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算乘法

笔算乘法(精选17篇)

笔算乘法 篇1

  笔算乘法

  第1课时教学内容:.  63页例1、做一做,练习十五1、2题。

  教学目标:

  让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过程,学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乘法。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学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乘法(不进位)。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呈现例1的画面,让学生观察

  用完整的话把这幅图的内容、问题说一说。

  请学生说一说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从而列出算式24×12。

  二、探讨计算方法

  1、各组讨论:怎样计算24×12。

  请把想出的计算方法写在纸上。

  2、组织交流。

  各组展示本组的算法。不容易说清楚的,就写在黑板上。

  方法一:

  24×10 = 240

  24×2 = 48

  240 + 48 = 288

  方法二: 2 4

  × 1 2

  4 8 ……24×2的积

  2 4 ……24×10的积(个位的0不写)

  2 8 8

  3、师生评议。

  (1)请学生说一说,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2)教师对学生发表的意见作以肯定或补充。

  (3)重点评议笔算。

  检查竖式每一步计算的方式,再现笔算过程。

  三、练习

  1、尝试练习。

  用竖式计算63页“做一做”的8道题。请几名学生上黑板板演,讲评。

  2、独立完成练习十六第1题。

  四、总结

  1、请学生讨论笔算乘法时要注意什么问题,并交流。

  2、教师强调:用竖式计算时,每次乘得的数的末位应该和那一位对齐。还要注意记住进位数,正确处理进位问题。

笔算乘法 篇2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五册“笔算乘法”(74页)。

  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过程,初步学会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了解竖式每一步的计算含义;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及积极的学习态度,体验算法多样化;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在课堂开始我利用多媒体课件从身边的“买作业本”入手,创设了问题情景,提出了计算问题;然后由学生自主探索,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在实践中巩固和运用方法。现我就学生自主探索,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一环节做一分析。

  课堂实录:

  1、先估算

  师:请大家估计一下我们班一共买了多少本作业本?

  生:大约有40本。

  师:大家估计是40本,你想知道准确的结果吗?让我们一起来列式吧。

  生:21×2

  师: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生1:因为我们班有21名同学,每人都买了两本所以用乘法。

  生2:因为每个同学的作业本同样多,所以用乘法。

  ……

  师:这几位同学说得真好,那么21乘2等于几?你会算吗?

  2、小组探讨,交流

  学生小组讨论

  各小组代表发言

  生1:我们把21分成20和1,20×2=40,1×2=2,40+2=42

  生2:我们想21×2就是2个21,可以用加法算21+21=42

  师:刚才大家用不同的口算方法解决了这个问题,假如这个数很大,数位再多些,怎么办?你愿意去探索吗?

  3、学生尝试用竖式计算,并讨论算法

  学生在练习纸上试列竖式。

  师:互相看一看,选出最好的当代表,展示给大家看。

  生1:1×2=2,写在个位上,表示4个1;20×2=40表示4个十,在十位上写4,等于42。

  生2:先算个位1乘2得2,2是2个一,写在个位;十位上2乘2是4,4写在十位。

  分析:

  1.从本班实际导入,创设了问题情景。

  新课标提出“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数学”,我在课堂开始就从班级买作业本入手,再现了学生熟悉的情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计算设置在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之中,激活了学生原有的知识与经验,使学生愿意去主动探索知识。

  2.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出发,给学生创设了思考与交流的空间。

  新课标提出“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在探索笔算乘法的过程中,我先请同学估一估,让学生感知到作业本的数量大约是40本,培养了学生估算的能力,接着,放手让学生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计算,学生积极地投入到交流讨论当中,不少同学的口算能力很强,用口算的方法算出了结果,在交流中学生充分的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在此基础之上,我又引导学生试着用竖式解决这一问题,有了口算的基础,学生通过认真的思考与合作交流得出了笔算乘法的方法。从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到相互交流探索笔算方法,学生始终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在活动中学生经历了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的得出过程,体会了计算的用处,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当然,在课堂中也有不足之处,例如,平时一些发言少的、内向的孩子,在合作交流中,参与的深度就远远不及活泼开朗的孩子,这就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当中不断地总结经验,改进方法,真正做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笔算乘法 篇3

  教学内容:p49例1及相应练习。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使学生掌握一个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比较使学生总结得出计算法则。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初步的概括能力。

  重点难点:归纳总结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法则。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

  国庆期间,李叔叔一家自驾车到某城市旅游。小汽车每小时行82千米,从犍为到该城市一共行了12小时。犍为到该城市有多少千米?

  学生列式计算。一学生板演。

  反馈:说说你是怎么算的。(搞清楚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法则)

  二、探索新知

  师导入例题:李叔叔在该城市接到公司通知,得赶到北京参加一个重要会议。于是,他马上来到火车站,赶火车去了北京。请同学们想办法解决下面的问题。

  出示例题:李叔叔从某城市乘火车去北京用了12小时,火车1小时行145千米。该城市到北京有多少千米?

  1、该怎样列式计算,你是怎么想的?

  (145×12 12 × 145 )

  2、请估计该城市到北京有大约有多少千米?

  把估计的数写下来,先与同桌交流,再指名汇报。

  3、那两个城市之间到底是多少千米,该怎样进行计算呢?引出并板书课题:笔算乘法

  4、自我尝试:试着用前面学过的知识来解决这道题。想一想: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每次积的书写位置怎样,最后算什么?(带着问题选择一道题笔算)

  5、同桌讨论交流计算过程,两人板演。

  6、集体评议145×12 的计算过程:

  先算什么,290表示什么?

  再算什么,145表示什么?写这个积时应注意什么?

