辅导员大多为年轻人,因此工作中要努力克服年轻人的浮躁易偏激,意志力差、摇摆性强等心理特点,不断培养自己健康向上、顽强坚韧和科学理性的心理状态,以此来感染、影响和带动广大的青年学生。
3.2 辅导员工作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3.2.1 细心观察要做好辅导员工作,首先要做知悉学生各种情况的知情人,即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学习、生活情况,这也是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和前提。具体讲,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渠道细心观察:①查阅学生档案,翻阅学籍卡,了解学生入学前的情况;②深入学生宿舍,同学生谈心,了解学生生活情况;③抽查到课率、同任课老师谈话,了解学生学习情况;④定期召开班会、组织班级活动,把握学生总体情况。通过细心观察,可以知道哪些学生学习态度好、上课出勤率高、宿舍内务卫生做得好;哪些同学学习抓的不紧,成绩差;哪些学生思想压力大,适应大学生活慢;哪些学生家庭困难多,生活条件差等。
3.2.2 用心聆听要善于以朋友的身份和学生谈话,用心聆听他们的心声。特别是对于性格孤僻、不善于与人交流的学生,用心聆听非常重要。因为这部分学生不善于与人交流,朋友不多,遇到困难和麻烦,喜欢一个人闷在心中,很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其实,辅导员往往最担心的也正是这样的学生,对他们的教育管理要放到工作的重中之重。实践证明,只有用心聆听学生的心声,真正了解并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才能在学生中树立威信,做好学生工作。我们要本着“不放弃一个学生”的原则,以极大的耐心、爱心和热心做好特殊学生的工作。
3.2.3 热心帮助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作为辅导员必须心中想着学生,行动上爱护学生,把学生的冷暖挂在心头,把学生的事情当成是自己的事情来做。这里主要需要帮助两类同学:一类是思想有负担、学习成绩偏差、家庭条件不好的“问题同学”,他们也是最容易出问题的,因此他们必须成为我们辅导员帮助的重点对象;一类是学习成绩优秀、在班级工作中比较活跃的同学和学生干部,这类同学我们不妨称之为“优秀同学”,要把他们树立成学生学习的良好典范,注重发挥他们的带头作用。特别是学生干部,辅导员的大量具体工作是由他们来具体实施和完成的,同时由于学生干部身处学生当中,对学生的思想、学习、工作状况了解更便捷、更全面,更容易接近学生,因此要加大对他们的帮助指导,使他们的工作能力得到不断的锻炼和加强。
3.2.4 悉心指导首先,要在学习和生活上加以指导。这一点在大一学生中显得尤其重要,因为大部分学生都是第一次远离父母、远离家乡,在生活习惯上、学习上会遇到不少困难,如:很多学生不适应集体住宿,不适应大学老师的授课方式,不知道该如何去处理同学之间的矛盾,这些都可能会给他们带来困扰。其次,要在社会实践上加以指导。大学阶段,作为从学校到社会的一个过度阶段,学生除了要学习必要的科学文化知识,还应当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以此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提高与社会的对接能力。因此,辅导员应当在工作中与团委、学生处等职能部门多联系,多了解学校学生工作动态,鼓励学生尽可能多参加一些素质拓展活动,如篮球赛、知识竞赛等;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指导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很好地运用到实践当中,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辅导员在新形势下的工作新思路,是新形势所赋予的责任,也是向传统的辅导员工作方法所提出的挑战。每位高职院校辅导员必须增强使命感、责任感,积极探索新的教育管理方式,摈弃一切与新时代所不相容的教育管理方式和方法,为实现新形势下教育管理工作的良性运行和发展,作出卓有成效的贡献。
参考文献:
辅导员工作思路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 新形势 新思路 辅导员
1 高职院校辅导员开拓工作新思路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高职教育也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新时期,伴随着这一新形势的到来,也给高职院校辅导员的教育和管理工作带来了一些新内容,如,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大学生的就业指导问题、大学生的恋爱问题、网络对大学生的冲击问题、贫困生的资助问题等等。面对新形势、新要求,高职院校辅导员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与时俱进、开拓进取、立足于时代的前沿,不断调整工作思路,才能当好大学生全面发展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这是时代对每一位高职院校辅导员提出的必然要求。
2 新形势下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的新思路
