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的红果多》教学设计3篇

《谁的红果多》教学设计1

  教材分析:对学生来说,抽象地比较数的大小比较困难。因此,教材首先通过小猴和小狗端红果的生动画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在练习中进行抽象数的比较。在进行红果数量比较时,教材体现了“借助实物比较———模型比较—————计数器比较————抽象数的比较”的过程,这样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如何进行数的比较,还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数的意义。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会比较20以内数 大小,并能用符号表示其大小,理解100以内数的意义,会数、读、写100以内的数,但只是初步认识了100 以内的数,抽象地比较数的大小还比较困难。因此,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从他们熟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具体、生动、有趣的'情景,使学生从中感知两个数的大小,在逐步过渡到借助计数器的比较,最终能抽象地比较数的大小。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并体会比较两个数大小的方法。

  2、通过看一看、比一比、说一说,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的能力以及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掌握比较100以内数大小的方法。

  教学难点:探索比较100以内数大小的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1。师:你们愿意告诉老师自己的年龄吗?(愿意)

  那我们今天一起来玩一个猜年龄的游戏。

  2。游戏:一名同学在黑板上写下自己的年龄,老师背对黑板来猜,其他孩子给老师提示是才大了还是小了。

  3。引入课题:看来,生活处处有数学。其实,在童话的世界里页有数学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课件播放果子成熟的照片)

  二、探究新知,体验领悟。

  活动一:探索相同数位的数比较大小的方法。

  1。观察情境图,寻找数学信息。

  师:秋天到了,果园里的果子成熟了,红彤彤地挂满了枝头,美极了!

  小猴和小熊也开心地来到了果园,准备来一次采果子比赛!看,他们已经蹦蹦跳跳地走在了回家的路上,你猜,他们说了些什么?

  (课件出示情境图)

  生**猜。

  师:是这样吗?我们一起来看看!(课件出示对话)

  2.提数学问题。

  师:看到这两个数学信息,你想解决什么数学问题呢?

  引出课题:谁的红果多

  3。**思考,自主探索。

  师:21和18,你会比较它们的大小吗?(会)你是怎么比较的呢?

  请孩子们先**思考,你可以借用小组内的学具拨一拨、摆一摆,也可利用练习本画一画。

  要求:思考静悄悄。

  4。合作交流方法。

  师:有很多孩子已经有自己的想法了!现在就请把你的想法给同伴说一说。

  要求:(1)组长做好**;(2)一人说,其他听;(3)争取人人发言。

  5。学生汇报。

  6。教师小结。

  师:看来我给这里添一个什么符号就可以表示这种关系了?(板书:21>18)

  师:21和18都是两位数,现在你有什么办法又快又准地比较它们的大小呢?

  总结方法:都是两位数,先看十位,十位上的数大,这个数就大,十位上的数小,这个数就小。

  活动二:探索十位相同的数比较大小的方法。

  1。情境引入比较。

  师:刚才的比赛谁输了?(小猴)

  是呀,小猴不服气,自己是爬树高手,怎么会输给小熊呢?于是他提议再比一次。你们瞧,第二次比赛他们各采了多少个?

  (板书:32 34)

  2。**思考。

  师:现在想想,他们谁的红果多?你有又是怎么比的?

  3。学生汇报。

  师:你为什么比个位?什么情况下比个位?

  4。教师小结。

  都是两位数,先看十位,十位相同,看个位,个位上的数大,这个数就大,个位上的数小,这个数就小。

  活动三:探索位数不同的数比较大小的方法。

  1。情境引入比较。

  师:刚才大家表现地非常出色,智慧老人也请大家帮他评评理,你瞧,他正和机灵狗在采红果比赛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2。请先写出这两个数。(100 99)

  3。**思考:你会比较他们的大小吗?

  4。学生汇报。

  5。教师总结。

  位数不同,位数多的数大,位数少的数小。

  过渡:今天,我们不仅为童话世界里的小动物解决了难题,同时又学到了新知识——比较数的大小。

  活动四:总结两位数比较的方法。

  师:智慧老人对大家直竖大拇指,大家真了不起!但是,他还有个问题想考考大家,看看这节课里谁是最认真听讲的孩子。

  1。你能说说这三组数怎么比较大小吗?——(课件出示)

  2。一起回忆总结。

  21>18 先看十位

  32<34 十位相同,看个位

  100>99 位数不同,位数多的数大

  三、巩固练习,应用新知。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如何比较数的大小,那就让我们带着这些方法进入“智力大闯关”环节。

  1。第一关:比大小

  2。第二关:看一看,填一填

  3。第三关:练习本上比一比

  4。第四关:游戏——找朋友,猜年龄

  四、畅谈收获,总结全课。

  师:谈谈这节课中你学到了什么?感觉最开心的是什么?

  总结:希望孩子们学习了数学知识,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板书设计:

  谁的红果多

  ——比较数的大小

  21>18

  32<34

  100>99

《谁的红果多》教学设计2

  一、说教材

  《谁的红果多》是北师大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第3单元第4课时。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在掌握2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和100以内数数、读数、写数的基础上学习的。本节课数的比较方法涵盖了前面三节课的内容:数数经验,通过找一个标准,方块模型来感知数的大小。利用计数器和数轴来强化对数的理解,最终达到抽象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这部分内容尤为后续学习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奠定基础,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教材充分尊重孩子的天性,教学内容按“情境+问题串”的方式展开,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思考、分享与提升在教材中得以充分体现。

  二、说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认知水*处于启蒙阶段,尚未形成知识结构体系,有时会提出意想不到的问题,思维也是由无序走向有序。好奇、好玩、好动,***易分散,对直观、具体、形象事物感兴趣。从学生整体来看,求知欲望比较强,思维较活跃,课堂学习积极性容易调动。

  三、说教法分析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知识并不能简单的由教师或其他人传授给学生,而只能由学生依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地加以建构”。遵循新课标和顺应孩子求知的特点,也为了更好地突破本课教学重点,化解难点,我采用情境教学,引导学生思考,小组合作探究多种方法解决问题。教学中体现认知规律“借助经验比较——模型比较——计数器比较——抽象的数的比较”步步递进的过程,通过多层次比较数的大小,进一步积累比较数的大小的经验,发展数感。

  四、说学法分析

  小学阶段教育是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习惯的养成,思维的开拓,知识的获取,方法的掌握都在这一阶段逐渐形成。新课标指出好的教师不是在教数学而是能激发学生自己去学数学。所以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尽可能让学上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课堂上尽量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用眼观察、动口表达、用脑思考。运用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交流汇报、分享中提升自己。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五、说过程分析

  教学应以学生认知发展水*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顺应孩子天性,所以本节课我将教学思路拟定为“猜数游戏,激发兴趣——创设情境、探究新知——深化训练、拓展延伸——质疑反思、总结提升”,努力打造轻松愉快、自主**的课堂。

  (一)猜数游戏、激发兴趣

  利用猜数游戏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无处不在。导语我是这样设计的:老师很想知道大家的年龄,谁愿意告诉老师?请把你的年龄写在黑板上,老师背对黑板,面向学生猜年龄。让学生提示一下老师,猜的大了还是小了。你们想知道老师的年龄吗?猜数拉近了师生的距离,让孩子们对数学产生了兴趣,也为学习新知做了铺垫。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让学生感悟到我们身边就有数学,就是在童话世界里也有数学。针对一年级学生天真、好幻想的心理,我创设了如下情景:老师带你们去参加森林举行的采红果比赛,愿意吗?可是,在回家的路上,小猴和小熊却大吵了起来,你们想知道他们为什么争吵吗?原来,他们都说自己的红果多,到底谁的红果多呢?(课件出示)从图中你们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下面就请同学们当裁判,小猴和小熊谁的红果多呢?这就是我们静学习的主要内容——比较数的大小。这样设计既明确学习任务也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营造一种愉悦的学习氛围。

  接下来请小裁判们利用教具、学具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思考交流,用哪些方法能比较21和18的大小呢?把想到的方法先在组内交流。在**合作学习中学会了倾听同学发言,找到不足,从而提升自己。然后汇报,学生找到的方法可能有:

  方法1:数数的方法比较。根据100以内数的顺序,利用数数的基础和活动经验,顺着数,后数到的数必先数到的数大,可利用刻度尺比较和验证。

  方法2:找一个“标准数”比较。学生会以20为“标准数”,这是一种很重要的解决问题的策略。(21比20答,10还不到20,所以21>18)方法3:小棒或方块模型比较:用方块代替红果摆一摆,比一比,发现21个方块比18个方块多出3个,所以21>18、借助直观表象,把握数的大小关系。

  充分鼓励学生用原有的经验去思考、去逐步探索、并在操作中展示自己的思维。

  方法4:借助计数器比较。先把21和18这两个数在计数器上拨出来,再在计数器上比较:21的十位上有两个珠子,表示2个十,18的十位上右一个珠子,表示1个十,2个十比一个十大,所以21比*。

  方法5:数位比较。21的十位上是2,表示2个十,18十位上是1,表示1个十,2个十比一个十大,所以21比*,即21>18、后两种方法通过比较十位上数的大小来判断两个数谁大谁小,体现了“位值”思想。