  7、“ 12 × 145 ”怎么计算? 请板演学生说说他的计算过程。

  8、比较对这两种书写形式的看法。探讨,得出规律:两位数乘三位数,在列竖式时可以把两个因数的位置交换一下,变成三位数乘两位数,这样计算比较简便。

  9、同桌相互讨论,集体总结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法则。

  (三位数乘两位数,先用第一个因数的每一位数去乘第二个因数的个位数字,所得积的末位对齐因数的个位;再用第一个因数的每一位数去乘第二个因数的十位数字,所得积的末位对齐因数的十位。最后把两个积加起来。)

  三、巩固练习

  1、基本练习:书上p49“做一做”

  四生板演,其他同学做在书上,集体评议。

  2、数学医院:改错题(书上p51 7题)

  找病因,并改正。

  为了不让小马虎犯同样的错,你们认为该对小马虎说什么呢?

  四、全课总结:简要回顾,叙述本课主要内容。

  五、课堂作业:书p51 6、8题

  板书设计:

  笔算乘法

  例1:李叔叔从某城市乘火车去北京用了12小时,火车1小时行145千米。该城市到北京有多少千米?

  145×12=1740(千米)

  145

  × 12

  ———

  290……145与2的积

  145 ……145与1个十的积

  ———

  1740……145与12的积

  答:该城市到北京有1740千米。

笔算乘法 篇4

  教学目标:让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过程,学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乘法。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有下围棋的录像或画面);

  多个南瓜形算式卡片(每张上一个算式)。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呈现下围棋的录像或画面,介绍有关围棋赛的事例(或战绩)。

  放大棋盘,让学生观察棋盘结构。使学生了解到:围棋的棋盘面由纵横19道线交叉组成。

  接着,把棋子放在纵横线的交叉点上,引出问题:“棋盘上一共有多少个交叉点?”

  请学生说一说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从而列出算式19×19。

  二、探讨计算方法

  1.各组讨论:怎样计算19×19。

  请把想出的计算方法写在纸上。

  2.组织交流。

  各组展示本组的算法。不容易说清楚的,就写在黑板上。

  3.师生评议。

  (1)请学生说一说,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2)教师对学生发表的意见作以肯定或补充。使学生了解每一种算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例如:估算的方法能很快算出大约有400个交叉点,但它不能满足解决问题的要求。

  (3)重点评议笔算。

  用检查竖式每一步计算的方式,再现笔算过程。在此基础上,夸赞学生:能用刚学过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知识解决今天的新问题。并且,能正确解决乘的过程中的进位问题。你们真棒!

  三、练习

  1.尝试练习。

  用竖式计算第65页“做一做”中的4道题。可以让几个组的学生做前2道,另几个组的学生做后2道题。

  完成计算后,组织交流。说出笔算的过程,加深学生对笔算过程的了解。

  2.完成练习十六第1题。

  独立计算,集体订正。根据班上出现错题的情况,和学生一起讨论错误的原因,请学生订正错题。请学生注意:计算时要认真仔细。

  3.解决问题。

  请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十六第3、4题。

  完成后,请学生向全班说一说,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4.游戏。

  贴出写有算式的南瓜卡片。用语言描述菜园里收南瓜的情境,请同学们帮助菜农收南瓜。

  让学生自由选择卡片,算对的就收获了这个南瓜。

  完成后,先检查是不是算对了,再比一比哪组学生收获的南瓜多。奖励优胜组。

  四、总结

  1.请学生讨论笔算乘法时要注意什么问题,并交流。

  2.教师强调:用竖式计算时,每次乘得的数的末位应该和那一位对齐。还要注意记住进位数,正确处理进位问题。

笔算乘法 篇5

  笔算乘法教学内容:课标实验教材第七册49页例1及相应练习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根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推出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教学过程:一、自主探索笔算方法。1、出示例1:李叔叔从某城市乘火车去北京用了12小时,火车1小时约行145千米。该城市到北京大约有多少千米?2、独立列式:145×12=3、请学生估一估145×12的大致范围。4、尝试算出145×12的结果,并对照估算的情况,算一算估算值与准确值的误差是否合乎实际。5、让学生说一说计算过程。应说以下几点:(1)先算什么;(2)再算什么,积的书写位置怎样;(3)最后算什么。6、师生共同归纳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一般方法的过程。7、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检验自己运算的结果。二、巩固练习1、课本49页“做一做”学生独立用竖式计算,完成后,可能计算器自行检验。2、练习七第3题。164×32= 54×145= 254×36=217×83= 43×139= 328×25=提示学生:怎样列竖式可使计算方便些?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对比的基础上反思,明白在列竖式时,上面一行写三位数,下面一行写两位数,这样计算比较方便。同时提醒学生书写要工整,数位要对齐,计算要仔细。3、练习七第2、4题。这两题的知识背景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学生练习后,让学生根据每题的知识背景简单说一说自己的感受。三、课堂小结。(略)四、教学反思:4、笔算乘法的练习教学内容:第50-52页练习八的2、4、5、8-11题。教学目标:1、知道用乘法解答应用题可把两个因数交换位置。2、正确解答应用题。教学重点:正确解答应用题。教学难点:理解应用题中有关数量关系。教具准备:投影片、小黑板。教学过程:(一)复习1、小黑板出示笔算题:134×16 246×34学生笔算(两名学生板演)。让学生笔算过程。2、口算:14×7 25×3 160×5 23×10060×70 21×300 18×50(二)练习1、投影第2题:我国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绕地球一周要用114分钟,绕地球59周要用多少分钟?比5天时间长些还是短些?2、问:怎样列式表示什么?5天时间有几分钟?学生试做(一名学生板演)。114×59=6726(分钟)114× 5960×24×5=72007200>6726问: 59 114×114和 × 59比,哪一种计算更简便?多名学生回答(个别学生会列这种式子:。 59× 114学生比较后得出:114× 59笔算时比较简便。1、练习:完成4、5题。 学生练习(两人板演)2、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二、作业:练习十三:8-11题。

笔算乘法 篇6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发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全过程,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2、通过比较各种方法的优点和不足,寻找最佳方法,训练学生掌握优化策略的思想和方法。

  3、学会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出示插图 今天妈妈带小利去买书,他一共要付出多少钱?