作为培养高素质实用型人才的高职院校,应该加强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他们成为符合国家需要的有用之才,然而,作为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引路人,辅导员工作水平的高低、工作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目标能否实现。因此,高职院校辅导员必须根据新形式的需要,调整工作思路,以增强工作的时效性。
2.1 整体教育与个体教育的融合
传统的学生思想教育管理方式具有全局性和整合性,以稳定为大局来教育管理学生,以整合来执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以灌输来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这种整齐划一的教育模式,最大弊端是不注重学生个性差异,无法使教育工作达到应有的效果。尤其在当今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和信息网络化的时代,大学生们不论是思想还是行为都更具有独立性、选择性和复杂性,显然一味地采取整齐划一的教育模式,势必会使我们的工作处于一种高耗而无高效的难堪境地,同时也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发展方向相悖。为实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需要,高职院校辅导员一定要将整体教育与个体教育有效地融合在一起,也就是既要注重对学生共同价值观念、行为准则的培养,又要注重对学生个体意志品德和独立自主精神的塑造。怎样做到整体教育与个体教育的有效融合呢?我认为辅导员必须做到以下四勤:一要勤用眼,注意观察学生集体和个体行为,既要观察静态行为又要观察动态行为;二要勤动脚,经常到教室、寝室、阅览室、操场等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地方,掌握了解学生集体和个体学习、生活、兴趣爱好等情况;三要勤用耳,经常找任课老师了解学生集体和个体情况,或找学生个别谈心了解学生本人、同学和班集体情况,充分听取来自各方面的反映;四要勤动手,写好工作日记,做好学生集体和个体的信息档案记录。只有做到以上四勤才能充分了解和熟悉学生集体和个体,才能有的放矢地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年级、不同类型学生的不同情况,区分层次,突出重点和个性差异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各种潜能,使整体教育与个体教育有效融合、运用自如,为社会培养出优秀人才。
2.2 课堂教育与社会实践教育的融合
伴随我国经济发展的信息化和开放化,教育也终于走向了开放化。所谓教育的开放化是相对于课堂教育而言的一种教育方式,即将学生带出课堂、走出校门,把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拿到社会实践中去运用、检验。经历了百年沧桑的我国高等教育体系开始由封闭走向开放,这不仅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和教师专业化,而且有利于高等教育布局和结构的调整。在我们转变思想观念的同时,我们清醒地认识到,高职院校的开放化教育更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传统的将学生死死拘囿于课堂和校园的教育管理模式,是有违于学生个性发展的与社会实践相脱离的教育方式,它缺乏生命活力,严重忽视了学生社会生活和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阻碍了学生主体性和创造性的发展,与旧时的闭门造车如出一辙,与中央关于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要密切结合市场的需求,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要求背道而驰。如何改变传统的封闭、僵化、脱离社会现实的教育方式,让学生走出校门、步入社会、亲身体验实践过程,实现学生个性充分而全面的发展,已经成为高职院校新形势下最为关注的问题。因此,为配合新形势发展的需要,高职院校辅导员要积极主动地打破封闭、僵化的教育管理模式,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周末和寒暑假积极投身社会实践活动,比如打工、做家教或做义工等,使他们在变化的空间和具有丰富资源的实践学习环境中,体验社会生活,感受社会需求,在亲身感受中提高课堂知识的实践和运用能力,学会自主探索、寻求知识,从而实现课堂教育与社会实践教育的相互渗透、相互融合。
2.3 团队教育与目标教育的融合
团队工作模式本质上是一种区别于个人工作的模式,它强调团队成员在工作中的分工与协作。“当所有的人聚集在一起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工作时,靠的是互相团结的力量。相互依靠为个人提供了动力,使他们互勉、互助、互爱”。随着现代社会分工的精细化,团队协作在各个领域都显得极为重要,学校教育更是如此,就拿学校最小的教学集体“班级”举例吧,一个班级,不可能只有一个教师教育培养学生,更不可能学生只学一门功课,每个班级一定都是由辅导员教师和各任课教师组成的团队,对学生进行从思想品德及专业知识全方位的教育培养,无疑这个教师团队必须既分工又协作,才能实现教育培养学生的目标。然而,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师团队多半都是各干各的,尤其是辅导员工作似乎与专业课毫不相干,形成了思想教育与课堂教学“两张皮”的教育管理模式,导致了辅导员工作的盲目性,致使学生不能健康快速地成长。因此,高职院校辅导员在新形势下,应该彻底改变以往的单干教育模式,将团队教育融入目标教育之中,积极主动地与各任课教师精诚团结,密切协作,使之成为一个互勉、互助、互爱的教师团队,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拧成一股绳,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为实现教育培养学生成长成才的目标而竭尽全力。