  当小组汇报时,请学生说说是怎么想的,并用学具教具进行直观演示,让学生不但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教师既是鼓励、赞扬。示范高水*的思维,做到知识共享。既锻炼学生表达能力,又能鼓励学生学会自学,**思考,与同伴们分享学习成果,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与积极性。数学学习不再是吃他人咀嚼过的,而是自己品味数学,有滋有味吸收养分的数学文化佳肴。

  课间操(手指游戏)观察计数器表示的数,用手指填上大于号或小于号。

  (三)神话训练、拓展延伸

  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练习题的设计尊重孩子的个性差异,分三个梯度:基础练习、变式练习、拓展练习,联系难度不不加深,让不同层面的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和自信。我在此环节设立闯三关的游戏,通过闯关的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能体验到数学学习的无穷乐趣。

  1、闯第一关(课件出示)(写一写,比一比)观察计数器表示的数,先在书上**写一写,然后借助计数器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本题设计让学生体会数位的重要性,微比较数的大小建立直观表象。总结比较两数大小的方法。

  2、闯第二关(猜数游戏)。

  3、闯第三关(找朋友)。这是一道开放题。先让学生把要求看完整,然后找到合适的数,汇报时让学生再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总结比较的方法,教师再适时补充。最后共同探讨,怎样比较几个两位数的大小?小组合作学习既体现了团队精神,也使学生在想象的过程中碰撞出火花,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质疑反思、总结提升

  将找朋友中的数按从大到小的顺组排列。汇报自己的想法。这节课你们学了什么?怎么学会的?

  学了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可以数数比较,可以找一个“标准”比较,用方块模型比较,借助计数器比较,还可以根据数的组成来比较。通过总结既对本课所学知识的进行有序的梳理,掌握学习方法,又可以培养学生概括能力和自我评价能力。

  六、说板书设计

  谁的红果多(比较数的大小)

  21>18

  32<34

  100>99

  1、数数的方法

  2、找一个“标准”

  3、方块模型

  4、借助计数器

  5、数位比较

  本节课的板书精简明了,直观系统,板书对100以内数的比较方法进行归纳,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我相信,通过学习孩子们会拥有一份沉甸甸的收获。

《谁的红果多》教学设计3

  教学分析: 本课是一年级第三单元第4课时的教学内容对学生来说,抽象的比较数的大小比较困难。因此,教材首先通过小猴和小熊比红果的生动画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在练习中让学生借助已有的经验自主的探索进行抽象数的比较。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数位的意义,以及100以内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进一步积累比较数的大小经验,发展数感。 3、通过学生参与数学活动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学习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 掌握比较数的大小方法。 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

  教学准备:教学、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 情境引入(看一看)

  师:同学们,小熊和小猴觉得我们同学很聪明,经常帮它们解决问题。 看这幅图你想知道什么数学问题?(出示主题图)

  生:小熊有多少个红果?小猴有多少个红果?谁的多?

  师:怎样来比较谁的红果多?你有什么办法?

  请同学们分小组讨论一下,并选出你们最好的办法与同学们交流。

  二、 探究新知:

  1、 学生分小组交流(想一想、比一比)

  2、 学生班内交流(说一说)

  3、 可能会有的方法:

  1、往下数数比较。

  2、实物模型比较。

  3、借助中间数比较。

  4、借助计数器比较

  5、用数的组成比较

  4、师:同学们,你们可真了不起,找到这么多好方法,谁能总结一下,我们可以用那种方法比较简便?能说说原因吗?

  5、师生共同总结:

  根据数的排列顺序比较,用实物模型比较,借助中间数比较,借助计数器比较,用数的组成比较。

  三、巩固练习:

  1、请同学们看书的四种方法你有什么新的理解在练习中可以提出来和同学们一起分享。 教材p29练一练

  2、第1题

  要求让学生对照计数器写出要比较的两个数,然后再比一比。 3、第2题 答案不是唯一,先让学生**思考再让学生谈一谈自己的看法,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可以对照数线进行思考。

  4、第3题可以用游戏的方式比较大小,但要让学生说一说是怎么想的?

  5、第4题 让学生用不同熟悉的方式表示数。

  6、第5题本题是实践活动的一种形式,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 课堂小结 1、用数数的方法比较大小,看数的组成比较大小,桉数的顺序比大小。你有什么收获和感想?学到了什么?

  五、板书设计

  谁的红果多

  21>18

  32<34

  100>99


《谁的红果多》教学设计3篇扩展阅读


《谁的红果多》教学设计3篇(扩展1)

——《谁的红果多》教学反思3篇

《谁的红果多》教学反思1

  《谁的红果多》是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4课时的教学内容。比较数的大小,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重点要让学生掌握比较的方法。教材通过小熊和小猴比较红果的画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后我做了反思。本堂课的几点不足:

  1、在课堂中当学生说出比较的.方法时,我没有及时对学生的发言进行总结整理,让学生更加清楚比较的方法。讲解完例题要及时的小结。

  2、板书的设计需要加强,小结的语言要板书在黑板上,让低年级的小朋友一目了然。

  3、课堂互动比较少,可以在讲授新知后多出几道例题让全班做,再指名几位学生上来板演。

  4、尽量让孩子说,老师说太多,不如孩子自己讨论。应该把课堂还给孩子,不要怕浪费时间,要让孩子多说,多练,多板演。

《谁的红果多》教学反思2

  本节课小朋友们积极的说出他们的想法,然后我指导着他们找中间数比较,数数比较,堆小方块比较,最后用计数器的方法来比较两位数的大小,接着利用多**带领小朋友一起探讨两位数比较的两种情况:(1)十位上的不同怎么比(2)十位上的数相同又怎么比 最后我又利用PPT讲解当两位数遇到三位数的时候怎么比,小朋友们学的很认真,也积极的配合我的教学!

  对于这节课也有些不足:

  1、课堂互动比较少,可以在讲授新知后多出几道例题让全班做,再指名几位学生上来演板。

  2、对于一年级的小朋友,最好在上课一段时间发现孩子***不集中的时候,做做小游戏来吸引孩子的***,让孩子边玩边学。尽量让孩子演板,让孩子说,老师说太多,不如孩子自己讨论……。其实老师不能一直讲课,要让学生多讨论,不要怕浪费时间。这也使我一直纳闷的问题有了答案。那就是为什么我那么用心的教他们,他们还是没有达到我预期的目标呢?哦,原来一直都是我在说他们在听,应该把课堂还给孩子,不要怕浪费时间,要让孩子多说,多练,多演板。

《谁的红果多》教学反思3

  《谁的红果多》是一年级第三单元第4课时的教学内容,对学生来说,学生通过学习20以内的数,已经积累了一些数的大小比较的经验,但抽象的比较数的大小比较困难。因此,本节课首先通过小猴和小熊比红果的生动画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借助经验比较—模型比较—计数器比较—抽象的数的比较” 步步递进的过程, 通过多层次比较数的大小, 进一步积累比较数的大小的经验, 发展数感。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前苏联著名数学***斯托利尔也曾指出: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因此,数学离不开阅读。阅读也是丰富学生语言系统、提高学生语言素养的有效途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数学学习的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节课我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认真观察主题图,会从情境图中找出数学信息,并学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并让学生通过动手摆一摆,拨一拨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这节课还有许多不足之处。不够随机应变,对于生成性的问题没有及时进行拓展,引导学生再说。对于比较两位数的方法,没有及时的进行优化。总结的也有些仓促,应让学生多说,巩固比较的方法,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一定会弥补自己的不足,扬长避短,是自己的教学水*再上一个台阶。


《谁的红果多》教学设计3篇(扩展2)

——一年级数学《谁的红果多》教学设计3篇

一年级数学《谁的红果多》教学设计1

  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数位的意义,以及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进一步积累比较数的大小的经验,发展数感。

  教学重点:

  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

  掌握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激趣导入

  1、(1)10个十是( )

  (2)8个十和5个一组成的数是( )

  (3)48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

  (4)计数器上从右往左数,第一位是( )位,第二位是( )位,第三位是( )位。

  (5)21的个位上是( ),表示( )个一;十位上是( ),表示( )个十。

  2、猜数游戏,激发兴趣

  教师先提出游戏规则:不能说出数字,只能说大或小。

  (挑一个同学在黑板上写一个20以内的数字,另一个同学背对黑板,面向学生猜数字。)

  请你们帮他提示一下,是大了还是小了。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在具体情境中感知两个数的大小。

  小猴和小熊觉得我们班的小朋友很聪明,经常帮它们解决问题,看这幅图,你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

  (板书:小熊21 小猴18)

  师:从这两个信息中,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师:我们今天就来解决“谁的红果多”这个问题。(板书课题)

  2.怎样来比较谁拿的红果多呢?

  怎样来比较21和18的大小?你有什么好办法?