  1、请你先帮他估一估,大约付多少钱?

  2、怎样才能知道估算的钱数最接近正确答案呢?这就需要我们准确的计算出24×12的得数,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

  二、探索尝试,寻找方法÷

  1、独立思考,尝试解决问题

  你能想办法算出得数吗?试试看

  2、组内交流,整理方法

  3、全班汇报,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⑴24+24+24+ …… +24=288

  ⑵12+12+12+…… +12=288

  ⑶24×2×6=288

  ⑷24×3×4=288

  ⑸12×6×4=288

  ⑹12×8×3=288

  ⑺20×12+4×12=288

  ………

  4、方法归类

  连加,连乘,拆数

  5、比较一下哪种方法比较简便?

  学生讨论

  拆数使用比较广泛,因为每个两位数都可以拆成两数的和。

  6、研究笔算的方法

  在研究刚才这些方法时,有些同学却用了跟这三中不一样的方法,就是竖式计算。

  你们知道每一步的意思吗?学生讨论交流

  24 24

  ×12 ×12

  48……2×24的积 48……2×24的积

  24 ……10×24的积

  你发现了什么?(拆数)

  7、教师讲解笔算方法

  是不是所有的两位数乘两位数都可以用竖式计算?

  计算时要注意什么?(数位)

  三、巩固法则,推广应用

  游戏:智闯马虎宫,找找开门密码

  23×13 41×21 23×31

笔算乘法 篇7

  教学目标

  1.理解“满十进一”的算理, 进而类推出“满几十进几”的算法.初步掌握笔算中的进位法则.

  2.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类推能力.

  3.培养学生主动去获取新知识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满十进一的算理.

  教学难点

  分清进位与不进位的情况,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口算(全班口答):

  2.用竖式计算:全班同学在练习本上做,4名同学板演.

  (二)指导探究:

  1.师:今天我们继续研究一位数乘法.(板书:一位数乘法)

  2.师生共探讨 的算理算法.

  (1)学生自己探索:

  教师在黑板上写出 的算式,请学生在练习本上试做,有困难的同学可以相互商量一下.怎样计算都可以,不限制方法.

  a.汇报结果

  学生汇报:有可能得92,有可能得72,还有可能得612……等等,让学生充分汇报,教师把答案依次写在黑板上.

  b.师:究竟哪一个答案对呢?先请大家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学生各自发表见解,讨论得92或612的同学答案对不对,然后让得72的同学说说是怎么想的,怎么算的.

  (可能)生1:我是这样想的,3乘4得12,3乘20得60,60加上12得72.所以 .

  教师板书过程:

  (可能)生2: , ,所以 (教师板书)因为 表示3个24连加.所以我把3个24连加就可以算出 的积.

  (可能)生3:我是想:

  教师板书:

  (可能)生4:我是笔算的,先用3乘被乘数千位上的4得12,写2进1,再用3乘被乘数十位上的2得6,6加1得7,十位上写7.

  教师板书:

  c.这时4种方法都摆在黑板上,大家讨论哪种方法好,最后大家一致认为第4种方法好具有普遍性.而前3种方法有局限性,这时大家把共同的学习目标转向笔算竖式.

  d.操作演示:

  师:那么个位满十为什么要向前一位进一呢?我们不妨用小棒图来帮帮忙.

  教师边说边出示小棒图。

  师:现在图中应该有几捆?为什么是7捆?

  生:因为原来有6捆小棒,3个4根是12根.其中的10根又可以扎成1捆,6捆加进上来的1捆,共7捆.

  师:进上来的1捆就相当于这里的“1”(教师手指笔算竖式中个位满十进上来的1).所以应该用2乘3再加上进来的1.

  师:为了避免漏加1,我们在十位上写一个小一点的“1”(教师用彩粉笔写)

  3.尝试练习.

  教师出示 ,同座互相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然后动笔计算.

  反馈练习:

  订正时,重点提问第3题的计算过程.

  4.进一步探究算理,明确算法:(十位满几十向百位进几)

  (1)教师出示例4,

  (2)全班动手试做:

  (3)提问: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怎样写?

  重点提问:90乘4得多少?该怎样写?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出完整的竖式.

  (4)反馈练习:

  (5)观察对比:

  师问:例4与例3相比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学生讨论.

  反馈共同归纳:

  相同点都属于进位的笔算乘法,都从个位乘起,用乘数依次乘被乘数的每一位数.

  不同点:例3被乘数是两位,例4被乘数是3位;例3在计算时是个位满十向前一位进1.例4是十位满几十,向百位进几.

  (6)师生共同归纳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法则:

  先由学生说,学生之间互相讨论,教师起穿针引线的作用,最后总结出:

  1.从个位起,用一位数依次乘多位数的每一位数.

  2.哪一位上乘得的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三)巩固练习.

  1.用竖式计算:

  2.改错练习:

  板书设计

  一位数乘法

  例3 24×3

  教案点评:

  针对进位的重点难点“满几十要向前一位进几”,让学生先凭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大胆尝试。积累感性认识,然后通过多媒体直观形象的动态展示,使学生理解进位的基本原理,从而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目的。

笔算乘法 篇8

  教学目标

  1.理解“满十进一”的算理, 进而类推出“满几十进几”的算法.初步掌握笔算中的进位法则.

  2.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类推能力.

  3.培养学生主动去获取新知识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满十进一的算理.

  教学难点

  分清进位与不进位的情况,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口算(全班口答):

  2.用竖式计算:全班同学在练习本上做,4名同学板演.

  (二)指导探究:

  1.师:今天我们继续研究一位数乘法.(板书:一位数乘法)

  2.师生共探讨 的算理算法.