2.4 网络教育与自我教育的融合
随着网络技术在高校的运用和发展,它在给高校辅导员工作提供了现代化教育手段及拓展教育管理空间和渠道的同时,也给辅导员工作带来了新的问题,这就是网络上的一些反动言论、暴力倾向、迷信色彩和黄色内容,对大学生心理、生理和思想产生的负面影响。因此,高职院校辅导员一定要充分认识网络教育的重要性,主动占领网络这块思想政治教育阵地,找准教育管理工作的立足点和切入点,趋利避害,确保思想政治教育正确的舆论导向。辅导员不仅要多关注学生点击率较高的网站,掌握和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还要加强对学生网络道德和法律意识教育,培养学生对网络内容的辨别能力和自觉防范、抵抗网络不良文化的能力,倡导积极、健康、科学上网的思想和行为,除此之外,辅导员还要充分满足大学生喜欢人机对话的心理需求,建立班级聊天室、qq群,或与学生互通e-mail,搭建辅导员与学生平等对话和交流的有效平台,营造亦师亦友的师生氛围,师生共同讨论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在轻松和谐的环境和不经意中接受辅导员正确思想的熏陶和引导,最终实现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目的。
2.5 思想教育与科学管理的融合
高校辅导员工作是一项不断面临新形势、新挑战、新问题的工作,它不仅要求辅导员具有与时俱进、开拓进取的精神,而且还要求辅导员掌握科学的教育管理技能、方法和手段,熟悉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和行为规律。为此,高职院校辅导员必须根据新形势的发展需要,改变传统的教育管理方法,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教育“理念”,科学地教育管理学生,即:依据学生年龄、个性和所学专业特点,采用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科学方法来教育管理学生,使学生个性达到充分而全面的发展。科学教育、科学管理就是要求辅导员理清工作思路、明确工作目标,科学地把握不同年龄阶段学生所需要做的不同工作内容,做到心中有数、未雨绸缪。如,对大一新生,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帮助他们转变角色、熟悉学校环境、遵守学校规章制度、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对大二学生,主要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恋爱观教育,帮助他们认清自己的社会责任,培养他们应有的优良品质和个性;对大三毕业年级学生,主要进行应聘心理辅导,择业和就业指导,为他们走向社会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除此之外,贯穿于整个大学三年的主要工作还包括时事政策教育、法制教育、励志教育、诚信教育、学风考风教育、党员发展、班干部培养、寝室及班级环境教育管理、学生心理辅导(尤其是贫困学生的心理辅导)、学生奖助学金审批发放以及配合学院各部门的协调和上传下达工作等等。总之,辅导员的工作繁杂而忙碌,如果没有科学的教育管理方法,工作就会分不清主次或是盲目而混乱,因此,辅导员只有根据新形势不断发展的需要,科学地运用教育管理方法和手段,才会使教育管理工作有条不紊,实现思想教育与科学管理的有效融合。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辅导员在新形势下的工作新思路,是新形势所赋予的责任,也是向传统的辅导员工作方法所提出的挑战。每位高职院校辅导员必须增强使命感、责任感,积极探索新的教育管理方式,摈弃一切与新时代所不相容的教育管理方式和方法,为实现新形势下教育管理工作的良性运行和发展,作出卓有成效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覃干超,韦诗业.《关于优化高校辅导员队伍结构的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7,(3):69.
辅导员工作思路范文第3篇
关键词: “95后”大学生 辅导员工作 新思路
自2023 年起,高校里开始出现“95 后”的身影,2023年9月我国高校迎来了一大批“95后”的新生。他们个性张扬,独立自主,勇于创新,富于挑战,同时畏惧现实交往,依赖网络,行为常带有功利性色彩。面对个性越来越鲜明的“95后”大学生,高校辅导员应充分了解和研究“95后”大学生的思想行为特性,构建有效的工作模式,创新工作思路。
一、“95后”大学生思想及行为的特点
1.价值取向多元,有爱国主义情怀,但理想信念薄弱。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和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国内外各种思潮纷至沓来,既有社会主义所提倡的核心价值观,又有西方所推崇的实用主义和个人主义价值观,对“95后”的价值取向产生多元化的影响。从“雅安地震”到“马航失联”,从“伦敦奥运会”到“韩国亚运会”,他们在面对各种灾害和国家重大事件时表现出的爱国主义情怀是一种自然的情感流露。他们的理想信念主流是健康向上的,但在各种思潮和价值观的冲击下,某些大学生表现出理想信念薄弱,缺乏理想抱负[1]。
2.富有自我意识,思想独立,但团队精神缺乏。