  3.学生**思考,交流。

  学生交流,可能找到的方法有:

  方法1:用数的顺序比较。(根据100以内数的顺序,从前往后数。先数18,再往后数三个数是21,所以21比*,21﹥18)

  方法2:实物模型比较。用方块代替红果摆一摆,比一比,发现21个方块比18个方块多出3个,所以21﹥18。

  方法3:借助中间数比较。(21比***,18还不到20,所以21比*,即21﹥18)

  方法4:借助计数器比较。(先把21和18 这两个数在计数器上拨出来,再在计数器上比较:21的十位上有两个珠子,表示2个十,18的十位上有一个珠子,表示1个十,2个十比1个十大,所以21比*,即21﹥18)

  方法5:用数的组成比较。(21的十位上是2,表示2个十,18的十位上是1,表示1个十,2个十比1个十大,所以21比*,即21﹥18)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评价、总结。

  3、探索32和34大小的方法。

  师:同学们真能干!这么快就探索出了这两个数的比较方法,智慧老人还不服气,不相信你们能这么快探索出来,所以又出了两个问题。

  学生**思考,说出比较方法。

  教师小结:十位相同时我们比个位。三位数大于两位数等。

  三、反馈练习。

  1考考你。(课件)

  在( )里填上“>”、“<”或“=”。

  48( )45 62( )75

  59( )59 57( )56

  80( )90 98( )89

  (抽两三道让学生说出比较方法)

  2、把下面的数放在正确的位置。

  58 98 60 36 79

  > > > >

  3、完成课本28页看一看,填一填。

  4、完成29页1题和2题。

  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一年级数学《谁的红果多》教学设计2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的28—29页《谁的红果多》。

  教材分析:对学生来说,抽象地比较数的大小比较困难。因此,教材首先通过小猴和小狗端红果的生动画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在练习中进行抽象数的比较。在进行红果数量比较时,教材体现了“借助实物比较———模型比较—————计数器比较————抽象数的比较”的过程,这样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如何进行数的比较,还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数的意义。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会比较20以内数 大小,并能用符号表示其大小,理解100以内数的意义,会数、读、写100以内的数,但只是初步认识了100 以内的.数,抽象地比较数的大小还比较困难。因此,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从他们熟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具体、生动、有趣的情景,使学生从中感知两个数的大小,在逐步过渡到借助计数器的比较,最终能抽象地比较数的大小。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并体会比较两个数大小的方法。

  2、通过看一看、比一比、说一说,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的能力以及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掌握比较100以内数大小的方法。

  教学难点:探索比较100以内数大小的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1。师:你们愿意告诉老师自己的年龄吗?(愿意)

  那我们今天一起来玩一个猜年龄的游戏。

  2。游戏:一名同学在黑板上写下自己的年龄,老师背对黑板来猜,其他孩子给老师提示是才大了还是小了。

  3。引入课题:看来,生活处处有数学。其实,在童话的世界里页有数学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课件播放果子成熟的照片)

  二、探究新知,体验领悟。

  活动一:探索相同数位的数比较大小的方法。

  1。观察情境图,寻找数学信息。

  师:秋天到了,果园里的果子成熟了,红彤彤地挂满了枝头,美极了!

  小猴和小熊也开心地来到了果园,准备来一次采果子比赛!看,他们已经蹦蹦跳跳地走在了回家的路上,你猜,他们说了些什么?

  (课件出示情境图)

  生**猜。

  师:是这样吗?我们一起来看看!(课件出示对话)

  2.提数学问题。

  师:看到这两个数学信息,你想解决什么数学问题呢?

  引出课题:谁的红果多

  3。**思考,自主探索。

  师:21和18,你会比较它们的大小吗?(会)你是怎么比较的呢?

  请孩子们先**思考,你可以借用小组内的学具拨一拨、摆一摆,也可利用练习本画一画。

  要求:思考静悄悄。

  4。合作交流方法。

  师:有很多孩子已经有自己的想法了!现在就请把你的想法给同伴说一说。

  要求:(1)组长做好**;

  (2)一人说,其他听;

  (3)争取人人发言。

  5。学生汇报。

  6。教师小结。

  师:看来我给这里添一个什么符号就可以表示这种关系了?(板书:21>18)

  师:21和18都是两位数,现在你有什么办法又快又准地比较它们的大小呢?

  总结方法:都是两位数,先看十位,十位上的数大,这个数就大,十位上的数小,这个数就小。

  活动二:探索十位相同的数比较大小的方法。

  1。情境引入比较。

  师:刚才的比赛谁输了?(小猴)

  是呀,小猴不服气,自己是爬树高手,怎么会输给小熊呢?于是他提议再比一次。你们瞧,第二次比赛他们各采了多少个?

  (板书:32 34)

  2。**思考。

  师:现在想想,他们谁的红果多?你有又是怎么比的?

  3。学生汇报。

  师:你为什么比个位?什么情况下比个位?

  4。教师小结。

  都是两位数,先看十位,十位相同,看个位,个位上的数大,这个数就大,个位上的数小,这个数就小。

  活动三:探索位数不同的数比较大小的方法。

  1。情境引入比较。

  师:刚才大家表现地非常出色,智慧老人也请大家帮他评评理,你瞧,他正和机灵狗在采红果比赛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2。请先写出这两个数。(100 99)

  3。**思考:你会比较他们的大小吗?

  4。学生汇报。

  5。教师总结。

  位数不同,位数多的数大,位数少的数小。

  过渡:今天,我们不仅为童话世界里的小动物解决了难题,同时又学到了新知识——比较数的大小。

  活动四:总结两位数比较的方法。

  师:智慧老人对大家直竖大拇指,大家真了不起!但是,他还有个问题想考考大家,看看这节课里谁是最认真听讲的孩子。

  1。你能说说这三组数怎么比较大小吗?——(课件出示)

  2。一起回忆总结。

  21>18 先看十位

  32<34 十位相同,看个位

  100>99 位数不同,位数多的数大

  三、巩固练习,应用新知。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如何比较数的大小,那就让我们带着这些方法进入“智力大闯关”环节。

  1。第一关:比大小

  2。第二关:看一看,填一填

  3。第三关:练习本上比一比

  4。第四关:游戏——找朋友,猜年龄

  四、畅谈收获,总结全课。

  师:谈谈这节课中你学到了什么?感觉最开心的是什么?

  总结:希望孩子们学习了数学知识,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板书设计:

  谁的红果多

  ——比较数的大小

  21>18

  32<34

  100>99


《谁的红果多》教学设计3篇(扩展3)

——中班教案《谁多谁少》3篇

中班教案《谁多谁少》1

  教学目标

  在活动中发现数量的多与少。

  会利用多种方法来知道谁多谁少。

  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教学准备

  玩具、红球、绿球、水果若干

  教学过程

  一、利用班级男孩女孩人数的多少做比较

  1、我们班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啊?

  2、我们班男孩有多少?女孩有多少?

  3、那男孩和女孩那个人数多?那个人数少?

  4、让幼儿明显的知道谁多谁少。

  5、我们还可以男孩和女孩各站一排,那排长人数就多。

  二、出示红球和绿球

  1、我们看看红球和绿球谁多谁少?

  2、说说怎么知道谁多谁少的?

  3、教幼儿用新方法知道谁多谁少。

  4、接着用玩具比较谁多谁少。

  三、《变手指》游戏

  1、大手小手变变变:我的手指变得比谁多。

  2、大手小手变变变:我的手指变得比谁少。

  3、分组进行《变手指》游戏,比较变出来的手指谁多谁少。

  四、练一练

  教师在黑板上画出图案,让幼儿比较数量多少?用彩色粉笔表示出来。

  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在引导方面,要做到深入了解,在教的过程要详细和恰当的运用,游戏中让幼儿感受数学活动的乐趣,最后,幼儿练习要把前面基础打好,在幼儿练习时才不会出现错误的发生。

  小百科:多少一般指某些东西的数量。

中班教案《谁多谁少》2

  活动目标:

  1、学习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数量的多少。

  2、学习在标记图上从左右的摆放物体。

  3、养成大声讲述操作的习惯。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排队标记图,小动物和相匹配的食物图片,瓶子与盖子若干。

  活动过程:

  一、复习排队标记

  小朋友们,这是什么呀?对了,这是排队标记图,排队标记图表示要给小动物或者小物品排队了,应该在哪里排队呢,对,要从红旗后面开始排,排在红线上面,一个跟着一个排。

  二、给小狗吃骨头

  教师:小狗出来玩啦,狗妈妈叫小狗要排好队才能出去,小狗遇**难题,我们不会排队怎么办呢?小朋友会排队吗?一起帮帮小狗吧。

  示范小狗在排队标记图上排队

  教师:小朋友们,小狗排好了队,在外面玩得很开心,一会儿后,它们肚子饿了,我们来分肉骨头给它们吃好吗?一只小狗吃一根骨头,一起来分一分。

  示范一一对应地给小狗分骨头

  教师:咦?是不是全部小狗都有骨头吃了?没有,一只小狗没有骨头吃,那是小狗多还是骨头多?

  引导幼儿说出一只小狗吃一根骨头,一只小狗吃一根骨头,一只小狗没有骨头,小**骨头多。

  三、瓶与盖比多少

  1、 情景导入

  教师:狗妈妈在家大扫除的时候,找出了许多瓶子和盖子,你能帮瓶子找到盖子吗?