  (1)学生自己探索:

  教师在黑板上写出 的算式,请学生在练习本上试做,有困难的同学可以相互商量一下.怎样计算都可以,不限制方法.

  a.汇报结果

  学生汇报:有可能得92,有可能得72,还有可能得612……等等,让学生充分汇报,教师把答案依次写在黑板上.

  b.师:究竟哪一个答案对呢?先请大家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学生各自发表见解,讨论得92或612的同学答案对不对,然后让得72的同学说说是怎么想的,怎么算的.

  (可能)生1:我是这样想的,3乘4得12,3乘20得60,60加上12得72.所以 .

  教师板书过程:

  (可能)生2: , ,所以 (教师板书)因为 表示3个24连加.所以我把3个24连加就可以算出 的积.

  (可能)生3:我是想:

  教师板书

  (可能)生4:我是笔算的,先用3乘被乘数千位上的4得12,写2进1,再用3乘被乘数十位上的2得6,6加1得7,十位上写7.

  教师板书

  c.这时4种方法都摆在黑板上,大家讨论哪种方法好,最后大家一致认为第4种方法好具有普遍性.而前3种方法有局限性,这时大家把共同的学习目标转向笔算竖式.

  d.操作演示:

  师:那么个位满十为什么要向前一位进一呢?我们不妨用小棒图来帮帮忙.

  教师边说边出示小棒图。

  师:现在图中应该有几捆?为什么是7捆?

  生:因为原来有6捆小棒,3个4根是12根.其中的10根又可以扎成1捆,6捆加进上来的1捆,共7捆.

  师:进上来的1捆就相当于这里的“1”(教师手指笔算竖式中个位满十进上来的1).所以应该用2乘3再加上进来的1.

  师:为了避免漏加1,我们在十位上写一个小一点的“1”(教师用彩粉笔写)

  3.尝试练习.

  教师出示 ,同座互相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然后动笔计算.

  反馈练习:

  订正时,重点提问第3题的计算过程.

  4.进一步探究算理,明确算法:(十位满几十向百位进几)

  (1)教师出示例4,

  (2)全班动手试做:

  (3)提问: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怎样写?

  重点提问:90乘4得多少?该怎样写?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出完整的竖式.

  (4)反馈练习:

  (5)观察对比:

  师问:例4与例3相比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学生讨论.

  反馈共同归纳:

  相同点都属于进位的笔算乘法,都从个位乘起,用乘数依次乘被乘数的每一位数.

  不同点:例3被乘数是两位,例4被乘数是3位;例3在计算时是个位满十向前一位进1.例4是十位满几十,向百位进几.

  (6)师生共同归纳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法则:

  先由学生说,学生之间互相讨论,教师起穿针引线的作用,最后总结出:

  1.从个位起,用一位数依次乘多位数的每一位数.

  2.哪一位上乘得的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三)巩固练习.

  1.用竖式计算:

  2.改错练习:

  板书设计

  一位数乘法

  例3 24×3

  教案点评:

  针对进位的重点难点“满几十要向前一位进几”,让学生先凭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大胆尝试。积累感性认识,然后通过多媒体直观形象的动态展示,使学生理解进位的基本原理,从而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目的。

笔算乘法 篇9

  我所上的这节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教材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二部分笔算乘法的例2。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因数是一位数的口算乘法和初步掌握了一位数乘二、三位数笔算乘法的计算顺序和怎样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重点是正确处理笔算乘法中的进位问题.即:满十进一,和满几十进几的问题.课前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摆小棒,理解了进位的道理,通过不同的摆法,发表自己的意见,最后通过讨论,取得了共识.学生参与了学习的全过程。

  一、说教法、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他们的知识现状采用了多种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通过摆小棒及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从而促了他们的观察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引导学生感受算理与算法的过程中,放手让学生尝试,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并适时调动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方法,然后让学生自己去比较方法的正确与否,简单与否。这样学生对算理与算法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理解,既明于心又说于口。再按照自主探究-讨论-归纳这样的思路,运用知识迁移让学生发现新知,掌握新知。在自主探究、讨论中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学会自学探究,并提供动口,动手、动脑的机会,让学生在体验,感知、讨论、合作、比较中灵活掌握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突破难点。

  二、教学程序:

  在这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不进位乘法,这节课主要是学习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进位乘法。我在组织学生探索算法的基础上,教学用竖式计算,重点解决乘的顺序以及第二部分积的书写方法,因此,我把重点放在了帮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探索和掌握算法上,为此我做了如下的教学设计:

  (一)循序渐进,探究新知

  数学知识的形成有着固有的规律,逻辑性很强,不能有半点的跨越与漏洞,结合数学知识的形成特点。围绕教学重点采用了以下步骤:

  (1)简化导入部分,把更多的时间放在学生探索算法上。因为这是一步算式的应用题,学生列起算式来不会有太大的困难,因此,我在教学这一环节时,我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小棒图,弄清小棒图提供的各种信息,明确要解决什么问题,在这上面并没花太多的时间和精力。

  (2)在探究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算法上让学生充分讨论、探索方法:第一是通过小棒图来说。也为 “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埋下了伏笔。第二是直接用竖式计算192×4。竖式的计算学生肯定没问题,对于第一步如何计算也难不倒学生,关键是第二步、第三步,通过学生自己探索算法,让学生弄清第二步、第三步为什么这样写?这样,既能充分调动学生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积极性,体验成功的乐趣,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去,又能使学生体验到笔算方法的简洁和便利,从而促使学生更为自觉的学好笔算。

  (3)在教学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计算时,我把探究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的主动权完全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已发现问题,总结规律、解决问题,达到让学生学会学习,能学习,爱学习的目的。

  (二)深化练习、巩固新知

  练习是数学学习中巩固新知,形成技能、发展思维,提高学生分析、解答能力的有效手段,为了加深学生对法则的理解、对法则的应用,更好的领会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我设计了相应的练习以便学生掌握知识并能熟练应用。

笔算乘法 篇10

  教学目标

  1.理解“满十进一”的算理, 进而类推出“满几十进几”的算法.初步掌握笔算中的进位法则.