“95后”大学生多数为独生子女,享受着良好的教育,备受家庭成员关注,从小就具有较强的自我意识,习惯自我思考和自我选择,关注自我发展,力求通过自身体验获得自我实现和满足。较强的自主性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他们多以自我为中心,在考虑自身利益时往往忽视他人的感受。进入大学后不容易找准位置,不善于合作和分享,喜欢一个人独处或者独自一人完成任务,团队意识和观念较差。由于过于强调自我,忽视集体观念,班级矛盾和宿舍纠纷经常发生。
3.勇于竞争,但内心脆弱敏感,无法承受挫折。
受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从小就被家庭和学校灌输了竞争意识的“95后”相对于以前的大学生,对大学生活的认识更现实。他们认为竞争是生活的一部分,通过竞争充分展现自己的价值,锻炼自己的能力。他们大多没有经受过磨难,较少经历挫折和失败,一旦进入高校,在独自面对学校和社会的压力时,遇到困难缺乏克服的勇气,遇到挫折和失败就表现出垂头丧气,多选择逃避,缺乏自我调节的能力。长期将不良情绪在心里自我堆积,导致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
4.具有社交意识,但过于依赖网络,人际交往能力不足。
随着信息全球化的发展,从小生活在网络时代的“95后”能熟练运用网络进行信息获取和沟通。他们通过QQ、微信、微博、人人等新媒体工具的使用,在足不出户的情况下与他人交流,并以此作为沟通的平台和人际交往的主要手段。“95后”大学生对网络的长期依赖性及在网络中的成就感和满足感逐渐造成他们现实感的缺失,在现实生活中缺乏交往能力,表现出性格内向、不善言辞。网络在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使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容易产生认知混乱的现象及人际交往能力的不足。
5.富于创新精神,但辨识能力不足,考虑问题片面。
在素质教育的体制下,对学生的培养更注重智力与非智力的协调发展,“95后”这一代人不再传统和保守,他们广泛接受新鲜事物,乐于从不同的角度和方面思考和验证问题。通过探索和发现形成独立的见解和判断,但他们同时缺乏一定的辨别能力,大量未经过滤信息的获取,容易产生偏颇的理解。
6.目标明确,但行动力不足,功利行为增多。
“95后”目标意识强烈,有一定的学习目标和生活目标。某些学生在入学前或入学初期都会制定自己的大学生涯规划和职业生涯规划,树立明确的奋斗目标,但往往行动力不足,没有毅力实现目标,一遇到困难就退缩和懈怠。很多时候把是否对自己有利作为行动的评判标准,参加社团活动和竞选干部的目的不在于锻炼自己,而是谋取更多的加分。在价值选择和价值实现上的功利性倾向致使“95后”大学生集体意识弱化和社会责任感淡薄。
二、目前辅导员工作的现状
1.管理理念成旧,不能满足个体发展。
我国某些辅导员仍以灌输和说教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这种家长式的管理模式过于强调辅导员的主导地位。“95后”大学生常常被要求按照规定参加各类活动,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削弱,导致主动性和积极性受到影响。同时由于不了解“95后”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特性,因而不能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分类教育和引导。“95后”大学生有较强的独立性和自我意识,辅导员利用规章制度一味地进行约束式和灌输式的教育和管理,往往导致一部分学生感觉自身的自主性受到损害,继而引起逆反心理,最终造成“知行不一”的结果。传统教育和管理中的内容与社会脱节,不能兼顾每一个学生,导致高校辅导员在开展工作时针对性和实效性出现偏差。
2.活动流于形式,不能贴近个人需求。
我国某些高校辅导员在开展教育和管理工作时,常以班级为单位,通过开展一些活动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但不可否认,有时候活动的开展过于流于形式,渗透不够。由于场地、经费等各种因素的限制,活动形式除了课堂教育,就是听报告、开大会,不能结合“95后”学生的特点开展特色教育。比如党的理论教育和学习,多是简单的课堂灌输,知识政策不能深入人心,不能贴近实际和社会需求。由于没有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长此以往这样的活动只会让学生感到厌倦,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由于活动常流于形式,导致部分学生参加集体活动积极性不高,而隐匿于网络的虚幻世界里以求满足个人的内心需求。
3.专业化程度不高,教育不能形成合力。
目前,我国高校辅导员专业化程度不高,某些辅导员不是教育学或者思政教育专业毕业,因此在开展教育和管理工作时往往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导致辅导员往往凭经验或感觉开展工作,无法在教育和管理水平上产生质的飞跃。同时高校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往往处于孤军奋战的状态,某些辅导员常常独自一人承担大量繁重的教育和管理的任务,而专业教师和行政管理人员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较少参与。由于辅导员经验、精力和能力的有限,不能深入每位学生,在部分学生出现思想波动和心理问题时不能第一时间发现并及时解决。“95后”大学生对自我实现有较高的要求,如果教育不能形成合力,思想政治教育就会失去应有的支撑,达不到较好的效果。
三、辅导员工作的新思路
1.转变学生管理理念,关注学生需求和个性发展。