  教师:瓶子和盖子谁多谁少?

  2、重叠对应比多少 教师出示一样大的瓶子和盖子若干,与幼儿讨论。教师:用什么办法知道瓶子和盖子谁多谁少呢?

  引导幼儿将瓶与盖重叠对应(一个盖子盖在一个瓶子上),再说说谁多谁少。

  3、并列对应比多少 教师出示从小到大有盖的瓶子一套,与幼儿讨论:用什么办法知道瓶子和盖子谁多谁少呢?

  4、教师:如果不用盖子盖瓶子的方法,还有什么办法能找出瓶子与盖子谁多谁少呢?引导说出并列对应的方法。

  四、活动结束

  小狗谢谢你们帮它们排了队,分了骨头,谢谢你们,瓶子和盖子也在你们的帮助下找到了自己的好朋友,大家再见。

  活动反思:

  幼儿的“一一对应”观念形成于小班中期。他们在学会了区别“l”和“许多”的基础上,可以学习比较两组物体数量的相等或不相等,即所谓的.“一样多”和“不一样多”。在比较的过程中通常会运用一一对应的方法。对应一般有两种:重叠对应(即将第一组物体从上到下或从左到右排成一行,再把第二组物体一个一个分别叠在第一组物体的上面)。并置对应(即把第一组物体排成横列或竖行,第二组物体一一对应分别摆在第一组物体的下方或左、右方)。本节活动就是采用了并置对应,和物与物的一一对应(即相关物体的匹配)的方法,让幼儿通过实物操作来判断出两组物体之间多、少和等量关系。

中班教案《谁多谁少》3

  活动目标:

  1、学会不受实物大小、颜色特征的影响和不同排列形式的干扰判断7以内等量的物体。

  2、能自己检查操作的结果。

  活动准备:

  1、PPT。

  2、《幼儿画册》第3册第22页。

  活动过程:

  一、判断物体的数量是否相等。

  1、今天啊,老师邀请了小动物和我们一起来做游戏,首先要出场的小动物会是谁呢?老师来看看。—————————出示对应排放的两排小鸡。

  **:

  (1)是小鸡啊,那你们来告诉老师这两排小鸡的数量是一样多还是不一样多呢?

  (2)那我请小朋友数一数。

  现在呀小鸡要重新变一个队形。我们来看看变了队形之后的这两排小鸡是一样多还是不一样多呢?为什么?

  小结:原来啊这两排数量一样的小鸡,尽管它们变了队形,但是它们的数量还是一样多,都是5只。

  2、小鸡和我们玩了游戏了,我们请小鸡休息,换其他小动物来和我们玩,接下来出场的会是什么小动物呢。我来请小朋友上来数一数它们一样多吗?小结:尽管这两排猴子它们的颜色不一样大小不一样,但是他们的数量是一样多,都是7只。。

  3、猴子们也跟我们玩了游戏了,我们也请它们下去休息一会。接下来出场的会是谁呢?它们已经等不及了。现在老师把它们都请出来。

  (1)这三排小动物要和我们玩一个“找出数量一样多”的游戏,我来看看我们的小朋友谁最先找出来,请把一样多的画上颜色。

  (2)南瓜、萝卜、蘑菇也想和我们“找出数量一样多”,你会吗?

  二、幼儿分组操作。

  1、幼儿分组练习,教师个别指导。

  2、教师评价


《谁的红果多》教学设计3篇(扩展4)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学设计3篇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学设计1

  一、直接导入

  二、确立学习目标:

  1、反复朗读、背诵、理解词句,把握文意。

  2、理清文章行文脉络,把握相关文体知识。

  3、理解“人和”的含义,并从中受到教益。

  三、简介作者、作品

  1、学生交流积累

  2、出示孟子《孟子》知识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范读课文

  引导学生注意:读音停顿

  重音节奏

  2、随师齐读课文——巩固、体会

  3、引导学生整体感知文章议论的中心

  五、翻译理解文意

  1、出示重点字词、句——交流

  2、请学生质疑、补充

  3、重点检测

  六、朗读巩固——男女生分读

  七、深入研析

  质疑:

  1、文章怎样论述文章中心论点的?

  (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论证方法、和行文条理)

  3、在第一个事例中,哪些词最能突出“天时不如地利”?

  4、第二个事例中运用了什么句式?有什么作用?

  5、提纲试背

  6、举完两个例子后得出什么结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7、“道”与“人和”有何关系?

  8、战争与**,哪个是作者最想表现的?为什么从战争入手?

  八、一分钟试背、涵咏

  九、结合现实、历史,请学生再举一两个例子证明人和的重要性。

  十、小结

  十一、诵读中结束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学设计2

  《(孟子)两章》选自《孟子公孙丑下》。战国时期,诸侯各国之间的吞并战争日益激烈,为了求得生存,乃至建立霸业,各国君主不约而同地崇尚武力而不体恤百姓。面对这种现实,孟子提出了他的**理想。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主旨十分明确,突出强调“人和”的重要性,“人和”是克敌制胜的首要条件,具体地说,就是阐明战争的胜败主要取决于人心的向背,而人心的向背,又取决于**者是否“得道”。从战争谈起,最终归结到如何***天下。

  教学两篇短文,应在疏通文句、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习孟子说理论证的方法,品味排比、对比等修辞的表达效果,全面认识《孟子》散文的艺术特点。学习文言文,重在古今对读,赋予经典作品以新的内涵,体现文化传承的特点。基于此,教师应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得道多助”“生于忧患”的时代意义。

  课堂教学应以诵读法为主,辅之以讨论点拨法、比较法、竞赛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朗读、译读、思读、背读、延读、品读,最终实现美读,让琅琅书声伴随整个课堂教学。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文言知识,掌握古今异义词及词类活用现象。

  2.了解《孟子》散文的特点,理解孟子的**主张。

  3.背诵两篇短文,积累名言警句。

  能力目标

  1.反复诵读,理解文意,培养学生文言文自学能力。

  2.学习古人说理论证的方法,品味对比、排比等修辞的表达效果。

  德育目标

  理解“天时”地利”“人和”与“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增强对国家安定团结的***面的认识,

  教学重点

  理清论证思路,把握说理方法。

  教学难点

  正确认识“得道多助”及“生于忧患”的时代意义。

  教学方法

  1.诵读法学习文言文的关键是诵读。特别是像《孟子》这样富于文采的文章,诵读显得尤其重要。可通过不同的朗读方式,引导学生美读课文,读出抑扬顿挫的气势和美感。

  2.讨论点拨法

  3.竞赛法

  4.比较法

  教具准备

  多**、录音机、教学磁带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

  资料助读;师生共同研读《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译读课文,积累文言文相关知识,把握文意,理清说理思路,把握说理方法,品味语言:延伸拓展,深化对文章观点的理解。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大家还记得那财气势恢宏的**《人民*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吗?西路军胜利的原因是什么?(学生齐答;“得人心者得天下。”)今天,我们学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深层探究克敌制胜的首要条件。

  二,资料助读

  1、孟子与《孟子》

  孟子(公元前372~公元前289),名轲(“孟子”是人们对他的敬称),邹人,是孔子之孙孔仅的再传弟子。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辩论家。是继孔子以后儒家学派的**人物,与孔子合称“孔孟”,有“亚圣”之称。

  游说于齐梁之间,没有被重用,退而与其门徒公孙丑、万章等著书立说。继承孔子的学说,兼言仁和义,提出“仁政”的**,主张恢复“井田制”和世卿**,同时又主张“民为贵”君为轻”,称暴君为“一夫”,认为人性本善,强调养心、存心等内心修养的工夫,成为宋**学家心性学之本。宋元以后,地位日尊,元至顺**封为邹国亚圣公,明嘉靖九年定为“亚圣孟子”,在儒家中其地位仅次于孔子。思想事迹大都见于《孟子》一书。

  《孟子》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记述了孟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主张、哲学主张、个人修养,伦理道德等思想观点和**活动的书。共七篇,是孟子和他的弟子万章等合著的。与《论语》、《大学》、《中庸》合称四书。

  《孟子》文章向来以雄辩著称。读孟子文,令人感到气势磅礴,感情激越,锐不可当。出于对当时**者贪婪残暴行径的愤慨,对挣扎在苦难中人民的同情,对别家学说的敌视,对贯彻自己.主张的强烈愿望,以及那种“如欲*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的救世责任感?使孟子的文章激切、刚厉、理直气壮。他又善于运用各种驱诱论敌就范的手法,加上文辞铺张扬厉,时露尖刻,喜用一大串的排偶句式,所以笔锋咄咄逼人。

  2、写作背景

  战国时期,诸侯各国之间的吞并战争日益激烈,为了求得生存,乃至建立霸业,各国君主不约而同地崇尚武力而不体恤百姓。面对这种现实,孟子提出了他的**理想。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学生听读,