  2.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类推能力.

  3.培养学生主动去获取新知识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满十进一的算理.

  教学难点

  分清进位与不进位的情况,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口算(全班口答):

  2.用竖式计算:全班同学在练习本上做,4名同学板演.

  (二)指导探究:

  1.师:今天我们继续研究一位数乘法.(板书:一位数乘法)

  2.师生共探讨 的算理算法.

  (1)学生自己探索:

  教师在黑板上写出 的算式,请学生在练习本上试做,有困难的同学可以相互商量一下.怎样计算都可以,不限制方法.

  a.汇报结果

  学生汇报:有可能得92,有可能得72,还有可能得612……等等,让学生充分汇报,教师把答案依次写在黑板上.

  b.师:究竟哪一个答案对呢?先请大家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学生各自发表见解,讨论得92或612的同学答案对不对,然后让得72的同学说说是怎么想的,怎么算的.

  (可能)生1:我是这样想的,3乘4得12,3乘20得60,60加上12得72.所以 .

  教师板书过程:

  (可能)生2: , ,所以 (教师板书)因为 表示3个24连加.所以我把3个24连加就可以算出 的积.

  (可能)生3:我是想:

  教师板书:

  (可能)生4:我是笔算的,先用3乘被乘数千位上的4得12,写2进1,再用3乘被乘数十位上的2得6,6加1得7,十位上写7.

  教师板书:

  c.这时4种方法都摆在黑板上,大家讨论哪种方法好,最后大家一致认为第4种方法好具有普遍性.而前3种方法有局限性,这时大家把共同的学习目标转向笔算竖式.

  d.操作演示:

  师:那么个位满十为什么要向前一位进一呢?我们不妨用小棒图来帮帮忙.

  教师边说边出示小棒图。

  师:现在图中应该有几捆?为什么是7捆?

  生:因为原来有6捆小棒,3个4根是12根.其中的10根又可以扎成1捆,6捆加进上来的1捆,共7捆.

  师:进上来的1捆就相当于这里的“1”(教师手指笔算竖式中个位满十进上来的1).所以应该用2乘3再加上进来的1.

  师:为了避免漏加1,我们在十位上写一个小一点的“1”(教师用彩粉笔写)

  3.尝试练习.

  教师出示 ,同座互相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然后动笔计算.

  反馈练习:

  订正时,重点提问第3题的计算过程.

  4.进一步探究算理,明确算法:(十位满几十向百位进几)

  (1)教师出示例4,

  (2)全班动手试做:

  (3)提问: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怎样写?

  重点提问:90乘4得多少?该怎样写?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出完整的竖式.

  (4)反馈练习:

  (5)观察对比:

  师问:例4与例3相比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学生讨论.

  反馈共同归纳:

  相同点都属于进位的笔算乘法,都从个位乘起,用乘数依次乘被乘数的每一位数.

  不同点:例3被乘数是两位,例4被乘数是3位;例3在计算时是个位满十向前一位进1.例4是十位满几十,向百位进几.

  (6)师生共同归纳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法则:

  先由学生说,学生之间互相讨论,教师起穿针引线的作用,最后总结出:

  1.从个位起,用一位数依次乘多位数的每一位数.

  2.哪一位上乘得的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三)巩固练习.

  1.用竖式计算:

  2.改错练习:

  板书设计

  一位数乘法

  例3 24×3

  教案点评:

  针对进位的重点难点“满几十要向前一位进几”,让学生先凭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大胆尝试。积累感性认识,然后通过多媒体直观形象的动态展示,使学生理解进位的基本原理,从而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目的。

笔算乘法 篇1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一位数乘二、三位数连续进位乘法的计算方法,通过加大做题的难度,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培养学生及时验算的好习惯,以及认真书写的好习惯,来提高学生的一次正确率.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准确地进行连续进位的一位数乘法计算.

  教学难点

  某一位上的乘积加上进上来的数又要进位的情况是一位数乘法计算中的一个难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口算:

  2.笔算.请三位同学板演,其他同学动笔练习.

  二、教师谈话: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一位数乘二、三位数的乘法,这节课我们要在此基础上学习难度更大一些的笔算乘法.

  三、指导探索、学习新知:

  1.出示例5

  2.学生看图编题:

  有4盒奶粉,每盒545克,求这些奶粉共多少克?

  3.由学生来列式,老师板书:

  4.师:这道题同学们自已动笔试着做一做,在做题的过程中体会一下与前一节课讲的有什么不同,你在做题时遇到什么困难了,一会可以互相交流.

  学生试做,教师巡视.

  5.汇报自学情况:

  学生1:我发现今天做的竖式题是连续进位的,每乘一位都需要向前进位.而昨天的题不是连续进位.

  师:你说的真对,你找到了今天的题与昨天的题的不同点,这个不同点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地方.

  老师板书课题:连续进位乘法.

  学生2:我在做题中遇到的困难是:每乘一位都向前进位,每乘一位都要加上进上来的数,一共用了3次乘法和2次加法,等于做了5道口算题,特别复杂.

  师:你观察得真仔细,别看一道小小的一位数乘法,这里面包含的步骤可多啦,更需要你们用耐心和细心去算.

  老师板书竖式:

  师:进位数字一定要写,还要写清楚(用红笔描一描)

  6.师:那同学们说一说与昨天学的例题有什么相同?(学生讨论)

  交流汇报:

  生1:我觉得不论数字多大,数字多高,计算法则是一样的.

  生2补充:都是从个位乘起,并且哪一位乘得的积满几十就向前进几.

  7.巩固练习,反馈调节:

  老师在订正时要强调竖式书写时要把字写清楚,进位数字一定要写对位置,向十位进几要写在十位上,向百位进几,要写在百位上.