辅导员作为学生教育和管理的骨干力量,在面对“95后”大学生开展工作时,要首先转变工作思路,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在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和个人价值的基础上,着眼于新形势下高校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的新问题。“95后”大学生普遍思维活跃,具有较强的自我意识,要求辅导员克服以往的灌输式的方式,改变居高临下的习惯,在教育和管理的过程中从“95后”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通过沟通、调研等方式,了解学生所关心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主动掌握学生个体需求,进行定位和分类,继而有针对性地开展服务工作,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对于学生的共性需求,可以采取集体教育和引导的办法加以解决,对不同层次和不同学生的个性需求,要针对实际开展分层分类的教育。通过积极关注,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人翁意识,使他们减少功利,树立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增强教育的有效性。
2.开展特色班会活动,增强理想信念和学生团队意识。
班会主题教育活动是辅导员对学生进行管理和教育的重要途径[2]。通过特色班会活动的开展贴近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增强理想信念和集体归属感。在班会活动中通过讨论、辩论、演讲、座谈、视频观看等形式,开展爱国主义、理想信念教育和诚信、感恩的主题教育活动,使学生参与其中,增强认识和辨别能力,树立正确的利益观,提高个人修养和道德水准。通过特色班会在学生中树立典型代表,通过朋辈效应让学生之间相互影响,让学生带动学生,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开展以挫折教育为主题的班会活动,结合学生实际,通过情境体验的方式开展抗压教育和训练,引导他们学会正确看待压力、应对挫折。同时辅导员还可以根据学生的需求让他们自主开展主题班会,通过有计划的引导,提高自主性,减少功利。在锻炼自理和自治能力的同时,营造优良班风,激发学生对班级的归属感,从而营造和谐、积极向上的班级精神风貌。
3.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整合教育资源增强教育实效性。
辅导员作为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主要力量,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的人格魅力往往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为了更好地做好“95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高校辅导员一方面要加强自我教育,提高学历层次和科研学术的水平,另一方面要多进行社会实践和调研考察,探索和深入了解“95后”学生的特性和想法,顺应时代潮流,跟上时代节拍,在教育和管理中改进方法,提高质量。辅导员在具体工作中,要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在尊重个性的基础上,从实际出发,满足学生的需求。通过转变思路,调整方法,摸索出适合“95后”大学生的管理和教育模式。要善于利用校园网络,宣传主流文化,进行价值观教育,在丰富学生的学习和业余生活的同时,拓宽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多方面整合教育资源,加强与政治理论课教师及各专业课教师的沟通,形成课程教育的合力。同时也要善于利用家庭、社会的资源,多方位全天候地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力[3]。
“95后”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辅导员要正确面对“95后”学生的优点与缺点,坚持以人为本,有针对性地开展特色教育工作。在增强理想信念的同时,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他们应对挫折和辨识真伪的能力,真正做到知行合一,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薛伟芳.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现状分析[J].安顺学院学报,2023(2):42-45.
辅导员工作思路范文第4篇
关键词:90后大学生;特点;对策;创新思路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23)24-0268-02
近两年,我国高校已经迎来了一批出生于1990年后的大学生,90后大学生逐渐成为大学在校生的主角。90后大学生把其特有的生活与行为方式为带入大学,他们热衷于“非主流”的文字或者装扮,使用“火星文”,喜欢穿奇装异服,迷恋网络暴力游戏等。90后大学生体现出的新特性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充分了解和研究90后大学生的新特性以及实施有针对性的教育引导,构建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将是我国今后做好高校学生工作的重要方面。因此,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辅导员必须针对90后大学生的特点,不断创新管理理念、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