  注意把握字音,停顿、重音。

  2.教师示范背读课文,注意读出文章的气势。

  3.学生齐读课文,教师稍作朗读指导。

  注意排比句的节奏,如: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四、译读课文,把握文意

  1.学生自行翻译课文,圈点勾画,标示出疑难词句。

  2.小组讨论,质疑、解疑。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古代城邑有内外城之分,“城”为内城,“郭”为外城;“三里”“七里”均非实指,说明城邑之小。

  “是天时不如地利也”一句中的“是”,作代词用,即“这(就是)”的意思,与“也”合用,构成判断,意思是“这就是……的道理”。

  “人和”:指人心所向,上下团结等。

  “域民”:“域”,界限,可解释为“限制”,名词作动词用。

  “固国”“固”,原为形容词,这里用作动词,“使国巩固”。

  “威天下”:“威”,原为形容词,这里用作动词,作“威慑”讲。

  “寡助之至”:“之”,动词,作“到”讲。

  “畔”:“叛”的通假字,背叛。

  3.教师引导学生积累文言知识。

  教师分发文字资料,内容如下:

  (1)通假字: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畔通“叛”,背叛)

  (2)古今异义词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城,内城;郭:外城)

  委而幸之(离开。今义:往、到)

  亲戚畔之(亲戚朋友,包括父母兄弟。今指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

  池非不深也(护城河。今指水塘。)

  (3)一词多义;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凭)三里之城封疆之界(的)地利不如人和(有利)

  环而攻之而不胜委而去之(代词)

  以天下之所顺(用)寡助之至多助之至(到)兵革非不坚利也(锐利)

  (4)注意下列加点词的用法: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名词用作动词,限制)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形容词用作动词,使……巩固)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形容词用作动词,威慑)

  环:名词作状语围

  (5)古今异义

  亲戚:(古)父母兄弟;(今)有婚姻关系的

  去:(古)离开;(今)到

  池:(古)护城河;(今)池塘

  (6)补充重点实词

  道:就是王道、仁政

  米粟:泛指粮食

  天时: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

  地利:有利于作战的地理条件

  人和: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城:内城郭:外城

  君子:施行仁政的人

  (7)注意下列句子的翻译;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使百姓定居下来不迁移到别处,不能靠划定的边疆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川的险固,征服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采用四面;包围的方式攻城,—定是得到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了,可是不能取胜,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呀。)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凭着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去攻打那连亲戚都反对的寡助之君,所以,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胜利。)

  五、思读课文,理清论证思路,背诵课文

  1.讲析课文。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篇短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明确:中心论点即篇首两句。孟子提出三个概念:天时、地利、人和,并将这三者加以比较,层层推进。用两个“不如”,强调了“人和”的重要性。三者之间的比较,实质上是重在前二者与后者的比较,强调指出各种客观条件及诸多的因素在战争中都比不上人的主观条件及“人和”的因素,决定战争胜负的是人而不是物。在比较中立论,给人的印象极其深刻。句式亦极相同,语气十分肯定,斩钉截铁,不容置疑。

  **:中心论点提出后作者是怎样进行论证的?

  明确:2、3两段围绕中心论点,连用两个论据进一步论证。第2段选取攻战的例子阐明“天时不如地利”,区区小城,四面受围而不能克,即使有得“天时”者,也不能胜,旨在说明“地利”重于天时;第3段同样选攻战的例子,旨在说明即使在占有“地利”的情况下——“城非不高”“池非不深”“兵革非不坚利”“米粟非不多”,但有人却弃城而逃,因为“地利”亦难比“人和”。这两个例子均非实际战例,而是泛指,即除特殊情况外,一般如此。因而使论战具有普遍的意义和一定的说服力。

  归纳:以上三段论证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道理。

  **:中心论点既然已得到了论证,为什么还要写第4段?

  引导学生讨论后明确:第4段的作用是在前3段论述的基础上进一步阐发,将论点的`范围由战争推及到**,从而全面体现了孟子的**主张,使文章更具有普遍意义,其次,“得道”实际上也可理解为“得人心”,即“人和”。得人心者,人心归顺,所向披靡;失人心者,人心相悖,不攻自溃。因而,第4段绝非多余的闲笔。

  注意下列词语:

  “故曰”,在文章中起承接作用。“故”一笔概括了上文三段,“曰”总领发起下文议论。

  “君子”,即文章中所说“得道者”。

  归纳:第4段进一步论证“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道理。

  2、具体理解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得,施行;道,仁政;寡,少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天时,有利的天气;地利,地理形势有利;人和,人心所向,上下团结

  讨论:本段(第二段)摆出了什么论据?有何作用?

  **一座小城但不能取胜。论证了中心论点的前半部分内容:“天时不如地利”,强调了“地利”重要性。

  本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句式上有何特点?讨论其作用?

  运用了排比和双重否定句式。从多个方面强调守城一方占尽地利,但结果却弃城而逃,从而有力证明了“人和”的重要。整齐的句式,使得文章气势奔放,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学习第四部分,讨论:

  1、划出文中的排比句,说说其作用。

  从反面推论,指出“城民”“固国”“威天下”应当依靠“人和”,有很强的说服力

  2、在此基础上,作者得出什么结论?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3、“人和”的实质是什么?

  在于“得道”,即施行仁政,取得人民的**和拥护。

  4、下文作者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对比论证

  5、本段在全文中有何作用?总结全文,深化论点

  理清结构:本文按“提出论点-分析论证-得出结论”的顺序给本文划分层次。

  3.学生依据板书提示,背诵课文。

  六、总结升华

  教师提示,“六经注我,我注六经”,学习文言文,要注意联系现实,古为今用,赋予经典作品以时代意义;对于“人和”得道”,你是如何认识的?请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学生讨论。

  生1:我觉得“人和”就是拉帮结派,君不见,人世间,团团成伙好办事。

  生2:**某些***,擅自篡改历史教科书,结果招致了**外有识之士的一致反对,弄得众叛亲离;正应了孟子这句古训“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生3:孟子的这一主张,强调做任何事情必须要顺乎民心,反映了孟子在那个历史发展特定阶段中的远见卓识。但也应当看到,孟子提出“人和”,其根本目的在于维护**阶级的利益,这就使他的观点不可避免地带有了时代的局限性。

  生4:我觉得,战争胜负取决于战争的性质和人心向背,“威天下”不能靠“天时”地利”,而只能靠:“人和”的理论只能适用于科学不发达的古代社会。在高科技发展的今天,要想打胜仗,就必须有最先进的武器,其余都是次要的。美伊战争不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吗?

  生5:强权只能横行一时,绝不可能横行一世。世界的**格局发展到今天,虽然欧美发达国家相对来说仍然处于支配地位,但是我们可以看到大国的霸权地位已处在江河日下的境地。在世界**的运作中是否合乎道义正在成为处理国家与国家,民族与民族之间关系的准则,“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将会成为21世纪支配世界**格局的重要观念。

  生6:在当今社会,什么是合乎“道义”的?什么是不合乎“道义”的呢?

  教师明确,也许可以这样回答;第一,合乎国家与国家*等的原则,也就是说国家无论大小、贫富、强弱都应在*等的原则下参与国际事务,第二,有利于维护和*共处,这是鉴于20世纪的战争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的灾难,维护和*,避免战争,对21世纪人类社会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一*儒家的思想作为一种有价值的资源受到我们的重视。

  七、归纳全文。

  **:这篇短论在论证方法上有什么特色?

  明确: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逐层论证,层层深入。文章第1段,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接着运用战例,分别论证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突出了“人和”的重要;第4段进一步阐发,说明,欲得“人和”,必先要“得道”。全文紧紧围绕得“人和”这一中心,环环相扣,逐层推理,显示出极其严密的论证艺术和极强的逻辑性。

  2、议论中运用排比、对比等手法,使文章气势恢宏,笔酣墨畅,结构缜密。

  **:应该怎样看待孟子得“人和”的主张?

  充分讨论明确:孟子提出的“人和”,是他的“仁义”“非攻”思想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强调指出做任何事情必须要顺乎民心,这一观点,不仅在当时那个历史时期具有进步性,反映了孟子在那个历史发展特定阶段中的独见卓识和对人民力量的重视,对于我们今天办好事情也有借鉴。但也应当看到,孟子提出的“人和”,其根本目的在于维护封建社会的**,这就不可避免地使他的这一观点带有时代的局限性。

  八、布置作业

  1,背诵全文。

  2.整理课堂发言,写一篇读后感。

  板书设计

  向超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学设计3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反复诵读,理解文意,培养学生文言文自学能力

  过程与方法:理清论证思路,认识“得道多助”的时代意义

  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天时”“地利”“人和”与“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增强对国家安定团结的***面的认识

  重点难点:

  理解“天时”“地利”“人和”与“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增强对国家安定团结的***面的认识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有句俗话:“得民心者得天下”*历史上,对于得民心者得天下的君主,同学们能列举出几位呢?孟子一生满腹经纶,不在其位而谋“仁政”,展现出他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胸怀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孟子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篇文章,让大家了解一种能够克敌制胜的方法

  二、资料助读

  孟子与《孟子》:

  孟子(公元前372~公元前289),邹人,是孔子之孙孔仅的再

  传弟子游说于齐梁之间,没有被重用,退而与其门徒公孙丑、万章等著书立说继承孔子的学说,兼言仁和义,提出“仁政” 的**,主张恢复“井田制”和世卿**,同时又主张“民为贵”“君为轻”, 称暴君为“一夫”,认为人性本善,强调养心、存心等内心修养的工夫,成为宋**学家心性学之本宋元以后,地位日尊,元至顺**封为邹国亚圣公,明嘉靖九年定为“亚圣孟子”,在儒家中其地位仅次于孔子思想事迹大都见于《孟子》一书

  《孟子》文章向来以雄辩著称读孟子文,令人感到气势磅礴,感情激越,锐不可当出于对当时**者贪婪残暴行径的愤慨,对挣扎在苦难中人民的同情,对别家学说的敌视,对贯彻自己主张的强烈愿望,以及那种“如欲*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的救世责任感使孟子的文章激切、刚烈、理直气壮他又善于运用各种驱诱敌人就范的手法,加上文辞铺张扬厉,时露尖刻,喜用一大串的排比、对偶句式,所以笔锋咄咄逼人

  三、整体感知

  1.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学生听读,注意把握字音、停顿、重音

  2.教师示范诵读课文,注意读出文章的气势

  3.学生齐读课文,教师稍作朗读指导

  注意排比句的节奏

  如: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四、精读课文

  1.学生**阅读课文,圈点勾画,标示出疑难词句

  2.小组讨论、质疑、解疑

  3.教师引导学生积累文言知识

  (1)通假字: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畔通“叛”,背叛)

  (2)古今异义词:

  委而去之(古义:离开今义:往、到)

  亲戚畔之(古义:亲戚朋友,包括父母兄弟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

  池非不深也(古义:护城河今义:水塘)

  (3)一词多义: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凭) 三里之城(的) 环而攻之而不胜(代词)

  以天下之所顺(用)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到)

  地利不如人和(有利) 环而攻之而不胜(连词,表修饰)

  兵革非不坚利也(锐利) 然而不胜者(连词,表转折)

  (4)词类活用: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名词用作动词,限制)。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形容词用作动词,使……巩固)。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形容词用作动词,威慑)。

  (5)句子翻译: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翻译: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翻译:采用四面包围的方式攻城,—定是得到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了,可是不能取胜,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呀。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翻译:凭着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去攻打那连亲戚都反对的寡助之君,所以,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胜利。

  (抓住具体文句去分析与体会,理清字词含义,以学生活动为主)。

  五、理清思路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文章是如何逐层展开论证的?

  (学生同桌之间讨论、交流)

  明确:中心论点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文章开篇提出论点,指出人和是克敌制胜的首要条件,由此逐层展开,用概括性的战例加以证明,分别就天时与地利、地利与人和作比较,指出天时、地利、人和三因素在战争中所起的作用不同,然后由战争中的“人和”推出**安邦的道理,得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结论,阐明了“人和”的实质,即“多助”“天下顺之”;最后把“多助”与“寡助”进行对比,自然导出“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教师依据学生回答板书,形成背诵思路)

  2、学生尝试着依照板书背诵课文

  六、问题探究

  教师提示,“六经注我,我注六经”,学习文言文,要注意联系现实,古为今用,赋予经典作品以时代意义对于“人和”,你是如何认识的?请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学生讨论,各抒己见。

  七、总结全文

  在学生小结的基础上教师总结

  八、布置作业

  1.背诵全文

  2.在这篇文章中,以你感受最深的一句话为话题,写一篇300字左右的小练笔。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反复诵读,理解文意,培养学生文言文自学能力。

  过程与方法:反复诵读,理解文意,正确认识“得道多助”的时代意义。

  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天时”“地利”“人和”与“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增强对国家安定团结的***面的认识。

  重点难点:

  反复诵读,理解文意,正确认识“得道多助”的时代意义。

  一、复习检查

  翻译下列各句:

  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翻译: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2.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翻译:采用四面包围的方式攻城,—定是得到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了,可是不能取胜,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呀。

  二、继续分析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1.第二段中:守城一方的地理条件是什么?攻城一方的攻势如何?这场战争结果怎样?原因何在?

  明确:第二段中守城一方城小易攻,“三里之城,七里之郭” ,攻城一方攻势很大,“环而攻之”, 结果攻城失败“环而攻之而不胜”,原因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2.第三段中:守城一方的地理条件是如何?战争结果如何?为什么?

  明确:第三自然段中,守城一方的地理条件是“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结果是守城一方“委而去之”,原因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3.承接问题,教师进一步启发,回答下列问题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 这几句话运用了什么句式?什么修辞方法?这几句话有什么作用?(指明各层次学生回答)

  明确:双重否定句;排比修辞;极力强调这种条件的优越,以示理应守住

  4.师:从第2、3自然段来看,作者认为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有哪些?

  明确:天时、地利、人和。

  5.最重要的一个因素是什么?那么孟子认为“人和”包括哪些具体内容?

  明确:人和;人心所向,上下团结。

  6.作为一名君主,他得“人和”情况会怎样?不得“人和”,结果又如何呢?

  明确: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7.思考: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这三句话什么意思?这三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作者这样写有何用意?

  明确:意思: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划定的边疆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

  运用了排比修辞的修辞手法,使文章气势更雄壮、奇伟,使人感觉到一种不容怀疑,无可置辩的论辩力量。

  作者以“域民”、“固国”、“威天下”为引申推论,推出新的论断: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揭示了“人和”的核心内容。

  三、教师启发

  1.要想得人和,君主应该怎样做呢?

  明确:得道,施仁政

  2.孟子的观点,在今天有什么普遍意义呢?

  (学生讨论各层次,学生各抒己见)

  归纳:**、作战以及做任何事情,都要顺乎民心,合乎正义,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失去民心的事情,注定要失败的。

  3.应该怎样看待孟子的“人和”的主张?

  明确:孟子提出的“人和”,是他的“仁义”、“非攻”思想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强调指出做任何事情必须要顺乎民心,这一观点,不仅在当时那个历史时期具有进步性,反映了孟子在那个历史发展特定阶段中的独见卓识和对人民力量的重视,对于我们今天办好事情也有借鉴但也应当看到,孟子提出的“人和”,其根本目的在于维护封建社会的**,这就不可避免地使他的这一观点带有时代的局限性。

  四、**阅读课文,争取当堂背诵

  五、学生之间互相交流,互相抽背

  六、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对照注解翻译课文

  板书设计: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论证简练严谨

  语言气势磅礴


《谁的红果多》教学设计3篇(扩展5)

——《汉字多奇妙》教学设计3篇

《汉字多奇妙》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象形字的特点,感受汉字的奇妙。

  2、识记“日”、“月”、“水”、“火”等4个生字;读句子注意合适的停顿。

  3、通过识字活动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激发识字的兴趣。

  教学重点:

  识记“日”、“月”、“水”、“火”等4个生字;读句子注意合适的停顿。

  教学难点:

  通过识字活动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激发识字的兴趣。

  教学用具:

  多**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

  1、5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1、背诵儿歌。

  2、做拍手游戏:用第8课的内容,同桌合作做拍手游戏:你来问,我来答。问问答答真快乐!

  二、认识生字。

  1、问问答答,看图说话:我们一起来看图,做问问答答的游戏(说话训练)。

  (1)出示“红日”图,师问生答。

  问:这是什么?

  答:这是一个太阳。(这是一个红红的太阳。这是一个圆圆的太阳。这是一个又红又圆的太阳……)

  (2)出示“弯月”图,师问生答。

  问:这是什么?

  答:这是一个月亮。(这是一轮弯弯的月亮……)

  (3)出示“流水”图,师问生答。

  问:这是什么?

  答:这是小河里的流水。(这是清清的河水……)

  (4)出示“火堆”图,师问生答。

  问:这是什么?

  答:这是一团火。(这是一堆火。这是燃烧的大火……)

  2、为象形字找相应的图。

  (1)在黑板上出示四张象形篆体字的卡片:小朋友,看看这些像图画一样的宇,分别**上面哪一幅图?

  (2)根据四个象形篆体字,认识四个汉字:指名请小朋友到黑板前,把像田一样的字放到相应的图画下面。其他小朋友说说他们放得对不对。

  3、识记汉字。

  (1)出示“日、月、水、火”四个汉字的卡片:你们认识这几个字吗?

  (2)认一认,连成词语读一读:

  日——红日红日,日日日;月——弯弯月亮,月月月;

  水——流水流水,水水水;火——火苗火苗,火火火。

  在生字教学时,正音并渗透笔顺规则。

  日:翘舌音,师边说边写,学生跟着写,渗透“先外后里再封口”的笔顺规则。

  水:正音,复习姐妹字“小”进行比较。复习“先中间后两边”的笔顺规则。

  火:生活中经常会用到它,你能给它找个好朋友吗?

  4、巩固识字,课间动一动:离开座位,找到自己的好朋友,互相连词读读生字;在对方的手心里写写这些字。

  三、看看想想,读读句子。

  1、看看图,想一想:“日、月、水、火”四个字是怎么造出来的?