  四、多层次练习

  1.对比练习

  (1) (2)

  教师提出要求(1)(2)(3)组做第(1)组题,(2)(4)(6)组同学做第(2)组题.

  学生做完后讨论两组题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2组题都是连续进位的.

  不同点:两组题中第1小题是一般的连续进位乘法,而第二小题则是乘得的积加上进来的数又要进位的乘法.)

  2.改错练习.

  3.在○内填上“>”、“<”或“=”.

  ○402 ○1325

  ○600 ○1122

  五、课堂小结

  师:今天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生1:今天我学会了连续进位的笔算乘法.

  生2:乘的方法与前面学的一样,每乘一步都要进位,每乘一位都要加进来的数,比较复杂.

  生3:今天虽然做的是笔算,可我觉得每一步都用到了口算,今后我要加强练习口算,提高计算能力.

  板书设计

  连续进位乘法

  例5 题目

  教案点评:

  教学中采用自学的方法,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讨论、试做,教师在此基础上精讲点拨,最后总结方法,再配以多种形式的练习,使学生在巩固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笔算乘法 篇1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的道理,了解在实际计算中的应用,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计算能力、知识运用能力以及归纳概括能力.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以及良好的书写习惯和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

  运用概念和法则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独立、准确、迅速地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温故设疑:

  1.演示课件“中间有零的乘法(例8)”,提问:①求这3个盘子里一共有几个苹果?该怎样计算?(学生可能用加法 ,这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怎样用乘法计算;也可能有些学生能够直接用乘法计算 ,这时教师即可顺着学生的思路进一步提问.)

  2.继续出示课件“中间有零的乘法(例8)”,提问:这时3个盘子里一共有几个苹果?

  二、自主探索:

  1.学生说出算式 或 .

  2.同桌同学互相说说 这个算式的意义,并说说 为什么等于0( 表示3个0相加,结果还是0).

  3.想一想: 等于多少?为什么?( 表示5个0相加,结果还是0) 、 、 、 呢?

  4.小结:0乘以任何数结果怎样?(0乘以几表示几个0相加,结果得0.)

  5.根据刚才得出的 ,请同学们思考并讨论 (如果学生说不出来,教师可以告诉学生 .)

  6.学生独立填写 、 、 .

  7.小结:0和任何数相乘结果怎样?(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8.口算

  教师提示:计算时一定要认真审题,注意符号,符号不同,计算方法也不同.

  三、运用法则计算:

  1.板书例题:

  2.学生在练习本上试做,教师行间巡视,请一名做题正确的学生板演,全体同学订正结果.

  3.提问:在这道题的计算中运用到了哪些知识?(运用了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这一计算法则.)

  4.学生独立完成 ,师问:说说这道与上一题有什么相同与不同?这道题在计算时应该注意什么?

  ( ,相同点:都是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不同点:上一题第二个因数与第一个因数的个位相乘不需要进位,本题需要进位.计算本题时应注意第一个因数十位上的0与6相乘得0后还要加上进上来的3,因此积的十位上是3,而不是0.)

  四、巩固发展.

  1.口算:(出示课件“中间有零的乘法(口算)”)

  2.笔算练习:(出示课件“中间有零的乘法(笔算练习)”)

  3.计算对吗?把不对的改正过来.(出示课件“中间有零的乘法(练习)”)

  4.完成教材第十八页做一做第2题,将得数填在书上.

  ×

  207

  106

  205

  408

  396

  657

  4

  5.很快说出下面两个算式哪个得数大.

  6.发展: 、 .

  五、课堂小结:这节课上同学们有什么收获?(我们学习了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知道了“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这一规律,而且,我们还能运用这一规律正确地进行乘法计算.)

  板书设计

笔算乘法 篇13

  教学内容:苏教版数学第六册(修订本)第8"9页例1,第11页练习二1-5题。

  教学目标:

  1.学生经历发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会进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2.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比较各种方法的优点和不足,帮助学生体会优化的策略和思想。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l.出示例1图。(图中增加1盒水彩笔)提问:你能猜测一下大约有多少枝水彩笔吗?

  2.学生进行猜测后要求说说怎样猜测的。

  3.提问:怎样才能证明你猜测的答案是正确的?(要计算出24×12=?)

  4.追问:怎么算呢?我们没有现成的办法,你能自己想办法计算24×12得多少吗?二、探索尝试,比较并优选算法

  1.独立思考,尝试解决问题。(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去解决24×12=?注意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2.小组交流、整理。

  3.以小组为单位,全班汇报,再汇总不同算法。学生的算法可能有:

  (1)12+12+“……”+12=288(24个12相加)

  (2)12×4×6=288

  (3)12×3×8=288

  (4)12×20+12×4=288也有学生用竖式计算

  4.方法归类。(共分三类,第一类是连加;第二类是连乘;第三类是把其申一个乘数拆成两数的和或差)

  5.发现最佳方法。

  (1)出示:23×13二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这道题目。

  (2)小组交流,然后选出最简单的方法向全班同学汇报。

  (3)提问:为什么不用连加?为什么不用连乘?

  (4)引导:在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时,你认为哪一种方法适用的范围比较广?为什么?

  6.研究笔算方法。

  (1)提问:我们再来看看24×12这个乘法的竖式。你能说说每一步的意思吗?(学生进行讨论,然后全班交流。)

  (2)根据学生回答,出示每一步竖式表示的意义。

  (3)设问:是不是每一道两位数乘两位数都可以用竖式计算呢?计算时你认为应该注意些什么?(体会竖式计算的优点:简便,正确;注意数位对齐。)

  三、巩固法则,推广应用

  1.完成"练一练"的3道题目。(学生独立完,再指名板演)

  2.练习二第3题。(先填在书上,然后交流)

  四、全课总结,交流收获

  1.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你能编几道两位数乘两位数的题目,尝试计算一下吗?

  "两位数乘两位教的笔算乘法"教学设计及评析 来自。

笔算乘法 篇14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在弄清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算理的基础上,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和书写格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二)培养学生准确计算的能力.