一、90后大学生呈现出的新特性
(一)知识爆炸,内心空虚
受到各种思潮熏染的90后思维前卫、观念超前、“世故圆滑”。在信息爆炸时代成长起来的90后,接受的海量信息使他们的思想更为早熟。他们在讨论问题时观点深刻、逻辑严密,善于表达,存在强迫自己用成年人的思维考虑问题的倾向。信息和知识丰富,内心的空虚,导致更多的90后,从童年就开始变老,懂得成人世界的规则。同时他们不可避免地受到负面效应冲击,近期网上大学生“门”不断,如成都“工地门”、云南“艳照门”、莫问出处的“电梯门”、鲁西南的“亭子门”等,良莠不齐的海量信息使他们见怪不怪,多以戏谑而非批判的态度来应对。
(二)信仰缺失,功利唯是
90后大学生普遍缺乏理想、信念、人生规划和目标。理想和信仰缺失,间接导致90后大学生在日常的社会交往中功利欲望比较强烈。多数学生的政治观并不能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其政治观过于现实,评论国家大政方针的标准就是对个人的利益是否存在损害。90后大学生不关注抽象的哲学理论与精神信仰,更关注具体实践能力的锻炼,追求个人的物质利益。如,大部分同学认为专业课程的学习才最重要,因它是个人发展和今后家庭生活谋生的重要路径或手段,有些大学生认为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相关课程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获得学分而已,甚至在很大范围内存在马克思主义无用论。一些同学把入党动机归结为非常功利的“为毕业后找份好工作”而不再是“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他们思想和价值观更加趋于功利性,常常以自我为中心,盲目追求个人近期生活目标的人生价值观。趋利避害,这是90后一代人自我矛盾的集中体现。这种带有浓厚“功利主义”倾向的价值观,对90后大学生人格塑造、心理健康、就业选择等都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三)张扬个性,我最重要
90后大学生所处的时代是我国经济社会急剧变革和发展的时期,市场的激烈竞争逼着他们去思索,去亲身体验,去认真比较,去慎重选择,使他们敢于追求自己的合理利益,重视培养自身能力和树立竞争意识,因此,90后大学生多数具有较强的表现欲,表现出张扬的个性。同时,他们也往往习惯于把自己当成中心,其他人一定要围绕自己转而且要按着自己的想法来满足自己,不能形成正确的自我评价,集体观念淡化,相对比较缺乏团队协作意识和团队忠诚感,人际关系应对力合心理承受力相对薄弱,在具体的交往活动中表现出缺乏与人交流沟通的意识和技巧,并且团队合作能力也较差。这种过于强烈的个人意识导致90后大学生在感恩意识上存在一定的缺失,对父母的养育缺乏感恩之心、对师长的教诲缺乏感恩之情、对社会和他人的救助缺乏感恩之意。
(四)观念前卫,理想易碎
90后大学生成长的年代是中国思想最解放、价值观最多元的年代。和上代人相比,他们很少受传统文化想影响、旧的思想观念的束缚,思想大都比较前卫、自由,敢于创新。挑战传统是他们乐于去尝试的事情,婚前、未婚同居已成为家常便饭;满头金发、破洞装、抽烟酗酒是他们的时尚态度。相对于70后和80后大学生,90后大学生的家庭环境相对优越得多,在成长过程中受到的困难和挫折也相对较少,因此90后大学生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弱,依赖性较强。90后大学生往往深感自身应该独立,但在现实生活中却难以摆脱对家庭及他人的依赖。较好的家庭环境和社会条件也使他们的成长道路大多较为平坦和顺利,这样就造成90后大学生在身心方面尤其是在心理方面表现脆弱,抗挫折能力不强。
(五)迷恋网络,抵制说教
在主张多元化、追求多样化、网络全球化、社会信息化的环境下、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成长的90后大学生,他们的身上具有明显的时代烙印;另一方面是在全球化、信息化的大背景下,互联网改变了90后大学生的思维方式、交往方式甚至生活方式。这些原因造成了90后大学生不同于以往大学生群体的思想特点、政治意识和心理结构。“不要迷恋哥,哥只是个传说”、“神马都是浮云”掀起一阵阵网络流行语热潮,90后大学生以发短信、打电话和聊QQ、发微博作为人际交往的主要手段,而传统聚会联谊和信件交流等沟通方式则不被90后大学生青睐,这无疑使得90后大学生的社会交际素质下降。他们这样依赖甚至沉迷于网络世界造成了他们的现实感缺失。网络在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迷惑、扰乱了他们的正常的人际交往,导致他们在现实生活中的认知混乱
二、辅导员工作对策创新思路
(一)以人为本,深入进行“三观”教育
针对90后大学生存在的政治信仰迷茫,功利欲望心强烈,容易产生空虚感等问题,要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堂的主渠道优势,旗帜鲜明地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是大学生的精神支柱和奋斗的动力源泉,是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的可靠保证。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开展“三观”教育,引导大学生勤于学习、善于创造、甘于奉献,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在进行传统课堂教育的同时,还要注意创新教育方法。
(二)立诚致广,扎实开展诚信教育