  2、归纳:这就是汉字的一个奇妙的特点——象形,*的文字有很多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象形字。

  3、出示句子读一读:日月水火,汉字多奇妙。

  四、看看猜猜,再读句子。

  1、看看课文后面的图画上画的是什么,再根据图画猜一猜(山、石)两个是什么字?

  2、看田说话猜字。

  3、跟老师读句子:山山石石,汉字多奇妙。

  4、拓展:老师再出示几个象形字,让小朋友看看、猜猜,提高他们识字的兴趣。

  五、读读课文,复习巩固。

  1、打开书,跟着老师,按课文内容的编排顺序,依次读词读句。

  2、巩固拓展。

  (1)给“日、月、水、火”4个字找找别的朋友(组词、扩词)。

  (2)同桌或小组合作,学习“汉字多奇妙”这句话,说几句带“多”字的句子。

  例:世界多美好。天气多晴朗。( )教师多______。

  六、和爸爸妈妈一起学。

  1、课后告诉爸爸妈妈:你在课堂上认识的汉字奇妙在哪里。

  2、请爸爸妈妈向你介绍几个象形字;再请爸爸妈妈说几句带“多”的句子。

  板书:

  日、月、水、火

  汉字多奇妙。

  作业:

  1、指读第10课2遍,读识字卡片的生字以及背后的词语。

  2、听、读第11课2—3遍3


《谁的红果多》教学设计3篇(扩展6)

——《猜猜我是谁》教学设计3篇

《猜猜我是谁》教学设计1

  活动目标:

  1.让学生在活动中认识一些著名的卡通形象,并且知道这些卡通形象不同的特点,模仿卡通形象进行表演,《猜猜我是谁》 教学设计、反思、评课。

  2.能够结合卡通形象的特点,通过构思,进行生动表演,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

  3.在表演过程中,展示自己的能力,享受卡通表演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1.尝试揣摩、分析喜欢的卡通形象外形和性格特点,进行模仿、演绎。

  2.充分感受生活,进行艺术创想,展示自己对卡通的热爱,感受动手设计卡通人物的乐趣。

  教师准备:

  学习单、课件、小组统计表。

  活动过程

  一、师生交流,观看动画主题MTV引入活动

  同学们,在这个科技高度发展的今天,网络游戏和动漫产业已经不经意间闯入我们的生活,并对我的学习和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许多卡通动漫人物形象已经成为我们的最爱。在今天这一节课里,老师将和大家一起进入卡通地带。

  现在请同学们,先来观看我国的一部国产动画片《西游记》中的主题曲《猴哥》。在观看之前,老师给大家提出两个学习任务,请大家边看边思考。(幻灯展示观看的学习任务)

  1.通过观看这首主题歌,说说你对孙悟空这个卡通人物的了解。

  提示:可以说说孙悟空的着装、外表、语言和动作。

  2.你认为孙悟空身上有没有值得我们去学习的地方。

  二、活动实践

  (一)看来大家对孙悟空的了解可真多,我们也应该学习孙悟空的勇敢大方、不怕艰险、乐于助人、虚心好学、一心一意的'良好品行。

  接下来老师想知道你们的自己惊讶中都喜欢什么样的卡通人物。请大家拿出学习单。请各位同学先在小组内和自己的小组成员交流第一部分的**内容,互相说说你喜欢的卡通人物的理由。

  第一部分:**我最喜欢的卡通

  1.我最喜欢的卡通人物:

  2.他的外表(发型、着装):

  3.他的言行(语言、语调、动作):

  4.我喜欢他的理由是:

  5.我是通过以下哪个途径来了解它的?(选择)

  电视()图书()影碟()其他()

  (二)汇报:说说你喜欢的卡通人物是谁?你喜欢它的理由是什么?你最喜欢他的一个什么故事?

  (三)他们都说得很棒!下面老师要给各小组分布置个学习任务,看老师手上的六张统计表,等老师把手中的统计表发到各小组里,请各个小组推选一名成员,要字写得端正的同学来记录,用5分钟的时间把统计表汇总完,教学反思《《猜猜我是谁》 教学设计、反思、评课》。具体的活动要求请同学们看电视屏幕。

  (幻灯展示)

  1.拿到统计表后,请小组内先讨论选出一名记录员,要求字要写得端正。

  2.选完记录员后,请各小组听记录员点名,报告自己喜欢的卡通人物名字和喜欢的简单理由。并由记录员作好记录。

  3.先报告完毕的同学可以在小组内与同伴小声交流自己喜欢的卡通人物的理由。

  4.别忘记了在统计中,要保持良好的课堂纪律。

  很好,我们都很认真地学习了活动要求。接下来老师要分发各小组的统计表。

  (四)我们六个小组都**得很认真,特别是第1小组的速度最快,做得也最好,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祝贺他们。下面请各小组的记录员来汇报一下,统计结果。

  (五)接下来老师想给大家出个难题才考考大家,比比谁最厉害!老师的难题是:请根据文字描述猜猜,这些文字所讲的是哪个卡通人物?

  (幻灯展示,学生**回答)

  (六)大家知道得真多,上个礼拜老师让大家去**收集你们自己喜欢的卡通人物的一个故事,咱们班的同学都做得很好,现在老师要请几位同学来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他知道的故事。

  (七)听了这几个同学讲的故事,可见他们对自己喜欢的卡通人物有多么的了解。相信大家对自己喜欢的卡通人物的了解也不输给他们几个,那你能把你喜欢的卡通人物给表演出来吗?

  (出示幻灯:友情提示 )

  (点名各小组同学表演其他同学安静观看表演,看完表演教育学生掌声鼓励。鼓励完后请学生进行竞猜。)

  三、活动评价(结合在实践活动中)

  (一)观看了这几位同学的精彩表演后,你觉得他们表演的哪些地方值得你学习的?(学生**回答)

  (二)师总结,颁发最佳表演奖。

  (三)老师这边还有一个最佳参与奖,到底谁奖成为它的主人呢?就看接下来的问题谁能做得最好,谁就是它的主人!问题是:(出示幻灯)

  刚刚的这几个同学的表演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的?

  (学生**回答)

  (四)同学们都说得很好,很多同学都很有自己的意见,但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就先说到这里,没有被老师请上来回答的同学也没有关系,因为接下来我们要来给自己评价一下。请大家拿出活动单,把最后一部分自我评价,根据这次活动你的表现自己作出合适的选择。

  (学生自我评价)

  3.在本次活动中,你认为谁表现得最好?我应该向他学习哪些方面?自己在哪些方面还需要改进的?

  四、活动结束

  同学们,今天的活动,我们还有最后一个奖项没发出,是因为我们的任务还没完成!请下课后组长把学习单收上来。老师会根据大家完成的学习单作业来评出最佳参与奖。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下课。

《猜猜我是谁》教学设计2

  活动目标:

  1.让学生在活动中认识一些著名的卡通形象,并且知道这些卡通形象不同的特点,模仿卡通形象进行表演,《猜猜我是谁》 教学设计、反思、评课。

  2.能够结合卡通形象的特点,通过构思,进行生动表演,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

  3.在表演过程中,展示自己的能力,享受卡通表演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1.尝试揣摩、分析喜欢的卡通形象外形和性格特点,进行模仿、演绎。

  2.充分感受生活,进行艺术创想,展示自己对卡通的热爱,感受动手设计卡通人物的`乐趣。

  教师准备:

  学习单、课件、小组统计表。

  活动过程

  一、师生交流,观看动画主题MTV引入活动

  同学们,在这个科技高度发展的今天,网络游戏和动漫产业已经不经意间闯入我们的生活,并对我的学习和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许多卡通动漫人物形象已经成为我们的最爱。在今天这一节课里,老师将和大家一起进入卡通地带。

  现在请同学们,先来观看我国的一部国产动画片《西游记》中的主题曲《猴哥》。在观看之前,老师给大家提出两个学习任务,请大家边看边思考。(幻灯展示观看的学习任务)

  1.通过观看这首主题歌,说说你对孙悟空这个卡通人物的了解。

  提示:可以说说孙悟空的着装、外表、语言和动作。

  2.你认为孙悟空身上有没有值得我们去学习的地方。

  二、活动实践

  (一)看来大家对孙悟空的了解可真多,我们也应该学习孙悟空的勇敢大方、不怕艰险、乐于助人、虚心好学、一心一意的良好品行。

  接下来老师想知道你们的自己惊讶中都喜欢什么样的卡通人物。请大家拿出学习单。请各位同学先在小组内和自己的小组成员交流第一部分的**内容,互相说说你喜欢的卡通人物的理由。

  第一部分:**我最喜欢的卡通

  1.我最喜欢的卡通人物:

  2.他的外表(发型、着装):

  3.他的言行(语言、语调、动作):

  4.我喜欢他的理由是:

  5.我是通过以下哪个途径来了解它的?(选择)

  电视()图书()影碟()其他()

  (二)汇报:说说你喜欢的卡通人物是谁?你喜欢它的理由是什么?你最喜欢他的一个什么故事?