  (三)培养学生书写工整、认真计算的学习习惯及善于思考的学习品质.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乘数是两位数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

  难点:乘数是两位数笔算乘法的算理.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计算:

  把这四道题分别写在小黑板上,请四名同学在自己位子上做.

  2.口算练习:

  (全体同学进行口算练习,投影出示)

  14×2

  31×30

  214×3

  16×5

  23×4

  22×3

  21×5

  12×20

  18×3

  23×6

  27×4

  42×3

  请同学说一说,14×2,31×30,214×3的口算过程.重点强调要用乘数分别去乘被乘数的每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集体订正小黑板上的四道题,请同学回忆乘数是一位数乘法的计算法则,教师再强调说明:在计算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时,要用乘数依次去乘被乘数的每一位,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3.根据乘法的意义写出算式并口算出结果.

  1个24

  2个24

  3个24

  10个24

  (24×1=24)

  (24×2=48)

  (24×3=72)

  (24×10=240)

  同学们想一想:3个24和10个24合起来是几个24?(13个24)

  根据乘法的意义:13个24写成乘法算式.24×13

  揭示新课: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1.教学例1:

  投影出示,引导学生看图片.

  提问:图上画的是什么?每盒有多少只?

  一共有多少盒?求的是什么?怎样求?

  以上几个问题,四人小组讨论.

  集体讨论,说明图意.(每盒彩色笔24支,13盒彩色笔共多少支)

  老师提出几个问题,请学生独立思考.

  (这几个问题,投影出示)

  (1)求13盒彩色笔共多少支,应该怎样列式?

  (2)讲一讲24×13的意义.

  (3)从图中看出13盒彩色笔可以分成几部分?怎样求出这两部分彩色笔的支数?

  (先求3盒的支数,再求出10盒的支数,最后求出13盒一共的支数)

  请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1)3盒的支数

  (2)10盒的支数

  (3)13盒的支数

  这三步是学生已掌握的旧知识,可由学生自己独立完成,请一名书写好的学生到黑板上板演.

  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在竖式中标明乘的箭头.

  教师边重点补充讲解边完善板书:这道题分三步计算,先求3盒的支数,再求10盒的支数,最后把两部分加起来,得到13盒的支数.

  提问:怎样把这三步写在一个竖式里呢?板书:

  教师示范演示:

  第一步:用纸片盖住乘数十位上的“1”,用个位上的“3”依次去乘被乘数的每一位数,如式:

  第二步:揭开十位数字上面的纸片,用十位上的“1”依次去乘被乘数的每一位,(用十位上的1去乘个位上的“4”得4,(即4×10=40,故4要写在十位上;用“1”去乘十位上的“2”,得20,即:20×10=200,故“2”写在百位上.)

  第三步;综合一,二步,把两部分积相加起来.写一个完整的算式:

  在把两部分积相加的时候,个位上是计算2加0,0只起占位的作用,为了简便,这个0可以省略不写,边说边把“0”擦掉.

  小组讨论:每个同学都有机会说一说计算的全过程.

  (先用乘数个位上的 3去乘被乘数 24,得数的末位和乘数的个位对齐;再用乘数十位上的1去乘被乘数24,得数的末位和乘数的十位对齐;最后把72和240加起来)

  引导学生观察完整的竖式和分步计算的联系与区别.强调说明用一个竖式计算比较简便.

  试做:

  完成下面各题:

  (以上三题写在小黑板上,由三个学生完成,其余同学写在课本上)

  完成后进行集体订正.

  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想一想: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应该怎样计算呢?

  (同桌两个同学互相讨论一下)

  投影出示:

  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法则:

  1.先用乘数个位的数去乘被乘数,得数的末位和乘数的个位对齐;

  2.再用乘数十位上的数去乘被乘数,得数的末位和乘数的十位对齐;

  3.然后把两次乘得的数加起来.

  请个人读、集体读.

  (三)巩固反馈

  1.计算下面各题.

  要求:

  (1)先说出下面各题的计算步骤,再计算;

  (2)计算后请把被乘数和乘数调换位置再算一遍,看看两次计算的结果相同吗?

  43×12 31×23 26×13

  2.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要求:计算后结合每道题具体说一说“为什么乘数十位上的数去乘被乘数,得数的末位要和乘数的十位对齐?

  3.出示投影片.

  学校买了32把椅子,每把椅子的价钱是15元.根据左边的竖式在里填数.

  通过读题、审题后,由学生独立写在课本第8页.完成后集体订正.

  4.判断正误.错误的说明错误原因.

  请在自己的练习本上,把上面的错题改正过来.然后把乘数和被乘数交换位置,再计算一遍.(用这样的方法可以验算)

  5.课堂验收.

  要求:格式规范、书写整齐、计算正确.

  (1) 36×12 (2)53×28

  第1,2,3组同学做第(1)题,第4,5,6组同学做第(2)题.并用交换被乘数、乘数的位置,再做一遍.

  小结 同学们学习得很好,老师再出一道思考题,用你们今天学习的知识能解决吗?

  123×23

  家庭作业:看书第6页.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是在学习了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和乘数是整十数的乘法基础上学习今天的新知识.导入新课正是旧中引新,为讲授法则和算理做好知识上和心理上的准备.

  讲授新课时,利用迁移的原理,在教师引导下,使学生一步一步地加深对算理和法则的认识和理解,从而很轻松地获得了新知识.

  通过对练习的精心设计,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加深对法则及算理的认识,激发了学习兴趣,提高了计算能力,注意了培养学生认真计算、书写工整的良好学习习惯.

  

笔算乘法 篇1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笔算方法,能够正确计算.

  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的能力.

  3.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积极动脑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

  因数末尾有几个0,积的末尾就添上几个0.

  教学过程

  一、沟通联系,促进迁移.

  1.出示复习题.