用各种舆论宣传营造诚信环境是诚信教育的基础环节。辅导员除了宣传诚信的基本规范,还可挖掘身边的诚信典型进行宣传。在宣传形式上课通过党、团支部讨论会、演出诚信情景剧、调查企业诚信文化等方式开展,在校园中形成“以诚信为荣”氛围。完善大学生诚信制度规范,形成自律与他律相结合的约束机制。特别是三好学生的评选制度、优秀学生干部的选人制度、奖学金的评学制度等,都要体现诚信的基本内涵要求。建立诚信档案和科学的诚信评价体系,是高校诚信教育的最有效手段。
(三)推己及人,把感恩教育作为着力点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自古以来就受到人们的褒扬和传颂。对大学生进行感恩教育,这不仅是传承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需要,也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促进社会和谐的需要。辅导员可以通过召开主题班会、“算算亲情帐”、“为父母做一件事”等传授感恩道理,培养感恩意识,在认知层面上教育90后大学生识恩、知恩;在情感层面上培养90后大学生感恩意识;在实践层面上引导90后大学生感恩于行。
(四)迎难而上,及时开展挫折教育
在对90后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应重视并及时开展挫折教育。挫折教育能够激发学生的潜能,能够打击部分学生过分膨胀的“自信心”,能够使学生真正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和乐趣,能够使学生更好、更快地适应现代社会。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活动中要向学生贯彻遭受挫折的思想,教育他们正视挫折,积极面对挫折,而后克服挫折,从挫折中吸取经验和教训;同时,从90后大学生步入学开始,就对其有针对性地进行以困难挫折为主题的历练教育,创设实际或模拟现实的实践机会,使90后大学生在一入学时起就在心理层面准确认识自我的实际应对能力,为踏实学习和勤奋实践打好第一步基础。
(五)拓宽阵地,打造多种媒体协作的立体教育平台
作为教育者,在正确与谬误并存、高雅与庸俗交织的网络环境中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培养大学生的辨别和批判能力,培养学生从复杂多样的网络信息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意识和能力。辅导员要牢固占领网络教育阵地,建立形势教育网、校园生活网、心理健康教育网、科技创新网、职业教育与就业指导网等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主题教育网站或网页,引导大学生身心和思想向健康方向发展,用网络平台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有利于师生之间建立心理认同,从而真正做到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教育好学生。与此同时,要发挥校园广播、校园电视台、校刊校报等多种媒体的功能,形成网上网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延伸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时空,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域,打造立体教育平台。
(六)双管齐下,显性教育与隐性思想教育相结合
显性思想教育与隐性思想教育相结合是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思想政治教育要避免90后大学生抵触与排斥,应高度重视并广泛采用隐性教育的方式。所谓隐性教育,就是改变主要依靠说教和灌输的教育方式与策略,将教育目标与价值引导,以客观中立、轻松活泼的累积效应,实现大学生思想教育从“被动接受”向“能动选择”的转变。传统的说教、填鸭式的灌输对90后大学生不会起到教育引导作用,反而会引起他们对教育内容,甚至教育本身的反感和排斥。深入90后,谈话就成了必要,通过报告、讲座、座谈、个别谈心等方式循循善诱不失为教育的一种有效方式,为此,辅导员有必要掌握谈话的基本方式,如何准备谈话稿、沟通的艺术、消除沟通中语言的障碍和技巧。随着教育对象的日益年轻化,思想政治工作要切实体现人文关怀,就必须做到工作方法的多样化,工作方式上不断创新。
参考文献:
[1]李明秋.加强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思路与方法[J].鸡西大学学报,2023(2).
[2]王洪涛.论90后大学生的特点及思想教育工作革新[J].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3(12).
[3]谢国士.90后大学生思想特点及教育对策[J].魅力中国,2009(9上).
[4]赵晓琳.90后大学生的突出特征及教育管理对策分析[J].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3(8).
[5]霍岩.90后大学生的思想特征及教育新对策探析[J].教育研究,2023(6).
[6]章小亮.90后大学生群体特征对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的影响及对策[J].教育学术月刊,2023(5).
辅导员工作思路范文第5篇
(一)良好的第一印象
(二)自然请谈
(三)了解背景
二、心理辅导的专门技术
专门技术是指在心理辅导过程的某一阶段所要用到的技术,主要包括会谈倾听的技术、记录的技术、提问的技术及其他技术。
(一)会谈的技术
会谈是指两个以上的个体之间的信息交流过程,是心理辅导的基本过程之一。
教师在会谈中主要应完成两方面的任务:
第一,接收、理解来访学生的言语和非言语信息。
第二,对来访学生作出适当的反应。与会谈有关的技术主要有:
1.区别真假互动。互动即相互作用,指两个个体相互发生影响的过程。其实,对另一方发出刺激(影响信息),另一方对这种刺激进行认知评价并作出相应的反应后者的行为又成为刺激(反馈信息)作用于前者。心理辅导是一个人际互动过程。但在这个过程中有可能发生所谓的“假互动”:形式上双方是在交谈,但实质上却没有对对方的刺激信息(影响信息)的实质性内容作出任何反应。
针对心理辅导中的假互动现象,心理辅导教师要注意两点:第一,要注意自己不能有假互动:第二,要了解对象是否有假互动,如有,则应迅速判断是什么原因:是—般的分神还是当时所谈及的话题触及到了其早期的创伤,如果是后者辅导教师就应设法围绕这一话题展开追查,了解来访学生的早期创伤。
2.进行深层互动。互动有个层次深浅问题,越是深层的互动越能涉及问题本质,有利于心理辅导教师了解来访学生存在的心理和行为问题的核心原因。因此,在心理辅导过程中,辅导教师应追求的目标之一就是要促使互动由浅层次向深层次发展。列文格尔曾经指出,一般人际关系的三种水平:察觉水平、表面接触水平和关涉水平。按照列文格尔的这—观点,如果我们把互动按两个维度来划分,即按“内容一情感”和和“非个人化——个人化”来划分,那心理辅导教师应该设法使互动沿着“内容一情感”和“非个人化——个人化”的方向发展,从而达到越来越深的“关涉水平”。
3.防止信息失误。会谈过程的本质实际上是一个信息交往的过程,要想使会谈有效地进行,我们必须保证信息在交往过程中不出“故障”,即避免信息的失真、丢失和增加。这种信息失误现象之所以会发生,既有外部的、物理方面的原因,但更多的是内部、主观方面的原因,因为人总是带着个体主观的愿望、态度、兴趣、价值观和自身的经验去接受、理解和评价个体所获得的信息的,这些个体自身的因素将有意或无意地影响信息的加工,从而导致信息的失误。为了防止这种信息失误现象的发生,一方面心理辅导教师要保持清醒的头脑,防止信息在传递、加工过程中出现失误
针对信息失误的种种主观原因,防止的方法是:
第—,无论你有多少心理辅导的经验,在每一次与新的来访学生会谈时,“忘掉”自己以前的辅导经验,不定框框,一切从零开始:第二,在整个会谈过程中均应保持清醒的头脑,以客观的、实事求是的态度来对待每一位来访学生。
(二)倾听的技术
倾听不是一般的听,它有参与、专心和注意的意思。在心理辅导过程中,倾听具有特殊的含义。事实上,倾听不是简单地了解情况,更重要的还是为了建立良好的关系,并具有助人的效果。为了使倾听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辅导教师不仅要用耳朵去听,更应用心去听,去设身处地地感受;不但要听懂来访学生通过言语、行为所表达出来的东西,还应听出其在交交谈中所省略的和没有表达出来的东西。在倾听时,心理辅导教师应该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不要急于下结论。心理辅导教师不要急于在来访学生把事情真相真正完全叙述出来以前就匆忙下结论,就提供辅导建议。
2.不要轻视来访学生的问题。许多问题可能在一般人看来是很平常的事情,但对来访学生来讲则是一个困扰其情绪的难题。这种现象在心理辅导过程中是十分常见的,心理辅导教师对此应该有心理准备,不要认为来访学生所提问题是小题大做、无事生非,流露出轻视、不耐烦的态度。
3.不要轻易打断来访学生的话题。轻易打断来访学生的话题,不但会影响来访学生倾诉的积极性,而且还可能影响对问题本质的把握,甚至搞得来访学生无所适从不知道讲什么好。
(三)记录的技术
在心理辅导过程中作好辅导记录是必不可少的,没有适当的记录,就可能会对来访学生问题、原因的分析及后续的辅导产生不良影响。及时地记录一份比较完整、系统的辅导材料,有利于辅导教师进一步推敲,从中发现新的线索。一个有经验的心理辅导教师是十分重视辅导的原始材料的。
记录有两种形式,即录音和笔录。无论作什么形式的记录辅导教师都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必须征得来访学生的同意。一般讲,在证求来访学生的意见时,只要辅导者问得当,态度诚恳,并做出保密的保证,绝大多数来访学生都是会同意的,但如果来访者不同意,就不能勉强。碰到后一种情况,我们可在辅导进行了一段时间、来访学生情绪有所稳定后再征求来访学生的意见。实在不同意,也只能作罢。在心理辅导过程中,必须绝对避免瞒着来访学生偷偷地摄像、录音。
2.做笔录时辅导教师必须处理好倾听、反应和记录的关系。在心理辅导过程中,对于辅导教师来讲,第一位的任务是倾听和反应,不能因为做笔录而影响倾听和反应。
3.当笔录速度跟不上叙述速度时,辅导教师不能把注意力集中到对刚才来访学生叙述内容的回忆上,而应该用问话的形式来核实或请求重复、解释。
(四)提问的技术
提问是心理辅导过程中常用的方法。在提问过程中辅导教师应注意以下几个问提:
1.尽量多用开放式的提问。
2.注意语气语调。辅导教师应以信任、温和、亲切的态度向来访学生一个一个地提问,不能显得咄咄逼人,要避免连珠炮式的发问,以免引起对方的顾虑和反感。
3.问法要多样化。
4.提问不能给人以强制的感觉。
(五)其他的技术
1.处理沉默。辅导时,时常会出现沉默,而这往往是一件令人心烦的事,它可能会引起起紧张、压抑和尴尬。在遇到沉默时,辅导教师可采取以下措施:
(1)保持冷静。心理辅导教师在此时的急躁和不安可能会进一步强化沉默,并降低辅导教师在来访学生心目中的形象。
(2)区别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措施。如果沉默是因为来访学生在思考问题,最好的办法是等待,并用微笑、目光、微微点头予以鼓励;如果沉默是由于来访学生的犹豫不决定而引起的,那辅导教师应该给予鼓励和必要的保证;如果沉默是由于来访学生为了表达愤怒和对抗,那辅导教师必须及时发现,寻找原因,或表示和好,或表示谦意,或予以解释。
2.非语言交流。非语言交流包括把握和运用非语言行为两个方面。心理辅导过程中的非语言交流不但能向我们提供许多有价值的信息,甚至是言语想要回避、隐藏和作假的内容,而且还能强化辅导教师对来访学生的语言影响效果。因此,把握和正确运用非语言交流是心理辅导教师的基本功。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