  (三)他们都说得很棒!下面老师要给各小组分布置个学习任务,看老师手上的六张统计表,等老师把手中的统计表发到各小组里,请各个小组推选一名成员,要字写得端正的同学来记录,用5分钟的时间把统计表汇总完,教学反思《《猜猜我是谁》 教学设计、反思、评课》。具体的活动要求请同学们看电视屏幕。

  (幻灯展示)

  1.拿到统计表后,请小组内先讨论选出一名记录员,要求字要写得端正。

  2.选完记录员后,请各小组听记录员点名,报告自己喜欢的卡通人物名字和喜欢的简单理由。并由记录员作好记录。

  3.先报告完毕的同学可以在小组内与同伴小声交流自己喜欢的卡通人物的理由。

  4.别忘记了在统计中,要保持良好的课堂纪律。

  很好,我们都很认真地学习了活动要求。接下来老师要分发各小组的统计表。

  (四)我们六个小组都**得很认真,特别是第1小组的速度最快,做得也最好,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祝贺他们。下面请各小组的记录员来汇报一下,统计结果。

  (五)接下来老师想给大家出个难题才考考大家,比比谁最厉害!老师的难题是:请根据文字描述猜猜,这些文字所讲的是哪个卡通人物?

  (幻灯展示,学生**回答)

  (六)大家知道得真多,上个礼拜老师让大家去**收集你们自己喜欢的卡通人物的一个故事,咱们班的同学都做得很好,现在老师要请几位同学来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他知道的故事。

  (七)听了这几个同学讲的故事,可见他们对自己喜欢的卡通人物有多么的了解。相信大家对自己喜欢的卡通人物的了解也不输给他们几个,那你能把你喜欢的卡通人物给表演出来吗?

  (出示幻灯:友情提示 )

  (点名各小组同学表演其他同学安静观看表演,看完表演教育学生掌声鼓励。鼓励完后请学生进行竞猜。)

  三、活动评价(结合在实践活动中)

  (一)观看了这几位同学的精彩表演后,你觉得他们表演的哪些地方值得你学习的?(学生**回答)

  (二)师总结,颁发最佳表演奖。

  (三)老师这边还有一个最佳参与奖,到底谁奖成为它的主人呢?就看接下来的问题谁能做得最好,谁就是它的主人!问题是:(出示幻灯)

  刚刚的这几个同学的表演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的?

  (学生**回答)

  (四)同学们都说得很好,很多同学都很有自己的意见,但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就先说到这里,没有被老师请上来回答的同学也没有关系,因为接下来我们要来给自己评价一下。请大家拿出活动单,把最后一部分自我评价,根据这次活动你的表现自己作出合适的选择。

  (学生自我评价)

  3.在本次活动中,你认为谁表现得最好?我应该向他学习哪些方面?自己在哪些方面还需要改进的?

  四、活动结束

  同学们,今天的活动,我们还有最后一个奖项没发出,是因为我们的任务还没完成!请下课后组长把学习单收上来。老师会根据大家完成的学习单作业来评出最佳参与奖。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下课。

《猜猜我是谁》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认知面具及各种纸质撕贴材料,用撕一撕、贴一贴的方法制作面具。

  2、在造型与游戏中提高动手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创新意识。

  3、积极参与游戏和制作活动,体验参与装扮活动的愉悦与成功感受。

  教学重难点:

  重点:运用撕、贴、拼的方法制作面具,培养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

  难点:面具的眼睛、嘴巴的抠洞。

  教学准备:

  教具:课件,各种纸质撕贴材料等

  教学过程:

  一、 **教学

  1、准备制作用具,规范美术制作习惯。

  2、同学们,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样好东西,你们想知道是什么吗?学生回答。教师带上面具,学生喊出是面具。

  导入课题,今天老师就带大家一起来学习制作面具。

  3、 揭示课题 :猜猜我是谁

  二、学习新课

  1、认识、了解面具

  (1)面具的作用

  老师今天带的面具起来什么作用?生答

  小结:面具不仅可以遮盖人的本来面目,还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我们来进一步了解面具。

  (2)课件欣赏面具,你们发现了什么?学生谈感受。

  (3)小结:面具是一种世界文化,它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在原始社会,人类无法抗拒灾害和疾病,认为是妖**怪造成了一些在海河疾病。于是他们就戴上面具,手舞足蹈地降妖驱魔。因此,我们看到的这些面具大多造型奇特,色彩鲜艳,显得很凶的样子。而现代的面具更是形式各异,姿态万千,人们只是在舞台上或化装舞会上用上它,成了装饰用的道具。

  2、学*的制作方法步骤

  (1)观看了这么多的面具,你是不是也想做一个了呢?让我们来看一看其他的小朋友是怎么做的吧!(课件出示学生带面具的图片)

  (2)看一看:

  ①你观察了面具,你发现了什么?

  ②面具的内容是什么?

  ③面具用了什么颜色的彩纸?

  (3)想一想:你看过后,你认为我们应该怎么样做?

  3、全班师生讨论:制作步骤。

  A撕外形 (和脸的大小差不多)

  B抠眼睛、嘴 (找准眼睛和嘴的位置)

  C装饰 (要注意色彩的搭配)

  三、创意空间

  1、你想做一个什么样的面具,它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

  2、运用所学撕贴的方法,制作一个有趣的面具。

  教师巡回指导

  四、展示评价

  1、带上面具,参与狂欢舞会。

  2、相互欣赏,相互评价。

  五、拓展训练

  回家利用身边的材料制作一个你喜欢的面具。


《谁的红果多》教学设计3篇(扩展7)

——《谁唱歌》的教学反思3篇

《谁唱歌》的教学反思1

  《谁唱歌》是一首有趣的问答歌,第二课时主要是让幼儿做出各种小动物的不同动作,然后带上头饰用一问一答的方式演唱歌曲,体会问答歌的乐趣,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幼儿说说:“除了刚才我们唱到的小动物外,你还见过哪些小动物?是怎样叫的?”进行歌词替换,此环节是活动的难点。

  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幼儿的兴趣较高,积极举手发言,以生活经验结合想象做各种小动物的动作,演唱歌曲,活动气氛活跃。尤其是幼儿带上小动物的头饰模仿各种小动物的动作唱歌,回答森林爷爷的**此环节,幼儿都积极参与到游戏当中,兴致较高,并且在玩的过程中幼儿不仅知道各种小动物的叫声、动作,还体验到问答歌的乐趣。

  不过,此活动在解决难点歌词创编这一环节时,由于我的设计不够完善和引导语具有启发性不够,导致幼儿没能创编出歌词,而是演唱我预先创编好的歌词,没有达到预设的目标、预想的效果。今后,我在引导幼儿歌词创编时,会多加注意自己的引导语,并结合活动的内容以及幼儿的生活经验,准备教具、设计**,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扩展幼儿的思维进行歌词创编。


《谁的红果多》教学设计3篇(扩展8)

——大班教案《谁的红星多》3篇

大班教案《谁的红星多》1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回忆故事"闪闪的红星"的主要情节,激发幼儿对小冬子的喜爱。

  2、通过比较让幼儿初步体验今天的幸福生活,珍惜幸福

  3、激励孩子学习英雄的优秀品德。

  4、提高幼儿身体的协调能力,体验玩游戏的乐趣。

  5、能根据指令做相应的动作。

  活动准备:

  设置运动障碍:小河(宽30-40厘米的*行线),海绵垫,小屏风,小猴、小兔头饰若干,桃子,蘑菇若干;红五角星若干。

  活动过程:

  一、准备活动:活动身体的各个部分

  1、幼儿玩机器人的游戏:分别做上肢、下肢腰腹及全身的准备活动。

  2、追逐跑(听音乐,教师追,幼儿躲闪跑)

  二、幼儿第一遍游戏

  1、教师介绍游戏规则:第一跑到小河边,双脚并拢立定跳远跳过小河;第二爬过草地;第三绕过树林原路返回;第四回到队伍时拍一下第一个小朋友的手接着玩;完全按老师规则做的幼儿能得到一颗红星。

  2、幼儿按规则游戏,教师记录结果。

  3、给完全遵守规则的幼儿得红星。

  4、集合**:为什么他们得到了红星?为什么老师要制定规则?规则有什么好处?

  三、第二遍游戏

  1、交代新规则:第一先跑到篓子处,男孩子取小猴头饰,女孩子取小兔头饰并戴好;第二双脚并拢立定跳远跳过小河;第三爬过草地;第四小兔采2只蘑菇,小猴采了3只桃子返回;第五拍下位小朋友的手继续玩。

  2、幼儿按新规则游戏,教师记录情况。

  3、给遵守规则的`幼儿得红星。

  4、小结后再次游戏,鼓励没得红星的幼儿要遵守规则。

  四、评价小结活动的情况:

  1、**讨论:除了在体育活动中有规则,什么时候我们还要遵守规则?规则有什么好处?

  2、教师小结:在日常生活中时时处处都有规则,有了规则我们可以有秩序、安全、愉快地活动,小朋友们就要上小学了,更要懂得遵守规则。

  3、表扬三次都得红星的小朋友,教育大家向他们学习。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