  20×3= 200×3= 2000×3=

  12×4= 120×4= 340×2=

  2. 提问: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口算乘法应该怎样计算:(用第一个因数0前面的数与第二个因数相乘,再看第一个因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几个0.)

  二、创设情境,探索新知:

  1.出示课件“末尾有0的乘法(例11)”(师:天太热了,王老师实在受不了了,就想去买电扇.于是他带了1000元钱来到了商店.电扇每台350元,王老师带的钱够用吗?)

  2.提问:怎样判断王老师的钱是否够用?

  3.学生分组讨论.

  4.学生汇报讨论结果.(要想知道王老师带的钱是否够用,必须要先算出买3台录音机共用多少元钱.)

  5.怎样计算:由学生在练习本上试做.

  6.学生汇报:全班交流,质疑.(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两种做法.)

  7.比较两种方法有什么不同?(方法一是根据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法则进行计算的;方法二是根据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口算方法进行类推得来的.)

  8.你更喜欢哪一种方法?为什么?(因为第二种方法比较简便,所以更喜欢第二种方法.)

  9.板书:2500×3 师问:怎样算简便?

  10.找一名学生板演,然后集体订正.

  11.谁能说一说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怎样进行笔算?笔算时应注意什么?(,先用第一个因数0前面的数与另一个因数相乘,再看第一因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数的末尾添写几个0.笔算时应该注意:1. 第二个因数要写在第一个因数的末尾的0的前一位的下面;2. 第一个因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几个0,不能漏掉.)

  三、巩固知识,发展能力.

  1.演示动画“末尾有零的乘法”

  2.出示课件“末尾有零的乘法(练习)”(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3.教材第二十二页第7题,请学生将答案直接写在教材.

  4.你会计算2072×4和8×420吗?

  板书设计

  末尾有0的乘法

  20×3= 200×3= 2000×3= 2500×3=

  12×4= 120×4= 340×2=

笔算乘法 篇16

  笔算乘法的练习课(完成练习十六的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笔算方法。

  2、能解决用乘法计算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

  2、开火车进行口算练习:

  40×20 60×20 80×40 400×70 12×30

  12×40 44×20 230×2 70×3 11×400

  3、笔算练习(进位与不进位的对比):

  23×31 33×31 43×12 11×25

  23×34 54×13 39×27 17×28

  (1)学生笔算。

  (2)请学生观察比较:上行的题目和下行的题目有什么异同?

  (3)学生讨论交流:它们的计算方法是一样的,不同的是上行的题目计算时没有进位,而下一行的题目需要进位。

  (4)说说笔算乘法要注意什么?

  4、正误辩析:

  教师用小黑板出示6道计算出现错误的笔算式题,让学生判断正误,并进行改正。

  二、解决问题:

  1、完成练习十六第3题:

  (1)引导学生看图,获取信息。

  (2)同桌互相说:把图上的意思完整的说一说。

  (3)独立列出算式,并用竖式笔算。

  (4)集体讲评。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十五第4题、第8题。

  第8题:在解决这道题时,是不是所有的信息都用上?为什么“每套12张”用不上?这样的题目给了你什么启示?

  三、综合练习:

  独立完成练习十六第5、6、7题。

  四、学习总结:

  说说这节课有什么收获?笔算乘法要注意什么?

笔算乘法 篇17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的道理,了解在实际计算中的应用,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计算能力、知识运用能力以及归纳概括能力.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以及良好的书写习惯和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

  运用概念和法则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独立、准确、迅速地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温故设疑:

  1.演示课件“中间有零的乘法(例8)”,提问:①求这3个盘子里一共有几个苹果?该怎样计算?(学生可能用加法 ,这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怎样用乘法计算;也可能有些学生能够直接用乘法计算 ,这时教师即可顺着学生的思路进一步提问.)

  2.继续出示课件“中间有零的乘法(例8)”,提问:这时3个盘子里一共有几个苹果?

  二、自主探索:

  1.学生说出算式 或 .

  2.同桌同学互相说说 这个算式的意义,并说说 为什么等于0( 表示3个0相加,结果还是0).

  3.想一想: 等于多少?为什么?( 表示5个0相加,结果还是0) 、 、 、 呢?

  4.小结:0乘以任何数结果怎样?(0乘以几表示几个0相加,结果得0.)

  5.根据刚才得出的 ,请同学们思考并讨论 (如果学生说不出来,教师可以告诉学生 .)

  6.学生独立填写 、 、 .

  7.小结:0和任何数相乘结果怎样?(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8.口算

  教师提示:计算时一定要认真审题,注意符号,符号不同,计算方法也不同.

  三、运用法则计算:

  1.板书例题:

  2.学生在练习本上试做,教师行间巡视,请一名做题正确的学生板演,全体同学订正结果.

  3.提问:在这道题的计算中运用到了哪些知识?(运用了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这一计算法则.)

  4.学生独立完成 ,师问:说说这道与上一题有什么相同与不同?这道题在计算时应该注意什么?

  ( ,相同点:都是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不同点:上一题第二个因数与第一个因数的个位相乘不需要进位,本题需要进位.计算本题时应注意第一个因数十位上的0与6相乘得0后还要加上进上来的3,因此积的十位上是3,而不是0.)

  四、巩固发展.

  1.口算:(出示课件“中间有零的乘法(口算)”)

  2.笔算练习:(出示课件“中间有零的乘法(笔算练习)”)

  3.计算对吗?把不对的改正过来.(出示课件“中间有零的乘法(练习)”)

  4.完成教材第十八页做一做第2题,将得数填在书上.

  ×

  207

  106

  205

  408

  396

  657

  4

  5.很快说出下面两个算式哪个得数大.

  6.发展: 、 .

  五、课堂小结:这节课上同学们有什么收获?(我们学习了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知道了“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这一规律,而且,我们还能运用这一规律正确地进行乘法计算.)

  板书设计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